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个人综合素质能力

个人综合素质能力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2:1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个人综合素质能力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个人综合素质能力

篇1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149-0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传统高校教育体系中,学生只要应试成绩优秀即可,综合素质的提升则显得不屑一顾。长此以往,不少的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高分低能”的现象,就业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十分欠缺。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成为了每个教育人士广泛思考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综合素质的基本概述

综合素质顾名思义是其包括的内容是多维而不是单一的。一般情况下,除了文化素质之外,综合素质还包括有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而只有当一个大学生具有相当水平的综合素质之后才能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也才能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综合素质是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真正取得成功的主要素质,也是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新时期下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及就业能力提升的主要策略

(一)转变观念,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对一个大学生而言,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其应该具备的“第一要务”。专业知识是否过硬直接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就业之路是否顺畅。即便有的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多少关系,但是其自身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完善和“自我修复”的过程,这也是每一个职场人士应该具备的基本修养。总而言之,不管大学生的专业究竟是什么,其都会在自己未来的职场或多或少使用到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实现质的飞跃。

(二)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高校大学生而言,其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就业能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世界变化莫测,高校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量身定做适合于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方式,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近年来,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化,不但需要其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而且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大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始终保持爱岗敬业的作风。同时,大学生还应该将个人荣辱与单位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在个人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为单位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2.不断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

在当今社会下,法律意识的培养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显得至关重要。每个大学生都应该不断强化法律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依法办事,积极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3.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的提升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管是何种专业的大学生,也不管其最终选择怎样的工作岗位,在科学精神的指引下,其势必能够很好地胜任任何一个岗位,并在这个岗位上不断地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一个人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也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而完备的人文素质对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4.不断吸取内容各异的文化知识

文化知识是一个人文化底蕴的基础,而文化底蕴则关系着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大学生应该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像一块海绵一样不断吸收,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在此过程中,阅读无疑是一项既经济又简便且又能提升综合素质的最佳方法,值得大学生选择和使用。

5.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关系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健康发展。不少大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十分出色,但是其自身的心理防线却十分脆弱,无法承受压力和打击,一旦遇事就变得“溃不成军”。很显然,这样的大学生明显与当代社会的需求格格不入。因此,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可以适当地为学生增加一些挫折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挫折中“越挫越勇”,越来越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结语

在新时期下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就业能力的提升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高校学生必须紧跟r代步伐,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与步骤,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修为,逐渐成长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篇2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存在意义

1、有利于高校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任何一所高校,都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的。对于人才的培养,包含“输入”和“输出”两个重要的途径。教师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授以及对学生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影响,视为“输入”,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核心。“输出”,即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估,是对人才培养的输入结果的有效检测。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的快速更新和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加大,高校通过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能力素养、身心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核,形成较为完善的综合素质考核体系,力求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具备专业知识能力、有社会责任感、品性端正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为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不断完善提供十分有效的理论依据,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给予了积极引导方向。

2、为学生的自我衡量提供较客观的依据。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评估结果不仅可以衡量高校自身对人才培养的成果,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自我衡量提供较为客观的改良依据。高素质人才的形成需要高校不遗余力的培养与引导,同时也需要学生不断的自我完善与努力,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促成人才的素质培养。而综合素质考核体系,能够让大学生更好的把握自身特点、明确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前进方向,避免学生由于对自身情况认识不足而导致的盲目自满或盲目自卑。以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形势为影响因素的考核体系,在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时提供有效的评判依据,也对大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明确就业方向、选择岗位和提高自身必备的工作素质有客观的指导意义。

3、是对学生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体系。学生管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已有的规章制度和教学课程,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评估结果,给予了相关学生管理部门对大学生的因势利导和因材施教。高素质的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自我约束力和自我规范能力,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更加需要规范化和高效化。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形成,正是对已有管理制度的加强过程、规范过程和高效化过程。学校的管理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成果,都可以在素质考核的结果中有所体现。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构建模式

1、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传统评估模式。在现今各高校普遍使用的综合素质考核体系中,主要是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学分化”后进行加权计算,最终得到综合素质的量化结果。围绕着传统的“德、智、体、美、劳”这五大因素,“智”,即学习成绩仍旧是各高校考核及评价的核心,其余的四大因素,包括德育评价、能力评价、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等考核因素也分别占有少量比重,并和考试成绩的学分一同作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估依据。

2、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学术评估模式。通过总结学术界对综合素质评价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大学生实际特点,近期有学者指出了一套学术性与科学性更强的考核体系。即,将综合素质考核体系中的影响因素归为一级要素和二级要素。一级要素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创新实践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5大方面,再以此为依据列举出详细的、操作性强的二级要素,并最终利用贝叶斯网络进行加权评估计算。

三、大学生综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量化评估的片面性。传统模式和学术模式的共性问题在于,不论是哪种考核体系,都不可避免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或多或少的量化,旨在利用更加科学合理的计算公式,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但对能力进行量化本身就有不可规避的片面性,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内在素质,不是一个数字就能精准衡量的。在对综合素质考核的学术评估模式中,贝叶斯网络评价结果是概率向量形式的描述,利用模糊语言和规则的形式引入专家经验,基于概率向量给出单值来评估结果。模糊语言的特性更加适应学生状态的动态变化,比传统考核体系中的的标准量化模式具有更强的合理性,最大化的降低了对学生素质进行量化时隐含的片面性与机械性。但正是因为模糊化语言,最终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合理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家经验和引导的倾向性。对社会需求形势的判断以及专家本身引导的倾向,都需要最大化的准确才能保证最终结果的合理性。更加灵活的量化评估是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完善性进步,但还需要更多的对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探索及社会形势的分析。

2、厚此薄彼的倾向性。目前多数高校现行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均为传统评估模式,虽一再强调素质教育,也涵盖了“德”“智”“体”“美”等多方面考核因素,但在各因素考核比重中,过分倾向于学生成绩,忽视对学生的基本人文素质的考察。学生的创造力、道德品质、实践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心理健康、领导能力等诸多内在修养品质并未受到相应比重的重视。而实际上,用人单位和社会对于人才的评估标准,恰恰倾向于我们的考核体系不太重视的学生的内在潜质。例如联想集团选拔人才的标准就是为人正直、胸怀大志、善于学习。而高校现行的综合素质考核体系,提供给用人单位的只有成绩单、奖状、证书等,并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过分强调学习成绩而忽视内在素质评价的厚此薄彼倾向,不仅不利于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反而起到一定的误导性,导致有些学生片面追求高分成绩、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操作机制的不科学性。在多数高校的综合素质考核体系中,主要将考核因素分为学习成绩和个人素质两大方面。个人素质,又包括学生参加的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学生工作、道德品质和身心健康等。个人素质的评分多是由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共同评议得出。高校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都以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为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总是避免不了一些问题。如果说学习成绩是硬指标无弹性可言,那个人素质方面则具有很大的弹性,主要体现在:

(1)学生在参加活动前优先考虑的因素是该活动是否有学分可加,以功利的心态“提高”个人素质,并未真正达到考核本身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2)有些企图投机取巧的学生,会刻意与辅导员班主任等搞好关系,力图为老师留下良好印象,方便在个人素质评价时拿到高分。而教师本身或多或少在对学生进行评估时都会带有主观感彩,这就加大了个人素质评估过程中的弹性空间,易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3)为了在个人素质评价时得到更多的认可,学生拉帮结派的现象也不同程度的凸现。不科学的操作机制,不仅没有充分起到原本的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反而使学生的心态愈加功利。

篇3

中国分类号:G4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主义的发展。现行的社会主义教育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日益突出。原因所在,以单一的一考定终身、一考论英雄的观念是不科学的,也无法适应现行的社会的发展。毕竟社会的发展需要方方面面人才。旧时读书人都自信老子总是金榜题名时一时高兴,一身的荣华富贵。但这些金榜题名的很多人,最后都成了社会的寄生虫、社会的吸血鬼。这是当今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吗?

现在的教育制度就得改变这种一考定终身的现象,社会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素质评价多元化,我个人认为才是这次国家改革的重中之重。一个人是否对国家有用、是否能对国家作出贡献。不是看他某一方面的能力有多强,而是看他综合素质、综合判断能力有多强。那些死读书、读死书。一心只想“一朝金榜快提名,显祖荣宗立大功,衣食定然原欲足,田园财帛更丰盈”。将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也不会需要这样的人才。

随意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一考定终身越来越影响中国的发展与进步。这样的弊病的实例也很多。如有多家新闻报道:“生活无法自理‘天才少年’魏永康肄业回家”。家住湖南华容县的魏永康,他4岁开始读小学,8岁读初中,13岁开始读大学,17岁就考上了中科院的硕、博连读。他的经历让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的就是天才、神童。然而一年半前,这名少年从中科院肄业回家,一帆风顺的成长之路遇到了挫折……。事情是怎样的呢?原因是他即因个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无法融入社会而被劝退。在学校,他的导师和同学们发现,除了读书,这个天才少年竟然完全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他从来不洗澡,也从不打扫房间;“非典”期间,大家都知道去医生那里领预防药,只有他不来……。那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他母亲曾学梅,对自己的孩子从小什么事情都不让他做,她认为只有读书、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她从不让孩子出去玩,也从不让孩子自己动手洗头洗澡,更不让他洗衣服,她给儿子喂饭从小时一直持续到高三。甚至孩子大小便妈妈仍然形影不离他的左右。可想而之这样的孩子会做什么?这样的实例还很多,比如说现在中国还有很多孩子不知道鸡蛋是从哪儿来的,鸡蛋煮熟了,还要剥了蛋壳才能吃。甚至吃方便面,开水也不知道怎么烧。这样的孩子还能适应当今中国的发展吗?所以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日益显现。

要怎么改变这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呢?我个人认为首先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相应的计划和制度。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判断能力。高校招生高考不能一把尺子、一张考卷衡量所有人才。应多考察学生技巧性训练。考试制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素质教育实施,高考应该是:“高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综合评价”的新高考模式,尝试由单一考试向多元评价转变,体现了人才培养和选拔的规律。

篇4

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新的技术和设备不断得到应用,在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增长的同时,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以综合素质教育为主体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的重视,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也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目标。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大学生的就业率却在不断下降,“毕业=失业”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面临的不争事实。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偏低,无法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对此,高校应该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式,强化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概述

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在各方面的素养的综合,包括文化知识、专业能力、道德修养、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属于个人自身所独有的,在生理和心理、外部形态以及内在修养方面相对稳定的特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品格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素质。而在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了品德、能力、问题和成绩四部分,也有部分专家学者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加具体、更加详细的分类,分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技能素质和身体素质七个方面的内容。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提供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校教育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现状

相关调查表明,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如教学模式僵化、课程结构单一、校园文化缺乏活力等,导致部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偏低,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能力欠缺

当前,由很大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并没有对自身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缺乏相应的认知能力,没有充分考虑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想要在哪个领域发展,也无法分析所处的环境是否与自身的条件相适应,只考虑眼前利益而没有追求长远发展的眼光,影响了个人的长远健康发展。

2、集体观念缺乏

在大学中,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在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等方面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上学生自我意识以及私人空间意识的强化,注重自我保护,在与同学交往时往往都是小心翼翼,缺乏集体观念和团体意识,在思想层面上缺乏对于社会的适应力,影响了其自身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人际交往弱化

不可否认,人际交往能力的弱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现有教育制度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环境中,学生从上学起,就一直被教师和家长灌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上重点大学出人头地的观念,将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和提高分数上,严重影响了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而在进入大学之后,受思维习惯的影响,没有形成与他人进行交际的习惯,加上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进入社会后,无法与企业领导和同事进行有效沟通,无法快速展现自身的能力和优点,失去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4、心理素质较差

现有的教育模式中,缺乏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导致许多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在工作中无法对自身的情绪进行有效控制,遇事不沉着,处事不稳重,很容易影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部分学生缺乏职业道德意识和自信心,没有努力拼搏的勇气和信心,在工作中存在着说话不诚实、作风不踏实的现象,稍有不满就跳槽,没有工作经验的积累,难以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三、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力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在大学教育中,高校应该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其就业竞争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综合性专业人才。

1、强化专业素质培养

对于大学生而言,自身所学的专业对于个人的职业生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在走入社会后,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没有直接的联系,这些专业知识也会对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综合素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所学专业知识的不同,侧重不同,其对于事物的观察方式、思考模式、知识结构乃至个人的性格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无论是何种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都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人生体验,能够帮助学生做好专业知识的储备,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素质,即不同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共同要求,以及从业人员自身所具备的各种条件。无数成功的例子表明,许多人在非本专业的职业领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特定专业领域的学习,从中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因此,应该加强对于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专业,使得其了解到,无论将来从事何种职业,在学校学到的各种知识都能够得到直接或者间接的运用。

2、重视思想道德素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许多消极思想在社会中盛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部分大学生在这些消极思想的冲击下,迷失了自我,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针对现阶段大学生思想层面存在的问题,应该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加强对于学生的教育。首先,应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的价值取向包括了诚实、信用、勤奋以及各种良好的品行等,最近几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将思想道德素质放在了最为关键的位置,大学生必须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起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其次,要强化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当代大学生应该加强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树立基本的民主法治观念和公平正义理念,做到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然后,应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其明确学习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针对当前大学教育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应该及时更新观念,注重对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使得学生能够真正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高校可以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不影响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入社会,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以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例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构建相应的实践基地,或者采用校企联合的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相互结合起来,构建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的实际需求,合理安排在校学习和实践的时间,为学生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培养其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适应社会需要,获得良好的发展。

4、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其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可以设置专业的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在教育、心理咨询、思想政治工作等环节之间建立起良性的互动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例如,可以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在锻炼身体素质的同时,增强意志、丰富情感、发展才智,促进身心素质的共同提高。应该确保学生具备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强烈的意志,对事物始终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做到遇事沉着冷静,从容应对。同时,还应该对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进行培养,使得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思想,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将积累的压力和负面情绪释放出去,实现个人的长远健康发展。

5、提高学生求职技巧

良好的求职技巧,是学生获得用人单位青睐的秘诀,也是提高其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中,通常都要求应聘者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而这些都需要通过特殊的求职技巧展示出来,才能使得用人单位清楚地看到。求职技巧的涵盖面非常广泛,包括了人际交往技巧、书面沟通技巧、组织策划技巧、设备及软件运用技巧等。在求职前,应该首先了解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以此为依据,对材料和语言进行组织,对简历和求职信等进行设计,对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有效展示。良好的求职技巧能够帮助求职者直观、有效地将自身的才能和综合素质展示给用人单位,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其所涉及的能力不仅在择业时有着良好的作用,在个人职业生涯中,也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大学生而言,应该对自身进行全面准确的审视和评估,认识到自己对于求职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缺陷,督促自身不断进行改进,增加求职的成功机会。

综上所述,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人才市场的竞争需求,深化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显得尤其重要。针对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长期的探索和实践,高校应该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在以往专业知识教育的基础上,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确保大学生能够在日趋积累的职场竞争中,把握主动,获得良好的发展。可以说,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其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推动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最为有效的对策和途径。

【参考文献】

[1] 孙丽华.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4(3)90-91.

[2] 张炳武,张毅.注重素质培养,提高大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7)65-66.

[3] 刘玉琢,齐乐.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J].科技信息,2008(34)184.

篇5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是个体在职业、社会和私人情境中科学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行事的热情和能力,是科学的工作和学习方法的基础。近几年,高职所培养的人才在职业能力方面未表现出明显优势,不能满足企业、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问题根源在于高职学生专业技能不强,综合素质不高。

一、我国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分析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社会需求脱节。高职现行的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并不能充分反映毕业生的真实情况和素质。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德智体几个大方面以及每个大方面下具体的小指标之间的权重关系很难协调好,导致最终测算出来的分数并不具有实际意义上的效用,这种评价很难满足用人单位选拔毕业生的评价需求。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缺乏全面性。在各校现行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过分注重知识性的考评,忽视了能力考评;过分注重了量化评价的结果,忽视了定性评价;过分注重对现实测评指标的考评,忽视了对潜质测评指标的考评;过分注重了对结果的考评,忽视了对过程的考评。

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与功能缺乏认识。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和反馈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激励和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全面素质,为国家培养出新型的高技能人才。然而,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目的和功能的认识上,很多学校的认识仍就停留在为学生奖学金评定、评优评先、就业的等工作提供依据的低层次水平,这直接导致了对影响学生成才的许多因素并未评价或评价不够,没有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

二、职业能力导向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和意义

《关于大力推进高职改革发展的意见》(人社部发(2010157号)提出高职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是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因此,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也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制定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多元化学生综合评价功能。

三、职业能力导向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职业能力导向下,高职的学生素质评价必须具有多元化的功能和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的质量评价体系,实现以评价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综合素质学习目标。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关于人类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理论,它从促进人的智能全面发展的视角,向传统的考查学生智力理论提出了挑战;多元智力理论的评价观从评价内涵、内容、方法上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关于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本质要求(加德纳,2004)。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和对教育教学评价的研究,对突出职业特色和高职特点,帮助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多元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提出了新的目标和启示。

(一)评价目标多元化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目标多元化是指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高,包括评价目标的内容多元化和层次多元化。多元化评价目标的内容应包括:通过学习专业技术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即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直接应用与专业的相关理论、技术,解决专业学习和从事职业活动中的实际问题;通过综合素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方法能力。即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数字处理工具,使其成为学生今后从事职业活动常使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通过综合素质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等良好的个人品质,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多元化的评价目标对实现综合素质评价功能、确定内容、选用教学方法等都起着职业导向作用。

(二)评价内容多元化

基于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将各能力评价点融入工作实践中进行,以实际工作任务来评价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多元化包含对专业基础知识,获取信息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数字应用能力等方面评价内容。传统的综合素质评价以评价学生书本知识掌握情况为主,强调专业知识的记忆和简单技术能力的评价,这也是综合素质评价能够量化的部分。

(三)评价方式多元化

篇6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6-0037-01

独立学院是我国在实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校扩招既无法满足广大群众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又导致了高校办学经费严重短缺,一部分公立老牌本科大学利用自身的教育教学资源吸引社会资金,调动民间办学积极性,进行合作开办的院校。独立学院主要是以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为主要领导模式,其管理人员很多来自母体高校.他们的管理模式、管理思路基本上是照搬母体高校的经验,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上基本是克隆母体学校,在学生工作上的管理制度也多数是从母体学校借用的。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一项在我国各高校运行多年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是学生奖助学金、评优评先的一项重要参照标准。独立学院的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条例基本都是沿用母体学校的,是基于现行的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或“记实考评”的基础上进行的,测评主要涉及学生的德育素质、智育素质、体育素质等多方面。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与方法

综合素质测评一般是由各高校制定的一套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同的高校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独立学院构建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主要是在母校测评条例基础上,根据本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社会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修改的。综合素质测评主要也是围绕德育素质、智育素质、体育素质三个方面来进行测评成绩的权衡和分配。在学生德、智、体三方面的权重分配中,大多数独立院校设定为25%、60%和15%。这种指标的权重分配既重视智力因素的评价,也重视了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在具体的分类评价中,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侧重。例如,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制定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内容主要包括品德表现、学业表现、文体表现和能力表现四个方面。其中品德测评得分占15%,学业测评得分占65%,文体测评得分占10%,能力测评得分占10%。综合素质测评成绩的计算方法为:综合素质测评得分=品德测评得分×0.15+学业测评得分×0.65+文体得分×0.10+能力测评得分×0.10。品德表现测评主要评估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表现;学业表现测评主要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文体表现测评主要评估学生在文体活动中的表现及成绩;能力表现测评主要评估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技能、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为了对某些重要事项进行奖罚,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还设置有加(扣)分项,而各个测评指标中,基本分与加(扣)分所占的比例又不一样。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对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需求,现有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某些方面已经明显落后于时代。

首先,由于测评体系指标的量化特性,必然存在着考核中某些定性要素无法用数字来准确全面的体现。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与日常生活的一些基础素质很难量化。例如学生政治与思想表现、道德修养、学习态度和进取精神。因此,个别要素的定量考核内容指标还有待进行深入研究和完善。

其次,由于德育、智育、体育等大学生综合素质所涵盖的内容在测评体系中所占的比例不平衡,容易对学生造成误导。独立学院现行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一般智育素质所占的比重最高,这样会误导大学生只注重学业的学习,而忽略能力的锻炼。最终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满足不了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第三,重静态评价,缺动态评价。独立学院现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采取静态的评价,即在某一时点,采用条条框框去规定学生测评中的加(扣)分,以单一的排序手段去评价学生,忽视了被测者的原有基础和今后的发展趋向。

三、完善独立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建议

根据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要建立科学的独立院校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以“人”为本,结合专业特色制定测评内容。

为了避免以偏概全、造就“克隆人”等后果,本着以“人”为本,注重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独立学院制定的大学生综合测评条例,应实行“学院—系部—专业—年级”四层细化的程序。首先,由学院制订综合素质测评统一框架;其次,系部在此框架基础上,根据本系实际情况进行细化;然后,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在系部修订的测评体系上进行完善;最后各年级根据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确定适合本年级的测评条例。

(二)定量测评与定性测评需紧密结合。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在评价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时,不能仅靠条例中的文字规定。特别是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德育指标,如:政治与思想表现、道德修养、劳动观念和社会实践等方面,不能定量地去评分,应根据学生的舍友、班主任、任课老师等群体或个体的意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测评方式,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做到客观、公正。

(三)合理设置指标权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突出能力素质。

独立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条例中,大多数智育素质、德育素质、能力素质等指标所占权重分配畸形,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出现偏差。根据党的十六大与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造就一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结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测评条例中各指标所占权重进行调整,尽量均衡各指标权重,强化能力指标比例,引导学生在全面均衡发展的基础上积极锻炼个人能力。

(四)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静态评价,可以看清学生之间的相互差异,以及他们是否达到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引入动态评价,可以更清楚学生原有基础和今后的发展趋向。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的综合素质测评可以更全面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化,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综合素质测评结果在反馈、激励、引导和教育方面的作用。

总之,大学生综合测评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立学院需根据本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逐步修订并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吴双,李斌雄. 大学生综合测评评述[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8)。

篇7

2、综合素质展示是指人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社交能力以及在体育、文艺、美术、音乐、舞蹈、语言、等方面的特长综合表现;

3、综合素质显示是指将人们自身所具有各种生理的、心理的和外部形态方面以及内部涵养方面体现,大体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外在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五大块。

综合素质展示目的:

篇8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改善方法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

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个体生理的、心理的成熟水平的不同决定着个体素质的差异。而综合素质是指人自身所具有的各种生理、心理外部形态和内部涵养等方面比较稳定的特点的总称。是指具有多方面的知识修养和应对社会的综合能力。大学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大学生们学会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并具备在新环境中不断学习、创新、发掘自我的能力,能够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生存、发展。

总的来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概括:

思想素质:是指一个人的意识形态、思维活动、行为和作风等所显示的思想、道德修养、品性、认识等实质。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等思想政治素质以及真诚、谦虚、礼让、勤奋、有责任感等思想道德素质。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包括历史知识、文学底蕴、社会知识、人际交往能力等人文社科知识以及大学生对理想世界和健康人格的执着追求及个人的社会文化修养等人格培养。

心理素质:是指在环境中实践训练所形成的性格品质与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包括认知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和内在动力。具体体现在大学生的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等方面。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度和灵活度等。要求大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等。

专业素质:是指为了顺利从事某种具体的实践性活动而必须具备的特殊品质。包括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现状及问题

有研究资料表明现阶段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流是好的,呈现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奋发有为的态势。但也存在很多问题,通过一些媒体的报道和我平常的接触观察,发现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个人主义严重,团队协作意识不强

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的生活习惯和经验导致办事情总是从自我立场出发,只关注自我感受和荣誉。对于集体活动及他人的事情总是表现的不那么积极,有些漠然。而且随着高校的扩招及合并使得学生的来源地更加复杂,地区差异显著,学生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也大不相同。加之学生个人空间、自我意识强化等原因,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同学间的相处通常都是小心翼翼。对集体欠缺归属感,团结意识较为薄弱,而且在思想层面上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具体反映在行动上团结协作能力的欠缺,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观念缺失严重。

心理不成熟,行为易偏激

由于生长环境少挫折、少磨练,许多大学生都比较任性,性格情绪都不太稳定。遇事容易激动,易做出偏激行为。当大学生面对残酷的竞争与利益抉择,面对个人得失与进退的取舍的时候,许多的苦恼和压力使不少大学生表现出较差的心理素质,出现了脆弱、忧郁、焦虑等心理障碍。部分学生过分自负或自闭,导致人际交往关系紧张,心理承受能力过于低弱,经不住一点点失败与挫折,大学生跳楼事件也是时有发生。而且缺乏奉献精神,较多大学生都认为有付出就要有回报,认为付出的多少取决于得到的多少,这些现象表明大学生中“极端个人主义”的消极思想较为严重,与我们倡导的对社会的奉献精神相背离。

专业知识的缺乏和对非本专业知识的忽视

一些大学生只看重本专业知识,片面重视外语和计算机考级,忽视了其它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文理分割严重。据媒体报道,现在不少大学生专业成绩好,外语好,经济头脑好,但对祖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的了解却是少之又少。不了解五岳、五大湖,不了解文天祥、陆秀夫,不了解《诗经》、《论语》和《中庸》等等。一个对祖国没有了解的人,不可能会有感情、有责任地为祖国服务和献身。这种缺乏创新活力的知识结构也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影响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追求物质享受,忽略精神追求

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条件下,人们对物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追求物质的高档化和多样化。受环境的影响,还未能挣钱的大学生也开始追求时尚的生活方式,不愿过艰苦朴素的生活。还有一些爱慕虚荣的大学生,为了得到别人“羡慕”的眼光,开始在学校拼爹、拼妈。然而,作为在礼仪之邦成长的大学生,却连最基本的一些礼仪都做不到。看到他人闯红灯,自己也紧跟其后;看见他人不给老弱病残孕让座,自己也心安理得地继续坐着;知道出入公共场所要穿戴整洁,却拖着拖鞋出入教室和图书馆。在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的时候,精神世界呈现的却是一片贫瘠的荒漠。

身体素质低下,呈现亚健康状态

大多数大学生过于忽视自己的身体健康,饮食习惯不注意,喜欢宅在宿舍,不爱运动,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许多大学生都不能坚持体育锻炼,害怕吃苦,没有坚强的意志力。面对体能测试的八百米、一千二百米都叫苦不迭,更别说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了。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身体趋于肥胖,抵抗力降低,而且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上课容易分神。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建设国家发展国力最重要的生产力之一,这样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很难担当大任。

三、改善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状态的方法

1、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思想决定行为,要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就得从思想的改变和提升做起。这需要学校和我们自己共同努力。首先,要认真学习学校开设的关于思想道德素质修养的课程,如思修课。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提高我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认识水平,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也能帮助我们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其次,要自觉抵制不良思想与诱惑。在大学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诱惑,需要我们用坚强的意志力去抵制它,要有自己的主见,不随波逐流,就像屈原说的那样,“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2、加强其他非专业知识的学习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既高度分化,又趋向综合,各学科广泛交叉、相互渗透,有很多问题都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问题。大学生必须广泛涉猎各科知识,使自己具备宽广性和交叉性特点的综合性知识,在此基础上钻研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学习一些非专业知识也能提高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水平,改善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3、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学校应该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使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融入集体,发展个人的特长和兴趣,使同学们在彰显个性的同时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与社会相协调。另外,学校可以聘请相关专家来校举办有关提升学生人际交往技巧及有关知识的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处事观,学会尊重并热爱他人,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多渠道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4、培养大学生吃苦的精神

学校应积极向学生提供有关公益性活动的信息,并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性活动,如下乡支教、百公里毅行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成就感,开阔心境。

篇9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征,将智商、情商、德商等十二种与高职高专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提升关系密切的“Q”商进行整理、分类,制定“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Q计划”。[1]

一、对“Q商”与“综合素养”的理解

十二种“Q”商,是指:

简称 全 称 含 义

IQ(智商) Intelligence Quotient 代表智力水平,提供记忆、运算、问题解决等必备的能力。

EQ(情商) Emotional Quotient 指面对多元的社会变化冲击,情绪的稳定程度。

MQ1(德商) Mor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指人的道德品质。包括体贴、尊重、宽容、诚实、负责、平和、忠心、礼貌、等各种美德。

AQ(逆商) Adversity Quotient 指人们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FQ(财商) Financi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指在财务方面的智力,是理财的智慧。

HQ(健商) Health Quotient 代表一个人的健康智慧及其对健康的态度。

MQ2(心商) Ment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是维持心理健康、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良好心态的能力。DQ1(胆商) Daring Intelligence Quotient 是一个人胆量、胆识、胆略的度量。

WQ(志商) Will Intelligence Quotient 指一个人的意志品质水平,包括坚韧性、目的性、果断性、自制力等方面。

SQ(灵商) Spiritu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即灵感智商,是对事物本质的灵感、顿悟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

CQ(职商) Career Quotient 是工作时智商与情商的综合体验。

DQ2(发展商数) Development Quotient 指促使物态或事态转变的能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泉源。

综合素质培养分为:基础性素质、专业性素质和创新性素质。基础性素质既是适应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基础,也是形成专业性素质和创新性素质所需要的基础。专业性素质是指能较好地胜任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素质。创新性素质是指开展创造性活动所需要的素质。

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Q”商分析

1.提升学生基础性素质的“Q”商

基础性素质是大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能实现向较高层次的素质或专业素质的“迁移”。包括体质、品格、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通过EQ、HQ、MQ1、MQ2、FQ、WQ、AQ实现。

思想道德素质是基础性素质的基础,使学生认清责任和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对于MQ1的提升非常关键。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即HQ的提高。在企业招聘的面试时,可以通过交谈、小测试,了解EQ,即情绪智力,它是作为与人交流、沟通、合作的必要条件。每个人都要承受各种压力和不适,对于自身无法改变的客观环境和条件,不要强求,试着改变一下心态,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这是MQ2所发挥的作用。FQ是一个人最需要的能力,不仅要学会生活中的理财,更要培养起学生的成本意识。同时,在学习、实习和工作过程中,具有顽强的拼搏精神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弹性地面对逆境,接受困难及挑战,才会有卓越的表现,这是由WQ、AQ决定的。

(二)提升学生专业性素质的“Q”商

专业性素质是在掌握技能后,职业素质的体现。IQ需要通过读书、思考、实践、反思等方式,扩展知识和技能的广度和深度来提高。而CQ则是IQ和EQ职业化的综合表现。其内涵涉及四个方面:一是职业化的工作技能――“像个做事的样子”;二是职业化的工作形象――“看起来像哪一行的人”;三是职业化的工作态度――“用心把事情做好”;四是职业化的工作道德――“对一个品牌信誉的坚持”。

(三)提升学生创新性素质的“Q”商

创新性素质是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关键,重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学会“质疑、判断、前瞻”,分辨是非,找出问题的真因,需要有较高的SQ,用发展的眼光解决问题,事态物态不断的转化与变化,可以交织出新的社会环境,所以DQ2愈高的人愈有办法去改变环境进而创造环境。

三、“Q”计划的实施策略

1.课堂教学。根据企业对新入职员工的基本要求,开设《职业素养》课程,弥补学生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的培养的缺失和不完善,解决其专业能力与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之间、工作与职业之间的不对称的关系。

2.企业实践。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企业实践,学生在实习期间最大的收获并不是专业技能的提高,而是在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应对突发问题、学习工作方法、增强责任心等方面的提升,是提高AQ、MQ2、DQ1、FQ、WQ、CQ最为有效的途径。

3.技能竞赛。竞赛的开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自信心,锻炼承受竞赛压力和挑战的心理能力。学生心态会发生很大的转变,从最初的孤军奋战、急于求成到最后的团结协作、注重细节,从关注结果到总结收获,使EQ、AQ、DQ2有所提升。[2]

4.假期实践。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提前接触社会,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在与人接触的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EQ、MQ1、MQ2、WQ。

5.学生活动。学生通过策划、组织、参与辩论会、讲座、篮球赛等活动,在自我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做好充足的准备、详尽的计划,协调好人员、场地、器材、费用等资源,极大程度的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表达、计划、抗挫、协调等综合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当代大学生高尚的道德素养,还要具备职业人优良的职业素养。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具备创新的思维和意识,找到创新的方法,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优秀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韩冬艳 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构建物流专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初探[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6),193-194页

[2] 向多佳 创新能力训练模式 提升学生职业素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综合能力训练的探索与创新[J].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36-39页

作者简介

篇10

(一)个人申报

符合所规定条件的学生均可申报,无名额限制,已获得认证的`学生不得重复申请。个人申报应填写认证项目表和认证登记表,并于规定时间内将申请表及相关证明材料提交至所在学院团委初审。

(二)学院团委审查

各学院团委对本单位申报人所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初审完成后填写学院汇总表,同时指导通过初审的申报人申报。

篇11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207-02

综合素质是一个人在文化知识、道德修养和各种能力等全方位的概括。具体包括了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以及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等。

对于空乘专业的学生来说,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个人发展和职业导向,大多数空乘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就期待将来可以飞上蓝天成为一名“空中小姐”,但空乘这个职业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和独特性,空乘人员所需具备的素质中不仅仅包含了上述的各种素质和能力,而且更强调了行业知识背景、外语水平、团队合作、服务技巧等。这就意味着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空乘人员,在校期间学生需要进行全面的学习,培养行业所需的各种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空乘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

1.思想道德和文化知识有待提升。目前在校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大学的集体生活中常出现的问题有:个人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漠、功利心较重、缺乏长远规划的特征。通过在学校、班级开展各种活动发现,多数学生的个人主义现象严重,不关心集体,不在乎集体利益,我行我素,思想散漫。做事只在意自己的感受,不重视别人的存在和感受,对自己的得失过于计较,注重物质享受,不愿吃苦耐劳,总幻想一步登天。

空乘学生在高考时归类艺术,各大学的艺术录取分数相对其他专业较低,这一特点造成空乘专业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在进入大学时就普遍偏低,但个人形象方面因职业要求又会高于其他专业,形象的优势让空乘学生在大学的校园里颇受欢迎,成为一道风景线,也让本来自我意识已经较强的学生更加骄傲,在外表上的投入与投资节节高升,远远超过对学习的关注和对知识的向往,而且攀比心日趋严重,从衣服、化妆品到生活用品、电子产品等,在还未有任何收入的学生中影响恶劣。

2.心理素质欠佳,抗压程度低。面对社会各种现象和潮流,大学生独立辨析力不足,当一些低级庸俗、腐败的现象涌入校园时,影响了部分学生的视线和思想,经不起金钱的诱惑,考试作弊、污言秽语、撒谎欺骗等等打破了校园的洁净气氛。自理、自学能力较差,自以为是、自视清高和傲慢情节严重,虽然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不强,却也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在生理和心理还未成熟的状况下,自我评价过高,当真实的不利事情发生后,抗压方面明显不足,从一贯的骄傲自满跌入消极、萎靡不振,甚至临近绝望和放弃的边缘。

来自北京16所大学的联合报告,因心理、精神方面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占总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清华大学在死亡和退学的学生中,精神分裂症占60%,中国人民大学因患精神分裂症死亡的学生占死亡学生总数的33.3%。南开大学一项对天津市20所高校2.3万余名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25.26%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障碍或疾病。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严重问题,如不引起重视将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的隐患,因此,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3.空乘学生能力的欠缺。针对民航特种行业的需求,空乘人员各种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航空公司在招聘时将根据岗位需求对应聘者进行各项能力的测试,不具备或缺乏能力的人员将不能成为空乘当中的一员,因此,各种能力的培养成为高校人才评估的重要参数。在校学生因独生环境、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在个人能力方面非常欠缺,主要体现在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外语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等等。

二、培养提升空乘学生的综合素质

针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空乘学生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和培养:

1.加强思想道德培养。学校提供多样的社会、校园活动与实践机会,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正确引导他们树立集体观意识,学会使用礼貌的社交用语,与同学、他人进行有效且友好的沟通与交流,指明换位思考是理解别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关键。教导空乘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抵抗金钱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建立理性消费的思想,杜绝攀比、拜金的风气的蔓延。

2.提升心理素质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的衡量评价高校教书育人成败的重要指标之一。只抓学生考试成绩和分数的教育体制是不科学也是不负责的教育方式,大学生是社会、国家的未来,影响着一个民族、国家的前景。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了美好工作和生活的基础,也是国家、民族、社会安定和谐的关键因素。

提升空乘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培养首先要加强身体锻炼,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健康的身体可以帮助学生调节心情,缓解压力,放松思想,从而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结交更多的朋友。另外,提醒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审视,正确地对自我进行评价,不要好高骛远地偏离真实世界和真实的自己,教导学生积极面对批评和自身不足,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同时教会他们也不要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尤其是恶意的诋毁,在挑战和压力面前学会积极勇敢地面对,并采取正确的排压方式。

3.各种专业能力的培养。加强能力培养是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项目,大多数人的自信来源于知识和技能,当知识与技能并存且凸显优势的时候,自信便自然地表现出来,尤其在实践类的场所中,因此,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必须注重能力培养。空乘是一个实操类较强的岗位,要想适应环境、做好工作就必须具备行业所需的各项技能,外语水平、沟通技巧、团队合作、应变等多项能力在空乘职业中交织、贯穿,缺一不可。空乘学生想要实现飞上蓝天的梦想就必须在校期间加强各项能力的培养,在各种校企合作项目中、社会实践活动中、人际交往中磨练自己,获取各种知识技能武装自己,做到不仅专业知识丰富,而且专业能力超群。

综合素质是大学生的重要品质特征,也是进入社会、应聘和就业的关键筹码,坚持不懈地提升空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增强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内在与外在全方面的修养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创建、完善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净化校园精神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推进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2

一 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

第一,道德文化素质。主要指大学生的政治方向(包括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道德品质(包括真诚、勤奋、有责任感等),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历史知识、社会知识、文学底蕴、人际交往能力等)。

第二,专业素质。主要是指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三,心理素质。主要指大学生应有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积极乐观的态度、健全的人格等。

第四,身体素质。主要指大学生应有的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以上四部分只有均衡发展才能做到全面发展。要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应该提供更有利的教育条件和更好的教育方法。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学校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要不断完善教育制度,把握住教育的大方向。同时,学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多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给学生们提供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舞台。

二 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学生综合素质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人文素质不高。二是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学术视野不宽。三是过重的功利主义倾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与基础训练不够。四是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足。要实现中华民族21世纪的伟大复兴,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是全面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大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达到统一,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三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

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应从提高六方面的能力入手。

1.充分的表达能力

充分的表达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几种形式在内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

2.完善社会交往能力

学生步入社会,能像一个社会活动家一样,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职业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

3.初具组织管理能力

要求大学生必须能从全局的角度协调,处理好工作中涉及日常的行政、业务等各个环节,在具体繁杂的工作中做到有条不紊,同时还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

4.做出正确决断的能力

正确的决断能力可实现对目标及其实现手段的最佳选择。

5.沉着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3

二、分析教材,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情感是一种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及人的具体需求之间的关系,是人关于客观事物及自己实际需求的一种主观感受,是由人的各种各样的经历而产生的喜、怒、哀、乐等的情绪表现。在这些情绪中,良好的道德情操能使人健康愉快的生活、喜欢交际并擅长交际,促进人格魅力的形成。因此学习教育就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具体感知和课堂的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品质,使学生成为身心和谐发展、能被社会接受的优秀人才。语文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

三、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

除了在课堂上教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外,还要教会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处理自己问题的能力。遇到事情不要怕,要学会冷静的分析问题,告诉他们当现实与理想产生距离是,不要悲观失望,不要自暴自弃,要采取一种积极的、耐心的、宽容的人生态度。要对未来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