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2:0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安全信息服务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第一条为规范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组织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新技术新应用(以下简称“新技术新应用”),是指用于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创新性应用(包括功能及应用形式)及相关支撑技术。
本规定所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以下简称“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是指根据新技术新应用的新闻舆论属性、社会动员能力及由此产生的信息内容安全风险确定评估等级,审查评价其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的活动。
第三条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调整增设新技术新应用,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可控的技术保障措施,不得、传播法律法规禁止的信息内容。
第四条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工作。
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承担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的具体实施工作。
第五条鼓励支持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相关行业组织和专业机构加强自律,建立健全安全评估服务质量评议和信用、能力公示制度,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第六条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管理制度和保障制度,按照本规定要求自行组织开展安全评估,为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组织开展安全评估提供必要的配合,并及时完成整改。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自行组织开展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编制书面安全评估报告,并对评估结果负责:
(一)应用新技术、调整增设具有新闻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应用功能的;
(二)新技术、新应用功能在用户规模、功能属性、技术实现方式、基础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改变导致新闻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发生重大变化的。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适时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目录,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自行组织开展安全评估参考。
第八条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按照本规定第七条自行组织开展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发现存在安全风险的,应当及时整改,直至消除相关安全风险。
按照本规定第七条规定自行组织开展安全评估的,应当在应用新技术、调整增设应用功能前完成评估。
第九条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按照本规定第八条自行组织开展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后,应当自安全评估完成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报请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组织开展安全评估。
第十条报请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组织开展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报请主体为中央新闻单位或者中央新闻宣传部门主管的单位的,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组织开展安全评估;报请主体为地方新闻单位或者地方新闻宣传部门主管的单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组织开展安全评估;报请主体为其他单位的,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组织开展安全评估后,将评估材料及意见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审核后形成安全评估报告。
第十一条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报请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组织开展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应当提供下列材料,并对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一)服务方案(包括服务项目、服务方式、业务形式、服务范围等);
(二)产品(服务)的主要功能和主要业务流程,系统组成(主要软硬件系统的种类、品牌、版本、部署位置等概要介绍);
(三)产品(服务)配套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
(四)自行组织开展并完成的安全评估报告;
(五)其他开展安全评估所需的必要材料。
第十二条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自材料齐备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组织完成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
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可以采取书面确认、实地核查、网络监测等方式对报请材料进行进一步核实,服务提供者应予配合。
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组织完成安全评估后,应自行或委托第三方机构编制形成安全评估报告。
第十三条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报告载明的意见认为新技术新应用存在信息安全风险隐患,未能配套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手段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及时进行整改,直至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等相关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相关要求。在整改完成前,拟调整增设的新技术新应用不得用于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
服务提供者拒绝整改,或整改后未达法律法规规章等相关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相关要求,而导致不再符合许可条件的,由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二十三条的规定,责令服务提供者限期改正;逾期仍不符合许可条件的,暂停新闻信息更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仍不符合许可条件的,不予换发许可证。
第十四条组织开展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的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对在履行职责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第十五条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主动监测管理制度,对新技术新应用加强监测巡查,强化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督导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中图分类号:TS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0-0137-01
当前食品、药品等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屡屡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从毒果冻、毒酸奶、毒胶囊到三聚氰胺、瘦肉精、塑化剂等,无一不在震撼大众视听,社会上对于产品的质量安全保证要求呼声越来越高,企业也非常希望能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追踪追溯系统。《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安全责任链”。
2007年吐鲁番地区提出加快实施“精品哈密瓜品牌战略”,开展了包括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等为内容的多种举措工作,新疆标准化研究院抓住这一契机,在当地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建设完成了“吐鲁番哈密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应用示范”项目。项目的建设完成成为质监部门在开展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工作方面的首个应用示范工程。随后通过几年的努力,截至2011年,又先后在和田、吐鲁番、喀什、昌吉等4个地州对总计12个农产品完成了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追溯体系的建设得到国家中心及兄弟省市同行的认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纳入平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农户取得了一定的收益。
然而,目前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在定位、运作方式、系统功能完善及市场开拓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与探索,以满足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工作在新形势下实现快速发展的新要求。
1 平台网站建设
1.1 平台网站功能框架
架设应用子系统,主要包括“果蔬类追溯系统”、“乳制品电子信息追溯系统”、“水产品追溯系统”、“畜禽肉追溯系统”等,完善食品安全追溯信息中心数据库。
主要版块:新疆食品安全追溯信息查询服务,新加入会员的产品宣传,企业展示、营销,食品安全相关资讯的,力争将网站建成新疆权威的食品安全追溯网站;同时不断优化平台,提高在google、baidu中的排名。
信息方式以实现互联网、查询终端、电话、手机接入wap网站服务、短信等。
提供系统智能统计分析;整合各个已有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应用服务,形成对外统计、查询接口。
1.2 为平台的可扩展性预留接口,实现追溯信息的资源共享
1)考虑与国家质监总局追溯平台数据对接。
2)与第三方检测机构数据对接。
3)考虑与销售终端网点、信息门户网站、网上营销等实现的数据对接与资源共享。
1.3 追溯码长度适应多样化要求
可依据企业需求,按照国家标准可自由选择在编码要求规定范围内编制追溯码;同时,查询平台满足不同长度追溯码的查询。
2 平台主要内容
2.1 平台的软件环境
软件环境:Windows 2000 Server以上的操作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以上的数据库、IIS(Internet信息服务) 5.0以上、Microsoft .NET Framework 2.0以上、与Microsoft .NET Framework对应的Crystal Reports、Microsoft 2.0 AJAX Extensions。
2.2 平台建设目的
1)满足职能部门的监管需要;通过提供有效的追溯信息,为职能部门依法行政、打击假冒伪劣等工作提供服务。
2)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总平台”建设以“扶优抚强”为基本出发点,通过加强追溯信息链条各环节的管理控制工作,提升企业质量控制能力的水平。
3)满足消费者知情权的需要;通过强化企业的应用主体责任,向社会明示追溯产品信息的真实、有效并公开承诺责任义务,为社会监督企业行为获取追溯信息提供渠道。
4)满足研究部门提供有效服务的需要;通过对“总平台”管理体系、标准体系、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建设,全面提高向社会各界提供有效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3 平台特点
通过平台的建设,政府监管部门通过此平台可及时对企业及食品进行流向跟踪、抽检,并拉近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信息查询的完整性。在种植/养殖过程、原辅料供应、生产管理、仓储物流、销售业务等各个环节采取合适的技术手段实时记录产品信息,可通过查询随时跟踪产品的生产状态、仓储状态和流向,以达到产品追溯管理的目的。
2)信息的唯一性。通过追溯码的唯一性,能够定位到每个或每批次包装产品。
3)信息查询的准确性。消费者查询到的食品安全信息应与企业食品实际生产过程相一致,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同时应对数据传输各环节进行监控,防止数据篡改和前后不一致。
4)信息查询的方便性。消费者可通过手机、PC、超市扫描设备等终端随时随地对食品安全信息进行查询。
2.4 平台建设原则
平台建设的5个原则:
1)法律法规为基础的原则:平台建设充分考虑政策的支持,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农产品食品安全法》、《标准化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
2)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加入的原则:以“会员制”方式发展成员,以三种模式开展会员制建设工作,一是“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方式带动区域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二是以经济合作方式下的社团参与模式;三是企业化的运作模式。
3)符合“扶优扶强”的原则:加入平台的企业具备一定的条件,通过“准入制度”的相关要求进行审核评价后,满足追溯体系建设的最低标准要求方可成为平台的加盟企业。
4)企业应用主体责任原则:强调企业在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中主体责任的内容,通过落实企业在食品安全中第一责任人的角色,协助企业建立“食品质量安全记录制度”。企业对的信息确保其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并向社会公开承诺。
5)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完成追溯管理要求和查询的要求出发,逐步完成较全面的综合网站平台建设任务。
3 结束语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6-0000-02
在近些年,金盾工程进一步展开,各项信息网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以计算机为应用基础,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信息量的传递速度与共享范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一、网络和信息安全存在的威胁因素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网络系统及其中的重要信息资源无时无刻不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安全威胁,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内部人员的错误操作以及违规使用
这一类的情况主要有:蓄意盗窃网络密码、越权进入系统、越权操作访问、人为蓄意破坏等。调查显示,对网络系统产生严重影响的行为一般来自于网络内部的错误操作和违规使用,所以每个网络管理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能有效地杜绝这一类的行为,在事后能够较为成功的进行定位并及时取证分析。
第二,外部威胁
来自于外部的非法入侵主要是指外部远程用户利用非法软件和系统,进入网络系统,并对相关信息数据进行盗窃、篡改甚至毁坏性掠夺,从而导致网络服务瘫痪乃至整个服务进程的中止。
第三,拒绝服务攻击
表现在对网络服务系统所进行的不间断干扰,有时表现为改变网络服务系统中正常进行的作业流程,或者是执行无关的程序,进而加重整个系统的运转负荷,导致系统响应速度减慢,严重影响正常用户的使用,调查显示,网络因受攻击而拒绝服务的趋势明显上升。
第四,网络病毒
在所有的网络威胁中,网络病毒无疑是最为臭名昭著的,它是最为常见、最重要、最难防范的威胁,它对各种局域网,甚至对整个互联网的安全所产生的威胁是随时存在的。
二、建立网络和信息安全动态策略
网络技术的普及,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构建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十分必要,然而,伴随着计算机网络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相关的安全问题也不可避免地日渐突出,如果放任网络上各种安全问题滋生扩大,不仅会严重的降低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还会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其巨大的威胁和损害。
首先,网络安全主要分为四个主要层面:物理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以及系统安全。
第一,物理安全即指包括了各种通讯线路以及设备、计算机主机等硬件设施在内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例如:容错、容外部损伤、对干扰的抵抗等。
第二,系统安全。即是指代存在于网络通信中的基础协议,包含了操作系统以及应用系统在内的可用性,包括使用的合法性。例如,遇到网络阻塞时的防护措施、对非法入侵行为的防护以及防护计算机病毒的自我保护行为等等。其核心内容和技术为:身份认证、日志的审查统计、对所授权限的管理、检测系统漏洞并进行修补、对病毒以及其它各种形式的入侵行为的防护等。对入侵防护技术的概念则为:入侵防范、之后的检测以及响应和系统的恢复。
第三,信息安全是指在保证数据和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以及有效性等特性能,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存储、处理和传输等各项过程中得到安全的监护和保护。基础行为包括对信息窃取行为的及时制止,防止恶意篡改信息以及冒名的发送伪造信息等,在所有的安全保障手段中,其最核心的技术则是密码技术。顾名思义,即是在密码技术的支持下,对数据加密、数字签名以及相关身份确认等诸如此类的行为得到完整地实现,所以我们可以看见在信息安全以及系统安全中间存在着极强的彼此相互依赖的关系。
三、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
为了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全部网络信息合法用户的网络信息安全,应该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一整套体系,其结构可以划分为呈若干层次,所涉及的环节较多,主要包括:网络安全中各种策略的建设性指导、网络安全标准的统一规范、网络安全全面防范的高端技术、网络安全管理全方位保障以及网络安全服务支持体系的建立等。这种安全体系的初衷是要建立一个可控的安全体系机构,管理人员在规范合理的指导下,得以拥有把握网络整体安全状况的权限,从而可以有效的对安全硬件设备以及先进的安全技术进行合理利用和全面管理,使得整个网络与信息的安全性可控得以实现。网络动态安全的实施则应该按步骤,分层次低进行。
首先,必须了解当前网络整体的安全状况,即进行安全风险的合理评估(主要指确定网络资产的安全威胁性和脆弱性,并进一步估算由此可能会造成的损失程度和影响的过程)在综合考虑提高网络安全性、评估风险以及制定对应的安全措施时,应该考虑要有一套较为完整及符合实际情况的风险分析方法(包括了对应的安全措施制定方法),网络安全评估的主要内容有如下两个方面,首先,在考虑了回避最为常见的威胁以及漏洞(包括网络管理部门在实施安全措施的控制之下仍然发生的破坏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
第二,当安全措施失效从而导致造成了业务的损失(包括到预计中财产信息被公开,还有信息不完整甚至不可用的全面影响)。这种风险评估所得出的结果应该作为制定网络安全策略时所必须参考的依据,在进行风险评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整体需求,以期能够确定网络所要达到的安全系数和级别,对进一步可能采取的安全措施进行总体计划,有针对性地发现并及时、彻底地解决网络中存在着的诸多问题和症状,在动态安全体系的正确指导下,制定出更为合理有效的安全措施,并进行较为严格的安全管理。
安全保护及实时监测。即是指选用相关的安全产品(包括前沿技术、能够执行的合适的安全制度)全面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明确安全实施与管理中全部流程,各个方面安全职责的切实确定,提高网络安全性。而安全保护过程中可以使用的手段包括:设置防火墙、对漏洞进行定期扫描及修补、对非法入侵的检测、对病毒的防护、备份与恢复、对信息进行多重加密、日志与审查统计以及动态口令等。
四、结语
总之,安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当然不可能会有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安全防护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在进行和改革以期逐步完善的过程。这就引出了网络安全的新概念——网络动态安全体系模型。
参考文献:
前言:在现代信息量巨大的互联网系统中,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早已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因此信息的安全问题成为时下热议的问题。信息安全作为网络技术多元化的迅猛发展的成果,互联网的安全技术亟需更新改革,要从单一的防火墙建设经过多次探究调研后,升级到具备检测和报警的重要功能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
一、强化服务器自身安全性
以一种域名系统命名的DNS服务器系统以及在浏览器中输入域名调出,通过浏览器进行远程II管理的WWW服务器配置,可以在任何服务器或者工作站打开浏览器,和FTP服务器配置作为计算机网络的服务器配置的一般分类,从信息安全技术角度来看,以信息安全病毒或者黑客入侵技术等特点作为分析对象,建立服务器安全配置预防机制,首先对服务器自身的安全性进行自主强化。首先加强改版操作系统安全管理软件,做到可以应用服务包来预先防范已知的网络安全漏洞,修复安全补丁。逐步完善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服务功能,保护登入帐号的安全,删除不经常使用的软件,保证服务器内置的洁净。并且在服务器安全设置能够高效运行的前提下,寻求最高的计算机安全级别,用以强化服务器操作系统[1]。
二、FTP服务器的安全配置
本地用户和组是以管理本地智能网络模块的一项管理工具,存在和运行于Windows的计算机当中,因此在Windows的安全策略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服务器可以控制单独使用的FTP站点,可以确认用户账号安全,控制网络中有不安全性的匿名访问以及IP地址限制。在密码设置时要确认第二到第六个为止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符合或字符,并且保证至少七位字符的长度,用以加强密码的安全设置。
在主目录的界面上,可以设置出有关于FTP站点的主目录和权限,再通过目录安全性的选项中,如果IP地址方式出现限制用户访问的情况,应该默认FTP服务器中全部IP地址的访问权限[2]。
三、制度Window服务器安全策略
首先需要将远程桌面窗口的默认端口修改,对系统管理员的默认账户进行重命名,同时取消正在网络连接中的文件和页面,停用打印共享,关闭guest用户使用权限。如果出现防护墙高级设置窗口,应该勾选出W服务和安全Web服务。并且还要注意开放短信的发送平台端口,设置开启Windows的防护墙。
其次,禁止Print spooler打印服务、Wireless configuration无线服务以及在局域网和广域网环境中为各个企业提供路由器服务的Routing and Remote Acces 以及远程注册表等无关服务。并且在打开注册表时,禁止IPC空连接,删除默认共享,新建AutoShareServer 把值修改为0。在用户权利分配下,通过网络访问计算机时删除权限,启用不可启动的匿名访问账号和共享。点击“开始菜单”在“管理工具”选项中选择本地安全策略,如果在设置审核登陆过程中,在事件查看器里的安全日志记录登陆失败的信息。在服务管理器的管理界面中,从“站点名称”中点击“属性”项目,需要对计算机日志的高级属性进行设置,扩充记录属性界面,保存日志地址。通过“目录安全性”选项,可记录FTP行为日志,以便惊醒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管理[3]。以此同时,记录每一个用户的FTP行为日志,在各个FTP站点启用日志访问选项。通过以上的对计算机信息化安全技术的分析和操作,我们确定从传统的计算机安全理念发展到具备可信化为重心的计算机安全,在硬件平台上引入安全芯片。例如TCP的访问控制、TCP安全操作系统的安全应用。
四、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其中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也开始高速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复杂程度增加社会中的不安定因素也在增加,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信息的泄露成为了目前信息技术产业厄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以信息安全技术为核心,融入到服务器配置中,建立相应的安全策略,提高信息技术的安全性可以有效的推动我国信息技术安全性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二、FTP服务器的安全配置
本地用户和组是以管理本地智能网络模块的一项管理工具,存在和运行于Windows的计算机当中,因此在Windows的安全策略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服务器可以控制单独使用的FTP站点,可以确认用户账号安全,控制网络中有不安全性的匿名访问以及IP地址限制。在密码设置时要确认第二到第六个为止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符合或字符,并且保证至少七位字符的长度,用以加强密码的安全设置。在主目录的界面上,可以设置出有关于FTP站点的主目录和权限,再通过目录安全性的选项中,如果IP地址方式出现限制用户访问的情况,应该默认FTP服务器中全部IP地址的访问权限。
三、制度Window服务器安全策略
首先需要将远程桌面窗口的默认端口修改,对系统管理员的默认账户进行重命名,同时取消正在网络连接中的文件和页面,停用打印共享,关闭guest用户使用权限。如果出现防护墙高级设置窗口,应该勾选出W服务和安全Web服务。并且还要注意开放短信的发送平台端口,设置开启Windows的防护墙。其次,禁止Printspooler打印服务、Wirelessconfiguration无线服务以及在局域网和广域网环境中为各个企业提供路由器服务的RoutingandRemoteAcces以及远程注册表等无关服务。并且在打开注册表时,禁止IPC空连接,删除默认共享,新建AutoShareServer把值修改为0。在用户权利分配下,通过网络访问计算机时删除权限,启用不可启动的匿名访问账号和共享。点击“开始菜单”在“管理工具”选项中选择本地安全策略,如果在设置审核登陆过程中,在事件查看器里的安全日志记录登陆失败的信息。在服务管理器的管理界面中,从“站点名称”中点击“属性”项目,需要对计算机日志的高级属性进行设置,扩充记录属性界面,保存日志地址。通过“目录安全性”选项,可记录FTP行为日志,以便惊醒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管理。以此同时,记录每一个用户的FTP行为日志,在各个FTP站点启用日志访问选项。通过以上的对计算机信息化安全技术的分析和操作,我们确定从传统的计算机安全理念发展到具备可信化为重心的计算机安全,在硬件平台上引入安全芯片。例如TCP的访问控制、TCP安全操作系统的安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