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4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会计的管理职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 企业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内部控制制度匮乏
在市场经济时代,很多企业管理者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阴影中,管理与经营方法较为滞后,偏向于集权管理形式;由于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因此很多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没能与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向结合[1];还有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没能落实到位,最终流于形式,往往为了应付检查而实行制度,制度的严谨性不强,造成企业内部管理的失控状态。
1.2会计管理模式滞后
当前,我国企业较多采用的会计管理模式主要为:监事会制、财务总监制、集中核算制以及会计委派制。不同的会计管理模式适用范围不同,各自利弊因素也有所区别。但是由于企业缺乏对自身的充分重视,没能全面了解会计管理模式,很多企业会计改革形同虚设;例如,一些企业缺乏完善的会计机构,内部管理制度、监督体系不健全;会计人员素质偏低、岗位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等,会计管理的职能难以真正发挥。
1.3会计信息失真严重
由于会计管理的力量较为薄弱,而大多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再加上会计人员受利益蛊惑或人为因素制约,出现各种各样的违法违规行为;一些企业将国家法律、法规、制度抛之脑后,不惜违法组织非法投资、非法筹资行为;成本费用乱摊派、做假账;为了偷税漏税而更改会计凭证,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及相关人员利益造成损害[2]。
1.4内外监督工作不到位本文由收集整理
监督作为落实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推动企业会计管理效率与质量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现代企业发展来说,可以将监督划分为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两部分;但是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内部监督行为往往受到企业领导者的限制,独立性不强,难以真正发挥职能作用;外部监督工作主要依赖注册会计师完成,但是我国法律没有对注册会计师进行严格规范,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准入门槛低,在执业过程中出现各种违规操作行为,在社会引发负面影响,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企业会计管理职能的创新
2.1全面强化内部控制体系
在企业推行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一方面确保有效控制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重点监控企业管理的重点环节,提高内部控制的针对性、实效性。企业应以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及时发现内控制度运行中存在的缺陷或漏洞,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从源头防范并规避各种经营风险,并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努力:
2.1.1转变会计管理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企业作为市场重要主体,其生存与发展,获得利润水平最大化,已成为企业追求的根本目标。因此,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要求企业管理者、会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理财观[3];加强对各项会计指标的分析与应用,强化财务管理职能。
2.1.2落实预算管理手段
在新时期,预算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手段;预算管理的关键在于对企业工作的事先规划与安排,以企业实际情况为着眼点,实现资源合理化分配,同时强化控制与考核手段,确保企业一切事项的开展处于可控范围内。
2.1.3加强重视资金管理
资金是企业运行、管理等一系列活动的生命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提高资金筹集的合理性,尽量降低资金占用成本,提高资金流动效率,以发挥更大效用;在筹集资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银行利率的变化情况,以优化短期借款与长期借款结构[4];其次,提高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强调控制资金使用过程,这就要求会计管理工作深入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与各部门加强沟通与配合,做好日常现金管理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行为。
2.1.4推动财务业务一体化发展
随着企业的飞速发展,涉及到的管理内容、管理环节将会越来越多,因此会计管理工作必须渗透到企业更多的生产经营领域,针对每一项具体的业务、每一个岗位都制定相应流程、规范及考核办法,严格落实到位,促成企业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财务和业务一体化,已成为会计管理的必然趋势,是完善会计管理职能、强化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2.2激活企业会计的“管理”职能
以我国企业运营与管理状况来看,大多企业的会计管理停留于“核算”层面,以事后算账为主,而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集中于记账、管账、算账,因此会计管理的预测、决策等功能没能发挥出来;在新时期,强调企业会计的管理职能,发挥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手段,弥补事后核算形式的缺点。通过运用现代化的会计管理观念与会计管理方法,与企业一切财务活动相结合,提高会计工作的权威性,确保企业经济活动的安全、稳定运行,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有效规避企业会计风险[5]。这就要求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加强沟通与联系,随时关注企业的变化。从一个企业整体为出发点,涉及到诸多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因此会计部门并非独立存在,必须与其他系统产生关联,只有加强会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互动,才能实现会计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顺利实现经济效益目标。
2.3完善会计监督体系
监督作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管理手段,强化企业会计监督管理工作,对实现会计管理职能,落实会计管理责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明确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事前控制与事中监督行为,改变过去事后核算、事后监督的滞后性;其次,在企业内部构建结算中心,可有效实现各部门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提高财务信息的公平性、公开性、透明性;再次,完善中介机构的管理水平,在实行审计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必将严惩不贷,构建一个切实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发挥会计监督的积极作用。
2.4重视会计人员的素质建设
首先,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监督与考核工作,强化会计基础、会计制度、法律法规以及计算机操作等各方面能力考核,不断优化会计队伍的素质水平;其次,树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观念,让更多专业水平高、能力好的会计人员得到深造机会,具备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管理技术,成为企业发展中迫切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再次,强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确保在工作中坚守原则,善于在工作中运用新方法、新手段,实现会计管理职能的健康发展[6]。
[中图类号]F23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7)04―0045―02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对于加强财务支出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规范单位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从实践的情况看,确实也暴露出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财务管理职能弱化倾向,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管理职能弱化的表现分析
1、事权与财权相分离,削弱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力度。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在管理上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单位的财权与事权相脱节。由于实施集中的会计核算制度,单位的资金按照规定必须全部纳入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核算,财务管理的权限也发生了部分转移。尽管在进行此项改革时一再强调不取消单位既定的财务管理自,但由于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上的不可分割性,这种权利的保留实际上也是“名存实亡”,从而使单位在管理上积极性逐步丧失,而单位仍需对本单位的事权负责。这种财权与事权的脱节所引起的矛盾主要表现在:第一,单位组织日常工作的效率低下。单位的财权是实现单位事权的重要保证。在单位财权与事权统一的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合理的运用财权以实现事权上的完整性与高效率,同时也能够充分调动单位工作方面的积极性。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以后,由于财权的上移,各单位处理事务的积极性明显降低。由于担心未来报账的困难,在工作中存在着较强的畏难情绪,甚至出现无人管事与干事的现象,更谈不上工作效率的提高;第二,单位对资产的管理职能弱化,资产流失与浪费现象加重。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多数为机关、事业单位,由于非营利组织的资产具有很大的消费性,所以在管理上的难度也显得更大一些,若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资产浪费与流失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实行集中的会计核算,势必形成会计核算游离于单位资产管理之外的局面,使本来就面临困难的资产管理“雪上加霜”。
2、职能定位不清,造成财务管理工作责、权不明确。目前,会计核算中心的建立定位于在上级主管单位统一领导及管理之下,其职能一方面表现为对纳入会计核算中心进行集中核算的单位提供优质、全面的会计核算服务,另一方面,通过集中核算实行资金统筹统管,以强化会计监督职能。但是,就财务管理职能的如何定位却仍然滞后。会计核算中心和核算单位在实施集中核算的条件下,各自的财务权限怎样界定尚不明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互相依赖,出了问题又相互推诿。
3、对单位业务活动的绩效缺乏管理和监督机制,降低了财务管理的效益。在进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前,各单位对本单位所开展的业务绩效评价,一般可采取由单位领导、业务部门负责人与财务部门以及相关的社会中介机构齐抓共管的办法。由于现在采取集中核算,使得单位的财权与事权不能挂钩,财务信息也不全面,而会计核算中心又不能及时掌握单位的业务信息,从而难免会在各单位业务的绩效管理上形成盲区,给核算单位加强绩效管理带来障碍,也很难阻止单位对自身利益的不正当追求。同时,会计核算中心对此也显得无能为力,因为它只能在资金管理方面把关,而不可能对形式各异的业务绩效均做出合理、有效地评价。因此,由于缺乏对单位运营资金所要达到目标的直接管理与约束机制,资金使用效益降低。
4、与报账员及单位沟通不够,财务管理工作渠道不畅通。在现有的运作模式下,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单位报账员肩上的担子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但有些部门和人员误认为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财务工作全部交到了核算中心,高水平的会计人员通过择优录用大多进入核算中心工作,报账员没有用武之地了,对单位的贡献也随之减少,于是出现对报账员的工作不够重视,不够支持的现象。如果核算中心不充分注意与报账员和核算单位的有效沟通,势必会影响单位报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使报账员和核算单位对核算中心有不满情绪,不利于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强化财务管理职能的对策建议
1、明确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定位。明确会计核算中心在实行集中会计核算制度的条件下的职能定位,是明确集中核算各方权、责的前提。也是正确处理好会计核算中心与各单位间的关系、明确和细化各部门自身职能的关键。会计核算中心应该在行政上隶属于上级主管部门,在业务上接受上级财务部门的监督与指导,在为单位提高会计核算服务,强化对各单位的财务监督的同时,还要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的职能,为上级部门、单位和其他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当好决策参谋。这样既可避免财政大包大揽现象,又能充分加强各部门间的相互监督。
2、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资金的统一监督和核算,对原来各自为政的核算单位的财务工作进行规范,以防范财务风险。首先,会计核算中心对各核算单位具有共性的,经常发生的业务,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对各核算单位的特殊业务,也要求依照统一的规范开展会计工作。如单位的预算收支管理制度、收支流程的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业务绩效评价制度以及奖惩制度等。其次,针对资产实物和价值管理分离,资产管理风险较大的情况,建议核算中心与核算单位进一步加强合作与沟通,制定合理的协作办法,定期核对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材料的明细账,确保总账与明细账相符,核算单位账务与实物相符。第三,针对单位财权与事权分离的状况,尽快研究和完善业务绩效评价体系,使其充分调动单位开展业务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基层财政在会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首先,基层财政的会计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相对科学、专业的会计人员,且报表、报告编制不合理,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其次,账目、财政部门财产不符,会计信息存在差错;最后,财务会计人员未认真处理原始数据,导致相应数据、内容不完整,加大会计管理难度。
2.会计监督工作存在漏洞
伴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长,基层财政规模逐渐扩大,相应工作也越来越繁琐,间接增加工作漏洞,主要包括:不具备完善、健全的监督体系,会计约束能力降低;会计准则可行性差,无法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3.缺乏公益性的财政会计科目
现阶段,我国基层财政会计制度严重缺乏,甚至未设置公益性的财政会计科目,甚至相应部门未设置符合实际情况的会计科目,未建立补偿机制,发生该现象原因和基层财政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降低管理水平。
4.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的失真除受工作人员的影响外,还受会计制度的影响,例如:会计成本核算过程中,成本的核算原则、相关性原则存在诸多矛盾,使相应信息失去真实性,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并且,会计结构不够健全,会计人员工作能力低,无论是对会计制度的掌握,还是会计工作的执行,都存在诸多问题,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二、基层财政发挥会计管理职能的措施
1.加大会计监管力度
随着会计制度的持续改革,基层财政会计部门的管理职能逐渐增强,现代化的财政管理需不断加大监管力度,保证会计管理处于标准化、规范化状态。特别是在新型会计制度深入的情况下,应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建立符合情况的责任体系。财政会计检查期间,应及时处理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等情况,制定符合标准的整改措施,借助书面通知的形式处理违规情况,限定整改时间。
对会计监管力度的加大除完善会计制度外,还应根据国家法规制定奖罚机制。特别是在新型会计制度的影响下,基层财政部门要想提高管理水平,应立即规范会计内容。同时,建立符合标准的追究制度,适当增加财政会计的评估内容,规范会计管理工作,保证基层财政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
2.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
会计信息作为经济的载体之一,是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故为保证基层财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需加大会计制度、法律法规的培训力度,借助知识比赛、宣传手册发放等形式增强法律意识,引导相应的财务会计人员按照标准、规范详细记录会计信息,保证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基硬普会计部门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监督、奖罚制度,规范财政会计行为,树立良好的部门形象,提高会计人员凝聚力,提高会计管理质量;开展财政会计信息的调研、核查活动,认真、详细的核查当地的会计情况,及时处理发现问题,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保证财政会计工作的顺利实施。由此可见,基层财政会计部门应落实会计管理工作,完善财政会计监督制度,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的管理职能,提高国民经济水平。
3.提高基层部门的会计管理水平
基层财政会计管理是一种专业化的管理,要想更好进行管理,需提高财政会计的服务水平。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对会计水平的提高是充分发挥管理职能的重要指标,以实现最终的规范、科学管理财政会计目标。并且,还应鼓励财政会计人员及时学习相应知识、参与会计管理职能考试,提高财政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从这样几点进行:(1)转变财政会计管理理念,及时探索新的管理措施。简化管理工作流程,增强财政会计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2)加大财政会计管理队伍建设力度。建立符合基层财政会计情况的运行机制,确保每位会计人员依法办事。建立财政会计管理领导的选拔机制,选择工作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干部,将其充实到基层财政会计管理队伍中;(3)加大基层财政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高素质的会计管理人员是保证财政会计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应充分结合财政会计管理人员工作情况、特点,制定符合情况的标准、规范,及时转变管理理念、管理职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政会计管理团队,提高综合素质。
4.建立会计人员的诚信档案
要想进一步的提高基层财政会计管理水平,需建立符合会计人员的诚信档案,建立处罚机制,加大财政会计人员的管理力度,促使每位财政会计人员更好执行自身职责,提高工作主动性,保证基层财政会计工作的顺利进展;减轻财政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财政会计工作的规范开展。由此可见,基层财政会计工作应从各方面提高专业技能,建立专业管理人才培养制度,提高市场竞争力,谋取更多经济效益。
三、小结
综上所述,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基层财政会计需加大创新、改革力度,以提高财政会计管理水平,保证财政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本文通过对基层财政会计管理工作的调查得知,财政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监督工作存在漏洞、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缺乏公益性的财政科目等是基层财政会计管理中较为主要的问题,降低财政会计管理工作质量。因此,需加大财政会计的监管力度,建立会计人员的诚信档案,提高基层财政会计部门的管理水平,强化财政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以在提高财政会计管理质量的同时,促进会计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
一、会计职能的再认识
从会计内涵的角度来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分别完成的两大职能是核算与管理。核算职能是通过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经济业务进行完整的、连续的和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它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而管理职能是会计为满足国家宏观调控、企业所有权人、企业经营管理当局等的需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功能。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管理职能是相互渗透、紧密依存的。核算职能是管理职能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就失去了基石;同时,管理职能则是核算职能的目的和下一核算过程的出发点。离开了管理职能,核算职能将会失去目标和方向。
二、如何在做好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发挥企业会计的管理职能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会计体系中源于同一母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企业会计的有机整体,共同为实现企业管理目标和经营目标服务。管理会计所需的许多资料都来源于财务会计系统,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财务会计核算出的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从而参与分析、修订经营计划,并为企业经营战略方案的实施、控制、评价和修订提供信息和依据。因而受到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直接约束。由此可见,企业在注重发展会计的管理职能的同时,首先要将财务会计的核算、收集、整理数据的工作做精做细,以此为基础,发展管理会计,使企业的财务部门真正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从而带动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的提高。
如何在做好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发挥企业会计的管理职能?首先是一个组织落实问题。目前我们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能一般包括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计划统计,可以先将财务管理的一块搞大,使其承担管理会计的职能。公司财务部为提升财务管理能力,大胆调整人员结构,积极引进人才及补充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优化人员结构、提高财务队伍整体素质。一方面在财务部内部原有岗位的基础上补充设立了专职预算员、经营分析员,将财务管理职能真正落实到实处:专职预算员主要负责编制预算框架,汇总平衡各部门预算,形成财务预算,分析财务预算、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并提交报告,考核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及时性、准确性;经营分析员主要负责研究财务分析的一般方法、指标体系,提高分析质量,做到反映科学、分析到位,高质量地完成每月的财务经营状况分析工作,做好相关专题分析工作,并联合相关部门跟踪解决;除上述新补充岗位外,财务部原有的会计岗位职能也有了潜移默化的转变:从传统单一的“只核算”的“报账型会计”逐步向集核算与管理于一体的“管理型会计”转变,在日常做好核算工作的同时,更注重整理分析核算得出的数据,把它们与预算的控制、分析紧密相连,做好费用开支效果的评估,最终为预算编制的滚动调整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使我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更为科学健康地实施。另一方面,在各业务部门内部设立了专职预算管理员,负责本部门预算控制、执行、分析工作,并在每月末做出预算执行差异报告,上报财务部进行分析查找差异原因,进而找出不足之处。
其次,是系统落实问题:建立一个数据搜集、整理、报送的完整体系。在内部,我们逐步建立了一个“衔接紧密、流程严密、任务明确、职责分明”的管理体系,根据目前人员状况结合公司制订的岗位职责,充分协调内部人力资源,做好人员分工,细化工作任务;进一步建立并完善了内部业务流程,使内部数据传递更为流畅。同时不断加强财务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明确部门之间的联系,使资源共享,逐步建立数据传递流程,从而打造一个数据搜集、整理、报送的完整体系。
最后,是职能落实问题:对数据比较、差异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去伪存真、得出事实结论。管理会计的工作源于财务部门,又跳出了财务部门,它的成果为企业各职能部门提出了管理课题和工作要求。因此,财务部门首先必须提出问题,如果提不出问题,一切力气都是白花的。如果财务部门能够向各业务部门提出问题,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也就确立了。这就需要财务部门必须迅速跟进业务发展需要,积极参与市场研究、营销策划、投资效益分析等业务管理过程,由单纯的“事后反映”前移到“事前参与策划”、“事中参与控制”、“事后参与评估”的业务运营管理全过程。
在实际工作中,公司财务部注重加强财务、统计分析,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力求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为公司的经营、投资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上,结合预算执行情况,加强预算分析,及时发现预算执行的偏差和问题,为企业经营提供预警;扩大视野,紧密联系网络、经营、投资领域,从深层次挖掘数据背后的连带关系,认真做好对投资政策、促销行为等方面的专项分析,为公司决策提供支撑;充分利用每月经营分析会的机会,提供有较高水平的分析报告,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统计分析工作渐上轨道,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对基础数据的进一步整理和分析,反映公司营销、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支撑。同时,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对异常情况和重要事项进行的专题分析,在实际工作中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三、加强会计职能的现实和未来意义
企业要加强对分管财务负责人和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的管理;把握住重要环节;控制住重要工作岗位,加强对现金、出纳、收支事项及凭证的核准、实物负责人的管理;加强对电算化系统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严格控制电算化系统操作员以外的操作人员享有的操作权限;对软硬件、文档资料的安全检查保障控制,设置多级保密措施等等。这些都是企业会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企业快速转型的基本条件。
会计电算化是指将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业务处理工作中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具体地说,就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应用会计软件输入会计数据,由电子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并打印、输出会计账簿和报表的过程。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档案管理之间是相互依存、互为促进的关系,一方面,会计电算化工作拓宽了会计档案的职能范围、提高了会计档案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会计档案管理也对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并为会计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会计电算化环境对会计职能的影响
会计工作电算化是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与管理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实现会计职能的手段,是科技环境与管理环境共同作用于会计工作的结果。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一方面,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效率得到提高。传统的人工记账时期,会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会计核算,其中大量重复的劳动是填制凭证、登记各种账簿与编制会计报表;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核算的过程除设置账户与填制凭证是采取人机交互方式外,人工记账时代大量重复进行的登记账簿与编制报表工作主要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会计人员所进行的主要是审核与监督工作。另一方面,会计职能作用形式产生了变化,会计职能的重心由人工记账时期的会计核算转向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监督。由于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预算控制不仅实现了对单位经济活动的“时时监控”,而且还可以打破时间的跨度,完成对历史会计信息的处理与未来信息的分析等工作,较好地协助会计人员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与事后考核等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控制工作,从而大大地拓宽了会计监督职能的空间。
二、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档案职能的定位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工作的结果(会计档案)具有领域的拓宽性、环境的依赖性与数据易改性等特点,会计电算化虽然有助于简化核算过程与拓宽会计监督的职能,但在会计工作质量控制与会计信息安全利用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给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与要求。要解决这一问题,使会计职能适应会计环境对会计工作的要求,就应从调整会计职能人手,将会计职能的行使设置为两个层次,一是由前台工作人员行使对经济活动的核算与监督职能,完成对单位经济业务的处理工作,二是由后台工作人员行使对会计工作的再监督职能,完成对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与信息利用工作。会计档案作为记录会计工作过程与反映单位经济活动状况的证据,既是联系会计工作前台与后台的纽带,也是实现会计质量控制与会计信息利用的主要途径。因此,同传统手工记账时代的档案管理职能相比较,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的职能主要应突出它的两大功能。
1.会计质量控制关口的职能
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建立一种内部制约机制,及时预防“差错”与“舞弊”行为的发生,会计档案管理的主要职责是要留下包括“差错”与“舞弊”行为在内的经济业务记录与会计工作痕迹,并通过相应的事后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并中止上述行为。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管理首要职能是实现档案归集关口的前移,确保会计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反映经济业务与会计工作的本来面貌;其次,要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与实施结果纳入档案管理的范畴,把事后监督信息定期反馈到会计工作前台,同时真实记录信息反馈与信息处理的过程。
2.会计信息利用窗口的职能
由于计算机中的数据文件是动态的,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因此,会计档案利用的首要任务是要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在规定的时间段内进行数据备份,并定期将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档案要素复制到磁介质上,与相关的文字材料和电子文档等一同归档,保证归档资料的完整性,为实现档案数据的综合查询与有效利用奠定基础。其次,要运用相关的统计分析方法,根据单位经济业务的分类,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并通过对会计档案的编研,以财务年鉴等方式形成有价值的会计信息,防止保存档案信息的载体失效而使重要的会计信息丢失。
三、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档案职能的实施
要实现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的各项职能,必须从观念、制度、手段与人力等方面入手,才能确保会计档案职能的实施。
1.更新档案管理理念
首先,要克服传统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错误观念,纠正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错误做法。比如:重凭证、账簿管理,轻辅证材料管理;重纸质实物档案管理,轻磁性介质档案管理,重档案移交后续管理,轻前台会计工作的档案管理,重一般档案的统一管理,轻专门档案的专门管理。其次,要将先进的档案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理论和管理成果应用于会计档案的管理实践,树立会计档案管理的时效性意识、完整性意识、过程控制意识、质量保证意识、妥善保管意识与有效利用意识。
2.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档案管理应从严密、有序与规范的要求出发,充分重视制度建设,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与会计电算化环境档案管理的要求,积极推进会计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与现代化工作。要建立会计档案入库前的审查制度,加强前台会计工作的会计档案管理,确保入库会计档案的质量;要建立会计档案查询、对外借阅、复印等内部控制制度,防止档案资料的遗失与泄密,确保会计档案的安全,要加强对有保存价值与利用价值的辅证材料以及磁性介质会计资料的管理,防止磁性介质档案信息的失效,确保会计档案的完整。
3.强化档案管理手段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日,会计的核算准则也不断地在进行改进,所以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企业的会计要将机遇抓住,使得会计工作的职能充分延伸和发挥,并逐渐的向管理型会计转型。
一、管理型会计
以记账、算账、报账等基础职能为前提,应用一些会计的手段和方式,对核算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这样就能参与到企业的管理活动当中,也能将会计的决策、分析、控制、预测、监督的基本职能充分地发挥出来。管理型的会计不受传统的核算型会计的观念制约,融入了现代数学、现代的管理科学等内容。能够提供有力的条件促进企业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管理型会计能够适应市场和企业经济的需要,能够依照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财务进行控制、对风险进行分析,能够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管理信息,还能将市场的竞争力以及经济效益提高[1]。
二、向管理型会计的职能转变应注意的要点
(一)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得到完善
作为企业,要转变自身的观念,根据国家的相关规企定,使得业的财务管理机制和考核的标准得到完善,让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以及财务控制得到强化,以及管理型会计能够将预测、控制、分析、监督等职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严格地进行审核预算的工作,使得预算管理分析得以强化,要加大检查监督的力度,让集团的经营决策和集团财务的管控能力不断提升,并让集团的监管系统同资金系统不断地完善。统筹兼顾效益与成本、发展与风险、规范与效率、防范风险、夯实基础,构建财务管理的规范体系[2]。
(二)使得管理财务的素质提高
财务管理人员的从业能力以及素质就是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的前提和基础。所以,第一,企业要定期地开展一些业务的培训活动,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培训。企业要积极鼓励从事财务工作的员工参加会计的职称鉴定,这样也能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第二要将电算化有效地应用,应用电算化除了能够使得工作的节奏加快,也能够将财会的工作效率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财会人员能够从频繁的手工操作解放,使得财务管理得以强化,探索出更多、更好地管理方式,也能将更好地管理财务经验总结出来。第三,作为会计的管理人员,要及时的对财务规律进行总结,这样才能在第一时候发现不足和问题,要对财务风险认真分析,并将相应的应对措施提出来。最后一点,企业要让自己的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并使得他们能将责任意识树立起来。与此同时,企业要深化改革管理体制以及经济体制,根据管理型会计提供的管理信息以及财务信息,及时对经营策略以及管理制度进行调整,为推动企业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做出实质性的努力,另外也能够为管理型会计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3]。
三、管理型会计的工作职责
(一)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分析大量的信息,选用科学合理的方案对某一个特定的问题进行解决,这就是管理型会计的决策职责。为了能够保证各项制定的决策能够在实施当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管理型会计需要制定预算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能够将现有的资源有效地使用。从实际情况出发,依照现有的资源在不同时期的特征,比如对烟卷销售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的最佳分布进行分析,市场供需之间的一定差异及时掌握,科学合理地配置不同规格、不同价类的烟卷,使得品牌能够保持健康发展的态势。
(二)对财务信息进行科学分析
将企业的财务信息作为基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及时地发现管理当中的问题,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评价。科学合理地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走向,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就是财务分析[4]。财务分析重视国有资产的管理、能对企业的资产进行有效监督,也保障了资产的运行安全,通过分析财务核算的方式,能够使得集团资源资产配置方式得以优化[5]。
四、结束语
这几年,要想企业得以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改革。所以,企业要将多元化的企业经济运行的分析制度建立起来,要使得管理型的会计能够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管理职能,强化经济运行的监控,将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运行效率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立群.浅议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的转化[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08(1):148-149.
[2]w秋颖.关于会计职能转变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0,29(36):3-4.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0-166-02
在如今商品经济与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会计核算准则也经历着几次不同程度改进,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企业会计工作应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充分发挥和延伸会计工作的职能,逐步从传统的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型,树立管理型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一、管理会计定义及范围
管理会计,顾名思义它是服务于企业决策和内控管理职能的会计。其主体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企业内部任何一个责任部门,着重依据现在、面向未来。而财务会计是核算型会计,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主要向投资者或股东、债权人提供反映过去情况的财务会计信息,这两者是相互依托的关系。管理会计的很多数据采源于会计部门,但这不是唯一途径,数据源途径还包括企业其他职能部门如: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计划基建部门等,这些职能部门与财务部门一起组成一张庞大而缜密的信息网。管理会计的组织者们只需要从这些部门当中及时提取自己所用的信息,就可以为企业准确地作出适应市场的决策。
当然一个良好的管理会计管理系统的组成,是与其基层部门的工作分不开的。这就是我们上述提到的职能部门,只有他们在平时的基础工作中做扎实、出效率才能有效保证管理信息的正确性。因此,管理会计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财务部门中几个会计人员的工作,而是若干个职能部门团结协作、相互依托而组成的一个信息管理中心。
二、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
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为预测、决策和控制,其中:预测和决策是其核心,控制是手段。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其预测风险的职能尢为重要,同时企业自身的经营运营同样需要有良好的预警机制,最大限度降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体现:
1预测经济前景,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为企业经营决策者提供全面详实的信息;如果我们的管理会计不能为企业发展项目及时作出风险和效益的评测,那么就有可能出现两种极端的结课:一则是失去最佳的投资机遇;另一则甚至让企业走上绝壁或破产倒闭的境地。比如在2008年美国暴发的金融危机中雷曼兄弟的盎然倒塌,这个享誉全球的投资公司,也是美国华尔街第四大投资公司在全世界人民的惊诧中倒闭了,人们在为雷曼兄弟扼腕的同时不禁要追问其原因.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企业的盲目扩张,过度开发许多金融产品,没有及时地预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让企业背上一个又一个债务的恶性循环,最终让这个“百年老店”在人们的叹息中离我们而去。由此看出,管理会计人员在预示前景和项目可行性上的重要性。
2 参与经济决策,主要是为企业的投资、并购和担保等重大决策方面发挥其效率,井最终为企业筛选出最优的方案。
3 规划经营目标,将事先确定的有关经济目标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预算中去。
4 修正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纰漏,提出整改措施,如在年初计划或预算中没有考虑到的项目、数额重大的应重新调整生产经营计划并作出新的可行性报告。
5 建立良好的业绩考核机制,充实每一部门或每一成员主观能动性。
三、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换时应注意的问题
管理会计的对象应定位于管理成本。所有的管理事务都是围绕与企业价值活动有关,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财务核算、企业的整体规划及重大决策等。但其核心内容应该是管理成本,是以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成本为基础,对成本概念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展开,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得出各职能部门对整个经营成果的贡献,涵盖了各职能部门对外部市场信息的反馈和决策以及内部生产结构的衔接程度对整个企业经营周期的影响。接下来我们把管理成本在具体运用中大致分为以下几类来阐述:
1 决策成本。主要是企业管理层做决策时需要考虑的成本,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投资、融资时,需要从多个方案中择优选出最佳方案,这里的成本就是决策成本,即在某一特定时期企业决策者应根据机会成本的风险和收益的配比关系,来权衡各方利益之后择优选择。因此,在决策阶段,各部门管理人员应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经营信息。
2 控制成本。企业的经营方案和预算指标一经确定,各单位部门必须团结协作,严格按照内部责任法人考核制度实行稽核,奖罚分明,以促进各单位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将已核定后的预算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并在每月末或每个会计核算期柬进行阶段性考核,对生产任务完成好的单位予以奖励,指标未完成的单位扣罚当期的绩效奖金,以促使各部门提高工作效率。
3 责任成本。在上述控制成本中已阐述各部门的责任考核方法,其中的奖罚机制只是手段,各责任部门应有大局观,不能为各自的内部缋效指标而忽视了企业的整体利益。任何职能部门都是企业采区域的成本中心,牵一发而动全身,企业管理层应协调和优化部门的衔接结构,明晰各责任部门权责关系,各部门的成本效益必须服从于企业的整体利益。只有合理配置好内部权责结构,发挥各成本中心最大能动性,避免各部门权责上的重叠、抵触现象的出现。抓好责任成本的管理是整个企业决策成败的关键。
四、提高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及应采取的措施
1 增强企业领导的管理会计意识。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提高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首要的是要增强企业领导的管理会计意识。要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管理会计机构对企业领导的管理会计知识培训,把企业领导对管理会计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作为业绩考核之一,促使其能够提升认识,真正把管理会计列为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贯彻始终。建立一定的约束机制,使管理会计成为管理中的常态工作,如在领导层的重大决策中,特别是涉及项目投资决策等重大问题上,建立管理会计的一票否决制。
2 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是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基础。只有提高了人员素质,才能使管理会计系统拥有强硬的“软件”支持,而且要长期化、持久化才能保证企业在人才储备上的可持续发展。
3 加强典型案例研究。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这里面的案例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其中有许多我们需要学习的经验,只有深入透彻地对这些典型案例做深入研究,我们才能更好地武装自己,才能少走弯路。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会计产生于经济管理的需要,并随着经济管理的发展不断完善。会计的目标主要包含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目标和财务数据核算目标。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关系的复杂化,单纯的核算型会计已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会计职能的内涵不断得到扩充,管理型职能更能够强化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职能作用,因此,会计职能由核算性向管理型的转化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
一、管理职能型会计与核算职能型会计的区别
从职能作用的角度来看,会计的核算性职能是指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会计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给有关部门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核算职能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为经营管理者提供会计信息,为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提供服务,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特点。会计的管理型职能是指在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这两大基本职能之外,扩展出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控制和会计控制的新职能,强化了为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信息提供功能,能够更好的为企业加强经营核算工作服务,保证了投资者投入资产的安全完整。
从时间概念的角度来看,核算职能主要反映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是对过去经济数据的纪录和处理。管理职能与经济各项经济活动同时进行的,涉及到活动中各个环节,事前、事中、事后管理都纳入其中。会计的管理职能将管理与会计系统进行有机的结合,从中体现出的预测经济前景的作用能够更好的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制定实时决策,在对经济活动全程监督与管理的过程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最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管理型会计的职能分析
管理会计主要是利用有关信息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经济活动,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管理型会计对于企业来说,不仅有利于增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更有利于企业在保证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预测经济前景
管理会计相对于财务会计的“记录价值”来说更侧重于“创造价值”。由于管理会计渗透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既是对过去经济数据的解析,更是对企业经济前景的预测。管理会计将财务资料作进一步的加工,使之更好地满足划未来的需要。会计的管理职能体现在通过及时修正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使得企业的经济活动严格按照决策预定的轨道进行。在控制当前经济活动的同时,充分利用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定量分析,有助于对企业未来经济前景的筹划,帮助管理部门客观地掌握情况,从而提高预测与决策的科学性。
(二)参与经济决策
会计的管理职能与核算职能最大的不同在于赋予了会计参与企业经济决策的权力。管理会计通过为单位内部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化决策的各种财务与管理信息,来强化单位内部经营管理,最终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随着市场经济关系日益复杂化,企业经营者在做经济决策时已不能采用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的方法,而管理会计参与其中并在经济决策方面发挥其效率,正是理性决策的一种体现。
(三)强化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一种将决策目标具体化的生产计划数量说明的管理活动,既是经营决策的继续和延伸,又是有效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会计的管理职能很好的体现了强化预算管理的功能。传统的财务会计职能只注重事后的数据核算,而管理会计更强调对经济活动事先预算和事中控制管理。预算管理的实施是现代化企业最重要的标志之一,通过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考评、与激励等一系列活动,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三、实现职能变革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
进一步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实现会计职能转变的首要任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目标更加多元化,而会计信息为企业经济活动带来的后果性更加突出,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至关重要。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在保护企业资产和提高经营效率上有积极的作用。企业在设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要在制度中详细列出会计的管理制度和行为标准,明确处罚尺度,要求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内部控制的内容应当包括人事控制、组织控制、财务控制、实物控制四大方面,并且在执行时加强监督作用。
(二)提升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才作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国家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是实现会计职能变革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众多,但高端会计人才相对缺乏。企业会计的工作重点始终局限于财务会计方面,机械性完成记账、报账等工作,难以满足为企业经营者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化决策的各种财务与管理信息的需求。因此,企业内部要积极开展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鼓励会计不断深造学习,并建立激励制度,将学习成果与员工绩效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会计人员参与的积极性。
(三)加强理论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5.99
文献标识码:A
一、 财务集中管理好处与意义
对于强化资金控制在财务集中管理中还是很有利的,这样不但可以将全集团的存量资金有效地使用,而且还能实现有效的运转资金。在财务管理措施以及集团的重大决策在财务集中管理中,给它的落实创造了很有利的条件,对于企业核心监控的能力也加强了,彻底杜绝企业内部人的控制现象,使集团内部财务目标的统一协调得到了保证,财务的集中管理,可以使集团中,在有效度的各个子系统中的战略规划得到有效的实施,同时也产生聚合的效应。这样就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集团的经营成本。公司决策层在财务集中管理中可以最真实可靠的得到财务信息,这样才可以有理有据的对下属企业实施绩效考核,也可以有效实施绩效管理,财务集中管理使得核心企业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财务管理的职能,从而将成员企业经营协同效率大大的提高了,同时经营风险也大大的降低了,并且他在各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的优势,比如财务信息质量的提高,财务信息沟通的加强,财务费用的降低等等。这对于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的实现也很有利,财务集中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它可以将集团公司的核算制度统一,报告制度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将企业集团所属公司的财务状况全部列入母公司的核算和管理中是财务集中的管理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日趋集团化的企业的组织形式,将很多的集团企业的组织结构都倾向于扁平化和网络化,并且也大量的出现跨行业、跨地区的情况,对集团的监管也是为了顺应在这些客观要求上的变化,尤其是企业集团的财务监管要加强。加强财务监管是建立财务的集中管理,同时它也是控制财务风险以及促进集团公司稳步健康发展的最有效的手段。
二、 财务集中管控模式下的会计机构的职能
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所涉及的面十分的广,它所涉及的内容也有很多,这是跟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是有关的,想要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财务会计职能是需要集团公司根据自身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来设计的。所以,会计机构的职能规划在集中管控模式下对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工作要求要尽量满足,以省公司作为例子,将会计核算和综合管理、预算管理、投资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财务分析评价、财务风险防控管理、财务人员管理等职能设置出来,具体设置的内容是:
1、会计核算和综合管理职能:组织集团公司本部会计核算方面综合管理以及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负责,将会计报表及财务信息化管理、档案及综合事务管理负责,财政部的要求集团公司应该要严格按照,将适合本集团公司内部财务管理的办法、财务会计制度、纳税办法、核算办法、各项费用指标制定出来,修订要及时根据上级政策。
2、预算管理的职能:国家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使得集团公司不得不将集团整体实际情况结合,将下年度的生产经营总体计划提出,将指导性大纲提供给下属公司,而下属公司编制年度预算方案则要严格按照集团公司分解的生产经营子计划,并且要经过公司审核、汇总、调整、平衡之后才能正式下达,这些将作为生产经营大纲以及检查考核的依据。
3、投资管理的职能:下属公司的对外投资、重组以及一定规模上的改造、扩建项目集团公司要对其进行全过程的管理,“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则是固定资产投资所要遵循的原则,将由集团公司统一来规划,实施则由下属公司具体组织,将“项目负责制”或“项目承包制” 实行。
4、资金管理的职能:集团内部资金统筹、控制与调配统一由集团公司负责,将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实施,所有经营的收入,都要归集到集团公司的收入账户,对于下属公司的动态控制将由经营活动来实行,有效的监管对下属公司收支行为,统一调配资金,减少资金的沉淀,提高资金利用的效率,实现资金均衡、有效地流动。从而才能顺利地完成企业财务的战略。
5、财务人员管理的职能:分子公司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业绩考核、工作变动以及分子公司财务主要负责人的任免等事项将由集团公司的财务部门负责管理。
6、财务分析评价的职能:要定期的收集、汇总、分析集团公司财务部门对分子公司的会计的报表,并且及时提供给决策部门和决策人,定期对财务进行评价。
7、资产管理的职能:集团公司作为一级法人,对全部的资产的投入、运营、收益处置、调配与退役处理等工作的拥有最高的决策权,下属公司应负责对所管理的资产保值增值。下属公司资产的分离、合并、租赁、拍卖、重组以及发行债券等,经集团公司和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产权变动事项和下属公司的物资的盘亏、盘盈、毁损、报废、出租等等。
8、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职能:集团财务风险管控流程再造由集团公司财务部门负责,将防范财务风险适时识别。通过集团内部和外部审计的开展,及时地了解掌控分子公司财务风险事项,对财务业务风险点进行分析研究,将风险预警和防范制度
建立。将财务风险防范控制和化解任务分解,将风险防范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及完成时限有效的落实,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止了集团公司的资产损失。
三、集中管理的理论
(一)实现企业集团发展。
企业集团要实现发展战略是战略的重要基础,集约化产业发展的规律是必须要遵循的。集中一切对于实现企业集团发展战略有利的生产要素和财务资源,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之下,合理的配置资源,实现企业集团发展战略规划的目标,又好又快地使企业集团发展下去。
(二)保证资金使用达到最优化的措施。
围绕资金循环流转所进行的调控活动即为财务管理,企业运转的血液也是资金,资金的集中首先要财务的集中。目前,企业集团中各级的分、子公司的银行账户特别多,分布不均的各子公司之间的资金,不到位资金流动的监控。把分、子公司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就是财务的集中管理,将子公司的资金持有水平降低,才可以保证企业集团重点项目的资金。
(三)提高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水平的手段。
企业集团中,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集团发展战略的实施受。财务集中管理实行之后,会计管理中心在企业集团公司中成立。会计业务和会计人员的管理主要是会计管理中心来负责的。企业集团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会计核算的办法;将各子公司的财务会计工作检查并且监督;企业集团委派的会计主管统一管理;将企业集团财务分析搞好,这样才能全面掌握各子公司的财务状况。
(四)企业集团搭建融资平台的环节。
最近几年,企业集团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涉及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但是,资产转让所产生的收益是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实施,就好比搭建了一个融资的平台,通过对企业集团整体贷款授信额度的取得。
四、结语
根据上面所说,集团公司财务的管理模式,它是具有操作性很强的一个实践问题。集团企业应该将自身发展的需要所结合起来,将可预计的宏观政策和形势要求结合,领域内的微观环境以及市场竞争的环境要针对出来,设计出适应新时代企业竞争与发展需要的集团财务管理的模式,在此基础上,设置可行的会计机构及职能要在既设的财务管理模式之下进行,顺利的推进财务的管理工作,这样才可以取得高质量的财务管理的效果。
(作者单位:上海悠游贸易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彭玉林.集团并购重组的财务管控模式研究[期刊论文].冶金财会 2008(01)
[2]王爱群,王洪玖.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研究--以中国移动为例, 2009(01).
管理会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从西方引进我国,在企业中已应用多年,对于会计来说,管理会计并不陌生。但是管理会计的发展至今仍然受到约束,应用不规范不全面,传统的会计模式已逐渐落伍,为满足现代企业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适应企业经济管理的需要,会计的职能须从核算型转变为管理型。
一、核算型会计与管理型会计的优劣比较
(一)核算型会计的局限性
会计的核算职能亦称为会计的反映职能,即对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综合的记录、计算及分析,以客观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从而为经济管理提供信息。传统的核算型会计仅仅负责记账和报账,缺乏主动性。核算型会计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现出了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观念上的局限性
传统的会计职能重视核算而轻视分析,极其缺乏竞争和市场观念,没有正确地认识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位置,会计工作者在企业中对财务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参与度还远远不够。
2、对象上的局限性
财会人员所核算的对象不具体,仅仅计算和反映整个企业的财务及经营状况,而缺少对企业中各个部门的考核和评价,这使得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没有得到细节地体现,也缺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可能。
3、任务上的局限性
财会人员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向企业外部提供本企业的财务信息,而没有重视到为本企业的管理者做出可供参考的管理信息。财会工作的目的有偏移,这就使企业内部的管理者缺少对财务方面的了解和管理。
4、程序上的局限性
会计工作者通常是在财务事件发生后再算账、报账,而轻视了事前预测、决策和对财务事件的运行控制。且多数的财会人员总是借助经验进行财务管理,而缺乏对更先进的管理方法的学习。
(二)管理型会计的先进性
会计的管理职能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其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工作。管理型会计是在算账和报账的同时执行本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任务,用会计的方式分析之后为管理者提供信息,进行规划决策,帮助企业稳健发展。管理型会计更为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会计的管理职能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适应对外开放
西方先进国家的会计已普遍转换为管理型会计,我国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对外开放的需求,应着眼于全局,实现会计职能的转型,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不接纳先进的知识和管理经验就会落后。而管理型会计既适应企业内部的预测和决策分析特点,也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会计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正确的预测和决策,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3、适应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的企业制度以市场需求为核心,无论是生产经营还是管理模式,都离不开对市场的观察分析。管理型会计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其自身拥有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的能力,为企业内部各部门经济责任和管理方法提供参考。
二、实现会计职能由核算型转为管理型的具体措施
(一)企业管理层的决策
企业领导要实现对企业的正确决策,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财会信息。因此会计部门对企业经营管理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领导更应大力支持本企业会计事业的发展,强大会计队伍。只有领导对会计高度重视,财会人员才能积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为建设企业多做贡献。
(二)会计工作制度化
仅限于算账和报账的会计已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会计应着眼于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服务,利用会计知识找出企业各部门存在的弊端,提出改进方案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会计管理者应对会计安排具体的工作内容,使会计工作制度化。
(三)应用现代管理方法
现代管理方法能为企业的各种考核和分析提供科学依据,传统会计显然难以做到这一点。会计通过对本、量、利的分析能够反映企业在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使企业的利本比最大化。而应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可以使会计在企业的发展方向做出贡献,帮助企业趋利避害,扩大经营成果。
(四)会计工作者的积极参与
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这和会计科学合理的工作是分不开的。要使会计工作者积极参与到企业的预测和决策中来,企业的奖励制度和培养计划必须要得到完善,使财会人员提高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
(五)落实管理型会计电算化
随着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会计工作的电算化亦是会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计算机的应用能帮助会计更科学和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益,要实现会计职能的转型,必须落实管理型会计的电算化。
三、结束语
会计职能由核算型转为管理型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还需要企业管理者和会计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为使企业与时俱进地发展,会计在保证做好核算的同时,还应加强向管理方向发展的力度。
参考文献: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加速推进,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管理会计是以新兴管理科学为基础,把管理与会计这两个主题结合起来,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以提高企业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决策与计划提供信息,协助指导与控制,制定激励目标,计量与评价绩效,对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职能及其分析
管理会计的产生晚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两者在各自的职能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异。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管理与决策,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会计核算与会计记录。之所以出现管理会计,是由于在企业的经济活动实践中,传统的财务会计由于受诸多因素的限制,自身的职能不能够充分满足企业经济管理的需求,而管理会计恰恰很好地解决了财务会计不能实现企业管理的这个“短板”问题。管理会计的产生与不断完善,就是为了弥补财务会计在财务信息分析以及提供相关决策依据等方面的不足。
管理会计的职能主要包括组织职能、规划职能、控制职能、评价职能四部分组成:
第一,组织职能。其职能主要表现为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制订合理的、有效的责任会计制度和各项具体会计工作的处理程序.以便对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与使用。
第二,规划职能。其职能主要表现为在企业中管理会计发挥着规划经营目标的职能,其职能的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编制各种预算与规划确定的。它应该在最终决策的基础之上,把确定好的有关经济目标分解到每一个相关预算当中。
第三,控制职能。主要表现为在企业中管理会计履行着控制经济过程的作用,具体说,就是把企业经济过程的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进行有机地结合,根据提前确定的科学可行的种种标准,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与最初计划发生偏差的原因分析.可以及时地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第四,评价职能。其职能主要表现为评价与考核企业的经营业绩。主要体现在事后根据各责任单位定期编制的业绩报告,将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进行对比、分析来评价和考核各责任单位的业绩,以便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正确处理分配关系,保证经济责任制的贯彻执行。
二、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内容
近年来,企业管理环境以及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内容与传统企业管理会计的内容有着很大的不同。
从成本管理方面来看,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个时代企业产品更多价值都是建立在这种产品自身所包含的市场层面与技术层面的知识和信息。因此,企业必须在知识层面与信息层面增加各种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的投入,这样企业才能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此时现代企业资金投入的重点应该是产品的开发和市场调研而不是生产制造成本。面对这种情形.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应该是产品的研制开发方面而非传统认为的生产制造方面,所以成本管理成了成本计划,不再是成本控制。
为了使会计管理更加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首先要做的是.对管理会计中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进行革命性地变革: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计算将被以作业为中心的作业成本计算所代替。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从而促使相关的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其次,为了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前管理会计的内容可以相应地拓展与调整为以下内容:第一,调整适当的投资规模,借此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第二,定期或者经常性做好市场调研工作,通过提高产品丰富性来达到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的目的。第三,群策群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策略,按照所得大于所费的原则来控制企业的整体成本。第四,通过劳动投入计划的合理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适时调节来降低企业的成本。
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评价与分析现代企业管理的重点在于决策,而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为企业领导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在决策的层面上,传统的管理会计在进行决策分析时注重把模型运用和结果计算放在首位,而忽视模型运用的前提分析和结果计算的取数过程,以致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取数分析的过程比结果计算更加重要,因此也更加具有决策相关性。经济行为分析中的作为计算依据的取数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的运用使得企业内外经济结构趋于不稳定,对于企业管理会计的要求就是:第一,比较与分析模型理论前提和现实前提的吻合程度,从而确定所选模型或者对计算结果的可能修正;第二.严格遵守取数分析要求与一般过程,确定取数方法以及分析方法;第三,评价取得数据的可靠性与确定性,剔除所选数据巾存在的风险因素;第四,严格控制模型中所用数据的不确定性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假如没有相应的控制措施,一定要对取数的风险值进行测定,适当地调整取数的大小。
从决策评价标准方面来看,目前管理会计所采用的决策评价标准主要是利润最大化(成本费用最小化)和现金净流量最大这些利润、成本和现金标准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从企业管理目标来看,上述决策标准已经过时,至少说很小全面。
三、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观念必须与时更新
当前,世界已进入了新经济时代,也即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与传统的工业时代的区域性强、市场结构较为稳定的经济环境相比,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盈利主要依靠信息的收集和知识的运用,市场需求变化周期短,个性化非常强。目前的市场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市场需求的变化速度更是呈几何级的增长,及时捕捉市场最新动态是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能力要求,因此管理会计的市场观念必须更新。
企业的决策按时间可以划分为短期与长期两种决策类型。对企业内部会计进行短期分析,管理会计对微观经济学的概念进行了借鉴,采用了本一量一利、差量、增量等分析原理,对影响企业利润的相关成本与收入进行分析对比,对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短期决策与非正常方面的提供有效的保证。管理会计是依据时间价值,对现金流量进行分析与归集,并对时间价值对现金流量的作用进行考察分析,得出相关因素对现金流量的影响,从而对长期投资决策进行合理的注解。
(二)制定计划,编制预算。
只有缜密的计划和控制才能够让所选择的目标得以实现,决策方案方能更加的完善。控制能够得以实施,最主要还是通过预算来完成,预算可以使量化的数据最大可能实现企业将来要实现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管理会计对各项工作以及目标细化,具体到每一个关键的环节,管理会计用数据进行比较,及时发现数据的偏差之处,找出原因,比如因素分析法,对影响最大的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并且及时沟通使之落到实处,让计划与预算达到最终要实施的方案的每个步骤和目标。
(三)指导经营,实施控制。
(一)会计核算职能
总预算会计的第一个职能是进行核算的职能。在其事业单位,由于总预算会计负责多方面的开支与收入,在开支与收入时,他必须做好相关的全面记录,并对其进行核算,这样可以保证以后有关信息的查找。
(二)会计监督职能
总预算会计需要对事业单位的开支与收入进行一定的监督。在事业单位中,对于存在各种各样的小单位,以及各种各样的人员,对于财政的花费方面需要一定的监督,否则容易造成财政的任意消耗,浪费以及贪污现象可能比较严重。
(三)计划管理职能
总预算会计的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职能是进行总预算方面的计划管理。因为总预算会计需要全面地、有计划地对财政资金进行全面而统筹的筹集和分配。所以,计划与管理是他们的职能,这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计划好管理能力。
二、如何充分发挥总预算会计的职能
(一)从开支的角度
总预算会计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开支,另一个收入。本节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如何才能充分地发挥总预算会计的职能。
1.预算具有计划性
在开支方面,总预算会计必须具有计划性。在预算的开始,他需要参加到去年的预算工作中,在预算中,特别是自开支预算方面,它需要充分地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具有前瞻性的安排和计划。在预算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他还需要充分地调查和研究实际的事业单位的承受能力,对于一些预算中可能出现的突发财政问题,需要有一定的预备方案,不能等到财政问题出现后再来进行方法的补救,这是具有滞后性的表现,因此永远具有计划性是他的高素质的要求。
2.预算具有目的性
在预算的前期工作中,除了具备计划性,预算总会计还需要充分发挥预算的目的性。在财政进行开支之前,它需要对一些重大的项目进行一定的摸底。一方面,在预算前期,总预算会计应该对财政的重大开支有一个全面而整体的把握,他应该知道哪些项目是最急迫的;而哪些项目是最重要的;哪些项目是不急迫而重要的;哪些项目又是急迫而不重要的。因此,处理好“急迫”与“重要”的问题,这与他的预算目的性具有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在财政运行的过程中,他需要根据事业单位的需要而进行灵活的调整财政的分配。
3.预算具有监督性
加强预算的监督管理,有助于发挥总预算会计的职能作用。总预算会计的监督性主要体现字财政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在财政预算的实际执行过程中,如果没有任何人的监督与管理,这有可能会导致有人虚报作假,以及有人贪污浪费。因此,一方面,在事业单位中,总预算会计应该时时刻刻对开支方面进行严格地监督,不放过任何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在工作以及生活中,总预算会计还应该自己始终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保持洁身自好,自身不贪污,不虚报,为事业单位的其他员工树立榜样。
(二)从收入的角度
下面,从财政收入的角度出发,来说明总预算会计如何在财政管理中发挥重要的职能作用。财政收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有稳定而高额的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基础。
1.关注税收
因为总预算会计在事业单位的财政方面发挥着掌管大权的作用,因此他也必须对收入有一定的关注。而税收是一种可靠的经济来源。税收主要关乎着大型的企业以及高收入人群,这就需要发挥总预算会计的作用。总预算会计往往掌握着最全面、最权威的第一手资料,他们的信息来源十分广泛。因此,预算会计可以根据自身信息方面的优势,来关注纳税人以及纳税的企业。
2.进行创收
总预算会计必须对于他所在的事业单位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他可以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给出一定合理的建议,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进行一些其他方面的创收,这既有利于本事业单位的收入的提高,同时还可以极大的使社会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和合理配置。
3.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