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思考

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思考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4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思考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思考

篇1

一、引言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职校生个体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未来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社会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自身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等的测评,制定出个人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高职院校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更具专业性,在择业时就更具针对性和方向性。这既是他们的优势,又是他们的劣势。他们通常掌握并熟练一项技术,这使他们在就业市场中能很准确地给自己定位,但他们与普通高校毕业生明显不同的是文化基础、综合素质及统筹能力等方面欠缺,这必然导致他们的择业范围缩小。因此,高职院校进行合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的关键。

职校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促进职校生分析自我,认识自己在职业选择上的优势和不足,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第二,明确自我的职业奋斗目标。每个职校生从踏入校门起就应该开始职业生涯规划,为自己的发展设定长远目标。第三,确保学生职业发展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然后通过反思和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使个人价值增值。第四,有利于职校生正确地认识社会,积极把握社会人才需求的动向,增强职业竞争力,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二、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现状

(一)对自我职业生涯发展潜力认识不足。

自我职业生涯潜力的全面、客观认知是学生树立适宜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职业生涯发展通路的重要前提。高职学生对自我目前的知识、技能与态度认识比较模糊,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缺乏充足的信心。信心是使人保持旺盛斗志的推动力。学生对自我职业生涯成功信心十足,才能在学习中动力十足。调查发现,55.88%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信心不足,体现出学生没有充分认识自我的职业生涯发展潜力。只有29.41%的学生清楚或比较清楚地知道自己最喜欢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潜在要求,38.23%的学生清楚或比较清楚自己在知识、技能与态度方面同目标职业对从业人员要求之间的差距。清楚自我职业能力、职业态度与职业技能的差距是制订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的重要依据,反之,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相应的目标与针对性,导致学生在自我感觉良好中缓慢发展,甚至与自我的期望背道而驰。

(二)职业生涯目标追求偏颇,没有认真自我分析。

学生的职业期望是将来从事的职业稳定,适合自己性格与能力水平,有较高的收入,三者要兼顾,却忽视自己的实际情况。学生认为,职业生涯的成功主要体现于收入、职位、职称等方面,而对职业持续发展基础关注不够。许多学生认为,要取得职业生涯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机遇和家庭背景,过于关注内外的作用。这容易导致学生忽视主观努力的重要价值,在学习与生活中表现出消极被动或侥幸的现象。

(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职校学生处于从依赖向独立、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时期。此时的他们,对职业生活倍感兴奋与好奇,却较少理性思考与设计,这将影响他们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职校学生的职业生涯处于任其发展的状态,缺乏有意识的设计。47.06%的学生会经常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但也有一些学生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未来的职业;26.60%的学生有详细或比较详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11.68%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14.70%的学生非常清楚或比较清楚职业生涯规划。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足,自身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较弱,急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

三、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

职业生涯规划与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相联系但又有所区别,它与终身教育的目标相一致但又丰富了其内涵。社会上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其核心内容却是相同的:知己、知彼、决策。知己是指自我觉察、自我探索,认识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能力、特长和专业知识等。这是我们确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一)高职院校领导要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思想观念,逐步完善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大力倡导职业生涯规划学习之风,尤其是加强对班主任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技能的培训学习;加强人财物的调配,引入职业测评体系;成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整合就业安置办公室,班主任、德育老师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功能,突出班主任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主体地位。加强校本培训教材的研究,编写一套适合本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理论和技能教材,内容包含专业种类,开设何种专业课,要学习掌握何种技能,职业信息收集及职业环境分析,职业测评,就业创业的技巧与路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等。教材要突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可操作性技能的编写,把班主任工作和指导技能有机结合,便于操作实施。统一计划安排,统一领导管理,完善运行机制,使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有序、长期、高效地开展。

(二)高职院校教师应积极宣传成功创业范例,激励他们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

从就业到创业需要一个艰苦的过程,能在事业上成功是一个人终身的最高追求,创立自己一生的事业是一个人崇高的理想、目标和最有价值的荣誉。教师要多给学生灌输创业思想,让学生体会到创业成功者的自豪感、成就感、荣誉感,激励他们树立正确的创业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应收集有关创业的典型范例,以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和创业渴求。可以通过开会的形式,表扬、嘉奖本校创业成功的毕业生,请他们交流创业的感想和经验,以及努力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以此激起学生的创业热情。

(三)引导学生确立职业生涯目标及具体行动计划。

在了解自己与职业要求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然后对总目标进行分解,制定阶段性职业生涯目标,并制订具体的行动计划。在大学期间,每年都有不同的职业生涯目标。在适应阶段(大学一年级),需要完成的目标有:生活适应和学习目标的确定,初步了解自己与社会,做好规划,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在探索阶段(大学二年级)需要完成的目标有:自我认知,职业心理准备通过对职业心理具体和有针对性的测评,进一步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模式和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拼搏阶段(大学三年级),需要完成的目标有:职业适应,落实职业规划,通过具体的职业心理测评深化对自我的认识,认真评估自己的中期学习目标,进一步加深对职业的思考。在冲刺阶段,需要完成的目标有:对前3年进行总结,决定自己考研、出国或是就业。

有了职业生涯目标,就要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落实目标。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方案主要是在校期间的短期目标:一是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二是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自己的基本能力素质。

四、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一)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入学开始分阶段、分重点进行。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在新生中开展,使他们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通过详细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增强成才立业的紧迫感,树立竞争意识和挑战精神。要让每位职校学生详细规划自己三年学习期间每一年的主要努力方向。

(二)正确认识专业与职业。

也许有的学生抱怨:自己的专业已定,还有什么职业规划可言?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职业不等于专业,而是专业的复合、综合、融合。更何况专业是否热门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人和专业两者之间,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无数事实证明,每个人都可以超越专业本身,成功地找到工作。

(三)制定规划一定要立足于自身优势。

为了保证制定出的规划切实可行,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立足于自身优势,依据个人特点,比如计划学哪些课外知识、掌握哪些技能和开发哪些潜能等,都要因人而异。

(四)营造良好的校风和浓郁的学习氛围。

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不只局限于职业生涯教育本身,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现程度等除了受职业生涯教育本身因素影响外,还受外部环境因素,特别是受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的影响,如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教师的言行举止、敬业精神、责任感等对学生职业生涯的成长和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学校要花大力气营造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成长的优良环境,给学生成长提供可以自由翱翔的蓝天和富有营养的土壤。所以,职业生涯教育不是孤立的,它与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学生教育与管理、实习实训、就业工作等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在新的历史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定向教育,一方面为社会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对受教育者而言是为其从事某一职业而实施的教育,做好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思考“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今后应该走怎样的人生道路”、“成为怎样的人”这些切实而又现实的自身问题。职业生涯规划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设计未来,把现阶段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结合起来,使其在学习期间自觉合理地进行自我塑造,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马立平.加强中职校班主任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化建设[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6).

篇2

G647.38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对我们医学专科专业的学生更为严峻,要让他们成才,并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就需要引导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我们医学专科专业的学生,应该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把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和所学的专业结合起来,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样才能避免无的放矢。因此我们应通过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特性和潜在优势,根据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进行合理的、全面的定位,充分认识自己,为自己的未来合理规划。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莎士比亚曾说过:“人生就是一部作品,谁有生活理想和实现的计划,谁就有好的情节和结尾,谁便能写得十分精彩和引人注目。”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为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为自己选择一条正确而又适合的道路,提供丰富的空间和提升自己的平台。未来不可预知,但可以去规划并为之去努力。

一 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1.帮助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社会已经不再只需要只掌握一门专业知识的人才,而是需要性格完善,专业素养强,实践技能突出,具备全面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而这些知识与能力的获得和培养与在校期间职业生涯规划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全面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形成全面的综合素养和今后就业的必备情商。以适应未来的需求。主导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

2.帮助大学生明确目标。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理清职业发展的方向,明确奋斗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3.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大学生应对竞争的能力。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未雨绸缪。

二 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1.规划意识淡薄。我校学生处于由学生向社会角色转变的过渡时期,也就是他们将从依赖走向独立。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将要迈入社会、成为社会中的一份子的现实。尽管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活有很大的期待,但他们却不认为找工作可以与自己的兴趣、潜能、理想和特长相挂钩,因此不能很好地将自身的特长优势等进行规划,进而导致他们对大学期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模糊、认可度低。

2.自我认知不足。我校学生有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然而自我认识往往还不全面,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容易理想化,心理并不完全成熟,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当所定的目标与现实相差太远就会产生自责、自怨、自卑的心理,就不能正视择业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承受不起挫折和失败。

3.职业目标不明确。我校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不良的职业价值观对他们有一定的影响。他们关心的是自己是否能顺利就业。至于将要从事的职业怎么样,这个职业是否是自己所追求、是否是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重要途径却思考不多。由此可见,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因而学习动力不足。

4.对选择的专业不感兴趣,消极应对职业生涯规划。我校学生有许多是经历了高考失利后步入我校学习的,在自身专业的选择上存在极大的盲目性和不自主性。有学生表示对于自己所W的专业不太喜欢,更谈不上热爱。只所以选择现在所学的专业,是由于现如今国家对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很重视,医学专业就业前景可能要相对好一些。也有的学生是因高考失利,自己的同学都上大学去了,自己也找一所学校读着,走一步看一步。还有学生是“听从父母、老师”的安排,便选择了自己所学的专业。他们认为是专业选择了我,而非我选择了专业。因此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动力不足。从心底里排斥对未来职业的规划。

三 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1.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确立个人发展目标。通过分析了解自身能力、才华和性格特点;找出自己的特长,确立自己的个人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最终实现目标。教育学生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发展的作用和意义。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通过会议、校园网络等进行广泛宣传,鼓励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全校教职工都应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积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指导。

2.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从而认识自己、充分了解自己,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便更准确地为自己定位,即弄清自己是谁,自己想要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此,要冷静认真地思考自己究竟适合什么样的职业。根据自己的特点确定职业生涯规划,做好进行职业生涯规的准备。以此为基础,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弄清环境对职业发展的作用及影响,以便更好地进行职业目标的规划。同时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广泛搜集相关信息,同时也要积极参加职业实践,通过实地锻炼来加强自己对职业的认知.。

3.确定目标,大学生职业规划必须确定好自己的职业目标。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明确职业目标。如今的社会,充满了竞争,为了能在不断变革的社会中获得一席之地,必须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未来的重要性。

篇3

一、引言

学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根据自我的现实条件与发展潜力、外界机遇与制约因素以及对机遇与制约因素发展变化的预测,确立自己的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制定发展规划、学习计划以及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具体行动方案,包括行动的具体策略与进程。当前,由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就业竞争白热化趋势明显,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以取得自我职业生涯的成功,而职业学校的学生既无学历优势,又无经验优势,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获取自我职业生涯的成功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能客观地了解职校学生职业生涯的概况,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福建、河南两省内近10所学校2000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到职校学生生涯问题的所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具体情况,如表1、表2、表3所示:

三、结果分析

(一)专业选择存在盲目性

众所周知,选择专业的实质是确定自我的职业方向与领域。专业选择适合自我、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能实现专业与职业的有效对接,有助于学生职业生涯快速、健康的发展;反之,则会制约学生职业生涯成功,导致教育教学资源的浪费。调查发现,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选择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首先,自我参与专业选择力度不够,只有26.47%的学生由自己选择专业,其余的学生专业选择是听取家长、教师或朋友的意见的,没充分体现自我的主体性。其次,对专业的了解不够,只有52.94%的学生对自己所选专业了解一些,高达38.24%的学生对所选专业不了解,这就使得专业学习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并给以后的就业埋下不可忽视的隐患。同时,学生了解专业的渠道主要是通过学校的宣传资料、教师介绍、新闻媒体或亲朋推荐,不难发现学生获得的专业信息主要来源于学校“提供”,学校为争取生源,往往优势突显过多,弱势阐述不足,使得学生得到的专业信息呈现出单一化,难以获得客观的评价。再次,缺乏对自我的了解,82.35%的学生没有测验过自我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等,直接导致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较低,只有11.77%的学生对自己现读专业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23.53%的学生对现在就读的专业不满意,64.70%的学生对现在就读的专业感触不深,比较迷茫。因此,在职校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专业选择等进行合理的引导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对自我职业生涯发展潜力认识模糊

自我职业生涯潜力的全面、客观认知是学生树立适宜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职业生涯发展通路的重要前提。职业学校学生对自我目前的知识、技能与态度认识比较模糊,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缺乏充足的信心。信心是使人保持旺盛斗志的推动力。学生对自我职业生涯成功信心十足,才能在学习中动力十足。调查发现,55.88%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信心不足,体现学生没有充分认识自我的职业生涯发展潜力。只有29.41%的学生清楚或比较清楚地知道自己最喜欢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潜在要求,38.23%的学生清楚或比较清楚自己在知识、技能与态度方面同目标职业对从业人员要求之间的差距。清楚自我职业能力、职业态度与职业技能的差距是制订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的重要依据,反之,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相应的目标与针对性,导致学生在自我感觉良好中缓慢发展,甚至是与自我的期望背道而驰。

(三)职业生涯目标追求偏颇

自我职业生涯目标追求主要通过学生对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及影响因素等的看法反映,这是决定个体采取职业行为或职业准备行为的思想基础。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目标追求在我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生活环境与成长经历等的影响下存在以下偏颇倾向:一是理想色彩较浓。在自我的职业期望中,55%以上的在校生希望从事的职业既比较稳定,又适合自己性格与能力,还要有较高的收入,希望三者兼得;而毕业生则在职业的稳定性职业与自我的适应性两方面低于在校生,反映其先求生存再求发展的观念,与当前倡导的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不谋而合。这说明在校生对职业生涯追求的理想色彩偏浓。二是对外在职业生涯的追求偏重。认为职业生涯的成功主要体现于收入、职位、职称等方面,特别是在校生对持续发展基础获得的关注不够。50%以上的毕业生注重获得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在校生对职业生涯成功的外归因偏重。很多学生认为取得职业生涯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机遇、家庭、背景等,这容易导致学生忽视主观努力的重要价值,在学习与生活中表现出消极被动或侥幸的现象。

(四)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

职业学校学生处于从依赖向独立、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时期。此时的他们,对职业生活倍感兴奋与好奇,却较少理性思考与设计,这将影响其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职校学生的职业生涯处于任其发展的状态,缺乏有意识的设计。47.06%的学生会经常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但也有一些学生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未来的职业;只有26.60%的学生有详细或比较详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只有11.68%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14.70%的学生非常清楚或比较清楚职业生涯规划。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在职业学校的学生中认识不够,自身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较弱,急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

四、结论

职校生从入学起,基本确定了其未来的职业方向,因此,职业学校在给予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也应关注学生认识自我与职业,树立专业学习目标,了解相关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掌握职业发展对人才素质发展的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科学正确地认识职业和自我的前提下,按照自身的发展需求与目标,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储克森.职业・就业指导及创业教育[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刘俊彦.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

3、闫静.理想求职与职业生涯设计[M].新时代出版社,2002.

4、陈军,董丁戈.职业生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当代青年研究,2005(12).

篇4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在自我评价和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能力、特长、兴趣和爱好,来分析规划毕业后即将从事的职业,从而确立自已将来的职业方向和奋斗目标,明确在大学里学习和生活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制定最优的学习计划,提出可行性的、有针对性的,方向性的设计方案。

一、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是大学生进行自我认识、了解社会、客观的择业以及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过程。制订一个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对挖掘大学生的潜力、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竞争力、创造力,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就业质量、实现人生理想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好的有用人才。

二、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欠缺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

目前,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能力和兴趣等没有客观、明确的认识,对自身的优劣势也不是非常清楚,这种模糊的认知直接影响并制约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

2、欠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正确认识

(1)目前,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都比较欠缺,认为在学校里学好本专业课和本专业的技能就行了,认为大学生职业规划那是毕业后走出校门后的事情,现在有没有都行,即使有,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快。这种思想观念的存在使得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相当淡薄,甚至于有的大学生抱着走一步说一步的想法,致使他们不愿意花时间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做相应规划。(2)由于大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里,与社会脱节,对自己的就业前景不了解、盲目乐观,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对当前社会各行业情况、所需职位信息等缺乏相对了解,对真实的职业环境缺乏认识,即使做出了一定的规划,也只是目标比较远大,还是停留在理想层面,缺乏实际可操作性。(3)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很迷茫,认为自己能否找到理想工作,和自己所学专业、兴趣、爱好无关,能否就业完全依赖于自己是否有一个好的家庭背景,,与自己的素质修养和职业生涯设计没有关系,所以思想比较懒惰,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忽略个人的职业规划。

3、没有一个健全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高校是大学生进行规划、选择和探索职业生涯的重要阶段,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设计,树立“职业创业”理念,激发创业激情,提高创业能力的地方。由于大学生的匮乏的经验和自身的能力问题,很难准确的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急切需要对职业生涯规划做针对性理论指导,这就需要学校的帮助。目前,我国高校并没有健全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教育环节还比较薄弱,指导的教师队伍素质也不高,也没有比较专业的规划知识,更没有扎实的就业指导基本功,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起不了太大的帮助作用,从而导致了很多学生的“错位就业”。

三、进一步完善职业生涯规划

1、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提高规划意识

大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虽然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但是最关键的还在自己,高校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客观的自我认识和评价,了解自身优劣势的实际情况,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克服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正确思考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认清择业与就业关系,增强创业意识,明晰创业思路,提高创业能力,使大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智商、情商与职业的选择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和规划观。

2、健全并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1)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大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

可以把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入大学三年的学习中,大一时,引导学生熟悉学生的新环境,对自己、对学校、对专业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使其很快的进入大学生活,并对自己的专业和未来有一定的思考;大二时,在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社会、对行业、对自身价值进行近一步的认识和思考;大三时,面临毕业,通过毕业实习,把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相结合,熟悉和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引导学生确定职业目标,实现很好的就业。

(2)加强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当前的高校都为大学生举办相应的职业生涯讲座课,或者是专门开设此类课,针对面很广,难以考虑到大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个性化需求得不到切实满足。为此,应积极创建条件,推进个性化辅导。从而打造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要力量,专兼结合、比较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指导队伍。

(3)使规划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

高校除了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以外,还可以开设面试技巧、就业理论和职业生涯规划实务技能等方向的讲座或者是选修课,把国内外先进的规划创新设计理念引入课堂。另外,在校园里,还可以举办丰富的职业规划活动,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和规划的兴趣。例如: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积极组织职业规划大赛或者是相关内容的讲座,进行校园招聘模拟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样,即调动了学生对规划的兴趣,又丰富了规划知识,让每个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4)搭建网络资源平台

当今社会的信息交流主要依靠网络,所以建立一个职业生涯规划的网络平台是很重要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站,进行资料下载、网络学习等,还可以阅读大量的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指导意义的文章,满足学生对相关知识的需求。同时在网站上,学校可以开设在线咨询平台,及时解答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篇5

学生教育阶段是职业意识、职业理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且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其中,小学阶段是职业生涯发展的早期阶段,也被称为“职业幻想期”。日本小学职业生涯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塑造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劳动观和职业观,培养了解自身的能力及自主选择未来道路的能力。

1999 年“生涯教育”被正式写入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官方文件,文件指出:从小学阶段就要进行职业生涯教育,要在学科教育中融入职业生活信息,最终在中小学阶段成功塑造学生的劳动观、职业观。为了保障生涯教育的实施,政府还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日本官方文件主导下的“生涯教育”是培养学生成熟的职业观、劳动观、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了解自我、选择未来道路的能力的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已经成为日本教育改革的主导思想并贯穿于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教育过程。日本的小学职业生涯教育将生涯教育与道德科等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学相融合,并将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关联到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和生活中。有的学校会根据地方特征及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等不断完善、充实生涯教育的内容。

二、 日本小学职业生涯教育的特点

第一,将生涯教育与未来的出路相联系。日本十分注重把教育和小学生未来的出路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特别活动课”、“道德科”等循序渐进地进行“做合格社会成员”等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意识,逐步灌输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为了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学校还会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谐人际关系、职业信息探索等能力。

第二,政府主导下的职业生涯教育。日本职业生涯教育及保障措施都是在政府主导下发展的,政府通过相关法律政策对各个教育阶段的教育内容、方法、目标都有明确的规范,并确保其能正确实施。日本小学有“职业生涯教育推进委员会”这样的专业组织机构,它往往和教务机构相结合,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其他教学活动中。

第三,完善的师资队伍。学校有专门的职业生涯辅导教师,这些教师经过专业的、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培训,获得了辅导资质,充分了解日本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方法和任务,而且对大多数职业、企业的现状比较熟悉,因此他们不仅能将职业理念融入教学,而且能将最新的职业发展状况及就业情况告知学生,帮助他们及早树立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辅导的方法主要有小组辅导和个人辅导两种,可以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第四,注重职业生涯实践活动。日本的小学往往在政府主导下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企业成为了优秀的职业生涯教育资源。在职业生涯教育中,学校会择机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入企业,进行体验,通过企业员工向学生灌输正确的职业思想,进行正确的职业引导。在此活动中,学生不仅能体会到作为社会一份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更能切身体验理想中的职业状态,更加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21世纪以来,日本政府制定的职业生涯教育综合计划推崇“新体验计划”。这一在工作中或职业活动中让学生学习初步经验的体验活动在日本迅速得到普及。据日本“新体验计划”效果调查显示,50%以上的被调查者完全认同或认为本人在体验活动中得到了较大的收获,这些收获包括人际关系的改善、职业观的萌芽、未来的发展规划、责任感的提升,等等。

三、 日本小学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

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中小学生指导研究中心认为,与职业生涯有关的能力有四种:人际关系形成能力、信息活用能力、规划未来能力、志向决定能力。各个学校在制定职业生涯教育计划时往往会以此为参照,并结合学校的情况、所在地区的情况及学生的实际开发课程,帮助学生掌握这四种能力。就小学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而言,通过融入各学科的职业生涯教育的综合学习,力求塑造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主动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思考和生活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的出路等问题。

例如日本某小学的职业生涯教育计划显示:学校会根据不同年级制定不同的能力目标。在低年级阶段要求学生做到:会寒暄和回应别人的问题,在值班时能明白活动的重要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中年级阶段则要达到:能够很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绪,积极成为值班者,体会工作的乐趣,对工作有责任感,力求完成工作;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要求学生做到:学会换位思考并体谅别人,理解工作的重要性和付出的艰辛,努力实现梦想。

此外,日本的小学教育计划中会明确职业生涯教育在各学科中的地位,从职业生涯教育的角度重新审视各学科教学内容,因此日本的小学往往会将职业生涯教育作为整体教育计划的重点。例如,在“综合学习时间”则通过与不同年龄,不同价值观的人的接触来掌握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综合学习时间”是日本小学必修课,是实行个性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这门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综合学习时间”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情报、环境、福利、健康等综合性问题,以及学生们所关心的问题。早在1998年,日本的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就要求小学的职业教育要融入这门课中。

四、 启示

第一,要重视小学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目前我国大陆的小学生涯教育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而香港、台湾地区已广泛开展。学校、教师、家长甚至社会都应该转变观念,逐步改变我国教育“无职业意识”的局面,从小就鼓励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加深职业了解,坚定职业信念。只有各方面通力合作才能促成学生从“职业幻想期”到“职业探索期”的转变。

第二,要注重职业生涯教育的保障体系建设。政府部门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设立专门辅导机构,大力提供各方面支持,鼓励“校企合作”、“校社合作”等模式,营造良好的职业生涯教育氛围。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小学职业生涯教育的师资力量专业化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专业化、专兼职相结合的辅导教师队伍。此外,社区、企业等也应积极发挥职业生涯教育的作用,给小学生提供见习、实践和职业体验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职业认知,了解职业内涵及工作内容,感受职场环境,加深对职业的理解。

第三,要建立并不断完善小学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不能将大学阶段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机械地移植到小学阶段,而应该构建适应小学生特点及小学教育特点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课程设置至关重要。借鉴日本的经验,结合我国的特点,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其一、适时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学校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及评价体系,配齐专职教师或者聘请校外职业指导教师,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职业生涯知识。其二、将职业生涯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育教学之中,通过各科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潜移默化地教育,帮助学生培养职业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谷峪.日本“职业生涯教育”观察[J].教育情报参考,2006(8).

[2] 谷峪,姚树伟. 职业教育・生涯教育・终身教育――转型期日本职业教育发展及其启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徐爱新,安月辉,于伟娜. 解析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J] .教育与职业,2011(6).

篇6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c)-0208-02

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1]。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的影响,我国经济虽然仍保持高速发展,但“就业难”的问题已变得特别突出,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就业能力较弱,没有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成为了社会的弱势群体。

1 培养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实效性

90后大学生有着显著的时代特征。他们重视自身价值,认为个人的进步与发展需遵循科学地规律。那么大学生究竟如何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仅靠传统的就业指导已经满足不了他们主动规划自己职业道路的要求,所以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这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1 为了解自我提供实效性引导

对于大一新生来讲,校园生活即陌生又新奇,正是引导他们发现自身特点与自身性格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性格真正成型的关键时期。引导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时,要把目光投向未来。研究清楚现在想做的工作十年后会怎么样?自己的职业在未来社会需要中是增加还是减少?自己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优势,随着年龄的增加是不断加强还是逐渐削弱?在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中,哪些是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等等。综合考虑上述几个方面的因素,才能够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实效性[2]。

1.2 为职业兴趣与提高相关技能提供实效性引导

大学生一旦对某个行业或某个职业产生兴趣,那么即刻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并鼓励他们全力追求。在大学期间,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职业领域实效性的生涯规划,掌握兴趣所在,即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找到努力的动力,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优势,让自己取得优异的成绩,甚至获取成功。

1.3 为就业持续性能力提供实效性引导

引导大学生不断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与职业结构,以满足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不同需求。然而职业规划是一个繁琐且复杂的过程,要想具有实效性,即需要弄清几个问题“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环境支持什么?为达到我的职业目标,我又该干些什么?”引导大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懂得在执行自我评估、环境评估、目标设定、目标实施、反馈修正等环节的基础上,突出实效性部分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确切把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目标。

2 目前四川理工学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效性能力的现状

科学的生涯规划能够引领规划者树立明确目标,形成强大动力,并设计践行方案以实现梦想[3]。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上,最大的需求是了解“自我”,并通过科学的方法、专业的手段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需求、价值;其次“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包括动力和阻力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客观条件;再次是教育与职业的资讯,如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介绍、常见职业介绍等[4]。

我国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实效性方面认识不足。工作在许多方面标志着个人的身份、个性、习惯以及生活方式。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可能会导致自尊感下降,自我效能感降低,生活满意度不高,甚至抑郁。当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观念和社会实际需求发生了错位[5],导致大学生在毕业后一定时间内往往会集中爆发职业危机。基于长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足的大学毕业生存在就业现实与自身特质的反差,使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教育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之一。

目前四川理工学院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实效性能力方面非常欠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不等同于学生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6]。传统的就业指导课,一般在大学三年纪开始学习,从就业形势与政策、职业选择与定位、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求职中自我保护的措施与途径、职业适应与发展以及创业等6方面学习和了解,其中多以宣传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政策及解决的办法,以及介绍就业的经验等,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个了解自我与如何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即几乎没有涉及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此四川理工学院在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全面展开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实效性培养的课程,并在大学一年级已经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实践活动。

3 四川理工学院在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实效性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工作

3.1 课程

课程是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效性的基础。由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是新近引入的理论,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对这一理论比较陌生。只有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方面的课程建设才能做好其他的相关工作。从大一新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他们首先做好大学生涯,要过上一个充实而又有意义的大学生活,从而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做好铺垫。

3.2 咨询

因为每个个体的具体情况和所能依赖的条件不同,所以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个性化的特点。课程学习只能起到普及知识的作用,具体到个人的人生定位和职业道路的选择的时需有个性化的咨询指导。因此,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既是必然。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对未来职业世界只有笼统的、模糊的感性认识,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难免有不足之处,只有加强面向个体、个性化的咨询辅导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职业辅导咨询可以设在就业指导中心或者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从事。除了个别咨询外,也可以针对一些普遍的、共性的话题进行团体咨询。

3.3 测评

“知己”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只有切合实际的了解自我才能做好自己的人生定位,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然而个体在成长过程当中对自我的能力、兴趣、个性等方面的认识很多时候带有主观性,因此,必须借助心理测量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科学的手段测评自我的能力、兴趣和个性,以建立一个更为科学、客观的自我观念。

3.4 活动

大学生涉世尚浅,他们对外部环境的感性认识不足,那么急需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组织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对外部环境的了解。

3.5 队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尽量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等学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队伍[7]。

参考文献

[1] 王泽兵,孙加秀,盛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青年研究, 2007(2):17-19.

[2] 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39-142.

[3] 龚宇平.大学生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新论[J].教育评论,2013(3):72-74.

[4] 赵颂平,章荣祥.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 2004(3):103-104.

篇7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现实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在进行自我剖析、全面客观地认知主客观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有助于实现既定目标的职业,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发计划,并且采取各种积极行动去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美国著名职业生涯学家舒伯认为,人一生中的职业发展可划分为5个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其中,探索阶段从15-24岁,是择业和初就业阶段,大学生活就属于这个阶段。探索阶段还可细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是试验期,从15―17岁,是综合认识和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与职业社会价值、就业机会,开始进行择业尝试的时期;第二是过渡期,从18―21岁,是查看劳动力市场,或者进行专门的职业培训时期;第三是尝试期,从22―24岁,是选定工作领域,开始从事某种职业的时期。

按照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大学生属于探索阶段的过渡期和尝试期,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是对大学生活新鲜、好奇,但自主学习意识较弱,控制能力不强,特别是对未来的职业选择及就业趋向比较茫然。在这个阶段,个人承担学生与未来求职者双重角色,产生的主要疑问是:“我是谁?”“我能做什么?”迷茫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未来的明确目标和自信心。这个阶段学生的可塑性极强,对未来职业方向的清晰描述和选择大多基于此阶段。因此,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其一生的职业教育和规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我国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

(一)从高职高专学生个人角度分析

1.职业相关知识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模糊

目前,虽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真正普及还远远不够。大部分在校学生没有进行过职业生涯的思考和规划,尚未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对自己人生发展与就业的意义。他们在大学里除了读书和参加相关活动之外,对“将来如何发展”、“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等问题从未做过认真思考,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缺乏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准备。

2.职业选择盲目,生涯规划路径缺失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模糊以及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不能准确定位自己直接影响了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实施,使学生面临职业选择时非常迷茫和盲目,对接下来的发展道路更是感到迷雾重重。笔者曾经对两所高职高专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过专业选择及职业方向调查,大多数学生明确表示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工商管理专业依据的是专业的名称或家长的意见,没有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90%以上学生不明确工商管理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发展路径,这使得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选择极其茫然和盲目。

(二)从高职高专院校角度分析

1.职业生涯教育专门机构缺失,人员匮乏且专业化程度较低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机构,在学校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教育的机构基本上是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服务中心或招生就业处等。

2.职业生涯教育的体系缺乏系统性、实践性

在我国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只有在大学三年级即将毕业时,学校才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内容十分有限,且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3.职业生涯教育的渗透力度不够,满意度低

尽管各个高职高专院校都意识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但大多数还只是蜻蜓点水,渗透力度不够,没有将其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倾注人力物力给予足够支持,致使相关服务覆盖率低,因而学生对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满意度不高。

三、对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构建的设想与对策

(一)构建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1.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专业化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以课程的形式实施生涯教育活动,以此促进学生的生涯发展和生涯成熟。目前,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已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创业指导、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基础课程纳入学院各专业的学分制教学计划中。此项课程改革体现了学院领导及相关部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空前重视和大力支持。

2.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建设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只能起到普及知识理论的作用,具体到学生个人的人生定位和职业道路的选择需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个性化的咨询辅导。笔者曾对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内蒙古科技职业学院两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工商管理发展前景》课程教育,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综合性强、就业面较广但不够专、深的特点,为学生设定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咨询管理、创业管理等职业发展方向,解决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对未来就业的盲目性问题,鼓励学生从大一开始即着手进行学业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准备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程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在学生临近毕业或择业时开展的临时性工作。高职高专教育一般采用2+1学制或2.5+0.5学制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仅有4-5个学期,其余1-2个学期为顶岗实习期。因此,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应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根据不同阶段选择相应的课程,延续至实习期。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自2010级进行了教学计划改革,开设了职业规划、创业指导及就业指导三门课程,并以讲座的形式分别设置于第二学期、第三学期及第五学期,完善了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系统建设。

(二)建立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

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指导队伍是高职高专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当务之急。这支具有较高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指导队伍,可以经常为学生开展职业指导、生涯咨询、岗位推荐等服务工作,成为大学生的“职业导航师”。目前承担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开设的职业规划、创业及就业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均为硕士研究生学历,其中包括具有多年学生管理工作经验的团委负责人、学生处负责人及具有企业丰富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教师,同时拟聘请更多的校外兼职辅导教师,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选择并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和测评工具

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特殊性。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应充分认识到职业测评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教育和职业选择中的作用,挑选和引进合适的测评工具,凭借内部人员或与外部的测评机构共同开发。通过科学、完善的测评手段,给予所有学生而不仅仅是毕业生完整、科学的自我认知。高职高专院校在选择和开发适合的测评工具时,应从高职高专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注重专业性、实践性和经济性的结合。

(四)结合校内外教学和实践活动,搭建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平台

职业生涯规划最重要的环节是“实践”,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检验自我认知是否正确、目标设定是否合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结合校内外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平台。

首先,引导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教学活动和竞赛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职业发展起点。其次,开展“校企合作”实习活动,促进学生进行未来职业体验,利用节假日时间,依托“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就业实习基地”和“毕业设计实习单位”,鼓励学生深入企业、亲身体验,了解社会实际需求,锻炼自身能力的同时检查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是否合理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促进自己未来职业生涯发展。

(五)建立职业生涯评估和反馈机制

加强学生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完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循序渐进、动态发展的过程。作为学校相关部门,一是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跟踪调查,比较他们的修正规律,总结实践经验,积累案例;二是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后续跟踪,收集就业信息,为学校教学工作反馈信息;三是要做好用人单位的回访工作。了解毕业生的实际工作状况和单位对毕业生工作的评价意见;四是邀请各阶段毕业的校友回校交流。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向在校学生讲述他们不断调整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过程,加深在校学生的印象。通过比较研究,探寻学生在校期间及毕业之后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规律性,为学校开展职业指导提供科学的依据,不断完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拜五旭.高校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社科纵横,2007(8).

[2]石晓燕.国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

作的启示[J].市场周刊,2007(12).

[3]李学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J].山西省

篇8

关键词 :中职学校 生涯探索 体验馆设计

一、目的和意义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80%学生因对自我了解不足,对未来的职业缺乏思考和向往,而欠缺自主学习动机;有70.5%的学生不了解自己未来要做什么。因此,引导学生深入地探索自我、全面系统地认识自己的能力与兴趣,发现自身潜能,在选择职业时,就可以减少试错的成本,客观、清晰、准确地进行职业定位。

职业生涯是人生历程的主体,职业生涯发展是终身发展的核心。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探索是学生提高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与技能、顺利实现从学校生活向社会、职业生活过渡的基本途径。建设职业生涯探索体验馆的根本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佳的职业选择,并在这一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职业规划与职业愿景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职业发展”是中职学校建设职业生涯探索体验馆的指导思想。构建中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体验,探索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有效模式和途径,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以满足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二、职业生涯探索体验馆的特色与设计思路

职业生涯探索体验馆作为学校传统知识学习和职业指导的良好补充,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1.体验式的职业生涯学习

根据“完整的体验式学习过程应包括四大步骤”,设计学生的职业生涯体验的四个过程是:切身体验—体验项目、观察与反馈取得—体验项目+他人及系统评价、反思与升华—自我评价+单次报告指导、再实践—后续活动。

2.以学生主体的自主学习

配合职能理论倡导,职业生涯探索体验馆在学习形式上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以利于人际智能培养。在课堂学习环节上重视最后反思环节,培养学生的内省智能,使课堂学习内容丰富多彩,课堂互动形式多样;使学生主体意识更加明显。透过生动活泼且与个人切身相关的活动,激发对职业生涯的关切,产生和探索职业生涯的意愿,进而有效地学习相关的能力并培养合格的职业生涯态度。

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教师的调控、监管及使用软件跟踪记录,全面分析并形成科学反馈是关键。

3.让学校学习与社会、未来相融合

职业生涯探索体验有效填补了学校纯知识学习的空白。通过带有前瞻性的职业任务导向及合作式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及合作与领导能力,塑造完美的与社会融合的人格,增加对未来的了解,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探索充满期待,有利于实现学业、择业与事业的有效融合。

三、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探索体验馆建设的内容

在职业生涯探索体验馆,学生可以通过体验中的表现及感受,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发现自己的职业性格、分析自己职业能力;通过自评、他评、系统测评、动态数据对比四种评价方式验证自己的兴趣、能力;根据评价结果,识别自己潜在优势,以及自己未来职业优胜方向。

基于职业生涯课程目标,充实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划为两大模块:

核心模块——生涯规划指导。

支持模块——学业发展、生活发展指导。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策略,使我们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更贴近学生,更有效。

通过社校联动和社团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企业,真实地体验职业生活。

四、小结

职业生涯探索体验为学生的职业探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拓展和交流平台,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动机,尊重学生个性,鼓励超越创新,让学生在学习之后,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一个正确的探索世界的方式,收获了一个对自己的发展空间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感悟了探索与创新的乐趣,提高了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涂廷保.高职“2+1”模式改革的实践[J].职教论坛,2007(10).

[2]张济生.素质培养与职业定向[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

篇9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始受到高校的重视。(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无到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大学生就业压力,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印发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中明确要求各高校从2008年起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将其贯穿大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化。高校通过丰富课程内容和实践,让学生直接体验职业生活,这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找到既符合自己兴趣爱好、又适合专业发展要求的职业。

(二)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得到不断

提高。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多数大学生也开始意识到诸如职业指导、职业咨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自己未来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中所扮演的积极意义。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困境

(一)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普遍重视不够。(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过于追求全面而缺乏针对性。大学生不同的专业选择,可能导向不同的职业生涯。但一些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往往用统一的内容教育学生,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于形式化,只重理论教育而忽视实践的指导。多数高校尽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但教学的形式主要是课堂教学和讲座,忽略了实践的指导;教学内容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轻视学生社会参与能力,这使得课程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因为这种缺乏实践指导性的教育教学,对解决大学生实际就业问题和职业发展的作用不大。(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越趋严峻,不少高校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然而,要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仍然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程设置缺乏稳定性,没有形成固定的课程体系。二是课程内容单一,缺乏实践性。

(二)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识不强。大学时期是一个学生由学生身份向职业者过度的重要时期,然而众多大学生由于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正确理解,只注重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却忽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至于对自己未来择业方向和职业发展产生模糊。

(三)学生家长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不足。由于我国多数家长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和意识,导致家庭教育中缺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些家长对自主择业缺乏正确的理解,把就业责任推给国家,忽视自己在孩子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有一些家长将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强加给孩子,根据自己的职业现状、社会地位、发展前途的来指导子女的职业生涯规划;甚至还一些家长把就业看着人情交往而非孩子的就业能力,要求孩子按照家长设计好的职业方向去发展,很少引导孩子自己思考、探究未来的职业需求,家长的这些行为极易导致孩子对自己未来职业缺乏应有的定位。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应对之策

(一)高校应进一步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体系。(1)高校必须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建设。高校应重视构建科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同时高校还应运用情境模拟、人才测评等手段,对学生的能力水平、个性特征等因素进行综合测量,为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一个较为科学、客观的价值参考。(2)高校必须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建立一支较为稳定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其专职职业指导教师必须具备高校教师和职业指导师双重资格,兼职职业指导教师可对外聘请人力资源、心理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或企业家等。实现师资队伍专业化,各高校一方面可以要充分挖掘现有的师资资源,另一方面还需加强现有职业指导人员的培训,使其尽快达到专业化要求,最终能为大学生提供更为科学的、客观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3)高校必须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程性与阶段性的融合。高校应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区分为诸如早期、中期和后期三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对于处在职业生涯规划认识初级阶段的大一学生,要使其认识到加强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社交和处事能力的重要性;对大二、大三的学生要重点提高其基本素养,并能调整自己的职业目标;对大四的学生应深化其对自我的认识,加强其对职业的思考,为自己将来的择业做足准备。通过这三个阶段的教育,让大学生建立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明朗的职业未来。

(二)大学生应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识。高校应不断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识,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自己职业选择及职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性,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从根本上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科学价值。

(三)家长应积极配合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家长要转变就业观念,了解行业趋势和就业形势,教育子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确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从而有效地帮助孩子解决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的问题。

(四)国家应进一步规范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和

完善大学生的就业机制体制。(1)国家应进一步督促高校全面落实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国家在经费、师资队伍、就业实习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仍缺少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国家应按照《就业促进法》的相关要求,制定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政策法规,实行有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财政政策,强化政府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重要职责。(2)国家应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的就业机制体制。我国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机制以辅助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并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以提高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以维护全整个社会和谐与稳定。要不断加强就业市场的整顿,严厉打击利用就业欺诈大学生的行为,保障学生的权益,维护良好的就业秩序。要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法制建设,把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保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顺利实施。

总之,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项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的教育活动,不仅需要大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的主体作用、克服诸多条件的约束和限制,还需要高校教师的专业指导,家长的帮助,国家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可。因此,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应树立科学的系统观,以高校为核心、学生为主体,通过整合高校、家庭、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和资源,提高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的实效性。

篇10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及现实意义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充分了解自己,了解职业现状,行业发展趋势,以准确定位自我。

职业生涯规划要求大学生充分地探索自我,逐渐确定职业偏好,就是要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然后为自己确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有效引导大学生积极地进行自我探索,明确自己的优势以及不足,形成对自我客观的评价;同时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人才市场的现状,了解人才需求的比例以及自己在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从而有助于大学生科学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明确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 促进大学生自我完善,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认识自身能力的不足以及人目标与现实的差距,从而促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培养,巩固知识基础的不足,锻炼职业技能和处事能力。通过参加相关培训和社会实践,有意识地提升职业素质,锻炼工作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为将来实现职业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当今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理念的缺失

首先从高校角度来看,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以就业指导机构为主,工作重心基本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以就业政策的宣讲为主要形式的思想动员;其二是以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手续办理为主的事务性工作。

第二,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系统建设不完善

由于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许多高校开始认识到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逐渐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力度。但是处在探索期的职业规划教育系统建设不完全。其一,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没有采取全程化教育的形式,几乎未能贯穿大学教育始终;其二,师资力量薄弱,目前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执行主体多为就业指导中心、校团委以及年级辅导员。其三,课程设置不完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

第三,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全员化与个性化分离崩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门必须面向所有大学生的课程,必须普及到每个年级的每个个体。同时,它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他根据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素质技能的不同而有所差距,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重视“因材施教”。

四、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1、积极推广普及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

校方与大学生都必须明白当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积极探索、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校方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平台,必须致力于推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方式辅导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2、逐步完善大学生阶段性职业指导教育系统

大一是适应期,学生在适应大学生活学习的时候往往对新的环境和未来的发展感到无所适从。在这个阶段学生应该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和自己专业对口的职业,同时也要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当前的就业形势。在这个阶段,指导老师可以通过观察、交流等方式逐步了解学生的性格、能力等个人特征,并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展望。

大二是定位期。在大学二年级阶段,学生主要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应在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程化的实践与探索)。在这个阶段指导老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他们思考、决定未来是选择升学或者就业.

大三是实践期。在这个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应该放在获得职业技能认证以及社会实践上。在逐步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的同时,指导老师应协同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确立具体的目标。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针对性的复习考试,获取相关证书以增加成功就业的资本。

大四是就业期。经过三年的积淀,大学生已经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和较强的职业技能。在这个阶段,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为了使实习与就业成功接轨,校方可以适当调整毕业答辩的时间,将答辩安排在毕业实习之前。这样,大学生面临的事直接进入社会,开始应聘、面试。

3、组建专业化教师团队

高校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第一力量就是老师,组建一支专业化的教师团队是提升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整体水平的关键。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人员来看,大多是由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各教学单位的辅导员等组成。在工作中教学人员两级分化严重:有的从事学生思想工作,有实践经验但缺乏专业知识及对形势的了解;有的专业素质高但是缺乏与学生的密切交流,这样的师资状况显然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大学生的需求(从操作层面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改进)。

参考文献:

篇11

一、“能力本位”的概念厘定

(一)“能力本位”的基本理念

能力本位,顾名思义,是指将重心放在能力上。能力本位教育也就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它主张重视提高受教育者的从业能力,其核心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国外将其翻译成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它是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一种职业教育思想,也是目前国际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毫无疑问,高职教育是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就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现状来看,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更趋多元化,社会不仅需要传统意义上的学术型、工程型人才,同样需要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将“技术应用性人才”作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定位,并倡导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高职教育对现代经济生活的一种对接与呼应,是高职教育本质的必然选择。

(二)高职教育的“能力”释义

能力是一个使用范围极广泛的概念。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篇文章所探讨的“能力”是从职业所需角度来论述的,并非心理学上所指的能力概念。准确地说,这里的能力是职业能力。所谓职业能力,就是个体能胜任其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所需必备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因此,它强调的是综合的职业能力,主要由四种能力构成。一是完成职业任务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或动手能力。如知识运用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二是职业岗位变动的适应能力和就业弹性。适应能力是一种既能从事现有工作的能力,又能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社会职业岗位的内涵与外延,处于不断变动中,职业岗位变动的速度与力度在现代社会更为显著。

除了这四种能力外,能力本位也体现了以人格为本的思想。高职教育中,人格最关键就是个体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它也是个体能否胜任某一行业的最基本的素质。优秀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是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保障。综上所述,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特征表现在综合素质高、职业技术能力强,并体现了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职院校房地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能力内涵

房地产专业是一个介于建筑环境、土木工程与工商管理的交叉学科。主要培养拥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岗位素质,具有良好的现代服务意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我院的房地产市场营销专业则以“房地产营销策划方向”为重点,培养品格优秀、知识丰富、技能过硬、素质全面的房地产营销专业实用新型人才。从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来看,高职院校的房地产管理人才更能适应社会需要。现代房地产开发和管理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应该是复合型人才,既有扎实的房地产基础理论,又需要懂得一定的管理实务,具备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相关综合能力的人才。

二、高职院校房地产专业新生职业规划现状

(一)职业生涯指导教育与能力本位教育的关系

要搞清楚职业生涯指导与能力本位教育的关系,首先应该清楚职业生涯指导的概念。就职业生涯指导这个概念来说,目前对其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经过学者们多方研究,普遍 认为职业生涯指导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2]高职生职业生涯指导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高职生如何结合个人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培养未来的职业技能,发展职业能力的活动。可见,职业生涯指导的基础和保障就是培养综合职业能力。这和能力本位教育的主旨一致,都是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当然职业生涯指导更重于在客观评价自己前提的基础上去培养未来所从事职业的综合职业能力。对房地产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是对其培养符合房地产市场营销专业岗位所具备的能力。

(二)房地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笔者通过访谈法和让新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报告的方法对市场营销专业新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都存在问题。主要体现为两大问题。

问题一:职业相关知识贫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模糊。

通过对学生的访谈(集体访谈和个人访谈)可看出他们对职业生活显示出较强的偏好,却缺少理性的思考与规划。虽然大家在志愿选择上大多都填写了市场营销专业,但是在问到思考过将来从事的职业时,一半的学生回答思考过,一半的学生的答案模凌两可,在问到是否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时,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回答不了解,还有学生回答没有听过。可见,大多数学生都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职业相关知识贫乏。而且许多学生尚未清醒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他们的重要性,这必将影响到他们对将来职业的选择和未来人生发展的定位。

问题二: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不能准确定位,好高骛远、。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由审视自我、确立目标、生涯策略、生涯评估四个环节组成。在自我分析这一环节中,必须问问有什么技能专长,自身的优势弱点。机会、威胁有哪些,即要充分而且正确地认识自身的条件与相关环境,避免在对自己认识不清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选择。对自己需要有一个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但从学生提交的职业生涯规划报告中可以看出,大多学生都没能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在近期目标中就定出考六级等与他自身条件不相符的目标,在五年的远期目标中董事长、做第二个马云之类的好高骛远的目标。

从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高职生的职业生涯指导教育刻不容缓,并且需要从新的视野来完善。

三、基于能力本位视野下的市场营销专业新生的职业生涯指导措施的建议

由于高职生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一方面他们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决策能力还不成熟,社会阅历少,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对自己认识不够清晰客观,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另一方面他们可塑性强,发展潜力大,有效的指导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加之对于新生来说,刚从高中阶段过渡到大学阶段,角色刚转换,对于大学的学习还不是十分清晰时,就更加需要良好的职业生涯指导。这会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充分重视职业生涯指导,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通过职业生涯指导,让他们了解大学与中学的差异,明确上大学的目的,帮助学生快速从高中的学习模式向大学学习模式转变。要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初步了解职业内容,有计划地培养高职生的职业意识,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尽快找到正确的人生定位和奋斗方向。建议学生试探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剖析对个人能力、未来职业等方面的认识和体会。在指导途径上可以采取听取专家的讲座的形式,也可以将其指导渗透到学生的活动、学生所加入的三委会部门等,也可以在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和就业方面作个交流,指导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二)着眼于高职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帮助高职生学会职业生涯规划,着眼于学生一生发展的教育,促进其全面、自由、充分的发展,体现了人的发展的终极关怀。高职生的职业生涯指导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全面关注人的成长。尤其是在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上要遵循使学生学会做事与做人念的理念,把教育和人的成长、价值实现联系起来,尊重人的个性发展,满足人的潜能开发的需要。

培养学生职业抉择能力是职业能力中很关键的一个能力。职业抉择是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职业生涯规划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职业世界的认识教育和职业素质与适应力的培养,要通过提供大量的感性与理性的材料,帮助高职生尽可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当前的社会环境与职业世界,熟悉职业发展环境;培养学生就业环境分析能力,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其规划实现的有效性。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是作为从事任何一个职业都需具备的条件。作为以后从事房地产营销策划的学生来讲,诚信敬业,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处事公正公平,正确的价值观来说首先是房地产企业最看重的先决条件。

(三)有层次的开展贯穿高职教育的职业生涯指导,做好及时的评估与反馈工作

由于职业生涯指导的阶段性,因此需要在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目标,并选择恰当的培养方式和途径,使其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与市场的需求相结合,以增强学生正确规划人生的能力。在大一阶段的指导中,需要把握几个关键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新生入学阶段,学生刚进校对职业懵懂所以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方法的指导。但并不是在这个阶段的指导后学生就能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个清晰地认识了,它会随着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产生高原现象,因此要在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内容的指导,做好及时的评估与反馈工作。除了新生入学是一个关键期外,期中也是一个关键期,对于目前的学习会产生职业与目前学习没有直接联系的迷茫,因此在这个时期内需要灌输目前课堂学习的重要性,并强调它对于职业学习的一个必要联系。期末也是一个关键期,学生忙于准备考试,在考试前就职业发展和考试的关系作个简要的说明,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大学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使自己具备综合职业能力,从而更顺利地走上职业生涯之路。

篇12

中图分类号:G710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即就业环境和本人实际情况,制订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对个人职业前途的瞻望,是落实职业理想的实施计划。笔者通过两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来看,许多中职生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中还存在着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有待提升。因此,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及指导、提升其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势在必行。

一、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自我认知不清。中职生的年龄大多为15―18岁,正处于职业探索阶段的试探期。试探期内个体的特点是:通过学校活动、考虑需要、兴趣、能力,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作一番探索,并在幻想、讨论、课业及工作中加以尝试,作出暂时的决定,选择职业时有较大的弹性。但目前中职生在生涯规划中对“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等问题认识不清。

2、职业认知不明。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性与实践性突出的教育,学生进入职校学习是对职业的第一次认识和接触,是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第一次思考和探索,有60%左右的学生不了解将来要从事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对职场的真实状态更缺乏体验。学校提供的学习环境与企业实习环境也存在一定差距。专业教学和实验实训仍以理论为主,缺乏先进而真实的技能系统训练场所,致使他们过低估计了职业对自身的技能要求,从而影响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提高。

3、职业意识不强。一些学生虽认同专业,但对职业深层次的涵义与内在要求认识模糊,不能很好地回答“为什么立业”、“怎样成就大业”等问题。其主要表现:一是职业主动性差。不愿从干脏、累、差的工作开始,不愿从基层干起。二是职业适应能力弱。因人际关系紧张改换工作、因工作环境复杂改换工作、因工资低没有发展前景改换工作的现象屡屡发生。学生在不能适应工作的情况下选择逃避,频繁地另谋职业,他们不从自我职业意识找根源,有的将责任推给用人单位,有的积郁成疾成为心理疾病患者,有的甚至迁怒于社会。三是不能很好地遵守企业要求和职业规范。职业意识缺失,职业主动性、适应性明显不足,是影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力的一大障碍。

4、职业目标模糊。大多数中职生没有测试过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等,从而导致职业目标模糊。调查显示,一大半以上的职校生是中考的失败者,在中职学生中,自卑者、盲目者、好动者、贪玩者居多。其主要表现,一是得过且过,经常从事一些与职业探索无关的活动,逃避研究自我、探索自我、开发自我。二是对自己的兴趣、素质、性格、能力等评估不足。据调查,有近一半的中职生不能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既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又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对于避免职业生涯设计目标的盲目性特别重要。

二、提升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主要方法

1、认真自我评估,形成正确定位,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职业认知能力。中职时代是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学生在职业倾向方面并没有完全定性,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进行指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他们的性格优势和能力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在分析的时候,最好采用“SWOT”分析法,即把优势和弱点分别列出来,把现实中的机会和威胁分别列出来,然后把机会和优势结合起来,尽量扬长避短。教师还应经常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思考,对自己目前的状况,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力、兴趣爱好、社会和现实的需要进行审视,不断完善自己,及时修正自己的目标。通过认识自我,让学生掌握自我分析与评价的方法、步骤和标准,对自己作出科学测评,完成最终的自我确认,为进一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准备。

2、分阶段施教,深化学生将由“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思维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教育可以职业类型测试、专业介绍、职业前景、讲座为主要形式,进一步厘清学生发展思路,定位学习目标,为中职生今后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第二阶段,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教育应以分析人职匹配、制定生涯规划为主要内容,通过职业生涯设计大赛,推动他们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而进行探索;第三阶段,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应主要围绕就业政策、就业技巧、职业道德、入职教育等展开,让学生尽早实现由“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3、注重职业技能训练,构建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升学生社会职业适应能力。作为中职学校应完善学生学习制度、各类奖优罚劣制度,营造比学习、比技能的良好竞技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刻苦训练,立志成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学校要以学生的职业训练与开发为主线,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学生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学者不可偏废,进厂实习、校内训练二者需要兼顾,要将职业训练放在突出位置。同时,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职业体验活动,在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公益劳动等活动中,学生可以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增强职业责任感,密切校企联系,缩短职业认知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提高学生在职业活动中的社会适应能力。

4、强化职业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责任能力。学校应以职业素质培养为导向,以职业分析为手段,明确岗位流程、工作责任、工作内容、任职资格,加强学生劳动纪律教育、产品质量意识教育、职业价值观教育,为企业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加强对学生的分类指导,针对目标模糊的学生,应帮助他们确立职业目标、职业发展道路,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涯规划方案;针对信心不足的学生,应帮助他们坚定“劳动创造生活,职业改变未来”的信念,敢想敢做,敢于尝试,积少成多,增强自身职业素质;针对朝三暮四的学生,应帮助他们抛弃幻想和杂念,促使他们脚踏实地,认准一个目标并为之奋斗。

篇13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1

青年一代是社会未来的希望,对于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曾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青年学生就像一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有着青春的朝气,更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对其进行恰当的教育,可以发掘其巨大的潜能,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高职高专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年轻一代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与普通高等教育有所区别,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对于职业的倾向性更加明显。在其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就业去向中就可以看出这样的区别。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更宽泛的知识面,可塑性更强,更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但高职高专学生与普通高等教育大学生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年轻。他们都是中国最具有活力的年轻一代,他们是这个社会的未来,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他们生活于一个科技发达的年代,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强,但对传统也具有很强的排它性。

高职高专大学生都是由年轻人组成的队伍,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对于新事物有着很强的接受能力。在众多人众中,高职高专大学生是最有活力的人,他们占了青年人中的很大一部份。他们同时也兼具了各种才华,他们各方面有着独特的能力。

二、职业生涯规划对于青年一代的重要性

很多青年学生对于未来都没能有一个深刻的思考,对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也没有进行细心的规划,以至于学无以致用。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只是制定一个目标,同时也是对人生的一种感悟,在不断的奋斗当中也在实现着人生的价值。职业生涯规划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有助力于认识自我。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在做的就是进行自我定位,知道自己处于一个怎么样的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有着其独特的效果。有助于学生转变思想观念、消除心理障碍,有助于学生把自身的发展与社会需要、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2.职业生涯规划是奋斗的不竭动力。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确立起人生的奋斗目标,引导着学生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职业生涯规划在制定的时候就有了深刻的思考,制定的目标也是经过认真考虑的,对于个人的发展自然也就起着鞭策的作用,推动着个人不断向前奋进,向前目标奋进。

3.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学生在一步步实现目标的时候,既满足了其物质需求,也使得其精神世界得到了丰足,并且不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有所不同,其方式更为灵活,更能为现代青年学生所接受。但无论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还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都是巨大的。

1.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更具有深度。当代青年人获取知识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网络,在网络上的东西很容易让青年人接受。通过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与时俱进,也能让他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得到更好的思想指导,使其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深刻。

2.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职业目标更具体。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喊喊口号,而是对未来职业目标实实在在的计划。没有一个好的指导,就不能制定既远大而又符合实际的职业目标。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学生通过网络从宏观上来把握未来职业的方向,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切合实际的思想指导。

3.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职业理想与社会理想更好地结合起来。职业理想应当与社会理想相结合,这样才更有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社会发展方向,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做出正确的选择,制定既有利于个人成长又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职业生涯规划应当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对未来职业理想的确立、职业目标的定位和职业分析的过程的展开,将职业生涯规划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更有利于学生对其职业规划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同时,也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之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职业生涯规划当中,可以给学生一个既宏观又微观的指导,使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有一个方向,朝着这个方向迈进,推动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

只有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好,才不至于做出对社会有危害的事,才能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品德,使其职业生涯更加地光明,更加地灿烂辉煌。

职业生涯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大事”,关乎其未来的命运与发展,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是可以有效地对人生做出规划,对事业做出计划,使其生活更有节律,事业更加得意。但与此同时,也应该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具有更好的德行,在其职业道路上走得更顺更远。

结语:高职高专大学生都是与就业接轨最为密切的群体,都是祖国的未来发展的希望,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使他们对未来有一个更加明朗的认识,职业目标职业理想更加能够符合实际并且更加具体,在他们的职业道路上能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琳,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中国高考研究,2007年第4期

[2] 赵敏,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十二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