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数字化发展阶段

企业数字化发展阶段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3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企业数字化发展阶段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企业数字化发展阶段

篇1

一、企业数字化转型阶段

企业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ation),数字化转型不只是企业内部数字化自动化的应用,其正真内涵载于用互联网的思维打通企业内部的运营流程,将企业的前台与后台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从客户为中心出发,把企业的运作、决策及服务紧密围绕客户体验而进行。

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能够明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阶段分类,对科学、系统研究企业数字化起到重要的作用。21世纪以来,国际上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阶段分类,简略的概括为萌芽、扩张、业务变革和战略变革阶段,这些阶段分类大多以发达国家的视角来进行划分,对我们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但国家在不同经济水平,数字的出发点是不同的,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将不一致。综合国内学者对于企业数字化阶段的研究,大体将分为数字化初始期、基础设施变革期、业务数字化转型期以及战略变革期四个阶段。

二、企业数字化阶段分类研究

企业数字化转型阶段划分指标。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企业数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数字化战略的重视和实施程度、人力资源信息化能力水平、IT的应用状况、数字化效益指标等五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的计算应包含硬件、软件、通讯设备、视频会议室、信息化的培训课程、信息管理部的建设、专业IT人才团队、以及技术的维护。应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最近5年,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费用占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乘以100%

(二)企业数字化战略的重视和实施程度

企业数字化在企业的地位反映了该企业是否重视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云计算使得21世纪传统行业竞争无比激烈,将数字化转型提升到战略高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其主要评价依据包括:企业信息化领导的地位、信息部门的地位、信息化工作的整体规划水平、信息话的重视程度等。

(三)人力资源信息化能力水平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企业的任何其他资源都是在人力资源的参与下才变得灵活起来。对于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能力的评价包括:雇员的IT技能和数字化的理念、是否有专门的数据库管理员、是否建立了IT部门并配置专业的IT人员、信息部门是否定期进行培训以提高人力资源整体的信息能力和数字化观念等等。

(四)IT的应用状况

无论数字化设施建设多么完善,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为战略高度,IT的应用水平都直接关系到企业数字化战略的成败。IT的利用状况囊括: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程度水平、数字化对决策的支持程度、电子商务的应用、互联网的应用水平、企业系统之间讯息共享的程度、能否实现面向外部的电子公文交互等等。

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业务占传统业务的比例。包含电子商务的销售额与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和线上购买金额占总采购额的比例。

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阶段特征

(一)处于数字化转型初始期的企业

初始期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初阶段,此阶段还未建立数字化相关的信息管理制度;其制造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技术都不完善,计算机的普及率包括信息技术的普及率都比较低,使用常用的办公自动化软件,企业的信息基础建设和信息系统应用都处于较低水平,企业停留在硬件系统的建设层次。

(二)基础设施的变革期

信息部门开始建立;随之企业开始逐渐建立信息化的管理规范,企业在组织结构和营运模式上更加注重数字化变革,信息技术开始融入企业生产的每个环节与职能部门,并且信息化变革更向着企业的统一化模式发展,企业已构建出具规模的内部网络,此时的信息技术处于推广和快速发展阶段,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较初始阶段有明显完善。

(三)业务数字化转型期

处于业务数字化转型期的企业不仅建立了完善的数字化信息系统,配备了专门的数字化部门及专业IT人员,整个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全面提高,在企业内部实现了数据高度共享,组织通过数字化的变革和业务流程再造将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完美结合。这个时期的企业生产效率明显提升,信息系统在随着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变革进行调试和改变,由于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和变动的影响,此阶段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进度也会轻微波动。企业业务数字化转型的施行触及企业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等过程。在业务数字化变革中,以变革标的为导向保证变革有一个具有方向性的、能够监测的、有向导的管理环境,为整个变革进程制定计划,构成有实效的项目小组和有效管理项目进程。选用新的领导方式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变革进程的管理的核心价值进行宣传增强管理层领导工作的有效性。

(四)战略变革期

企业领导层面,处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变革期的CIO,自身不仅具备了全局性的眼光,同时能够以过程为导向,根据公司的组织设计进行调整.不仅具备信息分析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公司筛选和利用关键信息.并且还具备了能用投资回报率来决定IT方面的支出,高层领导角色在现阶段由CIO来担当,并制定战略层次的方案。在制度层次,企业已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企业的价值链用互联网思维联系和组织起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入正真成熟阶段,并在企业的战略层进一步强调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并且持续对转型进行战略投资。

四、数字化转型阶段注意事项

(一)创新业务模式

数字化时代,企业最重要的是设计并构建新的业务模式。惟以最适合的规范方法不断地重新把全部业务要素纠合在一起才能满足客户期望,领先于竞争对手。

(二)推动构建客户和社区的互动

对客户和社区的自由交换的新模式的构建是企业数字化改造的关键能力。传统企业与客户交互大多发生在销售、营销和售后的过程中。而数字化时代,企业必须从产品设计到供应链再到企业的财务方面等等,都与客户进行交互。构建与客户交流的社区,这一点小米科技公司做的很到位,小米社区和论坛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恰当的充当了与客户交互桥梁的角色。使得企业的设计人员、工程师与客户进行交互,让顾客得到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三)优化和构建数字化供应链

传统企业以满足供应商来涉及供应链,而数字化企业必须针对顾客优化供应链。对数字化供应链进行优化,把这个供应链网络中的物流信息进行组织,提取更有价值的信息。依据数字化网络系统对信息按要求进行管理和输出。来达到协调远程客户与企业的关系,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四)识别转型时机

通过对企业所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信息的整体掌握来识别转型时期。需要判断自身的产品或服务的数字化程度,同时把握自身的竞争对手怎样应对新的客户期望。根据时代和客户的变化要重新定义价值主张,来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来实现数字化的价值。

(五)执行数字化转型战略并且持续改进

通过重新定义业务和运营模式,构建新的数字化虚拟社区,来实现客户的交互和数字化供应链的完善。这些不仅需要严格执行而且更需要持续改进,随着市场的变化,顾客的要求和偏好在随时变化,只有通过分析客户交互,来寻求新的源动力。

五、总结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大致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从数字化产品与基础设施开始扩展,进入21世纪初后,开始发展到数字分发与Web战略阶段,其中Web战略与电子商务以及如何通过Web战略提高效率等。直到2010年代,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行到业务模式层面,标志为移动革命、社交媒体、超级数字化。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强大动力,在新世纪背景下,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同阶段的阐述,从企业数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数字化战略的重视和实施程度、人力资源信息化能力水平、IT的应用状况、数字化效益指标等五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同时也提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一些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可以为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一定的借鉴,结合企业本身,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字化转型道路.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于那些能够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并率先进行数字化转型战略的企业,能够在变革大潮中占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 赵冰.浅谈制定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信息,2009(19):314.

[2] 欧阳峰.我国企业信息化演进的内外影响因素[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1):173-174.

[3] 龚芳,金岳晴.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06(33):9185-9187.

[4] Saul J.Berman,数字化转型-为数字化和物理化的融合制定新型业务模式[J].IdeaWatch.

[5] 杜立辉.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8).

[6] Jian Fu Zhang.Evalu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J].Expert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1.38:8938-8948.

[7] 朱农飞,罗元.数字化转型[J].首席财务官,2014.01:74-75.

篇2

把握数字文化经济价值高地,主动融入数字经济发展体系

一是积极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推动文化数字化创新发展。文化是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是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资源,文化、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向和核心价值。过去,我国文化产业主体市场竞争意识不足,缺乏依靠科技提升竞争力的主动意识,导致在企业主导的网络平台数字经济发展阶段,传统文化产业难以形成集聚化经营资源和竞争优势。在当前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节点期和机遇期,文化产业应积极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调整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数字文化经济,加快推进文化数字化创新发展进程。二是主动融入数字经济发展体系,构建数字文化经济生态体系。文化数字化不是简单的文化资源和内容数字化加工处理,而是涵盖文化发展全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首先,要将优秀文化资源转换为具有网络经济价值的资产。过去较为普遍的做法是把文化遗产资源全拿过来,不分优劣、不谈价值地全盘转化,这是缺乏意义和效益的。文化遗产资源是整个中华民族拥有的财富,是全社会的和公益的。这些资源只有在有限权责下经过加工整理处理,形成可复用、可转换的资产,才会具有经济循环的产业价值。其次,要积极构建数字文化经济生态体系,形成数字文化经济健康发展的市场秩序。按照新型数字经济运行格局在社会治理基础设施、公共基础服务、公平价值交换服务贸易以及社会化监督生态化体系构建的要求,建立包含文化市场监管、数字版权保护、舆情风控与文化传播安全、文化服务信用和服务质量保障等功能的数字文化市场治理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数字文化市场治理现代化;建立数据隐私保护、社会公共文化资源服务等公共基础服务体系,将公共资源和个人隐私信息数据采集从各类互联网应用中剥离,统一下移至公共基础服务体系中;建立公平透明的价值交换服务贸易体系,保障产业生态中各方利益,打击垄断性定价,杜绝价值迂现;建立基于区块链的社会化监督及辅助管理体系,强化从业自律及社会化监督管理功能。

篇3

这一阶段的业务主线须从精细化经营和专业化分工的角度,推动现有产品内容质量的提升,市场销售的提升;从教辅策划理念上进行深度研究,积极审慎推进新品研发工作,适时推出具有领先理念和市场冲击力的教辅新品;加快优质教辅资源建设和集聚工作,持续提升教辅产品的市场品牌度。同时,此阶段还须关注传统教辅生产运作流程改造,以及内容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加工乃至回溯工作,以为后期数字业务开展打好内容资源基础。

二、数字资源推动纸本教辅销售阶段

从教辅产品的属性和受众的学习需要以及当前的技术手段来看,多媒体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已然成为学习者除纸本书以外的重要的自主学习资源。经过精心筛选创作,且与纸本书紧密匹配的优质数字资源,具有较高的附加价值,可以刺激和吸引读者选择和购买纸质产品,拉动市场销售。二维码、App等成熟的技术工具已经在部分教辅产品中得到运用,通过此类技术工具纸本书使用者能够获取相关的视频讲解、课件演示、拓展题库、测评系统等数字内容资源,既提高了产品使用效果,同时也增强了产品使用黏性。近年来,曲一线、安徽经纶等教辅公司的部分产品就是通过二维码或App将纸书和数字内容融合起来,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互联网及时更新内容,锁定用户和提供个性化推送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教辅出版企业须特别关注线上资源的遴选加工工作,不能仅仅从形式上进行线上线下资源互动,而应从教辅产品受众的学习需求和体验要求的角度,深度建设线上资源。此外,有条件的教辅出版企业在此阶段还可以通过企业网站或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介,利用线上资源对用户的使用黏性,加快对教辅产品使用终端用户的资源集聚工作,以为将来的数字业务推进打好用户基础。

三、数字业务拓展销售阶段

做好纸质产品经营工作的同时,也是在持续积累优质的内容资源。而进行与纸本书相关的数字资源的开发,同时也是在做教辅数字资源的积累。时机成熟,可以考虑对现有的数字资源按照学段、学科、知识点、难点、考点及讲解、习题等进行分类整合,并进行规范的碎片化处理。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数字资源的内容分布和质量特色,通过深入的市场需求分析,做好数字业务的规划工作。既可以考虑开发自主化的学习平台,赋予其优质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教辅数字资源,以吸引终端用户的付费使用;也可以制作专题的App等数字教辅产品,与移动运营商合作售卖;还可以通过提供优质匹配的数字教辅资源,与硬件制造商合作,实现内容资源与教学硬件的捆绑销售。

在数字产品的维护更新方面,由于纸质教辅基本上是根据教学演进、教材改动、考试变化等情况进行周期性的修订,所以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将纸本书的内容更新移植到数字产品上,确保数字资源的时效性和先进性。

篇4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3. 032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3- 0061- 04

0 引 言

对于中国石油而言,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是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必然选择,是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业务流程标准化和跨部门的业务优化、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必须以集团公司统一集成、先进实用的信息系统平台作为支撑。

总公司对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大力投入,不但成立了总公司信息化技术工作领导小组,且每年年初召开一次中石油全系统的信息化技术工作座谈会。从集团公司内部环境来看,集团公司党组始终把信息化工作作为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信息管理部,理顺了管理体制,编制了统一的信息技术总体规划,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使集团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步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不断朝着数字化油田建设方向迈进。

数字化油田建设已成为热点,中石油“十一五”信息技术规划如图1所示,今后若干年将投入100多亿元加强数字化油气田建设。数字油田已经成为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得到了全世界石油企业的广泛关注。

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3个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数据仓库(DW,Data Warehouse)和商业智能(BI,Business Intelligence)技术应运而生。商业智能(BI)和数据仓库(DW)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和政府机构不同层次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对业务处理系统积累的大量数据和信息加以整合,为管理者和决策人员提供综合的、全面的信息和灵活方便的分析手段,以实现对企业的整体和特定方面的监控,甚至进一步挖掘出蕴藏在数据和信息深处的规律和联系,使之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知识,为业务发展服务。

企业与政府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大致都会经历以下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部门级与基础信息化阶段。在这一阶段,机构内往往是一些需求最迫切的部门首先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如财务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

第二阶段,是企业级信息化阶段。这一阶段政府机构与企业往往已经拥有了几个分别建设的业务处理系统。机构期望从总体角度建设高度集中的或互相连接的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如MIS,MES,ERP,OA等。

第三阶段,是企业或政府机构的战略与决策信息化阶段。其目标是建立完整的综合电子商务或电子政务体系。此时企业或政府机构往往有比较完整的业务处理系统,但这些系统一般主要处理当前和近期的业务流程,使用者只是具体业务处理和执行人员。

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如何理顺信息流程,并进一步有效地利用数据,从浩瀚的数据海洋中迅速找出对企业经营决策有价值的信息,已成为企业决策者越来越关心的问题。

2 中国石油“十一五”信息化建设成就

“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ERP系统建设高歌猛进。短短5年间,ERP系统从无到有,从试点运行到覆盖所有业务领域,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三流合一,以及从分散向集中建设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信息化建设的里程碑,是集团公司的战略性基础工程。

2008年,集团公司提出“三年基本建成ERP系统”的目标后,各单位将ERP系统建设作为信息化工作的有力抓手,将ERP建设一步步推进。截至2010年12月底,集团公司所有业务领域全部搭建大集中的ERP系统平台,炼油与化工、化工品销售、油品销售、天然气与管道、工程技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科研及其他单位8个领域ERP系统全面建成应用(具体规划项目投资进度内容可参见图2),勘探与生产、海外勘探开发领域ERP基本建成,实施单位达到132个,上线单位121个,上线单位系统用户占计划用户总数的95%。其中,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于2008年全面建成应用,为集团公司专业化管理和“三控制一规范”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三年基本建成ERP系统”的目标如期实现。

5年里,中国石油没有走分散建设独立系统的弯路,直接建设全局性信息系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今,中国石油已搭建起大集中的ERP系统平台,整体提升信息系统建设质量。

根据“十一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的工作安排,为全面完成信息技术总体规划所提出的各项任务,集团公司信息管理部组织领导实施了信息工作“三大工程”,坚持信息化“十字”工作方针、“六统一”原则。就是抓好集团公司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专业应用系统和综合管理应用系统“三大工程”建设,贯彻执行好信息化“十字”工作方针,即“统一、成熟、兼容、实用、高效”。建设和应用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

5年里,中石油集团公司紧紧围绕“资源、市场、国际化”三大战略目标,加快中石油“十一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实施步伐。集团公司以ERP为核心的整个信息化建设成果斐然,已有51个信息系统形成集团公司统一平台。集中统一的信息系统正打造着生产经营强大的“神经系统”。在国资委进行的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中,中国石油连续两年被评为A级,信息化水平处于央企前列。

3 数字化油田的定义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字油田的概念也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因此,到目前为止,数字油田尚无一个确切的概念,就目前的应用而言,数字油田一般可以描述为:

数字油田是以油田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和高速网络为载体,以空间坐标信息为参考,将油田生产和管理的多种数据进行高度融合,在建立油田生产和管理流程各种优化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仿真和虚拟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多维可视化表达,实现横向上涵盖整个油田地域,纵向上油田从地面到地下的多层次信息定位,提高油田总体信息分析能力,以支持油田的勘探和开发等关键业务深入需要,从总体上辅助油田经营管理的决策分析,进一步挖掘各个环节潜在的价值,为油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信息支撑环境。

或者定义为:“数字化油田”就是通过各种数据的集成,把实体的油田放到计算机里和网络上,整个油田可以通过计算机呈现出来。

数字油田的概念源于数字地球。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数字油田实际上并不是“舶来”品,这一概念诞生在中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1999年末,大庆油田率先在全球范围内提出了数字油田的概念。全球第一个数字化大油田2008年12月已经在新疆克拉玛依诞生。

具体来说,数字化油田包括两层含义。

从广义角度看,数字油田是全面信息化的油田,即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全面实现油田实体和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

从狭义角度看,数字油田是一个以数字地球为技术导向,以油田实体为对象,以地理空间坐标为依据,具有多分辨率、海量数据和多种数据融合,可用多媒体和虚拟技术进行多维表达,具有空间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特征的技术系统,即一个以数字地球技术为主干,实现油田实体全面信息化的技术系统。

数字化油田在以下6个方面发挥了作用:

(1) 掌握了油田所有实时生产信息,还能找到油田已经勘探开发的全部资源。

(2) 实现了部门业务网上办公、打造成功“电子机关”。

(3) 实现了井场基地数据共享、自动采集,以便实时决策。

(4) 减少了科研人员收集整理资料的时间。

(5) 提供了全方位的生产经营信息。

(6) 实现了油田的可视化管理。

所谓的数字化油田就是建设一套超大型的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

4 中国石油石化数字化油田技术实际运用

石油石化行业是我国信息化建设较早的行业之一,现阶段的重点就是加速推动“数字化油田”的建设,油田数字化不仅仅是技术、设备的数字化,更是管理的数字化。“数字化油田”充分利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油藏管理技术、数据整合技术、数据共享与交换技术,结合油田地理环境和地质特点,集成、整合现有资源,创新技术和更新管理理念,提升工艺过程的监控水平、与生产管理过程智能化水平,建立全油田统一的生产管理、综合研究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借以实现“同一平台、信息共享、多级监视、分散控制”,让行业数字化的作用充分发挥。

4.1 大庆油田

2003年初,大庆油田公司调整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信息中心于2002 年制订了《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03-2005年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2003年初该规划在公司决策层获得通过,数字油田建设目标得到进一步明确。主要包括:

(1) 大庆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2) 大庆油田地面建设信息系统。

(3) 大庆油田勘探数据库。

(4) 大庆油田开发数据。

(5) 油藏模拟。

4.2 胜利油田

2000年原胜利油田将油气勘探开发主体部分重组改制成为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存续部分为胜利石油管理局。目前,胜利油田已建成包括勘探、开发等在内的管理信息系统,具体如下:

(1) 胜利油田勘探信息系统。

(2) 胜利油田油气开发信息系统。

(3) 胜利油田油气钻井信息系统。

(4) 胜利油田地面建设信息系统。该系统由胜利油田与北京辉彪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设。

(5) 其他。采油信息系统、物资供应信息系统、技术检测及标准化信息系统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4.3 中原油田

(1) 中原油田勘探开发图形管理系统。

(2) 勘探开发可视化系统。

4.4 大港油田

目前,大港油田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并由大港油田集团公司负责整个大港油田企业网络的管理和维护。

(1) 大港油田生产日报系统。

(2) 大港油田生产信息管理系统。

(3) 钻井工程数据库应用系统。

(4) 大港油田勘探开发数据库。

(5) 大港油田QHSE体系管理网络系统。

(6) 其他系统。① 物资管理系统。② 财务管理系统。③ 公文收发系统。

4.5 克拉玛依油田

(1) 新疆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数字化油田概况。

(2) ERP难在统一部署。也在做ERP,但主要是做下游炼厂这一部分。

(3) 安全大于天。为此,油田建立了一套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形成了一个综合的安全管理系统。

此外,数字油田建设涉及经营管理、油田生产、科研等众多领域,应用需求较为复杂。

到目前为止,油田的系统平台上已经提供了70多套应用系统,服务于油田的生产、科研和管理各个领域。

4.6 华北油田

在大量现场生产数据数字化基础上,运用分析诊断功能,进行智能调控,实现从单井到场站全过程关键生产参数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辅助决策。2008年采油工艺研究院研发的“华北油田数据采集与远程测控数字化技术”顺利通过鉴定。

4.7 长庆油田

开发建设了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主要以油、水两大系统为主线,结合生产岗位日常管理内容划分为12个系统,可以实时对油区道路进行管理,自动进行设备的自检。

4.8 塔里木油田

在中石油信息管理部“六统一”原则下,原本已自行启动、实施的“数字化油田”建设项目经理部,随之取消,信息化建设融合到“中石油十一五信息规划”中。

随着我国“数字油田”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技术已经在推动油田持续稳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提升油田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5 结束语

目前油气行业已经在宣传数字技术,并改变企业的管理和组织方式。与其他行业相比,石油行业传输数据的距离要远得多,虽然推行数字技术的表现比其他行业好许多,但在适应技术变化和商业需求方面还面临很多挑战。预计未来数字油田会朝着经营模式(商业智能)变革的方向发展。

篇5

[分类号]F270.7

信息化测度的对象是进行测度前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信息化测度的实质是测度一个国家或组织的信息能力。然而信息能力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哪些是最能真正代表信息能力的项目?本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基于ICTS的核心信息能力,以此作为进一步研究和测度的基础。

1、信息能力的时代性和核心信息能力

如果我们同意大家所普遍认同的观点,即信息能力是收集、存储、处理、利用和生产信息的能力,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承认,信息能力并不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有的,无论是个人、组织和国家,从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存在对信息能力的需求。只不过信息能力具有时代性,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已。

波斯特借用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理论提出了信息方式理论。他认为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三种信息方式,或者说信息方式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面对面的口头媒介的交换、印刷的书写媒介的交换和电子媒介的交换。第一阶段的特点是符号的互应,第二阶段的特点是意符的再现,第三阶段的特点则是信息的模拟。这种观点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其实我们还可以对人类社会信息能力的历史发展阶段性作更仔细的分析,笔者在文献中深化了维纳关于信息交流是人类社会粘接剂的著名论点,提出信息交流方式可作为一种和生产方式相并列的概念,前者是人类组织社会的技术,而后者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技术。信息交流方式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符号、媒体、信息处理规则(逻辑)。不同的信息交流方式塑造了不同的社会组织结构。

考察各个不同时期的信息能力的变化,我们可以得到两点结论:

第一,各时期的信息能力是在积累的基础上发展的,后一个阶段的信息能力并没有取代前一个阶段的信息能力,而是丰富了社会的信息能力。

第二,新的信息方式所导致的信息能力会占据重要的地位,成为一种当时的核心的信息能力。似如我们仍借用波斯特的三种信息方式来讨论这一问题的话,可以说,相对于面对面的信息交流方式,印刷的书写媒介的掌握,无论是对个人、组织还是国家而言,都是核心信息能力,而当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共存时,电子媒体则是核心信息能力。由于技术的发展,导致信息能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虽然每个时代都不能缺少信息能力,但是每个时代所需要的信息能力却是不一样的。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核心信息能力,这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演进的,所以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如在文字和印刷术方面,核心信息能力就是掌握文字和印刷术,以及此种信息技术的使用和普及程度;电子媒体时代,ICTS的演进同样有不同发展阶段,因此在比较Orbieom和ITU分别制定的数字编码指标中,ITU在其文献别强调指出这一点:即Orbicom的测度更强调上一代的ICTS,而ITU的测度更强调新一代的ICTS。这一看法足以提醒我们对核心信息能力保持一-种动态的和发展的观点,而不能够用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之。

2、现时代的核心信息能力――基于ICTS的核心信息能力

2.1 ICTS

现时代的信息交流最重要的特征是数字化。导致这一过程的技术系统通常被称为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ICTS)。ICTS的应用对全世界范围内信息和编码知识如何掌握和传播有重大的影响。事实上,从数字经济到信息社会,都是这种信息和通讯技术演化和应用的直接结果。

1CTS将三种不同的技术组合在一起,其演进过程通常被称为1CTS融合:

・三种技术之一是聚焦于传输和存贮信息的技术。这种技术长期以来都被认为对人类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技术重视信息的大量存贮,最典型的例子是电子书籍。

・第二种是通讯技术。其核心并不是大量地传递信息,而是更快地经过远距离传递少量的信息。

・第三种是信息处理技术。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技术手段帮助处理信息。在某种意义上,这利,技术装置能够部分地代替大脑的工作。如算盘、罗盘等。到20世纪中期,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得电子装置替代了原来的机械装置。

所以ICTS的实质就是:自动信息处理系统、内容信息系统和通讯系统的融合。

这三者的融合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技术范式――知识和信息被储存、处理、传输和通讯的技术范式。这是一个和以前完全不同的范式。泰普斯科特在1996年的著名著作《数字化生存》中将其称为3c,即计算机、内容、通讯。而曼纽尔,卡斯特将其称为信息技术范式。

ICTS是一项渗透性技术,很像是过去的电力。它不仅能使我们去做新的事情,而且也塑造我们如何去做。“只有通过真诚地拥抱在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的所有领域的数字技术,欧洲和欧洲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潜力,未来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我们不得不通过ICT去形成它”。这不仅是欧洲各国的认识,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2.2 为什么ICTS能力构成现时代的核心信息能力

因为,现代ICTS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并且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区分ICTS带来的数字信息活动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基础结构层”。计算机网络、电话线、光纤网,以及无线网和所有类型的硬件和电信构成此一层次。或者可以将这一层次称为信息网络的物理体现,涉及这一层次的行为者包括电信运营商、电子公司、设备制造者、接入服务提供者。

・第二层次是一般服务层。这一层次的产品和服务建立在基础设施层网络之上,并且在这一基础没施之上提供增值服务。所有种类的软件制造商都属于这一范畴。

・第三层称为媒介层,它通过提供包括搜索等服务来提高数字电子信息市场的效率。这一层次的'?舌动为用户提供使用联机服务的便利。雅虎等网站,以及政府和公共服务网站可以归入此类。

・第四层可称为完成层,它使最终的活动表现为数字化。它包括行政、健康、教育、娱乐、军事、商业等各种活动。在商业部门,用户以不同的方式来参与到这一层面,如常见的B2B、B2C、B2G等。

第一、二层具有产业的特征,可以归入信息产业,第三、四层则具有更为强大的渗透性,将现存的各种人类活动进行数字化的改造。

由于ICTS的重要性和广泛渗透性,数字经济、数字化生存的概念出现了。由于数字化产品的低分发成本,趋势似乎是将一切能够数字化的都进行数字化。的确,大量的信息都是可以数字化的:音乐、软件、杂志和书籍、机票、股票、电影、货币等。

对于ICTS的广泛渗透,可以用不同的理论和术语

来描述。如我国称为信息化;国外有学者用s曲线来描述;还有人试图用长波理论来解释。

ICTS的集中表现是网络。网络是信息社会最有代表性的生产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网已经突破信息交流渠道的范畴,成为集信息集聚、处理、传播、开发与利用于一体的功能综合的信息平台。由于信息活动渗透到生产、工作与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信息网正在与生产、生活融为一体。

3、核心信息能力的要素

本节着重分析现时代的基于ICTS的核心信息能力。

3.1 界定核心信息能力的几种思路

一种思路是按信息的处理流程来界定。从信息的获取、识别、接受、储存、利用和创造的能力等环节来进行要素的分解和分析,即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的识别能力、信息的储存能力、信息的利用能力、信息的创造能力等。尽管这种分解和分析从思路上看是可行的,但结合现在的ICTS的发展,在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进入融合的时期要对其重新进行分解反倒是不合时宜的。

UNDP的TM(技术成就指数)提供了另一种思路。该指数的设立目的是为了测量一个国家的技术创造、技术扩散以及建立相应的技能,它将技术能力划分为四个维度:①技术的创造:用人均专利数和从国外收取的专利使用费两个指标;②新的技术创新的扩散:用Internet的扩散、高技术产品占总出口的份额两个指标;③老创新的扩散:因为技术进步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新的创新需要以老的创新为基础,并且老的技术创新采用新技术是必需的,这主要是电话和电力两个指标;④人类技能:技术的创造者和应用者都需要技能,这里采用平均学习年限和科学、数学、工程的学生的毛入学率两个指标。

此种思路应用于核心信息能力分析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它不专注于信息技术分析,而是一般的技术能力;此外该分析仅仅着重于技术方面,而忽略了技术的经济和社会影响方面。

目前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是前述s曲线分析框架,它将ICTS扩散和影响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是准备、使用、影响。从分析研究逻辑上来看,这种按事物发展阶段来进行划分的方法是有其合理性的,其不足之处仍然在于其关注的重点仍然是使用方面。

OECD研究信息经济时使用了一个供给方与需求方的框架,这对我们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供给代表提供,是生产的方面;需求代表使用,是影响的方面。

我们认为,可以将核心信息能力理解为生产力的一个演进和发展阶段,尤其是信息生产力演进的新阶段,并且运用的生产力分析的框架,同时结合上述几种思路,对核心信息能力进行要素分解,从而得出比较有价值的结论。

下面我们就从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等方面来对核心信息能力的构成加以讨论。

3.2 核心信息能力的要素

・首先是劳动工具。在马克思对生产方式的分析中,劳动工具的性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对于生产方式乃至社会的性质具有重要的决定意义。马克思本人非常重视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对社会的影响,他写道:“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人类社会进步的奥秘隐伏于资源-工具-生产力-社会的连锁反应之中。人类能够利用什么样的资源就可能制造什么样的工具,就可能形成什么样的生产力,就可能促成什么样的社会。“古代人类只懂得利用物质一种资源,因而就只能制造镰刀、锄头-类人力工具,只能形成农业时代的生产力,促成农业社会的生长和发展;近代人类逐步懂得了利用能源,把能量资源与物质资源相结合,就制造了机车、轮船-类动力工具,形成了工业时代生产力,促成了工业社会的生长和发展;现代人类正在向信息资源进军,综合利用信息、能源、物质三种资源,于是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一类崭新的生产工具――智能工具正在迅速涌现,信息时代生产力正在茁壮成长,信息社会正在向我们大步走来”。

现时代的核心信息能力在劳动工具方面,可以用电脑和网络基础设施来描述。

・其次是劳动者。网络时代的知识工作者乃至产业工人,需要掌握与信息化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信息技能,这种信息技能并不是一般的读、写、识字等,也难以用识字率和教育年限等一般性的指标来衡量,而应该是ICTS的相关技能。关于ICTS的相关技能究竟包括哪些方面、究竟应该如何衡量,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国际统计学界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知识密集的工业部门,人们的劳动绝大多数与操纵电子计算机有关,它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技术水平,才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不难看出,核心信息能力的此项要素就是本文第一节所讨论的微观视角的信息能力。

・第三是劳动对象。信息经济时代,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信息作为资源和财富的观念已被广泛接受。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最先认识和开发的重点是物质材料。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三种社会形态基本上属于农业社会,人类劳动的成果主要是农产品,它的社会经济形态是物质型经济。到了近代,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以及后来的电机等动力机械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社会走进了工业社会,其主要产品是工业品,人类认识和开发的重点转向了能量、动力,并使能量与物质资源很好地结合起来,但其经济形态仍是物质型的。只是到本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对信息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信息与物质、能量一样成为社会发展的第三大支柱。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开始深入开发信息资源,并能将信息与物质、能量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各种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信息控制生产工具,人类劳动成果中的信息产品越来越多,即使是工业产品,也可以由信息产品来生产。因此,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劳动产品已由物质型向信息型转变,社会经济形态也从物质型向信息型转变。

但是这里的信息资源或信息财富,最核心的是数字化的,能够通过电脑进行存贮和处理的。所以各国充分重视数字内容产业,重视数据库产业等,是有充分理由的。核心信息能力中的信息资源并非一般的信息资源,而是数字化的信息资源。

4、核心信息能力的层次

依据核心信息能力的概念,可以将其应用于社会的不同层次。

4.1 个人或家庭的核心信息能力

分析个人或家庭的核心信息能力,包括以下5个方面:①是否拥有电脑;②是否能够在工作单位或是家中连接上网;③个人是否拥有ICTS技能(研发、或者使用的技能);④个人使用ICTS工作或进行其他活动的时间;⑤个人使用ICTS的用途(工作、学习、娱乐、购物等)。

对于个人而言,ICTS核心信息能力可以改变个人交互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日常生活。当ICTS在全社会得以广泛联通,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

以后,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也将因此发生巨大的变化。IC-TS使得几乎所有的信息随时可得,公民参与政治的方式发生变化,教育、医疗、购物、娱乐,几乎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因ICTS而改变,信息可以方便地跨越国界。

是否能够接人信息网络,是否具有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成为个人工作、生活以及融入社会的关键因素。个人的其他技能在一个信息社会中贬值了,具有ICTS技能和不具有ICTS技能,会产生十分明显的差距,这正是数字鸿沟这一概念提出来的背景。

4.2 组织的核心信息能力

对组织而言,核心信息能力的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电子商务。特别是对于从事商业生产和交换的企业组织来说,通过数字网络来进行的交换活动――电子商务在其整个的交易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

企业内联网改变着企业内部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传统的沟通方式,重新组织企业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组织形式;因特网为企业之间的竞争提供了一个全球性的舞台。

计算机、网络对企业不管发挥何种作用,数字化都是桥梁。设备数字化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通信;产品数字化可以实现智能增值,可以提高新产品开发、设计和生产、销售的效率;办公数字化可以实现更加快捷、准确和优雅的管理。企业需要建立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网络平台,更要建立数据平台。

・电子事务(E-business)。电子事务不仅局限于商务或交易的领域,E-事务的概念要大于电子商务,包括企业中涉及到数字信息的非商务部分以及非商务组织,如政府、教育等组织中的涉及到数字信息的部分。

美国国家统计局定义了数字经济的三个层面:电子事务、电子商务和电子事务基础设施。加拿大统计局和OECD于1999年也作出了类似的定义。

在信息经济时代,一个组织是否拥有核心信息能力,不仅关系到其竞争力的强弱,甚至关系到该组织能否在这时代生存下去。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信息技术投资规模越来越大,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结果显示生产率悖论消失;从2000年左右开始研究发现IT投资能够获得超过其他资本投资多倍的“超额收益”,即“新生产率悖论”。

最新的研究表明,ICTS主要通过三个渠道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一是ICTS为消费者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二是ICTS增加其他产业的需求;三是ICTS使得组织发生变化,增进技能,加速创新和投资于无形资产的动力。所以ICTS对提高企业绩效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3 国家的核心信息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渗透,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认识到ICTS核心信息能力对国家和地区竞争能力的重要性。

・信息化改变了自然环境这一相对稳定国力构成因素。作为一种有形的物质存在,自然环境是构成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自然环境的影响就大大减弱了。首先,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国民经济迅速向低能耗型和低物耗型转化。一方面,由于信息的替代作用,人员货物的流动以及相关的能源、资源需求都将减少。其次,信息化使人口状况对国力的影响大大降低。人口状况,是自然环境中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人口状况,往往反映该国人力资源。但是,信息化的发展,使人力资源的跨国流动得以顺利进行,而不必通过人员实际流动。

・信息化对国家经济实力的影响。知识经济发展表明,凡是与信息化相适应的国家在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经济、加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都居于有利地位。首先,直接投资于ICTS对经济增长有极大影响作用。ICTS对生产力增长的贡献包括两个方面:第一,ICTS生产部门的技术进步直接通过生产和过程创新促进增长;其次,ICTS的使用扩散到经济的其他部门,在其他部分产生显著的效率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公司和公共服务效率的提高,需要由ICTS来实现对工作方法和流程进行重组。e-欧洲计划认为,公共政策因此必须定位于刺激ICTS的有效使用,包括促进互联网接入,克服障碍,方便企业进行重组、组织管理过程的转变,鼓励对人力资源的投资。

而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在2000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ICTS在加速增长、减少贫困、促进可持续发展、对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整合进全球经济方面可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程度高的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增强了自己的影响,最终提高和加强了自己在国际格局的中心地位与作用。

・信息化成为当前各国对外战略的重要内容。当今方兴未艾的信息革命,使世界各国不仅面临着一场严峻挑战,而且也提供了一项难得的发展机遇。各国都努力通过发展信息技术,争取在国际政治中取得有利地位。

2000年,欧盟国家在里斯本提出里斯本战略,其目标是“高增长,高就业,更强社会包容”,而ICTS被认为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要素。随后,推出了E欧洲、E欧洲2005等计划,对欧洲信息社会的发展给予政策推动。

联合国组织对推动全球信息社会也作了不懈努力。从2003年到2005年分两个阶段召开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是经过充分准备和讨论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信息社会为主题的全球性会议,会议通过了四个重要文件:《日内瓦原则宣言》、《日内瓦行动计划》、《突尼斯共识》、《突尼斯行动议程》。

世界各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竞争,最终结果将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产生巨大影响。

4.4 核心信息能力测度的基本框架

按照经济学原理,核心信息能力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分析。供给主要衡量研究和生产的能力,需求则主要衡量消费和使用。实际上,对每一个要素都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

准备、使用、影响的三阶段划分也是有意义的。它反映的是核心信息能力的要素间不同的结合状况,实际上是对要素的结合进行动态分析。不同的要素结合方式、不同的程度,从而形成各有差别的核心信息能力的发展状况。所以可以将其称为核心信息活动要素。

篇6

随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化和电子信息化成为了当前艺术时展的标志。自此引领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艺术发展阶段。数字媒体的诞生和发展从传播途径上对艺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人们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角度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艺术创作自此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媒体也不仅仅只是作为一个信息载体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数字媒体艺术和以往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非常大的差别,首先从载体上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艺术品创造者不再通过简单的手绘和其他实际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而是通过以电脑为工具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的艺术创作,整个传播过程也由原来的口耳相传转变成为具有时效性的网络传播,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方式进行艺术品的宣传。数字媒体不但成为了新时代艺术发展的宠儿,同样成为了未来艺术发展的重要载体。按照数字媒体的性质来区分,新型的数字媒体艺术主要分为四大类:传统的数字文化产品,这种文化产品是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的早起产物;借助数字化技术进行的艺术创作,这种创作是一般的文字图像,只是作为一般的信息载体出现的,并不具有美学角度来讲的美感;网络媒体艺术作品就具有了一定的可观赏性,比如类型动画产品就是比较简单的网络媒体艺术作品;目前的主流也就是宽带交换式多媒体艺术作品是当今艺术品,这也是未来艺术的发展趋势,如可以进行全方位互动的网络视频游戏等。这几种主要的表现形式都是人类通过结合科学技术和艺术创作灵感的产物,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文化输出的核心发展方向。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发展方向

我国的传统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需要依靠新媒体的发展技术,需要将艺术本身的内容和技术水平进行有力的整合,以新型的数字化形式吸引受众,将人们从单一的被动接受到艺术品鉴赏的双向互动。我国的传统文化产业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个快速上升的阶段。在文化产品输出上,艺术品将和数字化技术进行更加良好的融合,从数字图书到多媒体互动性报纸再到可以进行双向交流的网络视频游戏等等;在传播渠道上我国的传统文化产业将借助新的媒体技术进行再传播,同时在文化企业管理层面上也将出现更加深层次的改变,创新性技术将和媒体和艺术进行进一步融合以实现数字媒体的多元化经营。

(三)数字媒体的影响

新媒体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表现在:丰富了创作形态,扩展了内容表现空间,提高了创作效率

二、数字媒体的发展性

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数字媒体发展将会具有更多的层面,同时更加国际化。在充分结合本土化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求的发展,同时结合各种新型的数字媒体技术和各种新型的载体,从而设计出更加有吸引力的艺术创意产品。专业方向主要面向CG行业。大家通常能够联想到的是类型动画、影视、视频类游戏创作和广告设计这几个主要方向。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的成熟数字化媒体市场,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数字化媒体只是出于发展的初步阶段,但是同时也要清晰地认识到我国广大的消费市场,以此推出具有本土化和雄厚文化底蕴的新型数字化媒体艺术品。

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数字城市

Key words: e-commerce;digital city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3-0146-01

0引言

二十一世纪的头十年已悄然过去,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无疑验证了信息社会的逐步深入。自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以来,数字城市作为基础在世界各国获得了如火如荼的发展。数字城市旨在将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各种服务用数字化方法集成起来,以信息流调控物质流和能量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充分利用了信息手段进行价值交换,产生了巨大的商业应用前景。就数字城市的最终目标来看,数字城市应将电子商务作为其核心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整合,协调发展。将电子商务作为独立分支建设可为其发展提供新思路。

1电子商务与数字城市

1.1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指以电子及电子技术为手段,以商务为核心,把原来传统的销售,购物渠道移到互联网上来,打破国家与地区有形无形的壁垒,使生产企业达到全球化,网络化,无形化,个性化。电子商务最早产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九十年代得到长足发展,经历了电子邮件阶段、信息阶段和电子商务阶段,形成了一个具有成熟的技术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比较完善的体系。根据国际Internet协会统计数字,最新统计表明,在法、德等欧洲国家,电子商务所产生的营业额已占商务总额的1/4,在美国则已高达1/3以上。

就我国而言,电子商务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02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1809亿元,自2006年突破万亿元大关以来,每年以高于70%的速度持续增长,预计2010年将达15万亿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数字城市“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延伸和前沿阵地,其通俗含义为用数字化的方法将城市、城市中的环境及整个城市的时空变化装入电脑中,实现在网络上的流通,使之最大限度地为人类的生存、可持续发展和日常生活、工作、娱乐服务。数字城市建设的任务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充分采集、整合、挖掘和利用城市各种信息资源(特别是空间信息资源),建立面向政府、企业、社区和公众服务的信息平台、信息应用系统以及政策法规保障体系等。数字城市的核心是信息,特别是空间信息,而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则是数字城市的本质。从广义上说,数字城市是一个巨型的信息系统,其各个信息子系统应遵循共同的数据标准、具有共同的基础数据,并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补充、相互兼容。

2电子商务与数字城市集成的困难

“数字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搞好组织协调管理是实现“数字城市”的关键环节, 组织协调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网络资源共享和数据资源共享。不同子系统在数据类型和应用模式的不同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困难所在。其中电子商务作为一个独特的商业体系在与数字城市结合的过程中会遇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发展阶段不同如前所述,电子商务和数字城市经历了独自发展之路。从时间和成熟度上看,电子商务早于数字城市,虽然存在诸如电信资费、物流配送等问题,但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结构。而数字城市是最近十年的成果,理论和概念发展超前于实际应用。我国目前的数字城市建设处于城市基础数字化和部分政府企业数字化应用阶段,发展水平较低,问题凸显较多。

2.2 标准难以统一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是促进并实现信息共享,杜绝“信息孤岛”和“数字鸿沟”的产生。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标准体系、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然而现实情况是标准和政策法规建设滞后,至今并没有一个能满足数字城市建设要求的、完整的标准系统。相反,电子商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协议和标准,且由于应用领域和模式的不同,电子商务的标准和数字城市标准存在很大差别。

2.3 信息安全复杂化信息安全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瓶颈。电子商务安全问题是个系统的概念,包括信息安全、管理安全、信用安全、法律安全等问题。

如果电子商务和数字城市结合,由于数字城市本身过于复杂,系统稳定性较差,电子商务需要考虑更多的技术和社会问题。电子商务的信息会非常容易泄露给数字城市的其他分支,同时要阻止外部的攻击也将变得困难。

2.4 与商业群体利益相悖数字城市的建设是政府牵头,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然后引导企业进入该领域,最终数字城市的发展将是企业起主导作用。但是对于经营电子商务的个人和企业而言,要去熟悉数字城市中陌生的分支和各种复杂的标准必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额外支出。另一方面,解决好限制电子商务发展的网络瓶颈、物流配送和安全制约并不依赖于数字城市的实现。所以对于以利益驱动为核心的企业来说,也不愿意电子商务与数字城市结合。

2.5 消费观念难以改变数字城市的体系结构复杂,规模庞大,提供的信息过于冗杂。对于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用户而言,其只将注意力放在经济信息上,希望操作简便,易于理解。而数字城市相关应用软件复杂和不友好,也将是用户无法接受的。

3小结

数字城市建设与电子商务各自经历了独自发展模式,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将电子商务集成到数字城市巨系统中会产生许多问题。现阶段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电子商务仍将独立于数字城市的建设而发展。

篇8

1994年MargaretHedstrom率先提出“电子档案馆(Electronic Archives)”的概念,1996年戴维・比尔曼在第13届国际档案大会上提出以虚拟档案管理的元数据体系为中心的“虚拟档案馆(Virtual Archives)”。此后,我国档案界逐渐开始关注并研究数字档案馆这一新生事物。

1997年,董健民首次提到“在数字档案馆中,电子技术已使档案的保存和利用更加科学有效”,1998年,冯惠玲进一步指出“电子档案馆亦可称为‘数字档案馆’、‘虚拟档案馆’或‘无墙档案馆’,它不是一个实体机构、一个存放处的概念。”有关电子档案馆、数字档案馆、虚拟档案馆的概念也经常被比较,例如,刘春弟认为“电子档案馆(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与数字档案馆(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基本相同的概念和事物,数字(电子)档案馆与虚拟档案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虽然在认识上存在差异,但随着数字档案馆的概念被广泛接受,数字档案馆这一提法已经渐趋统一。

二、从理论探索到实践应用

随着数字档案馆实践的展开,学术界的理论探讨逐渐深入。关于数字档案馆的界定、特征、功能、演变、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的比较等问题引发广泛的讨论,形成多种观点,以数字档案馆的界定为例,代表性的观点可以归纳为广义狭义论、实体虚体论、技术论、数字信息系统论、档案信息服务论、档案资源共享论、整合论。关于数字档案馆的技术如元数据与数据描述技术、检索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存储技术、安全技术、备份技术等相关探索,也为数字档案馆的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进入21世纪,数字档案馆随着档案信息化工作启动而发展。我国第一个数字档案馆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深圳数字档案馆系统工程的研究与开发”于2000年5月立项,青岛市于2001年启动“数字档案馆工程”。2002年以来,杭州市档案馆、天津开发区档案馆、江苏电力公司档案馆等也逐步开始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和规划,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纳入学校“985工程”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2005年浙江大学开始探索数字档案馆建设,截止2007年底,山东省共建成8个市级数字档案馆、22个县区级数字档案馆和2160个数字档案室。我国数字档案馆发展为省市县级国家综合、企业、高校、专门行业等种类各具特色、覆盖地域广泛、建设类型多样的格局。

三、从模式推广到政策推动

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先后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的数字档案馆典型,通过总结建设经验和特点,形成模式进行推广。大中型综合数字档案馆模式包括“深圳模式”、“青岛模式”、“杭州模式”,小型综合数字档案馆模式有“萧山模式”。企业数字档案馆的模式可以根据起点的不同分为“末端管理模式”和“前端控制模式”,结合二者的优缺点,应发展“全程管理模式”。

数字档案馆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推动,2002年国家档案局《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2006年《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将启动数字档案馆建设作为重要内容。2010年国家档案局《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全面指导数字档案馆建设。2011年《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在政策的推动下,数字档案馆建设成为各级各类档案部门的重心工作。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已实现馆藏所有档案和资料全部数字化并在全旗共享,江苏省太仓市率先实现档案馆和所有进馆单位档案室档案100%数字化,海关总署全面启动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以完善海关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3年累计投入8200万元,通过政府采购确定6家外包公司200余人从事具体历史档案数字化工作。

四、从经验总结到深入发展

关于发展阶段的总结,“根据信息管理的结构,将数字档案馆分为数据型、信息型、知识型三个发展阶段。”也可划分成“基于信息管理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和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建设两个发展阶段”。关于数字档案馆构建模式,研究集中在基于OAIS、IT集约化服务型、基于知识管理、面向服务架构等几种模式;关于数字档案馆的技术应用,研究涉及数字化、存储、检索、共享、信息安全等方面;关于数字档案馆服务模式,主要有集成服务、个性化服务、小众化服务、知识服务等几种模式。关于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研究主要是从信息资源的建设、信息服务、信息安全这三个角度来谈”。关于数字档案馆的功能特征,在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数字档案馆建设要体现三大新的功能要求,就是建设安全可信系统、实现智慧智能管理、达到长期保存要求。

篇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2

一、前言

20世纪90年代,中国实施“集团化”战略后,集团型企业已经变成中国经济活动中一支举足重轻的力量,随着集团化企业的发展壮大和管理难度的增加,集团化改造成为了摆在企业高层面前的一个新的管理课题。如何选择合适有效的管控模式,如何在集权和分权之间进行权衡,如何制定企业的战略,如何实现集团化母子公司的价值最大化都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问题。

二、集团管控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公司整体价值最大化

集团管控是系统化的科学管理实践的产物,主要是通过解决集团和子公司的协同管理和控制的问题,实现对子公司的有效管理,充分利用集团资源,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节省成本和费用,从而实现集团价值最大化。一方面,集团管控的实施可对子公司在管理上统一标准和模式,避免出现子公司管理上的不一致,从而提高业务板块的运营效率。另一方面,集团公司可以通过集中经营战略资源,统一实施数字化系统等多种手段挖掘子公司独立经营时无法实现的潜力,。

(二)有利于提高集团公司整体业绩和竞争实力

集团公司进行管控内容分析和体系建设,通过集中运作部分管理职能,有效组织集团与子公司经营管理互动,开展集团范围学习交流等方法提升公司管理水平,继而提升组织整体业绩。随着集团公司规模逐渐增大,下属子公司业务增多,需要集团公司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将各子公司凝聚起来,从而形成整个集团合力,发挥集团化管理最佳效能,增强公司竞争实力。

三、集团管控模式

(一)管控模式选择

所谓管控模式是指一个以战略为导向、以组织结构为框架、以管理控制系统为核心、以流程和制度为基础的动态系统。通常的管控模式按照管控的范围和深度分为财务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操作管控型。

多数单一制造企业都属于操作管控型企业,集团对子公司的经营运作进行直接管理,注重经营行为的统一,包括使用统一的品牌、标识、网站,营造相同的企业文化氛围,为公司总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战略管控型企业的核心功能侧重于总部的资产管理和战略指导,集团和子公司主要通过战略制定、战略协调、战略控制等建立相应关系,通过对子公司核心经营层的管理,使得子公司的业务活动服从并服务于公司整体战略。

财务管控型指集团对下属子公司的管理和控制主要通过财务手段来实现,基本不干涉子公司的生产经营运作,不限定子公司的战略发展,主要关注财务目标的实现和一定数额的股份对子公司实施控制。

(二)管控模式分析

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需要集团总部对子公司实施有效的管控。公司运用综合评分法通过战略地位、资源相关性、行业特点、所处的发展阶段等多个维度对子公司进行综合评分,其中,战略地位主要通过营业收入、利润、员工数量等指标进行计算;资源相关性主要通过业务的类同性、市场营销、对外公关统一性、业务互补性等方面进行评估;所处的发展阶段主要通过管理成熟度、业务主导程度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给每个指标分配一个适当的权重,计算每个公司的总得分。

一般地,影响集团管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公司战略、企业规模、发展阶段、行业特点、经营者风格等。通过上述分析,公司和大多数制造业企业一样,属于偏向操作型的管控企业,

(三)管控职责描述

(四)管控体系建立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集团总部在管理上主要承担战略管理、资源管理、投资决策、经营监控、创新管理等职能。对各职能进行细化和分解后,将每个集团职能所对应的职责细分到职能部门,并规定工作流程、方法,对予以管控的工作进一步规范,具体通过集团管控体系的建立来体现。

公司历来重视数字化工作,通过外购软件和大量自编系统实现从原料采购、工艺设计、仿真模拟、生产运行、成本管理、销售出库、计划量化等80%生产经营环节的信息化、系统化操作。体系制度建设与公司数字化系统运作相辅相成,他们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相互融合、互相支撑、动态优化的关系。一方面,集团管控体系的建立要基于数字化系统已经成熟的工作方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某个专项子系统的操作说明书;而数字化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是基于管控体系制度的规则、要求进行的,各子系统既是管控体系的落实方式和执行平台,同时也有助于实现集团与子公司业务的有机结合。

四、集团管控应用探索

从2013年开始,公司开始研究集团管控理论,并学习了重庆拓新房地产、中粮集团、宝钢集团等案例,通过学习、消化吸收再运用,公司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集团与子公司职责划分

在集团管控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如何清晰地界定和区分集团与子公司的职责和权限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工作,集团既要对子公司实施必要的控制,又要保证子公司独立经营发挥子公司的积极性。管控的深度很难把握,一定程度上给公司管理带来困难。

(二)子公司发展水平不一

受经营时间、业务范围、公司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子公司在管理水平上参差不齐,管理成熟度不同,带来的是集团管控要分别对待,而不能搞“一刀切”。在实施管控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子公司的适宜程度和接受度的问题。这样集团管控理论才能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发挥最佳效果。

(三)管控理念落地实施

办公室定期组织管控小组沟通会,一方面确保各职能部门在对子公司实施管控的过程中保持思想高度统一,互相借鉴并分享好的工作方式、方法,通过建立体系的方式,将集团管控的思想落实到公司的实际经营过程中。建立新的体系势必会在具体业务上与子公司管理体系出现交叉甚至矛盾,如何恰到好处地将子公司质量、环境安全、职业健康管理体系一并纳入管控体系的范畴并有效实施是集团管控落地的又一重要环节。

五、结束语

综上内容,我们不难看出:为实现公司管理规范化、系统化、统一化、高效化,建设完备的集团管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司制度、流程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建立起与管控模式相配套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人负责,这样才能保障公司战略被全体员工正确理解并执行,从而顺利实现公司目标。

篇10

元宇宙要通过数字技术实现现实世界在虚拟世界的映射,提供更真实的感受,实现虚实融合,需要传输庞大的数据量。需要显示分辨率达到16K,而且要满足120Hz以上涮新频率,人眼才分辨不出虚拟与现实的区别,要达到这样的显示水平,1秒的数据量就高达15GB。5G网络的高速率、低时延等特性能够支撑元宇宙对网络技术的要求。

拓展现实技术作为元宇宙的输入输出设备,是通往元宇宙非常重要的一环,自2016年VR元年以来,在技术、内容、市场普及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的进展,IDC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VR头显出货量同比增长52.4%,整个2021年全球市场VR头显预计出货837万台。

元宇宙虽然是数字化的虚拟世界,但仍然以现实世界为蓝本,在某些场景甚至需要将现实世界中的场景按比例进行复制,3D建模、云渲染、仿真技术的突破为元宇宙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基础。

人工智能、大数据、空间计算、边缘计算等领域近年来都突飞猛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检验。

各种技术及产业的蓬勃发展,必须会催生新产品的产生,元宇宙是对多种新兴技术的统摄性的运用,也将进一步带动这些技术的有效发展。

2、数字化进程推动元宇宙

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逐渐走向网络、走向数字化,包括你的好友,你的工作,你的生活,你的身份,你的资产,......。网络对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重要,越来越体现出其价值,人们的注意力从现实世界转移到了数字世界,推动了元宇宙时代的到来。

3、资本寻找新风口加速元宇宙

近两年来科技圈和创投圈,新概念越来越少,巨头的资本往哪里走呢?都在寻找着一个能够突破的新风口,尽管元宇宙还要未来才能实现,但是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元宇宙”的出现无疑点燃了沉寂已久的资本市场的热情。Facebook将全部赌注都押在元宇宙上以寻求新的增长点,11月份以来,与元宇宙相关的多个项目都获得了资本的青睐,取得融资成功。

篇11

中图分类号:U665.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也是正在全面建设坚强的智能电网,即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并实现电网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在供电安全、可靠和优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清洁、高效、互动的目标。

中国电网智能化的全面建设其实已经在很早就开始进行建设,目前仅针对中国数字化电网建设可以算是智能电网的基本雏形。目前中国数字化电网建设涵盖了发电、调度、输变电、配电和用户各个环节,组成部分包括:信息化平台、调度自动化系统、稳定控制系统、柔流输电,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微机继电保护、配网自动化系统、用电管理采集系统等。

一、数字化变电站对电气设备行业影响

现代社会的发展,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为主要目标,如今的数字化变电站将会导致二次设备行业、互感器行业甚至开关行业的洗牌,并且以IEC61850为纽带将促进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企业的相互合作与渗透,新的并购机会将会产生。

国家电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分三步走:

(1)2009~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工作,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设备研制及各环节的试点工作。显著受益上市公司有特变电工、平高电气、天威保变、国电南瑞、思源电气、荣信股份、科陆电子

(2)2011~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加快建设华北、华东、华中“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显著受益上市公司有特变电工、平高电气、天威保变、国电南瑞、思源电气、荣信股份、科陆电子、许继电气、国电南自、长园集团、东方电子。

(3)2016~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智能电网与互动电网之间的对比

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发展阶段和资源分布的情况各部相同,中国的智能电网和美国的智能电网在内涵及发展的方向和主要重点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中国的智能电网的建设首先是需要建立在一个坚强的电网基础之上,在此情况之下具有长距离、大容量的输电特征和特高压电网将成为核心环节。这是根据中国经济发展阶段、能源集中分布不同的一些特点所决定的。

提及“智能电网”这一概念在国内的兴起,不得不提及著名能源问题专家武建东先生。他今年1月19日独家在东方早报发表《奥巴马如何以能源革命再将美带到全球经济的顶端》一文,率先解读了美国大力推进智能电网的战略意图。其后,武建东连续在早报上发表了4篇论述中国应该发展有别于欧美模式的“互动电网”。

针对开放性和互联的信息模式基础上,通过加载系统数字设备和升级电网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发电、输电、供电、用电、客户售电、电网分级调度、综合服务等电力产业全流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分级化互动管理,是集合了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和管理革命的综合性的效率变革。这是“互动电网”定义,两者相较之下的对比可得出智能电网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不只靠技术进步更需要标准统一

当今的科学发展可谓的日新月异,但是在加强智能电网的建设之上我们若之是单单的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还是远远不够的,我还需要一个标准的统一才能全面贯彻落实智能电网的整体的可实施性,我们会想过去的20年之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打造出了信息高速公路,那么未来的20年,我相信智能电网的全面实施与使用也必然是打造电网高速公路,简而言之在建设初期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应大力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全反方位的优化能源结构,高效率的提高能源效率,以确保能源安全为首要目标。

例如:针对地区不同能源生产地和能源消费地区,相隔距离比较远的原因,那么发展远距离、大容量的特高压电网就成为了首要选择目标。

因此,制定一个统一相关的标准是相关重要的要素,哪怕你技术在先进,在没有一个能适应发展的前提下和统一实施的标准之下,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可能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标准统一的模式的制定必须要存在一个开放兼容的广泛环境的方式下进行全面运作,以确保各方的利益都能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体现和重视。

在标准制定的过程当中,针对各个主要的相关行业的负责人员必须都要参与其中,共同研究适应市场生命周期的产品标准。这些行业涵盖了电力、通讯和IT行业,还包括汽车、消费以及医疗保健等,政府也需要全面的参与进来,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确保各地区的需求得到全面解决。

智能电网的发展前景将会像网络一样不断变化,面对未知的未来世界,智能化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们现在所面对的还是在初期的建设过程当中,什么时候会真正走向成熟,是难以预测。电网的通信和传输将会在新的科学技术上不断发展,电动汽车和智能交通的整合将会不断发展,智能城市、智能家居等也将不断发展,然而整合了发电和输电系统的智能电网也将会不断的有着全新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篇12

随着民航发展的深入,航空媒体渠道资源不断拓展,航空媒体发展进入积累期。液晶屏技术、数字技术等的发展不断丰富广告推广的承载平台和表现形式,同时,航空新媒体运营商开始对媒体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整合。技术和运营模式的创新促使中国航空媒体进入到航空新媒体的发展阶段,并进入到高速增长的状态。2005年,航美传媒第一次将电视这种媒体形式引入到机场环境当中,从而使得机场媒体形式开始向数字化转换。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成为户外媒体另一发展趋势,户外媒体将逐步从早期OOH(out of home)发展到IOOH(intelligent out of home)。在市内及办公场,品质人群接触多的媒体包括电视、电脑、手机三屏,但出差、出行时,接触更多的是包括机场及加油站屏幕在内的第四屏——户外LED屏,而数字化、智能化媒体成为打动消费者的关键。

2006年以后,资本开始关注中国新媒体的发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给予了肯定,这段期间,航空新媒体运营商由于航空领域的媒介价值,以及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运营能力,而纷纷受到资本的青睐。一时间,航空媒体运营商们陆续成功融资。航美传媒更是由于其自身的突出表现,成为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航空媒体运营商。近几年来随着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中国品质人群数量持续增长,品质人群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大部分有车有房、商旅及自驾游是他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因此,基于品质人群推广的机场、加油站媒体也逐渐成为企业主竞相追捧的重点。企业主越来越注重航空媒体的发展,把更多的目光转向精准化的媒体广告投放,以便节省推广预算、提高传播效率。企业主投放呈现一种“体系化”+“精准化”的趋势,基于目标人群、品牌定位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形式,以实现品牌知名度提升、差异化认知建立;通过多个媒体接触点MOT(关键时刻)的整合,最终打动消费者。在机场数码媒体方面,航美传媒凭借不断创新的媒体技术和高效的运营能力,开创性地建立了遍布中国各主要城市机场的航空电视及数码刷屏系统,实现了航空数码媒体的网络化覆盖。

为了适应更多企业主的需求,以航美为首的航空传媒产品具备多元化特征,包含了机场电视广告、机载电视广告、主动收视数码刷屏广告。在未来数字化时展中,航空媒体能否充分利用多元化的广告载体,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将广告精准投放,使广告传播效益最大化,不仅仅是航美需要思考的问题,更多的企业和户外媒体公司都需要重视并抓住这股新的浪潮,不断变革,让中国的户外广告行业得以良好的发展。

篇13

一、前言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数字化设计系统是作为一项复合型新兴技术,其独特的自动化、数字化使得传统的机械设备在技术和性能上有着很大的显著改变,具备更稳定、更快速、更高效的性能,设备上更为人性化,智能化和自动化。不可否认,这样的技术系统,在这二十一世纪里,不仅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还有着跨越时代的意义。机械制造利用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程序对设备进行改造,实现设备可自行持续性的自动生产、加工、优化等过程。典型机械制造设备有机床、水轮机、传真机等。它们可经过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数字化设计系统的改造进而附于更多的功能,为人们提供更多方面的服务,更好的促进技术的创新,技术的发展。

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的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行业的发展势不可挡,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在此领域优势凸显,与传统的机械设备相对比而言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优势特点。

(一)提高工业制造的效率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通过新一代的控制系统,使设备进而更为人性、智能从而代替人工操作的相关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间接的也是针对某些特殊情况下,避免人工操作的意外情况发生,实现更好的专业操作。

(二)具有稳定的工作性能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可以在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中,难免会发生系统故障,一旦发生故障,可自行分析系统故障原由、扫描漏洞,进而及时修复系统问题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转。传统的机械不能如此进行自我修复故障,维持正常运转,还需人工监控才能确保机械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工作更快捷方便

机械制造的工作,不同部件的制造,其精准度和规格往往大不相同,因此,总是需要人为对此进行各种调整,难免会出现误差,导致产品规格不及格,造成经济的损失。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可根据实际,设置多种生产模式,需要时只需输入相对应的指令便可自动调整为另一种生产模式,除了精准度高意外,一旦出现偏差,会自行矫正,使得机械制造流程更为便捷。

(四)绿色节源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的结构小,重量小,相对消耗的能源也小。因而符合我国倡导“绿色环保”的社会理念,其日后在的相应领域中会倍受欢迎,更是紧密联系着我国建设节约环保型小康社会的发展观念。

(五)应用领域广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数字化设计系统作为一种复合型新兴技术,适用于多方面领域,凭借其自身分析、处理故障的高效性能的绝对优势,可在多个领域立足,满足社会中人们与日俱增的个性需求,其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

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技术的现状

宏观这发展快速的工业领域,在人们日渐俱增的个性需求挑战下,目前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技术方面经过历练成熟了不少,其发挥的作用也在这个社会上备受关注。

(一)工业制造业的新星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技术的自动化、智能化、自我维修故障等优势,比传统机械制造的产品更好、更快,产品类型也更加的多样化。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的普遍应用,证明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技术的成功,成为工业制造领域的新星。

(二)满足工业发展需要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技术的成功,掀起工业领域新一番热潮,工业各产业机构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工业的制造是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为前提进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技术全面提高了产业结构链,在相对的优势上,更能有力的占据工业市场的主导,能够基本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的同时,也能够给其他的产业提供便利的需要。

(三)提升产品的档次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技术代替了传统的机械化制造技术,就目前看来,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技术体系逐步在工业领域中完善,进而从中了解“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硬道理,在生产制造方面更具有强大的动力、支撑力,促进着工业领域的发展,也提高的机械设备的质量,进而提高产品的档次。

四、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技术的发展意向

从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的成功到工业领域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技术体系的完善,让我们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技术方面有着更深层的了解,进而对其日后的发展进行探索分析。

(一)技术趋向多元一体发展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技术的复合型功能,让我们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快捷。正值当前,将更多项功能技术结合为一体,这样的产品形式是工业领域各方面技术相互交融的结果,进而追求更大工作效率的机械设备,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推动产业一体化的发展。

(二)技术追求更智能化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技术的智能化是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自动化的管理,降低了劳动者的负担,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精准稳定,通过自我修复等高效性能,很大程度的保证了工作的正常进行。追求更智能,不仅是为了让机械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提升,还是想让使其更人性地作为一个“人”,拥有类似人一样的思维对工作的操作程序等进行更快速,更合理、更正确的分析、处理,不断的把产品制造做得更加完美。

(三)系统技术多模式化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技术多模式化的研发设计,是为了提高产品制造的效率和速度而进行,面对人们需求各种各样的产品结构,通过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技术多模式化实现不同结构的产品制造,产品制造过程规范、有序,也保障产品的质量,更好的在制造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绿色环保的工业制造

如今这社会现实,经济正在飞速的发展,但是环境质量却是飞速的下降,“绿色和谐社会”是我国正提倡的理念。因此,希望社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考虑到自然的影响,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对此低消耗能源,低环境污染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在现在具有非常重大的研究意义,争取做到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所制造的产品经利用之后还可以再次回收利用,共创绿色和谐生活环境,坚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五)数字化设计系统网络化

如今,全球信息化正是高速发展的阶段,网络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大,而且信息化正逐步延伸至基层,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把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网络化,可以远程控制设备服务器,进而达到远程监控设备的效果更方便、快捷利。也可以利用信息化交织成的信息网把产业领域扩大,面向全球销售产品,促进产业的发展。

五、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发展举措

随着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的普及应用,使得不少企业机构采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让企业处于不断生产运营状态之中,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抢占市场行情的商机。如今正处于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发展阶段,以下是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发展进行设想的发展举措。

(一)调整数字化设计系统

企业机构之所以采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全在于它可以为企业提供快速且高效率的生产力度,进而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历史的足迹告诉我们,不可盲目求快的发展,要根据实际生产情况,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全球化。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相关领域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太过于激烈,弱肉强食的社会现实即便是知名企业,也会有面临倒闭或被兼并的可能;二是信息化的全球促进了各方面的发展,也加剧了彼此之间的竞争。只有以生产的实际情况作为技术发展的基础,保证足够的资金周转,才能应对不时之需和新技术的研发。

(二)研发可快速盈利的方案

科技是不断更新的,投资过高,收益见效太长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技术相对市场的性价而言比往往不受大众青睐,而投资少,见效快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是我国国情最为需要的,有着很大的潜力价值,和广阔的前景,便于与时代共同进步。此外,减少投资的方式可利用网络进行宣传,进而扩大宣传力度,进而推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发展进度。

(三)结合国家政策发展

绿色生产线是国家现在倡导的生产方式,绿色生产线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经利用后可再次利用,尽最大努力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对环境的造成的负面影响。脱离政府政策支撑的企业是不可能快速发展的,也只有在政府支持的情况下,才能保证企业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

六、总结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刚性自动化,柔性自动化,目前正向综合自动化发展。传感检测技术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接口技术、精密机械设计系统等机械自动化是工业制造中面临的主要挑战,而且各方各面的行业领域正以迅猛的形式在这个经济信息全球化的社会发展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对于现在的时代来说是比较具有研究价值的领域,因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不但逐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也与其他的行业领域联系在一起,如电子行业、网络信息行业等领域密切联系在一起。利用其他领域信息技术和经验充实自己,更新自己,实现多元一体化、人性化、智能化、网络化。此外,还应清晰理解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数字化设计系统机械工业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并突破技术引进形式的研发模式,日后研究出更为高端的机械制造技术。

[参考文献]

[1]范彩霞.机械专业数字化设计制造能力培养的探索――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0,01(07): 32-34.

[2]谭伟,程芳.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环境下课程体系设置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5(05):40-41.

[3]贾静.本科层次机电类技术人才需求状况分析――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J].科技信息.2011,15(06):124-125+81.

[4]范彩霞.机械类专业核心实践课程的项目式集成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01(09): 83-85.

[5]邱友梁.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难点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1(04):17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