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安全信息传输

安全信息传输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2:5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安全信息传输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安全信息传输

篇1

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进步,计算机及互联网承载着越来越重要的信息传输职能。信息化推进改变当代人们生活方式,提高人们工作效率,带给人们全新生活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信息传输安全问题。由于信息传输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安全问题越发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针对现阶段网络信息传输存在的种种安全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探究此类问题的优化解决措施,对于信息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信息无线传输及计算机信息安全分析

1.1 信息无线传输概述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无线传输技术的一种,又称为自动ID识别技术,具体是指借助无线射频技术,自动准确捕捉唯一目标标签ID,并通过相应的互联网云端完成数据分析和处理,进而获得实时、准确信息的技术。

一定条件下,数据标签可免受环境因素影响,具体包括湿度和温度等,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稳定性,并且该技术数据储存量相对较大,更改数据储存操作较为便捷。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移动信息设备得到较为广泛的普及,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相应带动了无线网络的蓬勃发展。目前,无线网络在医疗、教育、军事等领域均有应有,实践证明无线网络可有效提高人们实际工作效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2 计算机信息安全基本概念叙述

计算机作为信息传输的主要设备,在现代社会应用极为广泛,是现代人们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计算机网络安全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内部环境安全保护基础上提出的,其保护对象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系统包含的软件、硬盘中存储的数据资源,以及未遭遇恶意攻击或意外破坏影响、更改的基础数据信息,通过相应保护措施,确保计算机网络服务得以正常运行。

换句话说,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实质,就是在计算机网络中,可以保障信息安全,用时保障其正常运行网络功能的相关信息安全。此部分信息安全影响因素主要是指计算机信息安全漏洞,对于信息安全的威胁。

计算机网络安全包含内容众多,广泛涉及计算机网络系统各项内容,具体包括网络服务器及PC端开机启动账号、密码;计算机网络系统硬件、软件信息安全;系统管理员账号实际权限范围;重要基础文件标识;以及网页访问用户信息等。上述内容可进一步归纳为传输安全和存储安全两部分内容。

2 互联网无线网络基本结构概述

2.1 逻辑层面分析

从实际意义的角度分析,逻辑空间对应互联网虚拟网络端部分,承载着连接用户与数据的重要作用,是用户与数据沟通的桥梁。一般情况下,逻辑层面结构包含数据标签层、应用层、通信层、互联网层、以及读写器层。

2.1.1 数据标签层

物品锁烙印的ID标签是无线射频技术识别的主要依据,其中详细记录了物品的价格、材质等信息。不同的标签存储的信息不同,表示不同的含义,通常每一种标签对应一种物品。

2.1.2 读写器层

读写器层主要包含数字信息处理单元和数据无线射频模块两部分组成。读写器层的主要工作包括低误码率传输处理、调整、信号解码等。读写器层依靠云端网络计算能力完成接受信号的分析和处理。

2.1.3 通信层

通信层是无线虚拟网络实体化的外在表现,承载着连接读写接收层和数据不标签层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数据通信读取信息功能的重要基础。

2.1.4 互联网层和应用层

互联网层对应读写接收层数据应用及保存功能,是其实现这两种功能的主要区域。

总的来说,应用层在数据透明化管理条件下,可当做任何数据的实际操作平台,主要用于用户标签信息的反馈。

2.2 物理层面分析

对于互联网系统结构而言,物理层面主要是指由微型计算机、传感器等硬件设施构成的外部系统。借助这些真实的系统构建,可以使抽象的虚拟网络具象化呈现于人们面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功能扩展。从实际系统操作的角度分析,人机交互操作客观需求一个实体界面,以满足人工智能的相关要求。

3 计算机信息安全威胁因素分析

3.1 计算机信息传输过程中被截获

计算机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截获问题,主要发生于局域网范围内,比如,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信息被设置为共享文件,就会增加信息被他人截取的风险。操作者自身不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或安全意识较榍潮。也可能导致信息被截取问题,如在使用复印机或打印机时,未及时删除设备相应的信息记录,就可能导致信息泄露问题,进而造成信息泄露损失。此外,利用互联网传输信息时,如计算机并不具备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或安全防护措施无效,也可能导致信息传输过程中,被恶意攻击、截取等问题。

3.2 互联网漏洞安全隐患分析

互联网自身客观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部分非法分子擅长利用自身网络知识和技能,通过互联网安全漏洞对正常用户进行攻击。一般情况下,这个不法分子会结合互联网漏洞编写相应的恶意程序,也就是病毒程度,比如著名的熊猫烧香、电脑木马等。程序编写完成之后,不法分子将其到网络上,即可对网络中传输的信息进行恶意攻击,不仅会对信息传输者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还会导致用户的隐私遭到泄露。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推进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在感受信息化生活带来的改变的同时,也相应提高了对于信息传输安全的关注。互联网信息传输安全是信息化推进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本文针对信息传输中的安全隐患进行了细致分析,并相应提出了安全优化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参考文献

[1]查黄英.信息化推进下的信息传输的安全分析[J].科技资讯,2014(32).

[2]高增霞.计算机信息传输安全及防护技术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2).

[3]应光晖.对计算机信息传输安全以及防护技术分析[J].科技资讯,2015(20).

[4]方旌.利用站间安全信息传输系统实现半自动闭塞控制信息的数字化传输方案的研究[J].科技风,2015(06).

篇2

中图分类号:TP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2-0030-01

1概述

尽管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试图采用“PC+无线上网卡”方式解决政府和企业人员在出差、外出、休假,或是某些突发性事件时,与单位信息体系的全方位顺畅沟通;但传统IT系统毕竟是基于局域网技术完成系统组网,因此“PC+无线上网卡”并未实现人们所希望的随时、随地、随身自由工作的设想。基于此,设计开发了基于物联网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移动传输系统,实现了煤矿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不在生产一线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对矿安全生产信息和情况的及时掌握和了解,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效率。

该课题的技术关键和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利用物联网理念实现工业设备的远程控制。可通过手机客户端软件发出工业控制指令,远程控制位于监控中心的工控服务器,从而向工业设备终端发出指令。实现生产设备的远程控制。达到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手持终端与设备间的互联互通,实现智慧的矿山。

2)利用智能分析对采集到的设备运行信息进行处理,并对其报警信息主动发送到相关人员的手机上。系统具有信息功能,系统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并以多种形式供移动办公的人员,通过手机客户端软件调取;企业可以通过该系统对员工安全教育信息、会议通知、生日祝福等内容,提升企业生产效率。

3)应用视频压缩技术,对生产监控视频进行压缩后,供手机视频软件调取。该系统可以将矿方原有监控系统的主要场景,转移到手机端,管理层可以通过手机实现对井上、井下主要工作面的实时查看或监控。

2系统创新点

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移动传输技术系统利用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将矿山企业内部现有的各种数据信息(包括井下矿压监测系统、水文监测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生产调度报表数据、矿井安全日报表等数据等),进行数据的采集、分析和相关处理,将矿领导和相关科室技术人员需要的数据提取后通过系统移动公司的无线网络通过客户端的形式提供给相关领导和部门,供他们随时随地的进行查询。通过后台可以进行系统配置、系统性能检测、故障诊断、用户管理、业务员管理、数据管理操作,大大降低了系统维护和管理的复杂程度,而通过前台,可以实现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安全日报表和调度日报表等数据的查询,煤矿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不在生产一线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对矿安全生产信息和情况的及时掌握和了解,大大提升了企业工作效率。本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了用户鉴权访问机制,各项数据经过严格的加密算法进行传输,同时配有专线与运营商之间进行连接,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同时也提供相关报表的导出为Excel报表的功能,并且在淄博矿业集团许厂煤矿局域网内的任何地点通过联网的电脑均可上网查询。

该课题主要具有如下5个关键技术创新点。

1)引入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智能终端,实现了生产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并可对生产设备进行移动远程控制。

2)应用物联网技术,进行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信息的传输。

物联网就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概念。在煤矿企业中应用就是将井下各种传感器、测量设备及井上各种数据进行交互,并集中呈现在指定位置,例如WEB、终端等。

3)利用智能分析对采集到的设备运行信息进行处理,并将其报警信息主动发送到相关人员的手机上。

4)应用视频压缩技术,对生产监控视频进行压缩后,供手机视频软件调取。

煤矿井下作业场所远离地面,环境恶劣、地形复杂多变,现场生产环境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利用井下工业电视系统,对井下工作现场进行实时的监控,并将现场图像上传到地面矿调度监控指挥中心,可以让地面人员能够实时监控记录井下作业环境和设备的运行状况,对出现的事故苗头及时发现和制止,即使出现了生产事故,也可以对事故分析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该系统可以将矿方原有监控系统的主要场景,转移到手机端,管理层可以通过手机实现对井上、井下主要工作面的实时查看或监控。

5)研发煤矿安全管理信息软件系统。

①自主研发煤矿安全管理信息软件分析系统。系统平台客户端采用连接池连接业务系统数据库,以及http解析xml文件的方式,将煤矿内网的各个业务系统后台和手持终端进行联系;通过业务的处理分析支撑整个移动监控系统的运行。客户端软件要求基于C#或java环境开发,移动监控平台和移动终端之间采用C/S架构的方式连接。

②数据库:开放式,无容量限制,与分析软件自动连接。每次测试完成自动可保存之前测量数据与内容。

3结论

基于物联网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移动传输系统实施后,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井下作业者的生命安全信号,一旦出现问题,系统会很敏捷地捕捉到并反馈到相应平台,在第一时间向工作人员发出预警,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相关技术人员根据该系统提供的数据和参数,进行汇总分析,总结出容易发生事故的不规范操作方式、事故集发时间等,然后调整相应的作业规范、建立更加健全的安全保障体系,让生产更加科学,员工的生命财产更加有保障。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E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计算机网络覆盖面积拓宽之后,无线通信网服务面域也不断地扩大,但同样承受着相应的传输风险。通行运营商需强化无线通信系统的安全改造力度,为信息交换及传输工作创造稳定的环境。这就需要依据数据传输的具体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安全防御决策。

一、无线通信系统的优点

传统通信系统使用较长时间后发现,发现有线通信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如:距离短、成本高、信号差等,无法适应大流量数据信息传输的要求。无线通信是对有线通信的更新升级,具有明显的功能优点。有线通信仅适用于小范围的信息传递,遇到大范围信息交换便会出现信号不良、信息丢失等问题。无线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可达几十公里,满足了大范围信息传输的工作要求[1]。如:远程控制系统是基于无线通信网络建立的新型服务模式,借助通信网络建立现代化数据传输体系,解决了用户在远端处感应数据信号的难题。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无线通信系统将逐渐取代旧式的信息传递模式。

二、无线数据传输的安全风险

通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借助数据通信平台实现了数据信号的稳定传输。受到网络技术条件的显著,现代通信模式多数采用无线通信的模式,基本可以解决简单的数据传输要求。由于无线通信用户数量持续增加,对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造成了一定的风险,若不技术处理将会影响到信息交换的安全性。

1、信号风险。信号是由计算机服务器处理后的信息代码,用其作为无线通信网传输介质可起到较好的安全作用。无线通信系统服务范围面域较广,某个服务区内的用户数量可达数百万,超大流量信息传递易导致严重的信号感应风险[2]。例如,发射端与接收端距离相差数十公里,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呈现“递减”趋势,基站无法感应信号而造成了传输中断的局面,这显然不利于用户信息的高效传递。

2、窃取风险。从小范围无线通信传输来说,信息在传递环节里也存在着较大的窃取风险,特别是商业信息传输常遭到非法人员的窃听、窃取。以语音信号传输为例,企业传输语音信息时未经过加密处理,实际传输环节可利用代码破解的方式获得信息,使大量机密性的商业信息被窃取,给商业经营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隐患。此外,数据信息传输时也面临着多方面的安全威胁,一些人为破坏也有可能造成信息的丢失。

3、干扰风险。从本质上来说,无线通信系统是借助电磁波介质完成的传输动作。受到外在环境变化的作用,电磁波信号传输时会受到谐波干扰,这种干扰现象会导致信息传递的强度减弱,信号传输流程变得更加混乱,进而影响了数据信息的安全系数。比较常见的,当电磁波传输至磁场较强的地方,磁场效应会冲击着电磁波的正常秩序,降低了整个信号传输流程的运作效率,不利于数据传输的持续性。

三、数据传输安全防御的综合措施

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使用,无线通信系统基本上取代了有线通信传输的作业流程,从多个方面改善了信息传输的运行效率。无线通信具有明显的高效率特点,如:数据处理速度快,节约了信息传输前的操作时间,方便用户传输的同时,带动了数据传输效率的提高。针对无线通信系统存在的传输风险,笔者认为,应完善无线通信的传输方法、传输线路、传输服务等三个核心方面,共同创造稳定有序的数据传输流程。

1、传输方法

新时期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结构及功能方面都实现了优化升级,无线通信系统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带领下日趋成熟。安全数据传输的方法:①程序传送。利用程序中的指令控制外部设备与处理部件交换数据。②中断传送。由需要与处理部件交换数据的外部设备向处理部件发出中断请求,处理部件响应中断请求,暂停执行原来的程序,利用中断服务子程序来完成数据交换,交换完毕后返回到被暂停执行的原程序[3]。③直接内存传送。高速外部设备如磁盘或磁带请求交换数据时,由外部设备直接与内存交换数据。

2、传输线路

选定合适的数据传输线路,可降低无线信号传递的风险系数,常用线路包括:①低速线路。利用原有电报传输线路改进而成,有公共转接线路和专用线路。传输速率不大于200比特/秒。②中速线路。利用电话传输线路改进而成,音频信道公共转接线路的传输速率为600~1200比特/秒,专用线路的传输速率为2400~9600比特/秒。③广播传输。利用调频广播系统加添设备,把数据和广播节目一起广播出去,可由多个接收站接收[4]。还可利用卫星转播,卫星上转发器所能支持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60~120比特/秒。

3、传输设备

计算机网络作为无线通信系统运行的主要平台,应不断地更新软硬件设施,为数据信息传递提供更加优越的配套设施。具体安全措施:①硬件。硬件是计算机执行程序指令的配套设施,硬件性能好坏基本决定了程序执行的最终效果。虚拟网络建成之后,还要注重硬件装置的改造升级,及时调整内网布置的服务器,以适应更大数据量处理的操作要求。②软件。软件主要是服务器完成操作任务的程序指令,完全按照用户编写代码给予对应的动作回应。为了提高服务器虚拟化的运行效率,用户需定期更新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织结构,使程序代码运作的流程更加畅通,防止数据容量偏大造成网络信号中断。

四、结论

通信产业是信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其意味着我国正式地开辟了高兴技术行业。信息科技发展背景下,无线通信技术成为了信息科技的创新点,彻底改变了早期有线连接的通信方案,解决了远距离信息传递的操控风险。依据无线通信系统潜在的安全风险,应从传输方法、线路、服务等三个方面制定安全防御处理,提高数据信息传递的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红.新时期无线通信取代有线通信的优点分析[J].信息时报,2010,29(4):110-113.

篇4

随着网络技术和应用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Internet上建立了自己的Web站点,以便利、经济的手段在网上展示着自己的企业形象,推销本企业的产品,促进了网上交易的发展,并且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在经历了E-Commerce的阶段后,发展到如今的E-Business,从早期利用EDI等方式的企业到企业(Business To Business)的电子交易模式向如今的利用Internet从事的企业到客户(Business To Customer)的商务模式,并且不再满足于仅在网上实现商品的广告、货物的选择,还要真正地、彻底地实现在线的支付方式。这种需求向业界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挑战,使得现有的网络安全构架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其中,如何解决电子商务中信息在公用网上的安全传输就是一个重要方面。

一、 电子商务(EC)的安全要素

随着Internet热潮席卷全球,电子商务(EC)日益成为当时髦的词汇之一。电子商务(EC)就是利用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邮件(E-mail)、电子资金转账(EFT)及Internet的主要技术在个人间、企业间和国家间进行无纸化的业务信息的交换。从传统的基于纸张的贸易方式向电子化的贸易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如何保持电子化的贸易方式与传统方式一样安全可靠则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电子商务全面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

电子商务(EC)必须具备以下安全要素:

1.有效性:EC以电子形式取代了纸张,那么如何保证这种电子形式的贸易信息的有效性则是开展E的前提。

2.机密性:EC作为贸易的一种手段,其信息直接代表着个人、企业或国家的商业机密。

3.完整性:EC简化了贸易过程,减少了人为的干预,同时也带来维护贸易各方商业信息的完整、统一的问题。

4.可靠性/不可抵赖性/鉴别:EC可能直接关系到贸易双方的商业交易,如何确定要进行交易的贸易方正是进行交易所期望的贸易方这一问题则是保证EC顺利进行的关键。

5.审查能力:根据机密性和完整性的要求,应对数据审查的结果进行记录。

二、Internet中电子商务的模型

利用Internet从事电子商务,意味着在享受公用网廉价、便利和庞大的用户群这些优点的同时,也承担了敏感信息(金融账号、账户密码和支付信息等)遭受攻击的风险。因此,能否确保信息安全、可靠的传输,为用户在网上从事商务活动提供信心保证,成为决定电子商务成败的关键。到目前为止,已有许多公司提出了各自的电子商务模型。在研究了这些模型后,发现尽管在具体架构上存在着很多分歧,但就如何实现信息安全传输,已在下列基本点上达成了共识。

1.认证体系(Certifying hierarchy)。为实现商家和客户的相互认证,既杜绝攻击者假冒他人信用账号进行欺诈,又防止不法组织冒充合法商家骗取他人金融账号的活动。参照OSI安全体系结构中对等实体认证机制,建立起仲裁和公正机构认证中心,根据客户和商家在银行中的金融记录向它们发放证书,并为发放的证书提供担保。在进行网上交易时,只要保证对认证中心的信任,即可通过对对方证书的认证来确定其合法性。而认证中心之间利用构成层次的体系结构来保证其本身的合法性。

2.信息安全传输(Secur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电子商务中信息安全传输包含三方面内容:私密性(Privacy)、完整性(Integrity)和不可否认性(None-deniability)。私密性指利用对称或非对称的加密手段防止涉及金融账号、账户密码和支付信息的数据在网上传输时被截获而泄露;完整性指利用数字信封、双重签名等技术保证交易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没有遭到篡改;不可否认性则通过数字签名来确保交易的任何一方不能否认所作的承诺,签名可以通过认证中心的验证,并具有法律效应。

他们在参与电子商务之前,客户(Card holder)和商家(Merchant)都必须从认证中心(Certificate authority)申请用于交易活动的证书(Certificate),认证中心根据客户在发卡银行(Issuer)和商家在开户银行(Acquirer)的账户信息,向他们发放经自己私钥签名的证书。从事网上销售的商家在其建立的WWW站点上,采用PUSH或个性化页面的方式,向潜在的客户群体推荐他们的商品,购物的客户在某一网站完成选购后,将订货信息及包含信用卡账号的支付信息传送给商家。订货信息(Order information)由商家负责处理,支付信息(Payment information)则转发给支付网关(Payment gateway),并送到收单银行处理。收单银行将支付信息通过金融网络询问发卡银行,得到肯定消息后,向支付网关发出确认消息。支付网关将操作结果返回商家,并由商家给客户开出单据(类似发票),以备今后查询和退货之用。交易完成后,收单银行根据先前的交易记录发起清算(Capture)操作,将资金由发卡银行转入收单银行,即客户账户到商家账户的划账。可以看到,在整个模型中,只有开户银行到发卡银行的金融网络可以利用现有的各大银行之间的专用网,不涉及过多的安全性问题。而其余两段必经的路径,从客户到商家和从商家到收单银行,都是利用开放性极强的Internet。这种方式虽然以其便利的通信和低廉的成本给电子商务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力,但同时也使得安全问题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突出矛盾。在网上交易中,包含信用卡账户和密码的信息将经过无数没有保障的节点存储和转发,由于对安全性的担扰,故至今还只有不到50%的人愿意尝试网上购物。

三、信息安全传输模型

如上所述,为实现电子商务模型中交易信息安全、可靠的传输,必须在交易的整个过程中综合应用认证、加密技术。包括:

1.数字信封(Digital envelope),将对称密码与非对称密码体系结合起来传信息,具有比单纯使用对称密钥更好的安全性。

2.数字签名(Digital signature),用发送者的私钥对信息的摘要(Digest)加密,将产生不可否认的签名。

3.双重签名(Dual signature),为保证支付信息和订货信息不泄露地到达各自的处理者而引入的电子商务专用技术。以交易模型中客户向认证中心申请证书的过程为例,描述和分析如图2所示的信息安全传输模型及安全传输关键技术手段在其中的综合应用。在模型描述中,用{}表示对称密钥加密,用【】表示非对称密钥加密,用|表示前后数据的连接。整个过程由七个阶段组成,具体描述如下:

(1)客户向认证中心CA发起初始请求,请求认证中心的交换证书EKCert。

(2)认证中心收到请求后,产生响应信息Request(包括认证中心的交换证书和保护客户金融账号的必要信息),使用签名证书SKCert中的签名私钥SKsk签名后传回,T2=Request【Request】 SKsk|SKCert。

(3)客户向认证体系(Trust chain)验证收到的证书,存储以备后用。请求注册表Form,随机生成对称密钥K1,用K1加密Form形成数字信封,并用认证中心的交换公钥(EKpk)加密K1和账号信息作为信封头,

T3=【K1|账户号】EKpk|{Form}K1。

(4)认证中心用私钥解开信封头,得到账户号和K1,并用K1解密获得客户请求注册表的信息,根据账户号的前6~11位找到相应的金融机构并选择注册表REG Form,用私钥签名后连同证书传回,T4=REG Form|【REG Form】SKsk|SKCert。

(5)客户收到注册表后,将SKCert与先前的存储比较,如一致则表示通过认证。根据REG Form签名认证数据完整性,产生一对非对称密钥PK、SK,填写注册表REG Form(包括姓名、账户有效期、账户地址和其他金融机构要求的信息),产生生成证书时需要的随机数R1及两个对称密钥K2 (认证中心用它传送信息回来)和K3(用来加密即将传送的信息),将注册表、生成的公钥和K2组成消息,并用生成的私钥签名,用K3加密上述消息做成数字信封后,再用认证中心的EKpk加密K3、账户号、账户有效期和R1,作为信封头传回,T5=【K3|账户名|账户有效期|R1】EKpk|{REG Form|PK|K2}K3|{RGE 【REG Form|PK|K2】SK的签名。

(6)解开数字信封,完成信息完整性认证,根据账户信息与发卡银行交互来校验注册请求,生成一个与R1相关的随机数R2,用R1、R2产生S,账户号、账户有效期和S通过单项哈希函数的作用。其结果作为证书的一部分,将客户生成的公钥PK放入证书,认证中心决定证书的有效期,并进行签名作为证书的另一部分,产生含有R2及新生成证书的RES,并用K2对RES加密,连同用认证中心的私钥对RES作的签名及认证中心的证书一同传回,

T6={RES}K2【RES】SKsk|SKCert。

(7) 客户收到消息后,在此校验认证中心的证书,用K2解密消息体得到R2和本人的证书,由R2结合先前产生的R1生成S存储备用,存储证书并防止非授权使用,此证书将在以后的电子商务中用作客户身份的认证。

上述描述是电子商务模型中最为复杂的一个交互过程,其所运用的各种安全传输技术同样出现在其他过程中,由于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得信息安全传输模型具备:

(1)较高的安全性。采用对称和非对称密钥体系的结合,将安全等级提高到界于这两者之间的水平。每次数据传输都利用非对称密钥传输一个变化的对称密钥,与SSL每次会话更改密钥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保证。

(2)更合理的认证体系。通过对交易双方数字证书的强制性认证,可以提高在线交易的安全性。包含交易各方帐户或密码的敏感信息,经过转发,最终交由金融机构处理和确认,大大降低了泄露的可能性。

四、结束语

根据电子商务模型,参照SSL和SET协议标准,对电子商务中信息的安全传输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结合引入的一些安全传输关键技术,描述和分析了信息安全传输的模型。当然,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和实用化,如何建立可信任的认证中心体系、证书的安全存储和安全传输技术的效率与改进,仍是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

参考文献:

[1]David A. Chappell, Tyler Jewell. Java Web 服务.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9-10

[2]柴晓路梁宇奇:Web Services 技术、构架和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李琪:中国电子商务[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篇5

在网络中传输信息,能够提高信息的传输效率,增强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其中信息涉及的内容很广,涉及到很多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利用计算机传输的信息属于商业机密,商业机密需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如果在传输的过程中受到威胁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威胁,甚至伤害到企业的生死存亡。网络中存在很多的木马、黑客以及恶意程序等,这些技术程序能够盗用一些传输的信息,并且利用这些信息对信息的传输者进行敲诈勒索等,影响了网络安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网络安全不能够合理的发展,降低了网络的实用性,所以网络中计算机传输信息的安全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2、影响网络信息传输的安全威胁

2.1 网络的内部安全控制很脆弱

在计算机中,计算机网络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加强对外界的防护,加强网络安全的保护性管理。计算机网络内部的安全性很低,在进行文件传输的过程中,文件很容易受到来自网络病毒的攻击,造成信息被窃取或者感染病毒,需要加强安全性分析,进行网络安全的有效性管理。由于网络内部的安全机制不强,突破了网路安全的内部物理隔离制,导致文件传输过程会出现很多交叉性的链接影响了文件的可靠性,同时文件如果携带一些病毒,会造成病毒的感染,这方面也是造成文件传输过程中产生问题的重要因素,也成为网路文件泄密的重要原因,需要加强网内部的安全控制。

2.2 网络配置的缺陷

网络的配置中包含很多原件,服务器、路由器以及防火强都属于网络配置的重要硬件设施。服务器的配置不当造成网络传输的效率地,特别是路由器的配置出现问题会造成无法链接到网络,同时防火墙也会降低对系统的保护能力,同样也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从总体上概括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网络的管理机制存在漏洞,电子文档在生命周期内,文档的授权访问与传输过程存在一定的缺陷,网络的内部控制薄弱。另一方面,网络安全体系不健全,密码保护系统脆弱,登陆系统的信任体系不健全,对系统的监控不到位。专用的控制软件安全意识不强,对系统的监控和审视都不到位,数字签名的安全性不强。

2.3 个人传输不当

个人的传输不当也会造成网络传输信息的安全受到威胁,个人对信息的安全性认识不强,不重视信息的安全性。例如,在利用计算机的时候,不设计算机密码,编辑文件的时候并不开启防火墙等,对网页的安全等级设计的时候,浏览一些安全性不高或者一些非法的网站,影响信息的安全性。当利用计算机网络网络的时候,一旦触发了一些恶意程序,会导致恶意程序嵌入到计算机中,造成信息的传输中泄露大量的传输资料,同时也为恶意盗取资料的不法行为提供了一些便利。信息被窃取以后用于敲诈、勒索、盗取银行密码,给信息主人带来经济损失。

2.4“黑客”的攻击

所谓的“黑客”是指网络高手以某种不良目的地对网络进行破坏,“黑客”攻击的特点在于隐蔽型和破坏性都很强,还具有非授权的形式。黑客利用系统的安全结构的漏洞,将一些非法程序植入到计算机系统中,计算机接收或者传输信息的时候,黑客会利用这些程序盗取传输的信息,同时也会盗取一些计算机用户的口令账号以及密码等,都成为破坏系统安全的程序,黑客利用盗取的信息进行敲诈勒索,对信息的传输者造成很大的损失,影响网络的发展。

2.5 病毒的攻击

病毒攻击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也是一种威胁,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性和破坏性都很大。如果带有病毒的文件从一个用户传输到另一个用户,会造成病毒的蔓延,影响网络的安全性。同时病毒的攻击也会对传输的文件造成很大的影响,致使文件被盗取或者产生乱码。同时对用户计算机造成很大的破坏,如果病毒入侵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和破坏,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也影响文件传输信息的有效性。在实际的应用中,很多企业建立的自己的局域网络,并且认为设计的局域网络不会被破坏,更不会遭到病毒的感染等。但是在计算机的局域网络中并不是牢不可破的,利用专用的软件同样可以攻破这些系统,局域网的安全性同样受到一定的威胁。

3、网络信息传输安全威胁的防护措施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复杂多样,结合上文中指出的安全问题的内容,需要加强网络信息传输的安全性,结合信息安全作为核心保障体系,综合应用网络加密技术实现对信息安全性的动态支撑。建立网络安全体系,对网络信息的传输安全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提高网络安全性的重要保证。

3.1 实施网络加密技术

文件在传输的过程中,如果传输的网络被攻击,传输的文件会被篡改,影响了文件的安全性,所以要加强网络加密技术,对传输的文件进行加密。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网络协议是 TCP / IP 协议,这种协议的使用在网络文件传输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缺陷,很容易造成漏洞,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软件设计。产生安全威胁的主要原因在于IP地址可以进行软件的设置,如果在设置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出现一些假冒的IP 地址,造成网络的安全性不高。IP 协议是一种支持源路由方式,提供了源路由攻击的条件。再如应用层协Telnet、FTP、SMTP 等协议缺都缺乏一些有效的保密措施,造成很多黑客和病毒会对其进行攻击。网络属于一种层次性的结构,安全问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结合安全管理的内容,需要加强TCP / IP 协议的各个层次的防范措施,对每个层析都实行加密技术,以便保证网络的安全。所以要对网网络中的各种协议进行加密,具体见表1。

另外,在网络加密结构的设计中,需要注意加密中采用的密码体制。同时还需要选择适合网络的密钥。对网络的接口层进行加密的时候,相邻的节点之间需要加强在线传输的保护形式,加强加密的透明程度。对数据的运输层进行加密的时候,要加强对节点和传输数据的[!]保护机制,对用户来说,加密的操作要具有透明性。在源端用户以及目标用户之间传输数据的时候,加密的操作不能透明。

3.2 对传输的信息实行安全保护策略

传输信息安全保护策略主要涉及到分级保护这方面的内容,从技术这方面出发,实现对方案的设计管理,规范其中的安全性。其中具备了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严格落实安全保密体系,按照信息的安全程度划分网络,同时对网络的安全控制实行全面的保护和控制。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测,实现边界防护。强化内部控制和安全保密的策略,提高人员的安全保护策略。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网路信息的安全管理,实现信息传

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3 加强可信计算机技术的实施

篇6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便正式进入了网络信息化时代,无论是网络技术还是信息技术都得到了飞跃性发展,网络和信息系统也应用到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中,大大方便了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也因此,现代人们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在广播电视方面,对信息系统的应用更加深入,所有信息都依赖于信息系统进行传递,而在此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提升信息系统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便成为广播电视行业以及国家和社会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其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信息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在此背景下,广播电视行业便高度重视起了对信息安全传输的管理和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对各种技术手段和安全措施的应用,不断提高其信息传输的安全性。本文就以提升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为主要目的,对其传输手段进行分析。

1传输体系研究

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不断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相关人员就需要加强对其信息传输体系的研究,针对体系中出现的问题和欠缺,针对性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提升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而当前,通过对我国广播电视信息传输体系进行研究总结出,其体系主要可以分为三层,每一层都拥有自己独有的权利和工作内容,做好这些工作,就能够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广播电视信息传输体系主要分为管理、运行以及技术三层:管理层的主要工作是对信息传输的安全性进行规范和提供相应保障,是整个信息传输体系中的最高一层;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管理层会根据信息传输的具体要求,通过研究和总结,提出最符合信息安全传输需求的传输规范,并为此提供相应的制度以及法律法规等保障,确保整个信息传输过程中的顺利进行[1]。运行层是整个信息传输体系的中间层,其主要作用是为了确保整个信息传输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其主要工作是为信息传输提供基础保障。在信息传输过程中,运行层会根据信息传递的需要提供相应的物质基础,保障整个信息传输过程的顺利进行。在此过程中,运行层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做好信息传输设备的规范使用和维护工作,确保所有设备都能够正常运行,不会出现影响信息正常传输和传输安全性的问题。除此之外,为了确保整个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运行层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定期对信息的传输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其传输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安排。技术层是整个体系中的技术支撑,其主要作者是为整个信息传输提供技术保障,主要包括信源安全、传输安全、信道安全以及接收者安全等多方面技术,从技术层面提高整个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如果出现运行层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是技术方面的问题,技术层工作人员就需要及时对其进行相应处理,同时,在日常工作中,技术层工作人员还需要加强对信息传输技术以及安全技术的研究,不断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2提高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效率的有效措施

2.1对传输设备进行有效维护

对于信息安全传输而言,加强对设备的维护,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况下,是确保信息能够正常传输的基础,因此,在信息安全传输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传输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当前,在我国广播电视信息的安全传输过程中,所采用的传输设备大多是模拟和数字设备,因此,在对这些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的过程中,除了日常运行层的工作人员根据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方式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之外,为了能够确保整个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应该有专业技术人员配合对设备的内部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整个设备的所有指标进行检测[2]。除此之外,由于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信息传输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因此,为了能够做好对所有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在引进新设备的过程中,运行层的工作人员应该对新设备进行深入了解,包括设备的基本运行原理、常见问题、处理方式以及日常维护等。同时,由于运行层的主要工作是为整个信息的安全传输提供物质基础,所以运行层的工作人员还需要了解新进设备的优劣之处以及其运行过程中可能对信息安全传输所造成的影响,然后针对性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新设备的功能性,为信息的安全传输提供有利保障。

2.2对存在问题的信息传输设备进行及时更换

一直以来,由于受到激烈的同行业竞争所影响,我国广播电视台都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节目收视收听率和节目的制作上,而没有对信息的安全传输工作引起足够重视,也没有加强对广播电视台信息传输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另外,再加上一些维护管理工作人员自身技术水平有限,就导致信息传输设备存在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影响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所以,在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的管理过程中,广播电视台要转变传统管理理念,重视起对信息安全传输的管理,在保证信息传输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定期对信息传输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及时进行排查和解决,对于一些已经无法满足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需求的设备,及时进行更换,保证信息传输设备的稳定和安全运行,对信息传输设备的定期更换可以纳入到广播电视台基本制度当中,以此来使运行层管理人员高度重视起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2.3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信息安全传输的安全管理不单单是对信息传输设备进行一系列的检查、排查工作,在对信息传输设备进行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对信息传输设备进行高效管理,在采购的时候,要对信息传输设备的质量问题严格把关;在安装调试的时候,要保证信息传输设备的安全稳妥运行,因此来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而提高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除了基础设备之外,在其他基础设施的构建过程中,广播电视台也应该对其引起足够重视,在必要的情况下,为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还应该加强与其他行业和部门的沟通,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在对自身传输覆盖网络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为了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应该预先设立好网络路由,同时,为了对该路由进行有效保护,在其建设过程中应该将规划好的网络路由递交给当地行政管理部门,将其纳入到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总体规划中,由政府一起加强对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的保护。

3结语

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必将继续深入改变人们的生活,使人们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就应该对自身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引起足够重视,避免其对国家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广播电视行业应该不断加强对信息传输安全技术的研究,并不断加强对信息传输设备的维护和更新,使其能够满足信息安全传输需要,进而不断提高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作者:宁坤 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七二六台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TN9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052-01

前言:自我国经济水平不断上升,国民对物质消费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同时对通信管线传输工程的安全管理要求也就在逐渐的提高。通信管线传输工程行业也在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开发和发展的能力,但在通信管线传输工程建设中所遇到安全管理的各种各样问题也不容忽视。通信管线传输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重点观察通信管线传输的必要条件,所以通信管线传输工程的安全管理应该首先得到建设生产者的重视。本文就针对通信管线传输工程安全管理方面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以求得到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1.通信管线传输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通信管线传输工程监管人员养护意识缺乏

通信管传输工程监管人员就是在整个通信管线传输工程过程中需要针对通信管线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作出提前的准备与安排,在此基础上,就需要有特定的管理人员对传输工作进行审定。通信管线传输工程安全管理是否成功直接影响通信管线的使用,所以通信管线传输工程监管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就需要得到保障。但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逐渐提高,对通信管线传输工程安全管理也有了新的要求标准,通信管线传输工程人员的安全管理素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一些工作较久的通信管线传输工程人员停留在过去的方式,不接受新的技术和必要的养护意识。还有一部分工程监管人员想要学习掌握完善的管理意识,但由于自身周边的监管人员的影响,不能够积极主动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意识,就导致通信管线传输工程可能出现错误的概率增高。

1.2 通信管线传输工程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通常在通信管线传输工程建设的最终的目的是想要提高通信管线传输在应用中可以发挥最大的效能,这就需要通过安全管理体制来最大限度的提高现有传输工程的水平。做好这些工作的大前提就是有一整套完善的通信管线传输工程的安全管理体制。通信管线传输工程建设人员需要确保每一个设计阶段的准确性,然而由于没有严格的管理体制,导致一些部门对通信管线传输工程的建设工作缺乏重视。甚至有时,通信管线传输工程工作人员自己为了方便,也就不遵守国家规范,最终导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有时还会出现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单位为了能够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并没有根据设计的要求来进行建设完成,擅自减少通信管线传输工程的建设工序,这样也导致通信管线传输工程建设的工作以及审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3 缺乏有效的对工程安全管理的运行机制

近年来一些通信管线传输工程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其中主要原因就包括安全管理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信管线传输工程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各个环节的监管,这就需要一套有效的通信管线传输工程安全管理的运行机制。前期的通信管线传输工程施工准备、施工现场实行还有后期的养护工作等环节必须都要有充分合理的管理才能保证通信管线传输工程建设的顺利。

2.通信管线传输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2.1 增强通信管线传输工程监管人员的专业意识

作为一名优秀的通信管线传输工程监管人员想要完美的完成管理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专业意识。专业化的监管人员是通信管线传输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最主要的部分,控制着通信管线传输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影响着通信管线传输工程建设的安全。通过了解监管人员在通信管线传输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提高通信管线传输工程监管的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规范监管人员的施工行为,从而实现更好对监管人员进行专业的教育培训,在现有的教育基础上,应该适当加强教育的强度,提高整体的安全管理养护意识。除了专业的基础知识之外,也应该适当的开展有关通信管线传输工程安全管理的专家讲座,通过通信管线传输工程中真实发生过的一些无法忽视的造成严重影响的安全隐患问题对监管人员进行经验方面的教育,通过实例来警醒监管人员提高自身的专业意识,这样有效的减少出现安全隐患的概率,一定程度上提高通信管线传输工程的整体水平。

2.2 建立完善的通信管线传输工程安全管理体制

通信管线传输工程的有关工作必须要根据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制度和规程来进行,除了对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遵守之外,通信管线传输工程建设企业也应该根据自身的建设水平和发展要求建立出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体制来进行有效的为通信管线传输工程建设工作提供标准。安全管理体制的建立需要通信管线传输工程负责人具有较高的管理学知识,同时还需要一组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管理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负责任的要求建立出适合通信管线传输工程当前发展状况的安全管理体制,这样就为通信管线传输工程有关的建设工作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保障。完善通信管线传输工程安全管理体制的过程中,也应该将奖惩制度设计到其中。奖惩制度是针对一些不负责任的、经常出现因嫌麻烦不去实地调查就进行的建设施工人员。这种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严重影响正常工作。所以需要通过奖惩制度对其进行处理。奖惩制度的加强不仅仅只是为了处罚消极怠工的人员,也是想要奖励认真完成建设施工的人员,增加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2.3 加强有效的工程的安全管理的运行机制

通信管线传输工程安全管理最终的目的就是在质量过关的网络通信上得到有保障的通信管线传输工程,针对这个问题的最好解决办法就是建立起一个完善的通信管线传输工程安全管理的运行机制。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就需要得到领导阶层和管理人员的支持,还要有十分完美的策划书来作为建立的基础。加强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的运行机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建设施工可以依照科学合理的机制方案来有序地开展,建设施工中各个环节如果能够以运行机制为参照进行工作,那管理的目的更加的清楚明了,每个环节都有需要自己负责的事务,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可以直接找到负责的领导,保证在通信管线传输工程建设到最后的环节也依然严格要求,才能保证建设出来的通信管线传输工程能够得到安全方面的认可与肯定。

3.结语

近年来,我国网络通信进程发展不断加快,网络通信安全保障及其他方面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之一,同时我国网络通信管线中的安全保障的方法措施也在一直不断加强。即使有这些成就,但我国通信管线传输工程依然需要通过方法措施来优化保障,这就需要增强通信管线传输工程监管人员的专业意识、建立完善的通信管线传输工程安全管理体制及加强有效的工程的安全管理的运行机制等,只有这一系列合理的方法措施才能促进我国通信管线传输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发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更上一层楼。

篇8

最近,某品牌洗碗精含三氯生或可致癌的事件引起很多恐慌。不过,有一群人却不担心,因为他们一直用“老祖宗”传下的洗碗方法。

台北西园医院复健科主任韦翔常做家务,学化工出身的他说,一般洗碗精是大分子物质,或多或少会残留在餐具上。台医生技公司董事长、前台大免疫所所长林荣华力行热水洗碗法。他说他洗碗的方式再简单不过:先用卫生纸擦掉油污(重油食物擦两遍),再用热水洗。

台湾主妇联盟资深义工胡雅美也用传统的方式洗碗,加上和国内外环保团体交换经验,她常用的清洁代用品有很多。

废油肥皂。胡雅美参访日本小区时,看到居民用回收的食用油加氢氧化钠(强碱)和水制成肥皂,洗碗、洗手、洗衣都适用,回来后便和其他义工开始动手做肥皂,便宜又好用。

苦茶粉。苦茶籽榨油后留下的渣滓,可洗碗、洗澡、洗发。在有机食品店有售。如果要洗的碗比较少,可把苦茶粉倒一点在抹布上,直接擦洗碗筷。如果碗筷多,就把苦茶粉倒在盆里,加水溶解后逐个洗。

无患子。无患子在台湾又被叫做洗手果、肥皂果树,因其厚肉质状的果皮含有皂素,只要用水搓揉便会产生泡沫,可用于清洗,是古代的主要清洁剂之一。现在一般是用无患子的萃取液来洗衣、洗碗,好用又环保。

柠檬加白醋。柠檬有很强的去污能力,尤其是和白醋一起,可让玻璃器皿光亮。把柠檬打成渣,加热水和几滴白醋,不仅可用于洗碗,还可用于擦拭瓷砖、玻璃等。

小苏打。小苏打,也就是常说的碱面,去污能力很强。洗碗时,用热水将小苏打化开,然后加点温水就可以了。小苏打还可用来擦地板、地毯去污、洗衣、通水管、清理瓦斯炉及排油烟机、冰箱除臭等。西药房、超市有售。

洗米水、煮面汤。洗米水和煮面汤是天然的洗碗精,尤其是热热的面汤。另外,洗米水还可浇花。

如何吃蔬菜水果更安全

果蔬买回家别着急吃

专家提醒,在温度较低、蔬菜不易腐烂的秋冬季节,消费者将蔬菜水果买回家后不妨放在自然流通的空气中放上几天,尤其是卷心菜、大白菜、韭菜这类绿色蔬菜,可以加速残留农药的自然分解。而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如果担心腐烂,可以放在空间较大的冰箱里冷藏几天,只要保持内部空气流通,也能帮助残留农药的挥发。

别迷信“有虫眼”蔬菜

专家指出,有虫眼的蔬菜水果被农药杀掉的是成虫,而无虫眼被杀掉的是幼虫或虫卵。还要注意的是,成虫的抵抗力显然大于幼虫,所以农药的使用量或许会更高。而且成虫的出现时间肯定晚于幼虫,因此有虫眼的蔬菜施药时间离收获更近,农药反而分解少、残留高。

吃水果还是削皮为宜

篇9

在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工作中,做好设备维护工作可以推动安全传输工作的顺利进行,是提高技术指标的有效途径。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广播电视台都是使用模拟和数字设备,并且这些设备都是采用主备波道自动切换的方法维护正在进行信息传输的广播电视信息系统,同时,还配合其他技术部门测试信息传输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这些环节都关系着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做好设备维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广播电视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类新设备的接连也进入了新时期。有效维护新设备能够让工作人员更加了解新设备,熟悉它的优缺点、各项性能和使用方法,从而更好地使用新设备完成信息的安全传输工作。

1.2制订好播出系统的维护方法

定期维护广播电视播出系统的目的是将其存在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因此,在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工作中,要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定期、定点地检查和巡视传播设备,保证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同时,在这项系统维护工作中,检测是重点,它关系着对系统的评价,所以,要详细记录播出系统的检测结果,以便与设计值比较。另外,系统的不定期维护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能发现定期维护工作中发现不了的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扫除系统存在的盲点,并及时解决这些盲点。

1.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工作中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应设计、规划广播电视行业各部门与社会上各行业之间的联系,进而开展各项准备工作,保证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的安全。例如,广播电视行业的相关部门在建设当地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基础设施前,应先规划将要编制的传输覆盖网路由,并上报给当地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才可将它纳入当地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总体规划中。

篇10

21世纪的今天,时代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有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光纤通信技术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光纤传输作为现代化数字化通信网络的主要方式,直接支撑着时代经济的整体发展。因此本文对通信网光纤传输安全以及保护对策进行探讨分析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通信网光纤传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通信网光纤传输过程中存在的外因问题

所谓的外在因素主要是自然天气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其自然灾害往往包括台风、雷雨天气以及冰雹天气等,而通信网络在这样的自然天气下,通信网络信号在实际的传输过程中难免受到一定的破坏,其信号在某种程度难免实现不了按时的传输。

1.2 通信网光纤传输过程中存在的内因问题

所谓的内因问题往往是与外在因素相对立的一个因素,其内在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主要是通信系统在安装的过程、检修过程以及技术检测过程的不合理进而导致信号传输出现一定的安全问题。通信网光纤传输过程中存在的内因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体现:

1.2.1 较低的自动监测方面的技术

一般而言,通信网络有着较长的光纤通信路程,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将会影响整段距离信号的传输,在对故障进行确定的过程中,其信号传输过程也就难以得到实质性的保障,进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从根本上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1.2.2 参差不齐的维修人员技术

不同的维修人员往往有着不同层次上的技术水平,同时在光纤通信维修过程中,往往起着直接性的决定性作用则是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技术,在对某一光纤阶段故障进行维修的过程中,从根本上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通信。

1.2.3 信号的可靠性相对较低

通信网光纤在实际的安全传输过程中,由于通信光缆假设的地区不同,其信号传输过程难免出现各种纰漏,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交叉重叠以及信号传输的迟疑,在某种程度上为当地人们正常的通信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同时在实际的通信过程中难免需要一定的电量作为实质的基础保障,而供电站较为松散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导致信号可靠性较低的主要内在影响因素。

二、通信网光纤传输安全的保护对策分析

为了更好的保障通信网光纤传输的安全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具体体现:

2.1 提高光纤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

保证通信网光纤传输的安全,就要提高光纤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一方面对合适材料进行寻找,从根本上保障光缆不仅仅有着实质性的使用性能,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光缆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就目前而言,常用的光纤材料主要是国外进口的紫外固化油墨的材料、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随着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光纤材料的开发不仅仅有着更加广阔的前景,同时其传输信号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也将会着重加强。

2.2 将光纤检测技术水平以及维修人员的技能提高

将光纤检测技术水平以及维修人员的技能提高,一方面就要加强维修人员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聘请专业性和实践能力相对较强的维修人员;一方面就要定期的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本着科学动态发展的视野,深化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则要提高对国内外新型技术发展状况的重视度,并及时的学习掌握新兴技术,从根本上讲通信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并对通信的质量进行极大的保障。

2.3 增加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增加信号传输的可靠性,一方面就要借助于数字式调度交换机加强通信系统的网络管理;另一方面则要集中管理和监控每个地区的小站电源,并对通信过程不阻断的电源进行一定的保证,从而增强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篇11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361-01

近几年来,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成为了企业工作中的重点。而构建较为完善的网络化系统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技术人员要制定信息采集的基本方案,以系统安全为主,采取分层管理的方法提升安全指数。

一、电力信息网络的设计方案

(一)电力信息采集方案

传统电力系统的弊端为信息采集的数量少,并且各数据之间的联系性不强,无法满足控制中心的要求。因此,设计人员需要构建强大的电力信息采集装置,并组成以“任务分化”为主的通信平台,实现信息的安全传递。

系统的数据采集模式如下:第一,通信网会与接口转换器相连,并将信息传送到服务平台当中。系统再将同一类型的数据集合到一起,并选择相应的信道进行传递。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绝对安全,服务器会依照调度中心的指挥进行自动化调节,如果出现执行异常的情况,应用层会有所感应,并且将存储空间内的所有信息提取出来,进行二次筛选。第二,总控管理机能够对电力信息进行全面的监督,这是网络化传输的特点和优势。当数据传送到用户终端时,总控制中心会利用太网装置进行全方面覆盖,并将串口处的信息联结到一起,感应故障的波动频率,并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输出采集数据,以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

(二)电力信息网络设计方案

电力信息网络设计方案也对电力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管理方式优化的必经之路。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光纤通信是电力系统通讯的主干网络,它不仅能够保证网络结构的合理化,也突出了高效率的系统运行模式。光纤网络布局以星形为主,在系统调度平台处建有中心站,并以此作为基点进行散射,实现对不同区域的信息传递。为了保证信号不被拦截,设计人员一般会在变电端口设置转换器,并实现星形网信号的接受。其次,如果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出现了数据延迟等情况,系统会第一时间进行感应,并自动分析问题,在功能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设计解决方案,并予以回馈。

二、电力信息网络的安全构造策略

(一)提高信息网络安全技术

在电力信息网络的安全构造策略中,安全技术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电力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来实现系统的有效规划。第一,采用漏洞缺陷检查技术,根据现有的网络布局对信息的传送速度、范围进行监督,并及时的发现漏洞、解决问题。电力信息安全传输系统会协调设备的运行方式,并在综合要素把控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估,以达到“查缺补漏”的目的。第二,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检测方式,建立防火墙。电力企业可以将重要的信息筛选出来,并按照数据传输的要求进行严格控制,构建系统访问平台。只有本企业的员工才有权利进行检查。电力信息的安全布控中心还能够对非法链接进行识别,并设置相应的访问规则,避免干扰性信号对系统的侵入。第三,网络地址转换技术的使用。电力企业可以通过IP地址的设定来实现技术的优化。首先,工作人员可以对既定的使用路径进行规划,并只允许有限的用户对网络平台进行访问。如果转换方式与系统的标准程序不同,则说明电力信息传送中出现了问题,要开启保护装置对性能进行优化。

(二)采用科学的软件配置

科学化的软件配置系y在电力信息的网络化输送中是必不可少的。第一,电力企业能够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对系统进行保护。首先,在电力信息传达前,系统会对用户的身份进行核对,并通过加密的方式来限定一部分人的预览。另外,对信息进行筛选。由于通信质量与信道的数量有着极大的关联性,技术人员应该根据环形网所组建的数据来对软件进行重置。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将加密信息在独立通道内进行传送,这样才能够保障系统的绝对安全。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阻止重要文件的泄露,避免数据被恶意泄露的情况出现,第二,指纹认证技术。它是对用户身份进行核查,保障电力信息网络化传输的有效途径。系统会识别每一位用户的信息,并将指纹数据输入到控制平台当中。只有访问用户的身份得到了验证,才能够进行相应的操作,并达到电力系统安全防控的目的。第三,虚拟网技术。顾名思义,系统主要是对网络化信息传输过程进行模拟,并建立用户与服务终端之间的沟通基点。第四,抗病毒系统。电力信息网络化的抗病毒系统中都带有管理功能,可以根据数据的总量进行整合,并分析病毒源流通路径,将不稳定因子剔除后对文件进行更新,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三、电力信息网络化传输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数据建模的形成

电力信息网络化传输系统的确立有助于数据的模型有效规划。首先,按照电力企业的业务功能将数据分为三种形式,分别是实时类数据、申报类数据和查询类数据。数据的分类能够体现出极强的“系统整合性”。一方面,工作人员能够根据调度中心所形成的测量结果实时监测。另一方面,系统会根据查询结果提交内容,并在信息反复确认的基础上对业务功能进行定义。其次,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系统会进行自动加密,并且根据传输中的实体元素进行添加或者删减。

(二)有助于系统通信结构的形成

首先,作为互联网的传送纽带,电力信息输送系统会选择合适的布局平台,将数据整合到服务终端处。采用对称的服务算法对加密方式进行规划,分别以序列密码和分组密码的形式表现出来。为了不影响服务器的处理速度,网络化传输系统会利用混合发送的手段来决定通信内容,并在生成数字签名后将信息传达给接收方。这样的优势在于不仅促进了通信结构的形成,也验证了数据的完整性,体现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分析了电力信息网络的设计方案。第二,对电力信息网络的安全构造策略进行研究。第三,阐述了电力信息网络化传输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从而得出:电力企业应该根据用户的需求对网络布局进行调节,并优化信息的安全防护能力。同时,设计人员也要构建有效的技术实施方案,以达到保障数据快速传送的目的,为电力系统的良好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许超,陈昊,刘少情,汤小兵,张文彬.基于模型聚类匹配和形态特征识别的保护压板状态辨识技术[J].陕西电力,2017(01).

[2] 陈波,何愈国,孙航,汤翎艺.基于双模技术主干网通信的四表集抄系统设计[J].现代机械,2017(01).

篇12

广播电视信号的安全播出就是说广播电视的信号在发射过程中要做到能够顺利播放。安全播出对于发射台的意义,就是信号能够顺利传送发射。安全要求做到:在传送发射系统中技术设备必须安全,运行管理人员要安全,传送发射信号的电力冷却和周边环境也需要安全。怎样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安全性,是广播电视行业需要钻研的课题。广播电视的信号传输给用户们提供了连续、稳定、经济的服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带来了乐趣。

1 影响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因素

1.1 重大技术事故

广播电视系统规模较大,环节繁多,不能做到细致入微,其中存在一定的漏洞。网络技术的普及在广电媒体中任何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程序的运作。

1.2 人为破坏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要特别提防人为破坏问题,破坏信号、网络攻击等问题。

1.3 重大灾害

重大灾害是指已危及广播电视播出并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的自然灾害、地质灾害、火灾、爆炸、恐怖袭击等灾害。

2 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及发射中安全播出的完善

广播电视的播出部门需要考虑的重点是,要建立电视信号安全播出应急方案,应对并解决突发事件,以免对电视台造成恶劣影响。近几年来,广播电视行业也针对当下的形势,建立了健全的规章制度,不断扩充各种技术,我国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能力逐渐提高。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基础设施也建设的日益完善。使广播电视中心拥有完整的管理机制以及丰富的技术故障处理方案。与此同时,我国也建立了完善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预警系统,一旦发生信号故障,预警系统就会发出警报。我国还制定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应急方案,针对故障进行及时解决。成为广播电视行业进行安全播出强有力的后盾。

2.1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工作

广播电视维修部门人员要对所有的机器设备还有相关的系统都一定要进行定期检查以及维护。

2.1.1 每日进行填表

根据结果填写检修日志。日志中要详细记录机器设备的运转情况、处理故障以及特殊情况。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汇报,并如实填写记录故障信息。

2.1.2 定时检查机器

为了保证发射机的正常工作,就要做好定时检查机器工作,具体方式就是:观察外表、闻味道、听杂音、摸温度等。操作中,观察外表是在发射机运转过程,定时观察技术参数,保证发射机安全工作。闻味道就是辨别机房内是否有异常气味发出,例如,电源烧焦或者散热风机摩擦产生的气味。听杂音是听机器在运行过程中是否有杂音产生,如果有杂音,需要进行机器故障处理。摸温度是说要保证机器在正常工作情况下有一定的温度范围如果出现温度过高,要立即进行处理。

2.2 严格遵守设备检修制度

机器的检修工作是保障安全播出工作顺利进行的重中之重。因此,对机器设备检修支队的严格执行必不可少。为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需做到以下四点检查:

2.2.1 周检

在进行每周检修时,工作任务是对风扇进行滤网的除尘工作以及对发射机的清洁工作,还要做好发射机仪器表中的相关数据以及技术参数的记录。

2.2.2 月检

月检时,主要工作就是检查各项数据是否异常和总体检测发射机的各项技术指标,对出现的异常现象及时汇报并进行处理。

2.2.3 季检

按时检修电源、插板线路,查看点源是否有烧灼现象,一旦发现有烧灼迹象,要立刻报修。除此之外还要检查风机是否正常运行,在运行的过程中有无杂音出现。

2.2.4 年检

年检的核心任务是对发射机进行全面清洁,进行电缆的检修,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全面检查相关设备的连接情况还有制冷机的运行情况,保障设备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2.3 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所有的机器设备都会受到使用期限的困扰。当然,播出设备都会受到这方面的影响。经过了长期的使用运行情况下,机器设备的部件一定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而造成无法正常运行。况且,周边环境对设备也会造成一些影响,使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产生故障,直接影响了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和发射。所以,设备出现故障时,有些工作者由于经验较少,会出现面对设备故障时不知道怎么办的情况,也会由于错误的操作方式,造成了设备的大故障。对于这样的情况,在日常工作中就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增强综合能力,保证在设备发生故障的同时能够冷静处理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接触故障。除此之外,处理故障时,还要向上级领导报告相关情况,以最大能力把设备的故障产生的损失降到最小。

2.4 规范操作设备

(1)在广播电视播出之前,务必要做好对电视信号还有调频情况的检查工作,保证其正常工作状态。当出现故障时,要以最快方式找到故障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给予处理。

(2)相关工作人员要仔细反复查看发射机的运转情况,保证信号的正常播出。

(3)对发射机以及其他设备进行清洁时,不能触碰设备的开关,以防发生设备工作异常的现象。如果发射机发生了故障,要马上切换到备用机上,保障电视节目能够顺利安全播出。

3 结束语

信号的安全播出是无线信息传输发射最终是的问题。一直以来的工作实践,使广播电视工作者深刻了解到,安全播出需要靠专业的技术手段,实施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还需要工作人员提高专业知识以及综合能力,掌握新的技能,来更好地为广大电视观众服务。总之,为了更好地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就是要保证好设备以及人力这两个方面。最终实现广播电视设备的高质量、经济、持续的安全播出。

参考文献

[1]孙宇英.无线发射台站如何做好安全播出[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5).

[2]白桦.浅谈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与发射中的安全播出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经济,2014(07).

[3]姚晓亮.广播电视信号中心传输设计[J].内蒙古大学,2012(23).

篇13

提高建筑的安全性,是促进建筑行业发展的必要前提,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深远意义。本文在论述建筑安全信息机制的构建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三个部分着手:首先,对建筑安全信息进行了简要概述;其次,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在建筑安全信息上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了几点关于构建建筑安全信息机制的可行性建议。

1.建筑安全信息基本概述

建筑安全信息,即在建筑过程中与安全有关的所有信息的总和,它涉及的范围有建筑生产和管理的整个过程[1]。建筑安全信息的内容可以分为预防性、实施性、控制性、补救性及其他建筑安全信息几大类。其中:预防性的建筑安全信息,包括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安全预案等等;实施性的建筑安全信息,包括了技术规范、工程图纸、招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合同等等信息;控制性的建筑安全信息,包括了安全信息检查和工程变更信息;补救性的建筑安全信息,包括了事故信息和经验总结;此外,还有职业健康与卫生等等安全信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建筑安全信息的使用主体有三大类,分别是政府机构、企业相关人员以及社会相关人员[2]。

2.现阶段建筑安全信息传输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2.1建筑安全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存在局限性。建筑安全信息主要是在政府、企业、社会这三个主体中传输,然而由于每一主体本身具备的层次性,使得安全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免不了就有了层次上的局限性,这很不利于信息的顺畅流通。比如拿政府机构这个主体来说,其存在着不同职责的部委、不同级别的行政机关等等,他们之间保持着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关系,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网络。因此,若某一信息传输环节出现问题,将很有可能导致整个信息传输链接发生中断。2.2建筑安全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存在流失性。建筑安全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存在流失性,即安全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而导致信息存在失真或者不全[3]。一般来说,安全信息发生不全或者失真现象,与传输主体的主观认识发生偏差有很大的关系。主观的强化或者弱化,都很容易使得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发生模糊。比如在建筑施工现场,施工管理者下达了某个口头要求,那么在之后的信息往下传输过程中,每个工作人员就很容易带着自己的理解继续传输信息,信息流失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2.3建筑安全信息的传输流程有待完善。虽然目前已经有了一套关于建筑安全信息传输的流程,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很容易因为流程本身存在的问题而使得信息传输效果不佳。比方说,现阶段的很多施工单位管理者在发生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之后,多数会从自身或者企业经济效益出发,隐瞒信息的真实性,使得安全信息没有得到上报。建筑安全信息在传输流程中发生纰漏现象,与建筑施工管理人员不良的素质有关,同时也与一线施工人员的文化水平层次低有很大的关系。总之,没有将建筑安全信息传输的重要性认清,是信息在传输流程中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3.构建建筑安全信息机制的可行性建议

3.1提高对建筑安全信息的重视度。提高对建筑安全信息的重视度,可以通过加强安全教育的宣传来实现:建立专业的安全教育培训机构,提高安全教育的科学性;企业定期为相关工作人员组织安全教育培训班,必要的话还可以为其设立专门的内容考核;此外,还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通过法律法规来明确企业在建筑安全管理上具体内容等等。3.2完善建筑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完善建筑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并且使安全信息的传输形成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将与安全信息管理相关的法律、技术、经济、文化等等手段相互链接,使所有的信息传输渠道流畅起来,减少信息在传输过程中遇到的阻碍现象发生[4]。3.3全面提高建筑安全信息管理的技术水平。当今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使得信息在流通过程中的效率大大得提高了。为了更好地顺应时展的潮流,建筑安全信息管理应当吸收先进的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传输能力:参考国外成功的例子,全面提高引进先进技术的意识;多招聘一些具有先进技术的人才,对建筑安全信息进行专门的管理;及时将落后的信息传输设备进行淘汰,避免因设备故障而带来的信息传输被阻现象发生。3.4发挥其他优秀社会组织的作用。国外在安全管理上,十分重视对行业协会的运用。实践也证明了,德国和英国在行业协会的帮助下,将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进行了很好的调节,并且促使安全信息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化。而我们国家在行业协会的运用上,远远没有那么广泛和深入,这与协会本身的局限性有很大的关系。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一方面,政府可以适当强化协会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协会本身在职能和体系上还要不断的完善起来。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安全信息机制的建立,关乎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对建筑企业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构建一个完善的建筑安全信息管理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针对现阶段我国在建筑安全信息传输中存在的局限性、流失性、流程的不完善性等等不足之处,笔者提出了诸如提高对建筑安全信息的重视度、完善建筑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建筑安全信息管理的技术水平、发挥其他优秀社会组织的作用四点可行性建议,旨在引发更多行业人士的思考。

作者:胡博

参考文献

[1]李海波,赵丽,张建国.构建建筑安全信息机制与预警模型[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3,0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