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三分钟演讲的技巧

三分钟演讲的技巧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2:0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三分钟演讲的技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三分钟演讲的技巧

篇1

课前三分钟演讲是指上语文课的前三分钟时间由一名学生上讲台进行说话训练。为了让学生在演讲中有话可说,我不断丰富和完善课前演讲的内容和形式。

1.紧扣教材

我注意紧扣近期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讲些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如作家作品常识、写作意图等,这类内容的演讲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优秀诗文

三分钟演讲所选内容可以是学生的优秀作品,也可以是课外读物中的优秀诗文,将其诵读出来和大家一起欣赏,并进行简要分析,以加深大家对文章的理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了阅读面,提高了阅读量,听的同学也受益匪浅。

3.成语故事

成语来自古代寓言和历史故事,经过实践的千锤百炼,可以言简意赅而又形象生动地表达特定的复杂意义。学生通过收集成语故事,并讲给大家听,可以使听的同学和讲的同学都有一些收获,既丰富了语言,又扩大了知识面。

4.名言警句

我要求学生讲名言警句,讲他们最喜欢的,或是感受最深的。除了要讲出句子外,还要结合生活实例谈认识、谈感受、谈启迪。学生为了演讲好,选择很多的句子进行思考和重组,从中积累了知识,丰富了语言,听讲的同学也收获颇丰。

5.广告词

现代社会,广告以各种形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我要求学生先从电视、广播等媒体中搜集广告词,演讲时先向同学们展示广告,再从语文的角度对广告词进行分析,通过对大量广告词的学习,许多同学懂得了对偶、谐音、排比等语文常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既丰富了他们的语文知识,又提高了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有的同学还学会了自编自创广告。

6.即兴演讲

教师在上课之前五分钟告诉学生演讲主题,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起积极的思维,使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集中在演讲主题上,迅速组织好演讲的内容。即兴演讲训练的实质是思维的训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迅速确定演讲中心、组织演讲内容、形成思路,然后出口成章。至于演讲时口齿是否清楚、普通话是否标准、语言是否流畅,这些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通过即兴演讲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即兴思维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课前三分钟演讲的作用

通过一段时间的运用,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学生收获颇丰。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三分钟演讲形式多样,充分给予学生发挥的自由,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他们渴求个性与自由的心理愿望。另外,每位学生演讲完毕,全班同学的掌声可以调动起大家听课的热情,为了上好每节语文课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2.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在课前三分钟演讲的过程中,不仅讲得学生提高了能力,就连听的学生与教师也获益良多。讲的同学口头表述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听的同学可以提高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认真聆听的同时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及时点评,既可提高自己的评析欣赏能力,又可让讲者扬长避短,真正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3.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课前三分钟演讲给学生的不仅是说话的机会,更是建立自信心的平台。很多学生第一次上台很不好意思,现在都争先恐后;开始是无话可说,现在是滔滔不绝;开始是忸怩拘谨,现在是声情并茂;开始是不知所措,现在是潇洒自如。

三、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应注意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远期目标是全面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但必须建立语文课前演讲的质量跟踪系统才能规范语文课前演讲的实施过程,从而稳步推进语文教学。

1.定期检查记录情况

学生的记录本是检验学生准备演讲和记录其他同学演讲内容的重要依据。部分同学有阅读和听讲时不记笔记的习惯,而自然记忆往往有效期不长,且不便于今后查找资料。只有勤记笔记才能为演讲积累大量的素材,才能发挥阅读和听讲的作用。另外,从记录本的内容可以看出学生筛选、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

2.进行实时评讲和评分

学生演讲完,教师应及时进行评讲,可先由学生评(不只一位),再由教师评,对学生演讲的内容、语言、思想、技巧、创新等方面进行适当评价。教师切不可只挑毛病,要做到客观、公正,有理有据,多给学生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可以知道自己演讲存在的不足,知道努力改进的方向,提高参与演讲活动的兴趣。在分数的评定上,可先制定好评分表,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给演讲评分,并记录好,每一个阶段完成后,给优秀学生予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145

新课标把“听”和“说”环节结合,改成“口语交际”,并强调:“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化公民必备能力”。多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始终坚持课前3~5分钟小演讲,让学生走上讲台,尽情地说、自由地说、大胆地说,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显著提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此,笔者想谈谈在具体地实践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几个要点:

1 强调演讲的语文性

因为这毕竟是语文课前的三分钟演讲,必须让演讲和语文相辅相成。如何让演讲来服务于语文呢?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当前的语文教学内容,使演讲与阅读、写作、课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确立演讲主题。其次,不可忽略演讲的思想性教育。新课标强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当然,我们的小演讲也不能违背这一思想性目标。再次,我们还须注意不同的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确立相对侧重的演讲形式。另外,必须强调演讲语言的规范性。上台演讲的同学要认真准备稿子,要求语言富有个性,使用规范的语言,力求文字流畅富有感染力。

2 重视演讲的技巧性

演讲不同于阅读或背书,演讲是否成功不仅取决于稿子内容是否出色,语文性是否突出,还取决于演讲的技巧性。在这方面,教师必须给予必要的指导。可以收集一些当今国内外的优秀演讲视频给学生们观看,还可以把中外著名的演讲录音放给他们听。通过观看或聆听名家的演说,让学生明白一些要点:演讲的过程要面对听众,姿势自然,不要弯腰驼背,落落大方,声音洪亮,字正腔圆;演讲必须脱稿,不脱稿子,那是读书;演讲须上讲台,先向同学问好,然后告诉大家自己的演讲标题。教师要告诉学生,吐字要清楚,声音响亮,节奏合适,要注意根据内容把握好声调;另外,表情要自然,提醒他们眼睛力求能和听众交流,肢体语言要恰到好处,不可过分夸张,力求自然,要区别于表演式的演讲。

3 明确演讲的互动性

3.1 老师和演讲者的互动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但教师并不是就无所事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旁引导,辅助学习活动的展开。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课前小演讲这一语文活动中,老师首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演讲的兴趣。教师对演讲内容的设计就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演讲中,老师必须认真地听,专注地听。有时碰到学生卡带时,教师切不可表现出不满甚至急不可待地让学生下去,而应该给学生一些时间回忆,毕竟孩子们不是像老师那样经常面对这么多人讲话。当然也不可以故意惩罚式地让一直想不出演讲内容的同学傻呆在那儿。往往这个时候,我们老师的一个善意的微笑,或者一句暖心的鼓励会让孩子重拾信心。在演讲结束后,我们一定要给演讲一个评价。其实,任何一个孩子都渴望表扬,但是往往因为个体的差异,演讲的效果会有天壤之别,所以我们很可能只注意到好的演讲,给予较高的评价,而这样的做法容易导致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学生提高演讲的兴趣,而其他许多学生会因为你的无视而再也不愿在公众场合“高谈阔论”了。实际上,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总能找到闪光点。我们可以从演讲内容、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肢体语言等各个方面去寻找。哪怕是一个有气势的排比,一个恰如其分的论断,或者洪亮的声音都可以成为教师表扬的理由。

3.2 学生与演讲者的互动

“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这是新课标在口语交际方面对7~9年级的学生在“听”的要求。耐心专注地倾听,体现的是一份尊重,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别人演讲时,学会尊重。目光的关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都要注意,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点头都能表达教师对台上同学的真诚鼓励,教师的积极关注能促进演讲者放下心理包袱,感受到一份轻松,能够大胆而尽情地发挥。因此,学生们肢体语言的互动能很好地消除演讲者的紧张情绪,演讲者在这种良好的交际氛围里,胆子才会越来越大,有利于演讲的顺利进行。

其次,学生的言语互动也是至关重要。课前的三分钟小演讲对于其余同学来讲,也是一个很好的口语交际的训练时机。关键是老师要设计好环节,比如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个学生点评以及打分评比的环节。这环节必须以前面的倾听为基础,没有认真地聆听当然就不会有自己的思考了,没有听的过程,就不会有不同的意见的思辨,也不会有对演讲者思想的接纳,点评就是一句空话。由此可见,这一环节的设置,促使学生认真地听,也为评打好基础。如此,每一节语文课前的三分钟,其实为每一位学生创设了一个口语交际的平台。我们利用学生的点评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提高课堂气氛,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科学研究证明,学生之间的表扬与批评效果更胜于老师的奖惩作用。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更渴望来自同伴的肯定。可见,无论师生的互动,还是生生的互动,都能强化演讲的效果。

总之,笔者充分地利用课前的三分钟,结合语文教学的要求,结合演讲的要点,有效地把“听”和“说”相结合,体现了口语交际的听和说双方互动的过程。通过课前三分中小演讲的系统性的坚持,学生写作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理解能力、观察能力相应提高,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口语水平突飞猛进,同时也锻炼了胆魄,健全了人格。因此,我们的教师要有舍得的魄力,舍得课前的三分钟,收获的是更加完善的课堂和更加完善的学生,何乐而不为?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S].

篇3

课前三分钟口语交际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利用好这三分钟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在教学中坚持开展课前三分钟语文活动。下面我谈谈对初中语文课课前三分钟口语交际训练的认识和具体教学措施。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新理念。近年来,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重“文”轻“语”现象明显,学生缺少口语交际训练。这与《语文新课标》的要求相悖。开展课前三分钟训练体现了“把时间充分还学生,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

课前三分钟口语交际训练必须遵循一些原则。1.目标性:课前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有阶段性目标和长期目标。2.系统性:课前三分钟口语交际训练必须系统规划,初中三年要持续开展课前语文活动,遵循循序渐进、由简入难的原则进行。3.合理性:语文活动的开展要符合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4.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有动力。5.以学生为中心原则,语文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是以老师讲授为主,但是口语交际训练学生是主角,老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6.褒奖鼓励原则。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老师的褒奖对学生相当重要,老师的鼓励就是学生最大的动力。老师的指导和点评要符合实情,过于夸张的表扬会适得其反。对于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老师尤其要注意鼓励他们,培养他们的信心。在训练中遵循以上原则,定能事半功倍。

课前语文活动具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能力,锻炼胆魄,增长知识,提高语言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个性的作用。

那么具体该怎么开展呢?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循序渐进,由简入难。

初一阶段学生年龄小,一切都刚刚开始。刚入学就让学生作自我介绍,自我介绍比较简单,我们要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信心。自我介绍声音要洪亮,条理要清晰,能用规范普通话表达。这项活动要按照自愿的原则进行。在活动中老师要善于发现那些热情、大胆、表现欲望强的学生。在“自我介绍”活动结束之后开展“讲故事”活动,我安排那些敢于表现和善于表现的学生讲故事,其他学生可以学习借鉴经验。之后的活动就可以按照学号顺序进行。这两个活动可以在初一上学期开展。初一下学期就可以开展“诗文朗诵”活动。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海曼尔·爱比哈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一个人见过的东西,其中一半左右会在一小时内忘记,而两耳听来的情报,可以连续不断地进入右脑储存室,而无上述“忘记一半”的情况。由此可见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加强朗读教学,有助于记忆和积累知识,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读书能力,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诗文朗诵活动可以分两期进行。第一期以课内诗文为主。老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朗诵技巧,如停顿,语速,语调,重音,感情等。老师可以先在课堂上示范、训练,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在课前三分钟展示。第二阶段学生自由选择课内外的任何作品进行展示。老师每个月指定一个主题引导学生选材,例如:九月份的主题可以是“献给敬爱的老师”,十月份的主题可以是“我爱我的祖国”。

初二学生对学校环境熟悉了,知识增长了,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可以开展“书籍介绍”、“名人沙龙”和“主题演讲”活动。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崇拜的名人和自己最喜爱的书籍,这样不仅可以增长见闻,而且可以陶冶情操,培养价值观。《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读物,课外阅读总阅读量不少于万字;每学年每人要阅读两至三部文学名著;学生要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并且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初步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迪。语文老师在初一暑假就要布置好读书作业,初二开学伊始就利用课前三分钟交流读书心得。学生可以评作者,说情节,品人物,谈感悟。“名人沙龙”可以在“书籍介绍”之后进行。初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成树立,这时特别需要树立榜样指引他们前进的道路。老师应从旁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演讲难度更大。老师首先要教会学生什么是演讲,了解演讲和朗诵的区别,然后教会学生怎么写演讲稿。在这项活动开始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准备。老师可以让学生观看著名的演讲视频,给学生印发中外著名的演讲稿,例如《我有一个梦想》,《中国少年说》等。老师先示范演讲,再找几个有天赋的学生用范文演讲。之后就可以有序地安排主题演讲。刚开始,学生在演讲中肯定会遇到问题,老师要多予以鼓励。

初三学生知识面较广,查阅、理解和运用资料的能力都有所提高。我们就可以开展“国学小讲堂”活动,这个活动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与中国文化、历史、风俗、自然等相关的内容都可以讲。中国文化灿若星河,历史悠久,能讲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切记所讲的东西不能贪多,不要面面俱到,一定要讲清楚。学生开讲前一定要认真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组织资料。初三下学期可以组织“要闻放送”活动。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生不仅要播报新闻,还要评论时事。这些口语训练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可以积累写作素材。

课前口语交际活动要建立良好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这样才能促进活动的良性发展。三分钟虽短,却能积小流以成江海。

参考文献:

篇4

思想品德课为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让学生上台讲新闻、谚语、名人名言,或发表对上节课教学内容的不同见解等形式开展了思想品德的课前三分钟,没想到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听完接着谈一两点体会,谈完以后,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指出优点及缺点,这样及时利用学生对自身及其他同学比较关注的特点,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政治课的角色之中,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有很大的提高。

二、量体裁衣,学生德、智、能全面发展

各年级的备课组根据学生年龄、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开展了不同主题的“课前活动”,如:

七年级进行了以“展示自我,开发潜能”为主题的课前3分钟活动,通过课前3分钟,每个学生讲身边的榜样、先进人物的故事;讲幽默,讲笑话;进行才艺表演等。

八年级进行了以“交往的剧场,成长的舞台”为主题的课前3分钟课本剧表演,将课本知识与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将自己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在自编自演中加深对课堂教育的认识,更在评议中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提升自我认识。

九年级以“讲评时政,关心国事”为主题,进行课前3分钟新闻和评议活动,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关心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树立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三、明确的规则、要求,立足细节教育,润物细无声

在初一开始课前三分钟活动前,先是对学生进行活动规则要求,学习及演讲程序形式的培训、教育。首先,明确思想品德课课前三分钟规则。其次,进行耐心活动细节指导。那么,思想品德课堂如何在课前三分钟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七年级开始就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先对学生开场白的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

四、台上精彩3分钟,台下成就童子功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与课本知识相联系,注重学习、感悟、探究。这样各班在课前3分钟活动开展时总有让人意想不到的精彩展示,特别是九年级的课前活动,几乎节节有新意、有创意,他们总能以新奇、独特的播报形式,如:两人互动播报;主持与观众互动播报;谈话聊天式兴趣播报等多种形式出奇制胜,让老师很难评判高低。真可谓百家齐鸣、争先斗艳!展示出中学生大胆、活跃,充满理性的睿智、创新的想象、青春的激情活力,而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教育目的之一吗?

五、3分钟积累的是知识,更是开阔的胸怀和远见

思想品德课课前3分钟活动,九年级是以时政新闻播报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评论国家大事。很多学生在搜集活动资料的过程中拓展了视野,了解了国内外的很多重大事件,特别是对感动中国的人物播报中受到教育、感染和鼓励。同时更多的方方面面的时政让学生了解了教室以外的国内外大事,对我国的发展更为关注,尤其中国当今在国际中的地位,更让学生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

篇5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一个探讨已久,而又言犹未尽的课题。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

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挑此大任。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裨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初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到“能说会道”再到“能言善辩”,能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的。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主要有: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

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初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

二、新闻活动

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二分钟内,由两位同学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1、开阔了视野;2、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3、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三、学习心得交流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四、口试活动

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篇6

在短短的3分钟内,你最好只讲一个主题,发表一个观点,在这3分钟时间内,全力以赴让你的观点“植入”听众的大脑中。

那么,在如此仓促的时间内,如何开始一个话题呢?举例子,也就是讲故事。

讲故事,是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流传下来的天性。对于演讲者来说,围绕着一个话题,搜索头脑中的故事并表达出来,比现场讲一堆理论要容易得多。

对于听众来说,当演讲者一开场就讲一个真实具体的故事,听众很容易就被带入到那个场景中去,带入到演讲者的语境中去,跟随着演讲者情绪的喜怒哀乐。

因此,建议,当你在任何的临时场合讲话时,一时不知道讲什么,讲个和这个话题或观点关联的故事吧,这会让你的观点更吸引人、更有深度,也会让演讲者慢慢进入演讲状态,不那么紧张了。

第二步、时刻将自己和故事连接;

听众愿意听演讲者讲故事,更愿意听演讲者讲故事背后的原因和感受。也就是说,当一位演讲者在讲完故事后,一定要联想到自己,让故事和自己产生连接。因为,听众主要的目的不是来听故事的,而是听演讲者的观点的。

试想,如果你是企业的领导者,你的客户或员工在听完你的故事后,是不是会更想了解你自身是怎么看待这个故事,这个观点的?以及这件事对你自己有什么影响?

同时,连接自己,是演讲者个人发表自我见解的关键一步。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个故事,不同人的看法必然会各不相同。听众需要从演讲者那里了解到你对这个故事的解读和看法。

第三步、分享给听众你真实的感受;

那么,如何发表你对这个故事的看法?最简单而真实的方法就是分享你的感受。对一位演讲者来说,马上梳理出一个条理清晰的观点可能会比较困难,相对来说,马上分享你对演讲的感受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情绪是触动台下听众的根本,演说者与听众连接的两道法门一是细节,二是情绪。一个人在台上的喜,能引发向上情感,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一个人在台上传达愤怒,能释放内在的压抑的能力,拉动台下人的情绪;一个人在台上的哀愁,能引发观众的思考与进入,让彼此的内心无限接近;而一个人在台上恐惧的表达,能更具感染力,牵动台下听众的心绪。

第四步、上升到影响听众的“大我”层面。

从第一步到第三步,都是以演讲者为核心,分享演讲者的故事和感受,最后一步,一定要和听众产生清晰的连接,让你的观点能够真正影响到听众,最终让听众产生行动。

最后一步,号召呼吁,从演讲者自身的“小我”上升到整场听众甚至更大范围人群的“大我”层面。

需要注意,号召,一是要简短有力,号召的内容尽量字数少一些;二是要具体,比如“注意交通安全”与“不要把头伸到车窗外”相比,后者就更为具体;三是要容易去做,这样大家才会去践行。

篇7

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此大任。然而,“说”这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从教师的心态上看,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从学生一头去看,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升学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但也有的学生感到“说”挺重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说不好教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高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能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的。

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经多年的探索,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主要有: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政治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二)新闻活动。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二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三)乡情国情教育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四)学习心得交流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五)口试活动。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的阵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篇8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

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初三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表达。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政治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二)新闻活动

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二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三)乡情国情教育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表达”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四)学习心得交流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表达”。一个在台上“表达”,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表达家而努力着。

(五)口试活动

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的阵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篇9

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此大任。然而,“说”这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从教师的心态上看,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从学生一头去看,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升学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但也有的学生感到“说”挺重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说不好教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高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能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的。

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经多年的探索,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主要有:

1. 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 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政治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2. 新闻活动 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二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1)开阔了视野;(2)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3)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3. 乡情国情教育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4. 学习心得交流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5. 口试活动 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的阵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6. 辩论活动 辩论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说”训练形式,是在前几种“说”基础上的综合应用。因为在辩论前固然要有充分的准备,然而在辩论过程中,要边听对方的话,边归纳要点,然后运用自己的知识来确立自己的辩论内容。这一切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的,辩论时双方思维均处于最紧张、最活跃的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注意力的集中定向、现场应变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实践证明,辩论活动是学生“说”训练的最高层次,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机会。

篇10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

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此大任。然而,“说”这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从教师的心态上看,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从学生一头去看,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升学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但也有的学生感到“说”挺重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说不好教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朗,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高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能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的。

二、“说”的训练方法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政治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二)新闻活动。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二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三)乡情国情教育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四)学习心得交流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篇11

2.新闻活动。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二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3.乡情国情教育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篇12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高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到“能说会道”到“能言善辩”,能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的。

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经多年的探索,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主要有: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

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政治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二、新闻活动

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二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三、乡情国情教育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四、学习心得交流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五、口试活动

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同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的阵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篇13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

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初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政治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二、乡情国情教育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三、学习心得交流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四、口试活动

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的阵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