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古筝音乐教育专业

古筝音乐教育专业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3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古筝音乐教育专业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古筝音乐教育专业

篇1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1-0083-02

1 前言

古筝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关键组成,对于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价值。为了更好地发扬古筝音乐这一民族音乐艺术,要让古筝走进小学音乐教学课堂,教师可以通过使用灵活多样的古筝音乐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古筝音乐知识的时候受到民族音乐的熏陶,更好地感悟音乐的内涵,促使学生继承和发扬古筝这一民族音乐艺术,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感悟民族文化。

2 把握古筝灵魂,激活音乐课堂

民族音乐是音乐教育的关键部分,有效把握古筝的灵魂,充分发挥民族音乐的巨大价值,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古筝音乐的热情,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古筝过程中感受到民族音乐的内涵,全面提升民族意识。由于民族教育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并且是各个民族共同努力创造出来的音乐结晶,饱含着我国浓郁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民族音乐的瑰宝。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音乐教育必须从本民族的发展出发,兼收并蓄,大力发展民族音乐,让学生接收到民族音乐的洗礼。在古筝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深层次地理解民族音乐,从而有效激活音乐课堂,促进学生音乐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小学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将古筝引入课堂,并且在音乐教学中把握古筝教育的灵魂,就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古筝知识和民族音乐知识,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和启发,更好地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并成为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一部分。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将古筝音乐教育引进课堂,能够有效培养和提升其对我国民族艺术的信心和自豪感。除此之外,普通的音乐教育是发展专业音乐的基础和前提,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古筝教育能够为学生走向专业音乐发展之路创造良好的条件。

3 激活古筝音乐课堂,发展民族音乐的策略

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教材是开展小学古筝音乐教育的重要凭借,也是指导学生学习古筝知识的重要材料。但是就目前而言,小学古筝音乐教学中存在教材内容较为乏味单调等问题,学生能够学习到的音乐知识较为单一,从而难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筝音乐艺术的内涵,也不能体味民族音乐蕴含的价值。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对小学古筝音乐教材进行内容的扩充和丰富,在引导学生掌握古筝知识和训练技巧的前提下,让学生对其他风格的民族音乐进行接触和了解,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民族音乐,深化对民族音乐的理解,也能够让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找到丰富和完善古筝音乐艺术的途径,从而一举多得。另外,教师可以征询学生的意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民族音乐,并将其引入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对古筝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更多的接触当中收到民族音乐的熏陶,感悟音乐学习的乐趣[1]。

设置多样化的古筝课程 古筝音乐艺术包括多方面的音乐知识和音乐元素,但是目前小学古筝音乐教学中在设计课程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单一的课程设计极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也让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产生歧义,这样学生就不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古筝学习和训练中。在小学古筝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能停留在传统的说教课程上,要让学生对古筝这一民族乐器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让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实践课程,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专业化的理论知识,还能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

小学生在接触古筝进行音乐演奏时,能够逐渐熟悉乐器的每一个部分,将古筝音乐作品更加完美地演绎出来,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感的把握和对声音的敏感程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古筝音乐的民族特色,在学习古筝音乐艺术的同时,也能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对于民族音乐的接受度也会逐步提升。另外,在小学古筝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古筝欣赏课程。用古筝演奏经典的古筝曲目,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能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提高对古筝的认识程度,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民族音乐的内涵。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经典的古筝音乐作品的演奏,在学生欣赏完作品之后,和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样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反馈上看到学生对古筝作品的认识程度,也能够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进行一定的评判,加深对学生的理解[2]。

创新音乐教学模式 在小学古筝音乐教学时,教师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授和音乐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激发对古筝音乐的热爱和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民族音乐的传承价值。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不断创新音乐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音乐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投入和认真学习。教师教授古筝课程传播民族音乐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口传心授,因此,有效地感染和熏陶学生能够让学生从音乐学习中受到良好的感染和影响。通过这样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也能够全面了解和学习古筝音乐,加深对民族音乐的重视和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多听多看多实践,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录音、实际演奏等多样化的手段让学生充分想象、实践,能够直观形象地学习古筝音乐,全面提升古筝学习水平,潜移默化中感受民族音乐的内涵,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提高整体音乐素质。

优化音乐教学环境 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更加轻松自如地参与到古筝音乐的学习中,也能够有效地活跃音乐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学习古筝音乐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对古筝的学习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动力。优化小学音乐教学环境需要教师掌握良好的技巧,教师可以针对古筝教学内容用多媒体教学形式或者是实践性强的音乐教学手段,活跃古筝音乐课堂气氛。教师要和学生加强交流和沟通,激发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热爱,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克服对音乐学习的恐惧心理,在良好的古筝学习环境中成长,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3]。

4 结语

小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和培养良好音乐素质的基础阶段,对学生进行古筝音乐艺术教育能够让学生增强对古筝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以此为突破口和依托,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激发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奠定音乐学习基础,促使音乐素质提升。

参考文献

[1]誊清.古筝,民族音乐之瑰宝:兼议古筝音乐教育[J].艺术百家,2014,24(18):73-75.

篇2

古筝是我国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乐器,一直被认为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雅俗共赏的奇葩。随着民族音乐艺术走向世界,古筝艺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音乐爱好者的喜爱。面对这样的形势,古筝师资力量的培养越发彰显其重要性。为此,在国内许多音乐师范院校,都开设了古筝选修课,以此来培养更多的古筝师资,为普及古筝艺术,弘杨民族音乐文化而努力。

1.古筝教学的意义

当前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已成为国际音乐教育的主流,在中国也正渐渐成为众多音乐教育者的共识。多元音乐教育秉承“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比其他文化更为优秀,也不存在一种超然标准可以证明一种正当性,可以把自己的标准强加于其他文化”。多元文化观的核心是文化的多样性,承认文化之间的平等的相互影响。作为教育理念的多元文化观认为“学校必须帮助学生消除对其他文化的误解和歧视以及对文化冲突的恐惧,学会了解,尊重和欣赏其他文化。”音乐是文化的一部分,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主张世界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值得学习,音乐的文化价值是平等的,不存在先进和落后之分。尤其是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人们开始强烈地意识到文化多元化或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各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特色音乐文化都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都值得人们学习的。

2.古筝教学的概况

古筝这种乐器在其漫长的动态演变过程中,乐器不断改革、技法不断丰富,历朝历代从宫廷到民间直至近现代的演奏家与教授、当代各流派古筝艺术家,以更加明确的音乐理念对古筝艺术从创作到演奏,从理论到教学,从乐器改革到乐器制作进行了全方位、大幅度的丰富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随着古筝技艺水平的提升、技法的不断革新,古筝的教学方法从口传心授、以曲相教的民间状态步入了专业化、学制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产生了质的飞跃。古筝在我国民族器乐艺术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在素质化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高校古筝教育课程的大力推广和全面性演化的今天,尚存在诸多问题: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育经费不到位,学生基础不均衡等等。目前,部分省内外高校通过对古筝集体课的探索和研究,正在努力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古筝的普及和推广也指日可待。

3.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1 古筝的演奏方法问题。

3.1.1 我国南北方在右手的演奏手法有很大的区别,北方的扎桩演奏,扎实有力,声音结实、饱满,南方悬手提弹的演奏方式使乐曲清新流畅,快速而富有爆发力。不同风格的乐曲应采用不同的演奏方法,尤其是对于传统的乐曲,更要注意扎桩演奏与悬手提弹演奏的区别。对于初学者来说,扎桩演奏法比悬手演奏法更易找到手臂力量的下垂,手形也相对容易固定,所以我认为初学者还是应以扎桩演奏开始进入学习为佳。

3.1.2 古筝独特的韵味是由左手来体现的,老师从一开始就要很确切地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上滑音、下滑音、按变音、上回滑音、下回滑音及颤音等一系列的概念,并要求学生务必牢牢把这些概念记到头脑中。

3.1.3 乐理与视唱练耳的训练。古筝弹奏者的左右手都要参与弹奏,所以双手的配合中节奏至关重要,老师要从基础给学生把节奏训练好,要告诉学生一系列的乐理知识,例如音符的时值、节拍、节奏等。对于没有分辨音高能力的学生,要建议他们另外加上视唱练耳课。不能只图速度而不注重乐曲的质量。

3.1.4 演奏中用力方面的问题。老师必须确切的告诉学生什么时间放松,什么时间用力。要在触弦的一霎那用力,之后要像弹簧复原般地速度放松,指尖的触弦要反应迅速、敏捷,不能提前触弦或拖延触弦时间。扎桩演奏法中指与大指要向面板方向用力,肩部与手臂的压力与重力落到指尖,从而使声音结实富有穿透力,弹完后立刻放松。而四点提弹法则是肩部手臂下垂力传导给手指后,指尖对于琴的一个敲击力量,在敲击的同时指尖向手心方向与掌关节的一个握力相结合,迅速发出声音。

3.1.5 关于演奏速度。古筝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要扎扎实实的练习基本功,锻炼手指的控制力,从大量的基本功训练中就要做到用节奏管住手指。其次要想达到快速,就一定要有慢速的过程。从一开始试谱就要做到音符准确,节奏准确。当每一段落可以做到每一个音都正确弹奏时,再逐步增加演奏速度,最后达到乐曲本身要求的曲速。三是放松的问题,快速演奏过程,不是一个紧张的演奏过程,要做到快而不紧,松而不懈。

3.2 创造古筝教学的有利条件。

3.2.1 师资。教师要有较好的专业技术水平、好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高超的演奏技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总是按一套模式进行教学,而是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更新、不断地丰富、不断地提高。学生要求做到:学过的曲目要会背、会读、会弹,最终达到完全理解,正确演奏。注重教学相长,师生共勉,德与艺并重,形成一种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篇3

在音乐艺术体系中,古筝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古筝艺术受到音乐美学的深远影响,所以,古筝教学要与审美教育密切协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古筝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将审美教育和专业技巧进行巧妙融合,为古筝教学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的演奏技能,带给学生全新的审美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古筝艺术的魅力。此外,学生可以通过演奏古筝提升审美能力,激发自己追求美的强烈渴望。

一、古筝教育的现状

古筝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人们日常生活娱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同时,古筝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特点,具有时代性,是人们精神面貌的良好体现。从20世纪开始,古筝教育开始蓬勃发展,多个艺术学校陆续设置了古筝课程,古筝教育在我国开始受到重视。随着各大院校普遍设置古筝专业,为古筝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古筝的学术研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出现了一批古筝水平较高的艺术家和作曲家,他们为古筝艺术的发展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各大艺术院校陆续设立古筝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古筝的传播途径,使越来越多的古筝艺术家融入音乐教育体系,推动了古筝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此外,越来越多的现代古筝新曲开始出现,这些作品采用了新的创作技法,使古筝曲目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过去,古筝作品是民间自发的集体性的创作成果,而当今的古筝创作具有专业性特点,古筝创作进入个人化时期。随着古筝艺术的不断传播,古筝在社会中越来越受欢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素质教育提高了人们的认知水平,加深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其次,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开始对精神文化产品有更高的追求。从20世纪末期开始,古筝艺术开始广为传播,成为十分热门的艺术形式之一,社会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古筝专业培训学校,相关的爱好者和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古筝培训成为热门教育培训项目,古筝培训机构获得了良好发展。

二、古筝的传承过程与特点

在我国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先秦时期的音乐文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音乐艺术在这一时期步入了第一个,此时的秦筝、编钟和编磬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深受人们的欢迎。在该时期,筝是融祭祀、礼仪和民间娱乐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乐器,应用十分广泛。先秦时期的音乐深受孔子礼乐思想的影响,孔子十分注重音乐教育的美育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汉魏时期的筝乐思想开始朝系统化方向发展,“德”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该时期的古筝教育主要进行技巧练习和人文熏陶。在该历史阶段,技艺的传承主要通过自我修养和行为自律完成。到了唐代,筝乐深受人们欢迎,这与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昌盛有密切关联。在该时期,社会上有数量繁多的筝乐演奏者,在整个筝乐演奏者群体中,家伎和商业乐伎占据较大比重。同时,该时期筝乐传承主要依靠民间的自发活动进行,这一阶段的筝乐传承对筝乐在之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宋朝时期,民间的音乐文化发展走向繁荣,筝乐也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时期,筝乐的传承方式相对较多,不但通过家庭进行传承,也在人口密集的酒楼中传承。但是,在酒楼中筝乐是以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家庭中则是师徒相传这一形式进行传承,传承内容以技艺、曲谱等为主。到了明清时期,筝乐被运用于说唱音乐中,主要通过师徒相传的途径进行传承,也有家庭传承、筝友传承等方式,传承的途径十分广泛。清末时期,筝乐发展没落,被视为俗乐,相关艺人地位下降,筝乐发展步入低谷,许多筝谱和技巧方法丢失,古筝文化发展停滞。步入20世纪后,民间音乐蓬勃发展,包含筝乐在内的民族音乐也开始复苏。此时,许多音乐流派在民间出现,并举行相关活动,使古筝文化获得进一步发展。

三、古筝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意义

通常而言,古筝教育有两种方式,即传统的授课方式和即兴方式。这两种方式存在很大差异,即兴相对而言比较高端,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但是难度相对较大,该种方式主要运用于西方的音乐教学和创作。在我国的古筝教育中运用即兴方式进行教学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古筝更适合传统的言传身教式的教育。古筝教育是音乐教育至关重要的环节,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个性都有深远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古筝教育对学生进行艺术精神的熏陶,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令其感受古筝的艺术魅力,进一步理解传统音乐内涵。古筝这一乐器具有强烈的古典艺术气息,在古筝教学活动中融入审美教育可以更好提升学生的素养水平,全面提高音乐教学效果。首先,古筝演奏可以向学生展示优美的旋律,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进而获得审美感受。其次,古筝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演奏技巧,培养学生对古筝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古筝演奏的重视度。

四、古筝教学中的审美分析

在构成音乐的四要素中,音色占据关键位置,主要用来进行音乐种类划分。不同的乐器演奏的音色不同,不同的音色具有不同的美感。无论是哪一种乐器,在演奏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都和自身的音色具有密切联系。古筝的音色相对比较明亮,演奏者可以通过轻轻划奏进行表演,给人们带来轻柔的体验。同时,每个演奏者的技术水平不同,在进行同一乐器演奏时产生的音色也不同,这充分体现出演奏技巧具有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传授学生演奏技巧,使学生的手指发力恰到好处,准确掌握每一个音色的位置,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奏水平。作为学生,要全面掌握自然的音乐变化,通过教师的引导丰富自身的乐理知识,提高演奏技能,淋漓尽致地表现整个曲子中的不同音色。通常情况下,古筝演奏运用左手按弦,通过左右手的配合,弹奏优美的韵律。形成独具特色的韵味。弹奏古筝曲目时,教师要注意不同曲目的特点,了解传统曲目和现代曲目的独特之处,为演奏营造良好氛围。在进行古筝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韵味的形成过程,运用巧妙的技术处理轻重缓急,使整个乐曲更加生动形象。比如,中国南方和北方有很多古筝流派,在众多流派中,苦音存在一定差异,因为背景不同,各个流派运用的表现手法也存在不同之处。比如,潮州的《寒鸦戏水》中表现出来的苦音相对而言比较清纯,具有委婉的特点。但是,《秦桑曲》中所表现的苦音则柔美凄楚。曲目《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的苦音就不具备悲惨韵味,反而十分豪迈。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曲目的意境,身临其境进行演奏,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对于水面主题的曲目而言,不同曲目具有不同的内涵,其表达的意境美也存在一定差异,比如,《洞庭新歌》描绘的是秀美的湖面,《战台风》描绘的则是波涛汹涌的美景。作为观众,在欣赏古筝表演时,一般不会注重表演者的仪态,仅仅关注演奏的效果,感受音乐美的意境。然而,美的意境与演奏者的仪态具有紧密联系,如果演奏者演奏时非常呆板、不自然,就会影响整个演奏效果,因此,良好的仪态对于古筝演奏效果至关重要,演奏者要使身体处于自然的状态下进行演奏,呈现出仪态的自然美,优化演奏效果。教师要在学习的开始阶段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坐姿习惯,认识到演奏仪态的重要性。在进行演奏时,演奏者的肢体动作要保持自然,以达到良好的演奏效果。演奏不同的曲目时,演奏者要保持不同的仪态,例如,在演奏乐曲《渔舟唱晚》时,演奏者要保持身体自然端正,不能晃动。然而,在演奏《战台风》时,演奏者的身体就可以随着旋律的跌宕起伏进行摆动,渲染整个曲目的氛围。

五、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方法

对古筝演奏而言,左手的按、滑、吟、揉具有独特之处,使整个古筝乐曲表现出韵律美。因为曲目的创作背景不同,旋律也各不相同,很多音需要不同的手法进行表现,这对演奏者的技能水平有较高要求。比如,在进行颤音演奏时,运用不同手法呈现出来的韵味具有很大差异。要想确保整个演奏旋律优美,就要确保颤音呈现出来的振幅小而均匀,才能达到理想的演奏效果。如果演奏者想通过演奏表达悲愤的情感,就要加快颤音的频率,才能营造出所要表达的意境。由于地域不同,演奏者水平形态各异,所呈现出的颤音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南北方文化不同,人的性格也存在很大差异,北方人豪放,南方人温婉,这些特点均能通过古筝演奏得以表现。北方人在进行古筝演奏时十分活跃,演奏力度相对较大,深受男士的喜欢。而南方演奏者在演奏古筝时,呈现出来的旋律比较柔美委婉,深受女性的喜欢。作为教师,在进行古筝教学活动时,要根据作品情感引导学生运用相应的技法,进行不同的音色表现,带给观众不一样的体验,使听众产生情感共鸣。任何一首筝曲都有其自身的情感意境,教师要对筝曲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曲目的能力。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曲目,感受曲目所表达的情感,运用相应的演奏技法进行古筝演奏。比如,在进行《渔舟唱晚》这一曲目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欣赏相关的景色,帮助学生了解该曲目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风格,掌握该曲目的风格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选择演奏技法,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为演奏顺利进行打好基础。不同的曲目所表现的意境不同,教师在进行内容讲解时,可以运用快板进行旋律演奏,帮助学生感受曲目的旋律,从而在脑海中形成相关的画面,更好地通过演奏进行情感表达。对于不同的曲目内容,教师在进行讲解时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全面感知曲目情感,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优美意境,用演奏带给观众美的体验。古筝音乐具有抽象性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运用适宜的方法,帮助学生感受不同曲目所蕴含的形象美,提升学生欣赏和鉴赏古筝表演的能力,这对学生的演奏技法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比如,在进行曲目《秦桑曲》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李白的古诗《思春》所描绘的意境进行感知,引导学生注重苦音的旋律,从而表达出凄婉的情感。教师也可以在演奏时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脑海中想念很久未见的亲人,从而提高演奏效果,表达曲目的思想感情。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古筝教学活动中充分融入审美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水平。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不断深入探究曲目内涵,从多个角度对曲目进行审美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品味古筝韵律之美的能力,使其在演奏过程中感受乐曲的美,进而欣赏古筝演奏过程中所展现的形象美。本文通过对古筝教学的分析,探究了审美教育所具有的重要影响,为古筝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钊.古筝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07):63-65.

篇4

一、商丘市社会音乐教育现状

(一)商丘市社会音乐教育机构。据调查商丘市现有5家综合培训机构开设复合式课程,还有一部分专业性培训机构,其中钢琴类13家、舞蹈类9家、古筝类7家、吉他类7家、音乐高考培训机构7家。商丘市社会音乐教育机构主要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私人个别教学培训班。这种模式出现比较早,一般是具有音乐专业教育背景的学校音乐老师利用自己空闲时间、自己私人场地创办的艺术培训机构,现仍然占有较大的市场。第二类在文化局或教育局注册的音乐教育培训学校,这类学校分几种不同的形式:第一种是单一的专业音乐教育培训机构,由个人教学慢慢发展起来的;第二种是工商局注册的音乐教育机构和加盟性质的音乐艺术学校。

(二) 商丘市生源状况分析

1.按学生年龄分段

据商丘市社会音乐教育生源年龄分段量化表调查报告来看,生源主要以少年儿童群体为主,随年龄增长就会越来越少。16岁以上的学生又有出现一个小高峰,他们都是以学习音乐专业知识,为高考音乐专业做准备的一些艺术类高中生,还有极少数一部分是成年人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学习音乐,来陶冶情操。

2.按学生选择的科目

据在上表2的调查报告表明商丘市社会音乐教育的学生在音乐专业上,以舞蹈和钢琴的人数相对较多占60%,其次是古筝和吉他占30%,除学习民族乐器古筝之外,剩下一些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乐器却成了冷门学科,报名人数很少。

(三)商丘市社会音乐教育中教师整体发展现状

1、社会音乐教师的总体情况。商丘市地区社会音乐教育机构教师整体素质水平相对比较薄弱。在从事社会音乐教育的老师中抽取了30位进行了调查问卷,其中在这30位老师中只有3人是社会音乐培训机构的专职老师,其余的都是兼职音乐老师,他们大多数是大学生或者是中小学在职音乐教师、以及一些文化宫的在职音乐艺术辅导老师,这部分人员占70 %,年龄大多在36岁以下,经调查还有少数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是通过私人授课的方式从事不同培训的社会音乐教育,由此看来商丘市社会音乐教师年龄趋向年轻化。

2、社会音乐师资状况。商丘市社会音乐教育教师的学历大多是大专、本科、以及少数研究生与博士生等。在社会教育机构中主要的师资力量水平以本科和大专学历的音乐教师居多,本科毕业的音乐专业教师占55%,其中是大专学历占35%,其他学历相对较少,占百分比10%左右,如研究生、博士生等。

3、 社会音乐教育机构课程模式与收费标准。商丘市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在进行教授课程时有不同的模式和收费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模式:第一种音乐教授课程频率较多,主要集中在一周一次,一次2个小时占60%,第二种是一周两次占30%,其他占10%。课程模式主要是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四、和一对多等形式组成。如钢琴课程主要是一对一进行上课,古筝和吉他课程大多是一对四,声乐课程一对一或一对二等较多,舞蹈课程多采用一对多等小班教学模式。

二、形成商丘市社会音乐教育状况的原因

(一)造成社会音乐教育机构状况的原因。超生源范围的经营、虚假的宣传较为严重。当今社会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形成了一股学习艺术(音乐)的风气。备受家长和孩子们的青睐与喜爱,好多学生家长攀比心较强,形成了让自己孩子学习音乐的主要原因。商丘市社会音乐教育中的个别机构为了故意吸引顾客,扩大生源,故意编造虚假宣传进行招生,同时政府部门监督力度薄弱,造成目前社会上培训机构的混乱。

(二) 造成生源状况的原因。根据上图表1、表2中可以看出招生生源主要是以儿童、少年群体为主,突出表现在小学三年级以下儿童。儿童、少年学习压力相对较小,课余时间比较多。一方面家长希望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陶冶情操,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另一方面家长是希望通过音乐,参加音乐考级来锻炼孩子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加强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学习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学习音乐的学生会逐渐的减少,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坚持下来。在上图表1的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16岁以上的学生又出现了一个学习音乐专业的小高峰,一部分学生喜爱音乐,想通过学习进入大学深造。还有一些高考生因为文化课不是很理想,音乐专业高考文化课要求相对较低,所以就选择了走音乐的这条道路。还有一些因为音乐名人效应,如李云迪、朗朗等在国内、国外迅速走红,也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家长对孩子在音乐艺术方面的期望。

三、针对商丘市社会教育机构的制度与教师水平解决办法

(一)提高社会教育机构的准入标准。商丘市政府应当在国家教育部针对教育机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当地社会音乐教育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社会培训机构的各方面管理,严格审查办学资格,把好教育市场的关口,从设立社会培训机构的名称、收费标准、师资状况、培训场地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

(二)定期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政府各有关单位,如劳动局、工商局、教育部门应联合加强对社会培训辅导机构的管理,使之更加规范,严厉打击虚假广告,做好为消费维护权益的保障。同时,各有关部门应当对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办学教育指导评估和考核,并将评估结果如实公布,使广大消费者能够得到维权。通过对教育机构的评估和考核,从而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促进办学者不断提高培训质量,逐步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使社会培训辅导机构真正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社会音乐教育机构教师队伍的建设。各培训机构应当提高专业艺术水平教师的管理,可以不断地督促教育者丰富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教育者应当定期去深造专业技能,认真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视频数据丰富音乐知识,提高专业水平与社会接轨,增加自己的知识面。

本文中通过以商丘市的社会音乐教育机构为主进行调查研究表明,目前该地区处于一个初级发展的阶段。在社会音乐教育方面也存在诸多的相关问题,商丘市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对社会音乐教育事业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社会音乐教育应该在社会各个阶层进行普及,针对不同阶层人民的不同爱好,应该做好宣传,要提高社会音乐教育者的全面素质,促进商丘市社会音乐教育全面的发展。(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篇5

性 别:女

民 族:汉

身 高:165cm

出生年月:1987年6月

专 业:音乐教育

学 历:本科

籍 贯:湖南衡阳

特 长:声乐、古筝、舞蹈

毕业学校:湖南邵阳学院

毕业时间:20**年6月

政治面貌:团员

联系电话:

通信地址:xxxxxxxxxxxxx

教育背景:

20**年9月——20**年6月在祁东二中学习,担任音乐委员等职务。

20**年9月——20**年6月在湖南邵阳学院音乐学院学习,担任纪检委员。

主修课程:

以音乐教育为主,已修完声乐、古筝、钢琴、视唱练耳、形体与舞蹈、合唱指挥、即兴伴奏、和声学、基本乐理、复调、意大利语音、中(外)国音乐史、民族音乐概论、音乐教育理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教育学、心理学、法律基础、邓论和三个代表等

专业技能:

英语水平:湖南省大学英语三级

计算机水平:计算机水平一级

普通话水平:二级乙等

师范技能:教师资格证

所获奖励:

在20**—20**学年度,荣获丙等奖学金

在邵阳学院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舞蹈《喜雪》荣获表演突出奖 在20**-20**年度回乡调查报告中获得二等奖

20**年5月在邵阳学院党校第7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中获得结业证书 社会实践:

20**年参加邵阳市“十一”文艺晚会演出。

20**年参加邵阳学院第二届民族歌舞晚会演出。

20**年参加邵阳学院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演出。

篇6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208-01

伴随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及弘扬民族音乐工作的逐步深入,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古筝作为我国传统民族乐器,凭着自身优美动听的音乐特征而深得社会不同阶层的追捧,要想满足不同年龄阶层古筝爱好者的学习要求,务必要对社会教育中古筝教育开展优化创新。[1]

一、古筝社会教育对古筝发展的意义

毫无疑问,近年来大量涌现的古筝社会教育机构在推动古筝在当代传播、发展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据统计,我国现阶段古筝学习人数已达到数百万人次,而国内各类资质院校每年招收的古筝专业学生极为有限,因而大量古筝社会教育机构的涌现一方面对广大古筝爱好者学习古筝的愿望予以满足,另一方面也促进人们对古筝蕴含的丰厚传统文化形成了更深刻的认识,积极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下的弘扬与传播。

二、社会教育中古筝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式不科学。在古筝实践教学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仅对知识技能进行被动接受,如此必将不利于学生相互共享进步。

基本功教学不受重视。在古筝实践教学中,教师单方面向学生教授各类古筝理论知识,反复训练学生的弹奏技巧,仅仅为了使学生尽快通过古筝考级。教师缺乏对学生古筝基本功的关注,导致一些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出现坐姿不正确、弹奏指法不规范以及缺乏演奏情感等问题。

教学环境不完备。古筝考级日趋商业化,国内各地区古筝考级中心及相关各类古筝社会教育机构受此影响,将考级通过率、商业利润视为工作目标,导致当下古筝社会教育转变成一种单纯追求考试分数、功利目的,以及追求商业利润和经济目的相结合的社会活动。[2]

三、社会教育中古筝教育优化策略

(一)教学方式方面

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内容,明确不同年龄阶层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引入分班制教学方式,一个级别、同年龄段的学生划分成一组;秉承因材施教原则,所布置的学习任务要具备针对性,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避免教学课堂“一刀切”,同样要避免学生规行矩步,在古筝社会教育中要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3]

(二)教学方法方面

1.强化基本功培训教学。在古筝教学中,娴熟习得基本弹奏技巧极为关键。古筝教学内容中基本的五声音阶排列弦序,相对容易被初学者所接受。在对古筝基本指法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与常规乐曲练习相结合,经由指法练习促进手形固定,培养古筝弹奏者良好的习惯意识。

2.注重古筝表演技巧。在对古筝表演技巧开展教学过程中,第一步要引导学生对乐曲创作背景及乐曲呈现的思想感情予以明确认识,然后将它们切实应用至音乐表演实践中,完成对整首古筝作品的表演。无论对哪一首古筝作品而言,在进行准确弹奏的同时,还应当融入表演者自身对艺术、情感的理解,通过将娴熟的表演技巧与艺术情感融会贯通,真正意义上达成理性与感性的和谐统一。

(三)教学环境方面

1.构建舒适的教学环境。要想实现古筝社会教育的有序开展,应当尽可能构建一个舒适的教学环境,固定硬件设备尽可能配备齐全。

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让孩子接受艺术的陶冶,提升艺术修养。但家长们切忌对孩子进行机械式逼迫教学,应当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古筝学习情况进行密切了解,使他们愿意诉说自身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挫折,并与家长一同解决,强化古筝社会教育的成效。

四、结语

总而言之,古筝学习一方面是培养少儿课余兴趣、强化艺术素质的选择,一方面是成人充实闲暇生活、提高个人艺术修养的方式。要想满足不同年龄阶层古筝爱好者的学习要求,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总结经验,清楚认识到古筝社会教育对古筝发展的意义,全面分析社会教育中古筝教育存在的问题,积极促进古筝社会教育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朱丹.关于古筝商业化社会教育的调查报告与思考[J].艺术科技,2013,26(5):68-68.

[2]赵丽瑞.如何在社会音乐教育中提高古筝教学[J].戏剧之家,2014,(15):162-163.

篇7

音乐在“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影响下,近几十年来,在一些音乐工作者心中逐渐形成“以西方音乐为中心”的音乐教育价值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民族音乐在当今时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从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来看

一方面,普通学校的基础音乐教育。现今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关民族传统音乐的内容所占比重很少,在教学要求中它也只是作为浅层次了解的内容,这种教材内容的安排形式必然达不到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国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目的。加之教师自身音乐文化素质总体有待提高,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音乐文化深层次的传承与发展。就我国目前音乐教育内容具体实施情况来看,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教育者的普遍认识,也尚未把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来完成,这些都是不利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

另一方面,音乐学院的专业音乐教育。现今在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中,普遍采用的是欧洲的音乐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也均以西方音乐为主。这种教学指导思想影响了学生的正确学习取向,使其不能很好的处理西方音乐文化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关系。据笔者所知,在当今音乐院校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西方歌剧才是高雅的艺术,于是在学习中他们便自然偏重于对意大利语、德语等语种的学习,而对体现我国母语特点的传统音乐则往往关注不够。这种学习现象阻碍着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

二、从音乐教育的整个社会环境来看

记得曾对钢琴和古筝两门乐器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查,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大多数学生的家长都让孩子学钢琴而不学古筝。当时对于家长的这种选择一直感到很费解,因为无论是从乐器学习技巧的难易程度还是购买乐器的价格高低、携带是否方便等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古筝都比钢琴具有明显的优势,按理说,古筝的学习者应多于钢琴,那究竟会是何种原因而导致出现以上那种情况呢,在询问多个家长原因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家长们普遍认为钢琴是西方乐器,高雅、尊贵、洋气,让孩子学习它,会让人觉得很有音乐修养,而像古筝这样的民族乐器,太小家子气、拿不上大场面、只能在家没事玩玩。当您听到这样的“心声”,不知是否也会有同样的疑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真的过时了吗?我们是否还有必要继承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西方文化替代本国的传统文化是时展的必然结果吗?我们是否应具有“抢救”民族遗产的意识々我们是否应当大声疾呼“民族精神之魂归来兮”的口号呢?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也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文化的依托,教育使文化得以延续和更新,是文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这就赋予了作为教育主渠道的学校音乐教育的艰巨使命,而高师作为培养学校教育师资的“工作母机”,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中更应承担着重任。

三、关于高师民族音乐教育

(一)高师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

为了使民族音乐在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使我们的民族音乐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就首先应从高师民族音乐教育入手。笔者通过对安徽省几所高师院校民族音乐教育现状的了解,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普遍的问题:

1、师资队伍结构不完善-就我省音乐类师资情况而言,在高师音乐教育系中,“民音”课教师平均为1~2名,有的还兼任行政职务或其他音乐课程,有的院校由一名教师兼任民歌、说唱、戏曲三门课程。这些均导致任课教师负担过重,所担任职务的工作分量使得在教师能力有限的前提下,在教学上便只能持应付的态度,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让教师只能辗转于备课教学,因而很少能顾及到去开展科研、教研活动。面对教学质量都难以得到保障的这种情况,又从何去谈完成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

2、教材编写情况令人担忧据笔者了解,迄今为止尚还没有一套由全国统编的“高师民族音乐”正规教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规范性教材的缺乏,将教学置于无纲可循,无理可遵的局面,难以保障正常的教学进度与秩序。尽管部分具备一定科研能力、有教学责任心的老师为了维持教学的顺利进行,根据自身所了解掌握的知识编写出了一些“教材”,但是这种在没有国家教学纲要指导下编写出的教材,教学内容难免有些随意性,知识比较零散、不全面,教材内容的选择主要依据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会啥便教啥,学生有啥便学啥。这种教学实施情况,既不符合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规律,也不符合音乐学科自身体系建设原则,更不利于学生进行系统的民族音乐学习,形成完善的音乐知识结构。

3、教学音响效果差、音像资源短缺,制约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音乐是音响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民族音乐更不例外。但就目前高师民族音乐课的教学硬件设施实际情况来看,其教学设备、音响条件大多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目前课上所使用的民乐音响材料大多是从五六十年代老唱片上转录下来的,其中的杂音有时都埋没了音乐,试想这种不能带来听觉美感的音乐如何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民乐独特的艺术魅力呢?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音乐也日益商品化、市场化,音像市场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承载着正宗民族音乐的VCD、CD、磁带越来越罕见,就算有的标有“中国民歌”字样,但经现代包装,早已不是我们想欣赏的原汁原味的民歌了,因此现在若想寻找具有教学价值的民歌材料则更是难上加难了。这种教学设备的落后和教学资料的不足严重阻碍了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学生不能欣赏到真正的民歌,自然也就不能深刻体会到我国民族音乐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绚丽多彩了。

(二)高师民族音乐教育的展望

针对以上所提到的在大多数高师院校都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更新观念。在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中树立起一种以民族音乐教育为本的观念和意识,提高民族音乐教育在高师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让所有师生都认识到: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我国音乐教育健康发展并走向世界的根本和必由之路。这种观念上的更新,能更好的发挥民族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基础性、根本性作用,从而引导高师民族音乐教育向着继承和宏扬本国悠久民族文化的正确方向发展。

2、加强领导作用。学校领导要对民族文化传承工作产生高度的重视,发挥好领路人作用,带领教师成立“民族音乐教研室”,定期开展“民族音乐研讨会”,共同学习民族音乐,并鼓励教师进行科研,做到教学、科研两不误;及时向师生传播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成立学校民乐队,使师生在实践中更加体会到民族音乐文化的巨大魅力。

3、鼓励开展教材编写工作。倡议有关民族音乐研究部门和音乐教育部门应认真总结民族传统音乐的规律性特点,由浅入深的编写教材和相关参考资料,部分有条件的地区或学校,还可以鼓励当地教育部门或高师教师编写、出版适合本地、本校的教材,采用“国家、地方、学校”以及“教材、教师、学生”的双重三级管理新体制,这不仅对教师素质的提高、科研成果的出现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有利于发扬各个地方的本土文化,促进各地区、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篇8

21世纪是一个经济、文化广泛交流与碰撞的时代,在这样一种开放性的格局中,多元文化相互渗透彼此影响。作为中小学未来音乐教师的摇篮――高师院校,必须加速音乐教育改革的力度和幅度,以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来转变教育观念,调整课程结构,加大民族音乐在高师音乐课中的分量。

一、高师院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主要以西方19世纪音乐体系为基础,包括乐理、试唱练耳、和声、曲式分析等。技术课主要包括声乐与键盘类,声乐以美声教学居多,键盘类曲目更是纯粹的西欧音乐。高师院校没有专门开设民族器乐和声乐课。有些学校虽有古筝或琵琶教师,但学生只能是在大三或大四时才有选修的机会。所以,目前在师范类院校中几乎看不到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子。

从师资队伍来看,几乎是清一色的“西洋派”。他们通晓欧洲音乐技术理论,具备精湛的钢琴或手风琴演奏技法,他们懂得贝多芬,了解莫扎特,喜欢听意大利歌剧,却忽视本民族音乐文化。在校学生的情况又如何呢?他们都是通过严格的艺术考试和全国统一文化测试进入高校的,考试内容主要是乐理、视唱练耳等基础理论课,主修考试包括声乐、器乐、舞蹈三类,涉及民族音乐艺术的内容寥寥无几。无论是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还是从学生情况来看,目前在课堂上占主导地位的是外来音乐,而本民族音乐一直处于“弱势”地位。

我国幅员辽阔,广袤的华夏土地上孕育着56个不同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与风俗,也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文化。各地民间歌舞、器乐、曲艺、戏曲等构成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艺术。值得庆幸的是有的音乐艺术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被幸运地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所以今天我们还可以听到忧伤哀怨的二胡、美妙激昂的古筝等。然而遗憾的是在漫漫的历史的长河中也有许多古老的音乐艺术永远消逝了。

所以,高师院校不仅仅要教书育人,更要肩负起继承发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任。

二、加强高师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的重视

(一)转变教育观念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校音乐教育具有着继承和发扬光大传统音乐文化的重任。我国音乐教育需要加强民族音乐艺术的地位,培养学生具有广阔开放的胸怀,接受人类一切优秀艺术文化,既不能把外来文化拒之学校门外,又不能将民族传统文化弃之不顾。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学习民族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维护、发扬光大民族音乐文化的责任心,造就具有既扎根本土又面向世界开放的文化心态和创造现代文化能力的新人。

(二)提倡向民间学习

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与我们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造成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几乎无法受到民族传统音乐的熏陶,学生对中国民间歌舞、器乐、曲艺、戏曲了解很少,缺乏兴趣,这就增加了民族音乐教学的难度。高师院校应鼓励教师和学生向民间学习,扎根于民间,担负起传承文化和发展文化的重任,将民族音乐文化长久继承和发展下去。

(三)各类师范院校共同合作

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形式多样,教师单凭一己之力教师个人想要全部了解和掌握各地、各民族丰富多样的音乐艺术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高师院校根据地区优势、现实情况作适当的分工,深入研究,保护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将其继承并发扬光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师院校音乐学科来说,对于民族音乐独特的体系和专业特点,要不断深入探索研究,找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高师院校作为一个教育平台,在传承文化方面有着特别的优势,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要以多元化价值观转变教育观念,调整课程结构,加强民族音乐在高师课堂中的比重,将民族音乐艺术发扬光大,努力使其成为世界艺术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参考文献:

[1][美]舒尔慢主编.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058-02

一、绪论

1.选题依据。民族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高校作为大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要承担起传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任。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院系设置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医药学院、水产学院、基础教学中心音乐表演专业等。但艺术类学生掌握的民族音乐知识较普通专业相对丰富,因此本次调查以非艺术类学生为对象,开展音乐知识的问卷调查,以了解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情况及其中学阶段接受的音乐教育情况。

2.研究目的及意义。进行此项调查问卷,首先了解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学生的音乐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在掌握文化课知识的同时是否具备基础的民族音乐知识?从而引发对当代大学生音乐教育的思考。其次为提高高校及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强调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音乐素养及审美能力是培养高尚的情趣以及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学习音乐基本知识可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增强对音乐的感悟、理解和创造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化发展,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重大意义,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3.研究方法。①查阅资料。首先通过阅读文献资料了解当代大学生音乐知识层面以及高校音乐教育的现况,为调查研究做铺垫。②问卷调查。通过特别设计的问题表格,由调查对象做自填式回答,收集笔答资料。③抽样调查。在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作为调查的样本。④对比分析。通过收回的问卷进行分析,不同题目进行对比统计,从而得出结论。

4.调查对象: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非艺术类专业学生。

5.调查时间:2015年5月。

6.调查方式:通过网络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

7.创新之处。①作为中国海洋大学音乐类调查问卷,以鱼山校区非艺术类专业学生为基础,排除了艺术类专业学生,更加准确的了解了鱼山校区学生的民族音乐知识掌握情况。充分利用校园资源,确保调查人群更为全面和有参考价值。②可以丰富我校音乐类问卷调查,为其他更深层次的音乐类研究提供基础。

二、正文

1.根据调查统计,接受调查的54人中,有43人更了解民族器乐,占总人数的79.63%;11人更为了解民族声乐,占总人数的20.37%。

2.对于所在的高中音乐课中涉及民族音乐的知识情况,28人选择“一般”,占总人数的51.85%;17人选择“几乎没有”,占总人数的31.48%;选择“经常”和“总是”的人数分别为7人和2人,占总人数的12.96%和3.70%。由此可见,高中阶段受访人群接受民族音乐知识的情况相对薄弱。

3.本科期间接受民族音乐知识的情况,28人选择“几乎没有”,占总人数的51.85%;22人选择“一般”,占40.74%;只有3人和1人选择“经常”和“总是”,分别占总人数的5.56%和1.85%;

在接下来的民族音乐常识题中,大部分受访者可以选择正确的答案。

在选择属于我国新疆地区的民歌中,90.74%的人选择了正确答案《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在选择《阿里郎》是我国哪一个少数民族的民歌的题目中,44人选择了正确答案“朝鲜族”,占总人数的81.48%;4人和6人选择了“蒙古族”和“哈萨克族”,分别占总人数的7.41%和11.11%。

在选择二胡作品的题目中,42人选择了正确答案《赛马》,占总人数的77.78%;各有6人选择了古琴作品《高山流水》和琵琶作品《十面埋伏》,各占总人数的11.11%。

在选择吹奏形式的乐器中,52人选择了正确答案“笛子”,占总人数的96.30%;各有1人选择了“古筝”和“琵琶”,各占总人数的1.85%。

在选择属于蒙古族民歌伴奏乐器的题目中,53人选择了正确答案“马头琴”,占总人数的98.15%;只有1人选择了“二胡”,占总人数的1.85%,此题成为正确率最高的题目之一。

在考察二胡名家华彦钧(阿炳)代表作的题目中,同样有53人选择了正确答案《二泉映月》,只有1人选错,正确率高达98.15%。

在选择我国民族乐器琵琶的图片题中,52人选择了正确的琵琶图例,占总人数的96.30%;各有1人选择了二胡和中阮的图示,各占1.85%。

在选择作曲家王洛宾先生作品中较为熟悉的歌曲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和《掀起了你的盖头来》最被受访者所熟知,各有41人选择;36人选择了《康定情歌》。此外,各有26人选择了《达坂城的姑娘》和《青春舞曲》;有24人选择了《半个月亮爬上来》。

在“如果有机会,您会选择学习下列哪种或哪些民族乐器?”的题目中,古筝最受受访者喜爱,有20人选择。此外,古琴、笛子、二胡和琵琶也得到了较高的呼声,分别有18人、17人、12人和11人选择愿意学习这些乐器。

在受访人最熟悉的三种民族乐器中,二胡、琵琶和古筝是最为熟悉的三类乐器,分别有28人、26人和25人填写了这三类乐器。

受访者最熟悉的三首民歌分别为《掀起了你的盖头来》、《康定情歌》和《在那遥远的地方》。

三、结语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的受访者有着一定的民族音乐常识,对于常见的民族乐器以及民族歌曲都有一定的了解且对民族乐器的了解高于民族声乐。高中和本科时期对于民族音乐知识的接触相对较少。对于冷门的民族乐器与民族歌曲并没有较高的兴趣。基于此,笔者有以下建议。

1.作为当代音乐教育的重要基地,高校应提高对民族音乐知识的普及。将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音乐限选课的标准。此外,还可以鼓励社团进行与民族音乐文化相关的活动,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篇10

今年展区横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E1~E6以及W1、W2八个展馆。截至目前,已经有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1464家国内外参展商确定参展。在国内外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展会面积的增长也体现了展商对上海国际乐器展的信任,主办方立志通过完善的展商服务、精彩的活动组织,为大家带来一届高品质的展会。今年主办方为展商提供了更多的展示平台,包括网上展览功能的完善,大家可以上传产品的图片和视频,通过乐展这个大平台来宣传自己。同时,包括微博、微信等网络推广工具也在积极地为展商推广产品和品牌信息。

与此同时,主办方顺应国家文化发展的政策,不断延伸展会内涵,提升品质,欲打造形式多样的展会活动,争取通过高质量的同期活动继续扩展和培育音乐人才,促进国内乐器市场健康发展。

经典继续:国际行业论坛、NAMM大学课程、华乐论坛

行业论坛自开办以来已成为上海国际乐器展最经典的活动之一。今年的主题是“行业共赢模式——乐器制造、经销零售以及音乐教育的良性互动展开”,包括中国乐器协会理事长安志、美国国际音乐制品协会主席Larry Morton、法国布菲乐器公司总裁Antonio Bearussant、香港柏斯琴行总裁吴天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易山等业界领军人物都会参与。两个半天的“如何操作”培训课程更是深得广大琴行经营者的追捧。除了继续邀请大家非常熟悉的秦川先生、莫蓓茜女士,今年还增邀了中小型、二三线琴行的代表武汉音乐种子琴行和南通海韵琴行为大家讲解起步琴行的发展。此外,亚马逊中国乐器频道品类经理也将为大家做网络经营的培训课程。

民族乐器是国宝,民乐活动也是上海国际乐器展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展会力邀顶尖音乐大师带来涵盖古筝、琵琶、古琴、胡琴的四场“名家讲坛”以及笛艺交流项目、中国民族低音拉弦乐器改革发展论坛、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民族低音拉弦乐器改良”专题会等内容。

古筝讲坛将有两位讲师。“筝坛圣手”王中山先生的音乐表现细腻、传神,音色柔美而亮丽,善于用情绪化的音乐语言表达理性化的思维。与他联手的是中国第一位古筝“金钟奖”金奖获得者任洁女士,她也曾得到过王中山先生的教益。今年这对著名师生组合将联袂为大家带来《民间自有“筝”情在——民族风情与作品创作漫谈》的演讲,筝迷可以一饱耳福。

琵琶讲坛邀请了备受中外乐坛瞩目和赞誉的琵琶演奏家,被誉为“琵琶皇后”的章红艳女士。她的演奏曲目广泛,技巧精湛,才情丰沛,极富音乐表现力。她演讲的题目是《“新”生何处——当今琵琶器乐新作的反思》。她将从反思中梳理传统精华,从反思中获取创新之源。

古琴与钢琴的对话,大家有听过吗?当代古琴活动家、演奏家、长久致力于古琴文化保护和推广的杨致俭先生,当今国际乐坛最优秀的中国钢琴家之一孔祥东,以及上海滩著名文化主持人将进行这场民乐与西乐的激情对话,大师加上名嘴的组合必定精彩纷呈,火花四溢。

中国民族低音拉弦乐器改革发展论坛将是一场低音拉弦乐器发展的探讨交流盛会。论坛囊括了来自行业协会、一线乐团、重点院校、制作师在内的国内外民乐和乐器界的资深专家。他们将共同就中国低音拉弦乐器如何改革进行深层次交流。

新增活动:教育课堂、提琴活动华丽登场

首次MC音乐课堂将侧重服务于以社会培训机构、琴行或艺校为核心的社会音乐教育体系,分别请来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吴斌理事长带来演讲,以及由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中国古筝学院院长、杰出青年古筝演奏家袁莎,九拍音乐教育全国连锁机构创始人李红育,罗兰数字音乐教育集团代表、萨克斯演奏大师小林香织带来的四场专题演讲。课堂将围绕截然不同的乐器门类和教学体系展开,包括古筝、爵士鼓、数字音乐和萨克斯风。我们将立志以培育音乐人才为己任,持续为所有音乐教育者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和进修课程。

篇11

接触古筝教学几年,对古筝教学相对有了一定心得。中国古筝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时候就远流国外,发展成韩国“伽倻琴”、日本“日本筝”,形成民族特有的民族乐器。随着人类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古筝作为传统乐器中的一种,音色优美,简单易上手,独具民族风格魅力深受广大学习音乐者的喜爱,成为音乐教习市场上一门抢手的乐器。不断研究发展古筝教学,对于古筝的推广、传播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一、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长期以来古筝教学中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老师讲老师的,学生听学生的。在这种环境中的教学对学生造成的不利影响,使古筝教学枯燥、单调并乏味。古筝教学中老师一直喋喋不休的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往往忽略学生的心理活动,缺乏对学生的关怀。有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甚至禁止学生的发言,在学生回答错误或回答不出来的情况下发火,造成学生更不敢发表自己的言论。这种传统的讲学模式压制了学生学习古筝的积极性,上课变得索然无味,学生学习古筝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本身的应有的发挥,也无法感受到古筝演奏之中本来所带的精髓。

二、教学讲师本身业务问题

目前有些古筝教学教师本身缺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些教师虽然具备理论知识,但是不能很好的运用到古筝教学中,经常词不达意,表达不请,把一些正确的知识曲解并教给孩子,或者不负责任的教学,教授学生课程中任其天马行空做错误理解置之不理不加以纠正。一些古筝老师具备很好的演奏技巧和方法,却没有教学经验,不知如何掌握教学规律,不懂如何把自己掌握的教学知识教授给自己的学生了解。有些教师讲课不懂得灵活变通,教学方式一成不变,把从自己老师那学到的东西原封不动的再传授给学生,教学内容变得单调,学生依样葫芦,古筝教学变的食古不化,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学生不能进行实际演练

学生学习古筝往往就是应用到考级和考试中,实际生活中就是一味的联系,没有上台的机会,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习古筝就应当适当就行舞台表演,很多同学上台后大脑一片空白,有的甚至忘谱,这都是缺乏舞台经验心理素质不过关的原因,平常的练习固然重要,但是舞台经验也必不可少。常年的关起门来埋头苦练造成学生对古筝学习丧失了积极性,学生把古筝学习也当做一门课程,当成任务,丢失学习古筝的本身意义,古筝表演变成了“古筝写作”,“关起门来做文章”。

四、对于作品依葫芦画瓢

学生对音乐作品不甚了解,拿到之后只关心音符怎么弹,没有去随之去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创作的环境以及作曲者的情感,导致学生在弹奏过程中盲目学习盲目弹奏,只明白‘老师这样说,我们照着弹’,弹出来的曲子只有形没有实,机械的完成谱面上所谱写的内容。造成了学生在音乐表达中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比如,肢体僵硬,手和身体不协调,整个人僵在演奏中,缺乏应有的气息和动作。有的就是记不住谱子,常常在一个曲子某一段落学生记不住,翻来覆去饶不出来。

解决方法:

(一)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

古筝老师上课要多和学生互动,多跟学生沟通,多注重学生的心理活动,多跟学生沟通,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常或偶尔带着学生出去观看一场音乐会或带着学生体会大自然,从自然中去领悟音乐的真谛,也可以适当涉及一些拓展知识,打破音乐局限性,适当的引进一些国外音乐知识,结合中国传统音乐精髓,让学生从心底爱上古筝学习,了解为什么学古筝,如何正确的学习古筝,调动学生学生本身的兴趣,让学生从默默听课到敢于表达,善于沟通。

(二)提高教学质量

很多教学地点都是熟人介绍,毫无教学经验,在招聘老师的时候可以采用试用,或者实习,上课的时候有经验教学者在后面听课,课后指点。课上要有耐心,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点,引导学生正确演奏的重要性,在教课途中慢慢潜移默化学生的思想,提高教学质量。教课老师采取教案记录方式,不停跟进教学进度,在点滴记录中发现自己的缺点从中改进,让教师的教学经验越来越丰富;不定期的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吸收新鲜的教学方法,从培训中吸收新鲜的血液,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把从老师那得到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方式结合学生的思想灌输给学生。让古筝教学从实质上发生变化,使学生们的听课质量变的更高。

(三)多让学生进行实际演练

舞台实践是检验学生学习的最好途径,音乐表演本来就是通过比赛、表演达到检验学生在平常学习中所学知识,学到了多少。也可从中解决一些学生学习上的心理问题,比如怯场。胆子是慢慢磨练出来的,让学生们把表演当做一种享受,从一开始的惧怕表演到慢慢习惯音乐表演在舞台上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

篇12

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的精华所在,在民族音乐中蕴含着本民族的情感和灵魂。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民族音乐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学校教育是当代教育的核心,它可以作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依托,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因此,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越来越成为国人关注的重点。

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关系

(一)学校音乐教育以民族音乐文化为基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文化相互交融碰撞,形成了多元的文化格局。每个国家都力图寻找优秀的文化资源,使自已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博大精深,为了使我国的教育走在时代的前沿,学校音乐教育必须以民族音乐文化为基础。但是,目前民族音乐在学校的教育中仍存在形式化的弊病,一些教材没有明确规定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目标,致使教师和学生不能充分认识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1。为了使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学校音乐教育应当更加突出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地位。

(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以学校音乐教育为载体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有很多载体,比如民间音乐团体,但最主要的载体还是学校音乐教育。学校是传承音乐文化的重要基地,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强,可以把握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学校音乐教育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媒介作用,使国人学习民族音乐的精粹,为文化的传承提供动力。

二、如何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一)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文化传承

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良好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国家的努力,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文化政策,引导社会关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立法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需要学校领导层的努力。校领导应当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引进专业的民族音乐教师,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同时,音乐组的教师应当定期开展科研活动,探求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新的教育方法2。

(二)树立正确理念,指导传承行动

理念是指导行动的方针,只有树立正确的理念,才能指导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行动有效进行。学校的音乐教师应当正确处理传承与发展的关系,使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与时俱进。首先,教师应当挖掘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让学生分析音乐中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我国许多的民族音乐都蕴含着民族精神,比如《春江花月夜》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虚静”,《阿里山的姑娘》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质朴,《高山流水》则蕴含着道家的自然观。教师让学生挖掘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其次,教师应当使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与时俱进。民族音乐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以古曲《梅花三弄》为例,有古筝版本,有古琴版本,还有琴箫合奏的版本。古筝版本以泛声演奏主调,格调清雅;古琴版本采用泛音奏法,琴声悠远;琴箫则合奏空灵绝尘,古朴典雅。教师在具体的讲授中,应该让学生了解各种版本,并加以分析比较,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民族音乐的变化。

(三)完善音乐教材,优化课程设置

教材是学校进行音乐教育的渠道,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载体,因此,学校在音乐教育中应当完善音乐教材,优化课程设置。在完善音乐教材这一方面,学校可以进行如下工作:第一,在教材中引入我国的民族音乐,以时间的顺序进行编排;第二,按照各个地区的民族音乐来编写教材。值得注意的是,在完善音乐教材这一过程中,所挑选出的音乐必须具有经典性,从而让学生领略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3。在优化课程设置这一方面,学校可以进行如下工作:第一,学校应当增设民族音乐的学习课程,如设立中国民族音乐史等,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进行了解。第二,学校应该设置任务目标,把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论知识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具备初步的民族音乐理论体系。

(四)壮大师资力量,加强音乐教育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教师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学校应该壮大师资力量,加强音乐教育,提高教学水平。首先,一些师范院校的音乐培养以西方音乐为主,使未来从事教师职业的师范学生缺乏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这些学校必须把教学重点放到民族音乐上来,为社会培养一批民族音乐素养较高的音乐教师。其次,在学校的音乐教育中,部分音乐教师自身素质不够,学校应当加强培训,并提供本校音乐教师出外交流的机会,从而提高教师的民族音乐音乐素养。再次,学校可以让民族音乐传承者进入学校,与音乐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壮大师资力量,提高音乐教学的水平。

(五)运用科技手段,传承音乐文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学校音乐教育应该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使民族音乐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播放相关的音乐和视频,为同学们介绍传统民族音乐的类型。网络上有大量的民族音乐可以免费下载,教师可以让学生下载经典的民族音乐,在课后进行自主鉴赏。此外,在现代传媒技术的作用下,许多唱歌软件大量出现,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软件练习民族音乐,将民族音乐与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4。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必须在现代人的手中得到传承。学校音乐教育对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国人应当把握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关系,在学校教学中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文化传承、树立正确理念,指导传承行动、完善音乐教材,优化课程设置、壮大师资力量,加强音乐教育、运用科技手段,传承音乐文化,从而将我国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作者:张竞月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注释:

1.张耀春.浅析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发展[J].大舞台,2015(6):184-185.

篇13

针对现阶段音乐教育专业的职业技能现状,它与日益发展的21世纪人才的需求还存在着相当大的一段差距,社会的人才市场需要什么样的音乐人才?他们对音乐教育专业职业技能有什么需求呢?笔者仅就声乐课和钢琴课为例,指出社会人才市场对音乐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需求。声乐课和钢琴课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的两门必修课,是基础,没有主次之分和主修与副修之别。可是实际教学中,往往嗓音条件好的学生,只注重声乐技巧的学习和训练,不肯在钢琴上下功夫,这样不自然地就形成以声乐为主;嗓音条件差的学生,只能练琴很少开口唱。使声乐和钢琴两门必修课变成了“主修”与“副修”课,结果培养出能唱不能弹或能弹不能唱。而实际上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首先必须是弹琴和唱歌都可以的,否则,是很难适应市场需求的。在学好这两门基础课的同时,应具备一些演奏其他乐器的技能与技巧;还应把理论基础同专业技巧课有机结合起来。其次,还应具备合唱指挥与艺术实践的能力。总之,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响应高师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未来的音乐教师,具备基础知识宽厚,专业理论扎实,师范能力强,综合能力突出的素质。

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职业技能定位的设想

(一)职业技能培养目标的定位

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科研水平,能适应社会教育发展需求的音乐教育者。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为了基础教育服务并与基础教育衔接,而向中小学及其他学校培养合格教师,具有师范性,专业性和基础性的特点。所谓“师范性”是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与专业音乐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同。专门的音乐院校及本科类院校是培养在某一方面专业突出的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专业要求高、精、尖。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要求学生在专业上全面发展,教学过程的方向和思路正确。所谓“专业性”是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要求学生具备音乐教学所需用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能力、基本素养,能够适应音乐教育教学的需要,同时,在今天的环境下,也要适应音乐教育改革的新观念、新方法。所谓“基础性”是高师音乐教育培养就业人才的同时,也作为再教育的基础。“专、本科教育阶段是今后硕士、博士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终身教育的基础,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传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是终身学习音乐的基础。”

(二)职业技能培养内容的定位

“必修课、选修课并举”是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职业技能培养内容的重要策略。根据中小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四个教学领域,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应当与之相适应。能培养这四个领域教学能力的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声乐、钢琴、合唱指挥、舞蹈;感觉与鉴赏课程应包括视唱练耳、乐理音乐欣赏、曲式分析等;音乐与相关文化课程应包括中国传统音乐,世界民族音乐、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等;创造类课程包括歌曲作法、配器、电脑音乐、舞蹈编导等。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在专业必修课开设过程的同时应当提倡选修课,即在学好声乐、钢琴、舞蹈等必修课的基础上选学二胡、琵琶、古筝等乐器。同时,还要重视音乐教学法,因为音乐教学法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应用课程,内容设置为音乐教学法、教学分析、音乐教育史以及试讲和实习等。在抓好“必修课与选修课并举”策略的基础上,应注重学生艺术实践环节。根据调查发现,很多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不能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不能胜任指导或组织小型乐队的能力,不能指导一定质量的小节目以及一场演出活动。因此,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项音乐活动,通过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可以经常举办一些音乐会,让同学观看与参与,也可定期举办小组专业观摩以及各种排练。还可进行“三下乡”活动,使同学走入基层,深入群众,增强实践能力。

(三)职业技能培养思想的定位

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职业技能培养思想上的基本定位是:培养通专结合,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既有人文精神,又有科学素质,有个性,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未来社会需求的通用型、创造型、国际型人才,成为新时期我国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音乐教育专业技能培养的改革与发展已成为教育十分关注的命题,究竟音乐教育专业应培养出怎样思想的合格人才呢?

1.培养充满认知灵性的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