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计算机音乐教学

计算机音乐教学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2:4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计算机音乐教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计算机音乐教学

篇1

计算机的技术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在教育观念还是教育内容或课程形式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实践中的技术应用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大热点。计算机的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下文就以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实践中的技术应用为题,一同进行分析和探讨,发现计算机辅助教学在音乐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的价值和策略所在。

1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实践中的技术应用价值

1.1用软件去解决音符录入问题

计算机的辅助可以有效根治这一问题,由于输入音符存在许多方式方法,有的可以用电脑自带键盘直接输入,而有的则是用专业的MIDI键盘更快更便捷的把音符输入进去,但是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最终目的都是使今后的音乐教学能够长远发展,所以计算机的辅助在音乐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2把各种乐谱录入到电脑中

把乐谱输入到各种打谱软件中,可以更加便捷的实现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清晰直观的感受到乐谱,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等。如:五线谱的打谱软件用Overture,简谱用QuickMake,琴键弹奏用MIDI等,这都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价值所在。

1.3增加音乐课堂教学的信息空间

计算机的应用在音乐教学中不仅可以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还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知识的信息量。如:在向学生讲解一些西洋乐器时,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模式进行视频播放,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多种西洋乐器之间的音色对比,使学生对多种西洋乐器的使用有一定认识和了解。由此可以看出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可以扩大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识,同时也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实践中的技术应用策略分析

2.1利用计算机去创设情境教学

计算机辅助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情境教学创设,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音乐带来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投入到教师设置的情境当中去,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共鸣。在教师进行音乐教学时可以通过计算机的辅助来进行视频播放或图片观看等授课方式,能够使学生充分了解到音乐背后的故事,如:创作歌曲者生前的故事、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创作时的心情等,使学生能够将作者的所想所思与作品之间进行一种互通的关系,从而建构出完整的情感模式,并引起共鸣。这样计算机的辅助教学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音乐作品之间的距离,还可以以直观感知的授课模式降低学生学习音乐的难度。例如:在讲解《送别》等一些歌曲作品时,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先向学生播放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去用心仔细感受作者当时的情境和内心情感,思考为什么作者会创作出这样的歌曲?当时作者身处什么样的环境?等一些问题,而后教师对其作者进行介绍,这样的情境铺垫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教师接下来的授课时能更容易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歌曲本身的理解,从而加深音乐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提升其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也使音乐课堂的学习效率和教育实践逐步提高。

2.2结合计算机的功能,来进行声乐的学习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中的各种软件也层出不穷,它们的出现给音乐教学带来了许多便利,其中声乐演唱在音乐的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在计算辅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相应的录音软件,对学生的演唱情况进行评价和记录,从而能够直接对学生的演唱结果进行客观而详细的评价,也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不足做出调整。这些软件的出现可以使学生提高声乐知识和音乐素养的掌握能力,通过软件的录播形式认识到自身演唱水平的不足,从而做出一些调整,还可以通过与同伴之间交流和向教师咨询等方式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这些都是当今计算机的发展给音乐教学带来的好处,所以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实践中科技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不仅能够为教师带来公正公平测试学生声乐学习的便利,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在反复的听唱过程中找到自身的不足,加以改正,使其在今后的音乐专业道路上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3和声课程教学技术应用

用一般的打谱软件可以辅助和声课教学,Overture软件可以打出和声谱子,只要我们用钢琴模式新建一个文档,在高音谱表中输入主旋律,把这个旋律设定为第一声部,全选后设置符干朝上,然后再把另一行乐谱设为第二声部,全选后设置符干朝下,在低音谱表中设男高音声部为第三声部,然后打谱,全选后设置符干朝上,最后在低音谱表中设男低音声部为第四声部,全选后设置符干朝下。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设定后每个声部音符,软件默认的颜色都不一样,必须在“选项”中找到“参数设置”,然后把“各声部默认颜色”设置为黑色。只要掌握好操作步骤,学生就可以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来配置和声,学生可以尝试多种和弦连接方法,可以避免纸上谈兵,自己在做作业过程中可以把各声部分开听,也可以把四声部合在一起听,边听边改,直到满意为止。

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在音乐课堂中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使音乐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实现音乐教育教学的多元化形式,使今后音乐教学有更开阔的发展。因此,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必经之路,是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中重要的教学方式,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实践的技术应用对当今我国提倡的新课改发展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引用:

[1]陈宝利.计算机音乐技术发展及其教学实践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74.

篇2

关键词: 高校音乐教学 具体应用 要求

一、何谓计算机音乐教学系统

计算机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指的是计算机音乐系统(MIDI系统)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

所谓的计算机音乐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以MIDI技术为语言,以电子合成器及各种音源等电子乐器为终端的数字音频系统。如今的计算机具有极强信息处理能力,尤其是对数码信息的处理,它能够通过MIDI乐器的数码接口技术,把音乐所需的音符,通过专用的软件、程序、编写、修改以数码形式输出,而作为终端的电子乐器,则具有D/A(数字/音频)转换功能,把计算机发出的经过处理的数码信息还原成声音的形式放出。

二、多媒体音乐系统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多媒体音乐系统在音乐欣赏教学方面的应用

在校的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且精力充沛,他们大多数都对新鲜的事物比较好奇。这个阶段的学生,只有吸引了他们的好奇心,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学生的对音乐的欣赏大都是那些紧跟时代的潮流音乐,这些音乐贴近生活,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且充满人文气息。而大学内开设的音乐欣赏课程,主要是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使用MIDI教学软件和大量的MlDI音乐素材,能够让学生欣赏到更多的MIDI乐曲,同时给教师的教学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对作品进行评析时,也能迅速快捷的进行乐曲的回放。在“交响乐”等多声部作品的分析教学中,则更能显示音乐教学软甲你的优越性,如利用软件可以很方便地“拆分”声部及乐器声轨的教学,这些都是利用普通的录音带、CD等音乐媒体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音乐欣赏中,提起世界各民族的乐器,就可以通过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在看到乐器的样子、演奏方法的同时,也能听到乐器演奏的乐曲,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学生双重的刺激,使他们对乐器的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发展,让音频和视频的编辑可以通过计算机音乐轻松完成,目前,基本上所有的音乐课程的课件制作都涉及到了计算机的音乐制作技术。在进行音乐作品分析时,可以利用Cakewalk3.O软件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逐个分析乐器,关闭不需要发声的音轨,只留下想要分析的乐器音轨。

(二)多媒体音乐系统在音乐理论教学方面的应用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音乐系统可以有效的改善教学方式,减轻教学的难度,使学生能够轻松的掌握应学的基础知识。教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音乐软件进行教学,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双主教学模式”,也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高校音乐理论教学在引入了计算机音乐技术之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相关的音乐软件 (如Cakewalk音序器软件等),在上课之前就提前将有难度的谱例制作完成,以此避免在课堂上出现失误,而影响教学效果。这样,在授课的过程中,一旦需要,主要轻点鼠标,学生就可以在看到谱例的同时听到谱例的音乐效果,并且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反复的聆听任一谱例或者谱例中的任何一部分。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的音乐软件,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理论知识的小游戏来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比如一些帮助五线谱学系的小游戏,可以把乐谱、键盘同时显示在电脑界面上,并且还可以播放指定的按键的声音,这些软件都可以通过设置来调节训练的进度或者难易的程度。这些对于基本音乐知识的教学都非常有用,他们不但减少了教师在课堂上抄写谱例的时间,也减轻了教师讲解枯燥谱例的难度。最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将这些软件的使用方法等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可以进行自主练习。通过音乐软件的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对教师的新要求

(一)做好角色的转变工作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不管是教学内容的传授,还是教学方式等都是教师来定,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长期处在一个被动地位,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容易造成师生关系对立的现象,使课堂气氛沉闷,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潜能的发挥。如今,教师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音乐教学,可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形象的声、图等具体的形式展现出来,教师还可以在展示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进行具体的指导,让教师真正从教学的主导位置退下来,并转变成助学者。

(二)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计算机音乐教学系统是计算机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一个具体运用,它需要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音乐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要能熟练的使用计算机,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做到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熟练的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认真备课之外,还要加强自身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做到适应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珊珊.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在高职院校和声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8.(13).

[2]洪波.浅析高校音乐教育中电脑音乐的应用[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8.(12).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146-02

伴随数字技术时代的推进,音乐艺术和数字技术平台愈发紧密结合。计算机音乐制作已成为现代社会音乐创作的主流方式,极大影响了音乐艺术在现代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形态。基于计算机音乐的强大优势和影响力,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及设有艺术专业的综合性院校纷纷设立了相应的音乐制作课程,期望为音乐艺术、市场、教育等领域建设输送优秀人才。与此同时,社会科技与文化的深度结合与发展为计算机音乐制作人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向输出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提出了挑战。

一、教学创新的主客观需求

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鲜明的个性特征决定了其教学是一个创新多变的过程。其中计算机技术和音乐创作是明确课程特性的两个关键词,也是推动课程持续创新的生发点。计算机技术高度的不稳定性和创造性促使应用领域也走在科技文化发展的创新前沿。面对技术工具的更新换代,课程教学必然要接受一次次技术创新的考验。同时,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的研究主体是音乐创作,创作者的知识存储和创造能力直接影响作品的审美价值。只有在一个持续创新、充满生机的教学环境下,创作者的创造力才能得以不断激发,创作出更多样的音乐作品。基于上述两个要素的内在需求,相较于音乐学科的其他课程,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的教学更应注重对科技研究最新成果的学习和探索,更应与外界保持信息互流的活跃状态。课程教学的创新也是客观环境使然。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推进了科技与经济、文化的深度交集,文化创意产业应运而生,成为我国艺术人才输送的主要领域。然而,作为相关音乐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艺术高校或设有艺术专业的综合性院校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滞后性和不适应性。从宏观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到微观课程结构、教学手段和方式等都缺少与时俱进的积极风貌,使计算机音乐制作等新兴课程也陷入重专业、重知识的传统教学思维中,忽视了对课程个性优势的挖掘。

二、树立综合教学观

观念指导实践,在完善教学行为之前,需明确教学的主导观念。这里提出的综合教学观是指突破具体专业知识结构的界限,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计算机音乐制作与音乐学科内部其他课程,以及与非音乐学科之间知识交叉与融合的态度和看法。需要强调的是,课程的综合,并不是多科知识技能数量的相加,而是在不同学科的连接与沟通中,形成新的整合。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在教学观念上需消除学科间的隔阂,树立综合互融的观念。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得科学研究领域各个学科间的交流途径豁然畅通,彼此间也逐渐从各自为政的状态转向交叉融合,在频繁的对话与合作中不断碰撞出新兴学科领域。计算机音乐就是学科互融的产物,其基础学科背景横跨音乐学与计算机科学,呈现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形态,其研究与教学必然建立在学科互动的观念基础上。近些年新技术媒体层出不穷,音乐从“一枝独秀”走向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合作,形成了艺术大融合的壮观景象。音乐艺术生存环境的改变要求课程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的教学在坚持学科壁垒的同时,还需要延伸学科知识触角,帮助学生探索和积累新音乐形式的创作经验。因此,把教学观念放置到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从全局的角度树立综合教学观,是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的内在倾向和外部环境的需求所在。

三、综合观下的联动教学实践

联动教学指整合教学资源,加强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合作,实行联合课堂、联合讨论、联合作业与联合评价的教学方式。通过联合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与课程之间的交流,形成“触一点而动全局”式的网络状教学模式。

1.联合课堂,实现资源共享。课堂的联合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设立一门综合课程,以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为主线,定期拓展研究视野,邀请其他相关学科门类的教师辅助讲解,形成“百家讲坛”式的教学样式。其他学科知识以专题讨论会的形式分阶段引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知识资源的互享和共享,引导学生在各异的知识技能之间寻找交叉点;二是技术上的联合,在计算机技术教学之外,通过引入互联网、多媒体和交互技术,延伸课堂教学,创造深层互动的教学环境。互联网能够突破课堂的空间和时间限制,使课程信息更加快捷广泛地传播,促进教师与学生间沟通和交流。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像、文字等为一体,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形体和言语的综合艺术感知力。交互技术更是有利于缩短人机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大大减弱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力。两种方式在层次上由浅入深,互为补充,尽管行为方式各异,但殊途同归。课堂联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融会贯通、整合创新、跨域转行的能力。

2.联合讨论,促进沟通合作。讨论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的常见行为,也是信息在人群中传播、对流和创新的最佳途径。在教学中,有计划地组织讨论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在西方国家,专题讨论课在教育界和学术界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相较之下,国内高校中课堂内外的讨论气氛较为淡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术气氛的提升。因此,可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在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中设立专题讨论课,为学生提供一方可以自由表达观点和思想的天地,促进学术交流与研究。专题讨论课可以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确定下来,以非正式的形式来授课。课上,教师设立单元主题,组织学生针对课程或学科发展中某些比较重要的问题进行研讨。学生在讨论课之前要求对主题予以一定的研究、分析和思考,课堂上可以先由教师抛砖引玉,继而由学生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每个人可以自由表达对他人研究成果的看法。参与的教师与学生群体不一定只局限在本专业,尽量吸收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外专业人士进入,知识背景差异越大,讨论的视角越多元,彼此间创新与合作的可能性也越大。在全体大讨论的环境下,学生自觉投入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学习过程中,无形中培养了学生探索和反思精神,自学能力显著提高。同时,也推进了师生间、不同专业学科间的知识互补,交流互动。

3.联合创作,丰富作品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形式。鼓励学生不拘泥于一己之能,与相关跨学科、跨领域的专业人士合作,来完成音乐作品的筹划与创作。在传统作曲概念中,音乐创作是对音符、节奏、节拍、和声等构成因素的编排和组合,创作思维在和声、曲式、配器、复调作曲等“四大件”构成的表现空间中展开。而在数字环境下,依托计算机音频工作站,“音乐创作的思维方式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在内容表现上都呈现出一种无限开放的特征”,众多大胆新奇、前卫多样的音乐作品粉墨登场,奇妙的创意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带给人们全新的艺术体验。变化多样的作品呈现出一个共同特征,即音乐创作愈发建立在多学科人才紧密合作的基础上。许多作品并非音乐人才独立完成,而是集合了诸如计算机编程、戏剧文学、舞蹈等专业人士的智慧与技术才能,是多种知识信息整合、交融、提取和重组的产物。高等院校具备人才合作、资源整合的天然优势,因此,在计算机音乐制作教学过程中,针对跨学科、跨媒介的音乐创作趋势,可以设计一门合作创意课,规定好具体的学时数和考核标准,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走出专业课堂,探索音乐与外专业领域的新交合点,从而创造出更具艺术内涵,形式更为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

4.联合评价,扩展评价主体,提升反馈价值。联合评价是指通过邀请业内专家,或联合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协同任课教师本人,共同参与学生作品的评价审核的方式,是对目前课堂“一对多”评价形式的有力补充。评价的组织方式比较灵活,既可让学生与各位评委现场面对面直接交流,也可通过网络获得反馈信息。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集音乐所有门类课程之所学,是计算机应用、音乐技能、基础理论以及其他课程知识的合成课,涵盖知识面广,对教师和学生的音乐素质和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在评价和指导学生作品时,必然会产生意见空泛、内容趋同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作品的改进空间。克服问题的方式之一,是扩大评价主体的队伍,定期邀请校内外的相关专家和教师,汇集各方视角,对作品给予精当、全面、清晰的评价,增强评价信息的内在价值。联动教学实践的四个部分是对现行教学模式的补充和延续,除了第一部分以外,其他三项都易于实施。第一部分的实现难度关键在于专业教师。联合课堂的搭建,需要专业教师具有扎实的业务素质、开阔的学科视野、深厚的专业积淀和崇高的敬业精神。然而计算机音乐学科走入国内的历史较短,师资队伍尚处于向成熟和壮大的前行中,现有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有待磨炼和提升。由此看出,联合课堂在高等院校的建立需要一个探索、实验、调整、逐渐完善和成熟的过程。

综上所述,在科技与艺术日益交融的大环境下,音乐事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广学识的音乐科技人才。高校计算机音乐人才的教学应面向社会发展的需要,凸显音乐科技学科特色,树立综合教学观,敏锐把握计算机音乐在新媒体技术时代的发展动态与趋势,使教学的内容涵盖音乐、艺术、科技与文化的前沿领域。在教学方式上,联合社会力量,整合学术资源,推进学科间理论与实践的交流合作,锻炼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的不断创新中,为社会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广博文化内涵的综合素质人才。

篇4

关键词:远程网络;课堂教学;开放式教学平台

在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的今天,音乐学科教学由于其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综合素质有积极的能动作用而愈发受到青睐和重视,如何运用好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化资源融合为音乐课堂教学服务成为我们音乐老师深入探讨的科研话题。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我有如下浅显的体会,发文的初衷是渴盼与同仁共同研磨交流,个中不足祈望斧正:

一、 音乐教师要用好计算机辅助教学功能,依托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和课堂教学效果。

1.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体现综合素质教育的现代教学理念的需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单纯从听觉获得的信息,一般只能记住15%左右,如果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获得的知识一般能记住65%。在音乐课上运用多媒体技术,既能通过声音满足学生的听觉享受,又可以通过图像、视频来满足学生看的视觉享受,更好地理解抽象的音乐形象,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认识;还可以适当增加音乐课堂容量,增进学生对音乐教学的深入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音乐教师要有“磨刀不费砍柴工”的教研心态,潜心挖掘教学素材并开发制作多媒体课件。俗话讲,好钢用在刀刃上,制作多媒体课件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选题。制作音乐多媒体课件时,应慎重考虑选取那些最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轻松解决教学难点、达到最好课堂效果的课件素材。

课件制作前,要充分把握三个研发原则:(1)正确性原则。就是说制作出来的多媒体课件中的内容一定是正确的,不能犯低级的常识性错误。内容错误或不准确,哪怕只是一点点,也必将导致“误工误时误人子弟”,本质上也预示着一名老师的责任心和对知识的严谨程度,小视不得。所以,当课件制作完毕后,一定要将课件内容仔细核对三遍以上,要经得起师生群和课堂教学效果的考量,准确无误后再实践到课堂。(2)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原则就是制作出来的课件要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不仅包括科学划分选题内容,使课件内容不多不少正好够用,又包括合理取舍多媒体素材,选取最能表现教学内容的方式方法;还包括合理编排课件内容的顺序,要是课件内容的顺序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进程。(3)艺术性原则。音乐属于艺术的范畴,做出来的音乐课件也要讲究艺术,具有美感。首先,注意色彩的运用。一个课件一般来说应当根据内容选择一个主色调,课件中的颜色在主色调的基础上加上一些深浅的变化。一般来说屏幕上的颜色最好不要超过四种。其次,注意构图,构图要给人以稳定感、匀称感,要疏密有致,美观大方,并注意页边要预留空白。第三,注意字体、字号。字体尽量选择常用的字体,不至于出现因换了电子教学平台而找不着相应字体进而导致显示效果不佳的尴尬。字号大小要适中,要考虑到能让后座的学生不费劲就看得很清楚。当然,字号也不能太大,而使得屏幕上的信息量减少。第四,动画特效要适中。过多的动画特效客观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效果并不见得理想。第五,风格一致性原则。也就是说多个部分之间构图搭配、字体字形、菜单模式、按钮风格和位置布局等编排要素要保持风格的一致性,不要杂乱无章。

好的多媒体课件使用起来上手易得,但是要达到好的效果,还是要体现细节背后的品质。(1)注意调整好投影的位置、焦距,要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得见、看得清楚。(2)注意音效和音量的适度。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听得清楚,又不感到刺耳。(3)播放进度和切换速度要适中,这是个教学活动实效性体验的问题。很多老师在采用了课件教学之后,因为节省了书写时间,所以播放速度往往过快,导致学生抄笔记跟不上速度,思维跟不上课节进度,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的低能。(4)意外情况要有前期的备课预案。比如说对于软件操作失误、计算机死机、临时停电等突况,事先要有准备一两套应对策略。

二、音乐教师要把握网络化课堂教学的原则和特点,充分储备远程教学资源,创建音乐资源库建设。

音乐教学中有很多音乐资源,如图片、磁带、CD或者是VCD、录像带等,在使用时就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占用了大量空间;其次,有使用寿命,不便于长期保存;再者,找起来麻烦,不便于检索。而多媒体教学平台具有储存容量大、运算速度快、有智能策略等特点,从而很容易地解决以上问题。

先说大量储存的问题。现在的多媒体电脑有很大的储存空间。假设电脑的硬盘大小为80G,采用MP3压缩格式,存放上千张CD的内容也绰绰有余。另外,通常的图片、照片等图文资料(纸质媒介)可以通过扫描输入电脑,磁带、VCD等形成音像资料,转化为数字媒介,进而存储到电子设备中。我们还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音乐教学相关的数字资源存入教师机中备用。

再说存储的安全性问题。我们把大量的音乐教学资源存入电脑,万一电脑死机、设备损坏或资源中毒等意外事件致使音乐教学资源丢失怎么办?只要我们准备一块移动硬盘(U盘或存储卡设备)做个资料备份,就可以妥善解决此类问题。

最后说说网络信息归档的问题。机算机网络具有强大的信息搜索功能,但是,检索到的信息资源,如果我们杂乱无章地摆放到教师机里,使用调取时,就有种大海捞针的困惑,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资源归类,我们应该规范我们的网络教学资源,比如,整理出系统性和组织性强的文件夹或电子公文包,分门别类地存放我们各种各类的电子教学素材。比方说,按课堂形式划分,可以把资源分为音乐欣赏、歌唱、音乐知识和活动三类;按素材性质我们可以把音乐教学资源划分为图、文、声、像四类;按存储格式我们可以把音乐划分为MP3、WAV、MIDE等三类。每一类可以按照其特有的性质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分,这样层层设置后,使用起来就非常方便。

三、音乐老师应充分利用机算机网络功能和开放式教学交互平台,开展网络课余教学。

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很快,宽带网已经普及,电脑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依靠每周一次的音乐课堂教学对那些爱好音乐的学生是远远不够的,那么音乐老师就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在课余时间进行网络教学的尝试。以下提供几种有益的教学尝试:

1.使用电子邮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建立音乐网站,提供音乐知识和音乐课件;

3.建立FTP下载站点,提供常用音乐资源下载;

篇5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22-0058-04

实践环节是音乐专业学生很重要的训练环节,也是能否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得到认可的根本保证。我们培养的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所以根据音乐专业实践性很强的特点,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提供学生进行乐谱输入、和声分析、音乐制作等实践功能。应用于计算机音乐的软件很多,但不一定每一种都要研究,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软件,关键是实用,能够满足音乐课堂教学与音乐制作的需要就可以了,以下介绍几种常用于我校音乐课堂教学软件的整合方法。

一、计算机辅助音乐实践解决首要问题

(1)用MIDI键盘解决音符快速输入问题

音符的输入方法多种多样,有的可以直接用电脑键盘输入,有的用MIDI键盘输入,但不管用什么方法,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又快又准。

(2)把乐谱输入打谱软件

目前各类打谱软件有很多,五线谱的打谱软件常用的有Finale、Sibelius、Overture等,编辑简谱有美得理、作曲大师、TT、QuickMake等软件,也可以用Cubase、Cakewalk Sonar等软件直接用MIDI键盘弹奏输入。输入方法有直接录音法,这种方法直接用MIDI键盘弹奏,如果键盘弹奏能力不是很好,容易出错,大量修改很麻烦;第二种方法是单步录音,先把打谱软件设定为“单步录音”,再通过MIDI键盘一个音符一个音符输入,这种方法不容易错,但输入速度慢些,只要掌握这些软件使用技巧,就省了很多事情。

(3)把五线谱转成简谱技术[1]

经研究发现,用辅助音乐实践平台可以实现五线谱转换成简谱,只要在五线谱软件中输入音符,然后保存成MIDI文件,再打开简谱打谱软件,导入MIDI文件,再进行相关设置就可以了,这样对原创音乐作品排版打印很方便。

目前,简谱软件的乐谱输入比五线谱输入麻烦,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先用五线谱软件输入音符后导出MIDI文件,然后再把MIDI文件导入简谱软件进行排版,以美得理简谱软件1.0为例,这个软件有以下几方面优点:

①在导入MIDI文件时提供多种量化值

这个功能在我们导入MIDI文件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自己选择量化值,如果乐谱中有32分音符,我们可以选择高精度的量化值,设为32分音符,一般只用16分音符就可以了。如果导入是.xml格式的文件,就没有量化值的选择了,这样导入的乐谱会出现问题,所以我们还是选择MIDI文件导入为好。采用MIDI文件的导入,美得理能够进行自动化排版、音符自动定位、自动调节小节宽度、歌词自动对齐、版面调整后自动重排等操作。

②排版很自由

我们可以通过点击“排版”这个选项,就可以自由调整乐谱的位置,直到我们满意为止。不仅可以非常方便地调整乐谱,还可自由改变音符位置,用鼠标自由拖动音符间距、改变行间距等。

③界面简洁直观

这个软件操作很方便,而且都是中文界面,只要有一定音乐基础的人,都能很快使用这个软件,因此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在操作界面中对乐谱的每一个音符进行改动,同时软件的操作也非常容易上手,在不看说明书的情况下就能学会使用大部分功能。

④乐谱页面符合简谱的规范要求

在使用美得理简谱软件过程中,不难发现它的实用价值,乐谱页面符合我们理想的要求,打出来的乐谱谱面规范,而且有很多特殊的符号能直接在软件里面找到,比如一些不常见的乐器演奏记号等。

经过实践,目前用打谱软件调用VST音源不太方便,经常出现不理想的效果,我们只有用Cubase调用,才能达到想要的结果。VST是Virtual Studio Technology(可视化工作室技术)的缩写,VST只有在“乐器音轨”中才能加载使用,MIDI音轨中不能调用VST音源,我们安装好Cubase软件后,新建一个空的工程,然后新建一个“乐器音轨”,按住电脑键盘的F11可以直接调用。

在Cubase5.0版本中自带有一个“HALionOne”的VST音源,其它的音源基本上以插件的形式存在,靠单独安装才能使用,采样率高的音源声音更真实,但是所占的计算机内存就会越多。除了VST音源外,还有一种叫VSC(Roland-VSC32插件)音源,是罗兰公司研发生产的,这个音源可以通过VST功能直接调用,只有十多M,使用方便,音色效果不错,对初学者比较实用。

二、钢琴教学实践中的技术应用

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来辅助钢琴教学,必须掌握一定的软件使用技术。首先计算机要安装有扫描仪,我们把要教学的钢琴乐谱扫描进计算机。在扫描时要注意一点,图形模式要设成黑白模式,不用彩色模式,图片要设成300像素以上,亮度与对比度也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一般保存是Jpg格式的图片文件。如果图片扫描时出现角度不正,用ACDSee8软件把图片调整好。如果图片旁边有黑色,用计算机自带的画图软件擦除干净后保存。打开Word文档,按照乐谱顺序插入图片,把图片调整好后,只要计算机安装有虚拟打印机程序,这样就可以通过虚拟打印机导出PDF格式或者TIF格式的文件,导出文件后再用其它软件进行乐谱识别,把乐谱转成MIDI格式,有以下几个操作步骤:

(1)SmartScore X Pro《乐谱扫描识别软件》,是一款功能强大的乐谱扫描识别软件,可以识别TIF、PDF等众多图形乐谱,并可以与主流打谱制作软件Finale、Sibelius整合使用。

(2)专业打谱软件Finale2010,这个软件可以读取由SmartScore X Pro《乐谱扫描识别软件》导出的.Xml格式文件,经过实践证明,只要用SmartScore X Pro《乐谱扫描识别软件》导出.Xml格式的文件, Finale2010都可以很方便地把这种格式的文件转成可编辑的乐谱,还可以在专业打谱软件Finale2010中修改好后再次导出.Xml格式文件。

(3)最后把Finale2010导出的.Xml格式文件导入Overture4.1版,这个软件虽然小,但很实用,它可以很好地支持Finale2010软件导出的.Xml格式文件。目前只有Overture4.1版才能提供打开.Xml格式文件的功能,它的特点是可以单独播放任何一个音轨,可以改变音乐的演奏力度,能很好地处理渐强或渐弱演奏,可以任意改变演奏速度,可以通过“修改音符”这个功能,把需要演奏跳音的音符修改成跳音,还可选择从任意一个小节播放,如果在钢琴教学过程中碰到比较难的小节,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反复练习这个小节,直到熟练掌握为止。

在教学中可以把速度调到适合学生弹奏的速度,再分手练习。可以一面放音乐一面让学生跟着练,也可以关掉右手弹奏的声音让学生练习左手,反之,关掉左手弹奏的声音让学生练习右手。课后还可做成Mp3格式的文件发给学生听,通过反复听、反复练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以上做法,可以要求学生自己下载带有钢琴伴奏谱的书籍,识别成MIDI文件后,根据学生的程度,可以进行有选择地练习,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循序渐进。

三、和声课程教学技术应用

和声是音乐专业重要的课程之一,前人在音乐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他们发现在某些和弦连接时出现音响的空洞,所以在和声理论方面提出很多法则,比如在和声理论中平行八、五度是被禁止的,和声教材中有这样一句话“正三和弦的六和弦重复根音或五音,最好不重复三音”,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进行和弦连接的时候三音是不能重复的,有了这样那样的规定后,初学者感觉很困惑,为了使学生少走弯路,下面笔者 将选取几个操作实例进行深入探讨。[1]

(1)输入和声乐谱方法

用一般的打谱软件可以辅助和声课教学,Overture软件可以打出和声谱子,只要我们用钢琴模式新建一个文档,在高音谱表中输入主旋律,把这个旋律设定为第一声部,全选后设置符干朝上,如图1所示(选自斯波索宾编著教材第25-364例):

然后再把另一行乐谱设为第二声部,全选后设置符干朝下,如图2所示:

在低音谱表中设男高音声部为第三声部,然后打谱,全选后设置符干朝上,最后在低音谱表中设男低音声部为第四声部,全选后设置符干朝下,如图3所示:

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设定后每个声部音符,软件默认的颜色都不一样,必须在“选项”中找到“参数设置”,然后把“各声部默认颜色”设置为黑色。

只要掌握好操作步骤,学生就可以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来配置和声,学生可以尝试多种和弦连接方法,可以避免纸上谈兵,自己在做作业过程中可以把各声部分开听,也可以把四声部合在一起听,边听边改,直到满意为止。

我们要给学生灌输一个理念:和声写法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善于总结音乐大师在音乐创作过程中是如何巧用和声的,这样既拓宽了学生视野,又可以防止学生读死书,有了电脑的辅助,老师上课更方便,教法更灵活、更直观,可以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来安排教学设计,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2]

(2)和弦级数输入

用电脑输入和声的级数,目前如果单独用打谱软件输入效果总是不理想,很多打谱软件甚至找不到这个功能,传统的教学做法只是在黑板上写出来。用粉笔写速度比较慢,很难满足一节课里学生所获取的知识信息量,以下的方法可以方便老师备课,或者打印试题。

①原位和弦级数输入

先在打谱软件打好和弦,导出PDF格式,再用抓图软件把我们所需要的区域选定好后截图,然后把图片保存。之后再把图片导入Word文档中,调整好光标位置后点击“插入”,选择特殊符号,分别插入罗马字母Ⅰ、Ⅱ、Ⅲ、Ⅳ、Ⅴ、Ⅵ。

②第一转位和弦输入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分别在罗马字母的右边输入数字6,把数字6分别选中,在“格式”栏中点击“字体”,弹出对话框,把“下标”选上就可以得到如下标记的第一转位和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6和弦。

③第二转位和弦输入

与6和弦的操作方法相同,分别在罗马字母后面输入数字4、6,选中数字6,在“格式”栏中点击“字体”,弹出对话框,把“上标”选上。然后选中数字4,在格式栏中点击“字体”,弹出对话框,把“下标”选上,再次同时选中数字4、6,在“格式”栏中点击“字体”,弹出对话框,选择“字符间距”,弹出对话框,选择间距中的“紧缩”,把“磅值”调到合适,在预览中看到“4、6”两个数字重叠在一起就可以了,结果如下所示:

(3)和声分析

这部分内容对初学和声的人来说是比较难的,往往会云里雾里,特别是有很多升降号,但又不是C调的作品,这个问题初学者的解决办法是,先把乐谱输入计算机,再移到C调,这样对五线谱不太熟的学生来说可以方便直观地分析,提高了学习效率。另一种方法,可以用打谱软件Finale2010提供的和弦分析功能分析。

(4)用Tonica软件辅助学生练习

平时让学生练习最好还是用传统的手写方法,为了给学生更好地了解四部和声,少走弯路,四部和声写作与生成,用Tonica软件可以做到。它可自动识别“和弦标记”、自动进行乐曲“变奏”、自动生成“四部和声”、自动检测在和声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平行五度”、“隐伏五度”、“平行八度”、“隐伏八度”,如果能正确使用这个软件,可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规范性,避免不良的和声进行,大大缩短学习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视唱练耳教学实践中的技术应用

视唱练耳课程是一门比较困难的、又是不可缺少的音乐实践课程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听觉、视谱能力、视奏能力、音准和节奏的把握,如果没有正确把握这些要素,教学质量就很难得到提高。一般来说,视唱练耳的教学次序是:先从单音开始,然后到旋律短句,再到单旋律教学。[3]

听音教学,一般先听单音,再听音程,接下来听单个和弦再听和弦连接。在教学过程中,和弦连接听写的难度是最大的,这个训练环节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又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打谱软件先打出单个音、旋律短句、单个音程、单个和弦的听写,等到学生对这方面的听写已经掌握后,再进行和弦连接听写,节奏听写也可以分不同层次进行,从简单到复杂,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既可以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又可以做到很高的精确性。比如,我们在训练多声部音乐听写时,为了让学生对每个声部都听得更清楚,我们可以有效地调节声部之间各个音的音量平衡,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纵向思维。[4]

使用计算机辅助听音练习有许多优点,首先,不用进行钢琴调律,在软件中的钢琴音色标准音都是440HZ/秒。其次,在四部和声的听写方面,为了确保在和声各声部进行过程中听辨清楚,可以把各声部设定为不同的音色演奏,这样既方便了听音记谱练习,又能以音乐欣赏的方式进行教学,等到学生熟练掌握后再把各声部的音色改为钢琴音色,把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王麒宇.借助电脑音乐技术改革音乐教学[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6):21-32.

篇6

音乐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以建构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学生主体教学模式,这也符合当前课改的发展方向。具体的音乐教学模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网络化欣赏教学模式、网络化实践创作教学模式、网络化多元音乐教学模式等。对于网络化多元音乐教学模式,则更多地采用研究性学习、课题式自主型学习、合作型学习。对于学生的主题自主学习,教学设计中应注意设计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阶段性任务,并使之具备实践和交流评价的功能,可包括有音乐表演任务、学习讨论版、学习自我测试功能等。

在部分网络化教学课型教学中,可以将部分教学内容资源设计成交叉式,也就是可以将教学中的教学导入、教学新课、教学拓展、教学实践、教学创作、教学评价的步骤设计成网页格式或软件格式,并实现跳跃式点击学习及与主页的快捷切换。这样的程序设计更适合网络交互式和自主式的特点,适合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鉴于音乐新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还可以把教学过程归纳为:设计学习(欣赏、认知),设计实践(演唱、演奏),设计创作(创编、表演),设计交流(共享、交流)。

在各种网络化的音乐教学模式中,教师要突出对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安排一些音乐实践性软件的创作学习,特别是演唱、演奏、创作类软件。如:虚拟钢琴电子琴软件,文件容量不大,使用方便,通过计算机键盘或数字化音乐键盘左右手演奏实践,加上软件能够显示音符的音名、唱名、位置等信息,使学生能够很快了解键盘乐器的基本原理和演奏方法。唱歌软件则能帮助学生同步显示歌词进行学唱和录音,学生能够听见自己演唱的效果,对于音准也是很好的提高。

篇7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Baoji 721007,China)

摘要: 电脑音乐是音乐艺术与信息数控科学相互结合的产物,也称为多媒体音乐,它作为一种高科技应用工具,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迅速发展并渗透到各个领域。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及广泛的应用必然引起音乐教育的变革。本文结合计算机软件的特点,提出了如何将其成功应用在数字音乐中,分析了新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势,引入一些关于教学方式的思考。

Abstract: Computer music is a combination of music art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it is also called multimedia music. It is a high-tech application tools, which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science, music teaching needs to be reformed. How to successfully combine the property of computer software with digital music is a proposition in this paper, the advantages of new multimedia teaching are analyzed, several thoughts will put forward for our teaching.

关键词: 计算机软件 数字音乐 应用

Key words: computer software;digital music;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204-02

0引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电脑音乐制作软件的飞速发展,电脑音乐软件对人们而言并不陌生。现代音乐教育技术对音乐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产生了越来越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比如在音乐表演艺术中,声乐歌曲的MIDI伴奏,利用这些相关的电脑软件进行视唱教学等,涉及到音乐活动的方方面面。其实电脑音乐也就是指利用多媒体及与音乐相关的软件为工具制作并播放出来的音乐(如:wav文件、mp3文件、midi文件等)。“电脑音乐制作技术”是生产“电脑音乐”的一种方法、手段。电脑音乐的制作技术,包容MIDI技术与数字音频技术,这两项是它的核心。随着数字音频技术的出现与MIDI技术的融合,就形成了电脑音乐制作软件,对于这一系统的操作就是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在教学活动多媒体软件也得到了广泛运用。本文结合计算机软件,研究其在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1计算机软件对音乐教学活动的支持[1]~[3]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美的展现,而音乐课堂教学任务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过程,对于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提高音乐审美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不仅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合理的课堂教学安排,更需要不断更新现代化的教具来辅助。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新技术,使教学活动也演变成一门综合的艺术。电脑音乐软件的运用,使抽象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了,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在传统教育方法下的音乐教学活动中,一张黑板和一台钢琴一直是教学的主要工具。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基础比较薄弱,教育资源短缺,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教具更新速度太慢,采用这种方式进行音乐课程的教学,学生常常有“看不见、摸不着,似懂非懂”的困惑。使我们的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变的抽象、繁琐、单一,教育模式多年来一成不变,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活动。电脑音乐软件的介入给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打了一支“强心剂”,人们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乃至生活方式都随者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兴起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它打破了传统教育“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给我们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更理想的教学工具、教育手段和教学环境,作为新时代的教育教学活动,多媒体技术我们打开广阔而绚烂多彩的窗口。音乐教学活动相对于别的学科来讲是比较抽象的、感性的。尤其是从事音乐理论研究的这个矛盾表现的尤为突出。为解决音乐教学活动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及学生的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难以统一的一些问题,在教学中引进了MIDI多媒体系统,《Encore》或《Over ture》制谱软件,《Cakewalk》软件及《tonica》和声教学软件和《Musicator Win 3.0 ( MW3) 》音序软件,充分利用它们各自的不同功能,把抽象的问题变的简单而直观了。下面就电脑音乐软件Encore或Over ture的乐谱显示功能在音乐学科《和声学》的教学中来探讨其运用的方法及效果。《和声学》是研究和声的产生、构成原则,和弦的连接与相互关系以及和声风格的形成、发展与演变,以及应用与写作方法理论的一门学科。对于从事演奏(唱)、指挥、理论、作曲等各种音乐活动的音乐工作者来说,《和声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音乐理论知识。但是《和声学》在音乐教学上是比较抽象的,对内容的讲解比较的枯燥,有了数字音乐软件,和声学的抽象就变的非常的直观了,比如《Encore》和《Over ture》都有着非常直观的乐谱显示功能,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可在音乐教学的课堂讲授中化无声为有声,将和声谱例与实际音响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和声变成可以操控的听觉享受。把音乐学科中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不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它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静态呆板的缺陷。再比如讲解和弦连接时,教师可在讲授其基本概念的同时,通过MIDI键盘弹奏出它的各种表现形态和音响,包括不同的旋律、不同的排列组合位置、不同的音域音区音色等和声因素的变化。使学生在看到和声的同时还能听到和声音响,看到了它们的乐谱显示,能更好地理解和声、感受和声的魅力。还能对教师展示出来的各种连接形态作出自己的音乐审美判断,在的脑海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如果以这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和声教学讲授,学生不但看得见、听得着,而且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和声变的丰富多彩。

2计算机软件在教学活动中的优势

计算机软件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2.1 信息量增加,学生单位时间所获取的知识和信息量得到更大的拓展。电脑音乐软件的合理运用给了给我们巨大的空间,首先知识容量是传统教育教学无法相比的。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把自己所掌握的东西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上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在传统教学状态下平时需要几节课完成的教学任务在运用了多媒体的教学后,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而且互动积极,课堂轻松活跃。自从电化教学的概念提出后,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者就首先将录音机、幻灯机等带“电”的仪器设备陆续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在当时起到了非常积极作用。从八十年代末开始,CD播放机、录像机、电视机、VCD播放机、组合音响、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又逐渐加入到音乐教学中。但是,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中,这么多的教学设备也有不足之处,就是教师必须要花大量时间来连接、切换各种设备,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操作起来相当的麻烦,其中某一件设备有问题的话,整个教具的使用就必须停止了。在运用电脑音乐软件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所有教学工具和资料都成为辅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工具了。前面所涉及到缺陷将不复存在,电脑音乐软件的运用突破传统教学法在时空上的限制,使音乐教学活动变的直观、直接。便于学生对所面对的音乐课程内容获得最充分的感知。而且通过多媒体的设备可以得到清晰的展示,使学生不单看得见图像,还听得到声音,身临其境。

2.2 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学习主体能得到更好的体现。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相对来讲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教给的知识,教学手段单一。在合理运用电脑软件再进行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调动起来,学生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也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感知音乐重要前提条件。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展示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传统的音乐的手段往往没办法很好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教师不但苦于教学任务,对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形成难于起到积极作用,有时还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合理使用多媒体电脑软件后音乐教学就可弥补上述不足状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有利于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各种风格流派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可能。在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音乐欣赏。在音乐欣赏课上,学生将要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作者背景、体裁、风格、音乐语言的表现功能、曲式结构等等很多方面的知识,多媒体的运用能最直接直观和感性反映音乐作品的特点和风格。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中,学生对于音乐风格、流派的了解,一般是通过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教师的示范、一些视听的材料来获得一个朦胧的印象。教师需要向学生进行较系统的音乐作品欣赏时,总得费尽心思到处找资料。在运用了电脑音乐软件以后,利用电脑储存量大、查阅资料方便的特点,我们可以将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制作成声音或视频文件,保存在电脑的硬盘上。当需要时,便可以用最快捷的方式找到需要的音乐作品,给学生进行系统的欣赏。教师还可以在学生欣赏这些音乐作品的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更多相关的知识,以使学生逐步达到能鉴赏音乐作品,甚至可以灵活地借鉴。使学生在大量优秀音乐作品的熏陶下,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音乐审美会逐步的提高。

3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多媒体系统的广泛推广应用,必将使传统的音乐教育、教学体系从观念、手段、方法等方面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也为学习者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音乐学习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主动地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了解不断更新的电子设备和电脑音乐软件,学习和利用电脑音乐软件从事音乐教学活动,系统地进行教学和科研,促使教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J619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音乐技能训练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长久以来,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很多学科门类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然而,国内外对音乐技能教学训练的数字化研究成果很少。作者试图在研究过程中建立一套全方位的能够在音乐技能训练过程中使用的一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数字化系统,扩展传统音乐训练的方式与方法,用数字化的手段提高音乐技能训练的效率。

类似本课题的研究,比较有名的研究是“声乐训练中口腔镜影像的分析”,20世纪中期以来,共振峰的研究、声音的频谱分析等,这些研究均与本文的研究角度不同。本文涉及一个音乐技能辅助训练系统(Computer Assistant System of Mu-sicianship简称CASM),系统分为两个子系统,即声音(sound)与生理(Physiology)子系统。系统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外部设备与计算机连接,把音乐技能训练者的各种生理与音乐表达状态全面采集到数据库中,对学习者的音频、视频及生理等方面的信息做出详细分析,通过系统软件平台显示各种数据,提供直观的视觉信息和系统的、全方位的科学参数,把抽象的技能理论和方法变成直观的、易理解的图像或数据,把练习实况保存在学生的学习质量情况数据库中,检测其技能水平的变化,进而提高音乐技能训练的科学性。

以声乐技能为例,它的教学与训练是一个包括诸多因素在内的复杂体系,声音的内容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吐字等,生理内容有:表演形态、呼吸、表情、姿势、动作、方位等。因此,CASM系统是建立基于音乐知识与技能、生理知识、运动生物力学知识、录音分析技术、视频分析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等基础上的。通过音乐训练各种要素的数字化信息在教学中的运用,便形成了音乐技能训练的数字化教学新模式。

CASM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是音乐技能教育领域里的一个全新课题,该课题是一项跨学科、跨领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因研究篇幅等因素仅涉及其中的部分内容,从声乐训练人手,仅对CASM系统的设计、音频支持模块、生物信号记录模块等几个方面做出阐述。动作技巧训练部分、平台内核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语言、数据处理、个案研究实例等内容在其他文章中论述。

二、基于CASM系统的训练与教学模式创新构思

1、CASM系统的工作流程与创新教学模式

CASM系统在音乐技能训练中的运用,是对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延伸。在计算机辅助音乐技能教学中,必须把计算机辅助技术和音乐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一般对技能的要领描述是模糊的和不确定的,如气息要撑住、放松等,没有一个直观的标准或者形象的描述。CASM系统的设计依靠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在一些基本物理定律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来模拟和还原现实中的复杂细节。以此为依托,将现实中难以表达的细节通过计算机得到分析结果,从而极大地缩短练习时间、快速突破技巧瓶颈。使学生逐步摆脱所谓“音乐学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观念的束缚。使音高、节奏、强弱、呼吸、表情、共鸣等诸多因数有一个可以参照的数据,把晦涩的概念变成直观的数据或图表,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很多参考数据,讲解变得容易并且准确了,教学方法实现了转变。

以计算机为中心的CASM系统为我们提供了庞大的数据存储能力,它能够将一个音乐专业学生的所有练习、比赛、演出的全部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音乐技能训练带有个性化的特点,每位教师采用的训练手段各不相同,对来自学生的反馈的关注度也不一样,因而训练数据就具有很大辅助作用。

在这个辅助训练系统的平台上,我们将传统音乐训练指标分析的方法和教学内容设计到软件里,从而能帮助学生和教师在日常训练与管理中掌握和扩充专业知识,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利用同一个平台上的存储数据,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从中寻找出学生的不同特性,进而辅助制定每个学生的练习计划,总结技能训练规律,将经验加以验证,使训练达到科学化、系统化。

构建一个完整的辅助训练分析系统,把计算机及周边设备应用到音乐专业学生的日常技能技巧训练中,这样,传统的学习流程就产生了变化。我们在传统训练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CASM的训练流程与教学模式(图1)。

图1表明CASM的训练流程由两个闭环组成,内环保持了传统训练模式的回路,外环是一个自我纠正的回路,两个环嵌套在一起。内环比传统流程仅在反馈回路上增加了“数据库”和“计算机辅助分析”两个模块。“数据库”将学生以往所有训练的内容和效果等数据都记录下来供分析所用;“计算机辅助分析”模块则在“数据库”的支持下,运用数据指标分析等方法,代替教师分析学生的身体状态等内容。外环是新增加的一个回路,其中“常规训练方法”是一个模糊概念,它包括训练计划、训练手段、技术动作和训练学方法等音乐表演技能的关联要素。系统在取得各种数据以后,与对照组进行对比,显示出技能水平的变化与差距。训练者通过与CASM系统的互动,从而达到改变训练要素,达到自我纠正的目的。

2、CASM系统中的教学过程互动关系

传统的音乐技能教学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单向的,教师经验式的指出问题的不足,课后训练由学生通过记忆和有限的理解自己完成,没有互动。交互性是课后音乐技能训练的一个难题,CASM系统的交互式性设计变得尤为重要,良好的交互性将改变音乐技能训练课堂教学的模式和课后练习的模式。

音乐技能训练是一个实践性与操作性强的领域,课堂教学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来完成,课后训练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练习来完成,课后训练由于缺少了互动性使效果变得不理想,CASM系统的交互性,把课堂延伸到课后,实现学习方法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CASM系统可以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使课堂教学互动性更强,在课后训练中,改变传统的单线模式,增加互动环节,使课后练习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配备了音乐技能计算机辅助训练系统,就相当于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随时会出现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在陪伴练习,有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CASM系统的设计

1、音乐技能辅助训练系统的结构

音乐技能计算机辅助训练系统由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显示和建议决策等几部分组成(其结构如图2所示)。

系统输入的数据包括预设的训练内容、周边设备记录的数据以及对比数据等,输入采用多通道方式,系统输出主要以图像和声音为主。

另外,从结构上还可以将系统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以数据库为核心的训练管理系统部分,包括数据的录入和显示、训练进度管理,主要负责日常技能训练信息管理;第二部分是以练习数据指标分析为核心的辅助系统部分,帮助教师监测学生状态、提出建议训练内容;第三部分是以回放示范为核心的系统部分,帮助教师和学生改进训练方案。训练管理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主要对应数据库;辅助分析子系统对应内环回路;回放建议子系统对应自我纠正外环。

2、CASM系统的功能与外部设备框架

系统的设计需要对音乐基本技能基本要素做出分析,以声乐训练教学为例,从歌唱的生理机制方面来研究。声乐是一种歌唱技能,声乐训练是围绕这一技能而展开的系统训练。正确的发声是由呼吸、发音、共鸣以及语言诸因素共同协调配合而成的,但它们也是互相牵制的,没有任何一个因素能在发声中单独存在。我们的训练过程无论是从呼吸人手也好,还是从共鸣位置人手也罢,最终都应是使整个歌唱机体处于最佳歌唱状态的积累。因此,CASM系统在运用到声乐训练方面时兼顾到声音和生理两个方面的诸多要素,这些要素需要不同的外部设备与计算机连接来采集。

声音模块主要由录音设备及其相应录音软件、音频分析软件、综合平台构成。系统能够即时处理学生演唱、演奏所产生的信号,由录音设备、录音软件采集声音,由频谱分析软件分析声音,提炼出音准与节奏、共鸣状态等音乐训练要素,再由录音设备实现回放功能,对声音的音准、节奏及演唱方法做出对比分析,最后指出问题的关键。

生理模块主要由喉镜、生命体征监测仪、电子纤维鼻咽喉镜及其相应图像处理软件分析软件与综合平台构成。它能够快速采集学生的演唱形态、呼吸过程、喉部生物特征等关于演唱方面的指标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快速分析与对比。

系统给每名学生建立数据资料库,在结合传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每一阶段教学内容进行量化分析,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及其结果给教师与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训练参考数据(它的框架如图3所示)。

1、系统的主界面

系统中的大量外部设备与计算机连接,记录训练数据并在主界面中显示,主界面中的窗口有乐谱窗、参考波形窗、训练波形窗、呼吸曲线窗、肌电曲线窗及录音播放按钮等。这些窗口显示不同的数据,可供训练者参考(如图4所示)。

在主界面中的音乐库中可以选择需要练习的曲目与教学进度,选定曲目后乐谱窗中显示相应的曲谱。在参考波形窗中显示预置的示范波形,训练波形窗显示训练者的波形。呼吸曲线窗显示训练者在训练过程中的呼吸状况,肌电曲线窗显示训练者肌肉紧张状况。各种播放按钮可以播放示范录音和训练者录音。主界面中还有节奏分析、音高分析、断句分析、共鸣分析等按钮。这些窗口可以实现音准的准确性判断、节奏与强弱的准确性、吐字发音的准确性、共鸣及歌唱声音中泛音的水平、呼吸的量与呼吸运动参数、喉头的情况、音乐表情表达、表演的体态动作的轨迹等功能。

2、CASM系统中声音功能模块

声音子系统具有对声音信号和音序器信号进行实时处理、将两种信号进行比对、信号差异进行实时反馈三项系统功能。例如:系统在接收到一个人声波形信号后,可以把该数据与标准样本进行比较,判断学习者的演唱是否正确。如果发现学习者的演唱有错误,则可以进一步确定错误发生的位置,判断出错误类型。系统还可以播放提前预置的正确信号数据,供学习者参考。系统能统计出关键性错误,给出错误产生的原因及改进方法,以达到通过测试途径而实现学习和训练的目的。同时,考虑到测试的特点和学习者的要求,系统具有实时性。

此模块涉及声音方面的训练内容,有节奏与长短、音高、断句、共鸣等方面。这里重点提出乐句图形比较和声音的共鸣频谱分析两个部分。

(1)乐句图形比较

乐句图形比较,是一个通过声音波形对参照者及训练者的波形进行对比的窗口,窗口中实时显示两组波形。在播放过程中,学生能够看到波形,在波形上可以直接看出音量的大小、歌词的点、节奏的图形、乐句的完整性。通过对比组信息,学生自己可以找出问题,然后进行自我纠正(其对比结果如图4所示)。

(2)声音的共鸣频谱分析

歌唱的声音是一种复杂的复合音。歌唱时人声的基音频率一般在100赫兹到1500赫兹的范围之内。歌声中除包含基音频率外,还包含丰富的泛音和分音。传统的教学训练主要依靠经验,运用“功能听觉”判断发声的“胸腔、头腔、咽腔、口腔、高位置共鸣”等抽象概念。CASM系统中的虚仪音频频谱分析功能可对声音进行分析。在对声音进行频谱分析后,可以观察到音乐的基音(音高因素)和各种泛音、分音(音色、共鸣因素)在不同的频率段的声强。这种分析方法得到的是对某一时间区域内的声音频率分析的平均谱,即“频率谱”。实际上,它是一个歌唱的“频率声强分布图”,展示了歌唱发声的声音在不同频率的声强概况。我们在这里从音乐声学的角度给出一个比较具体的“声音形态”的参照系,使我们不单能听到声音,还能从声音转换的可视图形中看到声音的变化。这种分析方法的特点是比较具体、直观和精确。计算机提供的图形和数据不单能客观地反映音准、音强,还能够辅助听觉对歌唱发声的音色、共鸣等因素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

如图5所示。选择某个学生和参照者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参照者除了在基音频率位置出现声音强度的高峰外,在2300-4600赫兹的泛音频率区域还出现一个共振的高峰,一般称为“第四共振峰”或“歌唱共振峰”。在教学中我们常说的“金属般的声音”就是这个歌唱共振峰所反映出的听觉感受。而学生在基音频率的高峰之后频谱的声强包络线衰减下来之后,一般不出现明显的歌唱共振峰。这样共鸣就变得直观易懂了。

3、CASM系统中生理功能模块

首先,歌唱技能训练的歌唱生理分析方面,声乐教学离不开物质的材料,其本身与自然科学有着多方面的联系,特别是医学、音响学、生物学和物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在声乐教学中得到了多方面的运用。对发声器官缺乏了解,给人们对声音概念的理解带来困扰,声乐教学活动就是对人声这一“乐器”的科学认知――合理改造――自如运用的过程。因此,声乐教学与歌唱技能训练从了解歌唱生理开始。

在教学过程中,系统中设计多个CAI课件,利用计算机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歌唱生理有一定了解,利用课件中的图片对人的口腔、喉部、声带、胸部等做一个介绍;另外,系统利用纤维鼻咽喉镜对学生的口腔等部位做观测,结合CAI课件预设的知识,将两者的数据信息进行比较,可让学生看到的是自己发声器官的生理结构,如声带的开合情况。当学生对自己用于歌唱的“乐器”构造有了一番详细了解后,教师在歌唱训练中就能够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实验证明,通过喉镜观察到的效果最为直观,可帮助学生很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篇9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211-01

20世继初,美国出现了一种由多民族文化,汇集而成的爵士音乐。这种新兴音乐,以它独特的演奏(演唱)方式,刷新了听众的耳目,继而通过作曲家的创作推广及新的电脑科技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电子电声配乐优秀作品,例如美国近代流行歌曲先锋杰克逊的太空音乐电子配乐就轰动了全美国,又很快流行传遍西欧各国。而中国从改革开放后港台流行音乐最先流入中国。因为是同宗同源的文化背景,最先接受和喜爱并在中国广为传播,例如邓丽君的歌曲,其作品及配乐的特点是:生活气息浓郁、抒情、风趣、电声乐队配器新颖好听,音域不宽,手法通俗、曲调顺口、易于传唱;歌词多用生活语言,浅显易为听者接受和传唱;歌曲自然亲切,易引起听众的共鸣;由于流行音乐具备上述特点,所以就能够和群众连在一起,都易于接受。也为当时的大学生所喜爱,例如《月亮代表我的心》,就是青年学生对爱情的向往追求当中最能代表心声的一首好听歌曲.健康,优雅,?人美的精神内涵,现进入21世纪,大量欧美流行音乐及运用现代计算机数字采样电子音色做的音乐流行元素流入冲击中国市场时,如何编创出更加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歌曲和配乐风,在青年学生当中广为传唱,这也是一件非常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事情。中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戏剧音乐遗产和优秀的传统,有独特的美学思想,理论体系和创作方法。由于戏剧音乐来源于民间音乐素材,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长期根值于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为人民所喜爱,所以,重视戏剧音乐,就是尊重本民族人民音乐欣赏习惯及精神内涵的连续性,运用优秀的戏剧民间音乐实施美育,就可以极大提高这种教育的感染力、可行性和深刻性。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让?雅克?卢梭曾说过:音乐艺术不在于对象的直接摹仿,而在于我们的心中唤起当看到这一事物时所体验过的情感。音乐作为艺术所给予人的艺术感受叫美感,通过美感使人们得到思想感情上的满足。同时,在潜移默化之中通过艺术所反映的生活美在欣赏者的思想中引起情感功名和情感体验,从而祈祷激发人们的生活热情,最终达到服务于社会的目的。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把音乐同人的感情生活联系起来,他不仅指出音乐可以模拟人的各种感情状态,而且指出音乐具有这种能力的原因在于它同人的情感一样都是一种运动过程。他不仅承认音乐的道德教育作用,而且承认音乐的娱乐作用,认为它可以使人们在闲暇中享受精神方面的乐趣,使心灵得到净化,产生。上述强调音乐的道德伦理作用的理论,后来被称为“艾托斯学说”。

中国戏曲艺术的血缘,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歌舞、巫觋等多种成分。到周代宫廷的仪式性歌舞,已有模仿性的戏剧因素。到了唐代,古时的歌舞已发展成小型的歌舞戏,一般认为,中国戏曲发展成完整的、独立的艺术样式,是12世纪宋代的永嘉杂剧,又称“南戏”。歌舞与戏剧有血缘关系,大量的歌舞成分被保留下来,形成了歌舞抒情性与戏剧性相融合的艺术特点。其特点是戏剧音乐大量融合了民间音乐原素,并对民族的精神内涵产生深远影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戏剧中的民歌元素特点:生动、扑实、真情。民歌是人们在劳动和生活中为更好的表达内心情感而发的心声,经一代代的口传,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民间音乐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印象,与民族的性格,生存环境,以及民族的多种文化特点的具体呈现,形成一种普遍性裂变与聚合的民间音乐情感表达方式,音乐风格上都单纯朴实,清新自然,旋律在独具特色的伴奏音乐的陪衬下,充分发挥具有民间不同地域的音乐旋律的美丽,整个音乐朴实无华而又充满生机,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又能产生极大的感染力。例如最近广为流传的歌曲《草原high歌》,《万物生》等等,用的就是内蒙古的民间音乐元素再创作而成。他们的配乐风格就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数字化的采样音色加入中国民间音乐元素受到大众和广大学生喜爱,《万物生》中国民间原生态的音乐风格更是获得格莱美国际音乐大赛的提名,并在世界产生影响。戏曲音乐由于它是民间音乐与戏剧紧密结合的综合艺术,具有戏曲的剧种特色、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也有代表本地方特色的声腔、语言的文化特点及时代特征。如《情丝前门大碗茶》歌词中唱到“我爷爷小的时候,常在这里玩耍,高高的前门,仿佛挨着我的家,一蓬衰草,几声蛐蛐儿叫,伴随他度过了那灰色的年华。吃一串儿冰糖葫芦就算过节,他一日那三餐,窝头咸菜么就着一口大碗儿茶。”是一首京味儿十足的戏剧元素的歌曲,将我国的传统戏曲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歌曲音乐之中,使整首歌听起来亲切自然,富有东方韵味,流传甚广,深受人们喜爱。这一唱段,作品从内容出发、从人物出发、根据唱词的格律、情绪,予以精雕细琢给人以艺术享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受力。而这些元素加入教学当中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与作用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普及意义重大。这个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育的全过程,这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人们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歌曲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

综上所述通过广受青年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编创课程教学中引用中国戏剧元素的原创歌曲作为教学,对民间戏剧音乐进行分析,明确而有效的引导,通过解析从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感受和珍视人类文化遗产,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这种重视戏剧民间音乐元素教学理念无疑会对我国大学生实践以及利用现代计算机数字音乐编创风格和方向产生深刻的影响和作用。

篇10

所谓音乐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音乐课程或服务于学校音乐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它包括教材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各种资源。初中音乐理论课往往需要下载大量的音视频资料开展教学。教师一般依据现有教科书,收集相关的音视频、图书、期刊、图片等教学资源,在课堂上播放。其主要途径来源于学校图书馆或个人存储以及网络。对于一些优质的音视频资源,任课教师只能优中选优,对于一些优秀的音视频不得不忍痛割爱。“云计算是在分布式系统、网格计算等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计算模型,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它面对的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环境,核心是提供数据存储和网络服务。”有了云计算存储空间,可以充分发挥其存储量大的特点,将资源存入其中,作为作业布置,让学生在课下观看。比如,涉及外国民族音乐的印度音乐、非洲音乐在网站有授课视频,存储到学习空间后供学生点击观看即可。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终端下载、转发这些网络资源,开展不受时间限制的全天候学习。这一做法避免了学生上课看视频,下课看网络电影、玩游戏的低效率学习模式。初中音乐的传统授课方式,教师要携带存储课件的数码设备,教学过程必须使用大量的图片及音视频资料供学生观看。如西方各个时期音乐家的作品,中国各个地域、各种体裁的民间音乐等。有了云计算的存储空间,教师所有的教案、课件及音视频资料直接存储在学习空间,教师登录后点开即可授课,免去了携带的麻烦。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云空间直接点评学生在空间的作业、解答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将课堂讲座式教学转变为研讨式,集中解决学习空间不能替代的面对面的课堂讨论。

二、在云空间建立试题库,供学生在线自测

音乐教师可以运用“在线考试自测”系统,将试题库全部的试题按照填空、选择、判断等类型分门别类地放进云计算的学习空间,学生按照个人兴趣,选择各种题型做练习、自测或参加模拟考试。考试结果直接由系统对考生答卷的客观题部分可自动评分或显示对错,现场打分。如果学生试题做对了,增加了对本课程的学习信心,做错了可以参考学习空间系统给出的标准答案,重新做题。以中国民间音乐章节为例,学习空间可以将中国民间音乐的民歌、民间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五大类,及其分支的基本概念、类别及各类别的特征以选择、填空等形式编入试题库,放入学习空间,供学生在网络练习。还可以将中国民间音乐代表性曲目的的音频以判断题、选择题的形式,通过聆听进行模拟考试。学生通过学习空间大量了解、欣赏活生生的民间音乐作品,对于音响的记忆远比文字记忆要深刻而长远。通过学习空间试题的在线练习,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

三、在云计算空间开展互动,延伸课堂教学

本文所探讨的学习空间的互动是指“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做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师生互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普遍采取大班上课的教学模式。云计算学习空间属高互动学习空间,“面向教与学过程,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空间各主体特性和效用,具有丰富、多元的互动形式,具备良好互动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可通过个人空间留言板及时向教师求助,教师适时地给予适当的指导、建议和启发,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空间这种不受时间、空间、频次限制的特性,能拉近师生距离、加深师生感情,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向,促进教学主体———教师的主动性与学习主体———学生的互相配合。生生互动。通过学习空间,学生之间能互加好友,在线交流、讨论、互助,采用合作形式来互促学习、共同进步。学生就某一问题或专题建立学习小组,通过空间互动做深入研究。如对印度音乐中的甘美兰音乐,现代流行音乐中的蓝调、爵士、摇滚、音乐剧“、中国好声音”展开探讨。

篇11

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现状

(一)音乐教学环境不断改善。随着近年来我国招生政策的不断变化,许多普通高校开始对生源进行扩招,不管是在办学规模还是在招生的人数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让许多学生接受计算机音乐的发展变化,提高高校的音乐教育规模。普通高校升学率不断上升的同时,其教学水平和办学能力,以及发展的潜力也在不断增强。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不断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改革模式的不断优化。在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下,普通高校音乐教育随着高校改革课程的不断深化,已经初步形成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系统。就当前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普通高校音乐科目在招生数量和教师人才的培养,以及教学环境、音乐教学设施等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二)缺失教学资源。从目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过程来看,虽然教学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这些阻碍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教学资源的缺失。音乐教学资源的缺失主要包括客观的教学资源和主观的教学资源,客观的教学资源主要是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仪器和教学设备。主观教学资源是音乐教师。随着普通高校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多,教学资源非常紧缺,因此,计算机音乐技术和普通高校音乐教学的模式需要改进。也就是说,计算机音乐技术必须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方法进行改革,从而提高我国普通高校音乐的教学效率,节约高校音乐教学资源。

三、计算机音乐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一)提高普通高校客观的音乐教学资源。在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音乐开始发展,计算机音乐又称为电脑音乐或数字化技术音乐,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与音乐相结合的产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音乐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不断渗透到音乐创作中。随着创作者队伍的不断壮大,计算机音乐已经从专业化逐渐向社会化转化,计算机音乐成为数字化艺术的重要组成。计算机技术拥有强大的数字化信息处理能力,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对声音的处理,数字化的声音处理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留声音原有的效果,最大程度提高音乐自身的感染力。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与数字音频接触,如电视机和录像机等产品都运用了计算机音乐技术。计算机音乐的创作是以计算机作为控制中心,用音频控制技术,加上采集器等电子乐器的配合,最终形成一种电子音乐的形式。计算机音乐有着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和音乐曲风,从制作技术来看,计算机音乐与传统的音乐是不同的,从声音的制作技术手段来看,计算机音乐的剪辑与录音等技术手段,都是属于音乐学的范畴。计算机音乐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计算机技术对高校音乐的教学模式具有极大的改革意义。自从普通高校进行扩招以来,学校的教学资源已经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为了改善这种局面,普通高校不得增加教学资源进行音乐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经费,减少普通高校教学收入的比例,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学习音乐。计算机音乐在高校音乐课程中的改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普通高校音乐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提高高校音乐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普通高校音乐教学资金的投入。(二)提高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观教学资源。计算机音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观教学资源,教师不会因为主观的原因影响高校音乐的正常进行,我国普通高校教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音乐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对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观教学资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结语

一直以来,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学还是采用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市场化,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提高普通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必须改革,计算机音乐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学生的品格修养和智力发展具有极大的益处,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具有极强的社会意义。

作者:王凡 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篇12

在计算机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许多艺术领域借由计算机技术拓宽出崭新的天地,并迅速成长直至被广泛运用。计算机音乐正是计算机技术与传统音乐理论相结合所形成的现代化产物。如今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影视、广告、网络、娱乐、流行音乐甚至古典音乐中,成为音乐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计算机音乐与传统音乐相比,在创作手段、欣赏方式、音乐理念等各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对传统音乐产生了深刻影响。随着相应计算机音乐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其制作也由高深莫测而发展为普通音乐爱好者借助计算机也能制作相当水准的音乐了。而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各学科的教育中,也已经成为符合时代特征、顺应时代需求的崭新的教育模式。将计算机音乐运用到音乐教育中,在技术上的条件已经日趋成熟。

现代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以培养兴趣爱好为切入点,使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由兴趣开始直至全部掌握。而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学科的培养,侧重点更应放在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而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化教学。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作为音乐教育的辅助手段,虽然目前还未能在各阶段的音乐教育中得到普及。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计算机音乐技术能够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对教育手段、教育工具和教育方法进行改革,为不同层次的音乐教育提供更为便捷与实用的途径。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计算机的发展可谓迅猛。目前,计算机教室已经逐渐在各大、中、小学校普及。只要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基础的多媒体功能,辅以一些专业的音乐软件,便可构成一个简单实用的计算机音乐系统。也就是说,普通的计算机机房只要稍加改造,就可以成为一个具有全新概念的音乐教室。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音乐教育,在计算机音乐教室中都可以开展新型教学活动。

一、常见计算机音乐软件

任何一个计算机系统都需要软件的支持,计算机音乐系统也不例外。目前,计算机音乐软件种类繁多,常见的软件根据各自功能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MIDI音序软件

如Cubase、Sonar等。这类软件可以通过键盘、鼠标输入音符,甚至可以通过MIDI吉他、MIDI吹管、MIDI鼓机等多种形式输入音符,以五线谱或者图形化的音符等多种形式显示并储存在电脑中,并可以对音符进行任意的非破坏性的编辑处理。MIDI软件具有强大的功能,是计算机音乐的基础软件,不仅可以进行专业的音乐创作和编曲,更可以应用在各个层次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丰富音乐教学的手段。

2.自动伴奏软件

如Band in a Box、Jammer Pro等。这类软件的作用也属于音乐制作的范畴。与音序软件不同的是,它们可以把伴奏的过程简化为一段单旋律和它的和声功能及音乐风格,便可以自动将该旋律完整地演绎出来。无论是经典的古典音乐还是现代的流行乐曲,无论是个性的摇滚还是慵懒的爵士,在这些软件中预置的众多音乐风格都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由于对和声、配器等音乐专业知识要求不高,自动伴奏软件的“傻瓜式”功能无疑缩短了普通音乐爱好者与专业音乐技巧的距离,因此非常适合音乐爱好者和初学者进行计算机音乐的一些简单制作。

3.乐谱排版软件

如Finale、Sibelius等。这类软件具有强大的乐谱编排功能,可以将MIDI转化为五线谱,并预置了大量的常用和特殊音乐符号,比如连线、强弱、颤音、反复、跳音等。无论何种乐器(包括鼓、吉他等),何种调式调性,何种谱号,哪怕是最复杂的乐队总谱,利用这类软件都能够将乐谱制作成为如同专业出版水准般的精美程度。

4.音源软件

也称软音源,如Giga、Hypersonic等。这类软件可以替代昂贵的专业硬件音源,如果再配以专业声卡,部分软音源在音质、音色上已经超越硬件音源甚至有全面取代硬件音源的趋势,在回放MIDI时的音质达到与专业硬件音源媲美的效果。软音源是计算机音乐蓬勃发展的催化剂,是计算机音乐进入寻常家庭和大中小学课堂的奠基石,对计算机音乐的普及和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5.多轨音频编辑及录音软件

如Protools、Samplitude等,Cubase、Sonar等工作站级软件除具备强大的MIDI功能以外,同时也具有专业音频处理的功能。它们可以同时处理多条音轨,极高的录音精度和采样频率完全可以满足前期录音和后期处理对音质的苛刻要求,非破坏性的音频编辑方式使这类软件具有极强的编辑灵活性和强大的处理能力。其中的主要功能包括:录音、混音、音频剪辑、母带处理等,如果具备了相关的录音、混音知识则完全可以制作满足出版级要求的音乐作品。

6.音乐教育软件

如Earmaster、Tonica等。与音乐教育直接关联,以视唱练耳教学软件和和声教学软件较为多见,适用于有一定音乐基础知识的人员进行相关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

二、计算机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体系中,课堂教学一般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进行音乐教学时,主要通过钢琴弹奏对学生进行授课。这样单一的教学方式在音乐基础教育中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只是一味单向地灌输,学生缺乏实际运用的能力和直观的感受;在专业音乐教育中又显得有些呆板,难以发挥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将计算机音乐技术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可以将内容单一的教学过程演化为综合性的、互动的、形式多样的新型教学体系。

1.基础音乐教育

在基础音乐教育中,采用计算机音乐技术可以突破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的单一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自动伴奏软件为歌曲配上不同风格的伴奏在课堂上播放,来取代钢琴弹奏的模式。风格的变化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无形中播下音乐类型风格等其他知识的种子,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可谓“润物细无声”。自动伴奏软件一般都有五线谱的显示功能,在播放乐曲的过程中,指示条会跟随着播放进度移动。这样一来,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比如调号、拍号、和弦等,都可以及时得到体现。

我们还可以在MIDI音序软件中,将同一首乐曲用不同乐器的音色来演绎,再配合乐器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繁多的乐器种类,并对各种乐器的音色及演奏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听觉经验的积累之后,可以尝试鼓励学生利用自动伴奏软件进行一些简单的实践,这种方式便是新颖活泼的学生音乐实践活动。

于是,我们看到,看似简单的音乐基础教育课程因为计算机音乐的加入,无论授课方式还是授课内容都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也不再简单枯燥,并且包含了大于以往的知识量。计算机音乐可以帮助我们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对原本枯燥的乐理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音乐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音乐创作能力。若能使计算机音乐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相辅相成,把音乐基础教育深化为对学生音乐综合欣赏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既能实现传统音乐基础教育的目标,又能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能力的提高,让理论知识产生并扎根于实践之中。

音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而非理论能完全表达。音乐基础教育理应让学生明了此概念。在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阶段后,对于今后更细致具体的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如调式调性、和声、配器法等,都能够起到相当的促进作用,为更深入的音乐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专业音乐教育

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后,如果有志在音乐领域达到更高的水平,就需要在乐理、和声、复调、曲式分析、视唱练耳、配器等各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在这些更有深度的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计算机音乐技术同样可以发挥积极作用。计算机音乐技术可以让使用者宛如拥有了一个大型乐队,能够对其中的任意一个或几个乐器或声部进行操控,带来非常直观的听觉效果。计算机音乐具有实体乐器无法比拟的音高准确性,而不需要进行调音等维护;计算机音乐还具有丰富的音色,几乎能够涵盖古今中外的任何乐器;计算机音乐系统可以让使用者独立完成各项音乐练习,不必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在上文中提到过,某些音乐软件是专门为音乐教育而设计的。以Earmaster软件为例,它可以作为视唱练耳中练耳部分的辅助教学软件,能用来训练旋律、和弦和节奏。而且,通过该软件的某些设置,可以演奏出九和弦、大大七和弦、减七、半减七和弦等复杂和弦,并且由于该软件使用MIDI播放,音准不会有任何偏差。有的软件还自带练耳的习题,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自行练习,由软件自动批改打分,一人一机便可完成,十分方便且有实效。

在和声课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关于四部和声的内容,受到钢琴的单一音色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学生一般只能根据教师的讲解或弹奏,参考谱例和音响资料来了解和声的规则。如果能够利用计算机音乐软件进行教学,教师可以使用音序软件把任意难度的谱例轻松输入到计算机中,授课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对谱例的任何部分进行播放。如此,学生既能看到谱例,又能实时听到和声进行的规律或某个和弦所起的作用。如果采用Tonica进行教学,甚至可以把四部和声轻易转换为各种风格的音乐形式,使学生既掌握了和声理论,同时又学习了和声理论的实际应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较之简单枯燥的谱例讲解或钢琴弹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和声应用的能力。

复调的传统教学模式与和声有几分相似,教师通常会选择谱例来给学生讲解,而要听到实际的音响效果只能依靠教师弹奏钢琴或播放音响资料来达到。如果教师运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谱例,就可以通过音序软件轻易地选择各种乐器组合形式分析讲解,让学生对谱例的了解更加深入透彻,全面领悟复调音乐的特点。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的普通教学模式是边听边看谱例,由教师进行讲解。由于教学设备的限制,学生即使听到了整首乐曲中需要分析的部分,对作品整体或者局部的音响有了简单认识,对于谱例中具体某个声部某个乐器或乐器组所起的作用却缺乏直接的了解。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可以利用音频软件的强大功能,对谱例中的任何一处进行拆分和展示。任何乐器的旋律、和声、表情、力度等特性,都可以通过软件表现出来,有利于细致的分析和理解。

配器课所涵盖的内容可以说是最能体现各乐器“团队”与“个体”间关系的。一个复杂的音乐作品几乎能够包括所有的知识点。要了解这样一部作品,只凭老师的讲解和对作品的聆听很难做到完整透彻地理解。然而,只要运用计算机音乐技术,再复杂的作品也能够分解为不同音色构成的一条条音轨。它们可以是任何一个声部、任何一种乐器,作为一条音轨,它既能从整部作品中单独剥离出来,让学生仔细聆听它的速度、节奏、和声、表情、强弱等要素,又可以根据需要融入整个乐曲之中,甚至可以为了突出某种乐器改变这条音轨的音量,还可以把音轨从单个开始慢慢叠加,直到全部声部出现又构成了完整的作品。计算机音乐技术让我们能够迅速准确地完成这些似乎非常复杂的工作,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扩大了教学的成果。

结语

在计算机音乐系统中,音乐软件是系统的灵魂,它的发展几乎涵盖了音乐从基础理论到实践操作的所有范畴。计算机音乐技术为音乐教育开辟了新的天地,拓宽了教学思路,增加了教学手段,活跃了教学氛围,改进了教学方法。它给我们带来的是直观的谱例与音响效果和丰富的音色选择,由计算机音乐软件组成的“乐队”拥有无比高超的技巧,对任意难度的作品都能游刃有余。计算机音乐技术能把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成主动式学习,让音乐理论与实际音响完美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利用计算机音乐技术进行教学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于计算机软件、硬件的使用能力,对于多声部作品的理解和创作、一定的键盘演奏能力、音乐基础理论的了解等各方面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总之,运用计算机音乐系统的教学方法体现了科技进步对于教育方式的影响,也是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所需要的。充分发挥计算机音乐技术的优势,把音乐课堂由琴房转向机房,值得我们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进行推广,使现代音乐教育步入一个崭新的现代化的时代。

参考文献:

篇13

一、计算机绘谱软件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音乐是伴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换代而不断发展的。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提出与普及,软件化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计算机音乐亦是如此,合成器、采样器、音源等诸多重要硬件因素的软件化使得计算机音乐逐步走向通用和自由。软件教学是计算机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而计算机绘谱软件能够将乐谱由纸媒介输入到计算机中,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到磁媒介上,继而可以对乐谱进行编辑修改、MIDI回放、输出打印、联机等处理,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和重复利用,因此,计算机绘谱软件常被作为计算机音乐的入门级软件,以及作曲、配器等课程的先导课程。许多艺术专业教师对计算机绘谱软件的教学法进行了相应研究,也有许多软件工程师对软件技巧进行了探索与总结。然而,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侧重的是音乐织体、曲式特征等专业因素的考量,忽略了软件本身的智能化;而软件工程师则注重软件技巧的运用,忽略了音乐的视听规律。这样的教学往往会导致两个结果,一是学生对于软件的学习止步于打谱、改编、输出、回放等与音乐相关的片面功能;二是学生对于软件技巧的关注过度,而不能从音乐的角度激发灵感、创作作品。这些都不是计算机绘谱软件教学所追求的效果,因为绘谱软件是音乐艺术与计算机数字化结合使用的工具,故而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单方面传输知识都是不科学的。如果从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理念出发,在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各个教学环节都做到艺术数字化,便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绘谱软件,并合理利用软件进行艺术创作。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教育指导理念

数字媒体艺术是指以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是以数字科技作为必要的创作手段、以数字媒体作为传播途径、以数字媒体用户作为传播对象的艺术,具有综合性、交叉性、艺术性、多样性以及大众化等特征。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与设计的核心是艺术创作和设计与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交叉,其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运用数字艺术创作工具(如数字图形、图像、音频等采样、创作工具和软件等),根据人们的使用需要、审美需要以及艺术创作和设计规律,来创造具有艺术美感的作品。数字媒体艺术可以说是在艺术构思与创新思维的基础上融入了当代数字技术的最新成果,其结果是促成了集视、听、触等多种感官效应于一体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出现,引导了艺术观念以及艺术创新思维模式的改变。李四达先生曾撰文论述数字媒体艺术的符号学解读,即借助现代逻辑符号学,将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过程进行分解,定义为由元数据经过模块化、数字化、语法表现到交互艺术的过程,进而阐释了在符号学分解的情况之下对元素经过剪切、拼贴、扭曲、重组、合成而得到新型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的可能性与具体构想,这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与创作的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计算机音乐是影音艺术与数字化科技相互交叉融合的数字媒体艺术,同样具有数字媒体艺术的全部内涵和外延,因此,将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和设计理念应用于计算机音乐软件教学是科学合理的。特别是计算机绘谱软件作为基础软件,如果其教学理念渗透了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思想,便能够将这一理念延续下去,体现于后续其他软件的教学当中,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创作。

三、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的计算机绘谱软件教学法

本文讨论的是音乐院校(或专业)计算机公共课中计算机绘谱软件的教学。作为计算机音乐课的先导课程,计算机基础课担负着多重任务,并具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即必须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软件的使用,而又不拘泥于软件的操作技巧,其教学重心应定义为在艺术的层面讲授技术层面的内容,这正是数字媒体艺术理论教育理念的宗旨,具体表现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1.教学目标的定位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艺术的一种非线性表达,具有即时性、时空性、交互性、多样性、数字化和虚拟化等特点,由此分析,计算机绘谱软件的教学目标势必要顺应其自身的特点及内涵,第一,使学生在学习软件之初理解软件在处理乐谱中的数字化与非线性表现;第二,使学生在简单使用软件时理解软件在设计编排乐谱中的即时性与多样性表现;第三,使学生在深入掌握软件时理解软件在作曲、配器中的时空性与交互性表现。如此定位教学目标,既可以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理解和掌握软件的功能与数字化技术,又抓住了学生对计算机音乐的研究和学习兴趣,从而为后续内容的学习积累必要的技术能力和音乐情感。

2.教学方法的选择李四达先生在数字媒体艺术方面做了大量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他论述的数字媒体艺术的符号学解读是对数字媒体艺术的一种精髓式的分析,也是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与教学方法的全新解释。计算机绘谱软件作为借助计算机处理乐谱的工具,具有很强的符号学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学之初的内容可以类比“语法、表现形式”的认识,采用发现法与讨论法,使学生在掌握乐谱导入导出、MIDI回放等基本功能的同时通过讨论加深对绘谱软件操作手段的认识,同时发现绘谱软件的强大功能,并培养起对计算机音乐的浓厚兴趣和学习意向。其次,乐谱深度处理的内容可以类比“元数据、模块化”的理解,采用演示法与实验法,使学生在观看演示的同时掌握软件的相关功能和操作方法,随后在主题实验中练习软件的操作,并运用专业知识合理改造编排乐谱,加深学生对计算机音乐及计算机辅助处理功能的理解。最后,乐谱创作及配器作曲的内容可以类比“数字媒体与交互艺术”的定义,采用互动法和开放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运用专业知识,激发音乐创作灵感,借助绘谱软件,在设定的主题和曲式范围内进行音乐创作。#p#分页标题#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