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学生法治意识

中学生法治意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2:2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中学生法治意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学生法治意识

篇1

青少年的人格形成、品德培养,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与学校教育密切相关。培养中学生法治意识,应该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建立法治环境、提高教师素质、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知法、懂法,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并用它指导自己的行为。首先应该提供良好的法治培养环境。一个学校的“法治”状况直接影响对学生法治意识教育的效果。学校在校规校纪方面应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在日常管理中,特别是对学生违规违纪的行为,要照章处理。加大对“问题学生”的关怀和引导,绝不因人而异,要一视同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其次是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教师是中学生法治教育的传播者,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言行举止对中学生法治意识形成的影响作用。要在提高教师的法律道德修养的同时,全面提升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等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自觉体现学科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民主法制观念、健康意识、环境意识等教育内容,使学生的个人素质在言传身教中得到提高。再次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法律常识课不仅仅是要让学生知道法律,更应该教会学生掌握法律、运用法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不仅要讲书本上的法律知识,更要多引用案例,尤其是发生在中学生身边的例子,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教会学生用法律指导行为。最后是引导中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法治意识的培养更多的是靠学生自己的吸收、内省、实践。引导他们遵循基本的价值取向,培养朴素的道德情感,懂得人生活在社会里是平等的、公正的,相互之间应该是富有同情心和怜悯心的。教育他们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社会应为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形成创造环境

社会是除家庭、学校之外的中学生活动最多的场所,社会法治环境对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影响力不可低估,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能激励中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反之,不良的社会环境会使鉴别能力不强的中学生误入歧途。孟母三迁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如果中学生平时接触到的人都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无疑对中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是有益的。有关部门对学校周边的各种娱乐场所要按有关规定彻底整治,严厉打击危害学校正常秩序、侵害中学生的各类犯罪活动,保障学生有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应该大力倡导新风正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依法治国的宣传教育,开展健康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学生,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远离游戏厅、歌舞厅、网吧等场所。另外,要注意加强对中学生自我保护方面的教育引导,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的安全。

篇2

要提高教师尤其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法律素养,这是有效实施法律教育的必备条件。很难想象一个自身对法律毫无感知的教师如何传授学生法律知识,更何至于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可通过组织教师开展法律知识继续教育培训、自学或参加法院旁听等形式来达到。

二、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一是树立“学生是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的观念,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积极主动的求学;二是使教师认识到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不仅仅是传授法律知识,即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书”和“育人”密切结合,相辅相成,避免教书和育人相割裂。

三、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法律课的实效

法律知识本身较为枯燥,法律概念具有抽象性,这就要求法律教师应在教学中,适当地引进案例进行教学,选用生动有趣,符合中学生特点的典型案例,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感性认识,来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知识,把抽象的法律知识变成了活生生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在教师假定的情景中,让学生接受法律知识并初步培养学生的法律情感。例如:在讲授“隐私权”内容时,可以列举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父母擅自翻阅子女日记和擅自折阅子女信件的事情,想一想:(1)父母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2)如何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3)你认为应该如何尊重别人的隐私?

教师在教学中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案说法、以案解法、法案结合来组织教学,并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掌握法律知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的目的。此外,教师要尽可能地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法律知识教育的专题讲座和报告等,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四、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追求目标,增强中学生的公德意识。

道德与法律的同质性和功能上的互补性以及两者界限的模糊性是道德与法律进行一体化运作可行性的基础。虽然道德与法律有很大差异,但在规范这终极意义上两者先天是兼容的。而且我国传统社会中的“礼”,这种伦理法律化低成本高效运作的历史为我国法制现代化提供了道德与法律一体化运作的历史实证的先河。寻找道德与法律的契合点,通过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这将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

篇3

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程度是培养全面性人才的标准之一。法制意识的培养,不能随心随欲,同时也是不可一蹴而就的,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长久而系统性的任务。因此,学校进行政治课程教学时需要采取合理高效的方式,从而实现法制教育的稳定性开展。

一、培养中学生法制意识的必要性

初中学生处在青少年阶段,对外界的判断力以及自身的认知力还很薄弱,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各种消极不良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往往会失去自身的行为控制力,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当下,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日益突出,不仅影响自身的成长发展,对家庭、社会、自己周围的人际网络也造成了严重的伤害。青少年受到法制思想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然而初中政治课程的设立恰恰解决了这一难题,作为学生日常接触的学习科目之一,政治课程由此成为我国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融合法制思想的不二载体,广大青少年是其直接受益者。加强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法制教育,培养正确的是非观与法制观念,初中政治教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挖掘课程资源

1.明确法律含义

在初中政治课中,教材内容不仅包括道德理论知识,还涵盖了一系列日常得以运用的法律条文,例如《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民法》《刑法》等。初中政治课首先从法律基础知识的介绍开始,首先要使学生明确法律是什么,即:由国家制定的,并且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行为规范。我国法律不是枷锁,而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让学生正确积极地认识法律。法律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通过这一点导入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对自己的公民身份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具有强制性,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具有普遍性,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2.切实维系法律与学生的相关性

教师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应当着重介绍与学生健康成长息息相关的法律,例如《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使学生明确如何能够称之为犯罪行为以及违法行为,让学生明白与自己健康成长具有密切关系的法律是《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知道什么是犯罪行为,什么是违法行为:前者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应当受到严格处罚;后者普遍概括为不履行法律规定或者超出法律禁止界限的行为。同时让学生知道违法必然受到制裁,即凡不履行法律规定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法律意识,为自己拉一根警戒线。

三、优化教学过程

1.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政治课程一般较为严肃。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中应当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缩小学生与知识点之间的距离感,着力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留下的弊病,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教学。例如在设计具体案例应对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启发,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与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动性并用以正确分析现实问题。其次可以选定一个法制主题进行主题班会、模拟法庭或者知识竞赛之类的活动组织。同样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户外调研等多项活动,从而通过宣讲法律故事、进行典型案例审理等方式,将法律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加深印象。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与交流,在学生假期过程中双向入手,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及法制教育活动,从源头断绝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2.探索适应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师应当实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运用多重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理论传输与自我实践、合作学习与独立探究相结合,让学生自主进行合理科学的学习,提高学习效能。在学习之余,应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有计划性插入情景教学,以游戏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提升学习的热情。学生自主寻找案例进行剖析再现,并大胆质疑,勇于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与想法。

3.注重课程教学的层次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尊重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情况,做到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教学设计与练习布置,将法制意识彻底融入学生生活。首先应当注重不同性格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不同的学习能力水平,进行深入分析,设置不同的层次与不同形式的教学。中学阶段法律教育是法律常识的启蒙教育,重点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与自身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应用,培养学生懂法知法守法的良好品质。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政治学科的特点,逐步渗透法律知识,使学生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制观念的熏陶并将其转化为己用。

4.提高法制教育针对性

初中学生大多处在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比较叛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时,除了以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之外,更应当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在此年龄段内有不良行为或者不良行为倾向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与帮扶,矫正不良思想,预防违法犯罪。学校及时对全体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并存档备案,尤其是留守儿童,对管教宽松者,切实了解其在学校与家庭的双重表现,对行为不良的学生,教师应当与家长建立一个长期通信的渠道,及时交流、解决。同时,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后进学生给予充分的鼓励与关爱。

5.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化的发展,多媒体逐渐走进教育教学中,尤其对于政治、数学一类的严肃性科目,起到了十分显著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辅助教学,将枯燥乏味的法律条文用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案例展示出来。例如多数国家屡禁不止的,近些年来,由于青少年群体的是非能力较差,贩卖者逐渐将矛头转向这一群体,进行引诱。在讲解危害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多样化的案例供W生进行分析与警惕,搜索一些历史鸦片知识向学生进行展示。同时还可以将任务下发给学生,让其自主查找资料,给以鲜明的对比,让其充分认识到的危害性,自觉地抵制、拒绝。

在当今社会,由于法制观念培养教育的不及时,教育模式不完全,导致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十分淡薄,从而使犯罪率大大增加,给家庭、个人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初中政治学科的开设有效地为法律知识的普及提供了联系的平台,与青少年直接进行对接,将法制意识留在心中,更加珍惜现下的稳定美好的生活,为其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在社会生活中遵守法律并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培养出能够适应法治社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初中政治课程的教育任重道远,必须依靠教师与学生的双重努力,在提高学生自身法制观念的同时,也为国民素质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篇4

一、法律意识的含义与结构

1.法律意识的含义。法律意识是法律观点与法律观念的合称。包括对法的本质与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与态度,对法律本身与法律适用的评价、理解与解释,以及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同世界观、政治观念、道德观念等关系密切,具有阶级性和社会性。

2.法律意识的结构。从主体对法律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的角度来看,法律意识的横向结构要素包括法律知识、法律理想、法律情感、法律意志、法律评价和法律信仰等几个方面,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法律意识的结构整体。法律意识的纵向结构要素包括三个部分,即分为法律心理、法律观念和法律思想体系。

二、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分析

1.家庭环境及家庭教育的影响

①家庭缺乏温暖。单亲家庭、继亲家庭、收养家庭、不和睦家庭的越来越多,导致职高学生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许多孩子心理扭曲,迫使他们误入歧途。②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影响子女健康成长。③家长错误的人才观,误导孩子盲目脱离实际。

2.学校对职高学生法制教育的误区

主要有学校的德育缺乏了一种真正的人本关爱;重知识、内容的传授轻法律意识培养;重课堂轻实践;教材编写重权利轻义务。

3.社会环境缺乏人文关怀与保护

①许多不良现象对职校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残酷的升学竞争,因此产生的痛苦失望、自卑……严重地摧残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导致其人性的扭曲,人格堕落,甚至犯罪。②社会传媒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多渠道的传播如电脑、电视、音像、书刊日益普及到各家庭,使青少年耳闻目睹许多不良社会现象,从而思想受到腐蚀,心灵受到污染。③网络心理疾病的蔓延。“网络心理障碍”导致的情绪低落、自我评价低、混淆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等症状严重影响了上网学生的生活,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自残意识和自残行为。

4.其它因素

部分中职学生认为老师、家长、同学处事不公,对自己存在偏见而产生怨恨;有些学生会因为别人伤害自尊,而引发暴力攻击;还有些同学因孤僻、自卑而受到班级同学的排挤。

三、培养中学生法律意识的的对策研究

1.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矫正教育“指挥棒”指向

①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应摆正德育位置,正视生源现状,把握德育工作的契机,继续探索现代职校学生管理模式,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多鼓励少批评,抓反复,反复抓,多方协作,齐抓共管,创造德育工作新局面,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建设人才,为高校输送优秀人才。

②学校可创造条件,通过实践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如警校共建,让学生参观监狱,与同龄犯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别是改造阶段中的悔悟,把民警、少年法庭的法官请进课堂,通过活生生的典型的事例,从内心去触动学生,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

2.重视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及时有效的实施教育

重视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与学生家庭建立密切的联系、配合,做到随时掌握学生思想行为的动态变化,及时有效的实施教育。家长尽力辅佐学校,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尽量减少或避免各种负面、消极的因素对孩子心理的不良影响。作为孩子成长的社会以及为孩子树立职业形象的各行各业,都要从关心祖国下一代心理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努力创设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社会发展风貌,以自己健康成人应具有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规范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为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尽力创造最优的家庭环境。

3.学法、用法,培养以法办事的行为定式

篇5

在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知道,化学药品有的是有毒的,如砒霜、白磷、偏磷酸、氰化钾等;有的是有腐蚀性的,如浓硫酸、浓硝酸、液溴,双氧水等;有的是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如汽油、硫磺、三硝基甲苯、硝酸铵等。因此,《学生实验守则》规定不能用手接触化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中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得尝药品的味道。这样,既教给了学生化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妥善保管及正确使用化学危险品、,有利于社会治安的稳定,对教育学生学法懂法、按法行事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联系生产实际,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我们应向学生宣传法治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如果没有《环境保护法》,那些土法炼焦厂、化肥厂、造纸厂、农药厂、发电厂的废水废渣未经处理直接倾入江河,还有电镀行业耗用的剧毒化学品铬酐、氰化物等必将导致江河湖水酸化、变质、发臭,成为残害人类自身的公害。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如果不执行《水法》、《森林法》等,水土流失将日趋恶化,地球将逐渐走向毁灭……

三、正确识别各种事件,掌握各类中毒的应急措施

在教学中,应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介绍各类中毒事件的应急措施,如有氯气的场所,应保持安静、注意保温,然后让患者吸入少量酒精和乙醚的混合蒸气或吸入适量氨气以解毒。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事情,如神汉巫婆的骗人本领,要教育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识别。我们在重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基础上应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并用各种形式宣传法律知识,提高全民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

篇6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104-02

通过高一学生开学两个月时所做的生物学习情况随机调查,我发现在学生对待生物课方面,大多数学生迫于升学的压力,不得不学,但不感兴趣,所占比例高达29.5%,大约有14.8%的学生上课觉得无趣,有时发呆,与同学说小话;能听懂课但经常容易走神的学生所占比例相当大,约48.2%,在课堂上能积极思考问题,踊跃发言,觉得很有趣味性,这部分学生仅占到12.5%。

调查发现,在生物学习中43.5%的学生学了知识不会做题,死记硬背,没有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不高。约1/3的学生临场发挥欠佳,约1/5的学生听不懂老师讲课。学生自认为基础不好,学习方法需要改进的分别占到25.5%和38.8%。对于一些生物学上开放性问题,30%的学生有兴趣深入探究,28.3%的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在平时生活中,遇到现象是否思考过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去解释它,47.2%的学生有时思考,基本不思考及从来不思考的人分别占到了34.3%和13.3%。

在学生学习生物的方式上,基本能做到课堂认真听讲,约1/3的学生能够课前预习,课后认真复习,自学并深入探究的占到了21.1%。最有效的学习生物的方式是问老师,占到了42.2%。

针对以上问题,要转变观念,从过去单纯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学习的主体―学生如何学。陶行知先生也曾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从调查结果看,在高一生物学科的教学中重教轻学的现象较为严重,教师只顾埋头教书,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缺乏指导,致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生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生物学科不比其他学科,学生都有多年的学习经验,大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由于中考不考生物,这就导致学生对初中生物具体有哪些内容没什么印象,更不知道是怎么学习的。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讲面对“全新的学科”,“全新的知识”学生有的是茫然,是不知所措,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要靠尝试取得,可是高中学习,没有他们可以用来尝试的时间,这样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引导学生从思想上重视生物学科,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学生从生物在高考理科综合中的分值少,只有90分,而其他各科都在100分以上,进而得出生物对高考总分贡献小这样一个结论。正是由于这样一个存在于思想深处的想法,致使大多数学生都不能对生物学科的地位给予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各学科投入学习的时间上加以分析,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从小学开始学习,物理、化学等也至少是从初中开始学习,而生物只不过是从高中才开始正式学习,高考中他的理论回报就高达90分的分值,相比其他学科多则十几年,少则五六年的学习时间投入,任何一门学科平均一年的分值也比上生物。这样分析自然显的很有说服力,必将使学生认识到生物是所有学科中花费时间最少,而又是最容易得分的学科。其次,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学科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观察和实验的指导

生物学科的内容不仅包括大量的科学知识,还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的学习,还需要重视学习和体验生物科学研究的过程,并且从中领会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学生的学习从感性认识开始,以感知为基础,而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生物学科的直观性很强,教师除了提供挂图、模型、标本、实物、录像等丰富的感性材料外,还应指导学生多接触动植物和大自然,留心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

在观察具体事物时,要指导学生明确观察内容、步骤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通过观察得出结论或验证结论。刚刚接触高中生物的学生,由于知觉的无意识性,往往显得手足无措,因而教师应充分运用心理学的注意规律,使他们的注意力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比如观察的步骤一般是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由表及里。观察的方法有全面观察、重点观察和对比观察等。全面观察的要求是认真、细致、全方位,全面观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利于形成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重点观察就是结合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对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地观察。

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实现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二、阅读指导

阅读是自学的基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它还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生物有一半是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生物学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阅读从时间上分为课前、课中、课后阅读。课前阅读可以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课中阅读帮助形成正确的概念、原理和规律;课后阅读温故而知新,梳理知识形成网络。只有学生明确了阅读的意义,才能积极参与阅读并乐于阅读。

在阅读时要指导学生做到眼、口、手、脑并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知识深加工的指导

新授课后或阶段性复习时,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加工是理解整理知识的过程,是去粗取精浓缩知识的过程,是去伪存真形成真知的过程。常见的方法有比较法、分类法、联系法、归纳法等。

四、记忆方法的指导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学习刚结束遗忘也就开始了,并且遗忘表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

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及时复习,一章节一单元结束后应及时进行阶段性复习,与遗忘作斗争。

篇7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2-0058-02[ZW(N]

[作者简介]农克祥(1973―),男,广西靖西人,本科,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讲师。

中职院校的教育核心是服务社会现代化的建设。为使我国中职医学教育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高的重视,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医学类专业人才,中职院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医学生的法制教育。加强中职院校医学生的法制教育,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医学类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于医务人才的需要,是中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对中职医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帮助中职院校加强医学生的法制教育。

一、中职医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制教育理念与法制观念不到位

法制理念的核心在于,在维护法制权威的同时对人们的法定权利给予尊重与保护。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卫生法规的不断出台,中职院校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这要求中职院校要依法进行管理,并且教职员工和学生都应该增强自身的权利意识。由于全国范围内频频发生医疗事故以及医疗纠纷,医学生的法制教育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大部分中职院校的管理者还持有传统的家长式的管理理念,使学校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甚至随意侵犯学生的人身权、名誉权、教育权及财产权等,这也导致了学校与学生之间频频出现法律纠纷。[1]

(二)法制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以中职院校培养医学生的目标来看,法制教师不仅要精通法制,还要了解一些医学知识,并且能够将法制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但是,目前的法制教育教师,不管是学历层次还是职称的结构都无法适应医学法制化的发展。中职院校的法制教师通常都不来自法律专业,几乎都不具备法律专业的学位。有的中职院校甚至没有专门的法制教师,而是由自学自修人员负责繁重的法制教学任务,这些人员不仅缺少进修以及培训的机会,而且也很少参加法学的学术会议。法制教师的匮乏限制了教学及教研水平的提高,严重影响了医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进一步增强中职院校的法制教师队伍建设十分重要。[2]

(三)法制教育方式与内容不合理

要让医学生在掌握法律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一定卫生法规,让学生成为不仅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并且懂得卫生法规,同时可以维护自身以及患者的权益,具备较高素质的医务工作人员。目前,中职院校医学生获得法制教育的途径通常只依靠法律基础课程,很多学校随意减少法制教育课程,有些学校为了牟取私利甚至使用不正规的教材,而且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都相对落后,使法制教育流于形式。由于教学大纲并没有在法制教育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中职学校的法制教育存在一定的缺陷。

二、中职院校法制教育改革对策

(一)转变法制教育观念

首先,要转变法制教育观念,将依法治校与尊重师生的法定权利结合起来。依法治校就是正确合理地处理学校与教师和学生的权利以及义务关系,保护并尊重教师和学生合法的权益,这是中职院校的教育者以及管理者和学生共同面对的课题。其次,将素质教育和法制教育二者结合起来。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法制教育不到位,那便无法实现素质教育,法制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最后,将医学生的法制教育和全校职工的法制教育结合起来。面向医学生的法制教育是显性的,而面向学校其他职工的法制教育是隐性的。医学生主要依靠学校来接受法制教育,学校全体职工的法制素养都可能会对医学生的法制素养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整个的法制教育中应该使师生之间形成学法和用法的良性互动。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终身教育,力争建立学习型社会,从而使能力转变素质得以实现。[3]

加大法制教育的范围。对于医学生的法制教育不可以仅仅局限在理论教育的层面,要使其在实际生活中懂得运用法律,为社会提供服务。因此,中职院校必须给学生营造一个学法和用法及守法和护法的良好环境,加大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力度,鼓励并支持学生参与用法的实践活动。另外,还要将各学科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德育课程,要做到德法相融。中职院校必须运用各种手段,将法制教育与医德医风的建设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法律知识的同时,能够具备较好的医德。[4]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质量决定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法制教师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第二,具备高尚的品质;第三,具备较高超的教育艺术,能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并改善教学手段。

本文主要探索了中职医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重点分析了中职院校在医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充实师资队伍,规范法制教材,改善教学方法等方式来加强中职院校医学生的法制教育,从而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医学类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于医务人才的需要,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蒋时明.提升中职生法制教育实效性初探[J].新课程研究,2013(11):83-85.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008-002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思维的积极参与是新课程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必然要求,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是数学老师需“时刻准备着”的命题。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引擎,问题是教学精彩的亮点,质疑是达成教学目标的生成点。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活用质疑意识,使之成为教学中的亮点呢?

一、在“生活感知区”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材知识对学生来讲是无声的、静态的、理性的,每一个概念、定理、方法因抽象而让学生觉得陌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所学知识都通过学生的“躬行”来掌握是不现实的。“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要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必须尽可能地依托学生生活的具体景象,把对知识的理解与领会还原到学生的“现实生活感知区”。

教学片段1

1:九年级上册3.2节《圆的轴对称性》,学习的重点是体现圆轴对称性的垂径定理,而垂径定理也是这章的一个重点,但书本上才寥寥数行,看了让同学感到很陌生和抽象、生硬,从心理上就和同学拉远了距离。为了激发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垂径定理的活动中去,我特意安排了一个体验式探究活动:

情境1:上课伊始,教师就和同学们先聊对圆的认识,因为圆是同学们从小到大,最熟悉、最有感性的图形之一,同学们很有发言权,“是圆的;有圆心、有半径;会滚动的……”;说了很多,甚至有同学也提到了是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看上去同学们都很轻松,自信,微笑浮在脸上。

师:随手拿起一位同学桌上的饮料瓶,问:“这盖子为什么做成圆的?”又看到另一位同学桌上有个不锈钢杯子就问:“这杯盖为什么也做成圆的?”

生:同学们先是一楞,心想怎么问这么简单的问题,有的说圆漂亮、美观;有的说加工方便;有的说能在地上滚动;等等,五花八门,但叽叽喳喳说不到要点。

师:又追问:“你想想,很多容器的盖子也是圆的,那为什么呢?”“这其中有什么数学原理吗?”

情境2:这下教室里像炸开了锅,有几个同学抓耳挠腮,脸涨得通红,这么熟悉的东西却答不好,教师的连续追问把同学们逼得恨死了自己,有口说不清,巴不得把心掏出来给你看,同时同学们的眼神里都流露出了强烈的求知欲,头抬得老高,目光炯炯。

情境3:教师轻轻闭上眼睛,左手拿起一个饮料瓶,右手摸起一个瓶盖,很自然地就把瓶盖放到瓶口上,慢慢旋转,转紧,再睁开眼睛,此时教室里非常安静。

师:顿了一下,一字一句地说:“盖子做成圆的,最大原因是使用――方便!”

生:“方便!?”同学们有些诧异。

师:“对,方便,刚才老师闭眼都能完成,你们也能轻松完成,假如瓶盖做成方的,那怎么样?就比较麻烦了。”

生:恍然大悟状

师:“那么这当中蕴含什么数学道理呢?你们看,圆绕它的圆心旋转任何角度,都能跟原来这个圆怎么样?”

生:“重合。”同学们齐声回答到。

师:提高了声音:“这个就是圆的旋转不变性!圆绕它的圆心旋转任何角度,都能跟原来这个圆重合,这是我们今天学习圆的第一条特性。”转身用力在黑板上写下了“旋转不变性”五个字。

师:“那么我们熟悉的圆有没有另外性质呢?”

通过这个体验式质疑探究活动,同学们的思维被激活,一系列追问而无法回答,极大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有几个同学抓耳挠腮,脸涨得通红;教师轻轻闭上眼睛,左手拿起一个饮料瓶,右手摸起一个瓶盖,很自然地就把瓶盖放到瓶口上,慢慢旋转,转紧,再睁开眼睛,此时教室里非常安静,顿了一下,一字一句地说,提高了声音等神态动作也强烈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增加了学习兴趣。至此,再安排学生进行垂径定理的探究活动,同学们已经具备了高涨的热情,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展现出来。最后,同学们这堂课探究、学习下来,高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抽象的垂径定理在以后的学习实践中也证明掌握得很不错。

二、在书本的“知识生成区”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

教材知识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行进的,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知识有自身内在的自然生成地带。在这一地带有多少知识点,哪些是重点、难点、疑点,每个知识点在学科知识链上的作用,老师通过认真备课应先知先觉,其中重点、难点、疑点所在的位置就是笔者所指的“知识生成区”。

教学就是教师通过“教”的行为来指导学生完成“学”的任务。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再加上现在的浙教版教材叙述比较简略,学生难以“钻进”教材,看不到知识主要生成区中所蕴涵的“敏感地带”,也难以“跳出”教材,看不到知识主要生成区中可发展的“动感地带”,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情景,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用问题吸引、集聚学生的思维。静态的知识结论建立在动态的思考之上,抽象的知识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学生在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中,教学重点得以突出,难点得以突破,疑点得以化解。

教学片段2

九年级上册3.2节《圆的轴对称性》的例3,问题情境较为复杂,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所以根据昨天生成的知识,先出示一道复习题,以作铺垫。

(1)如图1是一条排水管的截面图,已知排水管的半径OB=10,水面宽AB=16。求截面圆心O到水面的距离。

生:作OCAB交于点C,由垂径定理得:AC=BC=1/2AB=0.5×16=8

师生:这类问题往往可作弦心距、连半径,关键是通过垂径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2)例3、1300多年前,我国隋朝建造的赵州石拱桥(如图2)的桥拱是圆弧形,它的跨度(弧所对是弦的长)为37.2m,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也叫弓形高)为7.23m,求桥拱的半径(精确到0.01m)

师:引导学生读题,观察图片,对题中的一些专有名词作解释,并把图形简化成图3;弧AB表示桥拱,C为弧AB的中点。

师:“凭图3这个图形能解决问题吗?”“这个题与刚才复习题有相似之处吗?”

生:“添辅助线,设桥拱所在的圆的圆心为O,连结OA、OB、OC,交AB于点D(图4)”

师:“哪些线段的长是已知的?”

生:“CD和AB知道,也能算出AD。”

师:“AD长多少,为什么?”

生:“垂径定理,AD=1/2AB=18.51。”

师:“垂径定理往往能构造什么?”

生:“直角三角形OAD,AD知道,设半径为R,OD――”

师:“OD的长能否用R来表示?”得到肯定回答后,追问:“怎么样表示?”(OD的表示是个难点)生:OD=OC-DC=(R-7.23)

师:“怎么求R呢?”

生:“勾股定理呀!”

师:“对,利用方程思想,把勾股定理当等量关系,求出未知数R。”

师生:在RtOAD中,OA2=OD2+AD2,R2=18.512+(R-7.23)2 R≈27.31

(3)变式练习:如图,破残的轮片上,

1)弓形的半径OA为10cm,高CD为4cm,求轮片的弦AB;

2)弓形的弦AB为4cm,高CD为1cm,求直径和弦心距OD。

当新的知识生成后,同学们都比较轻松地完成了变式练习。

三、在“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

日有所学,日有所进。教学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进程中会不断生成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片段3

在《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时,教师出示了一道例题:

例:某企业信息部进行市场调研发现:

信息1:如果单独投资A种产品,则所获利润yA(万元)与投资金额x(万元)之间存在正比例函数关系:yA=kx,并且当投资5万元时,可获利润2万元;

信息2:如果单独投资B种产品,则所获利润yB(万元)与投资金额x(万元)之间存在二次函数关系:yB=ax2+bx,并且当投资2万元时,可获利润2.4万元;当投资4万元时,可获利润3.2万元。

请分别求出上述的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与二次函数解析式;如果企业同时对A、B两种产品共投资10万元,请你设计一个能获得最大利润的投资方案,并求出按此方案能获得的最大利润是多少?

情境1:同学们阅读理解了信息1和信息2后,根据已掌握的求函数解析式水平,通过待定系数法,顺利地求出正比例函数解析式yA=0.4x,二次函数解析式yB=-0.2x2+1.6x,解第(2)题时,由于前段时间求二次函数最大、最小值练习较多,比较熟练,有些反应快的同学马上形成一种解法。

生1:(师称之为桂厂长,全班大笑,但很多人马上跃跃欲试)

“先用二次函数顶点公式求得当x=4(万元)时,yB有最大值3.2(万元),本金余下6万元投资A种产品,代入yA=0.4x,求得yA=2.4(万元),即A、B两种产品分别投资6万元和4万元,获得最大利润有5.6万元。”

师:“桂厂长头脑灵活,赚了5.6万元,不少哇!”赢得了不少同学的掌声。

师:“桂厂长B种产品投资4万元,B种产品产生最大利润2.4万元,但A种产品这时是否也产生最大利润?”

生:“yA=0.4x是正比例函数,好象没有最大值。”有同学自言自语。

师:“我们要投资A、B两种产品,是总投资的最大利润吧。”

生2(很快)质疑:“桂厂长(笑)的投资方法,两种投资不一定同时取到最大利润。”

生3:(师称之为羊总)把两种利润yA,yB相加,即

y=yA+yB=0.4x+(-0.2x2+1.6x)=-0.2x2+2x,当x=5(万元)时,有最大利润5万元。

情境2:羊总立即遭到同学们的质疑,否定声一片,两种利润yA,yB的自变量不一样的,不都是x,而且比桂厂长少,同学们的争论不息。

生4:(同学称之为蒋董事长)

y=yA+yB=0.4(10-x)+(-0.2x2+1.6x)=-0.2x2+1.2x+4,当x=3(万元)时,有y最大=5.8(万元),即A、B两种产品分别投资7万元和3万元,获得最大利润有5.8万元。

生:蒋董事长最精明。

师:同学们不用急,只要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学习,都能大有作为。

生:一片沸腾,兴高采烈。

学习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桂厂长、羊总、蒋董事长”的称呼,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感受了父母的不容易:“桂厂长B种产品投资4万元,B种产品产生最大利润2.4万元,但A种产品这时是否也产生最大利润?”“yA=0.4x是正比例函数,好象没有最大值,有同学自言自语。”教师的巧妙设问,引起同学们的共鸣,产生质疑:“羊总立即遭到同学们的质疑,否定声一片,两种利润yA,yB的自变量不一样的,不都是x,而且比桂厂长少,同学们的争论不息。”“一片沸腾,兴高采烈”等等都为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生成和升华奠定了基础。在这个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积极组织学生质疑、思考、辩论,相互启迪,通过交流、讨论和评价,通过个人反思、同化或顺应的方式,促进学生这个学习主体进一步梳理自己对知识的感知,使得对知识体验得到进一步深入,使其掌握本质,理解本质,在质疑思考中,得到体验内化,循序渐进,不断形成新的知识发展区。

总之,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离不开质疑意识的激发。提出有质量的具体问题是教师教学智慧之花的结晶,是质疑意识激发的第一步。有质量的问题只有在有质量地运用后,才能充分体现它的价值所在。“学贵有疑,思源于疑”,向最广大的学生激发质疑意识,深入了解学生,顺应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把有效生成问题和有效运用问题结合起来,以所设问题为媒介,开展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在师生思维互动中得到体验,在质疑体验中得到巩固提高,使书本知识得以落实,学生综合能力得以发展,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才能得以达成。

参考文献:

[1]裴光亚.教学的智慧,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篇9

(二)当前中职学生的法律观念淡薄。他们有的只对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法律知识感兴趣;有的动辄恶语相对,看不顺眼就动手,漠视对方的权益,无事生非,造谣中伤;有的当自己的权益被他人侵犯时,又只是忍气吞声;并普遍认为自己很难遇到法律问题。在对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中,我们设计了涉及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诉讼法及知法、懂法、用法、守法等内容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法律意识强的占13.3%,法律意识较强的占28.6%。法律意识一般的占32.1%,法律意识弱的占26%。由此可以推断,中职学生对法律的了解不多,对法律的掌握不深,对法律的运用少,法律意识淡薄。据网上调查资料显示,在中职学生中,有违法倾向(强行索要、殴打他人)的约占27%,有厌学倾向的占40%,其他不良行为的约占13%,问题学生中女生约占15%,此外,还有部分学生与社会人员往来密切。

(三)当前中职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普遍不高。中职学校是以技术教育为主的学校,法律教育作为公共基础课程来开设,中职学校普遍在第一学期开设每周两课时的法律课,由于课时量小,法律教学只能蜻蜓点水,对学生的法律教育无法深入持久,法律教育对学生没有实现潜移默化的作用,导致学生对法律缺乏信任感和依赖感。同时受应试教育局限,他们所知道的法律知识,也仅限于课堂上教师灌输所得,他们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知不知法无所谓”,因而将学习法律看着是一种负担,从不会主动积极地学习法律,关心法律事件。殊不知,中职生法律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命运和前途,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振兴,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关系到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四)当前中职学生重视自身利益,忽视自身责任。部分中职学生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却很少去尊重别人;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帮助,却不愿意去关心帮助别人。不少学生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价值观问题突出。人际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心理普遍。不仅如此,这些学生还缺少礼仪熏陶,对同学、师长甚至父母,都不够尊敬。在路上相遇,很少会主动向师长问好;在家里,对父母呼来喝去;在校园,买饭插队,废物随处乱丢,课桌上乱写乱画,墙壁上乱踏脚印。

二、当代中职学生法律意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这是中职学生法律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情绪不稳定,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出现偏激的情绪和极端的行为,冲动而缺乏理智,对人对事的态度冷漠,近乎“冷酷无情”。加之在家庭生活中长期以自我为中心,养成的随意支配,指使别人的习惯,面对学校的制度和国家法律不能适应,客观上对法律和制度产生抵触。

(二)社会消极文化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权力滥用而滋生的腐败现象普遍存在,加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法律效力低下等问题,使部分中职生面对社会的主流与支流、精华与糟粕、真善美与假恶丑等问题分辨不清,追捧“金钱万能,享乐主义”。

(三)中职学校对中职学生法律教育的薄弱。受中职学校教学计划的限制,学生不能系统学习法律法规,导致中职学生整体上法律知识水平不高,与社会接触出现许多法律盲点。课堂教育形式单一,教师以讲解、案例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因而缺乏学习兴趣,部分学生上课还打瞌睡、玩手机、吃东西。

三、培养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中职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年龄大都在十四到十七岁,社会阅历浅、经历少,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处于模糊阶段。从知识经历上看,他们之前没有经过系统的法制教育,对法律一知半解。从心里素质上看,他们的情感和思想还很脆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从社会关系上看,他们是家中的宠儿,中考、高考的失败者。基于上述分析,中职学生确实需要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对法律的认识水平。

四、提高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

篇10

法律意识是公民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是为了满足学校和社会的需求。但是针对目前而言,很多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是比较匮乏的。据中国法制网统计,中职学生中,有违法倾向的约占27%,不能有效地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约占40%,其他不良行为的约占13%。由以上数据加之笔者多年的教学观察,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亟不可待。

随着当今社会传播媒体的空前发展,犯罪逐渐向低龄化发展,青少年以敏感的触觉感受着时代的变化,见多识广、思维活跃,出现心智的早熟、早知。然而,中职学生正值15-18岁之间的青春期,心理和生理都处于生长阶段,若不对学生在法律意识上稍加引导,他们尚未形成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就会出现较大的不稳定性和盲目性。对于如何培养学社的法律意识,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尊重法律 提高法律意识

康德说过,“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 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首先要做到让学生尊重法律。只有学生对法律有了尊重,才会从内心接受法律并去了解法律,才会在生活中运用法律并以法律为准绳规范和制约自己的行为。

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了学生对法律的自觉性,由于社会上藐视法律的犯罪行为司空见惯,他们在潜意识里就对法律的尊重逐渐淡化。他们在实施某种行为之前抱有个人侥幸心理,缺乏对这种行为产生的社会后果的清醒认知,对法律已失去畏惧感。因此,首先做到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在心理存在法律意识才能使得提高学生法律意识之路事半功倍。学校可以通过聘请有关青少年犯罪的专家、长期从事法律教育工作的讲师等为学生定期开展法律讲堂,同时学校也可以挑选相关人员担任辅导员,在生活中为学生灌输法律思维,强化法律意识,做到懂法、用法、依法。

二、渗透法律 课堂法制教育

课堂教育才是青少年法律教育的主阵地,学生可以在学校的法律基础课和相关课中学习到法律的基本知识。但是中职学校的教育是以技术教育为主,法律教育只是作为公共学科开展,课时少,对学生法律学习影响较小。因此,学校要改进法律教学模式,增强法律教学的实效性。(1)优化教师队伍。所谓言传身教,教师要做到专业,才能去感染学生。教师只有“心中有法、自身懂法、合理用法”才能在法律教育中认真对待法律教育,才能让学生明确学校对法律教育的重视,才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才能让学生在法律教学的熏陶下在潜意识里形成法律意识;(2)关注教材更新。随着时代的变化,各种新型犯罪行为的层出不穷,法律章程也是在不断修改、制定,避免钻法律空挡现象的发生,因此,法律教育中教材的选择要做到实时更新。因为废旧的法律条文对于社会治理而言就是一纸空文,往往会对学生产生误导,给学生带来错误的指导。例如一些法律法规在旧的法律规章制度中并没有修订成文,但是在新的规章制度中却明确成文。如果不及时更新教材,学生的心理就没有明确的法律犯罪界定。(3)建立评估制度。教学评估是衡量学校教学的重要依据,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估制度能正确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对教学的收益作出客观公平的评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才加一些法律教学的活动,然后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法律知识对活动的各种现象发表评论和建议,最后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评价,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帮助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真谛,树立法律意识。

三、理论结合 重视家庭和社会大讲堂

中职学生的法律教学活动需要教学者积极利用好各种教育资源,需找好适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的教学载体。比如说可以走第二课堂的形式,从侧面入手,潜在感化学生。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课外教育,如:家庭教育、学校其他课堂渗透之类。笔者提出中职学校学生守则渗透之法,《***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手册》是学生在校必须遵守的重要行为规则,高度概括了学校、社会以及国家对学生的具体行为的具体要求,只有较好地培养学生遵守《学生手册》才能为学生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熟悉、懂得以及遵守规章制度,为学生以后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奠定基础。再如一些家庭教育,尤其是一些少数名族地区,他们的宗族信仰、族群关系决定他们的长幼关系以及其他影响力。在他们的思想里也行长辈的教育远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可见,家庭教育也是学生法律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庭的教育也许会直接造就学生的“原样继承”,家长要规劝学生的行为,要培养学生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做到对学生不溺爱、不迁就、不粗暴,要做到沟通交流、和谐共处。

总之,如何提高中职学校的法律教育质量,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和思考。有效地利用实际情况,做到因需取材、因材施教,才能真正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才能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以及用法,这样才真正达到了中职学校法律教学的最终目的,达到了维护地方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姚兆锋,禹路兵. 高职法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 大众科技, 2014(05).

篇11

一、数学应用意识的正确理解

严世健教授说过,数学意识是人们在数学学习和应用中,逐步形成的对数学的看法和见解。通常在生活实践方面、数学学科内部和数学文化方面表现出来。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反映了学生在分析解决数学问题时所体现出的类比推广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也能体现出学生是否善于思考,是否积极进取,是否敢于创新。

二、中职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现状和成因

1.数学教材的局限性。

中职数学教材的编写仍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在内容上较为平淡,没有生动的现实作为背景;在论证中又过于注重严格的逻辑推理,缺乏数学创造性的活动经验;在选题上过分侧重形式训练,对生活中的数学实际问题的解决重视不够,因此造成了很多学生认为数学无用,对数学学习失去了积极主动性。

2.师生主观原因。

(1)教师原因

中职数学教师自身存在知识结构单一和知识面狭窄的问题,教师的知识结构的局限性势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很大一部分数学教师并不了解本专业的背景知识,不能很好地把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不能恰当地把握“必需、够用”的度,因而不能真正做到数学为专业课服务,使得教学质量达不到期望目标。

(2)学生原因

学生对数学应用的感性认识严重缺乏,他们还没有学会将大脑中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当然,从对知识的掌握到灵活地运用本不是易事,我们的学生缺乏在这方面有意识的训练,但是也不能否认有些学生的态度也有问题,懒于动脑,只喜欢应付机械死板的题型,对应用题往往避之不及。

三、增强中职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

严士健教授认为:“一旦遇到实际问题。他能想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和想不到用数学的人,其解决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并不在于他到底解决了多少应用问题,而是他有了这种感受和这点经验,其意义就大了。”对于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来说,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用”数学,让他们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在讲概率时,我们可以加入免费抽奖的问题;在讲排列组合时,可以联系生活中的抽检产品和分书等问题。总之,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让他们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事物与数学有密切联系,让他们产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冲动,他们才会真正想要应用数学。

2.开展课堂实践,动手操作。

数学活动的教学才是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有效途径就是要注重实践操作。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及运用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适当开展有意义的专题活动、实习作业或简单的课题研究等,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发展的过程。经历从“现实”到“数学”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看到数学的作用,理解数学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函数图像时,可以让学生上机房在电脑上操作几何画板,直观地观察曲线的形成和变化,了解图像的变化与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性质。在学习指数函数时,还可以让学生折纸,发现纸张厚度和折叠次数之间的关系。这种操作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用数学的热情。

3.结合专业知识,学以致用。

以就业为导向、能力本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原则,因此文化课的教学要结合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培养。若能以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为数学教学的背景,效果更佳。将所学数学知识渗透到专业知识中,多讲、精讲与专业相关的数学知识,例题中结合专业知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篇12

中学生还没到成熟期,是非观念、防范意识都很淡薄,遇事容易冲动,只求痛快,不计后果,所以中学有必要制定一些行为规范,约束他们的不当行为,指引他们养成良好和文明的行为习惯,教育他们从小就遵纪守法。

例如教学《行为与后果》后,学生明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要自己承担相应的后果,别人是不可替代的,一旦行为触犯刑法,自己就会成为少年犯,同样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因为学生通过学习已初步拥有法制意识,所以老师不妨从遵守校纪校规入手,让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课堂上组织学生作自我评判,看看自己有哪些行为与学校的规章制度相违背。有的同学检讨说:体育课上,因一时头脑发热,不计后果地和另一个同学打架了;有的学生说:没听老师的话,银行卡、身份证一同放在宿舍,结果失窃了;还有的学生说:在别人的怂恿下,恶作剧另一个同学,害他住了三天医院……通过自我解剖,学生都意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严重后果,增添了学校和家长的麻烦,给学校制造了不安定因素,决心要做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好公民。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再结合自己的经历,深刻地感受到法制的严肃性,它不是小孩子之间玩游戏,任何不良的行为都不会有好的后果,唯有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才是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二、学以致用,引导学生用法维权

教师在教育初中生懂法守法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学以致用,当自己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侵犯时,不要一声不吭、默默承受,而要勇敢地面对,据理力争,在交涉无果的情况下,学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例如教学《希望从这里开始》一课时,在学生都知道自己现在在校读书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今后自己有了孩子同样要让他们享有读书的权利,这是每个当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后,我引导学生联想自己身边有没有小朋友没机会读书的,是什么原因?班上的张明同学猛然想起:他们村庄上有个外来户,种蔬菜的,大女儿10岁了还没读书,父母忙农活,要她照看弟弟妹妹……还没等他把话说完,同学们就一番炮轰,有的说:再忙也要让孩子上学呀;有的说:肯定是重男轻女,不让女孩上学;还有的说:照看小孩是父母的责任,生这么多小孩本就已经违法了。最后学生想了很多帮女孩维权的方法,如:找她父母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找村委,若不让女孩读书,则不给他们包地种菜;告诉女孩她有读书的权利,让她去跟父母争取,等等。

学生在热议中献计献策,分享着帮助别人用法维权的快乐,同时增强了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了从法律的角度看待事情是否合情合法,不被看似合理但不合法的事情所蒙蔽,而是想到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三、社会实践,加深学生法制观念

中学生接触的不仅有学校,还有家庭和社会,老师要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实践,从生活中感受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有时候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学校里花三课时讲解,抵不上社会上的一个镜头,可见社会现象对学生有极大的冲击力,借助社会力量进行法制教育,可以加深学生的法制观念。

篇13

现结合教材《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的理论基础和实验内容,而编制“恩施酸菜的制作方法”,以供扩展教学之需要。

一、实验原理

乳酸菌在厌氧环境中利用蔬菜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乳酸,蔬菜被乳酸浸泡而形成酸菜。让人垂涎欲滴的恩施酸菜,就是利用这个基本原理加工而成的具有特殊风味的酸菜。

二、原料准备

1.酸水坛子的选择:坛子本身的质量要好,要求肚大口小,封闭严密,不透气,坛沿能装适量的清水(可加盐,防止蚊子产卵而长孑孓);坛内沿口要比外沿口高3~5厘米,这样在揭开坛盖的时候,沿水才不会被吸进坛子里,从而损坏酸水的品质。学生实验用的坛子以3~5升容量的为宜:大了,不适合搬运、检查;太小了,不易形成酸菜特有的风味。为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也可以3~5人一组,共同探讨制作一坛酸菜。

2.蔬菜的准备:

基础菜:红萝卜(白萝卜也可以,但泡制的产品颜色欠佳)、胡萝卜、嫩大蒜、生姜、红辣椒、头、豇豆、四季豆等,依时令而任意选5~6样(其中,萝卜、红辣椒不能够少,其余的,多了难找齐,少了风味不好),择削出破败部分,洗净晾干。

调味料:盐、花椒、紫苏、八角等各准备适量。

糖:适量加糖,可以使泡出来的酸菜保持脆生生的口感,也不会有“酸的要掉牙”这种过酸的感觉;还可以使泡出来的酸菜有一丝淡淡的甜味。(老坛子适量加酒,可以使酸水坛子里面发生酯化反应,打开坛盖时会有浓浓的酸香+酯香味,新坛子加酒则不容易变酸。)特别提示:糖以冰糖、苞谷糖为佳,米糖、白糖次之。

3.凉开水、乳酸菌种(从香气和味道均优质的酸水坛子里舀出的酸菜材料和母酸水,由它们充当菌种的作用,尽量选年代久远的酸水坛子而引种乳酸菌,它里面的菌种类群更多,做出来的酸菜味道更香,其数量约占新坛子体积的5%~10%)。

三、实验过程

1.先清洗好坛子,再把洗净晾干的5~6样基础菜(萝卜切成5 cm见方的块)分层放入坛子,菜占坛子总容积的五分之四左右(多了不利于快速酸化,少了坛子里空气过多而影响乳酸菌无氧呼吸,使表层的乳酸菌死亡而形成白色的菌膜,进而影响酸菜的品质)。

2.随后放入蔬菜质量十分之一的盐。

3.再适量放入花椒、紫苏、八角、糖等调味料。

4.然后再放入乳酸菌种,然后缓慢加入凉开水,以刚好漫过蔬菜为宜(理由同上面的第一条)。

5.盖上盖子,在沿口加水以密封,从而创造适合乳酸菌活动的厌氧环境,并在沿口水中加盐,防止蚊子产卵而长孑孓。

四、日常管理

及时添加沿口中挥掉的水,从而避免酸水与空气接触,使之保持厌氧环境,也不能频繁揭开坛盖,揭开之后要尽快盖上,防止“喝风”。

五、实验结果的评价

在温度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一般7~10天就有很好的风味了,此时可以组织同学捞出自己坛子里的酸菜,切成小块装盘,而后彼此品尝、鉴别各自的味道,学生会在一片笑声中进行该项目的实验。为了使之具有更好的风味,建议品尝鉴别味道的实验评价在装坛水封后二周再进行,此刻所有的小组都应该有很好的成就感了。

六、作业

1.调查自己家及亲戚家制作的酸菜的蔬菜种类,并说明哪些适合长期泡制,哪些只能够短期泡制,并说明为什么。

2.列举出酸菜的几种日常食用菜谱:

合渣、面面饭、广椒、糍粑、社饭、土腊肉、霉豆腐、油茶汤、酸菜坛子等,构成了恩施土家族独具特色的饮食习俗,我将把它们按照教学的需要而在适当的时候引入课堂,并形成学生的技艺,使恩施土家族的饮食习俗伴随我们走出山外的学生而走向全国,为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锦上添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