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综合素质教育

综合素质教育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3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综合素质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综合素质教育

篇1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责,以往学校过于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致使学生在初入社会时无法很好的融入其中。高职院校顺应社会的发展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将综合素质教育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近年来,高职院校加大了对于非艺术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以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一、高职院校非艺术专业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现状

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要只是僵硬的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和实践技巧,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当前高职院校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学校除了必修的艺术课程外很少会接受到艺术教育,致使学生艺术素质相对较为匮乏,且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也忽视了艺术教育,课堂上的一些陈词滥调模式化的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多数学生只是为了得到学分才选择艺术课程,无法实现教学效果。学生也错误的认为自己并非艺术类学生没必要接受专业的艺术教育,只要把专业知识掌握了学习任务也就完成了,没有意识到艺术教育的实际价值,艺术教育也就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以至于形成两极分化的现象,对艺术有兴趣的学生积极开展教学活动,为得到学分的学生消极应对,致使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参差不齐,当下我国高职院校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问题并不容乐观。

二、艺术素质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

艺术素质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以期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促进师生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它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艺术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以期学生在艺术熏陶中塑造正确的道德观念,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发散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完善他们的知识框架,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高职院校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对其综合素质的影响

艺术教育自古便有,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美育的国家,像古代教育中的礼教、乐教,后学校越发重视学生的“美育”工作,前辈更是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越发重视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教育,学生也希望在学习生涯中可以接受艺术熏陶,教师更是看到了艺术教育的深层教育意义,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艺术教育,以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学生能够净化心灵,自觉运用道德准则规范自身的行为,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推动社会稳步向前运行。近年来为了应对市场挑战,企业对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而学生的实际素质与市场需求未能达到一致高度,阻碍了社会前进的步伐。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是由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审美鉴赏能力等几方面组成。开展艺术素质教育,便于学生培养群体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便于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实现自身与团队共同进步,避免恶性竞争事件的发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打下基础。组织学生表演话剧,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在活动中陶冶心灵,升华群体意识和协作意识。对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教育便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避免学生在日后工作中只会套用书本知识,禁锢思想,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容易激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填补了他们在逻辑思维中的漏洞,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研究表明,艺术教育对于开发人们的智力、培养人的创造力、形成良好道德品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重视学生的艺术教育,重视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以便更好地为日后的工作贡献力量。学生接受艺术素质教育,能在艺术熏陶中明白其中的内涵,净化心灵,明辨是非,远离低俗情趣,因此该教学活动有着良好的感化作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教育的实际意义,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育,说教式的灌输,并不能真正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通过艺术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在艺术活动的参与中,在熏陶中有所感触,“知善恶、识美丑”真正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之际,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语

高职院校其教学任务不仅是向学生灌输专业知识,同时也承担着学生艺术素质、文学素养、职业精神培养的多重责任。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愈发重视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教育,以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下市场环境愈发复杂,学生在日后工作中会遇到多种诱惑,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达到一致的高度,促进就业,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针对目前大学生素质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详细地论述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以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为指导,借鉴相关理论权威的观点、见解,根据医学院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特点,特别是我国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实情,结合笔者的体会认识,将其归为七种: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法律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技能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

医学院校的综合素质教育教学一直在进行着探索:教育是对人、对国家、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学科,其本质是对人的培养。教育要创新,要发展,仅仅针对专业进行改革是不够的,对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具备综合素质的高水平人才是有局限性的。因此,加强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改革必然的趋势[1]。

一、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毕业生总量的增加,以及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残酷,而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毕业生综合素质的竞争。

(一)教育目标较清晰。

教育目标通常包含两种释义:既包括抽象概括的目标(目的),又包括具体个别的有操作性和可测性特点。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制定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确定学生发展定位目标,开展实施“全人教育”,可以简单地把素质教育目标概况为:科学文化引领;发展学生内涵;提高个人素养;夯实专业基础;拓宽学科领域;培养综合能力。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学生对专业认识有充分的了解,65%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只局限于课本,37%的学生认为专业与工作不对口,根本无法就业。

(二)教育内容较为系统。

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习惯等的总和。调查发现,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内容系统较为完善,目前现有的教育内容有:公民道德、和谐理念、网络教育、创新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修养教育、健康教育、诚信教育、安全教育、思想教育、心理辅导、专业思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军训、社会实践、义务奉献、专业思想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等[1]。按照医学生的教育目标,把以上教育内容分到不同年级,利用就业指导课或班会或节假日,在各类实践活动中实施,可以让学生自己知道在哪些方面应该努力,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综合素质[2]。

(三)具有完整的教育过程。

教育过程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等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能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一般运用在教学质量管理中[3]。

(四)素质教育团队初步形成。

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医学院校把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就业指导教师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教育管理团队。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整个团队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对象、管理、服务、指导的内容需要统一协调,人人做到“四结合”,即:教育教学、就业指导、培养能力、科研创新;人人都懂教学、懂教育规律、懂就业指导、懂管理、懂服务,这样就不会出现理论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分离现象”。

(五)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一般学校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教育活动形式,让学生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主要采用互动式、学生表演式、讲座式、交流式、比赛式、合作式、义务奉献式、辩论式、个人展示式、集体展示式、社会服务式、调查研究式、写作式、阅读式、演讲式、出题式、考试式等教育形式,打破传统“说教法”和“我讲你听”的单一模式[4]。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丰富。

社会实践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具有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多方面的意义。因此需要针对医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因材培养医学生就诊、护理能力。每年暑期医学院校都会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5],通过义诊、撰写实践调查报告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让大学生懂得不能脱离实践。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成立各种社团、义务团、职业发展学会,鼓励学生适当参加勤工俭学、家教等社会实践活动。

(七)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是学生发展自我的前提。全面性发展学生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它反对传统教育中把教育现象僵死化、简单化和表面化的单纯量化评价法,提倡多样、灵活、全面、有效的评价方法[6]。在操作上,更多地强调多层多元化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质性档案贯通,培养自我发展评价能力,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要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学会接受他人评价。

二、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大部分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不适应大学生活,因为大学老师不像初高中老师一样督促学生学习,大学更多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医学院对于刚进入校园的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培训教育也相对匮乏,使学生养成了懒散、惰性的学习习惯[7]。大学校园是一个知识的宝库,但学生对图书馆资源利用不到位。刚进入校园的医学生的课程,在设置上更多的是一些基础课程,相对枯燥无趣,与预期的想象和认识有所违背,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就失去了兴趣,缺乏研究问题的主动性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也就造成了医学生的科研缺乏创新性。医学生应当具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同时具有满足社会服务要求的基本技能。目前医学院校的学习更多地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而相对忽略整体素质的提高,课程设置较为单一。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学时过多,人文课程和实践技能课程偏少,影响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第二课堂的不完善。

综合素质教育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医学生不仅在第一课堂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的要求越来越多,在第二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的意识也越来越强[8]。由于第二课堂存在随意性、连续性差等特点,有时会与第一课堂在教学时间上发生冲突,而影响第二课堂的活动质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社团,目前社团活动的管理工作大部分都是由学生干部在承担,学校对各种学生组织、社团的管理比较宽松,使第二课堂活动的自由度较大,导致第二课堂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的管理机制,活动之后的评价与反馈没有得到相应的反馈。

(三)缺少结合医学生特点的综合素质教育。

目前,大多数的医学院在对医学生的培养中,更多地重视理论基础考核,轻实践技能考核。医学本科大多为五年制,相比其他学科要多一年的学习时间,由于医学生服务的对象为患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就业和升学的原因,许多学生放弃临床科室的实习而忙于各种考试。例如,在每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前,许多考研的学生放弃临床实习而选择埋头复习应考,以至于用人单位一直评论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越来越差。应试教育的指导、只注重理论的考核必然会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起着误导作用。

(四)教学资源紧缺,影响到日常教学的顺利开展。

这个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践教学场地不足。二是教室紧张,许多学生的“两课”教学仍然是大班形式,与教育部的规定不符。三是网上学习资源不够丰富,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五)教学管理制度落实有待进一步加强,切实保证教学环节规范。

据调查了解,医学院校日常教学规范的执行方面仍有所松懈。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态度和行动上的表现都达不到教学检查时的水准。课堂教学、考试等方面在原来的教学检查中形成的一些好的作法也没能很好地延续下来。

(六)缺乏配套的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必须反映素质教育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宗旨。而目前高校仍然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核学生专业课程掌握程度,始终没有摆脱传统教育的禁锢。导致学生平时不学习,到了期末临时抱佛脚,用几天时间看完一学期的内容,使校园变成学生朗诵的场所,到处书声琅琅。大学教育是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基本知识的灌输。目前,学生在奖学金的诱导下,考试目的更趋功利化,期末考试考查的知识更注重记忆,所以期末考试变成记忆能力的较量。考试方式过于单一,考卷参考答案设置过死,这与教育改革德育教育优先的目标背道而驰。对其他素质的评价也缺乏可遵循的规则,缺乏健全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9]。

三、针对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以教师为主导,全面实施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综合素质教育是一种以“素质”培养“素质”、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工作,这就决定了教师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要全面实施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只有教师通过自身不断努力的学习,不断提高学习素质和创造能力,为学生起到带头模范作用,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医学生。合格的医学院校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知识结构,掌握广博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具备开拓创新能力,并能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自己,不断扩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勇于在教学改革中创新[10]。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创新型教师要将自己和他人的最新研究理论、成果或独特见解,积极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才能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的学生。

(二)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医学的从业性质要求医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医学生除应具有临床医学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外,还应具有临床行为、沟通技能、疾病预防、健康保护、临床思维、判断能力等能力[11]。但从各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各院普遍存在医学专业课程总课时太多、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薄弱且课时数少、选修课太少且不规范等弊端。因此,在一些医学毕业生的身上存在着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水平、专业知识结构、创造性思维等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些表现都与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及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重自然科学,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重功利,轻素质等现象有关。要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重点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指向和重心应从“学”向“做”转移,转移到提高医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上。教师应主动将“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多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

(三)完善评价体系。

系统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是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评价教育活动的有效性,以便更好地开展研究和实践工作。对于医学院的素质教育,要构建具有特色的、有针对性的、多元化的动态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不仅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各方面进行评价,更应将素质教育的其他方面,如人文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等诸多方面纳入评价体系的评价维度中。评价的指标包括知识的考核,也可以通过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社团活动、自主学习等具体行为来确定。评价方式不应拘泥于考试,更不应限制在一次成绩的高低上,它应是一个系统的、多样的、形成性的、动态的评价过程[12]。

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医学院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是21世纪高素质人才需要的。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既不能脱离一般高校的素质教育,同时又需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高素质医务人员。

参考文献:

[1]焦楠,白俊杰.高等中医药院校医学生素质教育模式构成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远程教育,2012,10(10):13-15.

[2]赵越.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D].黑龙江大学,2010.

[3]唐春平.过程方法"在高职系级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2(4).

[4]李龙珠.我国高等学校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5]文丛.在社会实践中促进医学生素质教育探析[D].管理观察,480:80.

[6]黄玉凡.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与高考制度的改革[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10(5).

[7]聂银学.论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与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58-59.

[8]侯玲,王旭.中医药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探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5):112-113.

[9]贺连平.医学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学园,2011(4).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C-0015-01

一、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历偏低和知识结构、护理理念的落后是现有的护理人员素质上存在的缺陷。

(一)学历普遍较低

在我国,护理人员的学历普遍比较低,尤其是在中小型医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与发达国家做一下粗略的对比。发达国家的注册护理人员一般高中毕业后接受护理专业教育,要求的学历在大专及以上水平。在美国,早在2000年时,医院护理人员中7.6%为研究生毕业,35.7%为本科毕业,38.4%为大专毕业,只有18.3%的人相当于我国中专学历。我们国家,尽管近几年高等护理教育扩大了招生量,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数量呈上升趋势,但中专学历所占的比重还过大,估计在70%左右,甚至还有少量在职护理人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护理教育。

(二)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

现代护理是全方位的高质量的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不仅具有医学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心理学、社会学、美学和文学等知识。显然,目前我国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没有跟上新型护理模式的发展步伐,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以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为主,文学、社会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礼仪等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明显不足;医学基础知识占的比重过大,有关劳动卫生、职业病和社会医学的知识以及其他与护理密切相关的知识所占比重偏低;护理专业知识中有关临床护理的知识仍按临床分科进行划分,没有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有关老年护理、社区预防保健护理和精神护理的知识不足。现有的护理人员工作上依从性太强,主动性不强,观念停留在普通生理护理上,还远不能满足新型护理的要求。因此,他们缺乏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理论知识,缺乏与病人的沟通能力与技巧,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二、 缺乏综合素质教育的后果

(一) 与患者沟通方面

由于缺乏文学、社会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礼仪等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护理人员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说话缺乏艺术性,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其结果是患者不乐意接受医护人员的建议,不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容易造成医患之间的误会,在误会产生时由于缺乏消除误会的语言沟通技巧,不但不利于误会的消除,还可能加深误会,使本来可以避免的误会扩大化,给本来就脆弱的医患关系蒙上一层阴影。反过来,如果护理人员具有文学、社会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知识,就会利用这些知识,从各个方面对患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患者的心充满温暖,激发他们的感恩之心,就会把误会消灭在萌芽状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目前比较紧张的医患关系有所化解。

(二)在护理方面

由于护理人员普遍缺乏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不能洞察患者在心理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在患者狂躁不安时,或者内心空虚时不懂得怎样安慰他们,不懂怎样缓解他们的内心压力,没有语言的技巧消除他们对病情的担心和恐惧。因为现在患者对护理方面的需求已经不只是对机体护理,而是从机体到心理到精神全方位的需求。如果护理人员掌握了这些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那么在患者有这方面的需要时就会及时给予心理护理,安抚他们,消除他们对自己病情的担心和恐惧,缓解他们内心的压力,让他们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治疗和恢复。因此,他们会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他们的病程就会缩短,住院费用就会减少,他们对治疗结果的满意度会大幅度提高,医患关系就会变得融洽。

三、解决方法

从大的方面来说,应该提高护理人员的学历,加大护理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力度,逐步减少专科生,尤其是中专生。学历提高了,护理人员掌握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就会扩大,从事护理工作才能游刃有余,才会满足患者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需求。

加强在职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让在职的护理人员明白目前护理工作的变化,认识到自己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不能满足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让他们不仅掌握扎实的专业护理知识,还要掌握社会学、心理学、文学和美学方面的知识,要求他们积极配合本医院和本科室的综合素质的教育,掌握人际交流和沟通的技巧,能够与患者进行无障碍的沟通,在护理工作中边学习边实践,逐步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已经势在必行。社会在发展,患者对护理的需求也在变化。为了满足患者对护理工作日益增长的需求,护理人员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更新观念,积极配合和接受综合素质的教育,使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多层次与全方位的服务。

篇4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2005)-10-027-02

一、德高为范,以身立教

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首先,教师需要较高的人文素质,这与其特定职业功能有着本质联系。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完成培养人的任务。从教学目标来看,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素质,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人,在挖掘学生潜能的同时尊重学生的自由和价值;从教育理念上看,教师必须具有相当的人文素质,树立较好的教育理念,能对社会上流行的种种现象和思潮进行相对正确的评判,并将其纯化。从教学内容上看,在科学和人文日益融合的今天,即使传授科学知识也需要较高的人文素养。这是因为:1.教师本身对科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有一定的评判,而要提高评判的水平和层次,不得不提高其人文素质。2.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之中会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态度和价值传给学生。而态度和价值一方面来源于对知识本身的了解程度,另一方面需要从人文当中汲取养料。3.科学发展的范式突破,人文素质起着极大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科学上的创造,不能忽略人文启导。而且只有在较高的人文层面才能对科学创造的意义和价值有所把握。从教学方式看,一方面固然要借助于科学理性、遵循业已发现的客观规律和逻辑,同时也要注重激情和创造、爱心和责任感。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也要借助人文的解释和隐喻等方法。因此,教师的人文素质乃是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高尚的师德品质是身为人师的表率。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的过程,以渊博的知识解学生认知之惑,以高尚的品质塑社会可用之才。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严于律己、诚实为人、慎言处事、甘为人梯、无私奉献是教师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质,努力做全社会的楷模。“志存高远、爱国敬业”。这是对教师思想政治层面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广大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以培育人才、繁荣学术、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积极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他们立志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材。”

第三,乐业爱生是教师的基本品质。乐业是教师对待职业的基本态度和内在动力。只有乐业才会有刻苦钻研、诲人不倦的精神,方能保持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精神状态。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① 教师教育学生,不仅通过言传,而且通过身教;不仅要用丰富的知识教人,更要以自己的品格育人。“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要加强自我修养,追求道德自律,以淡泊明志、甘为人梯作为自己的精神追求。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需教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保持甘于奉献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第四,“严谨笃学、与时俱进”。这是对教师学识、学风方面的要求。广大教师要坚持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民主求实;要甘于寂寞,力戒浮躁,潜心钻研;要认真读书,多思慎思,关注现实世界,注重学术积累,厚积薄发;要加强团结、和谐合作,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中相互切磋,共同进步。同时要深入研究教育现象,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实践行为,成为终身学习者和终身研究者。

二、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明确目标

1.更新教学观念,确立学生主体意识。现代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在经济和科技不发达的时代,教育的形式是传承式的。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只能从课堂上获得知识。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信息化的浪潮,使获取知识的渠道广泛而又迅捷,因此,教师要主动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围绕学生求知的需要,积极发挥服务导向作用,挖掘和发挥学生身心发展的潜能,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转换角色,由教育者向服务者转变。教师只有自觉意识到自己社会身份实质性的转换,明确“服务者”的地位,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机制,才能准确地把握“服务者”的职责,满足学生求知成才的需要,完成现代教育所赋予的使命。

3.明确培养目标,由认知型向能力型转变。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力和培养终身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也既狭义上的择业、就业、创业能力。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改变重认知、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改变教学观,改进教学方法,体现科目的特点,抓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的全面提高,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突出素质能力方面,培养和增强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为将来竞岗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做到“四个创新”

“四个创新”即:(1)创新教育内容。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就需要我们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要突破“教参―教材―学生”这一固定的程序和模式,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这一战略高度出发,别具匠心地理解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以获得教育实践的新颖性和高效率。

(2)创新教育方法。新世纪教师要积极拓展教育的未知空间和有效途径,以新观念为主帅,以新能力为先锋,以新方法为利器,给传统教学方法注入新内涵。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为己任。

(3)创新教育手段。新世纪人才的综合素质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面对突发事件或全新领域的信息保持冷静,作出及时准确判断并快速妥当处理,即对信息的归纳概括并分析判断的能力。如今的社会已经步入了数据的世界,社会发展的标志就是全世界的数据信息共享,学生必须学习掌握信息处理的技能。当今社会的各个学科领域中都要求人才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特的创造性眼光,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自己固有的仅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念,接受新时期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观念,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正确的答案。教师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构架适应时代潮流的教学内容,充分适应全新的信息技术要求,同时将其运用于教学过程中。这样既培养了顺应时代的全新人才,又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进一步充实了教学方法。

学生要熟练应用计算机的各项功能并对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分析处理。但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可否?教师在本身尚未掌握此项能力的时候又如何指导学生熟练运用呢?所以当今社会的教师也必须具备这个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拥有该项素质不仅可以传授给学生,同时也可以全面提升教师本身的素质。② 我们必须积极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如幻灯、录音、投影、计算机等等;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现代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全球化网络技术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开展多媒体教育研究,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应当成为教育和科研不可替代的基础平台和学习手段。

(4)创新考核制度。必须建立一套全新的评价体系来衡量学生、教师、学校。要把学生的个性、品德、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要把学生有无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判断一名教师、一所学校教育水平的基本标志之一。教师、学校、家长、社会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责无旁贷。③

教育决定了社会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综合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教学改革的许多深层次问题,需要不断地研究,在探索中积累经验。无容置疑,承担人才培养重任的教师在推进教育创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卫国:“漫谈素质教育与以身立教”,《山西教育》2002年第10期。

[2]顾非石:“信息素养:当代教师专业化的必备素质”,《人教期刊》2004年第6期。

篇5

实施素质教育是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根本,以促进教师成长为目的,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原则。建立综合组织教育评价体系的目的则是促使学校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提高学生的教育管理水平,推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全面发展的目的。

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作为规范化的教学教育管理方式,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可。中职学校――作为培养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生力军的摇篮,在复杂的社会分工中无疑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在教育教学中推行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既能有效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能有效推进教育水平的提高。

一、实施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要求

在建立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时,学校应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对评价体系的各项要求和方法进行全面了解,结合学校现状,建立适合本校的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作用是改进和提升,核心思想是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健康运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评价体系的要求,保证体系的动态适用性。包括以下方面: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制定教学目标,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好的教学目标具有可预期性、层次性、可行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对课堂教学具有定向、激励等作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是要面向全体,因人而宜,分层设计,满足不同状态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树立全员发展,但不求一致;全体提高,但不求同步;全部合格,但不求划一的思想;二是要在设计教学目标、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把握好基础课程、专业设置和德育工作的内在联系,使教学和教育能同步发展,形成一定的延续性和关联性。

(二)切实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育工作最活跃的主体部分,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最终要通过它来实现。优化教学过程,就是根据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按照既定教学目标对教学诸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使教学功能得到增强和发挥,反映到学生身上就是学生素质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教学过程中,一是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逐步推行分层教学,体现出全员参与性,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切实帮助;二是要处理好课堂教学动态性与规范性的关系。教师要增强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水平,努力把握教学节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时间和创造空间,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是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确立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灌输学习规律、学习方法和学习艺术,做到备课备学法,讲课讲学法,将学习的主动性转移到学生身上,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主动探究。四是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知识结论与学习过程的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加工,呈现给学生知识的结构、前后的联系及重难点提示,通过知识的掌握达到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三)不断改进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改革课内外教学必然要借助于各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优化教学手段,就是在充分挖掘传统技术手段作用的基础上,突出现代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改变强度大、效率低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在课堂教学中,一是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性质、特点,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合理、适度地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借助各种教学媒介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二是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努力探索形式多样、各具特点的整合模式,依托无限的网络资源,以图、文、声、像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使得授课内容丰富而生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形象直观、交互式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三是把教学手段拓展成为学生的学习手段,变成学生的一种认知工具,着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营造一个开放的、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对探究知识的渴望与追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四)推行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中,评价无处不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言行或者一个微小的眼神都是对学生的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对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起着极为重要的调控和促进作用。

课堂教学评价,一是要在科学的评价理念指导之下,以促进学生“增值”为中心,将单一的分数评价转化为内容具体的诊断反馈,形成一整套能够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发展性评价办法。二是要讲究评价艺术,引导学生向积极方向发展。课堂教学中,既不简单地否定,又不一味地表扬;指出学生不足时,既让学生知道不足在哪里,又要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把握好评价的最佳时机,既让学生有一个充分思考的时间,又将丰富的教育信息传递给学生。三是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控,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充分达到自身的最佳发展水平。

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体系自身各种形式的监督,检查体系是否按计划运行,判定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

二、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综合素质教育体系的保障

由于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涉及学校教学及教育的方方面面,要求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在其实施过程中需要完成很多工作,因此,必须充分准备,合理计划,明确各项任务并做出资源保证。

1.明确职责

在实施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最高管理者的责任,并在工作计划中明确评价体系是校务管理重要事项之一,把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纳入到学校管理决策中,切实保证为建立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及有关活动提供支持,并保证履行职责。

根据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特点,对于各层级和各岗位的人员要建立文件化岗位职责,并明确全体人员工作过程中承担的不同职责,包括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实施、控制和提升。

2.配备必要的资源

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可有效规范教学管理工作,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改善教师工作绩效。为保证达到实施体系的目的,学校必须提供体系建设所需的资源,包括人、财、物等各个方面。

在建立和保持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过程中,为保证其适用性和有效性,学校建立专门的机构和明确专门的人员负责体系建立和维护。

(二)初始评审

初始评审是建立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基础和关键环节,一是学习研究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政策法规,把握方向;二是了解学校目前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工作现状,理清思路;三是广泛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提供理论依据。

初始评审主要内容如下:

1.为建立适合本校自身健康发展要求的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学校应通过初始评审过程,全面掌握本校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现状,为学校持续改进综合素质教育绩效确定基准。初始评审的工作过程要规范化。

2.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要求,对其适用性进行确认,对已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价。

3.对现有的或计划的实施项目进行效能评估和价值评价,确定现有措施或计划采取的措施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

4.对本校所有现行的教学和教育及后勤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程序进行清理。

5.对现有的教育资源情况是否满足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评价。

为保证初始评审的充分性和准确性,初始评审的各项工作都要进行有效组织,要成立初始评审工作专门组织。

(三)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形成

依据初始评审的结果,根据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实施要求,使综合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控制及评价等程序性工作形成正式文件,以确保所建立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在任何情况下均能得到充分理解和有效遵守。

要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二是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三是把自评和他评有机地结合起来。

1.评价内容

(1)学生素质评价的量化标准。“素质”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内容,它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品行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文化课标准单立)等诸多方面。对素质的评价是建立在教育教学标准的基础上,为便于操作就不能复杂繁琐,不应抽象化,应体现在具体事件上。

(2)专业课评价的量化标准。专业课评价取有代表性的且易于测试的科目。每学期末进行一次。可以参考其他评价体系设定等级标准。

(3)身体素质的评价。身体素质评价包括两部分,即不但考查健康状况,而且要强调有无锻炼习惯,因为这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措施。

2.评价办法

评价办法是与评价的功能、目的紧密相连的,要将结果和过程并重。因此选择评价方式和办法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1)素质评价办法。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在自我总结评价后,听取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对每个学生具体的评价,按素质评价量化标准,由同学和班主任综合评分。

(2)专业课评价办法。专业课考试命题原则是属达标性测试,覆盖知识面不小于70%,难度不超过教材中的练习题难度。统一标准答案同班级专业老师交叉阅卷,计百分制。

(3)身体素质的评价办法。定期体检,健康情况由健康体检决定,由校医如实填写。突出项目及有无锻炼身体习惯,由体育教师如实填写。

3.建立评价专卷

专卷内有综合成绩表,有历年班主任记录的主要信息;班主任综合有关教师、同学意见写的评语。评语以素质评价内容为纲,侧重突出部分填写。还要对个别突出方面内容进行表述,并以此作为推荐选拔时的辅助参考。被选拔人群中素质、文化课、身体素质三项相近,则要参考评语。

(四)全员培训

为保证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能够在整体教学工作过程中得到有效实施,就必须使全体教职员工能够接受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管理思想,理解评价体系的所有要求。

为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综合素质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意识,确保有能力胜任其承担的任务和职责,应对全体教员实施必要的培训,保证让大家了解本校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目的、意义和评价体系的规范,切实保证在开展具体工作时落实贯彻。

培训的对象应包括在校全体教职员工。

(五)审核和评审

为对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保证能够持续适用于学校的健康管理,应对综合素质教育实施审核和管理评审。为确保综合素质教育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学校要定期对综合素质教育体系进行评审。

评审工作应由最高管理者主持。由学校组织专门评价委员会(校领导、中层领导、专职教师、专职班主任及学生会主席等),通过座谈会结合定期考核进行评价。评价目的是为了检查总结各专业、年级组、各班级及每位教师推行素质教育成果、经验和问题,以利今后的改进。先由参评对象就各自负责的工作进行陈述后,对评委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评审团共同按学校评估量化标准逐条打分,取平均值。结果由评审团签字归档,做到公正、公开、民主、透明。

(六)改进和提高

1.纠正和预防措施

对综合素质教育绩效监测与测量、审核和管理评审所发现的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要进行分析,采取纠正措施,消除导致不符合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类似情况发生。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包括:确定造成不符合的成因、分析原因并采取具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为确保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学校应通过培训或交流的方式,使全员了解有关要求,并对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检查。

篇6

Abstract: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quality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from a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quality and high level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schools and students

Keywords: quality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 D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素质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教育活动。从广义上讲,凡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活动都是素质教育。学校的素质教育主要指学校(尤其是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其涵义是学校为完成一定阶段学生素质培养目标所规定的任务而进行的一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使我们的受教育者在走向社会前具备必要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基本素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 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在于使人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就是设计出一个阶段特征明显、连续的素质培养目标体系,这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最后结果,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质量标准,是实施素质教育、安排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评价素质教育工作的基本依据。因此,素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中小学素质培养目标体系是素质全面发展在中小学生成长阶段的具体化,是学生个体的素质发展目标。

中小学素质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理论性、技术性都非常强的工作,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工程。在目前,中小学素质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必须从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提出的要求,结合各个特定的地区的实际进行。在价值取向上,要坚持促进学生个人发展与促进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在目标水平的把握上,要坚持全面自由发展的方向性与现实社会条件下人的具体发展的可能性的统一;在发展的内容上,既要重视先天潜能的开发,更要重视后天素质的开发,中小学素质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还必须坚持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这个总目标。在构建具体的素质培养目标时,必须坚持全面性,即必须包括学生将来适应社会要求和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各个方面,同时必须注意各个方面素质的相互协调、和谐统一,以保证每个学生个体的整体最佳发展。

身体素质:较强的体质,健康的身体。包括健康卫生概况、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四项二级指标。健康卫生概况除一般健康要求外,还包括体育与卫生知识、锻炼身体的方法、健身和卫生习惯等要求。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和工作的保证,也是获得个人幸福的必要条件。身体素质是整个素质结构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载体和物质基础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个性。它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个性、健康人格五项二级指标。健康人格是指为预防人们在高科技、高竞争、高速度的现代社会中易患的各种心理疾病,而必须打好的早年心理素质基础心理素质是适应环境,赢得学习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形成和发展人的智能素质、品德素质、审美素质。

篇7

医学科技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给医专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多由中等专业学校合并升格而来,其课程设置难以突出使医学生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较强应用基础知识能力、较强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目标,忽视了对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影响到医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 加强医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为了加强学生适应社会的学科改革与建设,我校于2009年7月对2009届大专毕业生进行毕业前问卷调查。发出问卷500份,收回问卷348份,回收率69.6%。

表1 进入工作岗位前对自己的担心

表2 实习后期对自己最该加强环节的评价

透过问卷,从我校医学生来看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以下主要问题:1)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医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人际交流能力缺乏。部分医学生缺乏起码的社会常识、行为规范和人际交往经验,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需要,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和医患关系。3)人文科学素质欠缺。部分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期间,病历书写不规范,层次不清,语言艺术性差,文字书写能力差;知识面窄,对专业以外的相关学科知识知之甚少。4)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专科生,在能力和知识上肯定不如本科上,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有的学生文化课成绩高,但心理素质差,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

综上所述,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学人才。医学生能否成为合格的医学人才,对其实施的综合素质培养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建立适合医专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意义

高等医学专科学校旨在把医学生培养成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使医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际工作中,对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较强的独立处理能力,作为一名医专学生如果不具备自我完善提高、自我发展的潜能,他将不能进步,终将被社会淘汰。只有具备较强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和较好创新能力并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医专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际工作中和人才竞争中才具有较突出的优势。

3 提高适合医专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的途径

目前,我国医学专科学校基本上仍是在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指导下,以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组织教学。

表3 希望学校在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所开设课程

表4 你对师弟师妹在校生活安排的建议

1)注重医专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可把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作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通过实践,锻炼动手能力。2)注重医专学生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医生作为一种公众职业,必须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能够在实践工作中,正确处理和运用医护关系等等。因此要求应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3)注重医专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采取小班或者组为单位的实习实训教学,增加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有助于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篇8

一、培养实习医生的职业道德

培养医学人才最为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一个合格的医生必须要有过硬的医德,医师的遵旨是为患者服务,为此,在外科带教的过程中,必须要帮助他们树立起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意识。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将这种教育贯穿在实际的案例教学中,将职业道德培养具体化、细节化。

此外,带教老师还要意识到,在实习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尽快的适应自身角色的转变,而带教老师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因此,外交老师自身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自身做起,发挥出榜样的力量,除了要为学生展示出医生的工作形象之外,带教老师还要为学生深刻的灌输医生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让他们对医生这项职业有正确的认识,提升他们参与这项工作的积极性。

二、帮助实习医生塑造出健全的人格

医生必须具备的一个素质就是健全的人格,尤其是在外科中,他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问题,这就对医生的心理素质与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于这一因素,在日常带教活动中,教师必须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实习医生塑造出健全的人格,让他们可以更好地面对工作中的突发事件。

三、培养实习医生的人文素质

在社会的变迁之下,医学模式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目前的医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社会医学模式,就现阶段来看,我国医学院的教学主要集中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上,培养内容很少涉及到心理学、哲学与伦理学,实质上,这些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日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未来阶段下,学生应该积极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努力适应现代化社会的要求,加强对学生医学道德、沟通技巧、心理素养等内容的培养,多应用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在外科带教实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知识的传递,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工作不是简单的为患者提供治疗服务,不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疾病的治疗上,还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关怀患者、体恤患者,学会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此外,带教老师还需要将教科书上的病例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

四、培养实习医生的临床思维

医生工作的灵魂就是临床思维,这种临床思维就是一个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带教老师需要加强对实习医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多提问,充分调动其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自行分析事物的本质,在这一过程中,带教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好科学有效的查房制度,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一系列的典型病例,与学生共同来分析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理、诊断方式、鉴别方式以及治疗措施。

此外,带教老师还要做好临床带教工作与课堂教学的衔接工作,培养学生的纵向思维,发展学生的横向思维,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模式,这对于他们后续工作的开展是十分有益的。

五、重视实习医生技能素质的培养

第一,重视学生的书写训练。

文书的书写是医疗工作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习阶段的重点教学内容,带教老师需要对学生开展体格检查、病史采集的指导工作,对学生的文书书写情况进行及时的审查,及时的为学生指出错误,提升他们的书写质量与效率。

第二,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实习阶段中,带教老师需要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的检查需求,详细的掌握好检查方式的注意事项,注重分析各项检查结果的真实性,让学生能够快捷、迅速、全面的获取到病症。此外,在外科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还要注意对学生手术操作规范的培养,让学生深刻的掌握好无菌操作法、止血技术、切开技术、分离技术以及缝合技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现代化教学技术应用在其中,通过录像、图片、多媒体及时来为学生传递相关的资料与技术。

六、重视实习医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医学技术一直都是处在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一个优秀的医生必须要具备创新精神,他们要勇敢的打破传统,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在外科带教过程中,如果学生提出一些不恰当的问题,教师也不能责怪,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好他们的创新精神,在重视学生技能素养、职业道德素养、技能素养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是推动医学技术水平发展的源动力。

参考文献:

[1]黄淑田,王瑞英,李丽,李荣山,李春燕.实习医生病历书写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09).

篇9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近年来,随着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企业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提出,煤矿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然而,由于煤矿企业用工制度的改变,职工知识水平偏低,技术工人极度缺乏,职工学习积极性低迷,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笔者作为煤矿企业基层党务工作者就这个话题浅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提高煤矿企业职工素质,强化安全素质培训的必要性

1.近年来,随着煤矿企业全面发展,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应用,新措施、新规章的全面实施,新科技与新知识的含量不断加大,知识的老化过程加快,职工素质与岗位不适应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出。而重视教育、强化职工素质,则是缓解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

2.企业改革的纵深发展强烈要求职工素质的同步提升。随着煤矿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提出,煤矿管理体制的改革已进入实质性阶段,煤炭行业已迈向安全高效的轨道,减员提效、分流再就业工程进一步展开,职工保岗与竞岗的成败完全取决于职工的素质。

二、当前煤矿企业职工综合素质现状

1.思想意识滞后。部分干部职工对煤矿当前发展形势认识不够。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主人翁责任感,在工作上图舒服,在技能上安于现状,这种惰性和陈旧思想,互相影响感染,影响了职工素质的提高。同时由于煤矿生产一线大多采用农民工的形式,这部分人短期意识强,只看到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利益,长期下去,将影响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2.技术人员缺乏。煤矿企业技术人员减少已成为一种趋势。在不少人眼里,煤矿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实也是一种技术性相当强的产业,而现有的技术人员因待遇、工作环境等多种因素不断流失,技校、专科院校、大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又不断减少,使企业不能形成技术人才储备。

3.培训力度不够。煤矿作业人员种类多、范围广、技术性强、难度大。因其工种多,工作范围不同,操作技术各有特点,技术要求高,理论性强,给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4.缺乏现代科学知识。随着煤矿安全生产要求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在煤矿企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职工在新技术、新设备面前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在实现现代知识与技能高度一体化的进程中困难重重。

三、职工素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职工教育受重视的程度不够。虽然近年来,煤矿抓“素质工程”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职工素质也比以往有了显著提高,但职工教育工作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职工教育仍然是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软任务”,致使职工教育工作时紧时松,缺乏长期有效的实施策略。

2.职工文化基础差、起点低。职工的文化水平是业务技能全面提高的基础。煤矿企业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本身就短缺,特别是国有煤矿企业以技校生和职工子弟具多,采掘一线工人绝大多数是农民工,他们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煤矿专业的理论缺乏系统的学习,理论根基不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业务技能的提高。

3.培训质量不过硬。培训是提高职工素质的主要手段,煤矿企业安全技术培训时间一般比较短,但要求掌握的内容比较多。包括安全法规、安全技术知识、安全生产新技术、抢险救灾以及自救知识等,部分企业仍然存在着任务思想和畏难情绪,过分夸大培训困难,缺乏强化培训质量的实效性措施,在计划安排、师资配备、教材选编、组织实施及质量考核等重量环节疏于管理或流于形式,导致职工培训质量低,效果差。

四、提高职工安全素质的对策

1.转变领导的教育观念,是提高职工素质的前提。领导是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领导的观念就是企业的观念,提高职工素质,从转变领导者的教育观念做起。企业领导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大局观念,把提高职工素质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基本策略来贯彻执行,职工教育才会有一个长抓不懈的驱动力。

篇10

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经过多年发展,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社会对研究生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深入探讨研究生素质教育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

一、研究生素质教育特点

研究生阶段的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专业素质教育和身心素质教育[1]。研究生素质教育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生理和心理趋向成熟,但表现行为不够稳重。平均年龄在21~26岁,身心基本成熟,但由于一直生活在校园环境中,没有经受过复杂社会环境的磨炼,心理上有一定的软弱性和脆弱性,需要引导。

2.既要注重培养综合素质,又要体现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创新研究。研究生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人才的培养[2]。既要注重思想、业务、身心等素质的综合培养,还要注重个性化、专业化方面的培养。导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有针对性地施展教学研究工作,切不可一刀切,要善于挖掘学生个人潜在的技术优势与能力。

3.导师和研究生互动交流。研究生教育比较大的一个特点是师生之间的接触要比本科阶段多得多。这就需要导师与学生之前的交流不能流于形式。导师作为引导学生步入科学研究殿堂的引路人,必须用心通过项目的研发工作,正确指导学生严肃从事科学工作的认真态度,端正做研究工作的动机,摆正个人与集体之间、利益与荣誉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精英式人才。

二、项目研发在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作用

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项目研发在研究生教学阶段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

1.夯实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在研究生阶段导师要求所指导的研究生参与自己主持的科研课题,通过这种必要的科研训练,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水平,不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2.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优秀品质。以科研项目为背景,以时间结点为约束,以完成个人所承担的模块为目标,无形中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3.克服学术难题,勇于创新研究。研究生阶段的科研活动具有较强的前瞻性与创新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提出新方法、新思路,得出新方案、新观点、新结论,并将其研究成果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反映出来。

4.培养交流、合作、沟通能力。项目研究是一个团队进行全程协作的多角度活动。它不仅要求个人具有良好的技术水平,同时也要求每个人都要在这整个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只有同舟共济,才能乘风破浪。

三、适用范围

作为一种人才培养的理念,项目研发在培养学生素质的具体应用适用于大多专业。各专业可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结合社会与市场需要,科学合理地设计适合本专业的项目课题。这种实践教学方式有其特定的背景条件与适用范围。

1.理论基础课程与逻辑思辨性较强的课程不宜引入项目开发。项目研发的目的是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与灵活运用专业基础知识。理论基础课程及逻辑思辨性较强的课程一般是从哲学、本源、事物内部固有的联系等方面来考察某一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如逻辑学、西方哲学、化学史、营养学、工程数学等。对于许多与实践联系紧密、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可以全部采用或部分采用项目开发的实践形式。

2.大多综合性、应用性较强学科与专业,例如电子、通信、信息、计算机、法律、管理、经济等专业都可以引入以项目开发的实践模式。

四、项目研发的组织与实施

项目开发的组织实施与管理不同于一般的实验、实习活动。项目开发的主体是研究,项目的设计、开发、进度安排、质量控制等主要是在教师带领下由学生自己完成的,甚至在项目开发中遇到的许多新技术问题最终也要由学生自身去解决。为了保证项目开发的效果,指导老师应该精心组织项目的实施,包括项目课题的设计、项目的进度规划、项目开发的质量控制、项目成果的评价等,指导教师要结合学生在项目研发中的进展情况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定期总结、汇报。

1.项目研发条件。项目开发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应尽可能为项目开发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包括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

2.项目研发阶段。研究生从入学开始大约经过一年的专业学习阶段。在第一学年可适当地对项目课题背景进行一定的了解和基础知识准备。同时,导师更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勇敢向前迈出脚步。当遇到困难时,勇于面对困难,并克服这些困难。经过不断的磨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会有很大的提升。

项目研发的设计关系全局,应该难易适度,保证该项目是学生在现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在规定的时期内可以开发完成。既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能够满足学生挑战自我、战胜困难的内在要求。应该让学生通过项目的开发认识到知识的储备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日积月累形成的。通过项目研发阶段的各个环节,让其看清做科学研究与创新不仅是一个团结合作的过程,更是个人成长不可缺少的锻炼机会。

3.项目组织形式。项目开发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适当的组织形式[4][5]。现阶段已经摸索出以下两种模式,即以项目开发实践为主体的科研活动和基于小组的自主研发模式。(1)以项目开发为主体的科研活动。对学生适当进行分类,把具有与项目背景相一致的学生分到一组,可以相互协商、合作,共同完成一个课题,期间既锻炼了他们的专业技能,也让其深入了解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在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2)基于小组的自主研发模式。对于不参与工程项目研究的学生,小组可以由不同年级的学生混合组成,主要从事长期的理论研究方面的研究工作。低年级的学生在刚加入小组时,可以由高年级的学长进行初步的指导。这属于简单的“孵化”模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监督和指导的作用。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指导计划进行自我提高和完善。借助小组的自主研发模式,学生可以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学会虚心请教、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包容,做到双赢。

五、总结

随着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研究生的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学生素质的综合培养。利用项目研发活动的开发过程,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加深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乐于奉献、尊重他人、尊重知识、尊重师长的良好品质,对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吴为进,彭列平,汪益民.研究生素质教育的特点、内容及途径解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10):21-24.

[2]徐贵宝,范文辉,王泰鹏.利用学术活动促进研究生素质教育[J].创新教育,2009,(6):161-161.

篇11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1 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

(1)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代的大学生正处于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时期,不免存在一些人生态度和价值取舍的问题,如个人主义等。在人际交往中,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如果没有很好的修养,将在社会上寸步难行。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资源,比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对为人之道提出了标准,“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都是为人处事的方法,我们可以借此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内在精神动力。当代的大学生即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对于国家应该有着深厚情感。但是在当今大学生中,激动人心的“民族”、“国家”、“理想”等信念渐渐失去了本应具有的光彩,更多地崇尚个人主义,追求个人欲望的满足与无节制的自由。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关键,是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3)传统文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富有价值导向作用。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价值导向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广泛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形成良好校园氛围的基本条件。它引导着学生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从而正确地辨别是非、真伪,提高大学生的鉴赏能力,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其次,传统文化教育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提供行为参照,如:古代君子风范就能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模范标杆形象,引导约束自我行为,敢于为信念牺牲自我利益。

2 传统文化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的辩证关系

在一定文化环境中就会受一定文化环境的影响,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质就是以文化熏陶来达到育人的目的。综合素质教育是以大学生为中心,以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根本目的。同样都是育人,传统文化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之间就存在密切关系。

(1)传统文化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源泉。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吸收各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形成的,呈现出稳定的共同心理状态、精神意志、价值取向及思维方式,是历代传承积淀下来的具有深厚历史感和民族认同感的精神资源。一方面,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综合素质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教育为综合素质教育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

(2)综合素质教育是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继承和创新。我们知道,虽然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也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我们不仅要传承这些内容,而且要让它成为我们进行综合素质教育课直接利用的内容。综合素质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也必须以现代生活和文化为基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传统优秀文化为基础,结合当今社会的生产、生活实践,不断发掘传统文化新内涵,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通过以上论述可知,传统文化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传统文化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它为综合素质教育提供物质与精神基础;另一方面,进行综合素质教育而产生的理论、使用的内容以及所达到的成果,都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3 传统文化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结合的实践路径

3.1 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全方位开展弘扬传统文化的校园活动

在日常生活环境营造方面,张贴历史名人画像及经典名句在教室、图书馆、宿舍楼等大学生们学习、生活的场所;利用书法艺术搭配诗词歌赋装点校园建筑物;给建筑物、道路配以有传统文化意味与内涵的名字等等。因为这些丰富的思想不盲从流行,经过历史的淘洗,不会流于浅薄,而且丰富多样。构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外部氛围,引导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式的转变。

在校园活动开展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结合传统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包括:在辩论、朗诵、演讲、书法等活动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传统节日组织民俗活动,展现民族风俗与心理,感受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2)图书馆中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馆藏丰富,供广大学生阅读学习。(3)高研院定期推出传统文化相关研究的报告讲座,为深入了解文化内涵提供便捷之门。(4)不定期的名家讲座为学校增添了传统文化氛围。切实做到大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达到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

3.2 营造传统文化的社会环境

随着各种思潮涌入高校,带来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对内教书育人,对外有足够的影响力影响社会风潮。高校毕业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促进良好社会文化氛围形成,然后影响在校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3.3 扩大选修范围,积极编写适合大学生阅读的传统文化读本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选修课程建设,选修课发挥起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作用。在重庆大学的人文素质选修课中,和传统文化相关的的课程所占比例为三分之一左右。

如何充分发挥选修课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呢?首先,在选修课的制定上扩大传统文化教育的选修范围,用文学欣赏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用传统文化通识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其次,在选修课的课程制定上,力求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并让更多的大学生有时间学习。与此同时,编写适合现代大学生阅读的传统文化读本。例如:用传统文化解读当今社会热点,以古喻今;适当运用时兴语言,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将传统文化与广大学生喜爱的形式(如动漫)相结合,换一个视角解读传统文化;充分利用新的阅读方式(如微博)进行教育与宣传。勇于尝试,力求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来吸引大学生,并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中汲取营养,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资助项目:——重庆大学“党的十精神研究”专项课题

参考文献

[1] 张长胜.高校传统文化传播平台构建研究[J].语文学刊,2013.

[2] 刘彦力,李鑫慧,孔敏.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策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

[3] 吴维娜.我国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篇12

2011年1月11日晚,遂宁市邮政局隆重举行“家和万事兴”全市邮政职工文艺汇演。全市近200余名邮政员工和家属积极参与,座无虚席的明星康年大酒店明星殿激情涌动,台上台下共唱团结奋进之歌。汇演迭起,节目异彩纷呈,经评委认真评选,此次汇演共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2、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1周年联欢会

2011年3月3日下午,阳光明媚,春意盎然。遂宁市邮政局机关和市局营业局的女职工在四楼会议室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101周年华诞。市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以及市局各职能部门、专业局的负责人亲临会场,与女职工共度佳节。联欢会上,女职工还与部分男职工自编自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群口快板《遂宁邮政奏凯歌》、诗朗诵《献给母亲》、舞蹈《快乐地跳吧》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一个个精彩的节目把联欢会推向了一个又一个!大家在欢歌笑语中、在春天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3、“庆五一、迎五四、我运动、我健康”登山比赛

为活跃广大干部员工的文化生活,展现遂宁邮政人的精神风貌,2011年4月29日,遂宁市邮政局组织开展以“庆五一、迎五四、我运动、我健康”为主题的登山比赛活动。市局部门工会和船山区局分工会60余名团员青年参加比赛。比赛全程约4公里,以卧龙山风景区大门为起点,山顶的万福楼为终点。这充分体现了邮政职工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展示了团结奋进、勇于拼搏的团队精神。

(二)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必要性

1、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职工的团队意识,提高职工的凝聚力、归属感和认同感。进一步发挥了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有利于创造性地开展企业各项工作,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3、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有利于实现员工之间的相互认同、理解,实现心灵的默契,群体之间的和谐友善。

(三)通过文体活动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意义

开展文体活动,可以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加强职工团队意识的凝聚力,有效地促进邮政行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文体活动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意义主要有:

1、文体活动是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良好形式。

文体活动有利于邮政行业培养职工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邮政行业职工的凝聚力。文体活动倡导的是团结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弘扬和塑造的是行业内部巨大的凝聚力。大力开展职工文体活动,由竞争进而迸发出职工工作中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培养职工的进取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赛场上的精诚团结精神带到工作中去,增强了邮政行业职工的凝聚力及完成邮政任务的战斗力。

2、文体活动是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良好途径。

开展职工文体活动是展现邮政行业风貌、增强员工体质、活跃员工业余文化生活、激发员工挑战性、提升邮政行业凝聚力、增进邮政行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有效载体,已成为工会参与邮政行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3、文体活动是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良好载体。

大力开展职工文体活动有利于提高邮政行业知名度和职工的自豪感,从而提高邮政行业的向心力,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邮政行业形象。

4、文体活动是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必要手段。

职工文体活动是邮政行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必要“广告”。邮政行业的运动队是邮政行业的形象代表之一,从体育竞赛的角度,反映了邮政行业的实力,展现了邮政行业的文化实力,展现了邮政行业职工的精神面貌和时代风采,同时也密切了地方与邮政行业、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关系,真正彰显出了邮政行业职工素质、邮政行业的形象,提高了邮政行业的知名度,从而提高了邮政行业内部职工的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文体活动对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作用

(一)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形成特色企业文化。

遂宁市邮政局通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工作和学习氛围,提高了职工的自信心和出色完成各项工作的能力,使企业的各项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办公楼设立了企业文化展板,宣传展示企业文化理念,开辟了“学习园地”、“局务公开栏”等形成了展板文化。将全市各邮政企业具有自身特点的工作理念、学习体会或工作动态在内部的遂宁邮政信息上展示,形成具有遂宁邮政特色的期刊文化;文化建设与企业各项工作的高度融合,既丰富了邮政文化建设的意义,也为企业各项工作提供了精神支持和智力保障。

(二)把提高员工素质融入到工作、学习、娱乐中,寓教于乐,效果是事半功倍。

例如遂宁市邮政局在排练节目时,年轻人不知道什么叫“华尔兹”,不知道服装搭配时深色裤子、深色鞋子是要搭配深色袜子的。如果给员工上一堂礼仪课,他们能记住的非常有限,能做到的,更有限。但在节目排练过程中,正确的站姿、如何邀请女士、手应该怎么放、“女士优先”、“绅士风度”等等礼仪细节,会在每天的训练中慢慢渗入他的思维、行为,进而改变他。例如在演讲比赛现场,有的年轻人穿衬衣打领带下面却穿条牛仔裤,女孩子穿着超短裙上台演讲,有的年轻人在演讲台上站着时还不停的抖动脚,他们认为这样很舒服、很时尚。当点评的评委当众指出他们的种种细节错误时,相信他们下一次再出席这样正式的场合或比赛时,这些年轻人一定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演讲比赛考验了参赛的每个人的写作能力、演讲技巧,他们同时也见识了其他同志的风采,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有了前进的动力。部门负责人鼓励员工多参加活动,得不得奖是小事,重要的是锻炼、提升了员工的素质、胆略,使他们更加自信、从容,在业务发展中,他们会更有想法,并敢于实践;在面对客户时,他们会展示出很有礼貌、有教养的状态,让客户更容易产生信任感,进而接受我们的产品。

(三)紧贴“创争”活动,“职工书屋”建设提高职工学习力。

遂宁市邮政工会以培养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为重点,以适应现代邮政对职工素质的新要求,积极推进“职工书屋”建设,搭建职工学习平台,“职工书屋”建设活动由点到面逐步展开。在开展读书活动比赛中,指定一本好书,让员工读,让员工写出、说出自己的感想和理解,就是让员工养成学习、看书的好习惯。

(四)给员工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让员工有成就感。

有员工说“以前只知道在麻将桌上消磨时光,现在才发现生活原来如此多彩,排练节目中的趣事是如此令人开怀,同事们在一起原来这么愉快”,有员工刚进企业就被邀请加入活动中,他认为企业很关心他,不排外,施展才华又令他很有成就感,对企业的认同度也大幅提高。人才是靠发现和培养的,企业应该给每个员工展示自己长处的平台。哈佛、耶努大学为什么卓越,世界上很多精英都是从这些大学里走出来的,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发现、挖掘、培养人才,并将其优点发挥到极致。当员工们曾为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奋斗过,他们之间会结下“一起同过窗、一扛过枪”一般的同学、战友般的情意,对促进企业和谐,增进员工、部门间的合作、协调。当企业的员工在各种文体活动中能勇敢的秀出自己,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员工能不能得奖是不重要,员工挑战了自己、锻炼了自己,积累了经验,他会一次比一次做得好,这就是员工的收获。综合上述文体活动所体现的作用,本文认为,通过文体活动一方面可以提高职工正确的政治观、大局观,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另一方面也维护了发展稳定大局,实现了企业与职工和谐共享双赢的目标。鼓励员工发挥出自己的长处,衷心的为员工感到骄傲,用他们的优秀、用他们的热情,为企业增光添彩,让邮政的天空更加美丽。

三、职工在参加文体活动时认识上存在的不足

目前,企业在组织一系列职工文体活动时,一些职工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忽视文体活动。这在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等存在弊端,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工会组织的一些文体活动中,有些职工可能就不会那么自觉,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因此一些单位以组织文体活动费工不讨好为由,要么不再组织,要么为应付检查等勉强组织简易文体活动。单位应采取具体的有力的措施,从点滴养成入手,培养职工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令行禁止的工作作风。职工不能视到企业工作上班是正常的,而参加文体活动就可以随意性,想参加就参加,想几点钟来就几点钟来。把组织一次文体活动当成一次大的集体活动,是一次培养职工严格组织纪律观念的机会,强调人人参与,善始善终,不能有一种随意型,放之任之,目的是通过这种活动,有意识地增强职工的组织纪律观念,工会本身也不能把文体活动当作一种可有可无、无关大局的活动。

四、企业组织文体活动的原则及建议

(一)企业组织文体活动的原则

1、突出普遍性。

文体活动要体现出普遍性的原则,不能专为某些职工或者某个技能设置个人演出,它容易造成职工离心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发展观念等。遂宁市邮政局工会应不定期地组织职工开展健身、娱乐、读书学习等活动,提高职工健康指数。上述文体活动,就体现了很好的普遍性原则。

2、突出多元性。

近年来,市邮政工会除利用“元旦”、“春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假日举办各种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外,其下属的各邮政分工会也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积极组织开展趣味运动会、演讲比赛、徒步远足、长跑、爬山、夏游、职工摄影书画展览等活动,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充分满足了职工的文化需求,激发广大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命感,从而更好地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3、突出趣味性。

市邮政工会通过组织开展职工广泛参与的集体性、协作性强的趣味活动,增强了文体活动的辐射面。比如,遂宁市邮政局组织开展的中国象棋、乒乓球、斗地主、拔河、迎新春游园活动等,激发了职工的潜能和自我超越意识,进一步增强了团队协作沟通能力。

4、因地制宜,形式多样

篇13

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音乐是最能抒感、最能拨动人心弦的艺术形式。它所表达的情感,或庄严肃穆,或缠绵细腻,或如泣如诉,都是最直接、最真切、最深刻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旋律产生共振时,就会使人产生一种高尚的、正义的、道德的、灵魂升华的情感,使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对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的挚爱,增强了奋斗的自信和力量。

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主张:“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音乐以其出神入化的艺术形象、发自肺腑的美好情感,去叩击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同时推动社会进步。健康向上的音乐具有感召力,可以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崇尚真、善、美的优良品德,是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最好形式之一。优秀音乐家聂耳,在他那短暂的生命里,用音乐做武器,发出了战斗的呐喊,吹响了时代的号角。多少热血志士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战歌,奔赴抗敌战场。它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乐句,仿佛都蕴藏着千钧之力,在风雨如磐的黑夜,像出征的号角激励亿万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一往直前。而今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以其高昂激越的曲调、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的品格和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共同前进的深刻思想,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历尽重重险阻,走向繁荣富强!又如作品《黄河大合唱》《抗敌歌》等,都激起了人们对神州大地锦绣河山、对古老中华民族强烈的爱,是人民大众的共同心声,是保卫祖国的战斗号角,是中国人民不畏、团结一致、奋起抗争精神的真实写照,它们激励了整整一代人为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而浴血奋战。这些作品为振奋民族精神、鼓舞民族斗志、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作用。

由此可见,音乐教育的作用不是强制的,而是通过出神入化的艺术形象,感人肺腑的情感,去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发生变化,以达到教育人、鼓舞人、陶冶人的作用来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

二、音乐教育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

我们先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来看。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音乐促进人际交流,让人与人之间能够和谐相处。它是唯一一种世界通用语言,具有超日常语言的对话传达功能。有人说,语言停止的地方就是音乐,音乐超越了语言界限,此外人类彼此合作的精神也能得到充分体现。每一次合唱,每一次集体舞,都使参加者在一个共同分享的情感经验领域中达到交流与理解。每一次聆听一首歌曲(乐曲),都会使聆听者获得一次情感的共鸣。例如:合唱训练中,要培养同学们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这就必须要求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和相互信任,时时关心集体的利益,为了共同的合唱艺术而相互团结,共同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通过具体的合唱音响作品,给学生提供优美的音乐音响,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使学生体会到,只有通过集体的团结协作才能演唱出优美的合唱作品。

三、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美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美育,可以培养学生树立审美观念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其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完美的人格并促使全面和谐的发展,以达到提高思想、文化、身心等全面素质的目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