发布时间:2023-09-21 10:02:3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四年级语文教学困惑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193-01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长期以来,对于作文教学,教师走上讲台充满信心,一段时间后开始灰心,最后是力不从心,不少语文教师步入了困惑之中。固然,写作难,作文教学更难,这无可厚非,但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的诸多弊端是其主要原因。如何解决作文教学难题,走出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认识事物的能力。简言之,小学生作文就是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水平”的体现,作文教学应促进这两种能力的和谐发展。
二、从兴趣入手,让学生有感而发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一个积极活跃的心理因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因此,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就要求教师把作文课上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喜欢,乐于其中。
1、先观察积累再作文。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激发其积极地思维,进而产生表达愿望。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或者指导学生参观,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写作文,学生很有兴趣,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言之有物。
2、先生活实践再作文。比如有计划地设计游戏,编导小品,外出旅游等。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由于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增长见识,提高认识能力,因而写出的文章很有条理性,语言富有趣味性。
3、先激发灵感再作文。灵感需要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趁热打铁,让学生骑着灵感的快马进行写作,学生乐于完成,也易于完成。例如,课间一个精采的场面,运动场上精采的表演,课堂上发生的一个有趣“风波”……可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下来。这样“趁热打铁”式的作文练笔,学生写起来容易,也非常感兴趣。
三、指导观察,获取作文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开辟题材,是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下锅”问题的重要途径。其一,从生活中学习作文,即引导学生写观察作文。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花鸟虫鱼、风花雪月,写观察日记,鼓励学生把他们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感写在日记里。这样,既丰富了作文素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又有效地进行了练笔。其二,从阅读中学习作文,解决怎么写的难题。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从教科书中学习作文,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结合课内作文,紧扣训练重点,统一要求,严格训练。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习作文。语文教材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例子,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把知识形成能力,就必须加大课文阅读量。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增长见识,提高认识水平,提高作文能力。
四、抓好三个阶段训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是从低年级的“写话”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写成篇作文”。起于“写话”,间于写“片段”,落脚于“篇的训练”,三个阶段有着内在的联系。三个阶段具体的要求是:即低年级说写提早训练,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每周设两节说写训练课,以词句训练为主,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会说一句完整的话,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说一段通顺的话,然后写下来。中年级集中力量说好、写好“片段”,达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楚,到四年级由片段训练过渡到能写简单的记叙文。高年级成篇综合训练,突出加强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表达、修改等六项基本功训练,达到内容具体,有条理,有中心,有重点,有真情实感,能展开想象和联想。
五、注重三种能力培养
在作文过程中,要突出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观察能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构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从一年级起,乃至从幼儿园起,就要对孩子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指导看图,看实物,带领学生参观、游览,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留心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方面,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训练:细致地观察;有序地观察;抓住重点观察;用多种感官观察;边观察边想象和联想。
近几年,我校实施的“行为更进”式校本研修策略陆续应用的“多人同课更进”形式、“一人同课更进”形式、同年级“多人多课更进”等形式已经较为成熟,但都是在一个学科教研组内进行的课例研究过程,即同一组内的每一位成员在同组教师实践的基础上,吸纳同伴经验,再经过个人独立备课、教学实践、组内研讨,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的实践活动。针对四、五年级老师共同关注、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采用“不同年级多人多课更进”形式,可以更好地发挥两个教研组的合力,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同时也探索了“行为更进”式校本研修策略的新形式。我向两个组的老师们提议,围绕“如何把握四、五年级对‘写具体’这一要求的不同标准”这一主题,开展“不同年级多人多课更进”活动,最后以联合教研开放的形式向全体语文老师进行现场汇报和展示。对于我的提议,老师们欣然接受,并且很快开始制定研究计划。
我们按照制定的研究计划开始进行更进教研。从共同研讨、确定目标,到几次集体备课、联合更进,再到请专家指导,不断改进教案,直到最后的现场展示,这次联合更进教研历时一个多月,取得了扎实的效果。
首先,帮助老师们解决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更加明晰、准确地把握了四、五年级叙事类习作在“把内容写具体”方面的不同要求,同时,也优化了课上一些具体环节的操作。
其次,拓宽了老师们的教研思路,使大家切实感受到,除了阅读教学之外,语文教学中的习作、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等也是值得研究的。
大家早上好!我很荣幸地能执教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第一时间地站在新课程改革的最前沿,全面地提高自己。今天,我更荣幸地能向各位专家同仁学习请教,聆听各位的专家同仁的教诲指导。来出席这次研讨会之前,我们阳埠中原创作品心小学的郭校长叮嘱我,一定虚心学习,乘兴而来,满载而归,把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带回去,不虚此一行;并让我代表他预祝我们这次教学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执教的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已将近两年,今天我是带着困惑来的。接下来,我就说一说我的一些困惑吧。
一、新课程标准对农村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要求太高。
新课程改革一个最基本的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语言素材的积累,积累好词佳句,古诗词的千古绝唱,现代名篇名段,名言警句等等,让学生有深厚的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积淀。我觉得这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字学习的一次历史回归,看看今天我们很多人的文化功底的浅薄,再想想我们古人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底蕴深厚,多年来,我们的语文界走过了太多的曲折。今天,我们能够再次回归语文学习的真谛,不能说不是迎来了语文教学的新生!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言的积累既归定了量的要求,同时也归定了质的要求。这个要求对于绝大多数的城市小学生来说,由于自身语言的优势和周围大量的语言环境,可能不是难事。然而,对于广大农村小学生来说,特别是广大地处偏远、教学资源严重匮乏的村一级小学生,那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了。语言学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没有语言实践是学不好的语文的。广大农村小学生他们学习语言的机会主要来自课堂,来自课本,来自教师,偶尔也来自电视(现在不负责任的娱乐频道,更多地让小学生迷上了《还珠格格》、《春光灿烂猪八戒》,学会了更多的娇气和任性。)。他们太缺少母语学习的机会和环境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太难走入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家里,父母除了买一些学习资料外,很少购买适合孩子阅读的文学书籍;就是有,父母可能也会认为学好这几本课本就足够了,哪还用花心思去看这些破闲书。学校里呢,由于教育经费紧张的缘故,图书室已经多年没有再添置图书了,加上管理不当,就只剩下一些早就被孩子读烂了的《格林童话》一类童话寓言故事书。订阅儿童学习报刊对于广大农村孩子来说那更是奢侈的事。单单靠一星期的才七八节课时的语文课堂,没有大量的语文自主阅读,没有大量的语文实践,要学好语文无异于缘木求鱼啊!
2020四年级教师个人工作总结1转眼一学期又过去了。今年我任教四(2)班的数学,在本学期的教学中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和快乐,懂得了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对儿童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回想这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在《乘法的简算》一组连乘计算题计算,学生发现了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然后观察数字特征,变序、加括号达到简算。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本人将继续本着“教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断探讨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机制;继续保持与学生家长的紧密联系,共同配合,把我们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争取个人成长与学生成长实现双丰收。但是也出现了教学上的许多不足,一部分学生由于农村“家庭教育”的空缺和儿童特殊的生理特点,学习上就有点困难,因而班级里就有了两个极端的现象。当然,今后我还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2020四年级教师个人工作总结2本学期我担任四年一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课程标准,抓好教学常规工作,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能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在此,特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回顾总结:
一、指导思想
1、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
2、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
3、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4、力求为教学提供便利;
二、努力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每一名教师都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为此,我积极向组内的教师学习。课堂上积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我努力鼓励学生敢说敢为,引导学生能说会做,不断促进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我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每一堂课都尽量精心设计,力求做到学生愿学、乐学。
三、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形式,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依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
在教学中针对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我充分激发他们的古诗文诵读积极性,每节早自习和午读时间,我都坚持和学生一起诵读优美的古诗文,激发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兴趣。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我一直要求学生多读多想,并且要求学生在日记中写学完古诗、课文后的感受,鼓励学生大胆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五、存在的不足
在自身的素质上自己还将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在各项活动中多接受别人的意见,平时的教学中还注重能力的提高。
这学期虽然我重视了学生知识的积累,但都没有要求学生把本学期积累的知识完完整整的记录在积累本上。以往的教学中我都要求学生记录下来的,但如果只是一味的记录并不翻看、积累、消化的话也都是白搭,所以本学期我就没有要求孩子们统一记录,零散的记录在语文书上。在下一学期中,不但要注重积累,还要注重书写,将积累真正落到实处。
还有,本学期的特色作业不够丰富。特色作业也做过一些,但没有统一的整理,也是一大遗憾。
总之,经过一个学期的辛勤努力,我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课堂教学方面也有一些进步。但我明白我还存在着不足,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勤于学,努力钻,以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020四年级教师个人工作总结3一、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四年的学习强化与教育指导,四年级的绝大部分同学各项行为习惯已形成,大部分同学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形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氛围。没有、只有更好,取其精华、弃其不足,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将来,为了本学期语文教学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为了每个学生的语文水平有一个大的进步。现将上学期的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如下。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一)实施新的教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第一、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讲究方法,提高质量。识字和写字同样是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我坚持多认少写的原则。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识字经验和熟识的语言因素,教给儿童识字方法,鼓励儿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识字,做到四个有机结合:一是尽量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把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起来,力求识用结合;二是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势,给儿童创设生动活泼的画面,并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生活经验,多观察,多想象,把识字和认识事物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学过的字力求在语言训练时反复运用,把识字和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四是在识字过程中一定重视写字的指导,不仅要求儿童把字写对,还要做到姿势正确,把字写好,把识字和写字有机结合起;五是在识字过程中加强对已认识的字的复习、巩固工作,防止回生,把新授与复习结合起来。
第二,在口语交际中,联系实际,创设情境,使儿童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达到有话可说,有话愿说。
第三、在教学策略上,整体关顾,灵活处理。人教社新教材以专题形式编排,每个单元,从导语到识字课,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乃至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口语交际、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的。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具有整体教学思路,做到前后贯通,整体优化。在每组教学中,什么时候安排什么内容、布置儿童进行那些学习准备、运用什么方法施教,必须心中有数。避免"单打独斗,各自为政,临阵磨枪"的现象出现。
第四、在教学思想上,要转变方式,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新课标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儿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而新教材又十分重视儿童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方式体现了让儿童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在游戏中学习的意图,使儿童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如在每个语文园地里设了"我的发现",不断引导儿童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发现字、词、句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并用"我会认"的图标来标示。为了鼓励儿童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展示,又设有"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展示自我学习的成果。因此,我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创设的这一教学有效资源,放手让儿童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自主交际。让儿童在自主学习活动中自得自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从小激发儿童学习的成就感。
(二)、注意德育渗透,体现语文的情感性
"新课标"指出:"培养儿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而应该因势利导,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我在教学中积极贯彻了这一思想。我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蕴藏的德育因素,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做到"披文入情,以情悟文,情文结合"。
(三)培养语文素养,体现语文的学科性
新教材特别重视对儿童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注重儿童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对儿童进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儿童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当时、当地的学习资源和教育资源,开展一些具有实效的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活动和语文实践活动,拓宽儿童的语文学习空间,增加儿童语文实践的机会;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实施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注重儿童语文创造潜能的开发,促进儿童可持续性发展
(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与教材内容有一定联系,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根据当时、当地和学生的实际,活用教材,随时利用身边的语文教育资源,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拓宽语文教学的渠道。总之,教师备课时胸中要有全局,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做到既符合教材编写意图,又不拘泥于教材。使教学充满活力。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在上册教材中内容较多中有时为了赶进度,识字教学不够扎实,形成恶性循环。给以后的语文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部分学生家长配合不够。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对新教材理解、运用不够深刻。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设想
1、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我校的资源网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要与教材内容有一定联系,可以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2、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熟练程度,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使语文课上得更活泼更生动更形象。
2020四年级教师个人工作总结4一学期就要结束了,本学期,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学工作。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钻研业务。
这学期我担任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我经常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他们一起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说实在的,四年级数学教学比上学期教学难度大多了,有些难题教师也需要认真想一想,让学生会做那就更难。比如:用5个数字组成三位数乘两位数,什么时候积,什么情况下积最小。教学中很难让学生明白。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问题情境中,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成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在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智力。
三、致力于数学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注重作业批改的及时性,经常当面批改,个别辅导。
3.注重学科的多元整合。如教学列式解答文字题时,引导学生应用语文里缩句的方法进行审题,从而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题意,正确地列式解答。
4.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针对本班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情况,在平时教学中,我采取书上的题学生做完后教师检查到位,我认为这样能准确掌握学生学得怎么样。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了争做小老师的策略,让能力强的学生辅导成绩差的学生,既为教师减负,又培养学生的能力,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分次达到学习要求,效果比较明显。
2020四年级教师个人工作总结5本学期,本人担任小学四(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首先,根据我所任教班级的实际状况,优生少得可怜,中差生却俯视皆是。不是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哪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
就应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我注意帮忙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是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我作为一个教育者,在对待中差生时就应具有自我调控的潜力。
厚爱差生,我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理解”,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透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由于我能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理解他们,因此促进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用心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简单、认真的形象去应对学生。按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用心应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透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透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开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对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针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因此,开展本研究极具现实意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有效方法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利用率。
一、运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情境教学法的引入能够让学生迅速融入到课程学习中,理解课程学习内容,让学生体会到主动学习的乐趣。第一,多媒体的情境创设。多媒体在利用过程中,要不断地集合课程内容,创设对应的情境,使学生能快速地融入教学,深入到具体的学习中。例如,小学四年级课文《秦兵马俑》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对知识有综合性的认知,我让学生先通过视频了解兵马俑的气势,截取了《地理中国》中的秦朝兵马俑片段,学生根据视频清晰地了解了兵马俑的历史,仿佛置身其中,这对接下来的课程将大有裨益。第二,要营造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情境教学是实践的最佳路径。例如,四年级下册《大自然的启示》教学中,教师为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中春游或者秋游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接触自然,为学生自主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其中,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满足教师教学需求的重要方法,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可以将抽象化的语文教学内容利用合理的手段变得具体和生动化。例如,在教小学生学习《孔融让梨》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贴故事图片或者是影片放映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学生以情景剧表演的方式将故事还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词语传达的文化精神,将深刻的道理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正确地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字的精髓,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背景,进一步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的教育水平和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三、设计教学课堂创新问题
教师应该在学生的语文课堂中进行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能够良好地掌握知识点。首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课文阅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人数进行分组,分配给每个学生不同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不仅能够营造学生的教学氛围,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在问题的设置方面,应该严格地根据内容进行规定,不要偏离主题,提高问题质量,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题义。例如,在学习小学课文《赤壁之战》中,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留给学生问题,课文的主要叙述内容是什么呢?先讲了什么?后写了什么?最后的结论是什么?在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问学生火攻这一仗的主要步骤是什么呢?最精彩的是哪一招?并说出自己的原因,最后周瑜以3万人打败了曹操的80万人,用一个成语进行概括是什么呢?这3个问题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前中后三大部分的主要内容,并进行了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让课堂变得鲜活新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游戏教学
小学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考虑到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可以将游戏引入n堂教学,用游戏的方式推进课堂知识的学习,能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为学生的语文学习点燃热情,在体会游戏乐趣的同时,掌握课本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跟同学举行“成语接龙”的游戏,通过这样的游戏,让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成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也可以借助“换词不换意”的游戏,充分挖掘学生对于词汇的积累,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接力棒游戏也是在语文课堂上容易实现的游戏方式,接力的内容可以是成语、故事、古诗词等,尤其是故事接力棒,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在游戏课堂中,语文课堂俨然已经变成了学生获得欢声笑语的乐园,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达到提升。
五、鼓励学生参加课后练习
有些教师反映,课堂上,学生的上课态度比较积极,并且能够很快地掌握和运用知识点,但是之后的考试成绩却并不是很理想,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帮助学生进行课后知识点巩固,语文全面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素质,教师应该根据语文这门学科的特色,利用学生的课后和课间自习时间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对重点和难点能够更好地掌握,帮助学生在短时间之内对语文知识能够全方面理解和运用。例如,小学生语文课文《妈妈的爱》,教师可以通过课后留作业的形式,让小学生对父母表达出自己的尊敬和爱意,并用作文的方式对自己做的事情进行记录,一方面,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另一方面,达到了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
六、利用多种教育技术手段完善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要不断探索优化相关教学方法,以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目的,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原诗歌中描写的场景和意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欣赏诗歌时,教师可以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当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可以通过形象化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情感教育不仅可以渗透课本中的情感因素,更是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的有效方式。
七、结语
总之,在现代化社会建设的推动下,教育教学愈加的得到了公众的重视,而各界也在如何创造一个高效的,积极的,向上的教学环境而努力着,创新着。为了能够真正的从实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而不断的坚持着,不断努力着。
参考文献:
[1]李慧香。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能够更好地展现自身魅力,在吸收并借鉴多元化基础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更具生命力。在此过程中,需要围绕新课标理念,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优化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体系,使其充分展现自身魅力,更好地指导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以此,不断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事业向前发展,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
1国学经典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第一“大石块”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育中,特别重视字的教学,集中识字是采取的主要方法。在儿童入学以后,需要花费大概一年的时间来认识两千多个汉字,并逐渐成“三、百、千”那套,即《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刚好有两千多个经常使用的字。再加上“三、百、千”有着整齐的音节、押韵,有利于儿童记诵。为此,在传统语文教学中,“三、百、千”是重要的教材,并对学生进行集体识字。而在新课标背景下,国学境地呢成为第一“大石块”。主要是因为儒释道三家文化便是中国文化精髓,儒家文化是其中的主流。就经典而言,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典范性。国学经典是由多种元素组合而成,比如,《弟子规》、《孟子》、《论语》。就“经典”而言,它折射出民族的智慧与灵魂,是民族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它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有着多样化的价值。可见,让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可以使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在蒙童阶段,要更加注重孩子纯正无邪品质的培养,使他们从小具备良好的品德。在此基础上,读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的气质,社会风气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但自“”以来,传统文化逐渐失落,在新课标背景下,对这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重新找回那些丢失的重要东西,重新构建全新的社会文明秩序。
2诗歌经典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第二“大石块”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中,诗歌经典便是其中的第二“大石块”。有人说:中国文化属于诗性文化,而诗教便是中国教育的关键所在。在中国民间,五言绝句是孩子咿呀学语时候背诵的重要内容。《无言之美》是朱光潜的作品,其中提到对诗歌的认识,对于文学来说,诗词远比散文的弹性大。换句话说,和散文相比,诗词所含的无言之美更加丰富。就散文而言,注重情感的流露,就诗词来说,更加注重含蓄、暗示,那种若即若离的感觉,来吸引读者,有着朦胧之美、意境之美。在知识经济时代下,想要不断提高文学素养,培养文学欣赏素养是首要前提。在此过程中,必须意识到诗词的重要性,为培养鉴赏无言之美素养提供利用的保障。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把诗歌教学放在关键性位置。但在筛选小学诗歌的时候,需要坚持这样的原则,即以中国古代诗词为中心,以现代诗歌为辅。结合小学生已有的水平,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等,小学一、二年级以历代经典绝句为主,大概有80首;三、四年级重心放在唐诗上,大概有80首,五、六年级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比如,《古诗十九首》、《诗经》,也有80首。就现代诗歌来说,要把重心放在名家短篇上,要结合小学生已有水平,选取中、外名家的作品,比如,泰戈尔、冰心,大概有60篇。借助这些诗歌经典,不断培养小学生的民族气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儿童文学经典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第三“大石块”
从某种角度来说,国学经典、诗歌经典面向的是历史,而儿童文学经典则面向的是现代、儿童。就儿童文学经典来说,主要写给儿童的,充分了童趣、童心以及想象力,符合儿童各方面的特点。《汉语教学的过去、现在、未来》一文中,说道:文学教育具有其特殊性,是一种精神与思想教育,更是一种美学教育,有利于开发人的智力。在学习不同类型文学作品中,学生相关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极大地提升,比如,创造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就儿童而言,是他们是天生的幻想家、作家、哲学家等,开展儿童文学教学有利于从小培养他们多方面的素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推动小学文学教育事业向前发展。为此,需要结合儿童文学特点,合理划分,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绘本阅读,在中、高年级学生中,以童话、儿童小说为主。此外,教师要全方位分析不同阶段学生各方面特点,选取适合他们的名家名篇,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多鼓励他们自由、共享、亲子阅读,使其充分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文化知识,不断拓宽他们的视野,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体系,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为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背景下,改革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体系至关重要,有利于丰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优化教学形式,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体系,还能进一步提高他们各方面的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体系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建设周期较长,难度较大,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完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体系的同时,还需要围绕这“三块大石头”,合理安排教学时间,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转换师生角色,增加师生互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以此,促使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事业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道路。
作者:张海燕 段书平 单位: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城关镇第八小学 安徽省淮北市临涣镇石集小学
参考文献:
[1]高贵忠,任京民.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困惑与转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3,01:38-42.
2.定期更换黑板报
3、每日填写班级日志,出席表
4、巧妙的利用墙报,鼓励学生争先
5、抓住时机(各种节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6、为本学期在陈埭镇召开的“特辅班研讨会”做准备。
7、协助龙林小学编写并出版《特辅教苑》的杂志
8、参加晋江市特殊学校承办的助残日活动
9、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开展一系列活动
10、收集有关学习困难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学生。
11、进一步做好教研工作
12、带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利用空闲时间带学生到附近工厂学习技能为学生以后踏上社会能有一技之长打下基础。
13、与普通小学的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做好助残辅弱工作
二、教学工作
继上学期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工作,以单元化的方式自编课程及教材
语文:
对于本班级学生的学习一直都是在不断摸索不断改善的状态,力求能给学生最大限度的缺陷补偿,根据学生上学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本学期在语文教学上做一些调整和改善。
主要是对全体学生加强字词句段篇的学习。能力好的学生拿出一半课时用来进行常用字的教学,根据汉字要求的1000多个常用字,教师根据难以程度进行自行调整,并自编简单的教材,主要是对字进行加工,组词,撰写一小段落,对学生进行阅读方面的训练。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新课标语文标准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比如组词造句,多音字、形近字等还有句子语法等方面的教学。另一半课时继续进行北师大教材的教学,教师选取一部分课时,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学生能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对于中重度学生继续按照上学期的教学,集合图形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经常用到的字进行教学,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生活社会常识进行教学,教师选择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还是以康复治疗为主。具体各年段安排如下:
汉钊继续学习北师大六年级下册的课程,本学期主要是尽快完成下学期课程并进行小学语文阶段系统的复习,主要还是对其阅读,写作的训练。
四年级的学生还是学习北师大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如上所说教师有选择的选择一些课程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教学。
洪均金在完成二年级课程的基础上本学期进行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教学,按照普小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缩小一定难度。
雷兵志铭在完成一年级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继续下去教二年级上册的内容。主要还是对其常用字的教学。
数学
本学期都采用北师大版教材,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接受程度对教材进行选取和整合,安排形式多样,联系实际的练习,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新知识。安排情况还是按照上学期的计划。
3.其他课程的安排详见个别教育计划
4.康复课
康复课作为重点之一本学期将继续进行,针对学生本身存在的缺陷,老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及各种活动中仔细的观察学生的行为及时的提出问题并在每学期的教研活动中商量、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应用康复学上的原理方法来改善学生的行为,并做好记录,观察学生的变化与进步。并不断的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各个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家校联系
1、期初进行全面的家访,了解学生寒假在家的表现情况并把本学期的计划告知家长,请家长配合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
2.不定期的和家长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并把学校活动或者班级活动告知家长,请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
3、个别学生通过家长练习本与家长每天保持联系,与家长配合更好促进学生的学习
4、期末和家长进行详细的面谈。
四、课外活动
1、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
2、制作手工作品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美术作品大赛
3、与爱心小队开展一对一的互助活动
4、编排助残日活动的节目
5、班级不定期的进行各种比赛(手工、唱歌、讲故事、词语接龙、查字典、朗诵等)
五、班级教研
1、对班级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以及困惑进行研讨并提出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质疑能力 培养
众所周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考都是从疑问开始的,知识的获取是依赖疑问产生的,只有心中有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深入思考,深入学习,这样才可能获取新知,进而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毋庸置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能质疑,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要立足学生,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笔者主要根据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进行探究分析,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培养学生善于质疑以及积极释疑这四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培养策略,旨在提高学生质疑和释疑的能力,促进小学语文质量的提高。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要想学会质疑,作为教师,就应该让学生的思维仅仅围绕教学情境来发展,使学生一直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学生对课文内容不清楚,就会感到一片茫然,就会陷入思维的困惑中,迫切想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就会不断地提问质疑,学生只有迈开了质疑的第一步,才能很好地自主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例如笔者在教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时,并没有一开始让学生去阅读整篇课文,而是创设情境:普罗米修斯被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绝壁上,忍受着烈日暴雨的折磨,并且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了图片。这时就有学生举手,赶紧提问:普罗米修斯为什么会被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绝壁上?为什么要受到这样的惩罚?难道他做错了什么?这一连串的问题随即而出,很想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通过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提问。所以,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供很好的质疑机会。
二、融洽师生感情,鼓励大胆质疑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学生对教师总是保持着一种敬畏心理,师生之间总有一道无形的墙阻隔着,学生有疑问也不敢问老师,害怕问得不好会遭到老师的批评,这样老师就无法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基于此,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真诚微笑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处于宽松愉快的学习状态,积极鼓励大家大胆质疑。例如笔者在教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一课时,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了民主轻松的氛围,学生提问起来也相对轻松,有的学生提问:李白为什么不和孟浩然一起走?有的提问:李白送别完孟浩然后,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诗?尽管有些问题显得不是特别合理,但是学生大胆质疑的勇气是值得肯定和表扬的。通过创设民主氛围,有利于学生大胆质疑,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教会方法,引导其善于质疑
我们所倡导的教学,其根本目的不是教会知识,而是教会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获取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多思考、勤提问的好习惯。并且根据班里学生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多做示范,让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引导学生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例如我在教授五年级上册《师恩难忘》一课时,并不急于让学生进行提问,而是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深入挖掘教材,这时有学生提出:“作者为什么对田老师充满感激和敬佩之情?”我指出这位同学提问很有价值,并顺势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仔细查找答案,很快大家都找到了答案,对课文又有了进一步理解。
四、以疑促思,积极释疑
古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质疑只是一种教学方法,真正的目的是达到释疑。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着急去回答,也不要轻易地否定,应该将问题交给学生去自主讨论,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通过集体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做必然会给学生留下深的印象,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来实现学生自主释疑:
(1)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己探究,找到答案。
(2)集合分类疑问,合作探究。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疑问进行分类,引导学生集体讨论探究,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点拨,自主解疑。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比较有深度的问题,通过简单地通读课文暂时无法解决的,教师应该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去讨论,去挖掘教材,细读课文,反复品味和思考,尝试着回答问题。例如我们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时,有学生提出:在大海中永生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相对而言还是比较有深度,学生一时半会难以回答上来,这时,我就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仔细体会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尝试着去解答这个问题。很快就有学生提出:永生是指邓爷爷永远活在祖国人民的心中,与祖国大地长存。我欣慰地点了点头。
【结 语】
总之,将小学语文课堂变成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主阵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语文课堂上播下质疑的种子,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开阔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抓住文本言意特点
文本言意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一般而言,在教学中教师过多关注言语内容而忽略言语形式,正如崔峦老师在全国第六届阅读教学大赛总结发言时所说:当前一个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王尚文教授曾说:“语文教学的聚焦点应该是‘言语形式’即‘怎么说、怎么写’,而非‘说什么写什么’。”语文教学只要守住了“言语形式”这个门槛,那语文课就一定是上成语文课,而不是别的什么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许多语文教师对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把握不准,理解出现偏差,不清楚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凭借文本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提高审美的乐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首先要对文本进行解读,准确把握文本的特点,从“写什么”“如何写”两个方面,对文本的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作一番细致的解读,不能一味注重内容的理解、人文感悟、思想分析,要从文本中发掘出具体合宜的“言语形式”,如捕捉统领全文的文眼、把握匠心独运的篇章结构、指向易被忽略的标点符号、对比同一主题不同课文的表达等。尤其要找准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切入点,进行扎实有效的语文训练。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9课《秦兵马俑》一课的第8自然段,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先自由读这一段,划出段中的关联词语,多读几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在了解兵马俑的神态各异并理解了省略号的作用之后,引导学生想象兵马俑还有哪些神态,再让他们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句式说一说并写下来。如此教学设计,可谓一举两得,既达到了句式训练的目的,又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实现了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的有机统一。
然而这样的读写结合研究中,从来都只是就“文”论“文”,很少去分析自己所要学生练习的是属于哪一个系列,哪一个版块,完全属于“一课一得”。到头来,学生也只是机械地完成我布置的练习,没有形成系统的习作知识体系。虽然达到短期的所谓“实效”,而习作教学的长远实效真正达成了吗?这成了我在习作教学中的一个盲点。
纵观我国习作教学现状:现行教材对习作教学内容的安排,没有非常清晰的目标达成序列及作文能力培养序列,习作教学序列化究竟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二、我的读写结合序列化研究起点和方向
“新基础教育”团队成员吴亚萍教授在语文教学变革的策略中提到基于教学要素关系把握的资源的开发。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讲到了学科教材知识的结构加工策略:以条状重组的方式、块状重组的方式、条块融通的方式对教材进行结构加工,这种方法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于是,我有了探究目标,从我的“读写结合”实践开始研究习作教学的结构化,我试着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读写结合的探索,使教学内容能够有一个清晰的板块。
三、我的读写结合序列化研究的新探索
1.单元读写结合结构化探究
人教版小学语文在编排上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要求,在编写中加强了教材的整合性。每册分八个单元,不仅在课文内容上体现了单元整合,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活动上也体现了单元整合。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作文、日程月累、宽带网、展示台等,都是围绕专题内容,各项活动一以贯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然而,认真分析开来,却发现,每一个单元几乎都是在情感价值观上的一个统一、整合,而对语言文字学习的知识化方面,一个单元的知识却是无序的,如哪个单元重点学习的是哪种修辞、或结构、或表达方法、或文章法等,知识点不如理科清晰、落到点上,是穿插交错的。因此,在尝试读写结合的结构化方面,除了针对每个单元情感价值观的统一以外,我还试图从一个单元的章法等一些小小的知识点来进行研究,理清单元学习重点,逐步做到一单元重点训练一个点,一学期逐步突破一个面,从而让学生在全册的学习中学有所重,学习并落实语言文字的表达。
以人教版四年级六单元《走进田园》为例:我仔细琢磨六单元的课文《乡下人家》《牧场之国》《麦哨》来,发现三篇文章的结构各有特色:《乡下人家》采用分―总结构;《牧场之国》采用总―分结构,中间几段采用并列式结构,每一自然段采用了“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为每一段的中心句;《麦哨》采用首尾照应结构。我还发现这三篇文章都以无数个乡村生活的各个角度各个层次的场面组成,每一个片段都足以让学生们陶醉其中。
于是,我将三篇文章以表格形式出示,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讨论、交流,完成下面的表格,使学生对三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有了清晰的条块认识。
2.全册读写结合结构化探究
为了让学生不仅对每一课、每一个单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还试着从全册的课文入手,让学生对每一期的内容有个块状的了解,我试着从每篇课文的不同角度、不同描写点进行类结构教学,实现书本与学生生命实践的沟通,也就是获得过程形态知识。
以四年级下册“写人记事类记叙文”为例,可以按不同标准对全册的记叙文进行分类,如按记叙的观察点:旁观、亲身、听说;按叙述方法结构:顺序、倒叙、插序等等。
一、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
那么首先请老师们看一段话:
中国人讲名不正,言不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在教材中处的位置,所占得分量,特别是考试不涉及无不体现出这困窘,虽学生喜闻乐见,实践亦证明受益无穷,然只要其不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范围内,家长不认可,管理部门不重视。学生也会在越来越重的学习负担下予以放弃,使之流于形式之中,最后不得不与过去一些好的尝试一样终成镜中月,水中花。
这段话是在课题研究活动的反馈表中吴文斌老师写下的。我想这不仅仅代表他个人的观点,从某种程度上讲,许多教师也有类似的想法。包括我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确实处于尴尬的境地。楚天金报的一名记者在采访我的时候问过我,为什么XX年新课程改革颁布的内容到现在还实施起来这么困难?我当时的回答就是:不考!可能我们的认识有些片面,但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
但在这段话中我们还看到一点,那就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学生喜爱的,是让学生受益无穷的。而这一点是我们学校每一位教师都切身感受到的,它远比课程标准中写到的关于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更真实。当孩子们演完课本剧跑到我们跟前问下次什么时候能再演时,当辩论赛上孩子们雄辩滔滔时,当拿着自己稚嫩的研究报告得意的汇报时,当看到自己的手抄报被贴在橱窗兴奋不已时,我们感受到“喜爱”“受益无穷”这两个词语厚重了,两年课题研究活动让我们真正解读了课程标准,解读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巢宗祺教授说:“语文综合性学习已经迈出了有力的第一步,没有任何理由停步甚至倒退。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继续在积极探索的道路上,踩着稳健的步伐去收取最大的教育效益。”所以,虽然现在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有着许多困难,但我们只要坚信“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我们就应该认真的去实施。当然从认识到实践还有一段更艰难的路程。
二、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困惑与对策
困惑1:语文味
教师们在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非语文因素的过多介入,有的课根本不像语文课。那么,综合性学习究竟是语文学习还是综合科目的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为主体,各科相辅助的综合;首先是“语文味”,其次是“综合性”。“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注重综合,把自然、社会、人类历史等方方面面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但它首先应该姓“语”,即不管我们的学习活动涉及到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些方式,其落脚点都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由此可见,“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各门学科的整合学习,而是带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一切均以语文学科的目标、特点和性质为出发点来进行才是正道。因此,可以这样说,“综合性”带给了语文学习无限的空间,而“语文味”带给了综合性学习独特的意味。试图综合一切的学习,极易导致学习结果大而空,使语文教学走进“肥他人田”而“荒自己园”的歧路中。
我们认为不管是哪一种主题的综合性活动,它必然应是语文学习,其目标仍落实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目的是为培养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服务的,而这一点才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之“本”;其次才是综合性学习。
例如我们设计了专题“语文与生活”后,不管我们以何种形式的活动,如采访、拍摄等,都应围绕语文进行一一采访,应先把编拟采访提纲作为重点;拍摄,应将拍摄后给画面配上简洁、生动的解说词当作重点。通过活动既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丰富,更要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培养其探究能力。所以我们进行语文综合性教学时,既要从生活、社会中选取丰富多彩的专题,设计形式活泼的学习模式,也要注意一切的形式都必须为内容(最终目的)——语文服务,即必须对每一个学生的语文成长与发展负起责任,以免华而不实。
困惑2:
综合性学习确实是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在教学中需要大量的时间,而课时又很有限,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尤其是高年级的综合性学习,从主题的确定要资料的收集整理再形成学习成果,许多活动要用到5—6个课时或者几周才能完成。怎样在有限的课时中完成每册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我们的做法是进行主题整合。主题整合就是整合单元材料,确定主题,课内外一体的综合性学习。
比如: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表演课本剧》
学习了本单元课文后,你一定很想参加戏剧表演吧。请和同学们一起做好演出前的准备工作,举行一次演出活动。
【分工合作】
自愿组合,成立剧组,确定剧本,选出导演。
导演根据个人特点和愿望,和剧组成员协商分配角色。剧组成员要服从导演安排,甘当配角。
【准备工作】
查阅剧本内容相关的资料
演员背好自己角色的台词,也要熟悉其他角色的台词。
在导演的组织下进行排练。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及说话的语气,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布置舞台。演员化装。导演检查各项准备工作,准备演出。
【实施与评价】
演员酝酿感情,进入角色,上台表演,注意不能笑场。
观众认真观看表演,尊重演员。
填写选票,自评、互评演出效果
最佳剧组
最佳导演
最佳主角
最佳配角
交流参加或观看表演后的收获、体会。
这是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本单元包括三篇课文,《皇帝的新装》、《智斗》和《小兵张嘎》,其中前两篇课文以剧本的形式表现。怎么进行主题整合呢?
一、确定本单元学习主题:戏剧。利用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主题。
二、任务驱动:
1、 整合学习《皇帝的新装》和《小兵张嘎》。通过《皇帝新装》的学习认识剧本的基本结构,学习《小兵张嘎》并尝试将其中的片段改编成课本剧。
2、 学习《智斗》,体会角色台词的魅力;欣赏现代京剧《沙家浜》中《智斗》片段,感受人物的表演。
3、 观看《小兵张嘎》,也可由教师推荐其他戏剧作品。
4、 分组筹备表演课本剧。
显而易见,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单元结构。将单元进行整合,改为围绕主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单元中的三篇课文是提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的,但开展活动的材料不限于此,学生还可以自己动手去搜集,教师也可以做补充。这样的整合,很大的拓展了教学单元的空间,又是一个充分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学科性的语文活动。因为,它的内容是“语文”的,学生是围绕“课本剧”这个主题搜集资料,开展活动;它的形式是“语文”的,编写剧本,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剧本的表演,都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同时它又是超越“语文”的,通过活动,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合作精神,分析能力,交际能力等都可以得到锻炼。类似这样的主题单元还有三年级上册的《身边的文化》,四年级上册的《书中的动物》,五年级下册的《美妙的月亮》,六年级下册《走近鲁迅》。
此外,课题组的陈红霞老师的反思中一段话为我们提供另一种做法:
无论是什么内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想扎实的开展下去,说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相当多的。感觉平时似乎不太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其实,结合语文课本,结合学校及社会资源,我们可开发的资源很多,有些内容甚至比课本上的更实用。老师们完全可以打开思路,开发出更适合年段学生特点的,与本年级各科学习内容有所联系的,又是孩子们说喜欢的内容,替代书本上的内容,也未尝不可。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单元整合主题,自行开发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当然主题整合也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们尽可以结合文本,结合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发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内容。
困惑3:
综合性学习需要在课前作充分的准备,既有老师的准备,又有学生的准备。然而,现在遇到的困难就是学生作课前准备受到了家庭现有条件的限制,课外书少,没有电脑,家长没有时间和孩子交流等。使得课前的搜集资料成了少数孩子的事情,而且资料的重复率高,因为来自同样单一的课外书。
这个教师谈到因为家庭条件有限学生没有搜集资料,综合性学习进行很难。那是不是说综合性学习活动只是适合一部分学生完成的学习活动,在条件有限的农村或者贫困地区就无法开展综合性学习了呢?其实不然,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资源是这样阐述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说明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问题出在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以下有几个例子:
我校课题组陈红霞老师在开展二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活动《学校的树》时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带着学生参观校园的每一种树木,读一读树牌,摸一摸树叶,抱一抱树干。参观完后学生认识了不少树木。一个学生在使用工具书的时候,发现字典中也有对树木的介绍,而且又简洁又清楚,十分适合二年级的学生阅读。于是教师通过工具书让学生对自己喜爱的树木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在随后的给树设计名片中,学生写的非常精彩。
三、综合性学习需要怎样的备课组
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不仅体现在内容的综合,能力的综合,还体现在人员的综合上。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每个人都是一个课程资源,怎样有效的整合这些课程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是我们备课组的主要任务。语文综合性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综合,它克服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忽视语文与其它学科之间、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倡导综合化学习。
《语文标准》基本理念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范围包括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要使他们学会在各个领域用语文,在运用中进一步学好语文,通过在不同学科领域的综合,加强学科综合对语文能力的催生与发展作用。
整合就是将系统中的相关要素经过整理、组合、协调,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重组效应,从而发挥出系统更大的功能。它的核心内涵是打破原有各要素之间的封闭状态,促进各要素之间的优势互补,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课程整合就是打破原有各门课程之间的封闭状态,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沟通和互补。例如,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可以利用美术的直观形象功能、音乐的熏陶感染功能,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信息的功能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1、 横向整合。所谓横向整合就是打破班级界限,在综合性学习中充分利用每个教师和学生的资源来开展活动。例如我校六年级备课组在开展“读三国”中,让擅长历史的吴文斌老师登上校园讲坛,为六年级的学生讲述三国人物。还比如五年级的表演课本剧,让每个剧组走出班级,在年级中一绝高下;研究性学习活动后的成果还可以走近其他班级进行汇报;年级的展览会等等。
2、 纵向整合。所谓纵向整合是打破年级界限,备课组之间的研究。
比如:二年级综合性学习《有趣的节日》
和同学们一起,分别扮演“眼睛”、“耳朵”等不同角色,演个小节目。先做好准备:1、分别做画有“眼睛”“耳朵”“嘴巴”“鼻子”的面具。2、按照下列提示,为角色编台词。扮演的角色在脸上什么位置?负责什么工作?最喜欢做什么事情?最不喜欢做什么事情?
三年级综合性学习《演成语故事》
我们读过《狐假虎威》《自相矛盾》等许多有趣的成语故事。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成语故事进行表演。你可以一个人表演,也可以和同学合作表演。
四年级综合性学习《演课本剧》
你也许想为《巨人的花园》中的巨人设计一顶好看的帽子;你也许想模仿巨人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你也许想像花园中的花儿一样,朗朗大笑。没问题,赶快行动吧!大家一起演一演《巨人的花园》也可以演自己感兴趣的故事。
立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借鉴已有成果,笔者认为小学生阅读能力教学目标层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识记能力”是指学生能对文章的文字符号作出迅速而准确的感知、辨识,即能读准字音、辨清字形、了解字义,并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能够见形而知音义,闻音而知义形,知义能写字形辨字音;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文章中的重要语句等。它包含“认读”、“背诵”两个层级。
“理解能力”是指能根据问题在文本中寻找准确的信息并能恰当地表述;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以及深层意思;理清篇章内部段落间或层次间的内容关系;能从整体上把握篇章某部分以及全文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及情感态度倾向,推断篇章隐含的情绪、观点、态度、道理;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等。它包含“解释”、“概括”两个层级。
“运用能力”是指领会和掌握文章在遣词造句、起承转合、布局谋篇、选材剪裁、思想立意等方面的表达效果与形式;能迁移运用文章的表达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等。它包括“掌握”、“运用”两个层级。
“评析能力”是指能评鉴精妙的语言思想内涵以及表达技巧;评说文中人物、作者,提出观点,说明理由;评说文章的观点与思想内容;提出文章的新写法、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它包括“欣赏”、“鉴别”两个层级。
上述阅读能力四大层级目标中,识记能力是获得阅读材料最浅层次意义的能力,它是阅读的基础,在阅读能力中处于最低层次;理解能力是掌握阅读技能最主要的标志;理解是运用和评鉴的前提,没有理解就不可能运用和评鉴;运用和评鉴又是对理解的进一步深化,使学生对文章的认识达到理智上的领悟和情感上的沟通、融合,实践中的迁移。运用和评鉴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
树立阅读能力教学目标层级观念,教师可据此进一步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目标要求,确定学段阅读能力目标的具体层级,为课程目标转化为教学具体目标以及目标科学性的评价,提供明晰的依据。如:
运用阅读能力层级表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至第三学段阅读课程目标进行梳理,即可看出课标在各阶段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从遣词造句、起承转合、布局谋篇、选材剪裁、思想立意等几方面赏析作品,但应掌握的知识技能目标不具体或缺失,需要研究工作者和一线教师进一步明确,使其具体化。
树立阅读能力教学目标层级观念,教师还可据此评价教学目标设立的科学性。请看下面的目标确定。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识记、认读目标,语文价值)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认读目标,语文价值)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文化价值)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评析、欣赏目标,语文价值)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文化价值)
上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用书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中所列举的课文教学目标。具体分析,这里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未能准确地把握阅读教学课程的目标任务,忽略了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对于语言的敏感性”、“发展学生对作品的赏析的意识和能力”这一重要的目标任务,所列目标缺失“语文价值”;在阅读能力培养上,停留在“识记”这一低层次目标居多,而其他层次目标基本缺失。
二、结合所用教科书,梳理、建立阅读能力目标的年级和分册序列
柯孔标、滕春友、刘荣华在《基于人教版新教材小学语文能力目标的有效建构与评价》一文中所列举的阅读解释能力目标的分册序列,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指引。
三、结合所用教材单元主题文章的编排,梳理、建立阅读能力目标的单元序列
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家笔下的动物”,就可落实“体会因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表达方式不同而各具特色的语言风格”这两个“理解·解释”和“评析·欣赏”单元阅读能力目标,具体目标序列如下。
从上表可见,单元目标的落实与课文目标的制定有着紧密的关系,可以避免教师在选择教学能力目标和教学内容时的随意化,保证阅读能力训练的系统性和严谨性。
四、揣摩文本,了解学情,具体准确表述,实现课程目标向课文及课时教学目标的转化与细化
当前在教学目标的设立中,一般只有课文总目标,没有课时目标,课时教学缺少明确的任务。同时课文和课时目标的表述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目标过大,缺乏针对性;目标过多,没有重点性;目标过高,忽视差异性;目标不集中,缺少整体性等。这样使课程目标未能向课文及课时教学目标转化与细化。而教师对教师用书的依赖,自身对文本与学情解读的不到位,是造成此类问题根本原因之一。
下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教师用书中《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所列举的字词教学目标:
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她是学生眼中的“妈妈”,时刻把学生装在心中,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她是家长眼中的“女神”,不仅有着过硬的教学能力,更有润物细无声的爱生之心;她还是同行眼中的佼佼者,所获荣誉涵盖市级、省级。近年来,庆阳市东方红小学教师郝荣荣用专业、专心彰显着师者风范。
刻苦钻研教育理论 积极研究教学规律
“我从过去不懂得教书到现在懂得教书,在教育工作上始终充满干劲,这源于发自心底的热爱。”1986年6月,郝荣荣从庆阳师范毕业,随后分配到庆阳师范附属小学(后更名为庆阳市东方红小学)任教,在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29年。29年来,郝荣荣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把心血和爱全部倾注在孩子身上,把青春留在了庆阳市东方红小学的校园里。从参加工作的那天起,她就暗下决心,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为庆阳老区的教育事业,为自己认定的事业奉献一切。
语文是听、说、读、写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作为启蒙老师一要学好,二要教好。自走上工作岗位后,她就以“学”字当头,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凭着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不断探索的精神,在工作之余,学习完成了大专要求的全部课程,取得了大专学历。平时,《甘肃教育》《上海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班主任》《有效教学十讲》《窦桂梅教育拾虫记》等都是她的良师益友,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她实践经验得以升华。
同时,她在实践中积极学习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情景,多元互动,开发学生智力,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主旨,注意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参与式合作学习”的思想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自参加以来,郝荣荣先后承担了“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目标教学”、“作文导改”、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实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实验等课改实验。首轮“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当时在一无模式,二无参考,三无经验,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她凭着自己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掌握,凭着对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凭着对孩子的责任心,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牺牲了节假日,做了教具、挂图、卡片,编写儿歌,使首轮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出了一套拼音教学的方法:拼读法、直呼法、三拼法、标调法;总结了前鼻音、后鼻音常用字的规律,为以后从事语言文字和普通话测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注・提”实验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她善于引导、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发掘教材中的重难点,善于表达文章感情及自我感情,课堂鲜活,气氛热烈,师生思维发挥到极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多次承担对外公开教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近几年,随着课改的深入,她注重了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作文教学,大胆尝试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方法,通过师评师改、师面对面批改、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小组共同批改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在作文的评改中不断地去实践,利用手中的小小权利,来评判他人作文中好的题材,优秀段落,突出的语句,存在的问题,让他们通过互批互改,既看到别人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又学到别人的优点。学生在探究合作中领会到写作的奥妙,最终达到“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这种实践,逐渐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用真诚感化学生 用真爱教育学生
教师的职业是伟大的,光荣的,但也是辛苦的,是默默的,是需要牺牲的。要把一个六七岁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培养成一名出色的学生,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郝荣荣在教低年级时,手把手地教孩子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怎样学习,怎样听课,点点滴滴,默默无闻,几十年如一日。她每天总是提前到校,最晚时下班,晴天雨天,从不间断,有了头痛脑热等小病也从不请假。
1990年的秋天,犯有头疼病的她,有一天终于坚持不住,请假在家休息治疗。一天下午,张玉燕、杜涛等十多名学生到家中看望病中的老师。当她从学生口中得知,两天来,班上的语文课无人上,班级混乱时,她毅然带病到校上课。
1993年她父亲因病去世,正值中考在即,在埋葬了父亲的第二天,她就带着泪水到学校上课了,这是一个平常儿女无法做到的。
她热爱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生爱得真挚,爱得深沉,爱到细微处。工作中,她是一名实干家,每天坚持提前到校,身体力行,亲自动手提水、拖地、擦玻璃,组织学生就餐,为学生发馍分汤,样样都干。她所带的学生张建成因刚做完心脏手术,不能剧烈运动,每次外出、听课时,她总是用自行车推着他走,亲自照顾他完成学习等任务。
她还经常为学生擦鼻涕,剪指甲,无微不至地关怀、照顾每个学生。经常听到家长说:“把孩子交给郝老师,我们一百个放心。”每到开学分班时,总有学生家长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要把孩子放到她班上,因而她所带的班级每年都是人数最多的。她一直践行着这样的理念――“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孩子”。
教无定法。在创建一个坚强有力、团结奋进的班集体过程中,作为班主任,她认为对学生必须有普遍的关注、普遍的期望、普遍的信任和必要的宽容这四种爱的态度。关爱学生,在物质上给予帮助,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爱护,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支持。
她常常用语言开导、鼓励、教育学生,经常与学生谈心,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消除学生的精神压力,取得学生的信任。在学习上不偏袒、不歧视、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她认为,“在学生遭到变故惶恐不安时,在学生百无聊赖不思学业时,只有用爱,用心灵的交流才有教育效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从教29年来,她一直用真诚和热情去填补他们情感的空缺;用温暖和爱心去修补他们的心理困惑;用信心和关爱去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她还常常告诉年轻教师: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起点和基础,转化后进学生的一切技巧与方法,离开这一起点都会变得苍白无力。她做到了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真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管理学生。
后进学生李永康父母在外地工作,平时只有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照看,三年级前语文考试没有及格过一次,同学看不起,自己学习没信心,四年级李永康分到郝老师班上,她发现李永康勤快,拖地非常认真,跑得也快,于是就创造机会,让他发挥自己的优点,及时表扬他,从而提高他在同学心中的位置,树立他的自信心,并抽时间给他补课,四年级第一学期中考他的语文终于考了63分。他的妈妈激动地拉着郝荣荣的手说:“老师,多亏你了,我们的娃并不傻,还能学呢!太谢谢你啦!”
发挥带头作用 强化辐射效应
郝荣荣在提高自我的同时,还十分关心年轻教师的成长,关注学校的发展,热心帮助指导他们的教学艺术和管理方法,经常同他们谈教材、谈教法、谈自己的见解,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件制作、教风教态、仪表着装等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深入研究,追踪听课,帮助青年教师逐步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他们综合素质和课程适应能力。指导青年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撰教案;制作教学课件;如何进行板书设计,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如何上好导读课以及在课前了解学生的基础等方面的问题,都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