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2:4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儿童声乐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如何做好儿童声乐教学儿童声乐教学应该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根据其不同于成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开展科学的教学之路。儿童声乐教学具有复杂性、抽象性和不具体性等特点,在儿童声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儿童的兴趣培养和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培养,根据儿童的个体性差异,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二)儿童声乐教学对教师的要求1、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声乐教学计划的制定要体现声乐教学思想,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声乐老师要把握每个儿童的潜质和智能结构,把握他们的发展特点,在充分了解每个儿童个性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每个儿童的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计划。2、注重扮演多种角色声乐教师既是“舞蹈老师”,编制各种各样的舞蹈动作,做出各种各样的面部表情来丰富儿童的肢体语言。同时又是“语文老师”,要教孩子读字,给孩子解释字、词、句的意思和歌词的内容,让孩子理解把握歌曲的内容。声乐老师也是“医生”,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对儿童进行及时调节,不断发现、分析、解决发声错误。3、注重学生兴趣培养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儿童主动进行学习的精神力量。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及时激励和表扬,教师进行较好地引导,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设计要寓教于乐,选择曲目不要单一,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选择和安排。
(三)儿童声乐教学与成人声乐教学的异同由于成人和儿童是两个不同的成长群体,在课程的设置与安排、教学模式与方法以及歌曲的选择等方面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1、循序渐进式教学声乐学习是一个漫长复杂的学习过程,需要脚踏实地的去学习。无论是成人声乐教学还是儿童声乐教学,都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声乐学习和训练是一种常规的技巧性训练,像发声方法的训练、歌曲作品的处理等,都要经过无数次的练习和揣摩,才能有一些声乐演唱的成绩。2、合理选择曲目无论是成人成人声乐教学还是儿童声乐教学,都有一个曲目选择的问题。曲目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声乐程度和他们以后工作的实际需要,要符合学生自身的水平,实行对症下药。3、注重个体差异成人声乐教学的生源来源广泛,学龄结构跨度较大,决定了在成人声乐教学中要因人而异,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做到有的放矢。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5-0029-02
一、修炼,走近儿童文学
教师在学生阅读儿童文学的过程中,扮演儿童文学的阅读者、鉴赏者、推介者的角色。教师如果要在教学中拥有较高层面的感悟和驾驭能力,能对儿童文学的发展有较全面的认识与把握,就势必要进行自我修炼,除了阅读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之外,也要广泛阅读各类优秀文学作品,还要钻研文学理论,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提升个人的文学素质。
1. 教师要提高儿童文学的审美能力
教师应特别留意儿童出版物的信息,关注优秀儿童文学新作,吸纳儿童文学信息;扩大阅读面,提高自己的儿童文学鉴赏水平,使自己具有比较丰富的儿童文学的感性经验。在平常,开展《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古代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夯实阅读基础的手段。
2.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文学观念
当孩子对杨红缨的《马小跳系列》爱不释手,却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感到索然无味时,教师该怎么办?往往直白的劝解并不能改变什么,在规定时间共同阅读一部书,然后和孩子一起研讨,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师,儿童文学观应是哲理与趣味各有千秋的,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让孩子懂得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书籍往往比简单地给孩子推荐名著更重要。
3. 教师要成为用心思考的读者
作为语文教师,阅读与写作都应该是“常态”的。在平常的教学中,有关教学感悟或发现、班主任工作思考、指导学生成长的故事……都可以S时写下来。只有做到自己多读、多写、多思,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多“选”。
二、引领,享受儿童文学
据相关调查显示,儿童文学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最喜爱的读物。但该阶段学生的儿童文学阅读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读的量很少、面窄,部分学生只局限于课本的作品,只关注作品中荒诞不经、离奇搞怪的情节,而不在意作品本身的文学色彩。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有效指导。教师要做好领路人,立足课堂阅读,延伸课外阅读,使学生感受到儿童文学的魅力。
1. 儿童文学课堂教学阅读指导方法
(1)巧问――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儿童文学是最富想象力的文学,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教师在运用儿童文学来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善于思考、合作交流、大胆想象。
例如,童话《七颗钻石》中,为体会水罐的神奇,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当7颗星星在空中闪闪发光,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灰。小姑娘把水罐轻轻地放在地上,清澈、新鲜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设想一下,在清流的滋润下,大地出现了怎样的美丽景象?”问题提出后,通过自由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他们的回答层出不穷:原本干裂的田地,冒出了嫩芽;流淌着水流的小河里,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花草树木神奇般活了过来;人们在水井边喝着甘甜的井水,激动地唱起了歌,跳起了舞……
(2)复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儿童故事具有内容情节曲折、故事结构性强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角色扮演”或“复述故事”等设计,即利用一部分时间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复述或表演。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故事的进一步识记、理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例如,《巨人的花园》是一个趣味性很浓的儿童故事,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展开故事情节和揭示道理。极为突出的就是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在引导学生讲述这个故事时,就可以让他们想象围墙推倒前后的画面,对故事进行复述和交流感悟:推倒的不是围墙,而是巨人的心墙。以此得出: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学生理清文本脉络、吸收文本的精美语言,还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2. 儿童文学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点灯人。在开展班级读书活动时,教师应从孩子实际出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对孩子阅读的书籍进行有效把关。
如开展班级读书会。开学前,根据不同年级推荐优秀书目。通过阅读竞赛、阅读考级等奖励性措施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可以布置学生读一部作品,然后就作品进行交流。在教授《窃读记》一课后,笔者让学生阅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并在两周后对此书进行了一次读书沙龙: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什么?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你如何看待主角英子及她的朋友妞,疯子秀贞等人?开班级读书会有利于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余秋雨先生说得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班级学情,相继推出部分名著,予以熏陶。
三、创作,畅游文学天地
儿童文学作品丰富多彩,阅读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语文教师要用自身的文学素养、智慧精神,将儿童文学的精神内涵与中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触摸美、感受美、运用美、收获美,让文学成为学生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教师要抓住每一次阅读教学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放飞个性,写下精彩篇章。
1. 仿写作品,学方法
进行习作训练的有效形式之一就是模仿他人的文章。学生在进行模仿习作时,根据自己熟悉和了解的内容,可以在体裁、结构、写法、用词等方面和原作品类似,但不可依葫芦画瓢,应有所改变,有所创新。如学习了《赵州桥》一文后,围绕第三自然段过渡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进行仿写;或结合书中的插图,以导游的身份,围绕“从桥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来说美观”写一段话,注意写具体;还可以给出材料,如“秋天的庄稼美丽极了” “天上的云朵千姿百态”,等等,要求学生仿写语段。针对熟悉的材料,学生很乐意习作,并较好地运用知识的迁移。
2. 续写作品,悟内涵
对于教材中的有些作品,我们可以采取续写的方式进行习作训练。续写不仅延续了作品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领悟作品的内涵精神。如学完《听听,秋的声音》一文,让学生选择秋天的某一种景物,并抓住它的特点仿照第一小节写下来,这既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一次考验,更是把诗化的语言定格在学生的心中;学完《绝招》,让学生在领悟“只有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的基础上,写一写“第三次比绝招的场景”。
3. 缩写作品,显能力
对于教材中篇幅较长的作品可以进行内容提炼,抓住故事重点,简要叙述作品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快速阅读方法的同时,通过练习,可以加深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只有学会哪些能删减,才会抓住哪些是重点,这也是一种能力的训练。如缩写《草船借箭》《猴王出世》等文章。
4. 改写作品,创思维
改写作品,就是对原作品进行重组加工,可以采取与原作品不同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来进行习作训练。这一习作训练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创新思维。如对古诗进行改写,通过改写《所见》,想象小牧童一路看到的风景和他在树下观察的情景;用第一人称介绍的方式改写《太阳》,让学生深刻记忆太阳的特点。
5. 独立创作,展个性
上述所讲到的几种写作形式的训练,最终是为了能让学生独立创作,写出展现自己个性的作品。创作素材在哪里?源于生活。在指导学生写“我学会了……”这篇习作时,笔者让他们踏踏实实去学自己一直想学而没有学的事情,及时记录,最后本领学成,习作也完成。作品里都是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经历。
儿童文学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必将助长儿童自主创作的能力,促使儿童更好地享受儿童文学,享受属于自己的金色童年。
⒖嘉南祝
[1] 巢宗祺.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武汉:教育出版社,2002.
[2] 王泉根等.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3] (英)艾登・钱伯斯.打造儿童阅读环境[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7.
[4] (美)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9.
[5] 梅子涵等.中国儿童阅读6人谈[M].天津:新蕾出版社,2008.
[6] 梅子涵等.中国儿童文学5人谈[M].天津:新蕾出版社,2002.
[7] 朱自强.中国儿童文学的走向[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
[8] 王泉根.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
[9] 王泉根.新时期儿童文学研究[M].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
[10] 蒋风.儿童文学概论[M].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
[11] 李标晶.儿童文学原理[M].太原:山西希望出版社,1991.
[12] 张之伟.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13]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14] 万国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15] 李远.小学儿童文学教学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4.
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致力于研究儿童脑发育与心理发展特点,探索适于脑的教育和学习方案,在儿童英语学习领域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其承担的国家攀登计划、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攀登英语学习实验16年来在全国20多个省市的上千所小学进行了实验,赢得了教育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基于前期的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近年来,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在儿童英语阅读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自主研发了以图画书为载体的攀登英语阅读系列,并在全国近300所实验校进行了实验,初步探索出了一系列因校制宜、因生制宜的儿童英语综合实验方案。
本次研讨会通过经验介绍与分享、现场课展示和录像课解读等多种形式重点探讨了课堂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与策略、基于学校的英语教师共同体建设模式、课内外阅读活动的开展等问题。
一、学术引领,促进我国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在推行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学术、教研的引领是改革实践顺利进行、各校教育教学专业化的有力保障。本次研讨会集结了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王文静教授、李燕芳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秦家慧副教授、邓丽暚助理教授等多位领域内的专家学者,香港香海正觉莲社佛教正慧小学梁翠珍校长、仇咏娴主任,北京市教研中心王建平老师,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乌海市乌达区,海南省海口、三亚、琼海市及北京市海淀、西城、石景山、大兴、朝阳、密云、顺义等多个区县强有力的教研力量。活动中,王文静教授、秦家慧副教授、李燕芳副教授、邓丽暚助理教授结合心理学、教育学、英语语言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指出,在教学中要把握中国儿童英语阅读的发展规律,在适当的时机,选取合适的英语阅读资源,进行科学设计,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培养儿童的英语阅读策略,提升儿童的英语阅读素养。同时,立足课内,联动课外,通过课内外英语阅读活动的开展最终实现“学生乐读、教师乐教;学生会读、教师会教”。而梁翠珍校长和王建平老师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重点从学校英语教师共同体的建设、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英语阅读环境创设等几个方面给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二、行政牵头,促进区域英语教育教学均衡发展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承办单位之一,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在儿童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做出了大胆创新。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张朝晖副主任在本次活动中介绍了朝阳区作为北京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同时也是北京市中小学系统中接纳流动人口子女最多、城乡发展严重不均衡的区域,如何依托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依托攀登英语学习实验,推行“朝阳区儿童英语综合素养提升计划”,探索区域小学英语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实践路径。实验推行4年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朝阳区广大农村校的英语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一些学校还形成了自己的英语特色,城乡差异得以缩小。本次研讨会中承担现场课展示和经验分享的朝阳区大望路小学就是一所典型的、以打工子弟生源为主的学校。
三、深度探索,构建我国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新模式
在本次研讨会中,北京市朝阳区大望路小学赵红枫老师和二年级的孩子为大家带来了一节攀登英语口语课,孙彦萍老师和四年级的孩子为大家带来了一节攀登英语阅读课。香港香海正觉莲社佛教正慧小学的梁翠珍校长和仇咏娴老师结合本校六年级的一节阅读课例与大家分享了其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方面所作的探索,并与现场的老师们进行了互动,使大家直观地了解到香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模式,真切地感受了其英语课堂的氛围。
在两校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教学模式的创新,看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看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活动设计,看到了不同类型学习资源的创造性使用,看到了孩子们综合英语素养的体现以及大胆、自信、勇于展示、积极表现的良好品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儿童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一定能够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四、搭建平台,建设校本英语教师共同体
教师是教学的实行者,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如何更新教师的理念,提升其专业素养,改善其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如何为教师创造学习机会,搭建展示的平台,提升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其专业化成长是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在本次研讨会上,北京市朝阳区大望路小学的赵艳艳校长做了题为“依托攀登英语学习实验,构建校本英语教师共同体”的主题发言,详细介绍了大望路小学作为一所规模小、生源基础薄弱、师资不足的再普通不过的小学是如何探索自己的发展之路,通过引入攀登英语学习实验,构建校本教师共同体,通过集体教研、外出学习、承担观摩活动等多种方式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搭建平台,使每一位英语教师都成长为专家型教学能手,为本校的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香海正觉莲社佛教正慧小学作为首间香港两次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英国语文教育学习领域)的得奖学校,在英语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构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本次活动中,梁翠珍校长和仇咏娴老师和大家分享了该校校本英语教师共同体构建及英语课程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五、创设环境,全面促进学生英语素养提升
一、 儿童声乐心理
(一)儿童声乐
儿童声乐简称童声,是指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年龄在3到12岁左右且未变声的儿童的一种演唱形式。声乐是一种人声演唱艺术,通常分为原声态、民族、美声、流行四种唱法。笔者认为童声也是声乐演唱形式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体制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音乐、美术、体育在小学生培养方案中占重要的地位。学校、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儿童声乐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儿童声乐心理
儿童声乐心理是指儿童在声乐演中的一种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三个过程。根据年龄阶段划分不同的心理特征。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保障。不强壮,缺乏耐力,容易疲惫;认知能力低,不易觉察事物之间的联系,注意范围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思维跳跃性强,情绪起伏大等诸多心理特征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声乐演唱的质量。笔者把声乐演唱中的儿童心理特征称为儿童声乐心理。
二、 常见的儿童声乐心理阶段
笔者根据自身的声乐教学经验,把儿童声乐心理分为未接触声乐前、声乐课堂中、声乐实践表演中、声乐实践后四个心理阶段。
(一)未接触声乐前的心理
未接触过声乐的儿童对“声乐”概念是陌生的,对音准、节奏等概念的认识是模糊的。诸多家长以及孩子认为声乐就是卡拉OK式的演唱,以开心为主,形式比较随心所欲。一旦专业的学习声乐,就失去自我表现的欲望,主要体现在害羞、不自信等一些列的心理,然而很期待得到专业老师的肯定和表扬。
(二)声乐课堂中的心理
课堂是学生学习声乐的主要途径。课堂形式可分为一对一、一对多教学;还可分为理论性、实践性教学。儿童的心理变化对声乐课堂的学习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表现得自然、轻松、愉快,领悟能力较强的学生,课堂学习质量就高;相反,表现得紧张、害怕,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课堂学习质量偏低。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得出这样的结论:儿童缺乏耐力,不易于长时间专注某件事;情绪变化快,主见性极弱;想法奇异,好动好说;喜欢玩游戏规则,好胜心特强等诸多的心理活动。在课堂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同样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变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枯燥、效率低,不利于教师的授道传业,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贮存,甚至会引起学生厌学、旷课等诸多情绪。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相对活跃、收缩弹性好、效率高,这需要教师对学生深入的了解,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教学计划,学生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三)声乐实践表演中的心理
声乐实践与声乐课堂是紧密联系的。声乐课堂是声乐实践的基础,声乐实践是声乐课堂的第一次飞跃。爱表现是儿童的一个共同特征。在声乐课堂上,建立初步的音高、节奏概念是树立儿童自信歌唱的重要前提;积累并能唱好声乐作品是儿童敢于表现的有力支撑;父母、同学等亲朋好友成为自己的观众,是儿童爱表现的原因之一。声乐实践表演中,儿童表现出开心、忘我的形象,但是,表演前的紧张是少不了,这种紧张主要表现在肢体语言以及提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台下的观众多不多?什么时候到我表演?我化的妆好不好看?我忘词了怎么办等等,这充分折射出学生在自我注意力转移。真正上台表演时,这种释压的过程没那么紧张,反而表演出色。这里不排除部分性格内向的儿童在众多人面前不敢表演,十分怯场。
(四)声乐实践后的心理
声乐实践后与声乐表演时的心理活动差异很大。声乐表演时的心情是紧张与期待共存。声乐实践后的心情很轻松,神态、动作等都随着心理的释压而变的自然。声乐实践后的心理分有两种:第一,表演成功者心情愉悦,内心放松,期待得到肯定与赞杨。第二,表演失败者心情槽糕,内心难过,害怕周边的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自己。往往后者的失败会给其带来自卑感,这种心理变化需要时间来治疗,主要自我调节为主,在调节过程中需要家长、老师的协助。不管是表演成功还是失败,这是儿童学习声乐的必经过程,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正确的引导自己在学习声乐道路上不断地前进。只有从学习到实践,失败到成功再实践中得到自我的升华。这样童声学习阶段就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如何将儿童声乐实现课堂与实践的相结合
儿童声乐是一门需要众多声乐教育者去探讨的艺术。儿童是社会建设的接班人,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必须重视儿童教育的全面发展。理解能力弱是儿童学习声乐的一个难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去努力:第一,儿童自身要加强学习,由于正处于基础文化知识学习阶段,知识贮备量不大,人生阅历不多等都限制了其在声乐课堂上的领悟能力,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基础文化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会提高他们在声乐课堂上的学习效率。第二,家长、教师的共同努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到孩子的一举一动。家长必须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老师在课堂上教三分理论知识,还得靠自己七分的努力。结合儿童年龄段的心理特征进行教学,丢掉满堂灌,学会随机应变,因材施教。身为教育者,必须多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儿童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还不能真正的理解成功与失败的真正含义。单纯是他们的共性,为了避免伤害到他们的心理发育,笔者建议多以鼓励教学为主。课堂上的学习是理论知识与技巧的磨合,声乐课堂与实践表演接轨是必然的趋势。从实践中检验课堂教学方法的正确与否,理论与实践不断的结合,总结正确的儿童声乐教学方法。声乐实践可以反作用声乐课堂,任何真理都是从实践中检验出来的,总结好经验再运用到教学,儿童声乐就会得到第二次质的飞跃。
四、 小结
儿童声乐心理是一门声乐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在儿童声乐教育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掌握好儿童声乐心理学对于儿童声乐教育是十分有意义的。不管是未接触声乐前、声乐课堂中、还是声乐实践表演中、声乐实践后,儿童的心理变化将是声乐教育者的一个教育难题,只有深入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儿童声乐教育才会踏上新的台阶。祖国未来的声乐道路才会有更优秀的接班人。因此,作好充足的声乐心理学知识贮备,是一位儿童声乐教育者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儿童声乐教育是为了让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中有音乐相伴,让音乐走进儿童的生活,伴随儿童快乐健康成长。一个人的儿童阶段本来就应该充满快乐,儿童声乐快乐教学要求选取的声乐作品必须是美好的,以快乐的语言环境和情感为基础,把教学内容合理整合,适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规律,满足儿童情感和心理需求,让快乐的声乐成为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就儿童声乐快乐教学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童声乐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儿童全身心、全方位的积极参与声乐的实践活动,体验音乐带来的美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树立积极地生活本文从教育学和心理学范畴寻求对儿童声乐快乐教学的理论支持,并以此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实践,对儿童声乐快乐教学进行分析。
一、儿童声乐快乐教学及其理念
在美好的音乐感召下,生活中就会充满美好,也会发现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美好,声乐就是为了拓展儿童广阔的心灵。唱歌和跳舞应该作为儿童时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灌输式,导致很多儿童对声乐学习失去兴趣,儿童教育的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快乐学习方法,唤起儿童的活力,促进儿童声乐教学健康发展。由于受传统教育体系的影响,现实的儿童声乐教育中不一定从音乐审美角度出发,而是纯粹的进行声乐教育,很容易产生与音乐审美相悖的现象。如果教师从音符和乐谱着手进行教育训练,又去机械、枯燥的节奏训练,就算是普通学生都会觉得厌烦,更何况是稚气的少年儿童,无法产生审美感觉,同时也会厌烦这类学习。“真正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是新课程观提出的目标,让儿童发现美、感受美、享受美才是学习声乐的最终目标。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儿童从兴趣和乐趣出发去学习声乐?儿童声乐学习不应该是声乐的音符、节奏、速度等基础知识,也不是声音技巧,应该以兴趣和快乐为基础。儿童声乐快乐教学是要求从多方面引导儿童丰富多彩的教学中,无论从教材与方法选取,还是环境的布置,都是以增强声乐学习的快乐为基本点。在曲调选取上充满儿童的欢乐,贴近儿童的生活;教师尽量让儿童学生参与到声乐的演唱中去,当然可以借助适当的现代化设备,影响和视频加入,增加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获取信息,也是给儿童设置一个优美的环境氛围。教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快乐的环境,能够让学生最快的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儿童声乐快乐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技巧能让儿童在愉快的心境和环境中学习,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进步发展。
二、心理学与声乐快乐教学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情绪在现代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快乐的情感状态是比冷淡或厌恶的状态远远有利于智慧活动的。”这是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积极的情绪有利于感知知识,思维活跃,记忆力比较牢固;消极的情绪,瓦解、破坏甚至阻碍知识的获取。快乐属于积极的情绪,是来源于心理、生理和社会等要求得到满足之后的情绪表现。学习声乐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也是不同的,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选择声乐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少年儿童这一阶段视觉、听觉发育迅速,大脑的机能和结构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是知识增长的重要阶段。学习兴趣是儿童学习新事物的积极方向,而这种心理积极鼓励少儿去学习声乐知识。同时,少年儿童的审美心理正式逐步开始形成和发展阶段,个性也逐渐体系出来,对音乐的审美也随之表现出来。少年儿童对于声乐的感知快速,听觉也比其他时期敏感,用自己的身体对于韵律和节奏做出正确的反应。尤其这个时候的儿童,机械记忆良好,对于记住歌词有很大的帮助。根据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了解在这些年龄阶段少年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的特点,才能更好的指导儿童声乐教学。儿童学习声乐,在学习声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声乐表演等方面,心理活动都是非常活跃的。如果声乐教师恰当掌握儿童学习的心理规律,就会适当的选择教学方式,很容易提高教学质量。
三、构筑儿童声乐快乐教学
情绪在教学中重要性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儿童声乐教师也非常重视情绪因素。快乐的情绪能够带来兴奋感,而兴奋感有能够有助于学习,让思维变得敏捷、活跃,能够使得学习注意力集中。因此应该有意识的让儿童快乐的接受声乐教学。
(一)情感快乐教学。在声乐教学中所说的情感是指儿童与教师自己的情感交流,还有作品本身的情感。只有把积极的情感放在首位,与儿童进行必要的情感交流,儿童切身体会教师给学生带来愉快的心情。因此声乐教师就要在整个声乐教学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技巧,展现作品的全面情感,儿童只有理解了作品才能引起共鸣,才会在学习中一起兴趣,快乐的学习。快乐情感是声乐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
(二)语言快乐教学。语言生动、具体才能有力的影响听众。在教学中,教学语言非常重要,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活动。语言优美,学生喜欢听,乐于听,才能有利于知识的教授和学习兴趣的提高。而声乐作品本身带的语言,也应该蕴含丰富色彩的情感文化。而丰富的感彩在教师的快乐语言下才能生动体现。教师幽默风趣,会让儿童学习声乐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声乐教师把声乐作品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分析,以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声情并茂儿童学起来才轻松、快乐。
(三)环境快乐教学。儿童声乐教学对环境的要求也是比较严格,要创造优美的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听觉环境优美,就要儿童提供能够具有欢快的音乐的声乐作品。视觉优美,是教学环境中的布置,应具有艺术化,给儿童一种清新的感觉。声乐教学的创造优美的环境也包括内部环境,即心境。歌唱需要一个好的心境,心境好,儿童才能有信息学好声乐。
(四)体态快乐教学。儿童由于认知有限,知识有限,需要为儿童所学歌曲配以体态动作来完成,同时要注意,一定要力求体态动作与他们生理、心理的发展相吻合,不能超过他们理解的范围,让儿童觉得这首歌和这段舞描写的就是儿童自己,加上儿童的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让儿童在声乐中体会其中的可亲、可爱。有了歌唱,加上体态语言,帮助儿童理解声乐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边试唱,边加入体态语言,使儿童的视觉、听觉不断变化集中点,很容易使得儿童在学习中一直保持精力的旺盛。总之,培养少年儿童唱歌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儿童情操,形成积极的人生观,还可以养成科学的说话和歌唱习惯。快乐的学习可以启迪智慧,活跃思维,锻炼身心,打破原有的枯燥的教学模式,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臧欢.儿童声乐学习中的心理因素及其运用[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
[2]王雷.儿童声乐演唱的开发和训练[J].音乐生活,2009,(05).
[3]张羽.小学游戏性音乐教学的实践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4]唐建平.儿童声乐教学的作用与训练方法[J].成都师专学报,2002,(03).
儿童声乐教学中嗓音的训练作为儿童声乐教育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孩子们的嗓音训练是可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儿童从年幼时开始对音乐有较深的认识和了解,为他们以后走上音乐道路和对音乐事业的付出打下一定基础。孩子们的声乐训练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今天,将儿童培养成一名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流。但是儿童在嗓音训练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许多教师对儿童要求用真声,这样可以有明亮的效果。但是,如果长期使用真声,会导致儿童的歌唱器官受损害,给儿童以后的音乐生涯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一定不能为了赶进度和急于求成,不记后果的训练。因此,把握正确的发声训练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儿童声音的特点
儿童特别是8~12岁的孩子,正处在发育阶段,歌唱器官还没定型,声带、喉咙部位都还娇嫩、狭小,远远不如成人。所以,也造成孩子们的嗓音质地很清脆,音色异常透亮圆润;音量微弱、单薄,而且胸声少,头声多,音域不宽等特点。而且,同样是童声,在不同的年龄段,音色、音质、音量等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差别。在初期童声时,声音比较单薄,气息段等特点;在中期童声时,通过训练可以使儿童的嗓音向高、低的转变;在童声晚期,由于声带、喉腔发生变化,导致童声发生巨大变化,这时的童声就会变得粗闷、沙哑、音量减弱等特点。儿童的嗓音在中期时,是童声歌唱的最佳时期,这时候儿童基本能够控制好自身的歌唱器官,而且对于声音的音色、音质都具有一定的辨别力,所以,在儿童嗓音的中期时,需要教师对于儿童嗓音训练进行合理、有效、科学的规划,培养儿童对于嗓音练习的兴趣,对儿童的歌唱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童声晚期时,儿童的声带、喉腔等都处于转变期,这时候需要儿童参加一些其他形式的音乐活动,保持着艺术对儿童的熏陶,不要进行大量的训练,以免使声带、喉腔收到损害,所以,在童声末期,进行一些适当的训练和其他形式的音乐活动,保护声带、喉腔。所以,在童声训练时,需要辅导员对于不同时期的童声进行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训练和规划,保持儿童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
二、儿童的发声训练
在儿童的嗓音训练中,必须要注意儿童自身的嗓音特点,在训练中,由教师引导着儿童去寻找适合自身的训练方法。同时,在儿童训练中,需要追求良好的音质,而不是去追求音量和力度,所以,在训练中,要把获得干净、柔和的声音做为第一步,这是在训练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良好的起音是儿童嗓音训练中发声的基础,所以,在训练中,主要练习软音为主。在训练中可以用讨巧的办法,断气连声,让儿童体会小腹运行带起的气息流动,感受气息运行到声带的感觉,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对嗓音进行基础练习,最后对前两个动作进行总结,进行断音与调音的练习,只要这两点协调统一,当掌握发声器官的正确运动规律时,就可以做出良好的起音训练。
三、注重儿童的生理特征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儿童可以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而且在这个时候,儿童处在发育期,自身的声带和喉腔比较脆弱,如果没有专业人士对于儿童嗓音的训练方法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就会使儿童的声带受损,严重影响儿童未来的音乐之路和身心健康。儿童嗓音本身就具有清脆明亮的特点,但是因为儿童嗓音音域狭小,不能满足歌唱的需要,所以拓宽音域就成了儿童嗓音训练的重要目标。儿童的嗓音和成年人一样,具有真声、假声和混声的区别,所以真确引导儿童学会混声,是拓宽音域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注重培养儿童歌唱表演及自信心
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需要表演者对歌词进行分析和思考,通过歌声将歌曲中的内容和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另外,注重儿童表演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充分的理解歌曲的重要内容,从而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另外,在儿童的嗓音练习中,要把握好声音的变化,比如,音质、音色、和情感上的一些变化,所以说,对于儿童的嗓音训练时,需要培养儿童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己的内心情感,通过歌唱的形式合理的表达出来,更深情的投入到音乐的美妙之中,所以,在对儿童进行嗓音训练时,需要给儿童打造出一个轻松、舒适的训练环境,保持儿童的学习兴趣。对儿童的嗓音训练进行合理的规划,为儿童以后的音乐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齐建芳.儿童发展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3.
一、开展综合音乐教育启发活动
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他们在最初开始学习时,对任何一门课程大都无明确的目的性,家长、老师让他们学什么就学什么,或自己喜欢什么就学什么,他们学习唱歌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最初并不是抱着我要把声乐学得怎么样好、我要把声音练得如何地美好的学习目的,而是全凭一种爱唱歌、想唱歌的冲动和欲望,这就是他们的学习动机。要把这种学习动机贯穿于儿童声乐教学的始终,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所以,在学习声乐的开端教师要向同学们讲清楚学习此门课程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对儿童讲解歌唱的作用,可以促进少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陶冶情感、净化心灵、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的作用,还可以抒发少儿爱祖国、爱人民的美好情感,给他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无穷的欢乐等。这种教育活动绝不能只是拘泥于形式、走过场,它是组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融洽师生关系、进入积极上课精神状态的必要之举。在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后,儿童就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要把这种教育启发、渗透在儿童学习声乐的始终。
二、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
近年来,随着声乐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从事声乐专业的专门学习,随之出现了各种规模大大小小的少年儿童声乐比赛、演出、考级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少年儿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绩和专业水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评判标准。走上舞台,面对观众,唱上几首歌,对于一个技术娴熟、久经锻炼的专业演员来说可能相对容易,但他们也难免会出现上台紧张的状况,对于涉世未深的少年儿童就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有的儿童嗓音音质很好,平时也受到正规的专业训练,歌唱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一上舞台却由于心理状态的紧张而产生恐惧,身体僵硬,两腿打颤,气息上浮,轻者歌唱缺乏表现力,重者甚至会出现忘词、走音、失声,或者是头脑一片空白,什么也做不了的紧急状态。在少年时代,如果由于舞台紧张失去良好的心理状态,久而久之就会让儿童产生自卑、胆怯的心理,做任何事都没有信心,甚至再也不敢上台歌唱和面对观众。因此,作为从事儿童声乐教育工作的老师们应该认真研究儿童上台演唱时的心理特征,创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儿童摆脱舞台上紧张的心理状态。
三、儿童在变声期时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
变声期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一个特殊的生理阶段,对于学习声乐的儿童来讲更是一个特殊时期。处于变声期的学生,由于声带充血,发声持久性差,很容易疲劳,音色变暗,唱歌时感到很费力,因此很多学生因为唱歌时声音沙哑,高音唱不上去而丧失唱歌的信心,产生歌唱心理障碍。针对这一现象,在变声期儿童的声乐教学中必须充分了解变声期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变声期嗓音变化的规律,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把变声期儿童的心理状态调节到最佳歌唱时所需要的状态,而另一方面又不伤害到他们变声期时脆弱、不稳定的嗓音。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促进师生互动,加强情感融合,科学组织协调,力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把声乐艺术融入幼儿师范教育活动中
声乐艺术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幼师必备的技艺之一。而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教学不仅方法单一,而且教材也很落后。但是随着我们对幼儿声乐教育重视程度的增加,幼师活动中声乐艺术的融入也相应的增加了。学校增加了对幼师教学中声乐课的投入,大部分学校的器材也相应的更新了,师资力量也更强了。幼儿师范教育中声乐的学习目前急需的就是一部权威性、系统性和先进性的教材,好的教材会让我们的培养过程更科学。而近些年我国对幼师声乐发展要求的提高,相信这部好的教材会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并投入使用的。有好的教材之后需要的就是一个好的老师了,幼儿师范院校也应该加强自己的师资队伍,多聘请一些专业技术好、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另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要一成不变的沿用先人遗留下来的教学经验。我们的社会在发展,学生也在进步,而且各个时代人的特点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老师要根据不同时代学生的特点进行对应性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不断进步。毕竟我国开始声乐教学的时间不是很长,而且我们国人大多情绪内敛,不太喜欢表露太多的个人情感,所以针对幼师的声乐教育尚在寻找一种好的方法。目前我国幼师声乐教学中过于重视技巧,不能按照孩子的生长发育标准量身定做一套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常将对大人的要求标准放到孩子身上,造成很多的问题。例如,幼师在声乐教学中常要求孩子开口大声唱,但是须知孩子的嗓子、声带和音域等都不同于成年人,我们不能将成年人的发音标准用在孩子身上。这些不当的举措其实都是可以在幼儿师范教育活动中提前进行防范的,我们也应该尽量在幼师教育课程中加强对这方面问题的教育,因为一旦我们步入工作岗位中出现丁点失误,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生无法挽回的损失。
结束语
在多年的声乐教学与学习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儿童声乐教育在整个声乐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它是声乐人才成长的摇篮。同时我也发现在教学中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对于教师“教”的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对于帮助他们快乐、快速地掌握歌曲内容,提高声乐技巧有着很大的帮助,自然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取得教学成果发挥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儿童的年龄范围在国际社会存在一定争议,不同的国家不同国情下有着不同的标准。欧洲大部分国家将儿童的范围划定于16周岁以下,非洲许多国家则划定于12周岁以下。对于此,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的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就我国而言,古代婴儿和尚未成年的人都叫儿童,现代只指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尽管儿童的年龄划分存在争议,但我国社会普遍公认的儿童范畴为0-12岁。因为在我国,儿童阶段正处于幼儿和小学教育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正是机体各项机能不健全的阶段,也是机体各方面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声乐学习重要的器官——声带、喉头、胸腔等都处在发育之中,适度开发有益,开发过度就会对儿童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从发声来讲,这一阶段儿童体质弱,气息不稳,声带稚嫩,难以进行长节拍、长跨度的声乐练习。如果训练量过大,则容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具体而言,4-6岁的儿童,多用头腔共鸣,声音响亮、稚嫩。可以说,4-6岁的儿童声音“奶声奶气”,好听但不动听,响亮但不嘹亮,婉转但不优美。这个时期的声音如果加以引导会为以后的声乐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7-12岁儿童,声带有了一定的发展,大部分孩子进入变声期,对声乐有了一定的掌控力和辨别力,虽然气息不稳,节拍和乐感不固定,但是这个阶段的儿童已经对音乐有了一定的理解力。从生理的角度而言,7周岁之后是儿童学习声乐的最佳年龄段,过早则对儿童身体有一定不利的影响,幼儿时期的孩子如果家长执意培养其声乐能力,教师可从音乐兴趣角度入手,培养其乐感,至于演唱则不必下太大的精力。
(二)儿童心理特征:控制力差、想象力丰富、兴趣不定型。
从心理角度而言,6-12岁的儿童是心理发展塑造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和掌握儿童的心理规律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反之则会对儿童造成不可逆转的心理伤害。具体而言,首先控制力差。处于变声期的儿童,由于发声持久性差,所以容易产生疲劳感,如果教师不了解这一阶段儿童的生理特征,而是反复要求学生进行训练的话,则容易造成儿童的逆反心理,使儿童产生厌学的情绪。另外,声乐理论教学相对枯燥,这种教学会降低儿童声乐学习的注意力,尤其是反复的发声、练气会让儿童觉得难以忍受,从而注意力转向周围的事物,进而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这就容易发生儿童半途而废的情况和音准与节奏不准确的情况。其次,儿童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强。在能够很快模仿出施教者的声音表情,但是准确度却不尽人意。声乐教学中理论性的内容是儿童最需要了解而又最难理解的教学内容,如何对这些内容进行解释和灌输,很多声乐老师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第三,儿童的兴趣成不定型性,这一点表现在其行为上就是今天对弹琴感兴趣,明天对唱歌感兴趣,后天可能就是对画画感兴趣了。这种兴趣的不定型性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当前儿童声乐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当前社会中针对儿童声乐教学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对儿童声乐质量要求过高。
声乐教学有很多具体的要求,很多声乐教师具备相当优秀的音乐素养,但是在对儿童教学方面却有所欠缺。不同于成人,儿童心理和生理的特点使其不能与成人教学相同对待。当前社会上开设的儿童声乐教学所聘请的教师很大一部分是高校声乐的在职教师,他们平日里习惯于面对已是成人的大学生,在对待儿童声乐的问题上,一时间难以转变思维和态度。他们往往对儿童有很高的要求,布置的作业和任务强度也很高,同时作为儿童的家长也常常急于见到成果,故而造成了欲速则不达的现象出现,使得很多儿童对声乐产生了抵触心理,甚至不再对音乐感兴趣。
(二)缺少儿童心理、生理知识的了解。
在儿童初级阶段,唱歌时出现音准把握不好,节奏不稳的情况很正常。但一些教师不了解儿童的发展特点,看到音准不够完美的儿童就认为其不具备学习声乐的天赋,从而导致一些人才的埋没。其实在儿童阶段,声乐教学最重要的部分并非唱,而是练耳,只有听准了音乐才能唱准。教师要正确对待儿童的跑调儿,也要正确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在上课时,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童,引导其兴趣才是正确的解决之道。
(三)过分强调呼吸练习。
虽然呼吸练习是声乐教学的基础。但是最初接触声乐的儿童,根本就不了解声乐是怎么回事儿,更不知道所谓歌唱呼吸是怎么回事儿,让其体会胸腔的发声与共鸣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在儿童声乐教学时,呼吸练习虽然要进行,但并非最主要的进行内容。让学生体会身体的感觉,了解音乐的发生机理和演唱时身体的变化才是最重要的基础。
三、儿童声乐教学的建议
儿童声乐教学,必须要有针对性和科学性,要科学的安排时间和节奏,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一)科学的安排声乐教学进度。
生长发育贯穿在儿童的整个阶段,胸腔的扩大、声带的生长甚至变音期的过程,都是儿童声乐教学者需要注意和把握的。每一个阶段儿童都有不同的特点,声乐教学者要针对这些特点科学的安排教学进度,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前期的声乐教学中要把“视唱练耳”放在首位,先让儿童解决识谱、音准、节拍、节奏感的问题。可以从一些简单的音阶开始,然后在训练中逐渐增加难度,切记务必要让孩子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新鲜感,从而获得更多的乐趣。
(二)根据儿童身体不同发育时期有针对性的训练童声。
如果儿童形成了不规范的发声习惯就会失去童声那种甜美、空旷,反而让人感觉尖利、刺耳。笔者认为:有针对性的进行气息和共鸣腔体的运用训练,儿童的音色不但保持其纯真和空旷,还会增加轻灵和悠远的优美的音色。一千颗树有一千颗树的样子,一千个儿童也有一千个儿童的声音。声乐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发展儿童声音的个性,并把这种个性加以强化。比如选秀节目“中国达人秀”中被称为“天籁之音”而感动全场的少年乌达木,一曲《梦中的额吉》就是童声强化后最好的代表。当前国际儿童声乐教育家们大多提倡儿童用带有头腔共鸣的假声来唱歌,从而保护孩子们的嗓音,进而为将来的艺术成长铺平道路。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握声乐训练时机和强度。
孩子们的声带发育不完全,训练过程中很容易受伤,所以在训练的过程要很准确的控制当天的训练的强度。声带在较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会有轻微充血的现象,这一点即使是再科学的演唱方法也无法避免的,所以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声带充血的状况就必须马上停止训练,让声带得到休息、恢复,从而避免充血严重导致不可逆的损伤。选择教学曲目时,歌曲难度要有梯度,尽量在儿童音域范围选择训练歌曲,避免儿童挤压喉头习惯的形成。声乐教师要对每一个进行声乐学习的孩子真实有效的评价实际学习和身体情况,尤其是针对那些非专业学生的儿童,应该放弃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采用有吸引力的容易激发儿童兴趣的教学方法。
目前,一年一度的业余声乐考级已成为一些家长与中小学生的盛会,其中涌现出了很多富有天赋的音乐幼苗。这个考级盛会一方面表明音乐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为爱好声乐的儿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发展平台,另一方面也逐步暴露出一些弊端,对儿童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形成了不良影响,应该引起我们适度的关注,并在实践中改进。
一、当前少儿声乐考级中凸显的问题
1.考级已成家长的面子工程
在一些参加声乐考级家长与儿童口中,最常见的对话是:“你考了几级?”“我的目标是两年内考上×级!”在一些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家长与教师眼里,考级已成为练歌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成为他们相互比较或满足“有面子”的工具。为考级而学习,难免偏离音乐教育的本质与宗旨。少儿声乐考级只是促进少儿音乐能力发展的平台,只是少儿音乐道路上的小插曲,如果不把精力与重心投放到音乐的基础能力与基础理论上来,仅靠一两首歌曲来获得声乐考级的“硕果”,难免有投机取巧之嫌,与当今艺术“选秀、速成”遥相呼应。
2.不尊重音乐教育的规律
为了获得更高的声乐级别,很多家长与教师让儿童练一些难度较大的曲目,而当前儿童考级标准也成人化、简单化,只要唱得符合标准,就会按标准与难度给分。但我们知道,儿童的声音成长有自身规律,儿童还没到变声期,如果片面追求高难度的、与儿童发展规律不相符的技巧与歌曲,对儿童的音乐成长之路只会有害无利。有的儿童在考级中演唱《塞北的雪》之类高难度的歌曲,虽然完成了考试,得到了合格甚至优秀,但只凭借几首歌曲来考级,其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对音乐的体验与情感都缺乏,这样的优秀还是先不要为好。
3.儿童声乐辅导行业混乱
目前,在儿童声乐教学中渗透了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参加音乐考级的儿童多数参加了一些校外辅导班或个别聘请辅导教师。这些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辅导急功近利,部分教师甚至连起码的音乐理论知识也没有,更不懂得音乐教育的规律,甚至有一些音乐界的“江湖郎中”,更有部分所谓的指导教师把儿童当成参加各种“选秀”活动而获得名声的工具。这种拔苗助长、急功近利式的辅导不是促进了儿童音乐的发展,而是压制了儿童的音乐天性,导致音乐之路畸形发育。
二、如何正确对待少儿声乐考级问题
1.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不走捷径
儿童的声乐之路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基。对于大部分参加考级的儿童来讲,音乐只是提高他们艺术素养、审美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手段之一。对于立志于未来从事声乐艺术之路的儿童来讲,在少儿时期也不应该过早地以专业水准去要求、训练他们。一方面,应该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指导,扎扎实实地从基础练起,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音乐基础能力,积累音乐理论素养,不图眼前微利,不经过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是难以造就优秀的声乐人才的。另一方面,要让他们广泛涉及各种文学作品、各种不同题材与形式的艺术作品等,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升他们的艺术综合素养,为未来的艺术之路奠基。
2.遵循少儿发展规律,循序渐进
少儿声乐教育要严格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音乐教育的规律,不了解这两个基本规律就无法胜任声乐辅导教师。所以,教师要认真掌握儿童声音发育规律,科学地判断与训练他们的发音技巧,不能忘记儿童与成人声乐教学的巨大差异。目前,少儿声乐“考级”根据一两首歌曲就给出了等级,这样考出来的学生不一定有真实力,甚至是临时抱佛脚的产物,这样的考生即使有九级、十级证书也没有什么价值。所以,“考级”的结果很可能给考生一种误导,既耽误了一些并不适合唱歌,但一两首歌曲唱得不错的儿童,也耽误了一部分本来适合唱歌,但技巧尚未成熟的儿童。
3.提高教师综合水平,科学指导
一方面,要规范声乐辅导市场,实行资格证书制度,将一些没有能力从事声乐辅导的教师淘汰出声乐市场。另一方面,要提高家长的思想认识,促使他们辩证认识自己孩子的音乐天赋,科学地规划孩子的人生成长道路或音乐发展之路。最主要的是:家长不能在孩子音乐之路还没有真正开始的阶段就乐于与人比较,与人“争先恐后”,恨不得把孩子打造成童星,这样不仅损害孩子对声乐的积极性,而且还耽误孩子的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家长与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儿童声音发育的保护,强调儿童基础声乐技能与知识以及综合艺术素养的积累与提升,拓展儿童艺术视野,保护儿童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培养儿童在音乐学习中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够为儿童音乐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目前如火如荼的儿童声乐考级面前,儿童、家长与教师应该确立正确的心态,正确理解什么叫音乐教育,就会逐步淡化声乐考级本身的功利色彩。把心静下来,认真选择儿童的成长道路;把心沉下来,科学规划儿童的音乐人生。
参考文献:
[1]熊芬芬.谈变声期之前的少儿声乐教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6).
常被人喻为是“天籁之音”的童声合唱,以纯净、清脆、明亮、甜美的声音展现出纯真、自然的艺术魅力。童声合唱训练要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与因素,因此对儿童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品德教育
1.合唱训练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合唱是一门多声部艺术,要求集体的声音和谐、融合。在排练过程中,首先会给儿童树立只有“我们”没有“我”的集体主义观念,让儿童明白,只有大家一起听从命令,同时开始、结束、渐强、渐弱……才能使作品完整、动听。其次,合唱作品有分有合。如作品《歌唱二小放牛郎》(钟维国改编)就是一个演唱形式比较丰富的例子。它既有二声部合唱与三声部合唱,又有领唱与合唱队的配合。各声部间的倾听、谦让、合作,通过长期刻苦的训练,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心理,反映在儿童的日常生活当中。很多童声合唱团在组建之初,组织者都会很辛苦,训练课堂的纪律很差,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多次嘱咐,常常是安顿学生说的话要多于训练教学。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这些独生子女们的集体主义、协作精神明显提高,团队意识和责任感显著增强。
2.合唱作品可以带给学生德育、美育教育
童声合唱,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了大量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当中,有很多具有着鲜明的思想教育性。如:热爱祖国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孝敬家长的《小乌鸦爱妈妈》,尊敬老师的《啊,老师――妈妈》等等;也有着大量艺术性很高,给儿童以美的启迪的作品,如:描绘祖国大自然景色的《我们田野》,描绘自然现象的《雪花》,描绘动物的《天鹅》等等。通过在学习这些作品时,教师对作品深入的分析讲解,儿童了解作品描绘的画面、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到和谐之美、艺术之美,受到了良好的德育和美育教育。
3.合唱表演可以激发儿童的表演欲望
在儿童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专业实践(即舞台表演)才能提高学习兴趣,并且对阶段性的学习成果进行肯定。但好多儿童往往害怕一个人歌唱;如果大家一起演唱,他们还是很乐意上台展现自己。通过多次这样的登台展示,不但能提高儿童的专业技能,也大大激发了儿童表演欲望,从集体登台到重唱、再到独唱,儿童们会逐步提高自己的舞台表演能力,爱上这个表演的艺术形式。
二、音乐素质教育
1.声乐练习
童声合唱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歌唱。在学校音乐课上,儿童歌唱经常是两个极端,或者极力追求大的音量、声嘶力竭;或者默默无声,只张嘴、不出音。这些都无法进行良好的声乐训练。而童声合唱训练中,追求的是干净、柔和的声音,对歌唱的姿势、口型、呼吸、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从而达到理想的声音效果,获得流畅、优美、动听的声音。这些训练对于即将要进入变声期的儿童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保护儿童柔弱、稚嫩的发声器官,顺利通过变声期。
2.视唱练耳练习
合唱是一门综合艺术,对合唱队员的音准和节奏要求的十分严格,即便是童声合唱也是如此。因此在训练过程中,简单的视唱练习和基础的练耳练习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经过精心设计、通过简单而有趣的视唱练耳练习,锻炼了学生识别音乐符号的能力,准确表达音乐思想的能力等良好的音乐感觉,这种感觉对儿童学习其他音乐形式以及对今后综合能力的发展都有良好的基础作用。
3.审美练习
根据国家颁发的《新课程标准》,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就是以审美为核心的。而合唱练习就是增强孩子审美的一条重要途径。这是因为音乐学习是以模仿为基础的,合唱的模仿就是以欣赏练习开始的,欣赏大量优美、优秀合唱作品逐步就能逐步提高儿童的什么能力。自婴幼儿时期起,就可以倾听音乐、欣赏音乐:快乐的音乐使儿童心情舒畅,平静的音乐可以安抚儿童的心灵;有的孩子能够跟着音乐摇摆、手舞足蹈,也有的孩子能够感受节奏、速度、力度的变化。在合唱欣赏练习中,教师有的放矢的给儿童进行讲解、分析,使儿童自发的音乐感受转变为对音乐表现手段的把握、对音乐情感的正确辨识等,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总之,童声合唱是一门精深广博的艺术学科,科学合理的训练可以从多方面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对儿童健康成长能够起到正确引导和促进作用。要坚持不懈地认真开展合唱训练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童声合唱的积极作用,为培养祖国栋梁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钟维国著.《中小学合唱实践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年1月
[2]杨鸿年著.《童声合唱训练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年2月
一、 生理特点
现代社会物质条件比较丰富,儿童丰衣足食,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们常常用唱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快乐的情绪。但是处于发育期的孩子们,声带比较稚嫩,需要在老师正确的指导下去唱歌,否则乱唱会导致声带受损,甚至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六岁以前的孩子,他们的喉头和声带是成人的一半,甚至还不到一半,胸腔也很小,呼吸较浅,这时他们多用头腔共鸣。因此声音听起来比较响亮、甜美而透明,嗓子就好比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此时家长无需急于求成,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自然发展,多欣赏一些有水平的音乐,学唱一些简单的儿歌,主要任务是让其对音乐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乐感和节奏感。同时,也可鼓励儿童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内容,让他们随着音乐动起来,以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力及表现力。值得强调的是,不管儿童做出来的动作怎样,家长都要给予积极的表扬和鼓励。七岁的孩子开始学习声乐最好,这时的童声与幼儿又有所不同,是两片短小的薄薄的声带振动发出的纯净的基音,加上口腔共鸣形成的明亮清脆的个性音色,稚气可爱,非常迷人。但这是一种纯自然的音色,缺少科学发声方法的支持,头腔共鸣比较少,因此歌唱时高音上不去,喊的成分会比较多。学习了科学的发声方法,加入气息和头腔共鸣,以假声带原来的真声,音色就会有所改变,变得圆润、浑厚,但会失去一些明亮度和稚气感。但是,头腔共鸣能产生一种饱满和通畅的感觉,能够轻松解决高音。 因此,在儿童的声乐教学中,不能因为怕改变明亮可爱的自然的童声音色而在发声方法上有所保留。学声乐学的就是科学的发声方法,如果因为自然的童声音色好听,就不学头腔共鸣,对儿童来讲,最终会得不偿失。因为,随着儿童身体的发育,自然的童声最终会失去,而科学的发声方法会保留下来,使他终身受益,是他永远的财富。因此,不盲目音量,应变尖亮为通透,追求童声的艺术美,把科学的发声方法放在第一位,才是儿童声乐教学的正确的指导思想。在这个阶段,他们已能独立学习声乐技巧,理解教师的意图,并能基本控制好歌唱器官,对声音有一定的辨别力,对歌曲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这样在不断提高歌唱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有利于长时间地持续学习,甚至未来走上歌唱的道路。
二、心理特点
儿童性格特点天真活泼,喜欢获得表扬和认可,每个孩子在听到表扬时都会感到兴奋、开心,尤其在唱歌的时候,赞美和肯定会使儿童精神振奋,情绪高昂,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歌唱状态。反之,过度的批评会使儿童产生挫败感,影响歌唱的状态。因此,在儿童声乐教学中,需要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要用温和的语言、甜美的微笑和他们沟通,在严格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到来自教师浓浓的爱,真正做到“严中有爱”。教师的言行,甚至表情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学习声乐与学习钢琴等其它乐器有所不同,声乐是比较抽象的一门艺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发声方法和歌唱状态的掌握也是逐渐建立和形成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儿童哪怕微小的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建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儿童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始终保持良好的、兴奋的学习状态,并且通过肯定使他们稳定这种状态。切不可用刺激性的语言,这样不但会损伤儿童的自尊心,甚至会使其对学习唱歌失去兴趣。歌唱学习进步是阶段性的,练声曲和歌曲都要选择适合此阶段的程度,不易选择不能胜任或勉强能唱的歌,儿童的声乐训练应以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为目的,以自己的自然声区为基础,音域不超过一个半八度,中等音强,尽量使用轻机能唱高音,每次的训练时间在半小时左右,并且中途要休息两次,让声带得到休息,恢复弹性,精神上保持兴奋。另外,还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歌曲,要根据儿童的音域和学习情况及演唱能力来选择在演唱中没有障碍又能充分展示其发声技术的歌曲。选择过难的歌曲。会对儿童造成心理负担,有举步维艰、力不从心的感觉,学习的热情也会削弱或荡然无存。所以在少儿声乐教学中不可忽视他们的心理特点,要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成长、进步。
孩子们纯净美妙的歌声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然而不经过科学的发声训练,光凭自然的声音喊唱,势必会影响歌曲的准确性,毫无美感而言。虽然因为儿童年龄和生理的原因,儿童的音域不宽,但很多童声作品的音域是超过一个八度的,所以用喊唱的方法音高必然会上不去,自然就破坏了歌曲的完整性,也影响了歌曲的情感表达。
在儿童声乐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站姿
儿童在学唱歌之前应先学会如何站,因为正确的站姿不仅可以锻炼孩子在演唱时的大方体态,培养良好台风,更重要的是保证良好音色的发挥和呼吸的通畅。站立时,身体自然挺胸收腹,两脚左右或前后分开,两眼平视前方,面部表情自然放松,下颌内收。因为儿童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远远达不到理解声乐理论的程度,在启发儿童站姿、要求视野开阔时,我们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孩子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启发孩子就好像眼前放了一盘最爱吃的菜肴的时候,眼睛是什么样的感觉,记住那个时候的状态,并用到歌唱中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老师要反复提醒孩子注意站立姿势。
呼吸训练
国际上的美声学派中一直有这样的说法“歌唱的基础是呼吸,要想懂得歌唱的奥秘,就要先懂得呼吸。”这句话用于儿童声乐的教学也不例外。离开了良好的呼吸支持,演唱童声作品时声音会听起来干涩发白,而且强行演唱音域宽的作品时,甚至会损坏儿童稚嫩的发声器官。歌唱中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它比生活中的呼吸要深,而且富于变化。因为歌唱要有一定音量和力度的变化,所以要求吸入的气息根据歌曲需要有控制、均匀地呼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保持横膈膜的支持的力量。
在训练孩子呼吸时,我们可以用“闻花香”或闻自己手上味道的方式来让孩子感受吸气时两肋向外扩张的感觉。无论是哪种呼吸方法都是有固定步骤的,即吸气、保持、呼气、放松。在儿童声乐训练中,基本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种方法又可采取两种方式,即快吸快呼和慢吸慢呼。儿童理解不了深奥的声乐理论知识,在训练快吸快呼时,我们引导孩子捕捉生活中受惊吓的感觉,将气快速吸入,提醒孩子动作幅度不要太大,不要提肩和过分抬胸,稍停片刻后,模仿狗喘气的样子,用“哈”音将气以断奏的方式吐出,感受小腹的弹性。慢吸慢呼,即让孩子像“闻花”般吸气,强调气不要吸得太多,当感受到腰周围、两肋两侧有膨胀时,稍停片刻后,用数数的方式来训练气息的长短。呼吸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它要贯穿到整个儿童声乐学习的过程中。
发声训练
有些人认为儿童不需要进行发声练习,只要会唱歌就行了。其实,练声是歌唱的一种基本功训练,它是为歌唱服务的,是为歌唱建立一个良好的通道及训练歌唱技能。儿童的声带非常娇嫩,如果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过猛地开口唱歌,不利于嗓子的健康。因为年龄和生理的原因,儿童的声带短而薄,气息的持续能力不长,音域比较窄,共鸣腔以头腔为主,故而声音清脆明亮,在训练时,我们只需让孩子吸好气,并让喉头保持在吸气的状态下不动进行歌唱。儿童练声的时间不宜过长,“a”、“e”、“i”、“o”、“u”是发声练习中常用的五个母音,可以加上适当的辅音,组成生动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进行发声练习,这样既让儿童觉得有趣味,同时也训练了歌唱技能。童声是以训练头腔共鸣为主的,可以引导儿童采用生活中撒娇的感觉,来寻找哼鸣时眉心处嗡嗡的感觉,并用错误用嗓唱出的哼鸣,让儿童区分哪个声音是对的,哪个声音是错的。让儿童把所有的声音都贴在哼鸣的感觉上,贴在笑容上去唱,就像上楼梯一样,不能让声音从楼梯上滚下来。在训练中,始终强调用两肋间的气息歌唱,儿童的歌唱如果长期处于真声歌唱状态,容易使声带疲劳,要采用轻声和真声相结合的混声进行发声训练,才能获得结实明亮又有质感的声音。
清代文学家李渔曾经说过,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可见咬字是歌唱的关键。通过长期的儿童声乐教学,我总结了一套让孩子们尽快掌握正确咬字技巧的方法。
“五音十三辙”是汉字发音的总成,为了让孩子们能最好地理解和最好地掌握,我根据“五音十三辙”编写了许多。练字练音诗,这些练字练音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能给儿童学习发音咬字带来极大地帮助。举例如下:
一,“唇音”练字诗:(唇音指的是b,p,m,f等音)
1,满坡麦苗傍木棉
坡旁梅妹伴肥忙
放肥保苗麦碧茂
风摆麦苗木棉放
2,北坡冰雹扑面飞
曼芳牧马发辫飘
白马膘肥八百匹
满坡奔跑碰斑豹
曼芳拍马猛扑豹
防豹保牧白马保
二、“舌音”练字诗:(舌音指的是d,t,n,I等音)
1,铁牛来到莲塘岛
东东兰兰乐得跳
待到来年稻浪绿
队队粮多乐陶陶
2挑土垛堤垒梯田
队队努力犁稻田
斗天夺地党领导
来年绿浪连蓝天
三,“喉音”练字诗:(喉音指的是g,k,h等音)
哥哥挎好瓜果筐
高歌归回过宽沟
河沟很宽赶快过
沟滑筐扣瓜滚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