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信息化水平

企业信息化水平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3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企业信息化水平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企业信息化水平

篇1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强信息化建设.从系统观点看,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仅有利于促进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并且能起到反馈和控制作用,从而使企业信息化工程系统成为一个闭环系统.因此,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工作与建设工作是同等重要和紧迫的.然而,目前对企业信息化定性的研究,对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定量研究以及相应的计算机支持系统的研制开发等,均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这必将影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本文对企业信息化水平及其评价作了较全面的分析,从技术、管理、人员等信息化的3大构建指标体系着手,采用层次分析法建模,并将原型法与结构法相结合,设计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

1企业信息化水平及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要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首先必须对企业信息化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信息生态学认为,企业是在一定的信息环境中运作的信息系统,系统的组成要素分为:信息工具中的软硬件、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人员(最关键因素),及其与信息系统有关的工作流程、操作规程,以及相应的法规、制度、标准、协议等.

这些要素以各种有形或无形的方式互相联系,形成复杂的结构.实现企业信息化不应仅限于建立和运用单一的信息系统,而应将其看成是建设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开发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应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之中,最终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就要围绕这些目标,以企业信息化所包含的主要方面为考察依据,采用合理、可操作的方法,借助计算机进行量化的评比与分析,进而辅助决策.

目前,虽然已有学者提出一些评价方案,但是由于对企业信息化含义的认识存在分歧,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因素比较繁杂,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在很多方面相互交叉体现等原因,使得这些方案多将重点放在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方面,或者过于强调软、硬件的技术条件,不太重视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经营的结合…;或者是指标体系过于定性化,主观性太强,可操作性和量化程度不够.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初步设计了比较简明、全面,且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可决策性的指标体系.

a.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指标.包括信息技术在硬件、软件、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应用水平,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及其对生产过程、管理过程、集成一体化的支持程度,以及企业对IT的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

b.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指标.包括组织结构的变革、业务流程的重组力度和适宜程度,以及对整个信息生命周期的管理能力等.

c.人员的信息观念和行为方面的指标.包括企业内部人员对信息化的理解支持态度和观念,处理信息的行为和能力,以及应具备的信息安全意识等.

2用层次分析法建模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对复杂问题做出决策的简易方法.它能将定性与半定性问题转化为定量的计算,使人们的思维过程层次化,能逐层比较多种关联因素.因此,层次分析法特别适合于难以完全用定量方法进行分析的复杂问题.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建立的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3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计算机支持系统的开发

系统的用户主要是企业信息化的管理部门和咨询部门.系统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实现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信息的有效管理,为评价与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系统以原型法为主,并与结构化方法相结合,进行系统分析、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编程实现等各阶段的工作.系统以VB6.0为开发工具,由于用户的读写流量和数据存储量不是太大,采用Access数据库即能满足用户需要.

系统由以下3个库及其管理系统组成:

a.模型库管理系统(MBMS).存储简单加权法、层次分析法等多种与模型有关的信息,完成对模型的静态和动态管理,便于将来扩充模型.

b.方法库管理系统(ABMS).存储对应于实现各个模型的计算机程序,为模型运行求解提供服务,并提供对方法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等操作.

c.数据库管理系统(DBMA).存储与指标体系有关的信息:不同参评企业的原始数据、按照该体系的专家打分计算机得到的有关数据、对参评企业的评价结果等信息.

4系统功能模块结构

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如图2所示.

a.数据输入模块.录入或选择有关的指标集、参评企业的原始数据、专家打分等信息.

b.分析评价模块(主要功能模块).根据所选定的指标集和模型对参评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

c.查询模块.对已评价过的企业信息进行条件查询.

d.辅助决策模块(主要功能模块).通过分析各项指标的得分情况,揭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劣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企业战略决策服务.

e.系统维护模块.由系统管理员对指标库、模型库、方法库的数据等进行修改与维护.

f.打印模块.以报表形式输出查询信息、评价信息.

5用户界面的功能和特点

用户界面是用户了解和使用系统的窗口,也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本系统而言,它的具体功能有:

(a)使用户与系统之间能进行信息传递;

(b)对用户的操作错误或偶发事件提出警告,并进行提示或作出相应的安全处理;

(C)提供帮助信息,辅助用户学习和使用系统;

(d)具有对环境变化的自适应能力,这主要体现在参评企业数量的变化、评价指标的灵活选择、权重的分配等方面.

篇2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2-0075-02

供电行业是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产业,是经济社会的命脉。目前,信息化已深刻改变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样也引发了供电行业方方面面的深刻变革。国网公司和南网公司都在通过开展信息化规划来指导信息化建设,改变传统的生产和建设方式,从而提高供电行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由于企业性质的不同,对于信息化建设的理解不同,导致投资和规划不尽相同,伴随着集团分离、厂网分开,电力企业改革发展到现在,矛盾和问题非常突出。因此,站在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研究制定信息化规划,明确企业信息化体系结构及建设思路,对企业有效配置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襄阳供电公司信息化业务发的展要求

襄阳供电公司(以下简称襄阳公司)坐落于素有“诸葛亮”历史文化名城的湖北省省域城市,是湖北省电力公司所属全国大型一类供电企业,担负着全市4区6县(市)的供电任务,电网覆盖面积1.97万 km2,供电人口591万,直供客户154万户。自1914年襄阳同济医院安装发电机照明以来,襄阳电力已经走过了近百年历程。目前公司共拥有在职职工3 971人,职能部室11个,业务支撑和实施机构7个,县级供电单位7个。襄阳电网在湖北电网内处于丰水期西电东送、枯水期南电被调的220 kV枢纽地位,拥有35 kV、110 kV、220 kV不同电压等级各类变电站137座,变电总容量663万 kVA,供电线路总长度5 051 km。襄阳公司通过信息化建设将把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引入到管理流程,实现管理自动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将帮助企业降低建设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

不管是国内电力行业还是襄阳公司,电力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明显提高,经过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和规划,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发明显,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迫切需要建立一种能全面反映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水平的评价体系,以评价企业信息化的实际状况,并用以指导规划未来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及目标。

2 研究评述

关于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国内外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对信息软硬件设施的测评上,在测评指标的设计方面也缺乏对供电企业的针对性设计。

而国内关于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方面存在供需脱节的局面,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①缺乏可操作性。

②无理论基础。

③没有信息化组织及管理水平测度。

④缺乏信息化对企业业务和管理支持程度的测度。

⑤缺乏持续发展的测度。

⑥缺乏企业横向比较的测度。

3 行业评价模型

2004年国家电力公司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导则(试行)》,评分指标由综合和业务两部分组成,综合部分涵盖组织机构、维护资金、基础设施、业务系统运行管理和系统安全,业务部分包括计划、人力资源、财务和营销生产等系统评分。

湖北电力公司根据现阶段工作重点,将指标体系分为信息系统深化应用、ERP系统综合使用率、营销系统综合使用率、生产系统综合使用率、信息系统运行和信息系统安全六个方面。信息系统深化应用包括ERP、营销管理、安全生产、协同办公、集成应用率和门户更新时长等6个指标;ERP系统综合使用率包括人资、财务、物资、项目和设备5个指标;营销系统综合使用率包括完整率、准确率和应用可用率3个指标;信息系统运行包括系统运行可靠性、系统纵向贯通性、调度管理、运行管理和检修管理等5个部分;信息系统安全包括信息安全监控、信息安全督查和信息安全管理3个部分。

4 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原则

企业信息化是效益驱动透支项目,实施信息化能不能给企业效益的增长是管理者最在意的问题。信息化建设是否达到预期,信息化水平是否有提高,信息化投入是否带来相应的收益,信息化水平还存在什么不足,这些都需要对企业信息化状况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这样才能为企业领导做出信息化决策提供明确的依据,乃至通过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企业管理带来更大的收益做出更公允的评价。

企业管理信息化评价可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种,也可以两者相互结合。怎样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对企业信息化水平,建议按照以下三个原则:

①代表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

②可比性与导向性相结合。

③系统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5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该体系需要全面反映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也需要更进一步的显示各单位信息化建设水平之间的差距和弱项。因此,该体系要涵盖对信息技术水平的评价,还应包括信息化的各个方面,以指导企业定位。

第一项是立足于信息化的长远发展。

第二项指标是信息化应用绩效。

第三项指标是业务支持指标。

第四项指标是信息化管理能力。

第五项指标是信息技术水平。

6 襄阳供电公司信息化评价

6.1 背 景

襄阳供电公司(以下简称襄阳公司)是隶属于湖北省电力公司的国家大型一类企业,承担着服务襄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电力供应任务,供电区域面积1.97万km2,供电人口591万,直供客户154万户,2012年完成售电量90.85亿 kW时。

襄阳公司深入践行“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创一流”的发展思路,大力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不断深化电网发展方式和公司发展方式“两个转变”,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队伍建设,发展质量和结合实力不断增强,先后荣获全国“一流”供电企业,“国家电网公司先进集体”和“全国文明单位”等称号,连续九届十八年保持“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6.2 襄阳公司公司信息化现状评价

对于襄阳公司的信息化现状分析评估,采用业务调研的方式,对襄阳公司11个部门、7个业务支撑和实施机构、7个县级供电单位的信息化现状进行了调研。对襄阳公司信息化现状作了进行全面分析与系统性评估,从襄阳公司的业务与管理构成来看,全局业务由四位一体的业务体系构成:即规划建设体系、生产运维体系、营销服务体系和管理支撑体系。

6.3 总体评估

“十一五”期间,襄阳公司在“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创一流”的企业发展思路的指引下,经过十年来不懈的持续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两个信息化项目获湖北公司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多个项目获湖北省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

①信息系统应用集约化程度大幅度提高。

②信息网络各基层站所全覆盖,信息安全保障度高。

③管理与运营职责清晰,流程与制度规范实效,运营工具作用显著。

④业务运行对信息化依赖性强,业务扭转效率高。

⑤信息化建设资金稳定,根据逐年通信建设现状对信息化规划滚动修编,并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流程与制度。

6.4 问题总结

分析襄阳公司信息化现状,发现未来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信息系统按业务流程纵向设计,缺乏统一协调和数据共享,各专业系统水平不一致,缺乏管理创新,主要表现在:

①以数据中心为基础的各业务系统间协同性能力不足。

②重复建设、资源共享难。

③各业务信息化调研的深度不同,导致信息化水平发展不均衡。

④没有完整的业务管理支撑,缺乏管理创新。

不同业务间的标准不一致,缺乏全局性的标准规范,导致数据中心不能有效共享跨业务数据,不能有效整合信息资源,需加强业务数据的综合利用及决策分析。

信息安全防御工作、认识水平有待加强,安全督查体系不够完整,主要表现在:

①病毒防治与入侵管控有待加强。

②PC终端安全监管工作存在不足。

③运维人员与业务操作人员的信息安全认识存在误区。

信息化管理与运维工作需界限不够清晰,运维队伍的建设和运维水平的提高需有持续稳定的保障,主要表现在:

①管理要统一,分工要明确,运维界面要明确。

②构建稳定的运维队伍与提高能力。

公司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缺乏总体规划,业务流程与系统应用结合不够紧密,专业支撑不够全面,数据中心利用不够充分,这些都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需要管理决策层对信息化有总体的建设规划;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加快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建立,这需要根据国网及省公司的信息化整体规划,根据公司每年的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提高来逐步改善。

参考文献:

篇3

0前言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传统物流开始向现代物流转变。其显著的标志是它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打破了运输环节与生产环节之间界限,通过供应链管理建立起企业供、产、销、储、运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从整体上实现最优化的生产体系设计、企业运营和管理,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之间的有机统一。通常我们理解物流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业务流程重组为基础,广泛使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控制和集成企业物流活动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信息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核心竞争力。物流信息化意味着整个物流作业环节从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到配送全面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内外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成化管理。目前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涵盖广泛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货物识别技术等。正是由于这些基本的信息技术构成了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基础。当前,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都在积极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利用物流信息平台来协调和科学管理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企业则是为了加强其自身的经济活动,提高物流效率,不断实现信息价值增值等方面的客观推动力。

1建立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的意义

当前,企业决策层都对自身的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投人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发展信息系统。一个好的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应该与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水平相匹配。并不是所有先进的技术都适应一个企业的发展,不能简单认为拥有了先进的信息设备的企业就是一个信息化水平高度发达的企业。只有采用合理科学的信息系统才可能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否则可能产生相反的作用,使企业背上沉重的负担,束缚了企业所应有的灵活机动的市场敏锐性。建立以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业务需求信息化和信息系统本身安全性、可靠性评价指标为基础的评价体系,其目的就是使得企业能够以业务解决方案为核心,更系统地、更有目地性建设和更好地发展企业物流信息系统。

2建立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的原则

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物流企业生产水平发展的需要。而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建立,其目的是解决当前物流信息系统投资建设管理过程中的概念化、随意性问题,因此既要遵循一般信息系统建设管理等有很多一般性的原则,如安全性、先进性、兼容性等,更要体现一些物流领域的特点,因此要遵循如下原则。

2.1科学客观性原则

指标的选取应具有科学的理论根据。首先,要与当前社会客观生产技术水平相匹配。其次,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有利于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发现自身优势和不足之处,挖掘竞争潜力。物流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应成为物流企业完善物流信息系统、解决企业发展所面临问题的有力工具。

2.2系统性与整体性原则

企业信息化水平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全面反映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情况,既要反映系统的内部结构与功能,又要正确评估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联。因此,系统的可兼容性和扩展性也是评价指标的一个衡量标准。

2.3先进性原则

物流信息系统不仅要满足当前企业发展需求,同时还要求与企业未来发展相适应。一个能够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物流信息系统,就要求把握好行业和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从供应链的高处整合企业和社会资源,以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2.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在综合评价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时应综合考虑影响评估水平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对定性指标要明确其含义,并按照某种标准制定界限,使其能恰如其分地反映指标的性质。定量指标要有清晰的概念和根据标准确切的赋值和计算。

3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将评估系统分为三个体系和四级评估层次。具体结构见图1。我们将整体评价体系分为三个部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体系、企业业务信息评价体系以及与系统本身相关的安全性能评价体系。主要是依据当前企业管理和发展所需要的信息系统本身功能所划分的,同时兼顾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角度出发,因此将对系统安全的评估纳人企业信息化评估体系中来。

物流信息系统是实现企业管理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和标准化的一个集成系统。我们所选择企业资源计划(ERP)信息系统评价项目中主要突出的是物流企业在实现自己领域中区别其他企业ERP方面的管理体系,这包括指标U1, U2和U3都是物流企业的业务特点。其中由于物流企业多元化和多种业务关系,针对不同的物流企业,ERP项目的评价指标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删减。例如,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只考虑U2和U3评估指标。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支持作用的支持信息系统由于企业的性质不同可以简单定性为有无。关于先进的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定义,但是通过分析当前的企业业务需求而产生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支持策略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点发展对象。

业务信息系统评价系统是对评估物流企业日常运行所必须的信息系统的一个衡量准则。电子商务评估体系是对企业在电子交易平台上所具有的订单处理、帐务结算以及与工商税务等政府机关所建立的网络办公系统的评估项目。网络资源信息系统评估指标是针对企业在互联网上所能获取的资源和能力的评估。同时,作为物流企业需要对流动的物资进行有效监控,因此建立了的电子货物跟踪系统,包括与智能交通相对应GIS , GPS、射频技术系统、运载货物工具的信息系统,以及条码技术和射频技术为主,能够快速准确识别货物的识别系统的评估指标。

系统安全本身是对所有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个内在要求。评估体系根据信息系统中数据处理、系统兼容性及其网络安全性等方面考虑划分成S6, S7,S8三个子体系。目前国际组织和我们国家对数据安全和认证,以及通信安全等方面都要有相对完善的准则,例如《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信息技术一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和《工具检测用软件评定准则》等,这些方法和准则在制定具体标准的时候都应该考虑到其中。

4评估方法

将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作为一项指标列人物流企业等级评价体系中去,而物流企业等级评价系统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况且对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模型研究甚少。评价中包含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和模糊性指标,这是因为评价指标的模糊性和难以量化性等客观原因,也有评价者自身的主观原因,例如性格、偏好、价值观念和认知程度等主观原因。为此,我们将模糊集合论的方法进行评估处理。图2是专家评审系统模型。

专家在评审的时候通过网络将评审选项送到数据处理中心去。同时,数据处理中心也接受到由系统安全检测设备对信息系统的评估结果后进行统计计算。针对不同时期的评估对评估项目的加权值是不一样的。例如当前根据现在信息技术发展情况我们把PG ={G1,G2,G3},Pg,为第一层加权值,同样还有Ps和Pu作为第二层和第三层加权值,其中对于Pu如果为定性衡量的值为{0, 1}如果为定量衡量的话取值在「0, 1]区间之间。同样建立专家评审结果的模糊评价矩阵:

篇4

0引言

随着电力信自、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县级供电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开始逐步建立,但基层变电站、乡镇供电听与供电公司局域网联网问题严重地制约着县级供电企业信息系统实用化水平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这与供电企业管理发展的目标追求以及客户的需求是极不适应的。由于乡镇供电所信息化建设工作受地形、人员素质、资金投人等因素影响,解决远程站点联网问题成为县级供电企业信自、网络建设中的突出矛盾。

1庐江供电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

安徽庐江供电公司的信息化上作起步较晚,供电公司总部于X004年实现了生产M I S与办公自动化OA的单轨制运行,总部信息化运行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办公效率。如今,庐江供电公司总部已运行的信息系统有:生产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管理系统、Web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现有的服务器包括:生产服务器、办公自动化服务器、档案服务器、Web服务器、财务服务器。力、公用微机80多台,每位管理人员以及每个班组都配有微机。

在实施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深深体会到庐江供电公司信息化建设不仅可降低财务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资料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成本,并在生产管理中可将所有设备信息进行分类编号,输人数据库,实行设备、设施缺陷管理,科学地制定缺陷检修计划,提高设备运行可靠度,降低故障率,提高供电可靠性;同时,庐江供电公司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建有业扩子系统、电量电费f系统、用电检查子系统、综合查询系统,通过这些系统,可方便与客户的交流、沟通,节约成本开支,实现科学化营销流程管理。这些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加强J’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增强了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为此,庐江供电公司加入了乡镇供电所营销MIS应用系统的推进力度,进一步减轻了抄表人员的负担,缩短了开票时间,加强了电费电价的控制与管理,提高了营销管理自动化水平。全县17个乡镇供电听,都使用同一版本的营销MIS应用系统。舟个供电听都有3台以上的微机,其中1台所长用于日常办公,另外2台分别作为用电MIS系统的服务器与客户端,并兼为所里其他工作人员办公使用。其中,已有10个供电所可利用变电站的光纤系统,与庐江供电公司总部实现网络互联,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开支。其余7个供电所仍不能够实现信息化共享,这些供电所非常希望尽快网络互联。

2采用VPN方案推进供电所信息化建设进程

这些供电所若使用以前的光纤联网方式,不仅投资大,施工工期长,而且日后的维护量也多。考虑到以上原因,为尽快解决其余7个光纤未开通的乡镇供电所的网络互联问题,达到信息、共享,推广乡镇供电所的营销MIS系统应用,公司决定采用虚拟局域网(VPN),在现有设备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改造。通过在VPN网关中配置7个供电所的用户、密码以及访问策略,并分别在7个供电所安装VPN客户端,安装公司的MIS应用系统,实现全公司网络互联。VPN技术实际上就是综合利用包封装技术、加密技术、密钥交换技术、PKI技术,可以在公用的互联网上建立安全的虚拟专用网络(VPN ,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 。 VPN是一个被加密或封装的通信过程,该过程把数据安全地从一端传送到另一端,这里数据的安全性由可靠的加密技术来保障,而数据是在一个开放的、没有安全保障的、经过路由传送的网络上传输的。VPN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信息安全传输中的“机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问题。 转贴于

3方案效果比较

对2种方案的可能性进行了比较,如图1所示。如果庐江供电公司全部运用光纤法来实现供电所的网络互联,每个供电所的材料费、施工费按3.5万元,施工工期10天计算,7个供电所就需要3.5 x 7=24.5万元,需要10 x 7=70天。若这7个供电所采用VPN方案,只需要购买VPN网关1台,价值3.5万元和7个客户端钥匙,价值7 x 480=3360元,5天内就能完成7个供电所安装。因此,应用VPN方案,庐江供电公司就能节省资金达24 . 5-3 . 836=20.664万元,缩短工期65天,取得的直接效益是显着的,并省去了今后光纤线路维护所需要工作量。

现在,这7个乡镇供电所均可利用VPN方案安全可靠地登陆公司局域网,在局域网下载内容的速度可达350 kb/s,生产MIS系统响应时间为2--3 s,办公自动化系统浏览公司收发的文件、接受电子邮件的时间因文件的大小不同而有所差别,1 MB的文件大约需要8 s。由于ADSL是非对称数字环路,所以发送电子邮件的速度要慢得多,1 MB的文件大约需要18s。从VPN方案运行效果来看,完全能够满足庐江供电公司网络发展及MIS系统应用的需要。

4下一步信息化建设的主攻方向

目前,庐江供电所信息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对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还没有完全形成统一的管理标准;同时,庐江供电公司在实施VPN技术后,也清楚地看出:VPN是一种虚拟专用网络,而不是一种真正的专用网络。因此,庐江供电公司打算设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包括严格的权限管理,无关人员无权查看、改动数据,VPN客户端的用户与密码管理等,建立起一套计算机管理操作等规章制度,使整个网络安全有序地运行。此外,该公司今后还将加大对供电所使用人员的计算机培训力度,包括计算机知识在内的应用培训,促进操作人员更好地使用软件,提高操作人员计算机水平,也为计算机应用在企业内部得到更好地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并充实培养供电听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信息安全管理人员,把信息化建设中的培训工作贯穿始终,进而拓宽信息化的覆盖面,保证信息、化工作的健康发展,让VPN技术更好地为庐江供电公司信息化、专业化、现代化服务。

篇5

论文摘要:县级供电企业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成本过大,安全系数较低以及建设周期长等问题。结合庐江供电公司在开展城乡营销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利用VPN实现全公司网络互联的解决方案,并分析了下一步信息化的主攻方向。

0引言

随着电力信自、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县级供电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开始逐步建立,但基层变电站、乡镇供电听与供电公司局域网联网问题严重地制约着县级供电企业信息系统实用化水平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这与供电企业管理发展的目标追求以及客户的需求是极不适应的。由于乡镇供电所信息化建设工作受地形、人员素质、资金投人等因素影响,解决远程站点联网问题成为县级供电企业信自、网络建设中的突出矛盾。

1庐江供电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

安徽庐江供电公司的信息化上作起步较晚,供电公司总部于X004年实现了生产M I S与办公自动化OA的单轨制运行,总部信息化运行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办公效率。如今,庐江供电公司总部已运行的信息系统有:生产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管理系统、Web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现有的服务器包括:生产服务器、办公自动化服务器、档案服务器、Web服务器、财务服务器。力、公用微机80多台,每位管理人员以及每个班组都配有微机。

在实施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深深体会到庐江供电公司信息化建设不仅可降低财务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资料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成本,并在生产管理中可将所有设备信息进行分类编号,输人数据库,实行设备、设施缺陷管理,科学地制定缺陷检修计划,提高设备运行可靠度,降低故障率,提高供电可靠性;同时,庐江供电公司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建有业扩子系统、电量电费f系统、用电检查子系统、综合查询系统,通过这些系统,可方便与客户的交流、沟通,节约成本开支,实现科学化营销流程管理。这些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加强J’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增强了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为此,庐江供电公司加入了乡镇供电所营销MIS应用系统的推进力度,进一步减轻了抄表人员的负担,缩短了开票时间,加强了电费电价的控制与管理,提高了营销管理自动化水平。全县17个乡镇供电听,都使用同一版本的营销MIS应用系统。舟个供电听都有3台以上的微机,其中1台所长用于日常办公,另外2台分别作为用电MIS系统的服务器与客户端,并兼为所里其他工作人员办公使用。其中,已有10个供电所可利用变电站的光纤系统,与庐江供电公司总部实现网络互联,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开支。其余7个供电所仍不能够实现信息化共享,这些供电所非常希望尽快网络互联。

2采用VPN方案推进供电所信息化建设进程

这些供电所若使用以前的光纤联网方式,不仅投资大,施工工期长,而且日后的维护量也多。考虑到以上原因,为尽快解决其余7个光纤未开通的乡镇供电所的网络互联问题,达到信息、共享,推广乡镇供电所的营销MIS系统应用,公司决定采用虚拟局域网(VPN),在现有设备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改造。通过在VPN网关中配置7个供电所的用户、密码以及访问策略,并分别在7个供电所安装VPN客户端,安装公司的MIS应用系统,实现全公司网络互联。VPN技术实际上就是综合利用包封装技术、加密技术、密钥交换技术、PKI技术,可以在公用的互联网上建立安全的虚拟专用网络(VPN ,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 。 VPN是一个被加密或封装的通信过程,该过程把数据安全地从一端传送到另一端,这里数据的安全性由可靠的加密技术来保障,而数据是在一个开放的、没有安全保障的、经过路由传送的网络上传输的。VPN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信息安全传输中的“机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问题。

3方案效果比较

对2种方案的可能性进行了比较,如图1所示。如果庐江供电公司全部运用光纤法来实现供电所的网络互联,每个供电所的材料费、施工费按3.5万元,施工工期10天计算,7个供电所就需要3.5 x 7=24.5万元,需要10 x 7=70天。若这7个供电所采用VPN方案,只需要购买VPN网关1台,价值3.5万元和7个客户端钥匙,价值7 x 480=3360元,5天内就能完成7个供电所安装。因此,应用VPN方案,庐江供电公司就能节省资金达24 . 5-3 . 836=20.664万元,缩短工期65天,取得的直接效益是显着的,并省去了今后光纤线路维护所需要工作量。

现在,这7个乡镇供电所均可利用VPN方案安全可靠地登陆公司局域网,在局域网下载内容的速度可达350 kb/s,生产MIS系统响应时间为2--3 s,办公自动化系统浏览公司收发的文件、接受电子邮件的时间因文件的大小不同而有所差别,1 MB的文件大约需要8 s。由于ADSL是非对称数字环路,所以发送电子邮件的速度要慢得多,1 MB的文件大约需要18s。从VPN方案运行效果来看,完全能够满足庐江供电公司网络发展及MIS系统应用的需要。

4下一步信息化建设的主攻方向

篇6

中图分类号:TP39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应遵循完备性、科学性、可行性、重点性、动态性等原则。指标内容应该覆盖企业信息化体系的所有要素,反映企业信息化过程的各个环节,并且重点突出,适应变化,易懂、易用。指标数据应该便于采集、分析和比较,从而有利于企业改进自身信息化建设。

作为专门从事信息化评价的机构,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提出并了企业信息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方法,并被广泛应用于企业信息化评价,影响很大,几乎成为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基础。它包括3大类指标:基本指标、补充(效能)指标和评议指标。所谓基本指标是指能体现企业信息化基本状况的统计指标,其反应的是企业基本发展情况,实践中多用来社会统计调查和政府监测。所谓补充指标是指以企业在基本指标的基础上,从企业自身特征出发,结合整个行业特点,参考相关的标准,对企业信息化的实效性客观评价的指标。它具有定量分析的特点。其主要通过适宜度和灵敏度两大指标构成,适宜度指标主要包括:战略适宜度、投资适宜度、应用适宜度、资源匹配适宜度和组织与文化适宜度。灵敏度指标主要包括:信息灵敏度、对外反应灵敏度和管理效率灵敏度。适宜度和灵敏度两项指标的得分总和即为效能指标的得分。多用来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进行定级。所谓评议指标是由第三方的专业评价机构,组成专家组对影响企业信息化实效的特殊因素展开判断的评价指标,从而形成对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定性分析结论。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对所有企业都具有指导评价效用,从企业化信息化战略规划、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状况、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安全、企业效益等6个方面(准则或一级指标),用21个指标定量而客观地描述了企业信息化状况,便于认识企业信息化基本状况和进行初步的横向行为对比分析。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值(总指数)I反映了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状况(水平),其计算如下所示:

I表示指标体系的总得分,表示第i类准则(―级指标)的得分。表示第i个准则的权重,所有指标权重的和为l00%。权重表将基本指标划分成6个大类,每―类的权重设计如下:战略地位:10%:基础建设:20%;应用状况:20%;人力资源:15%;安全:5%;效益指数:30%。而如果评价指标体系是多层次的,即准则下面还有子准则,则可以通过下式计算得到:

其中,是第i个准则下属的个子准则的指标值;是相应指标的权重系数,具体可根据层次分析法等,结合政策导向确定。j=1,2,…,,i=1,2,…,n。,各基本指标简述如下:

(1)信息化重视度(分)。从三方面评价:主抓信息化工作领导者的地位;CIO职位的级别设置;企业信息化的规划和预算。

(2)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包括:软件、硬件、培训、专业IT人员的聘用费用、维护费用。其在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例。

(3)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台)。

(4)网络性能水平(分)。

(5)计算机连网率(%)。

(6)信息采集的信息化手段覆盖率(%)。信息化手段在企业进行日常生产管理、市场调查、销售数据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员工培训等领域的运用覆盖率。

(7)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程度(分)。主要包括:信息流程的监控、电子公文交换、文档共享、收发文管理、会议管理、信息、信息集成、业务学习、企业员工个人数据管理、企业档案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日程安排等全方位的企业办公自动化应用。

(8)决策信息化水平(分)。根据初级水平、中级水平和高级水平3个级别定性评价。其中级别划分标准如下:

初级水平:依据广泛的信息资源,经过采集、初步分析处理后为企业决策提供初步参考。

中级水平:对采集的数据资源进行较为详细的处理,然后优先出可靠的决策执行方案,从而更进一步地支持政策的制订和执行。

高级水平:开发出人工智能分析系统,依据系统分析,来智能化进行决策。

(9)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根据初级水平、中级水平和高级水平3个级别定性评价。其中级别划分标准如下:

初级水平:企业主要业务流程信进行息化管理,缺点是容易造成部分主要业务流程出现信息孤立现象。

中级水平:企业绝大部分(80%)的主要业务流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并且可以各流程间可以充分共享数据信息。

高级水平:信息化水平涵盖企业全部主要业务流程,实现管理最优化控制。

(10)企业门户网站建设水平(分)。这部分通过以下两大类进行评价:服务对象列表和服务功能列表情况。其中:服务对象列表包括企业员工管理、管理决策者、企业终端客户、供应商、其他合作伙伴。服务功能列表包括信息、网上采购、网上销售、客户网上自助服务、员工入口、移动商务、消息自动传送、业务报警功能等。

(11)网络营销应用率(%)。企业整个营销收入中,通过电子商务成交的部分所占的比例。

(12)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分)。企业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覆盖率以及信息化数据的整合效能和水平。其应用领域包括: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商业智能、购销存管理、生产制造管理、分销管理、财务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

(13)人力资源指数(分)企业员工大专(含)以上学历的人数占员工总数的百分比。

(14)信息化技能普及率(分)。包括:企业员工掌握IT技术的人数占总员工的比例;管理层非专业IT技术员对信息化技术学习掌握的水平。

(15)用于信息安全的费用占全部信息化投入的比例(%)。为维护企业信息安全所投入的费用:软件、硬件、安全培训、信息安全人力资源支出等。

(16)信息化安全措施应用率(%)。为强化企业信息安全,企业对员工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企业信息安全制度的制定,保护企业高层信息安全的措施,其它一些有关信息化防范安全措施,如,企业信息实时和定时备份;企业要具备2个以上的ISP;企业级杀毒软件安装,并及时升级程序;单机版杀毒软件安装,并保证及时升级;邮件加密保护;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并有专业IT人员维护;企业档案、员工信息服务器、网络服务器等网络流量相关设备要有备份。

(17)库存资金占用率(%)。库存资金占用率=库存平均占用的资金/全部流动资金

(18)资金运转效率(次/年)。企业流动资金每年的周转次数增长幅度的计算方法:

(19)增长指数。通过企业自身的调查报表,计算出企业某一时期的销售收入和营利利润的增长比率,并与同行业平均销售收入和营利利润增长比率,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准确分析企业自身的发展,确定企业在整个行业中所处的层次,判断企业信息化在相关方面带来的影响。

总之,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化的概念在国内普及,特别是互联网带动了国家信息化全面建设,人们开始从国家、地区和企业等多个层面开展信息化水平或绩效方面评估。信息化评价是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生事物,我国信息化评价的发展历程比较短暂,涉足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单位尚不多,还需大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孙素华.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J].商业时代,2007,22.

篇7

信息化发展水平是新经济时代企业价值能力的一种体现,是衡量港航企业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港航企业信息化向着智能化、集约化、突出协同应用和综合服务的趋势发展,并趋向于进一步的大规模应用。信息化水映的是一个综合体系,把人、组织、技术、应用及企业战略整体纳入考虑范围。综合评估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考察其对组织业务运作和管理的支持程度、对组织落实发展战略的支撑水平、信息化建设成效,切实反映信息化对组织的业务水平提升、管理效能提升所起到的作用,并客观反映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对促进港航企业更好地转型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 信息化评估基本思路

围广、技术要求高、考虑因素多,不仅要评价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水平和先进程度,还需综合考虑被评估对象的业务体系、组织模式和管理特点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信息化评估体系。

具体评估时,可以根据评估目的和对象的不同选取不同的评估方法,一般需按照以下思路(见图1)进行:(1)明确信息化评估的目的和要求;(2)根据企业业务战略对信息化进行正确定位和认识;(3)评估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而不仅是事后评估;(4)根据不同的评估需求尽量选用成熟的参考框架;(5)分析信息化水平影响环境因素,充分考虑不同组织和条件下的差异性;(6)选择合适的评估技术方法,并适应信息化技术的要求,注重定量与定性评估的有机结合;(7)将评估与监管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注重动态监控和管理,然后以合适的形式展现评估结论。

2 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2.1 设计原则

评估指标是评估模型的骨架。科学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是决定评估工作成败的关键。指标体系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务实性原则,强调与被评估对象业务特点和规律紧密结合;二是整体性原则,合理构造层次结构和指标数量,全面反映信息化建设各个方面;三是简明性原则,尽量选与目标关联最紧密的重要指标,与现有数据衔接,数量精炼、定义明确,便于采集;四是独立性原则,便于专家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2.2 指标体系构成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是信息化评估的首要工作,也是研究的难点和重点。结合港航企业业务特点和信息化应用情况,将评估指标体系分为5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为:业务支持、技术架构、管理与运营、应用绩效、可持续发展等5类。每类指标,根据评估要求再逐层细化建立二级指标(见图2)。

(1)业务支持。主要考察信息化是否能有效支持企业业务战略的发展,关键是从应用覆盖面、覆盖深度与广度、业务协同等方面,测度是否能满足业务应用和经营管理工作需求。

(2)技术架构。重点考察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状况,包括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应用系统、信息资源、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应用(渗透和扩散)等方面的先进性与实用性,关键在于测度技术架构与业务体系的技术支撑能力。

(3)管理与运营。考察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管理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包括战略管理、组织、流程制度、运维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提升情况。

(4)应用绩效。考察企业信息化的价值,衡量信息化组织贡献与影响,包括运行效率、管理效能、社会效益、节省费用、组织成长和知识创新等方面提升的响应能力情况。

(5)可持续发展。考察企业信息化保持平稳、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包括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和管理基础、资金投入水平、人才队伍保障和制度规范程度等方面内容。

3 信息化评估流程

(1)建立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建立方面,采用“层次清晰、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理念,充分反映被评估对象的业务与管理特点,遵循系统全面、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建立分层、分级的指标体系。

(2)选择评估模型。根据评估对象与评估目的的不同,在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组织信息化能力评估的基准,明确评估指标与基准的对应关系,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估模型。

(3)确定指标权重。指标权重是指该指标在本层指标中的相对重要程度。具体评估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评估目的和要求,分析指标的内涵与属性特征,选取主观或客观的赋权法,以确定指标权重。

(4)评估数据处理。评估数据是评估结果产生的源泉,有了评估数据才使得评估变得有意义。数据分为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两种,在应用评估模型C时通常要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其中,定性数据的处理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调查问卷法,如采用隶属度赋值方法,将定性指标分成几个档次,制定评分依据。定量数据的处理则按照指标的释义和组织的具体情况进行收集,然后进行无量纲处理,将定量指标原值转化为评估值。

(5)结果综合分析。对企业信息化能力进行定量分析,是准确评价信息化水平的关键。在评估中,体现技术效益和有形经济效益的指标,一般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而体现社会效益和无形经济效益的指标,由于较难被量化,则采用定性分析方法进行考核。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实现客观、科学的评估。

4 应用与分析

模型”,将信息化能力分为启蒙级、基本级、适应级、规范级、战略级等5个评分等级。每项指标按评分区间从低到高依次为1~5分,如1分表示“启蒙级”,5分表示“战略级”等。每个评分等级都有相应的评价尺度和标准。

以企业信息化总体建设成效为依据,立足于企业发展战略的信息化支撑与服务,通过实地调研与专家打分相结合的模式,从业务支持、技术架构、管理与运营、应用绩效、可持续发展等5个方面对其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并采用直观、简明的雷达射线图进行展现(如图3)。

评估结果表明,该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总体水平达到规范级,未来在管理与运营、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尚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以更好地适应港口转型发展的需要。

5 结 语

信息化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港航企业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不同的测评方法会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要从被评估对象的业务体系分析入手,充分理解组织业务模式和管理特点,结合好评估的目的与要求,在评估综合分析中尽量采用简单、明了的形式直观反映综合评估结果。科学、客观地评估港航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有助于港航企业梳理和认识自身信息化建设成效与差距,尤其在多个同类企业的比较分析中能相互借鉴与促进发展。然后,在此研究基础上选择同类型港航企业进行评估比较分析,给出综合性的评估结论,以促进信息化工作更有力地支撑和融入企业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篇8

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应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和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近几年来,我们充矿鲁南化肥厂已经完成企业信息化的初步建设,使企业的管理水平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但随着市场争夺激烈程度的升级,需要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加快对客户需求变化的反映速度,因此原有的硬件环境和软件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和信息经济时代的需求,现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的落后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的步伐。面对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和今后发展的需要,实施ERP系统,进行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成为进一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ERP作为一种管理软件,它所体现出来的精髓是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而不是一种单纯的IT产品。ERP的核心是在电子化管理的基础上,用新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改造原有的管理模式与业务流程,对企业所有的资源和活动进行的优化配置与效率管理。

1鲁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状况

1. 1建成了覆盖全厂的计算机内部局域网络

通过多年的努力,现在企业内部网络建设成效显著。网络容量目前有服务器9台,工作站超过360台,主干网全部采用光缆作为传输介质,网络节点采用Inte15XX系列交换机,基本实现了全厂范围内的网络连通。全厂共敷设光纤约7000m,目前以光纤为传输介质的主干网络已经覆盖了主要生产和管理部门。

1.2实施了鲁化综合管理系统EMIS

该系统覆盖了企业内部的生产计划、生产调度、物资采购、库存、产品销售、产品一质量跟踪、客户信息、人力资源调整等企业内多个管理部门的事务,运用ERP管理思想,对各分系统的信息实现了集成管理,形成可共享企业信息链。目前计算机应用基本覆盖全厂生产、经营、管理等所有职能部门。

1.3设计、实施了生产调度及预警系统

实现生产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信息联网,并接入管理网络,实现了管理控制一体化;建立预警机制,保证了生产的安全稳定优化运行。该系统的建成使生产调度和管理人员能通过计算机随时了解全厂各生产岗位的实时数据,并能辅助管理人员管理和决策。

1.4开通了具有特色的企业内部网站

采用了先进的动态网页技术,以数据库作为后台,建立了鲁化内联网,形成了一个基于内部局域网络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在线查询生产、经营、财务等信息;开通了内部邮件服务。月前网站共设置了首页、新闻中心、在线数据、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部门信息、学习园地、电子刊物、服务社区、留言簿、企业论坛、内部邮箱等栏目。

2企业实施ERP系统工程初步尝试

以上是鲁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初步成就,成为企业信息化工程的二次开发、引进ERP系统管理的基础。但充矿鲁南化肥厂属于化工流程制造业,生产工艺复杂。从目前看来,化工企业引进成套ERP成功的案例很少。作为传统国有企业在ERP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对困难估计不足而导致成功率很低。主要原因有:传统的管理模式根深蒂固,与现代的ERP管理思想发生冲突,改革的阻力大;企业的业务头绪多,流程复杂等等。

针对企业内部业务繁杂、数据传递信息量大等特点,对ERP的实施,必须进行周密细致的规划,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实施流程。我厂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对企业全面实施ERP管理工程进行了前期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2.1建立“物资超市”

根据“零库存”、“零运营资本”的管理思路,由市场处总协调,建立了物资超市,并投人试运营。超市采用自主开发的应用软件系统,对超市物资实行条形码出人库管理,物资使用单位使用IC卡按实际价格便可结算和领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物资超市的实施对再造现有工作流程,降低库存占压资金,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2. 2开发实施企业一体化办公模式

根据“提高效率、杜绝漏洞、信息共享、服务客户”的总体思路,协调成立了由计财处、审计处、法律事务处、供应公司、销售公司组成的联合办公室,运用自主设计开发的一体化办公流程软件,使经营业务全部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供应、销售、财务、审计、合同管理五项职能实行一体化办公,一条龙作业,并实行挂牌价销售,提高操作透明度,使销售业务和合同审计业务在10分钟内就可以办理完毕,简化了办事程序,规范了管理环节,大大提高了经营系统的工作效率,受到了广大客户和业务人员的欢迎,成为了全厂的一个亮点工程。

3全面升级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企业ERP管理系统工程

企业引进ERP管理系统项目的成功尝试,为全面引进ERP管理系统工程作了良好的示范,下步是对各单位现有工作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思考,形成一种合理有序、简洁高效的工作局面,建立快速反映机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满足企业加速发展的需要。

3.1建立在线成本管理系统

通过建立生产调度预警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接口,可实时获取生产数据,并与经营数据、财务数据集成,并实现每日的在线成本核算、上网公布,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主要依据。

3. 2建立客户管理系统

建立客户档案,通过系统对成品的管理,满足客户的需求,找出影响客户满意度的质量和指标,改进生产,提高客户满意程度,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另外开展网上营销、企业对企业(BtoB )、企业对消费者( BtoC)等电子商务。

3.3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实施电子政务

建立基于Exchange2000企业协作软件平台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网上办公;公文的流转、流程的审批、邮件的收发等。

3.4实施财务电算化

加强成本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快资金周转。

4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的几点体会和要求

4.1领导的重视要贯穿ERP系统实施的全过程.

信息化建设项目是一个管理项目,必须组成一个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项目实施小组。企业领导或管理人员负责内部管理的整合、业务流程的优化以及解决实施过程中所涉及企业管理的问题。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按照项目需求进行了系统功能的开发、安装、调试以及技术上的培训等。

4. 2要在进行全面详尽的业务调研后,形成细致的需求分析

只有形成对企业问题的深刻认识,才能做好ERP系统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分析的需求点越贴近实际业务,越能发挥ERP软件管理上的功能,更能解决企业业务流程中的实际困难。

4.3分步实施,逐步深化

抓住关键业务流程,如‘.进、销、存”,然后再向外延深。针对深层次的需求,进一步实施ERP系统隔离工程,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全面提升。

篇9

0引言

电力行业是国内应用信息技术较早的行业之一,先后经历了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等建设阶段。目前,电力信息化呈现出基础设施齐备、数据庞杂、应用广泛等特点,已从量化范畴提升到质的高度。对电力企业进行有效的信息化评价和管理,是提升信息化水平和实现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如何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来降低运营成本?通过何种指标来科学评价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这是当前电力行业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而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正式。通过构建科学、实用、有效的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采用具有学习、记忆、归纳、容错及自学习、自适应能力的BP神经网络算法,科学、有效、客观地评价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有利于规范和完善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电力信息化健康,快速地发展。

1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1建立的原则

(1)简明科学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明确反映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高低与指标间的关系,避免无关的指标列入,指标体系的大小也应适宜。若评价指标体系过大、指标层次过多、指标过细,则势必将评价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细小问题上;而若评价指标体系过小、指标层次过少、指标过粗,则不能充分反映和评价电力企业信息化的整体设计与使用情况。

(2)公正合理原则。即评价指标应能客观、公正、合理地体现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动态性。

(3)易于操作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应具有可操作性,指标含义明确、可靠,数据易于收集,可供不了解指标体系建立过程的人员进行操作与应用。

(4)以定量指标为主,辅以一定的定性指标。评价指标尽可能以定量指标为主,但全部采用定量指标也不能完全反映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情况,所以要辅以一些描述性的定性指标。

1.2指标体系的内容

结合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从3个层次来构建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业务支持程度、IT绩效水平、信息技术水平、IT管理能力、IT持续发展能力等五大方面构成,如表l所示。

1.3指标值的确定及归一化处理

在上述55个三级指标中,有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之分。根据指标的评价准则又可分为3类指标:正向指标、负向指标和优化指标。由于不同的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标之间又由于量纲不同,所以无法进行比较。因此,为了便于最终评价值的确定,需要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即对评价指标做标准化、正规化处理,以便消除指标量纲的影响。考虑神经网络训练的收敛问题,对所有指标分3种情况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1)定性指标。定性指标有工程建设情况、信息安全措施、信息安全制度的完善程度、信息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企业职工IT素质等。这些指标的评价值采用专家打分的办法进行评价,取值为0.0~1.0之间。

(2)正向定量指标。是指标值越大越好的指标,包括:设备的运行率、安全运行时间、物资供应保障率、劳动生产率、网络覆盖率、联通率等。因这类指标越大越好,故选用所有电力企业的最大值为该指标的理想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3)负向定量指标。是指其值越小越好的指标,包括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平均响应时间等。这类指标是越小越好,因此,选取所有电力企业的最小值为该指标的理想值,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4)优化指标。是指标具有一个最优的取值范围,太大或太小都不好的指标,包括电力企业资产负债率指标,该指标如果太大说明企业在信息化投资建设中将会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如果该指标值很小则说明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没有发挥有限资本的价值。一般该指标取40%~60%比较理想,然后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无量纲化处理方法如下:

(1)有量纲向无量纲的转化。采取一种二次抛物偏大型分布的数学模型描述:

(2)无量纲指标的处理。采取线性递增函数进行描述:

2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神经网络专家系统

2.1 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人工神经网络(ANN)是由大量简单的处理单元组成的非线性、自适应、自组织系统,它是在现代神经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模拟人类神经系统对信息进行加工、记忆和处理的方式,设计出的一种具有人脑风格的信息处理系统。它可广泛应用于预测、分类、模式识别和过程控制等各种数据处理场合,相对于传统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法,更适合处理模糊、非线性和模式特征不明确的问题。

BP神经网络是单向传播的多层前向神经网络,网络可分为输入层、中间层(隐含层)和输出层,其中输入和输出都只有1层,中间层可有1层或多层。同层的网络结点之间没有连接,每个网络结点表示一个神经元,其传递函数通常采用Sigmoid型函数。每对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上有一个加权系数W,它可以加强或减弱上一个神经元的输出对下一个神经元的刺激。这个加权系数通常称为权值,修改权值的规则称为权值算法。建立在BP神经网络基础上的专家系统根据一定的算法,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学习确定网络权值。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的权值确定、结构稳定后,就可以处理新的数据,给出相应的输出。

2.2基于BP网络的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学习过程

BP神经网络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模型中,输入层包含55个神经元,分别接受55个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中三级指标的样本数据输入;中间层包含26个神经元;输出层有1个神经元,就是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结果,相应的BP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由于神经网络各层的初始连接权值是任意的,必须先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使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结果的实际输出与期望值的偏差尽可能小。BP神经网络通过训练将学习样本的真实值与网络输出的误差反向传播到各层的神经元,采用梯度下降法不断调节各层的权值,减小因权值带来的偏差,从而使训练样本真实输出与网络输出的误差控制在设定的0.001误差范围内。具体BP神经网络学习过程如下:

(1)根据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要求,提供训练集。选人对网络输出即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有影响的三级指标x1,x2,……,x55作为输入自变量,以此确定输入节点的个数(本网络有55个输入节点);

(2)进行初始化。置所有权值为随机任意小,给定学习精度£一10,目标误差为0.001,读入网络初始权重及学习样本。这里可通过对电力企业300名职工开展问卷调查,随机抽取前100组记录(样本序号为1~100)作为神经网络辩识模型的训练样本;

(3)按BP算法训练网络。学习过程流程如图2所示;

(4)判断学习精度是否达到要求,如达到转入下一步执行;否则返回上一步继续学习;

(5)储存并输出权值。利用训练好的网络进行测试(采用10个样本记录为例),输出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最终评价结果。

3实验结果及分析

篇10

一、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内涵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体系主要是指由评价指标体系制订的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评价原则和评价组织等所组成的整体。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一般可分为:单一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即对一个具体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如对海尔集团,联想集团等;行业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即对某一行业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进行评价,如对汽车行业,纺织行业等;区域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即对某一个地区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如一个市、一个省或一个国家等。

行业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和区域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是建立在单一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基础之上的。

二、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意义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不断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信息资源的过程。或者更确切地说,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由局部到全局、由内部到外部、由战术层次到战略层次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建设过程应该包括计划、实施、评估和改进四个环节。

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评价,是从企业引进信息技术的目的和战略出发,考察信息技术应用给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的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1)检查企业信息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及时发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3)总结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三、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内容

1.信息设备的装备情况

企业信息设备的装备情况,是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最基本的内容。如计算机、多媒体、传真机和电话等信息设备的装备,局域网、互联网的建设情况。

2.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做。从功能上,考察管理系统的功能在多大程度和多大范围上得到了信息技术的支持;从性能上,涉及技术先进性、可靠性、适用性、易维护性和用户界面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评价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的过程中,要遵循动态性原则层次性原则。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进展,企业不断应用新的信息技术,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也要随之进行调整。而且,评估指标要有重点,分层次,以确保评价的质量。

3.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

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要靠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支持,否则再先进的信息系统也毫无意义。可见,在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中必须要十分重视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的评价。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可以评价信息系统的利用程度和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在评价中可以从挖潜能力、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共享方面、数据库的开发等方面进行评估。

4.信息化人才开发

人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参与者。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员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这是进一步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这方面,可以从企业信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数、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和员工参与信息化的程度等方面来评定。

5.信息化组织和控制

对企业信息化组织和控制是基于信息化的深入,员工逐渐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化规划、组织和控制机制,同时,也必然伴随着有关信息化方面的政策、制度和标准的制定过程。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总是依托于某一类型的组织结构,信息技术能使信息方便、高效的存储、使用、修改、积累和传播,从而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发生由量到质的改善提供可能。

6.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评价

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可使用比率算法,差额算法进行评价。

(1)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比率算法:

式中:QE为企业信息化收益;QC为企业信息化成本。

(2)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差额算法:

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EX1=QE-QC

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

1.企业信息化信息设备装备指标

(1)信息设备单项装备率。邮政装备率,企业用于邮政间接投资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电话装备率,企业用于电话装机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传真机装备率,企业用于传真机购置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计算机装备率,企业用于购置计算机的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多媒体装备率,企业用于多媒体购置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电子信箱装备率,企业用于电子信箱投建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网络装备率,企业投建网络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国际互联网装备率,企业投建国际互联网站(点)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

(2)信息设备综合装备率。通过这一重要指标全面反映各种信息设备综合装备的程度,它等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与企业全部设备投资总额之比。

(3)信息设备装备提高率。这是动态反映信息设备装备率提高的速度指标。它有信息设备单项装备提高率和信息设备综合装备提高率两个指标。

2.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指标

(1)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的范围。如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生产管理、物料管理、客户管理等。

(2)信息系统的性能指标:①信息系统的总体水平:系统的总体结构、地域与网络的规模、所采用技术的先进性等。②信息系统功能的范围与层次:功能的多少与难易程度、对应管理层次的高低等。③信息系统的质量指标:系统的可使用性,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适应性,系统的可扩展性,系统的可维护性等。

(3)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4)信息系统文档的完备性。

3.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指标

包括:①每人使用互联网的字节数;②每人图书、报纸、杂志的总印张数;③人均电话通话次数;④人均传真次数;⑤购买数据库的数目;⑥开发数据库的数目;⑦数据库信息总量。

4.信息化人才开发指标

包括:①企业信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②企业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结构比例;③企业用于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和培训的经费;④企业用于吸引信息技术人才的专项资金数量;⑤企业用于奖励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的专项资金数量。

5.企业信息化组织和控制指标

包括:①信息化方面的方针和政策;②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和标准;③企业CIO体制实施情况;④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效果;⑤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情况;⑥企业信息系统维护和运行管理的质量;⑦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的质量;⑨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的水平等等。

6.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指标

(1)直接经济效益的有关指标:①信息化的投资额:包括信息系统硬件、软件的购置、安装,应用系统的开发或购置所投入的资金。②信息系统运行费用:包括消耗性材料费用、系统投资折旧费及硬件日常维护费等。③信息系统运行新增的效益:主要反映在成本降低、库存积压减少、流动资金周转加快与占用额减少、销售利润增加及人力减少等方面。④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为通过新增效益,逐步收回投入的资金所需的时间,它也是反映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好坏的重要指标。

(2)间接经济效益的有关指标:①对组织为适应环境所作的结构、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的变革会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一般无法用其他方法实现。②能显著地改善企业形象,对外可提高客户对企业的信任程度,对内可提高全体员工的自信心和自豪感。③可使管理人员获得许多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方法,进而提高他们的技能素质,拓宽思路,进入学习与掌握新知识的良性循环。④系统信息的共享与交互使部门之间、管理人员之间的联系更紧密,这可加强他们的协作精神,提高企业的凝聚力。⑤对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定额与标准、计量与代码等的基础管理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基他管理工作提供有利的条件。⑥应用系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提高了管理者决策的自信心和准确度。

五、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方法

1.企业信息化指数的测算方法

综合评价分析法的基本评价模型,通常多采用简单线性加权法:

式中,Pi为第i个评价指标无纲化处理后的值;W i为Pi的权重;EII(EnterpriseInformatization Index)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值。

2.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提高率

它是动态反映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速度的指标。一般有两种方法:

(1)环比法。即本年度企业信息化指数与上年企业信息化指数之差,及与上年企业信息化综合指数的比率。

式中:叫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提高率;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

(2)基比法。①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总提高率:

式中: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总提高率;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为基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②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年均提高率:

式中: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总提高率;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平均提高率;为基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N为l,2,3,…,N一l,N。

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组织

组织也是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结果,因此,在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组织的工作。

篇11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国企业向着集团化、多元化、产业链化、国际化发展,一些较成功的企业甚至能够进行区域研发、区域采购、区域营销。在此背景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和发展模式都应当做出相应的改变:重心从产品生产转移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上,销售范围从立足于地方市场到着眼于全球市场,从注重线上的销售到线下的售后服务,从企业内增值到产业链增值……解决好企业上述发展问题,根本在于提升管理水平,而高新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做出了选择,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搜集各种资源,并加以利用,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能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涵义

企业管理信息化主要是依靠信息技术信息搜集、处理信息、传递信息的速度,使得信息资源利用更加有效。企业管理信息化需要被广泛重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以提高管理水平。这种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和其他业务的流程中,便于各个部门能够实时掌握企业动态信息,做为企业制定各项战略的重要参考,为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提供支撑。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一)信息化建设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新时期,企业都在向着知识密集型企业转型,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的竞争,技术做为知识的具体表现形式,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最重要的手段。企业利用技术手段,了解顾客的对于产品的期望,有针对性的设计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并不断对产品进行再研发,完善产品性能,以自主研发科技产品做为企业重要竞争手段。

(二)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

市场经济变化瞬息万变,企业发展要与时俱进,那么企业就得实时了解外部环境的动态信息,如此制定的各种政策才能很好的符合环境变化发展的需要,才能提升企业对于市场风险的预测能力和应对能力,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

(三)信息化建设是解决管理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企业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透明度,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能在最初萌芽阶段被发现。财务方面,由于每一项财务支出都会进行输机处理,这就有利于财务部门建立资金流通线路,从而加大了对资金监督力度,保障了企业财务工作的稳定。

(四)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

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搜集和整理市场上的有效信息并提供给各个部门,在了解实际的基础上,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来制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同时,也可以修正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确保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进而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提升竞争力。

三、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转变传统的单机应用、单元应用、集成应用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向着整合应用转变。

(一)单机应用是企业信息化管理中采用为满足个人要求的管理模式。通过为单个职工提供信息化工具来提高其工作效率,其中包括收发邮件、打印管理、project、沟通管理、日志管理、个人报表以及计划管理等等,这些都是企业管理中最基本的内容。

(二)单元应用则是企业信息化管理中采用为满足初级部门要求的管理模式,通过采用包括ERP、OA、CRM、PM、HR、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以及内控管理等手段来很好的完成任务,实现企业各个部门的目标。单元应用只是企业战略管理进程中的一步。

(三)集成应用所要求的技术较高,是为了满足管理信息化中更高要求而提出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好因系统独立而产生信息流通受阻的问题,这需要技术含量很高的手段,着重将各个孤立的平台通过搭建渠道,使之链接起来,形成整个信息通畅的系统,集成应用包括门户系统、总线系统等等。我国企业管理主流失集成应用模式,由于起步较晚经验少,所以,管理上还存在许多问题。

(四)整合应用是普遍存在于各个企业的一种管理理念,是应对以后企业管理更高要求而存在的。在集成应用系统中,即便是实现了系统间的技术集成,但是业务间的有机整合,包括自上而下的整合以及部门之间的横向整合。实现整合应用首先必须选择企业整体业务模式,构建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战略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计划管理、预算管理以及全面绩效管理等。在未来的几十年,整合应用将会成为所有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战略目标。

四、企业管理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对于企业的实际状况不够了解。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应该立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企业管理信息化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但是这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当前企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如此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解决好随时都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日常工作中,管理层要从全局着眼,掌握企业发展动态、发展需求、人员分配情况等,认真分析生产和销售等环节,找出完善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性问题。然而,有些企业的领导层思想观念落伍,对于企业如何发展,实现怎样发展这个问题理解不清,导致对于企业不能提出实质性的建议,只是把这些问题交给信息部门来处理,但是由于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重视,导致信息部门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也不是非常重视,造成与企业实际发展状况相背离,信息技术并不能完全发挥其优势。

(二)职工对于企业管理信息化认识程度不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正做为一种无形的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职工必须加大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断利用信息技术调整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然而,很多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意识比较淡薄,管理理念还停留在传统阶段,导致管理跟不上时代,管理方法守旧,阻碍企业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提升。

(三)我国企业管理起点低、理论基础差。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职责是使得数据管理、业务管理、信息处理更加规范化。由于一些企业不注重企业管理,导致管理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在管理上也更加随意。企业生产和管理各部门之间分离,工作之间无法做到协调,这就造成信息沟通不畅,导致信息缺失,信息传递不准确。如果企业管理水平较低,那么企业就很难进行信息化建设,即使运用再强的信息技术,那么所体现出的效果也是很差的,利用率很低,并不能真正的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四)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各个行业,其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程度也不同,一些大型企业或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由于国家扶持,发展比较迅速,反之,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企业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能否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可见,信息化程度的不平衡制约了企业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五)我国企业管理整体水平偏低。虽然,目前企业管理已经从单向应用向技术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自动化生产在许多企业已经屡见不鲜,但从整体上来看,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还是偏低。

五、如何完善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一些措施

(一)企业从自身实际出发,分析自身在市场竞争中所具有的的优势和劣势,找出存在的问题,清除掉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障碍。

(二)提高认识、统一管理。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场变革,抛弃落伍的技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利用到企业管理当中,这一场新旧的交替,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从思想上端正态度,提高企业职工对于信息化的认识,管理层要特别重视信息化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只有形成自上而下的重视,然后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有效的实施。企业选择利用信息技术,就是选择了管理模式的变革,企业要做好应对可能随之而来的各种挑战。

(三)完善企业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为实现信息化奠定基础。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首先得保证基础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基础工作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石,决定了企业管理信息化能够展开。首先,要建立完善的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规章制度,使得日常工作有制度可循,保障企业生产的定额、计量、统计、物料及产品的销售等规范统一。其次,保障信息录入系统的及时性,真实性,提升搜集信息的准确性,避免误差的出现。最后,科学合理的划分工作范围,各部门明确各自工作重点,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四)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人才始终是最具竞争力的资源,做为信息技术的载体,人才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企业管理实现信息化难在系统的维护上面,如果企业系统出现问题,并且没有专业的技术人才,无法对随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那么建立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只是一句空话。再者,培养企业自己的人才也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毕竟企业不能一直依靠外部专业人才。所以,培养企业人才是企业管理信息化运转最有力的保障。

六、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立足于企业当前发展实际,以市场为导向,分析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对于企业来说是提升经济效益,提升竞争力做有效的举措。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加速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是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对于企业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1-0046-02

1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概述

1.1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使用者和信息管理者。其中,信息源是信息的产生地,信息处理器负责信息的传输、加工、保存等任务,信息用户是信息的使用者,利用信息进行决策,信息管理者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维护。

1.2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一般包括从底层的业务处理到运行控制、管理控制、最高层的战略计划、最基层由任务巨大处理繁杂的事务信息和状态信息构成。层次越往上,事务处理的范围越小,针对的也是比较特殊和非结构化的问题。一个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基于管理功能的不同,划分为纵向的子系统。其中,重要的子系统有库存管理子系统、生产管理子系统、人事管理子系统。

1.3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系统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系统的可行性。如采取何种方式解决组织管理和信息处理方面的问题,对企业提出的新的管理需求该如何满足等;确定系统所要实现的目标,通过对企业状况的初步调研得出现状分析结果,然后提出可行性方案,并进行论证。其次是系统开发的原则。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要遵循管理者参与、优化、创新、实用高效、处理规范化的原则。再次是系统开发前的准备工作。做好开发人员的组织准备和企业基础准备工作。最后是系统开发方法的选择和开发计划的制定。针对己经确定的开发策略选定相应的开发方法,是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方法,也是选择原型法或面向对象的方法。

MIS 是一个人机结合的辅助管理系统,管理和决策的主体是人,计算机系统只是工具和辅助设备。其次是管理信息经常用来结构化问题的解决。再次,系统主要完成例行的信息处理业务,包括数据输入、存储、加工、输出等。 最后是以高速度低成本进行数据的处理业务,追求系统处理的效率。

2 提高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水平注意的问题

2.1 提高企业对新技术的敏感度

目前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都是实行单一的企业质量信息化标准,对新技术缺乏足够的敏感度,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企业的技术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落后,呈现出许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把内部看得比外部重要,把局部看得比全局重要,把个别地区看得比全球重要,把部门看得比完整重要,把数据看得比信息重要,把交易看得比智能更重要。对于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对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不断出现的新技术缺乏足够的敏感,对于不断出现的信息,不能形成一个完善的企业管理信息体系。寻其根本,企业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建设过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目的和计划不明确。所以,企业发展要珍惜每次机遇,制定与自己发展相一致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强化企业信息化标准。

2.2 提高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性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所有存在于企业的信息应该集中于一个单一的数据库之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数据中心。第二:所有的企业经营流程都要保证在线作业,而取消手工作业的步骤。第三:每一个业务数据都要保证经过系统处理,从而形成管理层相应需要的商业智能。通过KPI,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关键绩效指标和图表,以及后期可以追溯的报表形式出现在大家面前。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论技术的大小难易,凡是重大技术变革一定会引起企业管理模式根本上的变革。新技术的出现不但改变了现在的企业管理方式,随之而改变的是大多数企业的经营模式。企业经营的复杂程度也因此更递进了一步,企业之间原有的竞合关系也随之而改变,不仅提高了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也更有力地促进了全球合作。数不胜数的技术被使用,进而成为客户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之桥,从而使卖方更加了解客户,以便更好地开展合作。

在提高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性的过程中,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在2015年通过企业数据中心采集管理信息系统的各项应用数据,定时、高效地统计出系统的数据及实用化情况,再通过数据应用监控系统以图表的方式直观地向用户展示结果,有力地促进各单位提高系统数据质量及实用化水平,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3 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水平

3.1 发挥计算机技术的高效特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普及,而且具有极高的高效性特点,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水平。目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普遍利用三层的构造,浏览器被前段所用,以此类推,提供数据的服务器则在后段。由于浏览器和中间层的沟通较少,所以广域网用得比较多,而需要通讯量较大的地方,人们经常把它们放到很高的局域网里面。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来综合水平,应用服务器部署新的应用和升级软件非间接的在应用服务器就完成这项工作。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的高效性,能够方便企业对数据进行及时、快速的收集,从而方便对数据进行分析,方便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定,从而提高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用性水平。

3.2 利用集群数据库技术

集群数据库技术,最大程度上节约了成本,并且把数据处理得更加得当。硬件与数据库的数据容量产生的问题也阻止过企业高速发展。对于过去的企业,总是用笨拙的方法,不断添砖加瓦来解决。如果数据容量扩大的话,企业就能通过增加小型服务器进行扩展;而不同的服务器出现故障的时候并不会对系统造成任何的伤害。除此之外,服务器也能够很轻松地分担一部分负载。因此这个特性使得由很多台物美价廉的计算机组成的数据中心代替了昂贵的大型计算机,随着计算机中央处理器需求的增加能够节省一半以上的硬件。通过利用集群数据库技术,能够极大地节省企业管理投入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水平。

3.3 开发更高级的集成技术

理想世界中,每个个体都采用一致的标准形式,使用一致的应用软件和辅助开发软件,使各种各样的组织在一起的系统能像一个完整的系统一样进行工作、运行。但事实不然,现代的电子商务界呈现出的并不是这样一种趋势。对于一个全球化的企业可以让其朝着一个相同的目标前行,但是在商务环境中一旦采用了任何不合适的技术对于企业都是致命一击。除了Internet技术,还有很多技术正在步入正轨。其中最突出于前列的有电子邮件中心技术、语音与无线、中心技术等。这些目前存在的全新技术因为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所以一转眼,就成为了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和新的企业与客户、企业与企业、个人之间的交流工具。我们不断地开发更高端的集成技术,提高信息化水平,满足管理信息系统标准,提高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水平。

4 结语

这篇文章重点提出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架构建设。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内容基本包括了信息化建设的每个方面,采用统一的管理方法,运用过程方法,通过体系文件指导企业what、how、who,这里所出现的whw指的就是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的三大问题,防止出现监管不力、控制不力、不能正常运营等不良现象,这样一来就利于规范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从而提高企业信息化实施的可执行性。

篇13

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2-0223-02

在当前社会中,信息化已经深入到我国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工作的各个环节当中,并为提高它们的现代化应用水平发挥着卓有成效的、积极的作用。目前,信息化的表现形式已经被全面推广到电力企业的各项专业系统应用当中,通过建设和完善稳定、安全的网络通道,为相关员工的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工作手段,全面的促进和推动企业的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等达到预期的最终目的。本文就目前信息化在我国电力企业的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和分析,并就如何强化其信息化水平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以便促进和提高我国电力企业的现代化应用水平。

1 信息化在电力企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

信息化对提升电力企业的现代化应用水平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1)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以营销系统为整个管理系统的主体,并集合市场分析系统、负荷管理系统、网上营业厅、客户服务系统、银行代收、电力营销整合系统、移动万能卡收费、精细化管理系统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的电力营销系统。例如,某电力企业自2003年起在公司推行统一的市场营销信息系统,至今已经在各县级的电力公司、城郊公司等得到了全面的应用和推广。市场营销信息系统的普及提高了客户服务的水平,建立了电费的实时代收系统,实现了移动收费和万能卡收费,大大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现代化应用水平。

2) ERP系统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它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英文简写。是由美国的一家计算机网络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根据当时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信息和企业对社会供求关系的要求,为了预测企业信息管理在未来信息时代的变革发展趋势而提出的。ERP是一种企业信息的管理系统,它可以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物资资源管理和财务资源管理进行一体化的集中管理。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电力企业已经在应用和运行ERP系统。它有效的提高了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改善了企业的业务流程,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了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3)企业网站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电力企业都已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网站(包括内部网站和外部网站),并且委派专人定期的对网站进行模版更新和网页维护,大多数的机关部室和二级单位也都已建立了本部门的网页。企业网站的建立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宣传、交流平台,使得企业能够实时地对相关信息和情况进行公告、反映和宣传,加大了电力企业在各时期对专项性活动的报道宣传工作,提升了电力企业内部稳定、和谐的工作氛围。

4)输变电管理信息系统

目前,大部分电力企业的输变电管理采用的是单轨制的信息应用系统,并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基本实现了以调度工作为核心的业务流程管理和以设备设施为中心的电力生产运行管理。输变电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有效的完成了电力企业主要业务流程的网上流转,使得电力业务及其设备设施的基础信息、图片信息和详细资料等均实现了网络化的录入和处理,进一步的规范了电力生产管理的流程,彻底转变了传统的电力企业的工作模式,降低了工作压力,提高了效率,为企业创造了更高更好的经济效益。

5)配网GIS系统

配网GIS系统在电力企业的推广和应用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现代化应用水平,具体表现在:在业务方面,实现了对各类电力业务流转情况的实时监控,并自动对不符合电力企业要求的业务流程实行回收、回退、重置、作废和删除等操作,且对相应的操作进行记录备份。在系统管理方面,能够有效的确保线路巡视、口头令、设备管理、检修试验管理、事故处理、备品备件管理等相关功能模块的正常运行。配网GIS系统的应用,为电力企业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综合性的配网信息管理应用平台,实现了电力企业配电网运行数据的可视化操作和信息化管理,加速了配网管理业务的网络化、规范化、信息化、流程化和现代化建设,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水平。

2 加强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2.1加强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

电力企业要加强对企业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加大在计算机系统装备方面的资金和设备投入,确保全公司的计算机、服务器、小型机以及其它网络设备能够足量足质。同时,还要加强对专业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培养,保证各部门单位,尤其是生产和管理部门能够实现一人一机的工作环境。此外,还可以加强对Windows系统、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Domino办公自动化系统平台的建设,确保lnternet浏览、WWW、SQL数据库以及Sybase等服务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从而为电力企业开发和应用各类信息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

2.2加强网络通道的建设

电力企业的信息网络是由企业的城域网、代管县网络以及直管县市的网络组成的。目前,电力企业的城、农网的改造都已基本完成。

在今后的企业发展管理过程中,电力部门和企业要积极的加强网络通道的构建和优化,建立电力企业的光纤环网,并确保其主干带宽至少在1G以上。

积极采用千兆光纤将电网改造的管理和生产单位进行互联,实现电力企业各部门单位全部联入城域网,从而确保电力企业的网络建设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

3结论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企业的现代化应用水平,给员工提供一个便捷、高效、舒适的办公环境,进而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现代化、一体化,运用信息化模式打造一强三优的现代化电力管理企业。

参考文献

[1]邓丽芬.提高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