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商务与经济统计

商务与经济统计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5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商务与经济统计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商务与经济统计

篇1

前言: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历史和文化,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又塑造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和风俗习惯。有的民族在文化习惯上甚至有着尖锐的冲突,对国际经贸活动的开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克服这些不利影响需要我们平等对待,,用包容的心态看待双方的文化习俗。

一、跨文化沟通在国际经贸与商务发展中的意义

自从冷战结束之后,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一张遍布全球的经济和贸易网络渐渐铺开,国际经济贸易迅速增加。我国在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也逐渐融入了国际经贸体系之中。短短数年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就已经跃居世界前列。面对跨文化沟通现象的剧增,我们需要立刻调整战略,对跨文化交流进行深入探究。

据相关报道统计,美国每年以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不畅就要承担几十亿美元的损失。而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一直是以文化包容著称。美国尚且如此,中国每年的进出口贸易与美国不遑多让,因此而承担的损失恐怕要远远超过这个数字。跨文化沟通的障碍已经不仅仅是文化隔阂的问题,而是事关经济利益的重大课题。对跨文化沟通进行研究,可以有效的降低对外经济贸易的成本,提高我们的贸易竞争力[1]。

对于贸易的主体和个人,掌握各国的语言和风俗习惯是提升职业高度的必备因素。在对外商贸中,你的合作伙伴往往来自于不同的文化区域,如果不能对对方的文化有必要的了解,就容易造成沟通不畅,甚至以为误会而导致谈判破裂,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掌握跨文化交流的技能是商业活动的需要,也是提高自身修养的需要。

二、国际经贸与商务环境下跨文化沟通的障碍

(一)语言文字的差异

语言文字的差异是不同文化之间交往最主要的障碍,不能仅仅依靠翻译来解决。不同的语言承载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习惯,不了解就可能造成误会。比如我国的某个“航友宾馆”,英文译名写作“Hang You Hotel”,成了吊死你宾馆,外国人见了还以为是黑店[2]。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在交往中也会造成误会和隔阂,不同的民族在谈判时往往习惯和逻辑都不同。中国人在谈判时往往要先确立一个原则,之后再把细节一一落实;而美国人则往往喜欢直接谈细节和程序;德国人则更重视过程的条理性。

(三)价值观念的差异

东方和西方拥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念,有可能在交往过程中产生冲突。西方人更加重视个人价值,拥有比较好的契约精神和利益至上的原则。而中国人在谈判时往往倾向于互相让步和谅解,强调集体的重要性,办事要考虑人情[3]。

(四)法律规范的差异

不同地区的法律法规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有的国家法律健全,有的国家还在发展当中。还有的国际基于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有着独特的法律条文。中国由于是统一的大国,对于法律的一致性有天然的权威感。而在美国,各州之间的法律都不同,对法律差异的理解早已印入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中。

(五)风俗习惯的差异

风俗习惯的差异往往会造成生活中的摩擦。比如在就餐时,切不可为穆斯林点猪肉,也不能为印度教徒点牛肉。在开始谈判前,要先调查好对方的风俗习惯,避免触犯禁忌。

三、国际经贸与商务环境下跨文化沟通的途径

(一)在交往中树立平等观念

在交往中要首先树立起平等的观念,没有哪个民族高人一等,也没有哪个民族低人一等。尤其要克服民族中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是古代世界通讯不发达的产物,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中心主义。在新的时代仍然坚持中心主义,轻视其他民族的文化,视其他民族为蛮夷,是夜郎自大,坐井观天的表现[4]。

(二)提高语言应用水平

语言是天然的交流障碍,如果无法掌握对方的语言,在经贸交流之中就难免碍手碍脚。不仅在谈判时离不开翻译,而且即使是水平再高的翻译也难以把对方的意思妥善表达。从事对外经贸的人员要加强外语水平,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尽量做到理解对方的水平。

(三)坚持的原则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别是不可能消除的,想要保持良好的经贸交流,需要我们坚持互相尊重,的原则。不能用我们文化的评判标准去评价对方的文化,对其他民族的、文化风俗、价值观念都要保持应有的尊重,在此基础上寻找双方的共同点。

(四)灵活运用沟通技巧

与不同民族的人进行贸易,可以利用对方的风俗习惯来博取对方的好感,从而建立友谊,提高商业活动的效率。比如在阿拉伯国家,需要寻找一位在当地有威望的人来安排见面。在信仰基督教的国家,不能在圣诞节前后安排商业活动。

(五)尽量适应当地文化

所谓入乡随俗,在其他国家进行商业活动要融入到当地的文化之中来消除隔阂。比如卖西式快餐的麦当劳在进入中国之后开始卖中式早餐,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这就是文化融入最好的案例。

(六)在交往中诚信为本

长久以来,由于中国初入世界贸易网络,种种不诚信的事件降低了中国商人的美誉度。在对外交往时,要秉承着诚信的原则,着眼于未来,不能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损失诚信和声誉,为未来的商业活动平添障碍。

结论:未来的国际经济贸易联系必然会更加紧密,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也将继续保持世界前列。妥善的处理跨文化交流的问题,能够帮助我们在贸易活动中减低成本,提高效率。本文介绍了跨文化沟通在国际经贸与商务发展中的意义,介绍跨文化交流的障碍,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王瞳.面向铁路产品采购项目的中澳跨文化沟通谈判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5.

篇2

[DOI]10.13939/ki.zgsc.2017.09.215

2015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印发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功能分布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和部署。自2013年中央电视台播出跨境电子商务以年均翻倍的速度增长以来,近年来更是以数倍的交易额增长,已成为几个增长速度最快的领域之一。在此背景下探索河北省如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5年12月京津冀跨境电商产业联盟成立,该联盟对于河北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联盟的产业链整合和延伸、发展提速、产业升级等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1 河北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重要意义

1.1 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是推动河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供给的质量着手,进行有效供给的途径探索和政策推动,因而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能倒逼企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未来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经济引擎,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路径,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的重要战略。

1.2 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发展思路

北京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超前,特别是2016年10月召开跨境电子商务产业政策会,多家跨境电商产业园获批,充分利用航路资源和口岸建设体系方面的优势,打造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体系。

作为全国最后一块“跨境电商服务试点城市”天津自贸区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业与区位优势,正努力探索产业新机制、新业态,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河北省出台了《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按照“政策引领、市场运作、全面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和产业链,构建高水平的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发挥物流的基础支撑作用,形成功能完善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新格局,并于2016年成立了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全面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个不受地理、时间、空间限制的产业,河北省在此背景下的发展空间巨大。

1.3 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内在作用机理

结合京津冀三地的产业优势、发展概况、战略要求,协同发展中的功能定位,根据近年来的相关外贸统计数据,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条件,探索在此机遇下河北省政府或企业如何抢抓机遇促进改革和发展。同时分析跨境电子商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找到京津冀协同发展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着力点。

1.4 探索京津冀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协同发展思路

贯彻河北省实施的跨境电子商务“2212工程”,在跨境电子商务产业联盟、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搭建、跨境电子商务园区、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等方面进行协同发展,并着重研究跨境电子商务园区的退出和进入评价机制、园区内和各个产业园区间的协同发展机制。

1.5 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对策或建议

充分利用河北省经济、产业优势、地理位置、生态优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下,贯彻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导向,制定如何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总体思路和坚持的原则和总体方案,主要体现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中小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方式或路径选择、跨境电子商务园区的建立及其评价机制等,实现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机遇下的跨越式发展。

2 河北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一些思路

2.1 基于管理学的视角分析方法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交易模式,近三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逐渐成为助推我国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已经在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制度措施、海关监管模式、平台搭建、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如何在不同的关境下对交易主体的管理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和管理,如何进行不同关境交易主体的支付与结算,如何进行物流体系的设计等一系列管理类问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紧紧抓住跨境电子商务的几大要素,各部门通力合作,强化跨境电子商务的合作和发展。

以管理学的思路全面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机制和政策,在创新研究协同发展中河北省应参与京津冀跨境电商平台的搭建、三地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通过跨境电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跨境电子商务的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分析、发展现状等研究,克服跨境电子商务的阻碍因素,如物流环境、国际结算等,现今还缺乏一整套针对地方产业和协同发展战略机遇下的发展规划。

采用聚集型发展和均衡发展相协调的思路。跨境电子商务产业整体进一步向北京汇聚的同时,加大产业功能方面向河北、天津的主要产业辐射的能力,使河北省和天津市的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能力能切实强化传统产业的发展,在联盟产业组织的基础上,加强跨境电子商务相关产业的关联,使京津冀在产业功能方面优势互补。

2.2 基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方法

跨境电子商务在经济学视角下是一种节省交易成本、节省物流成本、节省机会成本并能创造新兴就业和创业的经济组织形态,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一些文献以网络经济发展为背景,通过对河北省电子商务进行统计计量分析,得到经济发展现状和基础条件,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经济系统的“序参数”,提出网络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基于跨境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例如天猫国际、苏宁全球购、聚美优品全球购、唯品会全球购、速卖通、敦煌网等,以其风险小、成本低、物流迅速等优点,成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跨境电子商务相对落后的河北省,应该在京津冀协同背景下,从经济学角度找到河北省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与建议。

2.3 系统学视角下的视角分析方法

所谓协同发展,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相互协作完成某一目标,达到共同发展的多赢效果。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在此背景下进行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的综合设计,需要遵从科学的设计理念和方法论的指导,最终使电子商务也能成为协同发展中的子系统,成为可持续性发展的自组织系统,并能持续进行升级创新和动态演化。在具体分析中可以引用复杂系统论、系统自组织论、协同效应论的核心观点研究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刘维林.全球跨境电子商务研究[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5―2016)[C].2016:12.

篇3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进行预警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之一。财务危机预警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所实施的实时监控和预测警报。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因为治理结构失衡,公司管理层管理混乱等诸多原因,导致公司业绩逐下降,出现亏损、财务状况异常甚至资不抵债等严重情形,最终受到特别处理,面临退市危险,使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遭受巨大损失。但如果能够通过研究上市公司相关信息,构建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化逆境为顺境,就能很大程度上帮助上市公司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财务预警系统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一、我国上市公司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现实意义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作为一种成本低廉的诊断工具,能实时对公司的生产经营过程和财务状况进行跟踪监控,及时地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发现财务状况异常的征兆,并迅速报警,及时采取应变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在上市公司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主要可以发挥四个作用:

1.财务监测作用。监测、跟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同企业预定的目标、计划、标准进行比较,进行核算、考核,找出偏差,并从中发现产生偏差的原因或存在的问题。

2.财务诊断作用。它是根据跟踪检测的结果,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诊断技术对公司营运状况之优劣做出判断,找出公司运行中的弊端及其病根之所在。即分析“警度”,告知“警情”的程度。并使经营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制定有效措施,阻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避免严重的财务危机真正发生。

3.财务治疗作用。财务治疗功能是在监测、诊断的基础上,识别病根、对症下药,更正企业营运中的偏差或过失,使企业回到正常运转的轨道。准确来讲,治疗功能并非财务预警系统的本质功能。但是,一个有效的预警系统不仅应该能够找出企业的“症结”所在,而且应该能够提出改进方案和应对措施。

4.保健作用。通过财务预警分析,财务预警系统不仅能及时回避现存的财务危机,而且能通过系统详细地记录其发生缘由、解决措施、处理结果,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弥补公司现有财务管理及经营中的缺陷,完善财务预替系统,从而提供未来类似情况的前车之鉴,更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即“防警”。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动态财务预警系统不仅仅包括有效的财务预警模型,要使其能发挥作用,还要配合有效的信息系统和内控系统。而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状况的制约,使我国在应用方面还有所欠缺。

1.会计信息失真影响财务预警系统的有效性。上市公司财务预警体系的设计运用了大量的财务数据,真实及时的财务信息是建立有效可行的财务预警系统的基础。随着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委托关系在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委托人和人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着投资者和管理层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管理层在会计信息编报方面拥有过大的权利,而且现行的监督机制和独立审计机制难以确保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这种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势必影响财务预警系统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影响了有关利益各方运用财务预警系统的积极性。

2.内部控制不完善。企业的国有控制权不明确,使得投资主体的监管形同虚设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中的“一股独大”是中国上市公司的显著特征。在这种体制下,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很多人并不能自觉地维护公司利益,导致企业的内控失效。有的虽然也制定了比较全面的内控制度,由于制度本身不切合实际,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使得企业的内控制度成为一纸空文;有的虽然制定了一套比较切合自身实际并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却由于外部监督不力,企业不愿执行,将其束之高阁。

3.上市公司决策层缺乏主动运用财务预警系统的意识。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还不够成熟、完善,上市公司行为也不够规范。上市公司有关决策层往往受到“第一大股东”,代表国有股或法人股的“关键人”的控制。甚至存在着控股方通过盈余管理手段“圈钱”,利用关联方交易恶意造假,肆意侵吞上市公司利益的特权消费现象。在这种不良但又比较普遍的行为当中,一般的投资者是利益受损方,而上市公司决策层是既得利益方,使得上市公司决策层作为受益者,缺乏主动运用财务预警系统的意识成为正常现象。

4.财会人员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有的财会人员忘记了法律赋予的权力和职责,冒着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风险,为单位领导的不法行为出谋划策,粉饰经营业绩,甚至侵吞国家财产,更加加大了预警系统有效发挥作用的难度。三、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有效实施的建议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运用。量化的财务指标能对财务状况进行总量控制,而某些非财务指标和定性因素可对细节即具体过程进行控制,以弥补财务指标的不足,从微量上找出影响公司长期财务状况的动因。

财务预警是一种量化分析,它有利于清晰、直观地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但它难以全面满足揭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程度的需要,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定性分析,特别是财务报表的编制质量和审计质量等因素会直接决定模型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维度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具体来说,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的规则是:企业定期监测容易发生经营危机和财务危机的各种因素,报告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建立风险报告制度,并利用有经验分析人员的直觉判断作定性分析评价。同时,定期运用预警模型进行量化分析。由于模型预测所使用的数据来自年度财务报告,因此,量化分析的时间可定为一年一次,而非量化分析相对容易些,可把时间定为一月一次,甚至更短一些,以便使预测更加及时有效。另外,在年度财务危机预警时,可把平时非量化分析结果和年度量化分析结果进行相互修正。例如,企业按助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出在财务危机警戒线以上,即企业不会发生财务危机,但根据企业当年报表外的非财务信息(如或有负债等表外因素)、专业人员的经验判断计算出企业的定性评价指标总分在预测警戒线以下,反映出企业存在着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得出相反的矛盾,这就需要作出仔细判断,专业人员的主观性是否过强,还是定量分析模型因行业因素的变化需要重新建模。企业在仔细分析后,再重新预测是否会发生财务危机。

3.关注重点指标,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首先,关注主营业务指标,加强主业监管。如果频繁变更主营业务,上市公司的业绩无法得到保障,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投资者很难有一个合理的业绩预期,这对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来说都是很大的风险。如果主营业务急剧萎缩,并且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是根本性的,持续性的,那么上市公司就有可能陷入财务困境。上市公司大多是高新技术企业,其核心能力强弱的直接市场表现无疑是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指标。该指标通过与市场或行业平均(先进)水平的比较及其走势的考察,可以对上市公司市场竞争的优劣态势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判断。如果该指标经常低于市场或行业的平均(先进)水平,且成持续走低杰势块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问题研究的话,便意味着上市公司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如果不及时扭转,将导致严重的财务危机。因此,上市公司要强调突出主营业务,在评估上市公司主业竞争能力时要关注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指标。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建立真正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其次,关注资产管理能力指标和负债比率指标。判别盈利公司与财务危机公司的财务差异,资产管理能力指标和负债比率指标有着中长期的判别作用,而盈利能力及回报能力、资产流动性和公司增长能力指标则短期判别能力强。在防范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时,应侧重于资产管理能力指标和负债比率指标。

3.进行预警指标的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是指企业的财务指标的变动对预警结果的影响程度,重要指标的变动会对企业产生较大影响。预警系统一旦报警,管理曾首先要确定是哪些指标偏离造成的危机,进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调整可以针对某一个指标,也可以是某几个指标。选取哪种方式更有效、更经济,管理层有必要在敏感性和调整难度之间进行权衡,选取适当的调整方式。

参考文献:

[1]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张艳秋王彤彤: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08,(3)

篇4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KeyWord:Listedcompany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

随着经济一体化,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性和复杂性。作为企业改革先锋的上市公司,同样存在着潜在的危机。一旦财务危机无法化解,就会被戴上“ST”的帽子,以失败告终。为了有效化解财务危机,亟待建立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是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正是为化解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机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笔者在分析预警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专门组织根据财务管理学、风险管理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预警分析机制,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简单的说,它是企业专门组织预警-报警-排警的有机管理过程体系。

2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从理论上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是我国企业管理与控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所构建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相关理论和经济技术特点上的,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警兆的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从而建立一套发现警兆-确认警情-排警对策(预警-报警-排警)的逻辑机理,为我国上市公司提供一种危机预警管理新模式,在预防和化解危机,提高企业危机预警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作用。

从实践上看,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借助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公司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以及造成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从而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的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扭转公司经营状况恶化的势头,以避免沦为“ST”“PT”的行列。另外公司越早获得危机信号,越可以减少其在会计、审计、律师等方面所支付的费用。同时,有利于证监部门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

3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可行性

3.1理论依据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有了经济预警的概念,承认经济的波动性和周期性。企业预警理论主要包括危机管理理论、策略震撼理论、企业逆境管理理论以及企业诊断理论。这就为财务预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上市公司财务运作的全过程,不断成熟的财务管理学理论则成为其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是对大量原始信息和数据的处理,日益发展完善的信息传递理论和统计学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危机管理不仅是对危机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而且是对风险的处理,那么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则为其提供了依据。另外,证监部门于2001年11月《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表明我国证券市场退市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是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重要途径,增强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引导证券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

3.2经济基础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在危机前建立的,这个时候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力雄厚,完全可以满足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所有资金需求。同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起来以后,为公司解决财务危机提供了有效分析手段和控制对策,使上市公司不至于破产,更甚是能及时发现风险,保证了公司经济效益的实现,可以弥补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全部支出,实现风险收益,即危机管理支出小于危机管理所带来的收益。

3.3技术支撑

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相对容易搜集,财务数据趋于规范财务预警系统以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为依据,在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和进行预警分析时,要运用大量的财务资料。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进入市场,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科学,财务披露制度较为健全。同时,又处于公开的市场监管之下,各种操作行为较为规范。同时,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抑制会计造假者的造假动机,提高财务数据质量,从而更加有利于财务预警系统的顺利运行。

4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新思路

财务危机有潜伏、发作、恶化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对策,这一系列的对策就构成了本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

财务危机的潜伏时期,上市公司处在一个多变的环境之中,公司的市场状况、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关联企业的供货和资金偿付能力、竞争对手的价格政策变动、金融市场的波动、利率和外汇市场的变化、银行信用和利率政策的改变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筹资能力、资金调度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及时准确的识别财务危机,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对企业内外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和有效传递,为预警分析机制提供信息数据基础,这就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

财务危机的发作时期,在证监部门的财务监督下,上市公司为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就必须对收集的内外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能够明显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特征的指标体系,不仅要有财务指标,而且要引入非财务指标,如行业、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等,以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然后用收集的数据和选定的指标,通过现代建模方法(如主成分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预警分析模型,以准确判断财务危机是否已经产生,将此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便于其迅速采取对策。指标分析和模型分析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机制。

财务危机的恶化时期,财务危机已经存在,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或有效化解,上市公司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为了化解危机,公司管理层就要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迅速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恢复公司正常经营。由于财务危机有突发性,要求公司管理层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管理者,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也不例外,要有一个专门组织为预警管理服务。构建了以财务危机发展阶段为基础的预警-报警-排警的财务危机预警过程机理,还需要有实施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制,它包含了组织体系和组织过程。组织体系就是构建一个专门为危机预警管理服务的组织;组织过程则是在危机预警系统实施中的预警-报警-排警逻辑过程。

此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专门组织为保证,依次执行预警-报警-排警三项活动,与前面的研究相比,克服了将组织机制、信息处理机制、预警分析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并列的不足,使预警系统结构更为合理,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EIAltman.CorporateFinancialDistressandBankruptcy[M].NewYork:Wiley,2000.

[2]StephenARoss.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篇5

一、国内证券业经纪业务发展历程

证券经纪业务为我国证券公司三大基础业务之一,传统上是指证券公司通过其设立的证券营业部,接受客户委托,按照客户要求,客户买卖证券的业务。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沪深交易所成立算起,在中国证券经纪业务发展的最初十年,证券营业部堪称稀缺资源,一家营业部一年的税前利润可达千万元以上。这直接导致当时绝大多数券商的竞争战略严重同化,如何实现快速的网点扩张成为重中之重。到2003年中,沪深交易所会员拥有的营业部已达3020个,营业部不再是稀缺资源。而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证券市场进入长达五年的大熊市,沪深两市成交额逐步萎缩。2002年5月,国家颁布了股票交易的佣金收费由之前较高的固定佣金制调整为浮动佣金制的政策。该政策成了中国证券市场市场化进程的转折点。在市场行情低迷和交易佣金下调的双重影响下,证券公司营业部的营业收入迅速下滑,并在成本刚性因素的作用下很快从暴利部门变成微利甚至亏损部门,在2002~2005年的三年间几乎陷于全行业经纪业务亏损的困境。在此背景下,成本控制成为行业经纪业务战略调整的重心。2005年底至2008年初,证券市场重回牛市,证券公司经纪业务随之回暖,各家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战略的重心随之重新调整为扩张。2008年之后至今,始终未摆脱全球金融危机阴影的中国证券市场先后经历了暴跌、小幅回升、再度回落、震荡等过程。但总体看来,在二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券商经纪业务的发展方式一直简单地在盲目随波逐流的规模扩张与紧缩之间转换,基本上无规划性、策略性与创新性可言。

二、国内券商经纪业务现状

1.陷入瓶颈的经纪业务――盈利下降,前景堪忧。公开数据显示,在2011年A股低迷的成交量下,半数以上的券商营业部均处于亏损状态,靠大量新设营业部“跑马圈地”的竞争方式已难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因业务收入下滑,成本上升,2010年,上市券商经纪业务平均净利润率为57%,较2009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而已公布2011年财报的上市券商数据亦显示,2011年券商行业经纪业务整体呈下滑趋势,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进一步降低。

2.转型的必要性──形势所迫,自身所需。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历经20余年的发展后,证券业长期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已令经纪业务步入了微利时代。此外,近年来,国内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富裕人口迅速增加、财富快速积累,更符合现代富裕社会所需要的综合理财方式渐受青睐,传统的证券经纪业务已不能完全满足大众需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券商经纪业务转型的必要性愈发凸显。放眼国外,经纪业务经营模式转型在欧美等较为成熟的证券市场区域已取得了显著成绩。以加拿大为例,截至2009年底,加拿大证券行业经纪业务的收益占总收益的比率已下降至低于46%,而纯交易佣金收益更降低至占总经纪收益的45%,以增值服务为主的收费性经纪业务收益则提升至占总经纪收益的三分之一,或销售产品的收益占总经纪收益的22%。以上数据显示,在以纯通道交易模式为主的经纪业务难以突破自身所限导致的发展瓶颈的情况下,转而选择多元化、综合化的经纪业务发展模式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实际上,随着各地证券业协会对当地佣金费率底线的限制政策不断出台,加上佣金费率连续三年下滑后已逼近成本线,券商间的佣金价格战已有所收敛,通过新设营业部招揽客户的热情也已降温。不少券商也意识到,必须通过其他的一些方式来吸引新客户,留住老客户,提高经纪业务的盈利能力。

3.财富管理取代佣金战――大势所趋,众望所归。上交所上证统计月报数据显示,2011年新设和由服务部升级而来的营业部仅为423家,而2010年和2009年则分别为871和604家。该数据的下降,显示券商对于存量客户的经营重视度有所提高,试图通过向客户提供投顾服务和资管产品,实现客户的内生性增长。部分券商则在转型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自2010年以来,中信证券、华泰证券、招商证券等数十家券商已开始将注意力更多放在为客户提供投顾服务和提供适配金融产品上。在逐渐摸索的过程中,业界对于财富管理的内涵也逐渐明晰,纷纷向客户推出通道交易、投顾和资管等对投资者投资决策影响力不同的的服务,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多方位的需求。在财富管理方面,券商拥有诸多优势。与随波逐流、盈利模式单一的传统经纪业务不同,财富管理业务更多比拼的是对投资者服务和投资管理能力的提升。券商服务富裕客户的优势除投资组合管理与证券交易外,还包括投资银行、财务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性较强的直接融资与资产增值方面的专业服务。在中国,绝大多数的高净值客户均来自企业,充当企业的财务顾问,可以为企业(及其股东与高管)提供上市辅导、兼并收购、信用融资、闲置资金理财等方面的业务辅导。因此,在目前分业经营的监管体制下,专业的财富管理优势地位几乎可以使券商成为垄断经营者。此外,转型不仅仅单纯牵涉到经纪业务“独善其身”的问题,更关系到“兼济天下”,即有利于证券公司整体的发展。近年来的财报显示,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银等国外投行通过IPO业务获得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并不突出,并购、配售等业务对公司的整体盈利亦贡献良多,原因之一就在于这些投行的投行业务和经纪、投顾业务是全部打通的,涉及的只是利益分配问题。从我国证券行业过往的发展历程及轨迹来看,中国券商未来势必走上各项业务协调发展的道路。投顾和资管一方面可为实体经济提供必要资本来源,响应了国家从金融方面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倡导;另一方面又为投资者提供满足其多元化需求的产品,满足了社会大众的理财需要。由此可以看出,券商的经纪业务转型不仅仅为形势所迫,亦是水到渠成、大势所趋。

三、前景展望

1.转型之路漫漫其修远。进入2012年,券商仍无法回避经纪业务转型路上的诸多问题,比如投顾业务短期内无法实现创收,财富管理中心亟需在产品和模式上实现突破和创新等。从券商自身的角度来看,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目前券商投顾业务运作大都仍停留在提高交易佣金的间接收费上。尽管自2011年下半年起,部分券商尝试投资顾问咨询收费,试图借投顾之力让经纪业务从间接收费走向直接收费模式,但这些尝试目前也仅在小范围内试行,尚有许多细节需要完善,盈利还只是将来时。另一方面,券商在金融产品的开发和适配管理方面也逊于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目前券商可代销的理财产品仍十分有限,除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外、券商资管产品等理财产品基本上是围绕股票投资,这就意味着无论为投资者做何种资产配置,都无法有效避免或降低二级市场的投资风险。网点规模制也约了证券行业资产管理规模的提升。有媒体调查显示,现有保险网点已达2万家,银行网点超过20万家,而证券网点仅有5000家。此外,中登公司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参与A股市场资产量在10万以下的投资者占比高达85%。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的高净值客户群体往往已经习惯于接受起步较早的商业银行私人银行部或财富中心提供的全方面、高水准的高端理财业务,这也成为制约券商理财规模的另一重要因素。

2.欲求突破,仍需上下而求索。近年来,监管机构如证监会和中国证券业协会也逐渐意识到券商经纪业务转型的必要性,并在政策上给予了一定的导向和支持。较直接的政策支持如给出各地佣金费率的下限,遏制佣金战;《证券公司相关专业能力评价指标》,在客户质量评价项目和市场竞争力评价项目中分别将投资顾问的覆盖率和净收入列入拟建议的加分项,凸显出监管部门对投顾业务的空前重视。更为全面、宏观的指导则包括不断扩大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如拓宽券商资管产品的种类或投资范围、对券商直投业务及设立并购基金等创新业务予以扶持等,从而从整体上提升券商全面服务客户的能力,增强证券行业在财富管理方面的整体竞争力。仅有政策扶持还不够,转型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券商自身的努力。具体而言,券商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1)在公司内部树立转型观念,并从管理方面予以实际支持。一项传统业务的转型,离不开公司管理层的大力扶持。管理层需要在激励考核机制方面进行引导,给整个业务部门一定的时间、空间,而不是以短期业绩论英雄。这点可以以国外成熟市场为参考。国外财富经理一个重要的成功指标,并非是通过客户拓展和营销来拥有成指数增长的繁荣业务,而是通过可管理的数量的客户满意于得到的服务。试想一下,假若某营业部现有的存量客户都对该营业部有很强的忠诚度,再辅以自然的客户量增长,品牌影响的推动,效果会更加可观。如果一开始仍如以往那般着重于份额和新增交易量,则很可能会使财富管理尝试在考核的巨大压力下半途而废。(2)加强财富管理师队伍的建设。良好的设想需要精兵强将才能更有效地实践。和现有营销模式比较,财富管理的模式需要更有专业知识的顾问队伍和专业的支持团队,同时也需要大量优秀的协助人员。除从其他机构招聘已有一定业绩的优秀业内人士外,很多券商也在现有客户服务人员中选拔专业知识强、综合素质高的员工,经过系统的培训,使之成为财富顾问的后备队伍。若营业部现有的拓展营销人员暂时不能达到理想的理财顾问水准,可尝试让其担任财富管理顾问助手,辅助财富管理顾问的日常工作,日后再通过考核等方法判断是否能够晋升。(3)其他部门的通力配合。如前所述,券商经纪业务的转型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将涉及到公司诸多部门。如投行部、研究部、机构销售交易、固定收益、资产管理、直接投资等业务部门,不仅可以为投资顾问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和市场分析,也可通过自身发行的产品来完善经纪业务部门的产品线。如法律部、合规部、IT、公关部等后台支持部门的协助也必不可少,因为再优秀的投资顾问也不太可能说服客户长期忍受一个糟糕且过时的交易系统,或是将自己的财产交给一个因为某些不实原因而长期蒙受口碑甚差之冤的券商去管理。因此,多个部门的通力配合对于券商经纪业务的转型也至关重要。(4)实践及反馈。在开展上述工作的过程中,券商总部应保持对分支机构财富管理工作进度的跟踪和指导,可以首先选择部分营业部、部分员工试点,给予较大力度、一定空间和时间方面考核的容忍,对于产生的问题及时纠正,经验及时推广,从而不断改进、加快财富管理模式的成熟应用,推动经纪业务发展模式真正的革新。

参考文献

[1]李东亮.证券业财富管理调查:三大业务汇集创新动力[N].证券时报.2012-02-06

[2]贺小社,张海鸥,彭文艺.财富管理工具在经纪业务营销中的运用[C].2010

篇6

财务危机,就是指企业丧失了应有的赔偿以及支付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企业不能再按时负担经营中所产生的各种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广泛一点来讲,财务危机主要是指企业在财务和经营方面的失败,如本金没有按时收回、投资的成本没有给公司带来预期的效益、运行成本太高、不能向银行借贷新款甚至不能延缓还款期、控制不了企业账面的资金流等,这些都是财务危机的种种表现。

(二)财务危机的特征

财务危机的特点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财务危机的首要特点是危害性,陷入财务危机对企业的危害性是最大的,部分企业根本不思考应对财务危机的对策。这样一来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当电信企业面临着财务危机被迫宣告破产时,大多数企业都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自身损失。譬如,对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样下来即便渡过了危机,但是也浪费了不少资源。其次是动态性,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到财务危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按照财务危机的周期来讲,企业领导者对组织内部潜在风险以及市场变化不敏感,未能预料到将要面临财务危机从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步履维艰。多样性也是一大特点,财务危机的形式多种多样,大体为:企业的效益增长速度较为缓慢、经营费用的支付能力较弱、在经营方面效益基本是处于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企业财务危机是风险和错误促使下的产物,并不是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一失误就产生的,主要是外环境发生不断的恶化才造成的。譬如,金融风暴、全球金融危机或是政府出台的相关调整政策等,都会使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来完善自身发展的企业面临财务危机。另外,企业在自身经营方面所产生的失误也是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的原因之一。财务危机的最后一个特点是两重性,财务危机对部分企业来说,虽然存在危险性但也是企业拓展的机会,危险性使企业受到不小的损失,而机会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一方面,财务危机中每个阶段都存在转机。若企业认识到了有利点并合理利用起来,不但能减少企业的损失,还能发现企业经营管理的不足,更便于健全财务的运行体制。另一方面,若企业能安全度过危机,将会从中学到合理的管理经营模式,对危机意识也会有所提高,这对企业以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财务危机的成因

造成财务危机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是企业管理经营制度不健全,管理制度主要是控制和监管企业的运营,同时也是一种对投资者和管理者进行规范和义务分配的制度体系。建立财务危机预警体制,既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分配,又使企业在遇到重大事件决策方面有规章可循。当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不统一时,就会产生委托人和人两个权利的代表,公司的目标是低成本高效率和防范社会道德风险,最终目的就是要求经营者要以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但是,我国大多数公司采取此结构的管理措施较晚。因此,部分企业会发生内部权利失衡的情况,及公司内部责任和权利不对等的情况。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健全,还会导致内部控制力度越来越小,甚至失去了这个制约体系。如此一来,企业在经营和管理方面将会出现问题,逐步演化成财务危机。其次,盲目地扩大投资,具体来讲就是企业自负于自己经营能力与和盈利能力,看轻了竞争对手的实力及市场的变化,还是遵循固定的经营模式,因而不能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还有一点就是,盲目地实行企业多元化经营,大多数企业在实行多元化经营的同时,还涉足不熟知的领域。造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减弱,使得企业的管理难度增加,消耗费用也随之增加。这时如若突遇市场供需的变化与竞争对手双面夹击的情况,将会使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危机。部分财务控制力薄弱的企业在追求市场占有率时,为了增加销售额而使用了赊销的方式,销量虽然提升了,但是在后续的工作中会出现财务掌控能力不足,使应收账款难度增加,导致企业账面的流动资金减少。长此以往,会使资金链断裂,致使企业发生财务危机。

二、企业经济危机管理理论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时,企业经济危机管理理论就被一家西方的跨国公司提出来了。其主要内容是,在企业承受各类的外部打击时,应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付,且针对受到此类危机电信企业应如何调整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顾名思义,这就是危机管理。就目前的形式而言,由于市场环境等各个方面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企业也随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突发危机。所以,企业则要通过各种方法来做好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危机处理方案来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纵使危机发生了,也可以根据事前制定的危机处理方案,再加上决策者的应变能力和处理危机事件的手段,来确保企业的安全经营。

三、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特点

第一,能预测财务危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能对企业的经营和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在经营过程中能及时地发现企业财务存在的问题,并在企业财务危机发生之前,就通过敏感指标反馈给经营者。第二,防止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及扩大,财务危机预警机制能在财务危机发生前,就通过敏感指标发出危险预警提示。指示出会使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因素,让经营管理者了解到企业自身运营中所存在的弊端,并采取措施来防止财务危机的发生及控制事件扩大。第三,能避免发生相似的危机,财务预警体系在预测到危机时就会指出促使该危机发生的因素。经营者通过对这些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之后,再根据现实情况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合理的改善。如此应对财务危机,并吸取经验,当企业再面临类似的财务危机时就能够应对自如。

篇7

工商政务信息公开,就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履行职能过程中制作或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全面公开。在实际工作中,工商政务信息公开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认识不够。我国漫长的封建专制历史形成了行政机关信息独占、封闭行政的思维和官本位思想。《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下称《条例》)的实施,对长期以来受行政神秘主义惯性影响的工商部门而言,显然是巨大的挑战。有的将履职形成的公共信息视为己有,有的缺乏大局意识限于系统内使用,有的固步自封、墨守成规慎于公开。由于存在对权力来源认识的错误,对信息公开认识的不足、对法定要求的不理解和谨小慎微思想,造成信息公开上的不作为,未能全面和正确履行政务信息公开的义务和职责。

(二)加工不够。工商部门作为政府重要职能部门,应当积极为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从信用资源来讲,工商部门有第一手的市场主体经济户口管理、驰(著)名商标、品牌产业集群、消费者信得过企业等丰富的信息资料,但目前初步开发、加工的主要是市场主体和经济户口管理信息。食品安全监管等其他信息虽有公开,但运行和利用尚不充分。即使是开展较好的经济户口信息服务,也没有进行信息集中、有效整理和系统整合等深度加工,停留在简单查询、综合查询、简单数据分析、经济户口统计报告等基于汇总、分类、计算为手段的原始利用,导致工商信息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利用不够。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科学认识,普遍存在重视硬件、网络建设,轻视软件应用、信息利用建设;重视本系统信息资源局域网的纵向利用。轻视与政府、关联部门广域网的横向利用。近年来。各地工商部门将信息化建设的大量资金投入到硬件设备上,而投入信息采集、存储、技术更新、开发利用和平台建设上的资金却相对较少,使工商部门因信息技术运用的落后、信息资源系统开放性不足、有效共享性差、分析监测能力不强而造成信息资源的严重流失和利用率低,社会效益低。如:上报地方政府的分析报告大都仅限于对工商数据的简单分析,缺乏相关的建设性意见,失去了工商部门信息优势的权威影响力。

(四)公开不够。工商政务信息公开缺乏统一标准,公开的范围、方式、载体、深度、公众权利的保障等方面随意性较大、差异大、针对性不强,监督和保障机制不全。在理念上,对职能介绍、政策法规等政务公开多,履职信息公开少;在信息上,静态多动态少,通用多、个性少;在载体上,单向多,双向少,缺乏互动性;在方法上,主动公开多,依申请而公开少,使用效率低、实效性差;在价值上,初级信息多,整合利用与深加工少,查全率、查准率不理想。

(五)服务不够。在信息获取上,没有以社会公众的办事习惯和满足其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存在着公开的信息分散滞后、专业术语多、与实际不符、便利性不强、人性化不够等现象,且鲜有导航、示范、解读等配套服务,造成使用时因信息量大而找不到,具体业务看不懂,操作务虚办不通;在依申请公开上,书式申请流于形式的多,电子网站也缺少或未正常开通相应平台,服务途径少、种类不全、措施不力;在服务手段上,缺乏综合运用工商信息对总体发展趁势、发展潜力、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研判,缺乏与相关职能部门关联信息的比对服务,工商信息系统性、外延性、增值性不强,服务层次不高,效果不好。

二、积极探索工商政务信息公开的有效途径

针对上述问题,如皋工商局自2008年以来,将全面贯彻落实《条例》作为推动行政创新、服务经济发展、展示工商形象的重要举措,在高效整合工商政务信息,充分发挥工商政务信息的政策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丰富手段,加大公开力度。《条例》规定了信息公开包括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两种方式。工商部门主动公开的信息越多越充分,依申请公开的对象就越少越满足。为此,如皋工商局以多形式、多途径、多渠道、主动公开信息为宗旨,积极探索便于公众知情、参与和监督的公开形式。一是以现实有需求、法规有要求、政策有引导、文件有规定为准则,编制了《如皋工商局政务公开目录》,通过互联网门户网站公开,做到“应公开、尽公开”,突出普遍性;二是通过在10个服务窗口设置宣传栏、政务公开栏、公告栏等公开方式,着重公开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信息,突出重点;三是通过在分局办公大厅设置自助查询系统,作为及时接受公众查询、接受公众主动申请的平台,突出互动性;四是通过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即时公开重热点监管、典型案例、消费维权等信息,突出针对性;五是通过新闻会等形式,对媒体公开,对涉及面广、需告知广大公民的市场主体服务、消费维权等事项适时公开,突出社会性。

(二)重抓质量,拓宽数据广度。政务信息公开的活力在于真实可信,该局致力于“四个抓”,构建覆盖全系统、全部工商职能的政务数据信息网。一是抓源头。强化职能科室、基层分局各类业务数据和文档资料的痕迹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延续性,丰富信息公开网的数据资料;二是抓基础。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存的各类行政执法文档、资料、图片、声像进行数字化处理,逐步实现数据库与文档库一体化;三是抓硬件。配足信息公开专用电脑及其他电子设备,确保信息数据的及时采集、输入和输出;四是抓绩效。落实工作责任、流转程序、工作标准和具体要求,定部门、定人、定标、定期,通过局服务器上安装的“数据检测软件”定期考核,提高了信息采集、加工、分析、利用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三)统筹分析,提高利用程度。工商部门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政府及部门、社会公众及市场主体对工商政务信息资源的使用和增值性开发。该局以有效应用为目标,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出发点,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提高工商政务信息利用率。一是政策引导。定期搜集整理、筛选归类、深入分析市场主体发展的政策信息及其演变过程,先后制定出台了《充分发挥工商职能应对金融危机帮扶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开展“红盾保民生护企业促发展”专题活动的意见》等更加契合本 地经济发展实际的多个政策措施,均被市政府采纳推广,营造了促进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工商政策环境。二是建言献策。及时捕捉市场主体登记信息,深入分析全市投资环境状况、政策措施落实、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等动态变化情况,每季度向市政府、发改委、统计局报送《市场主体登记综合分析报告》,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参考,有效避免了盲目投资、盲目招商和项目重复建设。三是例会通报。与发改委、商务(外经)、国税、地税、金融、统计等“金信工程”相关部门,建立了市场主体登记管理季度例会分析制度,每周传递一次报表、每月互换书面分析、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提高了各部门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利用等综合能力,将对微观经济的分析融入全市经济发展规划和政府招商引资服务体系。四是定期抄报。通过与环保、安监、质监、公安、文化等部门前置审批、证照管理关联信息的定期抄报、互换制度,整合了行政执法力量,加大了无审批、无证照经营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和综合治理力度,提高对市场主体监控能力和效率,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四)明确责任,完善公开制度。先后制定和完善了《政务信息公开实施意见》、《基层信息网管理实施办法》、《工商政务网站考核办法》及其《考评细则》等八项制度,明确了从栏目设置及信息更新、版主设置及职责、用户权利及义务、信息程序及要求、安全及维护、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各环节具体责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公开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处理模式,确保有章可循、有序开展。同时,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将政务信息公开业务培训,作为全系统队伍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与岗位练兵活动同考核、同奖惩。

三、进一步开发利用工商政务信息资源的深入思考

切实加强工商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是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服务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大程度上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现“五个更加”具有重要意义。

(一)转变政务公开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建设以人为本、透明、法治、责任型政府,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是政务公开、透明。工商部门应不断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创新思维,按照依法、科学、民主行政的要求,把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与工商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与强化行政服务功能结合起来,牢固树立政府信息公开是保障公民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等合法权益的理念,确立“应公开则公开”的法理思想。摒弃长期受保密文化的影响,从思想上全面接受政务信息公开;摒弃传统的“权力本位”思想,将公开与否视为权力的错误观点,转到公民本位、服务本位上来:摒弃对公众依申请公开是“审批”的错误认知,转变公开信息是“仁政”而非义务、不公开是“理所应当”等错误想法,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效能。同时,要积极向企业和投资人传授参与知识,传授权利意识,让公众懂得如何通过参与行政管理来保障和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信息公开利用的效率。

篇8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8—0133—02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十多年,海尔、联想等大型企业在电子商务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但是多数中小企业还停留在利用一些电子商务门户网站进行产品、信息搜索或者自建网站的水平上。中国已有的一些区域电子商务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本地区企业的供需在线管理及供求信息的主动传递,给予了企业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上一定的支持。但是在区域产业集群的有效协同,企业供应链价值的有效整合上还存在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区域经济对电子商务的影响

随着中国区域经济建设理论的提出,各地已经呈现出了明显的区域经济特色。影响区域经济结构和范围的是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交通运输三个基本要素。而随着信息化社会进程的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影响着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和实现程度,构成了影响未来区域经济结构和范围的新要素。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发展中国电子商务进行了规划[1],“十二五”期间,电子商务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到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翻两番,在GDP中的贡献率大幅提高。

电子商务的应用将优化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将不同产业联系得更加紧密,增强供应链上关联企业的规模和整体竞争力;电子商务的应用促使区域经济产业服务的有效范围向全球扩展。各级政府把本地区电子商务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而电子商务将在现代物流的制约下,有效的服务区域经济,将成为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的特征[2]。

二、关于协同电子商务

1.协同电子商务的本质。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重点从单纯关注交易这一环节向关注网络环境下的商务主体(企业)和商务活动的全过程转移。而商务活动的全过程涉及诸多方面之间的协同运作,因此协同电子商务必然将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趋势。所谓协问电子商务是指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品牌企业为核心,以协同竞争和多赢原则为商业运作模式,且并通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和集成技术,对整个供应链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链进行有效规划和控制,实现资源最充分利用,最终达到提高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和获取最大利润的目标[3]。协同电子商务将客户、研发中心、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服务商等合作伙伴连成一个完整的、无缝化程度较高的网链结构,形成极具竞争力的战略联盟,其核心是一体化、协作和授权。

2.协同电子商务基本模型。在结构上,协同电子商务模型大体可以分为三大模块:(1)供给协同模块。即协同产品在由原材料至最终用户的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包括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配送中心、企业与分销商和零售商。要求企业通过Intranet的外部接口。将企业与外部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联系起来,实现在线浏览、在线询价、在线出样、网上签约、在线交易等活动,以达到降低外部交易成本、以销定产、实时监控等目的。同时,CRM也将营销自动化、销售跟踪、客户服务、ERP及其他系统紧密地串连起来。(2)生产协同模块。即企业内部的ERP系统电子化管理,各部门和员工可以在企业的Intranet上实现采购、销售、考勤、预算、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协同,有效地降低生产、库存、销售、人力等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并为与外部相关实体的协作打好基础。(3)需求协同模块。需求协同模块的主体除了终端客户,还涉及社会其他很多部门和机构,如政府、银行、税收等部门。

篇9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危机 预警系统

Key Word:Listed company Financial crisis Pre-warning system

随着经济一体化,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性和复杂性。作为企业改革先锋的上市公司,同样存在着潜在的危机。一旦财务危机无法化解,就会被戴上“ST”的帽子,以失败告终。为了有效化解财务危机,亟待建立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是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正是为化解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机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笔者在分析预警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专门组织根据财务管理学、风险管理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预警分析机制,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简单的说,它是企业专门组织预警-报警-排警的有机管理过程体系。

2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从理论上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是我国企业管理与控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所构建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相关理论和经济技术特点上的,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警兆的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从而建立一套发现警兆-确认警情-排警对策(预警-报警-排警)的逻辑机理,为我国上市公司提供一种危机预警管理新模式,在预防和化解危机,提高企业危机预警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作用。

从实践上看,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借助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公司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以及造成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从而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的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扭转公司经营状况恶化的势头,以避免沦为“ST”“PT”的行列。另外公司越早获得危机信号,越可以减少其在会计、审计、律师等方面所支付的费用。同时,有利于证监部门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

3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可行性

3.1理论依据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有了经济预警的概念,承认经济的波动性和周期性。企业预警理论主要包括危机管理理论、策略震撼理论、企业逆境管理理论以及企业诊断理论。这就为财务预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上市公司财务运作的全过程,不断成熟的财务管理学理论则成为其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是对大量原始信息和数据的处理,日益发展完善的信息传递理论和统计学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危机管理不仅是对危机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而且是对风险的处理,那么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则为其提供了依据。另外,证监部门于2001年11月《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表明我国证券市场退市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是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重要途径,增强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引导证券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

3.2经济基础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在危机前建立的,这个时候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力雄厚,完全可以满足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所有资金需求。同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起来以后,为公司解决财务危机提供了有效分析手段和控制对策,使上市公司不至于破产,更甚是能及时发现风险,保证了公司经济效益的实现,可以弥补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全部支出,实现风险收益,即危机管理支出小于危机管理所带来的收益。

3.3技术支撑

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相对容易搜集,财务数据趋于规范财务预警系统以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为依据,在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和进行预警分析时,要运用大量的财务资料。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进入市场,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科学,财务披露制度较为健全。同时,又处于公开的市场监管之下,各种操作行为较为规范。同时,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抑制会计造假者的造假动机,提高财务数据质量,从而更加有利于财务预警系统的顺利运行。

4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新思路

财务危机有潜伏、发作、恶化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对策,这一系列的对策就构成了本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

财务危机的潜伏时期,上市公司处在一个多变的环境之中,公司的市场状况、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关联企业的供货和资金偿付能力、竞争对手的价格政策变动、金融市场的波动、利率和外汇市场的变化、银行信用和利率政策的改变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筹资能力、资金调度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及时准确的识别财务危机,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对企业内外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和有效传递,为预警分析机制提供信息数据基础,这就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

财务危机的发作时期,在证监部门的财务监督下,上市公司为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就必须对收集的内外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能够明显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特征的指标体系,不仅要有财务指标,而且要引入非财务指标,如行业、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等,以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然后用收集的数据和选定的指标,通过现代建模方法(如主成分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预警分析模型,以准确判断财务危机是否已经产生,将此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便于其迅速采取对策。指标分析和模型分析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机制。

财务危机的恶化时期,财务危机已经存在,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或有效化解,上市公司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为了化解危机,公司管理层就要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迅速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恢复公司正常经营。由于财务危机有突发性,要求公司管理层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管理者,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也不例外,要有一个专门组织为预警管理服务。构建了以财务危机发展阶段为基础的预警-报警-排警的财务危机预警过程机理,还需要有实施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制,它包含了组织体系和组织过程。组织体系就是构建一个专门为危机预警管理服务的组织;组织过程则是在危机预警系统实施中的预警-报警-排警逻辑过程。

此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专门组织为保证,依次执行预警-报警-排警三项活动,与前面的研究相比,克服了将组织机制、信息处理机制、预警分析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并列的不足,使预警系统结构更为合理,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E I Altman. Corporate Financial Distress and Bankruptcy[M].New York:Wiley,2000.

[2]Stephen A Ross. 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篇10

 (二)传统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配送问题就具有工作量大,技术性强的特点,要使物流配送过程优化具有一定难度。尤其是用户数量多、用户需求变动大、对时间要求较高时,运输配送调度优化仅凭人工经验配送调度就显得相当困难,由此不仅造成配送效率和配送服务水平低下,也将造成配送成本高昂。因此,建立配送管理系统就显得非常必要。目前,国外在这方面非常重视并已开发出相应的系统。例如美国美孚石油公司为了解决某个工厂仓库每天为几百个客户配送而出现的订单难以合并、车辆难以派遣、路线难以安排的困难,同沙尔公司合作开发了重油产品的计算机辅助配送系统。这个系统利用订单、距离以及卡车运输的比例等信息能够生成详细的、较低成本的配送计划,该系统不仅使其配送工作效率大大增加,而且每年还可为其节省100多万美元。以前国内物流配送的开展尚处于初期阶段,配送基本上处于人工经验阶段,无法适应大规模的集中配送、统一调度、低成本的要求。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务运作模式的引入,更为复杂,使商品在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的优化实现更为困难,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系统的设计与分析的方面的工作并不多见,本文主要基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展开,提出一种计算机物流配送系统的设计并给予技术实现,可以更好地完成对货物配送的管理,并提高货物的配送效率。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系统的设计

 该系统的业务功能定义在以配送计划、运输仓储为主线,贯彻到管理配货、运输、仓库、分货、送货、信息服务等物流活动的一系列基本环控制物流服务的全过程。其主要业务功能如下:

 (1).出入库管理模块功能

 帮助仓库管理人员对库存物料的入库、出库盘点等日常工作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通过期初余额管理功能,完成库存物料初始化,并完成一般出/入库单的输入、审核等各项管理功能,以达到降低库存、避免物品积压及短缺的目的。

 (2).仓储管理模块功能

 包括三维立体仓库、计划控制、库存管理、调拨管理、货位管理、库存台帐、盘点等功能。

 (2).配送管理模块功能

 利用资料库中的信息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对配送线路进行优化,自动产生优化的配送方式和路线,完成货物配送业务管理,实现多级配送,满足货物配送管理的需要。包括订单管理、制定配送方案和路线、调整配送计划等功能。

 (3).运输管理模块功能

 系统能够自动完成货物运输作业,如:接单、发运、到站、再发运、再到站、签收等操作,可以处理公路、铁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实现多式联运、全程/分段结算和多种支付方式。包括:币种管理、费率管理、费用管理、单据处理、运输管理、调度管理、车队管理、保险理赔索赔等功能。

 (4).客户关系管理模块功能

 建立和维护客户资料,通过对客户信息和信用级别的统一管理和分析,为市场销售、物流服务提供准确的依据,为客户提供基于计算机、电话、网络的服务,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包括客户管理、客户服务等功能。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系统实现的主要技术

篇11

引言

超声波定位技术是蝙蝠等一些无目视能力的生物作为防御天敌及捕获猎物的生存手段, 这些生物体可发射超声波然后借助空气介质传播, 根据猎物或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回波的时间间隔及强弱, 判断猎物的质或障碍物的位置。人们根据仿生学原理, 开发了超声波测距和无损探伤等一系列实用技术。

1 超声波测距及系统工作原理

1.1 超声波测距原理

超声波具有直线传播特性,频率越高,反射能力越强。利用超声波的这种特性,采用时间差值检测法(常称渡越时间检测法)进行距离的测量。其测距原理是超声波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碰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超声波接收器接收到反射波就立即停止计时,根据计时器记录的时间,就可以计算出发射点距障碍物的距离。系统根据时间延迟计算出距离,计算公式为:

1.2 系统工作原理

该系统的核心部件为超声波传感器和STC89C52RC 单片机。STC89C52RC 用定时器1(T1)定时70ms,每隔70ms P2.6 端口发出一个40kHz 的方波信号驱动超声波发射器发射出一串超声波脉冲,同时启动单片机计时器0(T0)计时测量超声波传播的时间。当脉冲到达被测目标时,利用定时器1中断口监测超声波接收电路输出的返回信号。当接收到信号时,定时器1中断发出指令让计数器0(T0)停止计数,这样就能够得到发射到接收的时间差t。同时温度补偿电路也将由温度传感器DS18B20采集到的现场环境温度送到单片机,提供计算距离时对超声波传播速度的修正。最终单片机利用公式(1)、(2)计算出被测距离,在TFT触屏上显示出结果,并由语音芯片WT588D读出实时温度和距离。

2 系统硬件设计

主控制器主要由单片机STC89C52RC、振荡器和复位电路三部分组成,它是单片机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又称为单片机最小系统。它是测距系统的控制中枢,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在测距系统中发挥四个作用:(1)实现实时显示和语音播报;(2)控制超声波的发射;(3)处理超声波接收电路和温度补偿电路接收的信号;(4)时间转化成距离的数据处理。

2.1 超声波模块HC-SR04

采用超声波模块HC-SR04,该模块的工作原理如下:

(1)采用IO口TRIG触发测距,给至少10us的高电平信号。(2)模块自动发送8个40kHz的方波,自动检测是否有信号返回。(3)有信号返回,通过IO口ECHO输出一个高电平,高电平持续的时间就是超声波从发射到返回的时间。测试距离=(高电平时间*声速)/2。

2.2 温度采集DS18B20模块

温度对于超声波测距系统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为了得到较为精确的测量结果, 必须对波速进行温度补偿。从(2)式中可看出, 要获得准确的波速值, 必须首先获取现场温度T 的大小。文章采用DS18B20 检测现场温度, 用以实现实际波速的校准。

2.3 TFT触屏显示模块

TFT属于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TFT屏幕,也是中高端彩屏手机中普遍采用的屏幕,分65536 色及26万色,1600万色三种,其显示效果非常出色。

3)控制IC为ILI9325。

2.4 WT588D语音模块

本设计中采用WT588D-16p(16引脚)芯片作为语音模块的主芯片并采用其三线串口模式进行连接与控制。三线串口控制模式由三条通信线组成,分别是片选CS,数据DATA,时钟CLK,时序根据标准SPI通信方式。通过三线串口可以实现语音芯片命令控制、语音播放。时序仿照标准SPI 通信方式,发数据时先发低位,再发高位。发码完成后DATA、CLK、CS 均要保持高电平。在发送数据时, 无需先发送命令码再发送指令。D0~D7表示一个地址或者命令数据,数据中的00H~DBH为地址指令,E0H~E7H为音量调节命令, F2H为循环播放命令,FEH为停止播放命令,F5H为进入三线串口控制I/O口扩展输出命令,F6H为退出三线串口控制I/O口扩展输出命令。

2.5 蜂鸣器模块

本次设计通过一只蜂鸣器来提示用户测距是否在测量范围,当不在测量范围时蜂鸣器会报警。蜂鸣器是一块压电晶片,在其两端加上3~5V的直流电压,就能产生3KHz的蜂鸣声。

3 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程序结构:

(1)DS18B20温度传感器接口模块,分为初始化程序、写入命令以及读取子程序等部分;(2)TFT显示模块,分为初始化、写入以及检测、显示部分;(3)温度补偿与距离计算模块,分为超声波发送控制、接收处理程序、温度补偿程序等;(4)报警模块,当T0技术溢出或测量距离不在2-400cm的范围时,则蜂鸣提示;(5)WT588D语音模块,汇报实时温度和所测距离;(6)本次设计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C语言相比汇编有许多的优势;编译器使用Keil Version2进行程序编译,Keil功能强大使用方便;(7)主程序,分为系统初始化以及各个子程序的调度管理等部分。

本超声波测距系统设计程序的思想如下:

(1)对系统进行温度补偿,以便达到更精确的测量;(2)温度每隔900ms采样一次,DS18B20在12位精度下转换周期为750ms,故900ms满足该速度要求;(3)超声波每隔70ms发送一次,以防止发射信号对回响信号的影响;(4)超声波发送一定时间后才开始启动检测,避免直达信号造成误判。所以系统最小测量约为2cm;(5)没有使用看门狗功能;(6)本设计中需注意当距离过远或者没有返回信号时候,定时器T0的溢出,报警提示;(7)温度为四位显示,单位为℃,距离为四位显示,单位为cm;(8)TFT触屏启动及返回触键;(9)系统采用STC89C52的内时钟:24MHz。

4 实验数据

一般情况下,应测量几次数据取其平均值,目的是为减少由于测量过程中的系统抖动引起的误差。表2 的数据都是在测距系统固定的情况下测量的。由于本设计没有考虑其他环境因素(如:气压、湿度…)的影响,只考虑了温度补偿的影响,所以在测量的时候给测量结果带来了一定的误差。由表2 可见测量精度达到设计要求。

5 结束语

为了验证系统的测量精度,进行了实地测量。利用本系统对2~400cm范围进行了多次测试,经补偿后在1-150cm内最大误差不超过3mm,在150-400cm内误差在3-6mm内,线性度、稳定性和重复性都比较好。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实时TFT显示和报警、带温度补偿、实时语音播报、抗干扰性能好等优点。系统的误差主要来自于环境因素、角度补偿和时间误差,此外电子元器件自身的时延、干扰等也造成一定影响。可以根据具体场合,选择合适功率的探头,在程序中为变量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以及调整程序中脉冲的频率、宽度和个数等提高精度,扩大系统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6.3万亿元。跨境电子商务线下实物交付是跨境企业实现交易的重要环节,跨境主贸易要涉及货物的物流运输,要实现跨境货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线下转移,就需对跨境物流通道进行优化性选择。随着国内跨境物流通道构建的完善,跨境物流通道供给的不均衡和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需求不平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对跨境电商企业而言可供选择的通道不只一条,如何使企业由依据经验选择通道的思维转变为理性、科学、综合、高效地选择是当前跨境物流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而且,选择何种运输方式、线路及出口通道,不仅影响客户对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评价及后续合作,也将涉及货物跨国运输的经济性和便利性问题,还关乎国际通道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问题。

学者们对跨境物流通道方面的研究既有针对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选择方面的研究,也有关于跨境物流通道布局、构建方面的研究,少有学者从供需结构层面对跨境物流通道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目前针对物流供需匹配问题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采用构建指标体系,从供需一维角度进行研究,少数学者从物流服务组织、物流用户组织、和时间的三维空间视角进行物流供需关系问题。其中匹配度的研究角度大多从供需双方进行研究,其研究方法多以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模型构建,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研究,部分学者采用功效系数法进行研究或单从供方或需方进行单方面的供需研究。而,基于供需匹配的跨境物流通道优化受到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需求结构如:时间、费用、安全系数等因素,以及跨境物流通道的供给特征如:运距、年平均日货运量、通关时间等因素的相互约束。

综上,本文将以重庆跨境物流通道为研究对象,从供需匹配的角度,针对不同跨境电子商务货物对运输时间,通关时间,费用,安全性等要素的不同需求结合重庆市目前三大跨境物流通道的通道技术经济供给特征,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供需匹配优化模型。本文旨在探讨基于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通道需求及跨境物流供给的匹配以求达到跨境物流通道公共资源的高效利用,意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发展谋划布局。

2跨境物流通道模型

2.1问题描述

对于有跨境物流业务的电子商务企业而言,自建物流通道是不可行的,且目前各跨境物流通道的构建已趋于完善,其有效的管理在于通过从通道技术和经济层面分析,在现有的通道能力下,选取最为合理的通道来实现跨境物流,从而实现双方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即对跨境物流通道进行优化选择性评价。而如何结合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及跨境物流通道的供需结构关系,对跨境物流通道资源进行高效的利用和整合是跨境物流通道实现供需匹配的关键。

2.2构建物流通道匹配度模型

在跨境物流通道的网络中,物流通道方案在物流服务时间、物流需求费用、物流服务水平及货物数量、货物品类与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在服务时间、费用、服务水平、货物数量及品类的需求之间的满足程度,称为匹配度。

式中M(t,c,s,q,k)表示实际物流通道选择方案与跨境电子商务需求间的匹配度,F(t,c,s,q,k)表示根据跨境电子商务需求提供的实际物流服务组织方案;F(T,C,S,Q,K)表示跨境电子商务在时间、成本、服务、数量、品类上对跨境物流通道的需求;F(T*,C*,S*,Q*,K*)表示跨境电子商务可接受关于时间、成本、服务、数量、品类在跨境物流通道的最低需求,F(T^,C^,S^,Q^,K^)表示跨境电子商务可接受关于时间、成本、服务、数量、品类在跨境物流通道的最高需求。

t表示物流服务的实际处理时间,T表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物流的要求时间,T*表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可接受的最迟物流服务完成时间,T^表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可接受的最早物流完成时间;

c表示物流服务实际费用,C表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可接受的物流费用,C*表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可接受的最高物流费用,C^表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可接受的最低物流费用,S^表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可接受的最高服务水平;

s表示物流际服务水平,S表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可接受的服务水平,S*表示跨境物流企业可接受的最低服务水平;

q表示物流服务实际处理的货物数量,Q表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要求的货物数量,Q*表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可接受的最低大货物量,Q^表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可接受的货物最大运输量;

k表示实际处理的货物品类;K表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货物的品类,K*表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可接受的最少货物品类;K^表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可接受的最多大货物品类。

通过F()广益费用函数统一将不同量纲的时间、成本、服务、数量、品类的单位转化为费用单位,按照公式(2)计算:

式中:f1(t)表示时间评估函数,如运输时间、跨境通关时间;f2(c)表示费用评估函数,如运输,装卸,搬运,清关费等;f3(s)表示服务水平影响函数,如货物损毁遗失,通关便利性,运输方式等;f4(q)表示数量的影响函数;f5(k)表示品类的影响函数;ξ为修正项,表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中,时间和费用为负向指标,服务,数量,品类为正向指标。

2.3匹配度计算

其中:ci表示所选通道方案中的指标实际取值;C^表示跨境物流客户的指标最高期望值,C*表示跨境物流客户的指标最低期望值。

3算例分析

本文主要针对重庆市跨境电子商务物流通道供需匹配进行研究,因此在研究对象上选择重庆市主要的跨境物流通道,即公铁联运,水公铁联运,铁路直达,航空直达等通道运输方式,分析各跨境物流通道方案的技术经济特性,见表2。

文章选取杜拉维特洁具有限公司的出口产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其出口国主要集中在欧洲、美洲及东南亚各国,主要出口欧洲。通过分析洁具产品的物流供给和需求特征,结合表1跨境物流通道方案技术经济特性中的相关数据,利用式(3)分别就运输时间、运输费用、便利性等定量类指标的匹配度进行计算。其中运输时间、运输费用利用表1中的数据,便利性则采用产品生产地到各物流服务通道节点的距离进行测算。其中各方案最小值为用户的最佳期望值,指标最大值为最低期望值。不同类型的产品根据自身需求特征选取不同的物流通道,其中选取的物流通道必须是在通道能力范围内的,能够满足多目标优化的约束条件,以达到跨境供需最大匹配度。

采用0-1决策指标分析法,以欧洲为跨境产品的主要目的地,以适应洁具运输的跨境物流通道为备选方案。因此重庆市铁路直达,江海联运,陆海联运,航空直达等均可提供跨境物流通道服务。计算得到定量类指标的匹配度,如表3。

依照定性指标赋值标准,见表4。计算洁具产品的通道安全性、可靠性等定性类指标的匹配度,其中选取各方案最大值为最高期望值,各方案最小值为最低期望值。

匹配度计算公式中的指标主要是正向指标,如服务水平、通道能力等指标,通过以上定性指标赋值标准表及匹配度计算公式(3),计算得到定性类指标匹配度,见表5。

采用德尔菲法,邀请物流专家及国际物流业务客户对各指标权重进行测算,最后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指标权重为ωi=(0.35,0.1,0.15,0.25,0.15),利用式(3)计算各物流服务通道方案的匹配度为Mi=(0.85,047,0.55,0.53)。结果显示,在成本、时间等各项指标综合考虑下,铁路直达(渝新欧国际铁路)是重庆市洁具产品最佳的跨境物流服务通道。

上述案例验证了模型方法的可行性与实际的可操作性,为洁具产品的跨境物流通道选择提供了解决方案。

4结束语

通过上述实际案例分析,根据对重庆主要服务通道与卫浴产业产品供需匹配计算结果,可以引导重庆跨境物流通道服务方案设计,指导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物流通道进行优化选择。本文结合跨境新形式构建指标,建立供需匹配度模型对跨境物流通道进行优化选择,不仅对重庆市跨境物流通道供需匹配理论体系的完善起到积极作用,还对跨境物流通道的供需匹配优化问题提供有效的借鉴,并给出以下发展建议。

4.1拓新联运方式

目前在重庆范围内铁海联运及江海联运等方式仍是跨境电子商务产品的主要通道。在此基础上,应依托完善的高速网络及长江水道,与沿海港口开通一站式服务产品,减少中转环节,提升运作效率;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作为重庆拓展内陆开放的重要载体,可利用铁路与铁路联运、铁路与航空联运,拓展辐射范围形成核心优势。

4.2提升服务水平

应充分发挥已有口岸功能,开放聚合枢纽、口岸、保税区功能的水、铁、空平台。加快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依托“一带一路”建设经济合作跨境物流通道,协调沿线国家运输与安全标准,落实口岸通关、登记、航线管理等保障制度。运营方面,依托水、陆、空网络打造覆盖全球的高效物流通道服务产品,完善落地配送服务体系,提升跨境物流通道的服务水平。

本研究在研究对象的类型方面比较狭窄,不具代表性和概括性,因此仍可从多方面、多角度对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产品的物流通道选择进行研究,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商产品类型的跨境物流通道选择的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赵世璐,郭永泉.论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对外经贸实务,2016,(10):49.

[2]温兆康,毛敏.基于供需匹配度的配送网络综合权模型研究[J].商业时代,2011,(23):3435.

[3]吴丹.基于供需匹配度的配送W络评价模型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24):41,43.

[4]付恒,毛敏.物流供需流线网络及其综合权模型研究[J].商业时代,2012,(23):4041.

[5]丁静之,鞠颂东,徐杰等.物流供需关系的三维网络特征[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3844.

[6]刘萌,田源.基于供需匹配的电子商务B2C商品供应策略研究[J].物流技术,2012,(09):98101.

[7]王莹,郝丹,李海鹰等.基于供需匹配的铁路运输通道客流分担率研究[J].铁道学报,2014,(12):15.

篇13

区长:

去年以来,区教育局和人事局在经过近一年的调研、酝酿和多方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拟在全区教育系统中开展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竞聘上岗,现将有关情况向您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工作分工。总体工作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进行,区人事局对工作进行指导,具体工作由各学校、幼儿园及局其他二级事业单位完成,结果报区人事局、教育局审核备案。

2、时间要求。竞聘上岗原则上三年开展一次。今年总体工作于3至4月进行,聘期一般截止到20xx年8月31日。

3、竞聘上岗的对象。全区各学校、幼儿园及局其他二级事业单位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并取得中、高级任职资格的在职人员均应参加竞聘上岗,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含5年),如本人申请可不参加竞聘。

4、职数情况。按政策规定核定的高级职数为173个、中级为505个,共计678个;在此之外,20xx年曾允许配暂设岗高级54个、中级102个,共计156个;今年拟取消暂设岗,允许超配职数高级50个、中级59个,共计109个,从总量上减少了职数。

二、提出开展竞聘上岗的主要原因

1、依据政策规定。20xx年《?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实行结构比例管理的实施办法》规定:要按照“个人申报、社会评价、单位聘任、政府指导”的原则,聘任专业技术人员形成单位“自主用人、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竞争机制”。今年,全国、全市人事人才工作会议要求:要继续深化职称改革,强化岗位聘任,推行竞争机制。

2、区人大代表的建议。20xx年,区人大代表???建议:按照改革的要求,为调动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必须采取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办法。区人事局与区教育局经多方调研,认为今年可以并应该开展竞聘工作。

3、改善现状,缓解矛盾。20xx年9月,我区按政策规定实行“评聘分开”,在专技职数不够用的情况下,按改革政策以暂设岗形式超职数聘用了156人,虽市、区均制发了文件规定,要求三年内消化暂设岗职数,但20xx年11月至今,区教育系统主要以自然减员方式逐渐消化了部分暂设岗,因此目前仍无空缺职数。5年来,通过评定,新取得中、高级职称资格的268名教师没有相应聘任,其中不乏优秀、骨干教师。这种现状,一方面形成了优者不能上、劣者不能下的弊端;另一方面在教师中产生了较大矛盾,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通过竞聘上岗可改变5年“无新聘”现象,并能更合理地运用职数,为人人提供聘任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

三、需注意的主要方面

1、保持总体平稳。此次竞聘在区教育系统是首次,且涉及人数多、影响面较大,各项工作均应在稳定的前提下进行,严格工作程序和标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另外为缓和矛盾,拟在取消暂设岗的前提下同意暂超配109个职数,待今后几年逐步消化。同时,考虑到从20xx年以来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评聘分开,凡具备条件人员均可申报评审,而不是如评聘结合时,按岗位下达职数进行评审。因此,在聘任时也应根据个人素质而不是按岗位进行聘任,从而更有利于此次竞聘上岗工作的平稳过渡,调动绝大多数教师的积极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