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专业知识竞赛

专业知识竞赛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2:3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专业知识竞赛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专业知识竞赛

篇1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活动,增添专业学习的乐趣,充分做到劳逸结合,经济贸易系特此举办跨境电商专业知识竞赛,此次比赛所选题目,灵活生动,涉及面非常广泛,是对参赛选手们知识面的考验。

二、活动主题

“专业竞技,谁与争锋”

三、参赛人员

18级国贸1.2班、19级国贸(跨境电商方向)1.2班级,20级跨境电商班均可参加。设计每个班级选派出2个专业队(A.B队)参赛,每队由三名选手组成。共有10个专业队,总参赛人数为30名。

四、比赛规则

1、本次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按年级进行比赛。18.19级每个班的2队同时参加本年级的初赛,在本年级参赛的4个队中取1个优胜队参加决赛,其他3队获得团体优秀奖。20级参赛的2个队中取1个优胜队参加决赛,其他1队获得团体优秀奖。决赛在初赛中的 3个优胜队中角逐,比赛决出团体1等奖1队,团体2等奖2队。

2、每场比赛每对基础分值设定为100分,实行积分制,比赛分成必答环节和抢答环节。必答环节,每组选手需共同回答5道题,每回答正确1题得10分,回答错误不得分。抢答环节10道题。每组选手需共同抢答,答对1题得10分,答错扣10分。每场比赛按照最后总分排序。

五、每场人员设置:

1、主持人(两名):

教师1名,学生1名

2、记分员(1名):

经济贸易系学生会成员

六、比赛时间、地点:

初赛2020年12月 日 班教室

决赛2020年12月 日 班教室

七、活动经费预算

1.选手个人证书30本-------10元*30=300元

2.团体比赛奖状10张 -------5*10=50元

3.奖品

1等奖3人,笔记本30元*3=90元

2等奖6人,笔记本20元*6=120元

优秀奖21人,笔记本10元*21=210元

篇2

相约智慧的比拼,秀出精彩的自我。

---专业知识及竞赛

二:活动对象

荆楚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08、09、10级会计与市场营销专业全体学生

三:主办单位:

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会学习部 社团部

四:活动内容

此次知识竞赛分为会计和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两大部分

五:活动简介

1.活动时间

2.活动地点:B1--301 B1--302

3.主持人:会计专业:肖明 夏琪

市场营销专业:陈凯 白洁

六.活动前期的准备

1、先主要是给各班学习委员开展例会,详细介绍此次活动,并号召同学们参与;

2、宣传的主要形式是通过横幅、海报及展板。

七.活动流程

本次竞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过程。初赛由各班学习委员组织进行。各班再将初赛结果报告给学习部,会计专业每班选出2名优秀学生、市场营销专业每班选出5名优秀学生参加决赛。决赛会计专业分10组,每组3人,市场营销专业分5组,每组4人。决赛时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抽签决定各组的号码。主要分为五个环节,在每个环节后有观众互动环节,在主持人念完题目后观众可进行抢答,以用手机拨打主持人电话先后顺序为回答问题的权利,回答正确者可获得我们准备的礼品一份,回答错误者其他同学可继续抢答,依次类推。

第一关:必答题

此环节共30道题,每个组有3道题,组员可讨论后派出一名代表回答。每一题5分;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每一组的最后得分的平均分即为该位选手在本环节的得分。

第二关:抢答题

篇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4-0020-03

高职外贸专业教育以培养外贸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及实际应用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技能竞赛,可以锻炼参赛学生的各项能力,检测教学成果。但不少竞赛参赛人数有限,竞赛的内容相对单一,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也难免受限。如何才能充分发挥竞赛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不受限的共享资源呢?不久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外国语学院组织30名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团队,参加了由国际贸易学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POCIB),深受启发。

赛事介绍

POCIB竞赛为期一个月,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国家的商家,自建模拟公司与其他参赛院校学生进行外贸交易,考核双方的磋商能力、英文函电写作技巧;主要贸易术语和结算方式的细节和运用;进出口价格核算、成本控制和扩大利润的方法;国际贸易买卖合同的商定;进出口业务履约及单据的缮制与运用等。除了函电环节由专职教师人工评分外,其余都由竞赛系统自动评判,总分100分。

我院做了一次尝试,由学生自由报名,不论学习成绩高低。在最后决定参赛的30名学生中,有1名曾参加过全国外贸单证技能比赛并得到名次,有3名曾参加过系级商务知识竞赛,有1名曾参加过系级英文演讲比赛,其余学生无任何外贸技能参赛经历。从上一学期期末考试的班级排名来看,参赛学生排在前10名的16人,排在11~40名的9人,排在40名以下的5人。结果参赛学生的成绩全部在80分以上,其中,90分以上的有9人,85~90分的有15人。

赛后学生的体会

要敢于尝试,把握机会,坚持就是胜利 作为毕业生,参赛学生面临许多问题,如考级、考证、应聘、面试等等,还要兼顾每天的竞赛操作。作为全国性的赛事,一个月的时间对学生的信心和耐力是一个极大挑战。敢于尝试、坚持不懈是参赛学生的第一大收获。有的学生说:即使没有得到任何结果,他也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要有团队意识,加强与人沟通 这是最可贵的经验。团队协作精神在比赛中不断得到体现和强化。参赛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能力各有强弱,互助与共享才能共同前进,单打独斗则会受到自身思维惯性与能力的限制。与人沟通包括与校外模拟客户的沟通,也包括团队内部的沟通。往来磋商的函电书写是正式沟通,未加入评分的私下讨论和协商是非正式沟通,而后者对于交易的成败更为重要。

要有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责任心来源于团队意识与集体荣誉感。学生每天自觉上网操作,平均每人每天在线9个小时,集体带动个人,个人推动集体,在团队取得第一名的同时,每位参赛成员也获得了应得的成绩。耐心和细心是学生提到次数最多的两个因素。耐心就是不急于求成,交易前充分磋商,交易中沉着应对突发问题,交易后自我总结。细心就是注重操作的每一步,签订合同、核对信用证时仔细检查各项明细;履行合同过程中关注汇率及市场公告;制单时注意单证及单与单之间的对应关系;交易完成后查看资金流水,准确把握盈亏状况。

要融会贯通,积极运用知识 “我发现原来我们之前学到的知识是可以这样运用的”;“最大的收获就是:比赛结束后又回到课堂时才发现,原来无形之中,通过实践我掌握了课本上的很多知识,结合比赛中的实际操作,原本很难记往的都变得很好理解了”。这些话表达了学生的真实感受。事实上他们在比赛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看得到的进步,从机械式操作到对资金进行统筹规划、对进出口业务进行合理的嵌套操作,从每一步都要问“是不是这样?”“下面该做什么?”到对流程的自主安排。

虽然这只是首届参赛的学生的体会,但从中仍然可以看出:无论学生平时学习表现如何,都由此得到了很大的锻炼,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因此,应当将竞赛引入高职外贸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中,可使其积极作用得到最大发挥,成为提高学生技能与素质的有效的教学手段。

引入外贸专业竞赛课程模式的原因

引入教学课程的竞赛除了赛以外,还要体现教与学。相较于一般的单项技能竞赛,团队综合竞赛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一)更能使学生认识自我,检验自我,促进今后的发展

POCIB竞赛中模拟公司的成长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找客户是关键,发出广告信息却收不到预期的回应,建交函如同石沉大海,此时,满腔热情会直接受到打击,这是最大的挑战。二是成熟阶段,经过前期的摸索与磨合,操作信心增长,客户及业务量加大,出现各种新的尝试,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地安排进出口,主要是安排资金的运作及融资手段的运用。三是竞争激烈阶段,比的不仅仅是利润,还有单证的制作、核算的准确性等,谈判越来越难,要求越来越高,操作的正确率下降,心态和情绪是最大的问题。

可见团队综合竞赛比起个人单项技能竞赛,学生经历得更多,思考得更多,收获也更多。

(二)能有效补充教学中的不足,完善教学

素质教育 当代社会需要的是既具有娴熟的职业技能,又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既会“做事”,又会“做人”,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前文所述的学生素质包括诚信、意志、交际能力和事业心。根据教育部文件提出的加强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我院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了不少工作。从课程设置来看,除了学校综合素质类选修及院系基本素质课程外,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设有商务礼仪、岗位认知及技能实训等,专业拓展能力课程设有国际商法、跨文化交际等,总体涉及司法基础、创业创新、修养、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但无可否认现实状况仍存在差距,主要原因首先是素质教育仍以理论讲述为主,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仍需进一步完善;其次是素质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连接较少,专业课程仍以知识技能为主,对应有的素质提及甚少或根本不提;再次是素质评价欠科学,对学生的德育难定优劣,况且人数众多,仅凭课堂教学不可能正确评价,结果素质教育对于学生而言只是模糊的分数。

教学系统性 学生在参赛之前学习的相关外贸先修课程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商务函电》、《商务英语谈判》、《外贸跟单实务》、《商务单据制作》等,实训课程有商务技能综合实训、外贸业务模拟实训、报检报关基础与技能实训等,有的学生还取得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但在竞赛过程中仍然出现建立公司不知道要发广告和商品买卖信息、不管财务状况盲目安排业务、不懂得运用融资手段等问题,模拟公司运作开始时多数学生思路模糊,缺乏整体观念,走一步看一步。虽然随着比赛进行情况逐步得到改善,但已显现出教学中系统性的缺乏。外贸课程通常围绕整个外贸业务流程:准备、磋商、签约、履约及后续工作,课程开设的顺序是从通用到具体运用,但教学中各课程缺少有效的相互联接环节,学生未建立起整体概念,处理一个环节时,往往想不到对下一个环节、对业务总体甚至公司经营有什么影响。这样的学生即便考取了所有的职业资格证书,也只能是个工具人。

学生考核评价标准 决定竞赛成绩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此次竞赛中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虽好,但沟通不足,操作保守,容易受挫,最终不及另外一些学生。那些学生虽然开始时核算表错误多,单据填写准确率低,却能不断进步,最后赢得好成绩。他们善于向他人求教,转化他人经验;勇于尝试,积极发现,能够对不同模拟国家的商品进行列表比较以确定优劣;表现出对困难与挫败更强的承受力,并能相互鼓励,相互开导等等。高职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应是可持续发展的,除具备相关知识技能外,还应具备社会适应能力、与人沟通交流及不断学习等各项能力,后者更是会影响到今后工作中技能的发挥及个人发展与成功。如何考核评价学生,使其得以正确地认识和改进自己,是一个重要问题,但目前的教学评价仍然以学习成绩为主,其他方面的能力评价较少或根本没有。

可见团队综合竞赛能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外贸专业教学中难以言传、难以言尽的部分,成为教学的有效补充。

体现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古宁汉(D.J.Cunnighan)说:“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国内学者将与建构主义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不难看出,团队综合竞赛正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团队为单位,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一种团队协作,既是实践,又是认识的活动模式,借助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可以激发各个成员自觉地思考,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力,最终使之成为能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观。

竞争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培训方法的借鉴

竞争激励是现代企业培训在实践中的重要理论应用。著名管理理论奠基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Mc Gregor)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才是激励的主要来源之一。”科学的激励制度包括一种竞争精神,它的运行能够创造出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进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在具有竞争性的环境中,组织成员就会受到环境的压力,这种压力将转变为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

通过团队综合竞赛引入平等有序的竞争,可使学生经历个人努力与团体合作,激发内心深处学习奋进的动力,实现相互比较—学习—进步—再比较—再学习—再进步的良性循环,形成自主学习、深化学习、不断学习的良好氛围,而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团队综合竞赛模式更适合被引入外贸专业教学课程。

外贸专业竞赛课程的实施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竞赛机制通常用作某个具体环节的设计,或是进行教学成果的检测。而将竞赛引入课程体系以后,竞赛成为课程的核心,以竞争点燃学生的好胜心与热情,从而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有学生要用相当的课时,充分运用已知并学习未知,完成与他人的合作及竞争。

(一)务必突出的三个特点

团队 竞赛课程不再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团队集体的力量,加上竞赛机制的存在,每个学生都将处于有竞争又有合作的环境。如何进行团队内外的沟通组织协作,通过自学与相互学习实现知识技能的运用和提高,实现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统一,是每个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过程,便是竞赛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

整体综合 外贸的运作离不开进出口公司,竞赛课程也以团队设立的虚拟公司为基本要素,但要强调公司的整体运作,从公司设立寻找目标市场客户开始,融合进出口经营、汇率市场变化、资金等各种因素,将学生置身几近真实的环境中,促使其连贯使用各种知识技能,更能考核学生的实际综合应用能力。

合理的长时间的考验 以往的竞赛由于种种原因通常紧缩时间,而作为课程的竞赛,时间也应当成为考核因素。路遥知马力,公司的运作随时间的推进会处于不同的阶段,遇到不同的问题,使学生身处其中,能更好地体现其做人做事的差异,反映其素质。

(二)课程的定位与实施设想

团队综合竞赛课程可定位为实训课程,可由该课程的任课教师为主导,结合专业授课教师组成竞赛小组自设题目及进程;也可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与其他高校联合,如运用网络软件扩大竞赛范围及难度;还可以与企业结合,联合企业人士共同设计及考评,成为校企合作模式的一种具体应用。

课程的实施有以下三种设想。

总结实习性课程 这是通常的想法,将课程设置在校外实习之前,三年专业课程完成之时即是学习的总结,亦为走出校门前的一个模拟演练,甚至可以考虑以其取代毕业论文作为毕业前的考核。

领起性课程 与第一种设置相反,将其开设在专业课程学习的起始阶段,仅以《国际贸易实务》为先修课程,重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记录问题和讨论问题,带着问题和思考展开后续课程,建构自己特有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

贯穿性课程 结合总结性课程与领起性课程的特点,每一学年均有开设,总结学过的知识,引起对下一学年新课程专业知识技能的思考与讨论,在课程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目的在于将各个专业课程知识贯串起来,通过已学知识的反复运用与新知识的不断加入,持续拓展理解的宽度与深度,达到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形成整体性思维。

(三)与原有实训课程的关系

通常开设的实训课程有外贸业务模拟实训、商务技能综合实训与商务见习实训等。除了商务见习实训要到企业进行实际操作外,其他实训课程一般在校内由任课教师自行设计安排。竞赛课程可根据上述实训实施的时间与目的,与这些课程形成相互辅助、相互促进的关系:或者以竞赛为总结提高,其他实训为先修的基础;或者以竞赛为领起,从中发现的问题由其他实训进行有针对性的讲练补充和拓展;或者直接与其他实训相融合,设计综合实训课程,贯穿专业知识技能。

(四)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的功能 教师是辅的,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首先,要做好情境设置,把握题目的难易度;其次,要监控进行的过程,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开展讨论,必要的时候参与讨论,但方法的得出应尽量发挥学生的作用,重点关注表现消极的学生,帮助他们融入团队,完成任务;最后,要做出总结与点评。教师虽不是主导,但是关键性的结论及知识技能应用的难点需要他们及时点拨。

考核评分的方法 评分可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知识技能的应用成绩,一部分由学生自评,一部分由学生根据团队成员的合作贡献等表现互评,各设权重,最终总成绩及各部分得分一起公布。如此不仅可使学生对自身有个较为全面准确的认识,也可使教师更为了解学生,了解教学应加强的地方。

课程的地位 团队综合仿真竞赛无论是作为课程还是竞赛本身,都不过是一种方法手段,设计得再完美的竞赛也不可能完全呈现出现实环境中真实的商业竞争,不可为了应对竞赛而忽略高职教学中本应有的通识基础教育。

团队综合竞赛具有形式的独特性、操作的趣味性及考核的相对全面性,应将其引入高职外贸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以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教育层次,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林杏花.关于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融合机制[J].职教论坛,2011(23):9.

[2]陈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学术交流,2007(3):176-177.

[3]蒋兆峰.利用激励措施稳定民营企业外来高管人才队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2):21-22.

[4]李湲.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团队教学法探究[J].今日科苑,2010(10):189.

[5]王红红.探索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235-236.

[6]李献勋.竞赛机制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08(6):20.

篇4

摘要:环境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创新性要求,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很难让每位同学的实践能力得到训练和提升。文章对专业竞赛的重要性与意义进行分析,总结了专业竞赛的辅导模式与运行机制,对艺术类院校有效开展专业竞赛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专业竞赛;辅导模式;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244-03

一、专业竞赛的重要性与意义

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在质量工程建设内容中明确提出: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而对于本科院校的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可以说所有专业课程的设置都是围绕着如何建立、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而开展的。设计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具体设计问题的综合能力。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参与社会设计实践项目的机会是相对缺乏的。一方面,学生在自身专业水平和能力方面无法单独承担具体的设计任务,他们也很难获得需求方的信任;另一方面,难校、教师的层面为学生提供的设计实践项目是十分有限的,绝大多数同学在大学四年没有实际案例的设计经历和经验。

在“实弹”演练受限的情况之下,要用一种更加贴近“实战”的方式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竞赛是一个一举多得的不二选择。专业竞赛是一个可以无限接近实际项目的设计实践过程。国内外有不同类型的专业赛事,有以实际项目为题的竞赛,有偏向理念、概念和创造性的设计竞赛等多种类型。专业竞赛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将课堂专业学习转化为设计能力的实践试炼;二是通过参加竞赛与全国同类院校专业进行比较,可以了解各大院校大学生设的计水平与发展趋势,寻找自信与差距;三是竞赛获奖对于学校与师生而言都是最好的宣传与教学水平的证明,尤其是一些全国性有重大影响的专业性比赛,专业竞赛对于学校声誉、教师水平、学生能力都是很好的试金石;四是通过专业竞赛可以建立一种师生、生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与深入交流,培养了师生情感、促成了团队的形成,这为以后取得更多其他成果产生起了积极的作用。

二、专业竞赛的意义

1.有助于深化教学改革。由教育行政部门、各行业、企业及高校或校企、校校联合主办的设计类专业竞赛,内容紧扣当前各大设计类院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体现专业基础知识与设计综合能力的结合。某一专业基本内容与多专业内容的结合,有助于推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改革。而教学方法改革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相辅相成。专业竞赛还可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开放,提升实验实践教学效果,也可以反向检验我们的各项实验室建设和办学条件的水平与层次,找到自身的特色、优势以及缺陷和不足。因此,通过设计专业竞赛,学院教师科研、教学和实验指导水平会在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2.有助于实现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树立学院的品牌形象。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是我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参与设计专业竞赛,通过训练与竞赛,分析判断、团结协作、适应和应变等能力将会显著地提高,且会受益终身。把学生设计竞赛的能力训练纳入整个人才培养计划,能凸显出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办学思路和育人思想。通过建立学科竞赛长效保障机制,将促进我院学生获得更多的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大奖,我院的知名度、美誉度将会进一步提升。同时,学院的师生会更加自信,更富有活力,对外展示出自身的亮丽风采。

3.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设计专业的核心能力即是创新的能力,专业竞赛的作品包括一般包括设计方案的平立剖面图、效果图、动画、模型或实物等,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专业技能都能够不同体现在专业竞赛的作品中。地方性本科院校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情况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未来生源的质量和社会各界对高校的评价,进而影响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提升。在专业竞赛中获得好成绩的学生,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也更容易被推荐到校企合作的相关企业。这就形成了“专业竞赛-教学改革-能力培养-学生就业-增强知名度-促进招生-提升办学水平和质量”的一个良性循环的模式。专业竞赛要获得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大奖,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学校制度激励、基本的实验条件、师生共同努力等长期积累的经验和能力而结下的果实。下文将对专业竞赛的辅导模式与运行机制进行具体解读。

三、专业竞赛的辅导模式

专业竞赛要获得好的成绩与效果,必须对辅导模式进行深入思考。既要发挥全体专业教师的积极能动性,又要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专业竞赛辅导模式的构建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系统的思维、规范的操作、实践的强化、评价的客观。明确的目标是指对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系统的思维要求我们将专业竞赛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其他要素结合起来进行统筹安排,规范的操作是指要有一个明确的辅导思路和框架来引导专业竞赛的有效开展,实践的强化则是强调专业竞赛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行性,评价的客观要求我们本着专业的精神、公正的学术态度来对待专业竞赛。专业竞赛可以通过与课程教学、横纵向项目、毕业设计、课题研究、暑期专业实践等结合起来,产生一种有机相容、高效运转、多重效益的局面。

1.课程与比赛相结合。课程与专业竞赛相结合有几个前提条件:(1)提前做好各专业比赛信息的搜集、整理、分类、遴选工作,让任课教师在接受教学任务之前便明确知道有哪些课程可以与哪些专业竞赛挂钩。(2)课程在时间安排、教学内容上与专业比赛的内容、时间相匹配。(3)在课程教学计划进度中有机融合并合理安排竞赛辅导时间;既是课程作业辅导也是竞赛辅导。(4)竞赛方案作为课程作业的考核依据。专业竞赛不是目的,获奖不是目的,培养符合时展需求、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才是本质。每年不同的专业竞赛都会由各行业、企业、高校的专业人士和团队推出新的设计赛题,这些新的选题本身就充分反映了设计专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对设计人才各方面能力新的要求,以及社会新的问题和焦点从设计的视角能够解决什么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依托专业竞赛可以达到让课程教学与时俱进、综合练兵的效果。

2.项目与比赛相结合。这里的项目既包括学校、教师的各类社会委托项目、校企合作项目,也包括教师的科研项目等。2012年3月,笔者接受了“中国第八届花卉博览会”室外展园欧洲园的设计任务,便召集了4位专业相对出色的学生与相关老师组成一个设计团队,开始了为期3个月的设计工作。尽管学生对于这类项目没有任何经验,也找不到设计的方向和头绪,更不能指望学生能做出优秀的方案。但通过教师的指А⑾嗷ゼ涞奶致郏学生在这个设计过程中,从头到尾地亲自参与了,便明白了一个实际的设计项目应该如何着手一步步推进,需要综合考虑哪些方面的要素,这对于他们以后从事设计工作,无疑具有着示范作用。另外,学生在CAD制图、SU建模、3Dmax建模、后期图形处理等方面,按照老师指导的要求协助完成了部分图纸,从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设计运用能力,客观上也减轻了老师制图的工作量。经过3个月的努力和多轮的方案讨论,最终我们圆满地完成了设计任务,并被采纳付诸实践。回到专业比赛,我们这个设计方案也获得了2013年第二届中国建筑与艺术“青年设计师奖”专业组的入围奖。同时,笔者还依托这个设计项目,成功申报了题为《第八届花博会展园设计与展后利用研究》的常州工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立项(编号:YN1244),并发表了《第八届中国花博会欧洲园林美学的当代阐释――以欧洲园的设计为例》的论文。

3.毕业设计与专业竞赛相结合。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不同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之下,人类社会暴露出来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所面临的挑战也是迥异的。对于高校的本科教育中的毕业设计而言,选题十分重要。一般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关注社会问题,从自身学科专业的角度进行思考。(2)关注社会效益,毕业设计所研究、设计的内容是否能够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3)关注理论前沿,毕业设计一定要具有探讨性、实验性,甚至有一定的理想色彩都是可以被允许和鼓励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在给学生指定或审核毕业设计选题的时候,必须审慎思考以上三点,不能耽于窠臼毫无新意、了无意义。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每一届毕业生的优秀毕业作品,都会在下一学期由教师挑选出来由辅导老师重新整理、修改,参加各类别的专业竞赛。

4.课题研究与专业竞赛相结合。高校对教师教学、科研的考核很多时候让教师感到疲惫和力不从心。实际上,教学对科研大有助益,科研也让教学受益匪浅,教学与科研从来不是对立的,而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是相辅相成、互相彰益的。教师的有些研究课题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小的子课题,在研究课题子课题与专业竞赛耦合度较高的比赛中,辅导学生参加专业竞赛的成果也可以为教师科研课题的一个基础部分。

5.暑期实践与专业竞赛相结合。“暑假对于老师而言是学术假”。通过浏览国内各大高校的网站和自身的切身体会,暑假有很多师生仍然坚守在实验室、资料室、档案馆专注于自己的学术研究。教师由于平时教学工作、管理工作等要占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没有完整的时间静下心来从事自己的专业研究,大多数学生也没有充分地利用好暑假这段时间来补充学习。从艺术与设计学院的经验来看,暑期的实践可以跟专业竞赛很好地结合起来。2015年暑假,艺术与设计学院积极推动师生进行暑期专业实践,在专业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对特定的课题拿出具体的设计方案,并在后续的时间里不断完善、充实,达到一定水准之后,即可以将方案去参加相应的专业竞赛,同时,调研报告也可以作为师生进一步撰写学术论文的重要基础。明确了专业竞赛的辅导模式之后,怎么才能保证它高效地运转并产生良好的效果,就需要对专业竞赛的运行机制进行探讨。

四、专业竞赛的运行机制

专业竞赛的有序、常态运行,需要在运行机制上深入研究,以各学科、专业不同的特点和背景为依据,制定出各自专业合理的专业竞赛运行机制。一般来说,可以从制度、经费、实验场地、图书资料、辅导的师资配备等方面入手,提供一个健全有效的硬、软件系统,才能保障专业竞赛的顺利开展。

1.制度保障。学校、学院、专业系需要建立一脉相承的关于专业竞赛的相关制度与规定。自下而上由各专业系提供主要参赛的名称,由二级学院统一筛选,甄别、挑选出各专业中代表性强、影响力大、认可度高的部分比赛,每个专业可以选10―15个比赛并按照级别排列;自上而下由学校提出宏观的构架,学院进行具体细化,专业系具体实施。彻底改变纯粹自发、游击式的专业竞赛辅导模式,建立、健全一个科学合理的专业竞赛运行机制。

2.辅导团队。由各专业系主任为具体负责人,根据教师专业所长,建立相应的专业竞赛导师团队对学生进行共同辅导。课程设计与专业竞赛挂钩的比赛,由任课教师为主导,其他导师团队成员共同参与。

3.激励机制。完善的师生激励机制是学科竞赛得以持续有效推进的重要动力。对于教师辅导专业竞赛获奖,尤其是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全国性比赛,在科研奖励、科研分值计算或物质奖励上,应该有实质性、明确的激励措施。对于学生获奖,在优秀学生、奖学金、各类先进与评优方面都要赋予更大权重。对于专业系各任课教师的考核,应将专业竞赛作为一个方面予以考虑,并详细规定每年应该完成的竞赛次数或获奖次数的指标,获奖的超额部分有一定的认可、奖励措施。

篇5

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对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在指导选手技能竞赛训练的过程中,老师既是指导者,也承担着陪练和裁判的角色,指导教师水平的高低对参赛选手的名次也很重要。职业技能竞赛是一个综合性很高的比赛,既有理论的考试又有实践操作部分,对于汽车专业来说技能竞赛涵盖的知识面广泛。另外,指导比赛老师应该各有专长,将擅长动手和理论的老师形成优势互补。这次比赛老师和学生都得到了技能竞赛的洗礼,参赛指导老师团队的整体水平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二)可以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对专业建设有重要的促进

职业技能竞赛,其评价标准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以学生是否能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来衡量职业能力,从而让我们对学生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形成更加符合企业要求,使得职业教育教学观念能够与时俱进。以本次汽车营销比赛为例,要想在比赛中能够取得好的成绩,仅依靠课堂的教材来训练参赛学生是不够的。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理论知识很扎实的学生,实际的工作能力却不强。这都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加入更多新的内容,如最新营销知识、汽车热点、环保概念、顾客行为等才能满足比赛要求并取得好成绩。同时,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需要不断引入和充分利用先进的实训设备,这也为我们的实训室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建设平台。

(三)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

职业技能竞赛不仅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对团结协作精神进行了考察。这次的比赛中,六方位绕车就要求两位学生同时比赛,一个介绍,一个做回答。如果两位参赛学生彼此不了解或者不能够很好的合作,对比分就有影响。学生的比赛心得,尤其是在比赛中能够取得好的成绩,对其余没有参加比赛的学生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能让学生多参加科技学术类竞赛,并培养刻苦实践精神,这对于营造高职院校的学术氛围也意义非凡。另一方面,职业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并不太高。通过职业竞赛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风采和实力。而且很多比赛都有大型企业参与,这次的比赛就是中锐汽车集团和多家企业汽车企业参与,他们也对比赛中选手的优异表现表示了肯定,还有的单位当场就表示让参赛选手毕业后去他们单位。这些都对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社会认可度有很好的作用。

二、通过职业竞赛提高品牌专业建设能力的途径

1.通过这次比赛,教师和参赛选手都积累的宝贵经验。今后可以定期开展类似的校级技能比赛,通过比赛来促进教学改革。并且,通过更多的学生参与比赛和赛前赛后的宣传,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师的教学改革。对于汽车竞赛,形式要多样、开放和灵活性。通过提前的赛前预热,促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资料、主动进入实训室。学生的竞赛成绩,纳入优秀班级评选,学生拿获奖的荣誉证书,可以在顶岗实习时被优先推荐到优秀企业。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和较好的长效竞争机制。

2.要加大对优秀生的重点培训力度。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掘优秀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实训设备和教师资源,通过把校级技能竞赛中获奖的学生组织起来,利用假期举办优秀生技能提高培训班。培训目标为相关工种的职业技能和技能竞赛的内容。参加过培训的学生,回到班级中,可以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这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很有意义。

3.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职业技能竞赛。这样教师也能在比赛中取得很多宝贵经验,感受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促进职业教育向高水平发展。教师在参加比赛后可以将心得体会和所见所闻在同事之间进行交流和观摩。目前微课、五项技能等比赛我专业都由教师参加且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4.通过职业竞赛获奖并不是我们参赛的唯一目的,其目的还应该包括能够让技能竞赛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并在编写教学计划时考虑到把与竞赛有关的课程纳入从而形成“教学改革—技术创新及应用—职业技能竞赛—教学改革”的良性循环。这还可以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和竞赛成绩的提高,最终促进高职学院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这次辽宁装备职业学院就非常重视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通过举办和参加竞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校和学生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篇6

一、创业计划书内容

创业计划一般包括:执行总结、项目背景、市场调查和分析、公司战略、营销策略、经营管理、融资与资金运营计划、财务分析与预测、管理体系、机遇与风险、风险资本的退出等方面。

(一)执行总结

是创业计划一到两页的概括,包括以下方面:

1.公司及提供的产品、技术、概念产品或服务的概述

2.面临的市场机会和目标市场定位与预测

3.市场环境和竞争优势

4.经济状况和盈利能力预测

5.团队概述

6.所需资源,提供的利益等

(二)项目背景、产品/服务介绍

1.本创业计划的产业背景和市场竞争环境

2.详细的产品、技术或服务说明,以及如何满足关键的顾客需求

(三)市场调查和分析

1.目标市场的定位与分析

2.市场容量估算和趋势预测

3.竞争分析和竞争优势

4.估计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额

5.市场发展的趋势等

(四)公司战略

阐释公司的发展战略,分阶段制定公司的发展计划与目标,包括:

1.商业模式

2.总体进度安排、分阶段制定公司的发展计划与市场目标

3.公司的研发方向和产品线扩张策略

4.主要的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等

(五)营销策略

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确保产品顺利进入市场,并保持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包括:

1.定义产品、技术、概念产品或服务面对的顾客群,所提供的核心价值、附加利益等

2.制定符合本项目市场特点的价格策略

3.构建通畅合理的营销渠道

4.提出新颖而富于吸引力的推广策略

(六)经营管理

1.生产工艺/服务流程

2.设备购置和改建、人员配备、生产周期

3.产品/服务质量控制与管理

(七)企业经济/财务状况

1.资金需求和来源

2.融资计划

3.股本结构与规模

4.资金运营计划

5.退出策略(方式、时间)

(八)财务分析与预测

1.关键的财务假设

2.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益表、现金流量表,前两年为季报、前五年为年报)

3.财务分析(IRR、NPV、投资回收期、敏感性分析等)

(九)管理体系

1.公司的管理团队,组织架构以及团队能力

2.各成员与管理公司有关的教育和工作背景,团队成员的分工和互补

3.领导层成员,创业顾问以及主要的投资人和持股情况

(十)关键的风险和问题

可能的技术、市场、财务等方面的风险和问题、相应的规避计划等。

(十一)风险资本的退出

二、创业计划书的撰写要求

创业计划书的撰写要求是:主题明确、结构合理内容充实、重点突出、论据充分、论证严谨方法科学、分析规范、文字通畅、表述准确排版规范、装帧整齐。

(一)主题要明确

1.项目名称:体现创业投资的主旨或目标——科技、市场、价值。

2.封页:精心设计、体现项目特色;简洁规范、避免过于花俏。

3.报告摘要(1-2页)开门见山地综述:项目的名称、技术特点和优势、所属产业及趋势、市场需求及趋势、投资及其效益、基本结论等。

4.报告目录和章、节、目的标题:报告的逻辑思路和分析框架。

5.报告的正文:分“章-节-目-小目”论述、主题明确、依序论述、循序渐进。

6.报告的附录:科研成果获奖、专利、发明证书等;市场调研的方案和问卷等资料。

7.报告的主要参考文献:按参考文献标准写法标注。

(二)结构要合理

1.报告摘要(执行摘要)

2.项目和公司简介

3.产品或服务及其特征

4.市场需求和所属行业的竞争和发展趋势

5.市场营销方案

6.生产和运作模式

7.企业管理方案

8.融资方案

9.投资(财务)效益可行性

10.风险及其防范

11.撤出机制

12.结论和决策建议

(三)内容要充实、重点要突出

1.报告摘要

(1)产品或服务的名称及特征、所属产业、趋势及特征;

(2)项目的市场需求和趋势、营销的基本策略;

(3)公司的组织和管理;

(4)项目的筹资和投资计划和效益评价结果;

(5)项目的风险投资者的撤出方式和预计效益;

(6)项目的基本结论和建议。

2.产品或服务和公司简介

(1)产品或服务简介:技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2)公司简介:公司组建、注册资本和股权结构、发展战略

3.市场需求和所属行业的竞争和发展趋势

(1)市场容量调查和预测过程和结果

(2)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周期、产业的特征和生命周期

(3)行业的竞争对手和方式

4.市场营销方案

(1)4P的组合:几种主要的营销策略

(2)所选营销策略的利弊分析和调整

5.生产和运作模式

(1)生产组织方案(采购、生产、仓储、运输、销售)

(2)生产工艺流程

(3)人员和设备的配置

6.融资方案

资金来源和比例:技术入股、风险资本投资入股、管理者出资入股、银行贷款。计算资本成本:各种资本的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7.投资(财务)效益可行性

(1)编制:损益表、(经营性)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还贷计划表。

(2)测算投资效益指标:静态和动态回收期(PBP)、净现值(NPV)、内涵报酬率(IRR)、保本点(BEP)等。

8.企业管理体系

(1)企业的组织结构设置和调整

(2)董事会、总经理、部门经理等的职能(权责利)

(3)中层经理的职责

(4)部门管理(人事、财务、生产、采购、销售等)

(5)职工管理

9.风险及其防范

(1)技术风险和防范:技术创新性和成熟度、技术更新、R&D的后续能力。

(2)市场风险和防范:目标市场的实际需求、价格变动与需求变化、竞争对手的能力和市场竞争态势、产品更新换代或替代品出现。

10.撤出机制

股权转让:部分转让或全部转让股权,

预计的股权转让价值:股权价格=每股净资产(1+溢价率)

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出售股份或继续持股)

预计的股票价格=前三年平均每股收益*发行的平均市盈率

11.结论和决策建议

技术价值:该技术和产品/服务是否成熟和具有应用前景。

市场价值:基于该项技术的产品/服务是否具有较大和稳定的市场需求。

投资价值:该项投资是否具有经济效益,风险投资是否具有经济效益。

决策建议:是否具有投资价值,投资和管理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四)论据要充分、论证要严谨

1.市场调研分析:资料详实、可信度高;潜在需求现实。

2.技术工艺部分:技术成熟;后续R&D有保障。

3.财务效益部分:销售、价格和成本合理;NPV>0;回收期短。

4.营销策略:可操作性;有特色和创意。

5.风险评价:客观;可解决。

6.撤出方式:可行。

(五)方法要科学、分析要规范

1.市场调研和预测方法

2.财务效益可行性研究方法(NPV、IRR、PBP、弹性分析)

(六)文字要通畅、表述要准确

通俗易懂;逻辑严谨;言能达意;谨防语病。

(七)排版要规范、装帧要整齐

封页、标题(大、中、小)和全文格式、正文、段落、引言、表格、公式、数字表示、参考资料

三、作品书面格式要求

(一)作品一律采用A4幅面;

篇7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145-02

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保守,给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空间比较少,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革。竞赛式教学法提倡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强调教和学两者相互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基于此,本文以动态网页设计课堂教学为例,探讨竞赛式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竞赛式教学法概述

竞赛式教学法是将教学内容任务化,以竞赛形式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方法。竞赛式教学法以学生发展为主,改变知识的单向传播,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强调竞争与合作,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探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在竞赛中获胜,学生往往会在赛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甚至加强团队内的交流、沟通与协作,以便在竞赛中能相互启发、配合默契。这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的思想,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竞赛中,获胜的因素多种多样,竞争者可以变更竞赛的内容,通过比知识、比技巧、比思维能力、比协作效果,甚至比意志等获得符合竞赛规则的高分。

二、竞赛式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课堂分组,合作学习。对于一门技术类的课程,特别是像动态网页设计这样需要编程的相对枯燥的课程来说,课堂上进行分组教学,小组内组成团队进行合作学习,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上该门课之前,调取本班学生以往学期的各科成绩,进行分析对比,按照互补的原则分好组,一般每组4~6人,并将分组名单发给学习委员,分好组后就要求一直按照小组的座位表来就座。

(二)接到任务后组内成员进行合作。在上课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每个学生要积极发挥作用。当接到教师布置的任务时,小组内的学生开始团结合作,互相切磋,一起完成任务;或者先做出来的学生要帮助带动不会做的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小组内有个别成员思想开小差,或者做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其他成员要起到监督的作用,提醒这些成员打起精神,认真听讲。每个小组在接到“数据库注册和登录”的任务后,就要开始进行分工合作。可由1~2人共同完成注册登录的页面设计,这项任务可由网页美工较好的成员完成;1~2人完成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的表格设计,这项任务交由对数据库系统需求分析能力较强的成员完成;1~2人完成注册和登录的数据库后台的编码,这项任务要求成员有很强的编程功底,熟练掌握SQL查询语句、插入语句,熟悉数据库的操作代码。组内成员的分工既独立又有联系。

(三)竞赛和激励相辅相成。这个方法针对枯燥的课程起到的效果比较大。课堂中采取个人评比和小组评比两种评比方式。评比的内容根据任务分为三项:一是注册登录页面的设计美工效果,二是数据库表格的设计,三是后台数据库代码的编写。对于每项任务,谁先做出来的,这个学生就是本次课堂比赛的第一名,可以评选出前五名或者前十名,这样三项子任务都评比出前五名或者前十名。教师要做好记录汇总,用Excel电子表格做一个课堂评比记录表,随时记下课堂评比的情况,而且要通过教学软件屏广显示给学生看,要表扬获得名次的学生,这将起到激励的作用。评完个人后开始评小组。看看哪个小组是整体第一名(全部做出来的)、第二名、第三名。这也要和个人评比记录在一起。这就促进小组内的成员更加团结,互帮互助和监督的作用发挥得越大。教师要起到随堂跟踪和督促的作用,查看每个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学生有问题要随时点拨。教师参与其中达到的效果更好。

(四)进行总结分析。竞赛结束后,落后的小组和个人也不要气馁,教师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努力,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他们好好准备,争取下次获得名次;对于比赛成功的小组和个人,教师要教育他们戒骄戒躁,应学会总结成功的经验,并与他人一起分享。在任务完成后,教师应对每组成员合作分工的情况进行分析,指出每组的优点和不足。同时,还可以请优秀的小组或者个人上讲台演讲,叙述成功的原因,让其他同学学习,大家共同提高。特别是针对落后的小组和个人,教师要重点指导,如果该组落后的次数太多,要考虑采取一帮一的原则,即安排优秀的小组辅助落后小组,进行一对一的帮助行动。

(五)引入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审时度势,抓住机会引入素质教育。例如,有的学生可能相对缺乏勇气和自信,此时,教师可采用请他们到讲台回答问题、参加情景表演等方式对其进行锻炼,并鼓励他们。台下的学生也应积极配合,适时地给予台上的同学鼓励和掌声。在竞赛过程中,先完成的学生能自告奋勇地帮助小组内还未完成的同学,教师应及时表扬。在课堂中,教师应适时地引入生活小插曲,关心爱护学生,适时地进行道德方面的教育。这样不仅使学生接受了道德上的熏陶,而且在情感上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此外,竞赛结束后,教师也应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教育学生及时调整心理,不因失败而气馁,不因成功而骄傲。

(六)进行合理的考核和评价。一要考核学生在竞赛式教学过程中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二要考核学生在与同学的沟通交际、心理承受能力方面提高的情况。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的考核,可以通过每次任务完成情况来考核,教师每次应做好课堂考核记录,即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并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就是数据库开发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对于学生沟通交际、心理承受能力方面的考核,可以根据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将上述两方面的成绩进行汇总,然后给出一个综合评估的最终成绩。

三、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应用竞赛式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应用竞赛式教学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竞赛形式应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为依据。尽管竞赛式教学活泼有趣、新颖别致,深受学生欢迎,但它毕竟不是使学生放松娱乐的游戏,而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对竞赛的设计和组织应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课前应充分熟悉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步骤、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避免课堂的混乱无序。

(二)采用公平合理的评价标准。公平合理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奋勇争先的竞争意识。评分制度可采用加分和倒扣分两种形式。当题目难度较大或富有挑战性,全体学生无人应战时,为了鼓励学生勇于发言,教师可适当大幅度地提高加分值,设立鼓励奖和特别奖。当学生回答正确、精彩时,可适当考虑加上奖励性的分数,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斗志,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促进他们在课外学习时更加勤奋钻研。如果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有了进步,可酌情加分。学生有独特而新鲜见解的,翻倍奖励。如果出现抄袭或者错误的情况,则倒扣分,让学生吸取教训。课堂上的比分有可能因加分和倒扣分而产生逆转,使课堂上任何过程和结果都极具不确定性,课堂上有更多的刺激性和不可预见性,也能生成更多的精彩。

(三)分组应体现均衡性。作为教学形式的竞赛,其本意并不在于输赢,而在于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勇于竞争、乐于实践、勤于思考、善于创新的品质。如果因为分组不当,使竞争的双方实力不均衡,而失去可比性,反而会挫伤一部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使竞赛起到与初衷相反的效果。因此,分组应体现均衡性。

(四)合理设置竞赛题目。教师应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合理设置竞赛题目。题目的难易、数量的多少,应有阶梯性,以便有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竞赛题目按难度设置,基础题数量可以多一些,让那些胆子较小、基础较薄弱、能力相对较小的学生来做;中层题让那些成绩中等的学生来做;提高题则让那些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成绩优秀的学生来抢答,更能凸显尖子生的个人能力。不同层次题型的设置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欲求,体现自我价值,又能大大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竞赛式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习者内心的学习欲望和动力,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方法应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课堂中愿意学,能学到东西,不仅学到知识技能,而且能学到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样的教学方法才是可取的。教师应不断地发掘新的有用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创新,不断开拓,积累经验,以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全,张家琼,桂平.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J].教育研究,2010(4)

[2]陈瑞生.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诊断与矫正[J].教育探索,2010(1)

[3]王锡耀.创新型高职课堂教学设计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1)

篇8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commerce professional; skill competition

0 引言

目前,电子商务已成为一个热门行业,引发了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巨大需求,各高职院校为迎合社会需求,也竞相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竞赛在促进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同时,对引导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促进“双师型”素质的提升,指导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促进校企合作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竞赛存在问题

1.1 电子商务技能竞赛存在问题

近年来电子商务技能竞赛在许多地方被越炒越热,出现了“为赛而赛”、“应赛教育”的现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方面:(1)功利性强。一些院校为了获名次争荣誉,往往在竞赛开始前期,从学生中选出少数优秀学生进行特别训练,而其余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参与。院校对这些学生的训练纯粹是为了应对技能大赛,最后导致他们脱离其他课程的学习和素质教育。学校为了让本校学生在竞赛中获奖,通常都调动优秀的教学资源,直接导致其他学生的教育都被忽视,这明显违背了技能大赛开展的本意。(2)目的不正确。某些学校在专业内容的设置上,脱离了教学环节,甚至还出现学生从未学习相关知识的情况下,参加有关的技能竞赛。(3)导向性错误。有些学校往往为了能够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类的比赛,盲目地将学科和专业扩大化,丝毫没有考虑学校的师资、软件硬件设备等资源是否达到专业开设的要求,更是对学生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技能竞赛只是作为一种表面形式存在,而达不到最终效果。当务之急就要是把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相融合,以竞赛促进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实现技能竞赛常规化管理。

1.2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竞赛常规化符合教学改革需求

技能竞的赛常规化是指将技能竞赛要求学生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融入教学过程中,在课程实施的同时兼顾完成对技能竞赛的训练,达到竞赛效果并完善院校各种管理机制,并且使所有的学生都人人参与到各项竞赛中去,充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竞赛以运营技能为主,包括营销技能、网页设计、网络店铺运营、网站推广、ERP运营技能和物流技能比赛等。电子商务是一个综合性和交叉性都非常强的学科,是现代网络与现代商贸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产物,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计算机知识和商务理论,更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创新能力。要使技能竞赛成为正常的教学内容就迫切需要研究高职院校将技能竞赛实现常规化的方法,让技能竞赛更好地促进高职教育教学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2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竞赛常规化方法

2.1 技能竞赛融入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实现电子商务技能竞赛常规化可以试图将技能竞赛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融入专业的课程体系,可采用以下方法:

(1)结合技能竞赛制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领域繁多,各个领域都会涉及各种各样的职业能力,比如计算机技术岗位要求专业人员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网页设计、网站推广、网络店铺运营等,以商务为主的电子商务岗位需要具有营销和与客户沟通的能力,这些基本的知识正好也与电商技能竞赛的比赛内容相吻合。因此,高校需要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走访相关的电商企业、单位进行专业调研,召开学生座谈会,根据调研结果,确定职业岗位能力,并分析这些岗位能力所需要具备的学科知识和应用能力,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在修改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重点要筛选和重组教学内容,结合技能竞赛中涉及到的以及校企合作的实际生产项目,形成与企业实际需求相适应的教学框架。

(2)结合技能竞赛开发体现电子商务岗位职业能力的专业教学标准。在技能竞赛的参赛过程中,高职院校应根据参赛的得失和经验,及时找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特别是要争取有更多与企业接触的机会,这样才有机会进一步深入企业内部,了解市场更新,瞄准企业需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零距离”的对接,进一步了解职业需求及其变动。通过开展电商专业的调查和研究,总结调查数据结果,确定专业群定位,融合学科技能竞赛确定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模式、职业岗位,从而制定相应的专业课程及实训课程,确定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考核项目与评价以及课程学时数,最终给出课程的体系结构。

(3)结合技能竞赛促进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具体来说,就是要以竞赛项目为载体选择课程内容并组织教学过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贴近企业生产的实际”是职业技能竞赛内容设置的一大创新点,高职教育应以“工作任务”来进行组织,同时完成课程标准的制定。在课程标准中融入技能竞赛主要设计内容包括课程的名称、课程性质、课程目标、适用专业、设计思路与理念、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的学时、课程的评价及实施建议等。

2.2 结合技能竞赛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校内外实训教学网络

多元化的实训教学网络的构建也为学生在参加技能竞赛提供了非常强有力的基础和条件。院校在总结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的经验中,应积极探索与相关企业合作成立产学合作公司,努力扩大规模,并通过产学合作公司,探索如何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使之成为校企合作的另一有效途径。同时,继续加强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特别是加紧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和拓展遍布全省各类服务行业的校外实习网络,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真正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学生在技能竞赛中累积的经验是他们走上社会前非常宝贵的财富。

篇9

一、构建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竞赛体系的目的和意义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实用性人才,即是要培养学生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水平。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基础上,针对专业特点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无疑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有着积极意义,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可靠途径。

专业技能竞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实施和操作上也涉及多个层面,需要形成一个专业技能竞赛体系,为专业技能竞赛的成功组织和顺利开展提供保证。首先,该体系为专业技能竞赛确立明确的培养目标。专业技能竞赛的实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目标,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社会提供合格人才。其次,设计可行、有效的专业技能竞赛实施手段,为专业技能竞赛创造一个实施平台。再次,为专业技能竞赛的实施提供良好的保障措施,确保专业技能竞赛持续开展、不断优化。最后,建立一个绩效反馈机制,评估专业技能竞赛实施后的效果,总结成果,发现不足,不断完善。构建专业技能竞赛体系,可以为专业技能竞赛的成功开展提供保障,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从而促进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类专业技能竞赛的开展现状

(一)专业技能竞赛的开展特色和成果

机电类专业技能竞赛项目涵盖了不同层次和各个专业,学生参赛积极性较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竞赛项目涉及多个层次和所有专业

机电类学生已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广东省大学生学术科技节相关赛事,在省级以上层次的大赛中与外界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增进技能。但此种竞赛门槛较高,参赛人数有限,更多的是学校内部组织开展的小型竞赛活动,如模具、数控专业开展的工程制图竞赛、汽车专业开展的汽车发动机拆装竞赛、玩具专业开展的水火箭比赛和电子专业开展的电子电路焊接比赛等,参赛人数均超过相应专业人数的一半。

2、学生参赛积极性较高,尤其表现在挑战性和趣味性兼有的竞赛项目上

如玩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举办的水火箭比赛,形式新颖,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创造能力,制作和表演水火箭模型,可谓寓学于乐,学生参与率高,达到专业人数的70%。通过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增强了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二)专业技能竞赛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的目标不够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性和功利性

毋庸置疑,开展专业技能竞赛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但是,由于教育、引导不够,部分学生还存在为了增加素质学分而参赛,甚至为了获奖、物质奖励而参赛的心理。这虽然可以理解,但不能提倡。

2、专业技能竞赛的实施手段上,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专业技能竞赛项目的实施情况参差不齐,有些竞赛项目无论从开展周期、操作程序还是组织保障上都已经比较规范,但有些项目的实施还比较随意,诸如开展时间不定、操作随意无序、经费不能保证等等。

3、教师的指导是专业技能竞赛成功开展的重要保证

目前,专业技能竞赛的开展氛围还不够浓厚,一些赛事缺乏教师指导。除一些层次较高的竞赛外,校内组织的竞赛项目多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些项目因参与人数较多,更加能够起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竞赛的目的,但是教师的重视和指导力度不够,竞赛的成效有待加强。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应该构建一个专业技能竞赛体系,确保专业技能竞赛的成功实施,增强专业技能竞赛的实施成效,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

三、高职机电类学生专业技能竞赛体系的构建

经过不断实践,我们逐步探索出一套包括实施目标、构建原则、实施手段、保障和激励措施、拓展渠道和绩效反馈6个部分组成的专业技能竞赛体系。

(一)实施目标

配合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通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树立学生的求知、求真、求实精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核心是培养学生坚实的专业技能,完成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构建原则

1、以赛促训,赛训结合

通过专业技能竞赛,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养成和训练,促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实训中更有目标性和针对性。竞赛既是对学习和实训效果的检验,又是对学习和实训的促进,将学生的学习和竞赛结合起来。

2、可操作性

开展专业技能竞赛要结合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条件,在组织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基础的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竞赛活动。

3、注重反馈

开展技能竞赛后,要全面、细致地对竞赛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听取参赛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信息,以便增强竞赛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实施手段

1、依托专业教育和目标引导,使学生明确培养目标和未来职业定位

我们认为,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表现。要使学生增强学习动力,提高专业技能,必须使其加深对专业的了解,明确未来的职业定位,这就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和职业目标引导。学生大多在入学前对所学专业了解不多,因此,在新生入学时,各专业教研室要加强专业教育,让学生明确本专业的特色,明确培养目标和今后的就业方向。此外,更为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

2、依托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塑造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

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才能在专业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因此,应该牢牢抓住专业教学这条主线,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课外专业技能竞赛,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可以更加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

3、组织专业兴趣小组,配备专业教师指导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我们依靠专业教研室,将有兴趣参加专业技能竞赛的学生组成一个个专业兴趣小组,配备专业教师进行跟踪指导,及时为他们解疑释惑,加强训练。 转贴于

4、配合学校素质拓展计划,积极组织开展和参加专业技能竞赛活动

素质拓展的核心应是职业能力的提升,而职业能力首先体现在坚实的专业技能上。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组织学生开展和参加专业技能竞赛是整个体系的核心环节。在开展和参加专业技能竞赛过程中,注意因人而异、有所侧重、规范有序。具体来讲,一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开展不同的竞赛项目。一年级的学生专业基础较薄弱,可以多开展一些趣味性、实操性项目;二、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了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可鼓励参加具有创造性、挑战性的竞赛项目。二是有所侧重,即侧重开展适应面较大、参赛人数较多、可操作性较强的竞赛项目,以便提高多数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三是在实施和操作上加强组织管理,细化实施步骤,做到规范、有序。

5、发挥专业社团的作用,广泛开展学生社团专业技能竞赛

专业学习型学生社团是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学生组织。专业社团是举办专业技能竞赛的重要平台,对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共同的专业归属为纽带,可以开展多样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以便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保障和激励

1、师资保障

教师的指导是开展专业技能竞赛的重要保障,不仅有助于提升竞赛的质量,而且有利于实现竞赛的目标。一方面,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在学生技能竞赛过程中跟进指导,同时按照导师制的管理规定,将专业教师的课外指导工作折算成工作量,以增强专业教师指导技能竞赛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辅导员负责做好技能竞赛活动的组织、协调,使竞赛活动顺利开展。

2、经费保障

经费是开展专业技能竞赛的物质保障。高职院校的实训实习经费是开展专业技能竞赛的经费来源之一,这样有利于在专业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此外,学生活动经费也是专业技能竞赛的重要经费来源。

3、激励保障

学生在参赛过程中胜出,不仅可以获得竞赛主办方的奖励,而且可以在学校获得素质拓展积分,这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证明。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之后,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获得一定补贴。

(五)拓展渠道

1、专业顶岗实习

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专业技能竞赛不能局限在学校和特定的场所,更应该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真正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2、社会实践活动

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样具有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的作用。充分利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和学生自发的实践活动,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升贯穿其中,使学生在实践岗位上,将自身学习和实操训练结合起来,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六)绩效反馈

篇10

中图分类号:J8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2-91-2

技能竞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是各艺术职业院校展示其教学成果的重要形式,同时已成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评价艺术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技能竞赛对于职业院校的教学起着鲜明的导向作用,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已有了深刻的认识。

一、竞赛促进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结硕果

随着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在全国范围的开展,技能竞赛已成为新时期艺术职业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导向标和推进器,它能够促进艺术职校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艺术职校通过定期开展校级专业技能竞赛,竞赛项目内容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瞄准国家、省级比赛项目和竞赛规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竞赛辅导中,实现教学内容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实践一体化。为更好的适应大赛制度,学校组织专业科对专业教学计划进行滚动修改,使专业教学内容和竞赛内容相一致,使大赛的规程和内容在教学中产生导向、激励作用,把准专业发展脉搏,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近年来我校抓紧抓实戏曲表演和舞蹈表演两个重点特色专业的建设,戏曲、舞蹈专业教学实行“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体系的“三以一化”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体现为:教学内容技能型,教学项目技术型,教学形式“口传心授”型,教学技能掌握训练型,教学方法复杂多变型,而教学方法复杂多变又体现为课堂教学的灵活型、多样型、技能型、实践型。通过教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自2007年以来我校戏剧、舞蹈、音乐和美术专业的教师曾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5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15项,获省级一等奖19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21项。舞蹈专业捷报频传:2009年3月舞蹈科学生参加江苏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艺术类),三个节目获两个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在全国第九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我校学生与北京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等高校的大学生同台竞技,参赛的舞蹈作品《桃花扇随想》最终挺进前六名,一举夺得中国古典舞群舞类表演三等奖、剧目二等奖和院校原创剧目奖的佳绩;2010年10月我校原创小舞剧《雪翎飘飘》在第二届江苏国际艺术周闭幕式上成功上演,为第二届江苏国际艺术周拉上帷幕。戏曲专业成绩斐然:2009年6月份“小京班”赴港澳演出获得极大成功;2010在央视主办的首届CCTV全国戏曲院校京剧专业学生电视大赛中,我校“小京班”学生张婉婷凭借《扈家庄》夺得金奖、陈惠禾获得银奖、章乃方获得铜奖和“优秀表演奖”;艾金梅、李成麟老师获得“园丁奖”;学校获得大赛组织奖,为学校和江苏省赢得了荣誉。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竞赛对教学、教改的导向、促进和激励作用密不可分。

二、竞赛搭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获丰收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发展的内涵是多层面的,多领域的,既包括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也涵盖了态度的转变,职业道德情操的升华。技能大赛给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作用是多方面的。

1 竞赛促进师德建设

技能竞赛为参赛教师提供了一个师德提升和师德学习的机会,几年来我校许多参加竞赛和竞赛辅导的教师,辅导的过程正是他们素质全面提高的过程。备赛过程中,认真刻苦,付出很多。通过竞赛的锤炼,使师德建设紧密结合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融入其专业发展过程。使教师不断谋求专业发展,把自觉刻苦钻研业务作为师德建设最重要的方面,将职业道德要求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立师德、铸师魂、展风采。

2 竞赛促进骨干教师专业发展

技能竞赛有力地推进了我校的专业建设步伐。参加竞赛的专业发展快,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也快。在竞赛辅导中,教学内容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改变了以往专业教师较注重理论教学,而实际操作能力较弱的现状。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或直接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接受大赛的磨炼成为他们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学校开展了论文评比、教案评比、优质课评比、课堂教学评比、教师基本功比赛等一系列竞赛活动和学生活动。在活动中教学相长,大大提高了教师综合能力。同时,学校还采取有效措施,出台了“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和“优质课、优秀教案评比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意在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对于参加竞赛表现突出的教师在年终评优、职称晋升等评比中适当予以政策倾斜,鼓励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可以说,技能竞赛直接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最终也使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更大的提升。2010年11月,我校孙娟娟、姚艳等七位教师参加了由江苏省文化厅组织,旨在加快推动我省艺术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的“全省艺术职业学校课堂教学展评竞赛活动,并分别获得“优秀教学奖”和“教学奖”,取得的成绩是所有参赛学校中最突出的。参加竞赛的教师对活动高度重视,把参与竞赛活动当成一次展示自我、提高水平、交流学习的良好机会,在各方面都进行了充分准备,在比赛中表现出了饱满的热情,发挥出了自己的真实水平,展现出了过硬的基本功、全新的教学理念和良好的业务素质。通过比赛,我们欣喜地看到青年教师教学观念在更新,教学水平和能力在不断提高,彰显了青年教师朝气蓬勃、奋发向上、钻研业务和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涌现出了一批基本功过硬、素质优良、富有潜力的年轻骨干教师。

3 竞赛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几十年的探索与积淀,学校形成依托行业、立足本行的办学定位和“校团合作、演学结合”的传统培养模式。为了不断适应文化产业的市场发展需求,我校也不断尝试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校团联合办学,“定单式”培养演艺人才,通过参加院团演出、企业实践,磨练艺术人才。2000年以来,我校先后与南京市江宁锡剧团、靖江市锡剧团联合举办锡剧表演专业五年制高职班。通过参加专业竞赛促进教学、教研,特邀了有关专家、院团领导,共同进行分析研究,认真听取他们对剧目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及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参赛的过程加强了学校与企业、院团的交流,强化了教学与实践内容的结合,进一步确定了专业的发展方向。

近几年来,与我校签署校外实习基地协议的艺术院团主要有:江苏省京剧院、江苏省话剧院、江苏省昆剧院、政治部前线话剧团等。我校影视表演专业积极与省内外各艺术团体、电视台、文化单位联系,签订互利互赢的合作协议,发挥影视表演专业学生的年龄优势,积极合作排演儿童剧,为学生的艺术实践创造和提供平台,也为服务社会作出了贡献,取得了广泛的赞誉。该专业师生先后参加了与金坛华罗庚艺术团、上海往事文化公司合排的儿童剧《永远的雪梅》《丑小鸭》的公演,南京图书馆的剧场《水乡记忆》惠民演出,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开、闭幕式的礼仪服务,第31届国际戏剧节开幕式和参演剧目的演出,受到了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国际人士的好评。仅与金坛华罗庚艺术团的合作公演的儿童剧就取得了连续演出一百四十六场次的骄人业绩。《永远的雪梅》、《丑小鸭》剧组曾分获全国优秀剧目奖、优秀导演奖、优秀表演奖和“白玉兰”最佳女主角提名奖。我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有:江苏万和计算机培训中心、南京构图服装厂、鸿鹰动漫游戏公司等多家企业。

三、抑制竞赛功利化,树立“以赛促教”观念

篇11

一、科学的选拔培训流程

在长期的大赛组织过程中,经管学院不断优化,形成了完善的选拔培训流程:

1.成立大赛指导教师团队,加强竞赛指导与培训。每个专业赛事,学院都集中专业最优秀的教师和实训指导师,并邀请企业一线专家参与,成立大赛指导教师团队,负责大赛组织的指导、参赛队员的培训。

2.通过调研形成专业技能竞赛目标体系,明确培训内容。大赛指导教师团队通过调研,熟悉技能大赛的竞赛方案、竞赛规则,分析大赛对选手知识和技能储备的要求;调查往届技能大赛项目的裁判,了解评分规则和选手容易出错的环节;走访在往届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兄弟院校,学习选手集训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包括技能、知识、综合素质考察点在内的大赛培训目标体系,明确培训的重点、难点、策略。

3.配备与技能大赛基本一致的实训硬件软件,优化培训条件。根据大赛所需设备、软件,提前编制采购计划,逐步添置。实在没有设备的,向企业或大赛支持方租借;环境不逼真的,找企业实习基地,集训队员住在企业观摩、训练。

4.实现课程与技能大赛的对接,夯实学生参赛的专业基础。一是针对技能大赛技能考核要点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考核大纲,每年适当调整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从源头上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二是在每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要对应竞赛的知识点、技能点,从知识介绍、设备操作、软件应用、成果规范等方面提升学生的单项能力。三是通过综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综合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5.实现素质要求与技能大赛的对接,提升学生参赛的综合素质。一是把技能大赛需要具备的科学思维、语言表达、信息搜集、文字撰写等综合素质,贯穿到每门课程的考核要求中,逐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建立学生课外活动与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对接的机制,每个学生活动要体现对参与学生专业素质、综合素质的要求(体现在招标书中),活动的组织要求按照市场化的方式,经历投标、答标、中标、拉社会赞助、开展活动、评奖颁奖、活动效益评估等环节。

6.遴选优秀选手,落实参赛主体。根据赛事的要求,通过学生协会(社团)推荐、专业课程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推荐、大赛选拔、选拔小组笔试免试等方式,筛选出参加集训人员的名单;集训学生优秀的,参加校级专业技能大赛;校级专业技能大赛表现优异的,代表学校参加省赛。

7.建立比赛项目试题库,提供训练素材。指导教师团队应持续关注大赛、收集比赛试题资料、研究大赛的动向,结合职业岗位典型任务,编写技能比赛试题,建立课程竞赛试题库,试题库分基本、中等、高深三类试题,同时邀请企业一线技术能手试用、提出修改意见,指导教师团队进行修改和审核,形成完善的试题库。试题库提供符合大赛动向、高度相似的训练内容,保证训练的素材。

8.制定培训方案,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比赛水平。基于试题库,大赛指导教师团队应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为参赛选手训练制定循序渐进的计划方案(包括集训目的、集训内容、集训时间、集训地点、集训设备、集训计划、训练方式方法、效果评价等),进行明确分工,循序渐进、张弛有度地推进训练计划的实施,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比赛成绩。

二、丰富的选拔渠道

为了在大赛中获得好成绩,专业技能大赛的参赛选手选拔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选出专业实力和综合素质都比较强、成员搭配合理的参赛团队,才能为获奖奠定良好的前提基础。经管学院在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5种主体各异、程序不同、标准不一的选拔方式。

1.学生协会、社团根据兴趣、基础的选拔。每年新生进校后不久,各种学生协会、社团会在新生中进行新会员招聘。招聘主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基础。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进行的选拔。

2.专业教师根据课堂表现在专业学生中进行推荐选拔。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专业教师的经验,参照学生的平时表现,从综合素质、反应能力、专业功底、操作技能、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后,推荐、选拔参加大赛的学生。

3.专业从专业技能大赛校内预赛中选拔。每个省级专业技能大赛都会有相应的校园级赛事。在校园级赛事举办的过程中,专业教师、指导老师作为组织者、专家、评委,可以根据学生的临场表现,选拔优秀选手。

4.专业从集训中选拔。专业技能大赛举办前夕,经过专业宣传,可以在自愿参加集训的同学中,根据学生集训中的综合表现,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大赛。

5.专业从素质大赛获奖者中选拔。专业技能大赛也需要有能说会写、综合素质高的选手参加。通过校园举办的辩论赛、演讲赛等赛事,结合大赛的所在专业,也可以通过赛事主办者推荐的方式,选拔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参赛候选人。

三、灵活的培训方式

娴熟的技能、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比赛心理素质,都需要平时的培养和赛前的训练。培训的方式和途径包括:

1.学生协会、社团的培训。学生协会、社团为了搞好自身建设,往往会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如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专家讲座式的培训、外出参观考察学习、新老会员的传帮带、学员之间的模拟训练、对抗训练、友谊赛等。

2.课程项目化培训。将专业课程的实训项目与专业技能大赛对接,将技能大赛中的技能分解,落实到课程中的具体实训项目上,并以项目训练为载体,传授够用的知识。

3.专门项目化课程培训。根据专业技能大赛的举办时间,专业可以设置一些具有综合性的实训课程甚至是囊括大赛主要技能的综合实训,在大赛前夕集中上课、培训,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技能熟练水平和团队配合水平。

4.导师培训。每个专业建立导师制,若干个学生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从新生开始一直到毕业,始终固定地由一个专业教师指导,这既即便于发现人才,也便于持续培养。导师在培养、培训中还可以根据队员的个性、特长进行队员的合理搭配,组成各有特长和分工、协调互补、综合实力强大的参赛团队。

5.赛前大赛指导教师的培训。每个大赛的组织,都需要在一至两个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为了组织好大赛,使参赛同学了解大赛的意义、程序、阶段和评比规则,指导教师通过专题讲座、宣讲会、答疑等形式进行培训。

6.赛前集训。赛前可以将参赛选手、备用选手集中起来进行训练。集训有课余集训(即正常上课之外时间的集训)和停课集训(集训者全部课程停上,集中精力进行不间断的高强度训练)、开放式集训(集训者可以随时来,也可以中途离开或推出集训)和封闭式集训(任何人必须从头至尾全程参加集训,不能中途退出)两大类。集训的过程中,可能既包括知识培训、技能操作也包括往届赛题分析、操作点评和竞赛策略研讨,还可以以赛代训。

为了使培训能够顺利进行,必须建立配套的学生集训课时补贴办法、交通餐饮补助办法、学分置换办法,以调动学生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对于培训教师,也要有相应的激励措施。

四、多样的指导、培训方法

科学的指导、培训方法,能够减少指导、培训的时间,提高指导、培训的效率和质量。在实践中,经管学院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指导、培训方法。

1.指导方法

生物学指导法。在大赛指导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先用一个容易的小项目、小任务或工程,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在小项目中逐步增加新的知识与技能,教会学生自学、自我发现并分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最后把小项目扩展成大项目,学生由具备单项能力发展成为具备综合能力,由在教师指导下解决简单问题发展为独立地解决复杂的大问题。生物学指导法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习惯,发展可迁移的能力。

建筑学指导法。学生有时在赛前并不掌握比赛所用的所有知识和技能,这时就需要指导教师通过强化讲解、训练,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学生在重复的、高强度的训练中掌握比赛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只会目前会的,但由于没有学会学习,仍然不具备不同环境下解决问题的可迁移能力。

工程学指导法。竞赛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指导教师模块化、分解式地教会学生,然后再由学生有机拼接,形成完整的业务流程,完成大赛任务。

康复学指导法。针对学生竞赛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逐个治疗,化解病灶。

在实际指导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根据技能大赛项目的特点、学生特点、培训所处的阶段灵活选择指导方法,也可以将三种指导方法综合使用。

2.培训方法

理实结合训练法。教师理论讲解与学生动手操作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了赛,赛中学,边练边总结,在学做练中引导学生事半功倍地掌握理论知识、巩固实践技能。

言传身教训练法。教练不仅是“言传”启发,也要“亲做”示范,以“做”的功夫体现“教”的本领,让学生感觉到娴熟的震撼。

分散训练法。针对学生特点,分别辅导、训练,或者在集中训练之后,要求学生进行单独的训练,在训练中反思、总结、提高。

集中训练法。在临近大赛的一段时间,可以集中参赛队员、集中指导教师、集体住宿、集中时间进行指导、训练,提高整体配合程度。

轮岗训练法。需要团队合作的项目,让每位学生在相对固定岗位训练的基础上,适当轮岗,交叉训练,互相理解,加强沟通和衔接,增强学生配合的默契度。

模拟对抗训练法。通过参赛队员之间的模拟对抗赛、校际之间的友谊赛,制造临战的气氛,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克服紧张心理和急躁情绪,把握比赛节奏,解决突发问题,在比赛中检验训练成果,在比赛中增强自信心。

校企业合作训练法。一些实操性比较强的项目,可以在校内训练的基础上,直接将学生拉到企业,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实践,在真实的岗位上真刀真枪地干一段时间,加深学生对比赛项目的理解,增强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

篇12

设计竞赛活动是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主要途径,也是开放式实验室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社会各界对工业设计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面向工业设计学生的各类设计竞赛日益增加,设计竞赛活动已经成为广大专业学生展示能力的舞台,同时也是设计机构和著名企业选拔人才的有效渠道。因此利用设计竞赛这一广阔平台,结合开放式实验,对工业设计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将起到促进作用。

一、设计竞赛和开放式实验机制的内涵

1.设计竞赛

目前适合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参加的竞赛活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由教育部门主办的公益性工业设计实践活动,例如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另一类是由企业为主体,政府部门主办,以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实现设计与制造的互动对接,这类设计竞赛活动数量很多,规模也很大,比较知名的竞赛有广东的“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和湖南的“芙蓉杯”工业设计大赛等。

2.开放式实验机制

开放式实验机制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时间上的开放;二是内容上的开放。时间上开放就是规定好实验内容后,学生可以在很大范围内选择时间来完成实验,这样学生在时间上有较大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内容上的开放是指学生除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爱好来选择其他感兴趣的实验内容,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设计竞赛和开放式实验机制的关系

1.传统实验模式的弊端

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强,参与给类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传统的实验室运行机制,一般是根据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工艺认知实验、模型制作技术实验、综合性实验三个层次。在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上,存在着内容老旧、形式呆板、方法单一等问题。这种模式是从实验本身出发开展教学活动,虽然符合认知过程,但在实验过程中,很少考虑学生的特点。

2.参加设计竞赛,促进实验室管理机制改革

建立开放式实验机制,就是要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协凋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进一步改善工业设计学生的能力结构。

在开放实验室设备配置方面,除了绘图和模型制作等常用设备外,还应配备各类小型机床等专用实验设备。开放实验室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但仍然不能忽视指导教师的作用,针对学生的设计项目,配备有特长的老师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设计竞赛活动,在方案设计、综合评价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支持。

3.改革实验教学方法,积极参加设计竞赛活动

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产品的开发除了掌握工业设计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要有扎实的逻辑思维功底和很强的动手能力,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掌握三维建模的一般方法。整个实验教学安排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循序渐进。将学习的难点分散到学习的各阶段,充分利用实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设计竞赛,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求知欲会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在老师指导下主动探索如何解决问题。

设计竞赛和开放式实验的宗旨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了解社会,以亲身的实践经历融入社会。学生根据兴趣与同学展开合作,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设计。这一系列的过程既养了学生独立思维的意识和发散创新思维的能力,而且通过竞赛这一交流平台,学生与来自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同行进行比较,在广阔的空间里展示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激发学生追求完美、追求卓越的专业精神。

三、依托设计竞赛和开放式实验机制全面培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

1.依托设计竞赛促进创新设计能力培养

工业设计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也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设计竞赛的主要特色就是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设计竞赛的题目既考虑了高校教学的实际,又适当反映了学科发展的前沿。因此,设计竞赛活动促进教学改革中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2.利用开放式实验平台开展设计竞赛活动是“学以致用”的充分体验

参加设计竞赛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有限的资源,在紧张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完成某项设计任务。利用开放式实验平台开展设计竞赛活动,指导教师的教学方式应以启发式、探索式为主,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启发和引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从学会知识到会用知识,在此过程中,积累了经验也增长了能力。

3.设计竞赛和开放式实验是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参加设计竞赛需要团队协作,团队要结合竞赛题目和成员特长进行分工,并且在竞赛过程中成员的角色要不断转变,有助于学生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基础性的调研开始,学生要查阅资料、进行设计创作,为了解决相关问题还要自学有关专业知识,并增加了与教师接触和交流的时间,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充满学术氛围中体验了科学研究的过程,训练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

学生在参与设计竞赛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几十天甚至更长的时间,要经受挫折的打击和探索的迷茫,需要以科学探索的毅力、直面困难的勇气、永不放弃的恒心才能完成。学生通过竞赛过程的体验和尝试,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顽强的工作作风,提升了研究能力、合作精神和毅志品质等方面的专业素养。这些经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四、结束语

设计竞赛是检验工业设计专业创新实践教育的有效手段,设计竞赛与开放式实验机制的有效结合,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实验室建设探索出了有效的教育模式。

篇13

课 题:本文系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以职业技能比赛为导向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GXZZJG2016B276)的研究成果之一。

我国正处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 “互联网+”战略的新时期,计算机网络技术早已渗透到社会各个行业。许多研究表明,中职生就业竞争力低的根本原因是实践技术水平低,很多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毕业生仅仅掌握办公软件的简单使用,满足不了网络工程、W络安全技术、网络综合布线、无线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工作要求。为解决此问题,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对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进行了近一年的尝试,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职业技能竞赛对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提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的“网络搭建与应用”赛项规程也明确了竞赛内容,是“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和集成企业进行调研和分析,根据行业企业业务背景进行网络业务需求分析、技术应用环境分析、理解实际的工程应用与业务架构分析。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系统集成、系统应用、网络工程、网络安全及售后技术支持等五个岗位,竞赛内容即岗位工作主要内容”。由此可见,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习内容就是中职毕业生今后要主要从事的工作,要和企业需求形成无缝对接。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无论是学生层面还是在教师层面,“网络搭建与应用”项目都是职业技能大赛中的常设项目。该项目不但能很好地检验学生的技能水平,也检验教师的技能水平及指导能力。

职业技能竞赛与日常实践教学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能帮助学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技能教学质量,从而使“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成为真正有效的教学手段。

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职业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能无缝结合是理想的状态,但笔者学校在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真正做到“将实践课程改革与技能竞赛相结合,汲取技能竞赛的内容和标准对实践课程进行及时更新、转化、提升”,是实践教学中的技术难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益面小,难以惠及全体学生

参加“网络搭建与应用”项目技能竞赛的学生仅是几个人,他们拥有更多的训练机会。该项目的技术性较强,不容易学懂。赛前,指导教师都会对参加竞赛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在指导过程中参赛学生所遇到的无论是理论上还是技术上的问题是必须解决的,这也使得指导教师会比在教学上花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而对其他学生,任课教师所花费的时间将会少一些,也没那么多的精力去指导每一位学生,难以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所学技能。因此,真正受益的学生不多,绝大部分学生得到的实训机会也仅限于课程安排的实训。

2.实践教学难点渗透率低,易产生两极分化现象

大多数中职生有厌学情绪,存在“理论不重要,会操作就行”的认识误区。然而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而言,理论知识是实践操作的必要支持。由于专业知识较难理解,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结合了技能竞赛的内容难点进行教学指导,不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仍然不强,觉得“听不懂”“看不懂”。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直接决定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3.专业教师难以兼顾日常教学和竞赛指导

“网络搭建与应用”竞赛项目需要的是整体的相互配合,稍有错就很难进行下去。不少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师都是身兼日常教学和竞赛培训两项工作,在技能大赛的准备阶段,参赛选手通常都是选择在晚自习时间、周末双休日甚至是寒暑假备赛,这要求专业教师付出更多的业余时间来指导选手。而且竞赛内容常更新,要求指导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点,这也是很费时费力的工作。因此许多教师为了兼顾日常教学,常常回避参赛指导。

4.实践教学的教材不适用于日常教学

市面上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教材和大纲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内容是相对不变的,这就容易与市场的反馈和企业的需求脱节。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和技术应用的更新是日新月异的,仅靠教材难以与时俱进。在实践体系改革尝试阶段,笔者学校先后采用了清华大学出版社《交换路由实用配置技术》与机械工业出版社《路由型与交换型互联网基础(第3版)》作为教材。前者理论部分较为详细,但实训部分是基于思科设备的,职业技能竞赛选用的设备却是神州数码的。笔者学校网络实验室主要的实训设备也是神州数码,因此教材不适用于设备。而后者虽然实训部分是基于神州数码设备的,但理论部分或过于晦涩,或过于简单,也不适用于日常教学。

三、经验总结

1.融合竞赛,设计适合学校自身特点的实践实训内容

要解决受惠面积小的问题,让非参赛学生也能受益于职业技能竞赛,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学生的实训任务就需要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这就要求在设计课程实训内容时,了解学生已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结合技能竞赛内容的关键知识点,参考企业对人才的知识需求,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实训设备,设计相关实训任务。例如大赛中可变长的子网掩码(VLSM)的划分,这是一个即使在教师赛中都很容易出错的部分。目前很多中职网络课程教材并不提及VLSM,但其又是网络工程一个很基础的理论知识点。对于“子网规划”的实训内容,为使学生理解为何需要VLSM,教师们自己设计了典型案例,采用场景教学法,以一个实际的网络工程设计作为背景来说明为何要节约IP地址空间、减少路由表大小,让非参赛的学生也能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关键技术。

2.优化实践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式

要避免学生两极分化,就要修改并优化评价系统,让评价系统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网络搭建与应用”项目是一个团体竞赛,将技能竞赛的评分标准引入到实践教学的考核环节,可以直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学生网络部署、网络设备操作、服务器系统的管理等实际操作能力,合理设置其所占学生成绩比重,比如:学生评价=50%日常教学评价+50%期末考核评价。日常教学评价主要为课堂学习表现(如考勤、纪律、实训完成情况等)、阶段性考核、团队合作能力等。阶段性考核以通过实训课中增设的障碍性实验为主,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障碍性实验的设置,主要将技能竞赛的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设置故障类、实验系统延伸类、实验方案调整类题目,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期末考核以综合性题目为主,以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综合运用水平。

通过考核方式向技能和综合素质部分的侧重,可向学生传达专业课程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思想,提升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的实践技能训练意识。

3.深化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要激励教师主动承担竞赛指导的责任,就要健全机制,完善配套制度。教师产学研践习成效与教师评价考核挂钩,与学校职务评聘、福利待遇、年终奖金等挂钩,与职务晋升、聘任等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挂钩,从而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通过指导学生参赛,能促进教师不断学习,积极深入企业积累实战经验,让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生产发展同步,教出来的学生能与企业需求匹配。参加和指导技能比赛,教师不但可以了解和学习本专业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实践技能的考核点,提升自己本专业的实践水平,还能提高自己的收益,w现自身价值,真正实现“以赛促教”的双师型教学。

4.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实践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

在学校的教学中难以实现的是实践教学。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采用校企合作的方法。对于很多学校而言,所选企业是否适合教学实践也同样存在着不少问题。那么依托于职业技能大赛,学校与大赛设备供应商就能采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工作室”这样的双赢合作模式。大赛供应商大多是国内实力雄厚的高新技术企业,如与笔者学校合作的神州数码、西安开元、新大陆教育等企业,它们不但能解决学校技术变革相对闭塞的问题,使学校增加了符合行业标准的实训器材,对实训基地的总体布局、设备配置、环境布置等方面严格把关,科学设计流程,努力实现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它们还能提供师资培训,及时为帮助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师提高自身的技术技能。

四、小结

笔者学校基于“计算机网络搭建与应用”竞赛项目,从实践教学的硬件和软件方面着手,已初步实现“以职业技能比赛为平台,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导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方式。但探索中待解决的问题仍有许多,还需积极研究和探索,以期为同类中职校学生职业技能培养途径和方法提供思维启发和经验借鉴,丰富中职校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翁敏峰.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02Z).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