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疗器材评估

医疗器材评估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2:4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医疗器材评估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医疗器材评估

篇1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院管理人员已越来越重视档案管理水平对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越来越重视规范化的器材管理对提高医疗服务绩效和医院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有效的提升器材管理水平,是值得医疗管理工作者认真探讨的课题。

一、重视医疗器材管理档案的重要作用

完善的医疗管理档案,不仅是最大限度开发和发挥医疗器材在医疗活动中不可替代作用的重要依据,也是医院管理者节省有限的资金,评估器材性能和确定是否进行器材更新换代的重要依据。一台设备从采购立项、设备选型、招标采购活动中同类设备采购的性价比评议、使用过程中的性能稳定性和诊断准确性的评价记载、维修成本的投入和制造商对设备器材维修的重视程度记载等等,都是医疗器材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和不断补充完善器材管理档案,是器材检修的重要凭证,也是医院管理者做出更新换代同类器材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统一器材档案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性

医疗器材在医务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完整的器材管理可以把医务人员对器材的认知从感性的层面提升到理性的高度。重视医疗器材管理档案的特殊要求,全院一盘棋地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策略,打破科室管理的条块分割,可以充分利用和开发设备现实的和潜在的使用价值。

设备管理档案不同于其他档案,它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也是不同使用人员在不同使用时段对设备使用性能的客观性的评价,因而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应该注重档案记载的持久性、细致行、科学性和规范性。

医疗器材档案根据设备使用的时间属性,可分短期档案、中长期档案和长期档案等几种,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也要在一定时间内确保档案管队伍的稳定性。长期档案的管理人员工作异动时,应在医院人事和监察部门的监督下认真做好档案交接。

大型设备的器材管理,从采购立项,设备选型,招标采购结果记载,使用阶段的记录,维修过程的记载,直到超过服务期限的设备报废记载等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会形成大量的档案资料,构成了档案管理很长的周期性和延续性,重视这一特性是确保档案完整性的前提。

设备器材的来源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依据设备来源的国别和技术构成可分为国产、进口和中外合资三大类,因此,档案记载形式可能涉及到几种记载形式,不能因为不熟悉某种语言而舍弃某种文字的档案资料。

设备档案不仅仅是纸张,有时还包括照片、光碟等,呈现出多样化的载体形式,因而档案管理人员要有多样化的档案管理水平,不能因为管理技能不足导致某种档案遗失。

档案来源可能是多个科室,档案使用也涉及到多个科室,因而档案在传递过程中应认真做好记载,进行集中管理,以免造成档案材料的破损和遗失,确保成型档案的完整性。

三、做好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

一是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网络,强化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的建档意识。成立由医院领导牵头负责的档案管理网络,实行设备管理科、具体使用科室、具体操作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分级负责的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责任,签订器材管理责任状,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把器材管理档案纳入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医院对科室绩效管理考核范畴。不仅要明确器材操作人员的日常维护保养的职责,也要明确他们日常使用记载的职责,形成定期上报使用和保养记录的习惯,在此基础上,经档案管理人员的甄别,形成有效和详实的档案资料,从而形成一个高效和全员联动的档案管理网络。

二是重视档案材料的使用和形成效能。器材采购文件要分门别类的按年份归入器材档案,设备从采购到安装使用,都要有器材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整理和提炼后,再移交档案管理人员,同时要把档案管理的阶段性成果下发至各科室,指导各科室规范的操作和保养设备器材,同时把形成档案的各项要求明确告知各操作人员,让其能按照归档要求形成第一手档案资料,并移交档案管理部门。

三是医疗器材采购、调试、检修过程中形成的相关记载资料,以及随机配送的软件等技术资料也要归档保存。

四、提高专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素养,强化责任意识

一是提高档案馆人员的归属意识,在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等方面重视他们的工作付出,逐步形成一支稳定的管理队伍,杜绝档案管理队伍流动性过大的现象。

篇2

一、引言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公众对医疗机构提供高质量医疗和医技的要求也显著提高。为保证医疗质量,为医疗诊断提供准确数据和医疗提供较好的效果,我们计量部门需要借助临床医学工程学科不断发展的良好契机,认清计量检定与质量控制的关系,理清医学计量发展的思路,有效推动计量事业向前发展。

二、临床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

(一)临床医学工程学科概述

临床医学工程学科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医院医疗质量保证的重要前提,是医院医疗技术手段的重要内容。

临床医学工程学科的学科名称依据是1992年11月1日正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把临床医学工程学科确立为基础医学学科下的三级学科,学科代码为310.6120。医院医疗工作组成部分为医、技、护、药、械。管理规范和管理办法主要有《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卫医管[2010]4号以及《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卫规财发[2011]24号。

临床医学工程学科担负着医疗器械在医疗工作中的技术支持和供应保障的重任。学科需有完整的医学工程专业设置和人员匹配,形成从选型论证、质量控制、技术培训、风险管理,到维修维护、技术鉴定、资产管理一整套完备的医学工程技术体系。

临床医学工程学科专业结构可分为五大类26专项,具体如下:

1、影像类:CT、MRI、DSA、X射线、超声、核医学;

2、精密仪器类:透析、放射诊断、生化检验、微创窥镜、病理、微机控制;

3、生命支持类:心脏起搏、呼吸支持;

4、机械设备类:机械加工、制冷、消毒灭菌、压力容器、电动设备;

5、经济类:计量管理、设备采购、固定资产、普通耗材管理、高值耗材管理、库房管理、耗材采购。

(二)临床医学工程学科新论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化医院的要素包括:建筑(空间、环境、流程);装备(器械、设施设备);人员(医、技、护、药、械);技术(药品、医疗器械、耗材、程序);管理(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制度体系);信息(数据、文字、图形)。

随着医疗技术对医疗器械依赖性的日益增加,作为医院医疗器械的专业管理人员——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职能管理和技术管理方面的角色日益多元化。临床工程部门的核心功能可归纳为以下几个部分:

1、技术管理(technology management)

维持日常医疗活动中所需的医疗器材、设备的可利用性。功能与效能的保证(验收、维修与保养等)

2、品质保证(quality assurance)

所谓品质是指产品或服务满足或超过顾客预期承诺的能力。如检测与校准、持续改进体系的建立(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

3、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

风险是指特定危害的严重程度与发生几率的乘积。医疗器械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风险管理活动包括:危险报告管理、意外事件调查、医疗器材不良反应通报、临床培训、医疗器材性能保证检验等。

4、技术评估(technology assessment)

经济评估是指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

技术评估是指技术的可行性、技术的功效、技术的效用、技术的经济效益。技术评估不仅考虑目前的技术需求,也需要考虑中长期技术的需求。技术评估是结合成本效用的改善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进行综合分析。

5、教育训练与研究发展(training and R&D)

进行临床人员设备使用与一般性的教育,特别是电气安全;新技术、新设备引进,相关人员的培训;应用工程技术支持临床与基础研究;新医疗技术与临床器材的临床试验。

6、法规与标准的遵循(compliance with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

法规和标准可分为法规、标准、规范三个层次,法规是指法律与行政命令的统称;标准是指标准化机构批准的技术规范;规范是指规定产品或服务特性的文件。

三、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

医疗设备作为临床医生的得力工具,极大地拓展临床疾病诊治方法和尺度,可为临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也成为现代化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医疗设备研发是由包括医疗、物理、化学、电子、软件、光学和机械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合作进行,是最新的诊疗技术的集中体现。医疗设备的合理运用可为患者快、稳、准地解决病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推进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

医疗设备直接应用于患者身体,其安全性与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篇3

现阶段,PDCA循环管理模式已经被应用到医院质量管理工作中,且成效也比较显著。为强化管理,同时使医保病患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不断提升,对医疗费用进行合理控制,提升医院医保管理水平[1-3],本研究基于PDCA循环原理,创建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模型。这对加强医院内部管理,从根本上解决医院医保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医院医保管理目标等极具重要意义。

一、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内涵

所谓PDCA循环,其实是由四个英语单词组成,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的首个英文字母。而PDCA循环其实就是根据该顺序展开的质量管理,是展现科学认识论的一套科学工作程序与管理手段,同时也是程序化、全面、标准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与工作方法[4],P阶段为对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制订相应工作计划;D阶段为选择一定对策确保计划顺利执行;C阶段为对目标达成程度进行检查;A阶段为对工作进行总结,同时明确下一阶段的工作,将A阶段中的问题调整至下一周期,其工作呈现螺旋式上升趋势,具体如图1所示。

二、PDCA循环原理下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模型的具体实施

(一)计划阶段

依照PDCA循环计划环节的步骤,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划分医院医疗保险计划阶段为分析医疗保险管理现状、明确医疗保险管理目标以及管理重点分析三大步骤。

1.分析医疗保险管理现状

通过分析医院内部环境发现,医院在近些年接受疾病治疗的医疗保险患者呈逐年递增趋势,尤其是2012年新建楼层后,增加编制床位到2 000张,加之本院设置有介入放射诊疗中心、重症医学中心等专科诊疗中心与临床重点庄科,所以在本院治病的医疗保险病人比较多。重症医学科与外科等科室有着较高的治疗费用,而且老年科与康复医学科等因为患者有着较长的病程,很难控制患者住院时间,所以控制医疗保险费用的工作就迫在眉睫[5]。

2.明确医疗保险管理目标

保证医疗保险费用指标不超支、尽可能略有结余是本院医疗保险管理终极目标,具体目标是使医护工作者医疗保险政策知晓率得到不断提升,保护参保病人权益,对医院不同科室医疗保险的指标执行情况进行有效控制。

3.重点分析医疗保险管理模式

因为本院在近些年调整了管理模式,所以吸引了很多病情复杂、重症患者到本院就诊,由此就增加了医疗保险费用的上升幅度,所以,本院将医疗保险管理的核心放在参与医疗保险病人的权益保护方面。不仅对医疗保险病人住院费用进行有效控制,减轻参保病人的经济负担,同时对参与医疗保险病人的知情同意权进行主动积极保障,尤其是应用具有较高自付比例与全自费医疗器材与药品情况下的知情同意权,将不同的就诊方案提供给患者,从而提升参保病人的自助选择能力。

(二)实施阶段

从根本上说,医疗保险管理实施阶段具体分为宣传医疗保险政策、医疗保险考核方案的创建与调整、创建医疗保险交流沟通联络机制、强化日常监督与检查工作。

1.宣传医疗保险政策

本院医疗保险办公室应用多种方式宣传医疗保险政策。首先,对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宣传手册进行编制,内容主要包括门慢、门统、门特以及不同医疗保险类别患者住院待遇等。其次为每月进行一到两次的医疗保险政策学习与培训,详细讲解科室中的医疗保险政策,解答病区医护工作者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培训前后所做试卷对医护工作者医疗保险政策知晓率加以了解。再次,将本院最新医疗保险政策在医院内部网站中,保证临床与相关职能科室能够及时了解最新医疗保险政策。最后,及时将医疗保险相关问题反映给医院领导,同时在医院周会中开展通报,使本院工作人员对医疗保险政策的认识与理解能力得以提升。

2.医疗保险考核方案的创建与调整

依照医疗保险中心所创建的定额指标对科室指标进行设立,同时依照节省奖励、超支惩罚原则对医疗保险考核方案进行创设,为与医疗保险中心支付模式相适应,适当调整本院各科室医疗保险考核方案,尽可能提升医院科室的控费自主性,保证医疗保险费用支出得到不断降低。

(三)检查阶段

在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检查环节,第一步需要对医疗保险管理绩效评估标准进行制定,同时定期考核评估标准,并在年终开展管理效果评估。

1.绩效评估标准

需要划分医疗保险管理绩效评估标准为三大环节,即:员工医疗保险政策知晓率、参保病人权益保护情况以及医疗保险指标绩效。同时又可划分参保患者权益保护情况为门诊咨询满意度与参保病人知情同意两环节。

2.实际成效

首先,医护工作者医疗保险政策知晓率在医院肾科、普外科、血透室以及肿瘤等各科室展开政策培训,具体内容涉及到定点透析、门慢以及门特等医疗保险政策。将相关医护工作者抽出来进行医疗保险政策试卷答题,医护人员在培训前的分值平均是62分,而在培训后的分值则为100分,医护人员医保政策知晓提升率为61.3%,P

其次,参与保险病人的权益保护情况。(1)参保病人知情同意。从2013年到目前为止,每年进行2―3次的抽查,且每次抽查临床科室6个,从一些科室没有填写表格的习惯到所有科室意识到需要填写患者知情同意表,关于《基本医疗保险知情同意书》填写比例从实施前的50%以下,提高到100%。(2)医院门诊咨询满意度。从2013年期在医院门诊咨询部门所提交的门诊咨询满意度表对参与保险病人门诊咨询满意度加以了解,?Y果显示,参与保险病人的门诊咨询满意度自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的96.0%提高到当前的99.0%,而且门诊咨询后也加深了对医疗保险政策知晓情况,实施前后患者咨询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性,P

(四)处理阶段

1.修订局部政策

在对医疗保险政策具体执行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很多突况,由此就必须修订局部政策,对相关方案进行调整,从而使具体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2.修订总体政策

因为医疗保险指标与相关支付模式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在对医疗保险管理方案进行制定过程中需要修订政策。本院在2013年与2014年有着较好的医疗保险管理情况,然而后期重症患者数量增长比较明显,具有较高自付比例的医疗器材与药品使用率逐年攀升。所以,在下一循环工作中,应该对较高自付比例医疗器材与药品使用问题加以重点解决,为患者正当权益提供有力保障。

三、讨论

(一)PDCA循环原理下医院取得显著的医疗保险管理效果

篇4

健康是不可替代的财富,人力资源是成功的核心组织,在当今竞争激烈市场,用于高级管理层的健康投资比以往显得更重要。德国汉莎航空公司与AList EvenlsInternalional合作推出了第一项针对高要求的中国公民的健康检查旅游项目。此项目可用于个人或小团体,整个行程在四天之内以简单的形式完成。提供在欧洲最顶尖的诊所享受安全和有保障的预防性检查服务,以最少的时间避开高管离开职位过久的不便。参加者将亲身经历巴伐利亚的首都慕尼黑的自然美景以及由德国顶尖医疗机构Diagnoseklinik提供的最好的预防性健康检查服务。

我们往往低估了预防性检查的价值。慕尼黑顶尖医疗机构Diagnoseklinik拥有100多位肿瘤诊断专家和先进切割技术,先进的医疗器材,在基因分析,体内扫描、癌症和肿瘤检测领域方面一直是领先者。该项目提供由德国资深健康评估医师针对高端肿瘤诊断的完全虚拟,非侵人人体的深入健康评估诊断。全程陪同包括中文语言协助和回国后的中文咨询跟进服务,医师将协助提供咨询和解释最终体检报告,并给出任何可能性的改变生活方式的建议。

全程专享体验包括豪华商务舱,人住五星级巴耶里舍,霍夫大酒店,豪华轿车接送和陪伴旅行,附加全程中文导游服务。此外,医疗保险公司支持这样的项目,按照个人的保险项目,可报销部分或全部的诊疗费用。

谢晖,一兆韦德健身股东以及著名职业足球运动员,首次体验这种独特的体检项目。“作为一个职业运动员,健康一直是我最关注的。”谢晖说,“我经历过一位与我年龄相仿,曾是我们公司一位重要CEO猝死的意外,他的去世是公司以及家庭的一个巨大损失。显然,德国最好的临床预防诊断检查不是奢侈品,而是一项确保持续健康和金融安全的产品。诊所的医疗专家不仅以对待高端VlP的态度对你进行体检服务,而且对你的健康情况进行风险分析,教给你最新的预防诊断技术。他们使用最高标准的3D无创、快速的诊断程序。”

A List Events International执行总监Kinga Hutchinson补充说:“预防医学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因此应使用最先进的方法完成最好的专家检查。”

篇5

2工业工程技术与医院管理

工业工程(IE)在19世纪末开始发展,20世纪初便逐步运用于医院管理。工业工程的先驱之一,Gillbreth[7-9]在19世纪20年代陆续发表文章,对医院的效率问题、手术中的动作研究、医院的科学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奠基性的研究。其中在手术动作研究中,他建议对手术器械科学摆放便于拿取,主刀医生需配备助手听候差遣,使主刀医生不必因寻找器械而分神,可以专心而高效进行手术操作。这种手术小组的组织形式一直沿用至今。19世纪60年代,美国医院协会(AmericanHos-pitalAssociation,AHA)及美国医院管理系统协会(HospitalManagementSystemSociety,HMSS)开始有系统地在医院管理中进行IE技术的推广应用。1964年,美国工业工程学会(AmericanInstituteofIn-dustrialEngineers,AIIE)成立医院医疗服务部门(Hospital&HealthServiceDivision),以IE的应用促进医院的发展。据1973年AHA的一份调查报告,在6079所美国医院的反馈中,10.6%的医院聘有自己的工业工程师[10]。时至今日,工业工程技术已经普遍运用于美国医疗机构的管理当中。美国一些大学的工业工程系所,如乔治亚理工学院、威斯康星大学等均已将医院管理列为重点课程。在美国有大约4%的工业工程师直接服务于医院,这也是美国医院高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大陆这个数字几乎为零[11]。医院管理的目标与企业管理有很多相似之处,包括对提升经济效益、管控服务品质、减少浪费、提升医疗设备利用率、提升员工绩效等。参考制造业的IE技术体系,本研究建构的医院管理IE技术应用体系如图3所示。底层是离散的IE技术应用层面,可灵活应用于医院管理的相关局部;中间层是IE技术的整合应用层面,可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综合应用效果;上层是医院经营层面,IE技术体系的全面应用将为医院的经营目标的达成提供技术支持。

3台湾医院管理中的工业工程研究

工业工程的理念在于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化的作用,工业工程在台湾产业界已经有相当成功的应用,简祯富等[12]归纳提出了一套台湾工业工程典范转移的架构,并通过台积电、台塑与富士康为实例验证该架构,该架构对医院管理导入工业工程技术具有指导意义。工业工程的应用领域不仅止于工业领域,因此韩国学界将其称之为“产业工程”。随着IE学科的飞速发展,IE的应用领域早已跨出制造工业而越来越广。IE的技术体系包括运筹学、人因工程、物流与设施规划、生产计划与管理、ERP、人力资源管理等等,几乎每一个分支都在医院管理的相关方面得以不同程度的应用。IE技术已经在台湾的医院管理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1医院管理信息化

随着IT产业的发展,台湾医院大多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基础技术支撑。这方面的应用较多,如黄怡诏等[13]在东元综合医院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医院主管信息系统,提供信息处理、决策支持、知识管理等功能,为医院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提升医院管理绩效与服务品质。张伟斌等[14]在台北市联合医院构建了医院主管信息系统。该系统能够为医院决策者清晰而有条理地呈现6大类191项指标数据,问卷调查显示应用效果良好。

3.2医院经营策略与管理

丰田生产方式和精益生产为企业带来绩效,同样也在医院管理中发挥巨大作用。精细化管理、减少浪费、改进以及持续改进是其核心内容,精益的理念可以贯彻在医院管理的多个层面。精益医院管理模式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长庚医院所秉持的“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理念即为精益医院理念的最佳实践。目前已经有中文版的精益医院相关著作出版[15]。本文作者与北京清华医院团队亦在推动全面资源管理[16]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张力平[17]利用问卷调查方式,采用层级分析法建立了医学中心营运竞争力指标群,并给出了各指标的权重,研究结果中权重最大的是经营管理构面。郭家良[18]以两家医院为研究对象,采用层级分析法,将两家医院各部门对财务和非财务绩效目标的贡献程度进行两两比较,绘制出核心能力矩阵图,能够找到医院核心能力部门与瓶颈部门所在,以利医院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朱文洋等[19]采用平衡记分卡对中小型医院经营策略与营运绩效进行探讨,对比分析后给出了医院经营策略与营运绩效的关系、医院经营策略与医院规模的关系。结论认为平衡记分卡4个构面(顾客、财务、内部营运和学习成长)之绩效分布与医院规模和经营策略均有关联。马启康[20]研究了病床等级划分与定价策略,利用收益最大化的需求规划层级(revenue-basedde-mandplanninghierarchy,RDPH)原理进行规划,实现利益最大化。

3.3医疗过程管理

医疗过程管理范围包括门诊、住院、ICU、急诊、康复等环节。工业工程中的作业研究、流程管理、排程优化、人因工程等技术均有用武之地。吕俊德等[21]以一家区域医院急诊部门为应用对象,将ARIS(architectureofintegratedsystems)流程管理方法运用于医疗作业流程,应用的可行性得到了验证,并建议进一步推广到一般门诊部门、医疗临床路径、医疗器材管理等业务部门。ARIS可以结合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提升医疗服务过程的效率。黄凯琳等[22]采用作业研究原理,在彰化基督教医院肝胆胃肠科,对肝癌患者的动脉化学栓赛治疗流程进行研究。所建立的标准流程使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病患满意度等方面均有相应改善。李佳静等[23]应用人因工程对医疗器材的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医院采购医疗器材前对其进行人因工程评估,包括一致性、可见性、配合度、最简化等14项指标,结合人为失误风险评估,尽最大可能将医疗器材所导致的安全隐患降至最低。

3.4医院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以人为本,关心员工健康。傅柏翔[24]利用人因工程原理对医院病理室工作人员肌肉骨骼不适现象进行了研究,经过人因基准风险认定(baselineriskidentifica-tionofergonomicfactor,BRIEF)检核表数据分析,找到肌肉骨骼不适原因,并给出改善建议。廖茂宏等[25]以平衡记分卡建立了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指标体系,包括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4个层面。经过多方意见收集、整理分析,30多家医院取得共识,自2005年开始采用本人力资源管理指标作为人力资源评估的参考依据。

3.5医疗服务品质

医疗服务品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全面品质管理(TQM)与六西格玛管理均已在医院中有相关研究和应用。简祯富等[26]采用遗传算法,在康复治疗中,对病人和康复设备进行优化调度,开发了具有图形化软件界面的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提升了设备利用率,使病人等待时间明显缩短,全面提升医疗服务品质与病患满意度。孙文忠[27]将TQM理念导入医院病例管理,结合病例管理特性,建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病例室持续改进模型,包含组织系统、教育训练、病例管理、激励与控制4个子系统,形成闭环,实现基于TQM原理的病例持续改进管理,进而提升医院竞争力。陈淑玲以成功大学医学中心门诊服务品质为研究对象,基于PZB(parasuraman,zeithaml,berry)服务品质理念,以患者为服务品质的决定者,医院要满足病患的医疗需求,探索医疗服务品质缺口[28-29]。经由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得出该门诊部门的服务缺口为交通因素、医生准时性和批价挂号环节,为医疗服务满意度的改善提供了方向。

3.6医院物流与供应链

汤淑贞等[30]研究了某区域医院自2003年起所进行的医材配送流程再造及其物流外包前后的经济成效,并对实施方案进行满意度调查。自新的物流作业实施后,相关的人事成本降低70%,虽然配送成本及物流费用增加96.9万台币,但仓储空间外包每年能节约132万台币,综合经济效益为每年可节约142.9万台币,效果明显。黄怡诏等[31]以新竹科学园区药品订购作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应用供应链管理订单与网络采购模式,进行医疗机构在线物流电子化系统之导入,将原始人工窗体作业转置为互联网商务电子化作业,除节省人力与物力资源的浪费,在财务处理上也实现了安全化与效率化。本系统在园区实施后,在系统操作接受度与服务质量满意度上,厂商皆给予高度的肯定,证实本研究所导入药品在线订购系统,确实改善医疗机构整体运作流程并提升科学园区各厂商药品订购作业之效益。张月霞等[32]针对国泰综合医院手术室器材管理问题,结合标杆学习、制定标准作业程序和查核措施,形成了手术室器材改善专案。该专案实施效果明显,器械损坏率从8.3%降至3.8%;手术平均备物时间从8.2min降为3.5min;器械清洗检验正确率从30%提升至98.6%;各科器械保养率则达到100%。

4台湾医院管理中的工业工程应用实例

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已有百年历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认可,目前工业工程在医院管理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在管理上,不同所有权属的医院均有工业工程技术的引入,下面以3个医学中心级的台湾医院为典型进行说明。

4.1公立医院—以台湾大学附设医院为例

台大医院创建于1895年,曾经是东南亚最大型最现代化之医院(1921),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育人无数,成绩斐然。作为教学医院,台大医院肩负教学、研究、服务三大任务。台大医院在肝炎、器官移植、癌症诊断治疗及生医光电上的先进研究成就屡获国际肯定。目前,台大医院下设金山、北护、新竹、竹东、云林5个分院。台大医疗体系拥有超过4500张病床及9000名专职员工[33]。台大医院组织简图见图4。台大医院1982年即成立了资讯室,是台湾率先导入IT技术协助医疗作业的医院之一。台大医院的管理人员中有来自工业工程专业的专职人员。台大医院积极与工业工程领域开展合作计划,以提升医院之医疗服务质量,如与台大工业工程所执行的“快乐医疗—工业工程的服务应用”计划,研究内容包括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医疗资源管理与绩效衡量、候诊预约排程优化、偶发需求下的医院物流网络优化、智能主动式医疗服务研究等[34]。

4.2财团法人医院—以长庚医院为例

长庚医院成立于1976年,是台塑集团王永庆先生为纪念其父王长庚所创办。目前拥有台北、林口、基隆、高雄、嘉义、桃园、云林7个院区(在福建省建有厦门长庚医院),有超过万张病床,是台湾规模最大的医院。自建院之初,长庚医院便将台塑集团的工业工程应用经验引入到医院管理中,借鉴企业管理经验,实行标准化管理,所有的工作均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以参照;医院实行分科经营体制,定期检讨,持续改进;实现信息化管理,80%~90%的物料通过电脑完成采购;实施基于效益评估的设备管理;科学的空间规划与工程管理等等[35]。长庚医院的管理以了解医疗产业特点为切入点,结合工业工程的分析方法与工具,在实践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36]。如图5所示,长庚医院具有独立的行政中心,管2010年开始,长庚医院与北京清华大学合作建设北京清华医院,在医院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将来的医院运营均借鉴了长庚医院管理模式。同时,建设中的清华医院与新竹清华大学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开展“海峡两岸先进医院经营管理模式对比研究”课题,全面整合医院管理与工业工程技术,探索先进的医院管理模式,以作为发展大陆医院管理研究和应用的基础。

4.3宗教财团法人医院—以马偕纪念医院为例

马偕医院隶属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为纪念来台湾行医传教的马偕博士而设立,前身为1880年的“偕医馆”。目前拥有台北、淡水、台东、新竹4个院区,病床数约为2900张[37]。在台湾,马偕医院是第一个聘用工业工程师的医院。早在1967年就有东海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到医院实习。黄佳经先生在东海大学工业工程系毕业后,被推荐到马偕医院任行政助理,后赴美攻读医院管理硕士学位。1975年,年仅29岁的黄佳经被任命为马偕医院行政副院长。马偕医院组织简图见图6。图6马偕医院组织简图Fig.6TherelativeorganizationofMackayMemorialHospital新竹马偕医院目前正在与新竹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进行“医院全面资源管理之研究”计划,建立医院全面资源管理指标体系,采用OEE分析方法针对关键医疗设备进行绩效分析,并将对医疗管理中的海量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了解指标数据更深层次的内在关联、可能致因与发展趋势。

篇6

“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大致有四大应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马玲教授曾在2014年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的生物医学论坛上表示,“一是3D打印模型,用于医学教学、病例讨论等;二是3D打印医疗器材,比如假肢;三是3D打印用于组织功能产品,比如下颌骨、器官支架、颅骨,这些都已经进入临床,其中部分是可降解,部分是不可降解,因为它主要的功能就是发挥一个支架的作用;第四方面主要是3D打印活体组织和器官”。

3D打印目前在医学领域,已成功应用于骨科、牙科等,但在心脏外科的应用还是刚刚起步,仅仅在国外有极个别的报道。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课题组,成功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TAVI),为一例77岁高龄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关闭不全患者实施了TAVI规划与导航。

TAVI与常规开胸手术有很大的区别,医生在手术中无法直视心脏全貌,更无法切开心脏观察其内部细微结构,因此术前影像学评估与术中导航至关重要。但目前无论CT、MRI、B超等检查都只能在屏幕上提供二维视野,术前主刀医生需仔细研究和测算患者的心脏及主动脉影像数据,并在自己头脑中二次加工,重建成立体构型,据此在手术中选择合适的人工瓣膜型号,确定DSA球管投照角度,规划导管进入线路,判断瓣膜释放位置。而3D打印技术则可将患者的二维影像数据转化成栩栩如生且实物大小的心脏模型呈现于医生眼前,并可提供更多传统影像学检查难以显示的丰富信息,从而将上述复杂过程大大简化和标准化,使得手术更准确安全。

术前,该院心外科微创团队与心超室和影像科通力协作,仔细研究TAVI融合3D打印技术的可行性,然后心外科采集了该患者高分辨率CT及心超影像,借助3D打印处理软件,为其打印出完整的心脏及主动脉3D模型,并据此制订了周密细致的手术规划与实施方案。术中将原有手术步骤进一步简化,仅耗时1 h即顺利完成TAVI,患者X线暴露时间比既往缩短一半,造影剂用量减少1/3,术中、术后生命体征非常平稳,复查显示人工瓣膜定位准确、工作正常。

篇7

2.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病人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病人感染率。

3.院感科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4.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确定临床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重点管理项目,并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5.把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操作定期考核与医院感染管理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定期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范围,并定期向医务人员与管理部门通报。

6.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与教育。

7.医院须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要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窥镜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8.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

9.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并有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二)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必须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和反馈。

3.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每年监测人数的10%,漏报率低于20%。

4.对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监测。

5.有条件的医院可开展目标性监测。监测目标应根据本院的特点、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决定。

6.对重点部位医院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制定监控指标。

7.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效果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监测方法执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和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8.环境卫生学的监测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监测方法按国家规定,卫生标准符合国家规定。

(三)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2.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

3.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4.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婴儿温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湿化瓶应为灭菌水,每日更换或消毒。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筏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

5.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执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6.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即时以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剂浓度按要求配制。拖洗工具应有不同使用区域的标识,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

7.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四)消毒药械管理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的监督管理

2.医院感染管理科(办公室)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拟购入的消毒、灭菌药械的资质进行审核,并具体负责医院消毒、灭菌药械的购入、存储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3.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消毒、灭菌药械使用效果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提出改进措施。

4.采购部门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对审核意见进行采购,按国家规定查验所需证件,监督进货质量。

5.医院必须建立消毒、灭菌药械的采购和出入库登记制度并由专人负责。

6.医院自配消毒药时,应建立消毒剂使用登记册,登记配制浓度、配制日期、有效日期、操作人姓名等内容,并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程序和所需浓度配制。

7.医院使用消毒器械时也应建立使用登记册,登记消毒对象、消毒时间、操作者和定期消毒效果的监测结果以备查验。

8.使用部门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9.禁止医院使用过期、淘汰、无合格证明的消毒、灭菌药械。

(五)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1.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统一采购,临床科室不得自行购入和试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只能一次性使用。

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认真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临床应用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责。

3.医院采购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三证复印件应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备案,即《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建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登记制度。

4.在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时,必须进行验收,除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应与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相一致,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内外包装应完好无损,包装标识应符合国家标准,进口产品应有中文标识。

5.医院设置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库房,建立出入库登记制度,按失效期的先后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禁止与其它物品混放,不得将标识不清、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到临床使用。

6.临床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前应认真检查,若发现包装标识不符合标准,包装有破损、过效期和产品有无不洁等不得使用;若使用中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规定详细记录现场情况,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均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7.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8.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按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处置。

9.对骨科内固定器材、心脏起搏器、血管内导管、支架等植入性或介入性的医疗器械,必须建立详细的使用记录。记录必要的产品跟踪信息,使产品具有可追溯性。器材条形码应贴在病历上。

(六)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医院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严格的管理,未经消毒或无害化处理,不得排放、清淘或作农肥。

2.医院必须设置污水、污泥处理装置,并有专人负责。

3.污水处理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正确掌握有关卫生知识及设备操作技术。

4.处理后的污水、污泥应符合国家《医院污水排放标准》,并定期检测。

5.化学毒性废物的管理遵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执行。放射性废物的管理遵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执行。

(七)医院感染的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1.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制定以下内容:

1.1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白衣,必要时戴口罩、手套、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1.2工作人员的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化学烧伤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1.3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2.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

3.医院感染实行分级防护的原则

3.1基本防护

篇8

从其近年的发展来看,嘉事堂几乎都在四处出击,不断并购。营收和资产规模增长的同时,负债也同步激增。这样的发展模式似乎并不健康。

疯狂收购不止

针对降价政策对医药零售业务收入的影响,嘉事堂于2007年先后收购北京嘉事大恒制药有限公司(下称“嘉事大恒”)100%的股权、北京大恒倍生制药厂有限公司(下称“大恒倍生”)75%的股权,并整合上述两公司的业务建立了公司的制药基地,进一步提高公司连锁零售业务的竞争力。但奇怪的是,上市不到3个月,嘉事堂就以8500万元转让了嘉事大恒及大恒倍生的全部股权。转让理由是:医药工业后期持续投入大,经营风险加大;药厂转让的资金可以补充流动资金,有利于主营业务的快速发展,符合公司现阶段战略目标,即集中优势发展商业分销业务,把核心业务做大做强。

从2013年开始,嘉事堂拉开了不间断的并购序幕。

当年8月17日,嘉事堂一连三个收购公告,拟收购上海明伦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股东权益的31%的股权、拟收购武汉恺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股东权益的31%股权、拟收购深圳市康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股东权益的31%的股权,控股子公司北京嘉事盛世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下称“嘉事盛世”)拟收购上述标的公司20%的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实际控制上述标的公司41.2%的股权。

当年12月3日,嘉事堂再接再厉,公告称,拟收购广州吉健商贸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股东权益(不含实物资产)36%的股权、拟收购北京爱瑞格恩经贸有限公司(下称“爱瑞格恩”) 等5家单位股东权益(不含实物资产)36%的股权、拟收购江苏益科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江苏益科达”)等两家单位股东权益(不含实物资产)36%的股权;子公司嘉事盛世拟收购上述标的公司单位股东权益(不含实物资产)10%的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实际控制上述标的公司41.1%的股权。

2014年4月29日,嘉事堂公告,拟收购广州嘉事百洲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股东权益(不含实物资产)41%的股权、拟收购广州嘉事怡核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股东权益(不含实物资产)41%的股权;公司控股子公司广州嘉事吉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下称“嘉事吉健”)拟收购上述标的公司单位股东权益(不含实物资产)10%的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实际控制上述标的公司46.1%的股权。

2014年9月,嘉事堂又公告称,拟收购四川馨顺和贸易有限公司(下称“馨顺和”)等3家公司41%的股权。子公司嘉事吉健拟收购馨顺和等3家公司10%的股权。嘉事堂拟收购浙江嘉事杰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下称“嘉事杰博”)等4家公司41%的股权;子公司上海嘉事明医疗器材有限公司(下称“嘉事明伦”)拟收购嘉事杰博等4家公司10%的股权。嘉事堂拟收购上海嘉意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嘉意国际”)等9家公司41%的股权;嘉事明伦拟收购嘉意国际等9家公司10%的股权。嘉事堂拟收购重庆臻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重庆臻跃”)等7家公司41%的股权;嘉事明伦拟收购重庆臻跃等7家公司10%的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实际控制上述目标公司51%的股权,成为目标公司第一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收购12家子公司的少数股权

2016年12月,嘉事堂公告称,拟以41.30元/股的发行价格发行2053.59万股,募集资金用于购买12家子公司的少数股权。包括嘉事明伦、嘉事康元、嘉事嘉成、嘉事爱格、嘉事馨顺和、嘉事杰博、嘉事嘉意、嘉事谊诚、嘉事盛世、金康瑞源、嘉事唯众、嘉事国润。本次交易完成后,嘉事堂对12家标的公司的控股比例均增加至75%,据公司称,有利于增强上市公司对于旗下医疗器械子公司的控制力,提升对标的公司的管理和运营效率。

根据交易对方的业绩承诺,12家标的公司合计在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承诺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38亿元、2.87亿元、3.47亿元和4.18亿元。嘉事堂预计2016年的净利润也不过是2.23亿元,以承诺的业绩及持股比例计算,单单这12家标的公司2017年至2019年将给嘉事堂带来的净利润分别为2.16亿元、2.6亿元、3.14亿元。那么,加上其他公司,嘉事堂未来三年的业绩将迎来爆发性增长?

如果12家标的公司能够完成2016年的业绩承诺,那么将给嘉事堂带来不少于17865万元的净利润,约占2016年全年净利润的80.28%。12家标的公司2016年1-9月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为36.17亿元,占嘉事堂同期营业收入的45.66%。这意味着,贡献约54.34%营收的其他公司仅仅贡献约两成净利润,金额为4388.51万元,同比出现大幅下滑。

2013年8月嘉事堂开始并购狂潮,并购标的几乎没有贡献什么利润,这一年,嘉事堂实现营业收入35.44亿元及净利润1.30亿元,扣除当时已经纳入合并范围的嘉事明伦、嘉事康元、嘉事嘉成、嘉事盛世贡献的1375.70万元净利润,其他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1.16亿元。但到了2016年,其他公司贡献的净利润只剩下约4388.51万元,减少了7252.67万元,锐减62.30%。不过,其他公司的营业收入却增加不少,2013年营业收入合计32.12亿元,到了2016年将超过50亿元。从2014年、2015年年报来看,嘉事堂发展势头依然迅猛。201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5.72亿元,同比增长 57.22%,实现净利润2.28亿元,同比上升75.2%。2015年,公司主业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了增长率超过40%的预定目标,进入到全国医药批发企业前20名,继续保持了可持续的快速发展态势。

既然如此,为什么并购标的业绩在并购后几乎都突飞猛进,但其他公司的业绩却下滑厉害?

估值过高

上述12家标的公司中,嘉事明伦估值2.98亿元,比评估值略低,看上去,嘉事堂占了便宜,其实不然。嘉事明伦评估基准日为2016年9月30日,评估增值1.41亿元,比2013年6月30日的评估增值1.37亿元要多。嘉事堂在回复深交所重组问询函表示:“自前次嘉事堂收购嘉事明伦之后,嘉事明伦在上市公司平台的支持下自身业务有了^快速的发展,本次评估值亦有所提升。”

然而,成为嘉事堂的控股公司后,嘉事明伦的净利润却出现大幅下滑。并购后,嘉事堂对嘉事明伦大力支持,2014年、2015年有偿借给嘉事明伦18430万元、4600万元,截至2016年9月末,嘉事明伦还欠本金1.35亿元。

从嘉事明伦被并购前后的业绩来看,与2011年和2012年相比,2014年、2015年的营业收入虽然增长了,但净利润下滑的很厉害,分别只有2038.94万元、2438.57万元,而2011年、2012年嘉事明伦经审计的净利润分别为3865.59万元、3747.26万元。2016年1-9月嘉事明伦实现净利润1780.43万元,但交易对方承诺2016年、2017年的净利润均为1900万元。以估值29760.25万元及2016年、2017年承诺业绩计算,本次收购市盈率高达15.66倍,比2013年并购时高出一倍有余。另外,嘉事明伦的销售回款并不好,2016年9月末还有应收账款2.68亿元。

嘉事谊诚是本次收购中业绩承诺最多的公司,2016年至2019年承诺的净利润分别为3700万元、4630万元、5780万元、7230万元。估值54760万元,以2015年净利润来计算,收购市盈率高达26.93倍。嘉事谊诚成立于2014年1月6日,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业绩斐然。2014年、2015年、2016年1-9月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8亿元、2.74亿元、3.06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889.56万元、1594.94万元、2323.72万元,毛利率分别高达20.04%、18.30%、17.29%。这些都离不开嘉事堂的大力支持,从成立到2016年9月,嘉事堂给嘉事谊诚有偿提供资金14500万元,截至2016年9月末,还有本金1.3亿元未收回。嘉事谊诚的销售回款也不好,截至2016年9月末,嘉事谊诚应收账款还有2.38亿元。

利润率远超同行

篇9

结果:相同滴注管道与滴注流量下不同配方TNA滴系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

结论:临床上计划输注TNA过程中参照管道包装上标注的相关系数科学度较低,输注本研究同配方TNA时可以参照本次系数研究结果进行计算,输注其它配方时可参照本次研究结果得出的规律进行推测,以实现输注系数评估准确。

关键词:全营养混合液 静脉输注 滴系数 因素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14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107-01

静脉输注作为一种常用给药途径,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操作技能,滴系数作为评估计划输液工作的重要环节,于计划输液评估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静脉全营养混合液(TNA)输注。临床研究发现[1],静脉输注过程中营养液成分、输注管道及输注流量均可影响输注效果。本文通过模拟试验的方式注重分析探讨了TNA滴系数主要影响因素,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设备。①仪器设备:本次研究使用的仪器设备包括洁净配置室、秒表、实验量杯、电子天平、乌氏黏度计、表面张力测试仪。②材料:台湾通诺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静脉营养袋;武汉智迅创源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连管过滤器(管道规格为3um);广东龙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一次性输液器(滴系数为20滴);北京伏尔特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精密药物过滤器;广东龙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一次性7号输液针头;华瑞制药生产提供的TNA标准化预用型卡文配方及我院自行配制的TNA常用配方。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①按照TNA能量密度不同分为A、B两组:A组使用TNA标准化预用型配方,B组采用我院自制的TNA配方,含有20%脂肪乳,50%葡萄糖,乐凡命(11.4%)容量比为1∶1.2,能量密度为1∶1,外加矿物质、电解质、维生素、氯化钠、微量元素、格利福斯等,渗透压为1350mmol/L。②按照输注管道不同分为1、2、3三组,并根据流量分为a、b组:输注管道分别为连管过滤器、一次性输液器、精密药液过滤器加一次性输液器;模拟静脉输液操作:将适量待测TNA装入静脉营养袋或卡文原装袋中,连接一次性7号输液针与输注管道,按输液操作规范将输液管出口接入实验量杯,a、b组两组流量分别为50滴/min、90滴/min。

1.2.2 试验方法。①滴系数测定:滴系数测定需要保证常压,两名专业护士操作,待滴速稳定后一名护士负责用容量杯接液并数滴数,另一名护士读数,经过50次试验记录5ml溶液的滴数。②黏度及表面张力测定:常压下,经20次用乌氏黏度计与最大泡压法测定不同配方TNA黏度及表面张力。③密度测定:常压下测定5ml不同配方TNA质量,并用P=M/V计算密度。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4.0数据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相关资料行t或X2检验,用P

2 结果

2.1 相同滴注管道与滴注流量下不同配方TNA滴系数比较。相同滴注管道与滴注流量下不同配方TNA滴系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静脉输注是一种常用给药途径,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操作技能,滴系数作为评估计划输液工作的重要环节,于计划输液评估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静脉全营养混合液(TNA)输注。TNA静脉输注多超过12-18h,重症患者更是需要长达24h的输注。大多数情况下,TNA静脉输注多参照包装上相关滴系数进行操作,常导致实际输注时间与计划输注时间完全不符,单位时间内输注量与计划输注量存在误差,直接影响了营养液的补充效果及应用安全[3]。此外,TNA中化学成分众多,其性质完全区别于常规静脉输液,不同配方TNA性质也有差异,因此不同配方的TNA滴注时滴系数各有不同。本文研究发现,TNA配方、输注管道及输注流量三大因素均可影响静脉输注滴系数,该结果提示静脉输注操作过程中要做好因素评估,以充分提升输注安全性与有效性。

有文献报道,实际输注与计划输注间存在近25%的误差[4]。文献报道及本次研究结果启示我们: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有计划的静脉输注,如有必要可以结合TNA配方、输注管道及输注流量等影响因子实际情况进行准确估算,以减少资源浪费,并提升输注效果。

参考文献

篇10

灾害是一复杂的现象,因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专业角度不同,灾害的定义千差万别。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急救委员会对灾害制定的定义为“人和环境之间的生态学关系被广泛破坏的结果,超过受灾地区的对应能力而引起的生态学破坏”。有专家认为灾害是“能够产生大规模的经济破坏引发环境变化或战争、纷争的结果,导致人们心里紧张或身心损害”。亦有专家认为灾害是“人和生态环境之间平衡关系被打破,需要受灾区域积极努力去应对,并对受灾区域进行必要的援助,产生具有一定规模的深远影响,急剧发生的事件”[1]。站在医疗救援的立场,可以将在短时间内或连续出现多名伤病患者,导致该地区内医疗救援出现混乱,需要其他区域进行援助的现状称为灾害。比如多起伤亡事件(multiple casualty incidents,MCI)虽短时间内可影响到该地区的医疗体系,因不需要外援的医疗系统救助显然不能归结为灾害。比如地铁拥挤事件、大型交通事故等。为此,利用急救医学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应对灾害称为“灾害医疗”,构筑科学基础支持其灾害救援证据的学科叫“灾害医学”。

灾害的分类有多种,常见的分类包括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和特殊灾害。但随着灾害内容增多以及对灾害认识加深,目前的分类已难以包含所有类型。因此笔者参考近年文献,勾画了21世纪灾害分类图。见图1。主要分为三类两期:三类即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和其他灾害(包括复合灾害、混合灾害、战争灾害、恐怖袭击等);两期即急性期和慢性期。根据该分类方法,笔者认为我国今后灾害医疗救援的策略重点应放在:①应对NBC(nuclear核、biological生物、chemical化学)灾害;②应对恐怖袭击事件;③对次生灾害/继发性感染进行有效防护(受灾者与救护者);④对于严重自然灾害,应积极完善灾害医疗相关体系的建立等,以减轻受害程度。我国今后应完善的医疗救援项目包括:①积极处理灾害应急精神卫生障碍,及早对受灾者与救护者进行干预;②建立客观的评估方法以评价救援方法的效果;③救援同时考虑受灾人群与救援人员的医疗舒适层面;④医疗救援时减少对当地环境的破坏。

2 建立灾害医疗救援体系

灾害医疗不同于日常的急救医疗,灾害救援属于危机管理,其基本内容包括三方面,即3’s knowing:①了解灾害发生的规律(knowing hazard);②了解灾害救援的脆弱性(knowing vulnerability);③了解灾害的应对策略(knowing countermeasures)。因此,建立其体系不仅关系到自身防灾救灾的医疗救援能力,也关系到与其他部门合作的水平,科学的良好的灾害医疗救援体系在救援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灾害医疗救援体系的建立应包括:①地方医学会对当地医疗系统资源进行整合;②灾害资料信息的汇总传递体系;③确定灾害医疗救治定点医院;④灾害医疗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制度;⑤灾害医疗救治定点医院防灾救灾的预案手册与指南;⑥灾害尸体存放和尸检制度;⑦与其他部门合作的方法与制度等。其中对于我国目前来讲确立灾害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尤为重要,包括灾害医疗救治定点医院的运行机制、物资贮备、医务人员派遣(disaster medical assistance team,DMAT)、医疗机构的设施和设备的完善,以及对转运的要求(建立停车位、停机坪等)。

3 灾害现场医疗

1987年美国联邦危机管理厅(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FEMA)对在灾害现场尚未救出的人员,联合组建救助小组和医疗小组(Urban Search and Rescue,US & R)成功将患者救出[2],1991年该救援方法在全国进行推广。灾害现场医疗救援是由接受过训练的特殊专家,包括搜索组、救出组、医疗组、技术组等多名成员临时组成的机动小组构成。医疗救助在该团队发挥两个作用:(1)按照医疗救助的优先顺序救出受伤人员或救助支援人员;(2)在救出过程中为伤病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医疗救助组成员应由身体强健,有充分救援经验和院前急救医疗能力的医务人员组成。在救出救助时要考虑到救援的困难性、危险性、患者救出的距离、受限的空间,环境恶劣以及坍塌的物品、有毒气体、锐器等带来的危险等情况,比日常急救要有更加充分的安全保障。因此,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医疗器材),在确保安全、回避危险、学会安全生存术的前提下,基于确保自身安全、防止继发损害进行救援活动。医疗救援目标仅限于对伤病患者在救出时能保持生命体征和伤情稳定。

4 检伤分类

检伤分类的方法有多种,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检伤分类的有效性能够通过科学的循证医学被证明,且多种检伤分类方法之间没有互换性,在国家水平上整体认可的检伤分类标示牌和颜色分类并不存在。早在1980年美国就开始应用的START检伤分类法,直到近年来多篇相关文章报道START检伤分类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均低[3—4]。美国各医学委员会根据现状,收集现存可能的证据,根据科学依据和专家们的建议进行新的组合,称为SALT (sort, assess, life—saving interventions, treatment and/or transport) 检伤分类法[5],提倡在全美使用该统一的分类方法。见图2。与既往的检伤分类法不同,在该分类法中使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对特殊个体进行了有效的救助,并划分出灰色标示(介于死亡与重伤之间)。期待我国也能建立自己独特的检伤分类标准,并能接受客观的高水平的评价。

5 心理救援

大规模灾害时需要心理救援的患者众多,如给全部人员进行心理指导将会浪费更多的医疗资源,应根据三个不同层次即应激反应、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reaction,ASR)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选择不同的心理救援人员。见图3。

此外还要重视救援者的心理障碍,其压力常来源于三个方面:①危机状态下的应激:伴随生命危险的重大事件引发的压力,同事的意外事故、自身负伤等恐惧体验,目击大量尸体或悲惨状况,需要担负检伤分类判断的重大责任,活动在危险环境中,任务失败后的挫折感;②积累的压力:长时间在危险痛苦的环境中工作,救护工作的困难,围绕权限的纷争,不能满足欲望等长期压力蓄积;③基础压力:救护活动是在特殊状态下共同生活,救护内部的人际关系等从环境中产生压力。因此救援者常被称为“隐藏的受灾者”。 解决方法应包括两个方面。压力自我管理:积极思考和自己对话,自我鼓励,明白压力因人而异,了解压力,认识周围制约,不做超越自己的事情。集体解决压力的方法:①出发前的作战指示 briefing(明确任务); ②现场化解defusing(每日全体集合,共同分享自身体验和经验);③任务完成后的任务报告debriefing(全员集合,保护隐私,释放感情,再次认识压力属于正常反应)。

6 灾害后建立流畅的通讯和广泛的信息沟通制度管理

灾害早期救援失败最大的原因,就是现场混乱,引起混乱是由于没有建立流畅的通讯和广泛的信息交流渠道。通讯信息的交流在灾害现场指挥中不可欠缺。如不能真实了解灾害现场的受灾状况,现场应对的必要体制就无法确立。如各部门的活动不能真实恰当的汇报,就会导致不当的部署,产生过度配置或配置不足。尤其是紧急避难等命令下达时,可关系到队员的生死。可以说,通讯信息的交流对有效的现场活动以及确保人员的安全来讲是最重要的因素。

灾害后信息的收集和判断内容包括:①把握受灾区域整体状况,进行调査、收集相关信息,然后决定救援方针;②收集信息的目的(确保医疗救援手段、选择相应的医疗器材等);③收集信息的内容和种类(受灾区域的整体状况、医疗需求等);④信息的来源(现场指挥部、现场消防、警察、其他医疗救援队等);⑤收集信息的方法(当面交接、电话等);⑥提供信息的场所(派遣地卫生部门、现场指挥部等)。信息沟通应包括双向化两方面内容:①提供客观的事实、数据和证明材料;②基于该状况进行判断、评估、预测。

建立健全灵敏的通讯网络是提高急救应急能力的基础,要充实无线电话设施,力求信息畅通,使各级城市的区域性急救通讯网络化。

7 灾害教育培训

1986年欧洲灾害医学中心(European Centre of Disaster Medicine)就开始负责培训相关的救灾医务人员,尤其针对院前急救人员开展灾害救治管理以及应对大灾害能力的培训[6]。后来世界各国尤其在发达国家也相继成立了全国性的灾害医学学术组织和灾害医学救援中心,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7],并先后开展了灾害医学教育培训活动。我国在过去诸多灾害救援过程中暴露出救援医学水平的低下,各自为政,没有通用语言等问题导致救援现场异常混乱等,与先进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尽快缩短差距的最好方法便是标准化教育。但灾害医疗教育不同于日常的临床医学教育,灾害发生后,面对大量的伤病患者,救援人员、物资和时间均不充足,不可能在救援现场进行实战指导,即像医院内对临床医生直接行患者床旁病例教育指导(on the job training, OJT)的方式,只能采用以非现场直接的医疗教育培训 (off the job training, OFF—JT)为主的方式。积极引进包括英国开发的大型灾害医疗管理与支援教育课程(major incident medical management and support,MIMMS)和瑞典研发的紧急事态训练体系(emergo train systemTM,ETS)等进行模拟演练,对于我国开展标准化灾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灾害医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的临床医学,它不仅包括医疗,还有危机管理,协调等方面内容。我国虽然经历了多种灾害的考验,但在灾害救援过程中的表现与先进国家还有差距。灾害医学对我们来讲还只是一个开端,如何构建适合我国的灾害医疗救援体系、提高现场医疗救援能力、培养专业化灾害救援人才等等众多的课题需要我们去探索研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Al—Madhari AF,Keller AZ. Review of disaster definitions[J].Prehospital Disaster Med,1997,12(1):17—21.

[2]FEMA task force medical specialist training manual[OL].http://fema.gov/emergency/usr/medmanual.shtm[2007—05—25].

[3]de Ceballos JP, Turégano—Fuentes F, Perez—Diaz D,et al. 11 March 2004: The terrorist bomb explosions in Madrid. Spain—an analysis of the logistics, injuries sustained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of casualties treated at the closest hospital[J].Crit Care,2005,9(1):104—111.

[4]Kahn CA, Schultz CH, Miller KT,et al. Does START triage work? An outcomes assessment after a disaster[J].Ann Emerg Med,2009,54(3):424—430.

[5]SALT Mass Casualty triage: concept endorsed by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Emergency Physicians,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Committee on Trauma, American Trauma Society,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MS Physicians, National Disaster Life Support Education Consortium,and State and Territorial Injury Prevention Directors Association[J].Disaster Med Public Health Prep,2008,2(4): 245—246.

[6]Delooz H, Debacker M, Moens G,et al.European survey on training objectives in disaster medicine[J].Eur J Emerg Med,2007,14(1):25—31.

[7]Arnold JL.Disaster medicine in the 21st century: Future hazards, vulnerabilities and risk[J].Prehospital Disaster Med,2002,17(1):3—11.

(收稿日期:2012—07—17)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2.09.001

篇11

当前随着现代科技不断进步和发展,医学科学也实现了较大的飞跃和突破,各种先进的医疗器械及一次性医用器材的大量使用,对各种高难度手术的开展及提高手术的安全系数,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如何管理好日益增多的各种仪器及一次性医疗用品,是现代手术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很多医疗机构针对手术室物资管理尚且缺乏科学的管理流程,继而导致很多设备故障率较高,对于医疗机构的经济收益也会造成巨大的影响。而就此,我院主要针对2015年6月择选我院手术室各类手术物资设备总计59个,并于2015年7月开展手术室物资专项管理方法,获得较大的效果。详细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择选我院手术室各类手术物资设备59个作为研究的对照组,包含精密设备25个,包含关节镜6台、等离子刀5台、显微外科镜4台,其他精密设备10台;一般设备34个,包含电子止血仪12台、高频电刀9台、其他一般设备13台。同时选取2015年7月开展手术室物资专项管理方法,将管理后的同一批59个手术物资设备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组。根据调查研究显示,由于两组设备属于同一批设备,因而在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手术物资管理方法,而研究组则采用专项管理方法,管理流程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即1、确定管理人员,由护士长作为主要管理负责人,同时挑选具备一定管理经验以及临床资历的护理人员作为管理小组,管理前进行管理项目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器材的科学使用、保养、维修以及记录,同时由护士长进行定期抽查评估管理小组组员管理工作的落实程度,同时将考核标准关联到绩效方面,从而强化管理小组人员的责任感。由于一次性的医用产品越来越多,消耗量甚大,生产厂商也越来越多。我院为了保证质量严防伪劣商品、降低医疗保险费用,使采购规范化。医务处、设备、手术室组成一个购货集体,对于每一个新增项目,先由手术室主任和护士长向医务处提出申请,经医务处审核,符合医保政策即通知设备科,由设备科检查供应商的“认证”,并核准价格,和供应商签定以“保证质量,随时供货”的协议书,然后进货。手术室护士长每月根据手术例数和一次性医用物品存放面积分批通知设备科的采购员,这样既防止医院资金的闲置,又减少库房面积的占用,同时也防止物品过期而造成经济损失。此外,管理前进行管理项目培训,即由厂家跟台维修人员结合生产厂家提供的各器械说明书,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将常见的小问题及处理办法制成表格张贴于器械的显明处,以便晚班护士使用时能及时处理。2、确定管理流程,小组推选一名组长作为二级负责人,即每日手术器材的供给、维护、消毒管理需要由组长组织配合两名组员进行完成,组员管理采用轮班管理模式,而且每次交接班时,交班人员应当提供关节镜、等离子等器械的清点数量、术中有无问题、需要报修数目、交班人员应当详细的进行交接,并填表记录签字。如遇到问题有一些新的处理办法记录于表格里,早交班一起分享及学习。小组每周整理器械存放柜一次核对损坏器械与新器械出入柜情况并记录。组内成员每月与供应室互相沟通所遇问题,在质量控制会议上提出整改意见并记录。组长每年初提出新器械采购计划,通过护士长审核后上报设备科,于每个季度末提交废损坏器械统计表及增加器械包计划表[1]。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手术物资设备故障问题产生情况对比方面,研究组无论在故障数量,故障率方面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对于医疗器材管理工作而言,其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作,而且也是保证很多手术能够正常进行的关键。特别是对于手术室的医疗设备正常运作,往往关系到医护人员是否能够拯救病患的生命,是否会对病患治疗产生延误问题,而且很多手术室医疗设备的故障问题产生主要是因为使用及管理不善所致,特别是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未能发现一些设备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报修,从而导致设备难以发挥出其关键性的价值,甚至出现无法修补的损坏,这些也会导致医院的医疗成本增加,对于医院自身的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因而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至关重要,而专项管理的理念在于着重于构建管理小组,针对设备进行日常化管理,维护以及消毒,从而有效保证医院能够实时掌握设备运作情况,也能最大程度减少设备资源滥用以及浪费的问题,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而在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手术物资设备故障问题产生情况对比方面,采用专项管理模式的研究组无论在故障数量,故障率方面均少于采用一般管理模式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相对传统手术室物资管理方法,以专项管理对手术室物资落实管理,则可以明显体现管理效果,减少设备故障率,而且能够有效激发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与职业素养,强化自身对于工作的态度,对于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提升也具有间接的促进作用,此外,强化手术室物资设备的专项管理,则可以大大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对于医患纠纷问题也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因而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运用。

篇12

引言

随着医疗科技的高速发展,高水平、高精度的医疗设备在诊断、治疗、康复等医疗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在提高医疗水平,为百姓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的同时,也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医疗设备的正常工作是保障医院运转的根本[1]。目前先进的医疗设备大多数为进口产品,科技含量高、日常保养与维修技术复杂,这对设备办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挑战[2]。如何加强设备管理,在保障设备正常运转的同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对医院良性运转,充分保障患者医疗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系统的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

近年随着国内经济高速发展,人民对医疗水平的要求逐步提高,医院引进医疗设备的步伐也随之加快。然而医疗设备众多,设备管理的工作量大为增加。虽然建立了医疗设备信息档案,但由于管理人员的数量和精力限制,很难做到精细化管理,设备信息档案大多数时间沉睡在档案柜,对设备的使用状况、定期保养、检测和评估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1.2 缺乏高水平的设备维护人员

目前高水平大型医疗设备以进口产品为主,在日常工作中,不乏有很多设备办工程技术人员希望通过学习产品的维修手册加强业务水平,但大多数产品的说明均为英文,这成为进一步学习较大的障碍。另外由于设备金额巨大,技术人员往往缺乏信心,惧怕尝试,导致大多数大型设备的保养维修均依靠生产商或第三方公司来进行,长此以往下去形成依赖,虽然医院有高水平设备,但没有与之匹配的专业技术人员。设备维修与保养方面的会议、培训相对临床专科少而又少,技术人员提高水平的平台缺失也是阻碍专业维修人员成长的障碍。

1.3 缺乏细致的设备效益分析

医疗设备的效益具有多方面,包括经济效益、技术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在医院进行效益评估时往往以科室为单位,很少对单个设备进行细致的效益分析,那么很难对同一科室的不同档次设备进行效益区分,科室在选择机器时也具有盲目性,可能会导致盲目追求高档设备的情况,对医疗资源产生不必要的浪费。

1.4 缺乏规范的设备更新及报废机制

由于医院医疗设备往往处于紧缺状态,很多设备常年高负荷运转,随着设备的老化,难以避免的会出现诸如图像不清晰、数据不准确等情况,这会对临床诊断治疗、患者安危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引发医患纠纷。另一方面,频繁的设备更新和设备报废也会对医院效益产生影响,产生医疗资源的浪费。

2 医疗设备管理问题对策

2.1 建立完善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

为了提高医疗设备管理工作质量及效率,在设备管理上应更多的借助电子信息技术来开展工作,更有效的发挥设备档案的作用[3]。首先设备管理部门应建立全面的医疗设备电子档案,录入所有设备的信息资料,标注对应的生产厂家及销售商信息。其次要针对每个设备不同的特性,提前录入设备的保养时间、检测时间,根据录入的信息制定工作计划表,并对每次的保养、检测和维修进行记录。此外借助设备信息系统对设备采购、使用状况及分析、资产清查等工作进行系统性的管理。由于设备办管理人员有限,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使用科室人员的保养和维护意识,根据设备电子档案的记录积极配合设备办人员进行设备管理。

2.2 培养高水平维修技术人员

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大部分高水平大型设备的维修仍需要通过生产商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但这并不与提高本院设备办工程技术人员水平向矛盾。首先要充分调动设备办工程技术人员自我提高的积极性,积极主动的去提高专业知识,在设备办内部定期组织学习和培训[4]。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向院领导争取参加设备维修方面维修及培训的机会,多与高水平同行进行交流与学习。另外在设备购置谈判时,可以有意识的向经销商提出设备维修培训的要求,通过与专业的厂家维修人员学习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2.3 对设备进行效益分析与对比

首先以科室为单位,对科室内的每台设备进行效益分析,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效益对比。效益分析包括经济效益分析、技术效益分析、社会效益分析。评估经济效益时要充分考虑设备使用率和单位时间设备利润比,并结合设备耗材费、设备劳务费、设备维修费和设备折旧费等进行评估计算。技术效益分析时要考虑该设备是否增加科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发表文章情况等。社会效益分析包括在引入高水平机器后通过宣传,是否有拉动患者就医的情况发生[5]。通过确定设备的经济效益、技术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对医疗设备采购产生指导性作用,有助于科学化进行设备管理,增加医院整体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2.4 建立规范的更新报废机制

与科室设备质量控制技术人员积极配合,根据不同机器的使用时间,定期的对设备进行检查和质量检测。通过对设备重要参数进行打分评估,一旦机器诊疗质量不达标,立刻进入报废程序,做到对患者负责、对医生负责,坚决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6]。对报废设备同样要进行管理,防止设备流失对医院资产产生损失,部分设备可进行出售处理,但要坚决选择可靠机构进行报废出售,防止不合格的报废设备继续流入市场,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3 结束语

医疗设备是医院的正常运转的基石,良好的医疗设备管理不但是医疗活动开展的先决条件,同时对保障患者就医安全、科研教学和医院盈利均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国内医疗设备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结合在日常工作中发觉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建立完善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培养高水平维修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精细化的效益分析对比,并建立规范的更新报废机制,为加强和完善医疗设备管理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于京杰,汤黎明,于春华.医疗器材的规范采购与科学管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4,19(9):55-60.

[2]黄良谋,唐通军.医疗设备管理与评价[J].医疗设备信息,2005,20(2):65-67.

[3]于京杰,汤黎明,陈锐华,等.医疗设备的购置管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5):61-63.

篇13

2医疗行业大数据分析的应用意义

2.1有利于提高临床决策的准确性。临床决策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但是因医务人员的病例知识和临床经验有限,所以会影响临床决策的准确性。而在大数据分析的支持下,能够提供更多的临床病例分析和治疗路径,将其与医疗费用和治疗结果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进而实现临床路径优化,有利于为医务人员进行临床决策提供可靠依据。2.2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医疗。个性化医疗打破了传统医疗模式,强调根据病人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服务,覆盖病情诊断、用药、治疗全过程,这是医疗服务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支持下,能够将更多的用户数据纳入到数据集合中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传感技术、基因测序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为实现个性化医疗提供有力保障。2.3有利于不断改进医疗系统。医疗系统的运行效率关系到患者能否得到更快、更有效的治疗。然而当前,医院普遍面临着患者数量增多、医患矛盾加深、医疗过程缺乏透明度的现状,阻碍了医疗系统运行效率的提升。而在大数据环境下,能够将大数据分析作为辅助手段,解决医疗服务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改进医疗系统的各项功能。

3结论

总而言之,大数据分析在医疗各个领域均能够得到有效应用,对提高医疗系统效率、优化临床决策路径、实现个性化医疗服务起着重要作用。为此,医疗监管部门、医疗服务机构、医药医疗产品研发单位以及医疗保险机构必须重视大数据分析的应用,从而推动医疗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作者:许喆 单位:天津市河西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