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4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村庄道路建设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总体情况
督查发现,全县通村公路建设调度会议召开以来,我县通村公路建设开局良好,推进顺利。具体表现为:
一是各乡镇高度重视。把通村公路建设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分别召开了动员会议,成立了专门领导机构,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亲临现场指挥协调。
二是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普遍较高。绝大部分群众都愿意捐资配套修建水泥路,有的还主动提出要增加修建计划、加宽路面,不足部分资金自己解决。
三是配套资金基本筹措到位。各乡镇通过群众筹、社会捐、村集体补贴等形式,基本上筹足了相应的配套资金。
四是项目招投标全面完成。全县19个乡镇都按照规定程序,规范实施了通村公路项目招投标工作,共完成招投标项目248公里,占年计划的107.8%。
五是大部分乡镇进入实质性开工阶段。70%以上的乡镇在招投标结束后即迅速组织进场施工。施工情况较好的有渔沟、下楼、杨疃、冯庙、娄庄、韦集、浍沟、黄湾等乡镇。
六是初步建立了质量监督制度。各乡镇都能按照要求,实行路面机械化施工,并逐步建立完善了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业主管理、企业自检和群众参与的五级质量监督体系。如渔沟、下楼等乡镇每开工一个路段,都从沿线村选聘4名老党员、老干部或群众代表,分别在拌料点和摊铺点全程旁站监督,有效保证了工程每个环节的质量。
二、存在问题
一是开工项目施工进度不快。有的机械不足,施工力量薄弱,施工段面少,施工进度慢,要全面完成任务还非常艰巨。
二是少数建设项目质量监督不到位。主要是施工程序不规范,标准不清楚,现场无人监督,存在一些质量隐患。有的施工单位不具备资质,技术人员少,施工机械设备差,没有达到省交通厅规定的“2111”最低配备标准(即2根插入式震捣棒,1根震动梁,1个平板震动器,1个提浆滚筒,1套强制式拌合设备);有的路基补强处理不到位,对个别路段出现的弹簧路基,不进行挖补,不经过压路机碾压,路基松散,强度达不到要求;有的原材料把关不严,黄砂偏细或含泥量较大,随意调换使用没经过试验的标牌水泥,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三是社会监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有的项目没有安排群众代表参与监督,有的虽安排了但组织不到位,作用没有真正的发挥。有的对发现的质量问题,不跟踪落实整改、不及时上报、不追究处罚,给施工单位造成了侥幸心理,材料配合比实验、路基强度试验等必需环节基本没有做,只是凭感观、凭经验,造成不能以数据说话,不能凭数据进行监管。四是配套工程没有跟上。部分项目竣工后,没有及时平整补齐路肩,水泥面层外断面,既易造成路面边沿塌落,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五是少数乡镇还有等待观望的心理。有的对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信心不足,行动迟缓,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群众比干部积极的现象;有的群众配套资金筹上来了,乡镇政府却迟迟不组织开工建设,群众心存疑虑。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通村公路工程点多、面广,时间紧,任务重。下一步,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协调调动足够的施工力量和监管力量,重点抓好工程进度和建设质量,不折不扣地完成目标任务。
一要抓进度,掀。受气候因素影响,目前修铺水泥路的有效工期不足50天。各乡镇务必要抓住当前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抓开工、抢工期,迅速掀起开工建设的热潮。中标单位要限期进场施工,对限期不开工的一律清场。要千方百计增加施工机械、施工力量,增加施工段面。对没有纳入GPS定位范围的项目,要及时提供书面报告,由县交通部门向上争取修订。目前主要先修GPS定位内的路、资金配套到位的路、群众愿意修的路,确保尽快有实质性进展。县政府将对各乡镇建设进度实行一日一报、五天通报、十天调度、三十天观摩。10月底将组织开展一次全县通村公路建设现场观摩活动,进一步加压升温,加快推进。
(一)新农村规划编制滞后,村庄建设盲目扩张
由于历史原因或者自然条件的局限等,河南省部分村庄无规划或者规划滞后,造成村民随意、盲目建房,村庄规模无限制向外扩张,占用大量耕地。由于缺少规划指导,村庄内民居布局较为凌乱。
(二)空心村现象严重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农业人口逐渐向城镇转移,农村建设用地“内空外扩”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从河南省重点农区典型村庄空心化演进态势来看,土地浪费现象严重。农村内部生活空间拥挤、自然灾害频发、居住环境恶化等因素往往构成农户外迁和农村空心化的离心力,而村庄周边的开阔空间和相对丰裕的土地资源成为空心村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三)村容村貌较差,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部分村庄内建筑质量较好且可以保留的民居仅占少数,大多民居建筑质量较差。村内节点景观缺失,没有设置中心活动广场,村庄入口景观不明显。
(四)道路交通问题严重,现有道路系统不完善
多数村庄内主干道多为土路,硬化率低。同时,多数村庄还存在现有道路网系统不完善,尽端式道路过多,道路普遍偏窄,不能满足消防需要,道路附属设施不够齐全,无停车场,车辆停放无序等问题。加之河南省多数地区乡镇、村庄固定时间有集市,在赶集期间,村内道路被临时商铺占据,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五)农用地格局凌乱
农田细碎零散,田块面积小,大面积耕地少,这样不仅不利于规模经营,也影响村庄整体风貌的整洁。多数村庄内存在坟地,长期占用耕地。另外,部分村民发展养殖业,将厂房建在自家田地内,也造成了占用耕地的问题。
二、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规划管理制度,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实施村庄整治要与规划编制工作相结合,强调规划的龙头地位,以规划引领建设。规划要突出前瞻性,强调指导性,做到规划先行,要与小城镇紧密结合。
(二)加快空心村改造进程
推进空心化村庄的空间、组织、产业“三整合”,以村庄规划为契机,推进农村地域系统的空间重构、组织重建和产业重塑,形成统一空间格局,实现城镇与村庄的功能衔接,促进城乡要素有序流动与空间优化布局;改革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促进宅基地合理流转;对村庄内部废弃宅基地进行综合整治,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新建民居或者设置绿地等公共基础设施,改善村庄内部居住环境,加快对空心村的改造。
(三)推行村庄综合整治,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对村庄内建筑进行统一规划,挖掘不同村庄不同的历史风貌,选择适合当地情况的建筑风格,形成各有特色的农村新风貌,避免千村一面;对村庄现有建筑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对不同质量类别的建筑进行分类处理,及时拆除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协助整修危房,着力改善村容村貌。
(四)完善道路交通系统
根据各类规范标准,完善村庄道路系统,提高道路等级。根据实际情况,铺设新道路,或者对原有道路进行拓宽、硬化等,改善道路质量。在村庄内设置集中停车场,避免车辆在村内无序停放。村庄内的活动广场在赶集期间可作为集贸场地,避免村民沿街搭建临时商铺,占用道路。
(五)开展农田整治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同时就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予以了二十字的指导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不仅强调了生产力的发展,还突出了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可见,科学建设规划农村村庄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共有387个县级市,1698 个县城,19216 个建制镇,29218 个乡集镇和 3458852 个村庄,其中农村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的 60%以上。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城乡实施的是不对称式的二元经济结构发展方式,这使得农村的发展一直处于落后状态,不仅农村人的生活、生产条件较为落后,村庄由于缺乏建设规划导致脏乱差等问题十分严重,亟待解决。
一、我国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一)布局杂乱,缺乏统一规划
我国的农村经济较以往而言,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就当前农村的村庄建设规划而言,绝大多数的村庄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村庄布局杂乱,呈现出了一种无序的状态(见图1)。相比较而言,我国北方地区较为喜欢集中式的自然院落,南方地区则较为偏向于分散式的自然院落,不管是集中式院落还是分散式院落,所呈现出的都是一种杂乱的现象,尤其是分散式的自然院落,给人的感觉更是七零八乱。
此外,村庄的脏乱现象也十分突出,由于缺乏规划,到处可见生活污水、各种垃圾和牲畜粪便,此对农村的生活环境污染相当严重。而人们在对待处理方式上基本上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家瓦上霜”,如此放任自流的发展方式亟需改善,亟需通过统筹规划改变现状。
(二)管理不善,基础设施缺乏
当前,诸多农村存在管理不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落后的问题。以河南省邓州市汲滩镇的张桥村为例,该村的村委会设置在一小学院内,内部功能仅仅是办公室、广播站和会议室,建筑质量一般,村内只有一小学和一家商店,其他就没有什么公共服务设施了。而村内的道路设施情况则更令人堪忧,除村内的主干道路是水泥路面(且部分路面已破损严重),其余都是泥土路,路边没有边沟,每逢下雨之时,道路泥泞不堪,雨水与生活污水混成一体,缺乏排水系统的村庄俨然间变成了水的世界。此外,电力、电信、消防、防震等方面的公共基础设施也十分落后,亟需完善。部分被评为历史文化保护单位的村庄由于管理不善,也存在公共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如南京市高淳县的薛城村,该村为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的薛城遗址”,其中“薛城遗址”早在1997年的时候就已经被列为省级的历史保护文物,然而由于规划管理不到位及村内公共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薛城遗址的部分建筑被人们用于经营商量,部分建筑则被村民用于从事家庭作坊式的生产。
二、我国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方法探索
(一)立足长远,统筹村庄规划
华西村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立足长远、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具体而言,就是要立足长远发展的目标,在明晰村域整体现状及用地布局的前提下,落实村庄的建筑形态、建筑环境和占地情况,要从根本上规范村庄建设。华西村在发展与生产的过程中始终明白一个信条:“生态乃华西的灵魂”,为此,吴仁宝总书记将村庄结构调整与环境优化紧密结合在一起,让每一个村民都明白村庄规划、生态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通过因地制宜与统筹规划方可实现最长久、最具潜能和最具魅力的特殊生产力。就当前我国大部分村庄的建设规划现状而言,亟需成立工作小组,就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特点、文化传统和地形地貌等展开村庄规划,值得一提的是,所提出的规划必须符合实际、结构布局合理,进而极大程度的提高可操作性。
(二)加强规划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公共服务设施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之一,要提升广大村民的的生活质量,必须加强并完善村庄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以改善的村庄建设的物质条件。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两种,一种是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一种是商业性公共服务设施。公益性公共设施包括村委会、学校、道路等。就公益性的服务设施规划管理而言,需要在充分考虑到村庄的人口数量、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条件等基础之上,本着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原则进而展开科学的规划管理。以村内的道路设计为例,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宜采用双面坡,道路的断面设计应在充分考虑雨水、污水的排除问题上于道路的两侧或一侧设置排水沟渠,排水沟的深度和宽度依当地雨量而定(见图2)。就商业性公共服务设施而言,其包括商店、集贸市场等,对其规划管理则要综合考虑村庄内部的交通、环境与村民习惯等因素,通常而言,商业性公共服务设施宜设在村庄的入口或村庄的主要道路交通方便地段,要有利于本村的村民使用。
针对部分被评为历史文化保护单位的村庄,更需要加强规划管理,本着省级及市级的文物保护规定,将文物的保护范围分为文物实体线、文物保护线和控制范围线3个层级,在此基础上展开空间布局,同时充分注重村庄布局与历史文物建筑之间的协调关系,道路铺设经济实用、植物配置高效绿化,严格执行相关保护规定的同时体现历史文化保护村庄的地域特色和农耕文明。
三、结 论
文章分析探讨了我国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问题,其中就当前我国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指出,大部分村庄存在布局杂乱、缺乏统一规划,管理不善、基础设施缺乏等问题,亟需立足长远、统筹村庄规划,加强规划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只要每个村庄都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指导精神,最终都可以拓展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参考文献:
[1] 安国辉,村庄规划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中图分类号: 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关系已经进入了一个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崭新发展时代,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命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可以说,新农村建设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内容丰富,涵义深刻,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在此种形式下,为适应龙川县丰稔镇丰享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要求,丰稔镇人民政府决定进行规划编制。
1 丰享村庄建设现状
丰享村位于龙川县丰稔镇的东南部,毗邻铁场,登云,附城交界与本镇柳峰,罗洋相连接,村距离县城14千米多,距镇府9千米左右,是全镇最边远最贫困村之一。全村总人口1786人,有325户。丰享村建筑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泥土房,该类房主要用于堆放杂物,或者用于圈养牲畜,数量很少;二是砖房,该类建筑数量较少,主要住人;三是砼房,村内分布最多,有些是独门独院,体量大,基本上是近十年所建,用于住人。因此,从建筑形态上可以看出,丰享村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新农村的雏形。目前村民主要使用井水,村中污水、雨水多数沿道路随地形高低肆意排放,仅在村民房前有少量雨水沟,雨水、污水最终排入河流和村中的池塘和水田中。全村已通电、通邮;村生活垃圾随意堆放且缺乏统一的管理,闲置空地和排水明沟内垃圾较多,严重影响村内环境质量。
2村庄建设存在的问题
2.1道路系统现状存在问题
(1)现有的道路网系统尚未完善,各级道路普遍偏窄,且道路断面宽窄不一。除过境路、部分村道硬化外,村内其他道路大部分为泥土路。
(2)村内道路衔接不通畅,断头路较多。
(3)道路附属设施不够齐全,无停车场,车辆在村中乱停乱靠。
2.2住宅建筑存在的问题
(1)村民宅基地选址多为村民自发进行,房屋布局散乱,整体表现为“虽有新房、但无新村”。建筑层数参差不齐;辅用房乱搭乱建现象较为严重,且没有人畜分离,屋内卫生状况较差。
(2)房屋为较旧的砖混结构,一般为1-3层,日照通风条件不良,质量较差。
(3)乱搭乱建辅助用房的现象较为严重,且由于家庭饲养家禽家畜,造成环境脏乱,道路狭窄不通畅,卫生状况差。
(4)居住服务配套、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均不符合要求。
2.3公共设施用地现状存在的问题
(1)现有卫生站条件差,设施简陋。
(2)村内缺少供村民活动的文化、体育等休闲场所。
(3)村内商业点店铺店面凌乱,没形成好的商业环境和商业气息。
2.4公用管线工程存在的问题
供水:村内没有统一的供水管网,村民基本使用手摇井抽取地下水或是引用山泉水作为生活用水。
排水:村内排水多是明沟与暗沟结合,也没有相应地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直接排入附近河流和村内池塘中。
供电:村内供电线路为架空线且线路杂乱,私接电线现象较为严重,部分住户存在使用裸线的情况,存在用电安全隐患。
2.5环境卫生存在的问题
(1)生活垃圾缺乏管理,闲置空地内和排水明沟垃圾较多,严重影响了村镇的环境卫生质量。
(2)部分农户使用露天厕所或简易厕所,对周边居住环境影响较大。
3 村庄建设规划
3.1村庄土地利用规划
此次规划对破旧泥砖房、危房、茅草房、旧厕所和猪牛栏逐步进行拆除,条件较好房屋和体现传统特色的老屋予以保留,全村统一规划,新建房屋为三层小楼,并将周边散布的住宅迁入集中建设,如图上所示。
(1)村民居住用地布局:规划坚持“集中建设、形成新村”的住宅建设与改造原则,新址房屋规划整齐,新增住户26户,每户占地约为90平方米。
(2)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将村委会、文化站、卫生室、幼儿园以及商业服务网点等公共服务设施以集中方式布置,在村庄用地中心形成村民中心以便服务于全村。
(3)市政设施布局:为了满足村民生活、生产的需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规划按规范要求布置公厕、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站等市政设施用地。
(4)绿化用地布局:在村庄入口,道路主路及河塘两侧,住宅庭院中布置绿化植物,在村民中心设置成片绿地,供村民游憩娱乐。
(5)道路及广场用地:在结合村民中心设置停车广场,在村民中心设置文化广场,作为村庄标志。
图1 丰稔镇丰享村规划设计
3.2新民居
根据村庄经济情况和村民意愿,规划村庄住宅以三层为主,二层为辅。
户型设计充分尊重和延续当地传统居住和生活习惯,并结合新时代的发展和要求进行创新。鼓励村民建设独立式三层住宅和拼联式住宅以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适应村庄产业发展需要,在不同户型的功能布局中设置菜园、停车处,储藏室。
建筑风格设计中充分借鉴吸取河源当地民居的一些特色并融入其中,体现出河源客家民居的鲜明文脉特征。以坡屋顶作为主要屋顶形式,堂屋前后开门,形成整体的、有特色的粤东北山村风貌。
建筑立面处理上,色彩以灰为主调,辅以颜色稍浅的浅灰、白灰及黄灰色,屋面为蓝色瓦,勒脚部分外贴毛石外墙。整体色彩搭配与周边环境协调调。同时,在门窗、院落等处采用现代设计手法,提升居住舒适度,显现新农村的特点。
在相邻的院落组团采取不同的配色方案,使整个新村在大色调统一协调的基础上实现色彩的微差变化,避免单调沉闷的格局。
3.3村庄道路广场
3.3.1规划原则
(1)功能适用
保证村民出入方便,既方便与外部社会的联系,又要满足生产需要,还要考虑到村庄的长远发展需要。
(2)造价经济
通过合理布局,在保证村民方便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入户路的密度,重点降低村庄干路密度;按照交通流量需要,严格控制入户道路的宽度,合理确定村庄干、支路的宽度。
(3)因地制宜
村庄道路顺应、利用地形地貌,做到不填塘、不铲山。
3.3.2布局形式
在平整地块沿南北和东西走向按一定间距平行排列村庄道路,道路网络将村庄用地划分成整块的矩形地块,布局整齐,有利于建筑布局。在不规则地块采用自由式道路网。
3.3.3道路等级及断面
按照宜窄不宜宽,宜弯不宜直,宜短不宜长的总体原则,在综合分析村庄规模和布局结构形态的基础上,确定村庄道路等级分为主路、支路、宅前路三个等级。村庄道路以混合式为主,包括人车混行和机非混行。道路断面的设置应因地制宜,根据道路两侧建筑的使用功能灵活布置。
3.4村庄绿化景观
丰享村绿化系统由村内绿地、庭院绿化、周围果园、林地、草地构成。村内绿地由公共绿地、果园、林地等构成。使村庄绿化与周围环境以及农田融为一体,争取把新村建设成为远看象公园、近看象花园、生活是乐园的新农村。
二、建设原则
1、坚持农民自愿,量力而行;
2、坚持民主决策,筹补结合;
3、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4、坚持强化管理,规范操作。
三、建设任务
2013年,全镇拟建设村级公益设施财政奖补项目16个,总投资1870万元,分别是:
1、村道路硬化及村庄绿化美化项目,总投资107万元万元,其中申请财政奖补资金53.5万元,自筹资金53.5万元。
2、村街道硬化及村庄绿化美化项目,总投资55万元,其中申请财政奖补资金27.5万元,自筹资金27.5万元。
3、村街道硬化及村庄绿化美化项目,总投资103万元,其中申请财政奖补资金51.5万元,自筹资金51.5万元。
4、村街道硬化及村庄绿化美化项目,总投资69万元,其中申请财政奖补资金34.5万元,自筹资金34.5万元。
5、村道路硬化、文体活动场所及村庄绿化美化项目,总投资110万元,其中申请财政奖补资金55万元,自筹资金55万元。
6、村道路硬化及村庄绿化美化项目,总投资69万元,其中申请财政奖补资金34.5万元,自筹资金34.5万元。
7、村道路硬化及村庄绿化美化项目,总投资54万元,其中申请财政奖补资金27万元,自筹资金27万元。
8、村道路硬化、排水沟建设及村庄绿化美化项目,总投资184万元,其中申请财政奖补资金50万元,协调帮扶单位84万元,自筹资金50万元。
9、村道路硬化、文体活动场所及村庄绿化美化项目,总投资172万元,其中申请财政奖补资金50万元,协调帮扶单位50万元自筹资金72万元。
10、村道路硬化、文体活动场所及村庄绿化美化项目,总投资109万元,其中申请财政奖补资金50万元,自筹资金59万元。
11、村道路硬化及村庄绿化美化项目,总投资51万元,其中申请财政奖补资金26万元,自筹资金25万元。
12、村道路硬化及村庄绿化美化项目,总投资70万元,其中申请财政奖补资金35万元,自筹资金35万元。
13、村道路硬化、街道排水沟及村庄绿化美化项目,总投资79万元,其中申请财政奖补资金39.5万元,自筹资金39.5万元。
14、村道路硬化、街道绿化美化及文体活动场所项目,总投资359万元,其中申请财政奖补资金50万元,自筹资金309万元。
15、村道路硬化、街道绿化美化及排水沟项目,总投资102万元,其中申请财政奖补资金50万元,自筹资金52万元。
16、村道路硬化及街道绿化美化及排水沟项目水利改造项目,总投资177万元,其中申请财政奖补资金50万元,自筹资金127万元。
四、建设期限
全镇16个建设项目拟于2012年3月开工建设,2013年12月底全面竣工。
五、工作措施
1、深化政策宣传,动员群众参与。村级基础公益设施建设惠农政策是广大群众期盼的好政策,全镇上下要在政策宣传上花气力,在动员群众参与上下功夫。利用悬挂横幅、刷写标语等形式,宣传一事一议政策,使广大群众了解一事一议政策,促进项目顺利实施。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要求,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农村道路硬化、城乡垃圾一体化清运处理、污水河道坑塘整治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建立长效机制,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帮扶,引导农民和社会力量全面参与,打造清洁秀美家园。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周密部署,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积极投工投劳,营造干净整洁、配套完善的人居环境。
2.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区分村庄条件,坚持试点引路、量力而行,有针对性地搞好村容村貌整治、配套设施完善和农房建设。同时,建立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维护好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成果。
3.多元投入、尊重民意。按照“市里补一点,镇里拿一点,社会帮一点,村庄筹一点”的思路,多渠道筹集建设发展资金,不增加农民负担。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村民自主确定整治内容与方式,不搞强迫命令。
4.统筹兼顾、注重实效。根据村庄实际制定整治措施,做到“小拆迁、大整治,小投入、大成效”,不搞形象工程。整治过程中,既要注重短期内让农民看到实惠的整治项目,又要统筹兼顾有利于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建设项目。
5.保护生态、突出特色。充分利用现有要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延续传统村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建设独具海阳特色的新农村、新环境、新风貌。
二、工作目标
按照分类指导、分批实施、重点突破、连片整治的思路,对全市尚未进行整治的村庄分三类标准进行整治改造,集中4年时间使全市村容村貌发生明显改观。
三、整治类型
根据村庄地域分布和功能定位,按照整村建设改造、设施环境建设、设施环境改善三种类型,分别设定村容村貌综合整治的基本要求和工作重点。
(一)整村建设改造型。主要针对城镇规划区、园区内村庄或经济强村,依托经济基础或资源地理优势,开展农房建设,实施整村改造或集中连片建设,一步到位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改造过程中,参照城镇社区标准,建设农民新居,并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周边环境建设。此类型村庄的整治,执行《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技术导则》(试行)及一类村庄整治标准。三区三街道、核电装备制造园区、丁字湾海洋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镇驻地村原则上均要在4年内达到一类村庄标准。
(二)设施环境建设型。主要针对人口达到一定规模、村庄具备一定实力、未列入迁村并点规划、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原村址的村庄(包括历史文化名村和特色村庄),组织开展好“三清、四改、四通、五化”(清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改水、厕、灶、圈,通水、电、路、宽带,实现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力争实现垃圾集中收储和运输、污水集中处理或分户净化排放、户用清洁能源基本普及、户内卫生整洁的目标。此类型村庄的整治,按各自实际以执行二类村庄整治标准为主。
(三)设施环境改善型。主要针对弱小偏远村并在一段较长时期内仍无法搬迁或改造的村庄,在实现“四通”的同时,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适当开展改厕、亮化、绿化等工作。可采用简单方式降低成本,硬化或整修村内主次干道、畅通排水沟渠、清除污染物,做到道路基本平整、车辆进得去、雨天不泥泞、无乱排污水现象。同时,以清理柴草堆、粪堆、垃圾堆为切入点,彻底清除村内道路两侧堆放的垃圾、杂物及污染物,并做好日常保洁工作,做到无乱堆乱放、无乱建、无乱涂乱画现象。此类型村庄的整治,执行三类村庄整治标准。
四、整治内容和标准
(一)地上建筑。根据村庄实际,按照集约建设用地的原则,坚持宅基地一户一宅原则,开展空心村、空心户治理及农村危房改造,拆除街巷两侧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及断壁残墙等。积极开展建筑物、构筑物立面整治,建筑外观整治应根据村庄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特色,引导村民按照确定的统一建筑风格和基调,逐步整合既有农宅的型式、体量、高度及色彩,形成协调统一的村容村貌。一类村庄需按照城镇规划整体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开展农房建设,年底前应完成主体封顶。二类村庄需积极改善村民居住条件,拆除违章建筑,开展街道两侧建筑物、构筑物立面整治,达到无违章建筑,建筑立面风格协调,无残破现象,空心村、空心户得到有效治理。三类村庄应限制或停止在原村址新建农宅,开展空心村、空心户治理,拆除违章建筑,消除断壁残墙。
(二)道路交通。充分利用现有路型与周边环境进行道路硬化、整治,进一步改善道路交通功能,并与自然环境相融合,逐步由“村村通”实现“户户通”。其中,一类村庄村内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实现户户通、无破损;二类村庄主次干道硬化率达到100%,入户甬路硬化率在50%以上,路面破损及时修复;三类村庄主干道硬化率达到100%或达到基本平整、雨天不泥泞的标准。同时,村庄主要道路及公共场所应设置路灯,并保持亮化。其中,一类村庄主次干道及甬路亮灯率达到95%以上,二类村庄主次干道亮灯率达到95%以上,三类村庄主干道亮灯率达到95%以上。
(三)供水设施。根据村庄地理环境与经济条件,靠近城镇的优先选择城镇配水管网延伸供水,其他村庄提倡建设联村、联片或单村集中供水设施,满足用水水量和水质要求。一类、二类村庄自来水入户率要达到100%;暂无条件实现集中供水的三类村庄,必须加强对分散式水源的卫生防护和周围环境的清理整治,保证水质达标与饮用安全。
(四)排水与污水处理。结合道路建设,完善排水系统,畅通排水沟渠,防止污水横流。污水处理方面:一类村庄要接入城镇污水系统或配套小型污水处理设施,鼓励二类村庄配套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无条件配套集中式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的二、三类村庄,要采用户处理或分散式排水方式,通过整治排水沟渠,就近排入村庄水系或收集利用。排水设施方面:一类村庄主次干道及甬路须设置管道排水;二类村庄主次干道要设置暗沟排水,甬路应设置明、暗沟排水;三类村庄道路应设置明、暗沟排水。
(五)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合理布局与推进城市规划区内垃圾处理场建设,提高处理能力,搞好无害化处理,提倡资源化利用;加快镇域垃圾压缩转运站建设,增加清运设备和垃圾收容设施,推进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收集处理。一类村庄按照城市管理标准设置垃圾箱,安排专职人员定时清运到压缩站或处理场,有条件的村庄实行垃圾袋装化和分类收集处理;配备专职保洁队伍对村庄道路实施全日保洁,保证道路整洁完好、路面积雪及时清除。二类村庄按照农村管理标准设置垃圾箱或其它垃圾收容设施,实施“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实现定点收集、定时清运;主要道路安排专人定时清扫,保持环境清洁。三类村庄按照需求设置垃圾收容设施,避免二次环境污染,做到道路及绿化带、路边沟无暴露垃圾。在村庄文化活动中心、集贸市场、游园等公共活动场所,必须设置卫生公厕。
(六)景观环境。注重村庄景观环境的历史延续性、完整性、协调性与乡村美感,保持村庄环境整洁,无“三大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现象;搞好村庄四旁(村旁、路旁、宅旁、水旁)绿化和公共场所绿化,积极开展庭院绿化,行道树和各类绿地保持整洁美观、管理到位,无死树、无垃圾杂物;街巷两侧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及断壁残墙等应予拆除,沿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的外墙立面、门窗应保持完好整洁。建筑外观的整治应根据村庄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特色,引导村民按照确定的统一建筑风格和基调,逐步整合既有农宅的型式、体量、高度及色彩,形成协调统一的村容村貌。一类村庄(社区)应至少建设2处公园绿地、小游园或休闲娱乐场地,主次干道及甬路实施绿化,并有专职队伍养护,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二类村庄应建设至少1处公园绿地、小游园或休闲娱乐场地,主次干道实施绿化,并有专人养护,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三类村庄应为村民提供公共活动空间,主干道实施绿化,村庄绿化覆盖率达20%上。
(七)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对列入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规划的古村落,编制专项保护规划,加强对重要文物建筑及始建年代久远、具有一定建筑文化价值的传统民居及祠堂、庙宇、亭榭、桥坊、碑塔等建筑物、构筑物的维护,破损的按原貌加以整修,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街巷;做好山体形貌维护和植被修复养护,保护好历史水系,保持水系传统岸线、水质和水流通畅。对古树名木挂牌,明确保护要求。
(八)公共服务与其它设施。根据村庄规划和生产生活需要,完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科学配置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学校、卫生所、体育运动场所、超市等,完善功能,方便使用,有序管理。按照规划建好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规范完善社区便民服务厅等办公服务场所,为社区村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服务。结合沼气利用,积极推进农村实施改厕、改灶、改圈。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各种常规能源,推广使用太阳能、沼气、秸秆气化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一类村庄文教卫体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80%以上农户完成改厕、改灶、改圈,使用太阳能、沼气、天然气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二类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齐全,50%以上农户完成改厕、改灶、改圈,使用太阳能、沼气、天然气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三类村庄有一定的公共服务设施,部分农户完成改厕、改灶、改圈,使用太阳能、沼气、天然气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
五、推进步骤
(一)制定计划。由各镇区街道政府(管委、办事处)结合辖区内的村庄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治标准和时序,明确每年重点整治村庄、整治程度,并形成计划报送市整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根据各镇区街道提报的计划数、未整治村庄个数与经济发展情况等因素,对村容村貌综合整治计划进行调整,并分解下达。列入星级示范村创建活动的村庄均要纳入村容村貌综合整治计划。全市每年选取1-3个基础较好、条件成熟的镇进行集中连片改造,加快打造连片示范区,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全市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深入开展。
(二)确定方案。对列入当年整治任务计划的项目和村庄,以项目和行政村为单位,按照尊重农民群众意愿、自主提报的原则逐个落实整治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治内容、整治标准、整治措施和完成时限,明确责任人。计划方案一经确定,市、镇、村三级分别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责任,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三)督导验收。各镇区街道及有关单位要加强对整治工作的督导,按整治方案确定的整治内容和时限要求,有序推进整治工作。各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服务和监督,严格质量标准,确保整治效果让农民群众满意。年底前,市里要对整治村庄进行综合验收,对整治达标的村庄给予奖励补助。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海阳市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建局,负责指导全市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研究制定以及工作的协调推进和调度落实。各镇区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精心组织,抓好工作落实。
一、调查分析项目概况
(1)、先对要建设的村庄做一个调查和分析,研究其是否拥有完整的道路系统,宅基地布和土地是怎样的情况,还有村庄主要的建筑形式,村中的绿化面积大概是多少,是否能和自然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互相协调,村庄的建设布局是否规整,是否影响对其的建设和生产发展等等。以及村庄的用水用电情况如何,是否有完善的饮水排水系统。还有关于服务设施的问题,能否跟上现在的生活需要。
(2)、开展相应的方案,根据对村庄的现状分析还要深入研究村庄建设发展模式,并制定相对方针,首先从改善村容村貌着手,科学安排建设发展顺序:1、主要以现状为基础,对村庄合理预测,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建筑质量较好的居民点应给予重视,做适当的保留;2、以科学发展观和和谐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重点地进行综合整治,优化居民居住环境,改善整体风貌,规划时要考虑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在功能结构上达到合理有序,以此加速城郊型新农村社区建设;3、建筑质量较差的建筑应拆除,然后留下的空地应该听从建设的意见来建设和规划,从治理脏、乱、差并结合绿化入手,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完善基础的文娱设施,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使村庄面貌从质的方面改善;4、对有特色并且保存完好的传统型民宅、寺庙等建筑则永久保留。
二、规划构思
设计规划方案(建设规划图)
(1)分析基础资料,确定村庄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统计村庄人口规模,制订各种功能不同的建设项目的布局和总体规划基本原则。
(2)在此基础上提出其他类型的布局方案。而且要对每个布局方案的各个系统进行分别分析、研究、比较。其内容为:
1、首先,整治村容村貌是规划目标的重点,应该按照建设时间顺序,分期分批的进行一、二、三类建筑的拆建、搬迁和翻修的工作,在同时还要整治高低不同的围墙,将其修整美化;逐步完备和完善村里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文化娱乐基础设施,建造一系列如村委会、医疗机构、大小超市、文化院、学校和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还要结合相应的规划,按部完成村内水、电、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或者修改工程,增强以上各种设施及基础设备、机构,完善了乡村环境,美化生活,农民收入才能稳步提高,从而踏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2、规划的结构:(一)建设新村庄的布局结构要总体呈现出以“中心集聚、轴线拓展”这样一种的发展趋势,主要是用了这种结构形式:以建设的村庄现状为基础,从而进行整顿和改善。以道路规划为核心骨架,构建灵活的布局、使用地紧凑,形成便捷的交通组团式的用地结构。(二)把村内的道路划为三个等级,依次是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支路。把散乱的布局规整起来,从低级道路上升到高级道路,构建起一个规整有序、畅通无阻的村庄道路。
(3)在进行经济和技术的分析和比较之后,提出适用的一个相对经济合理的村庄布局方案。
(4)在村庄布局方案的基础之上,设计不同的建筑物造型以及空间布置景观。将建设的规划方案与对方进行沟通了解,然后记录并修改意见。
三、实施村庄建设规划
(1)根据村庄建设用地现状来规划总体布局,是采用集中和分散融合的布局结构,能够更合理的划出功能分区,有效进行迁建散户工作,进而达到土地资源的整合最佳。把生活区与生产区互相协调起来,解决村庄建设和城镇规划间的一些矛盾,并且要完善村庄对内外的道路网,建立起良好畅通的现代化的交通体系。
(2)土地规划
1、村民居住和建筑用地规划(a)把1到2层联排式住宅作为主要建筑,每家每户都应有各自私有的庭院,若有许多户村民有要求,按规划进行联合住宅建设也是允许的。(b)可以进行一定的绿化建设,比如在屋前屋后、墙边、房顶、阳台等的地方植树种花,这样可以形成绿荫,美化环境。(c)要有村民社区物业管理,实现定点回收垃圾的管理,使周围环境保持清洁和安全。村庄里的主要道路要设置路灯在两旁,消防栓也要定点安置,达到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的基本要求。(d)集中建设居民住宅,还要尽可能的满足就近农业生产这一条件,利于人们生产活动。
2、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筑用地规划(a)行政管理用地:更新改造现有的村委会,建造一个文化大院。(b)教育机构用地:对原有小学也保留,但要进行内部设施和环境的更新改造工作,还要在小学附近开采一片空地,建设供孩子活动的地方。(c)文化娱乐活动设施用地:多建设几处以供人们使用,活动和娱乐不可缺少。(d)医疗卫生保健设施用地:规划几处医疗卫生用地,原有的也可以保留,不过要进行更新。(e)金融和商业用地:也要适当进行建设,发展起来当地的金融商业事业,可以在主干道或者中心部位进行建设。
(3)实施近期规划
1、把建筑划分一类,二类,三类,根据对房屋的综合因素的分析来整治和改建农房,一类建筑不是整治的对象,除非其是严重影响交通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工作;二类建筑则属于主要整治对象,主要应根据房屋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修整和翻新的工作,还要以不影响交通和公共设施的建设为主;三类建筑属于应当拆除的建筑,对这一类的建筑,应该进行原地翻新和修整,不然要按土地置换原则视作搬迁建筑来处理。对近期规划内不涉及拆建和搬迁,但远期规划里在最后还是要进行拆建和搬迁的一、二类建筑,仍旧要提前做好拆建和搬迁的前期准备工作。
2、修扩建道路主要按照村庄道路的整体发展思路,率先考虑其影响到村庄发展的主要道路,以不影响居民生活和出行为前提,村民也可按实际情况自行自主对路面进行硬化处理。
3、修建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集中体现在提高村民之间的各种娱乐休闲活动上,还有文化、教育和医疗设施的项目上。其内容有:更新改造村委会,修建集会广场在文化娱乐用地之处,敬老院规可以选择划建在村委会附近,还可在敬老院周围选址新建一处卫生所。
4、设施和布置绿地景观,规划建设绿地阴凉带,让其成为村民茶余饭后聚集一起休憩聊天的舒适之地。按照规划发展区域内景观绿地,根据整体规划发展思路中的点,线,面原则进行。
点:主要是居民自家附近的绿化环境装饰。线:沿着主要道路种植绿树,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也可增加其他地区的树种,能够突出地方特色即可。面:对原本就有的绿地以保留,对因搬迁而空出的用地,可以规划成街头的休闲绿地;由本来的住户房屋进行设施的规划,对自然形成的院落空间改造升级进行绿化休憩,建设成亲和舒适的邻里空间,能够增进交流,使固有的社会邻里文化更加稳定团结友爱。
5、实行对村庄及周边环境的卫生治理规划,在村内可在道路两旁安放小型垃圾回收处,将垃圾集中倾倒。必须由专人管理并收集,安全密闭的运输及储存,然后再交由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公害化处理。
四、结语
关于新村庄的规划建设比起城市的规划建设虽然少了许多的复杂性,但是它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差异和相当复杂的文化、经济冲突的特征性,因此村庄的整顿规划问题将是伴随着农村改革和建设中的一个长期并且艰难的任务,但是我们依然能够攻坚克难,完成好这个繁重的任务,建设起来新型的农村,让今后群众的生活家园越来越好,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陈万蓉.《规划建设有空间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城市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7年
[2]阎质杰.《各地新农村建设模式分析》.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9期
[3]《汤阴县宜沟镇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说明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建筑学院,2007
中图分类号:S7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是在基于城乡和谐发展新视野下的城市化发展道路。走有广州特色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就是要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生活水平。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与繁荣的建设策略。因此,对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方法探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乡村现状
邝家庄村位于广州市花都区雅瑶镇北部,在雅瑶镇内地理位置较为优越的自然村之一,北靠新街河,东接白云国际机场商贸区。全村户籍人口2236人,暂住人口352人。11年户籍人口数2440人,830户。全村共分五个社,以一社和二社规模最大,约700余人,其余各社人口在250人左右。村集体总收入主要源于物业出租(如文具厂、塑料厂、洗衣厂等),年收入约35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6800元,其人均收入远低于广州市平均水平。在村域农用地被征用后,村民基本上依赖在外务工的非农收入,村庄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目前,主要的发展现状如下:
1.1土地利用现状
村庄建设用地为55.14公顷,占村域总用地的26.75%。包括村居住用地与村生产用地。其中,村庄建设用地主要以村庄居住用地(旧村及新村)为主。
1.2 道路交通现状
邝家庄村域的道路等级较为明显,村为城市道路,内部为村级道路。但村内部道路走向与分级较为混乱。
城市道路主要包括凤凰南路,邝村东路。村级道路由主要为2—6米的水泥路,部分道路狭窄,不能通车,给村民出行造成不便,同时也存在较大的消防隐患。
1.3建筑物现状
旧村内部住宅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布局混乱,存在大量空心住宅,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其次,住宅建筑间距过小,造成消防隐患。
1.4 市政基础设施
市政设施配套不足。现有村庄以雨污合流为主,通过室外明沟就近排放,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周边河流;村内缺乏垃圾收集设施,垃圾问题较为严重。
1.5 空间品质
现状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有待进一步利用。村庄濒临新街河公园但缺乏畅通的联系;村庄拥有多个开阔的池塘而未能形成连通的水系景观,岸线生硬,更缺乏亲水空间;
村内有具有岭南传统建筑风格的公祠,公祠东临风水塘,但沿路立面凌乱,营造村庄特色风貌难度较大。
村庄公共空间缺乏,未能有效利用乡村元素(大树、公祠等)营造公共空间。
如何规划建设层面上确定村发展方向,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需要重点分析研究以下内容:①公共服务设施、市政交通设施的供给将改善村民生活品质;②更好的村庄建设指引有助于村民住房条件的改善;③“美丽乡村”建设过程通过多渠道鼓励村民参与,有助村庄精神的重塑。
二、规划方案
2.1 规划理念
(1)注重活力的塑造。城乡统筹的核心在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寻求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解决农村逐步凋蔽沉沦的境况。
邝家庄村应基于自身区位、禀赋,区域环境,寻求适合的村庄定位,激励经济发展,有效促进人口回流,形成合理的人口结构,维系村庄活力。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聚集,辅以有效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邝家庄村将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幸福乡村。
(2)强调与自然协调。乡村有别于城市的关键,在于乡村与自然有着更为紧密和亲和的联络,乡村-自然的资源、能量转换是自适合的系统。
邝家庄村正从乡村社会转向城市社会,基于旅游特色邝家庄村需要延续,维持其与自然和谐的历史传统,在建筑布局、水处理、垃圾处理、能源利用方面实施更友好的策略。形成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美丽乡村。
(3)突出地方的特点。全球化背景下,本土、地方,成为竞争中更为有效的手段,如何发掘地方特色,历史传统,与经济发展策略有效融合,成为地方-全球化背景下的关键命题。 与此同时,地方,传统是地方文化集合的重要组成,对塑造文化共同认知,提升地方认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邝家庄村建设需以地方(地方文化、地方景观、乡村尺度)为村庄营造的核心,寻求独特与乡土,有别于周边城市化地区及城市公园地区。
2.2 用地空间布局
土地规划形成“一轴四芯”的功能结构。第一,综合服务轴为主要活动场所,核心功能(旅游服务、生活休闲、村民公共活动)均布局在综合服务轴上;其次,节点设置于与新街河公园及规划工业园便捷联系的地方。
远期土地利用规划主要考虑如下几点:
(1)建设公寓,腾挪旧村土地。村庄剩余建设用地,作为新村公寓建设,以集中式建设,作为腾挪旧村土地的启动区;
(2)抽疏旧村,重置功能。在旧村基础上进行改建,保障风格统一,环境提升,以有历史的建筑整饬和新型休闲购物功能的置入实现旧村的再开发。
(3)新功能地块的建设。南部地块以结合新街河公园的入口游憩功能为主,配置商业用地、停车场、游乐用地及原址重建的村委。
远期规划结构图远期土地利用规划图
近期考虑到可实施性,南部入口门户区及中部风水塘东侧地区,以景观生态整治为主,主要的景观整治集中于风水塘西侧(即龙湖路沿线)地区。
此外,通过完善绿道慢行系统建设,实现邝家庄村与新街河的无缝联系,使邝家庄村成为富魅力的旅游到达点。
近期规划结构图 近期土地利用规划图
2.3 道路系统规划
构建等级分明的体系,城市与村庄协调的三套交通等级体系。
(1)一级体系(城市道路系统):包括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和城市支路;二级体系(村庄道路网);
(2)二级体系(村庄主要车行系统):保证村庄道路系统完整性与消防要求,建设包括环村路与贯通村庄东西的道路;
(3)三级体系(村庄支路系统):村内支路建议以步行为主,以地方化的材质做路面硬化,营造良好步行环境,紧急情况可做消防通道等。
道路系统规划图
2.4 空间布局及景观规划
邝家庄村作为与新街河公园一体的城郊休憩空间,其南部地块远期作为新街河公园的入口地区,成为游人进入新街河公园的重要入口,同时引导人们进入邝家庄村,体验村庄风貌,民俗人情,休闲游览。南门入口区域设置商业、入口服务中心和滨水休闲景观带,以空间轴线的方式连接风水塘,使整体景观空间更具连续性。同时连接祠堂和民俗风情街等景观节点,使整个区域在交通和景观结构上成为一个结合紧密的整体。
风水塘地区及宗祠一带的民房,远期可配套各类民俗类商业休闲设施,服务游人。
景观结构图规划总平面图
2.5环境整治及风貌规划
景观风貌控制重点:控制重要景观视廊(龙湖路、重要的东西向通道),关键的景观界面(沿水界面,沿重要市政道路界面,沿主要绿道界面),重要节点(祠堂、古树、街头绿化)。
(1)新街河公园作为最为重要的生态背景,需要协调好与新街河公园的交界面的处理,协调好新街河公园与邝家庄村交通联系的接口;
(2)龙湖路是行人体验村庄风貌风情的重要路线,需要对其建筑界面、绿化、人行道做重要控制;
(3)保护好村内重要的景观资源,如祠堂、古树等,适当延伸其公共性,使其成为村民、游人停留,交流的重要公共空间;
(4)注重对滨水界面的处理。通过生态化的景观手法,提高其景观品质。
景观风貌控制规划
2.6 设施配套规划
规划提出要根据城市社区功能的标准要求来配套完善邝家庄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以实现邝家庄从农村型向城市型功能的跨越,全面提高邝家庄的生活品质。①根据用地布局和功能结构的要求,有机整合了道路交通等为主体的基础设施规划;②进一步完善和提升邝家庄的社会服务设施系统规划,重点加大了文化活动、休闲娱乐、管理服务等功能设施的规划设计。通过各项配套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提升邝家庄功能,以配套设施功能“质”的提升来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
三、结语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大工程,也是生态文明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因而规划也就涉及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生态环境等全方位的内容,笔者认为其核心是以美的内涵发展现代产业(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养现代农民。由此在规划中提出了要以产业经济为核心,提升及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村富民富、生态良好,生活美好的共同发展。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以村容整洁为目标,以农居建设和村庄整治为抓手,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突出重点,做好示范。加快村庄规划建设和综合整治工作,使农村的生态环境、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以村庄绿化、农居美化、道路硬化、公共服务设施齐备的农村新面貌来迎接成立周年。
二、目标任务
1、新庄点建设。重点抓好兴泾镇村农民新居建设工作,规划建设新居户,一期工程建设新居户。
2、村庄整治工作。各镇村要安排人力、物力对所有村庄普遍进行整治、清理,搞好环境卫生。在此基础上,重点做好北环高速公路两侧米范围内的以“平改坡”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工作。该项工作涉及镇村,村队。整治内容包括“平改坡”改造、巷道硬化、村庄绿化、沼气、改水、太阳能、垃圾池、门楼围墙改造等。
3、主要干道路两侧的整治。重点是清理整顿省道的两村主干道路两侧的破残房屋、乱堆乱放等。
三、工作措施
1、切实做好“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建设工作。按照统一编制规划、统一设计标准、统一建设和分户建设相结合、统一竣工验收的要求,加快兴泾镇村农民新居点的建设。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体现农民意愿、符合实际要求,有利于生产生活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实施建房中实行材料、施工“两统一”,降低农民建房成本,同时在建设中选派责任心强、有相关经验的村民参与资金监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等工作,保证工程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2、突出抓好旧庄点改造工作。重点解决高速公路及主要道路两侧的旧村改造。旧村改造要以综合整治为主,着重对旧庄点的脏乱差状况进行综合治理。一是抓好北环高速公路两侧500米范围内质量较好、结构稳定的农居“平改坡”改造;二是抓好以硬化村庄道路为重点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三是抓好村容整治,粉刷清洁墙面,拆除违章建筑,治理乱堆乱放,美化村庄环境。对年代久、质量差的土坯房进行拆旧建新,使拆与建和谐统一。
3、加强村庄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建设。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农村建设相对滞后,要把新居建设、村庄整治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综合配套有机结合起来。加快道路、给排水、村庄绿化、文体娱乐、卫生教育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要采取政府引导、群众自主、部门帮扶、社会参与等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同时要实施太阳能、沼气池等清洁能源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提高、村容整洁的目标。
四、时间安排
1、村农民新居建设。月日前完成规划设计、报批等前期工作,月下旬开工建设,月底前完成户左右农居建设任务。
2、村庄整治。月日前完成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的村庄、户数以及整治内容。月下旬组织实施,月底见成效,月底进行验收。
五、责任分工
农民新居建设和村庄整治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有关部门、各镇和行政村必须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承担起相应的职责。
1、建设交通局:负责农民新居建设的指导协调、规划设计和报批工作,做好村庄整治的“平改坡”改造,配合两镇做好村庄巷道硬化工作。完成户平改坡任务,硬化公里巷道。积极争取区市建设规划部门的资金、实物和技术支持。
2、农林牧业局:区村容村貌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林牧业局,主要负责两镇村庄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工作,做到村容整洁(新建和改造的村庄,门楼围墙一致)。并负责庄点绿化、垃圾集中处理和沼气池的建设工作。
3、水务局(拆迁办):负责完善庄点自来水入户及生产、生活用的排水设施,协助两镇搞好拆迁。
4、扶贫开发办:积极争取资金,对确定的移民吊庄改造庄点进行配合整治施工。
5、卫生局:负责庄点改厕以及环卫成效管理维护机制的建立。
6、城管局:配合两镇搞好有关地段的拆迁。
7、民政局:负责农村庄点社区场地、设施的建设。
8、文体局:负责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的建设。
9、两镇及有关村队:兴泾镇具体负责实施村农民新居的建设。镇及有关村队具体负责巷道硬化及村庄整治工作(拆除危旧围墙、危旧土坯房),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政府各分管领导要各负其责,政府各部门和两镇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主要领导要亲自负责、直接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制定各部门所分配任务的实施方案,逐级分解量化任务,明确责任,统一标准,抢时间、赶进度,保质保量地完成整治的各项任务。
(二)加大宣传,搞好发动
要通过宣传,统一村民的思想认识,多方寻求当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增强整治旧村庄及周边环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大整治氛围营造,积极引导农户和相关单位在整治过程中出资出力。
(三)分工责任,协调配合
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做到上下联动,左右配合,步调一致,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各部门、两镇在工作中既要分工负责,又要相互配合,防止互相推诿、扯皮。
(四)突出重点,确保安全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9-87-03
Thinking of Forestry Construction in Yizheng City
Liu Jiudong1,3,4 et al.
(1Yizheng Baiyang Mountain Forestry Working Station,Yizheng 211400,China;3Yizheng Agriculture Committee,Yizheng 211400,China;4Yizheng Forestry Production Technology Guidance Station,Yizheng 2114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firsthand data of investigation in Yizheng city,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stry construction was summarized in recent years.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principle were put forward for future forestry construction work.Moreover some referenced thoughts of confluent forestry construction,road greening and village greening was put forward.
Key words:Forestry construction;Current situation;Guiding ideology;Principle;Thoughts
仪征市地处江苏省中西部,位于长江北岸,半山半圩,南部一马平川,北部丘陵纵横,全市地域总面积857km2,林地面积2.03万hm2。近几年来,全市林业工作紧紧围绕“绿色仪征、生态仪征”建设,坚持生态和产业并重的方针,突出生态中心、生态廊道、生态家园、生态廊道、生态产业建设,不断深化林业经营和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科技兴林,依法治林,很好地完成了各项林业建设工作任务。当前已迈入“十三五”的新时期,如何在新形势下,又好又快的开展全市的林业绿化建设,显得急迫而又重要。本文通过分析近些年来仪征市林业绿化的建设现状,围绕全市林业绿化建设的思想和原则,提出针对具体建设内容的规划思路,以期为未来仪征林业绿化建设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1 仪征市林业绿化建设现状
截至2014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8.98%,比2010年森林覆盖率23.65%增加5.33个百分点,位于扬州首位,全省前列,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市”、江苏省造林绿化先进市(县)、“江苏省村庄绿化整体推进县(市)”等称号。
1.1 森林资源 近年来全市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工作,狠抓成片林建设,同时重点开展了宁通高速绿化提升工程、沪陕高速和333省道绿化带建设工程、高效林业工程、村庄绿化工程。截至2014年,资源总量达24 836hm2,森林覆盖率28.98%。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月塘、铜山、刘集、青山、新集等中西部丘陵岗地镇(办事处)区域,其中月塘镇、铜山办森林覆盖率超过40%,总量达9 422hm2,占全市的37.94%;全市森林资源星罗棋布,其中捺山、铜山、白羊山、龙山、庙山等区域资源较为集中,达1 588hm2,占全市的6.4%。
1.2 道路绿化 全市有县道11条206.94km,乡、村级道路428条1 018.641km。整体而言,县道均有一定规模的绿化,绿化基础较好,但大多数道路都存在绿化不连续现象,其中绿化完整度较好的有青长线、沿江线和扬月线,其余道路有多处路段需要补植以及歪树扶正和弱死树更换,洪谢线为新提档升级路线两侧未栽植苗木,树种选择应以女贞、香樟、杨树和银杏等品种为主。乡、村道路绝大部分绿化率都低于县道,两侧路肩绿化缺株断带、歪死树、杂草和占用绿地的情况较县道严重。
1.3 村庄绿化 仪征市有9个镇2个办事处,137个行政村3 265个村民小组。2007年江苏省开展村庄绿化以来,仪征市积极响应号召,加大村庄绿化的推进力度,选择绿化基础较好自然庄台,突出原汁原味的乡村特色,先后建设了高巷、大圩等一批庄台绿化。截至2014年,全市共创建标准化示范村2个、森林生态示范村3个、绿化示范村86个、绿化合格村145个、星级庄台110个。虽然村庄绿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建设水平低、缺少特色、同质化严重、绿化效果差以及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村庄绿化覆盖率高的达50%以上,如新集联盟村先进庄台、月塘大云村林业庄台;低的只有12.3%,如新集天安牛庄、十二圩土桥小王庄。
2 建设指导思想
未来仪征市林业绿化建设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以特有自然地理条件为依托,围绕彰显丘陵山区特色,深入挖掘绿化潜力,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工作思路,绿化区域布局相对集中的林业发展模式,建设一个融森林生态、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健康人居、高效林业等多功能于一体城市生态集群体系,全力打造长三角都市圈的亮点[1]。
3 建设原则
3.1 坚持统筹协调、科学谋划的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和各具特色相结合,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区域规模。注重与仪征市相关规划和政策走向的衔接,统筹协调、科学谋划,为全市现代林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
3.2 坚持生态与产业兼顾的原则 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在建设和保护好生态的同时,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高效林业,加快特色经济林果、花卉苗木等特色基地建设,以大基地、大企业带动林业大发展,走以生态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生态建设的发展道路[3]。
3.3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 立足仪征独特的山水资源和不可复制的丘陵特色,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突出特色,针对区域位置不同,采取灵活多样的绿化打造形式,营造出“一路一村一林一景观”特色环境,发挥区域功能和生态优势,同时为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条件。
3.4 坚持科教兴林、依法治林的原则 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林,加大林业产业基地和林产品加工的技术攻关和创新力度,大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全面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建立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提高科技对林业经济的贡献率[4]。加强林业法制建设,健全林业执法体系,加强公益林的管理,严格执行限额采伐,依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全市森林资源的安全完整。
4 林业绿化建设规划思路
4.1 成片林建设 今后几年可重点围绕353省道、枣林湾生态中心、月塘镇生态板块和龙山森林公园等地,在周边开展林苗一体化、茶叶、果树等高效林业、生态修复林、永久性公共绿地的建设,为今后生态旅游和休闲观光的打造提供服务。(1)重点开展353省道沿线成片林建设,在沿线开展林苗一体化、经济林果、茶园、永久性绿地建设及生态修复,沿线禁止发展设施蔬菜园,水产养殖、厂矿企业和房地产。(2)铜山办、月塘镇、刘集镇、青山镇、新集镇可以围绕铜山、捺山、白羊山、龙山、庙山等资源集中区域开展成片林建设、其余各镇(办事处)也要围绕各自资源集中区进行成片林建设。(3)月塘镇、铜山办、刘集镇、青山镇可以松材线虫病采伐迹地为重点,进一步开展植被恢复工程,恢复的森林植被,结合森林抚育,迅速形成生态风貌。(4)各镇(办事处)可进一步加强森林抚育工作,对现有的大小片林体系通过抚育措施,改善林相和林木生长环境,增加林分蓄积量,提高林分质量。
4.2 道路绿化 全市道路的绿化建设要以人为本,将功能和景观相结合,按照衔接原有景观,充分造林绿化,适度拓展提升的原则稳步推进,突出打造生态中心60km景观带和全市11条县道形成的四横四纵的路网体系。县、乡两级道路原则上宜的绿化林则林,尽量不占用农田。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对原有绿化基础较好的道路,通过修枝、清杂、扶正等措施进行抚育提升;对缺株断带的道路,进行补植;对提档升级新建的道路、未绿化及需要绿化更新的道路,抓好规划新栽;对人流量多、区位比较重要的道路要重点打造,在高标准做好道路绿化的同时,可以打造节点绿化,提升绿化档次。树种选择上,遵循适地适树原则[5],综合考虑仪征市丘陵山区的的地理特点,树种的选择要丰富,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合理挑选适应本地气候、抗性强、栽植成活率高、管理容易的树种。绿化苗木要具有树干通直、分枝点高、不易风倒等特征。道路两侧单排栽植可选择栾树、榉树、香樟、广玉兰、朴树、水杉等;重点打造道路苗木品种选择要多样化,如可选用枫香、栾树、香樟、广玉兰、青冈、榉树、水杉、悬铃木、黄连木、无患子、银杏、乌桕、榆树、朴树、夹竹桃等,要考虑不同规格、品种苗木的混合搭配[6]。
4.3 村庄绿化 (1)优先打造高速公路、省道、县道及其他主要道路沿线两侧村庄和集镇主要出入口周边的村庄。除了按照基本绿化要求开展建设外,有条件镇(办事处)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要扩大建设规模、提高绿化档次、提升全村绿化整体效果。(2)科学开展规划。建议各地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科学开展村庄绿化规划,规划要体现乡土特色。铜山、月塘、刘集等地的村庄绿化可结合大铜山、捺山、白羊山旅游开发,与旅游、休闲观光相结合,按工程化通过招投标来建设,其他地方可以由村组、村民共同建设。(3)村庄绿化实际操作前,要选择村级班子积极性高、战斗力强、主要领导重视、群众意愿强的村庄开展村庄绿化,重点开展道路、河塘绿化、围庄林建设、家前屋后及庭院绿化。(4)每个村新栽植苗木建议不能低于10 000株,苗木规格3~4cm,若苗木规格较大,可适当降低苗木数量,但不能低于5 000株乔木。栽植重点可选在道路、河塘、公共用地、集体闲置地等集体地块和家前屋后、庭院等农户私人地块。各村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集体地块和农户地块的苗木栽植比例,集体地块栽植数量可以在30%~70%,要做到集体地块和农户地块协调发展。(5)可以给予农户充分的自主选择权,鼓励和引导农户在自己家前屋后种植喜好一些绿化苗木,如可选择一些花灌木,如桂花、栀子花、杜鹃花等,或是一些落叶、常绿乔木,如榉树、朴树、广玉兰等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树种。
5 结语
仪征市的林业绿化建设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在发展规模、管理水平和功能效益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提升。为了在“十三五”新的发展形势下,将全市建成“多个村庄绿点错落点缀、八条生态廊道四横四纵、大小生态中心有机布局”,集生态环境维护、森林旅游休闲、高效林业开发为一体的森林生态体系,仪征市首先要集中力量加强对林业绿化工作的责任分工和组织领导工作,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林业绿化工作,将绿化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来抓,确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其次,市级绿化职能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确保绿化建设按时稳步推进,同时要拿出切实可行的管护办法,真正实现“栽得下、保得住、长得好”[7];再次,林业绿化工作要以规划为引领,要对“点、线、面”逐一规划,规划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要严格按照方案确定的苗木品种和规格大小进行绿化,合理布局;最后,针对林业绿化建设的年度工作任务可以开展考核,重点考核绿化建设中的苗木标准、造林质量、管护措施、成活率、保存率等指标,对绿化提升实绩突出的单位进行表彰,对未能完成任务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参考文献
[1]高锡林.关于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思考[J].林业经济,2007(8):17-18.
[2]陈福祥.丽水市城市林业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浙江林业科技,2008,28(2):73-76.
[3]刘振露.贵州省林业发展现状与现代林业建设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5):535-538.
[4]钱金海,林雪锋,王卫利,等.浅议温岭市城市林业建设[J].林业实用技术,2008(8):38-39.
[5]彭镇华,郄光发.城市林业是林业建设的新方向[J].林业科学研究,2011,24(6):677-683.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地适树、优化配置原则,全面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村庄、道路绿化为主战场,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绿化、美化水平为重点,结合我乡旅游亮点项目,做到绿化、美化同步推进,全民参与,全面实现村庄、道路林荫化、生态化、景观化,努力塑造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新农村面貌,打造旅游亮点新农村。
二、任务目标
全面提升我乡淖沿子、五福堂村村庄绿化水平,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改善这两个村的村民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优化旅游区周边环境,把这两个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旅游亮点新农村。
三、组织领导
(一)成立班子,强化领导
我乡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部署,积极推进,严格标准,抓好落实。由主管林业的副乡长主要负责,淖沿子、五福堂的包村干部、村干部及相关乡干部各司其职,要求领导到位,组织到位,精力到位,责任到人,确保我乡淖沿子和五福堂村庄及道路绿化任务全面完成。
(二)要深入宣传,提高认识
农村村庄绿化和道路绿化是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对促进我乡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我们要对村民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切实增强全民参与意识。
四、主要措施
(一)统一规划,逐步组织实施到位
1、村庄绿化
绿化淖沿子村周边硬化路2000米,五福堂村四周硬化路3000米。其中淖沿子村种植樟子松,五福堂村种植垂榆,两村均沿硬化路两侧种植。树苗株距为2米,行距为1米,成品字形双排种植。预计淖沿子共种植樟子松4000株,五福堂共种植垂榆6000株。
2、道路绿化
绿化淖沿子村道路1公里,五福堂村道路10公里。沿道路两侧种植高杆杨。树苗株距为2米,行距为1米,成品字形双排种植。预计淖沿子种植树苗2000株,五福堂种植树苗20000株,共计22000株。
(二)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
村庄与道路绿化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全党、全民、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这项工作的建设和管护。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营建这项“国家得绿、群众得利”的民心工程。
(三)强化管理,保障措施到位
1、乡村干部实行分片包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抢抓绿化时机,迅速行动,保证绿化工作按时完成。
Abstract:
The new rural planning, to new rural planning backer tuen design as an example, combining ecology and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ries to explore a way to 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culture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he country and to be able to reflect the uniqu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nning road
Key words: the new countryside, planning, project,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概况
靠山屯村隶属沈阳市辽中县杨士岗镇管辖,位于沈阳近郊的大型村庄,距沈阳南站直线仅36公里。位于新民县与沈阳市于红区之间;西临102国道,南侧靠近京沈高速公路;并与高花新区相邻。地处于辽河流域下流,地址平坦,起伏甚微,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属于南温带亚湿润区,属大陆性气候。春季多风,夏季频雨。
二、现状分析
1、交通
靠山屯村与周围城市县城相距较近,并且西临102国道,南侧直达潘乌线,虽然周围交通发达但仅有一条通往村内的道路,对外交通很不便利,每天仅有两班客车至辽中县城;且村庄内部路况较差。现状交通影响村庄的对外联系,直接制约的村庄的发展,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土地利用现状
村域内地势平坦,居住用地集中分布在村入口一侧,村内路况较差,现有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村庄的西南侧。土地未经过整体规划,现状中土地浪费现象严重。
3、资源现状
靠山屯村耕地面积5220亩,鱼池精养面积600亩,粮食生产以水田为主其中水田3950亩,旱田1270亩,并有养殖业,冷棚种植,水果种植。靠山屯村有优良的自然景观资源,自然水域面积44.1公顷,是良好的旅游景观资源。大面积农田种植区是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的基础。
三、规划理念及总体构思
1、规划立意:
构想霍华德的城乡结合的田园城市:“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有洁净的水与空气、良好的排水、光亮的住房、幽静的庭园;无烟尘骚扰,无棚户之困境;有自由之气氛,具合作之氛围,兼具城乡之美,而无城市之通病、乡村之缺憾”。在设计中我们力求创造一个区别于城镇,能够保持乡村风貌特点并与其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的新型农村。摒弃大多数新农村规划中使用的集约土地,让农户搬迁上楼的规划手法,保持村庄院落式的住宅形式,因地制宜的进行规划
2、设计理念
以“生态”为主要的设计理念,规划建设一个现代化生态示范村。首先,以靠山屯村的农业优势产业为依托发展以绿色农业、观光农业、有机工业为主的生态产业;其次,在其原有的良好生态环境基础上,发展生态景观;建设生态社区,为村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建设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绿色村庄。
2、基本构想:
靠山屯村有良好的水域资源,然而现状中村落的位置并没有与这大片水域面积相联系。在规划中,我们希望把人居环境与这大片水域的良好的自然环境相结合,但并不是单纯的让村民迁移到水域附近,而是通过整体的空间规划,创造一个适于靠山屯村居住和发展的环境。并且在形成一个有特色的能有体现生态村落特点的空间形态。用设计的语言表达出村庄的特色与内涵。
在规划中我们基本构想是主要以水域南侧为规划重点部分,南侧除村庄的主体部分外,农田根据使用的性质结合村庄的发展,在整体形态上希望形成逐步向外发散状的形态。而村庄建设部分,依水势而走,空间形态顺应整体村域规划形态。
四、具体规划设计
1、 规划结构
由以上的分析,在规划的过程中,我们主要的设计思路是“两轴三区多组团”
(1) 两轴:生态景观轴、村庄发展轴
(2)三区:三个生态旅游区――体验农业区、人工湿地区、假日垂钓区
(3)三组团――居住组团、工业组团、公共开放片区
2、规划设计手法
结合靠山屯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当地的社会发展情况,靠山屯村的规划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特色,突出当地的自然及资源优势,创造出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乡村生活和旅游休憩空间。在整体空间规划和构想中运用以下手法:
(1) 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与自然融为一体,并且满足村庄发展趋势要求。采用象征的手法,村庄的建设部分由生态景观轴与经济发展轴围合而成一片绿叶的形状,并且顺应着水域的走向,象征着村庄的无限生机与蓬勃发展。
(2) 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设计手法。由点成线,线为合成面,最后形成村庄的完整规划形态。点即村庄中重要的道路交汇点也就是两处广场。线则是形成村庄主要形态的主要道路;面则是不同的功能片区。
3、村域规划设计
在整体村域范围内,水域以南的部分的农田以垂钓休闲广场为中心,发散状环环相扣布置。中心为体验式农业区(农家乐及采摘园为主);其次,为观光农业区;最外一圈为生态农业示范区(有机农业)。在规划过程中,不但考虑村域的整体空间形态并且考虑村庄的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为村庄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这也是规划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只有保证村庄的未来发展要求,才达到了规划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
4、建设用地规划设计
(1)广场绿地规划:村庄现状缺少公共活动广场。规划中主要设计两处广场,一是面向村民使用的内部活动广场;另一个是面向观光旅游的垂钓广场。村内的体育休闲广场建在村内历史遗址附近以绿带相隔开,起到一定的屏障作用。垂钓广场设计,以螺旋型为主体,成为村域整体规划的构图中心,并在水面上发散状形成几个独立的小岛,作为休闲垂钓岛。
(2)建筑:在设计中,改变村庄现状的行列式布局,并且保持传统的院落式住宅,建筑风格总体统一,局部又加以少量的变化,与水域农田相结合,体现出别有特色的乡村文化特点。
(3)道路规划:道路的规划主要结合村子的空间形态,形成叶脉的形状,主要道路也是两个轴线所对应的部分,两条主要道路的交汇点形成村子的两个重要节点。
五、结语:突出乡村文化特色的新农村建设
现下,许多新农村建设中,为了体现“新”字而大拆大建,把新农村单纯理解为向城市生活靠拢,柏油马路,多层住宅,中心广场等,形成了许多前村一面的情况。自然生态和乡土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在规划中应多加考虑地方的建设方向、方式和该地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的加以规划建设。通过的现状及村庄特色的实地调研,结合村庄的实际特点而设计出的,有地域性特征的,符合村庄发展的规划。在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的今天,我们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避免新农村的规划照抄城市样本,应保持乡村特有的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洪荣光.基于特色理念的农村布局形态塑造研究―以湖北孝感新农村规划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09
一、 前言
为加强国家对集体建设用地的管理,规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秩序,结合广东省实际, 2005年广东省省国土资源部门制定实施了《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根据《办法》的要求,总结出广东农村规划的一些指导思想:1、村民住宅用地使用权不得流转,即宅基地和取得相关用地证件的村民住宅用地是不可以流转为其他用途的,应该用于建设村民住宅及相应的配套设施。2、村民出卖和出租住房后,不得再申请新的宅基地,即一户一宅政策,多出的宅基地要依法规集体所有。3、通过出让、转让和出租方式取得的集体建设用地不得用于商品房地产开发建设和住宅建设,因此,流转的集体用地主要用于厂房和商业设施建设。4、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依法对集体建设用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同时要考虑退出老宅基地农民的安置问题,一般采取开发一定量的房地产,并使用部分用于安置村民的策略。另外,农村规划还需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充分调研,了解村庄的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状况和历史发展情况,并摸清村内建筑质量、公共设施分布、周边用地情况等。2、符合上层次规划的要求,以所在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所在乡、镇的总体规划为依据,并同有关部门的专业规划相协调。3、节约用地,尽量不占用耕地和林地,提倡相对集中建设多层公寓式楼房和联排式住宅。4、正确引导,逐步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5、加强规划的可实施性,规划方案报批前需征求村民或村民代表的意见。
近年来,肇庆市坚持创建生态文明村和省级卫生村,大范围进行村庄环境规划整治,着力打造宜居乡村。在符合广东省村庄用地管理、规划指引及技术规范的基础上,规划还需针对不同区位、不同类型村庄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规划方法和策略,更合理、更科学的进行各村落的建设规划。
二、 村庄的分类及特点
1、中心城区范围内的村庄
中心城区范围内的村庄即城中村,分新城区和老城区城中村两种,两
种村庄均具有交通便利,村内建筑新旧交替,建筑质量较好的特点。新城区村庄的基本特点是用地较紧凑,主要包括旧居住区、新宅基地及流转作为工业厂房或商业设施的集体用地,村内被市政道路穿越或村外被市政道路包围,与周边城市建设联系紧密,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大部分依赖于周边城市;老城区的村庄则用地非常紧凑,只剩密集的旧居住区用地和少量集体流转用地,与城市基本融为一体,缺少绿化和改造空间,村庄形象及环境较差。
2、城郊地区的村庄
城郊地区的村庄用地也较紧凑,主要包括旧居住区、流转为工业厂房
的集体用地及少量水塘、空地等,其一侧或附近有市政道路,一部分服务设施在村内解决,另一部分则靠城市设施解决,总体建筑质量一般。
3、偏远地区的自然村落
偏远地区的自然村落以自然风貌为主,环境优美,但交通不够便利,
村内除零星的住宅和一两条入村小路外,大部分为山坡、水塘、果园、农田和荒地等用地,村内建筑质量和卫生条件较差,对服务设施的需求基本都在村内或中心村附近解决。
三、 村庄规划建设方法分析
1、老城区的村庄
老城区的村庄由于缺乏集体自用地,新旧建筑混杂,且建设密集,基
本没有开敞空间和绿地,规划应该以创建城市文明社区为目标,重点对村庄环境进行整治和改善,主要包括拆除村内乱搭乱建的临时建筑和零散分布的一层砖混建筑,统一布置沿街商业建筑,疏通道路,保证村内巷道基本达到2米宽左右,利用巷道两边的小空地设置绿化景观节点,在村内安装垃圾桶和路灯等基础生活设施的措施。
2、新城区的村庄
新城区的村庄应以整合土地空间资源、促进人口集聚和提升生活品质
为目标,符合本地技术管理规定要求,在利用宅基地建设一户一宅的村民住宅和配套设施的同时,也要考虑剩下集体用地(流转、征收征用、公共建设)的规划改造方案。村庄位于肇庆学院西侧,并通过学院西门加强了与学院之间的联系,其旧居住区拟被规划建设为商业街、办公楼和居住小区,主要用于满足学校和师生的需要,拟规划方案详见图1。
3、偏远地区的自然村落
偏远地区的自然村落应以建设成为体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新型
农村社区为目标,与农村的具体情况和农民的意愿充分结合,并按照《广东省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指引》的要求进行编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基于肇庆市的气候条件和生活习俗,村民住宅基本采取南北向布局,宅前留出一定入户用地用于晒谷或堆放杂物;②住宅外型要体现雅致、朴实、简洁的新农村住宅风格,与自然朴实的田园风貌相呼应;③设置一至两条走机动车的入村道路与外部联系,并在村口或活动中心附近设置户外停车场,内部巷道尽量采用本地材料,如青石板或石头铺地;④拓宽村民的收入来源,因地制宜地安排养殖业、种植业或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产业;⑤在安排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要注意给水、排水、供电、燃气和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地改善村庄原先的“脏乱差”形象,打造宜居环境。
四、 总结与思考
城乡协调发展不是城乡一样化,更不是村庄一样化,每个村庄都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