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5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篇1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就象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创造情景的作用。恰当的.具有艺术性的新棵导入,会有效的吸引学生,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迅速形成教学的。

地理课的新课导入,可结合授课内容和心理素质等情况,采用如下一些形式:(1)开宗明义,直接引入;(2)承上启下,温故知新;(3)巧布疑阵,激发兴趣;(4)巧用诗歌,创造意境;(5)运用谚语等。下面略举几例:

其一:在讲授中国地理“西北地区”一节时,先给学生朗诵北朝民歌《敕勒歌》后问学生,这首诗描绘的是什麽地方?这为学生创设了我国北方草原的情景,有利于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调动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其二:在讲授“欧洲西部”一节时,新课导入这样提问: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吗?2.你知道这次战争的发起国吗?3.我国香港.澳门原来是那国的殖民地?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然后教师作简要的小结和提示。这样的导入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很自然的引入课题,为本节课的知识学习奠定了基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三:在讲授“美国”一节时,又这样提问:1.同学们,现在是谁在世界上称霸?它为什麽能称霸?美国是哪个打洲的国家?比中国大,还是小?3.北美地形分哪几部分?这样提问,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对这节课的学习起上挂下联及作知识准备的作用。

地理课的导入,时间约3---5分钟。

二.读要具有直观性和实效性

进行地理创新教育,其要点之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读,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读插图,读资料。可采用如下一些方式:1.根据导读提纲读;2根据练习读;3根据插图读等。导读提纲和练习主要由识记层次的问题或题目组成,有重点的读书自学,能使学生能自己勾划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读图,要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指导他们分析理解的思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体系,形成基本的读图技能。这一教学环节可控制在5---10分钟。

例如指导学生学习“美国”一节的第一课时,读采用了两个步骤:其一,以导读提纲读读。(1)美国的“星条旗”有什麽象征意义?(2)美国的自然条件有什麽特点?它的平原面积.耕地面积.森林覆盖面积的比例是多少?(3)美国总人口数是多少?白种和黑种各占多少比例?(4)在美国有多少华人和华侨?主要居住在哪里?他们的祖籍主要是我国哪些省份?学生根据这个提纲去读课文,其主要知识点就能够通过自学掌握,能抓住学习的重点。其二是指导学生读图16.3,熟悉美国地形特点。

三.讲要具有精练性和扩展性

讲是教学的主要环节,主要是教师对地理知识的精讲,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复杂的地理知识归成系统化;(2)着重讲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3)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多采用图表法,特别注意直观简明;(4)配以教具和运用多媒体教学。这一教学环节时间可控制在20分钟左右。

例如“美国”一节,在指导学生预习和读图以后,抓住本节知识目标的重点,教师分析讲解以下几点:(1)美国的纬度位置与我国大致相似,都处于中纬度地区,都属于亚热带和温带,适合人居住;(2)美国三面临海,这一点比我国条件更优越;(3)美国平原面积广大,土地肥沃,有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构成庞大的水运网,水陆交通便利,加上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有优良的海港,为该国发展经济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4)美国自然资源丰富,这一点与我国国情也基本相同;(5)不同的是美国森林覆盖面积比例比我国大,但现在我国正在实施宏大的绿化工程,正在改变我国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现象。以上的讲解分析,既突出了重点,同时也扩大了课本的知识范围,有机地渗透了国情国策教育。

四.练要具有准确性和创造性

“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准确地再现和创造性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评价具体的实际问题。针对农衬学生的具体实际,练本着两个原则 :(1)再现和强化记忆课文介绍的重点知识;(2)从运用知识的角度去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这一教学环节时间可控制在10分钟之内。

例如“美国”一节第一课时,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对学生进行检测:(1)复述美国平原.耕地.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2)回答美国东.西.南三面的临海洋;(3)背出美国自然条件的五个特点;(4)美国哪里人口密集?原因是什麽?以上四个问题的提出,就是针对农衬中学生的实际,提出检测的设想和要求。前三个问题的提出是强化记忆知识要点,后一个问题是运用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篇2

基础教育新课程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使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新课程的不断实施,这要从教师、学生、理论、方法、策略等各个方面进行多维整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实施有效地理课堂教学,如何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去创建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以达到培养学生终生发展的能力,成为每个老师和地理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导的含义是“引导事物向某个方面发展”。很多教育者对教师的主导作用都有着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安安静静的听;教师连续提问,学生胸有成竹的回答,就是发挥了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是扮演好一个指导者、组织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努力程度往往是其学习效果的决定因素。因此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定期进行自我判断、自我指导、自我反应、自我观察、自我调节、自我激励以及自我评价。总之,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是师生互动和交流的平台,是引导学生提高的场所。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观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的效果。

二、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创设与教学相呼应的具体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充分的体验所学知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时刻处在一个安逸的环境中,使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状态,从而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兴趣。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最终独立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现代气息,要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教学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以增强教学的时代性。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的创设原则,进行了以下尝试:

(1)设置悬念,构建迫切学习的教学情境。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以“疑”为纽带的动态统一体系。

(2)实验操作,形成手脑并用的教学情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动作操练直接影响着思维的发展。如在“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教学时,可请学生上讲台进行实验操作,并以学生操作获得的结论为感性材料展开教学,那么,褶皱、断层这些抽象的知识就容易理解了。

(3)案例引发,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学校附近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为案例来学习城市的发展;以长江为例来学习河流的流域治理等等。

(4)多媒体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这种教学方式的效率非常低,并且可以降低学生对学习所产生的兴趣,结果将对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教学质量也很难提高。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解决这一弊端,它能将网络可储存性、大容量性、交互性、远程性和全面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适当的选择属于自己的试题进行训练和学习。它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三、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其特点是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型”式学习,打破书本知识观点的束缚,让学生参与地理现象的分析研究,能够给予学生更开放、自由的思维空间,更易于思维创新。同时,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规律明显,更能推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对于传统“知识型”课堂教学,“探究型”教学模式更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基础知识的应用研究,而相对减轻课堂45分钟内课本基础知识的讲解,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四、走出课堂,注重社会实践

篇3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重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两张皮”的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问题的情景,从而使教师的所教与学生的所学、所需有机地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二、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教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教法。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状况,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多数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也正因为如此,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教材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而忽视学生和教法,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研究学生,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1.全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原因有二:一是学生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二是学生觉得知识过于简单浅显,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具有挑战欲望、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地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每节地理课始设计出形式多样、巧妙有趣的导语有利于迅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之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情绪进入兴奋状态,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多年来,我在授课前都会提出一些引起学生思考和联想的问题,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的目的,实践证明,此法对教学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中学生处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向师性强,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引导和示范意义。“亲其师,信其道”,他们往往会因喜欢一位教师而去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课堂上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教师诙谐的语言、优雅的教学仪态、渊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素养及某方向的特长等,这些都可成为学生崇拜的地方,也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条件。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素养,发挥特长,形成人格魅力,这样就可让学生由崇拜到愿意和你接近,愿意上你的课,教学效果自然会达到最佳效果。

3.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

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象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同步,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长江》、《黄河》时,播放《长江之歌》、《黄河颂》等歌曲,写厚悠远和气势磅礴的歌声深深吸引了学生,歌曲中包含的大量丰富地理知识,使学生感到亲切,兴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自然十分活跃,这样的教学可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课堂教学情景中,形成一种崇尚知识、努力探求地球知识的一种良好氛围,进一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难。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问底是创造性思维的开端,也是创造性人才所具有的重要品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尽力助其解决心中的疑问,并以此为突破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和灵感,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以此推动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

如教学“南极洲中冰雪覆盖的大陆”这一部分,通过学习得出了结论:南极洲是冰雪高原,是七大洲中海拔最高的一个洲。我并没有就此搁笔,并继续设置疑问让学生思考:南极洲冰体积占世界多少?如果全部融化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学生通过思考,看地图,查资料互相讨论得出结论,我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在我的鼓励下,学生情绪高涨,也试着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果世界洋面升高50―70米,我们居住的平舆县城(海拔仅50米左右)及沿海一些地方,将毫无疑问地陷入一片大海之中,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防止此事的发生?于是他们自问自答,进入积极思考状态,想象着各种措施和手段防止南极冰的融化。学生在质疑问难的过程中,创造性的想象和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由此看来,我们的教学活动并不是通过传授知识来消灭问题,恰恰相反,是通过传授知识来引发更多的新的问题,为此我们要始终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所创新有所发现,才会得到发展和提高。

5.抓住热点,结合实际。

地理教学与社会热点相结合是地理教学的优势,更是抓住学生学习兴奋点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在讲解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时就抓住当前正在发生的社会热点来讲述,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泰国红衫军与政府军发生激烈交火已造成几百人伤亡的,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屡见不鲜的强烈地佐证了政治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在全球范围内地自然灾害可能是现在影响人口死亡率最重要的因素了。2008年5.12汶川地震和刚刚2010年4.14青海玉树地震造成数万人的死亡和近期南方的雷暴天气造成80多人死亡等,这些都说明了自然灾害对人口死亡率影响的突发性及危害性。通过当前发生的鲜活例子进行讲解,课堂上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并能形成强烈的震撼,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学科的兴趣都会随之增强。

四、课后及时总结,加强科学教育研究

课后一定做好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预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课堂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下次课中如何克服?等等。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也会对很多问题不一定能够圆满地解决,在课后要及时地回顾总结,不断地调整、改进,以期下一节课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环节对于教学尤其重要,但却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的方面。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作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

参考文献:

[1]宋叔华.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开放.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

[2]吕元喜.浅谈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全开放.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12).

[3]李井芳.谈多媒体在地理课教学中的应用.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1).

篇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从新课改的要求标准来看,新课程主要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例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而这些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无法实现的。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使得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非常迫切,只有地理课堂效率高且效果好,才能解决这些教学问题,改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以高效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对于高效课堂的标准应该是学生的综合地理素养得到提高,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学习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识图、记图等能够进行运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律和本质的分析。只有达到这些,才算是高效率且有效的地理课堂。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怎样做才能打造高效课堂呢,在笔者看来,主要是要做好三个转变。

一、转变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育者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的教育理念直接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许多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很大的限制性,因此,要想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要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是控制者和主导者,课堂教学的步骤都由教师完成。例如教师决定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式等等,特别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注重单方面的传递,以教学内容是否传授给学生作为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角色做出了重新的界定,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注重引导而不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去学习,而不是教什么就让学生学什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去主动探究知识,也就是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

其次,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观念也应该做出转变。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本身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有些教师误解了这种思想,对师生关系不能正确对待。例如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严肃,与学生交流也比较少,认为这样才能保持师道尊严。其实这种思想是不对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的基础。因此教师要转变这种观念,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要与学生多多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情,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转变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在让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众所周知,教师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陈旧和单一,这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接受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对教学方式做出转变。

首先,教师要变“输入式”为“输出式”教学,这一点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关键的。长期以来,多数教师注重输入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以语言知识传输为主,不可否认输入式教学有助于知识的快速传播,但是学生接受的结果却是不能保证的。学生容易沦为知识灌注的容器,对传授的知识被动接受。很多学生即使能够记住知识,但是却不能实际运用。例如学生在学习了关于地图的知识,如经纬度、方向、等值线,学生能够熟练说出相关的定义和概念,但是遇到地图类的题目还是不会运用这些知识技能分析问题。因此,教师要变为“输出式”教学,也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教师和学生应该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教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去探索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一些问题,如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为什么有昼夜变化和四季变化等,这些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现象,学生也乐于去探究其本质。

其次,教师要注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往教师呈现知识的方式比较单一,基本是采取直接呈现的方式,也就是语言传授,如讲解公式、定理、规律等,然后就是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这样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对此进行转变,更加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性,除了直接性语言讲授,综合利用形象化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总之是让知识呈现更加多样化。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授课与识图结合的方式,在让学生观察地图的过程中进行知识传授,这样要比单纯知识性授课效果好的多。

三、转变学习方式

篇5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导的含义是“引导事物向某个方面发展”。很多教育者对教师的主导作用都有着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安安静静的听;教师连续提问,学生胸有成竹的回答,就是发挥了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是扮演好一个指导者、组织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努力程度往往是其学习效果的决定因素。因此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定期进行自我判断、自我指导、自我反应、自我观察、自我调节、自我激励以及自我评价。总之,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是师生互动和交流的平台,是引导学生提高的场所。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观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的效果。

二、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创设与教学相呼应的具体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充分的体验所学知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时刻处在一个安逸的环境中,使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状态,从而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兴趣。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最终独立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现代气息,要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教学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以增强教学的时代性。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的创设原则,进行了以下尝试:

1.设置悬念,构建迫切学习的教学情境。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以“疑”为纽带的动态统一体系。

2.实验操作,形成手脑并用的教学情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动作操练直接影响着思维的发展。如在“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教学时,可请学生上讲台进行实验操作,并以学生操作获得的结论为感性材料展开教学,那么,褶皱、断层这些抽象的知识就容易理解了。

3.案例引发,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学校附近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为案例来学习城市的发展;以长江为例来学习河流的流域治理等等。

4.多媒体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这种教学方式的效率非常低,并且可以降低学生对学习所产生的兴趣,结果将对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教学质量也很难提高。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解决这一弊端,它能将网络可储存性、大容量性、交互性、远程性和全面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适当的选择属于自己的试题进行训练和学习。它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三、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其特点是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型”式学习,打破书本知识观点的束缚,让学生参与地理现象的分析研究,能够给予学生更开放、自由的思维空间,更易于思维创新。同时,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规律明显,更能推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对于传统“知识型”课堂教学,“探究型”教学模式更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基础知识的应用研究,而相对减轻课堂45分钟内课本基础知识的讲解,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四、走出课堂,注重社会实践

课堂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室,还应该让课堂中的知识传授活动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知识,使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不但上课时要结合实际经常教学生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让学生体会到地理课程的实用性。到野外观察更是学习地理所必需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需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

比如学习“陆地地形”时,笔者就组织学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种类和特征;讲到“环境保护”时,就组织学生到废品回收站和垃圾处理站参观,然后要求学生回校写考察报告。让学生走出校门,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还需要学生密切配合教师,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此外,灵活多样的练习反馈对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探索,为每个学生都能在地理课堂上获得最大发展而努力,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使得地理课堂效率得到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05-01

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众多、繁杂,对学生而言,学习负担仍旧较重。那么,在当前少课时、轻负担,却仍要保证高质量的教学形势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这一问题就成为广大地理教师所必须认真考虑的。通过十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以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一切,那么教师就必须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了新的师生关系――民主。教师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尊重、赞赏的关系。只有这样的关系才是和谐的,只有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和学。 有的时候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一种逆反心理,教师抓的越紧他越不肯学,他们就是不想屈服于教师的威严。所以只有师生关系变的民主了,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课堂氛围轻松,学生就会自愿去学习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某事物感兴趣,他学习起来就很快,也会学得很好,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就是指学习兴趣。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学生的课堂效率就能提高不少。学习兴趣可以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2.1 教师首先得对地理感兴趣。教师对地理有兴趣,上课就会有激情,就会去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教师的情绪,行动就会感染我们的绝大多数学生。学生们听起课来就比较有精神,学习效率就会有所提高。

2.2 教师必须得有丰富的知识,这里不仅仅包括地理知识,还有其他,比如历史、化学、物理、政治等等。地理知识本来就包罗万象,我们的初中学生好奇心又比较强,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只有这样教师上课才有话讲,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听",昏昏欲睡,课后再去背诵。这样没有活力的课堂,大多数学生不喜欢,他们会对这样的课反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教师讲的东西,而没有兴趣,这样学习效果也不会很好,课堂效率就比较低。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就把学生吸引过来,让他们对地理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1)借古诗文教学。古诗文,词语琅琅上口,运用古诗文,也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比如在讲地球自转的时,可以用"坐地曰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两句诗词形象说明了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讲天气时,可以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说明夜里下雨了,这就是很明显的天气状况,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可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了"一山有四季"的景观,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这里就不再多举例了。

(2)巧借歌诀、谚语、顺口溜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把一些相关联的知识编成简洁明快的歌诀,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记忆也较容易,再适当引用一些民谣、谚语、顺口溜进行教学,通俗易懂,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讲内陆地区大陆性气候特征时可以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两句话很形象地描述了内陆地区温差大的特征,在讲内蒙古高原时可以借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来描述内蒙古高原的景观特征,形象生动。在讲长江时,可以用下面的顺口溜:长江源头沱沱河,流自各拉丹东山。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入东海。宜昌湖口上中下,黄金水道六千三。这段顺口溜告诉了我们长江的源头,干流流经的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分界点,注入的海洋,这么多的知识点,用几句短短的话概括了,简明扼要,学生比较感兴趣,又易记忆。

3.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几大因素

3.1 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设计。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上更是这样,如果想要取得好的课堂效果,那么首先要让学生对你的课堂充满兴趣,所以说,上课前的情景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

3.2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好的课堂提问应该能引发学生的有效思考,疏通学生的思考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所提出的问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思考能得到答案的问题。也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能力。

3.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起一个主导作用,但不是一言堂。讲的时间不能过长,内容不能过多,节奏不能过快,提倡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学生能讲的学生讲,学生能想的学生想,学生能做的学生做。

3.4 课堂上的"讨论"。地理有效课堂是建立在课堂上的有效讨论学习基础上的,老师要根据问题的难度和广度,给学生足够的谈论时间,而不是急于走形式,简单化、随意化。

3.5 查补缺漏,提高能力的练习。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是地理教学法的重要原则之一。首先要精选练习的内容。精选的原则是:①从学生实际程度出发,面向多数兼顾两头;②以复习进度为依据,以认识规律为准绳,由浅入深,从易到难;③重点和难点部分要反复练,不选偏题怪题,否则要使学生迷失方向,丧失信心;④紧密结合教材。其次多练 "多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而且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再次,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能力、个性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与作业,因材施教。

3.6 课堂小结。凡是都要善始善终,地理课堂也不例外,也应该有课堂总结。老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的同时,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巩固强化,而且也能引导学生在课下主动收集资料解决疑难问题。

篇7

关键词:多媒体;地理课堂;效率

一、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初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强又注重实践的基础性学科。要让学生学好地理知识,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灵活地掌握初中地理知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对解决学生难以理解的地理问题和复杂抽象的内容有重要意义,是现代初中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条件。

1.现代教学需要多媒体技术

在信息技术广泛使用和快速发展的时代,地理信息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它具有强大的数据筛选处理功能,可以将丰富的信息、精辟的知识内容更加概括直观地传授给学生,使地理学科的教学方式呈现多样性。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想适应当前的发展趋势,使地理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运行多媒体环境,指导学生进行地理活动的探索和学习。

2.多媒体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要求。新课改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增加和掌握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使地理课堂能够更有效丰富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多媒体技术变为学生有力的学习工具。现阶段,多媒体课件作为初中地理课程的有效载体,必然会转变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地理教师的教学策略,使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向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演进,使学生获得更加良好的地理视野,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

3.现代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

由于学生掌握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学生的眼界也不断开阔,这要求地理教师提供更加丰富的地理教学资源,有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满足学生对更高层次知识的需求,从而使学生在地理课堂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切实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地理学科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多媒体环境下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初中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获取地理知识,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大量精彩的地理课件中也存在着问题需要解决,从而使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不断改进和完善。

1.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

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在于生动直观,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获得新知识。但是,有些教师将多媒体设备当成了板书的替代品,更强调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板书上的内容呈现在多媒体的设备上,这种做法使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作用。还有的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选择精美的形式,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课件的外观制作上,这样不仅不利于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演示,而且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欣赏卡通动漫上,使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本末倒置,不但没有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有效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引导学生深刻思考地理问题的实质,起不到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

2.缺少课件素材之间的联系

素材是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基础,在互联网的支撑下,地理课件不缺少生动直观的素材,缺少的是教师如何能将各种素材整合成统一的整体,充分运用素材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明白地理学道理。当前,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中常常存在着局部生动、整体松散的问题,教师往往用大量的素材拼凑成课件,这些课件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利于突出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大量同质化的素材往往更不利于学生思考地理问题的实质。例如,初中地理《环境污染及其防治》一课,教师在课件中列举了大量危害环境的事例,不注重总结环境与人的关系,最后使地理课变成了道德批判课,这样反而达不到使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

3.课堂知识容量过大

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地理知识更快捷方便地传递给学生,使课堂的信息量大大增加。这一方面,使学生有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必须紧张快速地思考,否则很难跟上教师的思路。有些学生由于地理基础较差,在大量的信息面前,常常表现出吃不消的状态,对课件中的知识往往只是一知半解,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而且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给学生安排过多的信息量和内容,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有效接受课堂内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实避免学生不能全面接受地理知识的

问题。

三、多媒体环境下提高地理课堂效率的策略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多种教学方法在多媒体环境下得以有效使用,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和思考,为学生多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不断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1.利用多媒体创设悬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利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情境,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集中在地理教学的内容上来,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较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例如,在讲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一组水土流失的图片,使学生在更为震撼的视觉冲击下进入课程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利用多媒体呈现地理事物,引导学生直观记忆

地理教科书的插图往往是静止的,内容是杂乱无声的,这些教材可能不会给学生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动静有效结合,使书本上的知识化繁为简,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例如,在讲授《我国的主要山脉》时,教师可以把我国山脉的基础轮廓处理后,突出显示在多媒体课件中,这样可以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使W生对我国的山脉有充分的了解。

3.合理安排多媒体进程,引领学生主动探索

多媒体的广泛使用,可以使学生主动探索地理知识。教师可以在学生观看视频资料时,合理安排多媒体进程,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仔细观察、充分想象,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判断推理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得新的地理知识,教师还可以通过有效的设问,使学生在多媒体课件中自我找寻问题的答案,引导学生积极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和信心。例如,有的学生会问教师:我国南海的珊瑚礁、岛屿都如此之小,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大的力气去保卫?教师可以结合地图,首先围绕国际海洋公约讲述在岛屿范围的12海里作为专属经济区,即小岛周围400平方千米的海域就会被视为岛屿国的领海范围,再引导学生对周围的资源(油气资源、水产资源、海上交通资源)等进行分析,就可以使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从而起到促进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作用。

4.与传统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提高课堂实效性

现代教学技术有它的先进性,也有它的局限性,它直观、形象,但知识点、重点图形不能长时间停留,影响学生条理性地理解、记忆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因此多媒体不能完全取代黑板,务必保留必要的板书和板图,和传统教学有效整合,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多媒体的课堂实效性,使地理课堂更为高效。

多媒体依靠自身的直观性、形象性和便捷性特征,使多媒体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极大的作用。初中地理依靠多媒体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是教师重要的辅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要从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选用有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切实发挥出多媒体课件的功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地理的负担。

篇8

参与式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和学生都置于主体地位上,让师生双主体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充分发挥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主体的作用,使师生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参与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使学生能独立思考,寻找新的解题方法。

二、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工业区位”是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的内容,工业区位因素既是这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是学习“工业地域”以及“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基础。但是传统教学下的学生总是掌握不理想,上课效果欠佳。为了使学生充分掌握该内容,我们尝试用参与式模式开展教学,其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课前准备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我设置适当的问题并将全班分成五组:原料导向型组、市场导向型组、劳动力导向型组、动力导向型组和交通导向型组。学习小组并不是自然分组,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来划分,让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能在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带动下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除了教材中提供的我国制糖业等区位资料和案例外,每组学生分别搜集相关的资料和案例。教师根据数量与质量对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打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将资料进行分门别类。

2.小组汇报――组代表讲解

在小组汇报环节,组代表利用收集的资料和案例组织讲解和班内讨论。第一小组:通过我国的制糖工业以及我国钢铁工业的分布解释了原料型工业的分布。在解释过程中讨论了原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第二小组:利用我国西南地区的有色金属工业和加拿大炼铝厂的分布的资料和案例讨论了这些工业的生产过程,从而解释了动力型工业的分布。第三、第四和第五组使用同样的办法解释了其他主导区位因素工业的分布。

在小组汇报期间,教师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深入了解学生对地理概念、地理区位因素的理解和运用,并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和点拨引导,把讨论引向深入,直到完成学习任务。

3.教师总结

教师通过认真听取小组汇报的内容,一定会从中发现一些不足和问题,或者是学生解释过程中遗漏的一些知识点,对此进行总结。同时学生在解释过程中可能会使本节课的知识点有点混乱,所以教师还需要对其进行整理。

篇9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多年来,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和探索,创造了许多具有时代气息的新经验,新途径、新方法、广大教师彻底地转变教学观念,有效地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向前发展,我校师生也积极投身于此次前所未有的崭新的教学改革热潮中,并取得了预期成效。踏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充分利用校园人文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素质是推动课堂改革的关键。

电化教育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恰当运用电化教育手段,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1. 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对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境,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例如,在讲《长城》一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边播放录象,边放录音,让学生思考“长城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这样,学生看到长城雄伟壮观的画面,听到豪迈赞叹的声音,就会情绪高涨,踊跃发言。长城的特点“长而壮观,高大坚固”就会脱口而出。而且,“长城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能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深入理解课文,而配以电教手段,使学生能很快获得“最佳”的答案。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起来。又如,在教学《在艰苦的岁月里》一课的结尾:“小听着笛声,出神地望着远方。他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则到底是什么,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出想象。这里,可以通过播放艰苦的岁月里人民的生活是如何的录像,让学生看后进行联想。高尔基说过:“想象可以补充事实的链条中不足的和没有发现的 环节。”教材中有些文章言虽尽而意未完,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把它补充出来。在这里,因为电教手段的使用,学生就能很快地找到满意的答案。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学生思维整体结构获得优化,向追求“独到”探索“最佳”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2. 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手段,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语文课在教象形字、指事字时可以出示画面配合教学,教会意字和形声字时可用幻灯片移动教学。如“月”字,出示有一轮弯月的画面,教师在旁边加以解释,学生对“月”字便有了很深刻的形象记忆。教“休”字,只要出示“一棵树的左边倚靠着一个人在歇息”的画面,学生便能牢记此字。教《长城》这课中的“砖”字,让学生观察特点,知道这个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然后用不同偏旁拼成“传、转”等字,有利于掌握汉字表音、表义的规律,加深理解和识记。使用电化教育手段,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趣味盎然。因为它省时、高效、优质,且给人以美感,深得师生的喜爱。

3. 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精彩的画面,生动的情景,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内容条理化,形象具体,重点突出,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如《秋天到了》一课对于较入学不久的孩子来说,“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这一句较难理解。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让学生先观察“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的样子,在观察“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的情景,学生在比较中自然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又如《刻舟求剑》一文明白找不到剑的原因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活动幻灯片,让学生观察“船靠了岸”或“船在行驶”而“宝剑”没有随船走,即“船动剑不动”,让学生明白“那个人”找不到剑的原因。电化教育的直观、形象、生动,启发了学生思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4. 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录音媒体是以清晰和流利的普通话,有的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录制而成的。播放朗读录音带,使学生沉浸于某种境界,从而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赤壁之战》这一课,教师的朗读与配乐录音朗读的效果是无法比拟的。当录音带放到“黄盖把二十条船芦苇一齐点着火,乘着东南风驶向曹操船队,曹军在铁索连着的船上无法逃脱,哭声、丢盔弃甲声以及周瑜的兵追来的喊杀声、震天的锣鼓声混成一片”,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听完录音后,了解了故事梗概,注意力都比较集中。让学生附属故事情节,他们也复述得较为完整和生动。教后启发学生并提问:假如曹操知道黄盖是来假投降,“赤壁之战”结果又将如何?学生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有的说曹操将会设置一个埋伏圈,包围周瑜的士兵,一齐用带毒的弓箭射向周瑜的士兵;有的说曹操可能会想办法引周瑜的士兵上岸,再进行交锋。总之,曹操知道黄盖来假投降,一定会以强取胜的。学生在这种音响效果的氛围内学习,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展开了想象,培养了说话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

篇10

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新课程强调‘建设有效课堂’,其作用就在于消除无效的教学时间,最大程度的发挥课堂教学的功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学方式的改变,已经成为地理教师的共识。那么,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否得到改善?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就上述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有效课堂教学应具有的品质

1.有效课堂教学要关注教学效益

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容易跟着感觉走,自己想到哪就讲到哪,缺乏时间和效率观念。又或者部分教师错误地把‘教学效益’理解为提升授课速度,并在最短时间内向学生灌输最多的知识。然而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

2.有效课堂教学是一种策略

它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解决具体问题的行为方式。每个教师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策略,若想使自己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率,就不能一味地去模仿优秀教师的教学策略,这需要教师在深入了解自身素质和学生的基础上,面对具体的教学情形,逐渐摸索出更好的且适用于自己的教学策略。

二、构建有效课堂的途径

1.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

地理教学的宗旨: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此,要想组织好一堂地理课,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和任务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恰当。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比如:通过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掌握相当的技能。

2.设计合理的教学构架

教师能否设计出一节结构合理、内容优化的地理课,直接影响着其课堂教学的质量高低。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环节,如何设计出科学的教学结构,以便在课堂中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去观察、实践,进而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抓住地理课程的重点,围绕知识的产生过程来进行设计。一方面要求内容的选择不要太具有局限性,可以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合理地延伸,使授课内容具有多元性。另一方面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紧扣教学重点,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和示范性。这样的设计能很好的体现地理教学的核心价值,从而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俗话说:有趣才能乐学,乐学才会高效。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若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势必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环节,例如:学习天气系统时,可引用台风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讲述水污染时,可结合珠江水质变臭变黑的事实;在水循环知识的学习中,可让学生先思考“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是否有科学性错误;在分析垂直地带性变化规律时,可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在最大程度上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遵循认知规律,做到主次分明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2

课堂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第一战场,课堂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效。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课堂教学起到着决定性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高效地掌握知识,增强能力,将会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怎样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是值得每一位地理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拙见,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一、重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老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充分了解学生。《地理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不仅要考虑地理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地理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地理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

(二)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力量。

二、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内容广而多,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是难以掌握的。有些东西甚至是枯燥的,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地球仪、挂图等直观教具,甚至可通过电视、报刊杂志、广播、网络等途径及时了解地理时事新闻,并充分运用在地理课堂中,可以使地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由于时事新闻具有“内容新”、“时效强”、“事件真”、“跨度广”等特点,不少新闻还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既可以在地理课堂各个环节进行有益补充,在课堂各个环节充分运用地理新闻时事的最新动态进行教学,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一方面易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既可以作为地理课堂的有益补充,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一)借助地球仪、挂图等教具进行教学。地图等教具内含大量的信息,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学生可以从地图等教具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

(二)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中,适当设计一些地理略图,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解地理基础知识。教师在画地理略图时,学生注意力容易集中,且随着老师的粉笔和语言自然转移,印象深刻便于记忆。

(三)现在大部分学校都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的直观优势。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效途径之一。它能够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展示两个或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这些信息媒体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影像。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成为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其在教育教学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利用多媒体,解决了很多在传统教学中用“粉笔+黑板+挂图”而解决不了的问题,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课堂教学

(一)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多样。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适当变换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自学导入法、讨论法、发现法、程序法、分析法、读图观察法、填图法、练习法等。此外,还要注意灵活运用,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

(二)把握教材的难易程度,重点抓难点突破,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教材的难易程度要安排妥当,防止过难或过易。如教学内容过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就会兴趣低落,不愿意学习,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如果教材内容过易,学生不听已懂,不学就会,就会感到“没意思”,“不新鲜”,甚至开始说话、搞小动作,从而扰乱课堂教学秩序。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提前构思好难易知识的解决方法。较易的问题,以学生自学为主;较难的问题,应努力找到突破的方法,化难为易。此外,学习新知识时还要联系前后知识,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把握教材的整体性。

(三)利用课堂活动,培养能力,巩固知识。学生活动沟通了教与学的渠道。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通过活动中的问题探究、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合作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学习“34个省级行政区”时,学生通过拼图练习,自主展开比赛,探究拼图技巧,巧计名称和轮廓。在之后的填图练习时,很快就能说出各省级单位名称和位置。学生在活动中,既学到了知识,又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四)善于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思维是理解的基石。课堂上,教师应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多次提问,防止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教师要激活每一位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经常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学生好奇、探究的心理特征,提出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创设问题情境,追求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教育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对于师生犹如战场对于将士。向课堂45分钟要高效益,是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学生心往神驰的境界。在教学中,问题设计是否新颖、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符合初中学生的好奇心理,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用心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有效探究铺路。例如,在学习“人口与人种”的第一小标题“世界的人口增长”时,我设计了“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对当今社会有何影响?”“正确的人口政策是怎样的?”等问题,首先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互相启发;然后进行大组讨论,集思广益,开阔思路;最后进行全班交流展示,抓住中心和关键,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快对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国家有好处,人口自然增长率慢对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有好处。有的学生还提出:在发生战争而导致大量人员死亡的时候,人口自然增长率快会有好处等。这时我又引导学生去思考本节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什么样的人口政策才是正确的?通过对问题的引领,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在这个环节里,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答辩、争论等活动,促进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而教师的适时引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地理教师永远的目标,是高效地上好每节课。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地理课堂学习中。小组合作探究是实现高效地理课堂的主要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认识小组合作探究的重要性,经常给他们布置一些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所有学生都会在地理课堂上有成功的感觉。

案例一,地球公转这节课就可以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形式完成,教师作为引导者,在适当时候给予引导帮助。在教室的中间放一张圆桌,桌上放置演示道具,四周分别是四个大小相等的地球仪和中间的一台简易电灯,教师站在圆桌的前面,学生坐在圆桌的右面、左面和后面。学生按照教师提前布置好的任务,认真阅读活动题,每个小组派两名代表出来演示地球公转并进行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四季的变化,所有小组的代表演示讲解结束后,教师先让各小组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我相信这节课学生都很快乐地掌握了该知识点。

案例二,在讲认识七大洲的轮廓时,教师可提前准备好六份纸质的七大洲模块,并在六块小黑板上画好几条重要的经纬线,让学生先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然后这六组分别派代表进行展示,各小组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为各小组加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了该知识点。

作为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肯定,尤其是对学困生要多加表扬,提高其自信心,这样才能很好地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我觉得这样的一节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加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并且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在每堂课都有收获,都有成功的感觉。我深信教师充分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合适时机,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开展学习,并对学习过程、结果及参与状态进行正确有效的激励评价,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想法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熊晓红.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沙棘:科教重横.2010(5)

篇12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65-02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的改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地理教师,要与时俱进,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基础上,不断创新,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选择何种教育方式,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素质,已经成为每一位地理教师所面对的首要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呢?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教育观念以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教育观念是影响课堂效果的根本因素。教师不应该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着配角作用,起着引导和组织的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摒弃那种死板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的观念,真正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习,在与学生共同探索和追求中,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地理教师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极大的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认真备课以期获得最佳的课堂效果

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认真备课至关重要。备课不仅仅是要备内容、材料和教具,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和备方法。许多地理教师虽然也认识备课,但是课堂效果确实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他们只是注意到了备课内容的系统、材料的全面以及教具的充分,只是关注到了自己教学的过程,却没有重视学生和方法,导致自己精心准备的课程,并没有吸引学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要想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作为地理教师就必须要研究学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适合的教学方法,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提高教学的课堂效果。

了解学生是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前提条件,只有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心理状况等等,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引学生注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只有针对学生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此外地理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等等途径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对于地理这种比较抽象的学科,多媒体的出现更是极大的适应了教学的需求,把单一、死板、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变为丰富、多彩、形象的音像信息,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记忆。特别是一些抽象的地理概念,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时地理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图文并茂,加上一些视频和声音,把抽象的地理概念,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更是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把课堂“还给”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只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从而发挥出极大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作为地理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抛弃那种强制灌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把课堂变为真正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变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极大的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自然而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五、尝试地理课堂教学多样化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课堂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不应该只是局限于教师这一单一的模式。作为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学会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和地理现象,在应用中巩固和掌握地理知识,从而使教学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尝试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是由于学生的真正参与,动手解决问题,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出学生极大的学习激情,有效的提高了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篇13

多少年来,初中地理教学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初中学生地理学习水平处在低谷状态。很多学生初中毕业后,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计算实地距离,判读方位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的公民意识。就目前来说,由于初中阶段地理学科长期处于小学科,副科的地位,领导、学生、家长不重视,给初中地理教育工作者带来很大阻力。在这种形式下,地理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坚定不移的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理念,把地理学科摆在应有的地位,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呢?以下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严格的课堂管理是提高效率的前提

课堂纪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障,我对学生向来要求严格,只要发现不遵守纪律的现象,坚决制止,毫不顾惜,绝不给调皮学生留有捣乱机会。当遇到要有违反纪律的现象产生时,一般采用回答问题的方式把不良的现象消灭在萌芽之中,不然,受影响的不只是他一个,会是几个,还可能波及整堂课,使教学任务无法按时完成,更谈不上有效性了。当然纪律是严明的,但是课堂气氛是活跃宽松的,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敢想敢说,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平等,为学生设置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了,他才会“乐学”“爱学”。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地理现象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地理新课程标准六大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生存能力。在日常教学之中,我通常结合身边的地理现象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很有用,自己在地理课堂上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话可说。如:在讲七年级上册《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这节课时,我让学生画热带雨林地区的房屋,学生把房屋画在一张桌子上,房屋的顶画成斜顶。我问为什么要这样画,他解释的非常好。虽然可能有些幼稚,但这是学生最原生态的表现,他能把热带雨林的气候特点用一副画表现出来,说明他能用地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我在日常的教学中,着重做好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在思考回答中探索新知,获取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一系列富有思考性、启发性的问题,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如在学习“俄罗斯”一节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俄罗斯的烟嘴为什么很长?”学生很感兴趣,七嘴八舌,众说纷纭。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向我求助。这时学生的求知欲是最强烈的,我趁热打铁,告诉他们原因。是因为俄罗斯的气候寒冷,人们在抽烟时,不用脱掉手套,所以烟嘴很长。这样一来,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了俄罗斯的气候特点,缩短了学生与课本知识的距离,激起学生的兴趣,并把兴趣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3.在课堂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学生争强好胜,表现欲强,我顺应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模仿和借鉴电视综艺类节目“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幸运52”,“三星智力快车”等形式,开展知识竞赛,在紧张、热烈的竞争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巧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利用文字、图形、动画、视频等多种手段来帮助教师呈现教学内容,创设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日本》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有关日本地理事物的flas,悦耳的《聪明一休》的音乐、美丽的富士山、樱花、熟悉的动画片、好吃的寿司、可怕的火山爆发、地震等一系列美丽的画面,学生很快身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课堂。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