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2:3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会计实务基本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作者简介] 朱萍,广西财经学院审计系教授,经济学学士,研究方向:审计、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广西 南宁,530003;张媚,广西财经学院,广西 南宁,530003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4)05-0039-000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表达的“以人为本”,是将其作为万事万物的开端,其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管理体制”借鉴的是企业管理的观念,意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方式,即采用怎样的组织形式以及如何将这些组织形式结合成为一个合理的有机系统,并以怎样的手段、方法来实现管理的任务和目的。“以人为本”的审计管理体制,是将“以人为本”作为审计管理体制建立的核心内容和基础。鉴于目前我国会计事务所人才流失、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员工身心健康欠佳,企业文化建设不成功等问题已日渐严峻,因此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体制不仅是时势所需,更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能做大做强的必要条件。
一、会计师事务所“以人为本”管理现状
会计师事务所是一个高智力密集型组织,如何充分吸纳专业人才,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挽留优秀人才,有效培养复合型财务人才,是事务所的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会计师事务所在“以人为本”管理方面存在以下普遍现象:
(一)人员招聘方式和标准随意性比较大
具体表现为不少事务所根据社会中存在的社交关系进行招聘。即使学历或专业不符合事务所的招聘要求,通过关系仍可进入事务所工作。另外,有些事务所的招聘面试与笔试环节也存在诸多漏洞,例如:在进行招聘的笔试中,笔试内容的设定大多采用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内容,没有充分结合事务所执行业务的特点,也没有对面试者的逻辑思考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又如,虽有规定要求实习生于实习期结束后须经过笔试及格后才能正式录用,但在实际操作中,竟只需经项目经理同意,笔试则只流于形式。
(二)人员年龄、学历结构分布不够合理
目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拥有的注册会计师,其年龄段主要集中于30至50岁之间,小于30岁和大于50岁较少(王新红,2013)。作为主要生力军的青壮年注册会计师群体虽然拥有敏锐的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快的适应能力和丰富的创造力与工作激情,有助于储备成优秀人才以备事务所发展所需的优点,但也存在实践经验不足,导致事务所中骨干类人才缺乏的缺点。
从学历的角度进行分析,截至2011年,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本科及以下的学历比例为90%,硕士以上学历为10%(王新红,2013)。虽然占主体的注册会计师理论知识处于中等水平,而且该部分的职业人员年龄较小,其理论知识的缺乏与工作经验的不足会增加会计师事务所培训成本的增加,执业技能更新速度的减缓,限制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的配置,开发。
(三)人员主动培训意识、成效有待提高
由于事务所的工作繁忙,无论是事务所内的管理者还是员工,对于培训的态度主要是应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后续教育要求,或是面对即将要开展的项目内容陌生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进行笼统地培训。而一般执业人员则坚持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已经习惯的工作方法,以不变应万变,也没有视培训为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工作能力的途径。虽然新上岗员工能积极参加培训,但老员工则是被动地跟着中注协的培训要求进行主题培训。
培训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为:一是员工不注重新知识培训学习。虽然短期内有所成效,但并不持久。二是培训内容缺乏长远性。没能依市场业务发展所需来设计培训内容,不利于员工的知识积累。三是培训方式枯燥无新意。主要是通过讲座或是研讨会、上网学习等方式,既无法提高员工深入研究的能力,也无法调动员工求知欲与创造力,更会束缚员工的自主性学习。四是对培训结果评价也不够重视。很多会计师事务所常常会忽略对员工的培训结果进行考核,也没有对员工进行培训满意度的调查,更没有注重每次培训经验的积累与创新,故无从得知培训成效,亦无法督促员工重视培训,同样也无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给员工交流培训心得,创造出一种团结和谐、共同进取的工作气氛。
(四)薪酬设计水平与劳动付出比例不协调
不协调的表现之处主要是体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首先是会计师行业的工资分配制度不够透明。大多数事务所采取的是基本工资加提成的方式,但提成的计算是事务所里薪酬计算最神秘的部分。大多数事务所采用的主要是对业务利润采用系数比计算方法。一般地,其系数比例为2∶1,合伙人占比为2,注册会计师占比为1。在事务所发展期间,利润额不大的情况下,合伙人与注册会计师及助理间的差距不明显。当事务所的规模变大,利润增加时,差距则会日益明显,造成的结果是合伙人和一般注册会计师的收入差距很大,和其他助理人员相比差距更大。作为事务所的发展主力,注册会计师及其他普通员工,其辛劳的工作却未能取得相应的报酬。
其次是行业出现低价竞争,注册会计师的付出变成廉价劳动力。注册会计师为能吸引客户,争取到业务,往往会选择打折优惠,低价格的竞争战略。如此一来就会使提成的计算基数变得更低,在相关监管单位的严格监管之下,低价格战不会导致执业审计质量的立刻下降,相反造就的结果是注册会计师的辛苦劳作与实际薪酬比例不相符。
再次,激励体制多强调物质奖励,忽视精神奖励。事务所对员工的奖励以物质奖励为主,此奖励虽短期内能满足员工的需求,但由于事务所的员工一般是学历较高,综合素质较好的人才,单是物质激励并不能满足该类员工所需,他们同样注重精神上的奖励,如自我价值的发挥,与他人的认同和尊重同样重要。
3.注重对培训效果的评价
对考核效果的评价主要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针对培训工作的评价,第二是对员工培训效果的评价。对培训工作的评价可采用定性方式,从培训内容设计的合理性,培训方式的创新性,员工参与的主动性等这些方面进行评价总结,并由所内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评价结果的统计分析,对员工公布,最后记录存档的工作。对员工的培训效果可采用定量标准,并且与绩效考核结合,可根据员工当月完成的绩效量,完工率多少,培训课程的完成程度,对新培训内容的使用等作为考核记录的内容,并最后形成员工的工作档案,便于年终考核和人员晋升打下公平的基础,同时也能进一步了解员工的自身发展情况,为适应未来的岗位调整和晋升调配做好准备。
(三)实事求是的考核制度
1.遵循公平、公正、透明原则
事务所对员工的考核制度应该可视化,即考核标准制定公开化,考核过程透明化,考核结果公正化。首先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应尽可能创造机会与员工共同完成考核指标的设计与完善工作,实现事务所全员参与考核工作,并逐渐形成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工作氛围。其次是人力资源在进行考核过程时应及时公布考核进展内容,提供一个互动平台让员工了解到自身工作存在的不足。最后考核结果的公布应及时,并且公开,让员工都能清楚明白自己的年度工作情况。
2.考核内容应结合定量与定性的标准
对事务所员工的考核标准的设定应结合定量与定性标准,同时可结合培训效果情况,分别从员工的思想品德素养、工作能力、职业心理素质、业绩完成情况这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另外,考核的绩效标准应根据员工担任工作的迥异进行设定,才能更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例如一般审计人员的日常工作主要是了解客户的基本资料,收集整理财务信息,编制工作底稿等;高级的审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则关注在客户的业务关系,其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如何与客户维护良好的工作关系等。因此,在设定考核标准时应细致化,并与工作内容挂钩,以工作表现和工作成果作为真实的考核成绩。
(四)“胡萝卜”激励体制
薪酬设计能充分体现“人本化”的特点,除了传统的按照员工能力和工作级别进行合理的薪酬设计外,同样应该关注精神奖励对员工产生的积极作用。“胡萝卜”激励体制的建立主要参照管理学中的“胡萝卜”原则,旨在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两者有效结合,形成一个富有人情味的,给予员工工作正能量的激励体系。而“胡萝卜”激励原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在提成系数比分配下造成的薪酬落差。
(五)“以人为本”工作环境的建立
1.建立相互沟通,信任的平台
事务所的工作特点之一是团队协作,因此相互之间能建立良好的沟通,并达成一定的工作默契与信任关系尤为重要。作为事务所的管理者,或审计项目负责人,应注重创造与员工多交流,多沟通的机会,且提供的交流机会不局限于工作内容的交流,在与员工的日常交际中同样需要提供一个交流平台。管理者可以通过此平台了解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感受,并借此培养彼此间的信任感,逐渐形成工作的默契关系。例如,管理者可以通过在交流平台探寻员工的能力潜质,并找到机会对其予以重任,其将任务出色地完成时,及时给予适当的赞赏。这样能让员工感受到上司的尊重,同时也能实现员工自我满足。
2.设置公平的晋升体系
对于事务所的员工而言,公平的晋升平台,完善公正的内部晋升体系能有助于增强团队凝聚力。为能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事务所的晋升标准应该是唯才是用,人尽其才,用人不疑,员工晋升的参考基础应参照员工的考核成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而不应单纯考虑工作资历,用人唯亲,一切领导说了算,无章可循。
3.营造相互学习的氛围
作为知识型的事务所,除了相应的工作培训外,员工之间的相互学习不仅能提升各自的学习技能,同时也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此,管理者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以相互交流学习经验的活动,如可以组织员工进行一次读书交流会,或是参加与专业学习有关的素质拓展活动,通过举行一些集体竞技活动,既能培养员工们相互学习的团队精神,也能助于建立团体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
[1]王会金.审计心理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一、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本激励的理论基础
企业相对于市场的优势在于节约交易费用(Coase,1937),能以更低的成本发现市场中的要素价格,并在组织内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一种现代的合伙制企业,其存在与发展同样具有降低交易费用的要求。如何降低合伙人与会计师、项目负责人与项目执行人之间的内部成本一直是事务所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向题。
现有的研究倾向于通过契约来描述事务所内部的委托关系:假定合伙人与会计师均为利己主义,雇佣合约反映了委托人所获价值与人所获补偿之间的均衡 (Eisenhardt,1999;Baiman,1990;Jensen and Meckling,1976)。合伙人从会计师提供的专业贡献中获得实物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投资回报,会计师的专业贡献则受其业务专长、努力程度、环境因素及委托人的监督激励能力的影响(Gise and Davidson,1999;Libby and Lip,1992;Bedard,1991)。如果雇主支付的人力资本报酬低于市场价格,或人专业贡献的价值与委托人支付的薪酬存在不平衡现象,则契约会被中止。
在一个从私人投入要素变为企业资产,进而产生未来经济收益的过程中,事务所发挥了承载人力资本并实现其价值作用。会计师人力资本的累积与转化就是在事务所治理架构中,人力生产要素与非人力生产要素逐渐融合的过程。按照Alchain、Demsetz(1972)的“队生产”理论,事务所项目负责人发挥着企业内部信息中心的作用,可以减少“队生产”中的测度成本。但“合伙人―部门经理―项目负责人―项目执行人”之间多层委托关系的存在,也加大了企业内部的成本。实物资本的所有者为克服信息不对称,减少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会不断谋求最佳的人力资本配置。借助人力资源市场,事务所能在广泛的视野中寻求最优秀的职业者,以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本激励的特殊性
会计师事务所和普通的专业服务公司是有显著区别的。具体表现在对第三方责任、团队知识共享、团队层次监督、社会同化效应及项目时间约束等方面。这些差异决定了事务所人力资本激励的特殊性。
首先,注册会计师肩负对第三方的责任(包括公众),相比之下其他专业人士如律师或医生仅对他们的客户或病人负责。事实上,会计是唯一一种需对公众负责的私人职业(Russell Horowitz,2002)。这种公众责任意味着会计师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面对来自客户、股东、监管机构及第三方的压力,必须综合考虑各方利益(Johnstone et al.,2001)。持续的压力会令会计师产生认知偏差,对自己的职责目标、组织地位、价值道德丧失同一感,对他人和环境的认知产生紊乱。在需要职业判断的时候,出现回避风险的倾向,信奉“消极有理”或走向极端偏执的状态。这意味着事务所必须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会计师保持开放的认知视野,广泛听取他人建议,以维持职业判断的客观性。防止会计师出现机会主义倾向、帮助他们平衡利益冲突、抵御外部压力。
其中,注册会计师通过与众多客户的接触,可以获得广泛的信息,建立超越审计技能的业务专长。项目团队有助于传播知识技能、执业经验和价值规范。关于项目团队知识管理的研究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从业人员的关注。组织良好的项目团队能够创造出其他企业无法具备的“知识共享平台”,这成为部分高级会计人才愿意选择在“四大”事务所执业的主要原因(Lee,2001)。知识管理在提高审计效能方面的价值已经得到了多数实证文献的支持,在提供顾客价值,推动服务创新方面的作用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其中的一个主要方向就是分析对事务所市场营销效益的影响。事务所为了满足客户需求,需要先了解客户的需求。当事务所各部门的工作都服务于同一客户时,其结果就是整合营销(Kotler,2000)。
三、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本激励的方式
最近几年,研究者从不同学科领域解构了古典理论存在的局限,并建议将委托关系扩展到包括复杂商业组织内部和更广泛的外部环境变量上。Indjejikian(1999)指出,“基于传统契约的人力资本激励模型,在现实世界中具有较低的解释力度,大部分经验研究表明雇佣关系和公司的补偿做法要复杂得多”。Eisenhardt(1999)则认为,如果研究人员考虑更广泛的合约,理论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将会增加。她具体地论述了工作团队、非结构化的任务、专业人员和经理之间的目标冲突等使绩效评价复杂化的难题。Sharma(2007)呼吁将人力资本激励的内容扩大到更广的范畴之上,能够对雇员产生激励作用的人力资本补偿方案应是灵活而多维的。
当我们抛开理论,认为个体不仅仅追求经济效用,同时也追求非经济因素的效用时,则可供选择的激励点将大大增加。提升职业的威望、扩大控制环境是行之有效的非经济激励方式。从事有挑战性的任务可以令人力资本所有者获得一个潜在的职业威望奖励。会计师倾向于相信他们的工作是有社会价值的,并能因此获得社会尊重。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间的奖励(如得到同事的尊重)与经济奖励一样可以提高职业者的效用。另外,会计人员为了保证工作的质量,必须保持对组织日常活动以及配套资源的控制。对于专业人员来说,对这些变量的影响和控制是很重要的,也许是他们期望回报的一部分。尤其是涉及长期职业效用评估的时候,大部分文献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非经济奖励会提升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效用,而效用的增加又会强化正向的人力资本投资行为。
会计师事务所要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本激励机制,需要涵盖以下6个方面:
1.支付可协商的薪金和福利。薪金与福利是一个会计师业务专长、经验、努力程度的函数,事务所支付可协商的薪金福利能为雇员提供经济上的激励与约束。薪金和福利的协商重点在于如何设计递延补偿方案,递延补偿是一种可预期的补偿激励机制,当现有薪金福利低于会计人员的实际劳动付出时,会计师在未来能得到相应的薪金补偿。其实施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会计师的信念,即他通过先期的人力资本投入与经济利益牺牲,在未来获得更高补偿的可能性。通过提供广泛的递延补偿,可以缓解事务所“粘性”薪金与人力资本当期回报不足之间的矛盾。
2.建立会计师职业压力的化解机制。第三方责任所带来的角色冲突是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这主要表现在会计师的私人收益(如薪金福利、未来职业发展等)受到利益相关者的操控,或无法取得客户信任与支持,或对审计任务的流程丧失控制权。为减少审计过程中的压力与干扰,事务所高层有必要积极接触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寻求他们对项目执行人的信任与支持。同时,应确保组织结构上的简化,减少侵权行为的指挥链,防止不相容期望和指令干扰会计师的职业判断。
3.提升项目团队的知识共享效率。会计师通常有在不同项目团队工作的经历,成员间知识的共享对提升审计质量和执业技能大有裨益。高级会计人员应对低级会计人员的求助保持开放的态度,积极聆听并作出及时的反馈。他们要保证新雇员可以得到任务所需的有关资料,对新雇员的职业判断加以尊重而不是压抑。此外,要明确正式的知识共享协调机制,当项目团队内部产生判断冲突时,应有明确的仲裁机制。不成文的协调机制在任何组织中,都是激发冲突的诱因或是阻碍知识共享。
4.保证工作流程与团队组织的灵活性。工作流程的灵活性对审计质量的提升有积极的贡献。因为在面对复杂交易事项时,灵活性使会计师不必局限于刻板的制度和既有的规章,职业判断质量因而可以大大得到提高。此外,灵活的流程安排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倦怠,使其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获得任务新鲜感与满足感。具有弹性的人员编制和任务安排亦可使会计师兼顾到个人偏好与业务专长,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交易事项,有助于技能的交流和相关经验的积累。
5.通过社会同化激发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扩大有业务专长的会计师的控制范围有助于提升其职业道德水准。高层管理者不可能直接监督所有的专业人员,在复杂的社会经济背景中,间接监督可以职业道德伦理、工作管辖权的大小、负责向上级报告的频率等形式出现。因此,与理论中以合约及财务信息为基础的监督系统不同,科层组织结构内部存在着一个基于非财务信息的监督体系。授权意味着监督与约束的融合,向下的激励与向上的约束同时并存,被授权对象在享有更高的工作灵活度的同时,也承担了更大的控制责任。传统的理论通常假设高层管理者不参与直接工作成果的创造,而专注于监督控制。相反,在事务所的生产/服务价值链中,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定制要求是无处不在的,并对最终结果承担风险责任。因此,控制权转移代表着一种职业道德上的互信,激励人为完成受托责任而更加努力地工作,职业道德从而得到了升华。
6.合理安排项目预算时间。会计师的工作满意度受情绪感知的影响,而情绪则取决于职业者对任务时限和超时损失的判断。要维持会计师情绪的稳定,就应合理安排项目预算时间,避免过大的时限压力。在项目规划阶段,项目负责人要分析团队结构、会计师能力、环境因素对项目进展的影响,确保项目方案的实施过程省时而高效,减少团队成员“最后一分钟”的压力和紧张,最终兼顾审计的质量与效率。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诺思,威廉姆森,科斯.制度、契约与组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96-98.
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主要体现在重视程度不足、认识程度不够、制度有待健全、考核体系不完善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重视程度不足
重视程度不足是导致我国部分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众所周知会计成本控制可以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决策制定提供丰富的数据信息资源,但是如果企业对这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则很难发挥出这一工作本身的作用。除此之外,重视程度不足带来的问题还体现在其使得企业的经营利润难以稳定的攀升。另外,如果企业对于财务管理模式的重视程度不够则会导致其无法及时地发现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更不用提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因此,如果企业不对财务管理模式给予足够的重视则会导致企业的经营活动出现许多本来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二)认识程度不够
认识程度不够主要是指部分企业管理层对会计成本和财务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或者是不够准确。通常来说会计成本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所有成本,这一成本的内容通常包括了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所产生原料、员工工资、广告、租金等支出。而如果企业的管理层对其概念没有清晰的认识则会使得企业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与整合,最终导致了企业的管理工作整体效果不佳。
(三)制度有待健全
制度有待健全主要是指我国部分企业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合理的建立健全会计成本控制体系。除此之外,制度有待健全主要还体现在目前我国诸多企业仍旧存在着对于会计成本和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制度有待健全还体现在我国部分企业内部缺乏一套完善的相关制度,这进一步说明了其各项措施也亟待改善,特别是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因此,导致对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的严格监督也就无从谈起,最终导致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低下。
(四)考核体系不完善
考核体系不完善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众所周知,完善的企业成本控制的考核体系才能够有效地提高会计成本控制绩效,而我国现今仍旧存在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这一问题的存在会使得其自身的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也就失去了开展的动力和抑制力。除此之外,考核体系不完善还体现在我国部分企业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力度也不够。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基于会计成本控制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应用就很有必要性了。
二、基于会计成本控制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基于会计成本控制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包括诸多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革新管理方式、优化成本分析、完善预算管理、重视人才培养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基于会计成本控制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
(一)革新管理方式
革新管理方式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改良的基础和前提。在革新管理方式的过程中最为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在企业原有的财务管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创新来对其管理方式进行合理的发展。除此之外,在革新管理方式的过程中,企业的管理层自身也应当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从而能够在结合企业的组织架构以及业务、生产等各企业部门的前提下,更加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规划工作。另外,在革新管理方式的过程中,企业内部应当注重实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化责任制度,从而能够更好地将业务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岗位中,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
(二)优化成本分析
优化成本分析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改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优化成本分析的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注重切实做好会计成本的分析工作。除此之外,在优化成本分析的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首先应当注重确保企业的成本核算资料的齐全性,然后再以此为依据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划分出构成企业成本支出的主要内容。另外,在优化成本分析的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当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和因素分析以及连锁替代等多种分析方法来确保企业成本支出分析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成本分析的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当秉持全面综合、重点兼顾、动态分析、全程涵盖等原则,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企业财务成本分析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的提升。
(三)完善预算管理
完善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改良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完善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深刻地认识到预算是做好会计成本控制工作的极为重要的方面。除此之外,在完善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注重在成本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成本控制工作的重点,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各种成本支出项目来合理地编制企业的预算计划。另外,在完善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切实理解支出计划才是控制会计成本支出的源头,并且这一工作对保证财务收支的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而能够通过对成本支出进行控制来进一步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平衡性。
(四)重视人才培养
重视人才培养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改良的重中之重。在重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企业应当注重优先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除此之外,在重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应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现实基础上,通过结合信息化时代的需求,进一步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优先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另外,在重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自身也应当注重加强长期学习,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的日益进步。
三、结束语
(一)企业管理者对会计成本和财务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准确
会计成本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所有成本,它包括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所产生原料、员工工资、广告、租金等支出。简而言之,就是公司账户上的所有支出。会计成本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因而,对企业成本的控制需要企业所有工作人员的参与。而现实问题却是由于一些企业管理者自身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成本和财务管理两者之间的联系,而使得企业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和整合,造成企业的管理工作效果不理想。
(二)企业没有建立健全会计成本控制的有关制度
目前很多企业还存在对会计成本和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企业内部自然也就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相关制度,各项措施也亟待改善,特别是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没有很好的融合在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对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的严格监督也就无从谈起。
(三)企业成本控制的考核体系不完善
会计成本控制绩效的提高,财务管理模式的进一步优化这些都需要在成本控制的考核制度下进行。但仍有部分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致使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工作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盲目进行,企业的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也就失去了开展的动力。
二、构建会计成本控制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意义
一方面,会计成本控制可以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决策制定提供丰富的数据信息资源,在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以及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上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以促进企业经营利润的迅速攀升。另一方面,基于会计成本控制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可以为财务管理工作做出正确的定位,创新改革企业的经营模式,使得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能够及时的发现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企业对会计成本的控制还能极大的减少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一些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使企业的财务资源可以重新整合以更好的节约会计成本,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基于会计成本控制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措施
(一)改革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方式
构建基于会计成本控制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首要的就是要在原有的财务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企业的管理层应发挥出领头羊的作用,结合企业的组织架构以及业务、生产等各企业部门,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做好科学的财务管理规划。在企业内部应实行财务管理工作的责任具体化,将业务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岗位中,而对成本控制的分析应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企业还应制定相关的财务管理监督制度,通过各部门的日常工作汇报以及定期检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切实做好会计成本的分析工作
会计成本的分析工作是保证会计成本控制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时这也是会计成本控制工作的基本内容。而要做好企业成本分析工作,首要的就是要确保企业的成本核算资料的齐全性,然后依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划分出构成企业成本支出的主要内容。在进行会计成本的分析工作时应综合对比分析、因素分析、连锁替代等多种分析方法的特点,选用一种最佳的方式以保证对企业成本支出分析的全面和准确性。另外,还需注意的是在进行成本分析时应秉持全面综合、重点兼顾、动态分析、全程涵盖等原则,确保成本分析的准确性,以确保会计成本控制工作的顺利展开。
(三)切实做好企业的预算工作
预算是做好会计成本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在成本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明确成本控制工作的重点,并依据各种成本支出项目,来编制企业的预算计划。科学的预算以及合理的成本支出内容、支出计划是控制会计成本支出的源头,这对保证财务收支的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预算管理工作的根本就是要保证把预算计划真正落到实处,因而企业管理者应依据相关的考核、监督等制度,确保预算在会计成本控制过程中的贯彻执行,使企业的会计成本在一定的控制范围内。
(四)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团队
作者简介:
王 芸(1966- ),女,安徽舒城人,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陈其圣(1989- ),男,福建大田人,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一个主要依赖于注册会计师的服务性质的行业,相比较其他传统行业而言,它的日常经营活动就更加依赖于智力资本而非实物资本。那么,智力资本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是否有显著促进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证明这一点。
一、文献综述
(一)智力资本 国内普遍认为最早提出智力资本的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John Calbraith(1969),他认为智力资本(IC)不仅仅是一种静态的无形资产,而是一种思想形态的过程,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方法。但智力资本研究的兴起却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Stewart(1997)将智力资本界定为公司所有成员所拥有的能够为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事物之和。这个更为具体的定义拉开了智力资本研究的序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对于智力资本的理解可以粗略地分为两派:资源论与知识论。主张智力资本资源论的学者包括Annie Brooking(1996)、赵罡等(2009)等,认为智力资本是一种能够带来价值创造的无形资源;而主张智力资本知识论的学者包括Morgen Witzel(1998)、芮明杰(2002)等,认为智力资本是一种属于员工和企业的能够带来差别优势的知识的积累。不论是哪一派的学者,都有一个共识是企业能够通过智力资本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带来企业绩效的改善。
(二)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 一般来说,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指分析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即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其中,关于企业绩效选取的评价指标包括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每股收益(EPS)、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而智力资本的测量方法大致可以分为5种:市场资本总值法;直接IC测量法;记分卡法;EVA(Economic Value Added,经济附加值)法; VAIC(Value Added Intellectual Capital,智力资本增值系数)法。其中VAIC法是目前实证研究中较为流行的方法。如:Mahesh Joshi等(2010),通过VAIC法对2005年至2007年澳大利亚的银行业数据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与公司绩效存在紧密相关关系;Biserka Komnenic等(2012)通过VAIC法对2006年至2008年37家跨国公司数据建立回归模型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与ROA、ROE、总资产周转率显著正相关;而结构资本与ROE显著正相关,与ROA、总资产周转率存在不显著地正相关;Martin Clarke等(2011)发现VAIC与澳大利亚的上市公司绩效存在一个直接关系,在人力资本增值率(HCE)和结构资本增值率(SCE)中也存在一个积极的关系。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学者站在其他视角或者运用其他方法研究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如:李冬伟等(2011)以知识价值链中的知识价值创造过程为对象,分析得出了智力资本的4要素模型:人力资本、流程资本、创新资本和客户资本,这四个要素与价值创造密不可分;曹裕等(2010)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与智力资本相结合,利用上市公司2002年至2007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存在差异,人力资本在各阶段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而结构资本仅在成长阶段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在成熟和衰退阶段对企业绩效存在不显著负相关;任俊义(2011)调查发现:关系资本和结构资本对企业绩效均有直接的正向作用,而人力资本则是通过关系资本和结构资本间接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赵莹等(2012)发现技术创新投入(结构资本)在长期与EVA存在正向影响,品牌(关系资本)与EVA存在正向影响等等。目前学者们对智力资本衡量的方法并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意见。VAIC法以财务数据为基础衡量智力资本,具有相当的客观性,然而智力资本中存在一些不易于被财务上衡量的被货币量化的要素,仅仅使用财务数据就显得不那么全面。市场资本总值法、EVA法也面临同样。记分卡法对智力资本进一步划分,以记分的形式计量智力资本的要素,使得管理者可以对智力资本有更具体的了解,但却存在无法反映出智力资本的具体数量和质量的缺陷。直接IC测量法存在获取信息数据困难、成本高,一般较少使用。
不论是使用财务数据衡量智力资本还是使用非财务数据衡量智力资本,智力资本的3个要素即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对企业绩效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在企业绩效的评价指标中,很多指标与企业收入密切相关,是对企业收入进行一定处理后的产物。故可以推断企业收入与智力资本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智力资本与企业收入的关系,更有利于管理者通过管理智力资本来提高企业收入,进而增加企业利润。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知识型企业,智力资本的信息披露已经相当丰富,但是智力资本与其收入间关系却鲜有人研究,对事务所智力资本管理的研究也仅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因此,本文以注册会计师行业为研究样本,使用直接IC测量法衡量智力资本,分析会计师事务所的智力资本与收入的关系,以期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智力资本管理提供理论与实证上的支持。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智力资本是使一个企业或国家变得富有的最有价值的资产,与一个企业或国家可持续性竞争力密切相关(Thomas Stewart,1991)。基于智力资本视角的企业绩效创造思路有两种:一是智力资本为企业创造和扩散企业知识(Stewart,Edvinsson, Sveiby);二是以资源基础观的视角,着重关注企业如何通过融合其特有的无形资产等智力资本,而为企业创造绩效(Itami, Sullivan, Teece)。而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知识型企业,其拥有的智力资本具有价值性、难以模仿、稀缺性、难以替代特征,是事务所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是会计师事务所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故这种竞争优势最终会转化为事务所业务收入的增加。下面从智力资本要素角度展开分析: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本可以为会计师事务所带来不可复制的、稀缺的知识、技术、经验等,这些知识、技术、经验将转化为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为会计师事务所收入的增加提供强有力支持;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资本可以让会计师事务所的员工更好地把其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发挥出来,可以改善会计师事务所经营管理效率,从而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会计师事务所的关系资本是会计师事务所所拥有的各种社会关系网络,使得会计师事务所拥有良好的客户资源和声誉,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承接项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最终决定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多与少。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人力资本与会计师事务所收入存在正相关
假设2:结构资本与会计师事务所收入存在正相关
假设3:关系资本与会计师事务所收入存在正相关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建立 本文以李冬伟等(2010)构建的基于智力资本的会计师事务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设计了智力资本三个要素的各个指标。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Incomeit=αi + β1HC1it + β2HC2it + β3SC1it + β4SC2it + β5RCit + εit
其中,i=1,2,3,…,54;t=2007,2008,2009。相关变量定义见表(1)。Incomeit表示第t年第i个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其他变量下标含义与此相同。αi代表截面数据的个体效应,如果认为个体之间的差异是系统性,是确定的,则假设αi为常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如果认为个体间的差异是随机的,不确定的,则假设αi为随机变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估计。本文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模型。β1、β2、β3、β4、β5为各自变量对应的系数,εit为随机误差项。
(三)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7年至2009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为基础,选取了连续3年上榜的54家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样本,以保证数据的完整连续性,总计162个观察值。样本中各项指标的数据来自2007年至2009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上的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国泰安数据库。本文使用Eview s6.0对数据进行处理。本文的数据来源说明:执业资质数取自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上的会计师事务所信息,依据披露的信息分别算出2007年、2008年、2009年的54家事务所的执业资质数。接受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服务的上市公司数取自国泰安数据库,以2007年至2009年为上市公司提供年度财务表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信息进行确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进行了自然对数的处理,即Income=ln(会计师事务所收入)。其余数据取自2007年至2009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为了对样本有初步的了解,首先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可知,2007年至2009年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领军人才数、注册会计师比例、合伙人(股东)管理幅度、重要客户数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但是知识产权数比较接近,几乎没有变化。观察截面数据,可以发现领军人才数、注册会计师比例、合伙人(股东)管理幅度、知识产权数、重要客户数的极大值相比均值大非常多,其偏离程度较高。
(二)模型分析 固定效应模型或者随机效应模型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P值为0,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上,都应拒绝随机效应模型。因此选择使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而不使用随机效应模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从调整后R2上看,选取智力资本的三个要素的各个指标能够对会计师事务所收入的97. 96%做出解释。从回归模型总体显著性上看,F统计量134.12,说明回归模型中各变量对会计师事务所收入的共同影响是显著的,可以建立该模型。从各自变量的显著性上看,领军人才数、注册会计师比例、合伙人(股东)管理幅度、知识产权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与会计师事务所收入正相关,重要客户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与会计师事务所收入正相关。这说明智力资本的三要素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对会计师事务所收入也正相关,3个假设均得到支持。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研究结果说明:智力资本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有着重要意义,会计师事务所应该注重加强智力资本的管理,充分认识到智力资本对增加收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本文研究结果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会计师事务所管理智力资本对策提供了参考依据:建立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加强员工培训,从内部培养出更多的注册会计师和其他领域的专家,改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智力资本;在会计师事务所能力范围内网罗更多的注册会计师和其他领域的专家,从外部获取更多的智力资本;对于已经处于较高职位的管理人员,采用合适的激励措施,激发起其成为会计领军人才的热情,提升事务所智力资本的质量;适当的设立分所或者通过合并获得分所,增大合伙人的管理幅度,充分发挥每名合伙人的管理作用,提高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增加会计师事务所的知识产权,获取更多的执业资质,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提高事务所承揽各类业务实力,增强会计师事务所的智力资本;关注重要客户,对于没有取得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先获取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对于取得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的会计师事务所,应该为重要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提升声誉,同时争取大客户的市场。
本文存在如下局限:由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披露内容的变更,未能获得较新的样本数据;选取的54家会计师事务所在目前约8000家的会计师事务所排名是居前位,使得结论可能缺乏普适性;未考虑宏观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如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对会计师事务所收入的冲击;由于信息获取的难度,未能将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联合起来一起考察对会计师事务所收入的影响。这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机会。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会计师事务所智力资本、竞争战略和审计市场绩效研究”(项目编号:JJ110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芮明杰、郭玉林:《智力资本激励的制度安排》、《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9期。
[2]李冬伟、李建良:《基于知识价值链的智力资本构成要素实证研究》、《科学学研究》2011年第6期。
[3]曹裕、陈晓红、马跃如:《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4期。
[4]任俊义:《企业智力资本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要素结构视角》、《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5]李冬伟、刘玎琳:《基于智力资本的会计师事务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财会通讯》2010年第28期。
[6]Stewart, T.A . Intellectual capital: The new wealth of organizations.New York: Doubleday Currency, 1997.
[7]Brooking, A.. Intellectual Capital: core assets for the third millennium enterprise. Thomeson Business Press,1996.
[8]Morgen Witzel. The IEBM dictionary of business & management.Thomson Learning,1998.
[9]Chan,K.H. Impact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study of companies in the Hang Seng Index (Part 10).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 2009.
(一)基本概念
从经济管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企业会计成本控制是指一个企业,事先通过成本会计等不同的方法,预算出企业可供利用的生产成本金额,之后再与实际的企业生产成本进行对比,根据对比之后所得的结果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所收获的成果进行客观、可靠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理解企业成本控制需要弄清楚成本、控制,及其之间的关系。成本指的是生产成本,是一个企业为了实现某个生产目标而投入的费用。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成本是一个企业进行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总体费用投入,狭义的成本是企业在进行某一特定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费用。控制是针对成本而言的,指的是通过对企业生产的控制对象进行各种类型的转换,使其向企业既定的生产目标发展。成本控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在企业中,成本控制的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成本控制是指在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对企业产生的总的成本费用的控制,以达到利用最低的生产成本,创造最大的企业经济效益的结果。狭义的成本控制指对企业某一生产经营环节进行费用管控,以保证企业的实际成本不会超出预期花费。
(二)三大导向
强化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重要作用。在这一指引下,会计成本控制的强化应该树立以三个效益为导向的企业意识。
1.树立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企业意识
众所周知的经济效益计算公式是“利润=收入—成本”,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应该以最小的成本消耗实现收入的最大化。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和市场局势判断,整体的宏观经济环境并不理想,而企业的经济效益又呈下降趋势,于是就对企业降低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树立成本控制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企业意识,一方面要求企业解决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对市场信息的有效获取问题,以市场为导向;另一方面,要求企业从业人员加强忧患意识,树立竞争意识,提高个人的整体工作效率。
2.树立以个人效益为导向的企业意识
企业能从多方面创造效益,而任何一个企业效益的创造与员工个人的努力密不可分。面对新的经济形势赋予的机遇和挑战,企业更多地是要重视人力资源,树立以个人效益为导向的企业意识,将个人效益与企业的整体效益结合起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实现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3.树立以新形势下的生态为导向的企业意识
党的十将生态文明建设提上日程,因此,不管是国企、私企,还是外企,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都需要以生态为导向,自觉树立以新形势下的生态为导向的企业意识。生态观表面上看与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关系不大,然而一些事实表明并非如此,比如:地面塌陷、雾霾严重、水污染等等。企业只有将生态成本考虑进去,才能更加科学合理而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
(三)与财务的关系
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属于财务合理化的构建范畴,是财务管理的一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基础而存在。建立财务合理化模式需要依据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只有在会计成本控制下的财务管理模式才是合理的。
二、财务合理化模式的探究
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资金花费和资金流动一般要经历采购、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通过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能够及时地了解资金去向和耗费金额,从而也就能在客观上起到成本控制的作用,为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益提供可能。具体而合理的财务模式构建能够有效地实现成本管控,促进企业效益的提升。
(一)意义所在
制定并落实财务合理化模式对于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的现代化来说至关重要。就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发展而言,构建财务合理化模式不仅能促进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实现,还能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为企业的长远而健康的发展打下经济根基。
(二)构建概述
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下的财务合理化模式的构建内容涉及多方面,然而在大体上,可以围绕以下几点来进行:
1.财务合理化定位
在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之下的财务合理化定位需要依据成本控制来进行。上述内容分析到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需要树立三个导向的企业意识,因此,财务合理化模式的定位也需要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员工的个人效益,以及新形势下的生态效益。针对企业经济效益,财务合理化模式的定位主要是解决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提高企业的市场了解能力。在个人效益方面,财务合理化模式的定位主要是在工资预算和激励机制上。以效率第一兼顾公平为原则,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缩小内部收入的差距,通过集约化资金来实现企业成本控制。实现合理化定位考虑到生态效益,就需要企业提高技术、改善管理,财务管理的资金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设定,同时兼顾成本控制。
2.合理机制的确立
财务合理化模式需要多个部门联合机制来共同推进。我国企业在工业产值、实现利税方面在全国占据着较大比重,发展至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碰到了新的困难。财务管理在监督并控制企业经济活动大小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对于企业而言,财务合理化模式相关机制的确立能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财务合理化模式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参与其中,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实现多方努力,共同推进,是财务合理化模式的一大保障,也是一大特色。
3.作用边界的构建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有很多,覆盖范围十分广泛。除了必要的企业日常资金管控,还涉及到企业资金的筹集。实现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之下的财务合理化模式,需要确立财务管理的作用边界,以防影响整体的财务管理大局。由此,考虑到成本控制的内容和需要,财务合理化模式的边界作用主要体现为对企业资金的预算管控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资金的安排和监督。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考虑企业财务合理化模式的构建较为可靠和实际。
4.重点和难点分析
结合当今全球的经济形势和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来看,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经营管理水平、产能结构和生产工艺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竞争。在会计成本控制下实现财务合理化模式,应该本着创新的思想,重点对购进新设备、新工艺的成本进行全面而有效的资金预算、核算和项目审核。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和销售,提高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由于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有效获取出现问题,容易出现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引起企业的成本估算失误,造成企业经济效益的降低。因此,在会计成本控制下实现财务合理化模式的难点就在于解决成本控制中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降低资金使用监管的误差。
(三)办法探究
从在会计成本控制下构建财务合理化模式提出至今,已经被应用到各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取得了丰硕的果实。由财务合理化模式实现企业成本的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究其办法,以下三点很重要:
1.对于资金使用绩效,严格评定
资金的使用绩效可以根据企业投入和产出的比值得到,但这种计算方法太笼统,不利于掌握各个部门的成本控制情况。因此,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应该制定规定时间内可供企业量化的具体指标。严格评定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绩效,及时掌握企业的经济动脉,对发展企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
2.改变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推陈出新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传统的企业经济发展模式上的。但是现如今,传统的经济环境和发展模式已经发生了急剧变化,因此,改变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推陈出新,实现财务合理化模式刻不容缓。变“集权式”为“分权式”,实现网络化、虚拟化,增强电子货币的使用等等,都能有利于企业财务合理化模式的构建。通过推陈出新,能够帮助企业紧紧抓住市场和经济的脉络,及时发现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问题和不足,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3.实行资金使用的分段管控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前后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先后实现了货币职能———购买,生产职能———商品生产,以及商品职能———物物对换。因此,针对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资金使用情况,建立分段管控的职能,能够细化成本控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帮助企业各个部门有目的、有方向地完成对于资金的利用,完成成本控制工作,提升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近几十年职业教育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式,不断探索前行,已经逐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始从规模的拓展转向注重内涵提升,在课程建设逐渐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院校特色的关键环节后,如何将理实融为一体,强化实践体系建设,着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实践课程体系的开发,是将人才培养目标落实的重要前提。合理的实践课程设置结构和科学的内容体系是保障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形成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特色的根本条件。因此,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本位,全方位、全过程的实践体系是职业教育走向成熟的关键环节。
1 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1.1 全程性原则。实践课程是伴随着理论讲授开展的。五年高职的实践环节应从学生入学起就着手进行。专业介绍、专业见习及观摩历届学生实训报告材料展是实践课程开展的第一课。根据知行统一的原则,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实践环节不断跟进并以各种形式全面展开,教学做相辅相成,帮助学生在学完每门课程后都能加深专业基础知识和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
1.2 螺旋上升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实践体系构建应着眼于“厚基础,重实效,宽口径,旨提高”。实训内容设计应从浅入深,从简到难,层层深入,螺旋上升。典型工作任务选取需考虑学生接受程度,设计出包括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完成、小组协作完成等多种方式,利用课本、网络以及社会实践亲身体验,帮助学生逐步熟悉工作情境和应掌握的岗位技能。
1.3 开放性原则。目前网络技术已经深入社会每个角落,因此实践体系构建也必须遵循发展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目前普遍采用的实训模式还停留在现场师教徒学,但随着微课、慕课形式的悄然兴起,传统的学习模式必将受到冲击。利用丰富的网络视频资源,学生一样可以如身临其境般地学习知识,并且不限时间、地点、反复多次地教与学的优势,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实践体系在构建过程不能忽略这种更先进的模式,应将此技术引入实践体系中。
1.4 主体性原则。五年高职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在内容与形式上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实践项目的选择与重组,应重视专业与职业的联系与拓展,实践内容的设计应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任务的选取应具有实战性,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应一直保持自主式、体验式的学习情绪。
2 实践体系构建的总体目标和设计理念
实践体系的构建,应以岗位技能为本位,培养动手能力强,在实际工作情境下有较强处理各项经济事务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依托全过程、多项目的实训体系,切实加强学生岗位技能的锻炼。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着眼于岗位的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以实际工作岗位的案例为基础,根据学生认知结构,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和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在内容选择上,力求贴近社会,融入岗位,再现真实案例,帮助学生尽早接触岗位,培养职业观念,紧跟时代,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好地体现实践教学的时代特色。
3 五年制高职实践体系构建的基本途径
实践体系的构建必须以课程体系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为主线,开展广泛社会调研,进行职业分析,确定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并根据职业分析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模块化课程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实践课程结构的项目化,在岗位工作任务驱动下,分解专业技能,并设计相应实践环节。同时安排必要的校内、校外实训项目,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通过独立完成以及小组合作完成的方式完成实训任务。在实践环节中,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熟练程度,及时调整进程,并将实训过程中学生所产生的共性问题反馈给理论教师,调整以后教学重难点。以此通过不断实验,最终确定与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及专业知识掌握相适宜的实训内容和实训方式。
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探讨构建以岗位技能为本位的五年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3.1 突出“岗位技能本位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构建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系统性的原则。五年制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应从分析职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由校方专业指导委员和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共同组建专业委员会,确定会计电算化实践职业领域,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再对典型岗位(群)的工作进行分解、分析、归纳、提炼成学生需要掌握的综合职业技能和操作能力,然后对技术和操作能力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点进行梳理,逐一安排实训课程,最终整理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并以此为标准指导实践教学。
3.2 以“岗位技能为本位”构建五年制高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内容和设计方法。经调研分析,社会对会计的需求主要包括中小企业和事业单位出纳、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审计等岗位。在建设五年制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变化,结合会计工作任务的特点,设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调研分析,目前会计岗位需要具有以下实践技能。①文字综述。②办公自动化处理。③外文资料翻译。④法规解读及执行。⑤珠算与点钞。⑥手工基本技能。⑦会计电算化基本技能。⑧数据库维护。⑨经济形势分析。⑩项目评价与决策。■财务报表解读。■数据审计等。以上从岗位需要提炼的专业技能即可作为构建实践体系的参照标准。
3.3 构建以岗位技能为本位,“三层双轨七位一体”全方位、全过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3.1 “三层双轨六位一体”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三层”即是将以上会计岗位提炼的主要技能归纳为通用技能、专业技能、岗位技能三个层次。“双轨”是手工账和计算机账并行;“七位”是通用技能实训+单项岗位实训+综合实训+技能竞赛+考证强化+校外培训+校外顶岗实习七种实训项目。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演、练、做”的实践教学方法,实现“做中学,学中教”,构建“技能助学、多岗培训、任务引导、学做一体、理实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3.3.2 递进式实践教学组织体系。五年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体系构建主体包括通用技能实训(财经应用写作、办公自动化处理、外文资料翻译、法规解读及执行等)――单项岗位实训(包括基础会计技能、出纳岗位技能、成本核算、财务管理与分析、财务报表数据分析、会计电算化等)――技能大赛(包括珠算点钞大赛、票据审核纠错、会计法规知识技能大赛、ERP技能大赛等)――考证强化(珠算等级证、会计从业资格、初级电算化证、助理会计师等)――综合实训(建账、预算、核算、审批、纳税、记账、报告、审计等一系列会计经济业务)――校外培训――校外顶岗实习。以工作任务为驱动,教学做一体,知识+技能齐头并进,由专业见习岗位认知开始,设计经济业务分析――手工记账――会计电算化软件账务处理与分析――ERP全面预算与控制,提高财务效益,这七个实践环节的安排能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真正做到理实一体,课证融合,保证学生毕业时取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
为确保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的顺利推进,培养一流的高技能人才,我们还得采取多种有效措施。
①改革实践教学组织方式。利用课程教学网络平台、校内手工、电算化模拟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开展以岗位技能为本位的实训教学。②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职业通用标准与专项标准相结合的人才质量评价标准。实践考核突出实践应用性、全程性,与理论考试成绩并重,通过双重质量考核综合评价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的情况。③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搞好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对内要加强实训室建设,对外要切实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教产合作,实现产学资源的互补,达到校企双赢、校企互动的良性循环。④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职教师实践指导水平。高职院校应利用各种方式帮助教师提高个人基本素质和实践指导水平。每年应轮流派遣优秀青年教师到软件公司参加培训,或者深入企业实习,挂职锻炼,提高教师实践指导水平。⑤加强实训教材和实践案例库建设。实训教材要适合高职教学,适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在组织教师开发、编写实训指导书时,在选择案例时要遵循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原则,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精心选择具有仿真性、连续性和代表性的模拟实践资料。
参考文献:
关键字行政事业单位基建投资代建制
随着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越来越市场化,政府投资的加大客观上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利用资金,建设合格、优良的建筑项目,但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中涌现出来的浪费和三超等问题,使政府重新审视基建项目的管理,并于2004年提出投资体制改革,要求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实施代建制,使代建制进入行政事业单位基建管理的视野。代建制是建筑市场引进先进管理经验进行的创新,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投资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基建投资代建制实施过程中,由于参与方的增加,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实施基本建设投资代建制的必要性
基建项目代建制的实施就是通过招标、直接委托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政府基建投资项目的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待项目完工后移交使用单位,这种方式改变了投资、建设、监管、使用集于行政事业单位于一身的管理模式,因而具有必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促进基建项目市场的公平竞争,打破传统的竞争格局。代建制下始终贯穿着招标方式,选择最优的代建单位、最合算的材料供应商,突破了传统体制下政企不分、行业垄断的限制,建立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并且竞争的充分化能够有效的降低政府投资项目的成本,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二是有利于提高政府投资资金的利用效率。代建制明确了政府投资管理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和代建单位的责任,委托单位和代建单位分别建账核算政府资金收支情况,使投资、建设、监管、使用相互分离,形成了有效的监督机制,避免了行政事业单位自建下浪费和超支的发生,强化了对投资资金与运营的监督。
三是有利于提高基本建设工程质量。项目由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承建,这些公司具有专业的人员,在建筑公司选择和施工规划、材料采购上更富有经验,因而可以提高基建工程项目的建设效率,更好的保障工程质量。
二、行政事业单位基建项目代建制会计业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与基建项目会计分离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尽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与基建项目会计分别核算可以清晰的反映基建资金的来源与去向,可以为基建项目投资管理和分析提供依据,但是这种分别核算容易形成两套会计核算体系的错误意识,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它将单位的经济活动人为的划分为两个部分,影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不能全面反映单位整体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如委托单位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需全面体现基建项目的收入数,而支数却因工程实行代建,在工程未竣工结算之前,不能列支,形成账面的虚结余。
(二)会计监管意识不强,会计业务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代建制的引入,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对基建项目的建设参与积极性降低,忽视了单位在基建财务管理上的责任,只关注基建项目资金的投入控制,而不重视对基建项目进度与项目质量的监督。会计业务人员素质不高也是代建项目核算的一个障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都缺少工程建设方面的知识,不了解工程进度中的各种财务问题,对建设项目资金构成情况、项目总投资情况和相关合同了解不够,与代建单位缺乏沟通,局限于记账、核算,仅仅是依据财务制度审核各项开支。在遇到特别情况,尤其是一些项目变更事项时,难以有效判断会计收支的变更是否合理,从而处于会计核算的被动地位。
(三)会计核算存在不规范
一是会计核算凭证不规范,在建设过程中要求委托单位和代建单位严格按照建设进度进行核算,但有些项目合同管理不严,报账凭据不完整,履行手续不规范,工程进度审查表并未按要求审查签字,出现会计责任漏洞。二是核算方法不规范,如合理损耗的处理,代建制下委托单位发生一些资金使用是正常的,但是由于没有与行政事业单位其他部门独立出来,致使一些费用趁虚而入,将与项目无关的费用开支列入建设费,挤占专项资金。三是代建费用的提取不规范,目前国家对代建服务并没有设定统一的收费标准,各个单位有一定的选择权,带来了会计核算的不统一问题。
(四)委托单位与代建单位的成本核算、往来账的衔接问题
基建会计,衔接是核算的关键。虽然委托单位与代建单位都对基建项目进行会计核算,但是由于所处角度不同,委托单位更注重基建项目资金预算的控制,而代建单位更注重盈利的成本控制,两者的目的有所区别,反映在会计上就会出现核算方式、方法的差别,影响收支、结余的会计衔接。与代建单位往来账项清对的及时与否也是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代建单位在项目建设时不能及时与委托单位对账,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债权债务无法及时结清,基建项目完工后,不能及时提供有关资料上账,基建支出长期挂在在建工程,影响行政事业单位正确核算收支余,导致账实不符等,这些账务往来的不及时处理会产生后续的一系列核算问题。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基建项目代建制会计核算的建议
(一)出善的代建制会计制度
目前的会计制度无法给代建制会计处理一个准确的方法。建议将基建会计并入单位经费会计核算。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保障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构建统一完整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的必然要求,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防范会计风险的必然选择。因此建议统一核算行政事业单位经费和基建开支,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进一步探索两者合并的途径。首先要从会计制度的完善入手,理顺现有财务核算体系,然后在财务体系中设置基建会计专项科目,或者以辅助账的形式逐渐过渡,将基建会计核算内容融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中,进行整合,增加明细科目的核算,并以基建专项报表形式详细反映基建项目收支,力求改变两套账、两个主体的核算现状,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规范会计核算程序,强化会计监督
首先,要规范会计核算程序。在代建项目会计核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合同办事,凭凭据记账。要规范入账程序,凡是与项目无关的费用开支一律不得计入相关科目,凡是基建项目专项资金必专款专用,杜绝挤占挪用基建资金;要规范支付程序,主动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严格工程项目审核程序,无合格的票据和结算凭证就不能批准支付,切实提高审查力度。其次,强化会计监督。代建项目由于多方参与,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的建设责任转移,但不能因此放松警惕,其承担的监督责任不可忽视。要规范资金出入,建立基建工程事前、事中、事后全阶段的监督,大额资金支付要进行会审,对各项费用进行定额控制,密切关注基建资金的去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三,强化基建项目程序的监督,制定基建项目变更的复核审查程序,并根据审查结果及时调整账面数据,保证会计核算真正反映工程施工的真实情况。
(三)做好会计及时对账,确保账务衔接
及时结清会计事项是保障基建会计核算真实性的重要一步,在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一是尽量保持与代建单位的一致性,减少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下产生的会计差异;二是要及时结清本部门的基建账面,确保会计核算无错账乱账,保持账务处理的顺畅;三是要定期与代建单位进行对账,要求其按期提供工程进度会计资料,并进行核对,工程开展过程中的债权债务及时结清,工程完工后及时结转账项,保证基建会计资产账实相符。
(四)重视会计人员培训,培养高素质的队伍
基建项目涉及面广,专业性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不能局限于现有的财务知识,而应主动学习工程核算的会计知识,熟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掌握基建项目建设程序和环节。行政事业单位要通过短期培训等多种办法,有计划的培养会计人员的高素质,对他们进行基建项目概算、预结算、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等教育培训,以使他们更好的胜任基建项目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丁炯.建筑施工企业代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会计核算探讨.福建建设科技.2012年第6期.
五年制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在构建新型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的基础上,打破学科性课程的约束,从“能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目标出发,以“学生愿意学、教师教得轻松、教学效果好”为原则,以制定课程标准为载体,优化、整合、建立能适应职业教育特色要求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本文是以“能力本位”观课程论为主导,对五年制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和优化整合,以及部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重组、整合与精选、凝练,提出自己的看法。
1.五年制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和优化的基本要求
1.1 把握五年制高职的本质特征
五年制高职是属于初中后学制五年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实行五年一贯制培养的高等职业教育,姓“高”、名“职”、字“五年一贯”是五年制高职的本质内涵。因此,在改革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时,应把握“职”字、认知“高”字,用好“五年一贯”。
把握“职”字。就是在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中,应牢牢把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培养生活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服务。
认知“高”字。就是构建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应体现为“三高”特征: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一线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专业教育主要是高新知识技术性教育,前沿性技术、知识掌握程度高,专业复合性强;教学模式上产学研结合程度高,教科研能力强。
用好“五年一贯”。与高中后高职教育相比较,五年制高职具有三个优势:一是“五年一贯”具有统筹安排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教学的系统优势,使中职和高职相贯通,既能保证高等教育的规格要求,又能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二是具有“年龄优势”,入学年龄小,可塑性强,是接受技能训练的最佳年龄段,只要正确引导,很容易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使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具有“现场、综合、反复训练”三大特点,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三是“门槛低”,是初中后的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大众性、普及性、社会性的特点,需要降低起点、重构基础,反映前沿、系统构架。
1.2 把握会计专业的基本特征
会计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是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会计专业知识本质上是国家财经政策、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体系的掌握、解读和应用,需要学生掌握较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才能具备较高的解读能力、理解能力、要运用能力。是典型的“知识---技能”型的专业教育路径,学生的技能培养必须建立在基本知识熟练把握的基础之上。
二是综合素质要求高。会计岗位是单位的财经管理层面岗位,要求学生应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责任素质、协作精神、会计职业道德。
三是就业岗位群宽泛。在会计岗位群的基础上,也可以面向财政、税收、金融、统计等专业岗位群就业,与财经类其他专业交叉性比较强,要求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既要有精度,又要有宽泛广度。
四是专业复合能力强。学生应具有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撰写常见财经应用文和一般信函能力、会计电算处理能力、财经情报资料检索能力、财经制度文件阅读理解能力、会计岗位执行运用能力、对国际通行财经惯例的了解和初步运用能力等。
2.五年制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和优化路径
教学内容改革和优化最关键的是,对每门课程要明确三个要点:一是课程功能(课程性质 、培养目标);二是课程改革指向(改什么?怎样改?);三是课程教学任务(知识、技能、素质)。为此,我认为在对五年制高职教育会计类专业教学内容改革和优化整合过程中应依据下列路径进行。
第一步是课程性质选择:是项目课程?还是学科课程?是以项目为主课程?还是以学科为主课程?技能训练为主?还是知识掌握为主?通过选择明确课程性质和特征。选择的依据是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地位和功能、知识与技能的融合顺序、与工作岗位的密切度。
一般来讲,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专业基础的地位和功能,主要是为专业主干课程服务,“知识---技能”型融合顺序的,则一般是以学科为主的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专业主干的地位和功能,与工作岗位的密切度高,“技能---知识”型融合顺序的,则一般是以项目为主的课程,可以作为项目课程开发。
第二步是明确课程改革的指向问题。即回答课程存在什么问题?明确改什么;课改的主要指向是什么?明确怎样改。
第三步是明确定课程新目标。即该课程教学态度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的标准规定。我们认为确定某个课程的目标确定原则是“三以两体现”:以课程定位为基础,以专业从业岗位职业能力为指向,职业教育培养规格为标志(“高等”?“中等”?),体现课程改革指向,体现课程教学的总体任务。
第四步确定课程教学新内容体系。我们认为某门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主要确定下列几个方面内容:
(1)明确知识教学体系和技能教学训练体系。(2)以认知为原则,建立分层的知识体系(基本知识、扩展知识、理论链接),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3)以职业从业基本技能构建技能教学训练体系。(4)实施方法与手段。(5)考核要求与质量控制。
3.五年制高职教育会计类专业教学内容改革指向
明确了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路径后,如何优化整合,最关键的是明确专业教学内容改革指向。我们认为五年制高职教育会计类专业教学内容改革指向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3.1 及时适应会计改革
面对我国会计改革,如何在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中适应之,是教学内容改革的首要指向,主要包括课程教学容量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两个方面。
3.2 知识系统与专业能力的融合
以认知和能力训练为核心,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有所创新、有所特色、适应高职教学的教学目标。
3.3 特色性问题
力求符合财经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重构基础、反映前沿、突出重点。
3.4 会计从业资格考核结合问题
将会计从业资格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建立不同课程学习评价体系。
3.5 项目课程的开发领域问题
会计专业项目课程在哪一个课程系统或哪一门课程中开发,或某门课程的特定部分等,需要细致研究。我们认为,会计专业项目课程开发主要集中在专业实践项目课程系统中。
4.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部分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和优化整合
4.1 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和优化
4.1.1 课程定位
基础会计课程既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又是初级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成型”课程,既是会计“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载体,还是会计专业认同、初级会计岗位职业技能训练的载体。因此,本课程的定位为:“一个认同、两个基础、三个基本、四个目标”。
一个认同: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会计专业的认同问题,并通过认同,培育学生对学习会计专业的兴趣,了解会计实践中的现状和社会生活中的功能。
两个基础:即本课程一方面是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专业基础课程,另一方面是初级会计岗位职业综合能力的养成课程。
三个基本:即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主体是会计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四个目标:基础会计课程应实现认同职业角色、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能力、把握专业技术等四个教学目标。
4.1.2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指向
由于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知识性、专业性理论太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1)教学目标的单一性。重视会计基本知识和理论的认知和把握,缺乏专业知识的系统性教学与专业能力的训练的有机结合。(2)教学内容的选择层次性弱。本科、大专、中专等不同的教育层次的教学内容选择性不明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3)学生学习难度太大,不易理解,学习无兴趣,被动学习的局面相当普遍。(4)教学方法单一,创新性弱,考核评价方式不易创新。
基础会计课程改革指向:(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调整教学培养目标。体现知识把握、理论认知和专业实践能力训练相益结合的教学要求。(2)符合职业技能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明确知识教学体系和能力教学训练体系。使教学内容具有可读性、趣味性、实践性。尽量形成综合化或模块化教学内容结构,具有层次性。(4)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便于增强学生自学的趣味。
4.1.3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
(1)以“实现认同职业角色、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能力、把握初级会计岗位专业技术”等四个基本目标,彻底打破按学科和理论体系设计课程的模式,按照初学者的认知规律,以“会计职业认知——会计出纳岗位——会计记账岗位——会计理论和知识基础”等模块群设计教学单元,依据初级会计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基础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2)具体教学内容项目的选择和编排顺序一是按照“认知会计职业、训练会计出纳基本技能、理解会计专门方法、运用会计专门方法、记账员能力培养、初级会计岗位工作任务、会计基础理论和知识”的逻辑顺序;二是从基础知识体系构建角度,保持会计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之间的内在必然关系。(3)根据会计人员岗位的工作需要,在学习该课程后,可以根据教学计划的整体安排,参加“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考试。
4.2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和优化整合
4.2.1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定位
本课程为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初步掌握会计实际操作的技能,为以后从事财务会计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知识教学目标是:在正确应用《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能熟练处理小中企业日常经济业务;能认知大企业特殊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能会查找上市公司的特别业务的会计处理政策、制度、办法。
本课程的技能教学目标是:学生具备从事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够进行中小企业各会计岗位的会计事项处理。
4.2.2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指向
目前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二是课堂教学的效果普遍较低。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建设日新月异,会计处理事项和处理原则含量膨胀,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部作为教学内容已经无可能,也没有必要。所以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急需解决的就是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优化一套适应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教学内容。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课改的主要指向是,降低起点、重构基础、反映前沿。按照下列级次建立分层的知识体系:
必须熟练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小中企业为基础的日常经济业务会计处理。这是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主体内容。也是课程考核的主要内容。
认知的扩展知识和技能,以中型、大型企业特殊的、非日常经济事项会计处理;这是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补充内容,可作选择的考核内容。
链接的知识和技能,以上市公司为基础的特别经济业务会计处理政策、制度、办法。这是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提示内容,不做考核。
4.3 成本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和优化整合
4.3.1 课程定位
《成本会计实务》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成本计算和成本分析的能力。
本课程的知识目标是掌握中小企业日常成本计算和核算,技能目标是学生能运用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进行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具备在成本会计岗位工作的能力。
4.3.2 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指向
目前成本会计实务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科性强,教学难度大,教学效果较差;职业教育的特征不明显,能力训练体系不足,与成本核算实务岗位工作任务有差距,项目特征不明显。
成本会计实务课程内容改革的主要指向是依托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实务岗位工作任务进行项目课程改造。具体讲,按照成本计算的难易程度和认知规律,根据不同企业的成本核算特点,设计七个成本核算教学活动案例引入成本核算项目,实现理实一体化案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项目主要有:(1)生产单一产品企业成本的核算。案例引出是简单的生产单一产品企业成本核算流程;知识点:是成本核算、成本要素、成本核算基本流程、企业类别及特点等。(2)生产单一产品企业跨月完工成本的核算。案例引出生产成本在完工成本与在产品分配的核算流程;知识点: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生产成本在完工在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划分方法。 (3)生产两种以上产品企业产品成本的核算。案例引出生产费用在不同产品之间分配的核算流程;知识点:制造费用在不同产品之间的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等。(4)品种法的运用。案例引出品种法成本核算流程。知识点:品种法的特点、适应性等。(5)分批法的运用。案例引出分批法成本核算流程。知识点:分批的特点、适应性等。(6)分步法的运用。案例引出分批法成本核算流程。知识点:分批法的特点、适应性等。(7)成本报表信息与分析。案例引出成本报表的编制与信息分析基本流程;知识点:成本报表的种类、成本报表的编制方法、成本报表信息解读等。
4.4 财务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和优化整合
4.4.1 课程定位
财务管理实务课程是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形成学生核心专业能力的重要模块。其功能是介绍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务,培养学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财务管理中的基本理念,并加以运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一般记账人员提升为财务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及预测、决策的能力。
作为会计类专业核心课程,侧重体现资金角度的综合管理,但从目前五年制高职就业岗位要求看,短期内还不能进入较高层次的财务管理队伍,因此本课程设计上针对一般会计岗位要求,而非直接培养财务经理,目的是让学生能领会财务管理要求,更好的做好会计工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必要信息,同时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求,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知识平台。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和对数字的敏感度,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合作配合、综合协调能力,为做好会计工作和财务工作打下基础。(2)应当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企业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等管理活动的实际问题,具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4.4.2 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指向
长期以来,财务管理实务课程在职业教育范畴内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内容的选择问题、教学难度与效果问题、能力训练的内容体系问题等。为此,我们针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对财务管理实务的教学内容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调整和优化:
一是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岗位工作任务要求,重点以资金管理为主线进行教学内容选择,建立基本知识、扩展知识、链接知识组成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知识结构。
二是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日常业务为依据,运用案例引导模式构建财务管理基本技能训练内容体系。
参考文献:
[1]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江苏职教网.
2、金融管理学:
金融管理学是指国家为了实现货币供求平衡、稳定货币值和经济增长等目标而对货币资金所实行的管理,主要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才兼备,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金融管理方面应用性、职业性的专业人才。
会计属于管理类或者财经类公务员。
会计学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为,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来源:文章屋网 )
西南交通大学会计学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主要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基础课有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课程。
(来源:文章屋网 )
视网膜是衬在眼睛内面的感光组织,如果出现病变,就会影响视力,严重者还会失明。例如在早产儿中常见的视网膜病,它会导致在视网膜中异常血管的生长,造成视网膜与眼睛后部分离,导致视力丧失或失明。研究人员发现,给小鼠喂食含有丰富ω-3脂肪酸的食物,可预防其视网膜中血管的异常生长。经过进一步分析,起保护作用的是5-脂氧化酶。这项研究显示,进食适量的鱼或ω-3补充剂能保护机体不患视网膜病,这项发现也许还能帮助科学家们找到一种利用ω-3脂肪酸来治疗眼病的方法。
“人之初,性本善”程度男女有别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不过也有人认为善良的性格来自后天培养。英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基因和环境对形成有益社会的性格都有作用,但男女有别,女性天生更加善良一些。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对958对双胞胎进行了调查,其中既有基因完全相同的同卵双胞胎,也有存在基因差异的异卵双胞胎,以研究基因和环境各自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性格。本次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方式,主要关注这些双胞胎有益社会的性格特征,涉及公民责任、工作义务、乐于助人等方面。结果显示,基因和环境在形成善良性格方面都有作用,但人与人之间不一样,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的善良性格在约50%的程度上来自于基因,而男性的这一比例只有约20%,即男性的善良性格主要靠后天培养。换句话说,女性“人之初,性本善”的程度要高于男性。研究人员指出,在人性是否“本善”这个问题上存在许多争论,本次研究支持的观点是人与人不一样,有的人受基因影响天生更为善良,而有的人则受后天环境影响更大,这也说明应该多进行有益社会的教育和培养。
铅污染可能导致孕妇血压升高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铅污染会导致孕妇血压升高。即便血铅含量低于规定标准,孕妇的血压也会大幅上升。
为了解铅污染与孕妇血压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对285名孕妇进行了研究。1/4被调查对象的血铅含量约为10微克/升。虽然这一水平远低于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规定的标准,但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孕妇的血压也会大幅上升。研究人员指出,和儿童一样,孕妇对铅污染高度敏感。孕妇长期高血压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先兆子痫、惊厥甚至心脏病。因此,要保证孕妇身心健康,应降低她们工作和生活环境中的铅污染。
老人多练快步走可提高记忆力
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老人每周三次快步走,可提高记忆力测试成绩,增大负责记忆形成的大脑海马区,延迟甚至逆转老年人脑萎缩风险。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指出,老年人的大脑是可以改变的,更惊人的是,为期1年的中等强度锻炼不仅会缓解脑萎缩,而且可以逆转脑萎缩。大脑海马区增大最多的老年人,其大脑神经营养因子(与大脑健康密切相关的血液生长因子)水平也相对更高。锻炼可促进神经生成,或者促进神经干细胞转化为成熟的发挥作用的神经元。锻炼不仅有助于防止一般的智力减退,而且可以防止老年痴呆症。
黑巧克力抗氧化能力优于超级水果
蓝莓、蔓越莓等水果富含抗氧化成分,有益健康,被称为“超级水果”。而最近的一项研究指出,黑巧克力的抗氧化作用更强,堪称“超级食物”。
研究人员对比了同样重量的可可粉和水果的抗氧化性,结果发现,可可粉的抗氧化性更强,而且含有更多的黄烷醇。研究人员还对比了黑巧克力、可可、巧克力热饮以及“超级水果”蓝莓、蔓越莓、石榴、巴西莓果汁的抗氧化成分比例。结果显示,与果汁相比,黑巧克力和可可抗氧化能力更强,所含黄烷醇和多酚更多。黄烷醇和多酚不仅有助于防止皮肤皱纹生成,还能减少罹患心脏病的风险。巧克力热饮“成绩”最差,几乎不含抗氧化成分,其原因可能是加工过程破坏了营养成分。
幼儿常吃垃圾食品影响智商
英国研究人员多年随访1.4万名儿童后发现,3岁以前摄取垃圾食品较多者,日后智商可能低于同龄人。
这项研究涉及1991年和1992年出生于英格兰西部的1.4万人。研究人员在研究对象3岁、4岁、7岁和8岁6个月时分别要求他们的父母回答调查问卷,了解研究对象的饮食种类细节。当研究对象长至8岁6个月时,研究人员用韦氏智力量表测试他们的智商。结果显示,在4 000名数据完整的研究对象中,3岁前食用加工食品较多者与注重饮食健康者智商存在明显差异。
至于垃圾食品影响智商的原因,研究人员认为,以加工食品为主的饮食缺少对大脑发育至关重要的维生素和其他元素,而大脑发育的主要阶段在生命早期。生命最初3年,大脑发育最快,这一阶段良好的营养能促使大脑最佳发育,等到3岁时,大脑发育开始减缓,饮食对它可能没有多大影响。这并不意味着绝对不能给孩子喝碳酸饮料、吃炸薯条或比萨饼,但不能以这些食物和饮料为主。
酗酒致死率超过艾滋病和肺结核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的《全球酒精政策状况报告》表明,全球每年死亡人数中,近4%的死亡是由酗酒造成的,每年约有250万人的死因与酗酒有关,酗酒正成为比艾滋病、暴力和肺结核更可怕的健康杀手。
报告表明,酗酒的危害对于年轻人来说尤其致命。在世界上,酒精已经成为15至59岁成年男子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酗酒容易导致危险行为,目前在巴西、哈萨克斯坦、墨西哥、俄罗斯、南非和乌克兰非常普遍,在其他国家也渐成趋势。报告认为,目前,许多国家都没有采取有效的酒精政策和预防规划来遏制饮酒造成的死亡、疾病和伤害。提高税负是抑制过量饮酒,尤其是在年轻人中抑制过量饮酒最有效的办法之一。限定购酒和饮酒的年龄限度,以及调节司机的酒精浓度同样能减少滥饮酒精。
四部委严查问题火锅底料
一些餐馆使用来源不明、标示不清的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制作火锅底料,引起媒体和社会广泛关注。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四部门针对问题火锅底料等联合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地方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按照相关规定,从生产、经营和使用等环节,对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进行专项检查。
生产环节重点检查企业使用的原料、食品添加剂,是否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和有关标签标识要求,标签标识内容是否完整、清楚、明显等。经营环节重点检查商家是否违规经营,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标签、说明书和包装是否符合规定,复合食品添加剂是否在标签和说明书中标识各单一食品添加剂品种的通用名称以及含量等。使用环节重点检查商家是否严格按照规定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否存在使用非食用物质的违法行为等。
对于在食品调味料中添加罂粟壳、罂粟粉、工业石蜡等非食用物质,以及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涉嫌造假、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企业,将从严、从重、从快处罚。四部委还要求食品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食品行业协会将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纳入信用体系,建立健全黑名单制度和信用奖惩机制。
“嗅癌犬”能辨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