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2:0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儿童音乐教育培训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提升 幼儿教师 音乐素养 重要性
【中国分类号】G623.71
前言
音乐教育是儿童美育的内容之一,音乐艺术的美以它的直接性,鲜明性和富于表现力使儿童更加容易去接受,对于培养有美有善的儿童有很大的意义。同时音乐的教育对儿童智力开发也是很有帮助的,学龄前的两三年,儿童的听力最为敏感,同时也是儿童性格形成的萌芽期。在这个时期,儿童可以有较为系统的接受音乐教育,那将能在智力、身心健康、性格发展上有很大的帮助。
儿童音乐教育水平的高低取决取决于教师的音乐素质,因此教师的音乐素质提高是当代教育的重点。了解并去实践这个重点就要了解以下的幼儿园教师音乐素养的问题。
问题的提出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在儿童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把音乐的情感表达出来,以感染幼儿,给他们共鸣为目标。音乐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提高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和敏感性。简单的说,幼儿的音乐教育就是发现和发展幼儿潜在的音乐能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向美向善。用音乐结合儿童的生活,让儿童在玩耍中唱唱跳跳,让他们亲身去感知音乐,去与音乐律动,在音乐活动中学习本领;能欣赏,会演奏,懂创造,才能在音乐教育中表现音乐,得到美的熏陶。但是在整体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普遍存在很多的问题,并不能深入的进行一些活动只是从面上做一些教育,无法真正对教育效果有所提高。
问题的阐述
当今幼儿教师的音乐素质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一、幼儿教师在音乐培养中的问题:
纵观这个时代,师范学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越来越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学习的东西很多,美术,音乐,英语,钢琴……现在重点讨论音乐教育,通过一些网络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学前教育学生在音乐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我国大部分幼师来源于初中生,年龄不大。初中文化程度适应幼师学习的需要,但是他们的音乐基础与文化基础差距较大。现在的初中为了保持升学率,取消了音乐课。很多幼儿教师自身基础差,底子薄,没有良好的习惯,对于音乐教育更不用说。
二、音乐是一种艺术,是人文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实施美育的手段。音乐的技能需要从初步的领悟,到反复的练习直至熟练掌握才能很好的运用音乐。现在幼儿音乐的教育方法基本上是“老师教,幼儿学”、“满堂灌”等单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的教教材,不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一些幼儿教师在学校音乐理论知识都是机械式学习,都停留在死记硬背上,学习的迁移能力很差,实际操作能力差。在教小朋友们也仅限于自己学的,没有扩展。最后,我国培养幼儿教师的方法比较落后,没能凸显幼师特色。几十年来,我国进行了多次的改革,但总的框架还是一样,没有重视幼儿教师的实践能力,音乐综合素质还有音乐创造力。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只是反复练习发声,识谱,机械记忆等,课堂氛围单调,死气沉沉。毕业出来的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满口专业术语,出了这些就不知道如何去表达,教学缺乏个性。其实出现这些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对幼儿教师的培养不合理,脱离实际。
幼儿教师在音乐素养方面图表现
三、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家长十分重视从义务教育开始的教育,
在3-6岁之间的学前教育阶段,家长并不重视,出现两个极端形式。一方面家长普遍认为孩子进入园所,只要开心的玩就行,所以教师音乐素养如果好一些,会用心的创造各种音乐活动,让孩子真正从活动中感受到音乐的快乐,从而培养音乐素养,反之在家长教育意识落后的情况下,教师音乐素养不高,只是面上带孩子唱唱歌,跳跳舞,对于正确的发声等不重视,甚至忽略。
四、 在现代的幼儿教育培训和学习中,过多的重视教师的各种理
论素养,学科种类特别多,学的也特别多,但是都不是太精。在整个教育中非常重视素质教育,其中音乐教育就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要求幼儿教师都去尝试,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去教学,从根本上很多教师音乐素养都不是特别高,导致课程的选材,理解不透,课程的进行知识表面的知识并没有深入,并没有真正的提高孩子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手法的提高。
五、 在活动中,针对现代的发展要求,很多家长更多的要求孩子
学会什么,许多音乐培训班的老师知识在某种乐器方面比较精通,大多数老师也知识单一的带孩子将某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学会,幼儿经济利益的驱动,很多老师也只是片面的进行教学,并没有从音乐的整体来考虑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形成了这样的一种局面,学音乐的孩子很多,但是孩子整体的音乐素质并不是很高。
提升幼儿教师音乐素养的具体方法:
一、幼儿教师要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
幼儿教师的音乐理论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水平,这是对幼儿进行音乐素质教育的基础。由于幼儿教师的来源和接受专业教育的层次不同。幼儿教师只要能够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研究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就可以了。"音乐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音乐理论素养,"这是许多幼儿教育专家的共识。所以,幼儿教师应该加强音乐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理论水准,并在学习音乐理论的过程中还应该学习一些教育科学的理论,使音乐教育能够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幼儿教师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技巧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教师的发声方法对幼儿的音乐能力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由于幼儿期正处于语言能力形成的关键期,所以对幼儿进行发声方法训练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而幼儿教师只有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才能对幼儿进行发声方法的正确训练。由于幼儿期的语言能力和发声都还比较差,在学习歌唱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发声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纠正幼儿的发声错误,使其逐步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幼儿园教师必须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才能有效地对幼儿进行音乐素质教育。歌唱的发声机能,主要是由大脑中枢神经直接控制的,同时人心理上的意志和感情也有间接的调解作用,而后者应该是音乐教师必须要掌握的教育技能。歌唱的发声器官可分为:
呼吸器官(肺、胸、腹);发声器官(声带)咬字、吐字器官(喉、舌、齿、牙、唇);共鸣器官(胸腔、口咽腔、鼻咽腔、头腔)。呼吸器官和咬字、吐字器官由大脑直接控制其活动,发音器官和共鸣器官则必须通过意志及感情的调解,间接地控制其活动。歌唱发声的各器官,即是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对幼儿的训练过程中,应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可随时调整或侧重某一部分发声器官的训练,以达到训练的要求。
三、幼儿教师要具有正确分辩声音优劣的素质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一般都是以集体教学形式为主。当教师面临一个发声能力还不强的幼儿群体的合唱声音时,教师必须具备分辩声音优劣的听觉能力,这是对幼儿教师的职业性要求。
首先,教师应该有正确的声音观念。所谓的正确声音观念,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应对所要教学的乐曲的各种音律、节奏、声调等都有较熟悉和清楚的掌握,形成一个客观而准确的声音标准,并以此来判断幼儿在演唱中的正确与错误。这种声音标准的形成和掌握是靠教师平时的自我训练和经验的逐渐积累而形成的。
其次,教师应具有判断和纠正错误发声的能力。幼儿在合唱时集体成员同时发声,在群体同时发声的情况下,教师要能够判断其中某一个人的发声特点及其正确与错误,还应该能够及时纠正错误发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每个幼儿的发声特点有比较熟悉的了解和掌握。
再次,教师应熟练地掌握咬字、吐字规律。歌曲是语言和曲调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生动而形象的语言是表达歌曲思想情感的重要工具,正确咬字、吐字就成为歌唱艺术中的一项基本功。教师只有掌握了正确咬字和吐字的规律,才能在教学中指导幼儿正确咬字和吐字,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这一项素质要求实质上是要求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普通话,不仅能用普通话作为平时的交际工具,还要在音乐教学中用准确的普通话把歌词表达出来。这样教师就会把正确的发音标准固化在记忆之中,并形成一个判断正确与错误的客观标准,当幼儿在演唱中出现了错误发音后,教师不仅能及时发现并纠正,还可以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以形成幼儿对语言的正确发音。
四、教师应该掌握正确指挥音乐的技能技巧
指挥在音乐教学中十分重要,教师只有正确、清楚地作出指挥的各种拍节图式,才能使幼儿迅速理解音乐语言并掌握正确的唱歌方法。拍节图式是教师运用手势、表情、身体动作把音乐节奏演化成的一种直观的音乐语言,借助这种直观的音乐语言,教师把对音乐的要求及演唱的意图传递给幼儿,使其正确演唱,以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因此,教师平时应对各种指挥的拍子图式准确掌握,正确演示,这是一个幼儿教师准确进行音乐教学的重要基本功。
在指挥过程中,教师应依据歌曲的思想感情、风格,音乐的旋律、速度,音乐节奏的力度及对乐器的轻、重要求等不同内容将指挥拍子图式以线条化的、音乐化的形体语言演示出来,使幼儿群体能以整齐、优美的音乐旋律和悦耳动听的歌词,演唱出歌曲中的美好思想情感。
因此教师指挥的手势要服从于歌曲旋律的抑扬顿挫所表示的感情变化,用以启发幼儿正确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及音乐意境,使演唱效果达到最佳程度。另外在指挥过程中,还要把起拍、呼吸拍和结束拍用指挥手势准确表达出来,使全曲的开始和乐句中的换气及乐段的结束整齐划一。在指挥过程中,教师的表情和眼神也是指挥的重要语言,指挥的手势是传达教师内心语言的工具,而教师的表情和眼神则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象一座无形的桥梁在教师和幼儿之间架起了一条感情的纽带。"眼神是灵魂的窗户",透过教师的眼神,可以使幼儿感到教师的喜、怒、哀、乐之情,从而激发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演唱,使音乐学习的最佳效果得以产生、
二、具备形象生动的身体律动能力。几乎在每个音乐活动的活动目的或过程中,都要求教师能在自身具备良好的肢体律动的基础上,运动身体,展现动作成为了引导幼儿学习歌词、节奏和感知音乐形象的有效手段,幼儿教师所具备的音乐素养这一大特色,是区别于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素养构成要素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三、具备善于表现基本音乐构成元素的能力。教材中选用的音乐作品都是短小愉悦,大都代表着具体、生动、活泼的音乐形象。因而,教师需要从这些短小但不失在音乐构成的要素中作品中,从一个更微观的视角来所创作的或适宜于在幼儿园中所选用的音乐作品的表达方式,充实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
综上,幼儿园必须对教师的音乐素质进行全面训练,才能使其掌握音乐教育的艺术精髓,才能使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从幼儿教师应掌握何种最基本程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做了阐述,以及从构成音乐多种要素的角度出发,关注到幼儿教师应如何表现音乐、通过何种方式表达音乐才能更好的与幼儿原有的音乐经验相适应。并以上述两种构成要素融会贯通为根本立足点,为幼儿教师在其个人的音乐素养上要求勾画了一幅最基本的愿景。
参考文献:
1.王懿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刘霞:《浅谈幼儿园教师音乐素质的培养》载于《大众文艺》2012年12期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4)13-0092-02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花钱让孩子们学习一门甚至多门文化艺术课程,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宫、艺术培训中心等等也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大部分的培训中心都设有舞蹈、声乐、器乐等课程,而器乐方面的学习更是种类繁多,但是却极少数培训中心有开设音乐基础的培训科目。虽然在中国学习艺术的青少年儿童很多,但是一直都并不重视音乐基础的训练,甚至有业余钢琴考过十级的孩子,连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都一窍不通的,问他音程、和弦、调式便一问三不知,虽然是从小学钢琴,但是就只会弹老师布置的作业,只有老师从旁指导才能完整的练好一首曲子,孩子有一定的演奏技巧,却没有音乐的理解能力和独立完成歌曲的能力。虽然有一些音乐教育经验较丰富的老师,会在上专业课的时候给学生讲一些简单的乐理和视唱知识,但毕竟不能花很多时间详细的讲,所以学生们通过上专业课去了解的音乐知识还是有限的。因为缺乏音乐基础知识的训练,才会有这么多学器乐的孩子不懂乐理,只会机械的练琴;学声乐的孩子不懂视唱,音程关系较差的孩子永远都卡不准节奏找不到调。
一、造成青少年儿童音乐教育现状的原因有几点
一是教育培训机构对音乐基础知识培训不够重视,也没有做好足够的教育认知与教育推广工作,师资力量有限无法顾及全面;二是部分艺术培训中心的老师在教学中不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训练,甚至有些老师本身的音乐知识不够全面,仅仅是自己能弹、自己能唱、自己能跳,勉强教教自己的专业科目,根本无法给学生进行系统的音乐基础知识培训;三是家长的攀比心理作祟,给孩子学艺术并不仅仅希望他能修养心性培养一技之长,更是把孩子学习艺术当做是相互攀比的筹码,见面就是问“你孩子学什么艺术专长了?”“学几门乐器了?”“舞蹈考了几级?”“钢琴考了几级?”,从来不会有人问一句“你孩子学了基础乐理吗?”“你孩子有没有上视唱课?”。很多家长们的心中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优秀的,钢琴不懂自己看谱是老师水平不好,唱歌走音是老师教的不好,跳舞卡不准拍是老师训练不对;很多老师眼里自己的教学能力是最优秀的,孩子走音是天生的五音不全,孩子看谱慢是天生的反应愚钝,孩子跳舞卡不到拍是天生节奏感不好。但这些家长和这些老师们在抱怨老师不够好、学生资质太差的同时是否想过,实际上是因为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更偏重让孩子参加器乐、声乐、舞蹈等专业科目的学习,而忽略了最根本的音乐基础知识学习,基础不扎实便导致很多学生学到一定程度之后很难再深入学下去。让孩子学习艺术课程不仅仅学表面的东西,真正的音乐学习应该是深入学习音乐的根本,是音乐实践和基础理论的结合。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在青少年儿童的音乐教育中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二、学好音乐基础知识才能真正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兴趣
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六年,我一直有参与青少年儿童的艺术辅导和培训的工作,也在这个音乐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了解到音乐基础对培养青少年儿童音乐素养的重要性。音乐基础知识最常见的是基础乐理和视唱练耳两个大类,从这两个学科中细分出音乐符号和音乐术语认知、读谱、视唱、听辩、节奏节拍、音程和弦、音乐鉴赏、调式等等,而这些就是最基础的音乐素养。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就如同学习汉字要学习拼音、笔顺,学习数学要背乘法口诀和各种数学公式,如果基础科目没学习,以后便会步步艰辛,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比如说学钢琴的孩子,如果看谱子很慢,也不认识谱子里面的音乐符号,那么在练琴的过程中就会特别困难,长期下来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钢琴的兴趣。如果在这孩子学习钢琴的同时,正确的引导他进行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那么孩子在练习钢琴的时候,因为能看懂谱子看懂音乐术语,练琴会更加得心应手,因为有钢琴的演奏基础,在学习音乐知识的时候能够联想到自己学过的内容,学习起来更加深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声乐的训练也是一样的,如果孩子看不懂谱子,每次上课都是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就算一首歌学会了,也无法唱出歌曲的内涵,如果哪天拿到一首新谱子,老师不在就不会唱了,这样学习只能说学了声乐技巧并没有真正的学到声乐的演唱。对于舞蹈的学生,节奏和节拍是很重要的基础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正确的节奏训练,一些天生节奏感不强的孩子只能依靠老师的口号和强制记忆旋律进行训练,换一首歌就又找不到拍点了。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在各个音乐专业学科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重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才能真正的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才有可能让孩子坚持这份兴趣爱好,并且轻松愉快的进行音乐方面的学习。
三、学好音乐基础知识才能真正提高孩子们的音乐表现力
在青少年儿童的音乐培训中,基础知识的训练是尤为重要的。同样学习某项音乐专长,接受过系统的音乐基础知识训练的学生能更好的完成作品的表现,而没学过音乐基础知识的孩子却很难正确的表现出音乐作品的内涵。这种情况我曾在一次多名老师联合举办的钢琴观摩会上有着深刻的体会。同是演奏一首曲子,学习过音乐基础的孩子和只学弹钢琴的孩子在音乐的表达和艺术处理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学过一定基础知识的孩子除了演奏出谱子的音符,还会根据谱面的音乐术语进行强弱快慢的处理,甚至能在练习的过程中富有感情的哼唱出曲调的旋律,程度较高的孩子能做到改变触键技巧来处理和表达一段旋律;但是没有深入接触音乐基础知识的孩子往往只停留在音符的演奏,甚至有一些连节奏都把握不清楚,更谈不上音乐的表现力了。所以说配合专业知识的学习,从序渐进的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不仅能让学生更轻松的进行音乐项目的学习,也能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音乐内涵,增强自身的音乐表现力。
四、学好音乐基础知识才能真正提高孩子们的音乐鉴赏力
一、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
我国幼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相关教育方法和观念,同时也会有许多方法和观念会在消失,中国幼儿音乐教育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又一个具体的方法和观念不断产生或消失的过程。但是这种方法和观念的产生或消失不是凭空的,而是要依据某些环境和条件的。幼儿音乐教育的方法和观念由一个时期过渡到另一个时期,后一个时期根据自身的调节,对前一时期进行选择。如果与自身的相关条件不出现大的矛盾,可能会直接小作修改或直接采用,在此基础上会形成适合这一时期的方法和观念,而随之而来的前一时期的会消失。
二、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
1.幼儿音乐教育培训机构发展迅速
上个世纪末以来,我国对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加,社会对幼儿音乐教育在精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人,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人们对幼儿音乐教育尤其重视与关注,“音乐热”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到处都能看到音乐培训机构的影子。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音乐艺术培训中心达数十家之多,海纳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现代音乐学校、春之声艺术培训中心等等。在这些音乐培训机构中,开设课程有乐器、声乐、舞蹈等,其中乐器又分为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声乐分为美声和民族。舞蹈分为拉丁、华尔兹、伦巴等等。科目之多,科目之广,基本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们对音乐学习的要求。
2.家庭幼儿音乐教育受到很大重视
幼儿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对孩子进行教育是父母和教师的本职、责任。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腾飞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及国家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而音乐教育是美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又是实施美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它的最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说也说过,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育一些少数伟大、杰出的所谓‘天才’,而是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把每一个孩子都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与完美的人格到极优秀的程度。而事实上这也是每一个人所应追求的目标。”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是注重教育所有的儿童,以使发挥出他们的音乐天分,尽管有些儿童在音乐方面的能力稍显逊色,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家长们认识到了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于是,不惜花费时间、精力、金钱来培养幼儿音乐素质。在调查中发现,送进音乐培训机构,找家教进行教学,对幼儿进行乐器、舞蹈或声乐方面的训练。家长们的目的相同,但采取的方式、方法却不尽相同。有些家长希望通过音乐来陶冶孩子的情操,带动其他方面的学习,从而达到全面发展,所以并不要求自己的孩子考级或者走音乐这条路,在监督、教学的过程中谆谆教导,尊重孩子的意见、想法;有的家长却以考级为目的,整天压迫孩子练习,一不听话,轻则骂,重则打,把孩子弄的苦不堪言。不管采用何种方式,何种方法对幼儿进行教学,幼儿音乐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进步。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能演奏乐器、舞蹈表演、歌唱;越来越多的儿童音乐比赛、儿童专场音乐会、儿童专场演出。对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幼儿园更加重视幼儿音乐教育
2001年9月国家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该《纲要》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经验,体现幼儿园课程的新理念,更是将作为幼儿园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指导今后的课程改革。中国幼儿园课程正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预设走向生成,从关注课程的结果走向关注课程情境的变化,关注课程进行中幼儿的经验、兴趣及需要,课程有了不确定性。教师与幼儿已成为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课程意义的创造者。同时,通过幼儿园课程改革,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本园课程三级幼儿园课程并存的局面正在形成。幼儿园的数量增多。幼儿园中的音乐教育的力度也在加大。音乐课增多,有以前的一周一节课增到现在的一周两节三节,甚至每天都有音乐课。并在幼儿课外活动加以背景音乐,通过日常的训练和熏陶,使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促进我国幼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对策
1.立足于幼儿音乐教育目标,转变教学方式
音乐教育目标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具有指导性作用,它是选择音乐教学内容,确定音乐教学组织形式,设计音乐教学方法,评价音乐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因此,幼儿园音乐教育要有明确的目标,如果没有明确的音乐教育目标,音乐教学和相关的管理工作必然会盲目、随意。这个音乐教学目标必须要符合幼儿的发展、成长规律。2001年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其中将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目标定为三个方面;(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因此,教师在幼儿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太死板,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的人来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2.尽量发展幼儿的音乐潜力,培养其音乐细胞
音乐教学活动不仅是建立在尊重幼儿内在的独立性和健康成长的基础上,而且还要为幼儿的未来着想。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是组织者和引导者。音乐教师不再像以往一样的单向传授知识,而是在教师主导下幼儿探索性创造性学习,当然也需要教师的讲授或示范。
3.家长对孩子多鼓励,少谴责
家长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多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了解孩子内心真正需要的,譬如:看幼儿对哪种音乐类型感兴趣,根据其兴趣选择适合的音乐在家庭中播放;如果打算让幼儿学习一种技能,可以在学习音乐各个科目之前,征求幼儿的意见,“你喜欢唱歌,跳舞,还是乐器?”“乐器里面你喜欢中国的,还是外国的?”“舞蹈里面喜欢哪一种啊?”等等,仔细了解幼儿的喜好,再根据其兴趣选择适合音乐教育方法,才能更好的促进音乐刁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随着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也日趋丰富和强烈。音乐教育由于在社会生活和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蕴涵面也不断的拓展和延伸。奥尔夫音乐自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中国以来,在全国各地如“荒林春雨足,新笋迸龙雏”。由于民族与民族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的差异性很大,若采用相同的奥尔夫教育模式来辅助我国的音乐教育发展,那么这种教育模式就很难得到传播,这正是本文所涉及的“本土化”以及如何抓住奥尔夫音乐教育的“魂”而不是“形”的问题!此问题是对奥尔夫音乐教育本土化的一次重构,也为那些误解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学理念和奥尔夫本土化理念的人提供一个透视窗口。
一 、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奥尔夫音乐教育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音乐教育家埃德温.戈登说“音乐对人类来说是独特的。就像其他的艺术领域一样,音乐和语言一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孩子们学 会欣赏音乐、聆听音乐、分享及参与音乐活动,以此感化和培养的过程,使他的生活更有意义。” 借助音乐,孩子们不仅能够了解同伴了解自己、了解同伴,甚至透视人生,更重要的是能够持续及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而奥尔夫音乐正以它独特的教育方式在音乐教育中呈现出独特的魅力。首先,创作性和原本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灵魂。奥尔夫每个课例都有即兴创作和创编的部分,小至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大至音乐剧的创编,在创编的过程中,要求不能出现雷同或者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完成,音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这些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为人文素养和艺术能力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其次,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情商是人们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人们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培养,现在奥尔夫音乐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更好的培养情商;再次,从本土文化出发,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呈现一种开放性,这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必然形成本土化。中国的奥尔夫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语言、民歌、童谣甚至是方言,这种音乐更被人们熟知,更为人们所接受,通俗易懂。因此,各国的奥尔夫理念相同,却在具体内容上不同,不会使奥尔夫局限在某一时代、某一国家、某一个区域,而是不断创新,世世代展下去。
二、奥尔夫音乐本土化在河南进程中的具体体现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知识的全球化,文化以侵略或融合方式呈现出来。近几年来,奥尔夫音乐在河南教育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此过程中,生搬硬套和盲目的模仿已经使我们本民族的教育传统和文化传统面临重重危机。我们只有以自身文化为本,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基于我们自身基础之上加以融合和本土化,具体体现在理念的本土化、乐器制作的本土化及教学的本土化这三个方面。
(一)教育理念的本土化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是“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这与我们原先对音乐教育本质和目的的认识,有着根本的不同。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我们要打破那种单纯地教唱歌和模仿现成的音乐艺术作品这种方式来学习音乐,要以我省特有的中原文化为基础,在教师的引导和培养下,利用河南方言、河南民间舞、河南民歌让学生即兴创编节目,学生似乎在感觉在“玩”音乐,在“玩”的过程中感知音乐的内涵。一方面学生成为音乐学习的主动者,另一方面让中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二 )乐器制作的本土化
奥尔夫乐器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很多活动都需要用奥尔夫乐器来完成。奥尔夫乐器购买起来比较昂贵,河南地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所以有些地区没有条件购置,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自制乡土化的奥尔夫乐器。如用大纸箱、洗脸盆、垃圾箱作鼓、用长度不同的塑料管可以敲到出不同的高低的音、用芦苇可以自制笛子、易拉罐装上沙土或者麦子可做成沙锤乐器等。孩子们演奏自己制作的乐器,乐在其中,无比自豪,同时也锻炼了动手动脑的创造能力,这正是奥尔夫重探索、重实践的原本性教育所要求的。可见,我们从当地实际条件出发自制乐器,不仅是实践奥尔夫教育的权宜之计,也符合了奥尔夫体系自身不断创新和发展的需要。
(三 )教学的本土化实践
埃里奥特所提出:“音乐是人类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实践概念远非言语能表达”。 在教学实践方面,我省许多参加过奥尔夫音乐教育培训的音乐教师做过很多尝试,尤其是在节奏教学、乐器教学,声势教学等方面不断地用我们熟悉的童谣和儿歌,创编出新的课例,进行奥尔夫教学本土化的实践。比如:从语言出发的《摘豆角》、律动教学《锄草》、民俗文化《泥泥狗》……这些资料为提高我省的音乐教育质量提供宝贵的教学素材。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河南本土化的制约因素
首先,即兴性是奥尔夫音乐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在活动中要求每个主体都要满怀激情全心投入,在自由中释放情感、感受音乐。而我们河南人在思维方式、性格特点、文化观念上会与奥尔夫所倡导的这种即兴理念有很大的出入,这就造成奥尔夫音乐本土化进程中出现问题的重要因素;其次,音乐教育环境和教学设备的制约。奥尔夫音乐音乐教学所倡导的原本性、创造性、开放性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实际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多种多样,要求音乐设备和器具也是灵活多样的。而在我省实际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通常只是摆设有桌椅、钢琴或简单音乐乐器,没有即兴创作的场地和器材,这种条件下很难进行灵活的学习方式,同时更制约了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再次,音乐教师整体素养的制约。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音乐感知力、理解力,还要有必要的音乐技巧与技能,更重要的要具有极强的“创造力”。现在我省很多一线的音乐教师在接受师范教育时,没有经过系统的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只是经过短期的教学培训,并没有真正意义地理解和把握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深奥理论知识,仅限于表面形式上的照搬和模仿,研发课例和自制乐器的能力受到极大的阻碍,对奥尔夫乐器的演奏也不够熟练。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在我省得到本土化的充分发展,必须从高校音乐教师教育开始,加大社会师资队伍培训的力度和广度,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的音乐技能与技巧、具备较全面的综合素质的优秀教师,系统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并能轻而易举的把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教学中去。
总之,奥尔夫音乐教育在我省开展的时间比美国或一些其它西方国家要晚,尤其在我省的欠发达地区。如何将奥尔夫音乐教育更好的河南本土化,这个任务今后任重而道远。这就需要我们在广泛吸取国外优秀音乐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地进行批判地吸收、借鉴和利用,在发挥本土音乐文化优长上,也要实事求是地面对本土音乐文化,尊重国外音乐文化的价值和特点,使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体系更加趋于完善,使奥尔夫教学法在河南的本土化进行地更深入、更彻底。
参考文献:
[1]廖乃雄.论音乐教育[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2002(4).
[2]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2).
[3]凯特曼.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法初步[M].廖乃雄(译).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9).
[4]崔景贵.文化学视野中的我国教育本土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
[5]李映慧.奥尔夫教育在台湾[J].中国音乐教育,1995(3).
[6]商秀梅.奥尔夫教学法对中国音乐教育改革的启示[J].江西教育,2007(4).
中小学音乐课上课内容以教学大纲为准,音乐课中设置了初级的乐理课和学唱歌曲,目的却停留于乐感本能的诱导中,缺乏学习音乐的基本功和技巧学习(如声音的发声方法、乐器的演奏方法等等),缺乏艺术学习的专业性和创造性培养,原因在于中小学校一般都没有必要而充足的音乐教育师资,更没有充分的教学时间。因此,学生只有走出学校求教于专业艺术院校教师和专业艺术团体的演员。
“音乐培训机构”就刚好填补了这一不足,因为“音乐培训机构”也是由教委直接管理的教学单位,有着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这一点和中小学十分相似,同时“音乐培训机构”采用了专业音乐教育院校的教学方式(集体课和个别课相结合)进行教学,同时还得到大量高水平专业艺术家的支持与加盟,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水平。所以说“音乐培训学校”是对义务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一种补充。而且,如果说学校音乐教育是为了普及,那么校外的“音乐培训机构”的音乐教育就是旨在提高,是按专业的要求造就人才、发现人才。
(二)“音乐培训机构”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的必然产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致力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越来越大,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普遍提高。
望子成龙,作为家长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问题也有了巨大的转变与提升,已不仅仅是停留于文化课学习的层面上,而增加了对艺术教育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接受更为专业的音乐教育。
在我从事音乐培训工作的两年中,我发现一个普遍性的特征:家长送孩子学习音乐,绝大多数是想让孩子学会一门艺术特长,在今后有一个业余爱好,提高人格素质。很少有家长要求孩子将来成为艺术家或从事专业工作。从这一点来看家长的要求可以说是两点:“一是用音乐提高孩子的个人素质;二是用音乐丰富精神世界”。
俗话说:“学琴的孩子不会学坏”,这是人类音乐教育中为历史认可的真理,也是大多数家长内心中的一个朴素而善良的期待,从而酝酿成为一种社会需求,一种建设和谐社会、造就和谐公民、培养美好人才的文化事业。于是“音乐培训”也就具备了生存的土壤。由于“音乐培训机构”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广泛采用了专业院校的教学方式,开设了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良好。因此使“音乐培训机构”备受学员欢迎,在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物质文明的日益繁荣是“音乐培训机构”发展的原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人们生活也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作为父母也具备了考虑孩子教育投资的财力,于是家长们纷纷选择让孩子学习游泳、围棋、武术、舞蹈等,也有更多的选择了乐器,如钢琴、小提琴、古筝、萨克斯、小号、圆号等。学乐器是学习音乐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也需要比较高的投资,因为乐器是比较昂贵的,同时孩子的兴趣又是多变的充满了未知因素,使得音乐教育投资变成了风险的投资。常常有家长抱怨“买一架钢琴需一万余元,如果孩子学一半不学了,钢琴就成了‘高级摆设’,我们又不会,摆着占地方。”这也就成了学习乐器的一个阻碍。
“音乐培训机构”正好解决了这一矛盾,因为“音乐培训机构”一般都开设了有偿练琴的服务项目,可以让学生学习初期不必买琴,学一段时间看看孩子的天赋与学习兴趣再考虑购买,可以大大避免了广盲目投资。
可以说选择学习乐器,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是物质文明发展的产物。
(四)大量专业音乐人才将成为音乐艺术培训学校的师资来源
专业艺术团体的演员除了表演任务以外,还有另一个重要责任就是“艺术的推广普及”,目的在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广大演员演奏员们多年来一直都默默地从事着业余音乐教育工作,他们也纷纷投身于“音乐艺术培训学校”的教学工作中,成为教学中的精英骨干。
专业艺术院校每年大量的学生毕业,他们通过学习也具备了专业演奏水平,也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投身于业余音乐教育中,通过社会实践积累教学经验,逐步成为了“音乐培训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极大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另外,更有相当数量的艺术院校的教授、讲师,利用业余时间投身到了民办业余音乐教育中。
以上这三股力量也就成为音乐艺术培训学校强大的师资基础。
(五)“音乐培训机构”的意义与功能
如今“音乐培训机构”发展得欣欣向荣,家长纷纷把孩子送来学习,这种学校一不能发放毕业证,二不能帮助升学,那么其存在的意义何在呢?
1.用乐器学习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媒介,把素质教育的内容更加专业化
人的一生要学太多的艺术门类是不大现实的,而专业的学精一门是很有必要的。在美国有的大学一方面要求学生会三门语言,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必须会乐器否则是不让入学的。他们把演奏乐器的能力当成学生的基本素质。
在“音乐培训机构”中学校的模式与中小学差不多,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也相似,这使学生进入学校能很自然,而学习乐器一般都采用小班上课,又使得师生们的交流更为直接而亲切,这样的教学质量是很高的,往往每节课内容学生都能90%以上的消化。
学习乐器可以说是学习一种技巧,一般分为发音技巧,演奏技巧两大部分(这里不做详细论述)。学习这些的目的在于学习音乐文化,无论学习什么乐器,目的都是“演奏音乐”,演奏音乐的目的在于认识音乐、理解艺术从而“自娱娱人”,“自娱”不难,自我感觉良好就可以,“娱人”就不易了,首先,要有流畅的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必须有“音乐”才可“娱人”。在教学中老师的作用更多的应该在教“音乐”,简单的说就是演奏得有感情,有表现力,还要让别人听得懂。这可以说是对“审美素质”的一种最为深刻的灌输。
2.全新的授课方式和学习方法塑造全新的思维方式
学习乐器与学习语文、数学是完全不同的。在学习乐器基本发音技巧的同时开始学习识谱,并且把乐器的音响效果与谱面相结合。随着乐器演奏技法的逐步深入,谱面也逐渐复杂,学生在学习中一方面要学懂书面的谱子,同时还要能熟练应用。并且要达到看着谱就能演奏,而不再乎是否见过这首曲子的谱。如学会识字一样,学懂了还不行,还要达到熟练,二者合一才能达到要求。这就要使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对谱面的快速反应能力。实践证明,对于中小学生和幼儿来说只要方法得当达到要求并不困难。由于他们必须把谱上音符和节奏通过肢体动作传达到乐器上,演奏出与谱面一致的音响来,从这一点上来讲孩子们学习乐器的同时,还训练了他们的肢体谐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心理学家研究证明,这对于孩子智力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乐器学习在所有专业或非专业学校中都以一周为周期,每周上一次课。一周是人的“耐性周期”,老师安排练习作业在一周内完成,学生必须每天练习同样的东西。一周练习七天是可以忍耐的,再多就难了。一天24小时是人的“记忆周期”,可以说一个信息在大脑里存留24小时后会开始衰减,所以每个老师都要求学生每天必须定时定量的练习。那么在每次上完课回家孩子是处于没有老师的状态下自习一周,孩子就必须有极大的自觉性和耐心进行自学性的练习。刚开始需要家长配合监督,之后大多都可以锻炼出一种耐性和自学的习惯与能力。这一点对于孩子而言比学会一门乐器更具深远的教育意义,这也是许多家长愿意投资孩子音乐教育的原因。
3.艺术人才的培养从孩子抓起
在艺术培训机构学习的学生以4岁到14岁的少年儿童最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塑性最强,天赋也最易发现与开发,很多具有天赋的人也就因为错过了最佳时机而丧失了发展的机会。
我的周围就有许多学生参加音乐培训,有的最终考入专业艺术院落校并毕业走上专业表演道路,有的把乐器当成了终身的爱好,并和音乐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都是从小开始的,并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了较高的音乐天赋。有的学生刚开始时候并不出色,而通过学习逐步开发出来,并且越来越优秀,这在教学中是十分普遍的。
据统计,每年报考艺术类院校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在“音乐培训机构”就读过的学生。可以说音乐培训机构是艺术人才的摇篮。
4.音乐培训机构是提高欣赏能力,传播音乐文化的使者。
音乐培训机构在我省从兴起到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二十多年,先后培养了数万人,学生通过乐器演奏的学习,一方面提高了音乐欣赏能力,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更系统地学习了音乐文化。
奥尔夫教育(Orff-Schulwerk)是目前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之一。如今奥尔夫在中国真正地火了,不是以往的那种一时的热情和求新,而是真正地深入人心,成为老师和孩子们需要和喜欢的教学方式。因为奥尔夫的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基于人本主义①和文化人类学②,它包含着人类古老的传统,并尊重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要求各国从自己的本土文化出发,从人的生理和心理出发进行教育,其教育的对象不仅包括儿童,也包括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它一方面主张从人本出发,回归人类原本自然和古老的传统;另一方面又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与目前国际音乐教育学会所倡导的多元文化理念不谋而合。
近几年我国的奥尔夫师资培训可谓如火如荼。尤其是今年暑假,仅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就举办了北京、牡丹江、蚌埠、兰州、武汉、西安、深圳、成都和开封等近十个城市的师资培训,来自全国各地大约有七百人参加了学习,其中北京的培训班将近二百人。今年,我们邀请了奥尔夫学院前任院长曼努埃拉・魏德迈尔(Manuela Widmer)、奥尔夫学院教授迈克尔・魏德迈尔(Michel Widmer)和詹姆斯・哈丁(James Harding)三位世界著名的奥尔夫专家来华讲学,反响强烈。其中詹姆斯的《盒子》、《音乐和电影》等课例,让学员们感受到了奥尔夫的“完整艺术观”,以及“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③ 的原理;迈克尔的教学比较突出多元文化的理念,让学员们领略到世界各民族音乐的魅力;曼努埃拉今年已是第九次来华讲学,她最引人入胜的是儿童音乐剧,能够根据学员的能力水平和需要即兴地生成课程,让学员们体会到奥尔夫的“原本性戏剧观”以及“儿童中心”④ 的教育理念;他们三人的课让参与者都惊叹不已。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作为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奥尔夫教育(Orff-Schulwerk)和教师教育培训的学术研究机构,在我国的奥尔夫师资培养中起到了引领和奠基的作用,为促进中国的音乐教育改革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中国奥尔夫教师教育课程的先驱
在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成立之前,我国的奥尔夫教师培训最初是由廖乃雄先生开启的,廖乃雄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将奥尔夫引进中国以后,多次在上海音乐学院研究所举办全国性的奥尔夫音乐教育讲习班,并邀请德国西柏林奥尔夫教师玛戈・施耐特夫人(Margot Schneider)先后在上海、南京、广州和北京等地讲学,引起了首轮的“奥尔夫热”。后来主要由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委员会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师资培训,还邀请了奥尔夫学院的彼得・库巴斯(Peter Kubas)、曼努埃拉・魏德迈尔(Manuela Widmer)、沃尔夫冈・哈特曼(Wolfgang Hartmann)等教授来华讲学。[1]这些活动书写了我国奥尔夫师资培训的历史篇章,点燃了奥尔夫在中国的星星之火,为我国后来的奥尔夫教师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奥尔夫培训活动,更多的老师开始关注并渴望学习奥尔夫,为了满足广大教师的学习需要,也为了促进我国的音乐教育改革,在中国音乐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下,1989年6月2日中国奥尔夫学会成立筹备组。1991年8月9至19日中国奥尔夫学会发展了第一批会员,并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李妲娜任组长。1992年8月16至21日召开了中国奥尔夫学会第二届年会,并宣布了经选举产生的理事会名单:理事长李妲娜,副理事长李燕诒、郁文武、许卓娅、朱崇慧、吴国本。1993年中国奥尔夫学会正式更名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简称“中国音协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下属二级学术社团组织,由李妲娜任会长、李燕诒等任副会长。[2]从此中国第一个专门的奥尔夫教师教育机构诞生了。近年来下设早期教育、幼儿教育和特殊音乐教育三个研究中心,补选刘沛和王甘为副会长,并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团队的建设,使奥尔夫在中国得到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传播。
二、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课程的回顾
奥尔夫自传入中国以来,对中国的婴幼儿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和音乐治疗等领域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多年来,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组建并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师,这些骨干教师大都具有出国学习的背景、硕士以上学历,以及十年以上研究并教授奥尔夫的教学经验。随着骨干教师对奥尔夫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的教师教育课程也不断完善,并逐步探索出适合我们自己的课程标准和本土化模式。
(一)2013年之前的课程模式
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课程主要经历了:长期班、提高班、短期班和大师班等多种模式。其中以暑假的短期班人数最多,人员结构也最为多元化;大师班的规模最大,每次都是百余人参加,并且很多学员都是坚持学习多年的老学员。
1.长期班
自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在北京为期一年的长期班共举办了十七届,每届50个单元,200课时。主要是利用周末上课,学员大都是北京及周边省、市的幼儿园、早教机构、中小学音乐教师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治疗专业在校生。长期班的优势在于老师们可以边学边用,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教学实践,但由于很多现实原因导致长期班不得不中断,最终长期班于2012年暂停招生。然而,长期班对于培养师资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其作用是短期班等其他课程模式所不能替代的。正如哈特曼所说:“培养一个合格的奥尔夫教师至少需要上十年的时间,因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培养是需要这么长时间的。”对此,李妲娜会长也曾表明:“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作为我国奥尔夫教师教育领头人,不能仅考虑市场的需要,越是没有人搞,我们才要搞,必须给大家提供一个能够长期学习奥尔夫的平台。”可以说长期班是中国唯一一个为所有人开放的为期一年的奥尔夫班,虽然暂停了,但是随着近几年广大教师对奥尔夫的不断学习和实践,一些学员逐渐开始意识到长期学习的必要性,期待长期班能够重新开办并加以完善。
2.提高班
在长期班举办以后,很多学员通过实践还希望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因此,为满足长期班学员的学习需要,本会曾先后举办了两届为期一年的提高班,这些学员经过在提高班的学习,都成了单位的骨干,有关奥尔夫的理论和教学实践能力也显得更为扎实。
3.短期班
短期班主要是在寒暑假举办。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曾先后在北京、西安、沈阳、石家庄、呼和浩特、牡丹江、郑州、上海、广州、开封、淄博、成都、兰州和云南等地举办过三十余期短期班。其中以北京班最为突出,几乎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名教师前来学习,包括幼儿教师、中小学音乐教师,本科生、研究生、医生和家长等不同身份的学员。此外,西北地区以西安班和兰州班为代表,其中西安班是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与懿流教育园・西安朗瑞德教育机构联合举办,自2011年起已举办七期;兰州班与兰州长鑫职业培训学校联合举办,自2012年起已举办四期,为新疆、甘肃等西部地区的教师提供了学习奥尔夫的机会。东北地区以牡丹江班为代表,该班是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与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联合举办,自2011年起已举办五期。南部地区以广州中心为代表,广州中心的特点就是集中了一批由李妲娜、管建华、刘沛和蔡乔中教授组成的导师组在星海音乐学院培养的音乐教育专业的研究生作为骨干培训教师,自2011年成立以来已举办十期奥尔夫教师教育课程。西南地区以成都中心和乐山师范学院班为代表,其中成都中心于2014年7月正式成立,由李妲娜会长亲自负责,将金娃娃早教机构作为执教中心,为西南地区的教师提供了学习奥尔夫的机会。
4.大师班
大师班是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最受欢迎的课程。如今国际上著名的奥尔夫专家主要集中在奥地利萨尔茨堡莫扎特大学的奥尔夫学院,此外,美国旧金山学校也云集了一批优秀的奥尔夫专家,并经常与奥尔夫学院的专家互换。自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曾邀请奥尔夫学院的教师曼努埃拉・魏德迈尔(Manuela Widmer)、迈克尔・魏德迈尔(Michel Widmer)、安德莉亚・奥斯特塔格 (Andrea Ostertag);美国旧金山学校的教师道格・古德金(Doug Goodkin)、〔西班牙〕索菲亚・洛佩斯-伊沃尔(Sofia Lopez-Ibor)、詹姆斯・哈丁(James Harding)、德国SONO公司的艺术总监沃尔夫冈・史密斯(Wolfgang Schmitz)、美国奥尔夫协会前任主席朱迪・邦德(Judy Bond)、美国奥尔夫专家凯莉・林恩・尼克斯(Kerri Lynn Nichols)、芬兰的早期音乐教育专家卡特娅・奥亚拉-科恰克(Katja Ojala-Kocak)、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的罗伯特・安姆切(Robert Amchin)教授、德国迈克尔・西福克教授(Michael Siefke),以及曾毕业于奥尔夫学院、现任加拿大皇家音乐学院早期教育系教师洪寒冰、中国台湾奥尔夫专家陈惠龄和刘嘉淑等来华讲学。这些专家给我国带来了国际奥尔夫教育的最新信息,扩大了我们的多元文化视野,同时也显现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兴趣,让我们感受到了奥尔夫从各国本土化出发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
(二)2013年之后的课程模式
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奥尔夫教师教育课程,自2013年起,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对“奥尔夫教师教育”做了如下改革:一是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改为“奥尔夫教育”;二是将原先的“师资培训”改为“教师教育”;三是将本会的“教师教育课程”暂定为三种类型,包括教师资格认证课程、高级研修班课程、奥尔夫教育专题技能课程。[3]其中,外国专家的大师班大都安排在教师资格认证课程或高级研修班课程期间,学员可在学习认证课程的同时,根据自己的需要兼顾并选择大师班和研修班的课程。
1.教师资格认证课程
教师资格认证课程共分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均为10天,共240课时,每一个级别都有结业考试,前一个级别考核通过后才准许学习后一个级别。此外,为保障资格证质量,在同一地点,每位学员不能三个级别证书一次性获取。[4]该课程是在奥尔夫原本性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借鉴“美国奥尔夫协会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需要,构建出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同时也突破了美国奥尔夫协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局限,加强了音乐与其他学科的链接,并融入了本土化教学的内容。
2.高级研修班课程
高级研修班课程主要介绍国内外奥尔夫教育的新动态,包括理念、教具和教法等。[5]该课程主要为学习奥尔夫多年的老学员设置,让学员们了解国内外奥尔夫教育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促进奥尔夫教育界的学术交流,以及奥尔夫教育与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治疗学和社会音乐教育等领域的学术链接。
3.奥尔夫教育专题技能课程
奥尔夫教育专题技能课程主要包括打击乐、动作、音条乐器、竖笛、节奏教学、乐器制作、造型艺术和戏剧等奥尔夫教育所运用的各项技能。[6]作为一个音乐教师,这些方面都应该掌握,然而这却是我国教师比较薄弱的方面,因为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模式长期以来都是割裂的,并以声乐和钢琴为主要学科,这种单一的学科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该课程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们各方面的艺术才能,同时在奥尔夫“完整艺术”的教育理念下,这些课程彼此之间又都有联系。
以上三种课程模式互相补充、互相支持,较之以前的课程更加系统、丰富和深入,得到了学员们的诚挚认可。其中教师资格认证为基础的普及性课程,奥尔夫教育专题技能为特色提高课程,高级研修班则侧重于有关奥尔夫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比较和交流。这些课程都深受学员欢迎和喜爱,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以往的以课例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而基于奥尔夫原本性教育理念,通过一定的教学案例,将语言、动作、嗓音、歌唱、舞蹈、声势、打击乐器和有音高乐器的演奏、即兴创编、作曲和教学法等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并融合艺术的基本元素,如音乐中的时值、节奏、节拍、旋律、音色、表情、伴奏织体和曲式结构,绘画中的点、线和色彩等进行教学。这些新的探索促使了我们对我国奥尔夫教师教育的深层思考,也激励着我们对奥尔夫的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三、对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课程的展望
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之所以能够长达二十年来持续地举办大规模、大范围的教师教育课程,并且每年都能够吸引很多老学员来不断地学习,主要是因为拥有陈蓉、曹利、宋丹、何璐、黄沙玫、方曦、莫卉卉、尚永娜、蔡霞、罗翼、邓舒婷、李奕和刘颖超等一大批对奥尔夫教育充满热情和责任感的骨干教师,他们在李妲娜、李燕诒和陈淑宜等老一辈奥尔夫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下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研究领域,促进了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的课程建设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的奥尔夫教育研究及其与奥地利、德国、美国、新加坡、加拿大、墨西哥、印尼和古巴等国家的学术交流,为广大教师做出了榜样。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并渴望学习奥尔夫,尤其是近两年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从早期的幼儿园教师、早教机构的教师,逐步扩大到中小学、高校、治疗师、医生、家长以及公司、企业等各个阶层和领域,这让我们对中国奥尔夫教师的培养,以及对促进中国的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充满了希望。然而,奥尔夫教师的培养绝非是一项短期的任务,正如安吉利亚所说:“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奥尔夫教师,必须为此而付出一生的时间。”笔者认为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遵循奥尔夫的原本性教育理念,使其成为属于我们自己的本土音乐教育,绝不能简单照搬和模仿,而是从人本出发,从我国的本土文化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等各方面需要,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创造性地生成课程。
目前本会只是初步建构起了一个比较容易推广和参与的奥尔夫教师的培养方案,在未来我们还必须根据我国的教育现状和广大教师的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我们的课程。比如,奥尔夫在中国的本土化;奥尔夫与人类学、脑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链接;奥尔夫对柯达伊、达尔克罗兹和铃木等教学法的吸收与融合;奥尔夫在早期教育、特殊教育及企业文化领域的应用等方面还需要深入的研究,并逐步落实到我们的教师教育课程中,这样才可能建构出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课程,与世界各国平等地对话和交流。
结 语
二十年来,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在全国培训师资数千人,并已逐渐形成了一支骨干培训团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尤其在奥尔夫的本土化教学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推动了奥尔夫在中国的“内生性”发展,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中国的推广和实践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促进了中国与国际音乐教育界之间的学术交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相信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在未来一定会给社会各界有需要的人士提供更加丰富和优质的课程,并带着中国的文化传统走向国际。正如奥尔夫夫人莉丝洛特・奥尔夫(Licelote Orff)所说:“今天,当中国的孩子们和教师们采撷这件珍宝时,他们将立足于本国几千年的古老文化传统,去完成肩负的重任,那就是,通过即兴、变奏和创作,使这一遗产焕发青春,古为今用。”[7]
参考文献:
[1]李妲娜著,《奥尔夫教学法(Orff-Schulwerk)在中国》,《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第33页。
[2]李妲娜著,《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大陆―为台湾中华奥福学会年刊》2002年出版,第14至15页。
[3]、[4]、[5]、[6]参见中国奥尔夫音乐网。
[7]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委员会编,《奥尔夫在中国―纪念奥尔夫诞辰一百周年》,1995年出版。
注 释:
① 奥尔夫曾说:“我从出身到教育都深受人本主义的影响,我的全部创作,还有在教育方面的作为,全都处于这个标注之下。”详见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著,《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与实践》,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第42页。
②关于多元文化,奥尔夫曾说:“人们应当倾听整个其他世界的音乐心脏跳动。这里正是比较音乐学诞生的时辰,这里,对自然性、原本性的理解第一次萌芽,这里,对一种全新的教育学的感官方才苏醒过来,而反之,这全新的教育学正要扩展到整个世界上去。”(《奥尔夫学院年鉴》1963年出版,第175页)1974年奥尔夫又说:“欧洲的发展正走向它的终结。它几乎不再有活力了。如今最重要的东西是精神……同样对欧洲会有一个时代来临,那时将洋溢着东方和黑人世界的活力……”详见廖乃雄著,《论音乐教育》,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第463、4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