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2:4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研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201-02
音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曾说过:“音乐能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有更高的启示”;孟子曰“人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我国现代著名音乐家青主认为音乐是“上界得语言”强调了音乐艺术的精神性。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音乐教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农村音乐教育的步伐艰难,音乐教育收效甚微,我们必须要认清时局,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在学校音乐教育上才能越走越远。
一、信阳地区农村中小音乐教育现状
信阳位于河南南部,宜居宜业。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美誉,在这里中原文化与古楚文化交融而生。这些年来,信阳人民辛勤耕耘、开拓奋进使经济有了飞速的的发展,但是城乡音乐教育方面的差距显得日益严重。农村地区音乐教育得不到相应的重视,音乐课堂形同虚设,师资力量短缺,基础设施不完善。人们对于音乐教育思想认识模糊等方面的原因都制约着信阳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步伐的前进。具体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虽然我国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却没有实际的措施和计划方案去解决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问题。由于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政策,导致城乡差距拉大。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致使国家音乐教育方针无法切实完成。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也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目的不明确,新课程理念贯彻不够。把追求学生成绩作为唯一的目标,对于学生音乐方面的培养几乎为零。学校音乐教育课程,形同虚设。重智育、重升学率、轻美育是农村各地区的通病。
(二)师资队伍紧缺
虽然每年都有教师招聘,但来到基层工作的教师寥寥无几。有些教师认为工资太低,放弃一份稳定的工作又实在可惜,于是直接采取停薪留职的方式,所以造成了农村教师“在职不在编”的不良现象;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有些教师未到法定退休年龄,就提前退休,这些都是造成农村教师队伍教师紧缺的原因。因此,对于学生的音乐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教师音乐专业素质低下
为了解决农村音乐教师师资缺乏的问题,有关部门敷衍了事,“赶鸭子上架”,让其他任课教师担任音乐课程。教师把音乐课程视为可有可无的副课。有的学校干脆把音乐课当成纯粹的唱歌课,在音乐基础知识方面根本不作任何要求,这些严重制约了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四)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基础设施
完善的基础教学设施是教师顺利而有效开展音乐课程的首要前提。由于种种原因,音乐课程成为了学校课程的附加品,所以基础音乐教学设施建设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信阳绝大数农村地区严重缺乏音乐教学设施,没有琴房,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室,甚至连一件乐器也没有。更有甚者,有些地区因财政原因,校舍简陋,桌椅破烂不堪。
(五)教师、家长和学生对于音乐教育思想认识模糊
音乐是一门可以培养学生毅力、注意力、想象力,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艺术。但是农村中小学很多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敷衍了事,认为教好教坏无所谓;很多家长把孩子学习音乐视为不好好学习的表现;同时,由于音乐课程未被列为考试范围,学好学坏无所谓,所以更多学生把上音乐课当成了一种消遣。
二、信阳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与策略
从上述情况来看,信阳农村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那么城市与农村的素质教育成果会相差巨大。因此,改变这种现状刻不容缓,也是一场持久战。对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分析和策略。
(一)提高认识,加强各级教育机构的领导和管理
改变信阳地区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现状,需要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把农村地区音乐教育提到议程上来,把眼光放长远,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大力倡导音乐教育新理念。多多关心各地方音乐教育工作,建立相关考核制度,定期的策划一些相关实践活动,为推行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保障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基层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基层教师基本权益,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拓宽渠道。以此吸引并保障更多的优秀毕业生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愿意参加基层工作;加强监督管理机制,严惩个别教师“在编不在职”的不良现象;强化教师教育育人的职业道德观念,无私于教育事业。
(三)加强专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以改革促进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带动教育发展。教育需要投资,硬件设施的完善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各级教育管理部门需加大对农村地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完善音乐教学基础设施,适当添置钢琴、音响、音乐资料等设备。
(四)提高音乐教师专业素质
要把给农村音乐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制定定期培训计划或人才培养工程来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作为长效机制。农村音乐教师不能妄自菲薄,要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专业素质,向大众宣传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改变农村地区群众对音乐教育的不当认识,为信阳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营造一个温和的环境。
(五)编写适合农村音乐教育的音乐教材
“信阳民歌,豫风楚韵,集众多优秀文化与一身,是河南民歌以及淮河流域上游广大地区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信阳地区本身就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比如:罗山民歌《采茶调》、商城民歌《游春》、固始民歌《绣家乡》等。面对我国过于西化的音乐教育,可以将国家音乐教育大纲与地方音乐文化来个融合,允许地方撰写音乐教材。这样既方便了音乐教师对于地方文化的理解与交流,而且教起来也相对容易些,学生学起来也更有兴趣,对于自己的家乡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充满对家乡的自豪与认可。
结语:开创创新型音乐课堂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关乎我们学生的道德修养、创新思维和未来国家命运。笔者呼吁:请不要让音乐课在农村地区成为一种浪费或奢侈。着手现在,放眼未来。不断地完善音乐教育体制,完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制度,打造创新型的音乐课堂。让学生们喜欢音乐,爱上音乐,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里成为美的使者、爱的之音;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受情的和弦、心的共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关鸿羽.现代中小学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01.
[2]沃尔夫冈.马斯特纳特著余丹红张礼引译.音乐教育学导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樊祖荫.音乐与人―中国现当代音乐研究文集[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华伦.安德生,伊恩.芬朗,N.C.卡彭特著邹爱民、马东风译.音乐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5]许春蓉.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问题及破解[J].时代教育,2011.
吉林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与吉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有着一定联系的。吉林农村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在人员素质、课程设置、课堂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还有差距,因此在落实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标准上还有很多难点需要去克服。针对这一问题,经过教学工作者的不屑努力,吉林很多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在开展音乐教育的发展之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吉林地区农村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值得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针对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
一、吉林农村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1)从当前吉林农村地区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师资上看,目前的音乐教师的基本学历结构中,本科教育水平的占到不到三分之一,高中和专科学校学历的占70%以上,有的学校音乐教师的缺口比较大,需要采用兼职或者代课的方式进行弥补。另外在停课的现象上,由于考学的因素,一些初三和高三年纪的音乐授课已经停止,即便是正常开课的学校,也会在考试前期停止授课。
(2)在教学设施的配置上,一些音乐教学的设施还远未达到现代化教学的要求,例如在吉林市的某些小学音乐课上,钢琴的配备达到了70%,手风琴、电子琴、风琴的配备占90%,但是多媒体的音乐设备的配置还比较缺乏,甚至一些学校还无法进行多媒体教学授课。
在教学场所上,一些中小学的音乐课教师中,能够达到演出和合唱排练水平的只占到60%,能够进行管乐队、多媒体欣赏的场所还不具备固定地点的条件。
(3)在教学环节上,教学进度目前主要依靠教材和教师来推进,但是由于教师的数量不足,或者兼职和代课的情况,使得一些本来应该上的课被不断调整,或者由于一些教师的创新力理念的问题,使得课堂显得乏味,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内容上,一些音乐课的内容多以唱歌为主要授课内容。因此学生除了学习课堂的那点知识外,对于课堂外的音乐活动知之甚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的音乐素质。二、吉林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
(1)部分中小学的领导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足,使得音乐教学被边缘化,甚至由于为了给考试让位而取消。一些学校的行政领导将音乐学科视为与升学率无关的事务,因此在音乐素养的培养、音乐教学的功能、音乐教育的意义上不做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从而对于中小学生全面素质教育起了不好的作用。
(2)在对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中,本应是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的身心教育和发展,尤其是音乐教育,本是全民素养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使得教育部门对于学校和教师的评价,停留在是否能保持升学率,是否能够获得好的考试学科的分数上,而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的音乐教学,却没有被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中,中小学的办学宗旨方向与全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生了一定的偏差。
(3)在音乐教师的素质方面,现有的教学专业音乐素养不能达到音乐教育活动的要求。很多教师身兼数职,在音乐教学上不专业,综合音乐教学素质不高,有的教师对乐理知识一窍不通,因此,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
三、解决吉林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问题的对策分析
(1)首先,作为学校管理方,要树立素质教育的教学新理念,摒除依靠文化课成绩来判断学校或者教师业绩的位移标准的做法。
(2)通过师资队伍的建设,音乐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具有受过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背景,然后要懂得音乐教学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能够不断通过创新,研究学科的技能传授与教学实践的单调等问题,利用自己所学专场,将新的理念融入到基层音乐教学工作中去。
一、课题名称: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当前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项复杂的社会系统过程中,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如果培养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我们音乐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我们要资助引导学生从理论法学习、创造、发展音乐,挖掘音乐的真理与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叫深层的感悟能力,使其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此项研究,不光是提升教师和学生素养的需要也是新型社会下学校发展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本课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通过研究这一课题,加强音乐理论教学,在教学中要求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各种形式提倡健康音乐的学习与欣赏,提升音乐教师的素质,发挥音乐教师的主要作用。
四、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有效的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课堂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多元文化的教育。
2.研究整理挖掘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优秀音乐资源,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加强学生审美素质教育,提升音乐素养研究策略的有效性。
3.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升音乐素养研究的现实意义。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的方法:问卷调查统计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第一阶段:
1.明确实验目的,搜集相关资料。
2.制定研究方案,组织研讨。
3.通过认真学习,观看《音乐课程标准》等书籍。
提供研究参考、借鉴。
具体时间为:20**年9月——20**年10月。
第二阶段:
1.抽查,了解围绕课题在所教班级实践操作。
2.分工明确及时展开研究工作。
3.同课头研讨、展示,兑现分析。
4.结合第二课题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进行展演。
具体时间为:20**年10月——20**年12月。
第三阶段:
1.围绕教材开展一系列与课题相关的音乐教学活动。
2.课题归纳总结。
3.收集,整理资料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撰写课题报告。
4.按期学习交流,互相听课,组织艺术实践活动。
5.总结陈诉。
具体时间为:20**年1月——20**年6月。
七、课题预期的成果与体现形式。
传统教学形式与现行的教学模式的碰撞,学生及社会思想的改变,课题的研究会有一些困难,但是课题经过一年的研究,学校领导的重视及各项配合再加上全体课题组人员,相信一定客服各种困难,取得良好的成绩。我们也将此研究报告及课件,调查结果,课案,表格等形式把结果予以展示。
音乐的开题报告2
(一)来源和论文类型
1.选题来源:自行命题
(二)课题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1.选题的背景
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已正式启动并使用,这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已全面开展,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得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音乐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但能够使人的思维更加活跃、陶冶人的情操、开阔人们的视野、丰富人们的生活,同时对开发提升人们的智力、增加想象力、培养创造性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但是,从近二十多年来少数民族地区基础音乐教育的状况来看,由于受地理位置、经济环境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发展长期停滞不前,与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不能在同一步伐上。音乐课至今没有得到重视。少数民族中小学的音乐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都严重缺乏,且管理与对音乐的研究也较落后。这些地区的教学质量普遍很低,教学模式很单一,大部分都是以传统的教唱模式为。由于地区条件的局限性,相关专业毕业生的自主择业性观念又较强,使得较偏僻的地区中小学音乐师资力量严重欠缺,那么这些发展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也就很难接收到专业的音乐知识,感受不到音乐带来的乐趣,因此也就难以发挥出音乐本身所要实现的美育功能。
2.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本文中的湘西自治州全称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与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接壤。湘西自治州内居住着土家族、苗族、汉族、回族、瑶族、侗族、白族等三十个民族,其中以土家族、苗族居多。由于湘西地理位置偏僻,地处武陵山区,境内山峦叠起,丘陵起伏,多民族杂居,湘西自治州是全国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已被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计划之中。由于该地的地域封闭性和交际范围的限制,经济落后,教育基础很单薄、教育改革起步较晚,因此也使得那里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大多城市中小学的音乐教育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湘西自治州这个较为落后的地区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分散性、地方性和落后性等特点。本课题通过对湘西自治州中小学进行了初步的的考察与探索后,对当地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的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对促进该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与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人生长在湘西,深知当地地区音乐教育的落后,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推进该地区的音乐教育教学能略尽微薄之力。
(三) 研究现状综述
湘西地区的音乐文化积淀很深厚,音乐舞蹈更是该民族地区中群众们不可缺少的文化生活内容,因此,大部分研究者把研究的目光集中在对湘西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之中,也取得很大的成效。但反观对湘西地区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的研究则起步晚,成果极少,且都是以论文与期刊的形式出现,至于专门研究该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成书目前还没有,可见对其研究的薄弱与缺乏。现对湘西自治州的音乐教育研究分述如下:
1.已有硕士论文研究现状
陈育梅的硕士论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学环境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从教育环境产生的国内国外背景的简单介绍,然后从问卷的调查统计对湘西自治州中小学的教育环境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估,后对当地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发展的对策。该篇论文是对整个湘西州中小学教育环境的状况一个详细的调查概述,对后面中小学音乐的教育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的参考价值。
侯杰的硕士论文《湘西多民族杂居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该篇论文是结合湘西多民族杂居地区的实际情况,展开对该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研究,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实施音乐课程提供了切合实际的理论指导,扩展了其研究的视野。同时结合音乐人类学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观念,从跨文化这一角度来审视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不但为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得到实际的运用,为理论提供了的支撑点。改进传统教育的以音乐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具有促进作用。
王跃辉的硕士论文《湘西自治州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该论文从湘西自治州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为着力点,以过发放回收问卷,统计调查结果与分析这一客观调查来研究当地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情况。而后对湘西州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从对湘西各级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几点建议;对如何提升湘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思考和关于建设湘西自治州乡土音乐教材的思考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
2.各类期刊已有研究成果
王蓉芳,唐寅玲发表的期刊《论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文化功能:以湘西自治州为例》,本篇文章从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文化的积淀、文化的传递、文化的选择以及文化创新这四个方面的文化功能进行探讨和研究。
周慧《论湘西多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依据湘西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方式,结合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展开对音乐课程资源实践教学利用的研究,以乡土音乐资源整合为理论前提来提出乡土音乐资源整合的具体做法,以适应新形式下的湘西中小学课堂音乐教学的需求。
杨蓉《湘西地方音乐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在文中分析了湘西地区音乐课程资源的种类,并简要说明了课程内容资源的调查与筛选的方式方法。对该地区的音乐课程的建设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陈瑾《湘西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思考》从对湘西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及分析入手,提出教育机构在思考当地文化发展的通史,更应重视民族地区有特色的文化传播和继承,并着力于本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学研究和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以湘西传统音乐为突破口,改革农村音乐教育,并提出了新思路:让有特色、简单易学的民间乐器进课堂;结合科学的发生发声,学唱湘西民歌以及利用湘西民间舞蹈资源,开设室外音乐课堂。
田爱萍《湘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对湘西农村音乐教育观念陈旧、师资力量不足、设备落后等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陈文静《关于湘西农村音乐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一点思考》。作者主要阐述了如何将湘西丰富的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引入课堂,其研究成果对开发与利用湘西音乐课程资源,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龙勤彪的《湘西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前景探析——以两河中心小学为例》。从客观上进行探索与分析,从主观上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与意见。
肖翠《湘西自治州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研究》。该文章通过对湘西所管辖两区两县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整体状况深入的调查研究,整理出了农村音乐教育的问题与不足,细致梳理的问题的形成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与途径来促进湘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刘廷新的《自治州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调查与分析》。文章对湘西农村部分中小学的音乐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学校及家长对该门课程重视与认识等方面做了一些调查,指出应从提升认识、更新观念,巩固师资,引进专业人才等方面入手来解决当地的音乐教育问题。
从以上已有成果以及本人所搜集的资料显示,在对湘西自治州音乐教育的研究方面,其成熟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且大多数论文资料都是针对一些常见的教学现象进行论证,并谈一些较为主观上的体会及感想,没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及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其创新性成果也并不多,可实施性也不强。
(四) 研究内容
本课题将分为四个部分来进行研究。
第一章 选题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第二章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学音乐教育概况
第三章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四章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策略
本课题是通过发放问卷,对湘西自治州地区的中小学进行农村与城市的分层发放,并对这些学校的音乐教师与学生进行随机抽样来进行该地中小学目前的音乐教育情况的了解。通过对部分县市的教育局领导,学校领导、音乐教师、学生以及走访部分学生家长进行调查。从对学校的教学设备、师资力量以及教师的专业素质->本质和教学方式方法等情况来研究。努力分析出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和影响的因素,剖析学生学习的心理状况和影响因素。对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出客观分析,为湘西自治州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找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五)难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难点
湘西自治州辖吉首市和花垣、保靖、永顺、龙山、泸溪、凤凰、古丈这七个县。其各个县市的中小学都较分散,且都距离较远。由于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原因,整个湘西的教育都较发达城市单薄。据本人所了解,湘西州里面发展较快较好,教育也相对比其他县发达一点的城市中小学,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这个只关注学习分数的教育大浪潮里,大部分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主科教学,因为这影响着他们的升学率。而在落后偏僻一点的农村中小学里由于教学设备以及师资的缺乏,音乐教学活动则难以顺利开展。这给湘西自治州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研究增加了很多难题。
2.创新之处
首次系统的全面地从各个方面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采用发放回收问卷得到最新的数据来统计,掌握一手资料,并客观的分析当地的实际情况。
(六)拟采取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第一步,搜集整理湘西自治州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文献资料。
第二步,实地调查当地中小学音乐教学情况。
第三步,分析所得调查情况,研究其中的问题,并给出建议。
2.研究方法
本论文在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实际调查,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1)文献研究法:主要通过图书馆书刊查阅以及网络电子书刊、资源等方法搜集文献资料,努力占有第一手资料,力求系统、全面地搜集与研究论题相关的教育资料来进行客观、全面和细致的梳理。
(2)访谈法:选择性的对本课题有关的领导、教师、学生、部分家长及各相关人员进行各种方式的访谈,包括面谈或者电话等。并对所得到的回答进行客观的分析来获取所需的资料。
(3)问卷调查法与抽样法:采用发放问卷,对湘西自治州地区的中小学进行农村与城市的具有代表性的学校来分层发放,并对这些学校的音乐教师与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来获取所需资料。
(七)研究计划进度
20XX.5—20XX.8 选题并收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9.16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
20XX.10—20XX.3 撰写毕业论文,完成初稿
20XX.3—20XX.5 修改毕业论文,定稿
20XX.6 毕业论文答辩
(八)参考文献
1.著作类
[1]周纯禄.跨世纪的奠基礼:湘西州教育综合改革研究[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04
[2]孟铸群,陈红涛:湘西民族教育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07
[3]秦平著:民族教育探索与实践[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01
2.论文类
[1]侯杰.湘西多民族杂居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7
[2]王跃辉.湘西自治州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8
[3]陈育梅.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学环境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3.期刊类
[1]王跃辉.基础教育传承民族文化—湘西中小学本土音乐教育发展的新思路[J].音乐教育与创作,20**,9
[2]王蓉芳,唐寅玲.论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文化功能—以湘西自治州为例[J].商情,2010,15
[3]周慧.论湘西多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02
[4]杨蓉.湘西地方音乐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利用[J].民族论坛,2005,8
[5]陈瑾.湘西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06,03
[6]田爱萍.湘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J].大观周刊,2011,14
[7]肖翠.湘西自治州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研究[J].文学界(理论版),2012,2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4-0071-02
农村音乐教育的落后作为有失教育公平的一个问题,正逐渐成为相关学者、领导、家长、学生们普遍关注的社会性问题。针对内蒙古包头农村师资队伍、教学设备、教师教学、学校音乐课的开设情况,通过相关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包头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内蒙古包头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包头人文素质教育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这些问题的存在急需相关领导和教员们谋求切实可行的出路。
一、内蒙古包头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困惑
剖析包头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发展困难现状,探究根源并抓住主要矛盾,是加快摆脱包头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困境的有效途径。
(一)人口、经济发展不均衡带给包头农村音乐教育的困惑。
具2005年统计,包头市辖6个市辖区、1个县、2个旗。各市、县、旗所有土地和人口、经济发展极为不均衡。
(注: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2007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7)》,人口截止2004年底。)[1]
内蒙古包头市各区、县、旗所有土地和人口极不均衡。昆都仑区、东河区、青山区的人口较为集中,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建设快。这些因素带动了周边农村的“城市化”,如青山区的赵家营村、张家营村和曹家营村以逐步成为“城中之村”。人口集中带给这部分地区农村基础教育三个重要优势:一是便于管理、便于交流、便于改革;二是教育经费保障及时;三是信息传达及时。如青山区教育局“针对该区新接收的四所农村小学,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了保障农村小学进一步发展的一系列办法,从校领导班子建设、师资培训、学校基础设施改造、经费投入等方面全面进行规划,确保各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提升。[2]”因此,这三区的周边及市内的农村小学教育发展较好,音乐教育的发展也较为乐观。
而另外六个区、旗、县(九原区、白云鄂博矿区、石拐区、固阳县、土默特右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是典型的“牧区”中的农业,“地广人稀”成为这六个区人口分布的突出特点。各区中的各农村小学具有离城镇远、分布零散、农村学校大于城镇学校比例的特点。例如,固阳县农村乡镇中心小学15所,村中小学18所,而城镇小学只有7所[3]。这项农村小学与城镇小学的比例远大于青山区城乡小学之间的比例。这六个区的乡村教育无论从学校硬件、投入资金等各个方面都和临近的城乡教育相比相去甚远。因此这些地区的教育部门对农村中小学面临着管理不便、交流不便、信息传达闭塞等困难。尽管近年来我区、市级财政加大了对这些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但这些地区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和生活设施条件依然十分艰苦,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根本保证。教师待遇差、工资低,许多骨干教师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即使坚持留下来的教师也面临着教师老龄化和教学方法老龄化的现实问题。2004年,教育部便下发了音乐教育新课程标准,但是在笔者2009年的调查得知,这六个区的农村音乐教师很少有人对此深入进行学习,10%的老师学习过,时至今日再没有接受过深入学习课改的培训;72%的老师知道新课程标准,而18%的老师根本不知道新课程标准是什么。这项调查中突出体现了合格的农村音乐师资严重缺乏和教学方法落后的严峻问题。在此现状下,音乐教育很难讲求质量,甚至在人口稀少的部分地区农村中小学根本不开设音乐课。
因此,人口、经济发展不均衡是包头农村音乐教育发展困难的主要根源。它带给农村一线教师“显现”的困难大致可以总结为:音乐教学设备简陋、教学经费缺乏、教师评价及鼓励机制不适用、没有继续教育的机会、教育观念滞后等。
(二)音乐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实际需求相脱节带给包头农村音乐教育的困惑。
关于中小学学生音乐兴趣及音乐素质现状,笔者进行了专门的调查。
从以上两项结果看:非常喜欢音乐的要比非常喜欢音乐课的高48%;喜欢音乐的要比喜欢音乐课的低3%;不喜欢音乐的要比不喜欢音乐课的低出22%;无所谓喜欢音乐的要比无所谓喜欢音乐课的低23%。内蒙古包头农村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矛盾突出。通过笔者访谈得出造成以上矛盾的原因,除了由于教师本身能力有限,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外,最为主要的是农村学生对现行音乐课程设计、教材内容非常不感兴趣。包头农村中小学使用的教材不统一,初步统计有近五家出版社的教材在使用,而相关部门对课改后的教材使用培训极少,缺乏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材统一筹划管理与培训。
据相关部门统计得知: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有近五成以上的学生返乡务农,有些地区这一比例甚至达到八成。而在校学习的音乐课程内容与城乡经济文化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笔者的调查显示:包头农村中小学生通过音乐课学习歌曲的只占7%;通过社会实践、媒体广播、网络等学习音乐达到93%。农村学生在校学习音乐的教学资源贫乏,缺乏乡土音乐课程设计及乡土音乐教材,这些都迫使部分学生丧失了在校学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因此,内蒙古包头农村中小学音乐现行音乐课程设计、教材编写与农村实际相脱节是包头农村学生课堂音乐学习困难的另一个重要障碍。
二、内蒙古包头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出路
根据以上问题的深入分析,包头农村音乐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总结问题展望未来,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当前所有关注此问题人士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加强包头农村音乐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包头农村音乐教育应该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切实建立城乡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音乐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扶贫助困”工程和“两免一补”政策,为包头农村在校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音乐教科书提供保障。兴建九年一贯寄宿制农村中小学中心校,以此改善农村学校音乐教学条件。对无法实现九年一贯寄宿制的中小学应全面改善其音乐教学设施,定期筹拔专项资金,根据音乐教学目标和学校实际情况,在农村各个中小学建立相应层次、相对专业的音乐教室,购买相应的乐器和音响设备。教育信息化让包头市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实现全市教育均衡发展的助推器,成为实现城乡教育公平最有效的方式。
(二)加强包头农村中小学乡土音乐教材编写及相关课程的培训力度。
包头农村地区中小学生是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并存,因此,定购或自行翻译编写多民族语言或体现地方特色的音乐教材,诸如内蒙的长调、短调,蒙汉调,二人台音乐等都可编入农村乡土音乐教材中。购置各种民族乐器和具有地方特色音乐的乐器,开设相应的音乐课程。聘请和培养符合包头农村音乐发展的专业音乐教师,例如可聘请符合条件的部分乌兰牧骑的演员或民间艺人。同时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福利待遇,适当降低农村教师评职称的“门槛”,调动农村音乐教师的积极性,解决农村音乐教师资源不足和因为不安心农村工作而造成音乐教师流失的问题。把城市超编的音乐教师鼓励到农村去工作,给新毕业的大学生更多走向农村教书育人的工作机会。
(三)搭建包头农村中小学课外音乐活动平台。
首先,包头教育厅(局)要将农村中小学音乐活动纳入年度教育工作规划,定期举行中小学生歌咏、器乐等比赛,给予一定的奖励并选拔其中优秀者到专业地方学习或选送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其次,市、县(旗)、乡(镇)要根据地方特色,在包头农村中小学也建立一定规模的中小学音乐团体,比如合唱团、管乐团、童心演出队等。利用“五一”、“六一”、“十一”或地方风俗节日庆典活动、文娱晚会,让这些团体参与其中。第三,加强城乡音乐活动交流。每年,由教育部门牵头定期组织农村中小学学生或音乐团体到城市学校来,让城市学生到农村中去,以一帮一、手牵手等形式进行交流沟通,以达到城乡学生至少在音乐方面的互补和共识。
(四)依托地方师范院校提高包头农村中小音乐教育教学科研水平。
依托包头师范学院为包头农村音乐教育事业长期“服务”,形成包头农村中小学音乐师资培养的新特色。第一,利用包头师范院校的高级知识分子和教学、科研、管理方面的专家和学者较多的优势,为包头农村音乐教育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同时开展农村音乐教师在职培训、进修,并培训包头农村音乐现代远程教学点管理人员和维护设备人员 。第二,利用包头师范学院的科学研究优势,开展有效的农村地方音乐课程实施和教材编写等科研。为包头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证研究,进而从根本上帮助农村中小学改进音乐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利用包头师范学院的图书资源丰富、信息来源广范、科研成果密集、教学设备较好的优势,可为包头农村音乐教育建立音乐教育调查和音乐教育科研的重要基地。包头师范学院的教师可与农村基础音乐教师建立稳定的关系,提供音乐教学指导和咨询,参与教改实验,推广适合当地师资、设备条件的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提高包头农村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并根据当地对基础教育教师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新要求,改进学校的音乐教学工作。
总之,解决内蒙古包头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存问题将是一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除了积极呼吁相关领导大力重视,积极促成改革之外,作为从事少数民族农村基初音乐教育的教师们更需要面对现实、调整心态、不畏艰难的积极的寻求改变自我的现实出路。
参考文献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没有音乐艺术的教育,是个残缺不全的教育。农村边远地区由于地处偏远,经济落后,信息闭塞,音乐教育资源严重匮乏,与现代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面对这样的音乐教育现状,改变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1.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现状
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的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艺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之一,而音乐教育是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艺术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在农村偏远地区还存在着严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音乐师资严重匮乏。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音乐课皆由语、数科的老师兼任,由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也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再加上潜意识里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了音乐教学质量跟不上新课标的要求。
1.2 教师素质低下。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艺术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然而绝大多数音乐教师缺乏系统的音乐知识,对音乐教学大纲和音乐教材不理解,教学方法生硬,呆板且单调。比如说,多数老师墨守成规地坚持着传统的带唱模式,一字一句的教唱,忽略了简谱和五线谱教学,导致学生几乎没有识谱能力。
1.3 教学观念落后。
教育部门重视文化课教育,重视升学率,从而忽视了音、体、美等艺术学科的教育,占用或“砍掉”艺术学科的现象仍然存在。而且,在农村中小学,基层领导,学生家长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他们认为音乐教师都是没有文化功底的,因此音乐教师在其眼中就低人一等,他们不让学生参加音乐活动,怕影响主科成绩。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也日趋淡化,从而形成了“四人”不重视(四人即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局面,音乐教育也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局限。
1.4 办学条件差,缺少音乐教学相关的设备设施。
在当今的教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俨然成了“时尚”,然而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却仍沿袭着传统的教唱模式,或者简单的拿录音机放着让学生跟唱。手风琴、录音机、与教材同步的磁带是音乐教学必备的设施,而就这些必备的器材,在农村中小学也少得可怜,甚至根本没有。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连音乐教学最基本的设备都没有,谈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呢?
1.5 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现行音乐教材的部分内容与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现状不相适应。学生学起来费劲,教师教起来吃力,导致教师难以因材施教,不得不抛开教材。由于教育理念及教育现状的差异,从而导致城市地区中小学与农村偏远地区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发展极不平衡。
以上所列的现状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前些年,国家教委曾派出过六个调查组对我国音乐师资不足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却十分令人担忧。绝大多数学生连音阶也唱不准,甚至有些偏远农村的学生连音阶是什么也不知道,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音阶竟有同学念成阿拉伯数字。能够较准确地唱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学生屈指可数,尽管中小学音乐课本的扉页就是《国歌》。识谱视唱和基本乐理就更无须谈了,学生对音高、节奏、时值等没有一点感觉。从课外活动和排练文艺节目中不难看出,农村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音乐素质非常差。学生来自边远山区,由于很少接触音乐,任凭老师怎么讲解与示范,他们还是“启而不发”,追其原因还是音乐基础太差。问其以前的音乐课,多数学生回答说:没有开设!极少数人回答,他们过去偶尔教几首流行歌曲,至今自己还唱不准音。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改变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放眼世界教育,我们应该深刻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强化课外活动和技能训练。
2.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法国作家雨果也曾指出:“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这些无不说明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必修课程之一。音乐教育对于中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然而,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差甚远。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2.1 领导要重视,观念要更新。
作为学校领导,一是要懂得艺术教育,重视音乐教育,常抓不懈,以身作则,要成为艺术教育的“内行”,不当门外汉;二是要关心音乐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支持他们开展工作,为他们创造条件,购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乐器和教学设备,充分调动音乐教师的积极性,支持他们的业务进修,合理利用现有的电教设备,为音乐教学及活动服务;三是要有长远的艺术教育规划,又有短期的活动安排。把学校音乐教学活动制度化、经济化,既要扎扎实实,又要生机勃勃。
2.2 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教学设备。
2.2.1 课堂教学。中小学音乐课教学,不能满足以教唱几首流行歌曲为目标,那种让流行歌曲牵着鼻子走,追逐“排行榜”、“金曲榜”的做法是极其幼稚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要以课本为核心,紧抓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和欣赏三个部分的教学。同时,器乐教学也是今后音乐教学中的逐渐充实和完善的内容。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是必要的,他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的音乐知识。常用的直观教具有:卡片、挂图、多媒体(如录音机、教学磁带、影碟机、教学光盘、宽带网)等,可以帮助学生直接感知,提高感性认识。
2.2.2 课外活动。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尤其是农村,在课外活动方面,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它需要我们音乐教师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课堂教学,使中小学音乐教学成为一个整体,美育教育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合唱队、器乐队、舞蹈队、学校中的大型音乐活动等,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得以锻炼和提高。
2.2.3 合理利用远教资源和网络资源等音乐教学设备。优质教育资源犹如一股清新的山外来风,吹来了教育改革的新鲜气息,吹来了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远程教育走进课堂,走进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尤其在音乐课上,现行教材中的部分内容离农村实际较远,教学难度大,这时就可以利用网络下载资源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教材,使一些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让学生耳闻目睹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恰当地运用远程教育进行教学,还可起到省时、省力、高效的作用。
2.3 抓好音乐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提高师资水平。
音乐教师的师资水平是影响音乐教育质量的直接因素。学校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应给予优厚的待遇,鼓励他们忠诚于音乐教育,才有激情去为音乐教育事业埋头苦干,以此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同时多派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以提高音乐教师自身的素质,为音乐教育奠定基础。其次,根据我国农村中小学面广量大,艺术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各级示范学校应结合社会需要,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原则。利用假期或业余时间办班进行专业培训,有组织的挑选乡村学校骨干的音乐教师,轮流训练或组织巡回教学,并定期举行音乐欣赏会,增加知识面,提高专业水平。
作为音乐教师,一是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业务自修,力争专业进修和短期培训,保证理论知识、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二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三是要针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秉除呆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尽可能结合器乐和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作为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工作。首先要主动学习,音乐课并非听听即可,需要开口练习,从发音、吐字入手;其次就是要把握音准、时值等,再加上感情以丰富音乐所要表现的效果。
2.4 加强教学改革。
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还需要经常组织一些音乐课评优的活动,多听有关教师的示范课、研究课、观摩课,从而推动音乐教学的改革,有效地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音乐教学和其它学科的平等进行。其次,要保证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改进教学方法,针对教材适当调整,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多采用互动式教学,尽可能的结合器乐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2.5 大力推广五线谱教学。
五线谱是世界各国广泛通用地、比较准确、科学的记谱法。我建议在编写中小学音乐教材及音乐课程中都用五线谱。从初级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识谱和视谱能力,并加入初级的视唱练耳练习,从整体上提高中小学音乐文化水平。
总而言之,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维、道德、智能、情感以及身心健康的素质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之一,我们要打破应试教育传统思想,把音乐教育列入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重点项目,使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尹爱青. 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2] 教育部. 音乐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对策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美国一科学家对学生做了多次实验,结果表明:每天坚持听十分钟音乐的学生,比不听音乐的学生智力得分要高得多。许多先进的中小学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表明: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大力发展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作为一名接触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线教师,在此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作分析,请方家教正。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多年来,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禁锢,管理者意识落后,师资队伍缺乏,理论水平较低,教学设备简陋,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人口居住在农村。笔者最近在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某地农村音乐教育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1. 师资队伍紧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A的基本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2. 教师素 质低下。
为解决目前音乐教师紧缺问题,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由于教师水平有限,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现在农村中小学只有三分之一的音乐教师学历达到了基本要求。
3. 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观念淡薄。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目的不明确。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音乐教师待遇差,在评职晋级等方面不及主科教师,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名存实亡,一学期没有上过几堂音乐课。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能使气氛活跃,能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
4. 教学设备简陋,经费投人太少。
笔者对某县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作了一番调查了解,得到这样一组数据: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共有300多所,教学设备情况是这样的,钢琴1台、风琴50台、二胡10把、打击乐器95件、演出服装200套、录音机150台、图书资料500册、音像资料300张,专门音乐教室20间,离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还相差甚远。各学校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更谈不上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美育的基础,面对音乐教育师资紧缺,领导部门不重视,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低下,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投人,提高师资水平,培育中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后状态是当前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当务之急。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及对策
1. 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我国音乐 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近年来,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用音乐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净化思想品质是行之有效的。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按照音乐教学大纲要求开设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2. 增加投人,改善办学条件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人,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人,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I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阅览室也应配置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
3. 加强师训工作,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教学设施简陋的诸多问题。我们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师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有音乐爱好的能基本胜任音乐课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积极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作用。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加强音乐教师的双基训练和学历培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4. 因地制宜实施教学
多年来,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应试教育的禁锢、管理者意识的阻碍、音乐师资队伍的缺乏、音乐教师素养水平的低下、音乐教学仪器与设施的简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1、音乐课程得不到落实。传统教育把过多的视角和精力放在应试教育上。学校教学往往围绕着升学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来安排。非升学考试学科的教学,特别是音乐学科的教学与实践活动,没有真正按教学计划要求得到落实,有的甚至根本就不开设这类学科。
2、音乐师资十分短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短缺现象十分突出。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而事实上,农村中小学专业化音乐教师缺口非常大,大批农村学校根本就没有专业音乐教师。
3、音乐教师专业素质低。为了能够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正常开设,许多学校的音乐教师都是由其它学科教师而改教或兼教音乐课。这些教师有的在音乐方面有些特长,有的根本就没有受过音乐教学方面的培训。他们中的大部人音乐理论素养较低,音乐艺术技能比较差。正是由于音乐教师综合素质水平的限制,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教学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4、对音乐教学重视程度不够。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能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优美,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音乐教育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理应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加强。然而现实中,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音乐教师的地位在学校也得不到保障。在评职晋级等方面不及升学学科科教师,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
5、音乐教学设备简陋。在对部分农村中小学音乐器材配备状况的调查中发现,只有少数学校的音乐教学器材配备能够达到国家音乐教学器材配备标准要求,大部分学校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率只能达到20-30%水平;音乐教学所需的音像资料、图书资料和专用教室等设施更是匮乏,与建设标准要求相差甚远。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美育的基础,面对音乐教育师资紧缺,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低下,重视程度的不足等现状,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投人,提高音乐师资水平,培育中小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后状态是当前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当务之急。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而音乐教育造就了人的审美能力,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发展健康和谐的音乐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先进精神文化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而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前沿阵地。而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笔者想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1 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村大有市场。另外,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挂钩,音乐课不统考,音乐老师也就没有成绩,就成了教师中的落后分子和下岗的对象,甚至有的音乐教师干脆改行。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还造成了音乐教师流失,遏制音乐教学水平发展。
1.2 音乐教师素质低 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的民办教师。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1.3 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更别说升级音乐教学设施,引进优秀的音乐教师了。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1.4 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甚至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五线谱等乐理知识,学生也对此不感兴趣,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2 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2.1 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稳定和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2.3 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对地方财政不足的部分进行补贴,改善办学条件,使我国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充分发展。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尤其要加大对音乐方面的教辅资料的投入,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更多的最新音乐消息,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2.4 因地制宜,改革音乐教材 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研究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同时制定因地制宜的音乐课程标准,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拥有生活气息的优秀民间音乐艺术,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还应适当舍弃教材中超出农村学生接受能力的内容。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农村音乐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重任,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为此提高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积极探索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为培养21世纪的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前沿阵地。而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笔者想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村大有市场。
(二)音乐教师素质低
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的民办教师。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三)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更别说升级音乐教学设施,引进优秀的音乐教师了。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四)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甚至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五线谱等乐理知识,学生也对此不感兴趣,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稳定和加强 农村 学校 音乐 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音乐 教育 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 艺术 ,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对地方财政不足的部分进行补贴,改善办学条件,使我国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充分 发展 。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尤其要加大对音乐方面的教辅资料的投入,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更多的最新音乐消息,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四)因地制宜,改革音乐教材
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研究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同时制定因地制宜的音乐课程标准,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拥有生活气息的优秀民间音乐艺术,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还应适当舍弃教材中超出农村学生接受能力的内容。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农村音乐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 历史 的重任,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为此提高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积极探索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为培养21世纪的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1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1 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村大有市场。另外,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挂钩,音乐课不统考,音乐老师也就没有成绩,就成了教师中的落后分子和下岗的对象,甚至有的音乐教师干脆改行。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还造成了音乐教师流失,遏制音乐教学水平发展。
1.2 音乐教师素质低 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的民办教师。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1.3 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更别说升级音乐教学设施,引进优秀的音乐教师了。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1.4 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甚至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五线谱等乐理知识,学生也对此不感兴趣,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2 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2.1 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农村;城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1-0092-02
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要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就已蕴涵着社会公平的深意。如果教育不能指向社会公平,反而扩大社会差距,岂不是背离了教育的初衷?近年来,作为音乐教育主渠道的学校音乐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别,这种发展在城市和农村中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1、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开课情况
在农村中小学校的调查中,虽然音乐课是必修课,但每周只有一个课时,有课外音乐辅导的学校占调查总数的15%,有些学校虽有校合唱团,但形同虚设,平时处于停止排练状态,每逢节假日,则临时突击,或外请辅导老师。校长们也深知美育的重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把升学率放在首位,毕竟升学率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因此,当师资课时缺乏时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教师可以随意地与音乐课调换,甚至干脆把音乐艺术类的课时挤掉,把音乐课当成可有可无的“副课”,因为音乐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学生音乐知识水平的高低与升学率无关。由于学校和其他学科教师的不重视,导致新课程教学计划内容无法顺利完成。
2、学生对音乐与音乐课的兴趣缺乏
多数学生对音乐本身很有兴趣,课余时间也常常听一些歌曲和音乐,但这种兴趣较盲目,受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学生对学校音乐课内容仍不感兴趣,音乐课也不是非常受重视。因此,音乐教师在进行新课程教学中显得左右为难,在课堂上气氛“活”了,学生的课堂纪律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反之,过于严肃又使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学生情绪调动不起来,不积极配合,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难以达到新课标中要求的教学效果。
3、农村合格音乐教师的缺乏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具有音乐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甚少,大部分是大专学历、普师、幼师毕业的。由于近几年来,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这些教师为了拿到大专及大专以上的学历,不惜代价经过七个“暑期”的奋斗,函授成为“专业音乐教师”。而一些高等师范院校为了提高创收,对函授学生的入学考试和毕业成绩网开一面,可以说敷衍了事,为了经济效益,不求教学质量,使得部分教师轻松地混得了音乐专业文凭,实际上,凭他们的专业水平难以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虽然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较多,可多数人专业思想不牢固,他们报考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初衷,并不是真正热爱音乐教育事业,而是在文化课成绩较差的情况下,选择了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很多人根本没有想在毕业后从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他们深深了解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现状和音乐教育的地位,因此,毕业后想方设法离开自己的家乡,留在城市,即使回到家乡也不安心在农村中小学从事音乐教育。尽管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但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仍然紧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落后,合格的音乐教师缺乏,音乐教师越缺乏,音乐教育越落后,造成恶性循环。
4、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内容单一
由于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农村教育改革的重视,学校的校舍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扩充,但一部音乐资料、音响资料、音乐书籍、参考资料、图书等的配置显得相当缺乏。虽然新课程标准上观念新、内容广、要求高,但对于农村音乐教师实际水平和实际条件。无法达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多样、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实际效果。
5、社会和家庭的因素
在农村,人们的艺术素养普遍较低,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也不高。学生家长对音乐教育问题认识更是存在误区。孩子学好文化课,在中考、高考榜上题名才是他们所希望的。至于是否接受音乐教育、是否懂音乐在他们眼里,不会影响孩子的发展,反之音乐课还会占用孩子的文化课学习时间,牵涉孩子学习文化课的精力。许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是为了考上中学、高中、大学,他们关心的是孩子的统考科目分数,音乐课成绩无所谓。正是这些对音乐课认识上的偏差,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从以上情况来看,对于音乐教育新课程内容的实施,在目前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困难较大。
二、城市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现代城市家庭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中小学校园里“小音乐家”到处都是,这些孩子们常代表学校去参加各类艺术比赛,教师在教学中也特别偏爱他们,鼓励和赞扬都留给他们,使别的学生受到冷落,这也违背了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宗旨。
1、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由于城市中小学拥有较好的音乐教学设施,较强的音乐教师队伍,学校和教师都在思索并尝试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的精神,实施高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都积极尝试各种教学形式,以实现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形式有以下几种:
①利用歌曲欣赏,激发学生兴趣。
②开展器乐、歌词创编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③注重语言情境的创设。
④与学生一同聆听音乐。
⑤扮演角色,增添课堂气氛。
⑥营造开放式氛围,创设自主课堂。
⑦创设绘画情境,引导学生创造美。
2、师资队伍雄厚
由于城市便利的环境条件,以及中小学教师待遇的优厚,高校许多优秀音乐专业毕业生都选择在城市发展,这就决定了城市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中小学,多配备有专门的音乐教师。音乐教师作为教育资源的一部分,受到新的教育理念、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和参加培训,完成教学素养的自我提升,以适应社会的前进和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的学历层次较高、综合能力强,在能较好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多数还能胜任课外音乐特长辅导。此外,城市中还有一批音乐教研人员、音乐教育专家、热衷于音乐的各行业音乐爱好者来支持国民音乐教育事业,并发挥了带头、引导、示范等骨干作用。他们对音乐教育资源的整合、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起着不可轻视的作用。
3、教师、家长较为重视
与农村音乐课的情况相比,城市音乐课得到了学校教师家长等许多人士一定程度的关注。一般来说,城市地处于交通枢纽地带,与外界联系较为密切,能够较方便地获得最新的教育信息。学生家长大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他们了解艺术教育,音乐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支持学生对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的学习。许多家长甚至还给孩子报了艺术类的课外辅导班,加强孩子对艺术的学习,增强艺术对孩子的熏陶。
4、教学资源较为丰富
城市经济科技水平较高,学校音乐课程的相关设施较为齐全。特别是乐器的种类和数量都比农村学校的情况要好得多。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中小学校建立了自己的音乐教育主题资源库。同时,城市的家庭音乐资源,社区音乐资源等也比较丰富,这些都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在我国目前的音乐教学中,还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现象
1、教师缺乏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在音乐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音乐教师的热情不断遭遇来自社会和学校的压力的冲击,许多教师没有信心去进行音乐教学。因此,音乐教师把音乐课程的教学当做“任务”来完成,在每个星期一两节课的情况下“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认为音乐课程在学校教学中是多余的,音乐教师缺乏自信心和学科自尊,似乎音乐教师比其他主课教师矮一截,音乐教师缺乏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
2、音乐教师的教学缺乏实效性。音乐新课程强调学生的音乐“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音乐新课程强调“模仿”,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音乐新课程还倡导“探究”、“合作”和“综合”。但是,面对音乐新课程,许多音乐教师不懂得怎么样去开展“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和“综合”等教学方式,许多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上,一节课就教学生唱一首歌,教师是一遍两遍三遍的重复教,学生则重复唱,这样下来,教师教的没有什么味道,学生的学习也没有滋味,而且一节课下来,学生还没有掌握所学习的歌曲。
3、学生对学习音乐课程比较迷茫。面对音乐新课程,许多学生不知道怎么样去学习。尽管音乐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体验,但是许多学生是不知道怎么样去学习音乐课程的,所以他们更多地表现出迎合教师或者迫于无奈。毋庸置疑,有部分学生是喜欢音乐课程的,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知道怎么去学习音乐课程,所以出现音乐课堂上学生茫然很手足无措的情景是可以想象和理解的。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一方面要立足于现实,以我国音乐教育的需要和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努力探索音乐教育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新途径;另一方面又要以可预见的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条件为着眼点,更新教育观念。当前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教育一是需要得到全社会更大的支持与教育部门更多的投入;二是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也应从自身做起努力转变教育思想,更加充分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人格健全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音乐课为培养新世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安国,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中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在经济落后、教育基础薄弱、教育改革起步较晚的湘西农村中小学,却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湘西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完善,对湘西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和进一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对湘西农村多所中小学现状进行了调查,旨在促进本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湘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音乐教育认识不够
在经济条件落后,交通、信息闭塞的湘西农村,多数中小学课表上所呈现的课时量形同虚设。领导教师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教育观念难以转变,人们普遍认为升学率是衡量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和领导业绩的的指标。因为音乐课对升学率没有没有做出直接贡献,常常被看作是“副科”。现有的课时,通常会被“主科(语文、数学、英语)”挤掉。音乐课的开设与否,学生的音乐知识和审美认识如何,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常不被领导重视。以升学率为核心的思想,在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的心里根深蒂固。重视应试教育,轻视美育教育,把学校的音乐课看成是可有可无,可以任意调剂的学科。
2、教师队伍不稳定
调查发现,湘西农村多数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这样的一个现状:音乐教师基本上不具备音乐专业知识,为了适应政策的号召,一些老师通过函授拿文凭,成为“专业音乐教师”。在德育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走弯路,就连基本的识谱、基本乐理都不会。
由于音乐教育与升学考试没有直接联系,学校便没有配备专业的音乐教师,取而代之的是兼职的音乐教师。一个老师兼教几门课,这是常见的!湘西经济落后,导致中学师资力量薄弱,音乐教育受到很大限制。
3、教学设备欠缺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教材呈现形式”的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用参考资料除了用文字表述的教师用书之外,要大力提倡开发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音响教材要紧密配合教科书的选曲,并用多重形式呈现(如:录音带、录像带、VCD等)”,“标准”在教学硬件上提出了明确的建议。而湘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设备欠缺,音乐课还停留在“喊唱游戏”阶段,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同样也没有固定的音乐教室,偶尔上节音乐课也是在班里进行。教育行政部门常把限有的经费投资在“主科”上,例如:购买些化学、物理仪器等。受“升学率第一”的观念的禁锢,作为“副科”的音乐课,改善其教学设备更是遥遥无期。
4、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认识不够
湘西以土家族、苗族居多,传统的苗族人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真实的原生态歌曲深刻地反映了他们的音乐文化。湘西的音乐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族性,深刻地理解湘西的原生态音乐形式,并使之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对保护湘西的地域和民族音乐文化都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教育机构在思考本地文化发展的同时,更应重视民族地区特有的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并着力于本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学研究和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可是,这一点却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以致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逐渐被“汉化”,一些特色民族音乐文化在传承发展中脱节。例如,苗族的传统芦笙节,每到节日之时,芦笙吹起,载歌载舞。然而,湘西大多数苗族居住地区已经淡化这样的节日,部分地区已经没有了。青少年的音乐素养慢慢地被“潮流”侵蚀,不仅特色民族音乐文化被“汉化”,更有被取代的危机。
5、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在年度工作经费预算内保证艺术教育经费。”对于经济落后的湘西农村,专业教室、钢琴等设备由于经济所限短时间内可能实现不了,但是,对于价格不是很昂贵的电子琴之类的常规乐器应予以保证。县、镇教育机关的教育经费有限,本来就不是很重视中小学音乐教育,加之分歧又多,投入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经费就少之甚少,甚至没有。有限的经费只能维持日常教学开销,根本谈不上购买音乐教学设备。
二、对策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中小学这个年龄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艺术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苏霍姆林斯多次表明了这样的观念:“中小学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反映出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不以造就音乐家为己任,它的基本目标是育人。各领导老师应牢牢抓住“以审美为核心”这一理念,以音乐教育为突破口,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以音乐教育来加强和引导学生其他方面的成长,这就要求各阶层领导老师转变观念,打破升学率的禁锢,大力发展美育,改变“只有升学率才能救学校,才能发展学校” 的看法。
2、城乡互动
积极推行合作学习,加强文化交流是湘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迫切的教学需求。音乐教育不能闭门造车,在强调校本探究式教学的时候,应努力与外界联系。县、镇、学校领导应鼓励一线教师进修学习,鼓励其组织学生参加城镇的音乐演出、比赛。鼓励其到艺术学校,省、市优秀的学校观摩教学。在大力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积极吸取城市的多元音乐文化,学习新知识,开拓视野,革新观念,才能与时俱进地组织教学。
3、 因地制宜,发展乡土音乐
湘西音乐艺术资源丰富多彩,其中苗歌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西农村中小学,不闻钢琴、小提琴之音,但得清秀山间之鸟乐。“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用树叶模仿大自然的声音,极易融入音乐课堂,并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
湘西苗族有着广为流传的山歌。乡音演唱的山歌,成了湘西原汁原味的艺术魅力。或表达苗族人朴实、善美的本性,或表现苗人强悍、勇敢、向阳花的性格。山歌是苗族人的社交工具,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本区域的山歌引入中小学课堂,实现音乐民族化,避免了民族音乐在青少年身上逐渐“汉化”的趋势。
4、加大音乐教育投入,优化音乐师资
加大音乐教育投入,根本上要加强教育经费的投入。首先,政府的投资,这是资金筹备的主要渠道。其次,利用西部大开发工程的有利契机,解决湘西农村音乐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再次,合理利用湘西美丽的山水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业,吸收社会资本,弥补教育资金短缺。
湘西农村的音乐教育师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应巩固现有师资,提高其福利待遇和地位,调动他们教学的积极性。其次,鼓励音乐教师进行进修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再次,大胆引进专业音乐教师,解决音乐教师不足的现象。
参考文献:
[1]王安国, 吴 斌. 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解读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国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素质教育要求中小学音乐教育进行改革,使得教育工作中的瓶颈得以消除,而更加与素质教育相适应。对中小学音乐教育进行改革是音乐教育工作顺应潮流、顺利开展的保障。
1. 音乐教育相关理论
音乐是一种将声音作为表现形式的一种艺术,通过这种形式来激发人们的情感,对人们的情感状况和生活形式进行表达。音乐具有较强的艺术气息和感染力,能够使得学生的求知欲望被唤起,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
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来对人进行塑造的一种教育形式,将育人作为重要的目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德育和美育得以实施的重要途径,是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
2.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中小学音乐教育经过了数年的实施,但是仍然存在一种不良的发展形势。中小学音乐教育多是将音乐课程当成了歌唱课来实施,很少学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并且很多音乐教师并不懂得音乐知识,也不能够正确使用相关音乐器材。使得更多的中小学仅仅是教学生一些书本上的传统观的歌曲,不能够对学生的智力进行培养,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能理解歌曲所处时代和情景的状态,甚至学生会产生厌烦的感觉。
在中小学学校中,音乐课程的设置单纯的是应对检查,仅把它作为一种形式对待,没有深入学习的理念。不重视音乐教育,不支持教学投资,影响课程的良好进行。学生也对音乐课程没有很好的认识,有时候将课程当做学习外的玩乐课对待。
素质教育的提倡,使得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成为必然,要求学校正视音乐教育,通过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进行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音乐中发挥出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积极创造的才能,使得学生健康的成长。
3.中小学音乐改革策略
3.1 音乐教育模式的改革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进行多元化的课程设计,在音乐中添加数学和语文甚至英语相关知识,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能够学到音乐以外的知识,加深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联想和创造能力。
音乐教育要适应当地的文化特色,对本土音乐有所涉及,使得学生在生活体验中体会音乐的生动性和艺术性,能够使得文化得以传承,并且能够得到创新,促使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3.2 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要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充分的考虑,使得学生能够自由的表现,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使得自己充满乐趣和自信,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家长和老师在课上和课下,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与音乐相关的时实践机会。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的表达,有利于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身心进行了解,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使得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地锻炼脑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才能。
3.3 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良好的品德是学生成长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要注重情景设置,在课程中对德育教育进行渗透,通过音乐中的学生融入度来使学生提高德育认识。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鼓励学生形成音乐人格思维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得德育的形成得到极大的促进。在音乐课程中对美和善的内容进行设计,通过音乐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善和美的境界,使得学生的人格得到净化,形成好的品德发展基础,对德行和良知形成一定的积累,认识到品德的完美境界。
3.4 改善教育观念
中小学学校要正确地认识音乐教育的作用,加大音乐教育的投资。招聘专业化的老师,负责中小学生的音乐课的教学工作,并对他们进行培训,使得他们有机会到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机构接受训练。为音乐老师的良好课程的进行提供条件,支持音乐老师购买相关音乐器材。音乐老师要负起责任,在对新的课程上,要使得自身的素质得到提高,不断的丰富音乐和思想教学认识,与新的音乐课程相适应。音乐课的实施中要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学习中主人翁意识,使得学生正确认识音乐教育,自觉主动地学好音乐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好音乐课程,使得学生接受良好的培养,得到良好的发展。
4. 结论
根据以上的分析,当今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不尽如人意,为了使得学生得到良好的培养,需要对当今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进行改革。音乐教育的良好进行,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等得共同努力,正确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在音乐课程设计中注重现代化的思想,改善教育工作中对音乐教育起到抑制作用的理论和思想。将课程设置为多元化的形式,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和所具有的资源,对中小学音乐教育进行完善。改革与现有教育不相适应的体制,探索新的道路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支持,使得中小学生得到全面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文.浅析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精神的塑造[J].音乐大观,201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