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5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考音乐生培训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56-01
甘肃省内的少数民族较多,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有汉、藏、回、蒙等多个少数民族,甘南地区的藏族弹唱音乐独具特色。甘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内容丰富、风格鲜明,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甘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是甘南音乐教育事业的一项特色,它与甘南乃至甘肃的民族音乐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但甘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乐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在培养当中需要创新的理念为指导。当前,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行改进。
一、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以及社会大力支持是甘南少数民族高考音乐特长生培养的重要条件。但甘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考音乐特长生培养开始的时间较短,发展不充分。在培养的形式上具有单一性,所采用的教学以及评价模式中,语数外等学科知识的内容占据主要地位,对音乐教育有所忽视。发展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应当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将高考音乐特长生与普通文化课考生放在同等位置进行培养,加大对音乐特长生的扶持力度。社会各界也应当给予甘南少数民族高考音乐特长生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促进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特长生的培养。
二、音乐特长生的培养计划与选拔计划不合理
合理的培养与选拔计划是提高音乐特长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甘南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培养的计划未能按照每位学生的特长进行合理安排,培养计划未能做到周密细致。另外,在音乐特长生的选拔方面,也缺乏完善合理的计划。在人才的选拔方面,音乐特长生的选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要具有良好的嗓音条件、音准与节奏感、器乐演奏能力与表演能力。学生需要展现出外向型的性格并热爱音乐专业,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选择适当的音乐培养方向,杜绝盲目培养。
三、缺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为高考特长生提供指导的教师水平与学生音乐水平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关系。优秀的音乐教师能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专业技术指导,同时,向学生传达专业的发展理念与探索精神。学生过硬的专业素质其在高考中获得良好成绩的重要保证。但是,甘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缺乏专业能力突出、教学能力过硬的音乐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加之甘南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人才流失也是该区域面临的一项问题。高考音乐特长生需要学习文化课程与音乐专业课程,学习的压力更大。教师需要具有高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不断规范和完善教学内容,将文化课与音乐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提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四、教学设备不完善
音乐教学所需要的设施与设备是甘南少数民族高考音乐特长生培养的硬件设施。良好的硬件基础设施也是有效开展音乐教学的重要前提。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的普通学科的教学,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要求必须要一定的设备支持来完成。音乐教室、琴房、各类乐器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甘南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特色的音乐器具也是教学的必要条件。为了合理开展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教学活动,需要对各类音乐器具进行合理配置,并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在注重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学的同时,将钢琴、电子琴等键盘类乐器与多媒体音乐共同引入教学系统,完善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方式。
五、缺乏专业的培训指导机构
优秀的培训机构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培训机构已经成为音乐特长生教育的一股重要力量。但当前的社会培训机构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办学不规范的现象严重。在教学当中的成果与影响力难以得到学生、教师以及家长的信服。与教育培训机构发展相对迅速的中东部相比,甘南地区的高考音乐特长生培训机构发展相对缓慢,在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甘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需要不对按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合理选拔和培养学生。社会各界应给与高考音乐特长生培养更多的支持,教育机构应加快自身调整以使用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在各种艺术高考培训机构恶性竞争的背后,高额学费回扣成为其招生的最大筹码。两成、三成、四成,甚至五成,无数挤着过独木桥的艺术类考生,就这样被“熟人”或自己的老师、校长“卖”给了考前辅导班,成了他们牟利的“富矿”。推荐老师拿的回扣都是自己学生的钱,回扣高了,学费自然跟着涨,现在,回扣水涨船高,加之培训班相互间恶性竞争,所给出的回扣涨到了学生总学费的50%,随着“回扣风”愈演愈烈,培训班与学校老师做起了高额回扣“买卖”学生的交易。“羊毛出在羊身上!到头来,老师拿的回扣钱其实都是自己学生的。回扣给的高了,学费自然会跟着涨,受益的是老师,挨宰的肯定是学生。”各家培训机构明确开出提成条件,从两成到五成不等。如此一来,培训机构招收学生不是靠好的教学质量,而是靠给介绍学生的老师提成来维持。鱼龙混杂的艺术高考培训市场,让艺术类考生成了“待宰羔羊”。
二、虚假宣传
一些艺考培训机构冒用教授名号招揽生源,招生简章抄来抄去、东拼西凑,不用这些人撑场面,他们很难招到学生。为招揽生源,以知名教授讲课作为虚假招生噱头,实际上授课者多为在读学生。但是,对于渴望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音乐高考生来说,这些“知名教授”的吸引力实实在在。多名参加音乐高考培训的学生对记者说,他们花大把钱、用近半年的时间封闭培训,就是为了得到名师、甚至参与考试招生老师的指导,这样才能离梦想更近。
三、“保本”承诺
艺术高考生与培训机构签下保本协议,不少音乐培训机构招生“利器”之一是承诺“保本”,收取高额学费,保证学生达到艺术考试本科分数线,如未能过线,学校将返还一定学费。“保本”承诺其实是一桩对赌。艺术高考生签下保本协议,用更多的金钱、时间去赌大学梦。不幸的是,他们其中很多人成了赌局的输家。承诺退费的 有的一年也没能实现
四、残酷现状
对艺术类高考生来说,大部分高中没有艺术班的,考生们只好背井离乡外出参加培训。作为教育大市,很多院校设置艺术及相关专业,学校周边培训机构多,这让艺术考生趋之若鹜。
高考何止是独木桥,还是一条没有掉头位的单行道。他们告别亲人,租住在城中村内,有的考生甚至耗费两年甚至三年时间去大城市参加考前培训班。
这是一条必须走下去的路。没有整齐划一的学校、宿舍、食堂。一日三餐游走于多家高校食堂之间,他想方设法节省生活费,但在音乐培训上,只要有希望提高考试成绩,花起钱来从不含糊。于是,考生们期待通过短短数月的专业机构集中培训,“冲刺”考入理想的大学。
五、严格梳理市场
1、首先主管部门应对艺术培训机构加强监管。逐一登记,查实其办学条件,打击虚假宣传、无教师资格、乱收费等问题,物价部门对学校收费作出明确规定,督促学校退还学生学费的不合理部分。
随着正规院校无法满足艺术生艺术学科的学习,各种各样的艺术类培训班也就应运而生了,其中包括音乐、美术、体育等等专业。音乐素质培训属于艺术培训中的一个分支,“音乐素质考前培训班”是指一些以音乐高考考生所考素质考试内容为培训内容,以音乐高考生为教学对象的盈利性集训机构。它是我国统一的高考考试制度之下,应试教育市场化的经济环境以及学校不能满足音乐艺术类考生的考试需要而促成的产物。
十几年来,伴随中国经济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的出现,适龄的中学人口也出现了高峰。高考难影响着那些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们,由于艺考的文化线较低,所以艺考便成为他们通向大学的一条捷径,现在“艺考热”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为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艺术类考前培训班继文化考前班之后登上了历史舞台。学校音乐教育与高校录取要求之间是有落差的,正是由于这种落差的存在,使得学校无法满足音乐等艺术类考生的专业提升要求,最终给社会性质的音乐考前培训班提供了诞生的机缘。音乐素质培训班在这样的背景下也渐渐地发展起来。
石市的音乐素质培训班聘请的教师,一般都是大学的在校学生和培训班的一部分专职教师,其中大部分都有着很到位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教学经验,虽然有的是在校大学生,但是他们也是有几年的教学经验的。对于教学每个老师都有着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近几年研究生也有很多走进了培训班,为培训班的教学增添了新的动力。
音乐素质培训主要包括的内容有:视唱、练耳、乐理三部分,在各个培训机构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学内容基本一样,但是教材使用是不完全相同的,每个培训机构都有自己的选择。视唱教材有很多,几乎每个培训班用的都不一样,有的培训班用上海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组编写的《单声部市场教程》一书,有的培训班选用的是由许敬行孙虹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视唱练耳》,还有的培训班选用的教材是由李金华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高考音乐强化训练》,其中一些培训中心经过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编写出了自己的教材,在教材中规划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抓住要领;练耳目前还没有好一些的教材,各培训班都是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去进行教学。在乐理方面,大部分培训班选用的都是由李重光老师所编著的《音乐理论基础》一书。各个培训班虽然在乐理教学用书上是一致的,可是在教学方法上又有些不同,对于解题的思路与技巧,各培训班的老师都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
首先,谈谈我对音乐艺术生高考现状的分析和看法。文章开始提到了音乐艺术生的增长呈逐年激增的形式。例如从我省近三年音乐生增长的数字看:2010年仅仅音乐生就有8066人,占全省高考总人数的1.73%;2011年高考报名音乐生有9444人,占高考总人数的2.06%;今年即2012年仅音乐生就有11171人报名,已占到考生总人数的2.60%。面对这些数字我们不禁想到这么多的学生报考音乐,难道说都能如其所愿考入他们理想中的大学吗?这就是我们音乐教师要用行动回答的问题,就是说用我们最大的努力倾尽自己所能,把这些学生的专业水平提高到他们所能达到的水平。在这些学生中有很多种情况:首先从学习目的上看,一部分人就是非常简单为升学而盲目的短期学习音乐,从没想以后的发展方向,最后在高考中的成绩就差强人意;还有一部分从学习方法上看,不管自己在专业上有没有素质从高二开始盲目的学习音乐,个别学校和家长把学生送到音乐培训班就不管了,往往这些培训班都以盈利为目的,在教学上找一些刚刚走出大学校门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音乐毕业生来带专业课,到最后看考生成绩说明这样的做法不理想,还耽误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
现在的高校招生中,在专业上还包括副项的考试;在文化课方面有很多学校不仅仅要求达到一个分数线的要求,而且还把文化课某一学科的分数线也纳入到招生要求中。所以,并不是说并不是想很多考生和家长想象的,学习音乐特长就可以轻轻松松的考大学,它同样要看学生全面的的音乐素质和文化课素质。以上是我看到的音乐艺术生高考的现状。第二方面,面对这样的艺术生高考现状,作为高中音乐教师,这第一阶段音乐艺术生的发掘及培养,首先要做的是正确看待学生的音乐素质;第二步是关键,就是帮助学生选好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声乐、器乐、舞蹈);到了学习阶段我们还要把握好专业学习时机和学习方法。下边我将这十几年不断改进的具体做法分成几部分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我和大家能起到共勉的效果。
一、重视艺术生培养的每个过程抓细节、严管理
艺术特长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思维较活跃。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要远远多于普班学生,对他们训练过程的监督、管理是一个很重要、很复杂的工作。对刚加入到艺术生行列的学生,专业训练伊始我便严格强化对他们的管理。首先从抓学生的仪表入手,后入课堂,让学生意识到:我是特长生,不做特殊生。对刚刚进入高三,离联考不足十个月的毕业班学生,针对往届上课迟到、早退和旷课、纪律散漫不能及时完成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等现象,从开学初便严格要求、严厉约束、以增强全体学生的高三意识和时间观念,不给他们形成坏习惯的机会。
高中阶段的艺术生有好多初中没有接触过专业知识,如:2011年高考,68名学生中有42名都是高二后转入,由于他们底子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差,突然学起令他们陌生的音乐理论和视唱练耳更是难上加难,针对这些问题,除加强音乐中各个学科的学法指导外,在授课方式上我们采取低起点、小台阶、慢进度、勤反复、多测练的方法,让他们多体验成功、增强自信。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后转入的学生有一大堆理论知识要弄通,高考要求的各项技术技巧都要过硬,他们的实践机会自然很少,针对这一点我除每周利用网络下载视频让学生观摩中外优秀艺术家的讲座、表演外,还把学生p3、p4里的通俗歌曲全部换成艺术歌曲,高雅音乐,让学生从眼睛到耳朵全方位视听熏陶,达到耳濡目染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定期组织专业测试、小型演唱会等给他们实践锻炼的机会。
在学生加试的时间里,实行“保姆式”陪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各有差异,为了让每位学生都有一个舒适顺心的环境参加考试,更为了整个考试安全顺利地进行,在学校就将学生住宿按照互相鼓励、促进、监督、互不影响的原则三五成群地提前分好。每一位学生考试全程跟踪、及时指导。为了让学生的学习不能间断,陪学生考完试后组织没考试的学生继续上专业课,并作有针对性的指导。
2.就业难度增大,就业率下降。艺术类毕业生社会需求较少,就业困难,一些并不太执着于音乐发展的学生因不能凭己所学谋生而被迫改行,造成了社会音乐教育资源和投入的巨大浪费。
3.“高考捷径”演变成“独木桥”。从近两年各高校的录取分数看,对艺术类考生的文化课成绩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相比就业好的院校及专业来看,附加科目增多,比重增大,难度也越来越大。
4.社会对毕业生专业素质的要求加大。以音乐艺术为例,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其有更高的要求,要有更专更精的专业素质才能胜任专业教育,这导致许多音乐类毕业生只能从事低端工作。
高考艺考生是近年来高校招生的重要群体,而声乐专业的考生则占据着主要地位。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竞争激烈的考试现实,高考培训班开始遍地开花,艺术类高考生的数量不断增多。与此同时,很多没有声乐基础的学生也加入到了艺考的队伍中,他们的学习具有很强的特殊性。首先,他们音乐基础薄,几乎未进行过专业学习,仅是凭借自己的喜好演唱。其次,学习周期短,阶段性强。他们都是上了高中后才选择学习声乐,只有一两年的时间,更有一些学生只学几个月就参加高考,而且平时学习压力很大,几乎没有课后练习的时间。最后,他们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通过声乐高考。而高考培训班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教师本身没有正确的声乐教学方法和理念,加之学生的现状,教学中就会出现各种难题,事倍功半,有的甚至会出现嗓音疾病。
声乐教师面临着如何对基础浅、底子薄的考生进行高效、科学的声乐教学。如何使学生顺利应对考试,同时为学生今后的声乐学习打下基础,还需要从练习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等方面多思考,多总结。具体包括以下三点:其一,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与发声理念。其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我练习能力。其三,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音乐审美,增强声乐演唱的情感体验。
练习方法与发声理念
正确的发声方法是声乐学习者必须掌握的技能,而正确的发声理念则是指导大脑和发声肌体的思想动力。在一开始的学习中首先要知道,歌唱中如何正确地运用呼吸、什么是真正地打开喉咙、如何让声音有共鸣、如何做到歌唱中全身的协调与放松等,然后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有计划有步骤地练习与训练。
对于初学者进行声乐训练时,不能操之过急,多以自然声区的发声练习为主,根据情况逐步扩展音域。初学者发声状态不稳定,或者不正确,如长时间采用错误的方法练习、盲目飙高音、盲目勤奋练习的情况下,都有可能造成声带过度疲劳、充血,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声带疾病,所以,初学者尽量要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练习。
培养学生自我练习能力
每个声乐学生都有不同的音色、声部、性格。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才能有利于学生的专业进步与成长。学习声乐首先要科学鉴定声部,不能单凭教师的经验确定。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的声音条件、声部以及性格来塑造学生的声音形象,选择适合的歌曲,不能用一种模式套用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学习声乐是一个复杂、抽象的过程,它要求把人体做成乐器,用人声来诠释整个音乐的全部。由于每个学生生理、心理及个性上的差异,声音音色、演唱表现都有所不同,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个人的情况,在演唱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尽量让自己的器乐发出最好的、有自己特色的声音。
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要学会自我练习、自我修正。这就需要学生有很敏锐的辨别能力,知道自己最美的音色和最好状态时的感觉。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获得最佳状态的声音;听觉感觉应当怎样;身体感觉应当如何;什么样的感觉下会有什么样的声音;自己要怎样科学地训练、记忆这些感觉。这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将所学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使其在演唱技术方面得到真正提高。
增强声乐演唱的情感体验
A:课程建议:*高一音乐组班后开设艺术素质课程,课程结构可以自行开发,写出开发方案,组织课程内容建立,课程可以结合专业课入门教学渗透进行,(如需要另承)。*普通班艺术鉴赏课可设置专门的授课时间,比如每周四下午第四节,每周课可代课教师完成,另每月讲一节完整的艺术鉴赏的展示课,教师准备充分,在学生中推行选修上的形式,各班选代表去听。
B:设备建议:琴房放置一楼很不合理,钢琴潮湿减低寿命,其次琴房光线很不好,学生们很多界都是在很暗的光线里完成学习的,可否移到二楼?(老师学生们期待)购置;一台三角钢琴,以小型音乐会而准备,场地有一个小型音乐厅为合适,教育局如果投资建一个专业的小音乐厅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不现实),不能建的话,可以考虑设置一个专门供演出的用的场所,有合唱的专业木台阶
C:师资培训建议:每年可否请区级或者市级教育专家讲学一次,旨在提高音乐教师的前瞻性,终身学习的理论方向性,更好点的培训有:上海音乐学院每年的专业技能提高学习,有声乐,钢琴教学法的讲学,费用大约两千,可酌情选派两名教师两年一次等。
一、“艺考热”现象
近几年,全国各地高校艺术类招生考场内外人潮涌动,不仅在一些发达省市,比如北京、上海、浙江、山东等,就连西安等西部城市艺术考试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考生和家长在各个艺术院校之间奔波、赶考。为了能让自己考上的希望更大,许多考生同时报考十几所艺术高校或综合类大学的艺术系,考试如同赶场。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学生会来参加艺术类考试?有以下原因。
首先,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当代高考生的考试压力越来越大。在中国,学生家长及学校都希望孩子考上一个名牌大学,因为高考决定了考生的命运,这样,就给学生无形中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学习好的学生就会在学习方面下工夫,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学,那些学习并不是很好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就会为自己和孩子的将来想其他的办法,不仅能让孩子有学位可拿,而且可以学一技之长,不少家长就选择了让孩子当“艺考生”。这体现的并不是对艺术的热爱,而是看中了艺术专业对文化课成绩要求低的“好处”。
其次,现代社会掀起的明星效应,让年轻人知道一个平凡的人也可以一夜成名,这些来自社会的诱惑让年轻人心动不已,像“超级女声”、“快乐男生”那样的“一夜成名”是可以实现的,所以在一夜成名之前要先将自身“升级”,那就是学艺术,不但可以让自己在唱歌和跳舞方面可以和别人竞争,而且有一张文凭给自己“撑腰”。
最后,一部分学生从小就学习音乐以陶冶情操,但是文化课高不成低不就――在好的二本大学和不好的一本大学中间抉择。肯定愿意考艺术类院校,毕竟从小一直在学习,还是有竞争力的。还有一些很有天赋的学生,从小学习音乐,而且学习很出色,但家长觉得孩子学习压力太重了,初中课业就让孩子压力很大了,不希望孩子因为高考再有更大的压力,所以就替孩子决定报考艺术类院校,不仅可以减轻孩子的负担,而且可以发挥长处。
二、艺考生――“不一样”的高考
艺术类考生虽说表面上看起来压力小,其实压力也是很大的。艺术类考生除了要考文化课以外,还要参加艺术专业课考试。如果专业课成绩很好的话,也许可以进入艺术类院校。但是有一些学生认为自己文化课不是太好,只要有一些艺术天分,比如唱歌不跑调、跳舞协调好就都可以考入艺术类院校,这样的想法大错特错。
想要当一名艺术类考生,必须参加艺术专业课的考试,考试成绩是高等艺术院校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第一要考虑的要素,评判标准是在专业水平同样的情况之下再考虑文化课水平的高低。对专业水平非同一般或是可造之材的学生,艺术类院校会将文化课的要求适当降低的方式录取。
艺术类考生面临的专业考试不同于普通的文化课考试。专业课考试有以下几个特点:(1)面对考官,要发挥自己的才能,平时的水平势必会大打折扣,这种心理压力比在考场中面对试卷更大。而且这种压力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自己心里根本没有底,唱得好和坏,跳得好和坏,演得好和坏,等等,自己都不是很清楚,没有老师来讲题,没有正确答案可对照。(2)形象也是艺术类考生的重点要素。学艺术的学生起码也得形象气质佳,要不就是有自己的特色,比如韩红,虽说形象不是很好,但是她的歌让大家一听就知道是韩红,这就是有自己的特色。
在专业课已经通过之后,艺术类考生更加担心自己的文化课。虽说文化课的分数线会比普通的高考分数线低一些,但是这时的思想压力会更加大,因为,当自己的专业课已经通过之后,如果文化课分数不高,成功就会失之交臂。这时,很多人认为自己专业挺好的,只是文化课没过罢了,在下一年备考的时候会忽略专业课,而把重点放在文化课上。很有可能再考的时候会因专业课成绩不佳而落榜。
所以说艺考生的高考是“不一样”的高考,它比普通高考更有压力,这种高考带来的是双重压力,而且很有可能带来双重打击。
三、艺考生带来的“艺考经济”
随着近代高等级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近年来的“艺考热”,艺术类生源数量随之激增。由于艺考类考生都把重点放在专业考试之上,都会在考专业课之前找辅导老师进行辅导,那么在无形中会产生“艺考经济”,而且这样的情况在近些年来愈演愈烈,艺术类院校的老师辅导课费过高。在西安这样的西部发展城市,一个高考生的一节课费甚至达到1000元。1000元相当于一个中等收入的三口家庭一个月的生活费,相当于一个低收入家庭父母双方两个月的工资。静下心来想想,在艺术类院校,一节不到四十分钟的课上讲的知识会值那么多钱吗?虽然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现代有人说:“知识就是金钱。”但是,人的劳动所得是要和他的劳动付出相等的。
在目前我国艺术类高考中,考前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培训和辅导,是考生进行最后冲刺、提高术科整体水平、增强各方面应试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艺考经济”的另一个体现。把考生的考前辅导进行商业化的运作,考生在培训学校或琴行的安排下进行考前强化训练。出于经济利益,难免出现任课老师资缺乏、经验不足、水平有限,考生的声乐培训质量欠高,考生声乐技能普遍偏低等许多不该有的毛病和问题。[1]
按照常理,想考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应该是很好的,中等收入家庭供这样的孩子上学会很吃力的,低收入家庭也就根本不用去想让自己的孩子去考艺术类院校了。这样,不仅会影响考生对艺术的憧憬,而且会影响教师的师德。
音乐是人类最早创造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语言;音乐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们造就完美的人格极为重要;音乐教育是美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极,是推行素质教育必须加强的关键一环。
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孔子把音乐列为“六艺”第二,“琴、棋、书、画”是文人雅士品位高低的标志。五千年前的埙,汉代的编钟等。就连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也是一部音乐文献,其中的“风”、“雅”、“颂”就是不同地区的歌谣、正声、祭祀舞曲。浏览历史,俞伯牙钟子期与《高山流水》、《十面埋伏》、《二泉映月》……一曲曲动人的音乐,一段段优美的传说在音乐星空中熠熠生辉。
二、新时代音乐教育成果和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音乐院校系不断增多,接受系统性的音乐教育的人数激增。各种音乐交流,音乐节、艺术节、歌手大赛、乐器考级等办得红红火火,一片繁荣。但是,这些繁荣只局限于大中城市的少数音乐院校。如果把我们的目光投向广大的农村、城镇,竟发现处处是音乐的荒漠。绝大数中小学校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没有琴房,甚至没有一件乐器。音乐课常常无端被压缩节数,甚至改上语文、数学等“主课”。音乐课几乎等同于唱歌,并且都是听唱、跟唱,孩子们大多不能视唱,不识乐谱,不懂乐理,没有欣赏过也无力欣赏古今中外的经典名曲,不会演奏乐器,更无缘参加合唱团、乐队的训练和演出了
三、农村学校现状分析
广大农村学校经济落,人们的思想落后。地理和经济的不发达,决定老人们对教育的无奈。面对高考的指挥棒,长期以来人们总感觉音乐是“豆芽课”、“耍耍课”是让孩子们放松的课。当然面对投入高、条件高的音乐教育,人们也是敬而远之。这不能说家长有什么错,谁不愿意自己家地孩子当皇帝呢?考个好大学才是“光宗耀祖”。
四、针对广安音乐教育现状的几点想法和建议
对策一,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唤起重视
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开发孩子的智力,使之变得耳聪目明心智灵,能培养孩子的时间感、韵律感、平衡感、对比感、统一感,能增强孩子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若有机会参加合奏、合唱训练的孩子,更懂得协调的重要,更明白自己在合作中的作用,怎样约束自己,发挥自己,更知道和谐的美及自己在这和谐中的位置。而这些作用对孩子们造就完美的人格有多么重要!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学校,各位教师各位家长及社会各届要从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宣传音乐教育及其它美育,为音乐教育鼓与呼,把音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目前,学校是实施音乐教育的绝对主力,而音乐教学设施、音乐教师是制约音乐教育成败的关键。在实施科教兴国、尊师重教的今天,政府应继续加大艺术教育投入,改善艺术教育条件,修建音乐专用教室,配置钢琴,聘用专职音乐教师。加快加紧培训专职或兼职音乐教师,使其具备:读谱和乐理的知识与技能;乐器演奏的基本技能;有关音乐史的知识和音乐鉴赏学的基本知识;指挥合唱团和乐队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只有硬件、软件达标了,才可能真正普及国民音乐教育,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对策三,改革办学体制,广开育才渠道
为弥补艺术教育的投入不足问题,我们也可以采取其他手段加以补充,吸引艺术教育人才,拓宽音乐教育渠道。
(1)鼓励多种形式办学,施行音乐教育。允许、扶持各音乐协会、社团或私人开办音乐学校、培训班、家教,并在行政上给予应得地位。
(2)鼓励各高等、中等音乐院校的音乐家、音乐教师或音乐人兼职,在业余时间到农村各中小学校去授课、办班、训练乐队、培训中小学音乐教师。试想,若每一位音乐专家能与一个县结对子,用三五年时间把该县音乐教师培训合格,辐射全县,那将有多少孩子受益啊!
(3)改变音乐课考核体系,要求每位学生参加乐器训练、演奏。
最近几年,随着教育的改革,先后把体育、信息技术等加入到了高考的达标测试之中,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我们也应该考虑是否应该把音测试纳入高考达标测试。这样家长和学生也就自然会重视音乐的学习了。这将会从根本上改变音乐课的形象和重视程度。同时要求学生在校参加至少一种乐器的训练和演奏。
对策四,在学校音乐教育方面尝试立法
借鉴音乐强国先进经验,应尝试在中小学音乐教育方面进行立法,以便依法办事,保障学生接受正规、系统的音乐教育。立法中应明确要求各中小学、幼儿园达到:
(1)必须配备专职音乐教师;
(2)每周应开设音乐课的节数;
(3)修建专门的音乐教室并配有钢琴;
(4)按一定比例单列音乐教育经费,购置乐器和乐具;
(5)使用国家统一编写的音乐教材;
(6)配置足够的音乐图书、唱片、光盘等资料;
(7)既保障音乐教师权益待遇又定期按要求督促、检查其教学、进修情况;
课题编号:SZ123113
在每年专业考试的考场,我们都会看到有些考生由于过度紧张而影响考试成绩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音乐生稳定注意的能力不够;
2.音乐生支配情感、意志和性格的能力不够;
3.教师的心理素质及对学生歌唱的指导;
4.考试中出现心理问题。
笔者认为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心理素质太差。省内音乐考前培训班聚集了全省大部分的高考学生,有责任对这一现象加以重视及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解决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利用声响刺激提高音乐生稳定注意的能力
许多外来刺激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例如,对于习惯在熟悉安静的环境中学习的农村学生而言,进城考专业晚上总睡不好,所以教师应让学生逐步适应。
每天所有课余时间要求音乐生在不安静且有音高、节奏的环境中自由练习,训练音乐生的无意注意,经历不长时间的训练后,学生对此类刺激引起的注意就能达到自由化程度,进入有意后注意,对视唱等学习活动和外来刺激就能合理分配,于是再度恢复正常――熟悉视唱等音乐刺激状态下的学习正常。下一阶段开始,每天所有课余时间要求音乐生在音乐教室练声、唱歌,由于各自练习时节奏不稳定、内容多变极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而导致分心,学生不能在此类刺激与学习活动之间进行注意的协调分配,要想最大程度地排除其干扰,需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对发声是否科学的分辨要集中全部的注意力,这样学生稳定注意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2为学生创设特殊情景,培养学生支配情感、意志和性格的能力
学生歌唱的心理状态不好,会影响其高考稳定与正常。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音乐生初期都是对音乐有着强烈的爱好和情感,这种情感是兴趣的升华,但兴趣还只是低层次的情感,高层次的情感是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这对于一个音乐高考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对学生情感、意志和情格的培养要从高一开始,教师要培养学生音乐的兴趣,有了兴趣,爱上了音乐,学生才会执着地去追求其中的真谛,通过情感的抒发来揭示事物的意义,启发学生的歌唱激情。当然,一切心理素质的训练,均需建立在科学发声方法的基础上。俗话说:“艺高胆大”,歌唱技巧的训练与心理素质的锻炼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由于声乐技巧的非直观性,也由于声乐教学语言、语义的不确定性,声乐技巧教学的知识没有规范化、标准化的语言来表达,故有时学生对教师的讲述和要求感到不容易理解和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偏重于感觉上、心理上的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肯定、少否定的方法,是培养确定自信心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性格,使学生有沉着、自制和锻炼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去克服情绪的干扰,加强艺术修养,培养从事艺术的情操。
3.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对学生进行指导
教师的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持久而深远的。尤其是高考培训班的专业教师,要注意对自己心理素质的改善和人格的提升,用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我,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及优势,不依赖于他人的看法和领导的评价,相信自己的能力,乐观、积极、自尊而不自卑,要把自己看成是命运的主人。另外,教师要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和积极的工作态度,教师角色要求教师不能将烦躁冲动的情绪带入课堂,以免传染给学生。教师还要乐于交往,融洽人际关系,将自己和谐地融于社会之中,善于与同事、家长,特别是学生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做一个虚怀若谷、淡泊名利的成功教师。
另外,作为一名音乐专业教师,歌唱的良好心理素质当然更重要,对学生影响更大。人常说:“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在给每位学生上声乐课时自己先将歌曲“声情并茂”的范唱,让教师的歌声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把歌曲的内容淋漓尽致展示给学生,使整堂课都沉浸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不仅很快唱会了歌曲,而且在教师范唱的感染下,学生也表现出积极的歌唱态度,在教师的鼓励下,踊跃上讲台演唱的学生越来越多,唱的也越来越好,也提高了学生单独演唱的心理素质。要改变学生害羞心理,教师要鼓励学生上讲台进行表演,开始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演唱,同时加强对最先表演的学生的鼓励,来激发其他学生的演唱欲望,到最后再鼓励学生进行独唱、二重唱的表演。这样,不仅使大多数学生消除了害羞、害怕的心理,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对其心理素质的耐受力也是一种锻炼。
加上学校每学期组织的两次专业大考(期中、期末),学生得到了充分的模拟练习,成绩也稳步提升,舞台经验也得到锻炼,效果非常显著。
二、开展校际间的联考形式,为学生提供考试的平台
为了营造高考的氛围,给学生搭建更贴近高考的场面,我们还联合区域内的兄弟学校,开展校际间的学习交流考试――联考。学校邀请其他几所有艺术专业学生的学校,统一时间,统一命题,按高考的考试时间和组织模式进行模拟考试。并组织本校的专业教师或邀请区域内的其他学校的专业老师,给学生打分、评卷。最后,学校再组织全体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展座谈会,针对本次模拟考试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这种校际间的联考模式对学生的锻炼十分有成效,学生经过这样大的场面,心理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大大增长了学生的舞台经验。
三、举行多种模式的比赛和活动,给学生提供锻炼的大舞台
只有通过舞台实践,才能提高表演者的艺术演绎能力和锻炼表演者的心理素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就必须加强舞台实践锻炼。
1. 鼓励学生参加省、市、区各类艺术活动,提高歌唱水平
通过参加省、市、区、社区等各类表演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舞台经验和表演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所以,我经常利用一切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文艺表演活动,以增强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心理素质。
2. 举行全校型的模拟考试,邀请老师、家长观摩
为了加强实战经验,我们在学生临近高考时,举行高三学生音乐专场会,特邀请了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家长到场,聆听和观摩学生的表演。家长和老师的光临,让学生有很大的压力,一些学生可能会失常,也有一些心理素质很好的学生发挥得很好,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在专场音乐会结束后,专业老师必须与学生一起进行交流,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对个别发挥不好的同学要加以引导和安抚,指导学生如何学会放松心态。如果一些同学情况比较严重,还必须邀请心理教师或心理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让学生走出失常的阴影,才能确保学生在后面的高考中正常发挥,取得满意的成绩。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
艺考热从1999年国家高校扩招政策出台以来不断升温,全国音乐考生数量连年递增,其中绝大多数是声乐专业的考生。与不断升温形成反差的是,高校音乐生声乐素质非但没因选择空间加大而有所提升,反而呈现下降趋势。这种情况在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学生中尤为突出。
声乐素质是声乐学习者应具备的生理、心理素质,包括嗓音、技巧、乐感(音乐表现力)三方面。普通高校音乐生声乐素质下降的具体表现为:嗓音和乐感一般或较差;歌唱基础不扎实,发声方法普遍存在问题;缺乏音乐表现力;学习态度懈怠,缺乏学习声乐的热情等。这一现象的形成与高校扩招、中学追求升学率,特别是考生因文化成绩欠缺而走“艺考捷径”,以及对考生声乐素质的失当判断等一系列问题有关。声乐学习是个复杂的连续过程,普高音乐生声乐素质下降非在进校后产生。近年来,本人在江苏、河北、山东、安徽等不同地区担任普高音乐专业考试评委,认识到提高考生考前培训水平,在高考声乐考试中有效过滤生源更具价值,可作为提高普高音乐专业学生声乐素质的前期对策。
一、声乐高考中的曲目选择
声乐高考中,考生通过现场演唱展示其嗓音条件、声乐技巧、音乐感觉和舞台表演等专业素质。曲目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考生歌唱水平的发挥,且对成绩评定有决定性的影响。考生曲目选择应与其嗓音条件和歌唱技术相一致,同时也应恰当表现出考生自身的乐感和表现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与声部类型和嗓音条件不相应
声部类型划分是声乐教学的专业化工作。这项工作要求指导教师掌握声部划分的基本原则,具有较强的嗓音类型判断能力。有些声乐作品适于不同声部演唱,如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可由男中音、男高音两种不同的声部类型演唱;而在著名作曲家陆在易先生的艺术歌曲集《我爱这土地》中,《桥》、《盼》、《最后一个梦》这几首歌有适用于高音和中音两种不同调高的谱子。但一般情况下,曲目选择应遵循学科规范与惯例,男声和女声、高音和中音所适用的曲目有较严格的区分,不能通过移调让不同声部和嗓音类型的考生勉强演唱。
在高考现场,往往会发现一些考生选择了与自身声部类型和嗓音条件不相应的曲目,加上训练时间短,成了没有高音的“非典型男高音”、“非典型女高音”。最明显的特点是音域较窄,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在指导教师专业知识欠缺的“调教”下,把高音曲目随便降调演唱。考场上,还经常能听到男高音演唱男中音曲目,或者女高音演唱女中音曲目,甚至出现了作曲家为某一特定声部所写的咏叹调,而被随意地由各个声部来演唱。近两年考试中常听到的《黑龙江岸边洁白的玫瑰花》,这首歌是歌剧《傲蕾·一兰》中男主人公叶菲姆卡的咏叹调,专写给男中音声部的,可是却被很多男高音考生选唱,甚至女中音、女高音演唱这首歌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曲目选择的随意性背后暴露出的指导教师素质令人堪忧。而曲目的选择错误必然使一些嗓音条件良好的考生,因无法表现出应有的嗓音特点而使成绩大打折扣。
(二)与实际水平和嗓音特点不相应
在考试曲目的选择上,似乎存在这样一种误解:唱难度大、有高音的歌能得到高分。于是,考场上经常能听到的是《黄河怨》、《我像雪花天上来》、《岩口滴水》,甚至是《为艺术,为爱情》、《人们叫我》这些难度很大的歌曲和咏叹调。实际上,考生的学习进度和演唱水平是分阶段的。若没有很好的嗓音条件和较长时间的练习,这些歌曲是无法驾驭的。而许多考生连气息的支持、喉头的稳定打开,这些基本技术都还没有掌握好。即使能勉强唱完,也会出现高音喊叫、音准欠缺、乐句控制不完整等缺失,更无法触及表达歌曲艺术内涵等高层次要求了。
歌曲的风格是否与考生的嗓音特点相适应,是另一个明显的问题。如考场上出现抒情女高音唱《黄河怨》、《沁园春·雪》,抒情男高音唱《嘉陵江上》、《满江红》、《大江东去》等。这些曲目在音乐表现上具有较强的戏剧性,对嗓音的力度和强度要求较高。为实现这种音效,考生不得不人为地“加重、加浓”自己的音色,同时不自觉地加大音量,难免使嗓子处于一种深负荷状态。与之相反的是,用大号的嗓子唱抒情甚至花腔作品。近几年很多女高音声部考生,选唱《七月的草原》、《赶圩归来啊哩哩》、《军营飞来一只百灵》这三首歌曲,有些考试地区甚至成为女高音的“必唱曲目”。这几首歌曲音区较高,高声区有较多的跳跃和快速走动的乐句,适宜花腔女高音。而选唱的考生很多本是抒情或大抒情女高音,又因不适应歌曲风格、歌唱技术不成熟,就只能人为地“缩小”自己的声音。而脱离呼吸支持“吊”着唱高音,势必造成中声区和高声区严重脱节,以致于完全掩盖了自身的音色特点。
以上情况带来的后果不仅不能真实反映考生的音乐素质,而且会加重考生发声器官的负担,给身体和嗓音发育还不够成熟的学生造成伤害,出现声带水肿和发炎,甚至失去音色和高音。事实上,指导教师应结合考生条件,从声部、音色特点、唱法类别等方面综合考虑,为考生选择恰当的曲目。
二、声乐高考中的演唱伴奏
伴奏是演唱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伴奏编排的优劣及伴奏者水平的高低对考生演唱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考试评委也可通过演唱与伴奏的配合,观察考生的乐感、音准、节奏等素质。在声乐高考中,伴奏中暴露出的问题同样突出。
(一)演唱伴奏的随兴化
一、现状
(一)音乐教师及家长的认识模糊
有的教师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有些家长也认为音乐课没什么用,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但是,在一些大城市的中小学里搞了一些音乐实验班,实践表明,有音乐特长的学生的创造能力都很强,而且学习成绩也比普通班级高。
(二)师资队伍紧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很多农村学校的领导反映,农村学校由于编制紧张,招聘老师时只能尽可能将有限的名额用于招聘中考、高考必考科目的老师。至于音、体、美,没有老师就不上课了,或者让别的老师代课。
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算,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三)教学设施落后
教学设备、用具(器材)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物质保障。由于多种原因,音乐教育在农村小学中处于附属地位,音乐教学硬件建设也受到极大影响。在一些贫困山区,连像样一些的课桌椅都成问题,更不用说电视机、录音机、风琴了。
(四)学生喜爱音乐,但感知能力低下
中小学开设音乐课的主要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很多学生虽然喜爱音乐课,但对音乐知识知之甚少。此外,学生对欣赏及乐器类教学充满了向往和憧憬,在上合唱指挥课时,老师做示范,很多学生在座位上像看戏一样,不时发出“哈哈”的笑声;大多数学生更喜欢看动画片和听流行歌曲。这充分说明,农村小学音乐的教学效果与目标要求相差甚远,导致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低下。
二、对策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为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音乐教师应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多举办一些文艺比赛和合唱、舞蹈、器乐等方面的训练。同时,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按照音乐教学大纲开设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二)改革办学体制,广开育才渠道
教育部门应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敞开大门,吸引资金、人才,拓宽音乐教育渠道。鼓励多种形式办学,施行音乐教育多轨制。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地区资源
教育需要投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音乐教学设施是完成教学内容的保证,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不少学校没有音乐教室,没有电视、钢琴、风琴,而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在音乐教学中却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应适当增添音乐教学设备,改进教学设施。与此同时,我们应开发地区资源为我所用。在农村,石头、竹、木、泥等自然资源对师生来说唾手可得,只要我们稍动脑筋,就可加工成精美的具有特色的乐器:竹筒可制作双响筒和竹鼓,硬木可制作木鱼,泥可捏烧制成陶埙、陶鼓……这就使“演奏”这一教学内容得以生动地展开,并与其他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从而带动农村音乐教育全方位、立体化发展。
(四)加强师训工作,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教学设施简陋的诸多问题,我们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师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有音乐爱好的、能基本胜任音乐课的教师要进行培训,积极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作用。要鼓励高等师范、中等师范院校的专家、教授和专业教师到农村去讲学、兼职,这样有助于他们了解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同时,要鼓励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到农村去,帮助他们克服思想上的负担和困惑。另外,相关部门对这样的毕业生在生活上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五)提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
现在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虽说不像前几年那么缺,学校基本上都有专职或兼职的教师。但是,农村与城市的差别决定了农村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要少许多,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的距离越拉越大。因此,教育部门应尽量给农村音乐教师创造学习、交流的机会,学校也应鼓励教师参加学习,音乐教育者自身更应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六)组织各种音乐活动
各级各类学校、音乐社团应创造条件,适时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如合唱节、专场演出、音乐讲座等,争取办出特色,办成传统。这对推动、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七)将音乐纳入高考的综合试卷,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当前,导致农村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轻美育的原因主要是中考和高考两个“指挥棒”,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都是“副科”,认为对这些科目可有可无。如将音乐纳入高考的综合测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