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4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园林工程法规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 桂林市文化要素分析
自然文化包括山水文化和生态文化,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环境为桂林市提供了广阔开敞的绿色空间,奠定了城市绿化系统的骨架。随着人们对生态文化的关注,桂林作为旅游历史名城,其独特的自然风貌与深厚的生态意蕴,使桂林市的生态环境从古至今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山水生态之美延续着,成为人们思慕的地方。人文文化包括宗教文化、诗词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等,桂林不仅是一座山水之城,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2 虞山公园对桂林城市文化的传承研究
2.1 虞山公园对自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桂林的自然山水与生态文化在虞山公园内都得到了很好地体现。南园为传统中国古典园林,保留了一大批古树,郁郁葱葱的高大乔木与层层叠叠的小乔木、灌木等组合形成了丰富的景观层次。虞帝庙的东侧保留了数株古菜豆树、古野柿树和珍稀的古桩珍珠岁汉松,还列植了5棵针松古桩,庙前广场的东面为一片广玉兰林。集雅园与虞帝庙隔湖相望,是一组内院式民居风格的建筑群。集雅园外的西南墙至公园墙间为非游览区,不仅保持了原有的古酸枣树,还新增了紫藤、楠术、红背桂等乔、灌类植物,极大丰富了景观层次。
虞山公园怡沁园是人工与自然结合的佳例。穿过一组巨大的假山池群,假山间散落着千年古树桩、鱼尾葵与古银杏。沿石阶拾级而上,就是传统木结构的爬山廊和半山亭,瀑布从山巅上飞流而下,如同飞珠溅玉般撼人心魄。南园的植物配置与山水建筑很好地契合在一起,展示了桂林的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面貌。
虞山公园北园为西方规整式园林,有明确的中轴线,狭长的地形由东至西呈低――高――低――高的连续起伏坡地。主轴线上流水叠泉,两侧为花带和草坪,草坪与墙之间以自然弯曲的绿篱为界,绿篱前景植物为茶花、红叶李等富有色彩和季节变化的灌木,中间为桂花,边缘为高大的圆柏。绿篱与围墙之间的地被植物为冷水花和鸢尾,形成2条多层次的生态屏障。北园从视觉美的角度出发,打造出一个充满节奏感、韵律感的西方规整式园林,但无法契合桂林市自身的城市文化,只能当作舶来品品鉴。
2.2 虞山公园对人文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2.1 历史文化。相传4000多年前,虞帝南巡至桂林,登览的第一座山就是虞山,因而得名于天下。“舜洞熏风”为桂林著名老八景之一。秦开始便在虞山南麓建庙祭祀,到唐宋两代,虞山已是文人墨客登览拜祭圣地。虞帝庙作为全园的主景,在原有的庙址上按唐代风格重建。大殿面阔三间,重檐列柱,两侧廊间各有一配殿与山门共同围合成一个公共空间。庭院中设有以雕栏围合的祭坛,整体空间形成3个高差,既体现出帝王的庄严,又保留了庙宇的静穆。虞山公园以虞帝传说为建园历史基础,通过不断地发展与完善,较好地传承了这一上千年的历史典故。
2.2.2 诗词文化。虞山公园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典故,动人的神话传说,更有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唐代建中元年(约公元780年),李昌u在虞山南麓重新组织修建了虞帝庙,并镌刻了“舜庙碑”来表达对虞帝的崇敬,他邀请韩愈的伯父韩云卿撰写祭祀文章,韩秀实和李阳冰分别书写碑文和篆额,三大家珠联璧合,史称“三绝碑”。碑文中写道:“惟虞传夏,夏德斯沦。更殷历周,以及赢秦。帝号再尊,帝道莫宣。祀典空存,祀礼无闻……”。此外,在韶音洞南洞口有南宋朱熹题写的《虞帝庙碑》、南宋张拭的《韶音洞记》、南宋方信儒撰写的《古相思曲》等,以及明清以来的各类游记诗文和绘画,这些碑文与题词都得到较好的保存于修复。
2.2.3 宗教文化。虞山公园内有不少佛教文化景点,其中最为出彩的就是五福塔和九重天。五福塔位于虞帝庙西北隅,高29m,五层仿木结构,是虞山公园内最高的一座建筑,也是公园内的视线高点与景观部分。朱红色粱柱、蓝宝色瓦顶、金灿灿的九轮鎏金塔刹,每个塔檐四角都挂着铁马铜陵,微风吹动,叮当作响。九重天由三重类似于维也纳之门的石拱券组合而成,修建在3个逐级而生的平台上,每一层均为九级阶梯。石拱券用祥云纹图案雕饰,将中国传统风格与西方古典园林结合在一起。
3 结语
现代公园规划中必须尊重城市本土文化,尊重自然,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只有丰富文化内涵才能发挥巨大的城市魅力,才能生产和开拓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提高城市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鄢志国.论桂林山水间的城市文化[M].山西:山西建筑,2009(7)
2 赵磊,吴文智.本土文化传承与城市公园绿地规划[M].浙江杭州:城市
森林公园,就是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览、度假、休憩、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
1 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发现当地森林公园的建设才刚刚进入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经过整合,这些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1 主题不突出
主题是森林公园灵魂,主题是森林公园的符号。主题往往是森林公园优势风景资源或垄断资源或地域文化的升华。森林公园主题要与公园提供的旅游产品或服务配套吻合。森林公园主题要与附近其他风景区主题相互补充。问题表现一,主题不明确,不明晰,主题雷同;问题表现二,主题与附近其他风景区主题完全重叠,游览项目重叠;问题表现三,主题不符合现代游客的游览诉求。
1.2 特色不明显
特色是森林公园的生命力,特色是对优势风景资源或垄断资源或地域文化的强化和升华。问题表现一,没有森林公园特色(绿色、自然、生态、野趣);问题表现二,缺少本森林公园的优势风景资源或垄断资源或地域文化;问题表现三,建设项目设置雷同;问题表现四;景点建设和建设项目风格缺泛地域性或民族性特色。
1.3 旅游功能定位不明晰
森林公园的旅游功能主要有:观光游览、休闲游憩、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问题表现一,不切实际的占全旅游功能,吃、住、行、游、娱、购占全,功能设置雷同;问题表现二,重视观光游览、休闲游憩、休闲度假功能,轻视科普功能;问题表现三,旅游功能与附近其他风景区重叠。
1.4 规范性问题
森林公园现有规程、规范、标准尚未形成体系化、专业化,导致规划设计的随意性较强,规划设计成果不规范。规划设计成果专业性不强,规划设计深度不一致,规划设计方案基本不考虑投资回报,规划设计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建设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单位重视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体规划和施工图设计,轻视详细规划,一是造成建设方案未能落实总体规划,二是浪费建设资金。
2 总体规划工作
从实际工作的步骤来看,森林公园规划工作分为资源调查分析、编制可行性研究文件、总体规划、方案决策、管理实施规划编制五个阶段。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应该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妥善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游览、生产、服务等诸方面之间的关系。统筹兼顾,合理地利用空间,因地制宜地满足森林公园的多种功能需求,使各功能区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 森林公园专项规划
3.1 森林公园景观系统
森林公园是以森林景观为主体,山峰、水流、林地等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采用特殊的设计方式,突出森林景观的优美。因此在进行森林景观规划时,首要的问题是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林木植被资源,对现有林木进行合理地改造和加工,使原有的天然林和人工林适应森林游憩的需求,突出其森林景观。
3.2 森林公园游览系统
森林公园发展到一定阶段,应该配有适当规模的游戏设施,比如结合当地森林公园的基本景观特点开展森林野营、野餐、森林浴等项目,满足城镇居民的娱乐需求。当然也要考虑本地投入的资金多少,森林公园面积的大小,选择合适并且可行的游憩项目,为森林公园带来最大效益。
4 森林公园道路交通系统
森林公园除了主要客源建立在便捷的外部交通联系外,其内部道路交通必须满足森林旅游、护林防火、环境保护、以及森林公园职工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需求。森林公园道路系统规划中,要考虑到游客游览道路的选线、走向和引导作用,开发符合大众的道路。还可以结合森林公园的具体环境特点,开发独具情调和特色的交通工具。以下是经过资料查询到的我国大部分森林公园规划中道路规划的要求:
1)主干道是森林公园与国家或地方公路之间的连接道路以及森林公园内的环行主道。其宽度为5~7m,纵坡不得大于9%,平曲线最小半径不得小于30m。
2)次路是森林公园内通往各功能区、景区的道路。宽度为3~5m,纵坡不得大于13%,平曲线最小半径不得小于15m。
3)游步道是森林公园内通往景点、景物供游人步行游览观光的道路,应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宽度为1~3m,纵坡宜小于18%。
5 森林公园基础设施系统
森林公园内的水、电、通信、燃气等布置,不得破坏、影响景观,同时应符合安全、卫生、节约和便于维修的要求。电气、上下水工程的配套设施应设在隐蔽的地带。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工程应尽量与附近城镇联网,如经论证确有困难,可部分联网或自成体系,并为今后联网创造条件。
6 森林公园旅游服务系统规划
森林公园旅游服务系统主要包括餐饮、住宿、购物、医疗、导游标志等。休憩、服务性建筑的位置、朝向、高度、体量等应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统一协调。建筑高度应服从景观需要,一般以不越过林木高度为宜,休憩服务性建筑用地不应超过森林公园陆地面积的2%.宾馆、饭店,休、疗养院,游乐场等大型永久性建筑,必须建立在游览观光区的地带,不得破坏、影响景观。
7 发展趋势
7.1 突出森林公园的特色和功能
重点保护哪些风景资源,重点保护哪些脆弱环境,突出观光游览、休闲游憩、休闲度假、科普中的哪些功能,弘扬森林文化中的哪部分文化。
7.2 强调风景资源的原生性和生态环境的自然性
让游客能够在森林公园内,体验到风景资源的“本底性、无人为干扰状态的本来面貌”。维护好风景资源的原生性和生态环境的自然性,森林公园才能真正可持续性经营,才能真正突出野趣,才能真正形成人与自然谐共处的场境。
7.3 提高便捷性和安全性
强调便捷性和安全性,是人性关怀的具体体现。针对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的特点,森林公园需要做到能够快进快出。
7.4 总体规划的法律效力在增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园林工程数量逐渐增多。要想更好的保证园林工程质量,园林企业就必须加强园林工程管理,创新园林工程管理方法,提高园林工程管理水平。园林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园林工程管理有很大影响。园林工程管理人员必须增强园林管理意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
一、园林工程概况
马鞍山公园工程位于广州市,本项目的开工日期是2013年11月17日,工期为130天。本工程建设规模是462亩,园林道路总长度是3600m,公园面积为4500O,停车场需要设置98个停车位,办公楼2座,景观亭6座,景观塔1座,餐馆1座,休息廊4座。公园内绿化种植面积为8万平方米,健身面积为1450O,排水管线1200m,照明灯180个,凳子350张。文章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展开园林工程管理方法创新模式分析。园林工程设计图,如图一。
二、创新园林工程管理方法的意义
(一)园林行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园林工程建设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我国园林工程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我国还没有出台园林工程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园林工程管理缺乏制度保障。二是园林企业存在恶性竞争。很多企业为了获得工程项目,会采取不合规则的手段进行项目竞争,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创新园林工程管理方法,可以更好的规范园林企业的行为,避免恶性竞争的现象出现。如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园林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园林工程管理方法,提高园林工程管理水平。
(二)园林企业发展的需要
在园林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只有不断创新园林工程管理方法,才能提高企业的社会地位,实现企业的自身价值,进而推动园林企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园林工程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园林工程建设的需求,也必定会阻碍园林企业的发展。
三、园林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如今,园林企业有三种园林工程管理方法:一是业主管理,二是承包商管理,三是外聘承包商进行工程管理。其中,业主管理就是业主对工程进行直接管理,不需要第三方介入管理。承包商管理就是业主把园林工程承包给承包商,承包商需要对园林工程管理。外聘承包商进行工程管理就是承包企业外聘承包人员对园林工程进行管理。园林建设是城市建设的关键内容,园林建设也是新兴行业。要想加速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园林企业就必须创新园林工程管理方法。但是,我国园林工程管理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园林工程管理有很大影响。很多园林企业管理者缺乏工程管理方法创新意识,阻碍了园林企业的发展。
(二)法律法规不健全
国家政策可以为园林工程管理提供法律依据。但是,目前有关园林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非常少。要想推动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必须不断健全和完善园林工程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四、园林工程管理方法创新对策
(一)建设园林工程管理体系
园林企业应该加强园林工程管理体系建设,把园林工程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园林施工企业要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保证施工进度,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园林工程管理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应该增强联系,这样可以更好的发现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调整对策,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推动园林企业的发展。马鞍山公园工程开工日期是2013年11月17日,工期为130天,加强园林工程管理体系建设,可以更好的保证园林的施工进度,降低外界因素对工程施工进度的影响。
(二)明确管理责任
马鞍山公园工程建设规模是462亩,园林道路总长度是3600m,公园面积为4500O。可见,园林工程建设具有建设周期长、建设难度大、施工技术复杂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园林工程管理难度。要想加强园林工程管理,提高园林工程管理水平,企业可以在员工内部设置问责制,增强工程建设人员的责任感,进而保证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三)加强人员培训
园林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园林工程管理有很大影响。要想创新园林管理方法,园林企业必须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在园林工程管理方法创新过程中,企业要多听取员工的意见,让员工积极参与到管理方法创新中。园林企业也可以在员工内部设置奖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提高员工创新管理方法的积极性和热情。企业也可以采用外聘的方式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这也是园林工程管理方法创新的前提。
结语:
如今,园林工程数量逐渐增多。但是,从园林工程管理现状可以看出,园林工程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很多园林企业没有认识到加强园林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园林企业缺乏专业的园林管理人才。要想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断创新园林工程管理方法,企业首先要加强管理体系建设,把园林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其次,园林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园林工程管理有很大影响。在园林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园林企业要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园林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最后,园林企业还应该加强园林建设成本管理,创新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卢文龙.现代园林工程管理调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2]伍胜建.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研究初探[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园林工程的建设需要科学的施工管理方法来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展。不但要考虑施工前的土质松软程度、树苗的成活率等问题,在施工结束后,还要做好养护工作。对于施工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按照施工计划进行。
一、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行业以及施工单位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园林工程起步较晚,对其进行施工管理更是困难重重。人们对园林工程缺乏足够的了解,认为只是栽栽树,不需要进行管理。有些城市的园林工程建设缺乏正规的施工单位,这样不利于规范行业秩序。同时,园林工程建设的相关行业标准缺乏统一性,涉及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这就给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带来了阻碍,无法推动单位内部施工管理制度的建立。随着城市发展对园林工程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施工管理制度的缺乏,没有详细的施工计划安排,会对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造成影响,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
1.2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存在问题
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园林的观赏性以及其社会效益。施工单位由于对质量把关不严格,会出现施工人员偷工减料的情况,还有可能出现树苗采购人员以次充好,从中收取回扣的现象发生。另外,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成本,加快进度,忽略了对施工质量的把握,这样极有可能出现由于质量不符合要求而造成的返工,不但没有节约施工成本,反而延长了工期,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在园林施工中,由于对当地的土质不了解,选择的植被不适合种植,在施肥过程中不按工序进行,没有及时对植物进行修剪等问题,都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最终会影响到整个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
1.3施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
园林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能力以及职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也是目前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管理人员自身能力的不足,无法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统筹规划,使得整个工程缺乏有序的管理及施工秩序。管理人员对于园林工程建设的基本行业知识的缺乏,使得其所作出的决策不能有效的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会使管理者缺乏公信力,无法带动施工工人的积极性。另外,管理者自身还要具备较强的执行能力,如果缺乏决策执行能力,即使有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也无法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管理者对施工管理技术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管理技术可有可无,这样不利于实现对各个施工环节的有效管理。
二、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中问题的对策探讨
2.1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是保证园林工程施工有序开展的基础。首先,根据园林工程的施工特点,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施工标准,来规范行业竞争,确保园林工程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监理制度,确保对园林工程各个阶段的有效监管,规范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满足施工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按照工序一步一步进行,对每一道工序都进行质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最后,施工单位内部也要建立相应的施工管理制度,并指定项目负责人进行统一管理,在施工前制定明确的施工计划,动态管理种植活动,要严格按照工序,对土壤的含水量进行实时监测,一旦满足种植要求,及时安排相应施工人员进行种植。
2.2严格把握园林工程施工质量
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施工质量,而目前园林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都对施工质量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首先,要加强对种植过程中所使用的化肥、树苗等的质量管理,要从正规渠道进行采购,同时要提供合格证明并填写详细的树苗名称及数量,并做好入库登记。另外,确保施工的客观条件满足种植要求。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对树苗种植的影响,避免因为恶劣天气的出现影响到工期,而导致后期为了追赶工期放松了对质量的管理的情况出现。种植完成后,还做好后期的植物养护工作,这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最终环节,要制定详细的养护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植被的施肥、浇水、修剪等工作,确保植物的正常生长。
2.3提高施工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园林工程施工现场有效的管理离不开管理者较高的知识技术能力以及较强的决策执行能力。因此,在园林工程的建设中也要做好人才发展战略。首先,要选派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进驻施工现场,同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帮助管理者实现统筹管理。其次,组织现场管理人员定期进行管理、专业知识以及技术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管理者在各方面的水平以及知识储备。另外,针对当前园林工程的特点及实际需要,培养专业能力强的管理人员,使其能够对园林工程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管理。最后,管理人员要提高对管理技术的重视程度,在施工过程中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提高施工管理的科学含量,能够帮助管理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在园林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总会有各种问题的出现,不断干扰着工程施工进度,影响着施工质量。因此,施工管理人员要有解决问题能力和决心,从加强自身管理能力,提高专业素养出发,规范施工中的各种行为,采用科学的施工管理手段,确保园林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园林行业的发展与改革,为当前国家的繁荣注入了新鲜活力。近年来,各地都开始注重园林绿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主张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园林工程,通过园林工程的普及,有效的改善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品位。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属于一项重要的环节,始终影响到园林景观的观赏效果。目前,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导致园林施工质量无法提升,严重制约了城市化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家的园林业发展。
一、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绿化与城市建设不协调
园林绿化工程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应该注重人性化设计,在起到园林绿化城市的作用时,需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结合当前的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状分析,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园林工程的施工没有充分考虑城市的实际情况及人们的日常需求,过于注重华而不实的绿化,导致大量的人力、物力流失,加剧了城市绿化与城市建设的不协调性,致使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价值难以体现。
(二)不符合日常生活的实际需求
很多城市在建设园林景观的过程中,往往只是以增加观赏性为出发点,注重景观对于城市的装饰效果,却违背了实际需求,难以满足大众的生活需要。以这种方式建设的园林景观效果不佳,容易遭受破坏,同时也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只是起到了暂时的美化效果。最明显的是,很多城市为了迎接国家检查,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但是却起到了反作用,难以满足人们的实用性,即便是真正想要利用园林景观来乘凉时,也难以找到真正的落脚点。
(三)随意更改城市用地性质
在城市园林景观工程施工中,由于缺乏合理科学的绿地用地规划,导致此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大量占用陆地面积,同时对已经建好的绿地实施破坏,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种随意更改用地性质的现象,一方面加剧了陆地面积的浪费,同时也对树木及花草造成损害;另一方面,使得绿地面积更加捉襟见肘。目前,国家部分城市虽然出台了相应的绿化规划方案,但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还是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四)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
长久以来,国家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特别是很多地方性法律法规,为城市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造成不便。在很多城市中,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并没有起到良好的规范作用,加之配套设施不全面,在工作的过程中难以依法行政管理。这种问题的存在,导致某些城市在绿化工作上出现了空心现象,无法树立明确的目标,从而工作落实不到位,无法保证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有效性。
二、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对策分析
(一)坚持以人为本,进行科学规划
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科学规划的重要性。在实际施工流程中,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发展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结合城市发展的特色,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为出发点,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实现新城区与老城区绿化工程的合理配置,结合长远目标分析,充分运用多种优质资源,确保绿化工程的建设不会对原有的生态平衡造成影响。
(二)以实际需求为主,综合考虑园林效益
在城市园林工程建设中,需要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综合考虑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效益,例如地理位置的选择、当地城市的生态特点。根据特定的情况,选取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在尊重大众需求的基础上,选择生命力旺盛的植被,确保其更好的服务于百姓生活。
(三)实现科学规划,适应长期发展
在各个城市的发展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树立坚定意识,大力发展可持续的园林绿化工程,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绿化规划措施,建立严格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保实现园林生态工程的长远发展。针对破坏城市园林绿化设施的行为严加管理,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修建并完善绿化设施,采取适当措施对绿地面积进行有效保护及管理,防止出现人为破坏等问题。
(四)健全法规制度,确保绿化达标
国家应该采取适当对策,出台相关的城市绿化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确保能够对地方城市进行有效管理,保证可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依靠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工程进展的顺利妥当,同时出现任何违规现象,都能依靠法律政策来保护相应的合法权益,从而实现良好的园林工程实践价值。
三、结语
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开展中,应该坚持科学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的进行科学管理并合理运用资源。城市绿化工程的建设和城市发展规划应该相互协调,确保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实处,通过全方位的综合分析绿化效益,呈现出服务于人民的价值。采用健全的法律法规规范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行为,确保园林工程的建立能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魏玉萍.浅谈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J]. 甘肃林业, 2015(2):36-37.
[2]缑相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建议[J].环境与生活, 2014(14):167-167.
[3]高冬燕. 城市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园艺, 2013(2):179-179.
[4]付云敏,方仪.浅谈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