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2:3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英语课程建设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208-01一、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课程建设状况概述
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学科不但是一门文化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重要的工具课。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建设的出发点是要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多种语言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的建设目标与现实情况不相适应,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课程建设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即是为将来就业和今后的继续学习打好基础。职业学校英语课程建设的特殊性在于基础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有机整合,因此,英语课程建设的定位应该是培养学生基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
二、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欠缺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教材内容很多,有些教师还是觉得每一项内容都很好,哪一部分都不忍舍弃,因此对教学内容就没有了取舍,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书上的练习,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二)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不够扎实
由于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整合,造成的后果便是教师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些教师便开始盲目赶进度,结果造成很多教学任务完成得不够扎实,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分层教学在课堂上体现得不明显
学校难以按学生程度进行分班的现实条件下,学生的基础良莠不齐,因此,教师对全班学生使用同样的标准,未设定教学目标时进行分层教学,会造成基础薄弱的学生听不懂,基础好的学生没有进步这样的结果。
三、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建设思路举措
(一)教学内容的建设
职业学校学生大多在初中阶段成绩不佳,英语基础普遍较弱,英语起点非常低,因此,基础英语课应从最基础的内容讲起,降低词汇量,简化语法和课文,逐步增加难度,重点放在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中职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教学内容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所学的内容应在将来工作与生活中具有实用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资源的建设
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以单纯的灌输知识为教学目的,而应通过布置各种贴近生活和让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来组织教学。因此,学校应该具备丰富的教材配套资源,包括电子教案、录音、课件及示范课录像等资料,这些教学资源不但能让课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还能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比如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大量图片,能够非常容易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多媒体等资源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备课的负担。
(三)课程团队的建设
只有优秀的师资队伍才能培育出合格的人才,因此,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贯彻新大纲要求,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有意识地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其次,英语教师应注重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培养学生在模拟的真实场景中的语言交际的能力。再次,英语教师一定要突破传统的教学观,以学生原有的英语知识作为基础,以教材上的教学任务为载体,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练习,来培养其基本的语言应用能力。最后,英语教师要能充分且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文件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辅助教学,把教学信息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学生,极大地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
(四)考核模式及实践条件建设
实践证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会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改革过往单一的评价方法。首先要在评价内容上体现创新,在测查笔答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水平,适当加入对口语和听力的测查。其次,在评价方法上,也要向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这个方向上改革,注重平时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考核,采用分层次测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公正恰当的评价。
我们应当积极研究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新问题,并开展相应的研究。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新教材的校本教研,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不断推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课。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发挥全体智慧,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开拓教师的教学思路,注意积累有形成果,共享生成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在参加初中片区英语教研活动中以及平时和课改第一线英语老师的交谈中发现有些问题与困惑颇具代表性,现将其列出以供参考。
问题与困惑一:小学与中学的英语教学严重脱节:
我县要求小学三年级以上全部开设英语课。这样小学生进入初中之前就已经学了三、四年的英语,初中英语老师往往对他们有较高的期望值,认为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能顺利地适应初中英语学习,初中英语教学应该很简单了,但实际情况却不尽人意,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没有了新鲜感,有的对英语产生了恐惧感,有的甚至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书写不规范、发音不准确、用汉语注音等,这一切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经了解得知:在小学,只有语文和数学是主科,英语是副科,学校到家长乃至学生,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认为英语学习是上初中后的事情;小学的英语课开设流于形式,每周只有一、两节,而且经常被语文、数学占用,时间上没有保证;师资严重不足,大多数小学英语教师不是科班出身,而是小学语文或数学老师经过县进修学校一年培训的培训,就走马上任;大多数小学的英语课只是读读单词和课文,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只停留在能读就行了。可以说在农村小学开设英语课的条件还不够成熟。
对策:
(1)条件不成熟不开课。
(2)严把教师关,引进英语科班出身的大专毕业生。
(3)县进修学校教研室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进行业务指导,经常开展教学观摩和教研活动。
(4)保证英语课时,每周四节。
(5)把英语纳入小学升初中初考的考试科目。
问题与困惑二:教材的词汇量大、内容多、语法较零碎,操作难度大:
我县选择的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有较广泛的适应性,既可供零起点学校使用,也可衔接任何版本的小学英语教材,供非零起点七到九年级学生使用。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却发现这套教材对农村中学来讲,起点较高,而且词汇量大:“go for it”七年级阶段词汇量就超过了一千(而英语大纲规定的词汇量也不过八百多),因而学生上七年级后,仅仅是英语词汇量方面,就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障碍,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抱有畏难情绪,很多学生背单词都背哭了。而且“Go for it”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具体的话题展开,每个单元相对独立,不象以往那样知识成体系,单词、词组的重现率低,语法较零碎,不成系统,教学中难度较大。再加上不少单词太长、拼写太难,对于刚上七年的学生来说,记忆起来实在太费劲。这样一来,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教师的授课质量 。由于学生单词记不住,老师要花大量的时间来教单词和复习巩固单词,老师就只能在赶进度中上完课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能跟得上的同学跟上,不能跟得上的同学就成了差生,两极分化提前发生,落后面越来越大。
对策:
(1)认真研究英语教学大纲,对大纲不要求的词汇,不当作考试内容。
(2)难拼写、不常用的单词尽量不当作考试内容。
(3)学校应适当增加英语课的节数(每周至少六节)
(4)建议部分农村初中实施英语分层教学
问题与困惑三:评价体系陈旧落后,使教师在新课改中缺乏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评价理念理顺了教学与评价(考试)的关系,使评价的内涵得到极大扩充,评价不等于考试,考试只是评价的手段之一。更主要的是要“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但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学校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都以其所教班级的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其中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这样的评价体系最易操作,简单明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接踵而至了,由于学校评价教师只看学生笔头考试成绩,只重考试结果,甚至把这作为教师评选先进的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敢完全放开手脚,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去提高学生的笔头考试成绩(而并非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样一来,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也就难上加难了。
对策:
(1)根据不同年级,听、说、读、写,采取不同的分数比例,如七年级上学期口头与笔头的比例为6:4 ,下学期为4:6 ;八年级上学期口头与笔头的比例为3:7 ,下学期为2:8。
(2)期末县统考应有口试题目。
问题与困惑四:巨大的负担、低收入与最光辉的职业不成正比
教育被誉为千秋大业,可是很不相称的是,低工资养着穷教员,小米粥糊口斯文人。如今,虽然拖欠工资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数额低,入不敷出仍然让人忧心忡忡。前年调了几百元的工资,老师们都高兴了一会儿,没想到半月不到我县的各种物价竟飞涨到与北京相同了。年轻老师一个月的工资只能买25公斤猪肉。于是,好学生们是绝对不会去读师范的。读了师范也基本不回本地教书的。为什么?答:好累,能挣钱么?学校靠着仅有的、老是拨不下来的办公费养着,好多学校因修校舍、硬件设施配备、师资培训等带账几十万到几百万。可是,学校还得运转,设备还需运转。人们就这样艰难的过着。问到新课程,问到新教育,老师们神采飞扬;问到人员流动,问到工资奖金,他们却三缄其口。长期负重,他们似乎习惯了,麻木了。或者无法抗争,也就默认了。
对策:
(1)充实农村英语师资队伍,加强英语师资培养
(2)制定师资培训计划,进一步抓好教师在职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242-01
建筑初步(建筑设计基础)是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系列设计课程的基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将其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个部分。经过我院土建系城市规划与建筑教研室的教学研讨,于2011年开始正式引入体验教学模块。与体验教学同步的是在全院低年级同学中推行的卷尺运动。在各个设计环节中加入对实际场地和三维空间物体的测量、记录并绘制整理,使同学们对尺度有一个直观和深刻的认识。体验教学是独立于理论和实践部分的项目模块,贯穿整个一年级的设计课程,并且可以作为加强专业素养的长期训练项目。教学分为速写线条训练、构成训练、速写抓型训练、立体(空间)意识训练、尺度训练五个项目。每个项目有一个完整的教案和专题训练题目,学生通过体验教学五个项目的训练,能够具备初步的建筑空间和尺度的概念,为高年级的设计课奠定了基础。
1 体验教学模块的组成
本系相关教研室在确定体验教学模块的初期,最先确定的是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卷尺运动,这是体验教学的基础。随后确定了五个教学项目,介入课程的先后顺序是:速写线条训练、速写抓型训练、尺度训练、立体(空间)意识训练和构成训练。这五个项目彼此联系紧密,互为条件,互相影响。例如:线条训练的结果直接影响抓型成果的成效;有效的尺度感是立体(空间)教学的条件;空间和平面构成训练是建筑空间序列构建的手法体现等等。这五个训练项目可以贯穿整个本科学习阶段以及影响学生的专业职业素养。
2 体验教学具体训练项目简介
2.1 速写线条训练
建筑速写画和低年级的美术素描的画法是不同的,很多学生并不知道其中的区别,而建筑速写的重点就是线条的流畅和自然,线条训练的教案中包括对线条类型的分析、线条的画法的分析及演示、不同种类线条的画法(横线、竖线、斜线等)以及各线条组合图形训练。线条训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线条表现中解脱出来,在画速写时能够专注于对象的结构和空间的表象,使钢笔画看起来清新自然。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钢笔速写范例并不适合作为学生临摹的范本,应该仅作为画法参考对象,最主要的还是对着实物和实景临摹。线条基础训练经过三年的实际教学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将钢笔速写画从传统的素描画法中分离出来。同学们对着建筑、实物以及空间场所进行实地快速写生,线条表达自然流畅。为后面的抓型训练练就了好的线条基础。
2.2 速写抓型训练
抓型训练主要目的在于培养敏锐地观察能力,善于捕捉生活中美好的瞬间;培养绘画概括能力,使同学们在短时间内能够准确表现出对象的特征;速写能为创作收集大量素材,好的速写本身就是一幅完美作品;速写抓型能提高对形象的记忆能力和概括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抓型是一种简便、快捷的学习方式,它能迅速的记录和收集与设计有关的信息,反映和捕捉设计时瞬间即逝的灵感火花,准确的表达设计创意和构思理念,属于必须要掌握的基本设计手段之一。传统的抓型训练属于单一视点写生,笔者发现这种画法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实物的真实表象,经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创新了抓型训练的教案,提倡同一物体用多角度去表达,包括俯视、仰视、透视甚至内部透视图。在实际教学中同学普遍反映通过这种多角度的表达能够全面认识事物对象,更大的好处在于能够让同学们深刻地理解空间的意义,对于后面的体验训练项目打下了基础。
2.3 尺度训练
尺度项目训练是与建筑设计理论部分紧密相连的,在人体尺度章节中笔者和参加项目的老师在讲授了相关人体尺度后为了使同学加深课堂上所学到的各个尺寸关系,指导每位学生带上钢卷尺首先对所在教室和教学楼各部分尺寸作测绘和记录,并作交流汇报,由老师修改尺寸后记录下来。在场地尺度的训练中,笔者和相关教师会组织学生做一些关于活动尺度的小游戏,寓教于乐,使得枯燥的数字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更加深了印象。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建筑相关部分尺寸关系能够有一个深刻和直观的认识,对下一个立体(空间)意识培养也有更具备联想性。在期末还会准备一个尺度的小测试,在测试中不能使用卷尺,由老师剪裁不同尺寸的板材、块材和杆件,让参与的同学凭借目测以及经验得出尺寸数,以准确性来确定名次。通过这种方法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很积极的效果。
2.4 立体(空间)意识训练
建筑的本质在于建筑空间的围合方式以及组合形式,在低年级最好的空间意识培养方式就是模型制作。在笔者的教案中模型制作贯穿了整个一年级的课程,首先是通过一个简单的小别墅模型制作来读懂建筑图纸以及了解内部空间的围合形式,最后通过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来绘制别墅一、二层以及屋顶的透视图来更深刻地和模型搭配起来认识空间构成。在实际教学中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在一年级上学期阶段同学们可能还不能独立完成空间内部透视图的绘制,就需要老师的指导甚至是由老师绘制同学们抄绘的方式完成,绘制内部空间透视图的目的在于更深刻地了解建筑的本质内容。
2.5 空间构成训练
在立体(空间)意识训练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探求空间建构过程。在一年级下学期会加入一个指定体积容量的空间,通过不同的材料、空间构建概念以及空间组合形式来创建不同的建筑内部空间,使同学们全方位地了解空间建构基础为高年级的设计课打下基础。
3 体验教学模式的延伸项目内容
与建筑设计基础课的体验教学项目对接的是高年级的设计课程,笔者坚持在初级(一、二年级)设计课阶段不能过早地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应该着重强调手绘写生、抓型能力以及空间模型制作项目,将设计课与模型制作紧密结合,从构思阶段就引入模型制作,使得空间设计具象化不再抽象难调整。
4 结语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223-01
新课程实施以来,英语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 “教少学多”,“先学后教”,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增强了,课堂充满了活力。但如何布置合理、高效,而又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作业,一直是广大英语教师探究的问题。而确立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以致用,合理、高效的作业观,则成为新课程理念下英语作业设计中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
一、作业布置现状分析
我曾在所任教班级就英语作业的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显示,67%的学生比较喜欢英语,78%的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比较认真,近30%的学生作业效果不佳。综合分析,其主要原因如下:
1.“题海战术”现象严重
长期以来,虽然一直倡导为学生“减负”,但由于种种原因,“减负”只是口号。很多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靠题海战术来提高成绩,把学生当成复制作业的机器,师生共同浸泡在题海中难以自拔,导致家长累、学生累、老师累,学习成绩并不理想。
2.作业“无设计”,随意性严重
很多英语教师,作业布置随意性大,内容死板,模式单一,缺乏层次。这些局限于书本,拘泥于抄写的作业,一方面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意愿和个体需要,同时也不适合学生的发展。大大禁锢了学生的活动空间,限制了学生知识视野,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3.只图数量,缺乏质量保证
每节课,老师都会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作业数量多,质量就难以保证。当作业毫无吸引力又有一定难度时,很少有学生有耐心和毅力去认真完成。学生迫于教师、家长的压力,随便做做、抄抄了事,有的甚至干脆不做。
4.“留守”孩子欠管理,缺乏督促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近三分之二是“留守”、“随迁”孩子,家长的文化水平低,学生获得来自家庭的文化辅导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久而久之,沉重、繁杂的作业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
基于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作业,应该积极探究减负增效的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在作业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张扬,所学知识得以充分巩固。
二、新课程理念下,英语作业设计的思路
近年来,我们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努力研读新课标、外出学习拜名师、业余上网查资料,潜心研究新教材,切实把握教学规律,博采众长,对英语作业设计做了一些尝试,归纳出一套能够减负增效的作业设计方法。
1.课前预习——导学案
导学案是学生预习新课的主要导向,教师在课前收齐批阅,找出共性问题,在课内有针对性的解决。通过长期实践,发现学生都会提前预习,找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课堂回答问题积极了,答题质量提高了。通过思考,有时还能提出一些深度问题,改变了以前上课“手”不动,“脑”不动现象。
2.课前测试——听写
听写测试在课前几分钟完成,可以是几个words 和phrases,也可以是预习学案中的sentences,而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平时容易出错的。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和预习内容进行巩固训练,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花较短的时间、做很少的作业,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3.“分层”作业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布置应由统一、专制走向自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助合作。优秀生留一点探究性作业,中等生布置一些巩固他们弱项的作业,而后进生的作业则要体现最基础的知识。这种作业在容量上考虑了学生的量力性和差异性,真正实现了“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的目标。
4.“错题式”作业
在教学中,教师最不能理解的是,明明已讲清的问题,为什么学生还是一错再错。面对此状,我们尝试在教学中采用“错题式”作业。就是把学生做错的题进行整理,重新编排,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找“题眼”, 进行有效训练。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进行分析反思:一方面考虑学生所学是否理解透彻;另一方面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个性品质去反思,最终达到“减负增效”和“人本回归”的目的。
5.“查找式”作业
教师总是习惯在备课时找好资料,上课讲解,而学生只是做个忠实的听众。久而久之养成了学生的依赖心理,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英语作业设计,可根据课程内容需要,经常布置一些查阅资料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去查询,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课外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作业优化设计的效果
基于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作业设计,经过近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学生学习态度转变了,自觉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业负担减轻了,做完规定作业、仍有时间自由支配,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学习成绩显著提高,全体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由此可见,作业布置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窗口,是学生学习情况反应的晴雨表,是沟通教师、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桥梁。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作业设计应力求减负增效,为有效教学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银芳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作业改1革[J]. 课程.教材.教法,2007.10期
初中英语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初中英语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在教学科研上存在着很大的优势,经验丰富,技术强劲等。笔者有着多年从事初中英语教学的经验,所以从初中英语教师的角度,谈谈怎样把教学、探索和研究结合起来。
一、承担重要角色、运用多种方法
初中英语教师开展教科研并不神秘,是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在新时代已经担当了教学和科研的观察者、研究者、反省者和创造者的新角色,初中英语教师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在不断进步与发展。教科研对教学实践起到了促进作用,教师开展教科研是实现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经常进行教科研实践,能够发表有价值的教科研论文,能够开展好教科研促进教学进步下的英语课堂,能够启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科研工作。初中英语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可以从教、看、想、实验等方面进行,在课堂教学研究中深入灵活运用教学观察法、教学内省法、记日记法、调查研究法、访谈法等教学方法。
二、教学观察法、内省法、记日记法实例谈
初中英语教师要重点运用好课堂观察法和内省法,教师要重视这两种重要的英语教学科研方法。从科学分析的角度来看,牛顿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发明就来自于牛顿对日常生活的研究和实践。初中英语教师要加强观察法的研究,培养科研素质,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就要勤于观察生活现象,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够运用自己的科学研究结果实现教科研研究,在课堂上输入量与质的科学调查,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教科研的完整详尽的过程,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设计和分发“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情况观察表”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情况观察表”,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研究。
初中英语教师在运用内省法和记日记法的教学研究过程中,要实现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反思的手段、方法和平台,并通过每天记录教学日记的方法,和经常记录教学点滴的方法实现教学反省。初中英语教师通过记录教学日记,对学生每天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及时的记录和总结,实施教学反省,并找到正确科学的教学方法加以改进。教师在教学讲解的过程中要亲自做出示范,教会学生记日记等科学研究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性学习的情况下进行科学研究,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科研工作的最新突破。
三、重视调查研究法和访谈法实例谈
教师要能从真实的教学和科研案例中找到调查研究法和访谈法的规律和重点。教师在进行调查研究法的过程中,要及时做好追踪调查和统计调查,不断收集数据,并科学合理地进行数据分析,认真思考,不断探索科学研究的规律和收获,引领教学更加科学高效地进行。例如,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初中生怎样开展自主性学习》的科学研究过程中,就主动探索自主性学习的路径,科学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全面开展自主性学习的作用等,这些科研成果对学生课堂上自主性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访谈法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并可以尝试运用录音笔等教学科研工具进行科学访谈。对访谈结果,教师要进行实质性的分析和处理,收获新的知识和规律,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在进行教学行动研究的过程中,要认真梳理教学程序,科学开展研究步骤,思考确立研究问题,客观进行文献综述,积极实施研究目标,认真落实科学研究。
四、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出新
初中英语教师要加强作业批改,重视学生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并和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交流和研究。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产生错误,是学生学习发展阶段中的一种必然的态势。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有正确的认识,并对学生所有的错误都要重视,分析是粗心等学习品质的问题,还是没有理解英语学习的方法,还是没有弄清英语课程中的知识点,在透彻明白地分析了英语错误后,对学生的英语错误进行及时到位的纠正。通过了解学生常犯的错误,在备课时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尽量少犯类似的错误。
英语教师进行教科研要从教学生活中选取教学素材,选择的教科研的课题要小,要有研究的实际价值,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增加科研的意识,并选择适合的科学研究方法,使自己成长为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参考文献:
中国分类号:G423
基金项目: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空间资源课程――《数据库设计及应用》。
一、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信息处理核心能力的要求,考虑社会需求和岗位应用实际需要,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参考在企业中的经历精选教学内容,按照计算机应用工作者的典型岗位动作过程和学习者的认知规律,秉“网络空间教学”、“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的先进理念,贯彻教、学、做合一,学以致用的编写思路,力求帮助学习者在学习和实践中理解与积累知识,在应用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再实践。
二、学习对象特征分析
大一的学生对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是有一定了解的,能操作简单的网页浏览、收发信件、搜索信息、多媒体运用等,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缺乏系统化、具体化、深入化等等,例如幻灯片有的操作学生貌似接触过,可真正动手实践又做不出令人满意的作品,知识和能力都具有局限性,因而可从感性知识入手,借助网络空间平台,激发其兴趣近而进行知识循序渐进的提升。
三、教法分析
教法采用的是新课程主张的“以网络空间为教学平台,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兴趣”,即通过案例和情景教学,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有效的完成预期计划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感受到自己都学了什么,会了什么,将来能用这些知识干什么,让学生爱上空间课堂。
四、空间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1.空间项目教学目标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通过掌握触发器的使用原理及其在幻灯片中的熟练应用,可掌握幻灯片的布局方法,灵活运用幻灯片中触发器的操作技巧。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将具有触发器实践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运用触发器的思维方式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在素质目标方面,学生将掌握运用触发器的方法和理念解决实际问题及独立创新能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需重点掌握设置触发器的操作步骤,以及如何设计人机交互。而如何正确设置触发器,以及实现设计的创新性,对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有的学生对幻灯片布局中哪个位置最适合使用触发器还把握不准,对触发器的使用方法不够巧妙,这些将直接影响幻灯片的整体设计。
3.学习准备
学生通过教材或上网查找、阅读相关资料。教师利用教材、教参和网络资源等,编写教案和相关文档,制作视频等,认真完成高质量的备课工作。
4.教学过程
步骤1:情景导入。在空间课程页面中引入案例,如“如何放大图片?”,要求学生下载本次课用到的资料,并思考提出的引入问题,进入学习情境。学生会对情景比较感兴趣,引发学生快速进入触发器的学习当中。
步骤2:自主探究。教师先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触发器的基本使用,并完成引入案例,学生可通过对触发器的基础知识学习后,独立完成操作。然后进入强化案例,设计情景“如何传递信息给观众?”引导学生采用触发器完成任务。此过程中学生打开强化案例的练习文档,根据引入案例所学知识,自己探究完成任务,对不能独立完成的学生可网上留言或其他形式与教师探讨。最后进入进阶案例,引导学生完成案例如“可以翻页的书”的制作,学生完成进阶案例时不懂的地方可查看有关此案例制作过程的视频,对不能独立完成的学生教师可采用网上交流的方式进行辅导。整个过程,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对探究的问题保持很高的积极性,出现问题能通过网络请教老师。
步骤3:交流评价
教师可在某个固定时间段参与学生网上交流,除了其组织作用外还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做点评,以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与同学分享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教师也不断修正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在点评过程中,需注意要每位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将有代表性的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点评,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步骤4:创新拓展
教师先引导学生参看拓展案例,学生思考、交流、探讨教师的提问并做出回答。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行设计一个幻灯片,如何用触发器进行创意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本次课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内容丰富、布局合理、有创意的演示文稿,可3-4人分组完成,作为课后作业。实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本要求,进行研究式学习,体现主体性空间网络课堂教学模式。
步骤5:总结提高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根据前面所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将知识内化。同时总结本次课所学触发器使用技巧,并注重幻灯片的布局问题,回味这次课所学内容。最后布置作业,提醒学生可上网信息搜索与设计思路有关的内容,并融入触发器的使用技巧,
督促学生将课后作业上传至空间,如世界大学城。
步骤6:反馈评价
教师对反馈的交流学习情况,选择其中有共性的问题,作适当的讲解,督促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整个空间过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的不仅是触发器使用的专业知识,同时还掌握了信息化技术和具备了幻灯片布局的能力。
5.教学反思
本次空间课程设计通过“情景导入――自主探究――交流评价――创新拓展――总结提高――反馈评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在探究课题的引导下自主的进行探究,整个过程以网络自主学习为主,真正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在学生的空间课程学习过程中扮演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是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思维走向和学习进程,在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予以疏导,督促学生利用空间课程学习对所学知识不断的复习、巩固、深入研究,关心和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对学生的优秀成果通过网络进行展示,多与学生交流、沟通,这样才会对学生的学习有更好的促进和激励的作用。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在高等职业院校,特别是一些工科类专业课程的建设中应用比较广泛,对提高实训水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在中职,特别是农业类专业中应用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为此,开发和应用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也应作为中职农业类专业建设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项目予以重视。本文以畜禽解剖生理课程为例,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现代农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从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建设的背景分析入手,阐述农业类专业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开发的内容及其应用。
一、资源建设的背景
1.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开发是信息技术在专业教学应用的需要
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知识信息传递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学科知识信息传递的角度来思考,信息技术具有效率高和效能高的特点,已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中,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之一就是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而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的开发则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形象而具体的体现。
2.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开发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现代化的需要
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础,应能满足教学、实训、科研等多方面的需要。一是适合教师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受资金、场所等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将大型的流水线和重型设备搬进实训室,就需要将这些操作对象和设备经过模块化、模拟化、仿真化处理,使之既具备实物的一切特征,又能放在一定的空间里作为训练工具,从而有助于教学应用。二是适合学生学习。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根据学生实际,制订详细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即便于学生使用与掌握,又能使学生感受到课堂上无法感受到的职业氛围,达到教师授课生动形象、学生操作方便的目的。三是适合经济发展。中职培养目标必须与区域行业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培养的学生不仅能直接从事生产一线操作,还能成为引领行业技术革新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开发是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的需要
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是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满足专业建设需要。职业教育资源的开发,要求能满足校内教学中理论验证及单项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技术的应用能力等多方面的需要。二是满足公共服务需要。资源开发需有利于面向区域企业及兄弟学校开放,实现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资源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满足学校发展需要。专业资源建设的规划、建设必须服从学校整体规划的需要,不仅要为其他专业的规划、建设提供示范,还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带动学校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从而更好地发挥基地的投资效益。
二、资源开发建设的内容
1.资源开发的技术基础
中职畜禽解剖生理课程是养殖及牧医类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其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开发依据的技术基础为三维动画,即在计算机中建立一个虚拟的三维世界,按照要表现对象的形态结构和大小建立一个模型及场景,并根据要求设定形态结构的运动轨迹、过程和其他动画参数,最后按要求为表现对象赋上特定背景,都完成后让计算机自动运算,生成特定的画面。
2.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搭建
将三维动画技术应用于课程资源的建设并实现共享,还需要建立一个技术平台――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用来解决资源的建设、整合、开放与共享问题,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虚拟实验教学环境。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方案设计是从虚拟仿真实验应用、教学资源、课程管理、教学管理四个维度切入,从而解决实训应用的统一管理,达到教学资源最大化。
3.动物虚拟仿真解剖软件
动物3D虚拟解剖软件主要是依据动物解剖学的教学要求,采用三维立体仿真技术,根据采集到的特定动物真实影像的解剖位置及比例参数,对犬、鸡等特定动物进行3D真实还原。软件设计主要是基于系统解剖学的教学理念,对特定动物各个系统的解剖结构进行逐层讲解与展示,从而充分展示各个解剖结构特点和内在联系。
动物3D虚拟解剖软件共有三个模块:结构认知、随堂练习、随堂测试。结构认知模块可对动物各个器官进行360°全方位展示,可从各个角度对特定器官进行缩放、旋转观察及拆分操作,对动物多个系统整体结构有立体的认识。同时,还可对单个器官结构进行放大观察,使学生能够观察到微观复杂的解剖结构,如具体的神经、血管、淋巴等。重要的解剖结构还会有文本注释,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学习及理解。随堂练习和随堂测试模块,可检测学生使用解剖软件后的学习效果,可有效反馈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三、资源的应用实践
1.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3D为基础的动物解剖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开发,以其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示动物主要器官系统的解剖结构、内部形态,改变以往仅靠有限的实物展示、挂图或文字描述等途径,通过动画演示并配以图解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更直观有效的方式加深对器官结构的认知,且这种实训过程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有利于教学计划的实施。比如在动物循环系统的教学中,以前一般先是用静态实物或挂图展示心脏及血管模型,再通过文字反复描述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的过程,内容抽象,教学一般需要4课时,现在通过3D解剖软件演示教学,学生只需2课时就可轻松掌握。
2.有利于开展个性化教学
现代教学提倡一对一的教学,其教学模式是灵活的、多样的,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也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这就需要创设适合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虚拟仿真教学实训软件设置了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菜单功能,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的程度,随时打开学习链接,针对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选择性地反复开展学习,同时,还可通过配套的测试内容反复练习,直至将知识点完全掌握为止。比如学习泌尿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教师只要做一次讲解和点评,学生就可根据自己的了解程度,通过3D演示资源有所侧重地去自主学习,掌握相应器官的结构特点,让学生感觉有趣而不枯燥。
3.有利于降低教学成本
一、高职英语课程基本要求与目前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高教司出台《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课程基本要求》指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达到“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这一基本要求对高职英语提出的实用性和人文性的要求,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开拓学生学习视野,培养兼具语言实践能力和人文精神的综合型人才。
而目前的高职英语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重语言能力轻人文素养,重语言基本功培养轻职业技能培养,与初中英语新课标衔接不佳的问题。这几个问题既导致高职英语教学效果不佳,又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丧失兴趣,学生将英语视为最不愿意学的科目之一。
二、高职英语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要改变以上所诉现状,就必须要进行改革。目前高职英语的改革从课程定位、培养目标、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讨。王守仁认为“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主要是通过大学英语课程来培养的”。因而我们认为,职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也应该是通过高职英语课程来培养,一个规划良好,充分体现课程合理性和学生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会对教学效果,教师队伍培养等多方面带来诸多好处。
高职英语作为基础课程,它承担了三个方面的教育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合格公民;为专业学习和形成就业、创业和岗位能力服务;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
三、高职英语课程建设体系的初步构想
1.入学分级教学。为了解决不同地域,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应开展分级教学,这是多元化课程体系的基础。入学分级教学指的是在新生入学时,组织学生开展摸底测试,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的教学班。针对不同班级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不同的教学进度,制定不同的教学规划。彻底改变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使得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都可以在教学中得到满足。
2.设置通用英语、通识教育类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通用英语即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EGP),培养的是学生的基本英语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综合技能。目前我们所用的教材基本都按照通用英语来编写,分为不同等级,一级完成后再学习难度更高的一级。在分级教学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等级开始学习,达到最高级水平的学生就可以进入后续的通识教育和专门用途英语体系学习,既能让学生不断进步,又避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通识教育类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Education (EGE)考虑到了英语教育的人文性,旨在通过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素养。通过通识教育类的英语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理论、思维方式,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ESP)的范畴较大,主要涉及专业性的英语,其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敏感性,解决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的过渡与衔接问题。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会对本专业涉及到的一些专有词汇有所涉猎,为学生日后走出校门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3.将网络学习平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条件,将网络学习平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是一个良好的途径。首先,学生通过登录网络学习平台,可以自主地安排学习的场所及时间,学习的自主性大大地提高。其次,在平台中,学生可以和同学以及教师展开交流,尤其是与教师的交流,可以达到一对一,这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解答。第三,网络平台的使用,使得现代化教学手段得以充分利用,教师可以在平台中为学生呈现图文并茂的生动的情景,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第四,网络学习平台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经常性更新,有助于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体验。
四、结语
高职英语多元化课程体系的建设是适应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高职英语改革的必然之路,只有进行多元化的课程建设,才能满足社会与学生个体对英语学习的需求,从而在学生的专业发展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上产生积极有效地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类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2.
[2]马俊波.基于高职教育理念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2):101-103.
英语对中国人来说是第二语言,全中国有几亿人学习英文。但,很多人的英文处于低水平,即除了考试外读书看报交流全不会。这是应试教育的必然结果。所以,我国英语教育应该注重英语的工具。
二语教学一直是国际语言学界研究的焦点。我国为了适应国际化的潮流,在国内普及英语教学。近年来又开设了小学英语。对于小学而言:小学英语教学课程建设才刚刚起步,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小学英语教学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经调查发现,当今小学因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一些困难:现师资缺乏;对英语教学没有成熟的案例可以依托;很多方面还属于摸索阶段。受初中英语的影响,小学英语应试化倾向非常严重。本人认为:小学的英文教育应该去应试化,应该切实体现英文的工具性,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才是小学英语教学应该坚持的原则。
二、如何实现小学英语的工具化教学目标
工具性是和人文性是学习第二语言的根本目的。学习第二语言是两种思维的冲突和碰撞,如果没有科学的理论支撑,第二语言的学习是非常有难度的,第二语言的学习受很多心理机制的限制和制约,当然第二语言的教学者如果不了解这些心理运行机制就没有办法制定第二语言的教学工作解决方案。所以,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借助语言相对论深入剖析小学生各个阶段汉语思维与英语思维的异同
对于语言相对论,学术界公认美国语言学家布朗(R.L.Brown)的说法。他认为,“语言相对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语言A的结构不同于语言B的结构;(2)文化A与文化B的行为结构差异同语言A与语言B的结构差异有关联;(3)语言A的结构决定文化A的行为结构,依次类推[1]因此,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英语和汉语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尤其是英语和汉语之间思维方式的不同。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法并不中重要,英语的思维习惯才重要,就像一个中国人一样,他没有读过书,并不代表他就不会说话,甚至他比读过书的更会说。所以,思维的养成才是英文学习的关键。因此,作为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在语言相对论的指导下,去了解英语的思维习惯。只有深入了解英语的思维习惯后才能更好地从事英语教学,从而避免将小学生引向应试英语。思维习惯的养成,胜过学习很多语法,语法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养成。
(2)思维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迁移的影响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3]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一定注意迁移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小学生的思维定势虽然没有初中生那样强,但受汉语的影响,已经养成了一定汉语的思维定势,这是母语的学习过程中必然的结果。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母语思维对英语思维的影响,这里主要指负迁移现象。而教师要想了解英语的的迁移问题,应该加强语言信息库的建设和利用,才能够对中国人所常犯的学习错误有所了解,才能够在英语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秘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鸥,朱晓民.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及特征[J].语文建设.2006(09)
[2]刘伯奎.语文学科结构的板块缺失[J].语文教学通讯.2006(12)
[3]菅舒涵,李海霞.口语交际教学的历时梳理[J].当代教育论坛.2006(06)
[4]杜红梅,李长中.中美语文教科书口语交际的个案比较[J].语文建设.2006(03)
[5]王荣生.口语交际的课程意识[J].语文教学通讯.2005(26)
[6]李明洁.口语交际课程要教什么?[J].语文教学通讯.2005(26)
[7]张淼.中学语文教材中戏剧作品选文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8]许文莹.试论中学语文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的融合[D].首都师范大学2011
[9]杨自路.语文特级教师用写作支持教改和教研经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10]肖永花.初中学生作文心态及教学实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11]梁新民.幼儿师范生文言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12]王海梅.地方院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13]王华.口语交际能力评价策略构想[J].语文建设.2005(09)
[14]李明洁.进入教学的口语交际及其特点[J].语文建设.2005(08)
[15]朱圣元.以操练为策略的《普通话口语交际》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16]周靖杰.中职文秘专业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17]陈慧娟.中职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6
[18]李虓.浅谈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讲、练、评策略[D].辽宁师范大学2007
[19]朱海蓉.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设置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
[20]刘伯奎.让中学生的口才都雄辩起来--关于中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2005(06)
秘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袁薇.文秘英语课程设计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6(09)
[2]张玉美,赵萌.英语导课艺术及其应用性研究--以《文秘英语》课程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06)
[3]孙敏.任务型教学在职业中专文秘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文学教育(中).2010(05)
[4]陈郁.高职《商务文秘英语》课程实训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1(09)
[5]许亮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涉外文秘英语学习[J].南平师专学报.2007(03)
[6]罗云.任务型语言教学(TBLT)在《文秘英语》课中的运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6)
[7]倪玥.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文秘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12)
[8]文军.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领域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
[9]张妍.以岗位任务为目标的文秘英语课程项目改革[J].才智.2011(12)
[10]马丽华,刘景.工作过程导向的《文秘英语》课程校企合作教学探索[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4)
[11]胡信华.论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文秘英语课程建设--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为例[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02)
[12]胡惠芳.用Authorware设计开发高职高专“文秘英语”课程教学课件[J].科技资讯.2010(12)
[13]刘强.WPS理论在高职文秘英语课程中的应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03)
[14]宋曦.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中教师角色思考--以《文秘英语》教学为例[J].民族论坛.2009(11)
[15]张冬水,张锦春.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文秘英语教师角色思考[J].海外英语.2011(04)
[16]师莹.以“任务”为中心的文秘英语教学设计[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
[17]卢丽虹.高职国家精品课程《企业文秘英语》教学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0(32)
[18]李存晰,黄冬娇.任务型教学法在文秘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
[19]文军.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领域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
[20]李红.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和专业英语合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1(01)
秘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陈燕青.中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2]彭素强.开放式英语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冯爽.国际商务文秘英语能力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
[4]覃文汇.基于网络的广西专业英语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
[5]邹滢.中国初中英语词块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6]王海英.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及英语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
[7]易浩萱.职业学校饭店英语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
[8]李滢.职业能力取向下的高职文秘专业课程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9]周莉华.高职高专任务型英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10]王梦禹.从中小型企业文秘人员需求试论教育机构秘书人才培养[D].暨南大学2013
[11]叶娜.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护理专业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12]白杨.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13]缪秋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探究[D].苏州大学2011
[14]谢筠.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特色英语教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
[15]范洁.基于高教自考课堂的互动英语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基础教育新课程已进入了全面推广阶段,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农村学校的英语新课程实施步履蹒跚,对广大农村第一线的英语教师来说,仍要经历一个漫长艰苦的历程。他们对新课程是否适应?准备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急需哪些培训?值得教育学研究者和教育行政部门关注。本研究就是对此问题的初步研究。
一、研究过程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课堂观察三种研究方法。编制问卷时,研究者在参考相关资料、征求部分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的目的,编制了问卷调查表、访谈提纲和课堂观察记录表。
本研究以湖南益阳地区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为调查对象。益阳市共有初级中学200所,英语教师1250人。在选择样本时,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益阳市所辖的8个县(市、区)随机选取260名初中英语教师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从260名教师中选取10名教师作为深度访谈的对象,并选取了一名教育行政官员、一名校长、一名家长进行访谈。
试测于2006年3~4月进行。根据试测结果,反复推敲修改问卷,最终形成正式问卷。问卷分为五部分,第一、二、三部分由封闭式问题组成,第四部分由半开放半封闭式问题组成,第五部分由开放式问题组成。在2006年6~7月正式施测时,总计发放问卷260份,回收问卷252份,回收率96.9%,其中无效问卷22份,有效问卷230份,有效回收率91.3%。
为了获得更丰富的客观资料,笔者于2006年6月~7月,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4位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对6位教师进行了集体访谈。与此同时,还采用自然观察法,深入农村初中英语课堂,通过随堂听课等方式对英语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实地观察,总计听课20节。
2006年8~9月对调查问卷、访谈内容和课堂观察的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在基本遵循客观的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结果分析。2006年10月完成研究报告初稿,11月底定稿。
二、调查结果
1.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对新课改的认知和态度
(1)对新课改的认知。如要顺利实施新课程,教师首先应对新课程研制的背景、蕴含的教育理念以及主要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和深刻领会,在此基础上方能形成积极的态度,从而在所教课程中进一步领会和实践之。调查显示,关于新课改的进程和总体目标,大部分教师都已了解;而关于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仅10.4%的教师做了正确的选择,还有42.3%的教师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与总体目标混为一体;大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的启动时间和纲领性文件不甚了解。这说明,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新课改的宣传和培训尚未紧步跟上,没有深入到农村地区的一线教师中。
(2)对新课改的态度。在对新课改的关注程度方面,调查显示,25.7%的教师“十分关注”,54.3%的教师“关注”,有20%的教师“不太关注”;有54.5%的教师表示对新课改“全面支持”,有27.4%的教师“观望等待”,9.1%的教师“得过且过”,9%的教师“说不清”。
关于“对新课改的态度”的调查显示,23.9%的教师认为此次新课改“非常有必要”,62.2%的教师认为“有必要”;1.3%的教师认为新课改的各项举措“十分合理”,71.7%的教师认为“基本合理”。对于“新课改的理念和举措先进、合理但不可行”的观点,8.7%的教师“非常赞同”,63%的教师“比较赞同”;对于“如不扭转对升学率和高考成绩的追求,新课改的举措很难实施或落实”的观点,51.3%的教师“非常赞同”,42.6%的教师“比较赞同”。
本次调查显示,虽然大部分英语教师对新课改抱着积极的态度,但也有不少教师抱着“观望等待”、“得过且过”的消极态度。态度是行为的先导。面对新课改,教师以怎样的心态应对将直接影响他们在新课程实施中的行为。积极的心态将促进教师主动适应新课程,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消极的心态则会妨碍教师在改革中发挥自己的才智,不利于教师的发展。
2.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专业准备或适应
(1)对新课程观念和角色的适应。观念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走进新课程并实施新课程。关于“对新课程观念的适应”的调查显示,51.7%的教师认为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实实在在的经验或体验”,10.9%的教师认为课程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11.7%的教师认为课程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25.7%的教师认为课程是“学校育人的规划或方案”,这说明大部分英语教师已具备了一定的课程意识和较新的课程观念,但仍有不少教师未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有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的状况,尚未形成新课程强调的“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的现代课程观。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从传统的课程执行者变为课程建设者和开发者;由传统的成果应用者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对新课程角色的适应调查显示,对“学生发展全靠学校和教师抓得怎样”这一观点,63.9%的教师“不太赞同”,13.9%的教师“非常赞同”,40%的教师“比较赞同”。这说明,大部分英语教师正在逐步地对自己进行角色定位,努力实现角色转变,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当问及“您能否实现新课程要求的角色转变”时,存在着年龄大小和教龄长短的区别。30岁的教师中有54人选择了“符合时代的要求,应该且能够转变”;30~40岁的教师中有42人选择了“由于外在原因的限制,不能成功转变”;40岁以上的教师中有39人选择了“要求太高,不能转变”。这说明,年龄越小教龄越短的英语教师角色认同越快;年龄越大教龄越长的英语教师角色认同越慢。尤其是那些老教师,要他们否定几十年来积累的经验,放弃他们的“教育法宝”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2)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技术准备。基础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采用国际通常的分级目标体系,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水平和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为目标,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教育目标从小学至高中设计为九个级别。然而,在“对新课程目标的领会”调查中,回答“初中英语新课标提出的课程目标”时,只有49.1%的教师选择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正确项。当问及“初中英语新课标强调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时,没有一位教师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其中选择率最高的是“交际能力”(88.7%),其次是“语言技能”(74.8%),选择率最低的是“学习策略”(37%)。这说明,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研读不深,基本上处于一知半解的境况,这势必对新课程的实施产生不利影响。
关于初中英语教师对新课程学科内容的准备状况,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解:对新旧教材异同的把握;对新教材的处理;对新教材所体现的教育理念的领会;现有学科专业素养对新课程的适应性。当问及“您认为英语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最根本的变化是什么”时,教师中有63.5%的人认为是“形式的变化”,18.7%的人认为是“结构的变化”,11.7%的人认为是“内容的变化”,6.1%的人认为是“难度的变化”,这说明大部分教师对英语新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钻研。当问及“您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新教材”时,73.5%的教师表示“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对教材作适当修改或补充”,13%的教师表示“根据考试要求对教材进行删减或增补”,12.2%的教师表示“主动改编教材并加入新材料”,1.3%的教师表示“按照教科书教学”,这说明大部分英语教师已树立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但当问及“您职前接受的学科专业训练是否足以应对英语新课程的教学”时,只有26.5%的教师回答“是”,多达73.5%的教师回答“否”。究其原因,现今乡(镇)中学英语教师极少有科班出身的,绝大部分是半道出家或转岗培训后改教英语者。本次调查的252名初中英语教师第一学历所学专业为英语的仅有51人。
新课程强调课程的整体性、综合性、生活性、实践性等,教师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才能适应新课程,胜任新课程。关于“通识内容准备”的调查显示,当问及“您在职前形成的一般文化素养是否足以应对当前的英语新课程”时,74.3%的教师回答“是”,只有25.7%的教师回答“否”;对“除英语文献外,您平时最喜欢阅读哪方面的读物”,57%的教师选择了“文学”,14.8%的教师选择了“历史”,2.2%的教师选择了“哲学”,14.3%的教师选择了“政治”,3%的教师选择了“经济”,8.7%的教师选择了“科普”;对“为了拓展教学内容,您常用哪类资料”,72.2%的教师选择了“文学作品”,45.7%的教师选择了“社科文献”,27%的教师选择了“科技文献”,23.5%的教师选择了“网络信息”,76.5%的教师选择了“教参资料”;当问及“您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大众文化’充实教学内容或活跃课堂气氛的情况时,54.3%的教师选择“经常”,45.7%的教师选择“偶尔”;当问及“您关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并在教学中有所反映的情况”时,22.2%的教师选择“经常”,72.2%的教师选择“偶尔”,只有5.6%的教师选择“从不”。课堂观察也显示,有不少教师能结合当今的社会发展形势或时事经济事例等充实教学内容,还有一些转教英语的教师能将自己原来的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经验运用到英语教学中来,从而使英语课在内容和方法上更加丰富多彩。
《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校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准备”的调查中,当问及“您在教学中使用音像资料的情况”时,49.6%的教师回答“经常”,41.7%的教师回答“偶尔”;当问及“您是否自制课件并运用于课堂教学”时,65.7%的教师回答“否”;当问及“您是否利用或开发网络课程资源”时,68.7%的教师回答“否”;当问及原因时,基本上集中于“教学条件有限”、“无设备”、“学校不具备条件”、“不会使用电脑”、“资源缺乏”、“设备不足”等。当问及“您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时,“讲授法”选择率最高(80%),其次是讨论法(76.1%),而参观法和欣赏法最低,分别为5.7%、8.7%。这说明在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仍占很大的比重,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少之又少。这种状况也与课堂观察相符。从实际的教学情况看,许多英语课堂依然充斥着“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学,很少看到教师使用现代教学技术。这表明,大多数学校在实施英语新课程时面临着教学硬件“跟不上”的问题。虽然跨出了传统的粉笔、黑板和教科书的时代,但很多英语教师对于互联网、计算机还相当陌生,更谈不上熟练使用和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了。
3.农村英语教师对新课程的胜任感及存在的困难
(1)对新课程的胜任感。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和载体自然是教材。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是高还是低,新教材难度是大还是小,教师们在实践中都会有自我感受。“自感难度”虽不能完全表明“新课程的难度”,但却能表明教师对新课程的胜任力、适应性或准备度。调查显示,虽然29.6%的教师对“初中英语新教材有利于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表示“非常赞同”,53%的教师表示“比较赞同”,但80%的教师都觉得英语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难度“提高了”,只有8.7%的教师认为“降低了”;19.1%的教师觉得英语新教材的内容份量“过重”,77.8%的教师觉得“稍重”,仅有3.1%的教师“说不清”;97.8%的教师都认为英语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只有2.2%的教师认为“没有什么差别”。
对“最难把握的方面”调查发现,目前英语教师普遍认为新课程的教学标准或尺度很难把握,不知道该怎样讲,讲到怎样的深度、广度才算完成任务而同时又不会影响中考。他们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觉得新课程太难教了。对“英语新课程的教学中最难把握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教师们的反映不尽一致。除了“学科内容”和“其他”两项,教学中难以把握的因素按比率排列依次是:“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课堂组织”、“课程理念”、“师生关系”和“教学技术”,其选择率分别为23%、20.4%、20%、19.6%、11.4%和5.6%。
(2)欠缺的条件及存在的困难。新课程的实施不仅需要教师观念上的更新,也需要教师掌握并运用新的教育技术和方法,同时还需要必备的设施。在“欠缺的条件”调查中,当问及“您认为新课改要取得成功急需哪些条件”时,64.8%的教师选择了“课程资源充分”;当问及“您认为本校实施英语新课程的不利条件”时,91.3%的教师都选择了“教学设施不能满足需求”;当问及“据您的实践和经验,您觉得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英语教学最困难的是什么”时,75.2%的教师回答是“缺少相应的设施或设备”。以上结果反映,目前英语新课程实施遇到的一个最大困难就是器材、设备不足,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的支撑。而缺少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就难以实现根本性的转变。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军军事院校体制编制的调整,一些院校从单一的学历教育院校转为任职教育院校或士官培训基地等,士官教育成为一些院校教学培养的主要对象。伴随着培养对象的转变,士官教育实践不断深入和发展,在士官教育的特征与规律、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建设、教员队伍建设、士官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士官的思想政治建设、身体心理素质培养等各方面,全军各大院校教育机构都进行深入的研究。然而,我军士官英语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相对显得滞后。因此,为使我军士官教育改革工作全面发展,为部队培养合格的岗位人才,探索新形势下士官英语基础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1军校士官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我军一些军事院校开展士官英语教学已有多年,虽然经过多年的总结积累,但目前军校士官英语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1多数学员英语基础薄弱,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
目前,我军院校和专业培训机构面向部队招收的士官学员多数为地方应征入伍的新战士,入伍时间多为两年以内。士官学员在入伍前虽接受了中学阶段的教育,但是入伍后经历了几年部队生活,其英语学习受到很大影响;且大部分士官学员来自偏远省份和贫困地区,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这也直接导致了士官学员入学时英语基础薄弱的现状。大部分士官学员入伍前在高中阶段对文化学习热情不是很高,特别是英语学习,一些学生甚至会产生不良情绪,这也导致其英语基础能力相对其他科目较差。
1.2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模式不够系统化
目前军校实施士官英语教学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教学形式还比较简单,教学设施只能满足基本的教学要求,很难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从而降低了军校士官学员学习英语的兴趣。虽然目前军校对教学基础设施整体投入在不断加大,也在寻求和探索相关的方式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但总体进程却相对缓慢,还处于摸索阶段。
1.3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内容单一
教员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学内容上把士官英语基础教学等同于地方高职高专职业技能的英语基础教学,脱离部队实际,失去为部队培训岗位人才的实效性。英语教学侧重点一直延续了学历教育中强调基础扎实为基本经验和骄傲,过于重内容数量轻教学质量,偏重知识积累、大量强化训练和超负荷运转,而忽视兴趣爱好方面的个性基础,不能学以致用,导致脱离实际,兴趣丧失。在英语课程设置上,内容单一,模式统一化,课程缺乏灵活性、弹性,自由度小。教学方法千人一面,适应能力不强。学员兴趣爱好差别很大,英语教学不能迎合学员的不同需求,导致供求失衡,也是造成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在教材建设上,士官教育开始以来,英语教材大都选择地方高职高专的基础英语,有的甚至是东拼西凑的初中英语课本综合处理的教材,根本没有针对士官学员的军事特点,完全从基础英语的角度出发,并忽略学员的年龄结构、接受能力和学习习惯。
2 士官英语教学应采用的对策
为了有效解决士官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军校教员应针对问题,对“症”下药。
2.1 解决士官英语学习动力不足之对策
把握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升思想认识。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员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英语课程在开发学员的情感态度方面应发挥特殊的作用。”要让学员充分认识,学习英语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培养能力型士官的必经之路,是实现士官队伍长期有序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2.2 解决士官学员对学好英语信心不足之对策
加强与学员的思想交流,帮助学员排除“胆怯”心理。对于军校士官学员来说,虽然他们有新的身份――军人,但同时他们也是普普通通的人。教员应尽可能地加强与其交流,从根本上了解他们、认识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此外,教员应加强自身修养,形成个人教学风格与魅力,以此感染学员。问卷调查中关于喜欢教员类型一项的调查结果显示,学员普遍喜欢诙谐幽默型和知识渊博型的教员。通过学员和教员建立起来的良好关系,帮助学员排除对教员、对英语的“胆怯”心理。
2.3 解决士官英语教学问题之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33-02
一、会计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会计英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逻辑性强、系统性强和连贯性强的课程。传统的会计英语课程的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因此,必须对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科学改革,科学设计会计英语实训流程,加大会计英语实践教学的力度,在高职院校构建合理的会计英语实践课程体系。将国际通用会计知识整合到会计英语实际业务操作中去,加大语言应用实践教学的力度,探索加强学生会计英语专业化表达的途径,为培养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的以英语为主要交流媒介的会计人才服务。
二、会计英语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程序
会计英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又以统一性、一贯性、准确性为主要特点。在构建会计英语实践课程体系时,必须考虑到该课程的特点,并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会计英语实践课程体系的具体结构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使其体系既完整又具有可操作性,既有稳定性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会计英语实践课程体系的研究主要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现状调查。教师亦或使用讲授精读的教学方法,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亦或局限于用英语陈述会计理论知识,将汉语的基础会计知识译成英文的会计知识,没有将英语语言的实用性有机地贯穿到会计专业知识的教学中,没有将国际会计行业的前沿知识融会贯通至教学中来,使得会计英语课变成只是用英语简单地重复基础会计知识的第二课堂。由于部分学生英语语言基础较差,以及对会计知识的理解有限,使得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师生互动较少,课堂教学效果较差。传统的会计英语课程设置特色不明显,没有强调会计业务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没有突出英语语言的交流功能。教学过程中,由于强调特殊案例教学,不注重基础知识的应用。培养出的学生很难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毕业生不能很快的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往往需要很长的磨合期或需经企业专门组织培训才能从事具体的工作。
2.确定目标。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高职学院要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培养高层次外向型应用人才为目的,努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课堂教育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相融合、一般教师与“双师型”教师相融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合、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教学科研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为社会培养出外向型、应用型高级专业外语人才。根据现状调查结果和教学要求,应对会计英语实践教学提出预期的目标。会计英语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应为培养具有交际性、实战性和复合性的特征,能直接上岗的以英语为主要媒介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的会计人才。交际性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实战性是指培养的人才能熟练地进行会计业务的独立操作,能够针对具体业务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和操作;复合性是指一个合格的会计英语人才必须掌握国际会计准则及国内现行会计准则的基本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于实际业务中。此外,还应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创新精神,有后续学习能力。
3.理论设计。目标确定以后就要进入理论上的模式设计阶段,这是根据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的总体指导思想进行的具体的操作程序设计,包括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教学活动的基本流程。在进行会计英语实践课程体系研究时,应注意科学的教学理念与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等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在相关性,根据实际会计业务流程,设计会计英语实训教学场景,在教学中使用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使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这三个环节中,现状调查是前提,确定目标是关键,而理论设计则是重点。教学模式建立后,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检验其操作效果,并能够对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对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修正,使其不断完善和发展。
三、会计英语实训教学流程设计研究
实践教学应该贯穿整个课程学习的全过程,能让学生有的放矢、学以致用,在教育之初就为将来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和手段,丰富了课堂内容,极大地提高了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以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为主的个性化和主动式教学模式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会计英语教学离不开会计业务的处理,会计英语实训教学的设计也应以处理会计业务为基础,以专业英语为工具,以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为指导,以现代化教学设备为辅助地进行。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及在国外的学习调研,依据国际通用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课题组设计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计业务流程图(如图一会计英语业务流程图),在过去多年会计英语实训教学中,课题组成员一直使用该流程并做了适当补充和修改。虽然各国会计准则有所差异,但对于会计业务流程来说,基本道理是一样的,并且具有统一性。因此,该流程图虽不能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是它阐述了会计业务流程的基本程序。
图一会计英语业务流程图
参考文献:
[1]程可拉.威莉斯任务型学习模式评价[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3(1):63-70.
[2]丰玉芳,唐晓岩.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35-38.
[3]何安平.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程改革[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李海红.实用会计英语[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5]李耸,李杨,邱磊.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探索[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380-383.
[6]吴春红.Ellis基于任务的测试观[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3(2):76-80.
[7]赵继政.注意力研究与任务设计[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3(2):71-75.
[8]Benson.P.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M].Harlow,England:Longman,2001.
[9]Ellis,Rod.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10]Nunan,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11]Skehan,P. A.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M].Shanghai:Shanghai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