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2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道路建设的生态效益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基本原则
本市郊区林业建设要坚持服从、服务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走城乡一体、城郊联动发展之路;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把林业建设同提升大都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调整农业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把林地建成人们休憩与娱乐的重要场所、动植物的保护地与栖息地。
(二)目标任务
本市郊区林业建设要符合上海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建设需求,遵循生态系统的原则,努力建设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合理配置,林木树种丰富多彩,具有高度自适性和生物多样性的林业生态系统,基本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居在绿中”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生态环境。根据《上海市绿化系统规划》提出的目标,“十五”期间要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加快郊区林业建设,力争使上海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9.4%,提高到2005年的20%左右;到2020年,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30%、绿化覆盖率达到35%。
“十五”期间,本市将大力推进生态公益林,大型片林,道路、河道两侧林带,以及生态保护区林地的建设。
二、建设机制
(一)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
“十五”期间生态公益林建设重点是:沿海防护林、黄浦江水源涵养林及工业区防护林。
生态公益林建设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实行政府引导、市场多元化投资建设。
(二)积极探索大型片林建设新模式“十五”期间大型片林建设的重点是:浦江、横沙、佘山、南汇、嘉定—宝山、崇明等六大片林。
结合上海农业结构调整,大型片林建设可采取三种投融资模式:
一是以林养林。鼓励农户和单位从事速生林、果林、苗木等经济林建设。政府给予资金扶持和实施统一订单等政策,加快经济林建设。
二是以房建林。经市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允许企业或个人在大型片林专项建设规划范围内的一定区域,进行低密度生态住宅开发建设,并通过项目赢利,保证林业建设、养护与管理的资金需求。
三是以项目促林。经市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允许企业或个人在大型片林专项建设规划范围内的一定区域,进行体育、休闲项目开发建设,并通过项目赢利,保证林业建设、养护与管理的资金需求。
(三)加大道路、河道两侧林带建设力度“十五”期间道路、河道两侧林带建设重点是:外环线外侧、郊区环线两侧和高速公路两侧,主要骨干河道两侧的林带,以及为城市通风的纵向林带。
道路、河道两侧林带的建设在划定绿线的基础上,与红线内的道路、蓝线内的河道一并纳入到建设招标范围,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
(四)加快城镇镇区林地建设
试点城镇镇区林业建设要纳入试点城镇土地一级开发市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招投标和统一建设。
三、政策措施
(一)明确林业建设投资主体
生态公益林建设,按市、区县分工,由市、区县政府负责实施,并广泛吸收其它社会资金参与建设。
大型片林建设,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由区县政府或开发商负责实施。
经济林建设,由农户或单位负责实施,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内容,政府给予适当补贴。
道路、河道两侧林带建设,按市、区县分工,由市、区县政府的道路、河道主管部门负责实施。
城镇镇区林业建设,由试点城镇建设开发单位负责实施。
(二)给予从事经济林建设的农户或单位资金扶持凡是在市绿化系统规划范围内开发经营速生林、果林、苗木等经营性林地的农户或单位,市财政给予平均每年每亩300元的补贴资金,连续扶持三年;区县财政相应提供扶持资金。
(三)建立土地开发的特许制度凡是在市绿化系统发展规划范围内从事大型片林建设,且经规划批准先行试点的,可适度进行低密度生态住宅等项目的开发建设。
试点建设的大型片林在完成林地建设总面积70%,并经市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允许在大型片林建设范围内的一定区域进行低密度生态住宅开发,或体育、休闲等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应在大型片林总用地的30%范围内相对集中布局。市规划管理部门要做好大型片林内低密度生态住宅开发或体育、休闲等项目建设的规划审批工作,市土地主管部门要负责办理好建设用地的相关手续。
(四)鼓励采取土地流转办法保证林业建设用地根据市政府办公厅转发的《上海市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试点意见》(沪府办〔2001〕54号),凡在市绿化系统规划范围内从事林业建设的企业和个人,可采取土地流转办法,集中造林,每年向农民支付土地使用费,并优先吸纳造林土地上的农民为养、护林人员。
(五)建立土地储备制度
对大型片林规划建设将带来明显升值的土地,所在地区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土地储备,确保土地升值变现后为林业发展提供建设、养护与管理资金。土地储备可由政府建立土地储备机构来完成,也可由政府委托开发商进行,两者都必须保证土地升值后,变现资金能按照一定比例返还给政府,以统一安排用于林业开发建设、养护和管理。
(六)建立本市林业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根据《森林法》的有关规定,本市将通过财政拨款、市场化筹资等多种途径,建立林业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专门用于林业建设、养护和管理。林业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由市农林部门负责。
(七)加快组织制订相关实施办法为了更好地落实林业建设的有关政策,市计划、农林、建设、规划、土地管理等部门要抓紧组织制订明确林业建设投资主体、实行经济林建设补贴、进行林业建设土地特许开发和建立林业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等相关实施办法。
(八)开展片林建设先行试点工作要重点抓好大型片林建设的启动工作,选择浦江、横沙两地进行大型片林开发建设的先行试点。市规划、农林、土地管理等部门要协助区、镇两级政府重点做好大型片林规划的国际招标和建设工作。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来,随着我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和“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的顺利开展,全省各地纷纷拉大城市框架,加强道路、广场、公园以及庭院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短短几年,成绩斐然。衡水,也于2011年12月跻身省级园林城市的行列,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生态宜居的北方湖城”已初具规模,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总的趋势是好的,但也不能盲目乐观,在园林建设上,衡水的基本市情是“底薄、地碱、干旱”。衡水是全省最年轻的设区城市。虽经多年努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到目前为止,衡水仍然是全省最不发达的地区,2011年生产总值812亿元,全部财政收入65亿元,总量及其人均水平均居全省末位;城市功能不完善、基础设施欠账多,特别是城市绿化起点低、绿量少的问题没能得到有效解决。用科学的态度和专业的观点去分析,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领导决策和有关专业人士的思想观念上还存在一些误区,笔者谨就衡水本地的情况分析阐述如下,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的缺陷和误区
1.1设计思路传统落后,城市景观大同小异,大多缺少地方特色
笔者去过很多中小城市,感觉许多城市的景观大同小异,如出一辙,尤其是最能代表一个城市面貌的城市广场和街道绿化,欧陆风味甚浓,大多是灯光喷泉、浮雕壁画、欧式柱廊、冷季草坪、模纹花坛,彩色铺装地面,欧式铁艺栏杆……而且各市之间互相攀比,追求气派豪华,为美而美,完全忽视了以人为本的基本因素,忽视了园林绿化的基本功能和地方特色,很难见到代表中华文化传统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东西。中国号称世界园林之母,中国传统园林艺术除去古建筑这一块尚存之外,其余所剩无几。
城市之美,贵在特色。桂林山水甲天下,就在于它的山水景观独一无二;周庄古镇正因为保留了江南水乡原貌而名扬海内外。作为一种自然地貌类型,即使是荒草丛、芦苇荡、沼泽、沙丘,也具有它独特的保存价值,也可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或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衡水湖国家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是河北省内唯一的湖泊湿地类型的国家自然保护区,湿地总面积187.87平方公里,蓄水面积75平方公里,湿地拥有较为完整的水域、草甸、沼泽、滩涂等天然生态环境,是北温带野生动植物聚集和南北候鸟不同路线栖息地,有各种植物383种,各种鸟类314种,被国际湿地组织、国内专家学者誉为、"京津冀最美湿地"、"京南第一湖"和"华北之肾"。衡水市始终把衡水湖的保护与发展作为重大战略任务,确立了有效保护、科学利用的发展思路,在衡水湖的保护与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几届政府对衡水湖的保护性开发使得衡水湖这颗"东亚蓝宝石"始终焕发着它年轻耀眼的光芒。衡水虽小,建市较晚,但我们大可不必为自己城市的土气而自卑,而应为保存了自然生态系统,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自豪。衡水老白干集团大门造型的设计创意就很好,用红色大理石筑成酒瓶型的门柱,其造型和颜色很贴近企业的主题,同时也表现出了衡水本地的传统特色。习三内画博物馆也同样用其独特的造型诠释着内画艺术和衡水的传统风格。
1.2 重草坪,轻乔木,重美化,轻绿化,重形式,轻功能
近几年,伴随着大规模的市政建设和更新改造,草坪热风依旧不减,我省各地的草坪铺设面积突飞猛进,无论是公园绿地街道广场,还是居民区单位庭院,凡是能够种草的地方绝大多数已经种完,做到了绿茵如毯,对于美化市容街景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近几年各地大量推广的进口冷季型草种(其原产地是丹麦、美国、新西兰等海洋性湿润气候),并不适合在我国北方大陆性半干燥气候条件种植,它高耗水、高耗肥、高修剪强度,寿命短而病虫害多,养护成本高,给我们本来就不富裕的政府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并且为了养护这些娇贵的草坪而带来的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化肥农药消耗等等,都极大地增加了城市的环境负担,是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相违背的。
其实,我国原产的结缕草、野牛草和狗牙根等都是很不错的抗旱力极强的乡土草种(杂交狗牙根的父本是中华狗牙根),完全可以部分取代进口草种。它们的耐践踏能力特强,适合用于运动场和疏林草地,几乎不用浇水养护,仅仅利用自然降雨即可以生长正常。乡土草种缺点是冬季有3—4个月的枯黄期,但这并不影响其生态防护和使用效果。大力推广乡土树种、草种对于节约宝贵的水资源,降低园林养护费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和“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的顺利开展,衡水用于城市绿化的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大,新开辟的绿地明显增多,人民路、大庆路、中心大街等道路大树枝叶繁茂,为市民带去浓浓的树荫,和平路、育才街的行道树,经多年的精心养护,撑起了枝叶交错的绿色华盖,河北路的法桐遮天蔽日,已形成完善的林荫系统,东湖大道绿化带、榕花大街绿化带绿化层次分明,色相富有变化。初步形成了步步见绿,路路有景,景随步换,触景生情的道路绿化格局。然而几年前,衡水市拓宽改造人民路、红旗大街等街道时要砍伐原有的大树,曾引起市民群众的集体抗议,许多人都扼腕叹息。市民纷纷质问:为什么拓宽道路就得砍树?据说有的领导认为道路中间有树有损于道路的气派,不利于行车安全,于是,就有了今天虽然宽阔但光秃秃的无花树少的人民路和红旗大街。我们投巨资进行城市改造和绿化建设的目的是什么?真正能够对改造城市生态环境起作用的是什么?虽然大规模种草也能起到一些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毕竟无法与树木的作用相比。有资料显示,同等面积的树林的绿色枝叶量是等面积草坪的25-40倍,而植物的生态效益是与其拥有的枝叶量成正比的,也就意味着树林发挥的生态效益是等面积草坪的25-40倍。道理很浅显:种草是平面覆盖,种树是立体覆盖。从经济学的观点看,要想少投入、多产出,就应该在有限的绿地内多种乔木,配置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群落,尽可能增加叶面积系数,才能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效能。
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是人人皆知的,但在实际的市政建设工程中,在各种大大小小的所谓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实际运作当中,绿化大多只是建筑的陪衬而已。以常见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为例,国标要求新建居住区绿地率要达到30% ,实际上各房地产开发商在衡水市开发的小区的绿地率都不达标 。即使是公园绿地、城市广场等园林工程项目,也往往是将投资重点放在园林建筑,小品设施上,真正具有生态效益的绿化种植投入少得可怜。挖湖堆山、建亭台楼阁、喷泉、雕塑灯光装饰、地面铺装硬化等花去了绿化总费用的百分之七八十,剩下用于植树、栽花、种草、浇水、养护的费用寥寥无几,这是本末倒置。衡水人民公园的改建工程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我国城市规划的理论要求城市绿化应先普遍绿化,再重点提高;先绿化,后美化;绿化是美化的基础,美化是绿化的提高;有了生机盎然的绿化和浓荫,有了清新的水和空气,也就有了美。如果我们不重视普遍绿化,没有建成一定的绿量,就起不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没有生态功能的美不能叫做美。
有些城市为追求美化效果把小乔木作为行道树,他们认为为了追求美化效果牺牲一些绿
化的基本功能是值得的。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太妥当,无行道树提供遮荫、防风、减噪、防尘的功能,也许对于各级官员、企业老板、外企白领等有车族来说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夏天坐在有空调的汽车里一路有花可赏,何乐不为?而对于骑车上班的居民群众来讲,他们要头顶烈日,在高温酷暑下穿行,哪有心情去赏花观景呢?我们的城市绿化优先考虑的服务对象应是最需要遮荫防护的普通群众,这也是贯彻“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园林不能理解为纯视觉艺术,观花赏景只能是园林的三大功能之一,游憩使用功能和生态防护功能才是人民群众更需要的。
衡水市的前进街做的就非常好,该道路全长5700米,道路绿线宽度为120米,一条人工河道将道路分为上行和下行车道,沿路还建设了26个亲水平台、30多个小型林荫广场。使道路绿化与城市游园融为一体,绿化面积17.67公顷,种植乔木(法桐、红叶椿、美国白蜡、栾树、国槐等)4.6万株,种植灌木(碧桃、百日红、连翘、大叶黄杨球、金叶女贞等)40.4万株,草花地被4.1公顷,草坪6.64公顷。园路广场3.84公顷。在规划时注重凝练文化底蕴、体现人文特色,充分满足使用功能,立足人们普遍的审美观念,合理布局,使景观空间和功能与环境相协调。充分利用先有的河道,因地制宜,在各景观节点则设置小型广场及休闲逗留空间,构成景观设计的,成为人们驻足停留、休息交流的场所。在植物配置法桐作背景树种,搭配红叶椿、金叶槐、大叶女贞等园林树种,并在缀花草坪上种植了大规格的乔木,增加了绿带的空间景深效果。设计中还注重植物季相色彩的搭配,常绿与落叶的搭配,不同花期的组合,努力做到三季有花,季季都有景可赏。成为衡水名副其实的“迎宾大道”和靓丽景观。
二、 提高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几条建议
一直以来,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以观赏造景和游憩休闲为主要目的,只是近二十多年,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造成“三废”污染增多,城市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存形成极大的威胁。在这种形势下园林学术界陆续提出了“生态园林”、“山水城市”、“园林城市”和“人居环境”等新的规划思想,用城市生态理论来认识和指导园林绿化建设的思想逐步得到重视和落实。由于历史欠帐的原因,尽管近几年我市绿化建设成就巨大,但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目标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现有的经济财力和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下,完全按照生态平衡的理论要求大面积扩展建设绿地,达到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短期内还难以实现。重要的是从实际出发,自觉地从生态园林理论高度去认识和指导当前的园林绿化建设。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主要取决于绿色植物的质和量,如何在建成区有限的土地上尽力提高园林植物的质和量(有的专家把它叫做植物的枝叶三维量),还大有文章可做。笔者通过调查研究提出如下建议:
2.1、 从规划着手,将各类用地的绿地率落实到位,严禁挪用挤占。提高园林生态效益的基础是提高城市的总绿量,而增加总绿量的首要问题是提高绿地率。要加强执法监管力度,下决心清理一切蚕食侵占绿地的不法行为,拆除违章建筑,见缝插绿,使绿地真正绿起来,还绿与民。
2.2、 多建小绿地、小游园、小广场等中、小型公共绿地,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这些小绿地应尽可能做到均衡分布,做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方便居民游憩使用,不求设施齐全,着重绿化生态效益,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配置以落叶乔木为主,乔、灌、藤、草、花合理搭配,在满足居民群众游憩休闲和观赏活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增加植物的叶面积系数和枝叶的三维量,做到游憩效益、观赏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兼顾。
2.3、 狠抓专用绿地和居住区绿地的规划管理和建设质量关,机关、学校、工厂等单位的专用绿地和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面,其绿化覆盖面积占市区绿化覆盖总面积的60% 以上,因而城市总绿量是否增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面上绿化的好坏。这部分绿化不需要政府投资,各主管单位也比较重视,大多乐于花钱搞绿化。只是不懂行,又缺少规范化的规划设计,往往是在不太大的院落内假山、喷泉、雕塑、花廊、亭台楼阁等应有尽有,在建筑小品设施上花钱很多,真正用于绿化种植花草树木的费用则寥寥无几。无法形成足够的绿量,也就不能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来改善其环境质量。当务之急是加强宣传教育,以法治绿;培训各单位的园林管理、技术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专用绿地园林绿化的设计审批和管理,全面推行绿化设计和施工的招投标制度,使之从盲目走向有序,从粗放走向合理,彻底改变目前的混乱局面。
2.4、 重视城市大环境绿化,以外补内要继续开展城郊森林绿化工程,加快西部生态园建设,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和大通道绿化建设,尽快形成完善的城市生态防护林体系,以森林包围城市,以外补内,大幅度提高城市总绿量。
阜阳市委、市政府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工程”。阜阳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足,与建设生态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尚有差距。
如何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生态阜阳?
一、防治污染,保护环境
1.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
执行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权。污染治理设施不能达标的,或污染重的企业,坚决不予审批。
2.建立地方环境评价标准
实践证明,仅仅依靠国家排放标准进行环境污染管理,根本满足不了因经济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不同对排污要求的不同需要。我们要确定区域标准、行业标准和综合标准,增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针对性,以达到最佳的监管效果。我们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的能力和现代化技术水平,有效进行监督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理突发污染事故的能力,不仅要监测污染浓度,还要监测污染排放总量,有的放矢,明确重点监管的内容。
3.加大投资,加强污染治理力度
一方面对有污染排放的单位,制定污染排放标牌,公示主要排放污染物数量、浓度,提高污染物排放和治理的透明度。加大对污染环境现象防控和惩治力度,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城市建筑工地和运输机械等的扬尘污染。
另一方面加大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力度,如各地建设并运转污水处理厂,建设固体垃圾发电厂等,使部分废弃物再利用,倡导和发展循环经济。
二、绿化美化,打造富“氧”城市
阜阳城区现有人口78.6万,虽然阜阳市政府积极努力,建设不少城市公园和绿地,极力打造公园城市,但阜阳城现在林木离富“氧”城市的标准尚有较大差距。“十二五”期间,阜阳市城区各类绿地总面积要达到4100公顷,实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或超过36%,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1%,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节能建筑比例达35%。
阜阳市森林覆盖率低,绿地面积相对较少的原因主要有:前几年城区框架迅速扩大,不少企业和个人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只求经济利润,忽视了生态效益。楼房逐渐增多,而树木和绿地逐渐减少;配套绿化、绿地多,而植树,尤其植大树的少。
建设生态城市要采取强力的措施,扩大森林覆盖率和绿地面积。如在城乡结合部及河流沿岸、道路绿化带、转盘和公园多多种树,形成一道绿色屏障和森林氧吧,提高空气质量,保持城区生态平衡。同时应大力推广庭院、墙面、屋顶、桥体的绿化美化,建设一批生态小区和绿色学校,努力提高城区含“氧”量。实现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不低于95%,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不低于80%,林荫路推广率不低于70%,市区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少于道路总面积的25%。
阜阳城区要继续提倡多植树少种草。乔木和灌木的生态效益要比草高很多。草坪成本高,需要经常喷灌、施肥,细心管理,制氧、防尘、防风等效益也相对较差;多种大树,树是有生命的,生长有一定规律,栽种大树成活后能立即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弥补森林覆盖率偏低的不足。适当种植长青树,从净化空气、防风、防尘的角度看,长青树生态效益优于阔叶树。
三、调整城区总体规划布局
调整城区总体规划布局,划分商业区、居民区和工业区,实施分类管理。规划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拆除违法建筑,扩大绿地面积。多数违法建筑户为获得拆迁补偿,所建房屋密集,很少有绿地,多数无绿地;二是加快旧城改造步伐,配套城市公共绿地;三是新上房地产开发项目强制建设生态绿地;四是居民区内设定噪声、饮水、粉尘、空气污染控制指数,加强环境监控,营造“安静社区”;五是工业区内要积极倡导循环经济,降低资源能耗,促进企业清洁生产。集中治理废水、废气、废渣、粉尘、噪声。提升产业层次,对设备落后、产出值低、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或转产,着力向高效益、低污染、科技含量高的方向发展。
四、实施“生态建设”工程
实施“生态建设”工程,推进各类自然保护区和沿淮蓄洪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继续开展颍河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强化耕地、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有效控制城市大气、噪声污染,重视农村污染整治。建立完善环境保护与补偿制度,形成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加强水生态建设与修复,维护河流健康。
加强市政道路景观绿化建设,是实现对植物种植的艺术安排,使绿化植物能够尽可能发挥绿化和美化作用。绿化施工单位必须要掌握设计图纸的具体内容,按照要求进行施工,为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提供质量保证。在设计上,更应该将道路实际条件和绿化施工有效措施统筹在一起,确保市政道路和景观绿化共同发展。
一、市政道路景观绿化的含义及施工原则
(一)市政道路景观绿化的含义
实现市政道路景观绿化建设,不仅改善了城市的整体氛围,还为居民出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绿化工程在美观市政道路、改善城市环境、调节城市生态上都占据着重要作用,在市政道路景观绿化工程的构建中,通过对人行道、车行道以及居民区等区域的合理规划,有效减少了车辆产生的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保障了人们的出行安全,使道路空气质量得以提升,使城市环境得以改善。同时,市政道路景观绿化工程能够有效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存在的危害,提升了城市的绿化程度,使城市更富品质和观感,体现了城市应有的美感,保障了城市的顺利建设和发展。
(二)市政道路景观绿化的施工原则
1、生态原则
施工人员需要结合自然条件,根据生态设计理念,采用生态原来实现对市政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改善了城市环境,同时还有助于提升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市政道路景观绿化施工在坚持生态原则时,能够使城市绿化效果更加美好,将市政道路打造成景观优美、生态良好的绿色长廊。
2、安全服务原则
根据视线合理设计中央分隔带绿化景观,可采用防眩光设计,对景观使用目的及指导方向进行充分考虑。对于道路交叉口,还需要对车辆行驶安全问题进行考虑,绿化植物高度要在1m以下,以免驾驶员视线受到影响,确保交通安全。
二、市政道路景观绿化施工注意事项
(一)施工队伍的选取
近年来,市政道路景观绿化施工队伍逐渐增加,需要对施工队伍进行统一的资质认证,确保绿化施工队伍具备专业的施工水平、可靠的技术力量,为市政道路景观绿化建设提供保障。对于取得资质的绿化施工队伍,需要制定完备的施工质量标准和法律法规等相关制度,建立严格的监管体系,确保施工质量最优化。
(二)施工前场地清理
市政道路绿化施工现场难免存在前期建设残留的垃圾,甚至还可能存在市民堆积的生活垃圾,严重影响了绿化植物的正常生长,造成绿化土壤污染。大多数施工队伍采用回填土的方式,但回填土质量对于植物生长具有很大的影响,需要对回填土壤进行改良,在进行pH检测后对土壤酸碱度进行改良,确保土壤质量科学合理,适宜绿化植物生长。同时,还可以在土壤中掺杂粘砂、有机肥料等,确保土壤质量优良,保证市政景观绿化施工能够取得应有的效果。
(三)绿化植物营养和透气问题
市政道路绿化植物中,新老植物根系分布存在差异。营养的吸收程度不一,导致新栽绿化植物难以成活。对此,铺装材料可采用嵌入式渗水材料,在覆盖道路地板时,适当增加树池面积。在树池下方道路修建一定高度的隔离墙,采用铸铁栏杆制作墙面,在保障绿化美观的同时有效避免了行人践踏。
(四)苗木培育和新品种引进问题
在市政道路绿化建设中苗木选取至关重要,以往适用于市政道路绿化的苗木品种较少,大多数苗木规格过大影响了绿化建设的整体性。而同一品种的苗木会由于树龄、苗圃不同而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会对市政道路景观绿化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市政绿化部门在加强苗木培育的同时还可以组织相关调研人员开发或引进新品种,确保新品种能够适应全新环境,确保市政道路绿化植物多样性。
三、市政道路景观绿化施工发展措施
(一)丰富绿化植物种类
丰富市政道路景观绿化植物品种,根据景观植物季节性变化,选取合适的主要绿化植物,再与其他品种绿化植物进行搭配,确保每条市政道路在景观绿化上都富含鲜明的特色。多样化的绿化景观提升了市政道路的景观层次,增添了城市的美感。对于某些观赏价值较高、适应能力较强的绿化植物,可增加市政道路景观绿化区域,增加种植量,提升了城市绿化覆盖率。
(二)加强绿化植物相关研究
适当增加乔木、灌木、草本花卉等园林植物在市政道路景观绿化施工中的比重,在提升绿化景观层次感的同时还保障了绿化植物群落的生态稳定,促进了市政道路绿化景观中的生态多样性。市政绿化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加强对绿化植物的研究,实现市政道路景观绿化中乔木、灌木、草本花卉各层生态群落的完美结合,提升绿化空间,增添绿化美感,最大限度发挥市政道路景观绿化的生态效益。
(三)提高人们绿色环保意识
市民作为城市的重要成员,应当具一定的绿色环保意识,加强对城市绿色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提升市政道路绿化植物保护力度。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职责, 在市政道路景观绿色建设中,市民应当注重自己的一举一动,提升自身环保意识,严禁损坏绿化植物。同时,市政绿化部门还需要做好宣传工作,将道路景观绿化统筹到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建立完善的发展规划,保障市政道路景观绿化施工顺利进行。
结束语
市政道路景观绿化水平会对城市形象和自然生态质量造成直接影响,施工部门要坚持科学合理的发展观念,对施工方式进行不断创新,制定更高水准的施工方案,确保市政道路景观绿化施工能够满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等多方面需求。市政道路景观绿化需要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要求,同时还需要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效果,塑造更加美好的城市形象,保障城市和绿化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赖素梅.市政道路景观绿化施工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5,(34):160-160.
[2] 项东.浅谈市政道路景观绿化施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0):1751-1751.
中图分类号:F307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城市林业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措施,自1965年Erik Jorgenson首次提出以来[1],已取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并且对城市林业的组织、规划、设计和管理等各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做了大量研究[2-7]。
目前,我国学者已提出了基于“三生态”林业建设思想的城市林业发展总体规划结构布局,以林水结合为主线的空间布局以及以“三区三林三网三绿”为建设重点的城市林业建设规划[5]。而作为我国五大林种之一的经济林,能迅速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8],在城市林业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1.经济林在城市林业建设中的功能与效应
在城市林业建设中,经济林的功能与效应是多种多样的,它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还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观赏价值等。
1.1 生态功能与效益
城市森林的生态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能有效的改善和调节城市小气候,节约能源缓解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效应;有效保持水土,防治水土流失;防止和降低空气污染,净化城市污水,并且可以创造和改善城市野生动物栖息地[9]。而经济林作为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上述生态功能,且研究表明,经济林涵养水源的价值最大,占生态系统服务总价58.59%,固碳制氧、生物多样性保护、保育土壤、净化环境和营养积累的价值分别占16.29%、15.59%、5.54%、4.01%和1.98%[10]。
1.2 观赏价值
经济林木中有不少树种在树形、枝干、叶、花、果等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根据其观赏特性,在建设城市森林时,可选择适宜树种作风景林树、行道树等配植[11]。例如,在城郊风景林建设时,可大面积片植银杏、柿、桃、板栗等,以体现强烈的群体美和季相美;银杏、柿等树种抗隆强、耐修剪、主干直,可作行道树;另外,石榴、桃、苹果、梨等树种花朵美丽、芳香,可作花果树栽培于居民区、公园等地,不仅观赏价值高,还具有食用价值。
1.3 经济效益
经济林是指以生产干鲜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香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林木,其经济效益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及其周边的经济林生产基本可以满足城市居民及近郊农民对相应产品的需要。目前,我国的经济林树种有1 500余种,其中经济价值比较高的有100多种[12],可为社会提供500余种原料产品、1500多种加工制品[13],而作为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经济林,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2)经济林产品是对外贸易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各种干鲜果品、饮料、调料及木本药材每年可为国家换取大量外汇,具有较高的创汇价值。如北京怀柔地区生产的板栗,不仅可以满足北京市居民的需求,还可出口创汇。另外,城市周边观光果园等兴建还可提高郊区农民收入。
1.4 社会效益
经济林作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兼顾的林种,其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1)经济林生产用工多,生产环节、流通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这可为农民、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对于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具有重要作用;(2)经济林的建设还可降低粮食生产在农村经济结构中的比例,对促进城市郊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14];(3)通过观光果园的建设及采摘节的举办,可以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近距离接触果树、认识果树、了解其生长习性等的机会,起到一定的科普教育作用。
2.城市林业中经济林建设形式
在我国,城市林业范围一般分3个层次,即城区(或市区)、近郊区和远郊区。针对这三个层次,经济林建设形式也有所差异。
2.1 城区――作为园林绿化树种栽植
城市林业建设重点之“三绿”是指将城区建设为绿岛镶嵌、绿廊相连、绿带环绕,绿中人居和谐的城市[5]。目前,城区绿化主要涉及公园、道路及居民区等公共绿地建设。故而,经济林在城区林业建设中,主要利用其部分树种的花、果、叶等具有较高的的观赏特性,而作为园林绿化树种进行规划栽植,如银杏、柿等可作行道树栽培,而桃、石榴、苹果等即可栽于公园,亦可栽于居民区。在用于绿化时,充分利用乡土树种,适地适树,同时,需根据树种本身特性,遵循园林绿化的设计原则进行栽植。
2.2 近郊区――农村绿化
近郊区,一般为平原区,在城市林业建设中主要为“三网”建设――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农田林网,网中果茂粮丰[5]。由于近郊区主要为村落及农田等,因而,涉及经济林建设的主要为农村道路及住宅绿化。
同样,在建设时应主要应用乡土树种、特色树种,将其栽植于农田、路旁及住宅周围,这样不仅可以起到绿化美化作用,还可以形成特色文化。如山东乐陵市[15],由于当地群众有栽植枣树的习俗,故而,田中种枣,路边种枣,家家种枣,形成了浩如烟海、气势宏大的万亩枣树,特别是秋季红枣成熟的季节,枣子挂满枝头,美不胜收,不仅为农民带来经济收益,而且美化了农村环境。
2.3 远郊区――观光果园、生态经济林及生态经济沟
远郊区,一般为山地、丘陵区,在城市林业建设中主要为“三林”建设――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林、风景游憩林、产业原料和经济果木林,林中生物多样[5]。其中经济果木林形式多样,主要有观光果园、生态经济林以及生态经济沟。
2.3.1 观光果园
由于远郊山区自然景观优美,森林资源相对丰富,生态环境条件较好,是建造观光果园,发展乡村旅游的好地方。目前,国内外已对观光果园及乡村旅游做了大量研究[16-18]。观光果园的建设是将种植果树和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艺景观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科考、求知、采购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16]。如北京市昌平区,已在十三陵和崔昌路沿线等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比较集中的区域,建设了30多个标准化观光果园,栽植有苹果、桃、柿、板栗、枣等10几个经济林树种上百个品种。
2.3.2 生态经济林
山区出建造观光果园外,主要建设形式为生态经济林[11]。生态型经济林在建设时,除综合应用常规的经济林丰产栽培技术外,尤其要注意采取有利于水土保持、水土涵养的营造技术。利用不同的经济林树种建设成不同的复合人工群落,如乔一灌一草、乔一灌、乔一草、常绿一落叶等,形成互利共生、功能多样的稳定生态系统。
2.3.3 生态经济沟
而对于沟谷及小流域等地区,建设生态经济沟是个不错的选择,如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黄山店沟谷区,依据沟谷中近万亩的苹果、大桃、柿子等果树10万株,开发了以林果发展为主的经济沟模式,形成了万亩林果观光经济沟景观雏形。该形式不仅兼顾林果业、旅游业的发展,同时,起到了很好的生态保护功能[19]。
另外,部分观赏价值高的树种,还可用于建造风景游憩林,如银杏、柿树等。
3.城市林业中经济林树种的选择
用于建造城市森林的经济林树种选择,应考虑以生态效益为主,经济效益、观赏价值及社会效益兼顾。同时,又要根据建设需要,考虑立地条件、观赏特性、生物学特性及物候期。如在城区建设时,除考虑其生态效益外,主要考虑树种的观赏特性,常见经济林树种有春观花的桃树,秋观黄叶的银杏、金果的柿树等;在观光果园的建设时,需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观赏价值三种效益兼顾,选择具有特色的乡土树种,以某一种或某几种为主,其余为辅进行搭配建植,如以苹果为主,建园时可以桃树、梨树等为辅进行搭配;而在生态经济林建设时,需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适宜粗放经营及冠层厚、凋落物量大的经济林树种,同时,还要考虑该树种的市场前景、地方特色和规模经营等经济效益。
4.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林作为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也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为城市林业建设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1)对经济林树种的生态效益研究较少,而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经济效益上。而对于城市林业建设来说,哪些经济林树种的生态效益好,适合大力发展,哪些树种生态效益较差,不宜大量种植,应为重点研究内容;(2)经济林的生态补偿问题[20],不同的经济林栽植方式,生态效益就不同,确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Grey G W, Deneke F J. Urban Forestry(second edition)[M].NewYork: Weilly C,1986
[2]Carter E J.The Potential of Urban Forestr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 Concept Paper[R].FAO,1994.
[3]王雁等.21世纪国内外城市林业发展的趋势[J].林业科学研究,2003,16(6):748-753
[4] Profous G B,Rowntree R A.The structure andmanagement of the urban forest in Prague, Czechoslovakia,I.Growing space inmetro-politan Prague[J].Arboricultural Journal,1993,17:1-3.
[5]彭镇华,王成.我国城市林业发展总体规划的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06,4(1):13-17
[6]Konignendijk C C. A short histry of urban forestry in Europe[J].Journal of Arboriculture,1997,23(1):31~39
[7]Nilon C H. Classification of urban forestry in three US cities: a test of molls urban forestry zone model[J]. Arboricultural Journal,1991,15:255~263
[8]王立新.关于2l世纪我国经济林生产的战略思考[J].经济林研究,2004,22(1):71-74.
[9]李吉跃,常金宝.新世纪的城市林业:回顾与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2001,14(3):2-9.
[10]王兵等.中国经济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2):417-425.
[11]康志雄等.经济林多用途栽培的研究与应用[J].浙江林业科技,2001,3:5-7.
[12]何方.中国经济林名优产品图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13]邵屹.我国经济林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4:40-41.
[14] 姚先铭.湖南省经跻林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J].经济林研究,2007,25(2):95―101.
[15]唐丽.论经济林树种的造景功能[J].经济林研究,2005,23(1):33-35.
[16]张英臣,王洪成.浅谈现代观光果业的发展与建设[J].北方园艺,2006,(2):52~53.
[17] Tribe J.,Font X.,Grif N.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for ruraltourism and reereation.TOurism Management,2002,8:42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