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2:1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二年级音乐教学反思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熟读教材,因材施教,根据实际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开学初,本人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对教材的目的、目标都进行了正确的把握。并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而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合理地安排好学期教学计划。在对学生有了初步了解以后,我发现每个班级的学生在接受能力,知识基础与兴趣上都是不尽相同的,特别是二年级的学生音乐基础知识能力和六年级的基础知识能力不同,根据这一点我给不同的两个年级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在节奏和音准方面),学生的音乐接受能力也增强了,使音乐教学取得了较高的质量。
二、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引导式,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兴趣。
在教学中,学生开始时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下的,但教学毕竟是教与学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是主动地学。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从“要我学——我想学——我要学”这一过程转变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方面,本人在教学模式上采用一些适当的发问,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并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另一方面,我通过大量的实物展示与课件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课堂教学地优化。
三、在教学中添加一些游戏表演、增加趣味性。
音乐教学中,在比较枯燥的欣赏和乐理课上,学生的兴趣比较低落,教学比较难开展。本人就大胆的在这些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表演,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二年级的学生效果明显。如:四分音符(学生用“走”来感知);八分音符(学生用“跑”来感知)。
四、课余时间的交流与辅导。
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范文一本周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我参加了四校连片的音乐展示课。从以往教学来看二年级的孩子对《口哨与小狗》这节音乐欣赏课兴趣浓厚,而且我自身也非常喜欢这首乐曲,所以我重新将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并拓展。
在教学设计中,我意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发展音乐的感受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会听、会想、会说、会演。按照这个思路,课堂上我一是引导学生进行对“小主人”、“小狗”等角色的模仿,提高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创编的乐趣;二是通过学习舞蹈的动作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使学生初步了解乐曲的结构、旋律和内容;三是把教学活动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唤起学生对于宠物的爱心情感,这种体验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孩子们沉浸在了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不知不觉就接受了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坚持以音乐为本,倡导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将其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音乐听觉体验。但是,要培养二年级学生认真、安静聆听的习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是个很大的问题,对此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想象”的方式,用舞蹈、即兴表演等与音乐相关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聆听的兴趣。而培养聆听音乐的好习惯,最主要就是让学生会听音乐,熟悉音乐。于是在课的一开始,我没有过多的语言介绍,也没有运用过多教学手段,采用开门见山式的导入,设计问题,直接让学生坐端正安静的初听全曲,奠定了学生安静聆听的基础。
当然聆听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带着问题去听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欣赏时,每一遍我都提出要求,随着遍数的增加问题逐渐加深难度,让学生不断提高。例如在感知全曲的旋律后,我先让学生对乐曲结尾的口哨声和狗叫声,进行想象讨论,从而引入到A段主题音乐,然后让学生熟悉A段主题音乐,用动作表示听到主题音乐的次数,孩子们很喜欢这样听节奏走动,会跟着音乐的变化做一些自编自导的动作,甚至表情。让孩子们自由、自主地活动,能在很大程度地减少学生的习惯性模仿和从众,真正轻松愉快的学习。
通过反思,我觉得这节课美中不足的是我在课堂的语言还是需要再精炼一些,学生的活动再丰富一点,趣味一点。
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范文二《口哨与小狗》是人音版一年级第一册里第一课中的聆听作品。该作品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乐曲描绘了小主人边吹口哨边与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漫步的情景。
考虑到孩子刚入学,对学校的一切都很陌生,音乐课虽然孩子还比较喜欢,但是一味的唱歌,或者安静的聆听,孩子根本没办法坚持。特别是欣赏课,孩子没有长时间的训练,形成不了好的聆听习惯,更别提以后的听赏了。所以我特地花了一课时的时间,带孩子围绕《口哨与小狗》来认真的聆听。
首先,我请小朋友完整地聆听一遍《口哨与小狗》,提示:这里面有小狗的叫声,听到后请举手。孩子兴趣很浓,听完后纷纷表示音乐特别有意思,里面还有口哨的声音。接着我请学生边听边想,你觉得口哨与小狗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再给这段乐曲编个小故事。孩子的想象力果然很好,把作曲家的意图真是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然后我再请学生当一当小狗和吹口哨的主人,来个散步,教室里气氛热烈,孩子也在音乐中尽情的表演了起来。最后,我再请孩子们边听音乐边把你想象的故事简单的画出来。
就这样,一节枯燥的管弦乐欣赏就变成了动与静的结合,姐妹艺术的融合。孩子也感受到了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他们爱听,乐听,以致形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范文三20____年5月19日上午第二节课在学校四楼电教室,我参加了学校“适度教育绿色课堂优质课比赛”。从以往教学来看,一年级的孩子对《口哨与小狗》这节音乐欣赏课兴趣浓厚,而且我自身也非常喜欢这首乐曲,所以我重新将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并拓展,参加了这次优质课比赛。
在教学设计中,我意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发展音乐的感受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会听、会想、会说、会演。按照这个思路,课堂上我一是引导学生进行对“小主人”、“小狗”等角色的模仿,提高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创编的乐趣;二是在打击乐演奏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使学生初步了解乐曲的结构、旋律和内容;三是把教学活动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唤起学生对于宠物的爱心情感,这种体验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孩子们沉浸在了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不知不觉就接受了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坚持以音乐为本,倡导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将其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音乐听觉体验。但是,要培养一年级学生认真、安静聆听的习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是个很大的问题,对此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想象”的方式,用舞蹈、即兴表演等与音乐相关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聆听的兴趣。而培养聆听音乐的好习惯,最主要就是让学生会听音乐,熟悉音乐。于是在课的一开始,我没有过多的语言介绍,也没有运用过多教学手段,采用开门见山式的导入,设计问题,直接让学生坐端正安静的初听全曲,奠定了学生安静聆听的基础。
Kethaline老师长发飘逸,气质非凡,自幼酷爱音乐,弹得一手好吉它,自己作词作曲,出过唱片,且有自己的音乐网站。每次去听她的课都收获颇丰。这次不知又有什么新花招,我们进去瞧瞧哦:一进门,只见孩子们都乖乖地坐在长凳上,老师先是让孩子们跟她一起有节奏的拍手、拍腿并说T-A-N-G-O(探戈)Long-Long-Short-Short-Long学生分组练习探戈舞曲节奏。先是女生走探戈舞步。男生拍手打节奏,然后是男生走探戈舞步,女生拍手打节奏,接着是部分男女生混搭走舞步,剩余同学打节奏,学生走的有模有样,拍子打得抑扬顿挫,学生兴趣盎然。
接下来老师发给每位同学一首歌词。播放探戈舞曲音乐。歌词写得朗朗上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再加上耳熟能详的探戈舞曲。真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学生边唱边跳,兴奋不已。临下课时我问老师歌词是谁写的,这么符合学生心理,回答让人瞠目结舌:二年级学生!他们花了几节课的功夫一点点琢磨出来的。一个学期下来。二年级学生共创作了4首歌曲,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集体排练,家长收到很正式的邀请函后到学校来欣赏孩子们在舞台上表演。学生的创造力就是这样一节节看似普通的音乐课上得以彰显。
反思一下美国音乐课有如下特点:
一、链接学生生活。音乐创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它是人们生活的情感体验,而学生最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东西就是从他们所熟悉的环境、生活中获得的,因此,学生的生活世界应该成为音乐课程内容的范围。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感悟生活、体验音乐的美。这样做才是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够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教学并不注重教学设计,没有那么多的清规戒律。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的是鼓励学生创新、创造。给学生以更大的成长空间,更大的展示舞台,更多的表现机会。对学生的每一点成长给予及时的表扬。学生的喜爱为课堂追求的最高标准。
三、关注音乐动态,紧跟时代步伐。
一、研究背景
中华古诗词博大精深,语言精练、意境优美,是一颗璀璨瑰丽的明珠,更是不可多得的歌词资料。
2007年起,学校开始进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给学生带来了无尽的乐趣,也让校园充满了浓浓的书香气息。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利用文化橱窗,让“四书五经”“论语”等一系列经典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于广大师生面前。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着手开发《古诗新唱》校本课程,让学生“唱着歌儿学古诗”。经过四年的实践,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师生情操、提升表达能力、活跃文化生活的目的。
二、课题界定
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广泛收集专家们谱写的古诗词歌曲和积极引导学生为古诗词谱曲的创作活动,逐渐开发形成一套适合我校一、二年级学生使用的“古诗新唱”作品集。与语文课程中的古诗教学同步,与节日节气相结合。在古诗新唱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中,注重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提高学生音乐水平,为我校的“书香校园”增光添彩。
三、实施策略
1.“古诗新唱“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内容的选编,直接影响着课题是否成功。所以,教材的选编一定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相投。同时,又要和语文课程中的古诗教学同步,还要与当时的季节、节日相关联,不但要让学生感兴趣,还要难易适度。
(1)广泛搜集古诗歌曲
我们根据选材的要求,收集了许多古诗歌曲,还有相关网站。校园广播利用课间循环播放古诗新唱歌曲,下课铃声也是古诗朗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知识,提高素养。
(2)编写古诗新唱教材
经过多次筛选与修改教材,现在主要以谷建芬老师所编写的《新学堂歌》为主,再补充一些学生原创作品及教师改编内容。当然,我们的教材也在不断的探索中改进、成熟。
(3)课程设置
为了使“古诗新唱”校本课程能有计划、系统地开展,在校领导的安排下,先从一、二年级开始设置课程。每周一、二年级各一个课时古诗新唱课。为了保证质量,我们学期初就制订教学计划,再通过演出等活动不断丰富和完善校本课程。
2.“古诗新唱”教学模式的探索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所以,音乐课对学生来说是最快乐、最轻松的。为了让学生在学唱古诗的同时,又不失去对音乐课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真正爱上“古诗新唱”课。经过不断地探索与研究,我们探索出了“古诗新唱”的教学模式。
(1)唱诗课
唱诗课是“古诗新唱”课最基本的教学模式之一。唱诗课如同音乐课中的歌曲教学,主要采用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歌舞表演形式(先学歌,后表演)。
(2)赏诗课
赏诗课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①赏诗,就是欣赏一些佳作名诗,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②通过聆听欣赏一些经典的古诗歌曲,让学生通过聆听、讨论继而学会表现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3)综合课
综合课是在学生对古诗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主旨等更深一层的东西。如,绘画、书法、舞蹈、演唱、制作、朗诵、编创等。
这种综合课中,着重说一下“编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让学生成为“创造型”的学生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编创主要由以下几种:编创节奏、编创动作、歌曲创作。低年级学生不会编曲,但他们很会翻唱。例如,学生将学过的古诗《草》套入了人音版第四册《郊游》中,唱出来别有一番情致。这种创作,让学生有了成就感,从而更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有了自信,有了成就感,一定会更加喜欢“古诗新唱”课。
四、构建“评价”体系
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推动“古诗新唱”课的建设与发展。
评价内容、指标共10分:(1)朗诵水平与表演技巧5分。要求节奏得当、语调语速与内容相互协调。(2)普通话水平3分。要求语音标准、吐字清晰。(3)形式与仪表要求2分。要求格调高雅、举止得体、端庄大方。
1.课堂评价
每学完一首古诗歌曲,在每节课堂上进行简短的测评,表现优异的学生发一朵小红花,集够三朵即可上“古诗新唱歌星榜”,让他们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2.演出评价
每学期通过“六一”“元旦”两个文艺演出,将所学古诗新唱以多种文艺形式呈现,让整个校园充满艺术气息和书香气息。
五、成果与反思
交谊舞(也称社交舞蹈)是世界各国流行很广的一种社会交往、自娱性质的舞蹈艺术。交谊舞比国标舞要求要低,特别是现在流行在人民群众之间的广场交谊舞,它对舞者的舞姿、舞步可以说要求很低,所以喜欢它的人很多,包括我们的高中生。适合高中女生学的舞步有慢三、中三、快三、慢四、恰恰舞、探戈舞、牛仔舞等。
1 问题的提出背景
适逢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时间,测试立定跳远,我安排的准备活动是健美操的跑跳步练习,班里竟有5位以上同学提出宁可跑800m也不要跳操,问其原因却说在操场上跳健美操会不好意思,放松活动我教了交谊舞中的慢三,接着下课。第二节课测实心球,也是室外课,上课前该班的张同学说:“老师,我们跳慢三好吗,这个好玩。”“真的要跳?”想起上次准备活动不愿跳健美操,我不相信地问到。我半信半疑地拿来放音机,我想总有几个不要跳的。但令我吃惊的是学生练习得相当投入,每个学生都能大大方方的在操场上练习,很多同学还主动要与我合舞,完全不顾及边上篮球班男生的眼神。本来安排8分钟左右的准备活动练习了15分钟竟还有不少同学意犹未尽。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安排了恰恰舞,也深受学生欢迎,不少其他选项班的同学也主动要求转到我班来上课。看到交谊舞如此受学生欢迎,去年和今年我又尝试性的对我校高一、高二排球选项班和篮球选项班的女学生进行了交谊舞的教学,发现学生很喜欢学,学得也快。在学了6课时交谊舞后,我对我校部分同学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高一134人,高二67人。
2 交谊舞教学体现了《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2.1交谊舞教学可以增进情感交流,加强人际关系
选择“会教家庭成员或与他们一起练习课堂上学的交谊舞”的比例,高一年级占49.25%,高二年级占55.22%;选择“会教同学、朋友或与他们一起练习课堂上学的交谊舞”的比例高一年级占64.18%,高二年级占83.58%。从两项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高二年级在经过高一的交谊舞教学以后,与家庭成员和同学间的沟通与交流都有了极其显著的提高。交谊舞给学生与他人的交流架起了沟通桥梁,这对于学生处理好个人与家庭成员、个人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减少隔阂有极其深刻的意义。
2.2交谊舞的教学可以开放学生思想,提高审美能力
选择“在开设交谊舞课前,希望老师在课堂上教授交谊舞”的比例,高一年级占76.12%,高二年级占100%;选择“希望老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继续教交谊舞”的比例,高一年级占 87.31%,高二年级占100%;可以看出,高二年级同学在经过高一的交谊舞学习后,已经喜欢上它,并主动要求学。对我校高一不希望上交谊舞教学的同学进行回访,发觉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①自身协调性差,总觉得自己跳不好,怕被同学笑话;②认为不能接受髋部的大幅度摆动,觉得很不好意思。但随着教学的深入,这样的想法会随着交谊舞教学发生很大的变化。她们会查找相关的视频教学去欣赏和模仿,学生喜欢看的节目有“舞林大会”。拉丁舞的美和精髓在于髋部的灵活摆动,在高一的恰恰舞教学中,多数学生喜欢学舞步,但不愿意加上摆髋动作,而在高二的恰恰舞课上,学生却主动咨询如何使髋部摆动得更漂亮、更灵活,如何增加美感,并能在教师指导下刻苦学习髋部摆动。
2.3交谊舞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做好与大学的接轨,促进终身体育发展
舞蹈是令人放松和减缓压力的一种手段。各届毕业生的交谊舞教学得到了广大同学的欢迎,同时也得到了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家长的肯定。一个毕业生在寄给我的教师节贺卡上写道:“老师,节日快乐!谢谢您教我学跳舞,我觉得那些日子好开心,可以忘掉好多烦恼,可以让我更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现在上大学了,周末我和同学一起去舞厅跳舞,同伴都说我的舞跳得很好,我和她们说在高中时老师教过,她们羡慕死了……”跳交谊舞已成为很多人大学生活的重要部分,从已经步入大学的部分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她们能指导同寝室或同班同学练习交谊舞,去舞厅也能大大方方接受邀请,不像其他同学那样缩手缩脚,能较快的适应大学生活。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势必影响她们今后的锻炼习惯,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
3 适合高中女生的交谊舞的内容及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注意点
由于交谊舞种类丰富多样,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审美习惯,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3.1适合高中女生的交谊舞的内容
3.1.1基本常识的指导。包括跳舞礼仪,学会说“对不起”;衣着要整洁、手要洗干净;逆时针方向运行是约定成俗的走舞程线,不能反道而行,不然会发生碰撞;高雅的气质来自于挺拔的体态,在学舞是要时时刻刻注意身体姿态;音乐是舞的灵魂,要学会踩着节奏跳舞等等。
3.1.2三步舞,包括慢三、中三、快三。慢三和中三学起来很快,快三因为旋转太多、速度太快,学生会一时难以掌握,从课堂气氛中看学生更喜欢中三一些。教学从基本步开始,先从前进后退步开始,然后是侧身步、左转步、右转步,最后可以加单手转花步。
3.1.3慢四。它的节奏慢,主要指导学生的找到跳舞的感觉,可以用一拍走一步的等间隔、四步为四拍循环的跳法;也可以用“慢慢快快”、四步成六拍循环的跳法。
3.1.4恰恰恰。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舞,它的音乐自由奔放、振奋人心。步伐主要有恰恰基本步、前进锁步、追步、定点转、纽约步、扇形步。
3.1.5牛仔舞。节奏快,能提高学生心血管功能。舞步主要有牛仔基本步、背后换手、环接步、美国式快转。
3.1.6探戈、伦巴等其他舞种,可以在高三学生中教学。
4 交谊舞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注意点
4.1.1交谊舞的教学方法:①讲解示范法,以边示范边讲解的效果最佳。②完整和分解法,要注意两者的结合。③重复练习法,合着音乐节奏重复练习,提高动作技术和乐感。④带领法,学生带领学生进行练习,引导学生模仿教师动作和姿态,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⑤提示法,用口令和肢体来提示动作,特别是在转动方向和改变路线的时候。
4.1.2交谊舞教学注意点①教师要男步、女步都会,及时转换角色讲解示范并带领学生练习。②先教男步动作,后教女步动作,要求学生都要学,因为是女生班,有一半的女生将要承担男伴的作用。③注意学生的身体姿态,首先姿态美,舞才美,在练习中要不断提醒学生保持良好的体态。④注意节奏感的培养,音乐的选择要考虑具有强烈的重音。⑤适当降低动作的难度,先培养学习兴趣,如拉丁舞系列不要强调加入胯部的摆动,让学生先能跟着音乐跳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对胯部会有意的模仿和学习。
5 反思与建议
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上交谊舞课前,有84.79%的女同学希望在体育课中教交谊舞,而从我市五所普高和三所职高调查现状看,开展情况却并不好。除了一所职高、一所普高略有教过,其他学校体育教学中从未涉及。为什么不加交谊舞教学,被调查的教师主要有两种担忧:第一种担忧学生本身不要学,或没有专门的场地,在外面那么多学生看着,怕学生不敢学;第二种担忧则是教师觉得没有舞伴或认为自身水平不够。
第一种担忧,从本文的论述可以看出是完全可以忽略的。对于第二种担忧“没有舞伴或认为自身水平不够”。体育教师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对动作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都高于一般人,对学会基本的四步、恰恰、华尔兹等舞蹈不成问题,可以看视频也可以向有基础的同事、朋友请教,更何况一些基本舞步本身就是大学的学习内容。至于舞伴则完全可以选择班内有基础或协调性较好的同学,利用课间时间把她教会,上课时当你的舞伴,而且教师与学生共舞,更能带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加强了师生和生生的交流和学习。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