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2:2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级会计实务辅导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考试大纲变化情况
财政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关于印发**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务日程安排的通知》会考[**]46号中规定,**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继续使用**年度考试大纲,即教材基本上没有变化。对于已经参加过**年度会计职称考试的考生,可以使用年考试用书进行复习,但需要注意新修订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暂行条例内容,待**年度考试用书出版后,及时将新教材的主要变化之处予以更正。
(二)题型
从近几年考试情况分析,**年《初级会计实务》考试题型仍然是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其中单项选择题20道题,每题1分,总分20分;多项选择题15道题,每题2分,总分30分;判断题道,每题1分,总分10分,答对得1分,答错倒扣0.5分。主观题包括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计算分析题有4道,每题5分,总分分;综合题共2道,总分20分。考试题型仍然是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五种。
(三)题量
客观题主要是检测考生对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主观题主要是检测考生对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全部业务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融会贯通能力和紧密联系实际的实务操作能力。从题型分值来看,单选题在五种考试题型中难度最小,考生能否在单选题中尽可能高地拿到分数是顺利通过考试的基础,而多选题是分值最高、难度最大的题型,同时也是考生能否通过考试的最大障碍。
二、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复习要点分析
(一)《初级会计实务》
根据已公布的**年度考试大纲,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教材内容仍为7章。初级会计实务内容不多,而且重点突出,每年的考试重分值的题目主要集中在第2~3章中。分析近三年考试试题,笔者将教材中的章节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非常重要),第二章资产、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以及第六章财务报表,这三章的考试分值一般占全书的70%左右;第二层次(重要),第一章总论、第三章负债和第七章成本核算;第三层次(比较重要),第四章所有者权益。教材中涉及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六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是历年考试命题的重点,考生应重点掌握该部分内容。考生还应认真分析以前年度的考题,因为综合题部分一般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出现,而且都是与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相结合。如**年同时考到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具体项目的计算,题型都是先做日常业务,然后计算具体项目的金额,这较以前是个重要变化,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
(二)《经济法基础》
根据已公布的**年度考试大纲,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料考试《经济法基础》教材内容仍为章。经济法基础分为税法和经济法(含会计法)两部分内容,其中第一部分经济法内容包括第一章、第二章和第八章,第二部分税法内容包括第三章至第七章。从近几年考试情况分析,2007年及年税法内容所占分数为70%左右,经济法知识所占分数为左右,这和以前相比是个很大的变化。教材内容虽然比较多,但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核,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流转税法律制度、所得税法律制度和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一般都是主观题的考核内容。
三、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备考策略分析
(一)明确学习目的
参加会计职称考试目的就是要考试合格,要建立一种强有力的自信,相信自己一定会通过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态度决定一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而不是部分考生所考虑的只是尝试着去体验考试。
(二)讲究学习方法
备考初级会计考试前要先调整好心态,坚定必过的决心,避免因为其他事而轻易放弃备考,珍惜点滴时间学习并努力学习。调整好心态后考生就要定一份可行的学习计划。
3、打牢基础,掌握重点
其实初级会计考试不难,两个科目中《初级会计实务》更需要理解《经济法基础》更需要记忆。建议大家先理清思路,把握考试脉络,再逐个章节学习,知识点和习题要搭配好,这样更有利于短时间基础知识的掌握。做题过程时还要认真体会考试的重点内容及命题角度,看看哪种题最容易拿分。
[作者简介]邵丽(1978- ),女,辽宁沈阳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审计教研室主任,讲师、会计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审计学、高职教育;史新浩(1970- ),男,山东莱西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会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学、高职教育。(山东 潍坊 26101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任务驱动’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主持人:史新浩,项目编号:200948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50-02
一、引言
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会计人才资源总量增长40%,会计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80%,高、中、低级会计人才比例达到10︰40︰50。这一发展规划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发展空间。规划特别强调,推动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应用型会计人才是指能够将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会计工作实践的专门人才。①这对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职院校,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应当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教而不做不是真教,学而不做不是真学,要教学做合一。②本文在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体现专业核心能力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了“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对其改革效果进行了总结。“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设置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对全国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主要贡献。
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长期以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可谓灌输之功十居七八,而启运之功十不得二三。这客观上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对专业实践技能的有效训练,制约着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导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结果是教师不满意、学生没收获。
2.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训练不同步。传统上,会计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的,理论课程开设在先,实践课程开设在后。以笔者所在学校改革之前的课程为例,“会计基础”在第一学期先进行理论讲授,学期末进行一周的“会计基础仿真实训”。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时,没有同步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而学生在进行集中实训时又忘了理论知识。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专业教师发现这种“学做不一”“学做分离”的模式已不适应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3.教学目标与证书考取目标不配合。许多职业院校的常规教学和职业资格证书考取之间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课程教学目标与证书获取目标不能形成合力。课程教学仅仅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没有考虑和兼顾证书考试科目的内容要求。为了学生参加证书考试,还要组织专门的辅导,增大了日常工作量。实际上,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会计专业教学应当把证书考核项目和要求纳入课程标准,将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结合起来。
三、“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024
[中图分类号] F2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044- 02
辅助生产费用的代数分配法是许多大中专院校成本会计或其他相关教材所介绍的多种分配方法之一,并被这些教材称为最准确的分配方法。然而,笔者经过研究发现,这些教材介绍的所谓代数分配法在理论上是存在错误的,当然在实务中是否为最准确的分配方法,也是值得商榷的。
1 相关教材的错误论述
下面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的“2016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初级会计资格《初级会计实务》”一书第260-261页(承第254页[例8-5]的案例资料)所介绍的代数分配法为例,分析其错误所在。现摘录该书对代数分配法阐述的相关内容如下:
[例8-5]假定甲工厂设有机修和供电两个辅助生产车间。2×12年5月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以前,机修车间发生费用1 200万元,按修理工时分配费用,提供修理工时500小时,其中,供电车间20小时,其他车间耗用工时如表8-4(该表介绍的系直接分配法,所以本文略)所示;供电车间发生费用2 400万元,按耗电度数分配费用,提供供电度数20万度,其中,机修车间耗用4万度,其他车间耗电度数如表8-4所示。该企业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
5.代数分配法
代数分配法的特点是先根据解联立方程的原理,计算辅助生产劳务或产品的单位成本,然后根据各受益单位耗用的数量和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此方法有关费用的分配结果最正确,但在辅助生产车间较多的情况下,未知数也较多,计算起来比较复杂,因此,本方法适用于已经实现电算化的企业。
[例8-9] 承[例8-5],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如表8-9所示。假设X=每小时修理成本,Y=每万度电耗用成本,设立联立方程如下:
1 200+4Y=500X2 400+20X=20Y
解得:X=3.39,Y=123.39
根据表8-9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4 935 500
――供电车间 677 400
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2 126 610
――第二车间 9 000 000
管理费用 3 822 500
销售费用 1 911 300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16 935 400
――供电车间 24 677 400
观察以上处理,不难发现问题:辅助生产车间月末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之和(41 612 800元)大于辅助生产车间平时归集的辅助生产费用之和(36 000 000元)。
2 对错误观点的辩析
对于上述问题,初级会计实务作者也认识到,作者将这种现象解释为是由于辅助生产费用交互分配而相互转账引起的。但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最终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大于平时归集的辅助生产费用的现象,根源在于初级会计实务所列方程组有明显的错误:机修车间当月的总费用只考虑了平时归集的费用和供电车间分配进来的费用,而忽略了本车间分配出去的费用;同理,供电车间当月的总费用只考虑了平时归集的费用和机修车间分配进来的费用,而忽略本车间分配出去的费用。
何况,辅助生产车间期末还可能在产品、辅助生产车间所生产的成品也可能作为存货储存、辅助生产车间也许直接向其他企业提供劳务或者辅助生产车间自身还有可能接受本车间提供的服务。所以,辅助生产车间月末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之和不可能大于辅助生产车间平时归集的辅助生产费用之和。
3 对错误的修正意见
仍以上文例题给出的资料为基础进行分析:机修车间的单位成本设为X,供电车间的单位成本设为Y。则从两个车间提供的服务量的角度计算的总成本分别是5 000 000X和200 000Y,而从费用的来源的角度归集的总成本分别为12 000 000+40 000 Y -200 000X和24 000 000+200 000X -40 000 Y。不难理解:(12 000 000+40 000 Y -200 000X)+(24 000 000+200 000X -40 000 Y)=36 000 000。当然,两种方法计算的总成本应当是相等的,据此建立以下方程组(为便于表述,将实务中所列方程组称为A,下面的称为B):
12 000 000+40 000Y-200 000X=5 000 000X24 000 000+200 000X-40 000Y=200 000Y
解得:X=3.096 8,Y=102.580 6(比交互分配法准确)
这里所指两种服务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均已把从对方分配的费用考虑了进去,已是理论上较准确的成本了。事实上,不论是方程组A还是B,要解决的问题都是两个辅助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服务所发生的费用的问题,还并未触及辅助生产费用向外分配的问题。因此,通过上述联立方程的过程,实质就是两个辅助车间的交互分配费用的过程。对外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很难再去考虑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的相互分配,否则会造成辅助车间之间分配的无限循环。当然,此时应当如同交互分配法一样编制会计分录:
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4 103 224
――供电车间 619 360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619 360
――供电车间 4 103 224
这样交互分配后,机修车间的辅助生产成本为:
12 000 000+4 103 224-619 360=15 483 864元。供电车间的辅助生产成本为:24 000 000+619 360-4 103 224=20 516 136(元),两个辅助车间归集的生产成本为仍为36 000 000元。之后两个车间再如同交互分配法一样对外分配。
因为辅助生产车间是为其他部门服务的,辅助生产费用最终要全部分配到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其他受益对象(除辅助生产车间期末有在产品、辅助生产车间所生产的产成品作为存货储存、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向其他企业提供劳务等情况外),所以对外分配的单位成本要以各辅助车间当期归集的总成本和它们各自对外提供的劳务量进行计算。
总之,相关教材所介绍的代数分配法有其局限性,经过改进并和交互分配法相结合,才是科学可行的。
首先了解报考范围与条件,若符合条件不要担心年龄大、记忆差或是工作忙等原因,要树立信心和决心,勇于报考。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共同负责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报名范围:从事财务会计或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在职在岗人员。申报高会的基本要求,包括政治思想水平、学历、年限,各地方的要求都会有些差异。一般要本科以上学历并且取得中级职称后5年以上,学历越高年限要求越短;如是专科需要破格,在资历和工作实绩方面要特别突出。
二、考试内容
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科目为《高级会计实务》,此外还需通过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一)高级会计实务考试
《高级会计实务》的考试时间为210分钟,采取开卷笔答方式。考试一般于每年的9月进行,5~6月报名,考试费100元。主要考核应试者运用会计、财务、税收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政策法规,分析、判断、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和解决会计工作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高会考试会有两个分数线:一个省线、一个是国家线。一般国家线都是60分通过,在全国范围内3年有效;省线由各省自定,略低于60分,有效期1年。为了能顺利通过高级会计实务考试,在学习和考试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计划得当。在备考中首先应制定复习计划,长计划、短安排,在完成繁重的工作同时精心准备。根据自己的情况订立学习时间表,合理安排时间,统筹兼顾各章内容,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学习全部知识。参加高级会计实务考试的考生,一般都是各个单位的财务负责人、业务骨干等,平时工作比较繁忙,所以需要合理安排时间,一方面不能耽误工作,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通过考试。
2.合理选取教材。最重要的教材就是《高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但考试大纲没有解析,很难懂,建议到书店选购一本适合自己的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辅导用书,结合辅导书中例题加深理解。
3.积极参加辅导。参加辅导的好处是,掌握了重点、理解了难点、熟悉了答题技巧,随老师一起学习比自己看书效率高得多。参加辅导培训之前,要熟悉大纲,对大纲的脉络和各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的把握,以便带着难点、疑点去学习。培训时,要理清知识的脉络,记好笔记或进行录音,掌握答题的技巧。
4.分析历年试题和适当练习。通过分析历年试题,可以熟悉出题规律,理清出题思路,对考试非常有帮助。在复习过程中,应该80%时间用来研读大纲和辅导用书,20%时间用于做练习。适度练习能够避免考试时“眼高手低”,通过模拟题的练习,还可以提高自己解题的技巧和能力。
5.保持良好心态。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保持良好心态非常重要。许多考生已经多年没有参加考试了,现在猛然参加考试,难免有紧张焦虑情绪。如何克服紧张焦虑情绪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乐观心态,把考试当作一个项目进行管理,其他事能做好,考试也一定能做好。“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考试中充满自信,心情就很放松;“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考前拿出充分的时间进行复习,就能水到渠成,顺利通过考试。
6.考中沉着答题,合理安排时间,先易后难。拿到试卷后不要急于做题,而要根据题量,对210分钟的考试时间做出合理的安排。一般每题20分钟,做完8道题控制在160~180分钟之间,留30分钟检查、补充。
(二)职称外语考试
高级会计师职称外语考试考综合英语B级或其他语种(每个省不完全一样,还要看当地的要求),每年12月份报名,次年的4月份考试,报名考务费每人54元。职称外语主要有以下6种题型:词汇选项、阅读理解、阅读判断、完型填空、概括大意、完成句子和补全短文。试卷满分为100分。从其内容看,难度相当于四级。但不考听力,也不考写作,大多为阅读,只有少量的语法。针对职称外语考试题型特点,其复习方法主要是:
1.词汇选项:记单词需要早下手,坚持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背单词,然后再循环复习以前背过的,尤其对英语放手多年的学员;
2.阅读判断:把教材中的文章全部做一遍就可以;
3.概括大意与完成句子:应该重点关注教材新增文章;
4.阅读理解:复习的时候结合后面翻译的中文来看前面的文章,对尽快理解教材内容将会有更大的帮助;
5.补全短文:补全短文从教材出题的概率看在下降,但教材的文章还是不能忽视;
6.完形填空:此类考题要弄透书中的文章;
7.一定要做历年考题,而且要把A、B、C三类考题全做一遍。
另外,符合特别条件的还可以免试。
(三)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评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须按《类别表》要求,在第1.中文Windows 98 操作系统或XP;2.Word 97 或2003 、WPS或金山文字2005;3.Excel 97或2003、金山表格2005 ;5.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或Internet应用;以上类别科目(模块)中选取3个科目(模块)参加考试并取得合格证。另外还应根据各自岗位和从事专业工作的特点,在第4.PowerPoint97或2003、金山演示2005;6.FrontPage200或Dreamweaver MX;7.VisualFoxPro5.0;8.Access2000 ;9.AutoCAD(R14)或AutoCAD2004;10.Photoshop6.0;11.Flash7.0;12.Authorware7.0;13.Project 2000;14.用友财务(U8)。以上类别科(模块)中选取1个科目(模块)参加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报名费每人10元,考务费每人每个科目(模块)60元,一般是要求考4个模块,大多数人选XP,Word,Excel和用友软件,其中用友软件是必选模块。计算机模块考试对我们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来说相对不是太难,考试前看看模块的书,做几套模拟题,一般便可通过。另外,符合特别条件的还可以免试。
三、评审论文及上报材料
(一)有关论文事宜
参加高会评审,还需要由本人独立撰写或以第一作者署名的并在具有全国统一刊号(CN)的报刊上发表的财会类论文2~3篇,字数一般要求2 000字以上。且申报人撰写的宣传报道、会议发言稿、简报、资料介绍、考察报告、项目报告、教材、毕业论文、经济技术类报告、译文以及参与编写的工作计划、章程、办法以及事务性、操作性的具体工作方案等材料不能作为参加评审的论文送交评审委员会。对一般的财会人员来讲,要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并刊登是很不容易的,平常要做有心人,单位或个人可订阅财会类杂志和浏览有关网站,模仿写一些东西并投搞,尽量写些实务性的,避免涉及理论太深的内容。即使写出的论文不能被录用,对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也是有帮助的,只要持之以恒,也就成为可能。
(二)申报工作总结的写法
申报总结就是把取得中级资格后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具体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学识水平、工作业绩以及获奖情况等。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写好总结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总结前要充分占有材料;
2.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
3.条理要清楚;
4.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一般要求3 000字以上。
(三)申报高级会计师的程序与申报所需资料
申报高级会计师由个人向本单位人事部门填表申请,由单位人事部门将基本符合条件的推荐对象的有关材料报市会计系列职改办初审,再报经市职改办审查同意后,由市会计系列职改办负责汇总上报省会计系列职改办。材料报送时间为每年10月份左右,评审时间由省高级会计师资格主审委员会于12月份组织评审。
申报高级会计师一般应附以下资料:
1.学历及学位证书原件(如学历证书丢失,须提交毕业生登记表原件,或经单位人事部门审核,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的毕业生登记表复印件);会计师(或相关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有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在岗、继续教育记录齐全)、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全国合格证或省合格证证书原件;有效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或成绩单(原件)、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或有效证明(原件);
2.《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一式3份;
3.任现专业技术职务后的历年考绩卡片;
4.《申报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情况简表》一式2份;
5.符合破格申报条件的,申报时须由单位和有关主管部门出具破格推荐报告1份,并由呈报部门核准并签署意见,加盖印鉴后上报1份(因获奖、成果破格的,奖项和成果应为财会方面的);改系列评审的(指同级别的),须呈报《改系列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表》一式4份,原《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或《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原件,或经单位人事部门审核,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的复印件)1份,并报送反映其工作变动后业务水平、业绩情况等证明材料;
6.接受继续教育证明材料;
7.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业绩的业务工作总结1份;代表性著作、论文、作品、成果及奖励证书等(原件)。其中:《评审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情况一览表》中“任现职以来取得的成果及受奖情况”(以下简称“成果及受奖”)栏填报数量不超过5件:“任现职以来发表、出版的论文、著作、作品等”(以下简称“论文、著作、作品”)栏填报数量不超过5件,其中代表性著作不超过2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先后恢复和建立起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会计从业资格(会计证)考试制度。会计考试制度的建立,对于加强会计专业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培养和选拔会计人才,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然而这三种考试的目的要求各不相同,自成体系,而对象却同为会计从业人员,造成了会计考试管理中许多不容忽视的。
1.造成考试管理机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浪费。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的管理机构是注册会计师协会及其地方分会,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由人事、财政部门共同管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由财政部门管理。虽然这三种考试的管理,名义上分属于不同的管理机构,实际上都是由市、县(区)财政部门的会计管理机构承担的。基层财政部门的会计管理机构,本来就人手少(多则三两个人,少则一个人,有的只在相关科室设一个专职岗位),事情多,还要负责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换发、年检、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及完成财政收入任务等大量中心工作。这些繁琐的工作占去了基层会计管理机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造成了物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
2.造成会计执业标准不统一,考试重复。现有、法规规定,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的服务对象、执业范围各有侧重。但只是有无“注册”二字的差别,便使得他们的执业标准很不统一,也使得“会计师”的称呼名不符实。《会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毫无疑问,注册会计师也应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然而,《注册会计师法》规定,凡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会计师以上职称者均可参加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即可申请注册;没有特殊情形,应准予注册并执业。这就是说,注册会计师无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同样,财政部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若干问题解答(一)》中,在界定会计岗位时,也将注册会计师(审计人员)排除在会计岗位之外。这就不免让人纳闷,注册会计师不属于会计从业人员,那为什么要冠以“会计师”的头衔呢?注册会计师的三大法定业务之一——会计服务业务的开展合法吗?
执业标准的不统一造成了会计从业人员的重复考试。现行制度规定,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法和税法。会计师考试科目为会计实务(一)、会计实务(二)、财务管理和经济法。由于考试的不一致,加之执业范围的不同和就业压力的增大,使得不少会计从业人员考完了会计师又去考注册会计师,有的取得了注册会计师资格,又回过头来报考会计师,还有的从会计员一路考到高级会计师,最后还要去为注册会计师再搏一回。另外,从业资格考试本该是岗前考试,难度要求应较低,可考试的科目却比助理会计师职称考试还多出一门,考试难度也不在其下。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还要再参加助理会计师职称的考试。这样,不但增添了考试管理机构的工作量,也造成了考生时间、精力和资金上的巨大浪费。
3.教材政出多门,口径不一致。注册师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都有各自的考试委员会,教材的编审、出版、发行按各自的渠道进行。由于教材编审人员对、规章和制度等理解不一致,加上新出台的法规制度编入教材的时间不统一,造成了同一年度两种考试的教材对同一的解释各执一词,有的还大相径庭,让考生莫衷一是,让做实际工作的同志无所适从。
另外,由于会计行业的考试持续走热,教材及其相关的辅导材料的出版发行给出版行业带来了不凡的商机。由于教材编写、出版、发行渠道失控,许多不法书商不惜以盗版、胡编乱造等手法编印名目繁多的教材和辅导资料投入市场,或者通过种种手段借助考试管理机构销售给广大考生。这些教材印刷质量低劣、错字漏字连篇不说,就连基本概念和业务处理的技术要求也被弄得颠三倒四,例题和解释牛头不对马嘴。
4.造成了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误解。注册会计师与会计专业技术职称中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是一种什么关系?属于中级还是高级?他们的技术等级孰高孰低?人们无法认定。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因为考试科目和教材的不一致,导致了执业过程中技术标准的不一致,不同的会计人员对同样的问题各执一词,互不买账,造成了社会上方方面面对会计行业的误解。
二、改革会计考试制度的对策建议
为了使会计考试制度朝着更加有利于培养和选拔人才、管理更加合理的方向,笔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
(一)建设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是提高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支出效益的需要。公共财政为社会提供的教育支出通常面向特定的单位,各个不同的特定单位之间各自为政,互相封闭,往往使公共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公共属性,容易造成全社会教学资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财政资金效益受到制约。集中财力和优势师资力量建设会计专业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以公共产品的形式面向社会提供会计教学资源,既可以服务于全国1300万会计人员,使每年130万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应考人员、每年60至100万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的应考人员、每年以百万计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应考人员从中获益,同时也可以为全国开设会计专业的众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在校学生提供教学资源,使国家财政支出在一个项目上的投入实现全社会共享的目的。
(二)建设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是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水平的需要。会计专业的特性决定了确定全国统一的会计专业能力标准,构建国家标准的会计专业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会计是一个标准化特点非常明显的行业,会计理论虽然丰富多彩,但是高职生学习的会计实务必须服从于全国统一的会计准则,这也是会计工作人员处理会计业务的准则。由于法律和准则的制约,各个院校、各种培训机构开发的所有的教学资源事实上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只有层次或水平的高低而没有核心内容上的不同。如果有一个统一的国家级的标准和围绕实现这一标准的高水平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则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会计教学、方便于自主学习,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水平。
(三)建设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是实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高职会计教学的现状对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把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和就业岗位需求联系起来的学习体系具有非常迫切的要求。高职会计专业的特长在哪里?一般认为,与本科会计专业比,高职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更加注重模拟实训和顶岗实习,要求动手能力较强。但是,本科的发展定位也在调整。通过研究众多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发现,本科会计教学现在同样引进了以往没有的会计模拟实训等教学内容,也同样在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互补与竞争同在的毕业生就业市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想取得优势,必须在与岗位需求更紧密的联系上寻求新的突破。通过建立国家标准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正是通过吸收国外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低成本转换提供基础条件的有效途径。
二、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主要内容
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由多个不同层次的标准和达到不同标准的专业教学资源组件或模块以及相应的检验系统构成,学习者出于不同的学习目的或者处于不同的学习阶段,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组件或模块来进行学习。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分阶段的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这是教学资源建设和考核的依据。它是按照就业中要求的操作标准,对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及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所作的明确的说明,也是各类院校和培训机构及职业资格认定机构之间学分互认的基础。二是围绕达到各阶段标准的教学资源模块,这是达到目标的手段,也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内容、网络课程课件、模拟实训体系、教材及学习指导资料、应用表格、应用软件、在线练习、在线辅导等。三是考试考核体系,这是对是否达到标准的检验系统。主要包括模拟考试题库和自动组卷评分系统。
(一)分阶段的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
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以财政部的各种专业证书考试大纲为主要内容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会计岗位能力的通用标准,可以实现校内评价与行业评价相结合,保证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效沟通会计培训与会计学历教育的联系。会计专业证书有不同的类别和层次,高职教育也可以与之对应形成分阶段的目标与标准。这一标准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体系,将随着岗位的细分增加不同的标准类型,并随着岗位能力需求的变化而不断修订。在现阶段拟建立如下五种不同的标准,分别对应不同的能力模块。
1.会计从业资格标准。这一标准是会计行业的入门标准,是社会培训机构从事基础会计培训应该达到的标准,如果达不到这一标准则不能进入会计行业。根据近几年的实践,高职在校生在一年级学习基础课的同时,专业课程应该也完全能够达到这一标准。这一标准对应两种不同的学习者:一是作为高职在校生读完一年级应该达到的专业标准;二是作为社会人员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试标准。其主要内容包括:财经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会计实务和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
2.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标准。这一标准表明会计从业人员达到履行相应级别会计专业职务的能力。在现阶段主要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不同的层次。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标准对应两种不同的学习者:一是作为高职在校生读完二年级应该达到的标准;二是作为社会会计人员参加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的标准。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标准主要内容包括: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标准主要内容包括:财务管理、经济法和中级会计实务。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标准主要内容包括高级会计实务。中级和高级标准不对应高职在校生。
3.高职毕业标准。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的全部内容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主要内容融合于高职高专的课程体系之中。通过适当取舍和模块组合形成高职高专毕业标准,使高职高专的课程体系基本涵盖三种证书考试的范围。这一标准表明参加学习或培训的人员达到了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能力要求的标准。这一标准对应于两种不同的学习者:一是作为高职在校生达到毕业水平的基本标准,是高职院校组织教学的依据;二是作为各种大专层次的教育应该达到的通用标准,如:自学考试、网络教育等。主要内容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税收实务、经济法和审计等课程。其中大部分课程可以与考证课程实现标准融合和资源共享。不能直接实现标准融合资源共享的课程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模块组合实现。最终目标实现高职毕业标准与专业考证标准的基本融合,实现教学资源的全社会通用。
4.注册会计师资格标准。这一标准是表明参加学习或培训的人员达到国家认可的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的标准。按规定高职三年级学生可以报名参加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这一标准可以对应于下列人员:一是报名参加全国注册会计师资格统一考试的人员;二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注册会计师方向的学生毕业时所学知识框架的参照标准;注册会计师考试是国家会计实务领域最高层次的考试,虽然不直接作为高职高专毕业的标准,但是其考试范围的主要内容都是高职学生必须掌握的。其主要内容包括注册会计师全国统考的五门课程: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和税法。
5.继续教育标准。继续教育是法定的会计人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可以每年根据当年会计知识更新的需要动态制定,为会计人员每年必须完成的继续教育提供标准,同时,也作为高职学生在校期间补充新知识的标准。
(二)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
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是教学资源库的核心内容。要求能够满足院校学生和社会上的学习者在网上完成达到上述标准的全部内容的学习,并为教师备课、学生学习和实验实训提供标准化的学习资源。主要内容如下:
1.专业培养方案。学习者通过学习适用于不同标准的专业培养方案可以事先了解达到不同标准应该学习的课程模块、应该完成的作业和应该完成的实训以及应该完成的模拟考试。主要包括:会计从业资格教学方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教学方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教学方案、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方案、注册会计师资格教学方案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学方案。这些教学方案虽然互相独立,但是其中通用的课程模块可以分别在不同的方案中出现,实现一个课程模块服务于多个不同方案。
2. 教材、教学案例、学习指导。这一部分主要是提供给学习者的文本资料,其中,实现考证标准与高职标准融合的教材可以一本两用,不能完全实现标准融合的教材可以分成若干模块,将标准融合的部分和暂时不能实现融合的部分分成不同模块,服务于不同目的。案例和学习指导分别对应这些教材,作为学习这些课程的配套资源。
3. 教案和电子课件。为上述课程分别制作可以扩充修改的标准教案和电子课件提供免费下载,主要服务于院校和培训机构教师的讲授,也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参考。
4. 网络课程。上述教材所对应的课程模块分别聘请专业骨干教师讲授,并将讲授的录像与课堂演示、情景案例、电子课件以及各种特别制作的动画和特别效果等结合在一起制作成多媒体网络课程,供学习者分单元点播或下载。实现随时随地听取网上名师授课,这是自主学习的核心资源。
5. 网上实训系统。会计专业从事的主要是信息处理工作,其特点为会计专业建立网上实训体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网上实训系统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会计模拟演示系统:提供会计核算全过程的业务操作演示和会计账证表的展示。第二部分是会计模拟操作系统:提供典型企业的成套业务和成套的空白账证表,使学习者在网上完成从原始凭证到会计报表的全过程的真账实操,这是自主操作的核心内容。第三部分是会计检查模拟系统:提供全套账证表,让学习者对其进行会计审查,从中发现问题并做出报告。
6. 应用表格。提供上述所有课程需要应用到的各种空白表格的下载。如:入库单、领料单、支票、汇票、完税证、记账凭证、现金流量表、审计工作底稿、纳税申报表等。
7. 应用软件。提供上述所有课程需要应用到的软件教学版的下载。如:会计核算软件、审计软件、纳税申报软件等。
8. 在线练习。为上述所有课程提供练习题库,实现分课程、分单元的自主网上练习。客观题网上自动批改,主观题提供参考答案,对所有题目提供解析。
9. 在线辅导。由专业教师轮流网上答疑,通过文字、声音、视频等方式在线交流,指导答疑。
(三)考试考核系统
针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高职课程结业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考试,由系统自动生成模拟试卷,客观题自动阅卷,主观题提供标准答案。在技术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实现大部分课程考试完全的自动阅卷。
一是会计电算化已普遍应用于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中,是大势所趋。二是该课程是会计从业人员取得相关资质的必考课之一。三是该课程是会计职业技能训练与形成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一般开设在第三学期,先修课程有“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后续课程有“财务管理”等课程。本门课程是对先修的会计基本理论等课程的综合运用和实践检验,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1.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知识,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各模块的基本要求。(2)能力目标:能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业务核算;能解决财务软件运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能获取初级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能辅助或独立完成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业务的实施。(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基于工作需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精选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按照职业岗位需求进行授课。(2)设计思路。结合职业技能考试,以任务为驱动,以企业实际会计工作流程为主线,以财务软件为平台,指导学生完成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的各项流程。(3)教学内容选择。本课程主要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和财务软件的实际应用,重在操作。依据会计工作业务流程,结合会计从业相关资质考试,按岗位要求,将知识点分为7个项目任务,43个典型任务,若干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都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真实资料进行训练,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其中教材中软件安装知识略过,因为大二的学生对于计算机操作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系统管理和固定资产系统不做重点讲解,这部分内容相对简单,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业务内容容易理解,易操作;总账和报表系统作详细和重点讲解,这部分系统复杂,业务烦琐,也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将期末事项处理与报表合在一起讲,它们之间联系比较紧密。为了适应我们所用用友T3版软件的要求,将教材给定案例资料进行适当的调整。(4)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按照会计岗位工作流程安排教学进程。课程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均设在会计实训室进行。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同步进行,达到“在练中学、在学中练”的效果。即先由教师进行演示,学生按照软件练习,最后由学生按照给出的任务自主独立完成实践操作。贯彻任务驱动与工学结合的思想,使课程实践教学与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以项目强化知识训练。将课程按知识点分为7个项目,通过完成项目实施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即完成理论知识的强化;二是以模块强化技能训练。将整体教学任务进行分解,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按核算软件模块来开展技能训练,让学生按步骤、分任务地进行学习训练,即实现单项突破;三是以岗位强化实践训练。选取企业的真实业务资料让学生训练,按实际岗位分工完成核算任务,提升岗位操作技能,即实现综合实训。将所有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就形成了一套从财务系统基础设置到总账系统再到财务报表编制的完整的企业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要科学合理安排课时。总课时为72学时。其中总账系统是为其他子系统提供服务的,是整个财务系统的核心,又是会计从业资质考试出题中的重要部分,所以总账系统设置20学时。(5)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重点是总账系统和报表系统;难点是总账系统期末处理、工资分配、更正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差错;解决措施是“精讲+精练+重点考核”。也就是说,对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手把手指导,同时,把重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的主要内容。
3教学实施
(1)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依据真实的企业案例,以任务为主线,按工作过程开展模拟实训。通过课堂上教师教授、教师的演示、学生反复练习和教师具体指导等步骤,形成了理实一体化与“演、练、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元化,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讲授、演示和指导为基本方法,辅以启发式教学法、问题陷阱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体验教学法和分组讨论法。(3)教学手段。一是课内采取“板书+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二是课外利用网络平台,主要利用QQ群、微信群进行答疑,使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4)考核方式及评价标准。采用出勤考核、平时实践考核、期末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出勤占20%,平时实践考核占40%,期末实践考核占40%。平时实践考核不合格的,不允许参加期末考核。
4教学条件
(1)教材选用。高职高专教材选用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ERP软件操作实务》,同时参考以下几个书目: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财务软件实训》、会计从业证考试辅导教材《初级会计电算化》(人民出版社出版)、会计职称考试辅导教材《初级会计实务》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修订。(2)教学资源。软件资源为正版的用友T3财务软件。硬件资源为带多媒体教学设施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会计事务所)。(3)师资队伍。专任教师多人,其中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副教授和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讲师。
5教学效果
(1)目标实现。学生能够具备独立实施中小企业电算化核算和软件的日常维护能力;大多数能够通过会计从业资质考试。(2)教学评价。从学生学习和同事反馈情况看,该课程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应用性。学生对该课程有很强的学习兴趣。(3)取得成绩。本课程是会计从业人员有关考试的必考课之一,通过这门课程的系统化学习,大大提高了阜新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其中“会计电算化”科目通过率为98%以上。参加工作的同学能够顺利上岗操作,录用单位满意度较高。
6课程特色
在教学模式上。实现了以实训为主的“演、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按工作过程开展模拟实训;在教学形式上。整个教学过程都在实训室开展,完全做到“边学边做,学做合一”。在考核形式上。考核的内容与形式都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接轨,使专业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教育相融合。
7改革思路
在会计实训室组建局域网,使教师所用主控电脑对教学终端的学生电脑进行实时控制,方便学生更清楚、更能集中注意力观看教师演示;教学的财务软件能够录入更多的自测题,供学生使用;力争使手工会计实训与电算化实训使用同一套企业资料;实现考试阅卷的自动化,使阅卷更加公正、客观、高效。
作者:彭文如 单位: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
(一)全面实施会计人才战略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贯彻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人才,是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重要条件,会计人员是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基础性、管理型人才。加快我国不同级次会计人才培养,完善不同级次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和培养体系,不断提升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会计改革事业顺利推动,有利于深入贯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二)全面实施我国会计人才战略是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一些企业通过跨国合并、上市、重组、联合等方式成为大型跨国公司,一些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承包、劳务合作,一些企业在境外进行多元化投资。在防范和规避境外经营风险,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方面,会计工作尤为重要,会计人员在参与决策、制订预算、资金成本管理、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会计人员特别是跨国公司高层会计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财经法规等方面的专业水平。健全和完善会计人员尤其是中高级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体系和培养体系,必将有利于培养选拔一批符合跨国经营企业需要的国际性、复合型高端会计人才,更好地促进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三)全面实施我国会计人才战略是不断推进我国会计改革事业的根本保障
近年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在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政府会计改革、内部控制建设、推进会计信息化、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会计理论研究等各大领域取得全面突破。制定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趋同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积极响应G20峰会和FSB倡议,及时公布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为推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和规范发展,提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为促进企业防范和化解经营管理风险,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等部委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项配套指引也即将实施;配合我国财政改革和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深化,医院、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率先取得突破,政府会计标准改革提到议事日程;为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成立了中国会计信息化委员会,及时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会计信息化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全面推进;在会计理论研究、会计教育等领域也取得了不菲的业绩。这些重大的会计改革与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相辅相成,构成我国整个经济改革的有机整体。为使这些重大会计改革成果在促进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大业中持续、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通过健全、完善和落实不同层次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和培养体系,推动会计人员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素质,担当好应尽的责任。
二、我国不同种类和级次的会计人才选拔、评价和发展的战略体系基本形成
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会计工作,高度重视各类会计人才的培养。2009年,财政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长期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对不同级次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要求进行重大调整,基本建立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交叉、互为补充的会计人才选拔评价和发展的战略体系,形成了既有会计市场准入资格(会计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资格)、又有初、中、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既有会计人员评比表彰、又有特殊会计人才(会计领军人才)培养的格局。各类会计人才评价、选拔和培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践表明,这一体系是完整的、成功的、有效的,既体现了中国国情和特色,又借鉴了国际惯例。
(一)会计市场准入资格
市场准入资格(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职业)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行业(职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会计市场准入资格有会计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两个种类。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经济组织的会计从业人员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从业人员,不仅需要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应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受法律和职业纪律的约束。《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2005年财政部以第26号令的形式《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度”。也就是说,只有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获得财政部门统一颁发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会计工作。未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能从事会计工作,各单位也不能聘用。
《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从事社会审计鉴证并签署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必须依法通过国家级统一考试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经过多年实践,目前我国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1000多万,取得执业注册会计师资格的约9万人。
(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不同级次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是会计人员从事业务工作的技术等级。根据《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规定,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务)分为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会计员。高级会计师为高级职务,会计师为中级职务,助理会计师、会计员为初级职务。从1992年起,财政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原人事部)联合组织开展初、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高级会计师资格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实行考试与评审结合的制度。目前,初、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累计报考人数达到2424万人,共有383万人次取得相应资格,高级会计师资格报考人数累计超过22万人次,5.1万人通过国家合格标准获得评审资格。正高级会计师资格也正在研究之中。初、中、高、正高级不同级次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体系基本形成。
(三)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为了缓解我国高端会计人才缺乏制约会计行业发展的“瓶颈”,充分发挥会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财政部党组决定于2005年开始实施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并与2007年5月8日了《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十年
规划》,力争用10年时间,打造1000名左右企业类、行政事业类、注册会计师类、学术类4类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全国会计领军人才,担负国家会计行业的领军重任。据了解,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已作为国家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急需的专门人才,列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目前已从各行各业选拔了650名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这项系统工程已经在社会上形成口碑,极大地激发了有关部门和各地财政部门选拔高端会计人才的积极性,如广西开展“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培养工程。
(四)全国会计人员评比表彰
根据《会计法》“对认真执行本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的或物质的奖励”的规定,财政部已于1990年、1995年、2005年、2008年、2009年先后5次组织开展了全国范围的会计人员评选表彰活动。为促进全国会计人员评比表彰规范化、制度化,财政部于2007年制定了《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表彰办法》,规定会计人员表彰活动“一年一小评,三年一大评”。财政部2009年评选表彰的十名企业总会计师,有望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实践证明,通过评选表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做出突出业绩和重大贡献的先进会计工作者,树立当代会计楷模,激励广大会计人员崇尚诚信、依法理财、锐意创新、敬业奉献,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完善会计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资格能力框架,不断加强和规范会计市场准入制度
(一)会计从业资格的能力框架
从业资格是从事某一专业(职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会计从业资格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的专业水平、职业道德和法规政策最低要求,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入门证”。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开始从事会计工作,尚处于“学徒”阶段,属于各单位最基本、最基层的会计实务辅助操作人员,一般从事基础性的会计工作,应当掌握必要的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财经法律法规,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基本的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等。
为了进一步完善会计从业人员能力框架,大力推广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财政部重新修订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等三个科目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并由中国会计学会组织专家编写了辅导教材,作为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题库建设的依据。修改后的《会计基础》大纲,突出了会计从业资格人员需要掌握和应知应会的会计原理和基础知识,如会计概念、要素、假设、科目、凭证、账薄、报表、档案管理等内容;同时为提高考生从事会计工作的操作动手能力,增加了单位主要经济业务事项,如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等的账务处理。从财经法规知识层面,要求会计从业人员遵守《会计法》的主要内容,恪守会计职业道德,掌握金融、税收、政府会计基本概念和一般规定,如现金管理、银行结算等知识。从掌握会计电算化技能角度,要求会计从业人员熟悉计算机基本知识,掌握电算化基本流程、应收/应付账款核算、工资核算模块、固定资产核算模块账务处理等基本操作。
(二)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能力框架
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是依法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接受委托运用专业特长,对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进行鉴证,并提供会计、税务、管理咨询等商务服务的执业人员。
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鉴证和会计、税务、管理咨询等商务服务的性质,决定了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较高的职业技能、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丰富的实务经历等。如应当具备会计、审计、财务、税务、相关法律、组织和企业、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恪守职业道德、提高人际沟通技能,维护公众利益,遵循独立、客观、公正原则,为客户保守商业秘密等。
制定科学的注册会计师能力框架,有利于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2008年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在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考试多元评价功能,贴近注册会计师考试国际模式,借鉴境外会计师组织考试的经验基础上,修订并了《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办法》。根据《考试办法》规定,现行注册会计师考试分为两个层级,形成了“6+1”的新模式。考生只有在至多连续5个年度内通过第一层级的考试,才能参加第二层级的考试。第一层级为专业阶段,主要考核考生执业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考试科目由原来的5个科目(分别是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调整为6个科目,分别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第二层级为高级阶段,主要考核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突出实务操作能力,考试科目为职业能力综合测试。
四、健全不同级次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能力框架,培养造就大批合格的会计专业技术人才
(一)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能力框架
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含会计员、助理会计师),是会计专业职称序列中最低的技术职称。
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是在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掌握运用会计从业资格应具备的知识基础上的提升。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会计基本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处理一般会计业务,协助会计主管完成相关财务、会计工作;应当较为系统地掌握会计实务原理和专业知识,熟悉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并正确执行基本的财经法律制度。
针对初级会计人员应具备能力框架要求,2009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重新梳理修订了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就《初级会计实务》而言,不仅要求初级会计人员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求掌握财务管理的基础概念和原理。也就是说,既要求考生熟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内涵,掌握产品成本核算、产品成本计算与分析,还要求掌握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熟悉和掌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本知识。修订《经济法基础》科目考试大纲时,侧重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劳动合同、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支付结算等基本法律制度,而原大纲中的会计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概述、流转税法律制度、所得税法律制度等内容,根据不同会计级次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需要有所取合。
(二)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能力框架
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相当于会计人员中级职称,一般具有能够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具备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应当能够独立负责并组织开展某一领域会计工作,能够协助会计部门负责人或独立完成相关财务会计的领导工作。因此,要求中级会计资格人员具有扎实的财务会计理论功底,较为系统地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制度,熟悉并能正确执行有关会计等财经法律制度,熟悉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上述专业知识草拟本单位比较重要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和办法,对单位日常财务事项作出及时准确的专业判断等。具备对一般
或常规业务的分析处理和专业判断能力,是中级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的显著特征。
针对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和水平,修订后的《中级会计实务》增加了股份支付、长期负债及借款费用、预算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等内容,体系更为完整。考虑到作为具有中级会计职称的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熟悉掌握和运用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参与单位经营财务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和水平,《财务管理》考试科目作了较大幅度的改革。修订后的大纲不仅更加注重企业自身财务管理的要求,而且相关知识领域和范围大大拓宽,将原来从投资者财务出发、以资金为链条的财务管理,拓展到预算、筹资、投资、营运资金、收益分配、税务、财务分析与评价等多个方面,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更加贴近公司财务的财务管理知识体系。就经济法规而言,在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掌握现行经济法规的基础上,对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人员,侧重要求全面系统地深度掌握与会计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如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法律等。
(三)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能力框架
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属于会计高级职称,其持有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会计工作经验,是单位高层次会计人员,一般能够胜任大中型企业的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具有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应当能够独立领导和组织开展本单位财务会计工作。
具有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应当系统掌握经济、财务会计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并能正确组织执行财经法律制度,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丰富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能够组织开展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制定本单位会计工作方案与办法,参与单位经营管理,能够对单位重大财务事项进行独立、合理的职业判断,能够协助单位负责人完成单位财务会计等相关工作。目前,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制度,全国统一组织考试,考试科目为《高级会计实务》,评审工作由省级财政、人事部门和有评审权的中央有关部门组织。
在修订《高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时,充分考虑到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起点高等特点,重点考评高级会计师对会计、财务、财经法规的综合运用能力,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复杂财务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具有企业高管层应具备的管理水平。因此,修订后的大纲将要求具备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财务战略、企业并购、股权激励、衍生工具、金融资产转移、财务综合评价等方面的知识,并灵活运用于实践。
(四)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能力框架
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是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中最高技术等级。拥有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应当具有相当于大型企业集团或特大型企业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的能力和水平。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系列只限于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次,高级会计师在评审条件上实际只相当于相关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的副高级,因此,我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体系尚不完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级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发展空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特别是对高端会计人才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建立我国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已迫在眉睫。财政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总结地方试点经验,积极研究建立全国性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制度。
我们认为,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宜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制度。申报人员应当具有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已全面系统地掌握了会计、财务、财经法规等专业知识,并具有在一个部门或一个系统担负财务会计管理领导工作的经验。经过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与评审,取得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应当具备担任大型企业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能够从财务的视角全面介入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因此,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能力框架,应当定位于在全面掌握会计实务、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的基础上,侧重考评大型企业集团内部控制、资本运作、企业并购、信息系统规划等内容。具备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总会计师等的能力框架的显著特征,是具备全面参与企事业单位管理活动的能力。
个人基本信息 姓名 罗湘芸 性别 女 民族 汉 出生年月 1988-03-
户口所在地 广东省开平市 政治面目 群众
毕业学校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
家庭地址 广东省开平市马冈镇教师楼4栋B座501号 健康情况 良好 电子邮件 家庭电话 0750-2878161
业余爱好 喜欢听音乐、整理桌面、上网、逛街。
特长 常使用电脑,对excel的使用能较好的掌握。能用excel进行过财务数据的处理分析。懂得使用复印机,在校时曾使用用友财务软件进行模拟训练。
在校情况 获奖情况 2008-200年获得工作积极分子称号
取得证书 会计从业资格证、广东省中级电算化、广东省初级电算化
参加活动 书画大赛,拔河比赛,大学生就业十项训练讲座等
曾任职位 舍长,生活委员培训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培训课程 初级会计资格辅导初级会计实务培训
课程认知 会计六大要素是构成会计的整体框架,任何会计的开展工作都与之相关。它是所有会计开展的基础。会计分录则是理解业务重点,每一个会计分录都是一项业务的反映。把握会计科目的设置与使用、借贷双方含义对会计分录的书写尤为重要。财务报告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其中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重点,也是会计工作的最终目的。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能使企业更好的营运、发展。
在校经验 项目时间 2009-08-25至2009-09-02
项目名称 社会调查报告
1课程设置
11课程定位
会计电算化实务是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是融会计理论、会计方法、法规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一体岗位技能课,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一是会计电算化已普遍应用于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中,是大势所趋。二是该课程是会计从业人员取得相关资质的必考课之一。三是该课程是会计职业技能训练与形成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该课程一般开设在第三学期,先修课程有“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后续课程有“财务管理”等课程。本门课程是对先修的会计基本理论等课程的综合运用和实践检验,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1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知识,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各模块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能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业务核算;能解决财务软件运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能获取初级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能辅助或独立完成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业务的实施。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基于工作需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精选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按照职业岗位需求进行授课。
(2)设计思路。结合职业技能考试,以任务为驱动,以企业实际会计工作流程为主线,以财务软件为平台,指导学生完成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的各项流程。
(3)教学内容选择。本课程主要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和财务软件的实际应用,重在操作。依据会计工作业务流程,结合会计从业相关资质考试,按岗位要求,将知识点分为7个项目任务,43个典型任务,若干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都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真实资料进行训练,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其中教材中软件安装知识略过,因为大二的学生对于计算机操作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系统管理和固定资产系统不做重点讲解,这部分内容相对简单,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业务内容容易理解,易操作;总账和报表系统作详细和重点讲解,这部分系统复杂,业务烦琐,也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将期末事项处理与报表合在一起讲,它们之间联系比较紧密。为了适应我们所用用友T3版软件的要求,将教材给定案例资料进行适当的调整。
(4)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按照会计岗位工作流程安排教学进程。课程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均设在会计实训室进行。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同步进行,达到“在练中学、在学中练”的效果。即先由教师进行演示,学生按照软件练习,最后由学生按照给出的任务自主独立完成实践操作。贯彻任务驱动与工学结合的思想,使课程实践教学与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以项目强化知识训练。将课程按知识点分为7个项目,通过完成项目实施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即完成理论知识的强化;二是以模块强化技能训练。将整体教学任务进行分解,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按核算软件模块来开展技能训练,让学生按步骤、分任务地进行学习训练,即实现单项突破;三是以岗位强化实践训练。选取企业的真实业务资料让学生训练,按实际岗位分工完成核算任务,提升岗位操作技能,即实现综合实训。
将所有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就形成了一套从财务系统基础设置到总账系统再到财务报表编制的完整的企业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要科学合理安排课时。总课时为72学时。其中总账系统是为其他子系统提供服务的,是整个财务系统的核心,又是会计从业资质考试出题中的重要部分,所以总账系统设置20学时。
(5)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重点是总账系统和报表系统;难点是总账系统期末处理、工资分配、更正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差错;解决措施是“精讲+精练+重点考核”。也就是说,对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手把手指导,同时,把重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的主要内容。
3教学实施
(1)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依据真实的企业案例,以任务为主线,按工作过程开展模拟实训。通过课堂上教师教授、教师的演示、学生反复练习和教师具体指导等步骤,形成了理实一体化与“演、练、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元化,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讲授、演示和指导为基本方法,辅以启发式教学法、问题陷阱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体验教学法和分组讨论法。
(3)教学手段。一是课内采取“板书+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二是课外利用网络平台,主要利用QQ群、微信群进行答疑,使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4)考核方式及评价标准。采用出勤考核、平时实践考核、期末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出勤占20%,平时实践考核占40%,期末实践考核占40%。平时实践考核不合格的,不允许参加期末考核。
4教学条件
(1)教材选用。高职高专教材选用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ERP软件操作实务》,同时参考以下几个书目: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财务软件实训》、会计从业证考试辅导教材《初级会计电算化》(人民出版社出版)、会计职称考试辅导教材《初级会计实务》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修订。
(2)教学资源。软件资源为正版的用友T3财务软件。硬件资源为带多媒体教学设施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会计事务所)。
(3)师资队伍。专任教师多人,其中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副教授和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讲师。
5教学效果
(1)目标实现。学生能够具备独立实施中小企业电算化核算和软件的日常维护能力;大多数能够通过会计从业资质考试。
(2)教学评价。从学生学习和同事反馈情况看,该课程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应用性。学生对该课程有很强的学习兴趣。
(3)取得成绩。本课程是会计从业人员有关考试的必考课之一,通过这门课程的系统化学习,大大提高了阜新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其中“会计电算化”科目通过率为98%以上。参加工作的同学能够顺利上岗操作,录用单位满意度较高。
6课程特色
会计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技术,它不但具有完整的运作方法与理论体系,而且对操作性有很强的要求。所以在对学生进行会计教学的时候,不仅要传授他们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还要对他们如何应用这些基本理论与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开展会计实务教学,既是会计学的客观要求,也是为了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经济进步及会计准则的变革。
一、实务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
1.会计实训内容种类多任务重,教学时间短训练少
在传统的会计教学中,实务教学只是给学生一些实习资料,这些资料和一个中型的制造企业的月业务量差不多,学生需要充当该企业中的各类人员,仓管人员,销售人员,会计,出纳等,让学生感觉很混乱,对资料的处理毫无头绪。一个月的实务训练,如果不在老师的辅导下,根本无法完成,而且也无法对企业的财务运作产生清晰的认识。
2.实务资料两极分化严重,影响实务的操作性
所谓实务资料的两极分化,是指教师提供的实务资料,过于真实或者过于虚假。比如,有些资料仅将企业某个时期内的会计资料全部照搬过来,没有进行加工整理,让学生分析起来难度很大,而有些资料则是老师编造的,和实际情况毫无关联,进而造成了理论教学的二次进行,使学生没有兴趣学习。这种两极分化的资料根本达不到实务训练的要求,也无法让理论和实际进行有机的结合。
3.忽视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模拟演练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少企业都已经对会计电算化进行了应用。所以会计专业的学生也要在掌握会计知识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知识与操作技能进行熟练的运用。虽然部分学校都已经开设了会计电算化的课程,但是由于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上机训练时间少,使得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还无法熟练的进行操作,继而造成学生进行工作的时候,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熟悉操作过程。
二、有效的实务教学策略
1.分项实务操作与基础课程的结合
我们可以将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根据每学期的课程安排,分成不同阶段,并且在每一个阶段都安排与其相适应的实务教学和训练。这是以技能的训练作为主要目标,与本阶段课程教学紧密相连,要求在课堂授课任务完成的同时,也必须完成与本阶段配套的实务操作。对课时上的安排是一半基础知识讲解,一半实务技能训练。这就改变了以往只有在所有课程结束之后才进行实务训练的教学模式,并且可以更好的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在此举两个实例来说明:一是在基础会计课程的实务教学,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进行一些难度不大的会计业务操作,让学生对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内容,种类,填制与审核进行初步掌握,并且学会一些基本的会计技能,如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会计报告等。 二是在企业财务课程的实务教学,让学生根据教材的安排,对主要经济业务进行分阶段的会计核算,进而巩固学生在企业财务会计业务这一理论内容上的学习,加强学生对核算方法的认识。
2.实务操作中的角色扮演与角色轮换
这是在进行实务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让学生各自扮演一定角色,来完成教师分配的实务操作任务。并且在角色扮演中,让学生注意各个角色岗位间的协作和影响,然后记录自己的感悟,并且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进行角色轮换。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们在此举一个实例来说明:如企业采用了托收承付的方式购进了商品,现对该业务进行核算,如果按传统方法,我们只能生硬的讲解供货单位如何开出凭证,再传给购物单位,然后购物单位有怎样去进行收货和办理结算。这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学的一知半解,根本掌握不了实际操作。而进行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扮演供货单位的业务部门人员,运输单位的储运部门人员,购货单位的财会部门人员,来进行供货单收货单等相关凭证的传递,然后由财会部门中的出纳人员,凭单据去学生扮演的银行职员那里,办理结算业务。这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了各个环节的要点和技能。
3.在教学上充分利用实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C-0148-02
根据财政部印发的《关于推进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的指导意见》,广西从2010年起实行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的新型考试模式,并于2011年起每年考试两次,2011年上半年全区报考人数52580人,出考人数45926人,出考率87.34%,合格人数7497人,合格率16.32%;2011年下半年全区报考人数60193人,出考人数55420人,出考率92.07%,合格人数16198人,合格率29.23%。新的考试模式给中职财会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应加强研究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对策,促进会计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
一、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的特点
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是以财政部印发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以优化的题库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随机组卷生成无纸化考试试卷(包括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初级会计电算化)进行考试,并及时生成考试成绩,集考试报名、试卷生成、上机考试、阅卷、成绩生成、合格证(单)打印等为一体的,多元化、新型的会计从业考试管理模式。与传统考试模式相比,无纸化考试具有如下特点:
(一)全面性。考试内容完全覆盖《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中的所有知识点,试卷的组织涵盖考试科目的各个章节,《会计基础》科目的考试题库,约2500道题目,实现对考生的全面考察。
(二)科学性。题库科学分析当前会计实务工作和操作中的具体要求,科学安排试题的题型和内容,避免文字游戏和歧义,试题题干严密,答案正确唯一,科学评价考生的会计实务工作能力,并突出对考生会计及相关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分析能力的考察。
(三)公正性。试题中相同知识点的考察内容是唯一的,能够更加有效地确保考试的客观性、公正性、实时性。
(四)灵活性。《会计基础》由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题、案例题组成,主要考察考生会计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分析运用能力。试题按照难易两种难度系数进行命题,难度系数为难的题目占试题总数的40%,难度系数为易的题目占题目总数的60%。考试周期多时间短,全国有的省市常年开考;有的一年考多次,一般三科安排在3小时内完成。广西2010年安排考试一次,三科在150分钟内完成,2011年起每年开考两次。
二、新型考试模式下中职会计教学思考
新型考试模式下,应采取有效的教学对策,以促进会计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相关的中职会计教学思考如下:
(一)根据会计从业资格的能力框架整合课程内容。会计从业资格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的专业水平、职业道德和法规政策最低要求,是从事会计工作“入门证”。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开始从事会计工作、尚处于“学徒”阶段,属于各单位最基本、最基层的会计实务辅助操作人员,一般从事基础性的会计工作,应掌握必要的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财经法律法规,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基本的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等。为了进一步完善会计从业人员能力框架,大力推广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财政部重新修订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等三个科目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并由中国会计学会组织专家编写了辅导教材,作为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试题库建设的依据。修改后的《会计基础》大纲,突出了会计从业资格人员需要掌握和应知应会的会计原理和基础知识,如会计概念、要素、假设、科目、凭证、账簿、报表、档案管理等内容,同时为提高考生从事会计工作的操作动手能力,增加了主要经济业务事项,如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等的账务处理。从财经法规知识层面,要求会计从业人员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主要内容,恪守会计职业道德,掌握金融、税收、政府会计基本概念和一般规定,如现金管理、银行结算等知识。从掌握会计电算化技能角度,要求会计从业人员熟悉计算机基本知识,掌握电算化基本流程、应收/应付账款核算、工资核算模块、固定资产核算模块、账务处理等基本操作。中职会计教学中应按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整合课程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