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文化传媒公司经营方式

文化传媒公司经营方式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2:1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文化传媒公司经营方式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文化传媒公司经营方式

篇1

业务创新

对于从事影视放映、戏剧演出、音 像制作发行等业务为主的文化单位,应 按市场经济要求,依据“产权清晰、权 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 企业帝U度建立规范机制,使之由“文化 战场”转向“文化市场”。浙江传媒发展 有限公司是文化部批准的浙江省首家全 国音像制品连锁经营股份制公司,也是 文化传媒行业强强联合的产物。公司依 托规范管理和民间资金,由电子出版物 向音乐世界等文化产业延伸。

目前公司已弓I进、制作、发行了500多部国内外优秀电影及电视剧。音像制品销售品种达3万余种。

篇2

所谓“产业集群”,简单来说,就是将传统单一生产经营活动集中起来,最终形成产业化、社会化、集中经营互助大生产的一种新型组织经营模式。产业集群最早出现在美国,由于此种经营方式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带动国家及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现在其已成为全世界产业改革与运作的核心模式。对于湖南而言,文化产业集群化的改革与实施不但有助于湖南省各地区文化领域间产业的交流融合,提高其文化产业在我国经济资源利用间的综合效益,还对湖南省乃至全国文化创意行业的快速发展有着良好助力,下面就让我们从现实出发,对如何实现湖南文化产业集群改革予以研究。

1湖南文化产业现状

1.1湖南文化产业组织现状分析

湖南省作为我国拥有悠久历史传承的文化大省,自古以来就拥有着很多优秀的文化古迹与浓郁的文化气息,众所周知,一谈及“江南水乡”、“江南才子”,我们首先联想的就是湖南江苏一带的人文与风水气息。据相关数据显示,自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整体经济发展有着翻天覆地的巨大改变,2015年湖南省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2.9万亿元,人均GDP为43114.65元,比2014年增长了538.62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5%,而根据国际相关数据测算结果来看,“当某地区恩格尔系数低于40%时,其人群消费结构即开始产生质的转变”,简单来说,就是从单一的物质需求向文化、娱乐等精神需求逐渐转变。而在此环境下,湖南文化产业组织结构也有着相应的变动,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从湖南省文化产业组织架构来看,目前湖南省已拥有一大批以“长沙晚报”、“广电传媒”、“湖南出版集团”为代表的优秀且成熟的文化传播媒体与企业集团。其次,从产业市场结构来看,湖南省整体文化结构也已形成以影视娱乐、新闻广播、报刊杂志为先导的文化产业整体架构,并与国外发达国家影视文化集团搭建起了良好的互动协作平台。但与国外成熟的文化市场相比,其不论是在市场架构还是组织模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市场结构仍属于垄断竞争型产业。再次,从市场行为来看,由于目前湖南省文化产业仍处于垄断经营阶段,其市场整体竞争环境仍较为封闭,众多新闻广播、影视传媒主要依靠垄断版权、兼并媒体等方式提升市场占有率,其文化市场准入堡垒较为严重,这对于新兴文化媒体的发展有着较为不利的影响。最后,从经营规模来看,由于国家信息与文化行业把控较为严格,外加管理水平落后,目前湖南省多数文化企业规模经济问题较为突出,多数影视媒体公司分布零散,集团化组织模式应用较少,外加政府行为干预,其整体区域的集群规模化经营难以形成。

1.2湖南文化产业形成集群条件

众所周知,一个产业从初始发展直到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集群化规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与磨合。尤其对于文化产业集群而言,不但需要必要的行业生产技术与完善的产业链,在地质人文、投融资环境、当地文化消费水平上也有着很大需求。而就当前湖南省文化行业整体发展现状而言,其文化产业集群已具备初步条件。首先,从人文地质、经济环境因素来看,湖南省地处我国中南部地区,整体人文环境良好,据2010年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湖南人口约为6570.0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为3244.53万人,乡村人口为3325.55万人。全省基础设施发展完善,具有良好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几年随着湖南卫视、广电传媒等行业的迅速崛起,政府与国家大力支持湖南省的文化产业,这为湖南省文化产业集群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与法律支持,据统计,2015年湖南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约有853.3万人,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传媒发展大省。其次,就消费群体来看,湖南省自古以来文化传承水平就较为良好,其人均受教育水平普遍较好,2014年湖南城镇居民高收入家庭人均用于文化、教育、娱乐类消费支出就高达3214.36元,农村人均用于文化、教育、娱乐类消费支出为523.6元,整体消费水平在全国排名第二。也正是拥有着如此庞大的文化娱乐消费群体,外加湖南省居民对于文化产品消费质量需求的逐步提升,迫使当前湖南文化产业必须有所突破创新,而唯有实现其省内文化产业集群化改革,才能满足消费者高涨的文化交流需求。最后,从企业组织架构与产业链结构来看,湖南省不但具有一大批老牌实力雄厚的文化教育企业与集团公司,随着国家全民创业号召,各类新型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与市场潜力的中小型娱乐影视教育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崛起。为适应文化行业发展需求,湖南省不但加大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建立起了以政府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文化媒体行业体系,还放宽了传统文化企业贷款融资限制,为其文化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融资平台,外加日益完善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湖南省整体文化产业欣欣向荣,这位其产业进一步集群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外界环境,相信只要提供良好的政府导向,湖南文化产业集群定然会取得不错成绩。

2湖南文化产业形成集群发展目标

2.1湖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目标

就当前湖南省文化产业整体发展现状而言,湖南文化产业市场虽然较为繁荣但整体市场集中度不高,低端市场垄断性竞争严重,新兴企业准入堡垒明显。为此,要想完成湖南省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目标,必须从其基础市场结构、市场原有竞争体系出发予以改革调整。首先,在市场结构方面,湖南文化消费市场必须打破传统市场结构模式,根据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市场集中度的研究显示,市场集中度是影响市场效率与影响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最佳市场集中度约为40%~65%,如果低于此区间,市场效率明显降低,若高于此区间,就会导致市场垄断行为出现,为此,要想实现湖南文化产业集群最好将其市场集中度维持在40%~65%,这样有助于整体产业结构健康有序发展。其次,在市场行为方面,湖南省文化主管及当地政府应提前制定好相应规范化市场行为准则,对于已经存在或潜在存在的价格垄断行为加以制裁,以此形成“无价格串通、无产品共谋、无恶意竞争”的“三无”型良好市场竞争氛围。这样不但有利于企业间相互良性竞争化改革,还有助于湖南文化产业形成投资融资多元化、多种所有制经营模式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最后,湖南省相关政府还应积极配合当地文化发展需求,积极培养一批具备良好竞争意识的文化企业集团,提高省内文化市场整体资源有效配置与整合水平,通过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双重把控,形成集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与全民创新于一体的新型文化产业集群格局。

2.2湖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

通过对当前湖南文化资源及其产业发展特点了解,并结合西方产业化、集群化发展规律经验,笔者认为要实现湖南文化产业集群,在其发展模式上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采用“自发性文化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两个模式。所谓“自发性文化产业集群”,是指在保持原有产业发展规模的基础上,以特定企业为核心,集中市场资源协同其他企业共同发展,最终形成规模化市场集群的发展过程。简单来说,就是以湖南省当地原有大型文化企业为核心,通过企业合作、兼容并包、委托经营等多种方式,带动周边大批中小型文化企业共同发展,最终在市场调节与政府管理共同影响下,形成功能协助、优势互补的良性文化产业集团。而所谓“产业园区”模式,主要是借鉴当前工业园区发展形式,将其高效、高产化经营方式应用于文化产业的一种大胆尝试。其模式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资金来源上,文化产业园区主要是通过政府招商引资而来,而非依靠当地特色产业个人投资,为此在投资规划与整体布局上具有良好的大局观。第二,文化产业园区内部采用规模化发展方式,其文化产品多样,各生产部门间协同运作,大大降低了同类行业间恶性竞争问题的出现。第三,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政府建设,相对于自发性文化产业集群,园区文化企业间相互联系较为松散,彼此间信任感不强,其之间联系主要依靠政府与相关中介调和。就目前湖南省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态势来看,主要以自发性文化产业集群为主,其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在当前湖南省仍处于探索阶段,例如2010年以长沙晚报报业集团等多家文化公司筹建的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就是我国重要的文化产业试验园区之一,其集合了影视创作、文化传媒、旅游休闲、出版印刷、创意设计多种元素为一体,是当前湖南乃至中南地区最具代表性与指导性的文化产业集群标志性园区。

3进一步完善湖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途径

为进一步完善湖南文化产业集群,当地政府与企业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予以相应改革完善。一方面,在原有集群发展模式下,实行连锁经营模式。对于现已存在的、运营较为成熟的湖南文化传媒公司,可以在资金允许条件下,直接开设连锁文化公司,将其成功的企业管理手段、经营模式、企业文化直接拷贝,不但扩大了文化公司自身运营规模,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其公司间连锁关系更将其文化集群效果发挥得更为良好。另一方面,尝试市场结构中企业产业间的并购联合。对于非显著性规模文化产业公司,湖南省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企业间的联合并购,提高其经济性。以出版印刷行业系统为例,当前湖南省各类出版社多为零散,相关部门可以将分散的出版部门、营销发行部门、印刷部门及物资供应单位整合起来,共同走集团化发展道路。这样不但大大节约了企业不必要的管理成本支出,而且集群化整合还将极大提高其内部联系,这对于其文化公司业务拓展、资金周转与信息交流也有着良好助力。

4结语

综上所述,湖南文化产业集群品牌的培育和维护单靠文化企业自身是不可行的。只有改变集群博弈规则,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才能使博弈结果实现高效。湖南当地政府或文化行业协会应通过总体战略的规划以及惩罚机制的确立,来引导资源配置和产业集聚,约束集群内文化企业的自利行为,培养其主动发展集群品牌的意识,培育和维护具有湖湘特色的本土文化品牌,以推动湖南文化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丽荣.对浙江小企业集群模式的评价[J].价格月刊,2014(2).

篇3

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眼界和思想不断的进行冲击和发展,现代媒体产业也进入了并购重组发展的时期,市场发展速度较快,竞争与机遇并存,存在的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计算机智能技术的发展带领着传媒产业朝着一个新的环境进行调整,我国传媒行业也在自我创新发展的进程中不断的得到发展。

一、传媒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传媒产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出现了自己所特有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是我国传媒产业在现状下的具体境遇。

(一)涉及领域广泛,发展速度极快

根据2013年我国文化传媒板块统计,我国发生了56仅并购的案例,涉及到影视、游戏、广告和出版等多个领域,同比市场的价值也翻倍的增长,这种发展的速度在科技的引领下发展的更快,已经发展成为了跨行业、跨地区的产业,极大的打破了行业传统的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符合我国发展战略的同时,增加了我国文化发展的实力。

(二)传媒行业的综合性不断加强

传媒行业在进行并购重组计划转型时,跨行业、跨领域的行业之间进行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我国传媒行业除本产业进行联合,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产业的竞争力的同时,还加大了与电信业、计算机技术、金融业等多重灵域的融合,在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开辟了传媒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热点。在现况下,传媒行业和游戏行业、科技行业相结合进行创新和发展已经屡见不鲜,我们常看的影视剧品也一改往常的发行方式,转向依靠网络这个品台进行游戏和作品的双重发展,必然的就会造成这个行业的综合性,它不再需要单纯依靠某一领域进行发展。

(三)并购的方式多样

在我国,传媒行业的并购重组方式主要包括横向并购、纵向并购以及混合并购的模式。为了最大程度的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减少企业发展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主要采取横向并购的方式,我们了解最多的华谊兄弟,曾经收购其他影视的股权,壮大自身发展的规模,增家经济实力。为更好的进行产品的流通,促进产业发展的流畅度,可以进行传媒产业的纵向并购重组。我们最熟悉的乐视网就曾经完全购买花儿影视的股权,更好的将自身的产业和流通渠道相衔接。混合并购的方式就是结合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的特色,进行多元哈的经营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并购风险,提高盈利能力,也是现状下最常见的并购模式。

(四)国际化进程加快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进行加快,世界越来越小,不同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不断加强,我国传媒行业的国际化进程也在进行。从世界范围内看,从2000年开始,传媒行业突破了国界的限制,在科技时代下尤其是计算机智能技术的发展,大量信息进行交流和交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传媒行业也走出国界,在世界的舞台上演绎自己的精彩,虽然用大型的并购重组方式进行的极小,在科技化的这种情况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传媒产业的国际化进程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五)多种领域联合发展的模式持续发展下去

首先,互联网行业,例如百度、腾讯等公司近两年来加大了对影视行业的收购,尤其是阿里巴巴近年来在各大影视行业的持股数不断的增加,可以说是将科技领域和影视行业以及文化娱乐等多领域联合起来,并且这种并购的模式呈现出扩大化的发展趋势。传媒行业进行并购重组在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降低生产的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为企业占据更多的市场等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前景展望

我国传媒行业发展的不足,当今世界各行业的流通很大程度上与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我国信息行业发展较晚,相关的体系依旧不成熟、不完善,为了尽早的建设一个具有创新性代表性的传媒行业体系,我们要清晰的认识到我们自身不足。诚如上文所言,我国传媒行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速度快,但依旧存在不足。

(一)传媒运行的法律规范有待健全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传媒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在市场准入、市场的运营、相关的监管体系建设方面依旧存在很大的不足,没有严格的法律规范来做最后的保证,这样传媒产业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就缺乏保障。

(二)传媒产业经营管理模式有待优化

传媒产业进行优化结构,产业升级的时候,相关经营管理的人才并没有足够的培养,且我国传媒行业长期以来以行政手段进行的居多,在市场经济情况下进行产业的优化升级,尤其是进行产业的并购重组这种大型的变革时,更加应该注意管理模式的改变,通过合理的管理模式实现不同文化、不同领域的融合。

(三)传媒产业创新能力的发展

传媒行业向着综合性和多领域的方向迈进,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对传媒产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加强。首先,思想决定高度。我们要对传媒行业的理论研究进行不断创新,大胆设想,在新理论的带领下不断向前。其次,科技、人才、管理模式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在综合了科技、经营管理、影视行业等多领域的传媒行业,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创新,最大化的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我国传媒行业并购重组的现状将会不断扩展,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同时,我国传媒产业将会不断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叶飞.我国传媒产业并购重组之现状[J].新闻战线,2014,11:78-80

[2]严三九.世界传媒产业兼并重组及其启示[N].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72-77

篇4

回顾这近五年的路,大体可以用“5个坚持”来概括: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我们坚持以媒体融合发展为主题,以推进战略转型为发展主线,坚持以“做精做强传统产品、推进战略向蓝海转型、大力实施资本运作快速推进产业扩张”为发展战略,坚持以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发展动力,坚持大力发展“大文化”产业,正在逐步由传统的新闻资讯生产者、传播者向全媒体综合信息服务商、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的角色转型。

审时度势,确定全新发展战略

集团成立之初,成都市委对集团提出了“全省前头、全国前列、全球一席之地”的“三全”总体发展目标。总目标确定后,顺理成章要回答发展的战略问题、发展的路径问题、发展的动力问题、发展的机制问题、发展的队伍问题等,结合我们的实践,感到“发展的战略”对我们格外重要。“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发展战略,事关全局,事关长远。

究竟该制定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战略?这几年,在探索中逐步清晰,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这个发展战略至少应当有“三个参照”:一要立足于成都媒体的现实,二要顺应全球传媒发展的大势、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潮流,三要符合国家的以“大文化产业”为特征的产业政策特别是传统业态的转型升级诉求。同时,它还得体现“三个有利于”:有利于改变以前过分依赖传统的广告、发行、印务等的“一亩三分地”守成心理,有利于促进传统业态的提档升级向新媒体进军,有利于媒体集团市场主体角色的转型。

2009年4月,成都传媒集团召开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心组学习会。这个中心组学习会,对集团发展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如对传统产品过分依赖,对新媒体认识迟、行动缓,投入怕“烧钱”等。大反思引发思维“大碰撞”,“大碰撞”使得思想大解放。特别是吸纳了全国副省级报业集团武汉“高峰论坛”的部分思想成果后,集团党委把我们集团的发展战略浓缩为三句话,这就是“做精做强传统产品、推进战略向蓝海转型、大力实施资本运作快速推进文化产业扩张”。2009年5月,集团党委通过了《关于大力发展新媒体的决议》,确定以平均每年不低于集团营业收入的3%用于发展新媒体项目。这不仅回答了发展新媒体“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以党委决议的形式,把我们的发展战略予以锁定,从而成为全集团9000多员工的共同意志,成为凝聚人心的旗帜,成为鼓舞斗志的愿景。

传统产品,贵在做精做强

发展新媒体、新业态,绝不意味着可以丢掉、放弃报纸电视广告等传统产品。对于今天的传媒人来说,它依然是我们的“根基”和“饭碗”来源之一。而且,传统媒体产品相对网络产品而言,在公信力方面的比较优势依然明显。因此,面临传统产品的“天花板”,突破着力点在4个字,即 “精耕细作”,以做精来做强。

集团加大管控力度,坚持向机制创新要效益,变革考核办法,细化经营指标,增设专项任务指标和规范管理指标,与绩效挂钩,按季监控。集团上下将压力转化为拼市场的动力,无论发展好的单位,还是困难暂时多些的单位,都表现出强烈的拼搏精神和市场竞争意识,着力于经营方式创新,着力于经营挖潜,实现活动创收、版外创收、多渠道创收,推动集团全年经营业绩增速再创新高。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数据,目前,成都传媒集团的“报业板块”综合实力位居全国报业集团第四位,仅次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上海解放报业集团、上海文新报业集团。其中,《成都商报》广告收入2010年突破10亿元大关,成为继《广州日报》后全国第二份广告收入破10亿元的报纸,位列全国都市报第一。

集团“广电板块”坚持机制创新、节目创新,以大活动促进影响力,电视台全年收视率在央视频道群、省级卫视频道群、川台频道群、成都台频道群近60个频道中,占了27%的市场份额,接近本土市场的三分之一。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5.8亿元,在全国城市电视台中名列第二。

以资本运作为手段,推进战略向“蓝海”转型

五年来,我们集团以资本运作为手段,依托传媒核心产业,以国际化视野,在新兴媒体渠道拓展和新媒体领域抢滩布阵,新媒体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挺进国际传媒市场。集团斥资近3亿元与新闻集团旗下的华语电影片库、星空卫视和Channel以及TVB等,开展新媒体业务合作,迈出了区域媒体集团进军国际传媒市场的关键步伐。

进军国际网游市场。继2009年斥资4.41亿元收购“梦工厂”网游企业后,集团再次以3亿元的价格,全资收购上海晨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该公司产品主要基于美国苹果公司iPhone平台,99%的市场在欧美,预计未来3年的增长率超过40%。同时增资北京锐易通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其20%的股份。

改造全新的新闻门户网站。全面整合集团传统媒体信息资源、活动资源、人力资源和网站域名资源,将其打造为成都新闻宣传的新平台、新阵地和特色主流网络媒体。

快速进军地铁传媒新领域。与成都地铁公司合资成立地铁传媒公司,占领地铁传媒新阵地。开通地铁电视,创办成都首份真正意义上的免费地铁报《新城快报》,获得总署批文,并实现当年赢利。

推动传统媒体数字化发展突破。推出西南地区首个报媒移动终端阅读器――成都商报iPhone阅读器1.0版和iPad阅读器。广电抢抓“三网融合”机遇,积极推进IPTV、网络电台、手机电视等新媒体业务拓展,成功将成都的电视直播节目信号发送到中国网络电视台进行全球,成为首家也是唯一一家通过中国网络电视台实现全网直播节目信号的城市电视台。

篇5

跨界经营之“报纸+演艺”模式

1 观念突破:地市报为什么要搞演唱会

演唱会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报社举办演唱会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娱乐消费的需求。地市报借助中央及地方发展文化产业的东风,上接天时,下接地利,利用演艺这一平台,不但能得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更会得到市民的追捧。

演唱会还能提升地域影响力,打造地方经济新引擎。演唱会强大的演出阵容,众多明星粉丝的口耳相传,可以迅速提升城市的地域影响力和知名度。盐阜报业在新乡举办演唱会时,推出了由新乡日报人作词、新乡人上台演唱的歌曲《我的家在新乡》,现场3万人合唱,“爱国、爱家、爱新乡”,大力弘扬了地方传统和优秀文化。演唱会为城市文化注入新鲜血液,不但吸纳、包容、开发了“外来文化”“时尚文化”,更较好地挖掘和提炼出城市的文化精神,提升了市民的现代文明意识,增强了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从而激发起市民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

2 模式创新:地市报能不能搞演唱会

地市报是当地的主流媒体,具有良好的政治生态、社会关系和人脉关系,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性和相容性较好。“报纸+演艺”模式,将明星的号召力和传媒的影响力有机结合,通过碰撞产生裂变效应,从而开辟新的广告市场。这一模式通过邀请明星到当地演出,形成明星效应,再通过媒体宣传,如铺天盖地的演艺海报、娱乐版的新闻报道等,迅速将明星效应放大,形成注意力经济,达到演唱会一票难求的局面,从而实现市场号召力。这一宣传对报社而言可以忽略成本,因为版面对商家来说是有价品,对报社而言是易逝品。

“报纸+演艺”模式已经成为盐阜报业最具影响力、发展空间最大的赢利模式,这种模式不仅需要报社借鉴演艺公司的经验,还需要报社对演艺市场的整合运作,遵循文化产品供给优先的规律,以满足观众的弹性需求;同时,借助报社的影响力,解决文化消费体验拉动和交易问题,这些都需要报纸和演艺的叠加才能完成。

3 案例分析:地市报怎样办好演唱会

为了搞好演唱会,盐阜报业专门成立了江苏盐阜大众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从演出策划、主题创意、流程编排到明星资源、舞美设计、现场导演,形成了一整套专业化的演艺体系,还首开全国地市报先河,签约韩国明星郑在娟,全面其在大陆的演艺、代言、推广。仅2010、2011两年就在省内外举办了9场国内顶级演唱会,成为中国报界演艺行业的领跑者。

跨界经营之“报纸+活动”模式

近两年,盐阜报业灵活运用“报纸+活动”模式,每年举办的活动达50多个,实现了媒体与广告商的双赢。

1 “报纸+会展”模式

会展是近年来各家报社都在尝试的活动,“报纸+会展”即报社搭台、商家唱戏,利用会展吸引入气,通过现场活动扩大影响。比如房博会、家博会、车博会、书画展,都是依托报纸影响力吸引读者参与,通过现场演出、抽奖、促销等活动造浓氛围,形成商家和消费者的互动,成为站在“巨人”肩上的强势展销。

2 “报纸+协会”模式

协会是由报社牵头,联合相关政府部门或单位成立的行业协会、商会。通过协会举办活动,搭建平台让行业品牌抱团推广,在协会营销的框架下,由于协会内的企业目标客户相同,各个企业可以共享一个平台,以降低销售成本。近两年,盐阜报业先后和相关部门一道策划并成立了盐城青年文化促进会、盐城特产商会、盐城食品商会、盐城酒类协会等行业协会,将众多商家集中到行业协会这一平台上,通过行业组织,进行市场整合,统一对外营销推广,达到规模化的资源优势或采购优势。

3 “报纸+评比”模式

即报社与政府部门联手,在节日或相关时间节点,举办行业评比活动,进行产品、品牌的推介。如2012年“3·15真真期间,盐城市文明办、盐阜报业联合举办了盐城市“百城万店无假货”诚信明星单位(品牌)评比活动,让单位在活动中接受市民检阅,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诚信之风。这次评比活动与政府部门联手,让广大读者通过网络或报纸投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诚信明星单位(品牌),有力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帮助企业树立了竞争优势,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和超凡实力得到充分彰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有机统一。

4 “报纸+影视”模式

试水影视业,成为报业文化产业突破的一个新方向。2011年,盐阜报业与华夏电视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投资拍摄《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已经在全国各大卫视上映。该剧由著名编剧于漫洋执笔,著名演员张国强、温峥嵘等参演,95%以上场景都在盐城实景拍摄完成。剧组在盐城拍摄,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带动了餐饮、酒店、群众演员、道具、置景等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盐城悠久的历史文化、众多的人文景观、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方风情以及崭新的城市面貌,都在这部电视剧中得到充分展现。报业集团首次尝试将盐城本土商家、品牌在电视剧中进行形象植入,巧妙地将本地品牌向全国推广,使本土品牌一夜扬名。

除上述四种模式外,活动还包括举办论坛、举办各种节庆如理财节、酒水节、婚庆节,通过相亲会举办婚庆节等。“1+N”模式分析

1 “1+N”模式的提出

“1+N”模式是盐阜报业在报业经营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广告经营方式。“1”是报业主业——新闻宣传,即报业经营始终要以报纸新闻宣传这一核心业务为龙头,通过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整合力,发挥舆论引导作用;“N”,是通过若干个跨媒体、跨行业、跨领域的营销活动,实现一条龙整合传播;跨媒体即为客户实施全媒体营销,通过报纸广告、DM广告、户外媒体、新兴媒体等,实行广告经营的强势覆盖;跨行业即在演艺业、会展业、影视制作、网络营销上多元发展,实行广告经营的强势出击;跨领域即通过活动策划、危机公关、舆情检测、事件行销、评比营销、节庆营销等多种方式,实行广告经营的强势运作。

“1+N”模式通过N个“1”栢加,这N个“1”的多渠道、多行业、多媒体的营销,通过交叉传播和整合互动,打造排山倒海般的“多米诺效应”。而报纸始终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把这张牌推倒后才会引发后续效应。

2 “1+N”模式的案例

2011年9月7日,盐城和台北飞机直航,掀开了盐台两地合作交流的历史新篇。盐阜报业利用这一历史契机,策划了盐台直航“1+1+1+1”整合营销方案,方案技高一筹,在众多竞争者中最终被市委、市政府全盘采纳。

第一个“1”:一场全方位、多角度、高水准的新闻宣传。在盐台直航前后一个月,盐阜报业三张报纸策划了多篇系列报道和专题宣传,掀起了盐台经贸、对台招商、赴台旅游的。

第二个“1”:一系列预热活动,营造悬念为直航造势。通过幸运抽奖“免费直航游台湾”,在周边城市报纸和户外广告上,打出“张惠妹乘坐首航班机,飞抵盐城邀您共度欢乐时光”等策划,一下子吸引了多个城市的目光,让盐台航线成为关注焦点。

篇6

一般认为,金融创新(Financial Innovation)是指通过支付制度促进银行及一般金融中介作为资金供求纽带作用的改变,即通过新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新的金融市场、新的组织机构、新的经营方式和新的制度安排所进行的金融变革。从此意义来说,金融创新应该是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及促进业务创新的制度创新。但从文化产业具体的金融创新实践来看,仅仅依赖于金融机构方面的制度及方法创新,似乎并不能彻底解决文化产业的投融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文化产业基本属性的分析为基础,从逻辑上寻找文化产业金融创新的路径。

文化产业的基本属性所引致的金融困境

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内容产业、版权产业间的联系正好暴露出文化产业的基本属性。英国对于创意产业的定义强调“源于个人的创造力与技能及才华”,从本质上说明了创意人才在文化产业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性。所谓“内容产业”则说明了文化产业所生产产品不同于其他产业的特殊性—以内容为主要的产品形式。版权产业则描述了文化产业中产业链的特殊性,特别是美国对于版权产业的分类,介入了强烈的法律成分,即不同的版权产业,由于其掌握版权程度的不同,因而受到法律保护的程度也不同。从产业属性上看,文化企业是内容产品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它们提供包括新闻、资讯、娱乐、文学、艺术、游戏、音乐、影视等丰富而广泛的内容产品,文化企业除了需要将自己的产品开发成便于传播的形式产品之外,还必然地要综合地运用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数字媒介等媒介来传播其产品。和其它类型的企业一样,文化企业一端联着内容产品市场,一端联着资本和劳动等要素市场。

(一)内容生产带来金融产品定价困境

文化产业所提供的内容产品从其创意开始直到消费的全过程都充满着不确定性,使得金融创新产品很难实施有效定价。文化产业向市场提供的内容产品的价值核心在于其精神价值或者信息价值,如果是精神价值,则天然地难以确定其价值,如果是信息价值,则取决于使用者对该信息的使用方式,所以内容产品本身的价值很难确定,受众反应难以把握,这里出现了当前文化产业线性的盈利模式和非线性的受众反应之间的不一致,使文化产业的投资收益也面临着不确定性,文化产品对于市场的价值在于其产品中内容成分的精神价值或信息价值被市场的认可程度,在内容产品推出市场之前,其市场价值是很难进行判断的,就像电影《泰》在投资之初并不被看好,上映后却取得了12亿的票房成绩,这一例证正好说明文化产业(文化产品)的投资面临着巨大不确定性,投资由未来收益决定,收益由市场决定,而文化市场的巨大不确定性使很多投资方不敢涉入,即使敢涉入,产品定价困难也是必须直面的困境。另外,内容产品的不确定性还表现在知识产权保护难所带来的问题,在知识产权没有得到有效保护的背景下,任何创新的文化产品都很难获得有效的金融供给。

(二)人力资源资本化程度高导致金融创新难度大

内容产品的生产依赖于核心的创意团队和经营团队的人力资源,内容生产收益的不确定性促使生产内容产品的核心成员提出人力资源资本化的要求,由于文化产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天然地大大高于其他行业,而且技术进步并不会使人力等生产成本降低,反而会使企业不断地提高文化产业人力资源投资。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其供给弹性小,因此容易获得很大的经济租金;如果需求方具有垄断地位的话,其边际工资又将获得更大的提高,因为有垄断地位的买家必然会引起人力资源价格的上升。所以只有及时地、合理地将不断增长的人力成本中的核心人力资源逐步转化为人力资本,使核心人力资源的收益要求与最终产品在市场上的收益情况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缓解或解除成本刚性增长给文化传媒企业带来的压力。但是,内容产品生产经营的核心团队(创意、制作等)的人力资源,对于融资来说,是不可担保、不可抵押的,文化企业人力资源资本化越强,其融资的自我担保能力越弱。所有这些问题,落实到金融产品的供给方,都会感受到金融创新的难度。

(三)文化产业的深度纵向分工压缩了金融创新空间

文化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的另外一个特殊性表现在:文化产品的风险与收益主体经常处于分离状态。我们知道,在一个企业内部通常存在着收益部门与成本部门,因为同处于一个组织内部,成本部门所承担的风险可以被收益部门对冲掉,因而企业能够作为一个融资单位整体出现在融资活动中。但是文化产业却表现出非常不一样的特征,在内容产品的生产上往往由创意人或者创意团队执行,而内容产品的市场化是由专门的制作单位来实现。对于金融产品的供给来说,前者意味着成本,后者意味着收益,成本与收益相分离,金融中介是很难对创意人或创新团队提供金融创新产品来进行金融支持的。金融中介所需要的理想状态是制作单位把创作人或创意团队纳入到组织里面来,但是双方基于成本或者创作自由的考量都会拒绝,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文化产业的纵向分工确实是该产业的特殊属性,而该属性的确给金融创新带来了困难。

我国文化产业的特殊性所导致的金融困境

(一)文化产业集中度不高且企业规模小推高了金融创新风险

经过这些年的改制、上市,我国的很多国有文化企业,特别是一些地方的文化传媒集团的规模迅速扩张,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由于政策的相对倾斜,资源向这些大型集团集中,而文化产业中的小微企业却得不到发展的给养,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不高。同时,从产业链的结构上来看,文化产业链条上的各端点条块分割明显,前端的内容原创环节多分散于弱小的中小企业之中,产业链中端的文化创意制作与平台被大型传媒机构所控制,而后端的文化衍生环节又回归到中小型生产制造企业。内容生产企业因为规模小,缺乏资产抵押而很难获得投资方青睐。形式生产企业规模大,能够获得投资方支持,但是这种支持对于产业链条的健康发展并无益处。

(二)文化产业的非市场化运作加大了金融创新困境

首先是产业内部运作信息透明度不高。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存在或多或少与信息不对称有关。依照国家统计局划分我国现代文化企业多样化、多层次的分布在2大部、9大类、24中类、80小类之中,每一个板块都有自身的经营运作特点,隶属于同一板块的文化企业也有不同的盈利模式和渠道。在知识时代与网络时代,金融机构很难准确把握以文化消费偏好定位发展的企业商业价值和综合效益。大量中小文化企业由于规模的限制,忽略企业内部流程化、集约化管理;大量关联交易又使企业易偏离自身创意主业而盲目发展;同时企业基础性资料缺乏、制度不健全,财务数据不准确等问题也难以满足金融机构融资审批的要式条件,金融机构难以对文化企业的变现能力、财务报表、团队管理经验、企业资质以及业务水平等进行有效监督与考察,相对于常规企业,客户金融机构所要承担的成本高、信贷流程长、风险大。

其次是产业链不健康发展。如前所述,文化产业链条中,产业链中端的形式产品生产被大型企业所垄断,而前后端的内容产品与衍生产品则由小微企业提供,从而造成了小微企业对大企业的一种寄生关系。这种寄生关系显然无益于帮助内容产品与衍生产品的提供方提高自身的素质,这些小微企业往往会把精力放在与大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上,而不是提高自己的内容产品的质量,也无益于培养创意人才。在文化产业人才数量与人才结构上,我国皆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新兴行业专业人才、领军型创意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纽约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城市全部工作人口总数的12%,伦敦为14%,东京高达15%,但北京却仅为千分之一。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文化产业链的不健康发展所导致,最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即原本这些小微企业无法通过资产质押来进行融资,人力资本以及创意产品的质量是其获得投资的唯一依靠,但非市场化的运作却使这唯一依靠最终化为泡影。

最后是政府的非市场行为。在我国,政府力量对于市场行为的影响不可小觑,基本已经形成一种逻辑:政府不认可的,市场不敢参与;政府扶持的,市场不一定认账。在文化产业的投融资领域,同样也按照这一逻辑进行。对于那些产业序列不符合政策要求,关联带动作用小,市场前景不可预期,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占地规模大、影响互联网安全的文化企业不被政策鼓励,市场融资机会非常有限。相反,很多通过政府审批的文化产业项目,由于在市场定位与消费者偏好上存有偏差,市场不认可,其投融资也会存在困难。

(三)文化金融环境的配套体系使金融创新缺乏基础

首先是知识产权保护的缺位。由于文化产业间接融资的质押物大多为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因此,对于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程度成为投资风险衡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我国相关法律体系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还不够严密,文化产品盗版问题严重,这不但打击了文化创作者的创作动力,也使文化企业贷款风险加大,导致各类金融、投资机构降低了对文化企业注入资金的意愿。

其次是相关金融服务中介机构缺失。在文化产业寻求投融资的过程中,保险、咨询、管理等中介服务机构本应是必不可少的。大多数文化企业就是由于规模问题或者财务问题,被银行拒之门外。如果文化企业的贷款能附之以信用保险、担保或再保险,实现风险分散或共担,其融资能力和融资规模都将得到有效提高。这种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的机制,在我国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信用保险、担保、再保险的作用在文化产业领域尚未得到有效发挥。2010年12月29日,保监会与文化部了《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对保险业支持和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进行部署,并确定11个险种和3家保险公司作为第一批文化产业保险试点,以有重点地推动文化产业保险市场的发展。但是保险业对文化产业的全面支持仍有待时日。此外,文化企业大多采取知识产权、版权、未来收益等无形资产的质押贷款,而我国多数银行对于知识产权、创意产品等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往往缺乏经验,我国此类评估机构又缺乏或者实力较弱,所以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很多银行都直接规避此类贷款。虽然产权交易平台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价格发现、信息聚集、助力融资、中介服务等多项功能,而且我国目前已经设立了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等综合性产权交易所,以及各类专门的文化产权交易平台,但是整体而言,文化产权市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产权市场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产权市场自身还存在诸多问题。

文化产业金融创新的基本逻辑:微观视角

通过前面的研究可以发现,面向我国文化产业金融创新之所以存在困境,其症结在于内容产品与人力资本的定价难。文化产业链的两头弱中间强使得内容产品不是通过市场而是通过关系来完成交易的,因而实际的可交易性差;同时使创意人才匮乏,从而无法形成创意人才市场,没有创意人才市场,人才自然无法形成定价机制,缺乏定价机制,再加上政府非市场行为的涉入,金融机构自然无法对内容产品与人力资本进行合理定价,也就不可能有创新产品产生。

(一)文化产业的内在调整

通过文化产业主动的内部利益结构调整,使内容产品与人力资本通过产业链本身完成定价,从而解决金融创新困境。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是多方面的,有全球化、社区化、娱乐化、集团化、综合化、集群化、跨媒介融合等。在这些趋势中间,集团化与集群化是与产业链分工合作最直接相关的资源组织模式。

文化产业走集团化和跨媒介经营的道路既可以整合内容产品生产、传播各环节的风险,使一些风险内部化;也可以形成收入的相互补偿,以有效地降低投融资风险。同时,集团化还可以运用形成形式产品的巨大资产来为内容产品生产环节的投融资进行担保,可以形成巨大的受众群体,以消化受众对内容产品的非线性反应风险,还可以以巨大的内容产品生产团队的人力资本,为内容产品提供集体声誉担保。集团化还可以使文化传媒业各个不同环节相互担保难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使得企业间融资、商业银行贷款等投融资模式的效率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产业整合之后,政府对这个产业的支持与投入的环节选择和支持方式也更容易确定。

除了集团化,文化产业集群在逻辑上也是改变文化产业内部利益结构的一种有效方式。关于“集群”的标准概念,应该说来自于波特(Michael Porter),他将集群定义为同类和相关公司与机构集聚在一个特定地理空间。判断集群有两个标准,除了地理临近性外, 还特别强调集群或园区内部的机构、公司和个人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也就是说,文化产业集群的一个必要特征是聚集在一起的艺术家、创意人才或文化公司之间必须要发生市场化的交易性关系,如果一旦发生市场化的交易性关系,也就是文化内容产品由生产者那里经过市场买卖转到形式生产者那里,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内容产品就通过市场完成了定价。这种定价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解决中国文化产业的特有问题:一是避免产业链不健康发展所带来的内容产品无法抵押问题。因为文化产业的集群效应,内容产品的生产者聚集在一起,会自然地产生市场竞争而非通过关系竞争获得客户,产业链就会健康有序的产生,经过市场定价的内容产品也能够非常容易的被金融机构评估;二是有利于创意人才的培养,从而使依赖于人才评估的金融创新产品产生。

(二)文化金融市场创新

通过文化金融市场创新,使内容产品与人力资本直接通过金融市场完成定价,从而解决投融资难题。根据上文对于金融产品创新实证观察,可以发现金融机构的创新动机更多从自身利益出发来考虑,包括规避监管风险、系统性风险等。按照这种思路,在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不进行主动调整的前提下,大部分的内容产品与人力资本根本无法定价,所谓金融创新必然成为空中楼阁。如果文化金融市场完善的话,金融中介的创新思路可能会发生改变,比如说,在不依赖于文化产业内部结构调整,而通过引入新的利益相关者,也可克服内容生产的资产难以担保的问题。引入新的利益相关者的逻辑是使受众与投资者一起直接分享内容产品的收益,也直接承担内容产品的风险。文化产品信托投资就是典型的按照此逻辑产生的金融产品。信托投资基金向分散的资金提供者募集信托投资基金,再提供给文化产品的生产方。信托投资基金等指向内容产品和项目的金融产品的投融资模式相对来说涉及到较为复杂的金融技术,但它们指向的是内容产品和特定的项目,而不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权,更不指向企业的整体资产,这一特征从文化企业的角度上看,能够隔离投资者与企业。投资者因为产品、项目、甚至是创意人才,而不是因为企业规模,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等才进行投资,内容产品与人力资本就变得可交易。如果再运用我国当前已经较为完善的金融市场,使这些金融产品进入到相应资本市场,可以为文化产业的资产创造出流动性,从而帮助文化产业的发展。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内容产品都适合可交易化,比如说天津文交所的艺术品证券化就是一个金融创新过度的实例,为什么艺术品不适合被变得可交易,根本原因在于艺术品是无法再生产的,让无法再生产的内容产品变得可交易并资本化,不仅不能增加文化产业的产出,反而容易制造金融泡沫。同样还是艺术品,若是其创意内容而不是艺术品本身变得可交易,通过市场交易进入生产领域进行再生产,是能够创造价值的,而面对这种情形的金融创新也是值得鼓励的。

(三)构建文化科技金融体系

构建文化科技金融体系,使文化产品通过其科技属性实现定价,对冲文化金融创新风险。从微观视角来看,文化产业金融创新的基本逻辑其实是解决内容产品与人力资本的不可交易性问题。在科技金融领域,可以发现以上问题并不突出,如果科技与文化能够进行有效融合,文化企业转身变成科技企业,文化企业的投融资难题就能够有效解决。如何使科技与文化有效融合呢?政府推动、政策扶持都是可选择的方式,除此之外,通过构建文化科技金融,其作用不仅可直接解决文化企业的投融资问题,更能有效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科技金融体系经过很多年的摸索与磨合,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解决了科技产品与人力资源的定价问题。如果把对文化产品与人力资源的定价建立在现有的科技金融体系之上,能够鼓励一些科技型企业向文化产业的转型,客观上促进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政府可以尝试把原来支持科技创新的一部分资金拿出来支持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同时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该领域,这种方式对于既可以帮助科技制造企业转型,又能够利用这些企业本身的科技与固定资产帮助融资。在银行信贷、风险投资、企业保险等领域通过产品创新对文化企业进行“暗示”或“承诺”,鼓励文化企业在集团化的过程中并购一些科技型企业,在产品创新的过程中注入更多科技含量,使文化企业的产品趋于科技化。文化企业一旦科技化,现有的金融产品不用做过多的创新、也无需承担过多的风险就能够满足文化企业的金融需求。

参考文献:

1.DCMS.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 2001.2nd Ed.,Department o f Culture,Media and Sport,UK,2001

2.NOIE.Creative industries cluster study.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s,I T and the Arts,Canberra,Australia,2003

3.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产发【2003】38号),文化部,2003

4.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国家统计局,2010

篇7

2006年, 38岁的张军毅然回到了生他养他的五家尧村,出任村党支部书记。1995年,张军组建了准格尔旗鑫宇装饰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公司总资产达2000多万元,累计实现利税120多万元,被鄂尔多斯市工商局、个体协会授予“光彩之星”称号,2006年被消费者协会授予“诚信单位”称号。回村当年,张军牵头创办了鄂尔多斯远洋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并任董事长。2007年,公司承包五家尧村1500亩土地,采用蔬菜一体化生产技术,实现了产品优质化、绿色化和有机化;引黄开发300余亩政府推广示范田,建成水产养殖基地。2008年,公司与五家尧村合资新建1万只肉羊养殖园区。2009年,公司投资新建1500头育肥猪养殖场。短短三年时间,五家尧村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经营模式,已经将当初的基地建成集种植、养殖、生态观光、科普示范为一体的“农业高效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园区生产的80多种蔬菜瓜果及肉类食品在国家商标总局注册“五家尧”商标,五家尧村成为 “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科技示范村”。引进并落户于五家尧村的呼和浩特市重点龙头企业“鑫源公司”被全国高科技农业循环产业发展中心、中国国家农产品专家咨询评价中心命名为“国家农业高技术产业化示范企业”。采访中,我们惊喜地看到:在五家尧村,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使这里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提升了其农业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而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的发展,又进一步助推了土地产出效益和农民收入最大化。2012年,五家尧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万元。张军实现了他对乡亲们的承诺:企业带发展,农民变工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引“远洋新农业”之水浇灌富民田地

2006年3月,股份制企业鄂尔多斯远洋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公司产业主要包括高效生态种养殖及加工、农产品物流基地及配送、食尚五家尧餐饮连锁、黄河木兰湾现代农业开发区。当时的五家尧村, 全村1万多亩土地被划分成2400块,有的人家的地被分割成几块,有的人家“裤带条子地”仅三尺宽。土地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生产模式陈旧。尽管五家尧村人想增收盼致富,但得到的回报仅仅是温饱有余,富裕不足。

要彻底改变五家尧村面貌,就要闯出一条新路。

五家尧村地处黄河南岸,水土条件相对较好。鄂尔多斯远洋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为五家尧村转变生产经营、生活方式和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广阔天地。他们制定出“主导产业强村,工商企业富村,科技人才兴村,生态家园建村”发展战略,通过“反包倒租”形式,让土地向种田大户、能手流转整合;通过公司组织适度集中规模经营,实行集约管理。从2006年到2009年,旗乡两级政府、村办企业和村民累计投资1400万元 ,按照现代农业标准配置大型耕作农机具和节水灌溉设备,农业高效科技示范园区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械化作业”。同时,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相继建立蔬菜、农机、禽蛋、肉羊养殖、水产养殖、小杂粮六大合作社和由此而衍生的各类农民协会。通过合作社和协会,五家尧村实现了农牧业产品创品牌,走高端,达到了土地增值、农民增收目的。2006年,五家尧村人均纯收入为4750元,从2007年始,五家尧村人均纯收入逐年大幅度递增。实行土地规模化经营后的最大变化是农民得到了最大实惠。

如何实施土地规模化经营?农民的利益如何得到保障?农民自主的协会和合作社又如何做大做强?五家尧村党支部书记张军、村委会主任牛志武对记者提出的这三个问题,形象地用“转观念、比对明、得实惠”作出解答。“转观念”,就是要改变农民的传统思想观念,土地规模化经营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村委会不能命令,企业不能强制,靠得是耐心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和说服工作;“比对明”,就是通过对村民传统经营方式与土地规模化经营进行算账对比,让他们清楚明白;“得实惠”,则是把风险留给企业,把保障留给农民。鄂尔多斯远洋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作出郑重承诺:如果收入低于过去,由公司包赔损失。实践的结果是农民真正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因而,他们自觉自愿地参与这一变革,成为五家尧村发展“高效优质高产”现代农业的主力军。2006年,五家尧村率先在全区乃至全国实行土地经营权依法流转。之后的几年里,五家尧村以及周边的一些农民逐步成为“土地出租+公司返聘打工”的主要收入群体。五家尧村全村 266户1027口农牧民,有劳动能力和一定技能的村民,都成为公司和其他引进驻村企业后的产业化工人。到2011年,鄂尔多斯远洋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已由2006年的1000万元增加到5000万元,固定资产达到2.8亿元,年创总产值12000万元。公司以参股、控股、专业合作社、公益文化传媒等形式陆续组建了26个子公司,基本上形成了从土地开发、农资生产、标准化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物流配送、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走上了持续发展的农牧业产业化之路。公司先后被CHC全国高科技质量监督促进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国高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和“全国质量、信誉、服务AAA企业”, 2011年,鄂尔多斯远洋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注册的“五家尧”商标被评为“中国著名品牌”。 五家尧村的“农业高效科技示范园区”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国家标准园区。

用文化建设提升新农村形象

冷清清的村庄,皱巴巴的衣服;不是打牌,就是喝酒,这种形象必须改变。五家尧村的新农村文化建设,始于准格尔鑫宇艺术团,早在2004年,张军的准格尔旗鑫宇装饰有限责任公司就投资80万元组建了由40 人组成的内蒙古地区第一家私营艺术团——准格尔鑫宇艺术团,艺术团聘请山西晋中地区国家二级演员白晋山任团长、中国戏曲协会会员郭田忠任编导。2006年,张军回乡兴办企业之初,准格尔鑫宇艺术团也随之落户到五家尧村。它的出现,不仅跃动了五家尧村冷冷清清的氛围,改变了五家尧村文化生活,而且为五家尧村的形象增了光添了彩。在此基础上,2010年12月,五家尧村威风锣鼓队又应运而生。至今,这两支农民业余队伍,已累计为晋、陕、蒙地区农村牧区义务演出400场次,并先后在区内外组织的农民业余演出活动中荣获各类奖项,有3名演员分别获得准格尔旗历届漫翰调艺术节大赛奖。准格尔旗的漫翰调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准格尔鑫宇艺术团传承了这一优秀民族文化瑰宝。2007年10月,在准格尔旗委、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准格尔鑫宇艺术团被命名为“准格尔旗乌兰牧骑二团”,专门负责为全旗培养漫瀚调艺术人才。从2006年开始,五家尧村每年都要举办一次“西瓜文化节”和“漫翰调艺术节”,他们演出的“准旗情”、“夸夸咱五家尧”等贴近群众生活的节目,既展现了鄂尔多斯风情,又丰富了农牧民群众文化生活,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为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需求,2007年1月,五家尧村创办全区首家村报《五家尧》报,2009年1月改为彩版。这是五家尧村文化建设的又一件喜事。

篇8

案例二:2011年,石家庄广播电视台影视频道播出的《情感密码》栏目,为了提高收视率而花钱雇临时演员制作节目《我给儿子当孙子》,并在节目中肆意渲染家庭矛盾,刻意放大扭曲的伦理道德观,误导了广大受众,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损害了广播电视媒体的社会形象,后该频道被停播30天。原则二:广播影视改革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我国广播影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重要的新闻媒体和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广播影视改革直接涉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国家文化安全等重大问题,改革的政治性、政策性极强,具有相当的特殊性、敏感性。广播影视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媒体的政治属性和党性原则,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牢牢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导向问题上我们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只有这样才能在改革进程中,有效防范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文化观念的侵蚀,确保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同时,导向是全方位的,不仅新闻、访谈、调查类节目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文化、科技、体育、娱乐类节目乃至广告节目也都有导向问题,直接地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无论推进广播影视哪方面的改革,都必须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导向意识,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从思想观念、工作措施、组织纪律等各个方面把坚持正确导向落到实处,贯穿改革的全过程乃至每个环节。

案例三:近年来,广播影视新闻宣传解放思想,一反过去不合时宜的做法,对新闻报道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报道采取重大改革措施,实现了宣传报道观念的重大突破和宣传报道机制的重大创新。在拉萨“3?14”事件、四川“5?12”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和北京奥运会等重大活动中,以及时准确、公开透明为准则,第一时间权威信息,真实客观地报道事件全程,极大提高了广播影视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系统内外和社会各界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汶川大地震后,全国广播接触率提高了16.8%,《中国之声》的收听率和市场占有率分别增长了129.66%和141.46%,创出近年来广播收听增长率的最高值。汶川地震期间,中央电视台直播时间超过1000小时,113个国家和地区的298家电视机构使用了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节目信号。北京奥运期间,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实现无延时直播,共直播、录播奥运赛事1500余场3800多小时,总体收视份额达54.42%,比雅典奥运会期间提高了16.41%,比2008年上半年提高了18.73%。原则三:广播影视改革必须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有多远,行动就有多远。广播影视改革要有新突破,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广播影视的每一次跨越式发展,都是思想解放的结果。没有1983年的思想解放,实施“四级办广播电视”的方针,就不可能有随后10多年里我国电台、电视台年均120%多的超常规发展速度;没有80年代初“坚持自己走路”“扬独家之优势,汇百家之精华”和“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的电视制作节目的解放思想,电视内容就不会像今天这样丰富多彩,中国电视就不会成为今天的“第一媒体”;没有电影和电视剧定位于产业的思想解放,就没有今天电影和电视剧大繁荣大发展的局面。广播影视改革实践生动证明,只有思想解放到位,改革才能进位;只有思想解放领先,改革发展才能率先;谁能做到思想先解放、真解放、快解放,谁就能大刀阔斧搞改革,最先把握发展的主动,最先实现发展的突破。新世纪新阶段,广播影视要实现发展的新突破,仍然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这把“金钥匙”,开启解放思想这个“总阀门”。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才能破解发展难题,理清发展思路,开创发展的新局面。

案例四:2009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复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体制改革方案,组建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广播电视台实行事业体制,下设节目编审委员会、总编室、播出总控、广播新闻中心、电视新闻中心等机构,保留15个电视频道和11个广播频率。同时,上海将影视剧等政策允许的可制播分离的节目制作业务进行分离,同可经营性资产合并,组建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方传媒集团公司为上海广播电视台台属、台控、台管的控股企业集团公司,按照《公司法》规定,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面向市场,做强做大。⑤原则四:广播影视改革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一手抓公益性事业,一手抓经营性产业。在坚持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的前提下,将广播电视不同性质、不同功能部分明确区分,实施不同的改革和管理,是近年来广播影视改革的一个重要经验。从世界广播影视发展来看,将广播电视进行区分也是国际惯例。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根据广播电视的不同性质,将广播电视明确区分为公共和商业两类。两类广播电视承担不同的任务,国家对其实施不同的管理政策。对不同性质的广播影视活动,实施不同的管理政策。广播电视媒体等应为公益性事业,由政府来主导,坚持媒体的事业性质,不断转换机制,提高节目和服务质量,使每一个公民不受身份、地域和经济状况限制,享受到广播电视的基本服务,真正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需求和普遍需求。电影、电视剧、影视动画和网络等则可以定性为经营性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完全按照市场运作的规律来运行和发展,鼓励广播电视社会化、多样化发展,增强广播电视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精神文化需求。事企分开、分类改革,是近年来广播影视改革的重要经验,也是同以往广播影视改革的最大区别。这种做法,是广播影视意识形态和产业双重属性在实践活动的根本反映,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广播电视发展规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广播电视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案例五:中国网络电视台自成立以来,积极适应科技进步、信息化和传媒发展的新形势,深刻把握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和规律,着力推动内容形式、技术手段、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的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综合实力不断壮大,传播力影响力大幅提升。目前已建设完成网络电视集成播控平台、IPTV集成播控平台、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移动电视集成播控平台。拥有100个电视直播频道,日均视频量4000余条,节目存储总量超过20万小时,已建成亚洲最大的以视频为核心的多媒体数据库,在国内外建成包括30个镜像站点在内的全国网络视频分发体系。中国网络电视台在一个月内创下4亿次访问视频直播的观看记录。目前节目存储总量已经达到50万条、20万小时,也是内地最大的网络视频数据库。⑥原则五:广播影视改革必须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紧密结合,突出科技创新对广电改革发展的先导性作用。广播影视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必须以科技创新、科技进步为发展动力。与之相适应,广播影视改革既要体现科技发展的要求、体现广播影视科技最新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同时,也要以改革的精神和办法来积极推进广播影视高新科技的应用,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体制机制创新。要紧紧跟随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发挥好科学技术的先导性作用。要重视研发广播影视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以及重要技术标准,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广播影视科技的制高点。要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应用,使之在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传输覆盖等各领域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广播影视业结构优化升级,拓宽发展领域,形成新的增长点。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加强和改进广播影视管理,不断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篇9

3月3日,沪深股市反弹超过2%,上海板块股票大众公用、复旦复华由于具有创投概念一跃在涨停榜中,而且有大资金介入其中。

市场人士明显感受到,上海板块股票近期市场关注度在上升,一批原先几乎被遗忘的股票也逐步恢复生气,成交逐渐放大。投资者十分关心,曾经是股市的强势板块的上海板块股票能否走出困境、重整旗鼓?

有望再现辉煌

作为沪深市场中一个重要的区域性板块,上海板块股票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还具有一批基本面较好的蓝筹公司。但由于不少上海本地公司上市时间较早,在产业发展、企业规模、公司治理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的弊端,公司业绩也一落千丈。而行业龙头、叫得响的企业则凤毛麟角,原来辉煌一时的上海板块股票越来越沉寂,淡出了投资者的视野。

根据wind资讯提供的数据,上海板块股票从营业规模看,2007年前三季度共有12家公司营业收入不足1亿元,占全部上海板块股票数量约8%,另有26家公司营业收入介于1至5亿元之间,占17.3%。而从盈利能力看,2007年前三季度共有10家公司利润为负数,占全部上海板块股票数量约6.7%,另有15家公司利润额介于0至0.1亿元之间,占10%。

也许正是有了从辉煌到沉寂的过程,使得人们对上海板块股票东山再起充满了期待。

期待是有理由的,股改的顺利进行、创新的适时开展以及重组的积极推进,带来最直观的效果是上海上市公司的质量大为改观,初尝了上市公司做大做强的甜头。

上海市已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推进上市公司创新发展,助其做大做强。

定向增发,扩大规模 对符合上海市产业方向、有条件做大做强的盘大绩优上市公司,将其控股股东的发展战略与上市公司资本运作有机结合,对控股股东定向发行股票,使集团优质资产进入上市公司。对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具备扩张能力的上市公司,实施换股收购和吸收合并,以新增股份方式为支付手段购买集团和其他企业的资产,实现集团在证券市场的整体上市,以及上市公司同行业横向和上下游纵向的收购及兼并,将其造就为行业龙头和旗舰公司。

筹集资金,促进发展 除新股上市以及配股、增发等传统融资方式外,上海上市公司通过股票权证、分离式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等多种形式,在国内外市场上扩大直接融资途径,加大上海上市公司的筹资力度。

股份回购,优化质量 部分上市公司可以根据企业经营需要和公司股票在证券市场的表现,适时实施股份回购,优化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合理体现公司价值,实现股东和上市公司的双赢。

引进外资,对外开放 上海上市公司成为引进外资和内外交流的平台,输入国际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为上海上市公司的发展注入新的推动力。

股权激励,实现多赢 对上海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试点推动股权激励制度,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调动公司董、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经营业绩,促进上市公司持续发展。

资产整合是重点

然而,上海要完成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这项国家战略,仅仅满足于现有的成绩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在新形势下,上海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战略,即继续推动上市公司做大做强,进一步奠定上海以市场中心为主要特征的国内金融中心地位,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打下扎实基础。上海市长韩正表示,国有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体现在主业经营上,要努力把主业做强。上海鼓励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在下一步发展中走整体上市的道路。

应该说,上海本地上市公司在上海较为发达的资本市场中,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如何利用好资本市场这个大平台,发展壮大自己,是摆在政府和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上海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国有资本占有重要地位,政府的主导力量一直十分强大,政府对资本市场的重视程度如何,也决定了上海板块股票的未来趋势。

在经过人事更迭后,原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调任上海市副市长。市场对于上海本地公司国有资产的整合预期增强。分析人士认为,发展和壮大上海本地上市公司,必将成为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首要问题之一。屠光绍调任上海市副市长,实际上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做大做强上海本地上市公司、本地金融机构,解决困扰上海本地上市公司发展的难题。

据报道,对于今后一个时期上海发挥资本市场核心作用,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作,上海的设想是,要进一步强化资本市场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能力,一是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二是进一步完善上海资本市场体系,增强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三是进一步提高上海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深化上市公司在经济发展中的领头羊作用;四是进一步推动上海资本市场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规范经营、创新发展;五是进一步优化上海资本市场金融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六是进一步完善政府服务,为资本市场在上海的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投资题材丰富

循着上海的改革发展思路,投资者更多的是看到证券市场将作为国资整合的主战场。例如,正在实施的大集团战略,原先多头竞争的上海国有商业通过整合组建了龙头企业百联集团,打造商业航母;上海市的汽车龙头企业上海汽车也已通过增发收购集团资产、实现了汽车资产的整体上市;此外,上港集团、上海电气也通过换股的方式实现整体上市。

“上海板块股票最大机会就在资产整合上,因为上海的国有资产战线很长而且分散,这不利于上海产业做大做强,整合是必然的。整合就意味着机会。”分析人士指出。

海通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金融产业、房地产业、商贸产业、文化传媒产业与医药流通产业等五大产业将是“后国资整合时代”上海国资整合的重点领域。五大产业均是“十一五”期间上海市拟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五大产业也是上海市国有资产布局最集中的领域,但资源配置却相对不够集中合理。五大产业在上海市GDP中的占比或地位非常显赫,但相关产业的资本平台质量相对产业发展程度而言明显欠匹配。

因此,五大产业的资产整合将成为调整上海产业结构、提升上海产业水平的必然趋势。如果从投资角度看,潜在的投资机会也就在此。

篇10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武义人在全国各地开办超市达7000多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其中在外开超市的武义人有2万余人,2012年营业额达350多亿元。经过近20年的打拼,武义超市已成为国内超市大军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经营地域逐步从长三角向全国各地拓展。上海、苏南地区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是武义超市最密集的区域,有3000多家。武义超市已成为江苏很多工业园区和中心城镇的配套项目,仅昆山市就有近1000家武义人开办的大小超市,从业人员近5000人。近年来,随着长三角地区市场趋于饱和,武义超市逐步向其他地区转移,其触角已经延伸到北京、河北、安徽、山东、云南、湖南等10多个省市,以及省内大多数市县。

从“做外地人的生意”转到“做本地人的生意”。武义超市的起始阶段,由于资金不够雄厚,选择店面大多在城乡结合部、工业园区周边等一些基础设施落后、其他业主不愿意踏足的地方,面向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城郊农民和外来务工者等低收入群体。随着原始资本的不断积累,一些资金雄厚的超市业主已开始向城镇中心地带发展,为大型社区、商业中心做配套服务,以本地居民和企业白领等消费群体为服务对象。

经营方式由传统的零售小店向现代超市多种业态发展。武义超市在经历了以“夫妻店”、“百货店”、“杂货店”为主的发展阶段后,紧跟超市行业发展潮流,逐步向现代超市的多种业态模式转变。有的超市加盟世纪联华、好易购等知名连锁超市品牌,植入现代超市管理模式,盈利能力显著提高;有实力的超市大户开始打造自主品牌,走连锁经营的道路,涌现了一批如易家福、万客隆、家润多、三联等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武义超市品牌;有的超市从传统的零售模式向综合性大卖场、大型休闲购物中心转变;有的业主跨行经营,做起了产品地区;有的业主由前台走到幕后,从具体的进货、收银等琐事中脱离出来,转变为管理者,发展到更高阶段的,成为纯粹运作资本的投资者。

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武义超市从业人员最初以土生土长的农民为主,95%以上都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没有经过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有的连普通话都不会讲,经营利润也不会算。随着武义超市的不断发展壮大,具有传奇色彩的农民创富故事,正在吸引着第一代超市人的子女和一大批80后90后参与到超市产业中来。他们当中许多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有的甚至是研究生。他们的加入,提升了武义超市经营者的整体素质,给武义超市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理念和思路。一些上规模的超市聘请了职业经理、店长,管理模式开始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

经营大户和专业村不断涌现。大溪口乡的潘法文家族、三港乡的张建平兄弟以及柳城镇的李志坚,都是拥有自主品牌的超市经营大户,拥有100多家1000平方米以上的品牌连锁超市,单店超市的年销售额均在2000万元以上。在南部山区乡镇,已涌现了20多个“超市专业村”,其中三港乡的曳源村,经营超市农户已占总农户数的80%。此外,抱团经营的势头良好。

武义超市既是品牌,也是资源,为所在地提供了3万多个就业岗位,带动了当地商贸流通行业的发展。武义超市也是武义产品“走出去”的好平台,在外发展的武义超市把丰富的市场信息带回武义,把大量的武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极大地促进了家乡经济发展,也为武义带回了大量的现金流,壮大了民间资本,激活了当地金融市场。

武义超市产业进一步

发展面临的困境

武义超市作为“草根经济”的生动实践,敢闯敢拼,业绩辉煌,但在超市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其发展也碰到不少困难和问题。

家族管理,缺乏专业人才队伍。武义超市的经验管理模式为家族化粗放式管理,财务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等都比较落后,超市的核心岗位多为家族成员,缺乏外聘的优秀管理人才。大部分武义超市缺乏成熟的大型超市管理的经验,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手段落后,即便是建立了管理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不能得到完全执行。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武义超市急需一大批专业人才。然而由于企业文化、品牌影响力等因素的制约,目前还处于松散状态的武义超市对专业的超市营销人才吸引力还不够强,有的中小超市甚至连招收普通员工也存在一定困难。

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采购配送体系。武义超市虽然数量庞大,但是规模偏小,经营分散,目前还只是一个松散的群体,各自零散地从附近的批发商、商那里进货,议价能力低,没有享受到源头的价格,利润空间受制于人。而物流配送系统的不顺畅,也导致许多颇具市场竞争力的武义地产品如蚊香、扑克牌、文教用品、伞具、厨卫用品、日用小家电等工业产品和茶叶、食用菌、板栗、宣莲、高山蔬菜等特色、有机农产品不能进入武义超市。

低端竞争,尚未形成统一的超市品牌。扎堆开店,打价格战,哄抬店面租金;进货渠道不规范,商品特别是食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一些业主甚至存在违法经营情况。虽然有数百家“万客隆”、“易家福”、“三联”等由武义人注册经营的连锁超市,也取得了一定业绩,然而在品牌影响力、消费者认可度方面还不够理想,如某位业主投资1800多万元开的一个大卖场,不到一年时间就被附近新开的一家知名品牌超市挤垮。更多的业主则选择挂靠或加盟知名连锁超市品牌,虽然解决了品牌问题,但需每年上交相当的加盟费、挂靠费,且进货种类、销售价格都受制于上游公司,营利能力受限,超市业主沦为连锁超市公司的“携资打工者”。

异乡创业,缺少有效的融资渠道。相对于温州等地,武义民间资本总体比较弱小,且无规范的民间借贷组织,通过亲戚朋友间的小额借贷已经满足不了武义超市现阶段发展的资金需求。昆山等地的武义商会虽然得到了当地银行的授信,但基于抵押问题,能解决的资金非常有限,作为外来企业(绝大部分超市业主户籍仍在武义),驻地银行很难用联保的方式放贷。而本地银行一般以创业放贷为主,虽然放贷额度有所提高,但对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武义超市经济来说仍是捉襟见肘。为了维持超市的正常运转,许多经营者不得不高息借款,财务成本、经营风险加大。

草根经济,需要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调研中,我们发现虽然已有部分武义超市在销售武义生产的工业产品和农产品,但还没有形成规模。主要原因:一是武义产品缺乏入网销售的资质。产品进超市销售必须包装规范,有注册商标、生产厂家、地址、销售电话、产品使用(食用)说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标识和文字,其中食品还须有QS(质量安全)标识。以农产品为例,目前我县农业合作社经销的300多个产品,有注册商标的还不到20%,通过QS认证的还不到10%。除茶叶、宣莲、食用菌、辣椒酱、山茶油等部分产品有像样的包装外,大部分还在用“编制袋”、“箩筐”装运阶段。二是缺乏中介服务平台。目前,全县有500多种产品稍加改进即可进超市上架销售,但是缺乏一个在政策咨询、信息对接、相关业务、超市经营业务培训、展销组织等方面的有效引导和协调服务的载体,供需不见面,渠道不通畅。

武义超市产业提升发展的思路

现代超市的发展模式已经由最初的产品销售终端,向多种业态发展,并且不断向产业链的上游延伸,整合生产环节、流通环节、销售环节,朝着全产业链经营的方向发展。现代超市的价值不仅仅是一个产品销售平台,它更是一个产品展示平台、品牌推广平台、扩大就业的平台。通过十多年的发展,武义超市能有今天的成绩,实属不易。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松散的武义超市在国内外超市巨头强大的资本和品牌面前,深切地感受到了生存的危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组建超市集团,加强政策引导。武义超市当务之急是解决统一品牌和物流配送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组建超市集团公司,提供行业管理、自主品牌、加盟许可、联合采购与统一配送、超市选址、人才招聘与培训等服务,进一步提高武义超市的核心竞争力。一是积极引导和鼓励超市业主强强联合,在武义本地注册集团公司,并对超市集团办公、仓储、物流配送等配套设施建设用地给予政策扶持。二是对筹建武义超市集团的提供政策咨询和协调服务,可先在武义超市最集中的昆山市试点,由一定规模的超市大户在自主、自愿、公平、互利的原则组建超市集团公司,运营规范后,逐步推向其他地区。三是对集团公司成立初期的品牌推广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如在最初的3至5年内对改用武义超市统一品牌标识和新加盟的门店,按门店面积给予一定的补助等。四是鼓励在武义超市设立武义地产品广告宣传平台、销售专区或专柜,并根据销售情况给予奖励。

打造武义超市网,完善服务平台。超市网是一个具有政策咨询、电子商务、文化传媒、品牌推广等功能的交流合作平台,可采取市场化运作。在超市网超市产品供求信息,通过供求信息的集中整合,从而实现武义超市的联合采购和统一配送;在超市网招聘求职信息,从而实现超市人才的互动;通过超市网采集超市及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建立信用档案,可有效解决超市与银行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超市网对武义超市整体形象进行包装宣传,提升武义超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跨区域拓展,实现规模化经营。随着新一轮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国内还有大量三四线城市有待进一步开发,中国超市业未来将迎来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其过程将给武义超市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中国超市业成长与变革并存,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发展,武义超市除了通过区域拓展来维持增长外,还应该加强并购和整合实现快速发展,大步“走出去”,加强市场占有,获取规模效益。

篇11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投资数额巨大,多以政府投资建设为主。投入运营后,由于运营成本、财务成本高,票款收入难以支付全部成本,需通过政府补贴来维持正常的经营运转,给政府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而轨道交通作为“准公共产品”,其产品本身在消费上具有一定的非竞争性、排他性和垄断性,地上、地下空间占用大,连接车站、港口、机场、码头、商业中心、CBD、卫星城等人流密集、商业繁华的地段,客流资源极其丰富,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以高效、快捷的旅客运输为主,围绕巨大的客流和空间资源,充分开发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资源,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使轨道交通资源利用和效益达到最大化。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的衍生资源通过多种经营获取的收益,可弥补建设资金不足和运营亏损,是减少政府投资和补贴的根本途径;从规划入手,统一规划、综合开发是实现盈利的前提。世界上唯一规划、建设和运营一体运作而实现盈利的香港地铁,也是依靠辅业多种经营实现盈利的。因此,轨道交通衍生资源的多种经营要着手于规划和设计,立足于合理的建设、有效的经营,可实现辅业补主业乃至盈利的目标。

1 城市轨道交通资源与综合开发

1.1 城市轨道交通资源的类型

城市轨道交通资源按经营形式,分为固有资源和衍生资源。固有资源包括线路、站场、通道、隧洞、车辆、通信、站域用地等服务旅客运输的实物载体,衍生资源包括由固有资源建设、运营而派生出的沿线土地资源开发、广告传媒、信息交流、餐饮娱乐商贸等服务设施及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资源按存在形态,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站场、隧洞、线路、通道、售检票系统、通信设施、机车车辆、站前广场、停车场、地上物业及沿线开发物业等服务旅客运输的实物载体;无形资源主要包括广告信息、文化传媒、邮政金融等服务。

城市轨道交通资源按其在经营中的地位,可分为主业资源和辅业资源。主业资源主要包括从事地铁运营的车站、线网、隧洞、车辆、调车场、维修检修设备和通信设施等;辅业资源主要指围绕地铁运营、服务旅客的配套服务设施,包括商业、餐饮、广告、电信、邮政等服务设施。

1.2 城市轨道交通资源与综合开

发城市轨道交通资源的丰富多样性,为其综合开发(即多种经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多种经营依赖于运输设施所提供的便利环境、巨大的客流资源和市场活动空间,涉及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再分配,其最主要的开发目标是固有资源和衍生资源的优化开发,使资源利用和效益最大化。

城市轨道交通固有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沿线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应紧密结合。首先,要合理规划设计地上、地下空间结构。在此基础上,要做好沿线土地资源开发项目,包括房地产项目、地上地下商业、停车场、过街天桥、人行通道及通往地铁的道路等的一体规划和统筹布局,并做到互联互通,使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资源开发以及工商业发展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带动线域经济发展,扩大自身的经济效益。其次,要以提高票款收入为主要目标。轨道交通固有资源经营的主要收入是票款,票款收入源于客流,而客流源于线域周边用地功能及商务环境及出行指数高低等。固有资源经营的目标是增加客流,提高票款收入。提高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和利用强度,可增加和集散客流,提升轨道交通客运主业的客流量,促进轨道交通主业经济发展。因此,把线域和站域的地下、地上空间资源做大、做精,优化固有资源,即可大大提高经营效益。

城市轨道交通主业经营收入依托于固有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多种经营也同样要依托固有资源的开发经营,同时要挖掘和扩大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轨道交通沿线土地(房地产)开发、车站地上、地下物业开发、商业、广告、通讯等衍生资源与固有资源的一体化运作,从站域和线路到衍生的附属资源形成一个资源优化体系,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把衍生资源的多种经营作为轨道交通辅业,以辅业经营补足主业经营的不足,以多种经营效益补充主业经营的亏损,实现轨道交通衍生资源开发和经营的良性循环。

1.3 城市轨道交通资源多种经营的目标

从上述城市轨道交通资源与综合开发的分析可见,两种资源的有机结合、开发利用和经营,能够打造出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辅业经济,以区分于客流票价收益的主业经济。这就是利用沿线房地产、广告、商贸等以经营为主体的轨道交通辅业资源,达到弥补主业经营不足的目标。因此,把城市轨道交通辅业资源合理优化组合,以挖潜、整合和提高效益为目的,构建轨道交通辅业经济体系;以“辅业补主业”作为轨道交通辅业资源经营的目标,通过“辅业补主业”的经营模式,把轨道交通主业和辅业构建成一个一体化新的经济体系。轨道交通建设具有短期投资、长期收益的特点,加上多种经营投资少、见效快的优势,特别是随着客流量的逐年增长,其外延效益也将随之增长,多种经营的范围、内容和收入会随着客流流量的增长而扩大和提高,届时多种经营就将会成为低风险或无风险的产业,成为轨道交通主要的经济效益来源。根据轨道交通项目规划建设的资源特点,其辅业资源多种经营可分期、分层实施。

以北京为例,在未来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开发和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坚持分步实施、综合开发、多元化经营的原则,全面开发地铁特有的地上和地下、有形和无形产业资源,实施多种经营,构建完善的地铁产业体系,广开投融资渠道,“以辅补主”,以多种经营的收益弥补公益性运输收益和建设资金的不足,缩短建设盈利周期,逐步形成自我发展、自主经营,既能满足社会公共运输需求,又能自负盈亏、摆脱依赖政府财政补贴,成为完全自主独立的公共产业,最终通过改组改制,发展建设成立足北京、服务全国、管理先进、行业排名第一的上市企业集团。

2 城市轨道交通资源综合开发的基本策略

由于不同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资源和发展远景不同,其轨道交通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多种经营的策略也不同。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资源存量资源最大的北京为例,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资源的状况和发展远景,在加快建设和争取早日实现运营盈利原则的指导下,城市轨道交通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多种经营要以扩大经营范围为基础,以增量投入和资源整合两个重点为突破口,确立轨道交通辅业资源多种经营的策略。

2.1 实施一体规划、多元投资、综合开发的策略

新项目开发建设,要实行综合一体规划,将规划超前性、建设可行性和经营有效性有机结合,争取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同步实施,尤其应将沿线土地等衍生资源划入项目开发企业捆绑进行综合开发,使地铁企业具有土地综合开发及辅业经营特许经营权,积极开展多种经营,以辅补主,扩大地铁盈利空间。

北京地铁4、5、10号线建设已全面铺开,机场线和9号线处于项目规划、设计及申报阶段,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建设高峰期。新项目开发的总投资数额巨大,初步匡算总投资需500多亿元。由于现阶段北京地铁新项目建设中,增量投入仍以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担保贷款投资为主,政府财政和投资压力大,项目资本形成不足,直接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资产规模和负债水平,进而影响到间接融资的规模和水平,也会影响到未来地铁运营的效益。所以,直接融资的不足已成为困扰北京地铁建设和运营的重要因素,急需改善项目资本结构,加大直接投资比重,包括引入社会资金力量,如外资、企业资本及社会个人资本等。实践证明, 采用PPP(公私合伙制)、BT(建设转让)等模式是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瓶颈的有效途径。而要想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地铁,须在投融资体制、项目规划、建设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如实行项目经营企业实体制,允许多种资本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经营中来。

2.2 实施以规模和品牌效益为主的多种经营策略

多种经营的重点是辅业资源整合,城市轨道交通的辅业资源整合和开发是互补的关系,要依托板块建设,发挥规模效益和连锁品牌效益来整合。整合既要有目标也要有重点,要分不同层次和范围考虑,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尽力延长产业链条。从站厅层来看,因其空间有限,多种经营以占地少、可移动、小型、连锁化商业经营为主,包括商品、快餐、冷饮、报刊杂志、音像制品、鲜花礼品等的出售,以及雨具、照相器材的出租等。此外,站厅、通道、车辆箱体的平面、立体、视频等广告和信息是地铁特色经营的重中之重,也是未来城市轨道交通辅业资源多种经营的主要收益来源。因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具有放大、辐射性,其巨大、稳定的客流资源是商家和传媒不敢小觎的受众,必将成为广告竞争的焦点,也将成为多种经营效益最大化的主要发展方向。

附着在城市轨道交通资源链上的商业机会很多,在保证安全运营的前提下,通过对广告、沿线物业经营、智能卡服务等辅业资源的开发,增加轨道交通项目的衍生收益。利用地铁站点网点多、分布广的特点,采取连锁店、品牌店等现代营销方式,使地下商业网络随着轨道交通网络的成熟完善而发展壮大,并进而实现地下商业网络向地上商业空间的覆盖与延伸,这是辅业补主业经营的长期策略。

2.3 提升经营管理职能的策略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资源开发和经营范围的扩大,地铁企业经营管理的职能应随之升级。首先,应转变经营观念,把地铁建设经营活动当作市场经营活动的一部分,把城市轨道交通各种资源视作一个整体,把多种经营纳入地铁企业的重要的经营活动中来,适时转变和扩大地铁企业的管理职能,发挥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的整体优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1)投资管理的功能

以北京地铁为例,由于投资管理体制的限制,现有资产和对外投资以地铁经营性资产为主,结构单薄且不合理,缺乏保值增值能力高、流动性强、变现容易的房地产、商业物业、股权资产及投资,所以既要拓宽融资渠道,又要拓宽投资渠道,提高优质资产比例,加大对外投资和扩张的力度。

2) 资本运作功能

尽管国内地铁目前尚无盈利先例,但地铁作为公用事业项目,也同样是优质资产,更是风险小、长线投资的良好选择。从地铁4号线PPP资本运作情况来看,地铁在“政府招商项目”中非常抢手,资本运作的潜力大,功能非常强。把资本运作视为辅业经营的手段,以多元化投资及合理的资本结构,为“辅业补主业”的经营运作好资本。

3)融资功能

城市轨道交通庞大的投资数额,完全依靠政府投资的方式已不现实,改革现行政府作为单一投资主体、引入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势在必行,以项目公司为载体,本着“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鼓励企业投资,并借助政府财力、政策的支持,搞活辅业资源多种经营的资产运作,实行多元化融资。城市轨道交通主体建设可以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融资为辅,而一些辅助设施,则可以由企业或社会筹资,如按PPP形式加以解决。

4)项目创新功能

随着我国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及城市开发建设管理理念的更新,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建设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建设要有创新意识和思维,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品位,在辅业资源深度开发和利用的基础上,需要提高创新能力。新项目要根据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同期开发地下、地上空间等资源,特别是在设计中要遵循综合开发、一体规划的原则,从技术、经济、施工和经营方面着眼,统筹规划,创新开发。

3 轨道交通资源综合开发和多种经营的途径

城市轨道交通辅业资源的多种经营,应紧紧抓住其“点”、“线”、“网”和地上、地下立体空间资源优势和大容量、高密客流、信息流等特点,实行综合一体规划,全方位经营,建立安全、快速、便捷、功能齐全的服务体系以及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城市导向和产业诱导机制,成为带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3.1轨道交通站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经营途径

车站是客流的集散点,也是网络结点,牵制着线路和网络结构,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最复杂和最重要的建筑物,特别是综合枢纽站和换乘站,投资大,占地多;综合枢纽站功能齐全,包括交通、商业、餐饮、娱乐、邮电、金融和咨询等多个行业,乘客在换乘时可以完成购物、娱乐和商务等出行目的,增加对乘客的吸引力,同时推动枢纽站周围的物业开发和经济繁荣。新建车站从站点冠名、站内商业、广告、通讯、网络信息、电子娱乐等多方优化设计,以多种经营形式提高轨道交通经营效益,通过多元化经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使效益最大化。

日本轨道交通业就是以地铁运输为主,以地铁站点为中心,以房地产及租赁业、购物中心、零售服务业、公共汽车业、出租汽车业、旅游观光、宾馆设施等多行业共同发展的经营模式。通过地铁车站的辐射作用,影响商业物业、广告等的经营,引导地铁客流。这样,地铁主业带动了其他辅业,辅业也支持了轨道交通主业。

3.2 沿线土地资源的综合一体化开发

香港利用沿线土地的经营权益,以直接或间接的还原方式获得部分建设资金。其盈利的实践表明,利用地铁的规模效益,通过沿线资源开发权为地铁建设筹资,把外部效益向内部转移。这种以沿线土地资源项目的一体化开发及规模化经营,最大化地把轨道交通的外延效益返回到轨道交通建设上;特别是沿线土地开发增值收益,只有通过一体化开发,增值收益才能真正用于建设投资和运营补贴,实现外部效益内部化。

3.3 广告和商贸的特许经营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广告、商贸的经营性业务,政府应直接交由轨道交通企业经营,扩大地铁广告、商贸等特许经营权。在地铁的特殊部位,如出入口、车身、门窗、车站顶盖等部位实行特许广告业务;另外,要充分挖掘地铁经营潜力,如车站冠名权的拍卖,站厅超市、便利店、自助机等的经营,增加其他业务收入,特别是盈利性强的广告、商业、通讯要扩大经营规模,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用来支持地铁项目筹资。

此外,地铁各线相关的房地产、广告、商贸,应由地铁公司或投资公司统一经营、统一管理,避免多头管理、多头经营,造成沿线资源的浪费,甚至内部的恶性竞争和对运营服务的干扰。

3.4 品牌和连锁化经营

在轨道交通站域范围内,特别是大型换乘枢纽站,具有丰富的地下空间资源,如能协调扩展或打通地下商业、人防工程等地下空间,则资源范围更广,可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提供良好的机遇。若能在人防、消防突破已有规范,建立适合地铁地下建筑的规范,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将摆脱传统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地铁规模优势,大力推广品牌经营和连锁品牌模式,对站内商业物业、超市、餐饮、广告、报亭、维修、通讯、邮政、音像制品等经营实行统一对外招商、统一店面风格、统一进货、统一管理的连锁经营方式,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多种经营的品味和效益,创造地铁车站地下、地上一体化经营模式,以品牌开发拉动地铁资源经营。

城市轨道交通资源只有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才能充分发挥地铁网络化资源优势,以多种经营和综合开发,尤其车站及沿线房地产、物业(商业、娱乐、停车场)资源的综合一体化开发,带动整个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政府在扶持地铁产业时,应采取政策上多扶持、经济上少补贴的方法,增加企业的造血机能,减少输血补贴,让地铁企业以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形成地上养地下,副业养运营,自我建设、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局面。地铁产业在相应优惠政策支持下,拓展资源经营权,以盈利为目标,努力开拓多种经营渠道,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以多种经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用多种经营的收益弥补新建线路投资运营赤字,从根本上解决轨道交通公益性特点造成的盈利不足,通过多种经营,降低政府对地铁财政补贴,力争以辅业多种经营养补主业经营,逐步实现运营盈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施仲衡.科学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J].都市快轨交通.2004,17(2):1215.

[2]王灏.地铁公私合营模式运作的票价政策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04,17(6):1215.

篇12

第一个问题,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意义重大。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面对宏观调控“四紧”造成的优势弱化和区域竞争带来的现实压力,我们必须尽快寻找新的增长空间和发展资源,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为全市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⒈要充分认识现代服务业的含义及特点。

以前,我们习惯上把农业称第一产业,把制造业和建筑业称第二产业,其他以外的统称为第三产业。在年,世界经济专家把经济体系分成了二大类:一类称为商品产业;第二类称服务产业。服务产业包含着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消费者服务。即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满足消费者最终需求的服务,它包括吃、穿、住、行、学、医、艺、美、健、游、乐、体、休闲、通信、网络等等,而且消费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而服务不断提档升级,新兴消费需求,可以说令人眼花缭乱。第二方面,生产者服务。即生产者在市场上购买、满足各类企业需求的服务,生产者服务被认为最具经济增长动力和潜力的特点。它包括了为各类企业服务的人力资源、交通、运输、仓储、包装、物流、销售、广告、策划等等。第三方面,分配服务。即消费者和生产者、需求与供给之间共同需要的服务。它包括了培训、中介、会展、法律、会计、审计、咨询、、金融、保险、管理等等。所谓现代服务业,是指依托现代新技术、新业态、新服务方式而进行的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性的生产与生活服务产业。可以说,商品产业越发达,服务产业就越活跃。商品产业与服务产业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当前,从我市情况看,加快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是加快发展的紧迫要求,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富民优先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首先,现代服务业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新的低成本支撑。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趋紧和生产服务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工业用地成本、劳动成本上升较快,交易成本、商务成本居高不下,这些因素导致我市出现了竞争力下降的迹象。在挑战面前,我们拿什么吸引外来投资,靠什么留住本地企业,用什么参与国际竞争?出路之一就是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现代生产服务业。可以说没有研发设计的制造业是没有灵魂的制造业,没有现代物流的制造业是血脉不通的制造业,没有市场营销的制造业是盲聋哑瘫的制造业,缺少现代服务业支撑的国际制造业基地是高成本、低竞争力的基地。从实际情况看,我市的制造业以传统产业为主,以资源消耗型为主,以投入拉动为主,环境成本较高,科技投入不足,核心技术掌握不多,自产自流的物流成本也比较高。所以,我们必须依托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尽快把研发、物流、营销服务的水平搞上去,争取把生产环节的利润更多地留在张家港,走出一条富有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其次,现代服务业为城市现代化拓宽多元化就业空间。城市化的过程是乡村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能否健康、有序地发展,矛盾的焦点在就业,解决的前提在能否为城市新增就业人口、下岗失业人员和大批进城农村人口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现代城市的城区既不能种地,也不宜办厂,服务业是现代城市城区发展生产力的主要空间,而现代城市又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主要依托。服务业门类多、就业的弹性系数大,就业方式灵活多样化,能够直接有效地为化解城镇就业存量与增量的矛盾开辟多元就业空间。这些年来,我市在消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还吸纳了大量外来人员前来创业发展,全市本地劳动力中,从事服务业的人数占到了总数的;万外来劳动力中,有万人从事服务业,占到了。应该说,这其中服务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三,现代服务业为“富民优先”开辟低门槛创业途径。服务业投资门槛低,创业天地宽,在推动“三创”、增收富民中,有着其它产业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在我市城镇职工报酬总额中,来自三产的收入占到了%,高出二产个百分点;私营企业中,服务企业占%,注册资本占%;个体工商户中,服务业户数占%,注册资本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来自服务业的税源占%。可以说,服务业是城乡民众创业的最大舞台,也是城市居民增收的最大来源。

第四,现代服务业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的途径。服务业主要靠体力、智力劳动,能源、资源占用少。据初步测算,相对于每万元增加值,我市服务业用电量是制造业的,占用资本是制造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加快建立节约型产业模式。服务业大多属于清洁产业,全市服务业每万元增加值所造成的烟尘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不到制造业的%和%。大力发展旅游、会展、商务、文化等新兴服务业,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具有一定的生态环境修复功能。也就是说,服务业创造的绝大部分是绿色的,是产业升级的主要取向。我们推进经济社会的战略转型,就必须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先选择,加快形成二三产业联动升级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⒉要科学把握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国际经验表明,区域经济的增长,在相对贫困阶段,主要依靠农业推动;在温饱阶段,主要靠农业和工业推动;在总体小康阶段,主要靠工业和服务业推动。当人均超过美元时,产业结构变动得较为激烈。在这一阶段,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已经难分伯仲,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基本上超过了第二产业。当人均达到-美元时,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和城市化的加速期。在这一阶段,消费需求和偏好会发生重大变化,服务业将成为最具潜力的增长点。如果认识超前、引导得当,往往会促进当地经济提前起飞。目前,世界多数发达国家或地区服务业都达到了三个%,即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产值%;增长%来自服务业;吸纳了%的就业人口。我市现在已经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人均处于美元向万美元迈进的新阶段,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工业化仍将是全市经济的主体方略,是我们工作的主要任务,但这并不意味着服务业发展缺乏增长的空间。我们要准确把握新时期产业发展的科学规律,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重要举措,保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性态势。

⒊要认真分析全市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通过全市上下的努力,服务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服务业产出贡献平稳增长。从年至××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服务业增加值由年的亿元,增长到××年的亿元,是年的倍。服务业税收成为全市税收增长的重要来源,××年我市服务业实现入库税收亿元,占全市总量的;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占到了全市的。二是服务业内在结构不断优化。在改造提升交通运输、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行业的同时,生产业、现代流通业等新兴服务行业发展迅速,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保税物流园区于今年月日顺利通过国家部委联合验收组的封关验收,成为全国第三家正式封关运作的保税物流园区。商贸流通经营业态不断创新,××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市场总数达家,××年共完成交易额亿元,增长。三是服务业投入增速不断加快。到××年底,全市服务业私营企业累计达家,注册资本亿;个体工商户家,注册资本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预计全年突破亿元;共新办服务业私营企业家,注册资本亿元,新增服务业个体工商户家,注册资本亿元。年初确定的总投资亿元的服务业十大开工项目,有只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有只项目土地指标也已落实。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服务业仍然是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一条短腿。无论是服务业自身的发展质态,还是服务业的外部环境,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为“三低一高”:一是服务业占的比重偏低。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年为,××年为,××年为,××年为,今年上半年下降到。服务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协调发展的新的“瓶颈”。二是服务业的发展档次仍然偏低。今年上半年,在服务业增加值的构成中,商贸流通业亿元,餐饮娱乐业亿元,分别占到了和。全市传统服务业仍然保持主导地位,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占的比重还不大。提升服务业的发展质态已成为今后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三是服务业的外向度仍然偏低。相对于工业而言,目前全市服务业对外开放度还不高。××年,服务业在全市招商引资注册外资和到帐外资中的占比均不到。四是服务业准入门槛仍然偏高。目前我市还没有一个能统领服务业发展的领导机构,服务业的项目审批仍比较难,部门服务意识还不到位,少数单位仍存在故意设卡的现象,收费项目仍比较多,加快发展服务的整体环境仍有待进一步优化。这一点,必须引起大家高度重视。

⒋要正确处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几个关系。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我们还必须处理好四大关系:

一是处理好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关系。现代制造业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主体,现代服务业为现代制造业提供支柱和支撑。如果说只发展现代制造业,没有现代服务业,那么我们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如果说只发展服务业,不发展现代制造业,我们的发展就是“空中楼阁”。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关系。现代服务业的特征是“三个高、三个新”。“三个高”,就是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这是现代服务业不同于传统服务业的地方。“三个新”,一个是指新技术,主要是指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在它们基础上形成的现代服务业运作的信息平台;一个是指新业态,是指由于高新技(本文源于文秘城:)术作用和市场因素的影响,不断演化出来的新兴服务业态,他们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对提高产业的素质和老百姓生活水平有很大的作用。如楼宇经济、网络经济,以及以沃尔玛、百润发为代表的仓储式超市就是新的业态,它的经营成本比传统业态大大下降,给老百姓带来好处;一个是指新方式,是指新的增长方式,宏观解释是高人力资本的增长方式,这既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产物,也是现代服务业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低环境代价的结果。微观解释就是新的服务方式,服务提供者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基础上产生的服务自身的一种创新。从张家港来讲,发展现代工业是第一方略,但全市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说,最终有赖于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此,我们必须把物流、信息化等生产业体系建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才能真正形成二三产业互动并进的良好局面。

二要处理好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的关系。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有不同的内涵。从我市情况看,批发零售、交通运输、餐饮、旅馆等传统服务业发展历史较长,目前仍然是服务业的主体。这些行业的突出特点,一是具有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劳动密集的特点突出;二是市场化程度高,竞争充分,自主发展能力强;三是服务产品老化,难以适应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对于这类行业,如果引导不当,会引发过渡竞争,形成恶性循环,关键是要改造提高、规范发展。所谓改造提高,就是要用应用现代服务理念、现代科技和现代经营方式,实现传统服务业的产品创新和组织创新。例如,现代物流业就是以信息技术整合传统运输、仓储、批发零售、采购供应等流通产业,并按企业需求予以拓展。连锁经营、品牌、仓储式销售、社区便利店等市场营销方式,使得传统商业焕发新的活力;历史悠久的餐饮业,品牌化、国际化连锁经营也在迅速发展。所谓规范发展,就是要加快行业技术法规建设,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合理的技术和服务标准,从而为品牌建设和规模经营奠定基础。这方面是我们的弱项,必须加快更新经营理念,提高管理水平,严格规范标准,运用现代服务业的思路和方式,不断提高传统服务产业的竞争能力。

三是要处理好生产和消费业的关系。为消费服务的体系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需要完善、提高、创新,而为生产服务的体系特别是物流体系还只是刚刚起步。与传统的仓库相比,物流通过流程再造、技术运用和加快物流的流动速度和资金的流动速度,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效益,降低了企业运行的商务成本。省里这次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里面提出,全省要搞“万村千镇”活动,要把苏果超市、苏农物资连锁到镇、连锁到村。这对我们张家港的商业、供销、农资供应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何促进我市自身的连锁业发展,我们要充分引起重视。

四是要处理好培植本土企业和引进外来企业的关系。现在在各个行业里面都有很多本地企业集团。旅游产业,我市已有五星级宾馆家;流通产业,我市涌现了国泰国际集团、国际购物中心、第一人民商场、商业大厦等一批品牌企业;市场建设中,出现了保税区化工品交易市场、青草巷批发市场等一批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载体;房地产业中,也出现了一批较具竞争力的企业集团;物流业方面,保税物流园区开始了实质性启动。我们要立足自身优势,激发内在活力,打响地方品牌,加快形成一批代表张家港形象的本土企业。同时,要积极引进外来企业,特别要引进一批从事旅游、健身、艺术、娱乐、策划、会展、咨询、、网络经济等产业的优秀企业,善于借用外来资源,吸收先进理念,推进共同创新,推进资源共享,不断提升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应该看到,张家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具有后发优势,起步虽晚,但爆发力强。我市雄厚的工业基础为发展生产业提供了广阔空间;保税物流园区的建立和区港联动战略的实施,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城市化步伐整体提速为加快发展生活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市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为新兴服务业发展拓展了市场需求,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将越来越强。当前,可以说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最好时期,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绝好机遇。只要我们科学分析,准确把握,增强信心,就一定能把商机变成现实,把优势转化为动力,从而不失时机地推动全市服务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第二个问题,创新思路,科学定位,明确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目标及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围绕建设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目标,我市要一手抓先进制造业,一手抓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融合,促进结构提升,拉动经济增长。当前,我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指导思想是:以工业化提供增长动力,以城市化拓展就业空间,以市场化注入发展活力,以国际化提升服务水平,以信息化增强技术支持。近阶段,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市、“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做大总量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层次、增强竞争实力,全面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吻合、与现代制造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市民需求相适应,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繁荣发达的服务业体系,推动服务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思路,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工作目标是:近期,即今后年,为工业领跑、服务业增量提质阶段,服务业增长速度继续保持上升态势,内部结构更加优化。中期,即今后-年内,为二、三产业共同拉动阶段,服务业与工业增长基本保持同步。远期,即年后,服务业发展速度将超过工业发展速度。力争从中期开始,服务业在中的比重每年提高个百分点,到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

工作重点是三句话: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生产服务业主要是制造业的上下游延伸,制造业为生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础,相当一部分生产服务业是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的,同时生产服务业为制造业提高生产率和附加值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和动力。服务业发展不够充分,特别是生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要高度重视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以生产服务业的充分发展为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撑。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由于其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对其他产业的渗透力更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更大,体现了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和趋势。要围绕完善服务功能和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发展知识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大的新兴服务业,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动力。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传统服务业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扩大城乡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在鼓励充分竞争的基础上,积极运用现代服务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围绕这一工作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以下十个方面:

⒈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物流社会化是工业生产分工细化的结果,是生产力进步的表现。张家港的工业经济已经形成了相当的体量,现代物流业的加速已经呼之欲出。根据省和苏州市的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功能定位,我市的现代物流业,主要在三个层面展开:一是依托张家港港口优势,加快保税物流园区建设。近期目标是:打造长江流域现代物流基地;远期目标是:建成与上海洋山港配套发展的保税港。平方公里物流园区中,西区规划建成涵盖集装箱、件杂货、液体石化品、油脂品、散货的综合物流园区;东区规划建成集码头、化工贮罐、仓储一体的综合物流分拔配送中心。二是依托开发区功能优势,重点建设金港物流中心和冶金物流中心,为进区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三是依托大型集团规模优势,在企业内部组建一批专业物流公司。围绕这一规划定位,要坚持以搭建物流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手段,以物流企业集聚区为载体,以产业分工细化和资源整合为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大型物流企业,培育技术手段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本土现代物流企业,要大力推进区港联动,拓展物流园区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的联动效应。要把发展化工物流与发展集装箱物流相结合,积极推进公用码头工程建设,拓展集装箱业务,早日实现张家港口岸百万标箱吞吐量的目标。要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提高口岸物流信息的流通速度,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通关环节中的有效协调,提高口岸物流的整体效率。要全面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引导工业企业逐步把物流系统和制造系统分离开来,在物流外包中降低交易成本,获得更多实利,使物流企业在参与供应链过程管理中体现存在价值,获取可观赢利。今年,全市物流业务收入在原有基础上要递增以上,争取超过亿,今后几年,年增幅要保持在以上。

⒈积极发展现代商贸业。

商贸流通业在服务业中占据着主体地位。要抓紧做好商业网点规划,按照全市“一个市域商业主中心,四个商业分中心”,城区“提升一个市级商业中心,培育三个城市商业副中心”的思路认真抓好规划的落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前五年年均增速的基础上,今后几年年递增速度要达左右,力争到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亿左右。在工作重点上,要突出以综合服务为特色的沙洲中路步行街,以湖滨景观为特色的暨阳湖休闲餐饮街区,以精品服饰为特色的杨舍西街,以数码通信、图书文化用品为特色的南环路和以游憩、购物为特色的购物公园商业街的改造与完善。在现有百润发、易初莲花、肯德基等连锁超市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沃尔玛、麦当劳等跨国连锁超市落户我市,大力发展仓储式会员店、品牌专卖店、专业超市,做大做优规模型商贸流通企业,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商业网络。要加速发展小康型的消费服务,进一步创造需求,提升业态,引导消费,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⒉大力发展专业批发市场。

零售市场的规模一般受制于地区收入水平及居民消费倾向,产品交易市场则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聚集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固然重要,但只是对现有消费需求存量的再分配;而兴办大型批发交易市场则通过集散的办法,交易总量大,产出效益高,而且辐射作用强,带动效应也明显。如我市的保税区化工品交易市场,建立还不到三年时间,面积还不足万平方米,但今年交易额将超过亿,关税亿,其它各项税收可达个亿,经济效益超过了一个中等规模的乡镇。张家港有一批产能突出的工业企业,有一个辐射半径广的国际商港,这是我们建办专业市场的独特优势。下一步,在按规划建设好原有市场的同时,要下大力气抓好以下四大市场建设,形成与产品集群配套、互动的销售市场集群。①纺织品原料交易市场。张家港是长三角最大的毛纺、棉纺基地之一,周边的江阴、常熟也是全国重点纺织基地,张家港口岸年进口羊毛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出口毛条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天津棉花市场也将转移至张家港保税区。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利用保税物流园区特殊的优惠政策和闲置大楼,抓紧建好价格信息平台和交易网络,加快完善配套的产品展示区和仓储配载区,吸引我市及周边城市纺织品进出口商,特别是新疆、美国、南美洲、南非等国家的棉花经销商进场设点。明年棉花市场的交易额要超过个亿,其他纺织品也要逐步扩大交易量。②植物油及其它粮油交易市场。依托我市东海粮油、江海粮油等大型企业,充分发挥大豆油、棕榈油等植物油产量多、流量大的优势,参照化工品交易市场的经验,在目前隐性市场已初具规模的基础上,抓紧规划,积极筹建植物油交易市场,力争通过年,努力建成百亿交易规模的植物油交易市场。③钢材市场。依托沙钢集团和扬子江冶金工业园的产业优势,加快规划建设钢材交易市场,立足江苏,面向华东,并带动物流运输、钢材配载等相关产业的发展。④木材加工交易市场。根据张家港港原木进口量大、集散功能强的特点,大力发展木材粗加工和深加工,形成进口、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木材产业链,使之成为幅射全国的大市场。在建办“有形市场”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发展“无形市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搭建新型交易平台,拓展市场覆盖范围,提升市场交易的层次。

⒋努力发展旅游业。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产业。我市旅游业是条短腿,我们要在如何拉长上下功夫,要从基础工作做起,从现在抓起,整合资源,积累底蕴,通过一段时期的努力,使我市旅游业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点产业,成为华东旅游链条的重要节点,使我市融入长三角旅游圈,接受上海、苏州等地的辐射,使我市成为上海、苏州旅游的一个点。要以沿江开发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为契机,进一步修订完善全市旅游发展规划,认真做好双山岛旅游度假区这篇文章,在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我市知名度高、工业规模经济以及有不少沿江生态湿地,还有数量可观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基地的优势,积极整合这些新的旅游资源,开辟文明城市游、现代工业游、特色农业游等旅游项目。尽快开出“张家港一日游”项目,动员本市老百姓看张家港。

⒌放手发展社区服务业。

按照政府投资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办法,到年,全市要基本建立起新型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服务门类齐全的社区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困有所帮、难有所助、需有所应的社区服务新局面。每年要新建一定数量的市级社区服务中心。逐步新建社区服务网络化工程,用年时间建成覆盖全市、服务城乡居民、功能更加完善的社区信息化服务网络划工程,实行综合资源共享、全市整体联动的社区服务新体系。要加强社区就业服务,开展就业信息咨询、职业指导、就业培训和推荐、组织就业等服务。完善社区卫生保障网络,开展以疾病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加强社区为老服务,完善退休人员社会管理体系,加快老年服务设施建设,基本普及老年人综合服务场所。完善社区帮扶救助站和残疾人服务站建设,积极构建覆盖社区各类弱势群体和优抚对象的新型社区服务体系。加强社区物业管理服务,开展家政服务、专业健身服务、专业保健服务等社区服务。要制定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吸引各种经济主体投资社区服务业,并培育一批社区服务品牌企业。

⒍重点推进信息技术服务业。

目前,全市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有家、苏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有家。虽然申报名额有一定的限制,但我们要积极争取、多报多创这种类型的中心。全市百强企业中,利用技术的有家,也要逐步扩大。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提升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力争把我市建设成为整体水平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信息化城市。要充分发挥科教和人才优势,大力发展自主研发、工商设计、技术交易及评估咨询,知识产权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技术服务,促进产学研结合,建立健全自主创新和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要积极兴办各类科研服务机构,加强区域性、行业性生产力,促进机构和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建设,加快农村科技服务机构发展,支持公共科技平台建设,促进资源和信息共享。通过资源整合和产品创新,进一步提升基础运营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营运收入年均增长以上。以推进企业信息化和社区信息化为契机,促进商务电子化,电子商务销售额年均增长以上。

⒎鼓励发展文化传媒业。

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是我市文化传媒业的发展方向。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和发掘我市现有文化资源,按照市场要求进行优化配置,积极鼓励我市现有的文化产业做强做大。另一方面,要引进先进文化。精心打造长江文化艺术展示周品牌,逐步培育发展文化产业。要抓紧编制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明确发展方向,不断做大广播影视业新闻出版业、文化演出业、艺术培训业等文化产业盘子。要改革政府对文化的投入方式、降低文化准入门槛,鼓励社会和个人创办、参股和经营文化企业,增强文化活力。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规范经营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推进文化市场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要努力形成以广播电视业、新闻出版业、网络信息业为主的家文化企业集团为龙头、众多两个效益结合较好的文化企业为支撑的文化产业体系。

⒏提高发展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在我市服务业中占有较大比重,对服务业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全市今年开工拆迁房安置万平方米,竣工万平方米,到目前为止已开工万平方米,竣工万平方米,商品房建设已开工万平方米,销售万平方米,全市共有万外来人口在我市,如果每人平方米,就是万平方米。要抓住扩大住房消费这个中心,以满足广大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需求和促进经济发展为出发点,进一步改善住房供应体系,搞活和规范市场,增强政府对市场的调控能力,确保房地产市场的稳定繁荣。要抓住国家宏观调控的机遇,尽快使房地产业增长方式向适度、均衡和可持续性转变。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扩大中低价商住宅供应量。完善廉租住房制度,扩大租赁式住房供应量,切实解决市民居住问题。要优化结构,美化造型,亮化环境,提高标准。要加强房地产开发行业管理,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业的有序发展。

⒐支持发展金融保险业。

要从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适时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做强做大地方金融业,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的金融组织体系。引导金融业务创新,支持商业银行拓宽信贷业务,开拓国际金融业务,大力发展金融租赁、投资组合、商业、保险中介、消费信贷等金融业务,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不断增强贷款担保规模和能力,为中小企业提供配套完善的金融服务。注重发挥证券、信托、保险机构等在集聚资金、资本运作、资产重组、代人理财、补偿保障等方面的独特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⒑大力培育科技服务业和会展、中介等新兴服务业。按照服务专业化、经营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兴办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加快技术开发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以科技咨询业、技术贸易服务业、知识产权服务业、科技孵化业、科技风险投资业等为发展重点,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按照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加快科技服务机构的社会化、网络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步伐。依托留学人员创业园,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和技术交易市场,建设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支持科技信息机构、技术交易机构的公共科技信息平台建设,建立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制度。围绕为工业、农业生产服务,选择一批重大科研课题,借鉴国内外科技人才为我所用,集中力量进行重点突破。加大对基础研究、战略发展、重要公益研究等领域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兴办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科技服务。充分利用张家港的知名度和产业优势,加大力度,吸引国内外知名会展商和企业前来我市举办各种类型的招商会、研讨会、产品与技术展销会、工业文化博览和工业房产展示,招商引资办会展中心。要努力培育和发展资本、人才、劳动力、产权等要素市场,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引进及鼓励发展律师、会计、财务顾问、管理咨询等中介机构,打破目前我市部分中介机构独家垄断的状况。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指导引导,建立完善中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促进中介服务业健康发展。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下一步要着重抓好“五个一”:

⒈改造一批传统服务业。重点围绕商业、市场、餐饮、娱乐等消费业,通过设施改造、技术提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推动消费业的现代化进程,提升消费业的整体水平。明后两年要着重抓好步行街三大商场、青草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九洲家居装饰城、美食街、横河里机电市场以及市区家重点休闲娱乐场所的改造提升,用现代经营理念、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和改造消费业领域的各个环节,提高竞争力。

⒉引进一批新兴服务业。要充分利用提供的有利条件,加强与香港服务业的合资合作,重点在物流、中介、贸易、金融及教育、文化等领域加大招商力度,不断扩大服务业招商引资的规模和领域,促进我市服务业结构更加优化。具体要求是:今后三年内,要重点引进世界知名物流企业家、世界强商贸连锁企业家、全国性和区域性商业银行家、外资学校家。

⒊收购、兼并一批服务企业。鼓励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创建一批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应用水平高、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服务业名牌企业。交通运输部门,要根据目前缺乏配送载体和运力配置不合理的现状,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全市运输市场进行整合、重组,合理配置运输资源。贸易流通部门,要根据我国加入,国外商业大举进入国内市场的严峻形势,围绕做大、做强、做优的目标,鼓励支持三大商场实行资产收购、兼并、重组,不断增强与国际商业巨头抗争的能力。要根据我市专业市场规模小、经营方式落后、部分市场效益差的现状,鼓励支持规模大、效益好、辐射功能强的专业市场实施收购、兼并,通过年的努力,力争在全市组建个专业市场航母。

⒋培育一批生产业。抓好保税物流园区建设,根据国际资本的变化态势,主动出击,抢占先机,重点引进从事国际、国内商品采购、配送及分拣、分配、分销的跨国采购中心;从事国际国内中转、各国地区快速集拼和国际联合快运业务的国际航运集团;从事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和配送高效化的现代物流服务和临港增值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要通过政策扶持,重点培育发展四大物流基地:一是钢铁物流基地。结合钢材市场建设,要重点建好钢材仓储、钢材加工、钢材配载以及电子商务等四个中心,力争年物流收入达到亿元。二是纺织原料物流基地。结合纺织原料市场建设,要重点建好仓储区、配载区和商务区,力争年物流收入达到亿元。三是植物油物流及其他粮油基地。结合植物油市场建设,要重点建好电子商务和仓储配载区,力争年物流收入达到亿元。四是木材物流基地。结合木材市场建设,要重点建好运输配载和电子商务区,力争年物流收入达到亿元。

⒌突破一批“短腿型”服务业。要通过政策倾斜,吸引国际、国内知名新兴服务企业来我市投资。在物流业方面,要吸引大型进出口和货物运输企业;在信息技术业方面,要引进网络运营、软件开发以及科研机构;在文化传媒业方面,要引进大型会展公司、广告策划公司以及原创设计工作室;在中介服务业方面,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咨询公司、人才中介机构、培训机构、信用担保机构以及大型融资租赁企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力争在这些服务行业上有较大突破。

第三个问题,解放思想,营造环境,全面增强服务业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当前,我市服务业的发展正处于加快寻求新突破的关键时期,时机非常宝贵,任务十分艰巨。各镇、各部门要立足我市资源条件、市场潜力和比较优势,抓住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改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环境,努力形成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是要开阔眼界,转变观念。现代服务业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讲,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因此,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过程,首先是个开阔胸襟、解放思想的过程。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重新进行一次对现代服务业的学习和研究,主动向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学习,开阔眼界,开阔思路,逐步提高领导服务业发展的能力。不能一说起工业就眉飞色舞、如数家珍,一说到服务业则概念不清,难有作为。要积极引导全社会转变“重农轻商”、“扶工抑商”、“重生产轻流通”的轻商观念,走出“服务业不创造价值”的误区,真正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努力形成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强大合力。生产企业要改变“求全配套”的传统模式,顺应产业分工细化和深化的趋势,主动将服务环节外包,把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在主产品上,通过专业化分工达到规模化生产。要让有创业能力的群众看到服务业的发展前景和获利空间,积极投身到服务业创业创新创优的实践中来,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内生力量。全市的各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参与、扶持服务业发展的强烈氛围。

二是要开拓思路,重抓规划。服务业门类众多,既有消费服务业,又有生产服务业,还有公共服务业;既有传统服务业,又有现代服务业。要使各类服务业快速协调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对服务业发展的指导和规划。在制定全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切实加强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的研究。对外,发展服务业的定位不能仅仅局限在张家港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只有把服务半径做大,才能集聚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才能突破张家港作为二级城市所具有的诸多局限和瓶颈制约,使张家港的服务业产生较强的辐射和带动效应。同时,要注意处理好本市与周边城市服务业发展互补和竞争并存的关系,以互补提高整合效益,以合作避免恶性竞争,以竞争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对内,发展服务业的着力点不能仅仅落实在各自为战,单纯追求数量上面,而要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服务产品来规划、设计和营销,重点解决好资源整合的问题。目前张家港服务业发展还比较分散,尚未形成整体优势。在空间布局上,“两区两园”与各镇服务业发展的分工和定位也不够明晰,缺乏整体协调,今后,要按照《张家港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张家港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各自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加快形成规模和特色。

三是要开明创新,改进服务。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政府转变作风,改进服务、创新管理,提高服务效能。主管部门要积极探索服务业考核激励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完善考核体系和标准,真正做到鼓实劲,求实效。市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服务职能,以主动服务、快捷服务、“一站式”服务,为企业创造优质、高效、低廉的商务环境,决不能以以严格审批之名,行权力寻租之实。转变作风,改进服务还必须具体体现在我们政策的贯彻落实上。前几天,常委、市长会议研究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扶持政策的补充意见》,其中的多数条款参照了上海等地的做法,政策放得比较宽。会后市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此文件精神,尽快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确保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在这里我明确一点,凡是其他地区能干的,我们也能干;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我们就可以干;凡是过去规定不能干但现在已不合乎实际情况的,我们也应当试着干。一句话,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事,就要解放思想大胆干。

篇13

近年来,我市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和质量得到改善,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从总体上看,服务业仍然是我市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还存在部分地区和部门重视不够,部分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发展速度不快、水平不高等问题。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各县(市、区)各部门要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消费,扩大税源、优化税源结构等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确保认识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导向,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推动生产业集聚发展,民生业城乡均衡发展,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互动、融合、协调发展,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增强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作用。

(二)发展目标.2009年,力争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幅与GDP增幅持平。2009年到2012年间,力争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三、工作重点

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围绕生产性、民生业和服务外包产业三大板块,着力推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扩大服务领域对外开放,全面提升我市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

(一)优化服务业发展布局.

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的作用,优化行业结构,提升技术结构,改善组织结构,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细化深化专业分工,鼓励生产制造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推进业务外包,加强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快从生产加工环节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优先发展运输业,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充分发挥科技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和节能服务业;规范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广告会展等商务服务业;提升改造商贸流通业,推广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和新型业态。通过发展服务业实现物尽其用、货畅其流、人尽其才,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走上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不断培育形成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围绕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和社会化养老等服务业。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新闻出版、邮政、电信、广播影视等服务事业,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城乡区域服务业结构,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等服务业,优化服务消费结构,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服务业是今后我国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要着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鼓励其他服务业更多吸纳就业,充分挖掘服务业安置就业的巨大潜力。

大力培育服务业市场主体,优化服务业组织结构。鼓励服务业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促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业,积极扶持中小服务企业发展,发挥其在自主创业、吸纳就业等方面的优势。

(二)加快推进重点行业发展

1.现代物流业。充分利用我市制造业的优势,研究制定现代物流业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加强我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加快建设车站和集疏运体系。积极推动物流功能区、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加快引进和培育现代物流企业,着力壮大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油气化工、钒钦钢铁、汽车制造、食品饮料、农产品储运及深加工等优势产业服务的专业物流企业集群。加快运力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集装箱运输车、厢式货车、冷藏运输车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2.金融业。大力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将业务延伸到重点产业链和特色产业集群,改进对“三农”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手段和方式,大力发展网络银行、电话银行、网上证券交易和保险等新型服务。大力推进金融生态建设,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务实推进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3.现代信息服务业.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电信网、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鼓励通信企业和广电部门加强网络、业务和内容合作,支持通信企业在“三网融合”业务应用上积极探索、创新突破。发挥我市制造业聚集的优势,加快以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与行业应用软件。推进社会信息化应用,积极培育信息服务业企业。

4.科技服务业.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与示范工程。鼓励各类科技园区、高等院校和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创办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评估、科技招投标、技术产权交易、研发中心、科技中介服务、工业设计和节能服务等专业化的科技服务机构,建立技术服务平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业设计创新体系,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支持科技信息机构、技术交易机构的公共科技信息平台建设,建立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制度。

5.商贸流通业。加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善家电下乡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积极推动社区商业建设,引导具备条件的城市加快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加快完善城市流通网络体系。分层次推进县(市、区)商贸流通服务体系发展,全力构建区域商贸中心。加快引进和培育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和商品交易批发市场,深入推进连锁经营发展,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建立健全市场运行监测体系和商品储备制度,加强商品流通市场调控,保障市场供应安全。

6.农村服务业.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积极开展种子统供、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业机械等生产。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户科学储粮、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点,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以实施“金农”工程为重点,构建多平台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其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

7.旅游业。实施重振旅游工程,落实相关旅游扶持政策,推进旅游招大引强、线路统筹、游客信心重树、乡村旅游提升、质量强旅五大行动。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促进旅游产品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商务等综合型转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重大项目实施,扶持和培育一批旅游骨干企业;围绕旅游线路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加大区域合作,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旅游产品线路;强化宣传促销,明确主攻客源市场,突出网络宣传促销,抓好旅游商品开发;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推进景区等旅游标准化进程,提升旅游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8.服务外包产业.抢抓国际服务外包转移的战略机遇,强化企业、产业与市场对接,积极承接服务外包企业和订单转移,尽快培育和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大力推进我市服务外包工作的开展。

9.文化服务业。以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依托,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形成有竞争力的文化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大力发展文化演展、文化娱乐、广播影视音像、新闻出版、艺术教育培训、文化旅游等,积极拓展艺术品、出版发行、媒体广告、对外文化贸易等文化服务业发展的新空间,满足社会多层次文化消费需求。

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大力发展美容美发、家政等居民服务业,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社会化养老、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等民生行业,不断培育促其形成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三)推进生产业集聚发展.依托现有工业基础,从“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提升能级”的原则出发,加强规划引导,明确功能定位与建设规模,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园区和产业用地,以生产业为发展重点,服务生产经营主体,突出产业转型、产业升级以及产业链延伸,加强现代物流园区、金融功能区、信息产业园、科技创业园、创意设计产业园、新型专业市场等集聚区建设,构建产业集群发展平台,积极吸引符合产业导向的生产业高端项目落户集聚区,推进生产业集聚发展,打造服务业新的增长极。

(四)着力培育重点企业。针对服务业不同行业的特点,加强分类指导和政策引导,促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实施“百强工程”,在各重点行业中确定一批重点培育企业,鼓励服务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加快在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商贸流通、旅游、服务外包和文化产业等服务业重点行业培育和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带动作用的大企业,提升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

(五)实施服务业品牌战略。研究制定服务业品牌建设的政策,建立促进服务业品牌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业品牌认定办法,积极创建服务业企业品牌。大力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自主商标,争创“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四川名牌”和“四川省著名商标”。积极支持“中华老字号”、“四川老字号”服务业企业创新发展。鼓励服务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实现服务品牌带动产品品牌推广、产品品牌带动服务品牌提升的良胜互动发展。

(六)鼓励服务领域技术创新.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抓好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重大项目。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体系建设,建立一批研发设计、信息咨询、产品测试等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发展一批技术研发中心和中介服务机构。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知识产权交易活动,符合规定的可以享受创业投资机构的有关优惠政策。

(七)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力推进服务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扶持出口导向型服务业发展,鼓励企业申请进出口经营权和对外劳务合作经营权,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开拓国际和省外市场,在对外设计咨询、对外工程和技术承包、软件出口、劳务合作、医药研发外包等方面形成较强竞争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吸引外商尤其是知名跨国公司投资服务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的规模、质量和水平。

四、支持政策

(一)放宽市场准入.工商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文件的规定,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服务领域。除法律法规规定的外,一般业企业注册资本一律降至3万元人民币,允许公司注册资本分期缴付,注册资本5叨万元及以内的可以零首付,三个月内到位20%,两年内缴足注册资本。对创新性、示范性强的服务企业,在营业场所、投资人资格、业务范围等方面还应适当放宽条件。教育、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体育、建设等部门对本领域能够实行市场化经营的服务,也要研究提出放宽市场准入、清理进入壁垒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二)落实税收优惠。税务部门要认真落实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支持服务企业产品研发,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按有关政策规定享受加计扣除所得税优惠。积极落实对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工程咨询、技术推广、服务外包、现代物流等鼓励类生产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积极落实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免征企业所得税。对科研单位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以及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相关服务的企业,其主营业务符合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的,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积极落实以连锁经营形式发展的新型零售业态等服务业的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积极落实对自主创新、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服务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吸收就业多、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低等服务类企业,按照其吸收就业人员数量给予补贴,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的,可按规定享受工资加计扣除所得税优惠政策。

(三)保障要素供给。物价部门要进一步研究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各级政府要按照价格形成机制,落实“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逐步实现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基本同价”政策。国土部门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的需要,调整城市用地结构,合理确定服务业用地的比例,满足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的用地要求。

(四)支持技术创新。科技部门对研发、设计、创意等技术、知识含量较高的服务企业,可按规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相应的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产学研联盟研究开发现代服务业共性和关键技术,对提升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传媒、数字教育、协同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服务业领域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的重大项目,予以优先立项。

(五)加大财政投入.市级财政安排的促进服务业发展资金要突出扶持重点,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推动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要根据本地区服务业发展和财力状况,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发展和品牌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六)拓宽融资梁道.人民银行分行、金融监管机构等要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适应服务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不断改进对服务业的金融服务。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推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风险分担机制,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积极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加快服务业发展协调工作机制,市政府成立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深化服务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研究,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各县(市、区)要相应建立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领导机构,加快形成联动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机制,明确分工和责任,营造更加协调、齐抓共促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氛围。

(二)制定发展规划.由市发改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服务业发展主要目标,按照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部署,研究制定我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根据全市服务业发展目标,抓紧编制和修订当地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相关部门要抓紧编制和修订现代物流、商贸流通、金融服务、现代信息服务、房地产、农村服务、旅游、科技和咨询服务、文化、社区服务、服务贸易等行业规划和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和保障措施,并把发展任务分解到年度工作计划中,落实目标责任,通过编制和实施服务业发展规划,引导和促进全省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完善产业政策.由发改委牵头,相关部门配合,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规定,立足现有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明确各行业发展重点及支持方向,提出规模管理要求,指导各部门、各行业相应地调整和完善产业政策,逐步形成有利于我市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

(四)健全统计体系。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体系,加强对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的协调与指导,建立服务业统计机构,充实服务业统计力量,增加经费投入;充分发挥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政府统计和行业统计互为补充的服务业统计体系,健全服务业调查统计制度和信息制度,搞好服务业运行监测。

(五)推进标准化.抓紧重点服务领域标准的研制,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体系,扩大服务标准覆盖范围。对新兴服务行业,鼓励龙头企业、地方和行业协会先行制订服务标准。对暂不能实行标准化的服务行业,广泛推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范等制度。

(六)培育行业组织。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的原则,在服务行业加快培育一批独立公正、行为规范、运作有序、代表性强、公信力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符合国际惯例的新型行业协会、商会,积极发挥协会在行业自律、服务品牌整合以及服务产品技术创新的研究、交流、推广等方面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