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低血压健康教育

低血压健康教育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3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低血压健康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低血压健康教育

篇1

【中图分类号】 R 395.6 G 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7-0605-03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日益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和人格问题也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部分针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报告认为,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为严峻,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既有各种工作压力、人际与家庭关系和物质环境,同时也有教师自身的人格特征因素以及社会角色冲突等[1-3]。本研究通过分层随机取样,在贵州省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获取代表性样本,研究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职业压力、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开展少数民族教师的心理干预工作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贵州省黔西南、黔南和黔东南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为取样范围,每个州随机抽取小学、初中和高中各2所。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由各学校教务处负责召集教师,从每所学校抽取20~50名教师进行测试。共发放测试问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542份,有效率为72.3%。其中男252人,女276人,14人未填;小学87人,初中281人,高中159人,15人未填写;农村105人,城镇273人,城市147人,17人未填;汉族260人,布依族144人,苗族62人,其他民族65人,11人未填。平均年龄(32±8)岁,平均教龄(10±8.5)a。

1.2 工具

1.2.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4] 共有90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1~5级评分,分别表示没有、轻度、中度、偏重、严重。该量表在国内外被广泛使用,主要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8。

1.2.2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问卷[5] 采用朱从书等编制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问卷。该问卷共46个项目6个维度:考试压力、学生因素、自我发展需要、家庭人际、工作负荷、职业期望。本研究根据中小学教师的实际情况和部分教师的访谈,对问卷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问卷共42个项目,每个项目均采用1~5级评分制,分别表示没有压力、有点压力、一般、压力较大、压力很大。依据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因素分析,得到学生因素、考试压力、职业发展、工作负荷、家庭人际关系、组织与社会氛围等6个因素。修订后该问卷总体和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96,0.90,0.93,0.86,0.82,0.82,0.87。

1.2.3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6] 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该量表共包括88个项目,由精神质(P)、内外向(E)、神经质(N)、掩饰性(L)4个分量表组成,每一题都有“是”和“否”2个答案,被试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该量表在国内使用比较广泛。

1.3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中小学教师心理卫生问题 教师SCL-90总均分为(1.87±0.59)。以3分作为临界值,考察被试在SCL-90量表各因子上得分为阳性的情况,结果发现,各因子阳性检出率从高到低分别为强迫症状(8.7%)、躯体化(8.1%)、抑郁(7.6%)、人际关系敏感(6.6%)、偏执(5.9%)、敌对(5.9%)、焦虑(5.2%)、精神病性(4.6%)、恐怖(4.4%),心理卫生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6.6%。

由表1可见,不同性别中小学教师除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教学阶段中小学教师SCL-90得分和总均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学校所在地教师SCL-90存在一定差异,城市教师得分普遍低于农村和城镇教师,除偏执外,其余各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民族中小学教师SCL-90各因子得分存在差异,汉族教师普遍低于布依族、苗族和其他民族教师,但只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和总均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中小学教师EPQ得分情况 见表2。

2.3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职业压力、人格特征的关系 表3显示,职业压力中的P,N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均分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值均

2.4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分为自变量,以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总均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型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因素,家庭人际关系,职业发展,P,N,E等6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可以预测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F=87.628,P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贵州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较差,心理卫生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6.6%。这一结果与国内同类研究结论[7-10]比较一致。提示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予以特别关注。

以往有研究认为,不同教学阶段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7,11]。但本研究并未得出类似结论,其原因可能和取样对象有关:本研究在取样时,高三年级和初三年级已经放假,调查对象是一年级和二年级教师。由于中学一、二年级教师没有学生升学压力,无形中降低了教师工作的难度和出现较重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因此,本研究中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差异。汉族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少数民族教师,特别是侗族、土家族等当地少数民族自治州分布人数较少的民族教师。可能与少数民族教师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有关。民族研究学者在有关民族认同和心理健康的研究中发现,具有消极民族认同感的个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差[12]。当前我国西部地区正处于大开发的社会背景中,少数民族教师面临着民族文化重组和文化认同的多重问题,在此情景下能否构建积极的民族认同感,将会影响到少数民族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提示在开展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工作中,可以从少数民族教师的民族认同和身份认同着手,培养少数民族教师积极的认同感,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贵州民族地区中小学城市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优于城镇和农村教师,与国内已有研究结论比较一致。贵州省地处山区农村和城镇交通和信息比较闭塞,生活环境比较单调,除工作、学习任务以外,还有农田里的繁重劳动;经济负担相对较重,医疗卫生体系不健全;评职称、晋级、调资和调岗相对困难,这些因素都在困扰着农村和城镇教师的生活和工作。

研究结果显示,教师职业压力对心理健康有较大的影响。在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中,学生因素、考试压力、职业发展、工作负荷、家庭人际关系和组织与社会氛围与教师心理健康状况间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学生因素、职业发展和家庭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回归效应,可以正向预测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促使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与已有的研究结果[13-14]一致。一般认为,教师职业压力是产生职业倦怠的直接原因,职业压力越大,教师出现倦怠的程度就越严重[15];而倦怠会严重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16]。提示在开展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工作中,可以从教师的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等方面着手,改善中小学教师竞争过度、互不信任、缺乏发展的职业环境,创设轻松和谐、乐于进取、相互关爱的工作氛围。

由于本研究存在取样数量和取样区域局限以及样本有效回收率较低的问题,故研究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

4 参考文献

[1] 廖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5,26(4):346-348.

[2] 徐群.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因子的研究.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5):24-27.

[3] 郭成,阴山燕,张冀.中国近二十年来教师人格研究述评.心理科学,2005,28(4):937-940.

[4] 陈昌惠.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5] 朱从书,申继亮,刘加霞.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研究.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3):50-54.

[6] 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人格特征问卷手册.长沙:湖南医学院出版社,1986:1-41.

[7] 刘艳.大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教育探索,2005(2):99-101.

[8] 任其平.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24(3):37-42.

[9] 杨建华,边玉芳,蒋芸.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的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6,27(3):221-222.

[10]王加绵.辽宁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检测报告.辽宁教育,2000,19(9):23-24.

[11]王金道.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2):174-175.

[12]王亚鹏.少数民族认同研究的现状.心理科学进展,2002,10(1):102-107.

[13]徐群.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因子的研究.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5):24-27.

[14]邓为国,潘孝富,赫红英.学校人际气氛与教师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27(6):78-81.

篇2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53-01

血液透析中经常发生各种并发症,症状性低血压是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在20%~40%之间。低血压的突然发生,不仅影响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导致终止透析[1],因此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对预防和处理症状性低血压是至关重要的,维持血液透析治疗,提高透析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是血液透析的重要保证。现将笔者对血液透析中症状性低血压的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稳定性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3~82岁,平均53.9岁。

症状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血压相比平均动脉压下降30mmHg或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伴或不伴早期脉搏增快、畏寒、心慌、打哈欠,胸背酸痛, 继之出汗、恶心、呕吐, 面色苍白等低血压的临床表现。

1.2 干预方法:从2010年3月份开始至2010年10月份,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是在血液透析时发生症状性低血压后按护理常规处理的;实验组选择有一定文化知识的,能在护理常规的基础上对患者的疾病认知、心理、饮食及日常行为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干预的。

1.2.1 对患者血液透析中的护理指导:选择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避免激活补体产生血管活性物质,使内源性缩/舒血管物质失衡而导致低血压;对透析前使用的长效降压药,要随时观察药物发生的效应,血容量的减少就容易诱发低血压;避免透析中大量进食,使迷走神经兴奋,分泌大量消化液,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下降,而产生低血压等等。所以,我们在病人血液透析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小时测血压、心率一次,并告知患者在透析中出现频繁打哈欠、头晕、出汗、耳鸣、恶心及视物不清等情况应及早告知医护人员,及时处理,让病人放心、安心。

1.2.2 对患者自身疾病认知的健康教育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健康教育计划,有针对性的利用透析时间给予相关透析知识书籍进行床旁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执行医嘱的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经常举办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和更换宣传栏的内容,让患者知道充分透析、合理膳食是可以保证其长期存活的[2]。对频发低血压或症状重的患者重点指导,使其懂得规律透析的重要性和延迟透析对身体的危害,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1.2.3 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指导:焦虑与抑郁被认为是透析病人最常见的心理反应和一项独立致死因素,影响透析病人的免疫、营养和遵医行为,尤需引起临床重视。因此应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其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合理安排透析时间,将具有良好表达能力,又对疾病彻底熟悉、性格开朗的病人与心理状态欠佳的病人安排同一时间透析,以加强病人之间的交流,减轻负性情绪,同时,护士应态度和蔼,以熟练的技术为病人治疗,使病人获得安全感与信任感。还要争取家属的配合,使其理解照顾好病人,让病人得到家庭、社会的关心,甚至重返工作岗位,使其感受到自身价值,消除自卑感。

1.2.4 对患者饮食的健康教育指导:每年召开一次肾友会,邀请家属与病人一起参加,讲解疾病与饮食治疗的意义、目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强调干体重的重要性及临床并发症。向病人提供健康小手册,不仅提供健康小知识,还提供食物中糖、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等的含量,便于病人查阅参考。介绍有利于健康的烹调方法,同时让做得比较好的家属及病人进行经验交流。医护人员对个案性的医嘱食谱进行详细指导,取得家属的配合,由病人、家人和护士共同参与饮食管理,避免病人在透析后期进食,并将营养状况定期对医生反馈,便于调整饮食,减少透析中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

1.2.5 对院外日常行为健康教育指导:指导患者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劳逸结合,多与亲戚、朋友沟通交流,加深亲情关系;多看有益身体健康的书籍、报刊和杂志,参与电视娱乐互动的节目,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忘却烦恼。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做好透析后电话回访,主动联系病人和家属,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理想体重,定期评估透析充分性。

2 结果

实验组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为7.72%,对照组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0.48%,X2值为100.64,P<0.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它能有效减少或减轻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重要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透析病人作为一种特殊人群,国内外每年均有快速增长,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条件的发展和改善,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生存期延长。然而血透并不是完全的肾脏替代疗法,不能完全排除尿毒症所引起的毒素的蓄积,久而久之身体会引起各种并发症的产生,造成患者的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透析质量。透析中经常发生低血压,还会增加病人的恐惧心理,担心下次透析还会发生同样的症状而拒绝接受透析。所以,在透析护理中,我深刻感受到,护理干预的重要性。积极有效的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配合治疗;还能及时发现和预防透析中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及早处理以维持血液透析的治疗,提高透析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篇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4.319

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我国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发病率49%,且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有血压波动大,容易发生性低血压、并发症多等特点,因此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必须细心观察病情,加强护理和进行健康教育,才能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心血管的死亡率。

临床资料

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90例,年龄64~90岁。

护 理

一般护理:①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精神因素与疾病的关系,指导患者训练自我控制的能力,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乐观情绪,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患者提供安静、温暖、舒适的环境。②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饮食、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的饮食。限制钠盐摄入,每天应

病情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除有头痛、眩晕、易疲劳、心悸等症状外,还有血压波动大,易发生性低血压、并发症多特点,因此要特别注意观察病情、患者卧位与站立,早晨与晚上,休息活动时血压变化的规律,以指导患者合理安排生活。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并发糖尿病、冠心病等,病情变化复杂多变,要注意观察血糖、血脂、尿素氮、肌酐、心电图、眼底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各种先兆症状,及时配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程长、心、脑、肾等器管受累的机会多,且严重,常为多器官损伤并存,极易出现高血压危象和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多是由于精神创伤、紧张、劳累、寒冷、突然停服降压药等因素导致血压急剧升高,尤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常有心率增快,剧烈头痛、耳鸣、恶心、呕吐、气急,视力模糊等现象。高血压脑病是脑细小动脉持久而严重痉挛,脑循环急,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临床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或惊厥,故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各种先兆症状,能减少病死率。

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服用降压药嘱患者要严格执行医嘱,要从小剂量开始,使血压缓慢逐步降低到最适合的水平,防止血压迅速下降,导致不良后果。老年高血压患者易发生性的低血压,应预先向患者说明从坐位或卧位起床时尽量缓慢,特别是夜间起床排尿,更应注意,以免血压突然降低,引起昏厥。现有的降压药种类和品种很多,各种抗高血压药作用机理不同,用药因人而异,应在医生指导下,必须坚持长期服药。了解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如利尿剂,易引起脱水、低钾和低钠血症,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尿量,定期检测血电解质,根据病情调整用药。

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的种类及伴发疾病、经济状况实行个体化教育,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坚持治疗的必要性,同时注意合理饮食、适当的活动,学会自我心理调节,避免情绪激动,指导患者正确的服用药物,不能擅自停药,突然停药可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冠心患者突然停用β-交体阻滞剂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出院后指导患者要定期测量血压,以了解血压的情况。测血压时要做到定、定部位、定时间,定血压计。同时定期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如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特别告知患者血压突然升高的应急处理,要全身放松,静卧休息,立即舌下含化或口服降血压药,并及时去医院就诊,以防心血管意外发生。

结 果

篇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高血压不仅呈上升趋势,而且越来越年轻化。高血压是一种具有多种发病机制以及与遗传基因有关的疾病,它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的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我们根据病员的年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对2009年8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00例高血压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男133例,女67例,年龄28-86岁,大学文化88例,大、中专文化75例,小学文化37例,吸烟102例,嗜酒32例,饮食过咸46例。

        2健康教育的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使病人和家属了解高血压的知识,遵医嘱服药,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防止或减少心脑血管及肾脏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3健康教育的内容

        3.1饮食指导:让患者了解合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以及在治疗中的意义,低盐低脂饮食,低胆固醇饮食,每日摄盐量在4-6g,补充适量蛋白质,多吃含纤维素高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摄入足量的钾、镁、钙,限制饮酒,减少脂肪摄入,脂肪少于25%,限制动物性脂肪,肉类50-100克,不喝乙醇含量高的白酒,可以喝适量红酒,不喝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日三餐七至八分饱,少食动物内脏、脂肪,避免暴饮暴食。

        3.2运动指导:无心、脑、肾损害的患者,在保证充足睡眠的前提下,适量运动,选择气功、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天至少30分钟。运动量不宜过大和剧烈,以免心率过快,不利于身体健康。避免长期过度的紧张工作和劳累,对于长期从事紧张脑力劳动者,应学会自己放松,调节工作和休息。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血管的运动,调节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从而降低血压。还可以改善血液动力学反应,减轻了心肌工作量,稳定血压水平,可以减少脑卒中发病率50%左右。[1]

篇5

我国高血压病(EH)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而治疗率和控制率以及公众对EH的知晓率均很低。为了解全面系统的EH健康知识教育对老年EH患者血压及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我院对200例老年EH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我院2001年4月至2006年4月治疗的老年EH患者共360例,诊断采用2007年欧洲《ESH/ESC高血压诊疗指南》诊断标准,除外继发性高血压及合并糖尿病、冠心病。1级192例,2级126例,3级42例。按住院日单、双号编号,再用随机数字表将360例分为健康教育组和非健康教育组,其中健康教育组200例,平均年龄(65.2±5.81)岁,男164例,女36例;非健康教育组160例,平均年龄(65.7±5.1)岁,男136例,女24例。两组血压及EH相关危险因素(血脂、体重指数、摄盐量、吸烟量、饮酒量)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二)方法

1级EH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25mg口服,每日1次;2级EH用倍他乐克25mg、双克25mg口服,每日1次;3级EH用2级治疗两种药物加钙通道阻滞剂圣通平10mg口服,每日2次。以上药物治疗两组相同,在此基础上,对健康教育组患者定期进行EH防治知识的指导和宣教,1次/月,着重宣传高血压的特点、危害和诱发因素及并发症的有关知识,它的可预防性和可治疗性,生活方式在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强调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1年后对两组血压及EH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随访,其中门诊随访140例,电话随访60例,随访依从性较高。

(三)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二、讨论

EH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亿人,每年新发生EH300~400万。EH除了本身会发展至高血压危象,对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造成直接威胁之外,更主要的是引起心、脑、肾等器官以血管损伤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损害,进而引起上述器官各种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其诊断过程应包括血压水平的读取,寻找高血压的继发因素和通过查找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伴随疾病或临床情况,评估总体血管危险。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社会环境是EH发病的重要因素。在我国,EH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超重、腹型肥胖、持续饮酒、高盐低钾膳食。治疗EH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除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外,改善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也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手段。以往治疗EH主要以药物为主,容易产生耐药和不良反应,且依从性较差,不易被EH患者接受。EH健康教育强调所有患者均应改善生活方式,其目的是降低血压,控制其它危险因素和并存的临床症状。减轻或控制体重,体重减轻10%,收缩压可降低6・6mmHg;减轻热量,膳食平衡,体重指数保持

EH患者多存在不愿意服药或忘服药者,患者自认为“血压已正常,继续服药会降低血压,危及生命”,这在很大程度上延误了EH的治疗。定期的EH健康教育,可起到与患者交流和督促患者服药,增强患者防病治病意识的作用,与药物治疗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彭夫松・高血压的分级与危险分层[J].中国临床医生,2008,36(6):78・

篇6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422-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高血压不仅呈上升趋势,而且越来越年轻化。高血压是一种具有多种发病机制以及与遗传基因有关的疾病,它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的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我们根据病员的年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对2009年8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00例高血压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133例,女67例,年龄28-86岁,大学文化88例,大、中专文化75例,小学文化37例,吸烟102例,嗜酒32例,饮食过咸46例。

2 健康教育的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使病人和家属了解高血压的知识,遵医嘱服药,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防止或减少心脑血管及肾脏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3 健康教育的内容

3.1 饮食指导:让患者了解合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以及在治疗中的意义,低盐低脂饮食,低胆固醇饮食,每日摄盐量在4-6g,补充适量蛋白质,多吃含纤维素高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摄入足量的钾、镁、钙,限制饮酒,减少脂肪摄入,脂肪少于25%,限制动物性脂肪,肉类50-100克,不喝乙醇含量高的白酒,可以喝适量红酒,不喝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日三餐七至八分饱,少食动物内脏、脂肪,避免暴饮暴食。

3.2 运动指导:无心、脑、肾损害的患者,在保证充足睡眠的前提下,适量运动,选择气功、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天至少30分钟。运动量不宜过大和剧烈,以免心率过快,不利于身体健康。避免长期过度的紧张工作和劳累,对于长期从事紧张脑力劳动者,应学会自己放松,调节工作和休息。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血管的运动,调节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从而降低血压。还可以改善血液动力学反应,减轻了心肌工作量,稳定血压水平,可以减少脑卒中发病率50%左右。[1]

3.3 用药指导:告知病人服药一定要按医嘱定时、定量,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不可自己随便添加或少吃,更不可自行停药,以免血压骤升引起脑出血,血压应慢慢地降,不可一下降至正常,以免血压骤降影响心、脑、肾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2]必须做好长期服药的心理准备,并了解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出现副作用时,及时报告医生,调整用药。应用高血压药物时,注意起身一定要缓慢,避免性低血压引起晕厥,发生意外。教会病人自己测血压的方法,做到定、定部位、定血压计,定期到医院复诊。

3.4 心理指导: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紧,焦虑。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与特点,与患者进行平等友好的交流,让患者知道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展和转归有重要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向病人讲解高血压的一般常识,使病人对病情及治疗有大概了解。对疾病的危害认识不足的患者,应对其讲明高血压及并发症的危害,使其主动配合服药,达到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对疾病有恐惧心理的患者,要做好心理疏导,告知病人,只要遵医嘱服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还是可以健康长寿的。对血压反复升高,难以控制在正常范围的患者,帮助其找出治疗失败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避免不良的情绪刺激,培养乐观、开朗、精神愉快的良好心态。

4 健康教育的形式

根据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和经济状况等,实行个体化教育,对文化程度低的病人,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病人交谈,不用医学术语,或者再加以简单易懂的图画作补充,对于文化程度高的患者,除了跟他们交谈,再利用文字材料作补充,给病人看与疾病有关的小册子和标准教育计划等。

5 健康教育的的效果

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102例吸烟患者中,有96例戒烟成功,嗜酒的32例中,30例戒酒成功,46例饮食过咸的,全部改成了清淡饮食,情绪不稳定者,经过护理人员的宣教与心理护理,病人的不良情绪消除,对治疗充满信心,达到了理想的降压效果,学会了疾病的预防和自我护理知,从而控制了高血压的进展,预防、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生活质量。

篇7

1.1 疗养员病情掌握 疗养员入院后,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入院介绍等,对疗养员年龄、体重、现病史、既往治疗、目前用药、饮食习惯等资料有初步了解。并根据这些信息制定出符合疗养员病情的健康教育计划。

1.2 高血压病知识宣讲 通过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疗养员宣讲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如高血压病的病因、诊断标准、分级、危险因素、防治措施等。使疗养员对所患疾病有一正确认识。

1.3 饮食指导 给疗养员制定正确的营养膳食。指导疗养员进食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多食含钾、钙的食品,含钾高的食物。对高血压合并肾功不全的疗养员,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尽量少吃咸菜及腌肉等含盐高的食物,每日盐的摄入量应低于5g;含糖高的食物如甜点也应少吃;多吃含维生素和纤维素丰富的蔬菜和水果。避免烟酒、浓茶、咖啡及其它刺激性食物。

1.4 用药指导 首先告知疗养员,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高血压病需长期甚至终身治疗,应按医嘱规律治疗,按时服药,不能随意添加或停用药物,取得疗养员的充分理解与配合。告诉疗养员及家属有关降压药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和副作用,服药前后的注意事项:如服药时应取坐位或卧位,服药后半个小时内变换应特别小心,尤其是站立,以免性低血压的发生;服药后如有晕厥、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平卧、头低足高,马上通知主管医生和护士;夜间起床时,应缓起并扶一支撑物,以免发生昏厥;服药后2小时内禁止热水淋浴及蒸汽浴,以免周围血管扩张而引起晕厥。嘱其按医嘱每日定时监测血压以及自觉不适时随时监测血压。对于急救药品应随身携带,指导疗养员掌握用法。

1.5 疗养保健指导 我院森林浴场中,负氧离子高达5000~8000个/cm3。研究显示负氧离子几乎对所有生物都有良好的生理效应,对人尤为重要。因为它具有调节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治疗失眠症和镇静、止咳、止痛等多种疗效[2]。我们根据每个疗养员的血压情况、年龄、体力,制定相应的森林浴实施计划。运动中以不引起心慌、脉搏明显增快为宜。研究表明,体力活动是独立的降压因素,具有巩固药物降压效果的作用[3]。森林浴对降压有良好的效果。

1.6 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高血压病疗养员常有情绪不稳定,心情烦躁、易怒、记忆力减退等特点。我们通过与疗养员谈心,随时解除疗养员的心理问题。鼓励疗养员增强信心战胜疾病。根据疗养员的个性职业修养及精神状态,在疗养大厅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对疗养员的心理紧张起到一定缓解作用。同时,指导家属充分认识此症的特征,除了积极帮助就医诊治外,还要体贴照顾,减少其精神上和工作上的压力,注意保持室内的安静及清洁,减少影响病人情绪激动的因素,并保证充分的休息。

1.7 出院指导 由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负责向疗养员及其家属交待预防及保健方式,向疗养员发放复诊指导和出院意见评估表。嘱疗养员坚持服药和锻炼。定期监测血压。留疗养员通讯地址以便保持教育联系。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发生低血压的病人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25~70岁;慢性肾病31例,高血压性肾病12例,糖尿病肾病10例,狼疮性肾病2例,高尿酸肾病1例

1.2方法

1.2.1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判断标准

血液透析中收缩压较患者原血压降低20mmHg或更多,或收缩压≤90MMHG,舒张压≤60MMHG;或伴有抽筋、眩晕、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1.2.2透析性低血压原因及相应护理干预

①有效血容量减少透析过程中血容量维持依靠组织间隙的水分到血管内的再充盈,然而,超滤脱水是血液透析的目的之一。干体重评估不当,当患者透析脱水速度过剧,超滤率超过毛细血管再充盈率,导致有效血容量减少致透析性低血压。护士应正确评估干体重,防病人虚报体重。如病人饮食增加,伴有营养改善的生化指标(血蛋白和血肌酐值增高),提示干体重可能过低。超滤量就控制在患者体重的5%以内。透析前停服降压药,改在透析后服用。

②透析液钠浓度过低和透析液温度过高血浆与透析液的钠浓度(钠的活动度)梯度决定了钠弥散。同时弥散受液体组成成分、PH、温度和膜表面蛋白浓度的限制。透析液中活动钠的浓度是血浆浓度的97%,可以保证透析的钠平衡。为预防低血压,在透析中钠离子浓度应采取先高后低。低血压多发生在透析进行150分钟后。透析起始时由于患者体内水负荷较多,维持血浆渗透压的物质如血尿素氮、血肌酐等浓度高,可以维持毛细血管再充盈处于较高水平,故此阶段可加大超滤率而不致于血压过低。到150分钟后,透析充分,血尿素氮、肌酐等物质浓度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如果超滤率>毛细血管再充盈率就会发生低血压,故降低起滤率。而此时的145mmol/L的高钠透析可以稳定血浆晶体渗透压,有助于维持毛细血管再充盈,使血压相对稳定。而后改用135mmol/L低钠透析可利于血钠回复到正常水平,防止钠潴留[2,3],血压维持稳定,肌肉抽搐发生少。35-35℃低温透析可引起冷反应,增加儿茶酚胺分泌,收缩血管,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升高血压,有研究表明应用低温血液透析可明显降低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

③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贫血患者容量减少的应激反应差透析中容量减少时,机体不能有效提高外周血管的阻力,容易产生低血压。出现无症状性低血压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每15min测血压1次,使患者处于头低臀高位,吸氧,无效者可静脉滴注高渗溶液。出现症状时,除上述有关处理措施外,快速输入高渗溶液,给予泵前输入。如低血压持续时,遵医嘱给予升压药,如多巴胺、间羟胺等药物,必要时立即结束透析。

2.讨论

血液透析治疗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具长期性和必要性。护士应做好有关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及做好必要的护理干预,耐心做好思想工作,稳定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并要做好健康教育,制订健康教育计划,提高患者执行医嘱的依从性,指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切实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才是关键。

3.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护士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勤巡视,多观察,准确的做好记录,与医师配合治疗,做好必要的护理干预,避免低血压的发生,从而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篇9

高血压;社区医院;健康教育;合理用药

作者单位:130052长春市宽城区柳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积极控制高血压,可预防脑卒中及冠心病等事件的发生。社区医院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着辖区居民的多发性慢病的筛查和诊疗工作。高血压健康教育是社区医院防治高血压的重要工作之一。高血压治疗,药物的选择是关键。因此,在社区医院高血压健康教育中普及合理用药知识是十分必要的[1]。

1 社区医院的高血压健康教育

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就是通过高血压相关知识宣教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和减轻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预防新发高血压;对于已经患高血压的患者,可以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和依从性,从而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可以实现对患者和高危对象的心理保健和行为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健康教育在高血压预防和治疗的各阶段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社区经常举办高血压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形式有口头教育,宣传材料,健康讲座等。实践表明,普及科学的高血压防治知识,消除一些错误认识,提高健康意识,可以收到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2 消除高血压用药的认识误区

工作中遇到一些人,他们认为控制高血压的治疗太麻烦而不愿接受治疗。但事实上尽管我们目前还不清楚高血压的确切病因,也没有找到根治它的措施,但我们能够用简单易行,花费不多的治疗方法,将高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使大多数患者症状缓解,状态良好。现今已有各种有效的降压药物,价格合理,副作用小,可供患者选用。一些价格较便宜的药物,如珍菊降压片、复方利血平片和短效钙离子拮抗药硝苯地平片均可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2]。

3 重视轻度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有的轻度高血压患者认为不需要治疗。例如有一位患者,47岁,血压145/95 mm Hg,不很高,但应接受治疗。可他认为降压药有毒,只要自我感觉不到症状勿需服药而拒绝服用任何药物。4年以后,这位患者的血压已升至155/105 mm Hg,虽然还没有达到发生危险的高度,但他的肾脏已遭受损害,心脏也已扩大。此时,经按时服用适量的利尿剂和B阻滞剂半年以后,他的血压降至正常,心脏开始缩小,肾功能恢复良好。这个病例的教训给我们以启示:所有的高血压患者不管其血压升高如何轻,都应接受治疗。有些人只需减轻体重,消减食盐摄入量并增加体育锻炼,就可使血压维持正常。另外一些人则需根据血压上升的幅度服药治疗,轻度高血压患者每天服1片降压药即可。对一名成年人来说,血压220 mm Hg)是很少见的。这主要是由于在轻度和中度升高阶段,高血压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

4 重视高血压合并症患者的药物选择

社区医院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非常多见。高血压和糖尿病均被认为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是心脑血管病和心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因此,该类患者降压应更加严格,在选择降压药物时,不仅要考虑降压有效,而且应以不影响糖代谢、不会引起位置性低血压、不降低肾功能为原则。通常应首选以下几种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ACEI),钙通道阻滞剂,α1受体阻滞剂,小剂量利尿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ⅡA)。

在单一药物疗效欠佳时,可采用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如采用ACEI与CCB合用,可有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内皮素-1(ET-1)的合成和分泌,并抑制其缩血管作用,可发挥更强的抗AS作用, ACEI有扩张静脉作用,可抵消CCB扩张动脉所致的回流受阻,从而减轻足踝部水肿,在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方面也优于单用[3]。

此外,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用药也需加以特别关注。

5 重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药物选择

老年高血压患者非常普遍。一般无并发症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应首选利尿药。但老年人由于自主神经功能衰退、多系统功能萎缩等,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而利尿药和受体阻断药均可诱导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因此老年人应避免二者合用,并定期检查血钾、血肌酐。此外,β受体阻断药对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也非常有效,可作为基本用药使用。但要注意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骤然停药可使病情恶化,停止给药时应按医嘱谨慎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社区医院除了应对高血压患者积极进行药物治疗外,在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中,还应大力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如戒烟、酒,采取低盐饮食。达到防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36-02

高血压[1]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症。老年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统计月1/3~2/5老年人有血压异常。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心力衰竭、冠心病、肾衰竭、眼底损害、主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2]。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递增,传统的方法只注重药物的治疗,而忽视了护理的重要性。本文旨在加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1 健康宣教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健康教育水平已成为评价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胡红辉[3]实施的健康教育如下:(1)入院宣教根据患者年龄、职业、文化层次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康复训练等知识。(2)住院督促根据入院评估结果制订健康教育方案,围绕计划进行健康教育方案的实施,中途反复评价,调整健教方案;(3)出院宣教健康教育做得好坏与护理质量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呈正相关。[4]总而言之,实施健康教育的最终好处是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复。

2 一般护理

2.1 环境: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避免暴露在过冷或过热的环境中;冬天应注意保暖,外出时戴帽子和手套,因寒冷时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冬天洗澡水温不能太高,因过热使血管急速扩张,血压下降。室内光线要充足,无障碍物,地面保持干燥,有防滑措施,走廊和厕所设扶手。

2.2 休息:保持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护理操作应相对集中,动作轻巧,防止打扰患者。嘱患者合理安排休息好活动,放慢生活节奏。

2.3 活动:应根据病情进行适度、规律的活动,如活动中出现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而休息。避免参加比赛性质的活动;平时应避免提重物或自高处取物。可选择快步走等有氧运动;也可选择太极拳等运动量较小的活动。

2.4 生活习惯:向病人及其家属讲明,血压过高、吸烟、肥胖、精神心理因素、暴饮暴食、用力过度等,都是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劝慰老年高血压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戒烟、戒酒,保持情绪相对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起居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预防便秘,便秘者,可给予缓泻剂。因排便时用力可使收缩压上升,甚至造成血管破裂。

3 饮食护理

3.1 给予低盐饮食:最好每日钠盐摄入量控制在5g以下。

3.2 控制饮食量:以一日三餐微饱即可,切勿暴饮暴食,特别是夜晚,人体代谢缓慢,耗能较少。保证足够的钾、钙的摄入,如绿叶蔬菜、豆乳类食物。

3.3 给予低脂饮食:老年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肥胖伴有高血脂的患者,应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特别是动物脂肪的摄入量。

3.4 给予高蛋白饮食:高蛋白饮食可改善血管弹性,延缓血管硬化,并能促进钠盐代谢,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4 药物治疗的护理

遵医嘱使用降压药治疗,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使用噻嗪类或袢利尿剂时应注意补钾,防止低钾血症;应用β受体阻滞剂应注意其抑制心肌收缩力、心动过缓、房室传导时间延长、支气管痉挛、低血糖、血脂升高等不良反应;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有头痛、面红、下肢浮肿、心动过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有头晕、乏力、咳嗽、肾损害等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严格指导患者按照医嘱按时按量用药。

5 性低血压的预防和处理

5.1 首先要告诉患者性低血压的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等,在联合用药、服首剂量或加量时特别注意。

5.2 嘱老年患者避免长时间站立,尤其在服药后的最初几个小时;改变姿势、特别从卧、坐位起立时动作应缓慢;服药时间可选在平静休息时,服药后继续休息一段时间后再下车活动。

5.3 如发生性低血压时应立即去头低足高位平卧,可抬高下肢超过头部,屈曲股部肌肉和摇动脚趾,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6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脑卒中、心力衰竭)

减少引起血压升高的诱因,如过劳、精神紧张等,按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如有血压急剧升高、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大汗、视物模糊、神志改变、肢体无力或运动障碍、呼吸困难、发绀、心动过速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师。

7 心理护理

高血压是多种致病因素的综合结果,而心理因素起着重要因素。当患者病情变化时,按接受、支持和保证三原则进行治疗性接触,给患者以直接的心理援助。当血压控制后,把生气和愤怒可诱发血压升高的危害性告诉患者及家属,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提出改变不良性格的方法,避免情绪激动,激动时应及时调整和控制情绪,保持心绪平和、轻松、稳定,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8 坚持自我保健

8.1 10min健脑梳头法:梳头可疏通血脉,刺激头皮末梢循环和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8.2 10min按摩足底健脑法:用温水泡脚后,按摩足底、足背,可刺激神经末梢。经常按摩可健脑益智,畅通周身血气,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9 结论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干预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经常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使患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用药治疗的同时,还必须进行有效的护理,建立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老年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并发症,延长寿命。

参考文献

[1] 冯郑仪.内科护理学(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篇11

护理干预;高血压;应用

高血压是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不断上升,它不仅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功能障碍,也是脑卒中、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疾病本身及各种并发症正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我们根据高血压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来自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门诊或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98例;其中男185例,女113例;年龄42~80岁,病程1~10年。入选标准:符合高血压病最新的诊断标准,是在尽量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的情况下,收缩压≥140 mm Hg或舒张压>190 mm Hg(非同日3次测量)。所有患者均无精神疾病及恶性肿瘤,无智力及语言障碍。

1.3 方法 将2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150例和对照组14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程度上无差异,临床具有可比性;对入选150例护理干预组,详细记录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血压、体重、身高、饮食习惯;根据入院建立的患者健康教育档案,由护士对高血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判断。根据患者的生活方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压的监测等方面,分析其问题有关的行为倾向因素,为患者制订个性化健康教育,分析健康教育的重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压水平变化:对照组:护理前收缩压(159.1±15.2)mm Hg,舒张压(99.1±10.5)mm Hg;护理后收缩压(150.9±10.41)mm Hg,舒张压(96.4±9.1)mm Hg;护理干预组:护理前收缩压(169.5±13.2)mm Hg,舒张压(97.5±12.1)mm Hg;收缩压(131.5±14.8)mm Hg,舒张压(74.2±9.6)mm Hg;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与护理前和护理后收缩压、舒张压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护理

3.1 健康教育 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让患者了解高血压病是终生疾病,要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遵医嘱坚持服药,以保持血压稳定。要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及测量血压时注意事项,活动后休息 10 min后再测血压,袖带不要裹得太紧或太松,让患者了解性低血压发生的临床症状,如全身乏力、出汗、头晕、心慌、恶心、呕吐等,不得擅自停药、改药,以免引起血压突然升高或者降低。

3.2 心理护理 高血压是一种身心疾病,心理精神紧张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衡均可引起血压升高,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高血压是可控制的疾病,有效地控制血压就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高血压患者应保持平和的心境,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及时减压,保持乐观情绪,消除社会心理紧张刺激,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利于维护血压的稳定。

3.3 饮食护理 饮食中的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较高,食钠过多,食钾、钙过少,饮酒过度等,这些都是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因素。高血压患者饮食应注意定时定量,注意饮食结构及习惯不应暴饮暴食,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宜低脂肪及低胆固醇食物,如鱼、瘦肉、豆类、豆制品;少食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蛋黄、鱼籽;对辛辣刺激性食物也应少吃或不吃,烧菜宜选用植物油,多选用降脂作用的食物,如海带、海参、葵花籽、芝麻等;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每天食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2~6 g;钾可以对抗钠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损伤作用,多食用含钾高的食物。

3.4 运动指导 保证合理的休息和睡眠,根据患者的自身爱好和力所能及的运动量进行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时间初始为10~15 min,一般为 30 min,运动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活动后无明显不适为宜。如运动出现胸闷、心慌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变换时要慢,防止一过性低血压;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防止便秘,必要时可用开塞露或缓泻剂,禁止憋气和用劲。

3.5 用药指导 药物治疗是目前控制高血压的主要方法,并且越早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高血压所带来的危害就越小。用药前,需向患者讲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需使用的药物名称、使用时间、用法,药物可能出现的反应以及副作用,解除患者的顾虑及恐惧心理;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包括按医嘱定时服药、服药次数、服药剂量、坚持长期不间断服药4个方面;采用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案,护士应了解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做好监护及用药指导,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药物选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原则上从小剂量获得最大疗效,定期测量血压,根据血压波动调整用药剂量。

通过对本组观察,护理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应用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高血压,减少药物用量,减少并防止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曾运红,吴铿.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干预效果评价.中国健康教育,2003,19(7):654.

篇12

症状性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是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国外报道其发生率达25%~50%,因此透析中低血压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及时有效的预防尤为重要。可调钠有助于维持动力学稳定以减少低血压。本文通过对透析患者按采取不同方法比较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研究低温可调钠透析的作用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8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行维持性透析患者2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46岁;透析时间6~56个月;其中高血压肾损害1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5例,糖尿病肾损害4例,多囊肾1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透析组(a组)、低温可调钠应用组(b组),2每组13例,2组均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

1.2 方法 采用fresenrus4008s透析机,透析器采用美国百特公司cahp150,透析2~3次/周,透析时间4 h,血流量200~300 ml/min。a组透析液温度37℃,钠浓度140 mmol/l; b组透析液温度36℃,采用4008s透析机,起始钠浓度145 mmol/l,逐渐下降至135 mmol/l。2组均于透析当日停服降压药,在透析后2 h内少量进食。wwW.133229.cOM

1.3 透析低血压的诊断标准 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或收缩压降至90 mm hg以下,伴有或不伴有低血压症状(头晕、恶心、呕吐、打哈欠、出汗、肌肉痉挛、意识模糊等)[1]。

1.4 血压监测方法 用血压监测仪,监测频率每30分钟监测1次,透析前和进餐后各增加1次,有血压下降趋势者15 min监测1次。

1.5 护理

1.5.1 透析过程中的严密观察:在透析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尤其是血压的变化趋势,必要时15~30 min测量1次。对透析过程中出现头晕、眼花、打哈欠、出汗、便意等情况时,一定要高度重视,立即取平卧位,测血压,降低血流量,根据情况减少或停止超滤,遵医嘱快速静脉输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或静注50%葡萄糖60~100 ml,高渗盐、白蛋白亦可应用,出现呼吸困难需及时吸氧,若无效,则中止透析。患者下机平卧后再起床,动作应缓慢,必要时留院观察。

1.5.2 严格限制钠盐和水份的摄入,避免过度迅速超滤,每次超滤量小于体重的3%~5%,且不要低于干体重。如果超过干体重就会引起透析中低血压。因此要根据患者营养状况,水肿情况不断加以调整。

1.5.3 降压药的合理应用:合并高血压的尿毒症患者,要准确指导降压药物的使用。透析当日前最好减少或停止应用降压药,可根据情况于透析后再给药。若有严重高血压则可以遵医嘱用药。

1.5.4 指导患者合理进食:透析前进食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防止过早饥饿或发生低血糖,避免或减少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进餐,由于进食可使迷走神经兴奋,胃肠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下降。若进食最好在透析开始后1~2 h内。此时水份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起到补充血容量稳定血压作用[2]。

1.5.5 透析前血压偏低的患者,透析引血时少放或不放预冲液,引血速度为50~80 ml/min,避免因短时间的血容量变化引起低血压。

1.5.6 合理设置透析温度[3]:将透析温度设置在35.5~37℃,防止热应激引起不良反应,低温透析可诱发机体应激反应,增加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皮质醇、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升高血压。

1.5.7 积极改善贫血及低蛋白血症:重度贫血患者根据情况给予输血,血液透析间期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使血红蛋白达10左右,改善中枢神经和心脏功能,改善食欲,增强机体抵抗力。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可采用低分子肝素或无肝素透析。对低蛋白血症者,可在透析中输入白蛋白,血浆或其他胶体溶液,提高胶体渗透压。

1.5.8 血管通路的护理:自体动静脉内瘘是最为常用的血液透析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内瘘的闭塞,不仅增加患者身心的痛苦,而且影响透析质量,导致内瘘闭塞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低血压是重要因素之一[4],因此在透析间期及透析时发生低血压,应注意检查患者的内瘘有无杂音,如果无杂音必须遵医嘱及时处理。

1.5.9 健康教育: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宣传血透的相知识,提高患者执行医嘱的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认识干重的重要性,严格控制钠水的摄入量,按医嘱控制体重,鼓励患者透析期间增加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的摄入,从而改善营养[5]。

1.5.10 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取得患者信任,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或失望的心理。熟悉每位患者的特点制订不同的健康教育计划,透析方案,教育患者懂得控制透析期间体重增加的重要性,并创造安静、舒适的就医环境,使其情绪稳定,保持心态平静[6]。

1.6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13例共透析1 640例次,其中低血压发生453例次,低血压发生率为27.62%,b组13例共透析1 532例次,其中低血压发生239例次,低血压发生率为15.60%。2组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透析低血压重要原因是在透析过程中血容量迅速下降,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血管扩张,心脏代偿功能不足以抵挡则出现低血压,常造成脱水效率低下和透析不充分,甚至导致内瘘闭塞及脏器血液灌流不足。而有效血容量减少是其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有效血容量的变化取决于超滤量以及血管内血浆再充盈率,后者与患者心血管情况、容量状况、血红蛋白浓度、透析液钠浓度等因素相关。而高龄、糖尿病肾病及心功不全患者由于多伴有心血管并发症,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对血浆渗透压下降的应变能力差,血液透析中更容易发生低血压[7] 。常温标准钠透析时血浆渗透压明显下降,水份从血管内转移到组织间隙和细胞内,引起血容量减少。经长期临床观察,当超滤总量超过体重的6%~7%,血容量下降15%即可发生低血压[5]。低温透析能诱导儿茶酚胺释放,使外周血管收缩,提高外周循环阻力,从而防止低血压。另有研究表明。低温透析可使血管内皮素增加,收缩血管,抑制一氧化氮的形成而稳定血压。钠是维持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份,对维持血压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可调钠透析是采取透析液钠浓度稳步下降的方式,开始透析时,由于血液中小分子毒素被清除,血浆渗透压迅速下降,而此时高钠透析可以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细胞内液外流,血容量下降不明显,从而稳定血压。透析后期低钠透析,可逐步降低血液中钠浓度,使透析后血清钠在生理范围内,患者口渴感不明显,透析间期体重增加不多。有研究表明,可调钠和标准钠透析时透析液钠总量相等,从患者体内清除钠量相同,可调钠透析不增加患者的钠负荷[8] 。

综上所述,低温可调钠透析模式在高危患者的透析中能提高患者的心血管稳定性,减少低血压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对血液透析的依从性。该方法简单易操作,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秀莲,张秀云.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国际医学卫生报,2006,12:8384.

2 刘涛,张心范.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体会.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3:124125.

3 袁移安,李向东.低温透析避免低血压发生机制.医学新知杂志,2008,18:3334.

4 曹玉兰,黄飘,颜香清.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整体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810.

5 武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指导.中华现代护理2008,14:959960.

篇13

1、高血压的出院健康教育

高血压病程长,大多数患者需终生服药治疗,所以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以及对疾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性地制定适合高血压患者家庭治疗护理的健康教育计划以及药物的服用方法及不良反应的处理等,有效地进行宣教,甚至于印成小册子让患者保存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2、生活方式干预

2.1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人在长期精神紧张、压力、焦虑、噪音、强视觉刺激下可引起高血压、在暴怒、激动时,血压也会骤然升高,所以给予心理行为的干预,使患者情绪稳定,减少情绪波动的因素,居住环境要安静舒适,保证适当的休息和睡眠,患者要设定适当的生活期望值,适时释放工作压力,保持淡定的情绪。社会、家庭向患者提供的心理支持,可有效地减轻焦虑、紧张情绪。

2.2饮食计划可改善血压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原则三少三多:少糖多果、少盐多醋、少荤多素,主餐饮食要定时定量,不可暴饮暴食,饮食以清淡为主,宜食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烹饪宜选用植物油,以水煮为主,避鱼腥辣刺激油炸食品,高血压患者每天食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6g为宜,可多食含钾高的食物和水果,如橘子、竹笋、冬菇等。维生素C有促进脂肪代谢的作用,降低胆固醇水平,故应多食一些新鲜水果和蔬菜。另外,高血压患者应尽量饮用硬水,如泉水、深井水、天然矿泉水等,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可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

2.3适当的体育锻炼,可降低血压

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在恰当的时间选择恰当的体育运动。跑步是一种简单的行之有效的有氧运动方式,中老年人可选择步行慢跑、打太极、骑自行车等,研究证明有氧运动10周后高血压患者血压显著降低,胆固醇含量减少,血管弹性增加,心脏功能加强。运动的强度应因人而异,频率为第周3-5次,每次30-60分钟即可,应根据季节气候而定。

2.4高血压应戒酒戒烟

有科学研究,饮酒量与血压水平呈正比,所以高血压患者应少饮酒或不饮酒,香烟中含有大量尼古丁、焦油等有毒成份可加速血管的硬化,故高血压病人应劝其戒酒戒烟

2.5排便通畅等有助于控制血压的升高

便秘是高血压患者的大敌,预防便秘除日常多吃粗粮和含高纤维素食物外,还应多运动、适量饮水,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此外,高血压患者沐浴时,水温不适过高,洗浴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性低血压的发生

3、小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