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会计实务知识

会计实务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2:2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会计实务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会计实务知识

篇1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2-0236-02

在知识经济时代,现行会计系统受到怎样的影响?对会计实务会带来哪些新的发展?自全球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伊始,这些问题就不断地浮现于人们的思想里。知识经济作为新的经济概念和经济形态,对传统会计产生了重要影响和严峻挑战[1][2][8]。本文对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主体、会计目标和会计前提等进行讨论以探讨知识经济对会计实务的重要影响。

1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环境的变化

知识经济时代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智力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二是信息技术与高科技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知识经济的这些特征使得会计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 生产要素的变化

生产要素的变化――知识取代劳力和资源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据西方学者测算,20世纪初,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仅为5%~20%,到 20世纪末已经达到60%~80%,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预计将达到 90%。农业经济的价值体现在劳力和体力的占有,工业经济的价值体现在资源的占有,知识经济的价值体现在对“智力”和“知识”的占有。由技术进步所体现的知识将在企业的产出价值量中占有重要比重,成为核心生产要素。

1.2 资产存在方式的变化

资产存在方式的变化――无形资产大有超越有形资产之势,虚拟经济资产异军突起。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的投入为主,并且日益成为企业越来越重要的资产。据统计,目前美国的许多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已经超过了总资产的60%,其无形资产的价值大大超过其帐面有形资产的价值。“实体经济”是用于描述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的概念。虚拟资本是指通过信用手段为生产性活动融通资金,虚拟经济,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等,日益发挥出对实物经济巨大的促进作用。与1980年相比,1996年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金融资产总额均成倍增长。

1.3 管理内容的变化

管理内容的变化――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现代管理的最具活力的要素。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投资取向逐渐转向智力投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价格取决于其对企业的贡献的质与量以及其在市场中的稀缺程度。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增加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增加重要的多,发达国家是最明显的例子。美国在1990年人均社会总财富大约为42.1万美元,其中24.8万美元为人力资本的形式,占人均社会总财富的59%。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现代管理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4 企业目标的变化

企业目标的变化――社会本位的经营目标的多元化“取代”利润最大化。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整体的经营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当工业经济进一步向知识经济转变,企业的组成是高智力的“文化人”为主体。企业作为文化人的集体,就会适应“文化人”的特点和要求,采取以服务于“社会本位”的更高层次的多元化因素作为经营目标。更进一步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再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

2 知识经济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2.1 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传统会计理论中,会计目标的确定是以满足投资者与债权人的信息需求为主要标准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除了有上述需求之外,还会对企业知识资本拥有量和知识创新能力的信息提出相应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目标仍然是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管理和正确决策的会计信息,但是提供信息内容需要大大丰富与深化。会计的目标不仅要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对物质资本增长和创造的兴趣,更要满足他们对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源增减变化的信息需求;既有历史信息,还要有预测信息;既要关注“现金流转”,更要关注企业知识资本拥有量、知识创新能力及其增值能力。此外,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高投入和高风险特点,导致市场信息瞬息万变,仅仅应用历史性信息进行的决策风险极大。会计应及时提供相关的预测性财务信息以使企业规避决策风险。

2.2 对会计主体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主体都是处于现实空间中的各种经济组织,界定会计主体就是明确只核算该特定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在知识经济时代,存在一种 “虚拟企业”。 虚拟企业以现代通信技术为平台,联合制造商、供应商、经销商、顾客,以共同地、及时地开发、生产、销售多样化、用户化的产品。如果业务需要,虚拟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将数家至数十家经营体或几百、几千甚至更多的个人联结起来一起工作,而业务完成后就解散或续延,即具有寿命不确定,即分即合的特点。如何对这种不确定性会计主体进行有效的核算与管理,以降低其带来的风险,这对会计是一个有力的挑战。

2.3 对持续经营的影响

持续经营假设在会计理论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许多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建立在这一假设基础之上的。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一假设面临着挑战,具体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会计主体间重组兼并浪潮迭起,增加了单个会计主体失去持续经营的可能性。第二,“虚拟企业”兴起及发展。虚拟企业可能是临时性的,也可能是长期性的,具有即分即合的特点,对持续经营提出了最直接的挑战,引发了“弱持续经营”的热论。虚拟企业这种很有前途的合作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和采用。可以认为,在知识经济社会仍然要坚持持续经营假设。但是当企业一旦获得不能持续经营的证据时,会计处理应当按照清算价值进行。

2.4 对会计分期的影响

会计分期假设为定期报告企业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损益提供了前提,同时它也是权责发生制、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依据。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风险的加大和管理决策的需要,要求会计人员及时提供信息,即实时报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会计信息的核算从事后转变到实时提供了现实保证。只要需要,无需等到会计期末,击点鼠标即可生成所需的会计信息,丰富了会计信息的内容,提高了信息的质量和价值。会计分期与实时报告并不矛盾。实时报告只不过方便了信息用户。原有的会计期间都是等距期间,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置不等距期间,以满足对信息的不同需要。

2.5 非货币计量作用凸现

货币计量假设的两个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是会计信息应理解为基本上是可按货币计量或带有财务性的,将会计理解为关于计量和传递货币性活动的学科。货币计量假设这一局限性把大量的非货币性信息排斥在会计信息系统之外,严重影响了会计学在企业管理中应发挥的作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可以根据不同会计事项,不同的性质,选择适当的计量属性,增加对使用者有重要参考价值的非货币信息,如企业员工素质、市场份额、企业背景、行业资料等信息,使得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全面、完整,满足新时代信息使用者管理和决策的需要。

3 结语

一个深刻的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变革的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现代会计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从会计实务的角度,深入探讨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环境的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各种变化,分析知识经济对会计主体、会计目标和会计前提的影响,对于会计实务实践的丰富与发展必将产生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孙玉环.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发展的十大趋势[J]. 财会月刊,2000:34-35.

[2]吴志坤.浅论传统财务会计存在的缺陷及其改进[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74-75.

[3]朱瑜,王雁飞,蓝海林.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产增值路径探讨[J]. 企业经济,2007:36-38.

[4]斌. 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会计若干问题探讨[J]. 现代管理科学,2004:112-113.

[5]蒋衔武. 知识经济下企业无形资产基本特征的哲学思考[J]. 山东社会科学,2002:44-46.

[6]余绪缨. 论知识经济的社会文化观与现代管理会计[J]. 财会月刊,1999:3-8.

[7]王连月,陈艳,高玲俐. 论虚拟企业与人力管理[J]. 企业经济,2008:50-52.

[8]郑智勇. 试谈信息时代的会计信息变革[J]. 财会月刊,1999:27-28.

[9]靳能泉. 会计基本假设的价值和功能再造[J]. 财会月刊,2008:3-5.

[10]李海燕,陈锦,解文铎. 网络虚拟资产的会计确认与计量[J]. 财会月刊,2007,(11):39-41.

[11]袁仁玲. 浅议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创新[J]. 财会研究,2004,(6):8-10.

[12]宋小明,侯金良. 网络化会计体系架构及其他[J]. 财会通讯,2001,(8):37-38.

[13]曾瑞玲. 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J]. 财会月刊,2005,(9):31-33.

[14]陈一鸣,陈宏明,曾小青. 虚拟企业会计有关问题探讨[J]. 商业研究,2006,(4):41-43.

篇2

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为依靠、以高新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对社会的影响是全面、深刻、广泛的,因此必然会引起会计实务创新。

一、知识经济下的会计确认创新――将自创商誉纳入确认体系

商誉是企业的各个构成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协同效应,并所产生的未来超额收益所形成的现金流量的折现值。商誉可以通过企业购并获得,也可通过自创获得。自创商誉是企业各个构成要素在现有组合方式下的协同效应产生的价值。而现行会计实务中,自创商誉并未加以确认。知识经济下自创商誉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也就是反映已获得的超额收益。这样,自创商誉的价值就可以利润表上的超额利润为依据,再将超额利润按行业平均利润率还原计算,用公式表示如下:

自创商誉价值=年超额收益÷行业平均利润率

年超额收益=不包括商誉的企业资产总额×(企业实际利润率-行业平均利润率)

上述公式中使用的行业平均利润率是指市场公认的行业或产品的平均利润率。

二、知识经济下的会计计量创新――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为主

传统会计下,物质资产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其计量通常按照投入价值,采用历史成本原则。知识经济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风险与不确定性与日俱增,投入价值观越来越不合时宜。同时,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企业管理目标的多元化,知识资产替代物质资产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在这一大背景下,我们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对会计计量进行发展和改革。

综合采用多种计量模式,从各个角度分别同时反映经济活动的各方面情况及因素变异状态,以消除传统会计反应迟钝、单调、片面和不确定等弊病。知识经济下的常用计量模式主要包括: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现行成本计量模式、现行市价计量模式、可变现净值计量模式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可将其简要分析说明如表1。

知识经济时代,计量模式将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为主。由于公允价值计量是建立在主观估计的基础上的,缺乏可靠性;而历史成本计量有可验证、中立、可靠性强等优点。为了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要同时提供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信息和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信息。

三、知识经济下的财务报告创新

出具财务报告的作用在于披露和揭示能够以货币计量的历史性信息,为现在和潜在的信息需求者提供有助于进行决策的相关会计信息。传统会计由于受工业经济时代产权理论的影响,财务报告主要提供有形资产营运为主的会计确认,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资本所有者的信息需求。同时,受技术的制约,传统会计报告通常采用定期报告的形式。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报告用户越来越要求报告所提供信息的实时性、完整性,以便迅速作出决策。同时,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的逐步形成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也使这一变革成为可能。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报告将从以下几大方面进行创新。

1.财务报告内容的创新

(1)增加社会绩效报告。在知识经济时代,重视环境保护、追求健康发展应成为企业的使命和共识。企业必须通过知识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活动来协调和解决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矛盾。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只有通过社会效益的实现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目标。企业应该不再是被动地参与控制污染、保护环境,而是积极选择清洁生产和无害化技术,企业的开发研究必须以环境保护为基本原则。因此,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为了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财务报告的创新必须增加社会绩效报告,该报告的主要内容设置可如表2。

(2)将人力资源信息纳入财务报告体系。人力资源信息在财务报告中的披露,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在资产负债表中增加“人力资源”项目,反映人力资源的持有状况,在利润表中反映人力资源的收益、成本及费用,在现金流量表中反映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支出等信息。同时,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有关人力资源的结构、年龄层次、文化程度、技术创新能力等信息。二是单独编制“人力资源会计报表”,详细反映企业所有的人力资源状况,确立人力资源的成本与收益。

2.财务报告重点的创新

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知识资产的首要地位提高了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将成为未来披露的重点。在披露内容的排列顺序上,将改变目前按流动性或固定性排列的方式,采用按重要性排列,将企业的无形资产排在固定资产的前面。同时,由于人力资产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为显示其重要性,将其单独从无形资产中提出并列于首位,固定资产列于流动资产之前,充分反映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其具体设置见表3。

3.财务报告时空范围的创新――建立电子联机实时报告

由于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空前发展,使会计实时报告终于不再是梦想。会计实时报告是指企业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将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事项反映在财务报告上,并将其存储在可供使用者查阅的数据库中,供使用者随时查询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及其他重要事项。财务信息的各方使用者都可以不必像以往一样,等到会计期间结束后,才能看到企业最新的财务状况。这样就使会计报告滞后性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实时报告也突破了传统报告在空间上的约束,不论信息使用者在何地,都可以即时为用户提供实时财务报告。

四、知识经济下的会计手段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处理手段由手工操作进步到电算化手段已不仅仅是一种要求。电算化会计系统在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上的稳定性和可信性得到共识,企业级会计软件已被广泛应用,其目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企业财务信息一体化,形成一套完整的分析决策体系,实现供销存业务与财务一体化管理。一体化顺畅的流程保证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良好的沟通,及时结算清账,避免坏账损失。一体化顺畅的流程还能保证财务监控的深度和力度,财务部门可以监控业务不超限额,可以同步查询供销存业务发生的明细及余额情况,可以监控到多种原始业务单据,保证账实相符。从而使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除此以外,会计信息的载体由纸介质变为磁介质和光电介质,从而保证同一基础数据可供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进行信息的加工和利用。会计信息的传输手段由纸介质的凭证、账簿、报表的人工传递变为电子网络传输。

综上所述,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全面运用,使得会计信息处理高度自动化,在技术上为会计手段创新已打好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敏: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创新[J].经济师,2003(1)

篇3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学校有技能大赛”,教育部在2008年的全国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上提出了这个口号。我校是一所五年制高职学校,有数控、机电、化工、信息技术、旅游、烹饪、会计等专业。为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我校的各专业均以技能大赛为抓手,重视各专业的技能训练,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财经商贸类财会专业技能竞赛项目设会计电算化、会计手工账务处理和珠算三个竞赛项目其中会计实务(这里主要是指高职的学生组手工账务处理)难度大、题量多涉及的业务面广,对会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高。我校自2008年参加财会专业技能大赛以来,会计训练团队不断探索、总结训练方法,取得了一定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充分认知会计技能大赛的深远意义

(一)以赛促教

五年制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指出“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会计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及终身学习能力,在企业、非营利组织单位会计及财务管理一线工作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在传统的会计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以本为本,讲授的多为会计的理论知识点,造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严重脱节。自从有了会计技能比赛后,我校自上而下重视会计教师的专业技能,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将会计技能大赛的内容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并利用各种会计教学资源和平台对各年级的学生开设实践性的教学。基本实现会计专业的毕业学生零距离上岗。

(二)促进学校技能教练团队的建立

会计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多,事务性工作繁杂,教师单枪匹马搞技能大赛肯定是无法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我校在长期的技能训练中,逐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教练团队。其中每个项目均实行主教练负责制,小项由单独的教练进行指导,这样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专长,提高了技能训练的效率,也提升了会计团队的核心力。

(三)是展示职业院校师生技能水平的一个舞台

每年的技能比赛的赛场就是职业院校师生展示专业技能水平的一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大家互相切磋技艺、互相交流经验,为师生的共同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科学合理的技能训练计划是教练团队开展训练工作的前提。

(一)认真研读技能大赛方案,确定训练目标

江苏省财会技能大赛执行的专业技术标准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处理具体原则和方法遵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现行税法(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文件为准)。

(二)考核的主要内容

高职组的手工账处理是模拟中型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会计业务。具体考核内容包括:填制凭证,凭证权重占52%左右,可见这部分考核内容的重要性。主要考核原始凭证的识别、填写字迹、盖章、大小写金额,并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填制和审核凭证时会计核算的起始环节,若这个环节错误,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正确的编制会计分录是手工账务处理取得高分的关键。就近几年省赛的赛题来看,高职组的题目难度逐年加大,难点主要集中在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业务;登记账簿,账簿权重占15%左右。主要考核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报表权重15%左右。试算平衡后,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编制个别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其他,其他权重占18%左右。主要包括建账、会计交接、帐簿启用、错账更正、成本计算、编制科目汇总表、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和编制纳税申报表等。

(三)分析方案的变化

每年的大赛方案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尤其是手工账务处理。自营改增后,对经济业务的影响较大。另今年的省赛手工账账务处理使用网中网会计实务(手工)智能考评系统(云平台)作为考核工具,来完成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编制财务会计及纳税申报表等。这些都是在技能训练中要特别需要关注的。

(四)在熟知方案的基础上制定训练目标

总体目标。根据参赛规则,参赛选手应熟悉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及会计实务处理技能,熟练掌握模拟中型企业的手工账处理的核算程序。争取在市赛中保证所有参赛选手全部出线,并且在省赛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阶段目标。第一阶段:一年级学生熟练掌握《基础会计》的主要内容。第二阶段:二年级学生熟练掌握《财务会计》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和《成本会计》成本费用归集和分配。并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生在单项业务及综合业务的手工账务处理方面进行强化训练,为参加技能大赛提供人员的保障。

三、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

科学的技能训练方法能使技能训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遵循教育规律,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

单项训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做到:清晰讲解操作要领并做好示范。学生应正确地模仿并反复练习。具体包括:阿拉伯数字、大小写金额以及各种银行票据的正确规范地填写。在单项分步训练后,就要让学生进行连续操作。

篇4

经济越飞速发展,会计就越重要。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基地,行业会计实务课程的开设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的特点,突出了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理念。《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行业会计实务》主要涉及施工企业、物业管理企业、饮食服务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运输企业等行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兼顾实用性和专业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是一门多元化企业财会人员必修的业务课程。然而就现阶段教学现状来看,笔者发现高职行业会计课程存在一定的失调状况,不仅教学内容陈旧,课堂管理难度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高,也严重影响了会计实务的教学质量和未来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于提高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教学质量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一定的课时内,通过改善教学模式以及师生的相互配合,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得与之能力相匹配的岗证能力,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

一、影响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影响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有效性的因素进行阐述。

(一)教师因素

首先,行业会计实务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教师没有及时的对知识更新换代,很多教师为了图省事,在备课时在网上下载课件,经过略微修改或调整后直接用来讲课,十几年的教学内容都大同小异,与时展严重脱节。其次,很多教师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既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为了提高出勤率,在教学活动中采取了很多“硬性”控制和约束,导致个别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与老师“唱反调”,使师生关系逐渐僵化。

(二)学生因素

首先,较之普通本科,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的质量起点较低,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水平参差不齐,加之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扩招,使生源标准逐年下降,使得很多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集聚一堂,为会计实务课堂教学带来较大难度。其次,行业会计实务教学通常采用大班授课制,由于学生性格、学习基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使课堂管理和秩序的维持变得不再得心应手,基础较好的学生会觉得课程进程慢,较差的学生觉得跟不上,甚至会故意扰乱课堂秩序。此外,高职学生的学习态度值得关注,很多学生在进行会计实务学习时存在较强的盲目性和被动性,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这个科目,学了有什么用,从而导致学习热情和效率大打折扣。

二、提高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模式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下面,本文就如何提高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模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更新教学方法,重构教学模式

提高行业会计实务课堂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和学生双重配合,共同努力,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重新认知自身的角色。教师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还要扮演财务经理的角色,使教学内容与经营过程挂钩,将企业中可能涉及到的业务以及交易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也要有双重身份,既要听从老师的指挥,也要扮演员工的身份,在实践教学环节独立自主的完成老师布置的电算化操作任务。其次,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更新改善传统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案例教学法指的是根据具体的业务案例,如采购、销售、存储、核算等流程,在教学中将这些流程穿去,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加强对经济实体的认知。而角色扮演法指的是设计特定的场景,由学生扮演存货会计、会计主管、出纳员等角色,使其对会计这个岗位有更深层的认识,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创造性。

(二)创建理论与实训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环境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校方的积极配合与资金支持,建立高标准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训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环境。通过在虚拟财务室、POS实训、ERP虚拟经营实训等环节,循序渐进的将“教”与“学”融为一体,也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学校教育的环节中来,达到教学与实际会计工作相结合的目的。同时,学校也可以与会计师事务所开展长期的合作,让学生去顶岗实习,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提高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的多方共同努力,这样才能使课程成为学校与市场的柔性接口,为社会发展源源不断的输入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星宇.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系统——ACS系统的有效性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

[2]黄昕.加强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有效性的思考[J].吉林金融研究,2016.

篇5

会计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因此,在会计课程学习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会计知识理论体系以及运作方法,还需要掌握会计实务方法,因为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当前,中职会计实务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制的弊端

从中职会计实务课程教学的情况来看,大都沿用了传统课程体系的课程制,这种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同时开设了多门专业课程,导致学习目标比较分散,不利于学生工作经验的积累;二是一个完整的学习任务由于涉及的内容较多,当堂完成比较困难,导致知识衔接存在问题,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和理解。

2教学目标不合理,教学观念比较落后

在会计实务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贪大求全,让学生学习各种技能,认为这样能增加学生就业的机会。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和社会需求有很大差距,学生的专业知识也不够扎实,知识运用存在很多问题。在会计实务教学中,教师会给每位学生一套实习的资料,这些相当于中型企业的月业务量。也就是说,学生一个人充当了各种角色,既是销售人员又是仓库管理人员,既是出纳又是会计,内容繁多,种类复杂,学生理不清头绪,做起来也比较困难。

3实务内容不合理,对会计实务的可操作性产生不利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些资料只是照抄企业某个阶段的会计资料,而没有对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导致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而有些资料是由教师编造的,与实际的情况相差较大,实务课程成为理论教学的另一种形式,换汤不换药,缺乏真实感,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由于实务内容不合理,对会计实训的可操作性产生不利影响,也达不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标。

4只注重手工操作的训练,而忽视会计电算化模拟训练

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完成了会计电算化改革,学校财经专业也都开设了相应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但是由于时间限制和条件限制,学生的实际操作时间较少,会计实务教学大都仍为手工训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长时间来适应,学习与工作的衔接难度较大。

二、中职会计实务项目课程有效教学研究

针对中职会计实务教学中的问题,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应运而生。所谓项目教学法,即通过项目设计,让学生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实践技能。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纯理论教学的方法,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起来,力求使课程教学与学生、职业、社会的实际情况相符,使课程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并没有特定的方式和结构,在各专业教学中应用时,应结合专业特点来制定教学流程。在中职会计实务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1结合教学现状,设计教学项目

项目设计是项目教学法最关键的环节,直接决定了课程教学的成效。在选取项目时,应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将书本知识作为项目的载体,还应该留有余地,让学生既能够学到知识,还能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因此,在项目设计时,教师应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掌握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操作技能,制作学习进程和项目书。

会计实务课程即与会计实务相关的一些课程,如基础会计、初级/中级/高级会计实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统计学、税法、财务会计等。根据会计实务课程,可将其分为七个项目,并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项目一:出纳岗位;项目二:财产物资和核算岗位;项目三:职工薪酬和核算岗位;项目四:成本核算岗位;项目五:收入费用和利润核算岗位;项目六:资金核算岗位;项目七:总账岗位。

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选择项目

在项目设计以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教学内容,而应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成若干小组,以5~7人为一组为宜。在分组时,教师应将成绩优秀、中等、较差的学生平均分配到各组中去,通过以点带面、以优带差,在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应该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分组对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有重要的影响。在分组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学习项目。

3根据所选项目,制订项目计划

在选择项目之后,小组成员应对项目进行分析,思考怎样才能完成项目的任务,并提出具体的项目任务计划。在小组讨论中,小组成员可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提出问题和建议。这些问题可能是已经学习的内容,也可能是新的知识点。如在材料会计岗位中,审核购入材料的原始凭证、填写材料收料单及领料单、计算本月发出材料的成本、登记材料总账和明细账、月末盘点材料等,教师只讲解了一些理论知识,并没有讲解具体的操作过程。在项目教学中,如果这些问题是由学生提出来的,再由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在课堂学习中,学生通过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完成,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4根据项目计划完成项目任务

篇6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车间修理费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规定:厂部和生产车间发生的修理费计入“管理费用”账户;销售部门发生的修理费计入“销售费用”账户。在2009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初级会计实务》中,有三处提到车间修理费的问题。

1、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举例如下:2007年6月1日,甲公司对现有的一台管理用设备进行日常修理,修理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100,000元,应支付的维修人员工资为20,000元。甲公司做如下会计处理:借:管理费用120,000元,贷:原材料100,000元,应付职工薪酬20,000元。

对于不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发生于车间的,计入了“管理费用”科目,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要求。

2、应交增值税。企业从国内采购物资或接受应税劳务等,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应计入采购成本或应计入加工、修理修配等物资成本的金额,借记“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库存商品”,或“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委托加工物资”、“管理费用”等科目,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可抵扣的增值税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应付或实际支付的总额,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等科目。举例如下:D企业生产车间委托外单位修理机器设备,对方开来的专用发票上注明修理费用10,000元,增值税1,700元,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D企业有关会计分录:借:制造费用10,000元,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元,贷:银行存款11,700元。

在本例中,《初级会计实务》将生产车间发生的修理费计入了“制造费用”科目,这不仅与《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相悖,而且就本教材而言,前后处理方法也不一致。因此,对于上述有关增值税的表述中,应更正为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因修理修配发生的金额,计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上述例题的会计分录应为:借:管理费用10,000元,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元,贷:银行存款11,700元。

3、辅助生产成本的核算。提供修理劳务所发生的辅助生产成本,通常按受益单位耗用的劳务数量在各单位之间进行分配,分配时,借记“制造费用”,贷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举例分别采用直接分配法和一次交互分配法分配机修车间归集的费用,如直接分配法:通过计算,一车间、二车间负担的机修费用分别为256,000元和224,000元,《初级会计实务》中所编写的会计分录为:借:制造费用――一车间256,000元,――二车间224,000元,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480,000元。

以上对辅助生产成本的会计核算,仍旧将车间发生的修理费用计入了“制造费用”科目,这一点不仅《初级会计实务》没有遵照《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进行会计调整,还有很多《成本会计》教材对其会计核算也出现同样的问题。上例机修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应改为:借:管理费用――修理费480,000元,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480,000元。

二、增值税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并规定本条例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本条例其中有两项:一是允许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修订前的增值税条例规定,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即实行生产型增值税,这样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税负比较重。为减轻企业负担,修订后的增值税条例删除了有关不得抵扣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的规定,允许纳税人抵扣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换。为堵塞因转型可能会带来的一些税收漏洞,修订后的增值税条例规定,与企业技术更新无关(如房屋)且容易混为个人消费的自用消费品(如小汽车、游艇等)所含的进项税额,不得予以抵扣;二是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修订前的增值税条例规定,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为6%。根据条例的规定,经国务院批准,从1998年起已经将小规模纳税人划分为工业和商业两类,征收率分别为6%和4%。考虑到增值税转型改革后,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负担水平总体降低,为了平衡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之间的税负水平,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扩大就业,应当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同时,考虑到现实经济活动中,小规模纳税人混业经营十分普遍,实际征管中难以明确划分工业和商业小规模纳税人,因此修订后的增值税条例对小规模纳税人不再设置工业和商业两档征收率,将征收率统一降至3%。

笔者认为,《初级会计实务》是会计人员技术资格晋升应达到相应知识水平的学习内容。在2009年,会计人员已经按照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进行有关增值税的会计核算,而他们学习的知识点却是旧的、老的、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对于和增值税相关的内容应及时更新。

篇7

关键词 :会计职业判断;会计实务;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职业判断的准确运用以及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有效提升是目前我国会计界发展的重要目标,在会计实务中会计职业判断的地位也显得越发重要。对会计职业判断课题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使会计理论体系得到完善,还可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帮助解决会计实务中存在的职业判断问题。会计职业判断的涵义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下,根据对企业当前和将来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以及对经济业务性质的分析,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以及在编制会计财务报告中所采取的原则方法等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会计人员在此过程中所具备的选择能力体现了其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一、会计实务中会计职业判断的应用

1.资产减值

⑴任意计提减值准备,唯利是图。证监会在2010年对国内近千家上市公司进行了问卷统计,调查投资者对于盈余质量与资产减值准备关系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的投资者觉得资产减值准备能够提高盈余质量,有四分之一觉得资产减值准备会降低盈余质量,近五分之一的人认为二者相互没有太大影响,极少数人觉得没有影响。对于投资者来说,盈余质量是判断被投资企业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准,但当企业运行产生危机时,管理人员可以随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企业会计数据,营造出企业良好运作的假象来误导投资者,并以此获得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其中,控制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就是控制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职业判断行为。

⑵少计资产减值准备,编制虚假会计报告。在企业扭亏为盈当年,有很多企业少计资产减值准备,其原因之一是通过此手段从亏损转为盈利,避免企业破产;之二是通过此操作来粉饰企业业绩水平,达到避免退市的目的。在2005 年财务舞弊研究中心国家会计学院总结出的十大舞弊财务报告中,通过少计资产减值准备手段操纵报表的公司有六家,分别是科龙电器、ST 圣方、ST巨力、ST天一、大冶特钢、天津磁卡,达到了总数一半以上,表明很多企业在核算利润时会不正当地利用会计准则中预留的职业判断空间,通过诸如少计或不计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或者冲回之前年份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以达到一定水平的盈利要求。

⑶相关概念模糊,缺乏实践经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做资产减值处理时如果遇到无法确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情况,那么该资产应该被分到其他相关资产中,这就引出了资产组认定的问题。资产组的概念对于我国会计人员来说较为陌生,资产组是根据它能否可以单独产生现金流来认定。许多会计人员因为对资产组的概念理解不透彻导致在会计操作中时常出现差错。

⑷滥用资产减值准备。万福生科曾在本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并于2011 年上市,在公司提供的上市前三年报表数据中,存货占总资产比重一直较大,而所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却非常少,专家及业内人员据此质疑万福生科的招股说明书。该公司主营业务属于农牧业,因此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较高属于正常情况,但报表中计提的减值准备却一反常态的少。根据已有研究得知,万福生科在四年间的存货周转率平均下来不到行业平均值的一半,存货的储存风险事非常大的,而公司四年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数平均不足存货的1%。万福生科于2012 年9 月19 日公告称公司虚增利润0.4亿元,虚增收入1.88亿,存在严重的业绩不实问题。

2.存货计价选择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人员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需要对该资产的可变现净值进行估算。在活跃交易市场的环境下,会计人员能够较为方便地获得相关数据,进行会计判断的过程也相对容易,而如果没有活跃市场则完全由会计人员自己判断。存货计价选择是会计职业判断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进行存货计价选择时会计人员应当坚持客观公正的理念,如实反映存货价值。物价变动情况下不同的存货计价选择对会计利润和纳税产生的影响也不同,下面以物价水平的不同变动情况为例探讨存货计价选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物价保持相对稳定,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都能准确反映存货的真实价值,并且不影响纳税和利润的实际金额。如果物价上升,加权平均法对存货实际价值的反映较为真实,但会使企业多计利润从而导致纳税额增加,不利于企业长期的稳健发展,属于较为激进的选择。相反如果物价下降,加权平均法对存货市价价值的反映则较为真实,可以为企业少计利润进而减少税收,属于较为保守的选择。在会计实务中会计人员很少会考虑到外部通膨对会计信息造成的影响,在进行方法选择时缺乏小心谨慎的态度。部分会计人员考虑到物价因素却在方法选择上无法保证恰当,导致会计职业判断结果受到影响。

3.其它事项中存在的问题

⑴会计政策选择。为达到企业利润的期望目标,在会计政策选择中提前确认收入,延迟确认费用。利用会计估计的不确定性操作利润,选择会计方法时做出利己却不符合实际状况的选择。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相关概念模糊,在会计实务中无法准确操作,从而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⑵利用会计差错调整调节利润。在企业的本期盈利目标没有实现时,会计人员通过在期后将项目处理判断为会计差错,调整之前年度损益以达到多计收入的目的,之后可以调整会计差错更正错误处理,总体看来虽然财务数据没有变化却违背企业的真实情况,属于造假行为。

二、会计职业判断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会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会计职业道德意识淡薄。会计是一个道德与技能共同要求的行业,单纯注重会计技能发展而轻视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这会导致越来越多缺乏职业道德的高水平会计人员出现,他们极易受外界利益诱惑而无视道德约束,编制虚假的会计信息给信息使用者造成损失。

工作责任意识的缺乏。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具体操作者,工作时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督。现实中很多会计人员只是机械地完成本职工作,对会计工作相关的信息很少关注,导致会计工作与其他重要信息失去联系而孤立存在。对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法规缺乏重视,部分会计人员知识老化,职业判断能力较低。部分会计人员工作态度不严谨,操作随意,判断结果常常违背会计准则。

2.会计准则体系不完善

会计准则对会计职业判断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当前经济活动复杂多变,会计准则需要不断更新完善。当会计法规与相关利益者发生冲突时,部分会计人员利用法律的不完善之处谋求私利,如果相关法律体系足够完善,就能给会计人员良好的指导性,避免违规行为。会计工作存在大量的对最佳估计数的判断,会计准则只给出了大致可操作范围,但是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的判断是否准确并没有给出明确标准,判断结果或许和会计准则的期望背道而驰。

3.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

在我国公司制度下,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分别拥有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三股力量相互制约,维持企业正常运行。公司治理结是否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职业判断结果。

4.内部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

管理层在获知公司重大决定或事项后应该及时告知股东,同时让公司会计人员及时生成和披露相关信息,但实践中公司内部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股东无法及时了解公司的变动情况,信息往往只停留在管理层导致会计人员难以掌握,相关利益人在企业发生重大事决策时只能白白蒙受经济损失。

5.缺乏会计职业判断理论体系指导

关于会计职业判断的理论研究在我国发展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对会计实践起到的指导作用微乎其微。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很多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感觉手足无措,而会计准则又给会计人员预留了很大的自主判断空间,因此形成一套系统有效的理论体系显得更加必要。

三、确保准确运用会计职业判断的策略

1.更新教育理念,能力与道德并重

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普遍处在偏低的教育水平,在所有会计人员中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会计师比例不足两成,更高学历的从业人员更是难得。要想完善会计教育机制改变现状,必须加强会计基础知识的学习,因为会计属于技术性行业,进行会计职业判断尤其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及经验。可以对已经工作的会计人员进行定期指导培训,不断更新所学的会计知识,适应会计职业判断环境的变化,同时根据岗位需求学习与会计相关的税法、贸易、金融等相关知识。

会计工作不仅注重技能提高同时也注重道德培养,在存在利益矛盾的情况下,会计人员的道德选择往往决定了事态的发展方向,所以认识到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努力使会计人员时刻用道德标准约束自己的行为。

2.完善会计准则体系,缩小职业判断的选择余地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更符合了国际会计准则发展趋势,并给予了会计职业判断更大的自主空间。但同时也为企业的舞弊行为埋下隐患。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产生的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因为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企业管理者获得决策权的同时又被企业所有者制定的种种规则约束,在某些情况下管理者出于利益考虑会操纵会计信息,做出虚假的会计结果。财政部根据会计实践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修订了原先的企业会计准则,新的会计准则加大了对操纵利润行为的惩处力度,对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提出了限制,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会计准则的制定无法涉及到会计事务的各个细节方面,单纯依靠会计准则的约束是不可能完全消除会计人员的违规行为的。未来可以设立独立的第三方监督协调机构,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财务报告的审计,发表结论与意见的同时判断其是否是真实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调节企业内审人员和管理者在会计职业判断领域的重大分歧,在企业与政府机关对报告意见发生分歧时给出恰当的意见。

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维护良好的会计环境

⑴加强董事会建设。目前我国的董事会制度还不完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独立性缺乏,董事长和总经理常常由同一人担任,决策权和监督权混合使公司的监督机制失灵,企业的经营风险被明显提升。二是董事会中独立董事人数偏少,董事的独立性缺乏导致本应该起到的作用无法发挥。三是忽视了小股东和相关利益者的诉求,可以在董事会中为他们安排一定的比例,这样不仅能保证他们的利益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作用。

⑵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就目前而言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相当薄弱,内部控制系统往往因为内部审计人员被管理层管制而无法有效进行公正的监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企业可以将内部审计进行外包。作为独立审计部门的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这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起到帮助。

在会计实务中,资产减值、存货计价选择等方面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极易发生偏差,根据会计职业判断社会性、主体性和会计事项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特征,将导致会计职业判断问题需要在会计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无法一劳永逸。研究会计职业判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会计人员工作,缓解当下存在的滥用或错用会计职业判断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浅谈畜牧业企业生物资产会计核算[J].财会通讯,2010(3):91-92.

[2]任坐田.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J].财经论丛,2007(4):51-53.

篇8

公允价值作为我国新的会计计量的属性,从应用至今,公允价值的优劣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一方面,公允价值相对于传统的计量方式来说,存在很多有利于现代会计实务应用的特点,但是联系我国的实际市场形式,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实行还存在很多的局限与弊端。因此,一方面,要适当限制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滥用,另一方面,要尽快推进我国的经济制度的改革,尽快在实际应用中能全面推进公允价值的应用。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公允价值并不是我国独创的计量属性,在国际上,公允价值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双方都了解和熟悉交易内容的情况下,双方自愿交换一向一项资产或清偿一基本原则债务所使用的金额。公允价值又称公允价格、公允市价。我国会计准则基于国际会计准则和其他国家的会计准则,做出了相对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公允价值的定义:熟悉市场情况的交易双方在公平合理的交易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交易金额,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由此可以看出公允价值有以下几个特征,一,公允价值是在平等、公正的条件下产生的,交易双方是在熟悉情况的环境下,共同商定某些条款后所一致同意的价格。也就是说不能存在欺诈等情况,例如古董玩家不能依仗相关知识从农民手中低价购买价值连城的古董,这是不符合公允价值的前提的。二,公允价值是一种动态的价值观念,他不是一成不变的价值,随着环境和交易双方价值观的变动而改变,公允的性质也会随之而改变,也就是说,同样的交易对象,由于交易双方思想观念的差别,得出相差很多的公允价值,这是完全正常合理的。因此,通过实际情况来判断公允价值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公允价值的优劣分析

(一)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应用中的优势

作为我国新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的计量方式,公允价值必定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第一,公允价值所反映的信息更加贴近实际。与传统的静态信息反馈机制相比,公允价值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能快速掌握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从而得出最符合实际的评估结果,这在知识与信息更新日益频繁的今天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二点,公允价值与传统的财务报告相比,具有更加灵活的评估方式以及一定程度上的规避风险的能力,这一点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拓宽了渠道,也弥补了传统计量方式难以逃脱和预测金融风险的致命缺陷。

(二)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应用中的劣势

任何的发明或做事方式都有两面性,公允价值也不例外,他有着我国传统计量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也必然有着其自身的缺陷,这也是为什么至今还有一部分人不认可公允价值的原因。他的缺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允价值的使用。公允价值的缺点有很大一方面是由我国基本国情所带来的。我国处于计量准则更新换代的时代,很多市场机制并没有完全适应新的计量准则,加上公允价值传入后,他的定位一直不是很清晰,所以他的适用范围比较受限,或者有些方面存在滥用的嫌疑,由此常常会引发一些案件纠纷,这是公允价值不利的一个方面。第二点,是由于公允价值的计算方式所导致的,在我国,虽然引进了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但是并没有给出一种明确的计算方式,所以公允价值在使用时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合理性和不科学性,这导致公允价值所得出的数据的参考价值大大降低。还有一点就是,由于公允价值在我国实行的年份较短,我国缺乏专业的操作人员,操作人员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允价值的准确性。因专业素养导致的公允价值的误差,是很多人认为公允价值不可靠的重要因素。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公元价值在我国的利用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通过构建完善合理的市场体制和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有利于公允价值在我国经济市场发挥更大的效用。

三、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一)在投资性房产中的应用

投资性房地产,简单来说,就是能为拥有者创造财富收益的房地产项目,可以是通过收取租金的方式来获益,也可以是通过资产增值的方式来获利,投资房地产的特征在于能够并且应当单独计量和出售。这也是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前提条件,成本价值和公允价值是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量的两种主要方式,如果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就不能对该房地产进行公开投标,或者是折旧计提,买卖双方应该根据市场价值账目来调整价格,如果发生变动,应计入当期损失,不得继续追讨。

(二)在虚拟资产交换中的应用

所谓虚拟资产,包括很多种类,总的来说,没有直接应用货币进行交换的资产,都可以划分为虚拟资产,在实际应用中,用到公允价值的虚拟资产主要有,债权债务,域名,和比特币等,这一类具有固定归属,价值比较稳定的虚拟资产在进行交易时常用公允价值来计量,但是由于比特币一直没有被得到国际方面的官方认可,所以使用公允价值时会有一些困难。除此之外,有一些虚拟资产是无法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例如股票等风险较高,市场价值极其不稳定的资产,这些资产有其独特的计量方式,不能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四、结束语

公允价值的应用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企业间结算比较公平合理的一种结算方式,从现阶段来看,公允价值在我国市场中存在着诸多限制,但是从长远来说,公允价值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计量方式。值得我们为其做出改变,政府所能做的就是尽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尽早给公允价值一个合理准确的定位和计算方式,尽可能发挥公允价值的最大效用,使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的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军.浅谈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作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54).

篇9

1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面临的确认问题

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资源的投资主要指智力资源以及智力产品,而这种产品具有其特殊性,即无形化。这种产品应否列入无形资产,以及这类产品的会计核算属于不属于无形资产核算范畴,都是亟待确认的问题。对于智力资源应否划入到会计要素当中,高科技企业对于智力资源的投入偏大,智力资源的发挥决定着高科技企业的收益与企业的发展。智力资源如果定性为企业的固定资产,从理论与实务上面都是应该的。资产是一种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这点从智力资源上可以看出。在会计实务当中,企业的智力资源作为会计信息是极为重要的。对于经济决策起到重要作用。在智力资源怎样把它确认为无形资源,或者是确认为其他资源,主要看人所拥有的智力关系。

2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面临的计价问题

无形资源的计价问题的重要地位随着无形化资产投入的加大而逐渐凸显,但其计价结果如何却没有明确的定论。无形资产的计价问题就如企业的声誉问题一样既是会计计价的难点同时也是富有争议的焦点。其难点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很难对企业为获得无形资产而花费的资金进行计价,其原因一是企业的薪资设置不能客观的反应员工的无形资产也无法估算无形置产形成的成本,二是无形资产形成有一定的非消耗性。因而现行会计在很难把握计价结果的可靠性,即使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做法。第二,无形资产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无形资产的成品计数难,但追溯会计发展历史却发现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但其价值却需要根据其未来的收益能力进行衡量。因而,无形资本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的大小由其未来的收益和入账现金值为决定,但怎么衡量这些收益和现金数额却又有很大的歧义,也就增加了计价的难度。第三,对于超出企业会计拥有的无形资产难以计价。知识经济条件下,更新最快的就是知识、技术这样的无形资产,这种更新速度无法保证现有无形资产的有效性,也就给会计工作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

3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价值摊销所面临的问题

人们面对无形资产的价值摊销上面,存在着很多非议,因为在目前这种知识经济环境之下,不管是智力资源,还是智力产品这些都被会计核算纳入到无形资产范畴内。这无疑是使本就不明朗的无形资产摊销更加雪上加霜。归根结底主要问题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属于非消耗品类别的智力资源和智力产品是否应该进行价值摊销。二是,如若摊销,就目前会计的计数不能够准确的计数智力资源和智力产品这些无形资产价值的情况下该怎样确定正确的无形资产摊销的期限?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对无形资产进行价值摊销。以上两个方面若干个问题都是知识经济条件下对会计工作的挑战,都需要找出相应的理论并依据这些理论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4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相关信息披露所面临的问题

就目前会计发展的形式看,现行的财务会计体系还不能很好的解决无形资产的计价问题,那么在这个课题解决之前该怎样调节会计计价和信息需求之间的矛盾呢?现代会计的重要目标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但对决策者有用的信息有比较泛泛,既有数量信息又有非数量信息。数量化的信息仅给决策者提供可靠的相关的参考信息,这只是一种信息形式但却不是唯一。对于不能量化的信息,只有通过分析整理这些信息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为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判断提供正确可靠的信息。量化信息固然可靠,但并不是适用处理所有的信息。就无形资产而言会计计价固然重要,但就目前的会计体系来看采取非量化的信息进行处理可能对决策者的帮助更大,因此对此类信息输出时应附有信息批注。而哪些信息需要批注?怎样批注这些问题都是无形资产会计未来很长时间内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杨子慧.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4(08).

[2]周志宝.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探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4).

[3]孙立艳.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5).

篇10

一、公允价值的概念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而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由此可见,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IASC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大体一致。

二、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随着会计准则和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有了较多但是相对谨慎的应用,主要表现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等的会计处理中。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2.企业合并。新企业会计准则把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两种。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视同两个企业之间的交易,可以有双方的讨价还价,是双方自愿交易的结果,因此有双方认可的公允价值,并可以确认购买商誉,其会计处理方法就是所谓的购买法。

举例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吸收合并进行说明:大力公司和利民公司是两个独立的公司,2007年1月1日两公司协定,大力公司将利民吸收合并,大力公司以公允价值为15000万元,账面价值为9,500万元的固定资产作为对价合并了利民公司,利民公司的资产负债情况如下:

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5,00万万元与被合并方净资产的公允价值11,500万元的差额3,500万元确认为商誉,若两者之差小于0则确认营业外收入。大力公司的账务处理:

借:固定资产8,500

长期股权投资6,500

商誉3,500(15,000-11,500)

贷:长期借款3,500

固定资产清理15,000(固定资产公允价值)

3.投资性房地产。新准则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同时还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可见并不是所有的投资性房地产都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三、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相关的公允价值难以确认和计量。在公允价值难以取得的情况下,会计准则要求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将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有许多会计要素如资产和负债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可供观察的交易价格,将未来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在的现金价值的现值计量,往往就成为估计相关价格即公允价值的最重要的技术手段。

2.关联方交易严重影响交易价格的公允性。我国上市公司和大股东之间的交易非常普遍,尤其是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关联公司进行债务重组,资产交换等交易中,交易价格缺乏公允性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多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粉饰报表,虚增会计利润。

3.会计人员素质影响准则实施。就公允价值而言,采用现行市价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收集和应用交易商品的市价,采用估价技术,熟悉理财学方面的知识,经过综合分析、判断,才能熟练地操作。同时,会计人员还应具备计算机方面的技能,以摆脱复杂的计算,减少人工计算的失误,提高精度。客观地讲,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离这一要求尚有差距。

4.公允价值再次可能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会在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或者出于维持公司业绩或者配股的需要,通过债务重组确认重组收益来改变上市公司的当期损益。

四、会计实务中有效运用公允价值的建议

1.建立市场信息数据库。网络信息技术运用是未来实现公允价值计量的关键。在数据资料收集到之后,应先由指定的部门进行分析整理,得出一个或几个较为客观、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信息,然后再交由信息使用者使用,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参考标准。这样才能使公允价值变得客观、可靠。

篇11

众所周知,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的基本流程和会计方法的运用上被广泛得到应用。但是一直以来,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会计职业判断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我国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判断水平不高,对于会计制度和准则在应用时生搬硬套,缺乏职业判断的意识和积极性,远远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会计职能的需要。因此加强对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意义重大。

一、会计职业判断的本质

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在对某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包括最终财务报告的编制)过程中,针对各种不确定情况,在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准则框架内,合理运用自身的经验和判断力对其使用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会计行为。

由会计职业判断的概念可知,会计职业判断实质上是一种会计行为,它是由会计行为实施主体(会计行为实施个体和会计行为实施群体)应用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与制度、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对不确定的会计事项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有助于企业经营决策与管理的会计信息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会计是一门充满不确定的学科,这在当前会计准则和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会计职业判断逐渐成为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缺乏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一直以来,我国对会计行为的规范是通过行业会计制度来实施的,会计人员在处理经济事项时只需参照会计制度做出是非判断,其优点是减少了会计行为的主观随意性,但这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会计职业判断发挥的空间。因此,会计人员依此形成了按固定方式处理的习惯,缺乏相关职业判断的经验和能力,不能根据客观环境的复杂性运用职业分析和判断的思路去理解会计事项。例如,在会计实务中有关资产减值的会计事项处理过程中,在会计职业判断中滥用会计估计造成资产减值计提过度或不足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缺乏引致的。

(二)会计监管不力,会计职业判断被扭曲

会计职业判断是一个“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显著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反之则反是。其中,会计监管系统的建立健全对于会计职业判断的质量影响深远。在我国,会计监管力量主要来自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与外部会计监管系统两个方面。然而,现阶段这两个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问题也十分明显。就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而言,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与会计人员舞弊现象频发,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而就外部监管系统而言,存在多重监管的现象,且各监管主体缺乏沟通与协调,监管资源浪费与缺位的问题并存。在这种监管环境下,会计职业判断缺乏中立性,反而成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掣肘。这一问题在会计实务中主要体现在有关重大会计差错追溯调整上,企业利用会计差错追溯调整以前年度少计的费用、多计的收入、以及过去发生的粉饰报表的造假行为,掩盖以前年度业绩虚假的真实状况。

三、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对策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前已述及,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是会计职业判断行为实施的主体(个体、群体),其专业素质的高低对于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质量至关重要。从会计人员自身来讲,会计职业判断专业素质是一种职业判断的意识或经验,其不应拘泥于不确定会计事项过去的会计处理行为,而应当结合企业以及市场环境的最新变化对该会计事项进行深层次分析,看清其经济实质,进而选择恰当的会计方法和会计流程,将会计工作的重心从研究会计制度本身转移到恰当运用职业判断上来。在此基础上,还应当不断归纳总结,建立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储备,养成会计职业判断的习惯,以利于在处理类似情况时,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从会计机构层面来讲,要确保建立会计职业判断行为主体的独立性,防止其受到企业经营管理层面的干预,避免其成为企业经管人员用以粉饰报表的工具。

(二)优化会计职业判断的工作环境

会计职业判断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其工作环境的优劣可以显著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质量。对此,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会计法规是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依据,尤其是高质量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对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质量至关重要。其中有关滥用会计职业判断的惩罚性措施可以对会计人员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实现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目的的会计职业判断;(2)强化监督机制。鉴于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观性,完善且执行力强的监督机制是确保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关键点。对此,首先应当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对不确定经济事项的职业判断进行评判,对于会计舞弊行为及时查出,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含量;而在外部监督系统的构建上,应当发挥民间审计力量的作用,利用其专业性和独立性对会计报表整体的公允性发表意见,系统全面地对会计职业判断进行验证和评判。此外,准则制定层面还应当进一步细化职业判断的依据、方法和程序,这样既有利于会计人员进行更为审慎的职业判断,也便于企业决策层对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和实质进行理解与运用。

总之,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一致认同,我国随着会计改革的深入、会计标准的国际化也进入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时期。但现阶段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的水平令人堪忧。因此,如何提高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的质量,引导其在会计系统中发挥正面的作用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篇12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收录日期:2014年6月10日

一、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面临的问题

(一)公允价值的获取和使用存在的难度。由于采用公允价值的价值变动是通过损益表反映的,它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的各项指标和财务信息的正确性,因次公允价值的确定办法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因为有许多会计要素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可供观察的交易价格,将未来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值计量,往往就成为估计相关价格即公允价值的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公允价值本身是合理的,我们不能因为公允价值难以计量就放弃其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为公允价值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优化其存在的基础,便于我们更有信心地使用公允价值。

(二)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问题

1、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一直以来都难以同时得到满足。有些经济学者提出反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原因是他们认为公允计量是一种以牺牲可靠性为代价来满足相关性的计量手段。就目前市场可观察到的现行价值状况而言,相关资产市场的存在是其必备条件之一。从我国的现状来看,证券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建设都还不成熟,价格并不能确实的反映价值量,绝大多数市场资产的公允市价难以获得。虽然在不存在相关资产的活跃市场,也可以运用其他技术来估计公允价值,但是就我国经济信息水平状况而言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现阶段我国市场对未来现金流量以及折现率的信息都还很缺乏,判断常常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现值的主观估计成分偏大。因此说一种计量方式即使是很有价值,但也决不能以牺牲其可靠性为代价。

2、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问题。公允价值的运用较历史成本而言在技术和人才等方面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并且大大地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现值技术的应用需要有高超专业技术、诚实守信的评估师队伍,而且公允价值的计量与核算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了,同时需要更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进行会计处理才能完成。从我国现状看,评估人员与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都是不理想的,客观的说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从业人员对于公允价值这一业务运用尚难以适应。

(三)缺乏成熟的市场环境。我国目前市场化程度不高,公平的交易环境尚在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对绝大多数资产和负责而言,很难找到可以观察到的市场价格。同时缺乏公平价格的形成机构。作为行使中介职能的中介机构尚难以做到真正独立、客观、公正,还有一些中介机构缺乏诚信,对一些资产或负债的评估有失公允,资产评估的科学性还存在较大欠缺。

(四)成为操纵利润的工具。新准则规定了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等方面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许多人认为,公允价值的采用会加剧公司人控制现象,为管理人员操纵利润提供了方便。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导致利润纵并非政策制定本身有问题,而在于其使用者人为操纵造成的。财政部在本次准则的制定中慎之又慎,尽量避免了滥用准则的情况出现。如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就明确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除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这一条件外,还应当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相关信息。可见并不是所有投资性房地产都可以采用公允价值的,需要有严格的要求限制。这一点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是完全不同的,也是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从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公允价值的应用是有严格的条件限制的。

二、解决公允价值在运用中面临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公允价值理论,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公允价值应用框架。我国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和会计理论界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尽早推出一个具有操作性的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及应用框架。这个指导框架应对公允价值的细节问题予以明确规定和详尽说明,以便于会计人员进行实务操作。同时将健全的理论在我国全面推广,才能促进解决运用中出现的难题。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也可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二)加快市场经济发展,建立成熟的市场环境

1、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提高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确立,为公允价值的运用奠定了环境基础。保证有一个公开、公平、有效的市场经济大环境。我国应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全国市场价格信息数据网络,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公开化,形成良好的市场价格信息体系。而我国的证券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完善,在提高资本运作透明度,清理违规违纪行为,构建上市公司综合监管体系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财政部也不断的加大了对会计信息质量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广大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有效鉴别的能力也有所加强,证券市场的有效性逐步提高。可见,如今的经济环境与以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现在的市场经济环境初步奠定了公允价值运用的环境基础。

2、不断完善相关理论体系,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公允价值计量的有效实施首先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公允价值理论体系作为支持。尽管我国新会计准则已经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但是,基本准则中并没有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进行详细的规定,而且没有单独一项具体准则专门规范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细节问题,这将极大地阻碍公允价值的应用与发展。我国理论界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仍然十分有限,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纷繁复杂的现值技术和公允价值会计理论方法精髓还远不够。对理论研究的缺失,特别是对公允价值及其外延研究的缺失,导致对公允价值确认计量的要求及方法远不能满足现有复杂的资本结构体系。我国应根据国情,尽早的制定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准则或应用指南,应具体详细的说明现值技术的操作,详细地说明现值的确认、计量问题,折现率和资产报酬率选择的问题,对于公允价值定性和定量给予一个标准,使得操作上能够规范,减少主观的臆断,以利于实物操作。在目前的准则体系下,公允价值计量很难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加强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三)加强监管

1、强化相关管理、审计机构等监督力度,建立互动机制。界定清楚财政、审计、会计等监管职能和作用,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做到各司其职、严加监管。而且相关管理机构之间要建立互动机制,发挥监管合力,人员必须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政府监督的职能和作用。

2、提高会计、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执业水平。公允价值的引入增加了大量的职业判断的内容,这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加强对会计人员有关公允价值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我国会计人员整体职业判断水平;另一方面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守法意识和道德教育,从主观上消除利润操纵的动机。此外,应该加强对审计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与执业能力培养,使其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起到监督控制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篇13

1知识经济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1.1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目标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做决策。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人员赋有更高的技能,能够将网络和会计目标相结合。打破传统的会计模式,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按照财务会计的要求,按照企业的财务状况一系列的流程,对许多会计信息进行重新编程分类,以适应现代企业瞬息万变的管理要求。

1.2和基本会计的关系

在传统会计概念下,企业是主要以劳动力材料等实际存在的经营进行一系列财务活动。在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时代里,已经将实体交易提升为实体与无形资产的特别市场交易,不像以往单纯地投入资产或实物形成的体系进行的约定。

1.3对利润概念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冲击下,利润不在仅靠劳动和服务所创造,而是由智力资本和劳动资本共同构成的,相对于以往的利润,实体经营创造的利润比重正在逐渐减少,智力资本创造的利润逐渐增大,人们的智力和能力完全可以在企业运用现代科技和技能,能够省时省力,创造出利润。

1.4对资产的影响

工业经济上的利润要求企业从事生产或出售商品不仅获取利润换取货币,而且要求获取最大利润。在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所创造间接的利益远大于实体交易。举个例子,像微软、华为、戴尔等现代科技企业,主要以智力研发的科技为主营业务,以设备,房屋为副业。因此可以分为智力和非智力利润。

1.5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传统意义上的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它反映的是将实体经营结果,将许多虚拟的无形资产忽略,对于公司反映的财务报告信息不全面,缺乏预测性和价值性,不容易对管理层做决策起正面作用。为了减少这种风险,要求知识经济下的网络与财务报告相融合,提高及时性。

2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

2.1对会计主体的影响

传统上的会计主体是指在经营上具有独立性或相对独立性的单位。如果是营利性经济组织,就是一个企业;如果是非营利性的单位,就是一个事业单位等,现在在知识经济的冲击下,这种会计主体的定义变得模糊,知识产生的长远利益,也属于盈利的范畴。无实体经济逐渐演变成网络经济,几百万甚至上亿的经济业务通过互联网可以一瞬间成交,也可以解约等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知识资本的增强,将会出现新的多层次、多方位的会计主体。知识和信息的持有状况将成为企业创造利润的主体,加速转换会计主体成为重中之重。

2.2对持续经营的影响

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投资者需要通过其现在的财务状况与过去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来预测其未来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据以做出投资决策。这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会计,都是以实体经营并持续的企业,但是在知识经济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互联网组成临时性的网络企业,这种企业并没有店面和设备等,这使得企业的持续经营假设不再适用,表示临时性企业按照其经营策略并没有固定期限,也没有多大的限制。

2.3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分期假设就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一种补充,它和会计的基本职能息息相关。会计分期假设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现在的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中,传统的会计分期假设已经受到了十分严重的影响。会计信息的时效性显得愈发重要了,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他们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就是最及时最有效,只有这样最新最有效的会计信息才能够更好地为他们的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知识在创新阶段,投入的人力大,效益少,投入产出效益相对较少。如若分期,前后期会出现较大差异。虚拟公司的出现对持续经营假设的挑战,使得人们对会计分期的必要性和期间划分方法提出了质疑。网络虚拟临时性的特点比较强,比如在一定的时间内,有可能是一两年,一两个月,甚至一两天,所以没有严格的意义会计分期。

2.4对货币计量的影响

传统的货币计量方法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管理者了,首先传统货币提供的会计信息有滞后性,从而无法让管理者及时了解到信息,无法及时做出有效决策。单一的货币计量在知识经济冲击下,变成多元化。随着国际化交易的增多,外币业务和物价变动更是影响着货币的单一性和稳定性。现在的货币计量就同时采用货币和电子货币,以完善货币的不足,同时电子货币加快了企业资金周转速度,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3对会计原则的影响

传统的经济环境中,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不那么准确,因为都是由会计人员主观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完整。但是会计人员的个人主观原因,或者个人情绪等等都会影响判断,然而智能化时代的来临,帮助人们精准地分析数据,也有些计算机精英设计一些程序,完成客观反映财务状况。任何情况下谨慎性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传统经济下,会计人员容易受管理层影响,产生高估资产或者其他不客观的报告。

4对实务的影响

4.1对会计电算化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的模式下,电算化发展越来越规范细致成熟。因为电算化必须满足会计人员的工作需求,作为一个系统的企业财务软件,要经过多次调试,多次实验。电算化也会被逐渐开发更简洁方便操作的系统。同时社会上的企业也对电算化人才高度重视,未来电算化人才需要掌握更高端的专业知识。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保护企业信息还有其他的文件信息也成为会计人员的研究问题,需要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开发更多的保护软件。

4.2对会计工作重点影响

传统的会计工作是包括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使用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管理会计档案等一系列工作,在过去,大家大多数采用手工方式,有些误差不可避免。现在会计人员都重视电算化,熟练操作一系列财务软件,开始从机器得出的数据中,对公司的经济业务做出预测,更好地为管理层和债务人服务。

4.3会计核算的重心发生转移

工业经济条件下,传统的会计核算往往渗透到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经济业务事项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会计核算通常是有形资产和服务上的运营。然而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还有会计信息系统的飞速普及的情况下,会计核算的对象不仅仅实体资产、设备等等,更是包括无形资产、商誉、知识产权、人力资本。像现在的很多公司以交易证券还有以互联网技术领域为主导的公司,都是没有实体的,完全靠知识在维持公司的运营。据我所知,一家连锁集团顺应知识经济的趋势,以经济发展常态的体制机制为发展方式,以信息化产业链融合建筑产业链为产业发展战略,形成多要素,两领域高效益的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像这种公司完全依赖无形资产,而且发展越来越好。相信会计核算的重心将慢慢向无形资产上转移。

4.4对会计人员的影响

会计人员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下,越发感受到压力。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要求更高。为减少知识更新所带来的决策风险,首先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要过硬,因为计算机技术普遍使用,基础的一些会计工作已经可以由科技代替。会计人员要从事高端的脑力劳动,突破专业问题,从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从事管理上的工作,及时掌握信息,从而真正分析数据,从数据中预测企业的趋势。面对现在信息国际化,跨国企业的兴起,会计人员也应具备外语能力,以适应现在时代潮流,不至于被淘汰。

4.5对会计信息实效性和多样性的影响

伴随计算机技术在现在社会的普遍广泛的使用,打个比方,稍微正式的公司,都会采用用友财务系统,更加系统地进行一系列公司的流程。在很多大学课程中,都把ERP设为必修课程,一再地训练,更加体现了社会对知识经济的重视。以往无法及时并很麻烦提供的一些手工内容信息可以被会计数据设定出一些相适应的会计程序和编程,只要前期输入,各个会计人员在各自权限就可以及时在电脑上查看。会计工作者可以利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相结合的方式编制出适应在新经济环境下使用的会计报表,在现在经济模式变化迅速的情况下得以生存。会计信息复杂多变,假如还用传统的记账方法,无法跟上高速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发展下,会计人员有足够的智慧就能很好地从多样的信息中筛选出有效的信息。

5预测知识经济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的日益成熟,会计人员的能力将得到提高,除了强硬的专业能力之外,还要熟练掌握电脑操作、外语等等。会计理论中,虚拟的知识的比例会越来越大。而对于会计实务,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将信息加工储存检索,在知识经济影响下,伴随着计算机的蓬勃发展,会促进会计实务的发展,会渐渐取代时常有错误繁琐的手工操作。现在大家身处于经济时代这个大环境中,传统的会计工作无法满足现在的发展趋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场变革是把双面剑,对现代会计学来说是一个突破和创新的好时机。因此会计人员一定要从学会从实际出发,面对现在的经济环境,要学会及时调整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践,变革传统财务会计体系,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做出一系列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调整,指导会计实践能够有效进行,勇于突破传统会计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服务,帮助促进我国经济的正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青,邓家姝.新经济与会计转型[J].商业研究,2004(22):90-9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