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级会计实务整理

初级会计实务整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2:2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级会计实务整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级会计实务整理

篇1

一、存货非正常损失的基本会计处理分析

(一)税法关于存货非正常损失的基本界定

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2008年第50号)的规定,非正常损失是指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企业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其相关的应税劳务,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相对应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从以上表述中可以看出,税法强调的存货非正常损失的范围仅限于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小于普通意义上的非正常损失,例如,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而引起的损失就不属于税法范围内的非正常损失。由于非正常损失的存货对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能从当期销项税额中抵扣,因此企业的存货损失是被认定为正常损失还是非正常损失对企业的意义重大。

(二)税法对存货非正常损失定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对管理不善的范围作出具体规定。企业广义的管理活动基本上涵盖了企业的每一项经济事项,也就是说企业发生的各类存货损失都可以归咎于企业管理不善。例如,企业由于错误的估计了产品销售趋势、市场行情或者国家经济政策等内、外部因素,而导致存货积压、变质。对于这种存货损失既可以理解为是由于企业管理不善造成的,也可以理解为是由于企业无法控制的不可抗力造成的,而不同的理解方式对企业的增值税税负将产生极大的影响,但税法并未对其作出统一的规定。因此,为了减轻增值税纳税负担,企业应当积极争取将存货的损失界定为非管理原因引起的损耗,以避免将损失存货所对应的进项税额转出。

2.没有给出非正常损失与合理损耗的区分标准。企业的存货在运输、仓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定的损耗。按照税法以及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货物运输与产品制造加工中,因自然原因或者非人为因素的损耗,也就是说在规定的技术和程序下无法避免的损耗,属于合理损耗。企业发生的合理损耗,应当计入相关存货的成本之中,而不必做增值税的进项税额转回。但税法并没有给出非正常损失与合理损耗的具体区分标准,而即使是同类企业,由于生产技术、保管条件等原因不同也会使正常经营过程中的存货损耗产生较大差异。一般来说,生产技术先进的企业,存货损耗会小一些;反之,则可能大一些。如果税法不能够分行业对合理损耗作出明确的规定,企业很可能通过将非正常损失申报为合理损耗的方式,偷逃税款。

(三)存货非正常损失的会计处理

例1:甲企业价值10万元,用于进一步加工的存货,由于管理不善,而全部损毁,不能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企业的会计人员和仓储人员共同盘点后,确认了存货的损失。假设甲企业在购入该批存货时,缴纳了1.7万元的增值税。甲企业所作的会计分录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117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7 000

原材料 100 000

甲企业进行该笔事项的会计处理时,需要注意两点。

1.因为存货的成本中可能含有不属于增值税计税范围的部分,因此转出的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为非正常损失存货实际负担的增值税,而不能直接用存货的成本乘以增值税率计算得出。如果非正常损失的存货为产成品,那么转出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应当为企业为生产产品所耗费的原材料价款中所包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例如,企业当期非正常损坏一批存货,该批存货价值10万元,其中,材料价款8万元,运输费用0.93万元,人工成本1.07万元。该批存货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的金额应为:8×0.17+0.93/(1-7%)×7%=1.43万元,而不能简单计算为10×0.17=1.7万元。

2.由于企业的存货是按照批次购入,每一批次的购入成本很可能并不相同,甚至相差很大。因此对于发出存货,会计假设了加权平均、先进先出、个别认定三种成本流转方法。虽然税法并没有对转出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流转方法作出具体规定,但笔者认为,为了保持与会计处理的一致性,对转出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的确定可以采取与企业发出存货成本流转相同的方法进行。例如,企业当期对发出存货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成本,那么企业当期非正常损失存货转出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

转出的进项税额=(非正产损失的存货成本/同类存货成本的期末余额)×同类存货对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余额

二、存货非正常损失涉及变价收入的会计处理

如果企业在处理非正常损失的存货过程中,收取到了一定的变价收入,那么该笔业务的会计处理会相对复杂一些。

例2:乙企业由于管理不善,使一批价值20万元的钢材生锈无法使用(假设该批存货对应的进项税额为3.4万元)。乙企业将生锈的钢材对外出售,取得变价净收入5万元(含税)。乙企业决定由仓储人员赔偿剩余损失的20%,共计3万元。对于乙企业的该笔经济业务,一般的会计处理方式下认为乙企业的非正常损失金额为20万元,应将其对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全部转出。当乙企业处置存货,取得变价收入时,需要按照5万元的变价收入款计算需要缴纳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为:[5/(1+0.17)]×0.17=0.73万元。

1.乙企业确认资产损失时所作的会计分录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234 000

贷:原材料 2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4 000

2.乙企业收到变价收入时所做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5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7 300

待处理财产损溢42 700

3.乙企业结转待处理财产损溢时所作会计分录为:

借:营业外支出161 300

其他应收款 30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91 300

通过以上三步会计分录的处理,乙企业最终确认了16.13万元的营业外支出,考虑到增值税进项税额做转出处理后,不能再抵扣销项税额,乙企业实际增加的增值税纳税负担为4.13万元(3.4+0.73)。这种会计处理方式下变价收入5万元不确认为企业处理原材料取得的其他业务收入,同时也不结转对应的其他业务成本,而是将其视为企业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非正常损失的抵减。

以上会计处理方式存在的问题在于,如果企业从非正常损失的存货中可以取得一定的变价收入,就可以认为存货并没有完全发生价值减损,因此对于没有损失的这部分存货不应当按照非正常损失存货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企业在存货发生非正常损失时,应当预估未来可取得变价收入,从而将存货的价值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可通过变价收入取得的弥补部分,另一部分为实际损失部分。企业应当只就实际发生的价值减损部分,确认待处理资产损溢,并将与之对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因此,乙企业转让待处理财产损溢的存货价值应为:(20-5)/(1+0.17)=15.73万元。乙企业转出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5.73×0.17=2.67万元。其会计处理如下:

(1)乙企业确认资产损失时所作的会计分录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184 000

贷:原材料 157 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6 700

(2)乙企业收到变价收入时所做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5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7 300

其他业务收入42 700

(3)乙企业结转待处理财产损溢时所作会计分录为:

借:营业外支出154 000

其他应收款 30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84 000

(4)企业结转出售原材料的成本时所作的会计分录为:

借:其他业务成本 42 700

贷:原材料42 700

如果企业在存货实际发生损失时,无法恰当的预估未来可能取得的变价收入,企业也可以先将全部存货的成本和增值税进项税额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之中,待实际取得变价收入时,再做调整。这种会计处理方式下,乙企业最终确认了15.4万元的营业外支出和4.27万元的其他业务收入以及其他业务成本。乙企业实际增加的增值税纳税负担为3.4万元(2.67+0.73)。同前一种会计处理方式相比,采用该会计处理方法可以减少企业利润表中的营业外支出金额,并实际降低企业的税负。我国税法目前并没有明确禁止企业采用后一种方式对涉及变价收入的存货非正常损失进行会计处理,并计算应转出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因此,笔者认为,考虑到优化会计报表以及降低税负的作用,企业应当积极与税务部门进项磋商,争取采用后一种方法进行账务处理。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篇2

前企业进行会计差错更正所产生的观念偏差,利润操纵等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分析了企业出于避免连续亏损,保持再 融资 资格等动机利用会计差错更正调整利润造成会计信息不实,财务虚假的现象。并对现行会计制度在此方面发挥的防范作用进行剖析。进一步对如何遏制和改变此种不良现象提出了建议或意见:加强会计准则建设不断的完善其规章制度,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和加强外部会计监管等。

[abstract]:the occurrence of accounting errors in the process of accounting are inevitable. as long as the existence of accounting business and its various complex reasons, there is the possibility of the existence of accounting errors and the necessary of a study for accounting errors. to find and correct accounting errors is the purpose in our analysis and research for the accounting errors. we must first clearly understand a series of basic questions, such as what the accounting errors is, how it is formed and reflected.  so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meaning of accounting errors, causes and types of such basic overview in detail. on this basis, the article  compareed the relatively revision to error correction in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 promulgated in 2006. in order to better grasp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accounting errors. under the premise of grasp the basic konwledge of accounting errors masterly,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for

accounting errors have been studied in this article, fully aware the inherent hypostases of the accounting errors, correction methods and exertion. through the correlative case analysis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steps of error corre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this article deep analyzed that on the current enterprise has bias of concept in the process of accounting error corrections,  manipulation of profits and other issues.  to analyzed the phenomenon that enterprise using error correction to adjust profit caused for inveraciou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financial false, this phenomenon caused by some motivation such as avoid consecutive losses, maintain the qualification of refinancing and so on. and analyzed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 has effect to prevent play in this regard. on this basis, this article further to talk about how to restrict and change this ill phenomenon, t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 or comments: strengthen the

accounting standard construction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i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and strengthen the external accounting supervision.

keyword:  accounting errors correction  accounting treatment  listed's financial phoniness

引言

会计核算中的技术性差错是会计人员在操作上常有发生的,尽管小心翼翼,有时仍免不了要经过一个发生差错、查找差错和更正差错的过程。会计差错的产生不仅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影响到工作效率,还使得相应的财务信息失真,并有可能误导 投资 者、债权人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或判断。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制度,按照相关会计制度和法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并对外提供可靠的信息。对于发生的会计差错,企业应当区别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更正处理。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差错更正的内容作了相关修订,并一定程度上防范了现时 经济 环境 中企业滥用会计差错更正随意调节当期利润造成财务虚假的不良现象,但是并不能完全杜绝。因此要加强对企业利润操纵行为的 管理 和限制,我国的会计制度建设需要根据我国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修改,不断的加强和完善。

1. 会计差错概述

要能够迅速查找会计差错乃至更正会计差错,首先要认识清楚会计差错是什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是怎么形成的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1.1 会计差错的理解

对于会计差错的理解有广义理解和狭义理解之分。

广义的会计差错可以涵盖发生在会计工作中的一切错误,包括记账、算账、报账核算环节发生的错误,会计控制、会计监督等会计管理环节发生的错误,故意造成的错误和非故意造成的错误,还可以包括企业因按照 国家法 律、 行政 法 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或者因特定情况下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以及发现的会计差错、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所作调整时发现的原先的错误等。

会计差错的狭义理解是指会计人员日常工作中的会计差错。主要表现为会计核算时,在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方面出现的错误,包括当前会计差错和前期会计差错。

1.2 会计 核算中产生会计差错的主要原因

(1) 会计政策使用方面的差错。指企业因采用 法律 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 行政 法 规、规章所不允许的会计政策而导致的差错。如构建固定资产发生的借款费用,我国会计制度规定,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克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借款费用,应予以资本化,计入所构建固定资产的 成本 ;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如果企业将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后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该固定资产的价值,予以资本化时,就违反了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因而产生会计差错。

(2) 会计估计上的差错。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对会计处理中的估计可能会出现差错,产生会计估计差错。如固定资产预计可使用年限的估计错误;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率的估计错误等。

(3) 其他差错。指除上述两种会计差错以外,企业发生的其他会计差错。如帐户分类及计算上的错误、期末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未予调整、资本性指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差错、对事实的忽视与误用等。

1.3 会计差错的种类及其内容

(1) 按其发生或发现的时期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类:当前会计差错和前期会计差错。

当前会计差错是指会计人员或审核人员在本会计核算期间发生或发现的属于本期的错误。当前会计差错往往是在编制 财务 报表之前或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发生或发现的。

前期会计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以下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遗漏或误报:一是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能够合理预计取得并应当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二是前期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前期会计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及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前期会计差错往往是在编制财务报表之后或下一会计年度发现的以前年度的会计差错,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即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差错事项。

(2) 会计差错按其对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影响的程度可分为重大会计差错和非重大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非重大会计差错是指重大会计差错以外的会计差错。在2006年颁布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取消了对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定义。

2. 新准则中对会计差错更正的修订

2006年2月15号, 财政 部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 上市公司 中执行。它标志着适应我国 市场 经济 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得到正式建立,这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许多具体准则都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正,其中《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也做了一定程度的调整,调整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以下简称新准则)与旧《会计准则第28号》(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更加趋同。

(1)准则名称的修订

新准则的名称做了修改,将原准则名称中的“会计差错更正”修订为“差错更正”。

(2)定义解释发生的改变

1将“会计差错”改为“前期差错”,取消了“会计差错”和“重大会计差错”的定义。

2增加了“前期差错”、“追溯重述法”的定义

“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一是,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二是,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

“追溯重述法”是新准则增加的定义,“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3)会计处理上的变化

在对前期差错的更正会计处理上,新准则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而旧准则中采用的是追溯调整法。将新旧准则对比后不难发现,新准则只规范重要的差错,但对于前期重要差错的更正方法是一致的,只是新准则明确称为“追溯重述法”。

(4)增加了无法追溯重述的规定

新准则中要求企业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新准则第十三条规定:“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 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 财务 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

具体做法是:当企业确定前期差错对列报的一个或多个前期比较信息的特定期间的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时,应当追溯重述切实可行的最早期间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可能是当期);当在当期期初确定差错对所有前期的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时,企业应从最可行的日期开始用未来适用法重述比较信息以更正差错。新准则增加对无法追溯重述的规定,使其更为严谨,更具有可操作性。

(5)对前期差错在附注的披露要求更具体

旧准则中只要求披露重大 会计 差错的内容和更正金额,而修订后的新准则第十七条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前期差错更正有关于的下列信息:一是,前期差错的性质;二是,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更正金额;三是,无法进行追溯重述的,说明盖事实和原因以及对前期差错开始进行更正的时点、具体更正情况” ,并且规定“在以后期间的财务报表中,不需要重复披露在以前期间的附注中已披露的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的信息” 。新旧准则对比可明显看出,新准则对差错更正的披露要求更为具体和精准。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会计报表使用者就能更具体的掌握产生前期差错年份的真是财务状况,有利于其据此做出更为正确精准的决策和判断。

3. 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基本程序

3.1 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差错发生后,大都会在会计账目或会计资料中得到直接或间接的反映,这样,就会造成会计信息的不真实和不准确。所以必须对会计差错进行更正。

(1)划线更正法

划线更正法是在会计核算中,用划线注销原有记录,以更正错误的一种方法。登记账簿时发生错误,可运用划线更正法对错误的文字或数字进行更正,其具体做法是:首先,将错误的文字或数字划一条或两条细红线予以注销,但被注销的原有字迹仍可辨认,以反映会计错误的原貌。其次,在划线上方空白处用合乎规定的墨水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并由更正人员在更正处加盖名章,以明确责任。第三,错误的数字,应全部划线更正,不能只划掉其中个别数码字。例如,账簿中把正确数字685 000误记为658 000。更正如下:

685 000

658 000

(2)红字更正法

红字更正法,是在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冲错或冲减原记数额以更正或调整账簿记录的一种方法。凡会计分录记入账簿后,发现帐户对应关系有错误,或对应关系虽无错误,但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时,均可用红字更正法来更正。对于帐户对应关系的错误,可先编制与错误分录相同的会计分录,其中金额用红字书写,冲销原来的错误关系,然后编制正确的会计分录。对于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的错误,可按原来的帐户对应关系编制会计分录,其金额应为原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的差额,用红字书写,以冲销多记数。红字书写的金额在计算时骑着冲减的作用。红字更正法也可以用来调整账簿记录。采用红字更正发,有利于正确反映帐户的本期发生额,并能保留原会计错误的本来面貌。

(3)补充登记法

    在记账或结账以后,记账凭证中的会计科目虽然没有错,但发现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可用补充登记法进行更正。更正时,根据原来的帐户对应关系和原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的差额填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会计科目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补记×月×日×号凭证少记数”,据以补充登记入账。如果记账凭证没有错,只是账簿记录少记了的,也用补充登记法补充登记,但在摘要栏中指明“×月×日某项 经济 业务少记金额现予补记”。另外,若在结帐后,发现有的记账凭证中全部或部分帐户漏记,也用补充登记法根据原始凭证直接在账簿中进行补记。但需要在摘要栏中注明“补记×月×日×号凭证漏帐”字样。

(4)追溯重述法

旧准则的会计差错更正方法是追溯调整法,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未来适用法,是指不追溯而视同当期差错一样更正。追溯重述法与未来适用法相比,追溯重述法纠错针对性更强、更准确,但过程复杂, 成本 较大。应用指南同时指出,追溯重述法的会计处理与追溯调整法相同。

3.2 会计 差错更正的基本程序

(1)会计差错的性质判断

更正会计差错的第一步,就是要分析会计差错的性质,然后对号入座,才能正确的使用差错更正方法。对会计差错的性质判断就是分析会计差错是属于当期的差错还是属于前期的差错,是属于重大的还是非重大的差错,根据这几种分类可以根据会计差错的更正方法对会计差错类型进行这样的组合:1当期发现的属于当期的差错;2当期发现的属于前期的非重大差错;3当期发现的属于前期的重大差错且前期差错影响数切实可行的;4当期发现的属于前期的重大差错且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对会计差错的性质做了判断和分析之后,才能正确使用会计差错更正方法。

(2)针对不同的会计差错选择不同的更正方法

对于不同的会计差错,其更正的方法也就不尽相同。差错1属于当期差错,可选用的更正方法有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这3种方法属于更正的技术方法,分别根据每种方法的不同适用范围具体确定使用的种类。差错

2、3和4都属于前期差错,其中差错2是不重要的前期差错,无需重述。差错3是重大的前期差错,应该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差错4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 财务 报表其它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

(3)调整财务报表相应项目

无需重述的前期差错,属于影响损益的,直接计入本期与上期相同的净损益项目;属于不影响损益的,应调整本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须重新表述的前期差错即重要的前期差错。重新表述时,如果影响损益,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如果不影响损益,应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新准则还特别指出,企业应当在重要的前期差错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调整前期的比较数据。

(4)报表附注中的披露

会计差错更正程序的最后一步就是在附注中披露会计差错跟正的相关信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披露的内容不包括对当期差错的更正,因为凡是归属于当期的差错,都是在报表尚未报出之前发生的,只要及时调整,不会影响到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也不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和判断。

【例3-1】某公司2008年发现,2007年公司漏记一项固定资产折旧费200 000元。该公司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 债务 法,所得税率为33%,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该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第一步,分析差错的类型。2008年发现2007年的错误,是当期发现的属于前期的差错,并且据题意可知是重要的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切实可行。

第二步,确定更正方法。此题应该运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具体步骤如下:

(1)分析前期差错的影响数。

2007年少计提折旧费用200 000元,少计累计折旧200 000元,多计所得税费用66 000(200 000×33%),多计净利润134 000元(200 000-66 000),多计递延所得税负债66 000元(200 000×33%),多提法定盈余公积13 400元(134 000×10%),多提任意盈余公积6 700元(134 000×5%)。

(2)编制有关调整分录。

1补提折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 000

   贷:累计折旧                                 200 000

2调整递延所得税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66 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6 000

3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34 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34 000

4调整利润分配有关帐户

借:盈余公积                                    20 1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0 100

第三步,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

公司2008年年末资产负债表中的“年初余额”栏、利润表中的“上期金额”栏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上年年末余额”相关数据,应按调整后的年初数为基础编制:

资产负债表项目:“累计折旧”调增200 000元,“递延所得税资产调增”调增66 000元,“盈余公积”调减20 100元,“未分配利润”调减113 900元(134 000-20 100);

利润表项目:“ 管理 费用”调增200 000元,“所得税”调减66 000元,“提取法定盈余公积”调减13 400元,“提取任意盈余公积”调减6 700元;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未分配利润”调减113 900元。

第四步,报表附注说明。

本年度发现2007年漏记固定资产折旧200 000元,在编制2007年与2008年的比较财务报表时,已对该项差错进行了更正。由于该差错的影响,导致2007年虚增净利润及留存收益134 000元,少计累计折旧200 000元。

4. 会计差错更正与 上市公司 财务虚假问题

4.1 上市公司频频更正会计差错

近几年来,在年度财务报表中披露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上市公司逐渐增多,1998年仅有4家,而到了2001年就达到了300多家,2006年更飙升至500多家,数量急剧上升。同时,从披露的内容来看,调整事项日益增多、更正金额日益增大,这一现象值得关注。近两年一系列会计规章的颁布实施大大压缩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在这种日趋规范的会计 环境 下,利用会计差错更正尤其是利用重要的前期差错即以前所说的“重大会计差错”更是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上市公司缘何频频更正会计差错?根据对以往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公告的分析和研究,不难发现其主要几点动机:

(1)避免连续亏损,实现扭亏为盈

按照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将被“特别处理”(st),若第三年再亏损则可能面临退市风险。因此不少上市公司会选择利用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实现年度间的利润调节,以避免因连续亏损而遭遇“特别处理”甚至“退市”的命运。于是企业财务盈余的怪现象产生了:亏损年度巨亏,盈利年度微盈。

【例4-1】某st公司2004年度亏损4900万元,2005年度盈利539万元,2006年又亏损490万元。 审计 中发现如下情况:该公司2005年的 会计 差错更正调减了期初留存收益800万元,系发现了“漏提的2004年售后服务维修费用和销售返利费用等”。针对这个差错,公司调减期初留存收益800万元。那么这800万元的差错是否具有公允性呢?其提取依据是什么?经分析发现,2003年至2006年各年营业收入差别不大,均在一亿元左右,售后服务维修费用和返利费用,如果以销售收入为基础提取,则各年的同类费用应该区别不大,甚至营业费用在三年中差别也应不大。但从比较会计报表中却得到了三年营业费用分别为:2004年2712万元,2005年1047万元,2006年则锐减为694万元。其中“猫腻”不言而喻:该公司利用所谓的“会计差错更正”,将本属2005年的费用“更

正”到2004年负担,“轻装上阵”的2005年“一举”赢利539万元。但简单测算后就会得出结论:2005年实亏261万元(800万元-539万元)。

(2)继续保持企业再 融资 资格

我国再融资政策将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刚性指标,企业为达到这个标准可以在roe的分子(净利润)和分母(净资产)上做文章,利用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追溯调整法调减前期利润。这样做与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相比,可以减少前期净资产余额,达到提高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特殊效应,为企业创造融资条件。

【例4-2】某st公司是一家以机床制造为主的公司,产品的 成本 计算是以定额成本结转销售成本,而2004年改用实际成本法。后来发现,2003年因误用定额成本法致使2003年度少转销售成本2000万元,公司补制了2003年初的董事会决议:“公司决定从2003年起采用实际成本法”。2004年公司发现这一会计差错后,及时进行了更正,减少了2004年的期初留存收益2000万元,同时减少存货2000万元。由于2004年初的存货减少,使2004年按实际成本计算的销售成本大幅降低,当年一举盈利680万元。

从上述“更正”中,我们有以下疑问:该“差错”确是错误,还是经过更正反而形成了一项差错?一般地讲,企业定额成本的制定都是在实际成本测算基础之上 的,如果主要 材料 和人工价格变动幅度不大,则定额成本比之实际成本也应相差不大。2004年和2003年相比较生产条件变化并不大,那么,2000万元的差错调整其奥秘何在?后经 调查 得知,a公司正在 申请 一项贷款, 银行 要求2004年销售利润率必须达到8%,且连续三年盈利。该公司2002年和2003年经营形势较好,但2004年受资金紧张、产品质量问题困扰,生产形势不好,为使洽谈中的这笔贷款顺利到手,不惜“以丰补歉”,适当降低2003年利润,补贴至2004年,使企业具备了再融资条件。

(3)维护高层 管理 人员的利益

目前,有许多企业重金聘请经理管理人员,职业经理人日益盛行。而高管人员的报酬,除职务工资外,一般还按净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酬金或期权股份,从而诱发了企业利用会计差错更正进行 财务 舞弊的行为动机。

【例4-3】在对某上市国有公司进行会计信息质量专项检查时,发现2005年的一笔会计调整事项:“2004年原材料盘盈8400吨,企业增加存货367.5万元,冲减期间费用367.5万元;2005年经核查,企业认为该盘盈事项系重大会计差错,应予更正,调减存货367.5万元,调减期初留存收益367.5万元”。审计人员对此感到有些蹊跷。经再三追问,财务科长道出了原由:该公司系承包经营,当地政府按净利润的一定比例给予高管人员奖励。为了多套取政府资金,企业虚构了一笔存货盘盈。在此目的得逞后,2004年又面临存货实存与账面有367.5万元的差额,为了平账,又作了更正处理。政府奖励一般以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为依据,即使随后被发现,时过境迁,甚至人员都调离了,一般很难再追究其责任。

4.2 新准则对利用会计差错进行 上市公司 财务虚假的防范作用

    2006年2月15号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于07年1月1日开始在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对防止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差错进行利润操纵起到了一定的防范作用。

新准则较旧准则,新准则只规范重要的差错,也就是针对上市公司容易利用重要的前期差错进行利润操纵,因为旧准则实行的时候,上市公司主要用来操纵利润的手段就是利用“重大会计差错更正”,新准则中更改为“重要的前期差错”,并对其更正方法做了修改,旧准则用“追溯调整法”进行更正,新准则明确用“追溯重述法”,并且规定了无法追溯重述的规定,使其更为严谨,更具有操作性,避免上市公司利用制度漏洞造成财务虚假。对无法追溯重述的条件也有具体规定,就以前某一特定期间而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即可认为无法对某项前期差错应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1)应用追溯重述法的影响数不能确定;(2)应用追溯重述法要求对管理层在该期当时的意图做出假定;

(3)应用追溯重述法要求对有关金额

进行重大估计,并且不可能将提供有关交易发生时存在状况的证据和该期间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信息这两类信息与其他信息客观地加以区分。实际工作中,要正确理解并按规定执行。

新准则中还新增加了“企业应当在重要的前期差错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调整前期比较数据”的规定。使得财务报表信息更为真实可靠,更具有相关性,也更有利于防范上市公司利用制度缺口混淆视听,模糊表述,使财务信息使用者受到损失。值得该注意的是,新准则中,将舞弊产生的差错单独做了强调。对存货、固定资产的盘盈,按原制度作为当期事项计入营业外收入中;新准则规定应作为会计差错,进行追溯重述。这当然也缩小了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空间。

  

相较于旧准则,新准则中对前期差错在附注中的披露要求更为具体。新准则要求,除需披露前期差错的性质之外,还需披露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和更正金额;无法进行追溯重述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对前期差错开始进行更正的时点、具体更正情况。如果上市公司完全按照准则的要求披露,会计报表使用者就可以知道产生前期差错年份的真实财务状况,有利于其据此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之前的旧准则没做此要求,导致上市公司对差错更正的具体情况不予披露或披露的信息不全面、不完整、不详细,加大了上市公司对差错更正处理的随意性,也是上市公司财务虚假信息不实的“温床”。这样就使得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差错操纵利润,进而使得以前年度的财务报告丧失了相关性和可靠性。可见新准则与旧准则

相比是一大进步,新准则对防止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差错进行利润操纵起到了一定的防范作用。

结论与建议

会计核算中的差错是会计人员在操作上常有发生的,尽管小心翼翼,有时仍免不了要经过一个发生差错、查找差错和更正差错的过程。会计差错的产生不仅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影响到工作效率,还使得相应的财务信息失真,并有可能误导 投资 者、债权人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或判断。因此,会计内部管理部门和会计外部相关监督机构都必须重视对会计工作的 指导 和检查,以便控制和杜绝差错的发生。

近年来,上市公司频频更正会计差错,利用会计差错的更正进行利润的操纵,造成财务信息虚假,这已然成为我国 经济 发展会计 环境 中的一大诟病。虽然新准则一定程度上防范了此种现象的发生,但是准则实施2年以来,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差错更正调节利润现象却仍趋普遍。因此我们还需要更加努力来加强当前企业利润操纵的管理。

现实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是非常复杂的,不同时期会计准则所需要应对的主要矛盾也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会计准则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时期的建设过程。新会计准则虽然在不少方面对企业的会计行为作出了严格的规定,限制了其利润操纵行为,然而,也在另外一些方面对企业的利润操纵行为留下了相当的空间。这种情况决定了新会计准则不会是一个终点,而是需要根据我国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修改,加强会计准则建设不断的完善其规章制度。

要加强对企业利润操纵行为的管理和限制,还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管。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督主要通过会计人员等对企业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及其所体现的经济活动进行经济监督,以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准确。

篇3

一、资产证券化概况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机构,将信贷资产信托给受托机构,由受托机构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机构发行受益证券,以该财产所产生的现金支付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的结构性融资活动。其实质是将缺乏流动性但预期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转变为可在资本市场上转让和流通的证券,为发起人转移风险、创造信用、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贷资产证券化已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一种金融创新产品。在西方国家资产证券化多年的实践中, 已产生了资产证券化业务会计确认问题的一系列财务会计准则,目前,在我国资本市场下,探索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对推进金融市场建设具有积极意义。2005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开发银行和建设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并于2005年12月和2006年4月共发行了130亿元资产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政策框架和风险防范机制。《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规定》的公布,为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多个参与机构的会计处理问题的规范扫清了障碍。

二、银行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

当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实践中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最多,发展最为迅速。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众多的参与主体中,银行作为发起人参与了证券化交易的构造、SPE的设立,对转让资产提供内部信用增级,并以服务人的身份对基础资产提供服务等,下面将从发起人的角度分析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

我国目前采用风险报酬分析法为主,金融合成分析法为辅的会计处理原则。国际上的会计处理分为:风险报酬分析法和金融合成分析法。我国早期采用的是风险报酬分析法,随着资产证券化的不断发展,确认风险报酬的实质性转让越来越困难,我国开始采用风险报酬分析法为主,金融合成分析法为辅的会计处理原则。对于资产转移是否终止确认,应该首先判断资产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的转移程度,根据其不同的转移程度采取不同的确认方法。对于金融资产的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和尚未转移的,用风险报酬分析法进行确认;对于仍保留重大风险和报酬的金融资产,用金融合成分析法进行确认。

篇4

1.专项资金核算会计处理的缺失。专项资金一般是指预算单位收到的具有特定用途并需要单独报账的项目资金,对其已完工项目的余额,按规定上缴或留归本单位使用。会计处理实务中,有些地方的一级或基层预算部门和单位,对财政和上级的拨入专款设置往来科目账户进行核算,平时的拨出专款和专款支出直接从往来账户冲销;或虽然设置了拨入专款和专款支出分别进行核算,但对于当年末未完工项目的支出也进行年终结转处理。导致跨年度建设项目的专项资金往来账户或拨入专款的年初余额仅反映上年末未完工项目资金使用后的结余数。

2.往来账户资金核算会计处理的缺失。预算会计往来账户核算的内容,是特指一定范围和含义的暂存、暂付或应收、应付资金款项。而有不少的预算部门或单位由于主、客观因素并存等历史原因,在会计往来账户中形成的预算外资金收入、费用,长期挂账不作处理。从会计主体单位的内部来看,无论是领导升迁岗位调整或财务人员变动与否,对收入、费用往来挂账不管不问,接任工作的人员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从会计主体外部的监督管理部门来看,无论是地方主管部门、税务部门、审计部门、银行部门和财政部门等监督管理部门,对政府行政事业预算部门或单位的收入、费用往来长期挂账不作清理等问题,不会如对企业税收那么敏感或关注,也不会如对企业那样应用一整套的科学方法来讲究经济效益或考核经营业绩。最终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反映的政府资产、债务不实,造成虚增虚列虚报。

3.资产管理核算监督会计处理的缺失。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国家重要的经济资源,预算单位应当按照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对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财产清查制度。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从委派形式改革为集中核算后,预算单位财务管理职责意识相对弱化,预算会计核算监督职能缺位问题日益显现。如有的地方卫生部门对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作会计入账处理,形成极易流失的账外资产;有的地方基层教育部门长期以来未进行实物对账,导致资产账实不符;还有不少预算单位资产日常管理和财产清查制度建立执行不力家底不清,如应报废资产持续挂账不作处理等,导致预算会计信息失实失真。

4.结转和结余资金核算会计处理的缺失。结转资金是指当年支出预算已执行完成或因故未执行,下年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拨款资金;结余资金是指支出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由于受政策、计划调整等因素影响工作终止,当年剩余的财政拨款资金。相对于中央部门而言,地方预算部门或单位的结转和结余资金会计核算有所欠缺。对于结转资金,预算会计制度未要求地方预算部门或单位统一设置结转资金科目账户,因此无从分别反映基本支出结转资金和项目支出结转资金的实际情况;而对于结余资金,地方不少预算部门或单位均未按规定分别设置基本支出结余和项目支出结余明细科目,该科目反映的是包含所有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项目支出结余情况不仅无从反映,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5.决算编制与调整审定会计处理的缺失。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和账表相符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预算部门或单位的决算编制应当以真实的会计核算结果为依据,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行政法规规定的决算纠正或调整应当以财政部门核准的业务事项和数额为依据,逐单位编制、逐部门归集、逐级次汇总编报。而有些地方相关部门或单位在决算编制与调整审定实践过程中,存在会计核算处理业务衔接的缺失,例如:由于执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因预算部门或单位未进行衔接相关的会计业务处理缺失导致与财政决算编报数的差异;又如:预算部门或单位当年支出预算已执行但尚未完成,下年度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部门已列支但未下拨的按规定应列入年度决算的结余资金,因预算部门或单位未进行衔接相关的会计处理导致与财政决算编报数的差异等。这些决算编报差异在未进行相关的后续衔接账务处理的情况下,必然导致预算部门或单位决算编报账表不符的结果。

6.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与运行的缺失。与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工作规范相对而言,预算会计准则和预算会计工作规范的设立和运行情况相对不足和偏弱,尤其是运行成效不尽如人意。预算会计工作相对比较简单,而越是简单的事项就越易于被忽略或不足重视,有些预算部门或单位,包括一般性的会计工作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往往也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岗位设置、业务流程、权限授予、集体决策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缺失,如近年来有的预算单位对报账员资格审查把关不严,任意指定无证人员上岗从事会计工作,又如有的单位会计档案由单位报账员负责保管等。这些内部会计控制缺失都可能导致潜在的舞弊或错弊隐患。

二、提高预算会计工作运行质量的措施建议

财政财务管理必需以真实的不含虚假成份的会计工作成果为基础。在现代经济体制和社会环境下,无论是预算会计或是企业会计,不能仅为单纯的核算而核算,还更应从战略、管理、决策等财务管理和微观细节实务各方面充分发挥服务单位的参谋助手作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会计法律规章制度是会计工作的行为规范准则,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制度的遵照执行到位是会计工作运行的关键,两者密不可分,否则再好的规章制度也是形同虚设。提高会计工作运行质量要从多方面着手。

1.要着力加强会计制度建设。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作为一项最起码的会计工作要求,长期以来在应用和推广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近几年来在执行力上有所松懈。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需在现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补充并进一步强化实施力度,同时,应抓紧制定和完善预算会计内部控制、预算会计核算、预算会计报告等领域可操作性强的政府预算会计实务规范准则。如:制度建设中考虑预算部门或单位对债权债务采取实行函证对账办法等,明确至少于每会计年度终了前,必需取得债权债务对方单位确认的相关业务内容和结余数额的书面材料支持证据,以确保资产和权益数据和会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在相关制度建设中建议考虑严格规定和明确,在会计工作中未履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职责或违反会计实务规范准则,致使会计工作运行缺失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对单位和会计岗位人员分别细化的法律责任和后果承担制约等,进而从制度建设上科学有效地最大限度防范会计工作错弊现象的发生。

篇5

《办法》规定,邮政基金征收的标准以及方式为,国内同城快递0.1元/件、异地0.2元/件、港澳台地区1元/件、国际2元/件。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的数据来计算,2012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50.3亿件。其中,同城、异地、国际及港澳台地区快递业务量分别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23.1%、73.7%和3.2%,相应的业务量分别为11.6亿件、37.1亿件、1.61亿件。据计算,上述三部分业务将因此收取的邮政基金分别约为1.16亿元、7.42亿元和2.42亿元,共计11亿元。让人不解的是,其中的一部分将会被年盈利200亿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下称“中国邮政”)收入囊中。

《办法》一出,快递行业一片哗然,大家认为,一方面,快递企业作为纳税人,已经对邮政普遍服务尽了纳税义务,邮政基金有重复征收之嫌;另一方面,让快递行业补贴赢利的中国邮政更是有“民企补贴国企”的嫌疑。此外,还有观点认为,开征该基金,在公平性、规范性、统一性、合理性上都存在问题。在快递行业饱受燃油价格和人工成本双双上涨之苦的艰难时刻,邮政基金征收对本已微利的快递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雁过拔毛

我国在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的《邮政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设立邮政普遍服务基金。根据《邮政法》的解释,“邮政普遍服务”简单来说,就是支持无法盈利的老少边穷地区的邮政服务。而国家有关部门之所以向民营快递企业开征邮政普遍服务基金,原因在于快递企业的业务主要集中在盈利地区,而国家邮政局除了在这些地区与民营企业竞争,还要在国家义务上兼顾非盈利边远地区,因此,为了体现公平性,快递公司应该分担邮政普遍服务义务。基于此,《办法》明确了邮政普遍服务基金的征收范围、征收对象、征收标准和补贴标准等。

事实是,国内中西部和农村等老少边穷地区的邮政服务,确实让国家邮政局面临不小的运营压力。然而,中国邮政实际上并“不差钱”,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IPO招股说明书中曾披露,中国邮政集团2011年总营收为2586.23亿元,净利润为209.36亿元。相比之下,快递行业多少有些表面风光。

有数据显示:去年前十一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累计达942.6亿元。按照快递业平均5%左右的利润率计算,行业的整体利润为47.13亿元。相比之下,11亿元的邮政基金对于年盈利超过200亿元的中国邮政也许只是九牛一毛,但对于一些仍靠压低价格赚取业务量的民营快递企业来说,却有可能是不能承受之重。

就此,有业内人士坦陈,现在快递公司基本上靠量盈利,江浙沪一带每单盈利五六毛左右,而竞争最为激烈的珠三角每单只有四毛左右。如果邮政基金实施,意味着它们的每单利润中至少还要被抽走一毛。

在汉森世纪供应链管理咨询副总经理黄刚看来:“老少边穷地区邮政业务确实不发达,需要国家资助。但到底以何种方式资助尚需要研究,而向快递企业征收显得有点奇怪。”原因在于,邮政普遍服务是国家义务,即使出现亏损也应该由国家财政来解决。

师出无名

有分析人士向《IT时代周刊》指出,国家邮政之所以敢于“剥削”快递行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国家邮政集“运动员”和“裁判员”两种身份于一身的现状,这也导致其“亲疏有别”地对待中国邮政和民营快递企业。

2009年10月正式实施的“新邮政法”,就对民营快递企业有着诸多限制。比如规定,“同城快递50克以下、异地快递100克以下由邮政专营”,民营快递企业也不得从事信件业务,并明确了严厉的监管措施。这样的规定在当时就让快递行业怨声载道:邮政既要专营一部分市场,又要民营快递企业为其亏损的业务“买单”,这有失公允。

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打了个生动的比方:“在中国,邮政普遍服务与快递业务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领域,让快递业补贴邮政普遍服务,就相当于出租车补贴公交车。”同样对收取邮政普遍服务基金行为不敢苟同的还有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健,他认为,如果每件快递单纯地抽取0.1元至2元,名义上说是基金,实质上是夺取了企业的利润,无疑会加重快递企业的负担。

据了解,邮政普遍服务基金起源于1997年的欧盟,其初衷是用盈利的业务去补贴信件等亏损的业务。现在,在意大利、西班牙等欧盟国家,都存在着和中国同样的问题。但与中国不同的是,欧盟的做法是要么设定邮政专营范围,不允许其他快递企业涉足;要么开放市场,但所有进入该市场的企业要缴纳邮政普遍服务基金。

另外,《办法》关于开征邮政普遍服务基金的重要原因是快递企业的业务主要集中在盈利地区,这样的说辞也并不完全为业界所认可。徐勇就指出:“不单是国企提供邮政普遍服务,民营快递也承担这部分功能。”他进一步解释,民营快递虽然相对集中在盈利较高的城市,但是一些边远地区业务也有涉及。

况且,即使是向企业征收邮政普遍服务基金,也不应该仅仅是针对民营快递企业,还包括公路物流、铁路物流等公司,应该要“一视同仁”。

最终的受害者

《办法》已然遭遇到了快递行业强烈的反弹,尽管国家邮政局表示目前还在征求意见阶段,不过快递行业无疑是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

申通董事长陈德军、圆通董事长喻渭蛟就通过媒体喊话,如果非要向快递企业收取普遍服务基金,快递企业势必会将这部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令每单快递服务涨价。

篇6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培训认证: 未参加 身 高: 170 cm

诚信徽章: 未申请 体 重: 70 kg

人才测评: 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教师:,财务/审计/税务:

工作年限: 5 职 称: 初级

求职类型: 兼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教育/培训/院校

担任职位: 考证教学

工作描述: 负责会计考证中《会计基础》与《初级会计实务》的教学及资料整理编写.

离职原因: 薪酬不合理,寻求更大发展.

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 起止年月:2006-02 ~ 2007-12

公司性质: 事业单位 所属行业:教育/培训/院校

担任职位:

工作描述: 在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任会计教师。

在广州智新职业培训学校担任会计考证、初级会计师培训教师

离职原因: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担任职位: 会计

工作描述: 广州安吉尔电器有限公司、广州绿色天使饮用水厂、广州市荔湾区爱尼柯家用电器商行担任会计从事全盘账务的操作。(同一法人代表)

离职原因: 志愿者经历教育背景毕业院校: 广东金融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2005-07

专 业 一: 会计电算化 专 业 二: 会计学(本科)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1.熟悉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独立完成课件制作;

2.已取得《初级会计职称证书》、《会计电算化中级证》;

3.从事会计教学四年,能独立编写整理会计复习资料;

4.对会计教学具有独特的自创教学表达,案例教学,通俗易懂;

5.熟悉会计考证类操作流程;

6.08年所带初级会计师班共230人,通过率达65%.

篇7

二、初级会计职称考试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适合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的会计初学者,报考指南包括:(1)报名条件。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教育部门认可的高中毕业以上学历。(2)考试科目。包括《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实务》两个科目。考试分两个半天进行,《初级会计实务》3小时,《经济法基础》2.5小时。(3)报名时间。报名时间一般安排在考试年度上一年的10月份开始。2012年全国报名时间:2011年10月17日至11月7日。补报名时间:2011年12月5日至15日。(4)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考试年度的5月份。(以当年公布的报名时间、考试时间为准)。2012年考试时间:2012年5月12日。(5)成绩管理。参加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

三、中级会计职称考试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适合具备一定会计基础的相关人士,通过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发展方向为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审计。(1)报名条件。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五年;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四年;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二年;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一年;取得博士学位。对通过全国统一的考试,取得经济、统计、审计专业技术中、初级资格的人员,并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均可报名参加相应级别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条件中所规定的从事会计工作年限是指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会计工作的合计年限,其截止日期为考试报名年度当年年底前。(2)考试科目。设《财务管理》、《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三个科目。《财务管理》、《经济法》为2.5小时,《中级会计实务》为3小时。(3)报名时间。报名时间一般安排在考试年度上一年的10月份开始。2012年全国报名时间:2011年10月17日至11月7日。补报名时间:2011年12月5日至15日。(4)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考试年度的5月份。(以当年公布的报名时间、考试时间为准)。2012年考试时间:2012年5月12、13日。(5)成绩及证书管理。参加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全部科目考试均合格者,可获得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证书。

四、注册会计师考试

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发展方向为: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事业单位财务、投行分析师等,注册会计师可以依法进行鉴证业务,并有权出具鉴证报告。(1)报名条件。一是专业阶段考试报名条件及免试条件。报名条件: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免试条件: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包括学校及科研单位中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职称者),可以申请免予专业阶段考试1个专长科目的考试。申请免予考试的人员,应当填写《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科目免试申请表(2011年度)》,并向报考地省级财政厅(局)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地方考办)提交高级技术职称证书及复印件。地方考办审核无误后,报经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财政部考办)审核批准,方可免试。二是综合阶段考试报名条件。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综合阶段考试: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已取得财政部考委会颁发的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书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名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因被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报名之日止不满5年者;以前年度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因违规而受到停考处理期限未满者。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报名均通过“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网上报名系统”进行。报名分为网上预报名、资格审核、交费确认三个步骤。登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省略.cn),点击“注册会计师考试网上报名”链接,进入“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网上报名系统”(或直接登录cpaexam.省略.cn)进行网上预报名。首次报名参加专业阶段考试的报考人员应于规定的时间内,到报考地的地方考办指定地点办理报名资格审核手续。办理报名资格审核手续时,报考人员需持网络报名信息表、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学历证书或中级以上职称证书。持有国外学历报名的中国公民应提供国外学历原件、经公证机关提供的该学历已获得国家教育部认可的中文证明,以及发放该学历的学校的中文全称和英文全称。非首次报名参加专业阶段考试的报考人员、综合阶段考试的报考人员无须进行报名资格审核。(2)考试科目、考试范围及考试方式。考试划分为专业阶段考试和综合阶段考试。考生在通过专业阶段考试的全部科目后,才能参加综合阶段考试。专业阶段考试科目: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6个科目;综合阶段考试科目:职业能力综合测试。(3)报名时间。境内考生专业阶段考试报名时间一般为3月、4月份,综合阶段考试报名时间一般为3月、4月份。报名的具体时间在各年度财政部考委会的《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报名简章》中规定,地方考委会应当据此确定本地区具体报名日期,并向社会公告。境外考生(即欧洲考区)专业阶段报名时间一般为3~8月份。(4)考试时间。境内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9月份;欧洲考区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11月份。 (5)成绩管理。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有效答卷按照《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试卷评阅工作规则》,由财政部考办统一组织集中评阅;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各科成绩,经财政部考委会确认后,由财政部考办向地方考办,并开通网络查询功能;考试成绩向地方考办后,地方考办应向考生制发成绩通知单。对考生提出考试成绩核查申请的,地方考办应及时汇总,并在规定日期内按规定格式上报财政部考办;财政部考办按照成绩核查工作有关规程及时组织成绩核查工作。成绩核查结果由财政部考办向地方考办,并开通网络查询功能。地方考办应向考生制发成绩核查结果回复单。(6)合格标准:每科考试均实行百分制,60分为成绩合格分数线。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应考人员,专业阶段考试的单科考试合格成绩5年内有效。对在连续5个年度考试中取得专业阶段全部科目考试合格成绩的应考人员,财政部考委会颁发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书。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申请人应持有效的考试科目成绩合格凭证(单科成绩合格通知单、免试批复文件复印件或成绩核查回复单),向参加专业阶段考试最后一科考试所在地的地方考办申请换发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书。地方考办应对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申请人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地方考办应当汇总本地区专业阶段合格证申请人相关资料,制作上报文件。综合阶段考试科目应在取得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书后5个年度考试中完成。对取得综合阶段考试科目考试合格成绩的考生,财政部考委会颁发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全科考试合格证书。(7)全科合格证管理。根据《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管理工作指南》规定,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应考人员,在取得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后5个年度内,取得综合阶段职业能力综合测试合格成绩者,财政部考委员颁发全科合格证书。取得综合阶段职业能力综合测试成绩合格的申请人,应持综合阶段职业能力综合测试成绩合格凭证向参加综合阶段职业能力综合测试所在地的地方考办申请换发全科合格证书。全科合格证上的发放日期为财政部考办下发的批复文件日期。地方考办在发放全科合格证书时,应同时向全科合格证申请人发放《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登记表》,督促其申请成为中注协非执业会员。注册会计师的注册办法: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本地区注册会计师的注册及相关管理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注册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注册会计师依法执行业务,应当取得财政部统一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证书(以下简称“注册会计师证书”)。

篇8

个人基本信息 姓名 罗湘芸 性别 女 民族 汉 出生年月 1988-03-

户口所在地 广东省开平市 政治面目 群众

毕业学校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

家庭地址 广东省开平市马冈镇教师楼4栋B座501号 健康情况 良好 电子邮件 家庭电话 0750-2878161

业余爱好 喜欢听音乐、整理桌面、上网、逛街。

特长 常使用电脑,对excel的使用能较好的掌握。能用excel进行过财务数据的处理分析。懂得使用复印机,在校时曾使用用友财务软件进行模拟训练。

在校情况 获奖情况 2008-200年获得工作积极分子称号

取得证书 会计从业资格证、广东省中级电算化、广东省初级电算化

参加活动 书画大赛,拔河比赛,大学生就业十项训练讲座等

曾任职位 舍长,生活委员培训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培训课程 初级会计资格辅导初级会计实务培训

课程认知 会计六大要素是构成会计的整体框架,任何会计的开展工作都与之相关。它是所有会计开展的基础。会计分录则是理解业务重点,每一个会计分录都是一项业务的反映。把握会计科目的设置与使用、借贷双方含义对会计分录的书写尤为重要。财务报告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其中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重点,也是会计工作的最终目的。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能使企业更好的营运、发展。

在校经验 项目时间 2009-08-25至2009-09-02

项目名称 社会调查报告

篇9

一、三段双轨双平台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构成

(一)层层递进的“三段”训练第一阶段:核心课程实训本阶段学院会计专业主要开设了“会计职业入门”、“出纳实务”、“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纳税实务”、“财务报表分析”、“会计信息化实务”等课程实训。该实训分两个时间段进行。一是随堂实训,与书本理论教学同步进行,这个阶段好比是加工制造产品的零部件,每一个知识点就是一个零件。[2]该阶段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设计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实战过程中掌握会计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会计技能,从而实现了教学与实际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例如:本次任务为填制记账凭证。教师在介绍完记账凭证的种类、内容、填制要求及方法之后,由学生完成公司10至20笔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填制工作,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二是集中实训,在各门课程学习结束后,在实践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集中1至2周时间进行实训,这个阶段类似于成品组装阶段,把各个零部件加工成为一个完整的产品。[3]一般情况下,“会计职业入门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纳税申报实训”、“财务报表分析实训”、“会计信息化实训”等实训为期一周,“财务会计实训”为期两周。该阶段实训主要是对上述各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的综合理解和掌握,完成从书本理论知识到具体处理实际业务的过渡。例如:以“会计职业入门实训”为例,实训内容一般包括: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明细账、总分类账,进行成本计算,编制会计报表等初级会计操作。该实训课程为会计专业的会计操作入门课程。由于集中实训相对随堂实训而言,具有系统性强、业务仿真程度高等特点,因此,该实训是会计专业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为毕业后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上实训除“会计信息化实训”外,均以手工为主,校内实训平台进行。具体时间安排见表1。第二阶段:会计综合实训学院会计专业的综合实训安排在第五学期、在学生实习离校前进行,这是会计专业学生学完所有课程之后所进行的一次综合实训。主要开设“财务会计综合实训”、“ERP沙盘模拟实训”、“记账”等实训课程。该阶段一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仅对学生进行组织、指导、监控和考核等系列活动。“财务会计综合实训”的具体做法是:(1)熟悉模拟企业概况、模拟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主要会计政策和核算方法;(2)将学生按4人一组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一小组分别设置出纳、记账、成本、主管等会计工作岗位,并明确各岗位的任务与职责,每一小组代表一个财务部门;(3)按照公司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对模拟企业1个月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每一循环结束后进行轮岗;(4)对模拟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报表分析,编写财务分析说明书;(5)熟悉会计软件操作说明,将手工的会计核算资料运用软件进行电算化处理,并与手工处理结果进行对比。该阶段手工、电算化双轨运行,校内实训平台进行。“ERP沙盘模拟实训”的具体做法是:以企业经营活动为主线,在沙盘上全面展示企业的营销与规划中心、生产中心、物流中心和财务中心,涉及企业的战略规划、市场营销、生产组织、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等等多个方面内容,将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在沙盘上,是一个制造企业的缩影。[4]具体操作是:首先将学生分组,一般分为6个小组,分别代表6个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每组(企业)为5人,分别代表着CEO、CFO、采购总监、生产总监和营销总监。每个企业连续从事6—8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活动,每个企业面对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产品老化、市场单一化等重大挑战,在挑战中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最后将会以一定的指标综合评价各个小组所模拟企业的经营状况,并按经营状况的好坏做出评价。该阶段在校内实训平台进行。“记账”的具体做法是:记账是指具有特许资格的中介机构接受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条件的单位的委托,从事会计记账的行为。该实训模式主要依托学院成立的记账公司或财务咨询公司,以公司承接的各类记账业务为实训材料,通过财务软件记账、网上报税等教学活动,真正实现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零距离接触会计实际工作岗位。在记账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企业,从而了解不同企业在会计方面的区别。同时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进步,这又促使学生在观念上紧跟发展潮流,以适应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变革的趋势。第三阶段:顶岗实习学院会计专业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开展为期10周的顶岗实习。(二)手工、电算化“双轨”运行1.手工模拟实训。项目一:初始建账工作;项目二:日常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项目三:期末处理;项目四:对账结账;项目五:编制会计报表;项目六:纳税申报;项目七:整理会计档案。2.电算化模拟实训。项目八:电算化软件操作(金蝶软件)账套启用,日常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会计报表生成。双轨运行可以检查双方的核算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要分析是手工记账错误还是凭证输入错误造成的,分别加以更改。(三)校内、校外“双平台”联动1.校内实训基地平台。围绕层层递进的三段训练所设置的实践教学项目,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如下:(1)建设仿真职业环境的校内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1间。该实训室通过仿真财务室的布局,设置出纳、会计、财务主管等会计岗位,同时配置电脑、打印机以及记账所需的凭证、账簿、报表、印章、装订机等,并安装记账所需的软件,使学生有身临实际会计工作环境的感觉。[5](2)建立ERP沙盘模拟实训室,把真实的企业浓缩于模拟实训室。学院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沙盘演练,将学生置身于企业虚拟的环境里,使学生足不出校就可以了解到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同时沙盘模拟可以促使学生在娱乐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成立工商注册的“自办实体厂”———记账公司。通过记账公司,将业务引进校园,教师就成了记账公司的会计,并负责指导小组学生对记账公司承接业务进行真账真做,不仅学生直接受益,教师也同样得到提升,这样可以实现学生、教师、公司、专业四方共赢。(4)引进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借助事务所的业务,开展学生会计综合实训,聘请公司业务骨干为指导教师,由学生在校内实行真账真做,完成会计核算与纳税申报一体化工作,实现企业、学院、学生三方共赢。(5)建立信息化企业岗位体验中心。体验平台是由金蝶软件公司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平台仿真企业环境,其中包含企业运作的全过程,能满足供应、生产、销售、财务等各个方面的实训需求,综合性强,仿真度高。借助互联网技术,学生可以在实训室、多媒体教室或任意一个可以联接互联网终端,以学生身份进行业务操作,体验平台仿真企业环境,实现优质资源共享。2.校外实训基地平台。2011年6月学院成立宁波鄞州会计产学研联盟,实现“政、行、校、企”合作。(1)通过鄞州会计产学研联盟,建设校外实训基地20余家,其中10余家公司与本专业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关系,开展“2+1”等形式的岗前综合实训、岗位实践、专业综合能力实践等实践教学活动。(2)学院与鄞州正源财经培训学校合作,进行会计从业资格考前培训和上机模拟考试;与宁波科晟税务师事务所合作,进行初级会计资格考前培训。

二、三段双轨双平台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成效

(一)推进了会计专业的内涵建设学院的师生通过记账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零距离接触会计工作的内容,使学院会计专业的办学能紧密联系市场的变化、行业的发展及会计人才的需求,实现了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紧跟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推进了会计专业的内涵建设。(二)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能力该模式的实施,学生校内实训从模拟到实战,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校内通过设置记账公司和引进会计师事务所,把企业真实的业务引入校内,实现了学生在校内实训“真事真做”,改变了长期以来会计模拟实训、会计仿真实训“仿而不真”的状况,会计实践教学真正做到与企业会计岗位零距离对接。同时学院通过与正源财经、宁波科晟校企合作,进行会计从业资格考前培训和初级会计资格考前培训。学生毕业时会计从业通过率100%,初级会计师考试通过率超过50%,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和就业能力。(三)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该模式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学校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学校通过记账公司承接业务,为学生提供真实业务训练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利润,同时也服务了为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条件的单位进行了记账服务,从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学院双赢。(四)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扩大了兼职教师的队伍自记账公司成立、会计师事务所引进以来,学院部分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实训外,还成了公司的兼职会计、出纳和记账员,专业教师可以与记账公司、会计事务所里的中、高级会计师零距离接触,有利于培养与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记账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骨干和部门主管被聘为我院的兼职教师,使学院会计专业的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18,兼职教师每年为专业承担的教学课时达到780课时左右,课时比例达到30.7%。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每年一次的产学研联盟会议,同时还为学生开展系列讲座,校企合作形式多样,深度融合,同时也壮大了行业兼职教师的队伍。

作者:金婉珍 单位:浙江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篇10

我市机关、事业单位1997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广州市劳动模范”的工作人员,根据穗工[1995]173号文件规定提前或越级晋升工资档次的,与本单位1997年度工作人员提前或越级晋升工资档次同时办理。其中,1996年、1997年连续两年考核评定为优秀等次的,只能提前或越级晋升一个工资档次。今后提前或越级晋升工资评定为优秀等次的考核年限重新计算。

工作人员提前或越级晋升工资档次的,由单位填写《广州市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提前或越级晋升工资审批表》(附后)一式三份,按隶属关系由主管部门审核后,于1998年7月底前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增资标准批复后,个人增资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

各区县房地局(土地局)、市局各有关业务处所:

为适应我市住房制度改革的需要,加快房改售房权属审查、买卖过户、登记发证工作的进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房屋权属审查

售房单位所售房屋的产权,房地权属管理部门按以下规定进行审查,经审查确认后,出具确权证明。确权证明要按统一格式(见附件)并加盖主管部门公章。

(一)已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房屋,凡与现状相符未发生权属纠纷的,不再进行产权确认。

(二)新建、翻建、扩建的房屋,提交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可以确认产权;1984年4月10日以前建设但手续不全的,单位出具书面具结后,可以确认产权。

(三)合建、联建的房屋,有关各方提交计委立项批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合建、联建协议,可以分别确认产权。出地方在计委立项的,可以先确认其相应部分的产权;出资方应当以出资额为限,办理交易手续后,可以确认其产权。

(四)集资建设的房屋,提交集资建房的批准文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集资建房协议书,可以确认产权。

本规定第(二)、(三)、(四)条在房屋产权审查确认时,申请人在1991年5月31日以前取得土地使用权,无权属纠纷、又无法提交土地来源证明文件的,可以由申请人出具书面具结;1991年6月1日以后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应当提交土地来源证明文件。

(五)调拨及单位合并、分立沿用的房屋,应提交调拨或单位合并、分立的文件,可以确认产权;证件不全、确无权属纠纷的,由申请人出具书面具结后,可以确认产权。

(六)交换的房屋,提交房屋产权交换协议,可以确认产权。

(七)企业改组、改制、重组发生产权转移的房屋,提交企业改组、改制、重组的批准文件以及房屋产权移交文件,可以确认产权。

(八)1988年10月1日以前购买的商品房,提交买卖合同;1988年10月1日至1995年4月18日期间购买的商品房,提交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买卖合同、买卖契证;1995年4月18日以后购买的商品房,应提交商品房销售许可证、买卖合同、买卖契证、竣工质量验收证明,可以确认产权。

(九)1987年10月1日前购买的公有住房,提交买卖合同;1987年10月1日以后购买的公有住房,提交买卖合同、买卖契证,可以确认产权。

(十)有权属纠纷的房屋,纠纷各方同意先向职工出售公有房屋再解决权属纠纷并达成书面协议(包括售房价款的管理)的,有关各方提交协议后,由房地权属管理部门书面向房改售房方案审批部门说明纠纷各方达成协议的有关情况,并附协议书。售房方案审批后,可以为购房人办理买卖过户、登记发证手续。

(十一)以上规定适用于国有土地上房屋所有权的确认。

1986年12月31日以前,全民所有制单位、城市集体所有制单位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购买、受赠等房屋产权的确认,凡符合国家土地管理局《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若干规定》并办理相应手续、提交有效证明文件的,可以确认产权。

1987年1月1日以后,全民所有制单位、城市集体所有制单位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购买的房屋,提交依法补办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手续的证明文件,以及房屋建设、买卖的证明文件,可以确认产权。

二、房屋面积测算

(一)房改售房方案经批准后,售房单位可以自行测算或委托专业测绘部门对所售房屋的面积进行测算。

(二)房改售房面积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测算,并出具房改售房面积测算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应当包括:房屋面积测算方法,整幢楼房的建筑面积,各单元(套)建筑面积清单。采用实测方法的,应当按照市房地局市房政字〔1989〕第030号文规定进行,各单元(套)的建筑面积之和应当与减去应扣除公用部位建筑面积后的整幢楼房的面积相等;采用1.333系数测算的,应当按照市房改办、市房地局京房管改字(1992)第480号文规定进行,各单元(套)的建筑面积之和应当与用该系数测算的整幢楼房的建筑面积相等。

多产权楼房中的各产权单位可以分别采用1.333系数单独进行房屋面积测算,只提供所测算的各单元(套)的建筑面积清单。

(三)房改售房面积测算后,只须填写北京市房屋登记表,不再绘制房地平面图。

三、房屋买卖过户

(一)办理房改售房买卖过户手续,售房单位须提交房改售房方案批复、北京市房屋登记表、房屋买卖合同、房屋所有权证,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应当提交确权证明。

(二)交易管理部门办理买卖过户手续均以房屋买卖合同中的房价为准,在房屋买卖合同上加盖房改售房鉴证章。

四、房屋登记发证

(一)售房单位办理房屋买卖过户手续后,须提交房改售房方案批复、北京市房屋登记表、经鉴证的房屋买卖合同、房屋所有权证,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应当提交确权证明,到房地权属登记部门申请登记。

(二)登记部门审查确认后,填制核发房屋所有权证。证中只须附北京市房屋登记表,不再附房地平面图。

五、办理时限

自售房单位按本规定提交全部证明文件之日起,各部门应当按以下规定时限办结:

(一)交易部门:自收件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办结买卖过户手续。

(二)登记部门:自收件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售房单位出具房屋确权证明;30个工作日内核发房屋所有权证。

六、其他事项

(一)房改售房应当由售房单位为购房人统一办理房屋买卖过户及登记手续。

(二)房改售房所需房屋所有权证,由市房地局加印公章及“成本价出售住宅”专用章或“标准价出售住宅”专用章后,由各区县房地局领取使用。

(三)售房单位在房改售房后,批余部分应当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如果批余部分需继续出售,登记部门应当在房屋所有权证或确权证明中注记已售出房屋情况。出具确权证明后,房屋全部售出的,不再向售房单位核发房屋所有权证。

(四)本通知中有关测量技术问题,由市房地局勘察测绘所解释,其他问题由市房地局权属管理处解释。

 附件:确权证明

     确权证明

________市/区/县房改办:

    座落于____区(县)____号的房

屋________幢,建筑面积__平方米,

正在申请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经审查房屋所有

权属于______所有。请贵办公室办理该

篇11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只设置了初级(助理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副高)三个级次,与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职称相比,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体系是不完整的,一直缺少正高职级。这种不够完善的专业技术职称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薪酬待遇、职务级别、晋升空间等。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对于高端会计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部分省份逐步探索开展了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的申报和评审工作。在实际申报评审中,一些财会人员不熟悉申报条件和基本要求,没有能够及早准备相关申报材料,影响了正常的申报和评审。笔者在2015年通过申报评审取得云南省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结合接受财会同行咨询问讯的经验,指出在申报评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供拟申报参评人员借鉴参考。

一、开展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评审的意义

我国从2005年起全面开展高级会计师(副高)全国统一考试和评审工作。随着取得副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的人数逐年增加,财会人员对于更高层次的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向往和追求越来越强烈。正高级会计师是会计系列专业技术职称的最高级别,相当于高校教师系列的教授。自2003年深圳市率先开展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评审试点工作以来,全国至今已有辽宁、河北、江苏、内蒙古、云南等15个省份开展了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的申报和评审试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已有900多人通过申报和评审获得了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这是不断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体系,形成层次清晰、相互衔接、体系完整、逐级递进的初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职称改革的重大举措。其重要意义在于,一方面结束了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系列没有正高职级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也让更多的高层次会计人才看到了更大的希望,将为广大财会人员提供更好的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发展的空间,为加快我国高层次会计人才的培养步伐奠定了基础,并将极大地激发广大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热情。

二、申报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硬性)条件

(一)可以申报参评的人员范围

从多数省份试点情况来看,本省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中直接从事会计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可以申报参评,但不包含行政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离退休人员和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专技人员也不属于参评对象。

(二)学历和资历要求具备的条件之一

一是获得博士学位,并担任高级会计师职务满5年;二是获得硕士学位,并担任高级会计师职务满5年、从事会计工作满8年;三是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并担任高级会计师职务满5年、从事会计工作满10年。需要注意的是,除达到破格条件外,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人员不能申报参评,担任高级会计师职务年限及从事会计工作年限应由所在单位提供相应的证明。

(三)其他应当具备的基本要求

一是有的省份要求申报者参加当年《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如重庆市、河北省等,其他大多数省份不要求考试或考核;二是履现职(聘任副高级会计师职务)期间的年度考核均为称职或合格以上;三是除符合免试条件并提供相应证明外,要求取得职称外语考试A级合格证书和计算机考试(正高级)合格证书,有的省份已取消职称英语和计算机的考试要求;四是持有有效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三、专业理论与学术水平要求

(一)总体要求

多数省份要求申报人员具有较高的会计专业理论水平,精通本专业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熟悉国内外科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具有指导(副)高级会计师工作的能力与经历,是本部门、本地区、本单位会计专业学术带头人。有人认为这一要求比较“虚”,难以具体体现和提供相应材料。实际上评委专家是很容易从申报者的工作业绩和科研学术水平中找到相关证明依据的,因此科研能力和学术成果显得非常重要,拟申报者应当提前3-5年潜心研究并积极发表成果,按照具体的要求来准备和组织科研学术材料。

(二)科研学术材料的具体要求

以云南省为例,一是要求独立出版专著1-2部;二是在省部级以上財会类专业学术刊物上独立发表会计专业论文5篇以上,其中全国核心期刊不少于2篇;三是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项,或获得省部级研究成果二等奖以上。需要注意的是,专著和论文的内容必须是会计专业方向,的载体是财会类学术期刊,全国核心期刊以时的“北大目录”为准,专著应有ISBN统一书号,字数不少于10万字;的刊物应当具有ISSN或CN刊号,在增刊和论文集发表的一般无效,每篇论文字数不少于5000字(有的省份要求3000字以上)。但实践证明,仅仅达到这些最低的基本要求是不够的,要让自己具有足够的竞争实力,完成的科研成果应当是质高量多比较好。

(三)怎样做好科研和学术研究工作

正高级职称对于参评者的理论研究和学术水平要求很高,可以说大多数拟申报者就是在这方面难以达到相应的条件,以致不得不望而却步。当然,撰写专著和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要求申报者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和开展研究;所谓科研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对专业工作的认识,还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如果你写出来的东西没有什么价值,又找不到地方发表,那就是再想“正高”也只能是个梦想。所以,拟报评人员应当提前3-5年积极撰写和发表财会专业论文或专著,并积极申请主持或参与省、厅、市等各级财会课题研究。如果论文或专著能够获得省部级奖项,也是最好的实力证明。

四、申报者应当具备的业务经历与工作业绩

申报者应当具有丰富的会计专业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有较高的专业分析水平、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会计实务工作中复杂、疑难问题的经历。这项要求从总体上看也比较“虚”,难以提供比较具体的支撑材料。但是,这项要求又是必不可少的体现个人专业技术水平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如果你在单位组织或参与过公司上市、企业改组改制、重大投融资等方面的工作,或组织指导过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大中型单位开展财务会计业务工作,或主持完成省级以上重大会计科研课题,或被聘担任过省级以上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经济论证、咨询专家,或负责主持起草地方性会计法规、全省性财务会计管理办法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成绩突出、成效显著、获得较高评价的,就可以总结出来经所在单位签章证明后作为支撑材料提交。

五、申报参评材料应当全面完整

申报评审材料是评委会评定申报人是否具备相应资格条件的重要依据,拟参评人员应当慎重对待这一环节的工作。实践证明,申报者用足够的时间来认真梳理、组织、撰写、整理和报送一套全面完整的参评材料是非常有用和值得的。申报材料应当分为三个部分来组织整理和装订报送。

(一)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申报评审主表

要求填写和报送一式二份,手写或打印均可,表格部分的内容根据自身情况据实填写。其中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是难点,要求撰写聘任副高职以来从事会计专业技术工作的主要情况,因有字数(一般2000字以内)限制,应当抓住重点,突出亮点,分层次列出小标题予以总结,主要反映申报者的工作业绩、能力水平、突出贡献以及典型事例等,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目的在于让评委会专家能够客观、公正、全面地对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做出评价。

(二)各种学历证书、奖励证明及反映个人业绩能力的材料

提供复印件并加盖所在单位人事(职称)部门审验公章,按照目录顺序编制页码,制作封面单独装订成册。在向评审委员会报送该册材料的同时,还需要提交原件以便现场对应核实。

(三)科研论文及学术成果证明材料

此项材料一般较多,宜单独装订成册。主要提供聘任副高职以来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和学术成果复印件,每篇文章均应复印期刊封面、目录、正文和封底,每页均需加盖单位职改部门审验公章,并在报送该项材料时提交期刊杂志原件和成果结题证明以便现场对应核实。

六、申报评审的主要环节和程序

根据各省份当年的关于报送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评审材料的通知,符合条件的财会人员可直接组织材料申报参加评审。各省份评审委员会一般按照“资格审查-面试答辩-组织考察-评审表决-授予资格”的程序来安排并通知申报人员参加各阶段的评审。资格审查在报名参加评审时由评委会根据上述基本要求核实是否符合要求,其余环节和程序由评委会按期逐项开展。

(一)参加面试答辩

面试答辩是多数省份开展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考评的重要环节,一般采取自我简介和专家提问的方式进行,最后由答辩小组根据申报者的综合表现予以评分。自我简介应当简明扼要,主要介绍自己的专业成长、业务能力、工作业绩和学术水平等,突出介绍自己的亮点和重点,一般不超过10分钟;答辩组专家结合申报者的自我介绍和申报材料的有关内容,一般提出3-5个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要求申报者就自身情况、申报材料、论文观点和当前财会热点等主题来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一般不超过30分钟。对于国际国内涉及财会领域的经济热点问题,没有事前的充分准备和广泛的新闻阅读是难以应对和回答的。需要提醒注意的是,申报者应着正装参加面试答辩,切不可随意应付,这既是对评委会专家的尊重,也是举止仪表的一个综合反映。

(二)评委组织考察

面试答辩结束后,由评审委员会根据申报者得分确定进入下一环节人员名单,同时评委会人员将分组到申报者所在单位对报评者进行全面考察。考察内容主要是申报者的政治素质、廉洁自律、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在单位及行业的影响力,以及申报者申报材料的真实性等。考察组到达申报者所在单位后,主要走访单位纪委监察审计部门、组织人事财务部门、分管财经工作的领导等,最后形成考察报告提交评审委員会。

(三)评委会表决评审

根据资格审查、面试答辩、单位考察等环节的综合评分和评价情况,由评审委员会组织开展最后的评审工作。评审工作由该省份本届正高级会计师评委会全体成员参加,通过对每位申报人员的测评和考量,最后由评委会对申报人员进行投票表决,其中有超过三分之二评委投票同意的则通过评审,授予正高级会计师职称任职资格。任职资格从表决评审通过之日起算,担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及兑现相应待遇则应从所在单位聘任之日起算。

参考文献: 

[1]云南省社保厅,财政厅.云南省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评审办法(试行)[M].云人社发[2013]143号. 

[2]蒋建林.教授级高级会计师是怎样炼成的[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2(06). 

[3]耿成兴.申报高级会计师资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会计之友,2012(03). 

篇12

现行的教材编排不够合理,存在着或陈旧或片面等等弊端,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感到枯燥,因而学习十分被动。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是按传统教材的编写进行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是现在较为普及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是关于会计软件的开发,介绍会计软件的发展、开况及具体软件开发;第三部分是关于会计软件的使用,就某一会计软件的具体操作。由于课时有限,教师按照这三个部分进行讲解,只能是简单讲解,没有重点,学生对软件的使用和开发均没有完全掌握。为此,我们电算化老师和会计实务老师进行合作探究,在实务练习中使用同一个大练习,结合高教版的《会计电算化》,自编教材,使得既能满足手工实务帐的要求同时又能满足电算化的需求,并根据会计证考试要求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减轻学生考证的压力,这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以后的自我提高极为有利。

二、打破学科限制,理论结合实际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我们既要让学生弄懂电脑做帐的整套理论,还要让学生懂得实际操作如何通过计算机和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那么如何安排好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呢?我们让理论学习占1/3而实训学习占2/3。而且不是独立分开进行,而是互相穿行。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如果持续比较长的时间单一讲解理论,学生学起来比较沉闷,而且有的理论只有学生操作过才能够比较好的理解。我们在教学初实行“双轨制”(即要求手工做账和电脑做账同时进行)的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让学生较快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的好方法。具体做法是:首先,复习手工做账的核算程序(记账凭证核算程序):购买记账凭证与账本初始数据录入据经济业务填制记账凭证(包括转帐凭证的填制)凭证审核记账(结帐)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利用手工做一套会计资料的案例(注:一般只有简单的初始数据和几笔业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软件的整体),先理清思路。其次,以上面的手工做账核算程序为依据,做同一套会计资料的案例,在会计电算化软件里也依次核算一遍。通过练习,使得学生加深了实务的理解,又锻炼了操作能力。

篇13

0.引言

高职会计综合实训是以培养具有会计基本技能、会计核算技能、会计分析技能为主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这就决定对学生的实训教学要不断的更新调整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并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实现有效教学,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性的思考,积极寻求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础,也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1.实训的教学设计

1.1实训教学内容及方式

1.1.1实训教学内容

(1)会计的书写技能:阿拉伯数字书写;文字及大小写金额书写。

(2)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平行登记。

(3)会计凭证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填制和审核。

(4)登记账簿:登记日记账、总账、明细账;错账更正;对账与结账。

(5)账务处理程序:记账凭证、汇总记账、科目汇总账务处理程序。

(6)财产清查: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及往来款项的清查。

(7)编制会计报表: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8)实训综合训练:熟悉企业概况;开设账簿;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表。

(9)电算化模拟:系统管理模块及账务核算模块的应用;会计核算流程。

1.1.2实训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第一项至第八项为手工做账、Office软件;第九项为财务软件。

1.2教学过程

1.2.1上课前十分钟

首先对学生出勤情况进行考核,然后师生互动复习回顾上次课所学的知识:主要是会计理论知识、实训要点,最后提问学生两至三个问题。主要是教师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唤醒。

1.2.2实训教学步骤

(1)带领学生回顾与本次实训内容相关会计理论知识,了解学生对其掌握情况;(2)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调整对学生会计理论知识进行补充;(3)由理论知识转向实务知识,进行讲解以及账务处理和操作;(4)学生按实训教材要求进行任务操作完成项目任务,教师指导、纠错、提示注意事项。主要是让学生对所学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务知识融会贯通。

1.2.3最后五分钟

总结课堂所学知识,强调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作业是以纸质和电子版形式对课堂实训内容进行的整理。主要是让学生学结、归纳所学知识。

1.2.4调查问卷

该环节主要了解学生对财务会计知识掌握情况,如:对会计的第一印象;选择会计工作的原因;认为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等。主要通过对学生学习心理、知识需求及看法的了解,对以后实训教学进行改进,调查时间安排在实训的最后一节课。

1.2.5实训考核

通过设置一定数量、形式多样的会计实务题,考核学生手工操作和会计业务处理能力。

1.3教学实施结果

教师能够主导整个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按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引领学生进行复习、学习、练习、实务操作,课堂气氛融洽,师生互动效果较好。教师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基本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关注的程度很高,领悟力强。

2.实训教学反思

2.1成功之处

(1)学生学会运用OFFICE对财簿、报表设置公式。既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煅炼其会计思维能力及账务处理能力。

(2)引入实务案例教学,学生兴趣浓厚。通过案例讲解会计处理的方法,增强其感性和理性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账务处理能力。

(3)运用会计用品及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学,学生的关注程度很高。多媒体提供的声音、图像、影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将会计理论与实务联系起来掌握和理解,也使教师的讲授更为直观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2.2不足之处

(1)重手工轻财务软件。在教学中,教师花一次到两次课进行财务软件教学,教一些软件操作流程,其余软件知识让学生课后自学。

对此,学生有两种反映:课堂所学的手工实训知识能满足进入企业做会计的初学阶段,但对财务软件学习深度还不够;财务软件的操作和运用未能以一个公司会计实务为例,把项目任务串联起来进行账务处理。

(2)未能关注到少数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在教学中,没能及时对学生的会计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少数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在后期已经很难听懂会计实训,从而放弃学习。

2.3教学反思

2.3.1教学内容方面

现选用的会计实训教材基本满足教学的需求,但偏重于会计理论,不能满足于企业会计实务的发展变化。因此有必要在教学内容做补充,满足对初级会计人员培养的需求。补充知识如下:

(1)会计的书写技能:人民币的识别;点钞知识;币别符号;支票的填写。

(2)复式记账:会计账户;会计分录;试算平衡公式的设置。

(3)会计凭证填制与审核:收据、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会计凭证的整理与装订。

(4)登记账簿:会计岗位职责;多栏式明细账。

(5)账务处理程序:会计账务处理在EXCEL中的应用。

(6)财产清查:库存现金、原材料及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

(7)编制会计报表:年初余额和期末余额的转换;报表公式在EXCEL中的应用。

(8)会计核算综合训练:企业做账流程。

(9)税法:城建税、教育费及附加、营业税。

(10)会计电算化模拟:帮助、日积月累、查找。

2.3.2教学过程方面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也在不断的调整,实训教材中的实务知识更新滞后。在教学中,教师实时添加一些新的实务知识:如财政法规、税法知识、劳动法及劳动合同等,使学生多加关注积累。

(2)教学方法或手段的采用应考虑以达成教学效果为目标。在课堂上,教师综合采用教授法、演示法、发现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后还需运用讨论法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后,教师除通过批改学生作业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还可以询问或是通过QQ与学生交流来了解其学习心理。

(3)问卷调查不拘时间、形式。做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据此了解教学过程中需要修整、改进的地方。但这种调查一般是事后调查,效果不佳。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考虑采用事前调查:调查放在第一次课,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会计学习和心理情况,便于教学内容的安排及教学进度安排。同时后续更进,采用事中、事后以及其他(如询问、QQ聊天)形式的调查。

3.改进措施

3.1财务软件贯穿实训教学

教师应在教学的第一次课强调软件做账的重要性,强调其在以后的实习及工作中的必要性,同时在每次课循序渐进练习财务软件,全面推进并让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样学生对财务软件的学习会很重视,在实习时对软件做账才不会一头雾水。

3.2对学生进行分组

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情况,对其进行分组并进行合理搭配:便于学生之间团结协作,也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同时,在分组的基础上搭建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学生能将所学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训联系起来进行交流,取长补短,能将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讨论;教师给予指导指出进一步思考的路径,提供查找资料的方法。 [科]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