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行政基本职能

行政基本职能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3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行政基本职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行政基本职能

篇1

1引言

目前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普通高校越来越多,但人才的培养模式、教育的理论架构定位上还不够清晰、不够全面。基于当前高校教育转型,争取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通过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使高校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利于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缩短上岗后的适应期,为学校和社会培养出了合格的毕业生和优秀的应用性人才。

2专业技能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问题分析

2.1课程结构没有体现职业资格标准

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结构盲目效仿研究型本科院校的教育模式,以追求学历文凭为目的,偏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忽视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没有建立既符合学历教育要求又符合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课程体系。学校在组织教学时无法紧扣某个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要求,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不一致。很多院校只是在学科体系基础上对课程门类的增删和取舍,对生产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体现的不多,没有太大的突破。

2.2课程内容未能与职业资格标准有机融合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缺乏有机联系。许多学校只是在维持原来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为学生另外增开了考证所需的理论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真正做到“将职业标准融入教学体系”的院校并不多。由于教学计划中理论教学部分未能涵盖职业资格证书“应知”的内容,实践教学部分未能满足职业资格证书“应会”部分要求,导致学生要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还需要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重复学习,重复考核,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致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与职业考证之间顾此失彼。

2.3实践教学条件不符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标准

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课程教学设施不完善,导致专业实践课程停留在认知的表面层次。由于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的不足,设备陈旧,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际操作水平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许多院校没有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实习往往是依靠私人关系,实习地点过于分散,不利于老师指导和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专业技术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

2.4“双师型”教师比例未达到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标准

应用型院校普遍存在“双师型”教师比例低,不能满足专业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的需要。有的教师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实训教学、现场指导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与社会需要的那种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差距明显。由于教师缺少在企业、行业的相关经历和体验,对于真实工作环境中的企业运行和设备性能不很熟悉,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无法理论联系实践,也严重影响了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3专业技能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问题对策

3.1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调整课程结构

建立符合职业资格要求的课程体系,要打破以学科知识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应该根据职业技能需要,对课程结构进行开发、重组和调配,淡化抽象的理论讲授,突出实践性教学,删减理论教学中阐述较深且与生产实际结合的不够紧密的部分,将必备的专业知识融入了专业课程。围绕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形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相互联系的教学体系,逐步实现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确保每完成一个模块学习,都能获得某种能力,各种模块可以自由灵活的组合,不同模块的组合能够满足不同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

3.2按照职业资格要求,调整课程内容

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融入相关课程教学大纲中。对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要进行综合化整合,突出核心能力,加强技能培养。教学要以实践为切入点,使课堂教学、校内实践教学、企业顶岗实习一体化,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的衔接起来。广泛吸收本行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将社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实际工作对职业岗位技能的需求变化信息及时反馈到教学内容中去。可以把职业资格标准细化,并把这些标准融入到专业技能教育的课程当中,争取一门课程覆盖某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或是一种职业资格证书对能力的要求分别有几门课程共同完成。

3.3 以校企合作为动力,强化专业实训

拓展实践教学形式,加快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推行校企合作。校企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原则,实现了资源共享。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车间、经营场地和设备进行生产实习,还可以使学生接受到高新技术教育。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也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使专业技术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有了可靠的保证。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建立完善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和适当拓宽师资来源渠道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通过建立专任教师定期下企业见习和实践的制度,组织专任教师到企业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使教师了解专业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并能及时将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方法融入到教学之中。设立专项培养资金,资助教师参加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与考试,为教师提供参加相关专业的高层研讨会、专题讲座和学术活动的机会,促使其掌握专业的前沿情况。

4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技能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契合的教育模式符合社会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需求,通过将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融入专业教学内容,实现专业知识和职业资格考试认证完美融合,拓展学生的社会适应和创新能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篇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属于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对内分泌及代谢系统变化的影响报道日益增多,有文献报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虚证与甲状腺功能失调有相关性。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补肺固本汤治疗慢阻肺肺气虚证患者甲状腺功能低下5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入选标准:两组COPD患者诊断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肺气虚证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主证: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音;神疲乏力;畏风恶寒。次证:少气懒言;胸闷;咳嗽;自汗;痰白不粘或清稀多泡;易患感冒。舌脉:舌胖或有齿印,苔白滑;脉虚无力(弱、软或濡)。以上主证至少具备3项,其中主证之神疲乏力和畏风恶寒必须具备;次证至少具备3项。

1.2排除标准:排除引起气喘或呼吸困难的呼吸系统其它疾病,如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肺结核、肺部恶性肿瘤、气胸,或其它系统疾病患者,或曾经接受过心、肺或胸廓手术者;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对本试验药物任何成分过敏或不能耐受者,或者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入选前3个月内参加过其他临床药物试验者;老年痴呆或语言沟通障碍者。

1.3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106例,均来自本院门诊或病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1例中男性40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5.2岁。治疗组55例中男性4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4.6岁。两组年龄、病情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治疗方法:对照组予抗生素头孢呋辛钠(或根据痰培养药敏结果)抗感染及吸氧、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补肺固本汤:生黄芪、党参、熟地、灵磁石、丹参各30g,五味子、沉香、款冬花、桑白皮各15g,紫菀、苏子、半夏、陈皮、前胡各10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为300ml,分2次口服,7天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随访1月。

2.2观察指标与方法: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定量测定。抽取静脉血3ml,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8)、甲状腺素(T4)浓度;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DXl800型号化学发光仪,原装配套试剂。

2.3安全性观察:一般体检项目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及B超检查;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阐述的不良反应。

2.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各项指标测定结果以(x±s)表示。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显效: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水平恢复正常或较治疗前上升50%;有效: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较治疗前上升30%;无效: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达不到有效标准或反而下降。

3.2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27%,对照组总有效率50.9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

4、讨论

篇3

一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以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规划、不平衡的区域经济发展、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等。针对如此社会经济发展的国情,我国应积极鼓励与引导广大民众投身民营经济发展,大力支持应用工商行政管理来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平衡发展。

 

一、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

 

在我国经济社会管理中,工商行政管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应用工商行政管理及发挥其基本职能可以有力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为此我国设立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便在市场经济监管方面积极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与作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我国的政府职能部门,对其部门制定了明确的基本职能,主要包括:准入及监管市场主体;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商品注册与监管广告;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传销组织与规范直销。作为政府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需要积极发挥本部门的行政管理基本职能,尽忠职守并肩负经济行为责任,为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而服务。

 

二、工商行政管理的工作特点

 

(一)营造经济市场环境的公平性与有序性。为促进社会和谐与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我国经济体系在不断的完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是在此基础上设立的,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体系的完善及经济市场发展的有序性。监督管理市场经营主体及其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的基本秩序,这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因而营造经济市场环境的公平性与有序性,这是工商行政管理的一大工作特点。

 

(二)密切联系市场体系及消费者。市场与消费者是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对象,作为我国的政府部门工商管理部门需要尽量处理好市场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密切联系市场体系及消费者,这成为工商行政管理的又一大工作特点,维护市场体系与消费者的紧密关系,这利于实现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工作性质具有日常性、突击性。市场经济每天都在运行,同时在运行过程中常常突发异常状况,因而这决定了工商行政管理的工作性质具有日常性、突击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需要监管与维护市场经济的日常运行,一旦遇到突发状况还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来解决问题,从而维护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工商行政管理对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始终坚持贯彻“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因而民营经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引导下逐渐发展壮大,民营企业经济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民营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严格监管、正确引导及大力帮扶,一方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树立良好的管理意识与理念,合理发挥行政管理职能与带头作用,严格执行监管工作,为民营企业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另一方面,工商管理部门积极推进民营企业与时俱进的改革,引导民营企业革新经济发展理念,促进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利于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有效推动民营企业经济发展。

 

四、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

 

鉴于工商行政管理对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极大推动与促进作用,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更加需要发挥其本部门职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最终实现我国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

 

(一)加大企业法律法规的宣传,维护民营企业的持续发

 

展。为维护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工商管理部门应加大对企业法律法规的宣传。一方面约束工商管理部门在行使职能时能够严格遵循企业法律法规来执行。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熟悉企业法律法规,即可督促民营企业在发展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民营企业又可利用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提高民营企业“信誉”意识,引导民营企业走得更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行使监管职能时,需要重视提高民营企业的“信誉”意识,加强对民营企业关于信誉经营的理念宣传。因为民营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信誉经营非常重要,在市场经济交易环境下,民营企业只有自觉遵守与维护信誉,这样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与支持,从而推动民营企业走的更远。

 

篇4

一,我国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的历程、和前景趋势

(一),政府职能、地方政府职能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政府职能是指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政府在实现国家职能所承担的职责与功能,政府职能包括两个层面:基本职能和具体职能。基本职能是指:政府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提供管理和服务,是社会处于有秩序的稳定状态,从而实现和维护国家的政治统治。前者对于一切政府来讲都是相同的,后者由于社会及社会事务本身的特点,使政府的职能也各不相同。

首先,由于社会事物自身的特点,使它必须也只能由某一层级政府来承担职责,即某些特定事物只能由中央政府提供管理和服务,而一些特定事物则只能由基层政府提供管理和服务;其次,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域,不同国家政府面对需要提供管理和服务的社会事物不尽相同;最后,由于社会总是处于发展过程中,需要提供管理和服务的社会事物对不同时期的政府来讲也不相同,并且产生政府职能转变问题。

政府职能是由一个国家全体政府共同实现的,由地方政府的政府职能即"地方政府职能"。因此,"地方政府职能"一次的含义的重点,是指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国家职能的两个方面(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在不同层级的政府中存在差异:在通常情况下,层级越高的政府,其政府职能中的政治职能更为凸显;层次越低的政府其政府职能中的社会职能更为凸显。

从政府职能和地方政府职能的关系上来看,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基础设施职能、社会事物职能都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但是,但是,他们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能结构中各自具有不同的地位。对中央政府来说,政治职能在各项基本职能中居于优先位置,经济职能是一项重要职能;但对地方政府来说,由于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为地方企业生产和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基础设施职能和社会事物职能在地方政府职能中居于优先位置。

(二)中国地方政府职能的内容:

1,建设职能。

2,保障社会的职能。

3,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

(三)中国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

中国地方政府职能基本上是沿着如下轨迹演变的:确保国家(君主,中央政府)的政治统治---确保地方社会的安定有序---从保障本地社会安定走向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进而为本地居民提供质量更好的生活、生产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主要体现在一下方面:

1,政府与公有制企业在经营权方面的分开,促使各级地方政府基本撤销了专业经济管理部门。

2,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由微观转向宏观。

3,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能加重,加强了经济监督职能。

4,建设、经营和管制地方性公共基础设施职能加重。

5,规划和环境保护职能受到重视。

6,努力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职能逐步完善。

7,第三部门管理社会事物的角色增加。

地方政府职能未来的发展趋势:

1,职能内容定位将日趋明确。政治职能将进一步弱化,而社会职能将进一步增强。2,在职能实现模式方面,将从管制型走向服务型,将对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转变为向地方社会提供全社会共享的公共物品。3,在职能目标方面,将从追求效率、追求社会效益,进而发展为追求综合效益。生态效益优先,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

二,市政学学科框架内地方政府的角色和地位

市政主体是是市政学的首要研究对象。市政主体是城市公共管理的责任的承担着。传统市政管理是一种政府管制型管理,城市政府作为唯一的公共权力承担着,负责城市一切公共事务的管理。而现代市政管理强调市政管理中城市利益相关者对尝试发展的广泛参与,同时也不会也不可能取代地方政府在市政管理中的主导地位。

市政职能的主体是城市行政机关,因此,城市政府不仅是市政主体,也是市政职能的主体。可见,无论是在传统抑或是现代市政管理领域中,地方政府作为举足轻重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三,市政职能在政府职能中的地位,市政职能转变之于政府职能转变

在市政职能的转变中,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城市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目标。而公共服务职能是市政职能的核心,由此推理,我们能否这样认为:市政职能在今后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中,将成为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而市政职能作为地方政府最重要职能的转变,则理所应当地成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中的重中之重。

四,从市政学角度考察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地方政府在职能转变中如何履行好市政职能

(一)对市政职能转变的考察:

前文阐述了市政职能在地方政府职能中的核心地位,作为核心,市政职能转变牵动着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因此,对市政职能的转变进行深入探究,是研究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规律和前景的关键所在。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城市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目标,如何通过改进公共服务来优化市政职能是市政职能转变的中心问题。

从市政学角度考量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归根结底是研究如何优化公共服务以推进市政职能转变,这是回答"地方政府在职能转变中如何履行好执政职能"这一问题的关键。

1,市政职能的含义

1)所谓市政职能,是对狭义上的城市政府,即城市行政机关在城市管理过程中依法履行各项职责和功能的总称。城市职能的主体是城市行政机关,客体是城市公共事务,市政职能的客体反映了政府活动的实质及行政活动的内容与方向。市政职能确定了城市行政机关的活动内容和方向,确定了行政机关与其他公共组织的合理边界,同时反映了城市政府管理的重心所在。

2)市政职能的主要特征:

①,从历史变迁来看,市政职能具有动态性和扩张性。

②,从城市的地位表现来看,市政职能具有双重性和差异性。

③,从城市发展要求来看,市政职能具有规范性和服务性。

④,从城市发展的要求来看,市政职能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3),市政职能的主要作用

①,市政职能是城市行政体制建立和改革的依据。

②,市政职能是确定行政活动方式的依据。

③,市政职能是衡量城市管理效率的标准和依据。

2,市政职能的内容。

西方国家市政职能的内容:

1),加强城市规划。2),重视环境保护。3),改善公共基础设施的提供。4),强化职业教育和培训。5),参与领土整治。

我国市政职能的内容:

1),经济调节职能。2),市场监管职能。3),社会管理职能。4),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3,我国市政职能的转变

1),理顺各种关系,为市政职能的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市政职能的范围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

3),市政职能的中心由经济建设型、社会管制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

4),市政职能的实现方式由单一、传统向多元、现代转变。

以上四条中,核心是第三条"市政职能的中心由经济建设型、社会管制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本文对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解和思考如下:

所谓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和

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根据内容和形式,城市公共服务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基础性公共服务,指为城市公民及组织从事经济、社会等活动所提供的基础,如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交通与通信基础

设施等。第二类:经济性公共服务,指为城市公民及组织从事经济、生产等活动所提供的服务,如科技的推广、咨询服务以及政策性信贷等。第三类:社会性公共服务,指为公民的生活,发展与娱乐等社会性直接需求提供的服务,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福利以及环境保护等。第四类:公共安全服务,指为公民提供安全的服务,如军队、警察和消防等服务。

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指从公众的需要出发,以服务为核心价值,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要功能,以公众满意为最高标准,以对公众负责为最终使命的政府管理模式。

(二)地方政府在职能转变中如何履行好市政职能:

城市政府在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指导下,不但要实现职能重心的转移,为城市居民提供一视同仁地提供普遍城市基础设施、科教文卫、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还要强调公民导向、绩效导向,增加城市居民在公共服务方面的选择权,保障公民的参与权,以公众满意为根本目标,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当前要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着力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事物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也不例外,然而沿着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之路循序渐进,我国的地方政府有朝一日将会转型成为"阳光政府",更好地履行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职责。

参考文献:

【1】高原:《现代市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篇5

【作者简介】 韩开军,会计学硕士,东莞理工学院独立学院财经系教师,主要从事财务与审计方面的教学研究;郑勇,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财经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财政与税收方面的教学研究。

教学督导是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科学控制理论,运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教学全过程进行指导、评估、监控,并为学校领导者提供决策咨询的服务性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立高等学校参照政府部门教育督导体制在高校内部设置了教学督导机构。独立学院引进并完善了教学督导制度,并根据独立学院“新机制”的特殊性把教学督导制度发展到新阶段。独立学院多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其工作重心是教学和实践工作,因此作为监控教学质量的教学督导制度十分重要。本文基于东莞理工学院独立学院的教学督导工作实际展开探讨。

一、教学督导的本质

(一)教学督导与教育督导

教育督导属于政府执法监督的范畴,是教育工作的一种行政管理和行政监督机制。我国的教育督导由“督政”、“督教”和“督学”三者组成,督导对象分别是公立学校管理者、教师及学生。以“督政”为主。

教学督导源自教育督导制度,是高等学校内部设立的一种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其工作立足于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其机构设置相对独立于教学行政管理部门,其性质是专业的监督、评估性组织。对高等学校而言教学督导是一种内在驱动力,教育督导则是一种外部推动力,两者的共同目标都是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教学督导按照其工作内容分为“督教”、“督学 和“督管”,对象分别是教师和教务教辅人员、学生、行政管理人员,而以“督教”为主。与教育督导的“督教”职能相比,教学督导更侧重于作为教学主体教师的劳动产出质量方面,即教学质量,这是教学督导的工作重心;教育督导更侧重于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是否合格胜任方面,即从业能力。与教育督导的“督学”职能相比,教学督导更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感受和知识检测;教育督导更侧重于通过教育学生是否达到教育目的和培养的学生是否合格等。二者的工作内容虽然都有行政管理工作,教学督导更侧重于行政管理工作是否高效服务于教学方面;教育督导更侧重于行政管理工作是否符合国家教育政策规章等。

(二)教学督导与教务管理

教务管理就是以教育规章政策和科学管理理论为指导,采用各种管理手段和方法组织、协调教育资源以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各种职能性活动。其组织机构主要包括主管学术(教学)院长―教务教辅各职能部门―系(部)负责人―系(部)教学秘书―教师等。其工作主要包括课程管理、教材管理、学籍管理和考务管理等。由于教学督导按照其工作内容分为“督教”、“督学 ”和“督管”,而以“督教”为主,所以本文以“督教”为主进行探讨。“督教”从工作内容上看除了督促辅导教师教学以外,由于与教学工作密切相关教务教辅工作也在教学督导指导评估的范围之内。教学督导的组织机构包括督学(督导)院长―学院督导办公室―系(部)督导小组。其工作主要包括常规听课、教学评估、培训教师等。

由于学术界至今没有给出教学督导的确切定义,而我国高校主管部门尚未对教学督导进行界定,于是很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根据对以上概念的辨析并汲取学者见解的合理成分,结合独立学院成功的教学督导实践,笔者认为教学督导就是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科学控制理论,运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教学全过程进行指导、评估、监控,并为学校领导者提供决策咨询的服务性活动。

二、独立学院教学督导的机构设置与独立性分析

这里所指的独立性是借鉴审计学的基本概念,是某一组织具有不受制于其他组织的影响和束缚的性质。具体来说包括组织独立性、人员独立性和过程独立性三个方面。教学督导机构独立设置是组织独立的基础,决定其财务独立和人事独立。而教学督导组织独立和人员独立共同决定了督导过程的独立,而教学督导组织独立、人员独立和过程独立共同决定了督导结果客观公正真实,所以研究教学督导效果的前提是研究教学督导机构设置所具有独立属性的强弱。总体来说目前独立学院教学督导机构设置可以分为三种模式:

(一)挂靠教务处型

这种模式下,教学督导机构是教务处下设的职能机构,配合教务处其他职能部门开展工作,其优点是教学督导工作不会与教学管理部门产生矛盾,能够便捷地获取教学信息,便于教学督导结果的落实到位。缺点是独立性很差,容易出现教务处既是演员又是评委的尴尬局面。

(二)行政部门型

这种模式下,教学督导机构是行政部门下设的职能机构,由行政部门领导对教学教辅工作进行督导,其好处是教学督导能够相对独立于工作对象,督导效果相对客观公正,缺点是教学督导权限太小,监督能力较差。主要是因为教务处和教学督导的领导机构行政管理部门是平行的机构,相当于士兵对军官的督导,督导效果不言而喻。

(三)院长领导型

这种模式下,教学督导机构由院长直接领导,教学督导独立并平级于教学教辅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是三种模式中独立性最强、督导权限最大的,“教学、行政、督学‘三权分立’、‘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其实质就是突出和加强督学工作,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该模式下教学督导关系如图所示:

这种模式下,教学督导完全独立并平行于其督导对象教学教辅部门,称之为“督教”,也完全独立并平行于其督导对象行政管理部门,称之为“督管”,也完全独立于其督导对象大学生,称之为“督学”。这里的完全独立是指基本上满足组织独立、人员独立和过程独立三大独立条件。其中机构独立主要表现在教学督导组织机构在行政隶属关系上脱离三类被督导对象,财务独立主要表现在教学督导的薪酬待遇不受被督导对象的制约,人事独立主要表现在教学督导有权决定教学督导部门人事安排,不受督导对象的制约,就目前独立学院教学督导运作机制来看,基本上满足组织独立的条件。其中形象独立是教学督导组织独立的外在表现,精神独立是督导人员追求客观公正的精神状态和实事求是的实践态度,精神独立是难以量化和考核的,是对督导人员的职业道德的规范。其中计划独立主要表现在教学督导人员在选择督导的程序、方法和范围时不受控制,实施独立是督导人员选择督导的范围、开展督导工作、处理教学事故等方面不受干扰,报告独立主要表现在督导人员对督导结果督导简报、督导新闻、督导评论时不受干扰。

教学督导是独立学院内部为加强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而采取的控制措施,属于内部监督的范畴,其独立性是有限的,比如教学督导、教学教辅和行政管理三者之间人员有交叉等,难以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为了提高教学督导的效果,可以从强化内部独立性和引入外部独立性两个方面入手。强化内部独立性是加强独立学院教学督导工作立场的独立性,比如适当增加专职教学督导人员的比例,系(部)教学督导员除了督导本系(部)教学工作以外适当增加对其他系(部)教学工作的督导力度等等。引入外部独立性是引进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非独立学院工作人员兼职加入独立学院教学督导队伍。由于外部督导人员不受学院决策者直接领导,很好的强化了督导的咨询建言功能,把内部不能解决的独立性问题外部化,将会使独立学院教学督导实践向前迈进一大步。

三、教学督导的权力来源与基本职能

(一)教学督导的权力来源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者从事工作须有与其工作责任对等的权力,没有明确的权力只会使教学督导流于形式。教学督导工作直接影响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责任重大,对教学督导权力来源的分析很有必要。笔者认为教学督导的权力来源于教学督导的本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 专家权力。教学督导人员主要来自独立学院各专业教授,具有深厚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工作中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督导员的各专业教授通常在广大教师中有较高的威信和良好的人格魅力,年轻教师愿意听从督导人员的建议,改进教学方法和技术,从而使督导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由于督导员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能够为独立学院领导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也是专家权力的表现。

2. 行政权力。行政权力是教学督导员拥有的职务权力,是校长直接赋予或者通过行政管理部门间接赋予的权力。行政权力又可分为两种:一是行政奖赏权力,通过独立学院的人力、财力等分配,对职工施加影响,比如绩效工资、福利分配、提供晋升等。二是行政处罚权力,通过负面处罚或减少他人享有权利来影响其他人,比如教学事故的认定与处罚等。

(二)教学督导的基本职能

教学督导的基本职能是督导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所具有的功能,即教学督导运用权力从事督导实践形成的功能,笔者认为教学督导有三项基本职能:指导职能、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

1. 指导职能。“督导”中的“导”是指导、辅导、引导的意思。教学督导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独立学院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将“督”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通过与被督导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将问题予以化解。督导员发挥指导职能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通过自己的工作能够发现督导对象的问题与失误。二是尊重督导对象的主体地位和选择权利,以督导员的人格魅力和专业权威达到目的。

指导职能是教学督导的首要职能,是教学督导工作的基础。指导职能具有专业性和及时性等特点,专业性表现在教学督导需要利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发现督导对象的问题所在,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性主要表现在教学督导总是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或者最短的时间得出督导结论,给出对策。

2. 咨询职能。教学督导充当各决策部门的智囊团,为各级部门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咨询。教学督导虽然不是决策机构,也不是行政机构,但可以根据教育教学规律、专业知识、学者眼光,借助在指导、监督过程中掌握的信息,为独立学院领导者建言献策,从专家的视角剖析教学教务教辅工作的问题,使领导者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

咨询职能是指导职能的延伸和深化,具有专业性和创新性等特点,专业性主要表现在教学督导利用专门的督导程序和方法获得第一手资料,给咨询者以合理化建议和对策,创新性主要表现在领导者咨询的事项一般是新形势、新问题,需要教学督导研究对策,创新解决办法。

3. 监督职能。“督导”中的“督”即监督、督促、督责的意思。教学督导通过对教育教学各环节的监督,确保教育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监督职能是教学督导的基本职能,是指导职能和咨询职能发挥的作用的前提。该项职能具有连续性和强制性等特点,连续性主要表现在教学督导不仅是事后督导,也进行事中督导和事前督导,比如对教学大纲制定时的督导、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督导及对学生考试试卷抽审的督导分别是事前督导、事中督导和事后督导。强制性主要表现在教学督导依据的是教育法规、教育教学规律和学校规章制度等,是对决策机构意志落实情况和执行机构执行力度进行反映,对于违反规定或规律的情况可以进行直接或间接处罚。

独立学院教学督导工作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发挥了引导和监督作用,其成功的督导实践和评估工作已经成为独立学院的特色。教学督导关系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督导人员在新形势下如何运用权力构建和谐的督导关系,推进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值得思考。本文基于独立学院教学督导实践,结合相关学科知识和学者的研究进行总结,希望理论总结能为教学督导实践提供一点指引,使教学督导工作更好地促进独立学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志平,李晓.本科大学教学督导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5).

[2] 胡晓敏.浅谈高校教学督导工作运行的基本原则[J].教育探索,2009,(8).

[3] 佘远富.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宜”与“不宜”[J].教育与现代化,2009,(2).

[4] 景汇泉等.发挥教学督导作用提高高校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

篇6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脚步加快,党的十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共识。当前,学者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共识之一就是要积极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近年来党和人民的共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与行政管理形态的演进路径有关,也关系到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我国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总结其特点,探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任务、机制体系改革思路、评价制度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创新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基本思路。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耦合性。党的十对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努力建成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和廉洁政府。就其性质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充满活力且具有科学的行政管理组织结构,涵盖了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和人员资源。改革开放开始以来,我国致力于建立新的比较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社会对政府改革的诉求涵盖了服务、责任、法治等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则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建立科学发展观要求基础上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就是要坚持以人

为本、立足于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积极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当前,党和国家把建设服务型政府摆在突出位置的意义在于:一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下,我国政府要突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只能,合理利用分配公共资源,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方向。二是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能,公共服务为各部门、各层级政府所应履行,是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的基本职能,能够推动政府全面履行职能。三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改进政府管理方式、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的要求。

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过程回顾。整体来看,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经历了初始、起步到走向发展创新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我国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商投资、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逐步建立了相应的服务机构,这是服务型政府的发端。在此背景下,“服务行政”概念得以提出,一些学者纷纷开展了理论思考和研究。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走出了关键的一步,其特点是通过改革,完善行政管理体制,逐步开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自此,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服务领域和服务意识得到广泛推广。从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期,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进入了发展阶段。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为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点,政府管理创新逐步向纵深挺进。管理方式创新脚步加快。第三阶段,党的十六大开始,服务型政府建设进入了推进和全力创新阶段,重点从转变职能发展到完善体制。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和信息化阶段,工业化和信息化战略逐步加强。在此背景下,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任务是后工业化、特别是信息化的要求促使政府改变组织结构,加强管理和服务创新,积极推进流程再造,更多提供公共服务。可以说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质是通过职能和工作方式创新,积极实现革命性突破。总体来看,当前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包含了四个方面:一是转变职能,向着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方向转变。二是推进机构改革,加强公共服务,进行智能的精简统一。三是推进制度建设,促进规范有序、便民高效的体制的建立。四是推进依法行政,实现管理体制的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

四、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路

首先,要积极探索和制定中长期改革规划,并探讨切实可行的操作步骤。要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充分结合,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同时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其次,要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政府职能转变很快。突出表现就是政府减少了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和市场体系初步建成,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深入拓展。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也有了很大改变,行政审批事项逐步减少。但是,由于体制惯性等诸多原因,政府转变职能具有长期性。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转变政府职能仍要持续。要通过改革从制度上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

再次,推进大部制改革,坚持探索思路和渐进式策略。整合相关部门有助于解决

职责交叉和部门利益等问题,能够提高政府整体效能。我国的改革方案要采用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策略,同时要明确建立行政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形成决策科学、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同时,要加大政务公开,促进廉政建设,积极设计制度化的依法行政机制。

参考文献:

[1]桂在泓,王平.论当代中国政府能动性的发生与制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1).

篇7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和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近日在广东佛山召开“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广东省委副书记、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会长刘玉浦,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郭济、副会长夏书章、顾家琪、高小平等出席会议。与会同志对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中的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阐述了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对于政府行政管理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与会同志强调,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的关键,已经成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的体制保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政府管理和行政体制改革应该成为重要突破口。实现科学发展要靠高效管理,管理要以科学发展为方向。正确的发展观是高效管理的保证,现代公共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意全面发展,强调协调发展,保证可持续发展。与会同志强调,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下,必须高度重视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行政体制改革能推进其他方面的改革,而其滞后则会对各方面改革造成体制。

关于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会同志认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政府职能转变,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项基本职能是行政管理改革的方向。将政府职能转变到公共服务上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人产品按供求规律由市场及其市场主体提供,而公共产品由政府主导提供,政府要保证人民群众享有公共安全、公共保障、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等基本的公共服务。公共行政体制的本质是“公共服务”,以社会和公众的公共需求为导向,追求公平和正义。政府公共服务并不是要求政府将全社会的公共产品全部包下来,应该划定公共事业的边界。

与会同志说,政府职能转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完善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与市场执法监管的职能,为市场主体与市场环境服务;二是政社分开,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规范发展社会组织,完善社会管理体系;三是政事分开,转变公共服务部门的职能,构建公共服务组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篇8

1.1工商管理的基本职能在工商管理实务工作当中,工商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1帮助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一旦工商管理部门出现职能作用不到位或者执法力度不够的情况,市场经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混乱,直接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最终效益,从而间接阻碍了国民经济的顺利平稳发展。

1.1.2保持市场经济的监管力度,保证市场经济有秩序的发展。一直以来,工商管理部门是我国经济市场最好的管家,从这点可以看出工商管理部门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所以,工商管理部门要认清自身的重要性,不辜负国家与人民赋予的权力,承担起市场经济管理和秩序维护的任务使命。

1.1.3不断完善经济市场主体结构,引导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工商管理部门之间建立公平的合作关系,建立完整的市场体系。这既能保障工商管理部门进行有效执法工作,也可以支持市场经济顺利有序的发展。

1.2工商管理的特点

1.2.1在我国,工商管理通过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来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并且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其他行政管理不同,工商管理部门不受资金限制,它的主要职责是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以促进创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环境为目的。在建立具有统一性、开放性和竞争性的市场大前提下,更是要体现我国工商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

1.2.2工商行政管理的监管服务手段繁多。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一般坚持行政奖罚与行政指导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值得注意的是,合理地利用社会舆论是展开行政调查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充分发挥其基本职能,加强市场的监管力度,从而更好地为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服务。

1.2.3工商部门与我国的经济市场主体以及消费者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还直接代表国家和政府的整体形象,因此工商管理能否完美发挥其基本职能,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1.2.4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日常性,让工商管理工作趋于常态化,对实现社会长治久安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2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1对市场经济主体的准入进行了规范在我国,一般以层层审批、严于审查为原则的企业审批登记制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准入制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很多企业都主动到工商管理部门进行申请注册以获取市场经济的主体准入资格。尽管如此,工商管理部门也要严把市场主体准入的资格标准,做到层层审批、严于审查,同时还要规范审批的程序,对提高企业登记注册的管理质量、培养比较优良的市场经济主体都具有促进作用。工商管理部门需要不断完善在市场经济的主体准入制度,进而保障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最终使我国市场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

2.2对市场的监督工作进行了有效的强化市场经济的运行中,监督工作必不可少,而工商管理部门对于监督工作起着主导作用。工商管理部门一般对市场竞争管理和商标注册管理等方面实施一些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可以使得市场的主体在进行交易活动和经营活动的时候得到相应的规范,对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还可以开展一些针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工作,极力改善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环境,进而营造出一个公平、良性的市场投资环境。同时,一个企业的商标权能否得到完全保证,对企业将来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还可以维护市场经济的运行秩序。工商管理部门要能够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保证企业商标权的归属正确的一方,严厉打击侵犯商标权和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使市场经济能够健康稳定发展。

2.3对市场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完善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载体,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工商行政部门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职能和权利,通过培育市场经济主体和对市场主体运行的严格监督,尽可能促进市场的成熟和发展以及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3.1促进资源有效合理的分配。资源对于市场来说一般都是比较珍贵的,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能够确保市场经济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合理有效的资源分配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市场体系解决,依靠市场体系的作用,合理利用市场价格调控手段,使稀缺资源能够顺利流通至真正需要的地方。不但可以提升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也非常重要。

篇9

这一时期,面对严峻的经济建设形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有关部门配合,首抓恢复和发展生产,以经济建设为主要任务,争创经济财政状态的好转,并没收官僚资本、清查私营企业中的敌伪财产,进行爱国主义、守法经营教育,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经营企业的特权,扶持濒临困境的工商业恢复经营,组织举办城乡市场物资交流,打击取缔投机倒把,平抑稳定市场物价,在恢复经济发展、壮大国民经济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后,经济形势逐步好转,在促进国营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登记管理,扶植私营工商业的恢复与发展,并根据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精神,逐步地、全面地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1.2计划经济体制时期

这一时期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仅局限于保障和维护计划经济的发展,管理为数极少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农村集市贸易与打击投机倒把等方面,部分人员和职能被并入商业部,形成了"管工管不了,管商被商管”的局面。

1.3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时期

这一阶段,工商行政管理职能逐步形成了传统的“六管一打”:即集市贸易管理、工商企业登记管理、经济合同管理、商标注册管理、个体私营经济管理和广告管理、打击投机倒把。

1.4市场经济体制时期

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和实践,从市场经济体制提出、建立到完善,工商行政管理按照党和政府的统一部署,重新定位,国家法律法规不断赋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新的职能,如反不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等,工商行政管理经过一系列的调整、改革,实现了监管领域由集贸市场到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的过渡,主要职能由打击和查处各种违反国家计划的商品交易行为转变为对市场主体的准入、退出、交易和竞争行为进行综合性的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

2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简述

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作为国家市场监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市场监管职能活动方向与实质的具体体现,,从管理的内容来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已经从恢复之初传统执法到形成了特色鲜明、目标统一的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范围不断拓宽,职能性质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集贸市场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培育和监督管理,逐渐转变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2.1市场主体准入与监管

市场主体准入,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的职能,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负责市场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登记管理的职能部门,另一类是负责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利益、有限资源开发利用等重要行业、特定经营事项审批的部门。工商部门作为各类市场主体的登记管理机关,承担着确认市场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的重要职能,是市场主体准入的主要职能部门。

2.2市场秩序的维护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自动调节,由于市场主体的趋利性及市场机制本身的局限性和固有的缺陷,市场秩序的有序化、规范化并不会自动实现,需要政府对经济进行适度干预,通过制定并执行相关的法律制度,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保证市场的有序运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经济的最基本职能之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有关工作,将国家有关规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交易行为、竞争行为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付诸实施,以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环境中运行。维护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责,是维护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和谐、贯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全过程的一项长期重要任务。

2.3消费者权益保护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主要行政执法机关,通过加强对商品、服务和食品经营行为、质量的监督管理,依法受理、处理消费者对商品、服务和食品经营行为、质量的申诉举报,及时制止和惩处经营者在对商品、服务和食品经营中的违法行为,依法退市不合格商品和不安全食品等措施,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倒逼企业加强自律,诚信经营、守法经营。

2.4商标注册与专用权的保护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商标保护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如立法过于强调原则性缺乏可操作性,商标权利主体和客体需要扩充,商标侵权假冒活动獗,查处手段和力度不足等。通过对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商标印刷行为和商标行为的监督管理,对地理标志、商标、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的保护,有力地保护商标专有权人的利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

2.5广告监督管理

对广告监督管理有直接意义的是商业广告和非商业广告的划分,受工商行政管理规范的主要指商业广告,其基本功能是传递商业信息,促进商品交换,这是它的自然属性,虚假、违法广告对社会危害严重,侵犯的客体涵盖了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秩序,依法查处虚假违法广告,有效发挥了社会管理作用。此外,广告的传播性质又决定了其兼有影响意识形态的社会属性,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促进规范广告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广告的传播过程中,加强指导,注重引导广告的传播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篇10

中图分类号:F287.3;C931.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3.03.007

一 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的概念

(一)行政管理职能的概念

根据公共管理学理论,行政管理职能是指行政机关在依法管理国家、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行政管理职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受制于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内外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

行政管理职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行政机关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时应履行的职责和发挥的功能及其作用。

(二)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概念的界定

根据行政管理职能的概念,我们界定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各级道路运输管理组织在依法管理道路运输事务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各级政府的交通主管部门及其下属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各级政府的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有省级道路运输管理局(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处(局、科)和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所(站、股)及其下属的运管站,负责具体实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客体是指道路运输领域内所有从事道路运输客货经营、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经营的主体以及它们从事的经营活动等,它包括道路旅客运输经营、道路货物运输经营、道路客货运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驾驶员培训等[1]。

二、我国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三维职能理论框架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政府已经完成了政治统治型政府向经济建设型政府的转变,实现了第一次政府转型的跨越。当前,在国外新公共管理浪潮的冲击下,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内在诉求下,我国正处于第二次政府转型时期,即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

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政府范型是以经济建设型为主导的,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的现实条件已经具备,但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社会的超强管控和意识的贫乏,实际上政治统治的色彩仍然存在。经济建设仍然是政府的主导职能,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因此,政府第二次转型的关键就是实现行政管理职能由以经济建设为主导向以公共服务为主导的转变。在当前经济建设型政府的框架内,理性分析和探讨行政管理职能定位对于我国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2]。

公共服务型政府与政治统治型政府和经济建设型政府相比而言,是一种政府公共治理范型,它强调的是行政管理职能从经济建设向公共服务的转变,它涵盖有丰富的内容,集中表现在政府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关系上[3]。

第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资源配置上市场发挥主导性作用,政府主要纠正市场失灵,为市场创造好的环境,提供市场不能解决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第二,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公共服务型政府不再具体干涉经济领域,而是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这也就要求政府要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利益的均衡发展。

第三,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公共服务型政府从传统的官本位、政府本位、权力本位转向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权利本位,强调法治基础上的公民权利,依法划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权限。

可以看出,公共服务型政府在行政管理职能上是要求以公共服务职能为主导,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应以提供维护性和社会性的公共服务为主。经济学只是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角度,主要是从经济效率出发,研究了行政管理职能,但行政管理职能的范围不只限于经济领域,还有社会现象领域。因此,根据治理理论,结合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改革趋向,笔者提出我国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框架。在这个理论框架中,其三大支柱是政府管理、市场机制和公民社会自主管理,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是实现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制度基础。

这个理论框架改变了社会科学中长期存在的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市场与计划、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两分法,只强调政府与市场二者关系的传统思维方式,国家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界线模糊,它强调的是政府、社会与市场三者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从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的多维度、多层面上观察和思考问题。这为行政管理职能改革提供了一个更为开阔的、新的理论视角,打破了传统的单中心的政府统治模式,构建了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在这个理论框架下行政管理职能要正确定位,就要厘清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进一步推进社会自治。政府的基本职能,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

第一,政治职能。政府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为弱势群体提供一个公平和民主的制度环境,实现国家的有效治理。

第二,经济职能。政府的角色是经济宏观调控,纠正市场失灵,加强市场监管,提供市场不能有效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创造保证市场竞争有效性的公平环境。

第三,社会职能。为了实现社会长远发展,政府要有效地解决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要为人民提供义务教育、稳定的就业、打击违法犯罪等社会保障性公共服务,保证社会健康有序可持续地发展。

三、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界定

由于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属于国民经济专业管理,它的政治职能体现不明显,因此对于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的定位,我们主要从市场和社会方面分析其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对于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定位的内在机理,依据实际状况,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剖析。

(一)针对市场缺陷的管理职能

建立市场机制的两个重要条件是完全的竞争市场和充分的信息。信息不对称和不充分在现实中会导致市场失灵,此外还会产生外部效应、公共物品供给不足、不公平等问题。这些问题,市场自身无法克服,必须通过政府的宏观管理才能解决[4]。

1.市场竞争失效。有效竞争可以实现资源充分合理的配置。企业在充分竞争中实现集中和联合,组织规模进一步扩大甚至发展为垄断。当实行垄断时,产品价格高且产量少,这时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同时,如果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服务和产品的消费者和提供者都可能通过牺牲交易一方的利益来获取高利润,结果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为达到促进竞争,防止市场竞争失效,限制垄断的目的,运政管理必须制定市场竞争规则和行业开放政策,并通过履行监督职能来实现。

2.市场供给失效。由于公共物品的提供是无利可图的,所以市场往往不愿提供。但由于其社会的必需性,政府提供或在政府支持下由市场提供是必然的。运输业是社会公益性基础设施行业,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其场站、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资等属于公共服务领域,所以个体或私人在此方面有效供给肯定不足,此时政府作为社会服务主体责无旁贷要提供或支持公益性设施建设,以有效发挥行政管理职能。

3.市场的总量调节。市场经济中由于市场形成的物价稳定和暂时平衡常常被不平衡不稳定打破,以及价格规律的内在作用常常受到各种干扰因素的破坏和影响,所以保障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和持续发展,靠单纯的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是无法实现的。为维持国民经济与部门的协调发展,道路运输业必须由政府从全局对其进行宏观调控与总体规划,以达到运输供求平衡,所以调控职能和规划职能是对运政管理的要求。

4.公平问题。利益是市场机制的导向,市场竞争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会导致两极分化。因为市场主体在市场交易活动中本是等价和平等的,但由于主体禀赋差异、非公平性、竞争条件不同等原因,竞争主体的经营收入就存在差距,甚至产生两极分化,偏离社会公平原则。资源较多或技能较高的竞争主体获得的利润就高,反之则利润低甚至无利可图。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运用行政命令、政策等手段在各利益主体之间进行必要的协调。

5.外部性问题。当存在负外部性时,完全竞争就不能有效配置资源,此时对个人或企业决策最优,而对社会不一定决策最优。以运输污染为例,私人或企业的环境污染成本由大家分担,所以社会成本高于其私人成本,正因为此,政府要严格地管制危险品运输等具有负外部性的领域。

(二)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能

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依靠市场自身调节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很困难。因此,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经济职能,以推动经济的发展[5]。

1.推动道路运输生产力发展。国家具有推动经济发展的职能,包括制定道路运输发展规划和战略;协调、缓解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渡期内的各种利益矛盾,并提供一定的补偿,保证经济平稳转型;直接投资建设对经济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的重要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制定并实施有利于促进道路运输发展的产业政策。

2.培育道路运输市场。市场发育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互关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道路运输市场发育处于市场分割,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运作缺乏组织性,市场规则不规范等较低程度。此时,政府就应该担负起培育道路运输市场的责任,通过有效组织和规范市场竞争,推动市场发育。政府培育道路运输市场主要包括:通过制定规则有效监督,为道路运输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培育道路运输市场主体,提升道路运输业组织水平,建立自主的企业制度;对道路运输市场依法进行组织,建立市场运作方式,市场准入及退出,市场服务标准等行业运作机制;发展道路运输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协调沟通作用。

3.发展道路运输中介组织。在道路运输市场完整的体系中,道路运输中介组织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1)市场中介组织。它包括汽车驾驶员培训、装卸维修、货运信息配载服务、仓储理货、运输等组织。沟通承托信息是中介服务组织的主要功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有利于缓解运力与货源之间的矛盾,提高运输的效率,促进运输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监管市场中介组织主要是对其经营行为进行规范,包括界定服务质量、资费标准、经营范围;提高网络化组织,提高其服务能力;适应运输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坚持合理布局尤其是对货运网点合理布局。

(2)行业协会组织。行业协会组织的功能有:协助政府制定行业法规政策;协调行业内外部关系;参与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参与价格制定,认证产品质量;经授权后,参与或承担运输企业资质、资信评定及登记工作,解决行业矛盾纠纷,执行社会监督;为协会会员提供咨询、培训、经验交流服务。行业协会的发展应注意的问题是:首先,行业协会是由运输企业自愿参与组成,它代表的是协会会员的利益,所以要去除其官办色彩,突出企业代表的作用。其次,从政策法规上要严格界定其职能,主要开展协调、服务、技术性工作,这部分工作是从政府管理职能分离出的部分管理职能。

(三)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道路运输行业中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也显得更加重要。政府不但要维护公共秩序,以管理者的面目出现,而且要保障公民的基本需要,以服务者的面目出现,并具体提供那些道路运输市场无法提供的服务和需求。如道路运输对灾害救援和救助,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道路运输引起的环境污染的治理,道路运输公共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提供,以及其他社会需要而社会自身无法提供的服务等。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要不断地提升和改善道路运输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6]。

1.加强道路运输危机管理。根据各级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的规定,在道路运输领域,应当建立科学、统一、高效、规范的道路运输应急处理指挥体系,提高预防和处置道路运输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这样,才能确保道路运输部门在突发状态下,能够以最佳的效能和最快的速度实施救援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大力推行道路运输公共服务市场化。由于建设资金不足,枢纽、场站发展缓慢且服务能力差是当前我国道路运输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由于其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政府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运输枢纽、场站的建设。

3.提供道路运输公众信息服务。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拥有充分的市场信息。运输市场信息按来源可分为三部分:一是行业发展信息;二是政府管制信息;三是市场交易信息,如运输产品的价格、质量和类别等。首先,提供道路运输公众信息服务有助于运输企业经营决策。其次,提高运政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是管理信息。道路运政信息应采用先进技术进行管理,及时将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道路运政管理机构,实现全国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的网络化,减轻管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庆云,郸益奋,曾军荣.公共管理理念的跨越:从政府本位到社会本位[J].中国行政管理,2005(4):1922.

[2]朱光磊,于丹.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转变政府职能的新阶段:对中国政府转变职能过程的回顾与展望[J].政治学研究,2008(6):6772.

[3]刘美银.谈道路运政管理机构的职能转变[J].综合运输,2003(5):4445.

篇11

执政为民是党和政府对我们每一位公务人员的基本要求。封建时代的士大夫尚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处在文明法治日益进步的社会,我们就更应有执政为民的情怀,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摆正自身利益、部门利益与群众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始终把群众利益和国家利益放在优先的位置。就工商系统内部而言,在与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特征的市场主体打交道的过程中,受自身财政体制和生存压力的影响,往往容易出现监管与服务逐利化的倾向。主要表现是“二重三轻”:一是重罚款,轻监管,执法成了创收手段;二是重收费,轻服务,收费成了工作重心;三是重本位,轻大局,工作成了争利武器。更有甚者,为了个人或者局部的利益,可以把法律和责任抛在一边,使工商部门的执法权威和执法形象受到极大损害。

如何正确处理自身利益与群众利益、部门利益与国家利益谁先谁后的问题,我们认为,重点要实现这样两个转变:一是在监管方式上,要从重事后惩处向重事前预防转变。积极推广以经营者自律为主、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为辅的预防管理体系,强化经营者商品质量自律制度建设,大力开展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认真搞好对经营者的宣传教育和预警警示,使工商部门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得到全社会的认同。二是在绩效考核目标上,要从重数字重任务向重监管重服务转变。绩效考核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如何把工商人员的工作行为从重收轻管的误区中纠正过来,绩效考核中是否体现了监管服务这一主要职责显得尤为重要。要科学制定监管服务的各项工作指标,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考核干部工作实效的重要标准,并结合各级各单位实际予以细化和量化,使之成为指导工作的标尺。要加大社会监督力度,进一步增强政务公开和考核工作的透明度,使绩效考核真正成为工商人员落实监管服务职责的基本动力。

二、宽与严的关系

在礼会监督和信息传播日益发达的市场条件下,如果工商人员对该宽的求之于严,对该严的失之于宽,都会给市场主体和消费者带来信息误导或者利益损失,从而给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具体来说,宽与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大领域、一个原则”。两大领域就是准人领域和监管领域,一个原则就是“宽进严管”原则。在准入领域,主要是尽可能地放宽准入门槛,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都要大胆放开,大胆许可。当然这种宽也是有准则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依法宽,而不是违法宽。对于国家规定的准入条件必须坚持,不能随意变通;二是均等宽,不是区别宽。工商部门要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的准入条件,特别是积极为非公经济进入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提供平台和方便。三是动态宽,不是静态宽。要积极协调政府及相关部门,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准入效率,共创便捷服务,但要加强动态跟踪,对于经实践检验与社会公共需求或者真实情况不相符合的准入许可,仍然应该撤销或者给予相应处罚,许可主体基于许可行为的相应责任仍然不能放弃。

在监管领域,主要是尽可能地从严。要从重从快打击恶意违法行为,树立市场游戏规则的权威性。这种严也有三个特征:一是双向严,而不是单向严。既要求市场主体严格守法经营,也要求执法主体严格依法行政。二是全程严,而不是环节严。对于市场主体进入市场后的全过程,如事前的宣传教育、事中的检查警示、事后的帮扶指导,以及经营行为的全过程,如商品的进货、自检、销售等,均应严格实施监管,而不是把重点锁在处罚这一个环节上,守株待兔,不教而诛。三是大过严,而不是小节严。重点打击那些主观恶意、社会危害大的重大违法行为,特别是侵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食品、药品、采矿等经营违法行为,侵害农民等弱势群体利益的违法行为,侵害注册商标权的违法行为等。而对于一般的轻微的违法违章行为,则重在教育和规范,督促和引导经营者依法诚信经营。

三、主与辅的关系

吴仪副总理指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工商部门的首要任务。按照服务职能的本质属性,工商部门的服务职能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基本服务职能;另一种是延伸服务(或称辅助服务)职能。基本服务职能就是“监管”。即依法规范市场主体的准入行为(包括无照经营户的清理取缔)、经营行为(包括对商品的管理和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退出行为(包括及时向社会宣告主体资格的丧失)。基本目标是公平、公正。没有公平竞争和公正交易的市场环境,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益就无从实现,没有对违法商事行为的打击,也就谈不上对合法商事行为的保护。这是为经营者和消费者服务的基本内容,也是国家对市场秩序和群众利益设定的一种相对低成本、高效率的保护形式。对于这些基本职能,工商部门只有执行的义务,没有放弃的权利。目前社会各界对工商部门的服务认知基本停留在这一层次。

工商部门的延伸服务职能主要是行政指导、行政协调和信息引导。如帮助市场主体搭建各种内引外联平台,实现国内省内市内和城乡互联、银企互联,帮助组建行业性组织,帮助协调优化外部环境等。这些延伸职能是与基本职能相伴相生的,有些是与基本职能无法截然分离的,有些是在社会中介机构还不成熟时,群众急需而政府必须承担的。其基本目标就是发展、和谐。延伸职能的服务对象是公开的、不特定的、机会均等的。总体而言,基层工商部门对这些延伸职能很少进行系统的深入探究,相关的服务行为也是零星的、不成体系的。因而常常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向,社会效果不明显。

实际上,对一些经营者或消费者来说,他们受到工商部门的服务是有限的、单一的,在他们眼里,这些服务的好坏就成为他们认识工商、了解工商的风向标。因此,对经营者或消费者而言,工商部门的服务没有主辅之分,只有对他们服务的优劣之分。我们工商系统内部必须切实转变观念,变“一手硬一手软”为“两手都要硬”,把基本职能和延伸职能都视为工商部门的重要职能,同样重视,同样服务,同样到位。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延伸职能的系统性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使之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四、分与合的关系

篇12

当前,我区一些工商干部对改革政策把握不透,特别是停征“两费”后,在认识上还存在四大误区:一是认为不收取“两费”削弱了工商部门的职能,加大了执法工作的难度;二是认为“不收费就不管了”,工作得过且过;三是认为“不收费就办案”,执法目的出现偏差;四是认为不收费了就不服务了,将监管与服务对立起来。国家对工商部门两项改革措施的一增一减,充分说明工商部门在市场经济监管中的重要性在提升,职能在加强,地位在提高。因此,我们必须端正认识,顺应改革,努力实现创新完善工商服务与加强工商监管执法的有机结合。

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观念。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解其疾苦。工商部门很多工作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为人民群众服务是工商部门的分内职责。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原则,心贴企业群众,胸怀发展大局,在企业登记注册、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受理消费者投诉等方面,提供高效、便捷、周到、优质的服务。

二是必须围绕第一要务,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政策的第一要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理所当然是一项重要任务。同时,服务发展也是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希望和前途所在,也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题。工商机关要想有位,必须有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围绕第一要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找准履行职责与服务发展的结合点,进一步增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为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是必须坚持依法行政,正确处理促进发展与加强监管的关系。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职能是维护市场秩序,根本目的是促进科学发展。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促进发展与加强监管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法制观念,既要理直气壮地通过强化监管、严格执法,为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又要满腔热忱地通过改进管理、提高效率,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既要坚决制止以强化监管为由,人为设置障碍,故意刁难群众,又要切实防止在具体工作中随意突破法律的规定,人为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放松或削弱监督管理,损害法律的严肃性,最终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牢记基本职能,端正执法思想,严格依法行政,努力实现对法律负责与对市场主体和消费者负责的统一,市场监管与服务的统一。

四是必须创新思维方式,找准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结合点。当前,我市正处在经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要求我们必须用创新的方法来看待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一定要改变过去封闭的、单向的、固定的思维方式,树立开放的、多向的、辨证的思维理念,统筹兼顾,大胆尝试。要从创新执法理念入手,既高度重视着力解决影响市场秩序、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个性和微观问题,更要对在市场监管和服务发展中发现新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善于研究和解决影响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打击与保护的关系,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使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要把创新工作方式、工作手段和改进工作作风作为发挥职能作用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条件,由传统管理和习惯做法转向现代管理和科学方法,不断增强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过程中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篇13

(一)健全组织领导机制

局成立了局长任组长,为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实效。相关股室负责人组成的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确定了局办公室作为料理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责任机构,负责我局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组织协调工作。

(二)制定相关制度规范

不公开为例外”要求制定出台了县环保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目录》从组织领导、公开内容、公开形式、公开期限、监督检查等方面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作出具体规定。依照“以公开为原则。除依法免于公开的信息外,严格依照上级要求。凡与环保相关的政府信息均主动公开或依申请予以公开。

(三)完善公开内容

主动公开了涵盖环保工作各方面的8类共35个事项,结合我局实际。含本行政机关和所属单位的机构设置、基本职能、工作动态、公示公告、办事指南等内容。这些内容,横向上覆盖了局所承担的基纵向上贯穿了环保行政管理的全过程。本职能。

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

其中全文电子化达100%主动公开的信息中,局年度共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20条。机构职能、概况信息类信息43条,工作动态类信息60条,公示公告类信息2条,计划总结类12条,其他环境维护类信息3条。

三、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情况

本报告年度未收到公众关于政府环保信息公开的申请

四、政务咨询和答复情况

并在通过电话详细答复。本报告年度共接受公众电话政务咨询8次。

五、复议和诉讼情况

局年度未发生针对本部门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

六、信息公开支出与收费情况

(一)工作人员情况:局负责信息公开工作的兼职人员2名。

审核工作。

(二)政府信息公开事务费用支出情况:据不完全统计。

(三)与诉讼(行政复议、行政申诉)有关的费用支出: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费用支出。

(四)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收费情况:本年度未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收取任何政府信息公开费用。

七、存在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1局部主动公开的信息内容还不够完善;局部信息的公开时限还不够及时。网站查询服务等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2信息公开形式还需要进一步丰富。

3信息公开的广度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4信息公开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改进措施

1统一思想。坚定不移的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把政府信息公开作为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重要途径,与环保行政管理和执法等具体工作结合起来。做到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建立起各负其责、运转协调的政府信息公开长效机制。责任到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