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路交通规划

公路交通规划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5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公路交通规划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公路交通规划

篇1

中图分类号: X734 文献标识码: A

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都有机动车,机动车的增加,将使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农村公路在路线以及路面设计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安全性问题,给农村公路造成一定地影响。因此,要加以重视并科学地实施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规划设计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农村交通安全问题得以解决,并起到一定地积极性。

1交通标志设计规划

交通标志是通过一定的结构支撑方式、用图形符号和文字向道路使用者传递特定信息、用以管理交通的安全设施。目前绝大多数农村公路或多或少的都设置了一些交通标志,但是与其他较高等级的公路相比,农村公路上的交通标志还远远达不到牢固、醒目、完善、齐全的标准,往往在设置上有很大的随意性,表现为不完善、不规范。因此有必要针对农村公路的状况,对交通标志设置位置、设置形式进行明确的规定。

1.1设置原则

(1)对于陡坡路段,在进入该路段前应设置限速、警示标志。

(2)对长下坡、单车道路段应提前设置相应警告标志,对于有错车道的路段应设置标志提示间隔多少米有错车道。

(3)对于急弯等视距不良路段应设置减速标志,提醒驾驶员注意。

(4)学校和村镇附近路段和交叉口均应设置注意行人标志。

1.2设置位置

能提供足够的视认距离,给驾驶员足够的反应时间是道路使用者对交通标志的基本要求之一。所以在确定农村公路交通标志距离危险点的设置位置时,应以农村公路的设计车速和驾驶员在不同车速下的视认距离为主要依据。行驶速度与视认距离有很大的关系,行驶速度大则视认距离小,反之,行驶速度小,则视认距离就会增大。农村公路一般行驶速度下的视认距离见表1。

表1视认距离与行驶速度的关系

在具体设置时要结合地形及道路实际情况将标志设置在醒目、无干扰的地点。

1.3夜间标志

根据调查得到的农村公路一天中各个时段的交通量分布情况,农村公路夜间交通量是占有较大比例的。要使交通标志无论在白天还是夜间都能显示同样清晰的信息,除了要求农村公路交通标志具有足够的版面尺寸与合理的设置位置外,反光膜在夜间的反光效果也应达到农村公路的使用要求。即在农村公路一般的设计车速下,交通标志反光膜的反光效果应能满足驾驶员在识别并掌握交通信息后,在危险点之前安全停车。

2交通标线设计规划

道路交通标线是交通安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标划于路面上的各种线条、箭头、文字、立面标记、突起路标和轮廓标等构成,是引导驾驶员视线,管制驾驶员驾驶行为的重要设施。目前农村公路基本没有交通标线,即使部分道路画了标线也远未达到行车安全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因此在农村公路上设置相应的交通标线是十分必要的。

2.1设置方法

(1)车道中心线。目前我国农村公路上所采用的最小行车道宽度为3m,当农村公路路面宽度在6m或6m以上时,就应设置道路中心标线。道路中心标线的设置不仅可以分离不同的道路使用对象、强化道路规范,还可以起到诱导驾驶员视线的作用。

(2)车道边缘线。对于一些路面宽度在4.5m以下,无法设置道路中心标线的农村公路来说,可在急弯及视距不良的路段两侧设置车道边缘线,用来诱导驾驶员视线,保证行车安全。对于有些农村公路来说,无法在路侧设置交通标线的情况下,可在这些道路危险路段的路面上设置规则性的凹槽,以起到警示作用,提醒驾驶员减速慢行通过。

(3)纵向标线宽度。一般公路纵向标线的宽度为10~15cm,这也是驾驶员视认效果最佳的宽度范围。但是大量研究表明,纵向标线的宽度对交通状况和司机的心理指标不产生影响,所以农村公路在设置交通标线时不宜太宽,否则不但会造成资金浪费,而且会增加车辆打滑的危险。因此农村公路道路中心标线和边缘线的宽度均可以设置为10cm。根据驾驶员心理,交通标线闪现率为2.5~3次/s时效果较好。假设农村公路设计车速为40km/h,在这种情况下,交通标线实线段长度设置为3m,间隔长度根据2∶3的比例取4.5m时,可以保证最佳的闪现率。

(4)渐变标线。农村公路普遍存在道路宽度突变的现象。当车道数减少,道路变窄时,应设置相应的渐变标线引导两个方向的交通流顺利通过这个变化区域,渐变标线长度按式(1)计算。如果实际观测运行车速大于设计车速,可按运行车速进行计算,采用更长的过渡标线。

L=0.625Wv(1)

式中:L为过渡段水平长度,m;W为车道宽度变化的偏移量,m;v为设计车速,km/h。

3视线诱导设施设计规划

视线诱导设施是指在道路两侧设置的,用以指示道路方向、行车道边界以及危险路段位置的设施总称。常用的视线诱导设施有轮廓标、线形诱导标和标柱,其中轮廓标和标柱适用于农村公路。

3.1设置原则

(1)在视线不良、急弯、车道数或车道宽度有变化及连续急弯陡坡等路段应设置轮廓标。

(2)在气候条件恶劣,线形条件差和事故多发路段应设置反光性能高的轮廓标或采用尺寸较大的反射器。

(3)轮廓标通常设置在公路的土路肩上或附着在路侧护栏上。轮廓标的形式可根据农村公路是否设置护栏以及所设护栏的形式,选用附着式或柱式轮廓标。且应为双向反光。

(4)轮廓标在公路前进方向左、右侧对称设置。双车道公路,按行车方向左右两侧的轮廓标都是白色。

(5)轮廓标的标准设置高度70m,最小设置高度60m。设置于混凝土基础中的轮廓标其设置高度应与附着式轮廓标的高度大致相同。

(6)轮廓标反射器的安装角度无论在直线段或在曲线段,应尽可能与驾驶负视线方向垂直。

(7)受山体、树木或房屋等阻挡,线形走向不明的小半径弯道外侧可视具体情况设置一定数量的线形诱导标。

(8)在公路沿线接入道路两侧应设置道口标柱,提醒主线车辆提高警觉,防止支路车辆突然出现造成意外。

3.2设置形式

(1)轮廓标。轮廓标分为反光类和不反光类,反光类按材料分为反光膜和反光片2种形式;不反光类主要包括警示桩和警示墩。由于不反光类的视线诱导设施造价较高,可用于三级农村公路。对于四级农村公路上选择反光类轮廓标。对于单车道设计水平较低的公路也可将反光膜附着于两侧警示桩之上代替轮廓标来诱导驾驶员视线。根据农村公路车型大小、警示桩高度以及轮廓标的标准设置高度,将反光膜贴于距地面70cm处。设置间距可根据轮廓标在不同曲线半径下的间距选取。

(2)线形诱导标。线形诱导标的设置应根据曲线半径、曲线长度、偏角大小确定。偏角较小的曲线路段,可在曲线中点设一块诱导标;偏角较大,曲线较长的弯道,可根据需要设置若干块诱导标,应保证驾驶员在曲线范围内连续看到不少于3块诱导标。

(3)道口标柱。道口标柱一般在沿主线方向,路宽≤5m的支路两侧各设l根道口标柱,5m<路宽≤7m路口两侧各设2根标柱。已经设置指路标志或平面交叉警告标志的路口不再设置标柱。个别路宽>7m而未设置指路标志或平面交叉标志的路口在两侧各设2根标柱。

4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改善农村的交通道路条件、建设新型农村公路是我国三农问题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对标志、标线、视线诱导等交通安全设施的分析,得出其设置原则与适用的农村公路类型,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高速路衔接着若干的交错节点,互通式立交被划归内在的路网部分,它调配了日常通行着的车辆,提升了运转之中的交通实效。互通式立交构建起来的这类布局维持了进出这一地段的车流有序,衔接着各层现存路网。布设总规划时,要考量区域特有的真实地形,选取最适宜的立交形态。唯有如此,互通式立交才会创设更便捷的日常交通,解析了多重的交通影响。

一、规划布局的必要价值

高速公路不可缺失互通立交这样的布局,它布设了彼此衔接着的多层次,拥有立体架构下的网络形态。互通立交这样的常用布局有着转向的指引性,归属专门搭设的高速路设施。日常行车之中,互通式立交被设定成衔接的枢纽,它调控并梳理了各时段经过的车流。针对某一路段是否布设了最优的互通式立交,将决定着出入口径是否维持了顺畅。因此可以明晰,高速路网络以内的这类布局供应了顺畅通车必备的保障,平衡了各层级内的路网,从根本上获取了通车的顺畅。

构建互通式的、城区立体架设的布局,它密切关联着高速路经由区段的综合状态。布局及规划都不可忽视选取的方位、当地经济状态。构建这样的工程,关联着城区更广范畴的交通进展,拥有凸显的波及效应。因此,在着手去建造以前,有必要明晰高速路网表征出来的形态特性、多重的影响要点。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创设更为优良的互通式布局。

二、布局规划应考量的若干要点

(一)区段内的经济状态

建造高速路网,从本源上是为维持这一区域的长久进展,促进持续态势下的经济进步。高速路网搭配着的立交布局也不可忽视根本的这一要点。落实设定好的目标,要辨析如下的侧重点:首先,从宏观上看,布设的路网是否契合了周边进展着的经济状态;其次,衔接着的交通体系可否彼此契合,共同凸显最佳的性能。

经过审慎的考量,互通立交最好被布设于城区衔接着的路段入口;在入口的周边,要维持着顺畅的交通,确认交通是较便捷的。规划互通立交应能吻合现今存在着的生产力,适当着手去变更不适宜的旧式框架。这样做,才会便利更广范畴的平日通行。若没能综合考量,构建起来的立交架构将表现出阻碍,带来负面的若干影响。

(二)城区延展的形态特性

城区空间布设的总体形态、总体的性能都凸显了影响,布置路网应能侧重去考虑。这是由于空间形态、城区现有的方位布局都紧密关联着内在架构之中的分布需求,它决定着交通。布设内外彼此衔接的交通路网,要解析城区特有的方位状态,考虑到总形态。从路网视角来看,城市应被看成某一结点,要设定精准的路段走向、路网及城区设定的彼此间隔、可用的联络路线。路网若要紧密衔接城区,唯有依托于互通立交。

高速路经由某一城区,它表现出来的方位、接口被设定的位置都应被整合考虑。这是由于,二者决定着外在衔接的必备接口总数、选取的衔接形态。若可以确认现有状态下的城区规模、路网布设的总数,则侧重去筛选最优的衔接方式。城区延展拥有了足够空间,路网也依循了这样的进展趋向。此外,在搭设过境线路时,互通式立交凸显的影响仍是较多的。互通式特有的布局要密切契合城区的特性,维持同步的进展。明晰了拓展的布局、空间形态及结构,便于拟定最为理性的立交规划,指引城区适当去拓展自身。

(三)区位特性及总体规模

从规模视角看,多样城区显现了多层框架内的服务特性,拥有着不等的服务水准。交通性能有着凸显的彼此差异,这样的状态下,若城区本体拥有着较大的现存规模,将会便利平日内的外在联络。跨区交通递增的态势下,必须构建更广范畴的互通式立交。与之相对,若城区涵盖着偏小的总面积,跨区平日的交流被相应缩减,这样构建起来的立交布局也不必太多。

例如:依循拟定的人口指标,增设了搭配着的互通式立交构建指标。若某城区拥有着较优的城市化水准,且拥有稳定态势下的产业框架,调配的现有土地也较为富足,则可增设更大架构内的互通式立交。但与此同时,很多城区仍旧显现出跳跃进展的态势,布局正在历经着快速的变更。不可依循单一指标来布设规划,而要综合去解析,立交数目应被调控至最佳范畴内。

(四)内外范畴的不同交通

高速路网覆盖着城乡,互通式立交侧重于城区内的服务对象,它理顺了内外通行。面对着某区段常态的交通,设定出来的互通式布局要整合多样的要素。在这之中,综合交通依循的体系涵盖着如下要点:城区内外现有的交通、人流及信息流、其他应被考量的要素。综合交通延展的体系整合了航空、公路以及铁路,它们布设了自身特有的分支体系,而城区聚集着多条经由的道路。

调控内外的交通,协调布设应有的内外布局。唯有如此,内外交通才可被衔接成整体,在最大范畴内提快平日内的通行速率。互通式立交关乎潜藏的竞争实力,它呼应着现有的交通体系。拟定的立交布局要顺畅衔接干线及其余的路网,同时也应吻合既有的公路铁路等。辨识了现有的进展趋向,同时适当去推测未来。

三、设定最适宜的立交布局

高速路服务于城区,城市属于网络之内的互通结点。日常通行之中,车辆经由封闭架构内的、顺畅的高速路从而进到拥挤的、限速的城区之内,这样的流程要增添必备的转折,即路网必要的过渡。城区及高速路应能匹配并衔接,构建了通行经由的过渡段。现有这类布局可分成如下:环形绕行布局、直接穿过的布局、分离架构内的布局、切线绕行方式。

针对不同的城区,它们拥有着差异的彼此规模;与之相应,过境的高速路可选取对应着的途径。较大规模城区常常布设了若干的路径,同时含有内在的港口、机场及铁路线。交通布设的路径凸显了复杂的趋向,常常穿插着多样的形态,例如环形切线、直接穿过的路径及切线路径。若某城区配有较大的总规模,立交则可选取方格形态、放射状的环形。

确认某类布局前,还要精准辨析干线路网、搭配的公路网。妥善调配经由的进出口,考虑到可获取的交通实效,也要考虑影响。互通立交及彼此衔接着的枢纽都要拥有服务性。条件准许时,可慎重去变更初始的布设形态,从更高水准优化了现有布局,发挥更为凸显的实效。

四、规划之中的细节

首先,要调控必备的立交间距。规划互通式立交预设了精准的间隔,设置好的路段应能满足需要,增添必备的间距。常规状态之下,可设定30km特有的最长间隔、4km对应的最短间隔。设定这样的必要间隔,是为带动总体态势下的营运进步,从运营视角来探析。互通式立交预留出来的适当间隔也较吻合路网,二者都应留出必备间距。

其次,互通立交要符合给定的路段等级,符合路段本体的特性。布设互通立交,路段的特性是必备的参照前提。干线彼此交错之处都应增设立交,若现有的技术准许,一级公路也可搭配这样的立交。交错路径的布设要谨慎衡量可承载的路段特性、被交叉的路段状态。针对于必备的港口、游览圣地等,都应增设互通立交。

第三,互通立交常常不适宜被合并。这是由于,常用这类的立交不可交叉着服务类的立交。如果二者相交,匝道经由的车辆将会激增,依循线性的路径很难调配并处理。考虑到顺畅交通,起初布局时要慎重考虑。

结语

互通式立交特有的布局密切关联着多样要素,应当整合辨析这样的要素,适当去调配可用的现有资源。解析规划之中的这些要素,从本源上提升高速路表现出来的日常交通水准。立交布局设定的规划规避了行车状态下的常见干扰,增设明晰的、可辨识的交通标识,理顺了区段内的行车路径。拟定最优的规划,节省了投入进来的额外金额,寻求了最优范畴内的综合成效。

参考文献

[1]聂蓉,王俊.高速公路网互通式立交布局规划影响因素分析[J].交通科技,2015(04):84-86.

[2]刘景生,熊锋.赣州绕城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规划设计[J].交通标准化,2012(13):213-216.

[3]宋家骅,李旭宏.高速公路网互通式立交需求分析方法研究[J].交通与计算机,2012(05):19-22.

篇3

中图分类号: U412.3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 高速公路与城镇之间如何连接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因此, 互通式立交的建设在整条公路的建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一座互通式立交从开始规划到工程实施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1、规划布局阶段

此阶段为工程可行性研究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一般是确定互通式立交的大致位置,并根据OD调查预测交通量。

2、 选型阶段

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阶段, 但对于大型的或较重要的互通式立交在可行性研究时就进行各种可能方案的比选。

3、施工图设计阶段

详细地计算确定具体的各项技术指标。互通式立交的设置应综合考虑社会、 交通、 自然环境和技术等条件。高速公路与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与其它干线公路相交处应设置互通式立交, 一级公路在经济技术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也应尽可能设置互通式立交。尤其在高速公路与地方干线道路相交处, 设置互通式立交具有服务性质, 应充分考虑被交道路上交通流量的大小及它的能行能力。对城镇周围的相关干线做充分研究, 合理地安排互通式立交布局。互通式立交位置选择与出入口方便与否有着很大的关系。从相对于主线位置关系上讲, 一座互通式立交的横向主要是与地方路网的关系, 其中最重要的是与城镇的关系。互通式立交与城镇的关系在路线走向研究时就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高速公路与地方道路的相互交叉影响范围小, 流量小, 匝道的车速低, 具有出入口的性质。

二、互通式立交的规划布局

设置互通式立交的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 为了减少转向车流对高速行驶在主线上车流的干扰和影响。第二, 是为了保证干线路网上车流的快速转换, 而不致使两条或两条以上快速干线上的车流在交叉转换点处因急剧停车而造成损失。互通式立交的设置应综合考虑社会、交通、自然、环境和技术等条件, 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相交道路的性质

相交道路的性质是设置互通式立交的基本条件。高速公路与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与其它干线公路的相交处应设置枢纽互通式立交, 一级公路在技术经济条件可能的地方也应尽量设置互通式立交。高速公路与地方出入口干线相交处, 设置一般互通式立交具有服务性质, 应考虑被交道路上交通流量大小和附近相关道路的承受能力。

2、相交道路的交通量

一个互通式立交处的交通量一般分两类:一类是转换交通量,另一类是主干线的直行交通量。如果转换交通量大, 则应设置互通式立交如果转换交通量小, 设置收费管理的费用或建设费用相对营运收益较高, 则不宜设置互通式立交, 而应设置成分离式立交或进行适当的归并, 以提高效益。如果主干线交通量较大, 则不宜平交。为了保证车流的正常转换, 在设置分离式立交不合理时, 也可设置互通式立交。

3、城镇出入交通量

每一个城镇在远景年都有一定的车流发出量和到达量, 在对地方路网作充分的流量分配后, 其余交通量将全部分配到主干线上, 为了能够疏散这部分流量, 就需对城镇周围的相关干线路网做充分研究, 合理地安排互通式立交布局, 使互通式立交的数量一方面能够容纳这些流量转换, 另一方面也使这些流量在地方路网上进行合理分流或分担, 不致造成车流的过分集中而对地方路网造成压力。

4、道路的功能

相交道路如果是通往重要的城镇、机场、港口、观光游览胜地、工业区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地区, 应设置互通式立交。

三、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要点

1、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

交叉口是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是交通的咽喉。由于相交道路上的各种车辆汇集在交叉口, 在转向其他道路时, 这些车辆与车辆之间相互干扰, 既造成交通阻滞而降低行车速度, 又易发生交通事故。高速公路要求对出入口全部控制是设置互通式立交的一个依据。

(一)消除拥挤。两条运输繁忙的公路的交叉点通行能力不足将导致交通迟延和增加营运费用。因此, 以提高通行能力来消除道路拥挤是设置互通式立交的依据。

(二)消除事故。平面交叉口中由于车辆交叉行驶时要产生冲突, 所以易发生交通事故, 甚至在某些交叉点即使在较少交通量的情况下也有较高的事故发生率。在这种情况下, 常以设置互通式立交来减少事故的发生。

(三)地形。互通式立交是解决交叉通问题彻底的方法。某些交叉点的地形条件对设置互通式立交很理想, 设置互通式立交比一个适当的平交不会承担更大的造价, 也是设置互通式立交的一个依据。

(四)交通量与通行能力。道路互通式立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减少交叉时交通干扰, 从而保证交叉口的交通安全和快速通行。因此, 道路的交通流量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是设置互通式立交的最重要而现实的依据。

2、初步设计阶段

互通式立交的初步设计是为研究方案提供较为详细的设计和有关数据, 其最终目的是要为进一步的施工图设计提供最优、最合理的方案, 因此该阶段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方案”二字上。一座立交工程的具体设计步骤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调查测绘立交可能涉及范围内的地形、地质、地物等情况,其资料是作为初设立交型式方案的依据。

(二)根据交通量和当地客观条件初步考虑几个可能的立交方案。

(三)将初步考虑的几个可能立交方案描绘出来。此步骤是论证各方案中, 地形是否顺适, 是否满足匝道半径的需要, 各层立交相互穿越是否合理, 立交周围建筑的拆迁是否合理等, 最后确定出2~ 4个可行的方案。

(四)选定的几个比较方案绘出草图, 进一步进行细致比较。确定推荐方案应满足以下要求: 能否保证交通流畅、安全; 各个匝道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相互的立体组成线形是否合适; 立交桥梁的结构、布置、设计和施工难易程度; 整个工程的估算造价和养护运营条件是否合理; 立交的造型、美化和绿化情况。从以上立交的一般设计步骤来看, 完成一座立交的设计, 需要反复进行方案的比选。而其中立交的选型占居极为重要的步骤, 如果选型不合适, 轻者是设计工作浪费, 重者则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所以, 做好立交的优化选型是至关重要的工作。

4、施工图设计阶段

在互通式立交的型式选定之后, 怎样将各条特定的匝道组合成既满足功能要求又符合审美需求、技术上又合理可行的有机的统一体, 是施工图设计阶段总体设计的首要任务。

(一)线形简单、直接、熟悉。互通式立交的转弯匝道形式多样, 不同的匝道组合成千变万化的互通式立交形式。对一个具体的互通式立交工程来说, 在能够满意地解决那里的立交问题的若干形式中, 哪种线形简单直接熟悉就是最可取的形式。线形简单就最利于驾驶员, 尤其是不熟悉地形的驾驶员, 对该互通式立交的运行识别, 不易引起错路运行; 直接比绕行能减少运行时间, 节省营运费用; 熟悉则是互通式立交的走向使驾驶员容易掌握。互通式立交工程是一种交通设计, 是为汽车服务的, 首先是要从方便于驾驶员掌握和运行的角度来考虑。

(二)车辆运行顺适流畅。 互通式立交的设计首先需要满足道路交通量的需求, 并对设计交通量要提供相适应的服务水平; 其次应满足相交道路及互通式立交的技术标准, 如最小平曲线半径、竖曲线半径、纵坡、超高、视距、变速车道等的要求, 保证车辆的顺畅通行。运行流畅还应注意匝道线形的设计不致引起驾驶员运行操作是连续反复的转方向盘、换档、变速、刹车等, 造成不利行车的现象。

(三)行驶安全。为保证行驶安全, 需要注意线形合理,避免转小弯、陡坡直线下接小半径平曲线等情况。同时还需要保证交通标志、标线、信号清楚齐全; 并需要进行相应的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

结论

互通式立交规划与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立交是高速公路的重要节点, 立交设施作为交通路网中不可或缺的构造物, 具有投入大、变更难等特点, 在建设中更应该多方面考虑。要求立交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性, 就应该遵循立交设计与干线路网之间以发展为基础, 兼顾美学的原则。

【参考文献】

篇4

成立乡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任副组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乡交管办,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同志为专职工作人员,各村(社区)、部门单位、学校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交通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同时为了便于联系和配合工作,全乡成立交通安全联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保障工作协调配合开展。

二、工作内容

1.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建立相关考核考评办法,落实责任制,与各村(社区)签订责任书。

2.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和指挥,有针对性的、分步骤开展各项专项治理整顿行动,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措施,并做好汇总报告。

3.新建1个交通安全示范村。

4.做好“五.一”、国庆节以及重大会议或重大活动期间的道路交通防护期的安全管理工作,每次活动有防护方案、有专人负责,事后讲评总结。

5.村、部门单位、学校做好经常性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宣传教育工作。

三、工作安排和步骤

全年分四个季度分步骤实施:

一季度: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管理、道路交通法规“进农村、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五进宣传教育等项工作;

二季度: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道路两侧违章建筑进行清理整顿;

三季度:重点开展入校新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平安摩托”专项行动、在重点路口设置交通警示牌、全乡人民交通安全大学法教育活动等工作;

四季度:情况汇总、总结、完善基础台账并考核考评。

四、工作目标

通过努力工作,实现如下目标:

1.公路治安秩序良好,通行良好,公路无安全隐患,标识标牌完善,无车匪路霸、无公路三乱、无堵塞道路交通等。

2.消除马路市场和利用公路堆物作业、摆摊设点、打谷晒场等违法占道现象。

3.村民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知识增加,受教育率达100%,安全意识增强,杜绝学生因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而发生伤亡的事件。

4.报废车、拼(组)装车、非客运车,三轮车载客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基本消除无牌无证车辆和未办理第三者责任保险的车辆上道路行驶。

5.广大群众能积极配合和协助乡政府、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五、工作要求

1.思想统一,高度重视。建立乡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交通安全联席会制度,定期对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进行分析,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安排和部署。

2.工作细心,认真扎实。建立各村机动车和驾驶人行车安全和办理证照情况登记制度,做到底数清楚,记录真实。

篇5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最近几年以来,我国城市建设的速度加快,城市人口流量增加,这对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道路交通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交通将城市空间划分成众多的区域。如果城市道路交通的规划不合理,会导致整个城市空间形态被破坏,会给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阻碍。

一、城市道路交通定义

城市道路主要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按照一定的长度、宽度经过人工修筑、整理之后可供行人、车辆通行的一种带状的构造物。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聚集、城市建设用地也不断增大,这就促使了我国现有城市问题的出现,也造成了城市发展中各种不合理、不规范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城市经济发展,甚至是造成了各种社会安全事故,因而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强烈的反响。基于这种社会发展现状,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做好城市道路规划已成为各地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焦点话题。

二、城市道路现状

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按一定的长度、宽度经人工修筑,可供人、车通行的带状构筑物。进入2l世纪,随着我国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镇)人口的集聚,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大,以及小汽车进入家庭的客观事实,我国现有各类城市都面临着现状道路的容量不足,道路功能不分明,路网布局不合理,各类车辆与人流混行,城市公共停车场缺乏,高峰时段车辆拥堵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因此编制好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已成为各城市(镇)人民政府的当务之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和车辆不断增加,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着越来越艰巨的任务,城市交通拥堵、交通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实现城市交通系统快捷、安全、高效地运转,对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针对一些突出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在大城市中大量聚集,以及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使得城市交通需求激增,因此,城市交通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三、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方法

车道数设计

在多车道情况下,由于行驶车辆超车、绕越、停车等原因,车道的通行能力会受到影响,同时还会造成交通过分集中,增大交叉口负荷,引起交通混乱,给交通组织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等。对于不设中央分隔带的同向车道而言,若靠路中心线的车道通行能力为1, 从左至右其它车道的通行能力分别为:0.80~0.89、0.65~0.78、0.50~0.65、0.40~0.52。由此可知,通过增加车道数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简单措施并不可取。结合我国许多交通参与者违章现象比较突出的实际情况,城市主干道的双向机动车道数最好不要超过8 条。若此时仍不能满通量增长的需求,可通过改善道路网、修建平行道路、调整交通组织、合理改善城市布局等疏散道路交通负荷的手段加以解决。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机动车车道宽度问题,机动车道的宽度与车型和行驶速度、安全距离有关。我国城建部门在20 世纪60 年代根据调查资料得出了车辆横向安全距离及车身与侧石间安全距离的经验公式,并据此得出了机动车道宽度与车速间的计算结果,推行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现如今城市道路的交通组成已由过去以大车、公车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小型车、私家车为主。《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对道路横断面设计标准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目前道路机动车道宽度一般引用《规范》定为3.5m~3.75m,这无疑是是对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并造成车道不宽不窄、造成车流并道、拥挤,影响城市交通正常秩序。根据道路的等级、功能,细化机动车道(小车道、大车道、公交车道),建议:一般城市道路(快速路除外),大车道(混行车道)宽度宜为3.5m~3.75m,小汽车道宜为3.0m,路缘带宽度缩为0.25m;对于公交线路重复系数高,可能出现多辆公交车并排行驶的双向4车道干路,机动车车道平均宽度宜为3.5m;双向6~8 车道干路的机动车车道平均宽度宜为3.25m;支路因强调可达性,对车速要求不高,机动车车道宽度宜为3.25m;交叉口机动车进口道宽度宜为3.0m,最小可为2.5m。

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设计

对于城市公共交通并不发达的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而言,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乘非机动车出行仍为城市多数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且该部分群体为道路交通参与中的弱势群体。为了减小非机动车和行人对机动车交通的影响, 同时做到非机动车交通与行人交通的互补,在非机动车道设计中,应尽量遵循宁宽勿窄的设计原则,切忌盲目压缩非机动车道;有条件时,修建非机动车专用道,由局部交通组织发展为网络交通;在横断面布置中,可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布置在同一平面上;通过交叉口拓宽来增加进口道机动车道数时, 充分利用原有断面的非机动车道空间,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

绿化带与分隔带设计

在城市道路交通中,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之间的干扰为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对向行驶的机动车对道路的通行能力影响相对较小,因此,三块板和四块板横断面布局为城市主干道理想的横断面布置形式。

在分隔带设计中, 目前常用的设计方法是设计较宽的中央绿化隔离带,相对较窄的机、非隔离带或隔离栏杆,城区的仅划标线。实际情况表明,地形受限时,保留机非隔离带,或将宽的中央绿化分隔带分散设计为等宽的机、非绿化分隔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之间的隔离效果明显提高, 同时还可减小机动车尾气对行人身体健康的影响,改善行人周围的环境,有利于绿化的养护等。

地上、地下管线布置

在城市主干道设计中,引进国外成功的设计经验,将各种地上、地下管线系统地布置在共同沟内,不仅可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而且便于各种管线的系统管理,有利于解决道路横断面布局受道路红线宽度制约、道路拓宽受各种地上、地下管线制约的矛盾,消除今后反复开挖的后患,同时还可以提高城市抗灾、防灾的综合能力。

强化道路基础处理

路面质量对道路上运行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等行车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路面的使用性能与道路基础的处理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在软土地基路段。为了提高道路的总体建设质量,在道路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应采用与当地地质条件、工期相适应的地基处理方式,做到经济、实用、合理、科学,切忌工程建设政治化的现象。

6、确定合理的交叉口间距与行人过街形式

(1)交叉口间距与调头方案。一条道路上的交叉口数目越多,交叉口间的间距越小,交通事故率越高;交通出行时间越长,出行延误也会相应增加。城市道路上交通事故发生次数与交叉口接入数目成正比。

(2)行人过街横道设计。为了确保行人横向交通的安全、快捷、方便,尽量减少乃至完全消除市民因过街不便而冒险违规横穿马路现象的发生, 主要道路交叉路口与路段最好选择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的立交方案。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战略管理是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交通的未来发展方向、发展规模、交通布局等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道路交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维护着我国城市公共秩序。因此,我国政府必须要重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战略管理,以此促进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科学、合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一 道路交通中标线设置及施工技术

1 标线设置

1.1 标线的颜色

路面标线一般为白色及黄色,以白色为主;但白色的单一色调容易使长途行驶的驾驶员感觉疲劳。如果增加黄色标线,则可起到调节作用,有利于行车安全,但黄色标线的可见性比白色标线低。我国目前较少使用黄色交通标线,一般在同方向有二条以上机动车道且道路照明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才使用。另外,为提高夜间的视认性,标线可根据需要采用反光标线,立面标记可加设照明、闪光灯等设备。

1.2 标线的宽度

一般纵向标线的宽度为10~15cm,高速公路边缘线宽度规定为15~20cm,一般采用下限值,在需要强调的地方可采用上限值。横向标线宽度应比纵向标线宽,因为驾驶员在行车中发现横向标线往往是由远到近,尤其在距横向标线较远的时候其视角范围很小,加上远小近大的原理,加宽横向标线是根有必要的,一般宽度为20~40cm,斑马线为45cm。

1.3 标线实线与间隔长度的比例

若实线段与间隔距离太近,会造成闪现率过高而对驾驶员产生过分刺激;若实线段与间隔距离太远则闪现率太低的情况下又令驾驶员在行驶中获得的信息量太少。因此,选择标线比例的时候,既要考虑司机的心理、生理指标,也要考虑尽量采用每公里标线面积较小的因素。根据透视原理,一般纵向标线的最小宽度为10cm,纵向标线虚线的实线段最小长度为3m。

1.4 导向箭头的形式

对各种直行、转弯、直行和转弯组合箭头进行比较后归纳得出:最好的直行箭头的宽约为箭杆宽的4倍,箭头杆长度要比箭杆短,后掠式箭头和锥形式箭头都是不好的;最好的转弯箭头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对称的形式来显示方向的,其特征是保持箭头的转弯部分清晰。

2标线施工

2.1材料质量控制

标线厚度一般为1.8mm,振动标线的厚度一般则为3~4mm。为增强标线的反光效果,宜采用热熔型涂料,并对玻璃珠实行内掺和外撒。

2.2施工工艺流程

标线的施工工序为:放样―清扫路面―划底漆―划标线。

二 道路交通中标志设置及施工技术

1标志设置

1.1 指示标志

指示标志是表示遵行的行驶方向、通行权分配和应遵行的特殊规定。指示标志的颜色为蓝底、白图案,形状分为圆形、长方形或正方,其各部分尺寸的最小值,可根据道路计算行车速度,指示标志主要用来指示准许行驶的方向,如直行标志、环岛行驶标志、向左(或向右)转弯、靠右侧(或靠左侧)道路行驶等,也可用来表示专用车道、步行标志等。

1.2 指路标志

指路标志的颜色对一般道路为蓝底白图案,对高速公路为绿底白图案,其形状除地点识别标志、里程碑、分合流标志外,多为长方形和正方形。指路标志用来指示道路通往目的地的方向、地名、距离或与之相交道路的编号,名胜古迹,游乐休息或服务区等。指路标志板的尺寸先根据道路的计算行车速度确定汉字的大小,再根据汉字的字数及板面要求确定板面尺寸。指路标志按用于一般道路和高速公路分类,但有的指路标志既可用于一般道路,也可用于高速公路,可根据道路等级选择其颜色和尺寸。

1.3 禁令标志

禁令标志表示的遵行、禁止和限制等规定是必须严格遵守的,其设置因目的不同而异。禁令标志的颜色一般为白底、红圈、红杠、黑图案,个别标志如禁止驶入标志是红底,中间一道白杠,解除禁止超车和解除限制速度标志是白底、黑圈、黑图案并有五道黑斜杠,禁止车辆停放标志为蓝底、红圈、红杠,停车让行标志为红底、白字、白边。禁令标志的形状为圆形、八角形、顶角向下的等边三角形,其各部尺寸的最小值根据计算行车速度。

1.4 警告标志

警告标志用来向道路使用者提供道路沿线存在的危险或应该注意的路段,提高警觉,并准备防范措施。警告标志的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形状为顶角向上的等边三角形,尺寸代号,其边长、边宽的最小值根据道路计算行车速度。警告标志到危险地点的距离,可根据道路的计算行车速度。如受实际地形限制,可以作相应的变更,但其设置位置必须明显,并不得小于安全停车视距。

1.5 施工安全标志

维修、养护等施工地段必须设置施工安全标志,以临时分割车流、引导交通、确保安全,在夜间施工路段还应设置施工警告灯。施工安全标志主要包括路栏、锥形交通路标、施工警告灯号、道口标柱、施工区标志和移动性施工标志等,其形状和颜色各异。

2 标志施工

2.1材料质量控制

除较大的标志板外,普通标志板一般应由单块铝合金板加工制作,不允许拼接,所采用的铝板厚度一般为3mm。反光膜宜采用钻石级,钻石级反光膜仅反光强度初始值大,而且经过10年使用后,仍能维持80%的原有亮度,使用年限较长,耐久性好。

2.2施工工艺流程

标志的基本施工流程为:按设计图纸放样基坑开挖钢筋绑扎、支模浇注混凝土标志安装。

三 道路交通中护栏设置及施工技术

1.护栏设置

1.1 护栏的高度

微型汽车的前车盖趋于流线型比较低时,在与护栏相碰就很容易钻入波形梁护栏的横梁下面而造成严重的后果。而重型汽车在与护栏碰撞时,可能产生跳跃问题,速度高时危险性更大。为避免上述两种情况的发生,就要求确定护栏的合理安装高度。防止车辆钻撞和越出护栏的高度是:缆索护栏――从地面到最上一根缆索顶的高度950mm;箱梁护栏――从地面到箱梁顶的高度700mm;波形梁护栏――从地面到横梁顶的高度755mm。上述护栏高度,几乎可以适应所有乘用车,以及大部分轻型货车、箱式货车、多用途车。

1.2 护栏的最小设置长度

护栏的最短长度主要取决于碰撞能量,不同设计行车速度对护栏最小结构长度的要求如下:当设计行车速度v

2护栏的施工

2.1 材料质量控制

为保证防护栏的耐久性,路侧和中央分隔带的钢立柱以及波形护栏板均应进行防腐渗铝处理,渗铝厚度一般为70μm。拼接螺栓则宜采用高强级螺栓,并应进行防腐镀锌处理,镀锌厚度一般为50μm。每批材料进场都经过监理工程师、质检员的严格验收,彻底杜绝质量不合格产品流入施工现场。

2.2 施工流程。

防撞护栏施工的流程为:放样安装立柱安装防阻块、端头和顶帽安装波形梁调整线形。

四 结语

交通标志为交通参与者提供明确、直观、易懂的交通信息,从而保障众多出行者行车、走路的安全和顺畅,最大限度地发挥道路和功能。并且在容易肇事或者应该特别注意的路段警告驾驶员提高注意力,减轻事故的发生。综上所述,合理设置的交通标志,可以提高道路和能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防止交通阻塞、节省能源、降低公害、美化道路沿线和周边的环境。

参考文献

篇7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city, many of the old industrial park has actually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city limits, with the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highways, high-speed (intercity) railway, subway, expressway and other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fac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the existing industrial park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nicely integrated transport planning and urban adapt to complete transition from the park to the city's problems.

Keyword:Industrial Park, road transport,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191 文章标识码:A

一、引言

工业园区肇端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许多城市在城郊结合部划定一定的用地范围,整合工业企业,集中建设工业园区,一般采用招商引资的方式,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经过20年的发展,当初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区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经过20年的发展,许多旧工业园区面临新一轮改造的问题,一方面,园区内部企业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采取关、停、并、转等不同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城市大环境发生变化,诸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空间发展战略调整、新城建设等等,如何使原有工业园区适应、融入新的城市规划是当前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当初老工业园区选址一般比较偏僻,位置相对独立,对外交通不便。随着近年来城市的快速发展,许多老工业园区实际上已经纳入城区范围,随着城市高速公路、高速(城际)铁路、地铁、快速路等区域通设施面的规划建设,原有工业园区如何完善交通规划,很好地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相适应,完成从园区到城区的转变,是一些老工业园区需要面对现实问题。下面以天津市北辰区双街工业园区为例进行阐述。

二、双街工业园区概况

1.区域位置

北辰区双街工业园区位于天津市北辰区北部居中位置,距天津机场33公里,距天津港72公里,距北京100公里,具体四至范围:东至京津塘高速公路,南至永定新河,西至京津路,北至双街镇镇界,规划用地面积28平方公里。

2.产业情况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双街工业园区已经形成天钢轧二、美伦医药、西门子、振兴水泥、普利司通、双街钢管等骨干企业,另外东鹏智谷园、闽双总部基地、庞大汽车产业园等正在或即将落户园区。

园区内现状两百多家企业涵盖16个行业,主要以冶金及制品、建材、机械制造、通用设备、木材及家具制造业、食品饮料等行业为主,产值以冶金及制品、建材行业优势突出,占工业园区产值的40%。

现状企业分行业数量一览表 现状企业分行业产值比重一览表

交通条件

(1)道路本规划范围有2条高速公路通过:京津唐高速公路从园区东边界经过,为高速公路国道主干线,双向4车道,途径园区段为高路基形式。滨保高速公路从园区北侧边界通过,西接京津塘高速公路三通道,东至滨海大道高速公路,与唐津、京沪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共同组成天津市的公路环线,双向8车道,途径园区段少部分为高路基段,其余大部分为上跨京津城际铁路和京津塘高速公路的高架桥。

本规划范围有1条快速路通过:京津路从园区西侧边界通过,南至天津市中心城区,北接京津高速联络线,4块板横断面,主线双向10车道,在园区段除双源路口为平交路口外,其余路段为全封闭、全立交,主线控制出入路段。

本规划范围有2条主干路通过:九园路位于园区中部,西起京津路,东至津围快速路,4块板横断面,主线双向8车道。外环北路北延长线位于园区东边界,目前已建成九园路至跨永定新河大桥段,2块板横断面,机动车双向6车道。

园区内部路,主要有啤酒厂路、铁东路、双川道、双源道、双海道、双江道等,路面宽6—15米。

(2)铁路

1)线路

京津城际铁路:在园区内全线高架通过,京津城际铁路是环渤海地区城际客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沟通北京和天津两大直辖市的便捷通道。该线起自北京南站,引入天津站。线路等级为城际快速铁路,双线。

京山铁路:线路等级为国家一级,北京至天津间为三线,连接华北与东北地区,是关内外客货交流的主要通道,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分流了京津间的客流,其客运能力有较大剩余,规划开通市郊铁路,作为京津塘发展主轴客运通道的重要补充。其主要货运功能是服务通过运量,兼顾地方运量。

津霸联络线:线路等级为国家一级,现为复线,京九铁路为我国新建的一条南北向铁路干线,津霸联络线将京九铁路引入天津铁路枢纽,加强了东北与华南地区的联系。

铁路专用线:本规划范围内有天津振兴水泥有限公司、北辰区综合储运场、天津双街钢管集团、天津海豚炭黑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的铁路专用线从京山铁路引出。

2)场站

汉沟镇站位于京山线上,日均经过客车38对,货车140对,为货运场站,仅有专用线接轨,不进行装卸作业,日均货运量8000—9000吨。汉沟镇站通过啤酒厂路与京津路沟通。

(3)交通设施

1)公交首末站

961路(城际美景—天津站)位于双川道与双辰西路交叉口的西南角,占地4600平方米。

2)加油站

北辰工业园区京津路沿线计有正通加油站(占地7500平方米)、北辰开发区加油站(占地5500平方米) 、双福加油站(占地4800平方米) 、津双加油站等四处加油站(占地5600平方米)。

(3)主要结点

1)互通式立交

滨保高速公路与京津路交叉口为双喇叭互通式立交。

2)分离式立交

滨保高速公路与上跨京津塘高速公路;

九园路上跨外环北路北延长线和京津塘高速公路;

京津路上跨双江道;

京津路上跨双新大道;

京津路上跨九园路;

京津路上跨啤酒厂路;

津霸联络线上跨京津路;

啤酒厂路下穿京山铁路;

九园路下穿京山铁路和京津城际铁路;

双江道下穿京山铁路;

3)主要平交路口

双源道与京津路交叉口为信号灯控制路口;

双辰北路与九园路交叉口为信号灯控制路口;

篇8

中图分类号:TU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7(C)-0331-01

目前我们面临的是公路交通大发展的好机遇,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对公路交通的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看到公路交通对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作用和影响,只有认清这个问题,并把这种战略思想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在本世纪搞好公路交通建设,为本世纪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下面笔者就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和加强公路交通建设应采取的几项措施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紧密

(一)公路交通建设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1、能有效地拉动内需,促进区域经济增长。2、能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改善沿线的交通条件,有利于统一市场的形成。3、能拉近各大城市、工业中心的时空距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因而也就能促进了区域投资的增长。

(二)公路项目的发展影响区域资源开发

1、能促进自然资源开发,因为公路的建成和使用为自然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运输的支持,而生产部门在公路运输的支持下获得了经济效益会增加对开发自然资源的需求,从而会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加大、加快。2、能促进国土开发和土地增值。因为公路的四通八达可改善沿线区域的交通状况、投资环境,投资环境改变了,投资需求就会增长,土地也就值钱了。3、能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也能促进旅游资源开发。

(三)公路项目的发展影响社会进步

1、能促进区域生活水平的改善。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促进区域出行的变化。2、公路项目的发展影响对外的联系。能促进外贸发展和对外投资。能促进国际文化之间的交流。

二、加强公路交通建设应采取的几项措施

(一)科学规划,会理布局,保证公路交通有序发展

在公路交通的发展中,合理规划和布局,是实现良性发展的前提,特别是当前,在资金短缺、资原有限、公路基础设施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情况下,能够适应我国当前的情况,做好合理规划和科学布局,使公路网发挥其应有的效益,更显得尤为重要。1、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干线公路高等级化的同时既要注重干线公路的建设,又要发挥支线公路的作用,在规划布局县乡公路时,要结合实际,不能盲目追求高等级,否则必然造成资金、资源、人力等的浪费,而且经济效益也达不到最大值。在这方面,既需要国家从宏观上整体规划,又需要省、市、区在局部规划时,做好与国省干线公路规划的协调,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有关部门应该结合当地实际,结合研究相关的其它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趋势,做好现有公路交通状况调查和交通量发展预测,使公路交通规划布局真正起到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2、规划与设计、建设相衔接,保证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要在整体规划的同时,提高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水平,保证规划科学,设计合理,建设优质。

(二)创造更好的公路建设环境

公路交通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对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影响,在目前公路交通迅猛发展而资源日益减少,自然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公路建设在具体设计建设中,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提倡老路基和非耕用地的利用,必要时废弃路基等可以还田使用。设计建设从节约能源、提高效率出发,我国目前交通状况不好,公路里程少,路况差固然是一个方面,而混合交通又是影响交通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混合交通状态下,车辆运营时速平均只有30公里,混合交通每年至少降低25%的通过能力,运输成本多支出100亿―200亿元。而且,混合交通使能源消耗更高,有资料表明,混合交通比分道行驶汽车运行速度降低18%―32%,而燃料却提高16%,因此,在设计时,要从提高通过能力出发,减少混合交通状况。2、公路设计建设与自然景观相协调,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在设计和建设中,要把环境意识贯穿始终,线形设计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尽量避免严重破坏地形地貌。在建设中,要合理安排,科学施工,加强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寻求节约材料,降低污染的最佳方法。在建设后期,要采取多种方法,对自然环境进行恢复补偿,提高绿化水平,创造良好的公路环境,使之成为与自然相统一,相协调的人文景观。

篇9

公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才能够使交通运输稳定高效的发展得以促进,所以,既要重视交通运输业发展过中的各种问题,又要将优化和改善的策略制定出来,从而使我国公路交通运输可持续的发展得以促进。

二、公路交通运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结构性的矛盾

我国经济在快速地发展,也提高了客货运输的总量,但是,由于运输内部管理和运输方式,都存在问题,很大程度影响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主要因素就是公路交通运输行业自身的体制,对社会经济实体发展有直接的影响[1]。而且公路交通运输行业内部没有将一个完整运输体系构成,公路运输实际运行的过程中,通畅度欠缺[2]。另外,不同运输方式发展的过程中,融合的时间过程也应该有,才能够使公路交通运输行业整体性得以保证。

(二)城市内外交通衔接通畅性欠缺

从当前来看,城市内外交能衔接通畅性比较差,致使城市内外的旅客乘公共汽车时,一系列的换乘比较复杂。其原因就是城市的公共交通设施当前一体化发展还比较滞后,城市发展的规划与客运枢纽不协调,致使城市交通出行中一些问题存在其中,不但使乘客乘车的成本增加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三、循环经济模式下公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公路交通运输体系建立健全

我国经济不断地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订也在不断地深入,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地域经济实力,构建公路交通的运输体系,配置不断地进行优化,将完善运输方式制定,使公路运输网运行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断地提高运输的效率,并且不断地降低自然资源消耗,从而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另外,公路运输资源也应该合理地应用。强化改善运输质量和效率,全面提高公路运输的能力[3]。

(二)合理科学地规划公路网基础建设的内容

篇10

Abstract: road traffic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is inseparable, the degree of development of road transportation will cause certain degree of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highway transport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y, and made a brief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road traffic on Ningxia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s: highway transportation; regional economy; vision

中图分类号:N94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公路交通运输在所有的交通运输业中所占的比重最大。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加快以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交通市场,坚持依法治交、科教兴交,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由于宁夏是内陆地区,铁路交通有很多地区无法直达、航空交易的费用较高、内河航运缺乏,这就意味着完全需要依靠公路交通。公路交通作为主要运输方式之一,在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既可以独立完成完整的运输过程,又可以辅助其它运输方式完成运输过程。因为任何一项货物或人员的移动,不论在主要运输过程采取何种运输方式,都离不开公路运输的衔接,目前宁夏公路已形成以银川为轴心,以国家级和省级公路为骨架,以县、乡公路为脉络,贯通城乡,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体系,截止2011年末,宁夏公路通车里程已超2.5万公里(含村道),其中,等级公路2.4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00公里,公路密度已达到36.9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1.44亿人,货运量2.9亿吨,分别比2007年增长86.3%和340%。随着公路交通的发展对宁夏区域经济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公路交通的建设和发展影响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不仅改善了区域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扩大了对外开放,而且改变沿线地区的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整合区域内各种经济资源,还影响了区域内企业的发展战略,物流体系等,公路交通的发展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建设,改变人们的思维观念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归纳起来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的作用就是提高了社会的运行效率,也提高了区域内资源要素的利用效率。具体而言,区域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就是区域路网,无论是它的功能还是结构都对区域经济本身的功能和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更为深层次的意义,在对区域投资环境进行评价的参考因素中,除了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区域产业政策以及劳动力素质之外,当地的交通整体功能也是投资商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而一旦实现对区域的投资,就必然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这就意味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同当地公路交通建设水平是分不开的,一个交通极为不便利的地区,也不会有很高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二、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交通运输关系到国计民生,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有效地联系起来。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公路交通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稳定快速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快速便捷的公路交通网络加快了区域内部的经济循环,带动了城乡经济圈的开发与建设。交通运输是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协调发展重要影响因素。公路交通系统对地区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公路交通影响地区区位优势,促进城镇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往往取决于该地区在宏观经济环境中的区位优势。首先公路交通的便捷程度改变了地区之间的可达性,从而改变该地区的经济地理位置。由于公路交通系统的合理规划,将使公路沿线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得到优先的快速发展。从宁夏区内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到,最近几年随着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加大,国道和省道沿线各县各乡镇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其他地区,相对的区位优势不容忽视。

公路交通的建设,推进了农业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生产,使农村经济向集团化和优质、高产、高效发展,为农副产品转化为商品创造了条件,也为农民从传统农业向以市场为导向的高附加值农业转变创造了条件;且还加速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速度,特别是把农民从小农经济中吸引出来;通过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实现大规模的非农转移,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同时,通村公路还缩短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差距,向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迈出了一大步,大大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农村地区的城镇化建设以及地区经济均衡发展。(二)、公路交通系统改善地区资源配置,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公路的建设,尤其是农村公路的建设,使城镇公路网得到了完善,交通的便捷极易吸引外来企业的生产投资,促进沿线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公路建设加快了“路站运一体化”进程,改变了农村落后的交通面貌,改变了农民的出行方式,提高了出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加快了农村客运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交流和农村经济发展,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必要的交通运输支持;公路网的完善,使农民开阔了视野,扩大了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的交流,加快了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转变了农民群众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加快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解放和文明进程,改变了广大群众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农村公路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快速发展,大大促进了公路沿线地区的土地优化配置以及沿线工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将紧缺的土地资源调度到最紧缺的、能够极大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行业中来。另一方面,公路的便捷也将使农产品更加方便地运输到城市市场,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开始呈现升级与调整态势。农业专业化、集约化、工业化以及现代化水平逐年提高,产业地域分布布局更加合理。(三)、公路交通沿线形成了带状经济发展区域,促进沿线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首先,公路建设本身就属于第二产业,当地的公路交通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这也就意味着当地第二产业的不断发展,同时在整体的工业发展上也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公路建设另一方面可以刺激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例如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服务业以及流通等等,这些产业的发展都是跟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只有在大范围内实行公路交通建设,才能更好的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交通本身又可以刺激第三产业在内部结构上的调整.由于公路网规划的逐步完善,社会经济活动区域也随之扩大了空间范围,运输通道不断完善,以交通干线为发展轴的经济带逐渐形成,城乡经济呈现沿公路网发展的带状结构,公路沿线的运输可达性和经济可达性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增长。(四)、公路交通系统带动了物流产业的发展交通运输是市场经济物资流通的基本保证,尤其是公路交通系统的发达更促进了区域市场结构的完善。商品流通、人员流动将变得更加便捷,同时形成了以车站和物流市场为核心的层次性的区域性的商品流通中心。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对于物资流通的既有线路的规划、既有流量变动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地区间专业化市场的扩大和新的市场的形成。总之,交通运输这一基础设施的发展和完善是保证经济社会得以正常进行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发展经济,首先要把交通运输体系的规划作为优先考虑的重大问题。整个社会经济链条的快速运转,离不开交通运输网络,尤其对于地区发展,公路交通的优先发展尤为重要。经济的和谐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条件的逐步改善。

三、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公路建设实际上对区域经济还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虽然这个影响同积极影响相比较小,但是必须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由于工程占用沿线土地或临时用地,改变沿线生态环境,路线经过的居民住房需搬迁,供电、通讯设备及水利、灌溉等设施必需迁移,势必引起沿线动植物及自然、文物等环境的变化。同时,因工程施工破坏沿线森林、土壤、植被,使得土地和松散,这些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公路交通的建设,所出现的如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和土地荒漠化的生态环境污染,及农业结构调整等,加上公路建设征用农业耕地的原因,致使我国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

四、公路交通对宁夏区域经济发展的远景目标

篇11

就我国在今年的最新消息看,截止2014年末,我国的公路总里程以及高达446.39万公里,公路密度46.50公里每百平方公里。相比于2013年,总里程增长超过10万公里,公路密度提高1.12公里每百平方公里。然而,根据统计局的数据分析,我国在2030年时还会增长超过3倍的交通运输量和主干道通行量,显然会给我国当前的公路交通系统带来无法承受的压力。可喜的是,我国政府制定了《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以此对交通建设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撑和导向规划。交通部自身也组织了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及相关科研部门对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不少的科学分析和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并将逐步应用于未来的公路交通建设当中,为我国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绵延不断的推动力。

一、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概述

公路交通是我国社会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是维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它对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然而,作为重要基础的公路交通却会造成较多的环境污染和社会资源消耗,因此,公路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进行良好的统筹规划,一方面要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共的需要,建设良好的公路交通网络。另一方面又需要保障公路交通所占用的国家资源不会影响教育、福利和医疗等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其在发展过程的负面效应不会严重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例如交通阻塞、交通事故、能源过耗、环境噪声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最终实现公路交通在通过自身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进步时,又要保障居民生活质量、社会和环境等健康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公路交通在制定和规划的过程中严格把握发展性、协调性和持续性三个特点。

第一,发展性。发展性用以判别交通的发展是否真正存在、是否健康、是否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求。

第二,协调性。协调性一方面反映公路交通自身内在各要素之间适应情况,另一方面反映公路交通与社会、经济、人文等方面的匹配程度。

第三,持续性。持续性是基于当下的数据和模式判断公路交通系统在未来的长期性、合理性和潜力等。而长期所指的概念包括至少三代以上的时间,因此,这也是说明了发展性更加侧重于数量,即通过规模的扩大和增长来体现能力。协调性更加侧重效率和质量,即当下的结构和模式的合理性,实现统一与和谐的能力。持续性则偏向于时间维度的发展概念,而不是短时间的现象,然而持续性又是建立在协调性和发展性的基础上。

二、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选取

(一)科学性原则

评价体系作为以科学理论为基础建立的指导机制,其指标的选取也应当依照相应的科学基础,而这部分科学性应当体现在指标内涵、测定方法以及统计计算方法等多个方面。

(二)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选择也需要把握操作性强的选择,因为数据收集太困难或是难以实现准确和可靠性,都会影响最终的评价体系所输出的结果,而且要尽量依照当下存在的数据和标准。

(三)定性与定量指标的结合原则

交通运输系统中涉及的指标较多,有些难以量化。而这些指标对评价又是很重要的,因此必须用定性指标加以描述,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再选取适当方法对其进行量化处理。

(四)动态性原则

因为可持续性本身就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因此,指标体系选择的时候也需要把握时间概念、发展性和动态性,要将动态作为主要的考虑指标,然后结合静态指标进行综合考虑。

三、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评价公路交通系统的持续能力除了要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四个方面的指标进行收集之外,还需要将公路交通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整理。这也维系公路交通协调性,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本文主要在以下的五个方面进行了内容的收集,每个方面都包含有若干个评价指标。环境影响包含公路程度、公路主干道的噪声均值、汽车尾气达标率;资源消耗包含公路交通所占的土地面积、运营车辆的能量消耗、资源循环利用率、单位土地面积所能提供的客运量、单位土地面积所能提供的货运量;社会效益包含公路交通覆盖面积、公路客运量占交通系统的比重、公路交通从业人数占社会就业人数、公路事故发生率、公路交通运输量;经济指标包含公路运输的投资额占社会投资的比重、公路运输所带来的职员税收、公路运输所带来的职员税收、公路运输费用占GDP的比重、公路运输每里程的平均利润;公路交通的发展水平包含公路密度、主干道运输能力、道路分类及其比例、公路运输量占交通体系的比重、公路运输通达深度。

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触及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更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操作方案。与其说是一种指标体系,不如说是关于可持续发展操作方向与内容结构的一系列规定。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热点与重点。公路交通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以系统的目的为依据。

四、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全新的发展战略,也21世纪人类社会的主题思想,更为我国的公路交通指明了发展方向,解决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达到了公路交通建设的理想状态。通过对环境、经济、社会和人口等多个方面的指标进行综合,为公路交通额良性循环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我国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娟伟,代秋贞.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6:216+213.

[2]卢冬生,雷立.湖北省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研究[J].中外公路,2013,04:354-358.

篇12

中图分类号:F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9-0062-02

现阶段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交通运输能够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也是经济运行质量、效率提升的重要保障,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为缩短世界距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在一切改良中,以交通运输改良最为有效”的著名论述。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也证明对于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作为20世纪30年代诞生的专为汽车运输提供服务的道路交通设施,公路工程的优势集中于速度快、通行能力强、运输成本低与行车舒适度高等。为更深入地分析公路交通经济内容,需重视公路经济适应性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才能推动公路工程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公路经济适应性的概况

20世纪50年代我国运输理论体系由苏联移植而来,近年来,我国在对国外运输领域研究成果积极吸纳的同时,也需从理论与实践探讨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情况。韩彪于1994年对各国交通发展、经济发展历史关系研究后,指出交通在对经济需求满足后,经济将拉着交通走“交替推拉关系”理论,特别是《运输经济学导论》(1995年)将该阶段研究推向了高峰,书中对城市化发展与工业化过程内交通运输的作用进行全面、详细的阐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系统愈加完善,但仍是制约着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分析公路交通运输对经济影响就具有重要意义。只有解决现阶段我国经济建设中交通运输问题,才能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的整体投资效率,才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将公路交通运输作业充分发挥出来。

公共基础性、公益性与经营性为交通运输行业的主要特点。在公路经济适应性研究中贾元华对公路经济适应性的分析与研究。认为公路经济适应性是指在规划设计、建设投资、经营管理与开发等方面现代化交通设施一高速公路选取的策略、管理体制与运作方式,并进行相关方案、措施制定,以此与国家、地区等经济关系相协调,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制约作用。笔者认为,交通运输系统经济适应性是经济和交通系统的一种自组织、自适应现象,实际展现在不同发展阶段交通和社会经济系统出现“协调效应”。而“经济适应性”是指交通运输系统和经济系统间具有互相协调、互相作用的联系,进而调整交通运输系统本身结构适应性。

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属性、先进交通方式,公路经济适应性是指规划、投资、建设、运营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公路和经济系统发展需求等相互作用分析,应做好适应性调整工作。作为一定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公路交通遵循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而诞生,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求公路交通发展必须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为更好分析公路交通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可从下图分析。经济系统与公路系统之间存在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作用,能够进行良性发展机制的建立。同时,两者还存在相互制约与阻碍作用。

二、公路经济适应性分析

现代交通运输系统可紧紧联系构成区域经济活动的各类要素,是经济布局形成的根本要素,交通方式的每一次改变、更新都会对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扩展与区域产业格局变化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国家与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为实现交通经济一体化必须重视运输网络的合理构建。20世纪50年代,“公路产业带”在国内外出现,其为现代化交通方式对产业空间布局结构改变的重要形式,进而对经济发展起到引导作用,并促进现代交通建设和区域经济增长。为更好地分析与研究公路经济适应性,需重视其布局、交通供给等多方面的内容。

(一)公路布局和经济布局的复合度

作为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轴线,公路交通在宏观层面分析,其建设对地区经济布局规划起到重要影响作用;于微观层面而言,企业区位选择与公路建设息息相关。除此之外,作为区域、城市连接的快速客货运通道,公路交通可紧密连接国家、地区间的城镇布局、人口分布、资源分布等,并按照“效率”和“公平”等原则,在现有布局前提下,公路交通利用规划建设,可对系统化、网络化程度进行最大限度提升,并对地域分布相对均衡加以重视,不仅要实现经济发展、交通通畅,更要对经济发展水平不足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加以改善,实现该地区经济发展。

公路建设需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更要按照国家各个时期发展战略导向作用,对各个区域间的地理区位条件加以充分考虑,在开发区域资源与城市化进程推进等方面应重视公路交通的带动作用,确保公路交通布局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关联性,以此适应地区整体性规划,并达到协调国家、区域空间发展目标,提升公路交通和社会经济布局间的复合度。

(二)交通供给和需求流动的匹配性

以交通供给和需求均衡方向研究,公路网发展布局和主要线路走向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总战略、目标相符,并满足生产要素和产品流通的发展布局状况。同时应和交通流量流向要求具备统一性,进而将路网运输最佳水平发挥出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对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实施高度重视,如将公路经济适应性理念引入交通供给中,实现其与需求流动间的匹配性,可有效交通运输事业经济发展水平。

(三)公路布局建设时序的合理性

作为一个长期建设过程,公路网的完善常常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建设资金、资源条件等。公路网布局需对社会经济发展与公路建设需求进行全面考虑,通过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研究,需按照区域建设具体情况,合理布局公路运输网。由此可见,公路建设布局适应性应与国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实际情况相结合,需具备相应的时效性。

(四)空间布局上公路交通和交通综合体系的协调性

作为交通综合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公路建设布局需与综合运输布局、区域地区交通运输方式等相结合,以此选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实现各个交通网布局的合理性,如铁路网、航运网等,在和交通综合枢纽连接时,才能将各类运输方式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除此之外,也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分层次布局公路交通网,也就是局部满足整体需求,以公路布局为前提,合理规划我国公路运输网,优化整体路网。

三、基于经济适应性的公路布局评价方法

公路建设网布局规划是指在交通需求与建设资金的制约下,对规划节点与规划线路实际走向的合理连接、布置,是整个公路网规划的主要内容。目前公路网布局评价应从三点分析。

一是路网的整体规模与涉及范围,其选取评价指标主要为路网密度、目标长度等;二是路网的布局特点,其选取的评价指标主要为连通度、可达性、迂回率等;三是路网等级结构,其主要是对公路系统自身等级结构状况的反映。

由现阶段公路交通实际情况研究来讲,公路网布局评价对网络本身完善度较为重视,则并不重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的协调适应度,如区域城镇体系发展、生产力布局等。为缓解交通压力,实现公路网合理规划,需对公路系统自身发展问题进行有效处理,更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一体化。

基于经济适应性的公路布局评价方法研究,公路网络可表示为拓扑结构图,如相关城市、县市或公路,并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据等进行充分考虑。有两点集合V与点、点间连线的集合E构成的集合对称(V,E)为图,其表示为G(V,E)。节点为V内元素,边为E内元素。如图内随意一边(i,j)都赋予相应数(i,j)w,则被叫做边的权数。

在规划公路网时,路网联通度、可达性等为网络布局、性能评价指标。路网连通度公式如下:其中,规划区域内公路总里程由L表示;

规划区域面积由A表示;

规划区域内应连通的节点数由n表示;

相邻两节点的平均直线距离由H表示;

非直线系数由ξ表示。

同时,公路网特点可通过网络拓扑结构相关内容描述,公式如下:

β=d/v其中,节点连接率由β表示;

交通图内点和点间的连接线数目由d表示;

篇13

(江苏纬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14)

【摘要】以无锡市公路交通发展为实例,合理测度其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在构建公路交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分层次综合指数法开展综合评价。

关键词 公路交通;指标体系;现代化

0研究背景

江苏作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已经来到了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无锡作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其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也处于全省领先水平。2006年无锡市在全省率先实现省定小康水平,实现了“两个率先”进程的第一步。在2011年7月,无锡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无锡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行动纲要》,提出了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民主法治、生活质量、生态环境五大类共39项50个指标,确保到2015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20年率先全面实现现代化,2013年4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苏南现代化要求无锡市要发挥实业基础雄厚、文化底蕴深厚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意设计基地和区域交通枢纽、商贸中心、旅游胜地,成为现代滨水花园城市和智慧城市,这对无锡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无锡公路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

无锡公路交通现代化指标体系提出以支撑和引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更好地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进而实现公路交通自身可持续发展,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通过现有不同层次的微观和宏观因素,产生现代化推进的动力,通过制度和机制建设形成现代化发展模式,并以交通运营管理和交通结构完善实现现代化过程的持续发展,最终实现服务能力提升作为现代化结果和落脚点,同时通过现代化结果的评估,达到对现代化水平的衡量,并根据现代化结果的实现情况对现代化动力进行反馈,实现现代化从动力、模式、过程和结果的动态变化。因此无锡公路交通指标体系应包括现代化动力、现代化模式、现代化过程和现代化结果四个部分。

每一项都有相应的统计指标来表达,依据公路统计指标相关规定、公路相关技术规范、公路相关发展规划等,每个方面都选取了相应的初选指标,具体见表1。

2公路交通现代化综合评价

2.1评估方法

2.1.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问题。主要思路是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元素,按支配关系将这些元素分组、分层,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然后在这一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及矩阵运算,判断各层次中各个元素和各个层次的重要性,以及单准则排序和层次总排序,从而确定各个元素和各个层次在决策中的权重;最后将各个元素和各个层次的指标数值加以总和,完成对复杂的多目标问题的综合分析。

层次分析法具有评价路径清晰,适应性强和易操作的特点。还具有接口友好,兼容性强的特点,为同时运用其它方法来补充和完善本课题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在本次研究中,利用层次分析模型解决无锡公路交通现代化指标体系中指标权重问题。

2.1.2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也称专家咨询法,充分发挥各位专家的经验和学识,集思广益。其操作程序为:采用通讯方式分别将所需解决的问题单独发送到各个专家手中,采用背靠背方式,征询各专家的意见,然后回收汇总全部专家的意见,并整理出综合意见。随后将该综合意见和问题再分别反馈给专家,再次征询意见,各专家依据综合意见修改自己原有的意见,然后再汇总。这样多次反复,逐步取得比较一致的预测结果的决策方法。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应用利用专家丰富的知识和经历对指标对比判断。

2.2综合评价

无锡公路交通现代化标准按实现程度可划分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实现现代化两个阶段。

2.2.1基本实现现代化标准

每一项约束性指标实现程度达到基本现代化标准的100%及以上水平,每一项预期性指标实现程度达到基本现代化标准的80%及以上水平,社会公众对无锡公路交通满意度不低于76%。

2.2.2实现现代化标准

每一项约束性指标实现程度达到实现现代化标准的100%及以上水平,每一项预期性指标实现程度达到实现现代化标准的90%及以上水平,社会公众对无锡公路交通满意度不低于80%。

以现有统计年鉴及相关数据为基础,无锡公路交通现代化评估结果如表2:

从以上无锡公路交通现代化实现程度评估结果看,无锡公路交通基本现代化总体实现程度为83.3%,社会公众对无锡公路交通满意度基本现代化实现度为94.7%。现代化总体实现程度为71.7%,社会公众对无锡公路交通满意度现代化实现度为90%。

3结束语

本文是在无锡公路交通发展转型的重要关口上,对无锡公路交通现代化指标体系全面的分析评价,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公路工程改扩建力度不断加大,公路技术等级结构和路网布局进一步优化提升,公路服务能力、管理手段需进一步完善;同时,随着公路交通量不断增长,保持和提升公路服务水平难度不断加大,对信息化和科技化要求也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等.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地区现代化之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交通部规划研究院.中国公路网现代化研究[Z].20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