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2:2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经济大势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粉丝本身是个热闹的话题,但如果不能运营和管理,对品牌而言是无意义的。粉丝,无非是想买的和已经买了的人;粉丝经济的本质,是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品牌来说,运用粉丝经济进行营销,是把潜在消费者转换成真实消费者的过程。
全矩阵打通精准消费者画像
在阿里矩阵中,品牌有各种可能去和消费者建立联系。“今年3月,我们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做一个“UNIFIED ID”,这个统一账号是将所有的账号打通了。”靖捷告诉记者。一见钟情只是最美好的想象,但不是常态。“感兴趣”之后,如何让这些兴趣进行关联?包括淘宝、天猫、优酷土豆、微博、UC、高德、虾米等在内的阿里矩阵,就是将所有品牌与粉丝进行链接,将真正的目标人群关联在粉丝趴。
过去,品牌仅知道有这样一个潜在人群对自己的明星、IP或产品感兴趣,但并不真正知道谁在购买自己的产品。数字化互动营销获得的通常仅是用户的手机号码——一个消费者可以有2个甚至更多个手机号,却只有一个支付宝(淘宝、天猫)账户。全线打通的账号体系,通过大数据帮助品牌触达阿里矩阵6.3亿消费者,与消费者展开深度互动。强账号体系带来的,是最为真实的用户画像,对于粉丝的购买行为、浏览行为、出行行为、社交行为等能有精准的画像,这就可以帮助品牌根据消费者的真实行为来不断加深共鸣。找到用户画像之后,阿里将通过一系列的工具来帮助品牌实现内容的产生和,与消费者建立链接。
边看边买直播打破时空区隔
直播就是系列工具之一,原本消费者通过电视或杂志看到的明星内容与自身是无关联的,是时间和空间割裂的,但通过天猫直播这种方式,消费者和品牌以及品牌的明星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能够产生共鸣与互动。
同时,通过边看边买等形式,天猫直播也让品牌原有资产,或明星、IP投入带来更好的转化率和投入产出比。美宝莲携代言人Angelababy首次直播会与粉丝互动,创造2小时卖出1万支唇膏新品的纪录。此后,美妆品牌从中学习成功经验,在戛纳电影节营销中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未来,打破时空区隔的将不只是直播,品牌越来越重视将原本仅在线下店铺渠道才能获取的产品和体验,逐步像线上转移,“搬入”品牌官方旗舰店,包括专业高效的客服、个性化的“天猫定制”,以及一票难求、一物难求的稀缺商品,一些品牌已经取得了成功的初探。
整合碎片化流量与关注度
1.0时代的数字化营销,传播和销售是完全割裂开来的“两个世界”,从“兴趣”到“购买”的临门一脚很难实现,链路无法闭合。而如今,天猫密令、二维码等各种工具,让所有品牌对外的传播都可获得有效整合,可以将与粉丝所产生的碎片化关联落实在天猫的粉丝趴,或者品牌官方旗舰店中,进行更为全面的整合营销传播。士力架以微博为主阵地,基于阿里大数据分析进行粉丝定向营销,多数粉丝打开天猫或淘宝App主动搜索并进入旗舰店直接购买产品,取得了高于明星店铺平均水平约20倍的投资回报率。
中图分类号:TP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11004302
0引言
激光打标是利用激光束的高能量密度使工件表层材料发生化学或物理变化,从而在工件表面留下永久性标记的技术\[1\]。与传统的气动标刻、丝网印刷、化学腐蚀等标刻方式相比具有标刻精度高、速度快、字迹清晰永久、对工件不产生机械压力、免维护等优点。近年来,随着各类激光器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光学器件可靠性的提高,目前激光打标正逐渐取代传统的标刻方式,其应用越来越广,并成为行业的主流技术。
激光打标机是综合了激光、光学、精密机械、电子和计算机等技术于一体的光机电一体化系统\[2\]。根据激光打标机的实现功能不同,它主要由激光器、光路控制系统及打标控制系统组成。按其打标方式分,现在常用的有掩模式打标、阵列式打标和扫描式打标,其中扫描式打标由于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而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的激光打标机采用振镜扫描式打标模式。
1激光打标系统总体结构
激光打标系统是激光器、红光指示器、振镜扫描系统、工控机、电源的高度集成,其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1)激光器。作为激光源是打标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激光器为激光打标系统提供具有一定能量密度的激光束。激光器的类别选择与加工材料有关,因为不同的材料对不同波长激光的吸收存在差别。由于打标试验主要是针对各类金属材料展开,因此选用波长为1 064nm的脉冲光纤激光器,平均输出功率20W,重复频率调节范围20~60kHz。
(2)红光指示器。标示出要被标刻图形的外框或轮廓,用来指示加工区域,方便对打标工件进行定位。
(3)振镜扫描系统。由两个高速扫描振镜组成,驱动信号控制振镜电机的偏转。输入一个驱动信号,振镜电机就会按一定电压与角度的转换比例摆动一个角度,从而通过振镜控制激光束的偏转方向及在工件上的落点。
(4)工控机。它是整个打标系统的控制中心,是打标软件和控制卡的安装载体,完成打标文字、图形的绘制与编辑,通过控制打标卡,将打标对象转换成扫描振镜能够识别的驱动信号。
(5)电源。根据打标系统各部件的供电要求,分别对它们进行供电。
2激光打标机控制原理
2.1扫描式打标基本原理
扫描式打标主要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通过控制反射镜(振镜)的偏转角度,从而改变激光束的方向。反射镜通常安装在转动装置上,如电机等,这样能够通过控制转动装置的角度来控制激光束偏转,如图2所示。
激光器产生的入射激光首先照射在X反射镜上,通过X的偏转使它向X方向产生一个偏角,然后投射到Y反射镜的转动轴心上,经过Y方向的反射,使激光向Y方向又产生一个偏角,最后通过聚焦透镜到加工工件的表面,进行激光标刻。目前,激光打标机所使用的聚焦透镜一般为平场透镜,它可以保证聚焦透镜的焦面在整个工作区域一致。
2.2激光打标机工作流程
为标刻出用户所设计的文字、图形,根据扫描式打标的基本原理,首先将输入的打标内容转换为扫描位置控制数据,利用振镜扫描系统对激光加工的位置进行定位,同时控制激光能量强度,进行加工处理。整个打标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对激光光路和激光参数的控制,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图3激光打印机工作流程 扫描式打标可分为点阵打标和矢量打标,点阵打标在图形描述上以点阵描述,打标时按顺序逐行进行扫描;矢量打标是用有向线段描述图形,即生成的图形由直线构成,打标时采用划线式标刻,得到的打标图形具有很高的美观度。打标试验中选择矢量打标方式。通常,用户输入的数据包含文字和图形,如果是文字,则需要结合字库,生成文字的图形描述;如果是条码,则根据算法生成对应图形\[4\]。对需要打标的内容用点阵图或矢量图描述后,再结合系统设置的打标控制参数,将打标的内容转换为扫描系统和激光工艺参数的控制数据,再将控制数据转换为控制信号,将它们分别作用于振镜扫描系统和激光器,就能在工件上复现用户编辑的文字或图形。
3激光标刻工艺分析
金属在打标材料中占了很大比例,围绕金属材料开展了激光标刻的试验分析,并对标刻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常用的金属材料有铝、钢和铜,其中铝材的表面处理方式有多种,包括喷漆、表面氧化、抛光等。
3.1金属材料激光标刻的可行性
利用激光束在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上进行标刻,标刻效果及工艺参数设置截然不同,其原因在于不同材料对波长为1 064nm的光纤激光吸收情况不同。另外,材料表面的处理方式不同以及表面的颜色、光洁度的变化,对激光标刻工艺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表面光洁度太高,会导致材料对激光能量的吸收率降低。
试验所用的各类金属材料对波长为1 064nm的光纤激光吸收较好,能得到较好的标刻质量。
3.2打标软件工艺参数对标刻质量的影响
激光波长决定了它所能加工的材料,实际标刻中,影响标刻质量的激光工艺参数还有激光功率、重复频率、标刻速度等,这些参数都相互联系,设置时需综合考虑。
(1)激光功率。即激光能量,只有激光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在材料上留下人眼可以辨别的痕迹。激光功率的增大意味着脉冲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都增大,激光束与材料的热作用就加剧,导致材料熔化,甚至汽化,从而标刻痕迹明显。在加工材料对激光吸收率一定,并且标刻速度和重复频率不变的前提下,不断加大激光功率会导致单位面积上获得的激光能量(激光能量密度)加大而引起打标痕迹加深、发黑、边缘毛刺等现象,不适合精细标刻的要求。
(2)重复频率。即单位时间内激光出光数目的多少,在相同激光功率的情况下,频率低激光峰值功率高,激光输出能量就越大,另外,频率低时每个点作用的时间变长,相应的每个点的标刻深度就会变深,适合打深度。
(3)标刻速度。即单位时间激光扫描的距离,不仅可以通过改变激光功率来控制激光能量,还可以通过改变标刻速度来控制激光能量,也就是通过改变振镜的偏转速度来控制激光能量。标刻某一矢量,当标刻速度逐渐加快时,激光束与材料相互作用的时间就越短,使得标刻深度逐渐减小;当标刻速度过大时,激光束与材料相互作用的时间就极短,材料表面来不及吸收激光能量,导致标刻痕迹不明显。若感觉激光功率不够大,标记不明显,可以适当减小标刻速度。同时,标刻速度和频率须相互配合,当速度太快且频率太低时,明显发现线条不连续。
中图分类号:O22;F2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0-02
一、产业再集聚的必然性
2014年11月20日,国务院重新划分超大城市为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武汉7座城市。在超大城市中集中了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经济发展上存在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发展滞后,拥挤成本等问题,产业再集聚应运而生。
1.空间资源紧张内在要求产业再集聚
(1)超大城市科技人员集中,科研院所众多,但产业布局在一定程度上与之相悖,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较大,而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却明显不足。(2)产业集聚功能弱,对周边地区辐射作用有待加强。产业在空间上布局分散,产业链网难以形成,生产业发展滞后,降低了对周边的辐射作用,未能有效地形成区域内的合理分工,造成稀缺的空间资源不能有效配置。(3)高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滞后。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受阻,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又受到空间资源挤压,缺乏生产要素有效流动的机制。(4)总部经济的集聚效应未能展现。区域间知识要素分布不均衡使企业产生了总部-制造基地空间分离的强烈需求,北京的技术、信息、人才等知识要素正是总部经济的核心要素,中心城市在总部经济的带动下,通过规模效应、产业带动效应、知识外溢效应、学习效应等,促进所在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国际竞争能力加强。
2.产业升级是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经济发展带来人口膨胀,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空间资源紧张的制约,城市承载力降低。产业升级是最大限度发挥好空间资源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超大城市空间资源紧缺的状态使传统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超大城市面临着来自周边地区的激烈竞争,土地、劳动等要素成本制约自身的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增长乏力不可避免。因此,必须抓住机遇,改变目前更多依靠汽车和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于企业的研发、设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的再集聚伴随着产业升级,而这会带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效果,尤其是生产业,第二产业内部自循环机制被打破,二、三产业开始联动,不仅会提高制造业的品质和效率,而且能够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为解决超大城市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提供了新的有效思路。
二、生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建模步骤
(1)估计门槛值。设定门槛模型方程为下式,在所有带入下式进行回归的门槛变量样本值中使残差平方和达到最小的量即为估计出的门槛估计值。
式中X为门槛变量,与分别为式性函数。
(2)检验门槛效应,首先使用F统计量,原假设为: 。鉴定是否存在门槛效应,需要得到F统计量下的自助抽样计算大样本渐进有效P值,当P值小于给定显著性水平时即门效应存在。
式中S0为原假设下得到的模型残差平方和,则为备择假设下残差平方和,为备择假设下残差方差。
本文所用数据为面板数据,既包含时间序列又包含不同个体,研究中不能忽视异方差及自相关的存在。本文的研究对象是1990-2012生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考虑到所选用的6个城市差异相对大且时间超过10年,自相关或异方差可能更为严重。此处选用广义回归模型即根据样本具体情况放宽误差项的假设。相应的参数估计方法使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本文使用的相应软件是matlab7.8以及Statal2.0。
2.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
本文使用的数据为1990年到2012年全国6个超大城市的年度面板数据。依照2014年11月出台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超大城市被重新定义为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在中国超大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武汉。但在数据的搜集过程中发现武汉的数据缺失十分严重,所以在以下研究中刨除武汉。
本文选择相对得到发展的运输仓储邮政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作为生产业的组成部分。
变量选取:1、用超大城市GDP衡量该地经济发展水平。公式:In(各省市该年生产总值现值/年末总人口数)2、用区位熵LQij,描述超大城市的产业集中程度。
公式:j地区的生产业的产值/j地区生产总值/全国范围内生产业增加值/全国生产总值
3.实证检验
(1)模型门槛效应检验
在Stata的Hausman检验中P值
其中,k为门槛个数,也为门槛效应。
门槛效应结果如下:当门槛值介于0.8-1.01间,模型能达到最小残差平方和,将0.89看作估算的门槛值。得到第一个门槛值后,通过自助抽样模拟1000的结果显示P值为0.009,可以拒绝原假设,即认为产业集聚对经济发展存在单一门槛效应。
同样的操作再进行一次,可以得到第二个门槛值1.56。此时双重门槛值的自助法抽样模拟的P也小于0.05,即认为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非线性的。1990-2012年6个超大城市出现的集聚可分为三个阶段。下面一节将基于0.89和1.56的两个门槛值建立静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以得到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起到的具体作用。
(2)估计结果
考虑到存在异方差和自相关,所以选用广义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结果如下:
由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当产业集聚度的值小于0.89时,P值大于0.05,说明在产业集聚初期,产业集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当产业集聚度处于0.89-1.56间时,变量的系数是正数,表明在这个阶段,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渐显现。当产业集聚进入第三个阶段即产业集聚度大于1.56时,变量系数开始减小,从0.036到0.0067,这说明才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开始放缓。
综合三个阶段可以看出,从1990年到2012年产业集聚在超大城市中始终起到的是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线性的,是由门槛效应的非线性作用。分三个阶段,作用不显著,作用增大,作用减弱。先增大后减小的促进作用形状上与倒U型的左半部分相似。从产业集聚度的数据中不难发现,大于1.56,处于第三阶段的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其他城市处于第一、二阶段。
三、本文成果及政策建议
从系数上看生产业的集聚使这六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都受到了推动。虽然这6个超大城市在全国所有城市中经济增长相对出色,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较大,高端制造业发展不足,高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滞后;仓储、批发等传统服务业占据着城市中心,生产业发展滞后;这些问题都在制约着城市经济发展,但产业再集聚,带来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尤其是生产业,提供了一个解决思路。
生产业的集聚在第一阶段即天津和重庆处于的阶段推动作用强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所处于的第三阶段。在经济发展总体上优于天津和重庆,经济产业以第三产业为主,生产业的建立更大程度上巩固第三产业的发展,却不能在第二产业的发展上提供更多的帮助。从这个方面讲,生产业的集聚在以第二产业发展为主要方向的城市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会有更大的潜力。
综上,在我国6个超大城市生产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面板门槛模型的检验中,基本验证产业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生产业对在超大城市的经济发展中始终起到的是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线性的,是由门槛效应的非线性作用。分三个阶段,在集聚度小于0.89时作用不显著,0.89-1.56时作用增大,大于1.56作用减弱。先增大后减小的促进作用形状上与倒U型的左半部分相似。处于第三阶段的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其他城市处于第一、二阶段。生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该城市经济发展多大程度依赖第二产业。具体多大程度这个方面本文没有讨论,可以在以后的研究中更近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杨楠,马绰欣.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我国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机制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4.5.
论文课题: 2016年辽宁省大创省级甲等创新项目《“匠心・印象”3D订制饰品店》
项目编号:201611035000050
当前,3D打印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在多个领域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3D打印技术的发展在国内形成热议的同时,在世界范围内也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并且现在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3D打印技术的发展规模会不断扩大,而且3D打印技术在未来很有可能会实现个性化生产。依据3D打印技术,我们可以制造出许多我们设计出来的东西。这样就会有效促进全球制造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3D打印技术市场应用情况
1.设计产品
3D打印技术在产品设计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把设计者的思想转化成为实物。这样就会大大缩短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周期,从而实现了降低生产和开发成本的目的。这种技术建立了一种全新的产品开发的模式,为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建筑设计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建筑模型设计制作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的高端设计的需求。再利用3D打印技术的过程中,可以创设一种非常逼真的效果。当前许多大型的设计机构在施工过程中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更加精准地构建建筑的基本模型,这样在进行效果测试的时候会更加准确,对于提高建筑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3.制造模具
在传统的制造业中,由于玩具模具的制造耗时比较长,制作的成本相对来说比较多,所以影响了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在减少生产成本的同时,大大缩减了开发的周期,很好地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在制作模具的过程中应用3D打印技术,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制模,从而提高模具制造的效率。
4.机械和家电制造
再制造领域内,3D打印技术主要用于单件的制造和一些小批量的金属零件制造,可以有效节约成本,缩短生产的周期。在家电制造行业中,一些比较大型的企业往往会先应用3D打印技术。并且这些企业在应用3D打印技术制造新产品的时候,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对于推动机械和家电制造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5.生物医学领域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于3D打印技术认识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不断增加。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人体的器官模型,制造一些医疗的模型和器械的模型,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推动生物医学的发展。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3D打印技术的优势
1.无需考虑物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利用3D打印技术的过程中,对于物体的复杂性不需要有太多的考虑。一般来说,制造业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性,也就是生产的产品数量多的时候价格往往会比较便宜。但是在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生产的过程中,生产多个一样的产品或者多个不同的产品,所花费的成本是一样的,这样就实现了对于传统制造业的突破。因此,品种多样性免费是3D打印的重要特点。当前,所谓的免费不是说打印相同的产品和不同的产品成本没有变化,而是说可以实现品种的多样化。
2.节省了大量组装的时间
对于传统的制造业来说,一件产品的价格很大程度上与其在组装过程中花费的成本有关,许多时候与零部件的的本身价格关系已经没有那么密切。在利用3D打印技g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一次打印产品的特征有效降低了产品生产的复杂性,这样就会使组装的过程大大简单。同时有效降低了生产的成本,很好地保证了减少制作误差和失误。
3.节约材料
在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生产的过程中,所造成的废料往往会比较少。尤其是对于一些金属的材料来说,废料更是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因为3D打印技术不需要对材料进行凿刻,这样就会大大减少了浪费的物料。只需要把材料堆积成为产品,这样就可以基本实现材料的用量于生产产品的用量是基本相同的。
4.不需要太多技能
3D打印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生产对于人员以及技术的以来。3D打印技术基本不需要专业的技术知识,一个普通人完全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来生产一些高端零部件。制造专业的仁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来增强制造创新能力,从而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推动经济的发展。
三、3D打印技术的发展前景
随着智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制造业领域中,3D打印技术也就会被推向更高的层面。在未来,相信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主要会以精密化和智能化以及通用化为主。智能3D打印技术的速度会大大增加,有效提高效率和精度。尤其是金属材料直接成型的技术在以后可能会成为常态化的应用。3D打印机的体型比较小,成本低廉,会更加方面人们的使用,操作上也会更加简单。3D打印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足以引导第三次工业革命。受到科学技术的重要影响,其打印的效率会大大提升。同时,随着各种新型材质的投入使用,利用3D打印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真实物体。随着打印机市场的激烈竞争,3D打印机会从商用逐渐发展到民用。同时,3D打印技术的应用会更加广泛,除了之前的机械和医疗等行业外,还会拓展到家用厨具或者军事的零件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3D打印技术作为一项前沿性比较强的技术,可以促使传统制造业的工艺改造以及新材料的使用。面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战略,我国应该重视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相关的理论体系,例如进行相关人才的培养以及市场应用的相关推广。只有制定与我国国情相适合的3D打印技术发展规划,才能够切实推动其进一步发展。同时,我们还应该推动一些相关的试点的建设,选择一些重点的行业和领域进行有效的推广和应用。这样可以积累更加丰富的行业管理经验,从而使3D打印技术能够更加有效地应用到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吴菲菲,段国辉,黄鲁成. 基于团队识别的3D打印技术发展前景分析[J]. 情报杂志,2013,08:62-67.
[2]王雪莹. 3D打印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及前景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26:3-5.
[3]陈妮. 3D打印技术在食品行业的研究应用和发展前景[J]. 农产品加工(学刊),2014,16:57-60.
举办体育赛事是提高城市形象和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所谓体育赛事的经济影响是指由举办体育赛事而给举办地带来的除了非市场价值以外的净经济变化。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举办某一赛事,特别是一些重大体育赛事,势必会有一些新的资金流入该国家或地区,并在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体系中循环,从而对举办地的经济产生影响。
有些学者将体育赛事给举办地带来的经济影响分为3个层级,即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引致影响。其中直接影响是指由赛事给举办地带来的新的资金流入对当地经济产生的第一次影响,这些新的资金主要流入到了宾馆、餐饮、交通、中介服务等服务性的行业和部门;间接影响是指由于以上直接影响的结果而给举办地经济产生的影响,例如宾馆饭店从本地区的供应商购买实物和服务时,这些购买者在销售过程中产生的额外的经济增长。引致影响是指由体育赛事而引起的本地区居民收入增加后,居民将部分增加的收入又在本地区经济系统中消费,从而对本地区经济产生的影响。体育赛事的间接影响和引致影响通常也被称为二次影响。下面从几个方面分析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地经济的影响。
一、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往往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改造和兴建。因其不仅要有高规格的体育比赛场馆,同时还要有高度发达的交通、通信等配套设施。广州市为举办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投资120亿元人民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珠江大桥、全封闭的环城高速公路、新国际机场等;在环保方面也投资50亿元,使得广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另外,2010年广州亚运会,总投资约2200亿元,对城市的市政建设进行了改造,在城市的绿化上进行了一系列工作,对城市环境和设施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善工作,同时加快了一批标志性品牌的建设,提升了“广州美食园”、“岭南酒吧街”等特色旅游资源。
二、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吸引投资和旅游
对一个城市来讲,基础设施完善、功能完备只是促进城市竞争力的内因,而宣传城市、营销城市,树立良好的城市品牌,是促进城市竞争力的外因。体育赛事影响举办城市竞争力的一个关键方面就是宣传城市,扩大城市的影响力,提升城市的形象。体育赛事通过大量媒体报道、直接观看赛事的旅游者的口碑效应、城市的直接广告、不同的赛事,以及组织者或城市政府结合体育赛事进行的一系列城市推介、间接知情者的形象传播等宣传城市。所在国或者所在城市的投资环境会通过体育赛事媒介从正面或侧面展示出来。此外,现代大型的体育场馆在塑造城市形象方面也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宏伟、新颖别致的体育场馆,成为城市的一道不可或缺的亮丽风景。如2008北京奥运会的“鸟巢”和“水立方”就是很好的例子。
三、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大型体育赛事将会极大地带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与体育经济关系密切的旅游业、商业餐饮业、社会服务业、文化产业等行业,对它们有着明显的拉动和激励作用。举办大赛需要新建大量的场馆、酒店,而这些都需要工作人员和服务人员,这就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从而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据统计,2000年悉尼奥运会就创造了10万人次的就业机会。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带动了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也加速了我国西部开发和建设。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动北京商业旅游、金融、保险等达到新的水平,会展、信息服务业也获得较大发展,2008年共实现增加值39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600亿元的增加值。另外,举办体育赛事还能促进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和优化,营销方式、服务技术、经营理念等将逐步与国际接轨,服务水平和质量将得到明显提高,信息咨询业、现代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将加快发展,行业规模迅速壮大,比重将明显提高。
四、提高人力资本水品
当前,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等特点。根据目前人口增长速度,到202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1.64亿,占总人口比重16.1%。也就是说,未来10年,我国只有妥善解决就业,增加人力资本,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才可以保障在2020年之后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加深时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是决定经济持续增长能力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投资既是项投资,也是“人的发展”的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又急切需要经济发展的国家,理清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就显得极为重要。全民健身的实施无疑是缓解老龄化的重要调节器,而举办大型赛事更是把全民健身这个口号贯彻落实的最好契机,大型赛事所起到的带动作用是任何大力宣传都替代不了的。拥有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将成为中国社会未来经济发展的很大筹码。
五、对举办城市的负面影响
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在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首先是交通拥挤问题。据“广州道路交通状况公众评价调查”显示,35.9%的广州市民对交通不满。其次是物价上涨问题。赛事期间,综合的消费能力大大增强,企业就会紧紧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提高相关产品的价格,可是价格的提高在给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却大大增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负担。再次是破坏环境。赛事期间,很多游客观看体育比赛之余,还很有可能到举办城市的旅游景点观光游览。但景区容量是有限的,所以游客的急剧增加会增加景点的负荷,同时也会对城市资源带来严重的威胁。另外在赛事期间,游客会不可避免地制造生活垃圾,城市交通的频繁使用也势必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和废气,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将造成极大的破坏。最后,体育场馆利用率低,在体育赛事结束后大部分国家都会出现大量体育场馆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主办城市为大型赛事耗巨资修建的大量体育设施和场馆在赛事结束后很多被闲置甚至废弃,更有甚者还会对部分场馆进行拆除,变卖废旧建筑材料。体育设施的闲置是众多大型国际体育设施赛事后的普遍现象,比赛后遗留下的体育设施大量闲置、维修保养费用昂贵等也是极为需要解决的课题。
参考文献:
一、引言
国外的分级基金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分级基金起步较晚,但从2007年诞生至今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成立的分级基金多达56只,仅2012年一年已成立的分级基金就达32只,这一数量远远超过此前5年发行数量之和,成为今年以来发行数量最多的基金品种。但是,分级基金折溢价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说明这一现象,本文以基金规模为权重,构建分级基金加权平均折溢价时间序列图(如图1)。
从2010年中旬到2013年年初,除了在个别的时间段出现过大幅度的折溢价波动,被动型分级基金的折溢价率始终在合理范围内上下波动。具体来看,2010年10月出现过较大幅度的溢价,加权溢价率最大为6.3%,2012年8月出现大幅度的折价,加权折价率最大为14.1%。
二、分级基金概述
(一)分级基金的分类
一般根据投资方式,将分级基金分为主动管理型和被动管理型两大类。主动管理型相信基金绩效可以击败大盘,所以积极操作投资组合以超越大盘表现为目标。被动管理型的特点就是完全复制标的大盘的走势,其业绩受到基金公司管理能力的影响较小,并且被动管理型的基金管理费用较主动管理型便宜,所以更受投资者欢迎。2012年已成立的被动型分级基金共有21只,占全年已成立分级基金总数的65%左右。
(二)分级基金的整体折溢价
分级基金的整体折溢价是指母基金在场外依据净值进行申购和赎回,而子基金在二级市场上依据市场价格进行交易。二者之间由于交易机制的不同容易导致价差。用Di表示溢价率,a,b分别表示A类份额和B类份额的份额占比,PA表示A类份额的价格,PB表示B类份额的价格,NAVt表示母基金单位净值。分级基金折溢价率公式为:折溢价率=(基金单位市场价格/单位净值)-1,即
Di=■-1
(三)分级基金的套利
分级基金的套利分为整体折溢价套利和期现套利两类。整体折溢价套利是利用母基金净值与子基金的价格之间的价差进行套利。当母基金净值小于子基金价格时,可在场外申购母基金,配对转换成相应比例的子基金,在二级市场卖出获利。当母基金净值高于子基金价格时,在二级市场上买入子基金再配对转换成相应比例的母基金,在场外赎回获利。期限套利是指将分级基金作为现货,利用股指期货与现货的基差进行套利。由于我国规定不能做空现货,所以多采用“现货多头与期货空头”的组合套利。具体来说,当现货指数出现低估,同时某一期货合约被高估,此时应当卖出相应份数的期货合约,申购分级基金份额,等到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基差恢复到正常水平时,通过反向平仓套利。
三、分级基金价格、净值和大盘指数之间的动态关系分析
(一)样本选择和处理
本文选取的基金样本为2010年到2011年年底已成立且具有配对转换机制的被动型分级基金7只;选取沪深300指数收盘价作为大盘指数变量;样本区间为2010年6月7日至2013年3月14日,每只分级基金的母基金日单位净值,子基金日收盘价;大盘指数变量日收盘价序列共674个数据,为了消除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性,取对数后用LOGI表示。另外,用每日规模为权重,构建子基金的加权平均价格和母基金加权平均净值。数据均来源于Wind数据库。
子基金i的价格:Piz=aPA+bPB。
子基金i的规模:Wiz=aWA+bWB。
子基金加权平均价格为
IP=■P■W■/■W■
母基金加权平均净值为
INAV=■NAVimWim/■Wim
其中,IP为分级基金i的子基金的收盘价,INAV为分级基金i的母基金的净值,Wiz为子基金规模,Wim为母基金规模。
(二)实证检验
1.单位根检验。在取得时间序列的样本数据后,首先进行平稳性检验,用ADF( augmented Dicky―Fuller )检验方法,分别对加权平均价格、加权平均净值和大盘指数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这个三个序列的统计量均大于临界值,所以为非平稳序列,而其经过一阶差分后变成平稳时间序列,说明原序列是一阶单整序列。
2.协整检验。用基于多变量的Johansen检验,判断IP和INAV之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见表1。
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IP和INAV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说明虽然单个变量自身的运动是不平稳的,但是市场中存在某种经济机制制约着变量的运动,使得他们之间在短期内不会偏离太远,即折溢价率是均值回归的,这与图1中的现象也相符。然后,引入大盘指数用Johansen检验IP、INAV和LOGI这三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见表2。
结果表明,加权平均价格、加权平均净值和大盘指数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IP、INAV和LOGI的标准化协整系数分别为1.00、-0.8141、-0.9120。从协整系数看出,价格、净值和大盘指数之间存在着长期的正向均衡关系,这与实际情况相符。
3.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对滞后期的选择较敏感,不同的滞后期长度会得到不同的检验结果。因为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的检验式是VAR(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模型的一个方程,所以VAR模型的最佳滞后期就是Granger 因果检验的最佳滞后期。选取滞后2 期作为最佳滞后期。IP、INAV 和LOGI 这三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见表3。
结果表明,IP和INAV互为因果关系,IP和LOGI互为因果关系,INAV和LOGI互为因果关系。
四、结论
通过一系列的检验表明,母基金净值、子基金价格和大盘指数之间存在长期的正向均衡关系。同时,三个变量之间互相进行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1.从Johansen检验得到,被动型分级基金的折溢价是均值回归的。这说明子基金价格和母基金净值之间由于某种经济机制的作用在短期内不会偏离太远,而这种机制正是配对转换机制。在实际情况中,当母基金净值和子基金价格之间出现大幅度偏离的时候,投资者找到被低估一方,配对转换成被高估的一方,再抛出获得差价。不停套利的结果就是使市场中的不平衡逐渐恢复平衡。所以,母基金和子基金之间由于受到配对转换机制的约束,始终围绕一个合理值进行上下波动。
2.从Johansen检验中发现它们是正向的均衡关系,并且由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三个变量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且大盘指数对母基金净值和子基金价格的影响较大。当大盘走势下跌,净值受到大盘的影响也会下跌,受到投资业绩的影响,投资者在二级市场大量抛出子基金使得子基金价格降低,这又引起大盘指数进一步的下跌,导致折溢价幅度扩大。当折溢价幅度超过套利成本时,投资者会选择进入市场套利。即,买低卖高,使子基金价格上升,导致大盘指数回升使得母基金净值逐步回升。
3.从2010年9月大盘一路上升,在2010年11月8日见顶后开始下跌。子基金价格和母基金净值受到大盘的影响呈现出先上升后回落的状态,并且子基金价格上涨幅度超过母基金,而回落幅度小于母基金,所以在2010年9月到11月溢价率达到最大。因此,大盘指数可以作为投资者决策一个先驱性指标,作为预测基金走势的辅手段,这也说明我国的证券市场是非有效市场,可以利用历史信息获利。
参考文献:
[1]光华,任学敏.一类指数分级基金的定价模型及其杠杆率的分析[J].商业经济,2010(09).
[2]杜娇,胡骅.我国创新分级基金资金净流入的影响因素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11).
[3]黄瑜琴,成钧,李心丹.免费的午餐:分级基金溢价的案例研究[J].财贸经济,2012(07).
[4]张良财.分级基金套利研究[J].经济师,2011(11).
一.研究方法与模型建立
城市群经济空间区域范围是随着城市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城市空间布局等因素在逐步动态变化的过程。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确定以下原则与方法:
首先,中国各类统计数据是以各级行政区为框架提供的,因此尽量保持完整的城市行政区。其次,哈大齐城市群经济空间是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为核心而形成的,故利用空间交互理论的相关模型对哈、大、齐的吸引范围进行计算。
1、引力模型及改进
引力模型源自物理学中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之后有学者发现地理位置上越相近的国家之间贸易流动规模越大的规律。测度任意两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最常用的方法是引力模型。
本研究对该模型进行了改进,引进反映两城市产业构成差异的EG指数中的产业集聚指标指数(Sr)和表征一个城市行政区划内经济规模的GDP(G)。由于哈大齐城市群尚处于初期的发育阶段,各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因此本研究在哈大齐城市群中,两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与产业集聚指标指数成正比。这样,本文修正引力模型如下:
(1-1)
在公式(1-1)中,各变量描述如下:为两城市经济联系强度;Pi为i城市人口规模,Pj为j城市人口规模;Gi为i城市经济规模,Gj为j城市经济规模;Dij为ij城市之间的距离;b为城市距离指数,是一个常量。本文主要研究哈大齐城市群内任意两城市之间的经济关系,因此,确定本文中b=2。Sr为产业集聚指标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1-2)
公式(1-2)中,各变量描述如下:Iit为i城市t产业的就业规模,Ijt为j城市t产业的就业规模,n为城市规模产业总数
2、经济联系强度模型
根据公式(1-1)、(1-2),确定本项目计算城市经济联系引力模型如下:
(1-3)
根据本文最终确定的经济强度模型,对模型内各项研究指标进行选取,根据模型,确定本文研究指标如下:P指标:本文确定为城市非农业人口规模;G指标:本文确定为城市市区国内生产总值;D指标:本文确定为城市之间的最短实际里程;B指标:本文计算任意2城市联系,故确定为2;I指标:本文确定为产业就业人数。
根据以上指标,对各指标数据进行实际调查分析,并将数据带入模型,最终计算出哈大齐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
二.模型结果分析
根据确定的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对哈大齐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值进行了计算。首先是确定模型数据来源,其次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1.数据来源
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研究者对哈大齐城市群的实际调查和各城市的统计数据(2010年)。在哈大齐城市群的选取中,本文确定重点城市为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绥化四个城市。各城市GDP和人口规模数据见表2-1,城市之间距离见表2-2,各城市产就业人数来源于统计资料。
2.计算结果分析
根据公式(1-3),运用上述数据,本文分别计算出了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绥化四个城市2010年经济联系强度值,见表2-3。
(注:表格中0表示城市自身经济联系强度的倒数的极限)
根据以上数据,各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区间在0-20之间,详见图2-1,经济联系强度散点图。根据散点图,本文选定的4个城市绝对经济联系强度较弱。但是在相对区间内,哈大齐城市群内部,哈尔滨和绥化的经济联系强度在10-20区间,相对经济联系较强。
见图2-2,经济联系强度范围图。由图2-1和2-2可以看出:
(1)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任意两个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在0-10的区间内,联系较弱,这是因为哈大齐城市群集聚度较低,现在还处于一个协调、优化之中。
(2)哈尔滨和绥化地区经济联系强度在10-20区间内,相对强度较高,这是因为哈尔滨作为省会城市,对周边城市有一定的辐射和拉动作用,并且这种引力作用在逐步显现。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7-0041-02
一、前言
“二元经济结构”是用来描述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城市和农村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1]我国已有多位学者对二元经济结构进行了研究,沈港、郎旭晖、孙养学、李名峰、范绍庆等人运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二元反差系数等分别对重庆市、陕西省、湖北省二元经济结构进行测度。[2-4]贺黎黎、何炼成采用城乡收入比、城乡消费比、恩格尔系数差异度、二元对比系数、结构偏离度等实证分析陕西二元经济结构 。[5]其他学者也对不同研究区域且采用不同方法对二元经济结构进行了研究,大多以二元对比系数,二元反差系数为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数据的可获取性,以大连市为例,选取2001-2010年数据,采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二元反差系数方法对大连二元经济结构进行分析,找出阻碍大连二元经济结构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及对策。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大连市行政区划为标准,研究范围涉及大连市的 6 个市辖区、3 个县级市及1个海岛县,数据来源于《大连统计年鉴》及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选取2001-2010年各产业GDP及从业人员等指标数据。
(二)研究方法
1.比较劳动生产率
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一个部门的产值或收入比重同劳动力比重的比率。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
GLPA=YA /LA (1)
非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
GLPN=YN /LN (2)
式中,GLPA与GLPN分别为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Y为部门产值或收入比重,L为部门劳动力比重。比较劳动生产率大致能客观地反映一个部门当年劳动生产率的高低,通常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低于1,而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高于1。比较劳动生产率越高,表明本部门的产值与劳动力比值越大。农业和非农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距越大,经济的二元性越显著。
2.二元对比系数
二元对比系数(DPC)是指二元经济结构中农业和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率,计算公式如下:
DPC=■=■ (3)
该系数反映经济的二元化程度。其值越大,两部门差别越小;反之,两部门的差别越大。发展中国家的二元对比系数通常在 0.31~0.45 之间,发达国家的一般在 0.52~0.86 之间。
3.二元反差系数
二元反差系数(DCI)是指农业和工业产值比重与劳动力比重之差的绝对数平均值,它反映的是经济中两部门产值或收入转换与劳动力转换之间的速度差异。计算公式为:
DCI=(1/2)×(YA-LA+YN-LN) (4)
该系数与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度成正方向变动,当二元反差系数为最小值0时,二元经济转变为一元经济,二元性消失。
三、大连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分析
(一)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差异由大到小
根据公式(1)—公式(4)计算出大连市2001-2010年间的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GLPA)、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GLPN)、二元对比系数(DPC)和二元反差系数(DCI),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大连市DPC一直维持在0.16-0.20,这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0.52~0.86,而且和发展中国家的0.31~0.45相比也有相当大的差距,表明大连市二元经济结构仍较明显。
2001-2010年,大连市二元经济结构总体特征经历了一个由差距加大到逐步缩小的过程。图1反映的是大连农业与非农业比较劳动率的变化趋势,十年来,大连市GLPA波动较小,始终保持在0.23~0.26区间之内,而GLPN呈现出了两个主要变化过程,2001-2003年,GLPN略微上升,由2001年的1.42升高到2002年的1.44,到2003年略微下降为1.43,总体呈现升高趋势。与此同时,大连GLPA由2001年的0.25下降到2003年的0.23,与GLPN相比呈现出较大差距,这3年之中,农业与非农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一直保持在较大水平,最大差距发生在2003年,农业与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值为1.20。同时,2001-2010年间,大连DPC虽有略微的波动,但总体趋势是升高的, DCI也呈现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0.27下降到2010年的0.21,变化比较明显,都表明近10年来,大连二元经济性总体上趋于减弱。
由图2可以看出,DPC与DCI呈现出两个主要变化阶段,以2003年为时点,2001-2003年,DPC由2001年的0.18下降到2003年的0.16,而DCI相对升高,二元经济性增强,是差距扩大阶段。2003-2010年,DPC虽有略微波动,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而DCI相反是下降的,2003年,DCI为0.28,到2010年降低到0.21,DCI变化较明显,属于差距缩小阶段。2003 年,大连市提出了 “大大连”的发展战略,规划了 “一个中心,四个基地” 和“一岛十区”的均衡发展战略,全域谋划发展,到2009 年大连市进一步提出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核心城市,区域经济高速发展,[6]由此,大连二元经济结构得到较大优化,二元经济差异性逐步缩小。由此可见,政府政策在缩小二元经济差异,优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二)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差异逐步缩小
2001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3900元,城镇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7418元,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高于农民年人均纯收入90.2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图3)。持续到2004年底,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106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比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高出103.25个百分点,此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到最大化。2004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开局之年,大连现代服务业优化升级,开放型经济实现新突破,城市综合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全市投入2.53亿元用于城乡低保、灾害救助、优待抚恤,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率先免征农业税、取消农业特产税和两税附加,又采取10项措施支持16个低收入乡镇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3.1%,增长率在前几年中首次达到两位数。虽然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都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在2004年之前城乡收入差距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改善,多项惠农政策在2004年刚开始实施并从2005年开始直到至今逐步显现出成果,2005年以后,大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下降,由2005年相差103.18个百分点持续下降到2010年相差72.87个百分点,2009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到2010年底,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12 317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293元,首次突破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并且差距逐步缩小。
(三)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滞后于一般规律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意味着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的相对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的相对上升。[7]大连二元经济结构强度经历了一个先增强后减弱的过程,二元对比系数始终在0.16~0.20之间徘徊,虽然二元对比系数有上升趋势,但还是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0.31~0.45水平,与发达国家的0.52~0.86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大连二元经济结构滞后于一般规律,在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更大的阻碍。按照钱纳里标准结构模型,人均GDP为1000美元时,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2.8%,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为77.2%,农业与非农业就业比重分别为51.7%、48.3%。按照此标准计算的二元对比系数为0.28。大连2009年人均GDP为7.55万元/人,比较接近1000美元标准,此时大连二元对比系数为0.20,远低于钱纳里标准结构模型的计算水平。所以,与标准结构模型相比,大连二元经济性仍较强,城乡差距非常明显。
四、结论与对策
近十年来,大连二元经济结构强度总体上虽趋于减弱,但与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影响大连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主要原因为城市工业发展的速度远远大于农业与农村的发展速度,城乡发展不协调是影响二元经济结构强度缩小的主要原因。
转化大连二元经济结构的途径,关键是做好城乡统筹,加快二元经济体制改革,实施更多的惠农政策,促进三农发展,同时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在大力加强中心市区、新市区、“北三市”及长海县城市第二三产业发展的同时,更要坚持以城市带动农村,以二三产业带动第一产业的政策方针,使发展滞后于第二、三产业的第一产业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从而促使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向第二、三产业的过渡转移,最终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减弱二元经济结构强度以致缩小城乡差异。
参考文献:
[1] 王建增.二元经济结构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模式关系研究[J].商业经济,2012(2):26.
[2] 沈 港.二元经济结构的实证分析及转换思路——以重庆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0(1):112-113.
[3] 郎旭晖,孙养学.陕西省1978-2007年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变及破解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0(2):295-298.
[4] 李名峰,范绍庆.湖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变历程与转换路径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0(3).
虽然大数据听着是一个很高科技的词儿,其实它早就渗透到你我的生活中,比如,你每天在网上看视频时,视频网站推荐给你的视频就是基于大数据。当你在淘宝购物时,网页边栏推荐给你的也是基于大数据。要说明白大数据,首先我们要从一个大家都熟悉的简单概念说起,那就是: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一个现代词汇,但是利用数据分析的结果来指导行动,却是古往今来一直都有的一个理念。网上有一段子:
带兵打仗的时候,有个特别的习惯,那就是每次战斗结束后,都要用小本子记下所缴获的武器种类、数量等数据,乐此不疲。大家对此都不以为意。
有一天,在又一次遭遇战后,士兵在给他念缴获的武器数量时,他突然叫停,然后兴奋地指出,这次遭遇战很可能遇到的是敌人的指挥部队。原因是,这次缴获的小枪与大枪的比例高于普通的战斗,小车与大车的比例以及军官与士兵的比例也都高于平均,因此他得到了这个结论。
在这个数据的指导下,部队一鼓作气,追击逃脱的部队,成功的把敌人的指挥官抓获。
如果这个故事属实,那么这个可能是笔者知道的最早的基于严谨的数据分析来指导行为的例子。进入现代以后,人们对数据的分析应用就更加频繁。企业在做战略规划的时候要进行数据分析,公司在做营销推广方案时也要做数据分析。那么,“大数据”和前面说的“数据分析”之间有什么关系和区别呢?
从粗犷到细致
我们知道,数据分析需要有几个步骤:采集、统计、分析,而数据的总量直接和采集相关。在互联网兴起之前,人们采集数据的方式无外乎是人为观察和记录,当然,后期也有利用传感器来辅助记录。但是,互联网技术近几年的发展,却使得数据的采集水平记录达到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在互联网时代之前,人们只能统计到一些基础的用户信息:年龄,住址,电话,婚姻状况等。到了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收集到一个用户手机上装有什么应用,喜欢上什么网站,购物记录,在某个页面上停留了多久,鼠标在页面什么位置点击。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更多动态数据可以被采集,比如用户的睡眠时间、运动量、位置、在商场内的移动路线、打车次数、心率等等信息。这些数据最终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库。
以带兵打仗为例,假设他的小本子有500页,每页上记满1000个字,正反两面都写,那么总的数据量也就约=2M。这个和互联网时代动辄上T上P的数据量比,基本上是小巫见大巫。(1P约=1000T,1T约=1000G,1G约=1000M,一个大型视频网站1秒钟就能产生几百M的用户数据)。这些数据海量数据的集中,就形成了“大数据”的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多维度的、细致的、海量的数据。
注:“海量”并不是大数据的必要条件,它更多是因为数据的维度多,粒度细,而导致的数据量的增大。
从统计到预测
得益于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使得我们对大数据的使用,从统计一个数据结果,到利用结果和特性来推断一个人可能进行的行为。
《BigData》一书中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一个父亲突然收到一个百货公司发给他的关于婴儿用品的传单,这个父亲非常愤怒,因为他的女儿才只有16岁?但是,过了几天后,他却上门道歉,因为,经过和他女儿细聊,发现他的女儿确实怀孕了。
那么,百货公司是如何预测一个人的行为呢?像上文所说,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采集到大量用户的种种信息,包括固定的属性,和一些已有的行为;比如最近买了什么。经过对采集到的数据分析,发现购买婴儿用品的人有如下特征:年龄范围在14~40、买婴儿用品前几个月购买大量酸味食品,等等等等。那么,得到这个结论后,再来一个有类似特点的顾客,百货公司就可以猜测,她可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对婴儿用品感兴趣。于是便向其发送对应的广告。
再比如,智能推荐广告:视频网站经过统计发现,点击了啤酒广告的人,有如下特点:看体育类战争类视频较多,看韩剧较少。那么很显然,下次再有啤酒广告时,把它们投给这样的用户就更有效一些。
注:上面举的这两个例子,只是为了形象的说明大数据预测是怎样运作的。在实际应用中,大数据分析引擎要分析的属性比这个细致的多,使用到的算法也比这个复杂的多,而且得到的很多结论,往往是没有直观的物理意义的一个组合概率模型。
从慢到快
上述两个特点基本上已经把大数据的形态给刻画了出来,但是,要到实际中应用,还需要再加一个特点:速度够快。
数据收集起来之后,要使用的话,就离不开计算。当数据的量级在几个M时,可能一个计算器就能满足统计需求。当数据量达到几个G时,就必须使用一台计算机来计算。而当有几个T几个P的数据摆在你面前时,一台计算机恐怕已经难以胜任,很幸运的是,我们有了云计算的概念。也就是说,将一个计算任务,分配给”云端“的好多台计算机同时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对处理时间的苛刻要求。
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在大尺度上计算海量数据成为可能。如果没有足够快的处理速度,我们收集起来的用户消费数据,算了半年才出一个结果,那估计用户的消费习惯、社会时尚已经是时过境迁。除了处理速度快,还有一个因素也要快,那就是信息采集反馈的速度。比如,用户电话打进来的瞬间,我们是否立刻收集到该用户相关信息,然后给出用户可能的问题预测?产品投放出去后,我们是否可以很快收集到销量信息以及对应的用户数据?这一切,都决定了我们是否可以有效地将大数据的统计结果应用到商业活动中,最终使大数据从理论的圣坛上走下来,产生了实际的商业价值。综上所述,大数据并不是玄乎其玄的东西,它只是在几种现代技术的推动下,将数据分析做到了极致的结果。
大数据的应用场景
大数据诞生以来,在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多的应用,比如改善航线、预测污染、优化医疗等等。这里,我们把应用方式分成两大类,分别介绍一下。
精准的广告投放
我们知道广告界的一个难题“如何找到对的那一半人”。而大数据正是可以用来更加精准的定位广告的目标用户。广告投放包括第三方广告渠道和自有广告渠道两种:
第三方广告渠道由于是第三方操作的,所以对于广告主来说只能去选择合适的渠道种类。第三方渠道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互联网广告渠道(视频网站、门户网站、广告联盟等)和非互联网广告渠道(户外广告、楼宇广告、电视广告等)。目前,互联网广告已经在大数据精准投放上走的比较远,比如前面说的视频网站根据用户点播行为,来投放合适的广告类型。所以,在这样的渠道上投放广告时,只需要广告主能和渠道方合作定义好自己的用户群,便可以将广告投放的比较精准。
非互联网广告渠道,因为没有特别有效的用户细分手段(广告只能投放到人群,而非个人),投放形式本身就限制了其精准的效果。对此,未来的一个出路就是,各种路牌广能采集到附近用户的信息,来动态调整广告内容。
比如,没有广告牌都有一个iBeacon设备,会和打开iBeacon连接的手机产生互动,根据手机信息,反查到用户的性别,从而决定显示什么广告。
而对于自有广告渠道来说,我们可以操作的空间就比较大。拿短息渠道为例,很多公司都会通过手机短信,给用户发送最新的促销信息,但是,以往这种信息通常是全量发送,或者是根据一定的可视化的分类(例如,信用卡的消费额度)来分类发送促销信息。而我们有了大数据的武器后,就可以对用户群进行进一步细分,甚至是1对1的发送。比如,信用卡公司可以根据用户的刷卡的频次、场所、购物内容、还款的及时性、消费时段等等来作为分析因素,来预测用户对什么样的商品感兴趣,从而发送相应的商品广告。再比如,化妆品公司,可以根据用户的年龄、工作内容、作息习惯、娱乐场所、季节、婚育状况、衣着习惯、朋友圈话题等等,来预测她可能更关心什么样的皮肤护理问题,从而推荐对应的化妆品门类。通过对多维度、细致的信息分析,使得广告推送更有针对性
个性化的用户服务定制
个性化服务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用户服务内容和定价的个性化。以我们熟知的车险为例,目前的定价方式,只是简单的根据用户的年龄、驾龄、婚姻状况、车价和以往的车险理赔记录等显式的属性来进行区分,而在大数据时代,则可以把这种区分做到极致的个性化。比如,我们可以统计用户的驾驶习惯(驾驶时间,单次驾驶时长)、驾驶环境(常去路线的交通状况、总体事故率、季节天气)、身体状况(生病频率等),来更加针对性的对用户的理赔概率进行估计,从而得到更加合理的投保额度。再比如,对于培训机构来说,可以分析特定属性的用户(年龄、性别、各种成绩等),对特定类型的授课方式或者授课内容的成绩反应,来有针对性的进行课业的搭配,从而使每个用户的成绩达到最大化。同样,医学领域,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来进行个性化疾病预防和治疗。智能穿戴设备为这一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手环,监测你的运动量、心跳变化
智能血压仪,每天监测血压
体重秤,每天体重变化
空气净化器,监测环境的污染情况
上网习惯,检测你的作息时间
订餐记录,检测你的饮食情况
如果以后有了更方便的血液检测手段,每天能获得血液检测记录,那将是更有效的数据
这些数据分散开的话,最多只会影响对人们的生活习惯,比如,体重重了,要少吃多运动。但是一旦数据全都被打通,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就可以预测出每个人的疾病发病概率。对每个人治疗时,也可以在药物和用量上变得更加有针对性。
机遇与挑战
大数据应用在国外已经兴起很长时间,但是在国内,却是刚刚起步阶段。一方面是国内对数据收集的管控比较严,导致数据基础设施没有跟上。而更重要的,还是人们对大数据的理念还没有完全吃透,大部分大数据应用的思想,只为专业的大数据工程师所掌握。而就在我们还没有准备迎接传统互联网大数据的潮流时,近几年,移动互联网有了势如破竹的发展。大部分公司,移动端业务,都已经超过了PC网站,这给大数据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更丰富即时的信息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交际;适切性;途径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加上国际化进程的也在逐渐加快,英语在国际交流和合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大学英语教育肩负起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但是,人们过分关注大学英语教育的功利性价值,过多地注重教学目标,这样不但很难从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中走出来,反而更加依赖其清晰可辨的测试成果用来评价大学英语教育,不能充分发挥英语教育的作用。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探讨解英语的功能性,并充分结合外国文化以及推进汉语言水平的功能,使之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才构成了完整的英语语言教育模式,进而提高大学英语口语交际的适切性。
一、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适切性的概述
在我国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大纲的评分标准中,将适切性定义为:根据不同场合而选用确切适当的语言的能力,因此,适切性涉及到英语的使用是否与语境、目的和功能相适应。此外,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还包括了社会语言能力、语法能力、策略能力和话语能力。所以,交际的适切性是指在一定语言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交际对象、语境和话题等,而采用恰当的会话技能与交际策略范畴。同时,英语口语交的学习必须遵循社会适切性,如果没有适宜的语言使用规则,一切语法将失去其本意。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充分引导、帮助学生走近真实的话语场景与话语文化环境中,从而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二、提高大学生口语交际适切性途径分析
1、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积极的学习氛围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一直以来都是班大人多的格局,并且英语教师大多是由本土教师充当,而外籍教师却少之又少,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大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效率。因为,如果想真正使学生掌握一门语言,并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适切性,就必须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积极的学习氛围,同时,还要使学生对这门语言的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政治等有所了解,只有这样通过不断积累与开拓视野,通过接触真实语料可以有效地克服学生心理的障碍,才能切实地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与交际能力。
2、通过德育渗透,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热情
大学英语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当今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因为,大学生刚刚完成中学学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是非观。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往往容易冲动,盲从。他们实际上受何种道德影响,形成怎样的道德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受着外在客观环境的影响。在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大客观环境中,学校是德育的重地,除了学校的德育课,教师的言传身教外,应该而且必须充分发挥大学英语教育的德育功能。切实地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对于学生的错误要耐心去为他们纠正,而不是去否定学生,让学生在英语的口语学习中体会到关怀与温暖,进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欲望。
3、加大文化输入,培养学生语言适切性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也增进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因此, 学生在习得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了其它英语语言国家的各种文化,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在传授语言,培训学生口语能力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输入特定的习俗化的语言形式、实现与理解话语行为的差异,进而使所学到的英语词汇确切、适当地运用到人际交往和对外合作交流中来。因为,大学英语教育旨在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各项基本技能,口语教学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只有切实地提高英语口语教学质量,加大文化输入,培养学生语言适切性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的适切性。
4、改进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低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地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适切性。因为,学习外语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参与性,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只有通过学生的实际运用才能获得,并且对于英语口语的学习更多地要关注适用性,只有通过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英语俨然成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语言工具,英语口语又是英语交流中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对大学英语教育模式不断进行改革与发展,同时,英语教材的内容也逐渐涵盖到社会需求的各方面,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已经将大学英语教育的德育、美育、心里调节、学习外国文化以及推进汉语言水平的几大功能融合为一体,切实地将英语教育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上来,并努力地提高大学生口语交际适切性,进而为我国最终提高大学生英语教学水平提供可靠保障。(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曹霞. 提高大学生口语交际适切性途径探讨[J]. 中国大学教学, 2003,(06)
厂办大集体作为国有企业资助兴办的集体所有制企业,曾在安置返城知识青年和职工子女就业、服务主业安全生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厂办大集体由于受自身体制机制不完善及产权关系不明晰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地陷入经营困境,大量集体职工离岗失业,成为影响国企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突出矛盾之一。国务院于2005年起在东北地区部分城市及一些国企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并于2011年正式下发《国务院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18号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厂办大集体改革。到目前为止,部分企业实施了改革,其经验值得分析与研究。
一、典型国企厂办大集体改革案例
(一)攀钢厂办大集体
攀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攀钢)的厂办大集体是钢城企业总公司(简称钢企公司),主营冶金辅助料、铸锻件、电器机械及器材等业务。2007年,攀钢选择整体分离改制为社会化企业的模式,将钢企公司改制为以员工持股为主、攀钢和攀枝花市人民政府授权投资机构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经过一年多改制,钢企公司成功实现了由厂办大集体到股权多元化公司制企业的转变,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营机制、管理体系等。2009年,改制后的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实现总收入107.21亿元、利税3.95亿元(2007年总收入61.52亿元、利税2.67亿元),成为四川省重点培育的大集团企业,位列中国制造业500强第290位。
(二)鞍本钢铁厂办大集体
2005年年底国家在东北地区启动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鞍本钢铁被列入首批厂办大集体改制试点企业之一。从2005年东北地区试点到2011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鞍本钢铁厂办大集体改革在6年中始终受困于产权关系不清、历史包袱沉重等因素影响,加之职工安置问题的困扰,长期难以推进。
二、改革实践分析
(一)改革时机
钢铁行业的厂办大集体问题相对严重,普遍存在产权关系不清、经营机制不活的问题,大量企业停产、职工待业。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同意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批复》(国函〔2005〕88号)后,攀钢和鞍本钢铁厂办大集体均被列为首批试点单位,两家公司均响应政策要求,先后启动厂办大集体改革。
(二)改革方式
攀钢选择整体分离改制为社会化企业的模式,将钢企公司成功改制为以员工持股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改制后的公司实施全员持股,任何一名职工都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决定出资入股数额,可自主决定将经济补偿金转为对新公司的出资,经济补偿金转为改制后企业股本的比例达到了89.3%。
鞍本钢铁拟将部分厂办大集体推向市场,部分清算关闭,但受多种因素制约,未能取得实质进展。
(三)改革影响因素
影响两家企业厂办大集体社会化改制成败的因素主要有产权关系、资产经营状况、人员情况、企业数量及地理分布、政府态度等。
一是产权关系。攀钢下属钢企公司与主业间产权关系相对简单、清晰。鞍本钢铁厂自2005年挂牌成立以来,重组整合工作长期没有进展,鞍钢与本钢在经营管理上仍各自为政,很大程度上使得鞍本钢铁的厂办大集体产权关系更加复杂。
二是资产经营状况。钢企公司是全国钢铁行业中发展最好的厂办大集体之一。2007年改制前,资产总额约34亿元,负债总额18.5亿元,净资产15.5亿元,改制基础条件较好。鞍本钢铁厂办大集体大量停产,历史遗留债务较多。以本钢为例,集体资产25亿元,而各类负债高达约41亿元,处于严重的资不抵债状态。
三是人员情况。总体上,两家企业都存在集体职工年龄偏大,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个人技能单一,再就业存在困难的问题,但在人员数量上差别较大。钢企公司从业人员总数2.8万余人,其中在册职工1.7万余人(包括全民职工0.4万余人),离退休人员1.1万余人;鞍本钢铁需安置集体职工总数高达26万人。
四是企业数量及地理分布。总体看,两家所属集体企业数量较少,且围绕主业密集分布。钢企公司拥有22家分公司、7家非公司制全资法人单位、13家全资子公司、11家控股公司,这些公司基本集中在攀枝花市。鞍本钢铁厂办大集体则基本分布在鞍山、本溪两市境内。
五是政府态度。钢企公司是攀枝花市仅次于攀钢的第二大企业,对地方就业税收等贡献巨大。改革前,攀钢将钢企公司移交给市政府管理,使之成为市政府管理的大集体企业,政府因此成为钢企公司改制的主导者。鞍本钢铁重组前,鞍钢属央企,本钢属省国有企业,在厂办大集体改制过程中面临多方博弈和利益纠缠,政府推动改革的动力不足。
可见,产权相对清晰、资产经营状况较好、人员数量较少、企业分布集中的厂办大集体,在社会化改制中更易取得成功,而政府对改革的态度是改革的重要推进因素。
三、厂办大集体改革的案例启示
上述国企厂办大集体改革案例对其他将进行厂办大集体改革的企业有如下启示。
一是把握时机及时推进改革。18号文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3-5年内实现主业无集体企业、无集体职工、无集体资产的目标。实施厂办大集体改革,是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展现负责任国企形象的必然选择。且若企业所属厂办大集体的整体经营状况良好,及时推进改革,困难和阻力相对会较小,改制后企业的发展前景相对较好;若企业所属厂办大集体经营状况不佳,更应该及时利用政策优惠推进改革,尽快为厂办大集体谋得出路。
二是坚持社会化改制大方向。社会化改制是目前试点单位选择的主要方向。由于厂办大集体长期以来依赖主业生存,市场竞争力弱,社会化改制的确存在很多困难,改制后企业能否健康发展也具有不确定性。但从长远看,实行社会化改制,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要求,能够理清厂办大集体与主业关系,帮助厂办大集体成为真正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且在改制中,可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方式,通过与改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多种形式,在项目、资源、市场、能源、结算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三是产权清晰是基础。产权清晰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因素。从试点经验看,与主业产权关系简单、清晰的集体企业改革成本低,难度小。因此,尽快明晰集体企业资产所有权归属,划清出资人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的界限,理顺产权关系,是企业成功改制的必要基础和前提。
四是妥善解决职工是核心。人员安置问题是实施改革最棘手的问题。试点经验表明,只有充分考虑职工的实际承受能力,妥善解决集体职工的出路问题,才能顺利实施厂办大集体改革;只有合理安置职工,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才能确保职工队伍稳定和社会稳定。因此,在社会化改制过程中,必须通过多种手段维护和实现好职工利益。为此,可充分利用职工持股的形式,一方面有利于减轻改革成本压力,另一方面能使职工与企业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为职工增加财产性收入提供公平的机会,有效提高职工参与改制的积极性。
五是政府支持是关键。从试点经验看,国有企业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时,在社会保障、离退休人员移交、劳动关系处理、企业改制、资产处置、税费减免、维稳等方面都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配合。因此,与政府沟通联系、争取各级政府支持是改制过程中的关键工作。主办企业要加强与各级政府的沟通联系,做好改革相关工作的衔接,如此才能确保厂办大集体改革的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徐永前.厂办大集体改革100问[M].法律出版社,2011.
中图分类号:D912.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9-0095-03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临考验。大学生们不仅受到就业机会有限的巨大压力,还要面对就业歧视大量存在的现实。就业歧视现象侵犯了大学生的平等权,对社会和谐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学者们分析这一问题多从社会学角度,我们将采用法经济学的方法进行分析,需要提出的是我们主要采用的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
一、大学生就业歧视成因的法经济学分析
企业作为理性经济人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通常决定了其招聘的取舍。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家们就认为人类存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一面,我们可以称之为经济人。新古典经济学正是假定人是追求财富最大化的经济人,但这种理论只是讲人类追求财富的最大化,而现实中人们往往还追求非财富的最大化,因而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这种假定进行了批判并作出修正,“诺思把诸如利他主义、意识形态和自愿负担约束等其他非财富最大化行为引入个人预期效用函数,从而建立了更加复杂的、更接近现实的人类行为模型;非财富最大化动机往往具有集体行为偏好,人们往往要在财富和非财富价值之间进行权衡。”[1]制度的存在意义之一就是禁止人们的机会主义行为。虽然社会道义要求企业对大学生一视同仁,但是企业毕竟受利益的驱动,招聘谁决定于谁能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例如情形比较严重的男女性别歧视。女大学生就业受到歧视,原因在于男女生的诸多差异造成用人单位不同的成本收益,雇佣男生其成本会低一些,收益会高一些,雇佣女生则往往会相反。雇佣女生增加的成本表现在一是女生投入工作的时间相对男生少一些。因为社会传统,女士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大量的家庭事务影响到女士投入工作的时间,当然这也是我们照顾女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工作方面对女士提出同样严格的要求是不公平的。二是女性往往比男性早退休,这样女性给用人单位创造的收益往往少一些,同时女性的寿命比男性长,用人单位为此要付出更多退休金等。再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女性生育给用人单位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女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到了生育年龄,其怀孕阶段,工作状况要受到一定的影响。在生育和哺育阶段,即使女性脱离工作岗位,用人单位仍然要负担工资及其他福利。因为上述种种原因,用人单位更喜欢招聘男生。
人的有限理性和交易费用的存在导致某些用人单位简单的选择方式。用人单位简单地用性别、地域等简单的标准将一些大学生排除在外,而不仔细考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这种做法跟人的理性有限有关,人的有限理性导致交易成本的存在。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人具有完全的理性,即人们对各种可选方案完全了解,无所不知地最大化他们的既定目标。新制度经济学家否定了这一假设,用“有限理性”的概念代替了“完全理性”概念。“有限理性”概念最早由西蒙提出,是指决策者在认识方面要受到知识和计算能力两方面的限制。交易费用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威廉姆森继承了这一概念,他认为思维是一种稀缺资源,思维的专业化必然产生经济的结果,由此导致理性的有限性。人之所以只具有有限理性,主要是人往往只能获得有限的信息,而信息之所以有限,则是因为获取信息是需要成本的。“完全理性”是指对所有可选择的方案进行了充分的了解,但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因为获取不同方案的信息所需要的资源和时间却十分稀缺和昂贵,所以不可能无休止的收集信息。信息成本是使人从一无所知到无所不知的成本,而极少有交易者可以承担起这种成本,正是因为这种成本的高昂,所以我们不得不保持一定程度的无知。在获得信息问题上还存在一个信息悖论,因为人们在获得信息之前不可能了解获得某类信息的预期成本和收益,所以不可能从尚未到手的知识中获得最大化的净收益。新制度经济学用“有限理性”代替“完全理性”使其理论更具有了解释力。交易成本或说交易费用是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交易成本概念源于1937年科斯发表的关于企业的论文。他认为企业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交易成本的存在,企业将一部分外在成本内在化,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交易成本一般是指进行交易所需的信息成本、谈判成本、监督执行成本等各种成本的总称。宽泛的交易成本概念还包括制度建立、改变、自身运行的费用。本文只在一般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新古典经济学假设交易是零成本的,并在这种假设下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新制度经济学摈弃了这一不符合现实的假设,认为交易成本是存在的,而且有时是巨大的,影响着主体作出决策;在原先零交易成本环境下可以实现的市场均衡在正交易成本环境之下将无法实现;在零交易成本下产权制度或说法律制度是无关紧要的,但在正成本交易下则变得至关重要,交易成本的存在是产权制度或说法律制度产生的原因。因为用人单位了解一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费用,这些时间和费用就是交易成本,用人企业往往倾向于采用低成本的简单排斥的方式来选择人员。
二、大学生就业歧视对策的法经济学分析
如果要解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问题,不能单靠社会公义的宣传,要靠实际的法律制度。除了运用道德这种内在制度还要依靠法律这种外在制度。制度框架的拓展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新制度经济学看来,制度是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有助于我们防止难于预见的行为,也可以避免机会主义。新制度经济学家们把制度分为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内在制度是从人类经验中演化出来的,它体现着过去曾有益于人类的各种解决办法。其例子即有习惯、伦理规范、良好礼貌和商业习俗,也有盎格鲁——撒克逊社会中的自然法。违反内在制度通常会受到共同体成员的非正式惩罚。”[2]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道德属于内在制度。很多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比如要讲真话这个例子。这种道德的起源与说谎会给人误导,增加别人的成本和破坏信任有关。勿讲假话是通过将说谎违规的人排除在社会交往之外这种方式实现的,这是一种非正式的但并不是没有效果的方式。内在制度可以分为非正式的内在制度和正式的内在制度,其标准是遵守监督情况和违规惩罚方式。非正式内在制度不会受到特定组织的惩罚,但是会受到非正式的惩戒。属于非正式内在制度的有习惯、风俗和道德。比如在中国市场上用“斤”这种计量单位来进行交易,这是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人们出于一种自利的动机会自觉的遵守这种规则;因为人们不遵守这一规则,就可能造成交易的不便,影响其收益,这是一种非正式的惩罚。正式的内在规则与非正式的内在规则不同,他们是通过正式的方式进行强制的,虽然这种规则也是经验产生的。如足球比赛的规则就是一种非正式的内在规则,这种规则不是通过国家机关来执行的,其执行是靠足球协会。一个俱乐部如果违反相关规则,就会受到足球协会的惩罚,甚至逐出竞赛。可见这种规则的惩罚的方式与执行方式是相当正式的。内在制度可以促进人们合作,减少成本,减少机会主义,促进人们准确预期,有助于一个社会的良性运转。以讲诚信这一美德为例,如果人们普遍讲诚信,人们就可以放心的合作,而不用投入大量的成本去了解对方是否值得信赖,这样社会的交易成本就比较低。相反,如果社会上很少人讲诚信,大家就会不得不在合作前投入大量的成本去调查对方的诚信和能力,这样合作的成本就会很高,而且没有效率,因为了解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外在制度是指被特定的组织设计出来并依靠强制力来适用于社会的规则。这种规则是从上而下适用的,它的设立和执行都需要一批人员,这些人员通过法定的程序获得行为的合法性。法律是最典型的外在制度,它通过有权的组织和人员创设出来,并以强制力为后盾。法律是通过强制的方式施加到社会的,通常通过警察、监狱和法院等暴力机关来强制实施。
与内在制度相比,外在制度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外在制度的正式惩罚方式更具有威慑力。内在制度的惩罚方式是不设层次的,没有多少惩罚的种类,往往是一种惩罚方式,只是惩罚的轻重有别。而且因为惩罚的实施是自发的,所以很容易逃避,这样就导致内在制度的威慑力很有限。外在制度就不同,它由公权力具有者制定,并通过国家强制力实施。因为有警察、法院、检察院、监狱、军队等强制工具,违反者通常会被这些机构和人员追究责任。与内在制度不同,外在制度是有层次的,如刑罚可以分为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等类别,可以针对不同的犯罪情形做轻重不同的处罚。显然,外在制度的惩罚方式更具有威慑力,可以督促人们更好的遵守社会规则,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转。二是外在制度的惩罚更具有确定性。因为违反内在制度受到的是一种自发的惩罚,这种惩罚就难免会有失平等或公平。现实中某一明星做了有违道德的事情,往往因为其原来很受大众的喜爱而受到较弱的谴责,而类似的事情如果发生在普通人身上,可能受到的舆论压力就要大得多。也就是说内在制度的惩罚难免带有偏见和倾向。而外在制度则不同,其处罚往往更具公平性。外在制度往往有一套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这种公平性。例如审级制度,如果当事人对下级法院的判决不服,可以向上级法院,通过这种多次的审判实现当事人受到公平的对待。再就是严格的程序也降低了偏见对审判的影响。三是外在制度更具明确性。内在制度如道德、习惯、风俗等往往含义比较模糊,缺乏明确的表述,因此其理解往往各不相同.外在制度则通常不存在这一问题。因为其是通过特定的组织机构或特定的高素质人员通过严格的程序创制出来的,大多情况下具有文字形式,而且有专门解释这些规则的机构和人员,这就使这些外在制度很容易被了解,从而减轻了大众获取信息的负担。例如一个商人到某地去经商,当地有特殊的交易风俗和交易习惯,如果他不了解,他就很难去和当地的人们进行交易,而了解风俗习惯这些没有文字记录的规则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耗费不少时间。如果这些风俗习惯被制定为成文法,这位商人就可以很轻松的了解当地的交易规则,这样交易的成本就降低了。不容忽视的是这种明确的规则不易被任意解释,从而降低了交易的风险。四是外在制度更能促进合作,避免囚徒困境。如果有第三方的保证,合同更容易达成。外在制度制定出来后,会有相应的机构而且往往是国家机构负责实施,这些国家机构就成了第三方,由国家机构充当第三方,通常更令人信赖,因而会促进合同的达成,避免了双方都受损的囚徒困境。五是外在制度可以防止排外和歧视。内在制度通常在熟人社会里能够很好的发挥作用。在一个熟人圈里,大家彼此比较了解,了解别人的能力状况和信用状况,这样交易的信息成本并不高。如果一个人违反了内在制度,因为在这个熟人社会里,信息流通很快且流通的成本很低,那么他将受到这个熟人圈子的排斥,这就形成了一种威慑。这种例子并不少见,如中世纪在阿姆斯特丹、佛罗伦萨、威尼斯、纽伦堡等地的商人。因为大家比较熟悉,交易成本不高,因而大量交易可以促成。但是这个熟人网络人数是比较少的,如果人数很多,大家难以熟悉,内在规则就难以发挥作用了。因此,这个熟人网络在达到一定规模后,会排斥其他人员。因为这个原因,单靠内在规则不能无限度的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外在制度能防止歧视与排外,保障所有进入市场的人员得到公平竞争的机会。因而外在制度可以促进经济规模的扩大,持续促进经济的发展。
基于外在制度的优势,所以我们要进行适量的立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明确和扩大就业歧视范围。二是明确规定法律责任和救济方式。三是在举证责任方面,实施举证责任倒置。四是设置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机构。强化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五是强化社会保障。在当前情况下,用人单位聘任少数民族学生、残疾人学生、女生等群体需要支出更多的成本,这些成本是由用人单位负担的,这样会导致用人单位不倾向于招聘这些群体,如果招聘了也有可能给予相对较低的工资待遇。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最合理的解决办法是由政府承担用人单位的成本。如解决歧视女大学生的问题,就必须强化生育保障制度。应该适当增加生育险的保障力度,依据用人单位女工作人员的数量给予足够的补贴,这些补贴由国家财政负担。当然这会增加政府的负担,目前政府财政状况良好,应该不是问题。补贴可以逐步增加,直到充抵掉用人单位多支出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聘用女大学生对其利润最大化不构成损害,又可以得到招聘公平的名声,必然会杜绝歧视。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上竞争需要的开支是学生消费的极大部分
市场经济是一个竞争的经济,反映在学生身上不仅仅是学习的竞争,还有与学习有关的消费上的支出。21世纪是一个竞争的世纪,大学生们尽管有时候看到他们那么得逍遥自在,但在他们逍遥自在的背后有着强烈的竞争意识。大学生们课堂上认真听取教师们对知识的讲解,课后他们也在不同的场所用心的汲取着知识的养分并在此方面消费支出很大。但他们在这方面的消费上体现着他们的理性。大一的学生在完善自己、追赶时代潮流方面花费较多,但可以看出他们的花费是谨慎的、多数同学是深思熟虑后进行消费支出,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经过了几年的大学生活,在消费上更是理性,适应市场竞争而开出的消费费用占了其开支的相当部分,他们甚至省吃俭用,为实现自己确定的考研目标、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不惜一切的消费。在他们看来这些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是市场经济的竞争性造就的。他们上网查资料、进书店不计成本的购书透着他们的豪爽更体现着他们的理性和睿智。
2.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引领着大学生的日常消费观
市场经济的竞争使学生在学习之外的生活中仍然处在自觉或不自觉的竞争中,影响着他们的日常消费观。
首先,为了更好地学习,他们对自己饮食非常重视。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他们在饮食结构上看重的是营养均衡,这或多或少地增加着他们的开支,他们甚至花钱到校外去听取饮食健康知识讲座。不了解他们的人认为孩子们不懂事、生活奢侈,我作为一个大学教师深知他们大多数人这样做是理智的选择,是学习的需要、用脑的需要、健康的需要。
其次,为了顺利的完成学业、到达就业目的,健身运动开支大。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学生们更加理智地看待自身健康,运动健身开支是学生乐此不疲的。同学选择定期的体育锻炼,他们在充分利用校内的体育资源的同时,也积极参加校外休闲健身俱乐部的相关活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也涵盖了运动器械用品、衣物等内容。在大学生的健康运动中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我们这个时代的活力,看到我们民族的希望。在大学生的理智健身运动中不仅仅造就了一代生龙活虎、健康向上的学子,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引领的健身运动使中华民族的脊梁更加坚挺有力。学生们的健康运动消费观彰显着学生们的睿智。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 “自我设计”的消费开支增加
市场经济使每个学生的个体意识、自主意识增强,他们一方面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尽自己最的努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同学和社会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这方面的开支很大;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开始注重于自我设计和自我实现,并把它同实现人生价值等同起来。
首先,同学们在进行自我设计时注重穿戴,并且在这方面的花费很大。他们理智的看待穿戴,不再以是否朴素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他们紧跟时代步伐、甚至引领时代潮流,他们花钱使自己穿戴合体、着装时尚、美观大方,彰显着时代个性。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在穿戴之中学会了审美、找到了自信,在穿戴中意识到了什么是现代化,从中也或多或少地意识到了自己肩负的重任。他们在穿戴中成熟、在穿戴中向世人展示大学生的知识与素养的和谐、大学生与时代的和谐、中国的和谐。大学生们深知他们的穿戴不仅代表着自己,更代表着时代。所以说他们在穿戴消费上是理智的、健康的、和谐的。
其次,化妆越来越被学生所看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正处在爱美、时尚的年龄,化妆美化自己是许多大学生较上心的事情。他们花钱买化妆品将自己打扮的人见人爱。透过大学生的化妆我们看到他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素质的提高。因为在校园里到处看到的是美的化身,同学们美而不艳、靓而不妖,因为他们化妆的目的是让社会接纳他们而非为招摇,通过他们的化妆我们看到了大学生身心的和谐。他们的钱花得值。
三、市场经济条件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消极影响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在对大学生的消费观的影响上亦是如此。市场经济在对大学生消费观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的同时或多或少的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甚至有的方面我们觉得不能忍受。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攀比消费严重。在大学校园中,攀比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一个主要误区。一些虚荣心强的大学生错误地把消费水平作为家庭经济状况的衡量尺度,为了显示家庭经济地位的优越性,并获得与这种经济地位相适应的文化认同,便盲目地追求高消费。他们比谁穿的服装牌子名气大,比谁的手机功能多,谁的手提电脑值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