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校园安全管理知识

校园安全管理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02:4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校园安全管理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校园安全管理知识

篇1

2、施工队进驻学校内部必须缴验每个队员的居民身份证或其当地公安机关的证明,无身份证明者不得在学校内部住宿。

3、施工人员须在学校内部居住三个月以上者,保卫干部必须协助他们办理“临时居住证”。

4、保卫干部要回同施工队负责人,依据“身份证”编制施工人员花名册。并写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户口所在地等,如施工人员有变动要及时更正。

5、施工单位要给施工队伍安排固定的居住场所,并要求他们做好防火、防盗、安全用电、用火,确保做好住所的安全和卫生工作。

篇2

(一)设备设施老化,安全隐患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20世纪50年代所建的砖木结构实验实训室,大多都是采用木质材料,楼道窄,防火设计不合理;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实训仪器、设备大幅增加,用电功率增大,原有的供电设备设施陈旧,线路老化,难以负荷。为防止计算机、投影仪等精密设备的失窃,各院校普遍采用的是为实验实训室加装钢筋防盗网,增设全密闭金属门等设施。这种做法虽然保证了实验实训室财产的安全,但是阻塞了安全通道,一旦发生意外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安全教育不够、安全意识缺失。首先,学校只把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进展视为学校发展的核心,把教学和科研绩效作为考核工作的量尺,对教学、科研安全特别是实验实训室安全宣传教育严重不足或趋于淡化。仅有极少数教师会在实验实训课程准备阶段――实验实训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醒学生注意有关的潜在危险和必备的安全措施;其次,实验实训者――学生和老师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大意,甚至从未引起重视。一旦发生意外,出现不测,大多数教师缺乏相关的安全救护知识,紧急应对,难以尽快组织学生将事故消灭于萌芽或损失减少到最小,继而酿成大祸,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三)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专业管理“缺位”。安全管理是一门系统科学,是管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体制为:由分管后勤工作的院校长负总责,安全保卫处等下属职能部门具体运作,这种简单、粗放的管理结构,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内容丰富、种类广泛、专业性强,不仅仅是简单的防火、防盗,大量涉及相应的专业技术防护、防范知识和技能。保卫处和实验实训管理机构没有配备专职的安检查,没有专业人员定期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排查和整改,难以对实验实训室的安全进行专业管理,不能有效确保实验实训教学安全、无事故开展。

(四)安全管理制度较严格,制度执行不严谨的“错位”。绝大部门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都制定了较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但普遍存在执行不力、落实不细、权责不清等问题。随着应用型、实践型专业技术人才缺口不断加大,几乎所有高职院校均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实验实训“硬件”不断加大,但专业和专职管理人员缺口较大,只能临时招聘非专业人员或学生到实验实训室 “顶岗”。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对设备以及实验实训中潜在的事故无从知晓,使得相应的安全措施形同虚设,难于落实。这些都给实验实训室的安全埋下了隐患。

二、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创建平安校园氛围,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实践证明,创建平安校园氛围是提高师生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在全校范围内建立安全意识和自觉的安全行为,让“事事要求安全、人人需要安全”的理念,“预防为主”的思想深入人心。上至学院领导,下至全体师生都应接受安全知识教育。通过开辟安全教育知识宣传栏,安全知识教育网页,不定期聘请专家举办安全教育知识讲座等形式,定期对学生及教职工进行系统地、科学地、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新建实验实训室投入运行前、新设实验实训项目开始前都要对指导老师进行相关的安全知识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平安校园氛围不仅使教师接受安全知识教育后更好地教育学生,也使学生接受熏陶,提高自身安全素质,培养安全行为的良好习惯。

(二)健全安全管理体制,坚持责任到人。首先,按有关规定和院校安全实际情况,成立以院校法人为首的、分管学院安全保卫工作的副校长以及各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参加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安全工作。并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做到“谁使用、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其次,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管理规定,并结合各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验实训室管理细则。经常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和安全教育,使其充分了解实验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制度,掌握规范化的实验实训手段。第三,必要情况下,可在院校实验实训中心下设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科,全面负责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及教育培训工作。

篇3

实验室是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场所,近年来,教育体制随着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创新性实验项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较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一方面,为高校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另一方面,为高校如何主动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需要。目前,高等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还处在探索阶段。本文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的意义、实验室安全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就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等内容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看法。

1 高职院校实验室不安全因素分析

导致实验室不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是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实验室的设备、仪器等处于危险状态,如位置放置不合理,未有专人保管等等。人为因素主要指工作人员的或者本身能力的欠缺。

1.1 高职院校实验室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实验室的设备、仪器等处于危险状态,如位置放置不合理,未有专人保管等等。

(1)仪器设备、配套设施

某些安放实验室仪器不合理,贵重仪器、设备缺乏专人保管,仪器档案的建立不完善,没有做到经常维护、保养和检查,导致实验器材的损坏与存在安全隐患。

(2)化学药品

1) 一些剧毒、易致毒危险化学药品没有妥善加锁存放在指定的存放环境下与其他药品试剂一起贮存。

2) 一些易燃、易爆危险化学药品试剂及易燃、易爆气瓶和压力容器没有陈列整齐,一些易挥发易燃试剂没有按要求放置在避光、防潮、通风、干燥的环境下保存,瓶签不完整。

3)一些具有放射性的化学物质没有储存在特制的专用储存器储存。

4)在使用过程中一些化学试剂可能带有腐蚀性,试剂在使用时可能对环境带来污染或对人体具有一定的伤害性。

1.2 主体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指工作人员的或者本身能力的欠缺,未能达到实验室需求的水平和标准。

(1)管理体制

1)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缺乏专门的管理团队

近几年来,为了扩大经济效益,高职院校在面临着两难的抉择,许多高职院校采取了扩大招生规模的形式,所以实验内容不断更新,而高职实验技术人员教师的工作量也随之大幅增加。毕竟实验技术人员精力是有限,在确保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后,在没有专职人员的情况下开放,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很难保证。开放的实际效果不是很好,利用效率不高。开放教学实验中心的实验室,对实验技术人员管理维护仪器的能力、知识储备和指导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现有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急待大幅提高,才能满足当今社会、高校对实验室的需要。

2)实验室安全制度和模式不完善

实验教学中心在高校中的地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学校更加注重理论教学。大部分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的相关安全规章制度没有明确的权限,即使有执行力度也不够。责、权、利不明确,没有专业人员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有效地排查和完善,造成许多管理漏洞、盲区、责权不清晰等巨大隐患,即影响了实验教学人员的积极性,也改变了高校开放实验室的初始意愿。

1.3 安全意识

1)对安全的认识度不高

在高校普遍认为实验教学中心主要是承担教学任务的传统观念,随着教育的改革实验中心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仪器设备数量和质量迅速增加与实验室的开放。高校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加了解创新的重要性、使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普遍学生认为只要有教师在就安全了,认为安全管理可有可无。但这些都需要有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做保障。

2)安全管理执行不足:

在高校普遍在实验教学中心教学时,虽然,往往在实验课程前,教师都会对实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对于安全的教育都只是基于形式,没有真正把安全管理落实到实处,使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未真正重视。

2 实验室安全管理

2.1 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是进行各种实验教学及科研的场所,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安全管理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为了保证实验室安全,必须制定一系列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例如:安全应急预案、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办法、实验室“三废”处置管理办法、实验室定期安全排查制度等。

2.2 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为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在健全的管理制度下,还必须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对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为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要对不安全环境因素进行整改,确保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的安全稳定。二是在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明确奖惩制度,做好岗位安全培训教育,树立安全第一思想,掌握安全操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三是进行必要的人事安排,重要岗位要配备业务熟练、安全意识强、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

2.3 制定安全应急预案

为以防万一,有必要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案准备,在有情况发生时,能够采取及时正确的处理措施。在实验室必须配备一般治疗伤害的药品和急救箱,并制定安全急救措施,对相关的实验人员进行急救训练,以便在实验人员受伤或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及时地进行合理的急救处理。

2.4 加强实验安全教育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自古以来无数血的事实归结成的教训。预防工作,教育为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特别是把安全教育纳入新生的入学教育,启动实验室安全培训准入制,并将培训及其考试制度化,与学生签订安全责任协议书,作为学生进入实验室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后才能进入实验室。

3 加强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3.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高职院校实验室肩负着培养应用人才、出成果和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重要使命,学校主管部门的领导要从战略高度,运用政策导向和竞争激励机制,把广大教师的主要精力引导到实验室建设上来,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进行规范化管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验收,勇于创新,认真实践,创出特色。

3.2 探索先进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促进资源共享

应将分散的各教学实验室相对集中,形成以技术实验中心为行政管理机构,院级实验室和功能性实验室并存的管理模式,技术实验中心在一位主管副院长的领导下由具有一定学术造诣,治学严谨、热爱实验室工作的实验室管理干部、实验技术人员组成。另一方面,应加强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无线射频等技术,把各实验室的设备信息、业务数据方便地、更好地集中到实验中心的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实现校内实验室资源共享。同时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络,使实验资源的共享扩大到更为广泛的社会范围。

3.3 强化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实验创新体系中重要的核心部分,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个人基本素质。一方面要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充实队伍,改善结构;另一方面要对现有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在职进修提高。学校要加大经济投入,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岗前培训、鼓励实验人员攻读学位,定期参加新技术的学习或讲座等多种途径,帮助实验工作人员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派专门人员学习专项技术。使新设备、高新技术在短时间内能充分发挥作用。要切实赋予实验技术队伍相对独立的地位,改变仅将其视为教辅人员的做法,他们的技能的不可替代性应由相应的职务(称)、级别、待遇等来体现。还要在人事部门建立较完整的实验技术人员考核档案,实验人员聘任、晋升、奖惩都按规定通过考核评定。对不适应实验技术岗位的人员要及时进行分流。

3.4 健全实验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监督管理力度

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实验室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使实验人员、教学任务、仪器设备、实验场所、各种技术档案及基本信息的建立和管理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使学生和实验技术人员时刻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同时还要加强实验室监督管理力度。聘请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经验丰富的退休专家和老教师协同技术实验中心组成监督检查组对全院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的状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为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出谋划策,同时积极参与大型仪器设备的立项论证与评估,使实验室管理更科学、更规范。

总之,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是一项既艰巨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好坏关系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要尽快改变实验室目前的落后状况,必须有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才能改变实验室管理模式;强化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挖掘实验室自身的潜力;与外界加强联系;吸引外部资金;合作开发项目。只有这样,才能把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艳秋.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8):37-38.

[2]赵水俭,汪春华,朱西桂.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6):106-108.

篇4

1.引言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要求学生履行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能够独当一面,具有较强的挑战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提出“2+1”教育模式,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到专业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十二个月。教育部也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广大高职院校响应号召,积极开展顶岗实习工作。顶岗实习是把双刃剑,实习的顺利开展对于学生社会角色的转换与职业能力的提高起到关键性作用,然而,实习中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就会为企业、学校,尤其是学生及其家庭带来不可弥补的创伤。我们站在高职院校的角度,针对顶岗实习中的常见安全问题,提出对策。

2.顶岗实习中常见的安全问题

我们对所在系部近三年的顶岗实习安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实习生大多分派在大型的物流或国际货代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年均实习生人数达150。据统计,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易出现以下安全问题。

2.1发生事故造成人身伤害。

在顶岗实习中,工伤事故和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达92.3%。事故的发生存在多种原因,如: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强;专业操作能力欠缺;未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定作业;机器故障,企业安全管理存在漏洞;与同事发生冲突;上下班途中或外出游逛遇到交通意外事故,等等。

2.2工作过程中患病。

这里的疾病主要指职业病和工作诱因疾病。学生实习虽非长期工作,但由于规定实习期限为半年到一年,时间长度已经达到能够形成职业病的期限。有些实习岗位因工作特点或受工作环境、设备、管理等限制,会给学生带来职业疾病威胁。还有的工作需要实习生久坐、久站、跑外、接触对人体不利的物质等。另外,有的学生本身患有隐性疾病或慢性病,在实习环境中由于受到工作条件或精神方面的刺激导致疾病发作,形成了严重的疾病风险隐患。在实习中,由于各种原因患病而放弃实习的占6.6%。

2.3其他原因造成的安全问题。

除以上两点,还有1.1%的安全事故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例如,感情纠葛引发矛盾冲突;业余时间外出购物、上网、娱乐、恋爱及去有安全隐患的场所而造成的人身安全事故;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被骗损失钱财甚至受到人身伤害,等等。

3.顶岗实习安全问题防范措施

为确保实习生能够顺利、平安地完成实习任务,实现平稳就业,必须本着安全重于一切的原则,在顶岗实习工作全过程中,采取多种方式,多环节、多层面地建立长久、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实习安全。

3.1做好上岗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顶岗实习具有实习人数多、实习时间长、实习安排复杂程度高、安全隐患多、学生经验不足等特点。在学生进入企业之前,应把风险意识深入学生心中,引导学生对实习的各类安全问题进行识别监测、预防控制和处理,以达到有效化解潜在风险,促进学生健康、平安实习的目的。摒弃忽视安全教育的错误做法,将安全意识教育工作提到事关稳定的战略高度,做到人人知安全,事事讲安全。

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安全教育,确保教学质量,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例如,定期开设安全教育、心理健康、职业道德教育等课程,保证足够的课时量,以及课程的连续性和针对性,把安全风险防范作为常识性知识在学生中普及;在学生中推广以饮食、交通、水电、校舍、消防、生活设施、传染性疾病、实习工具安全操作设施为重点的安全知识教育;针对岗位工作特点专门印制安全教育手册,搜集工伤事故、交通事故、财产损失等案例,图文并茂,便于学生学习;根据企业工作情境,安排安全事故应急模拟演练,包括事故报警、现场保护、安全施救等环节,提高学生自我救护水平和应急应变能力,教会其应对危险的方法和求助渠道,熟练使用各种安全工具及设备。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凡是有利于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方法都可以尝试。

3.2慎重选择实习企业,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

3.2.1深入考察,慎重选择实习企业。

在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之前,要对拟实习企业的经营状况、业务范围、企业文化、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用工制度、薪酬待遇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尽量安排学生到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先进、制度严格、经营规范、遵纪守法、社会声誉良好的企业开展实习。考察不能流于形式,而要深入企业,选派适当人员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多方比较。遇到问题,与企业保持良好有效的沟通,与企业共同为学生创造安全的实习环境。

3.2.2签订协议,明确校企权利义务。

在与企业达成实习意向时,应与企业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学校和企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列明实习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实习报酬等基本要件,明确学生须遵循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对安全事故的方案制订、及时处理、开展救援,以及事后的处理、安置、赔偿等事宜明确各自的责任,甚至可以要求实习生与实习企业签订协议,将工伤赔偿等重要权益予以明晰,直接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另外,学生自行联系实习企业,应提醒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认真审查企业资质、资信情况,尽量签订书面劳务合同。如不能签订书面合同,口头协议应有第三人作证或有其他相关证据证明,并注意留存能证明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务关系的凭据,如工资条、工作服、报销单据等。

3.3完善实习安全管理制度,贯彻责任落实。

3.3.1制度建设是保障顶岗实习安全的重要前提。

在顶岗实习工作中,学校是工作开展的主要责任方,应加强对实习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学生顶岗实习工作领导班子。在学校层面设立专门的职能处室发挥对顶岗实习各环节的监督、指导作用,规范管理过程,对历届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安全问题进行调研,从战略的高度引导顶岗实习工作的有效、健康发展。在系部层面成立以系主任、支部书记、班级辅导员及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组成的顶岗实习管理小组,负责各系部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管理工作。

3.3.2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实习安全的重要基础。

学校要建立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经验丰富,并具备一定专业技能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定期选派带队实习。明确学生实习工作的时间、地点、任务、工作标准、操作规范等,加强学生实习工作、生活的思想疏导,做好学生、学校、实习企业之间的协商和沟通,对实习工作进行全程的动态监控。另外,为了保证专业教师全力以赴开展工作,在带队指导实习工作期间,原则上不承担授课任务。

3.3.3贯彻落实是实习安全的根本保障。

制度建立及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将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这也是最大限度地防范安全隐患的关键所在。能够实现“凡事有规定,规定必执行,执行必记录、记录必考核、考核必有效”的工作过程,从企业和学校两个方面加强学生量化考核,强化工作落实力度。在考核过程中,既要体现学生的“硬”技能,即业务操作水平,又要突出其品德行为、实习纪律、实习态度、团队合作等“软”技能的表现。

4.结语

顶岗实习安全是一项涉及企业、学校、政府、家庭等多个主体的系统工作,需要各方的共同协作,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通过不懈努力,建立起一整套顶岗实习的安全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解除实习安全的后顾之忧,为学生顶岗实习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达到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朱丹.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管理机制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7.

篇5

近年来校园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在校学生的伤害事件呈上升趋势,学校安全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情况,学校安全工作形势十分严峻。职校大多地处城郊结合部,周边的治安形势十分严峻,如校园周边有违法违规经营的网吧、游戏机室,乱摆乱放的无照摊贩,交通事故频发,刑事治安案件多发。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要求我们急需根据新的形势,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管理与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教育管理,打破现行安全教育的“瓶颈”,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让学生学会认识危险、躲避危险、化解危险。

1 校园安全事件的种类

危害学校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归纳起来有两大类:(1)校园内安全事件:火灾、食物中毒、运动伤害、拥挤踩踏、各类摔伤、财物被盗、酗酒滋事、打架斗殴、自杀他杀以及突遇自然灾害等。(2)校园外安全事件:交通事故、溺水事故、治安事件、财物损失(被骗、被盗)、恶性伤害事故和工厂实习期间发生的事故等。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校园安全事件一旦发生,不仅使学生本身受到伤害,甚至丧失生命,也给学生家长造成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心灵伤害,给家庭带来痛苦和不幸,他们已进入中年的父母将难以承受这巨大的伤痛。同时,也会给学校的声誉造成损失,影响学校正常工作和教学秩序,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每一起事故都有可能成为学校的不安定因素,要消除这些不安定因素,学校必须花大力气、费大精力、投入相当多的经费来进行善后。因此,最好的办法是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尽早发现安全事件的隐患,找出引发事件的真正原因,将安全事件消除于无形。

2 校园安全事件的成因分析

学校发生安全事件的原因很多,校园安全问题错综复杂,但观其形式、究其原因不外乎就是客观隐患、主观疏忽、管理不力及外部影响和自然原因等方面引发的安全事件。如因发生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台风、海啸、洪水、冰雪等自然灾害导致处于灾害区范围内的学校遭受损失的事件。也有人为原因引发的安全事件。如因管理不善、学生安全教育不到位等因素,引发的火灾、食物中毒、打架斗殴、杀人偷盗、房屋垮塌等事故。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成因:

(1)安全教育不到位,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这几年各类职校都在扩招,学校各级管理者十分重视经济效益,却忽略了校园的安全管理,对校园安全隐患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学校师生员工的安全教育强化不够。私接乱拉电线、违规使用“热得快”等大功率电器的现象较普遍,在宿舍吸烟、点蚊香、点蜡烛等引发的灾害事故时有发生。如去年上海商学院女生宿舍发生了因使用“热得快”烧水引发的火灾事故,令人痛心的是4位花季少女的生命瞬间陨灭,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当然,也有因为电器增多,用电量增大,而原有线路超负荷工作、电线老化引发的事故,这同样与学校管理者重视不够有关。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因学校重视不足,管理力度不够,学生在校外租房,在其他餐饮娱乐场所饮酒过量,封闭式管理学校的学生爬墙外出,通宵上网等导致的意外伤亡和治安或刑事事件。

(2)安全经费不足,安全监管不到位。有些学校因办学经费不足,一些年久失修的教学楼、宿舍楼及其它教辅场所,还在继续使用。这些房屋多少都存在着各种隐患,因而随时都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安全事件。另外,因经费不足,学校对安全设施的投入不足,如有的学校消防器材未按规定配足,有的宿舍没有安装应急照明装置,有的技防系统(监控)的覆盖面严重不足,有的学校从事安全保卫人员的配比不够,从而导致技防和人防都不到位,容易引发安全事件,值得各职校高度重视。学校相关部门对教学、生活的各个环节监管不力,容易发生安全事件。如后勤膳食部门对食堂的监管不力,可能会导致食堂卫生不达标,师生因食用过期变质的食物而发生食物中毒;对建筑施工场地监管不到位,致使师生误入施工场地,或建筑材料乱堆乱放等,引起人员伤亡;对教学和实习设施设备监管不力,致使设施设备被破坏,影响正常教学,甚至造成学生实习中的伤亡事件等。

(3)心理疏导不到位,心理失衡。蓄意破坏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从普通初中或高中进入学校的,部分学生存在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不懂如何正常地与他人相处等引起的心理疾患。这些心理疾患如不加以疏导,就会导致心理失衡,达到一定程度往往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对在一起玩耍的4名同学不满,将他们杀死并潜逃。此外,学生因个人感情问题出现的自杀事件,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校外其他人员之间因沟通不善引起误会而导致的打斗流血事件,学生因个人心情不畅而蓄意破坏他人或学校财物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篇6

实训室安全管理是职业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学校健康发展和创建平安校园的重要保障。[1]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社会急需一大批汽车专业技术人才。职业院校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适应生产服务一线等职业素养为目标,毕业生深受用人企业欢迎;因此汽车专业的招生也异常火爆。随着学生人数的增长,实验实训课程的不断增加;职业院校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问题日渐突出,特别是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相对滞后,经常出现一系列安全问题。在当前,如何促使职业院校实训室安全管理与职业院校发展同步,已成为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课题。

1 职业院校汽车实训室安全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1.1 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1.1.1 实训室安全职责不明确,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体系。

(1)由于职业院校的领导多数是教师出身,没有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往往不能把实训工作和安全生产并列考虑,所以,对安全生产缺乏认识,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没有建立一套全校性的安全管理体系。(2)实训室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往往是实训室主任教学、管理全盘抓,缺少各岗位的安全职责分工;(3)实训室没有专职安全员,实训室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被发现和整改,不安全行为不能及时纠正和制止。

1.1.2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设备操作规程不规范。

目前,不少职业院校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安全责任不明确,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监管、奖罚措施力度不够强。实训室设备操作规程不规范,极易造成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发生误操作或操作失误。

1.1.3 缺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职业院校实训室是学生人员密集、设备集中、不安全隐患较多的教学场所。很多学校重教学、轻安全,缺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比如,实训室内电器较多、汽油等易燃物较多且存放不当,如果发生电器失火,应该怎样去施救?应该怎么处理才能降低到最小损失?这就需要制订一套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应急管理。

1.2 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2.1 学校师生安全意识淡薄

由于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招生火爆,实训室领导把精力主要放在实训教学和实训室硬件建设方面,几乎无暇时间去抓安全管理工作。领导不重视,实训教师整天忙于上课,学生对安全意识淡薄。

1.2.2 缺乏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

安全教育培训是保证实训教学正常运行,提高师生安全素质,减少人为失误的重要途径。目前,多数职业院校缺乏对实训室师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形成大家对安全工作的概念模糊,对安全管理制度一知半解、对设备操作规程似懂非懂。在实际工作中,多数学生不能正确辨识安全隐患,不能认识自己的不安全行为。

1.3 设备设施存在的问题

1.3.1 线路老化、超负荷用电,极易引起火灾隐患。一些实训室,由于供电线路使用时间较长,电线接头受潮氧化造成接触不良;有的乱拉电线,超负荷用电,都可能造成触电或火灾。

1.3.2 消防设施陈旧或过期

由于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安全资金不到位,造成实训室消防设施陈旧、过期,起不到应有的安全防护作用。

1.3.3 少量设备“带病”工作

有些设备使用时间较长,经常会出现一些小的故障,再加上设备维修保养不及时,实训时又必须使用,就会出现少量设备“带病”工作的情况。

2 职业院校汽车实训室常见安全隐患和表现形式

实训室发生安全事故,首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第二是物的不安全状态;第三是环境的因素。其中人的因素占据主要地位。实训室发生安全事故,主要有以下原因:(1)实训人员思想粗心大意造成设备操作失误或设备使用不当;(2)设备、线路不及时维修造成设备“带病”工作。

汽车实训室安全事故主要表现为:火灾、爆炸、中毒或窒息、机电伤人、设备损坏等。

2.1 火灾事故:火灾事故是汽车实训室最常见的事故,主要火灾事故有:(1)供电线路老化、电线接头接触不良导致火花引起火灾;(2)实训室有人吸烟或明火引起易燃物着火引发火灾。

2.2 爆炸事故:爆炸事故常常发生在具有易燃、易爆危险品或密封压力容器的汽车实训室。主要的爆炸事故有:(1)电器火花或吸烟明火燃烧接触汽油桶引起爆炸;(2)高压电接触汽车油箱着火引起爆炸;(3)汽车蓄电池充电正、负电极接错引发电池爆炸。

2.3 中毒或窒息事故

有的汽车实训室室内面积狭小,空气不流畅,汽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汽车尾气CO浓度过高而引起。

2.4 机电伤人事故

汽车实训室多数设备是高速运转、有的还有液压举升、剧烈撞击等动作,缺少防护极易引起机电伤人事故。主要的机电伤人事故有:(1)汽车发动机高速旋转,致使异物甩出伤人;(2)因操作不当,高温的发动机冷却水喷射四溅造成烫伤人体的事故。

2.5 设备损坏事故

由于实训人员不按操作规程操作或人为破坏造成设备损坏。主要设备损坏事故有:(1)汽车蓄电池正、负极接反,通电后造成电路板烧坏;(2)汽车轮胎充气超压,造成爆胎。

3 职业院校实训室安全工作的几点对策

3.1 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学校安全工作体系。

为了加强学校汽车实训室安全管理,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就必须建立一套全校的安全工作管理体系。最常见的是行政分级管理体系:校长-分管实训室副校长-实训室管理处-汽车实训中心-实训室管理员。只有建立起一种横向到底的安全管理体系,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才能做到“安全问题有人管,安全责任有人担”的管理体制。

3.2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实训室要想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就要抓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安全教育首先要从思想上让实训室师生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安全隐患的危害性,多举办一些安全培训讲座,多讲一些实际案例,让安全意识淡薄的同志触目惊心,让“安全第一”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次学习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让学生一进实训室就自觉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再次,多举行一些安全知识讲座,让师生学习安全知识,懂的安全隐患的辨识、预防措施等常识,熟悉灭火器等安全设施的使用等技能。

实践证明,加强安全培训教育,能够增强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广大师生的防护能力。

3.3 加大实训室安全设施的资金投入

实训室安全设施和实训设备正常运行,是实训室不发生安全事故的前提。一些安全事故往往是由于安全设施不够或实(下转第175页)(上接第173页)训设备“带病”工作引起。因此,加强安全管理资金的投入可以改进现有的安全设施,淘汰过时的陈旧设备,及时维修“带病”的设备设施,减少或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现汽车实训室的本质安全化。

3.4 进行实训室安全检查,及时整改实训室安全隐患

进行实训室安全检查既是实训室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做好实训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2]通过安全检查,不但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掌握安全信息,而且对改善实训室环境设施、发现和弥补管理缺陷、促进和传递安全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篇7

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能力的锻炼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学生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06]16)的文件中明确规定: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就是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全面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的具体落实。

近几年,各高职院校按照各自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都组织了在校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的生产、服务一线参加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践。

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安全监管的缺乏

学生到企业一线顶岗实习确实锻炼了技能,提高了能力。学校发现了日常教学与企业用人单位需求的差距,学生发现了自身能力的不足。但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监管不足的问题也凸显出来了,尤其是学生安全管理还没引起学校、用人单位的重视和注意。主要表现为:学生生产中出现安全事故,掉入传销魔窟,被抢被骗,交通伤亡,坐黑车,进黑店,难以适应学校到企业的转换,发现自己的不足自暴自弃,与人无法沟通产生失落等等。

学生出现这些人身财产安全问题和“心理安全”问题主要是各方面准备不足。一是企业准备不足。现在的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更多的是从自己缺人手,学生劳动力廉价的角度出发,没有真正融入到学校教学中,没有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安全管理方面除对学生的生产安全关注以外,其他方面没有,也不会花精力关注。二是学校准备不足。学校对顶岗实习的管理,基本上是对学生顶岗“工作”期间学习的管理,学生的安全教育、心理疏导没有跟上。而参加实习管理的很多教师根本就没进入企业工作过,也缺乏对学生实习企业所在地情况的了解,更缺乏带队管理的经验,顶岗实习前的安全教育空洞乏味,学生没有听进去,顶岗实习期间的巡回检查也主要是看看学习进度,听听学生和企业的意见,不出安全问题没人想到对学生进行安全“预防”教育。三是学生本人准备不足,适应能力差,沟通不到位让学生无法融入到企业中;社会经验不足,心智不成熟让学生无法辨别是非,自我防范;知识储备不够,能力达不到让学生抱怨、逃避,形成压力,导致心理疾病。

三、加强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迫在眉睫

学生安全事关重大,不仅影响学生个人人身安全,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正常秩序乃至社会的稳定。

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无论是由学院安排,还是由学生个人自找实习单位,还是由中介组织安排,结果是学生远离学校,远离教师,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进入社会,进入行业,进入企业。对学生而言,不只是教学场地的改变,更是学生心理的改变,自我管理的转变,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问题是正常的,但我们要认识到学生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四、加强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

1.顶岗实习前的安全教育。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学校应对学生进行安全责任教育,使学生明白顶岗实习期间的有关安全问题。

(1)邀请集中实习企业的技师为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请他们结合自身在生产一线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丰富经历,针对生产操作安全、安全防护设备、触电安全、防火安全和环境与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讲解。

(2)邀请管片警察或法制校长就学生出行和住宿安全开展教育,用实际案例为学生列举出行时可能遇到的情况,介绍避免危险发生的方法以及危险出现时的应对措施。

(3)专业带队教师要根据顶岗实习的具体情况,为学生介绍实习环境以及实习期间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4)学校应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签订顶岗实习安全责任书,明确学生本人、学校、实习单位的责任。

2.建立校企两条安全管理线,明确企业安全管理职责。学生顶岗实习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组织和管理,学生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建立学校和实习单位经常性的学生实习信息通报制度。

实习单位应加强对实习学生的实习劳动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其自我防护能力。同时应对学生进行安全生产培训,让学生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3.带队教师驻企管理。对于实习学生比较集中的企业或地区,学校应选派社会经验丰富的教师住在企业,与企业一起加强学生的安全管理。

4.系、辅导员、指导教师要通过网络、电话、QQ等方式定期与学生联系各个系院要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挂到网站上,并提醒学生经常学习。

建立专业教师联系学生制度,及时准确地掌握实习生的顶岗实习状态,解决顶岗实习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切实指导好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

建立辅导员和学生经常性的实习信息通报制度。辅导员应主动与实习学生进行联系,每周用班级QQ群联系一次,每月用电话联系一次。

5.网上心理辅导。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面临新的环境,面临新的人际关系,面临毕业、就业压力,会产生心理纠结,这就需要有人疏导和解压,而现在的很多企业没有心理咨询师,学校的心理咨询教师又不可能到每个学生实习的企业进行面对面的疏导。因此,各个学校要积极运用校园网络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平台,成立专门的指导小组,利用网络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6.购买有关保险。保险虽然不能对学生的安全起到预防作用,但它是对学生出现安全问题后的补偿保障。各个学校应根据自己的专业实际情况以及同顶岗实习单位协商的具体情况,由各学校组织实习学生自愿办理或由实习单位为学生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保险。

参考文献:

胡幸鸣,范建蓓.略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管理与督导[J].职业教育研究,2009(7).

篇8

副组长:刘谊

食品安全管理员:黄桂香 彭思露

营养师:彭秀清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一、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和文件要求,建立和健全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与责任制度。

二、加强对食堂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明确、细化学校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职责。

三、督促食堂从业人员落实上岗体检与培训制度,落实食品采购、贮存、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卫生要求和工作措施。及时检查并结合上级主管部门、卫生执法部门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督促限期整改排除。

四、加强对师生食品安全的教育管理。

五、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和应急预案。

六、坚持好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七、学校落实专人——总务主任为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具体分工:

组长:周雪梅,全面负责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工作职责;

2、主持召开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安排部署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3、把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列入学校议事日程,经常到食堂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不断改善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软硬件条件。

副组长:刘谊

1、负责制定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2、定期组织对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自查自纠,督查食堂各项财务工作;

3、经常深入食堂了解掌握相关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以及对周边环境的改造美化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研究解决。

食品安全管理员:黄桂香 彭思露

1、在幼儿园开展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宣传教育活动;

2、检查督促相关人员对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解决;

3、定期检查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索证、台账登记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负责各种进入食堂原材料的验收、索证、并按“五常”要求进行入库、保管、放工作;

4、督促食堂开展员工培训;

5、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6、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的法律法规和上级相关部门对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部署要求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7、做好各种台账资料的登记工作。

营养师:彭秀清

1、负责厨房管理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带领厨房工作人员完成伙食保障任务。

2、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做好日常饮食工作、室内外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定期接受检查,保证卫生质量。

3、严格按照营养师要求执行每周的菜品计划,掌握主、副食品的数量、质量以及品种轮换。保证就餐品种齐全,花样繁多。

4、采购渠道透明,能够确保原材料新鲜、质高。食物贮存应分类、分架、分类隔离存放,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原材料。

5、掌握每天两餐的成本核算情况,检查生产中的每个环节,杜绝原材料浪费情况发生。

6、负责厨房人员操作质量的检查,对违规操作及不合质量要求的成品、半成品应及时提出纠正,每日用餐时组织协调人员分工,组织好开饭及收尾清洁工作。

7、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水、电、气等管理,做好安全防范检查,消除不安全隐患。

8、协助后勤管理人员定期征求员工及家长对伙食的建议和要求,并及时将情况整改。

9、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觉悟和业务技能。

篇9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184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2

1 加强高职院校实训场所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当前,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职业教育要求各高职院校按照“五个对接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即严格按照专业与产业对接、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加强高职学生的实践实训教学是落实“五个对接”的重要手段。实训室作为学生实践实训的重要场所,确保其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加强实训室安全管理,确保实训人员和实训设备的安全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所使用的实训设备正不断与产业接轨,或采用模拟,或直接使用产业设备改造而成。而相对应的,产业化的实训设备所要求的安全操作和实训学生的低安全意识与素质呈现出了鲜明的矛盾,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会给人员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实训室的安全管理,从根本上确保实训人员和实训设备的安全。

1.2 加强实训室安全管理,保障实训教学和科研的正常运行

高职院校实训室是产、学、研的重要平台,安全事故的发生会打乱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因此加强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对实训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3 加强实训室安全管理,是创建平安校园与和谐社会的需要

高职院校是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基地,聚集着生机勃发的青年学子。构建平安、稳定的校园,有利于确保职业教育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国家制造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确保学生在校安全,对维护社会稳定也有重要意义。

2 当前高职院校实训场所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空前重视,投入力度和开放力度也不断加大,各高职院校一方面新建大量的实训室,另一方面在原有实训室的基础上进行扩能改造,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安全管理压力空前,民办高职院校更甚。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室安全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实训室建设与安全设施建设不匹配,基础安全设施不完备

当前,实训内容与产业过程紧密衔接,不少实训设备甚至直接采用产业装备,但实训设备所要求的安全设施没有产业设备完善,导致新建的实训室项目中,部分在投入使用前就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院校办学资金紧张,以及一些院领导对安全管理的不重视,造成基础安全设施不足,或长时间缺乏正常维护而失效,片面追求实训室容纳量而使得消防疏散通道设计不合理,这些都给实训室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2.2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且不能落到实处

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实验实训场所的安全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安全管理部门职责不统一,管―用―查过程不协调,安全责任制不能完全落到实处等体制、机制问题大量存在。此外,专业安全管理技术人员匮乏,实训教学教师安全知识不足也导致安全管理制度在执行上打折扣,以至于安全管理制度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2.3 实训室管理人员和参与实训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院校安全文化缺失

当下,各高职院校存在重科研、重教学、轻安全工作的现象。院校中高层管理者多为专业技术出身,缺乏系统的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因而,片面认为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理应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由于人手不足,实验室管理人员又多为实训指导教师兼任,在安全管理方面力不从心;安全管理部门对隶属于各院各系的实训室具体情况了解不足,使得安全管理的过程监管难以落实;参训学生在进入实训室前,缺乏相关安全知识,很难做到正确操作、安全操作。

2.4 忽视多级安全教育,对开展实训教学活动的安全意识不强

目前,生产型企业在长期的安全生产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厂级―车间级―班组级的三级安全教育体系,或集团级―厂级―车间级―班组级的四级安全教育体系。而在高等院校中,由于缺乏这样的安全教育体系,实训教学的模式往往是参训学生边操作,实训教师边强调要领要点,导致实训室安全知识普及的系统性差、直观性差、安全教育效果不佳。

2.5 缺乏对实训教学过程的全过程安全管理

目前,高校的实训室安全管理已在“出”和“入”方面大大加强,绝大多数高校已实现了药品、仪器设备的集中采购,实训废弃物的集中处理排放。同时对实训室的安全状况和安全管理相关文件的检查也日益严密。这可有效减少事故隐患,但尚缺乏实训过程的实时监控,不能完全杜绝偶发事故。

3 建立完善的实训室管理体制,确保实验实训教学安全进行

3.1 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制度先行。高职院校应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实训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其中应包括安全管理总则,安全管理岗位职责,各实训室管理规定,仪器、药品使用规定以及事故处置预案等内容。在制订安全管理制度时,应遵循内容全面、简洁易执行、责任到人的原则。

3.2 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与之配合。在组织体系的的设计中,可借鉴企业安全管理经验,采用垂直管理、管查分离的方式进行。即在院系原有安全管理机构的基础上,学院独立设置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监察部门,垂直深入到院系设立分部,开展安全管理和监察工作。

3.3 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培育院校安全文化

对于安全管理相关人员,在进入工作岗位或开展实训活动前,均需进行学院―系部―专业三级安全教育。其中,学院级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系部级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实训室危险源辨析、事故应急预案的组成和实施等;专业级的安全教育主要内容为实训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等。同时,院校还应积极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将安全意识深化到每一个参与人员的心中。安全教育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网络、移动终端等新媒体,通过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形成人人重视安全的良好氛围,不断培育院校安全文化。

3.4 合理设计实训室基础设施和安全设施,确保实训室安全运行

合理设计实训室的基础设施和安全设施,给排水管道匹配合理,确保供水足量,排水畅通;保证供电容量足够,照明和动力电路分离,线、管符合消防要求,安装必要的漏电、过载、短路等用电保护设施;对于易产生粉尘和有毒气体的场所,需合理设计气流流通路径,安装匹配的通风设施;对于易产生噪音和震动的设施,安装时需考虑采取有效的减震手段;对于存在易燃易爆物品的区域,需合理规划泄压区;设备之间、实训室之间留足安全间距,不影响互相操作与疏散。同时还应根据实训项目的危险性,配套防护眼镜、洗眼器、耳塞等安全设施。

3.5 对实训过程进行全过程安全监管,做到安全管理无死角

实训过程的全过程安全管理,首先要做到药品、仪器集中采购等“入”的关口;其次,在药品、仪器的存放过程中,要做到按类存放、按要求存放,即时监控;再次,在实训过程中,实训材料按需使用、按要求使用,实训指导教师在开展实训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实训过程进行安全管理,由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实训结束后,准确统计实训材料的使用情况,剩余实训材料及时返回仓库按要求储存;最后,废弃污染物应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达到排放要求后才允许排放,并及时记录。

高职院校实训场所的安全运行是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相衔接的重要保障,加强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和学生的安全教育,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既可保障职业教育的顺利进行,又培养了学生“安全为天”的安全意识。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家祥.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8).

[2]李丁,曹沛,王萍,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

[3]王冰,周围.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8).

[4]鲍敏秦.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

篇10

Management Internship Standards Research Program

LUO Dayong

(Chongq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Chongqing 402260)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safety technology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ost practice of existing problems, improve the safety technology management pract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professional post effect, the formulation of standards imminent pract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safety technology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ost. In this paper, for the study and formulation of safety technology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ost practice standard provides program guidance, has certain theory and practice significance.

Key words internship; work integrated learn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1 方案制定的意义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在实施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符合顶岗实习岗位要求的岗位数量较少;(2)老师与实习单位的沟通与协调不足;(3)老师对实习生的管理不到位;(4)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自我约束不够。这些问题导致学生顶岗实习达不到预期目标和效果。因此,为了解决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目前存在的问题,提高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效果,必须制定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标准。本文为制定高等职业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标准提供了方案指导,本方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和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切实有效地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确保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体系。

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了解国内外在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现状,发现顶岗实习的普遍规律和特殊性。从中找出值得借鉴的经验和理论,拓宽研究视野,提供研究思路。归纳总结当前国内外在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管理上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访谈交流法。针对理论研究分析出的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与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和企业现场指导教师进行访谈交流,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并获得解决的办法。(3)问卷调查法。通过理论研究和交流访谈,分析总结出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和拟采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合理设计问卷调查表,在教师中、学生中和企业现场指导教师中开展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分析总结出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和拟采取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制定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标准提供依据。

3 研究内容

3.1 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学校现状调查研究

(1)根据研究目标选择调查样本学校,设计问卷与调查方式及内容。(2)深入分析研究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顶岗实习效果欠佳的原因。主要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习有效性,高职院校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安排到位情况,学生本人对顶岗实习生的认识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3.2 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企业现状调查研究

主要就实习的企业对顶岗实习生的态度,顶岗实习企业希望的目标、顶岗实习企业管理的难点企业对顶岗实习的保障措施、校企合作的动力、校企合作的障碍等问题调查。

3.3 校企合作机制建立问题研讨

通过召集教育专家、企业专家、行业专家对校企合作机制的内涵、建立的方法、保障体系等问题研讨。

3.4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流程分析研究

(1)分析研究顶岗实习前续工作环节。从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基础素质教育、文化浸润等方面分析。(2)分析研究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工作环节。主要从职业认知适应期,技能熟练波动期,心理稳定成熟期,情绪倦怠浮躁期等方面分析研究。(3)分析研究顶岗实习后续管理工作环节。主要从及时总结、奖惩分明,树立榜样、传承优秀,以赛促学、巩固成果等方面分析。(4)分析研究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流程关键节点。从学生实习分配环节关键点,实习过程管理环节关键点,后续管理过程关键点等方面分析。

3.5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特点分析

主要从管理主体,顶岗实习学生身份,实习地点,管理时间,管理内容等方面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特点。

3.6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研究

(1)顶岗实习的实习质量分析。通过对调查样本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分析顶岗实习的质量。(2)顶岗实习校方管理现状分析。从实习阶段教学全过程系统性,培训教育及时全面性,校企合作机制有效性,实习基地选择的科学性,师资选派和管理情况,兼职教师管理学生的体制,突发事件处理机制等方面分析研究。(3)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质量评价分析。

3.7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校内标准体系的构建

(1)顶岗实习标准体系的内涵研究:从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2)顶岗实习标准体系的评价方式研究:从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校外评价和校内评价相结合等方式对顶岗实习标准体系的评价方式进行研究。

3.8 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体系的构建

(1)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指标的内涵研究: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有两种身份。一种是学生,另一种是准职业人。因此,在评价学生顶岗实习时应将两者结合起来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研究。(2)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的实施方法研究:采用学生和校内外指导教师统一在一张评价表中进行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对学生实习实训标准进行评价,构建高职院校企业顶岗实习实训标准评价指标体系考评表。

3.9 研究制定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标准

该标准符合职业教育规律,该标准吸取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该标准应有利于安全技术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该标准应符合我国高职院校对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实际条件,该标准应适应我国安全生产企业实际条件,该标准应具有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4 实施步骤

4.1 项目申报阶段

组织相关人员编写项目申报书,进行项目申报。

4.2 项目研究的准备阶段

充分利用图书、报刊、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尽量多有用的理论文献资料理论学习,集中课题组成员重点学习相关的教学论著,及时掌握最新教研动态和相关资料,为本项目找到理论依据,以及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进展和具体做法。

4.3 项目调查、探索阶段

通过问卷、访谈调查全国范围内部分涉及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相关高职院校,分析、研究目前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初步制定解决方案。

4.4 项目实践阶段

(1)以本校学生为实验的载体,对初步形成的高职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标准进行实践。(2)运用研究成果指导各班学生顶岗实习,提高顶岗实习教学效果。(3)形成实践结论,形成阶段报告。

4.5 项目完善阶段

(1)将初步的研究成果在本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推广,进一步提高顶岗实习教学效果。(2)完成最终成果报告,并提交报告。

4.6 项目结题总结阶段

(1)收集、整理所有的项目研究资料,做好结题的申请准备工作。(2)申请结题验收和研究成果的鉴定。

5 预期成果

篇11

消防安全管理 问题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

0059-03

当前,随着高职院校实验实训课程的增多,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已经成为师生经常聚集重要场所,其设施众多、服务功能多、机械性能复杂、人员往来频繁、电器设备聚集,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造成生命与财产严重损失。因此,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已经成为高职院校重点火灾防范场所,做好其消防安全管理是当前高职院校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本文从消防安全管理的角度对高职院校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火灾危险特性、目前存在的问题、火灾预防的策略进行分析,试图为其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一、高职院校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火灾呈现的新特点

(一)电器设备发生故障导致易燃材料的起火是实验实训基地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实验实训基地内用于实验和技能培训的设备、仪器和本身实验需要的条件对环境要求较高,因此为了保证实验室、机房功能达到所需的温度、湿度等条件,有的学校对建筑物进行改造及内部装修,在内部装修时大量采用可燃构件及木质、塑料及胶合材料,人为降低了建筑物耐火等级,导致建筑物比较容易引发火灾。同时实验实训场所配套用电设备多、功率大,用电线路多,并且大多铺设在装修夹层内,一旦设备发生故障自燃就会直接引燃装修材料起火。从实验实训场所已经发生的火灾来看,以下几种情况是引发火灾的直接因素:一是有的电器设备和电线选型不相匹配或使用劣质产品、设备,经过长时间连续或超负荷工作后导致线路发热,引燃绝缘体而起火。二是有的实验实训基地用电线路长时间连续工作,有线路持续高温、风化和阳光暴晒的情况,导致用电线路老化加快,抗阻增大,发热自燃;有的实验实训基地使用不正规生产厂家生产的劣质导线,绝缘保护层防护性能不达标,在相同的条件下,劣质导线容易发热升温,绝缘层被击穿漏电,引发用电线路短路起火。三是有的实验实训基地使用的配电控制系统可靠性能差,在用电负荷过大的情况下同,自动保护电气设备的功能失效,致使设备负载工作而引发火灾。四是违规乱拉、乱接电线和使用电器设备,电炉、电烙铁等,由于管理不善或操作使用不当,往往容易引发火灾。五是实验实训基地建筑物没有按防雷设计规范安装防雷系统,或者避雷针、引下线和接地系统运行不良等导致用电设备、线路抗雷击性能降低,当遭雷电闪击时就会起火。2013年5月12日甘肃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一实验室内发生一起火灾,据该教学楼工作人员介绍,火灾系电线老化或短路等导致。

(二)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都比较严重。从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基近几年来发生火灾的损害结果来看,其对生命与财产造成的损失都是比较严重的。这是因为:一是实训场所的设备、仪器多,并且价格昂贵。如一个计算机实验室就有上百台电脑,一个汽车实训基地有十几辆汽车。一台实验实训设备,价值就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以上。二是建设的投入大。一个功能齐全的实训基地的建设都在上百万以上,一旦发生火灾,这些设备和场所都将毁于一旦,带来的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三是存放的实验成果和资料档案都具有较高的价值。此外,一旦发生严重的人员踩踏伤亡事故,牵涉经济赔偿问题,其财产损失更为惨重。2013年4月3日陕西西安某高校重点实验室突发大火。据了解这个实验室属石油部直属,价值上千万。

(三)扑救火灾和人员逃生疏散的难度比较大。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基地大多设在高层建筑大楼内。现代建筑结构非常复杂,内部功能多样化,客观上导致扑救火灾和人员逃生疏散比较困难。一是火灾蔓延速度快。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场所装修材料大多属于易燃物体,发生火灾后,这些易燃材料就如同火上加油一样促使火灾迅速蔓延,增加扑救难度。二是人员逃生疏散难度大。由于实验实训基地楼层多,垂直距离长,人员相对集中,且火灾具有火势迅猛,发展过程烟气温度高、烟气层厚度大、燃烧产物浓度高和烟雾蔓延速度快的特点,而平时使用的电梯由于不防烟火和停电等原因停止使用,给安全疏散带来极大的困难。三是火灾扑救难。实验实训基地建筑高达几十米,所以风力较大,且基地建筑装修使用大量可燃性材料、电线电缆数量多、线路布设不规范,万一失火,风助火势,灾情发展更为迅猛,因此,在组织灭火救援时面临诸多困难。2011年10月10日湖南长沙某高校本部化工学院做实验的理学楼四楼发生火灾,由于起火建筑耐火等级为三级,屋顶为纯木质结构,火势蔓延十分迅速,大火烧了两个多小时,木制的屋顶也被烧穿。

二、当前高职院校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部分师生员工思想麻痹、松懈,安全防火重视程度不够。虽然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基地都有了比较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但是,部分师生员工思想麻痹、松懈、安全防火思想重视程度不够,漠视制度规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随意性较大,有的甚至违规操作,从而引发火灾,这是当前实验实训基地发生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也是最为危险的因素之一。2011年10月10日某高校化工实验楼发生火灾,事后查明是由于实验室管理人员没有按照规定将实验药剂存放于规定的储存场所而引发生的。

(二)电气线路设计、安装不科学,易引发自燃。有的学校实验实训基地,特别是建造较早的学校,由于当时为了减少成本,缩短工期,往往不重视电气线路设计,不对电力负荷进行计算、论证,降低设计标准,导致电气线路安装不科学,有的线路严重超负荷,在导线长期过载工作的情况下,部分电气线路过早老化,有的管道线路受到破坏或移动,造成电路绝缘体破损漏电。因此,电路一旦出现故障,轻则保险丝熔化,严重时线路短路引发火灾。近年来,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基地发生的火灾大多是电气线路设计、安装不科学引发的。

(三)易燃易爆的实验物品存放、使用不按规定执行。易燃易爆等危险实验药品没有按各自的危险特性分类、分库存放,或无标识标示等,致使实验物品混存而引发火灾是近年来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基地发生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有的实验管理人员由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应有的知识,对易燃易爆物品性能一知半解或知之甚少,安全意识淡薄,认识不到物品的存放、管理和出入库登记是防止出现消防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有的实验人员贪图方便,在实验过程或实验前后,不按规定储存、使用易燃易爆的实验物品,导致易燃易爆的实验物品混存后发生化学反应,引发自燃或自爆,从而发生火灾。

(四)实验实训基地缺乏必备的消防设备和定期检查。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由于经费问题,实验实训基地消防设备的配置严重不足,有的学校虽然配备了一定的消防设备,但因没有专人进行管理和定期的检查,已经失效的消防器材得不到及时维护和更换,在发生火灾时无法使用,从而延误了扑救的最佳时机。此外,有的院校没有根据不同的实验实训基地设备的性质要求,配置性能不同的消防设备和器材,导致消防设备和器材无法扑灭特殊实验实训场所的火灾。

三、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消防安全管理的策略

(一)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素质。一是通过学校广播、电视、网络形式,对师生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二是定期邀请消防安全管理部门到校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案例警示来加深师生员工对火灾危害性的认识。三是加强师生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通过培训演练,提高广大师生的防火意识,学会逃生技能,掌握应对火灾的技能。四是对学校专兼职消防工作人员和重点岗位人员开展专门的消防安全学习培训,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高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熟知消防安全基本常识,明确各自担负的法定职责。

(二)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实验实训基地消防安全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具有严格的规定性,既能管根本又可管长远。因此,建立和健全实验实训基地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强力执行,是提高管理人员责任心的先决条件,是制约操作行为随意性的刚性要求,也是确保实验实训基地消防安全管理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由于在实验实训基地配备的设备多,类型不同,性能各异,是一个多种设备功能聚合的场所,也是一个装修配套材料多、耐火性能级别较低的场所,因此,各高职院校尽管在消防设计中都配备了相应的消防设施、设备和灭火器材,但必须根据本校实验实训基地消防安全管理的实际,制定实验实训基地防火安全责任、防火巡查检查、火灾隐患整改等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完善监管机制,提高制度执行力度。此外,还要做好以下基础性工作:一是有剧毒、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燃料等试验品的存储和使用,要有严格的规定,实验人员要严格执行。二是各种实验实训物品药品的存储应该选择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的橱柜;电气设备安装时要采用自动关闭联动装置;通风管道的保温材料应采用难燃或非燃的保温材料。三是电气设备的安装应符合电气安装规程的有关规定,并在重要场所安设火灾自动报警器,及时发现早期火灾。

(三)抓好消防教育培训,提高消防管理人员防灾素质和灭火救灾的技能水平。消防管理人员消防安全意识和素质的高低,灭火实战水平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实验实训基地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也是预防和应对火患的重要因素;教育培训旨在提高消防管理人员防灾素质、灭火技能和实战水平。高校应按岗位职责要求,一是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专、兼职人员和消关键部位值守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消防业务技术和实战水平。二是通过举行消防演练、消防专项运动竞赛等活动,锻炼他们快速应对火灾的能力。三是邀请消防特勤人员来校组织专门的培训,提高他们排除火灾隐患和处置火灾的能力。四是实行脱岗培训锻炼。派送人员到消防部队进行专门的培训和参加火灾现场的灭火行动,在实战中感受现场,积累救援经验,磨炼意志,全面提升防范和灭火救援的技能。

(四)进一步规范实验实训基地的消防设备、器材的配备和管理。第一,按照实验实训基地性质的不同,配置相应的消防设备和器材。由于实验实训基地功能类别不同,使用的设备设施也不一样,在配备消防设备器材时,应针对不同物体起火的特点和可能发生的火场性质,按照火灾分类,配置相应的消防设备和器材,灭火时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因此,必须配备适用不同性质实验室的专用灭火器材。第二,规范实验实训基地消防专用器材存放。按照配置标准配足消防设备和器材,各种消防设备和器材要配备齐全,存放固定位置,保持完好状态,随时可取用,不许任何人借用或挪用。还应防止乱堆乱放,只重配、不重管理的现象。第三、落实责任,科学管理。学校实验实训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要强化消防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制定管理人员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层级管理,一级抓一级,按照管理的规范要求,明确分工,使消防管理人员人人有责,人人知责,人人尽责,把预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要加大消防安全监管工作力度,通过对消防设备、日常管理和整改等的监管,准确把握基地消防安全状况,掌握引发火患因素,着力提高实验实训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以消防标识化建设为切入点,通过标识化建设,规范实验实训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消防工作档案,通过对消防材料的归档立卷,详尽记录消防安全管理活动的各种数据,收集日常消防工作活动的原始材料,为火患查证和消防管理的分析研判工作提供保证,促进消防管理工作科学化管理水平;强化消防安全检查,落实经常性防火巡查、检查,定期与不定期对各种场所和重点部位进行火患排查,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及时整改,保证消防设施、设备和器材始终保持完好状态。

总之,确保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基地的消防安全意义十分重大,各学校应当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各种规章制度,确保实验实训基地消防安全,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高效和舒适的实验实训场所,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葛冬冬.高校消防安全管理责任风险及防控措施[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1(3)

[2]任旺花.浅谈高职院校实训室的安全管理[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3]谭明双.高校重点部位消防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四川建筑,2007(4)

[4]高明毅.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36)

篇12

目前,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中的危险化学品种类日益增多,这些危险化学品多为易燃易爆、剧毒或强腐蚀性、放射性等物品,因此危险系数非常高,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人员和财产方面的重大损失。所以,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一、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意识淡薄。由于职业院校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对危险化学品的相关知识关注度不够,并且缺乏相对应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从而导致了部分在校师生的安全防护意识淡薄,对危险化学品管理的重要性及责任感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2.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虽然实验室建设得到了有效的加强,但相关管理制度、安全防护措施、人员安排等方面却未随实验室情况的转变进行完善,致使安全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危险性大。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内的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且很多都具有易燃易爆、强毒、强腐蚀、强辐射等特点,在储存和使用环节有很大的危险性,任何的疏忽和操作不当,均可能引发爆炸、毒气和化学灼烧等安全事故,从而给学院造成重大的人身财产损失。

二、强化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提升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能够从根本上帮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具体的措施就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宣传危险化学品知识、讲授安全防护技能、规范实验操作流程等,提升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防护技能和事故应变能力,以有效减免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危害。

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安全责任体制。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中,首先应针对危险化学品的特点以及实验室管理需求,建立起科学、严谨、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其次,在管理制度基础上,明确实验室管理人员、危险化学品保管人员、实验教师等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再次,在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中,切实做到责任到人,确保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3.规范危险化学品日常管理,提升管理人员的安全防护能力。首先,危险化学品应集中存放、统一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建立起标准化的仓库或储藏室。其次,完善库存管理制度,严格实施双人管理制度,并设立两本出入账簿,做到进出有序、可查,定期对危险化学品进行检查,确保账物相符。再次,建立管理人员培训机制,定期开展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同时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帮助其充分了解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性质、危害性、储存特点、使用规范等,并确保管理人员能够正确、迅速地使用防护设备。实验室和仓库还应建立起安全事故应急方案,以便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造成的危害。

4.注重废弃化学物的处理,避免化学废弃物污染。对于实验室所产生的各种垃圾、废弃物等,都应当收集、分类并储存在相应的容器中,不能混装,更不能随意丢弃、倾倒。与此同时,将废弃物集中收回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初步处理,比如易挥发的有机试剂,当用量较小时,可以放在通风处让其自然挥发;对废酸、废碱液体,可以加入试剂进行中和,等其PH酸碱度达到排放标准后,再加大量水进行稀释后排入下水道;对于剧毒废气、废液等要定期联系专业处理厂进行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确保整个流程安全无虞。

总之,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是一项风险管理工程,想要做好这项工作,还需要我们从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特点出发,结合当前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从管理制度、安全责任体制、实验室日常管理、师生管理、实验废弃物管理等几大环节着手,制订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此来切实保障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科研、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篇13

在高职院校当中,实训基地是开展学生技能训练和科学研究的场所。特别是化学类的实验实训基地,因为会使用许多具有危险性的化学药品,只要使用方法稍微使用不当,就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使师生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而随着如今高职院校课程的不断拓展,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以及使用次数不断升高,安全问题也更显重要。在当下社会大安全体系的发展趋势下,研究和探索高职院校的安全管理对策,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化学实验室安全隐患分析

对于工科院校而言,各项试验是必不可少的。而在各项试验当中,由于要使用不同的相关仪器以及化学药品,多发安全事故。据有关调查,在工科院校出现的安全事故当中,由电的使用不当所引发的占35%左右;源于爆炸、火灾的事故占43%左右;而出于机械事故占8%左右。所以,对于高职院校的化学实训基地而言,其主要的安全隐患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路隐患。对于化学实验实训基地来说,已经装好的供电线路基本上是不做改变的。然而,随着新仪器与设备的不断购置。而新设备对供电线路的要求又各不相同,很可能出现原有的供电线路满足不了新设备的需求的现象;原有的供电线路也可能出现老化或者漏电的现象。

(二)化学药品的隐患。化学实验实训基地当中所涉及的化学药品种类众多而且数量也巨大。各种不同的化学药品在性质上也有较大的差异。有的易挥发、有的易燃易爆、有的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一旦在储存、管理、使用的时候出现问题,将极易引起爆炸、火灾、中毒等严重的安全事故。同时有些仪器在使用的时候,会产生一些类似氢气、甲烷等气体,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再者,实验实训基地的人员流动性大,时间也不固定,这也加大了对各种化学药品管理的难度。

(三)设备操作的隐患。在化学实验的过程当中,经常要求使用到高温、高压以及高功率等来满足化学实验的反应条件。所以,在使用创造这些条件的设备时,很可能会因为对设备机器的操作不当而对人身造成伤害。

(四)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的隐患。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当中,经常会使用酒精灯这类有明火的化学仪器,而一些化学药品又具有遇到明火易燃易爆的特性。在我们做化学实验的过程当中,有些人员由于自身的安全意识不足,导致操作失误或者不按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从而造成安全事故。而在目前的很多实验实训基地也缺乏类似灭火器、喷淋装置等安全防护措施,或者由于长时间没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使得在出现紧急事件的过程中,安全防护设施无法使用。

二、健全化学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对策

(一)立足整个社会大安全体系,充分提高思想认识。安全问题历来都是非常受国家重视的。经过国家多年的摸索,已经形成了“国家监管,行业管理,单位负责,社会监督”的社会大安全体系。高职院校在这套体系当中属于单位负责这一块。所以,高职院校做好自身的安全管理,对于社会来说就是一份相当大的贡献了。高职院校的安全职责除了遵守国家的规范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对师生等人员意识上的教育。加强安全意识培训,开展诸如消防训练、应急演练等演习。

(二)加强实训室管理标准建设。化学实验实训室的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它涉及面广,每一个方面都要考虑到,这项工程虽然复杂,但是它确实关系到人员的生命安全,切不可马虎大意。加强实训室管理标准的建设,首先要做的就是设置相应环节的负责人,做到一一对应,专人专项负责各个方面的安全检查措施。落实到每一个房间、每一瓶试剂、每一个开关等细节,从而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并且还要将实训安全工作纳入高校各教职员工的考核当中,这样才能使得各部门、各人员充分重视。

(三)加强实训室安全设施建设。在建设实验实训室的前期,就要将安全问题纳入其中。比如消防栓、灭火器等基本配置切不可少。而且,建设化学实训室所使用的材料也要采用耐腐蚀、防滑等针对化学药品特性的材料。在实验实训室当中,明确标好废水、废物的统一处理方式。而在对相对较老的化学实训室进行改造的时候,也要定期的检查线路、排气装置、消防设施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同时也应该多加一些相应的安全设施,对一些危险的化学药品进行标明,并且在每个化学实训室都应该设置专用的逃生通道以及安全区。

(下转第115页)

(上接第91页)

三、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在化学实验实训室最重要的就莫过于化学药品的管理问题了,这里将其单独列举出来。并且从以下几个方面针对性地对于危险化学药品的操作和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一)制定应急预案。对于危险化学药品可能产生的诸如爆炸、中毒、着火等情况,都要对应设置应急预案,确保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二)确保规范操作。在进行试验之前,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试验的时候必须要将各药品的特性说明清楚,并且老师亲自示范正确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清楚试验流程,并且加以细心指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