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2:5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企业文化建设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企业文化建设

篇1

笔者认为,谈企业文化首先要谈对企业文化概念的认识。什么是企业?企业是以市场为向导,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因此,企业文化就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项事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由于企业文化具有灵魂、凝聚、约束、向导、激励等几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以做大做强企业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发展观点和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只能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搞好生产经营和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健康、稳步地持续发展。这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根本所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惟一使命。

在实践中,每干一件事,每搞一次文化理念的宣传,我们都要思考这样做是否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员工的精神和物质需要,是否在搞形式主义,是否在实事求是地塑造具有厦门卷烟厂特色的企业文化。对此,不敢有丝毫麻痹。笔者感觉这其中的每一个过程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都是一个如履薄冰、负重前行的过程。近几年,厦门卷烟厂的经济效益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其原因就在于这一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同时,我们注意到,一些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高喊科技兴国、为社会服务、为消费者服务等口号,这种做法显然偏离了企业发展的实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事实证明,好高骛远是会耽搁企业发展前程的。企业文化建设,很实际的目的就是要让企业健康地活下去,并且要越活越好、越活越强大。俗话说,有用就是真理。离开生存和发展,离开经济效益,企业文化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能落地,不能扎根,徒剩一堆美丽的辞藻。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经营理念

品牌形象既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企业的品牌之中。曾经有人说,中国的品牌是一流的产品、二流的包装、三流的营销、四流的服务。无论这句话有多少水分,但作为一名企业领导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品牌革命时代已经到来,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对于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企业领导者必须高瞻远瞩,具备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对塑造品牌文化的利弊,要及时果断地扬弃,把职工的整体素质提升上去。并且要不断地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创造出企业优秀的品牌,使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稳步地发展壮大。由此可见,搞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离开品牌谈文化,而要以品牌为载体彰显企业文化,这也是厦烟人的经营理念。

产品是品牌的实物载体,质量是品牌发展的基础。厦门卷烟厂视质量为生命,高度重视产品的内在品质与外观质量,一直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先”,塑企业优秀的品牌。近年来,厦门卷烟厂不断加大质量管理力度,不仅要求结果出精品,更追求过程出精品。1998年导入ISO9002—94版质量认证体系,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管理水平;1998年第四车间被评为“全国样板车间”;1999年第一、三车间被评为“福建省样板车间”,设备管理达到国家二级管理标准;2001年进行了质量管理体系换版——ISO9001-2000版,进一步规范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在行业内首创产品开发过程质量控制的“五书”制度,即:产品设计和开发建议书、任务书、策划书、鉴定书、批量投产准许书,以此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2000年以来,厦门卷烟厂大力实施品牌、营销、管理和服务“四大工程”,夯实产品、市场、管理和服务“四大基础”,不断提高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目前,厦门卷烟厂正在进行新厂建设,投资8亿元,力创七个一流:管理一流,工艺一流,产品一流,效益一流,人才一流,设备一流,环境一流;力戒两个一流:花费一流,享受一流。要求每个员工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 形成“现场就是市场,做过程精品,每一道工序质量零缺陷”的认识,从单一追求结果到追求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厦门卷烟厂还特别注重综合技术水平的提高,积极与国内外知名烟草研究机构和烟草公司开展技术合作,1986年率先与美国雷诺士烟草企业(现为日本烟草)开展合作,以此提高企业管理、工艺、技术水平。“十五”期间,厦门卷烟厂制定了企业新的发展目标,即向烟草行业同等规模中最具竞争潜力、最有活力的企业行列迈进。

总结厦门卷烟厂的经营理念,笔者认为厦门卷烟厂是在实践中塑造一种适合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它必定会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企业文化建设——人本素质管理

企业只有具备一流的素质,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产品。近几年来,一些颇具远见卓识的企业领导者都尝试着从资本管理向“二本论”管理转变,“二本论”管理即资本管理加人本管理。凡是人本企业都有它明显的管理特征:一是在信任员工的基础上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二是倡导员工进行有效学习,推动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培养有利于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价值观。为此,厦门卷烟厂以品牌文化建设为契机,带动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企业每创造、培育一个更高档次的品牌,就标志着其综合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厦烟人很清楚,企业综合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创造出新品牌来,即使创造出来了也不可能培育起来。企业界有人形象地把靠吹捧走红的企业品牌比作“螃蟹”,意思是经不起市场和时间的考验,一红就死。所以企业品牌的培育过程必须是一个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过程。

厦门卷烟厂决不做一红就死的“螃蟹”。厦门卷烟厂创建于1954年,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如果从其前身华康烟厂(解放前的一个私营企业)算起,历史就更长了。经过近50年的发展,特别是在厦门成为经济特区以后,厦门卷烟厂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充分发挥特区的两大优势——区域和政策优势,抓住机遇,不断发展壮大。今天,厦门卷烟厂的发展水平已处于全国烟草企业先进行列,主要经济指标跃居前15位左右,是烟草行业“36家重点发展企业”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企业素质、员工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抓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中,厦门卷烟厂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狠抓解放思想,更新陈旧观念。“变”是惟一不变的真理。企业要发展,靠老思路、老办法是不行的,要学习,要变革。“变则通,通则久”。把“变”的思想、“变”的观念植入员工的头脑之中,让他们想别人所不敢想,做别人所不能做,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

(二)狠抓敬业精神,培养认真习惯。厦门卷烟厂要求企业员工牢记这样一个理念:不认真工作者就是“小偷”,在“偷”企业的钱(工资)。员工所做的工作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这是最起码的信用关系。企业要培养员工良好的敬业习惯:操作认真的习惯、负责任的习惯、使命感和事业心的习惯。

(三)狠抓团队建设,营造真诚氛围。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者,是不会把眼光只盯在报表利润的增减上的,而是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厦门卷烟厂倡导团队精神,倡导团队英雄,就是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是团队中的一员,发展个人才能发展团队,进而发展企业。这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团队成员之间要坦诚、真诚、零距离,营造团队真诚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员工的思维,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 转贴于

(四)狠抓机制搞活,注重制度创新。我们认为,厦门卷烟厂的企业文化,从宏观层面讲,具有厦门卷烟厂的国情特色,但从微观上讲,并没有中外企业之别。企业机制搞活无非就是解决“原动力”的问题,而“原动力”的主要内容就是“人+机制”。基于这种考虑,从2000年开始,厦门卷烟厂加大、加快改革步伐,大力改革用人、用工、分配机制和考核制度,导入市场经济手段,全面形成“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考核约束机制,建立“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的动态运行机制,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具活力、更灵活、适应性更强。为保证企业管理水平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2003年新厂搬迁后,聘请了一家国内外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结合管理流程再造,要求他们设计出既符合国情、厂情,又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要求,还符合员工利益的崭新的运行机制。全方位、脱胎换骨地搭建企业内部公平竞争的舞台,提升厦门卷烟厂的整体综合素质。

四、企业文化的内核——价值观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说白了,价值观就是人的追求。要什么不要什么,追求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属于是价值观的范畴。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员工心中的灯塔,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依靠。任何文化建设都是以某种价值观的倾向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也不例外。经营思想的革新、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要以某种价值观为指导,中外企业概莫能外。

(一)企业领导的价值观。企业领导的价值观是整个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航标”。有人说,先改变张瑞敏,再改变海尔,张瑞敏改变了,海尔也就改变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企业文化不是开几次会就能产生的,也不是员工自觉产生的,它来源于企业领导者或企业领导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企业领导是榜样,是企业文化的影子,企业领导的所作所为传播出去,被员工所接受,就会影响员工的行为、习惯,也就形成了企业文化。厦门卷烟厂在企业中经常传播6种文化,责权文化、亲和文化、制度文化、乐观进取文化、廉洁自律文化和艰苦奋斗文化。

(二)员工主体的价值观。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如何定位,是企业的主人还是雇员?传统的说法是,国企员工具有二重性,既是主人也是雇员。无论是主人还是雇员,企业文化总是建立在以员工利益为主体的基础之上的。企业所有的赢利,所创造的价值,无一不是员工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企业要对他们负责任,不能对不起他们。员工的福利、员工的发展、员工的自豪感都是企业的财富,同时也是以员工为主体的价值观的必然体现。

(三)团队的价值观。团队员工的共同愿望和价值系统对企业有很重要的影响。当好的价值理念、好的愿望在员工心目中不断强化,形成该群体的一致行为后,团队的生产力才能发挥出来。实际工作中,我们把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融为一体,把“厂兴我有利,厂衰我有失”、“爱企业,爱产品,爱岗位”、“视厂如家”的理念变成员工个人的自觉行动,做到“人人心中有企业,上下左右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团队合力与竞争力。

(四)管理的价值观。笔者认为,从管理的文化梯次看,有科学管理、人本管理与文化管理三个层次。做企业,科学管理是前提、是基础;人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科学管理就勿谈人本管理;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声的监督,是无为而治。在实践中,厦门卷烟厂对这三个层次的管理价值观是这样理解的:第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管理也是生产力,员工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是企业科学管理价值观的基本体现。要使企业兴旺发达,就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依靠人才兴业,依靠科技兴企。第二,抓好企业科学管理的过程,同时是改造人的过程,是改造人的习惯系统的过程,也是人本管理不断提升的过程。人本管理就是要关心人、体贴人,一切为了尊重人的责任感服务,一切为了人的发展服务。第三,文化管理最终表现在制度、机制上,制度、机制是文化管理价值观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长江、黄河没有人管却能东流到海,其原因就在于它有一种机制保障,是中国地形加河流的机制。厦门卷烟厂怎样才能像长江、黄河那样,不需要管理就能自然成功?同样需要一种机制。厦门卷烟厂目前正在和一家管理公司合作,寻求适合企业发展的文化管理机制。

(五)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观。世界上没有单纯的经济工作,也没有单纯的政治工作。深化企业改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动员工积极性,进行生产经营都离不开宣传政治工作。经济发展为社会现代化服务,而思想政治工作则为经济发展开辟道路。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统一性表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价值所在。尤其是在变革的时代,更需要用新的理论武装头脑,与时俱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任何轻视或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

篇2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9-0158-02

0 引言

在当今这个经济全球化、产品同质化的时代,单纯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经营理念已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与领先地位,“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所谓“一流企业”就是指那些追求创新、管理与时并进、寻求永续发展、为股东、社会不断创造价值的企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意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认识到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的有效手段。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通过提高企业软实力,进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下面,我将对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的伊利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作具体分析:

1 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意义和原则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定义文化:“文化是风俗、习惯、特别是舆论”。“企业文化则是所有团队成员共享并传承给新成员的一套价值观、共同愿景、使命及思维方式。它代表了组织中被广泛接受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建设,实际上就是重新审视企业遵循的现有价值观体系,根据总体战略重新建立起一套可以共享、继承,可以保持并提高企业正常运做水平以及有利于长期发展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因时间、所属行业、区域和企业自身条件等而异的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现代企业长远发展必不可少的竞争法宝。一个没有信念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企业文化建设既是其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方面,也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为此,应从现代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树立科学发展观,注重经营之道,塑造企业形象,优化企业内外部环境,全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具体讲,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建设好企业文化,应当遵循适应性、延展性、独特性三大基本原则:

1.1 适应性,即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的亚文化形态,必须建立在世界文化、民族文化、时代文化、同业文化等的基础上,并吸收其“营养”作为自身建设的依托,强调“共性”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任何一个企业做企业文化应首先做到“不异”。一个企业存在的价值从社会各界相关公众的认可和支持中得以实现,而公众认可、接受的基础正是这种“适应性”。

1.2 延展性,即企业文化建设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的持续性,强调企业文化内涵的一致性和发展过程的渐变性。企业文化的各种要素在企业的生产、服务等经营活动中应努力做到从无到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首先,企业文化一旦确立,在得到企业员工的理解后,其精髓就应当相对地稳定下来,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并不断地传承下去,不能因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改变而改变。其次,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生产、销售、售后等企业价值链各个环节都得到体现,而不能有所偏废重。最后,“延展性”要求企业的管理层和员工的共同参与。只有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文化建设真正重视起来,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全面系统地展开。

1.3 独特性,即指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着努力使本企业的文化区别于其他企业。它强调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个性。“独特”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焦点。首先,当代的物质产品已经相对丰富,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如何捕捉消费者的注意力,成为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其次,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模仿”已成为普遍现象。为此,企业文化这种精神文明差异就成为企业追求的新的核心竞争力。从CIS的角度来讲,企业文化建设的“独特性”应该从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入手。

总之,企业文化建设,应立足于“适应性”,扎根于人类优秀的文化;实践于“延展性”,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发展于“不同”,追求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企业文化建设才能真正取得成效,最终形成为企业带来巨大效益和经久不衰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长期发展。

篇3

(一)提炼企业精神

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团体以及每个个体都需要一种精神力量作为生存的支柱和前进的动力。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同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它渗透在企业的基本信念、共同理想、奋斗目标、价值观念、竞争意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方面,反映在全体员工的思想精神风貌之中。

1、企业精神必须反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要求。企业精神必须反映企业的基本宗旨,把“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作为员工的行动指南。在目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面对市场经济和企业体制改革的形势与要求,企业精神应该强化爱岗敬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知识创新精神,努力培养企业员工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发展观念等现代意识。

2、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和支柱,集中反映了企业职工的思想活动,一般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是企业职工对企业发展命运和未来所抱有的理想和希望。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要精心分析,全面归纳,反复推敲,从企业的宗旨、目标方向等方面进行概括提炼出来。

3、企业精神必须以人文本。以人为本,要确定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要围绕着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开展一切管理活动。一是要突出柔性管理。目标管理是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基层、到人的一种管理方式,它在监督和考评上更多的注重成果,而非过程,这就为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提高职工对工作的兴趣,本身就是为了发挥人的潜能,为此企业还可以采取工作岗位轮换等方式来实现此目标。二是构筑双赢平台。企业要构筑企业与职工共同发展的双赢平台。首先,要让职工明白,企业不仅为他提供一种物质的生存空间,同时也是他实现自身价值、寻求集体归属感的最理想场所,是职工在精神得利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也要让职工懂得只有企业发展强大了,才能给自身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让职工从深层次增强认同感、归属感、激发全体员工内心对企业的亲和力,使员工与企业成为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同担、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更加努力地工作来回报企业。其次,企业要有更高的发展必须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树立企业管理风格

以企业精神具体化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风格。包括管理观念、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等。如依法治企、从严治企、规范化管理、微机管理、服务承诺制等。企业管理风格不是一天两天,一月半月就能形成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时间培养。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发动职工充分讨论定出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广泛宣传,并由领导示范影响职工,一步一步地树立起来。

(三)塑造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指得到社会认可的企业文化的综合反映和外部表现,或者说是企业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声誉。它包括企业领导形象、员工形象以及企业整体的服务形象。企业形象的形成和建立使企业的服务质量、人员素质、专业技术、公共关系在社会和客户心目中形成总的印象。企业形象不仅是社会公众所关心的事,而且与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内在联系。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条件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领导重视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企业形象等都需要靠领导去提炼和设计,也需要领导的规范行为带领和影响员工贯彻执行。因此,抓好企业的文化建设,首先要解决好领导的认识问题。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研究的深入,那种把文化教育、文娱活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片面认识已不多见了,但是对企业文化建设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对此工作的重视程度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当前,经济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向现代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严峻的挑战,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促进企业管理的驱动器,正是现代企业管理先行者潜心研究的宝贵结晶。因此,坚定不移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列入领导日常议事日程,认真计划落实,经常检查改进,特别是根据自身特点对企业精神不断进行总结提炼,使之成为企业全体职工的共同信念,使之成为战胜艰难困苦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全员参与是保证

全员参与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我们体会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如果得不到企业职工的认同,没有企业职工的广泛参与,就如同无源之水一样必然枯竭。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有全体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企业领导要不断加强对职工的文化建设意识的教育,要让职工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什么,给职工提供参与实现目标的机会,引导职工把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看成是自己的目标,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和高尚的人生价值观,并以此调动和激发全体职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为之努力工作无私奉献,最终使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与职工和个人目标都能同时达到。

(三)创新发展是根本

创新发展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不断丰富发展的,只有创新的企业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总体上讲,目前企业的文化建设还处在低级阶段,摆脱旧观念旧思维羁绊,不断发展企业的文化建设事业需要创新。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决定了企业必须创新。如何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创新呢?一是要重新审视企业的现有文化,对企业文化进新系统的研究和不断的探索。二是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不断创新的系统工程,其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具有广泛性、持久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三是要立足于问题的发现、分析的解决,从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逐步到来的客观要求出发,从利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出发,不断地创造出新的适合企业发展,适合科技进步富有时代气息的企业文化。

三、企业文化的主要作用

(一)扩大企业的辐射面

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同社会各方面发生联系和交往,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以良好职业道德、精湛技术、优质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在联系与交往中必然给人们带来深远的影响。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留有美好的形象,是取之不尽的无形资源,将受益无穷,它能刺激客户,使其对企业产生有益的行为,使企业比较容易得到社会及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优秀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它能使绝大多数企业员工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易于对企业各项重大决策取得共识,激发使命感和责任感。优秀企业文化能培育职业道德,可促使员工在深化企业改革、利益关系调整等变动中,正确妥善处理公与私的关系,能巩固和发展团结向上、协调稳定的群体关系。优秀企业文化在企业整个实践活动中界定员工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激励员工自觉地按照企业总体水平、统一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强化员工的创业、敬业精神,为促进企业持续、协调、有效、和谐发展勤奋工作。

(三)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论的崭新成果,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对原有企业管理理论的总结创新的结果,因此要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现代化管理的新模式角度上思考。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经历了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这样三个阶段的管理进程。经验管理属能人模式,凭感觉、靠经验管理、靠个人的能力、素质、经验和风格在发挥着作用,结果使大部分企业长期停留在租放管理水平。科学管理属于制度模式、企业各单位职能、岗位职责、行为准则、运作程序都实现了规范化;信息传递、各项工作实现了程序化;人才、资金、物资、时间等资源的利用实现了科学化,企业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都有成套科学的、规范的制度和程序。但是,总有部分工作是制度和程序管不到的,如果太多的制度和标准让人难以掌握,就可能压制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运行效率,增大管理成本。现代管理属于文化模式,员工的工作都不靠人来监督、管制,而是自觉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去完成工作,积极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企业文化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和共同奋斗的愿望,使员工忠诚于企业和企业所从事的事业,一切基础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程序都已经潜移默化为所有员工的职业习惯。企业管理者重点关注在实施战略规划、战略管理,这是每个企业管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四)提高企业竞争力

篇4

一、科学地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所依赖的一种文化价值观。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企业里的一切围绕着生产和经营展开活动,只有经济价值观,没有文化价值观。但事实是在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中无不充满着文化的气息,文化的价值观始终主宰着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和它的经济价值观。企业文化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溶入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企业文化又是一种信念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心理的力量。这三种力量相互融通、促进,形成了企业文化优势,这是企业战胜困难,取得战略决策胜利的无形力量。特别是在当它的力量十分雄厚的时候,能够产生较强有力的经营结果,无论是在市场上的竞争,还是为客户提供服务,或是激励职工共同奋斗,企业文化均可以成为企业的指导思想。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其实它就像空气里的氧气一样无时无刻地环绕在我们身边,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可是离了它却不行。所以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1. 导向作用。企业文化将人们的事业心和成功的欲望化成具体的目标、信条和行为准则,形成企业职工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建立的实质是建立企业内部的动力机制。在一般的企业管理概念中,为了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策略来引导员工,而如果有了一个合适的企业文化,职工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理念,形成方向一致的力量。

2. 约束作用。作为一个组织,企业要制定出许多规章制度来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但再多再好的制度也很难规范每个职工的全部行为,而企业文化是用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制约员工的非理性和非道德行为,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它可以减弱规章制度的“硬约束”对职工心理的撞击,从而形成人的自觉、人与人之间的默契、企业的和谐。

3. 凝聚作用。企业文化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都团结在本企业文化的周围,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使职工个人的思想和命运与企业的安危紧密联系起来,使职工感到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等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企业这个集体,将企业视为自己最为神圣的东西,甘愿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

4. 激励作用。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要创造出共同的价值观念,优秀的企业文化使职工感觉到什么是高尚的,什么事卑劣的;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恶的;什么是应该追求的,什么是应该摒弃的。在一致的优秀的价值取向支配下,每个人都会奋发进取、积极向上,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实现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5. 辐射作用。企业文化塑造着企业的形象。优良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成功的标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形象,它可以激发企业职工的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二是外部形象,它能够更深刻地反映该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内涵,对整个社会形成一定的影响和示范作用,产生巨大的辐射效应。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第一,企业领导者必须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企业文化从某种特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企业家”文化,因为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企业领导者应该带头 学习 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对建设本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要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指导企业文化各个系统的设计,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突出强调独具个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识,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 艺术 ,感染和 影响 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管理相互融合。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抛开制度管理。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也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不能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职工的行为意识。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一种规范和理念,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企业文化对管理的现实指导意义就在于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质,丰富文化管理的内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导向作用。

第三,企业文化必须得到企业全员的认同。

要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使职工形成同一的理念,并且贯彻落实。通过在职培训等形式,增强职工对企业文化系统的认识,让职工人人参与在其中,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我应该这样做”,才能按照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第四,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长期建设和不断创新。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长期性,在于它伴随着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要使文化理念化为职工的自觉行为,必须有长期“作战”的准备。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批批、一代的企业家和员工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去营造、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关鹏.名企管理模式[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2]李磊石.试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经济与管理,2006.

[3]贾春峰. 贾春峰说企业文化[J].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4]刘俊心.企业文化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5]陈亭楠.现代企业文化[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6]张德. 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篇5

        在当今浮躁氛围当中,有的企业家急需企业文化这个招牌,来掩饰自己文化上的缺憾。有的企业,企业的职工生活保障问题尚不能解决,就开始对哪些为生计而忧虑大员工大谈愿景、使命、企业价值观等概念,企业员工讥讽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为“饱汉不知饿汉饥”。而有的企业,用重金聘请知名教授整出一大堆时髦而高深的概念,出版了林林总总的刊物,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到头来,企业文化也只是花架子,企业的现状和企业文化建设之前一个模样。有的企业移植和克隆别的企业文化,今天学 “海尔企业文化”,明天学 “hp企业文化”,后天学“华为企业文化”,一概采取“拿来主义”,结果是无疾而终。在企业文化构建中,一味求新求洋,忽视了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一味追求文字华丽,缺乏深层次、内涵性的东西;一味效仿照搬,失去了本企业的个性特色。这样“构建”出的文化,与企业员工难以产生心理契合,与经营管理形成“两张皮”,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那么,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来讲,真的就没有作用?其实,企业文化与企业来讲,就像人与其思想灵魂和精神一样重要。经营企业如做人,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就像一个人失去了自己的思想灵魂和精神。当然企业文化就像人的思想灵魂和精神,您不可能要求一个处于懵懂时期的幼儿,有着深邃的思想灵魂和精神。所以说企业文化是伴随着企业成长,逐渐萌芽、发展,并最终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

        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又称公司文化、组织文化和管理文化,是一种文化与经济相结合的产物。企业文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西方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因此,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从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结构的探讨发展到企业对文化在管理过程中发生作用的内在机制的研究。现在其基本含义是指,企业在一定价值体系的指导下所原则的那些普通的、稳定的、一贯的行为方式的总和,它不仅体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制度方面,也表现为企业的日常工作行为。换句话说,企业文化是组织的生活方式,它由员工“时代”相传。“文化是一个企业在学习应对适应外部环境和进行内部整合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那些能过提升企业在这两个领域的能力的价值观是有用的。如果组织成员拥有相同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语言,那么在整合组织内各种努力和适应外部环境时,他们就会有相似的思想和行为。

        企业文化包含以下内容:我们是谁,我们的信念是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企业文化的存在,但企业文化对于人们的意义如同空气之对于我们,虽然没有感觉到,但是已然身处其中。

        企业文化制定着游戏规则,它会说:“这就是我们办事的方式,这就是我们相信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互相交往的方式,这就是我们对待工作的态度。”企业文化的规则限定了组织的工作能力和有效运作。

        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等。企业文化的重要影响之一在于,它通过塑造员工的价值观与信仰,影响他们的行为与态度。企业文化会产生更好的企业声望、更强的竞争力和更好的管理控制能力。

        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程序,一般可分为调研总结、定格设计、宣传推广和完善提升四个阶段。调研总结阶段主要是把握总结企业现有的文化状况及影响企业文化的各种因素;定格设计阶段主要是认真研究企业的经营状况、员工素质、人文环境及企业传统和现有文化适应性等因素的影响,提炼设计企业文化体系;宣传推广阶段主要是采用必要的手段,将企业文化所确定的各种理念和行为方式全面地体现到企业的各项活动和员工的行为上来;完善提升阶段主要是根据企业实践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及时吸收社会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精华,使企业文化不断完善提高。

        建设企业文化,正确审视企业文化的内涵,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等。一种完整系统的企业文化可分为四个层面:表层的以物质为形态的企业文化,即企业物质文化;浅层的以人的行为为形态的企业文化,即企业行为文化;中层的以制度规范为形态的企业文化,即企业制度文化;深层的以意识和观念为形态的企业文化,即企业精神文化。企业文化的这四个层次是紧密相联的:物质层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也是其他层次的物质基础;行为层是企业文化的动态体现,也是其他层次的反映;制度层是约束和规范其他层次的企业文化,是保证条件;精神层是形成其他层次的思想基础和导向动力,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在构成各个层次企业文化的诸要素中,塑造和确立企业科学的共同价值观,是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企业文化具有开放性、阶段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有着导向、凝聚、协调、激励、约束、辐射的功能。一个企业拥有良好的、为世人称道的企业文化,可以内增凝聚力,外增影响力。 

        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要把握现代人价值取向的变化趋势,更多地采用与企业员工双向互动式的共享和参与的形式,以引导企业全体员工自主地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方式个性化发展的趋势,更多地采用定量分析和个性分析的规范化的手段,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顺应注重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和产品品牌价值的国际潮流,更多地采用员工和消费者共同了解参与的方式。

        我认为,企业文化的研究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领域,而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更多的要借鉴别人的方法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

篇6

近些年来在企业中掀起一阵风,企业文化建设风。但多数企业,也许就把它当作一种形式,一种模仿,一种时尚,但它真正蕴含的理念,没有真正的理解,无法真正发挥它在企业中的人生价值体系。目前,行业中的大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个别企业走入了误区,使得企业文化流于形式、脱离实际,得不到员工的认同。这些企业不注重自身文化的挖掘、提炼,而是一味地忙于“做文化”:聘请咨询机构“设计”企业文化,在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培训、宣贯后,就急于成果,宣告成功。从实际效果看,虽然这些企业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出了不少“企业文化成果”,但是员工对此并不是真心认同,存在隔阂感,员工的自觉践行更无从谈起。

但海尔集团却不同,纵观它经过的历程可知:从1984年最初是一个严重亏损147万的小厂,1985年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用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企业要发展的战略,首先要把不合格的产品更新换代。在他的带领下,把76台有严重质量问题的冰箱砸烂了,重新开始走海尔的路。树立起全新得管理模式、独特经营理念,在此基础上激发职工的干劲,自己与企业一起,同甘苦、共患难。在企业运营中,把顾客的看法、想法当成企业发展的第一目标,并把这种理念融合在产品质量中,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这就是海尔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至今,海尔集团超速发展,是一个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它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声誉与利润所带给它丰厚的回报,它不仅体现了张瑞敏的人生目标,更体现了一个企业存在的价值,所展现出一种奋斗精神,一种独特文化,一种最大潜能,最大优势的发挥。

从海尔集团的发展进程中,可以深刻了解企业文化自身蕴含的意义和彰显的价值。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文化的建设作用,并在实践中完全掌握与之密切相关的企业管理运作,在此基础上,让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生根、发芽、茁状成长,体现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展示企业的核心经营理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文化建设予以考量。

一、如何深刻了解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存在的价值,首先是创下可观的经济利益,就要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经营管理水平,而企业文化作为人类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的作用,在企业管理中更是占据主导地位,对企业来说,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以有必要弄懂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关系的必要性。

(一)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对现有的资金、材料、设备、方法、人员进行一种规范强制性管理,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在企业管理中,重要的因素是人,脱离了人,其它几个因素就无法依存。如何对人才进行充分利用,对领导者至重要,一个企业如滥用人才,其它几个因素犹如一台掉了镙丝的机器,无法运转,只会导致加快企业倒闭的速度。怎样对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才会发挥企业的最大优势,就只有注入企业文化,对企业人员加强管理和有利的引导,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凸显,各企业都在注重树立鲜明的形象。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与员工在经营、管理、生产、销售中逐步建立共有的观念、信念、价值的行为准则,文化在企业管理领域是条主导线。其主张以人为本,以尊重人为出发点,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挖掘员工内在动力,发挥其主人翁精神,竭尽全力地调动员工的激情与智慧,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约束、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的特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表征出来。一是具有企业特性。从企业的创业发展过程中,凝聚着企业与员工的汗水和心血,是代表企业形象和员工价值的重要载体,充分体现企业个性特点,如海尔集团企业文化。二是注入新血液。由于企业的发展,要增加新的动力,聘用专业技术含量高的人才,特别是公司聘请了新的管理人员和重要人才,新陈代谢,注入新的企业文化,采取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树立新的目标,对公司进行一系列规范治理,让公司的面貌彻底改变。三是兼并重组。在当今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条件下,企业之间兼并重组之事频频发生,在我们烟草工行业近几年更是如此。企业的兼并重组,不仅是不同企业资产的整合过程,更是不同的企业文化融合的过程。企业在兼并重组中,让各自原有的企业文化在新的改革中逐步得到升华,进而由此产生新的企业文化,这在跨行业、跨地区的兼并重组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是企业自身内涵和主要品牌价值的体现,也是促进企业有效管理的重要措施:

1、导向性。无形中让企业发展的目标更明确,促使企业管理目标进一步顺利实现。

2、约束力。让企业文化形成无形的文化力量,逐步形成一套企业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产生一种对企业职工的约束办。

3、凝聚力。企业文化一旦落地生根,得到企业职工的认同感,形成向心力和归属感,激发企业员工发挥主人翁精神。

4、融合力。企业文化融合了职工思想、行为等个性特征,有利于企业管理形成自身的一种共性。

5、辐射性。企业文化对外部环境有一种辐射力,既树立了企业自我形象,又对整个企业建设产生极大的影响。

对一个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要齐抓共管,使之与企业管理相辅相成,创造出企业文化教育与管理相交融的生产经营环境,共同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最终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贡献。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密切关系

首先要了解企业文化的形式呈现,表现出“硬文化”与“软文化”的两种特性。硬文化,是指企业人员本能的一种文化体现;软文化,则是指企业运作中所体现的科学技术和管理。企业管理运用科学的现代管理方法,其本身就是运用软文化为企业服务的一种表现。

企业管理的成功与企业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在长期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具有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整体意识、行为规范等的一种综合体现,是建立在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形成的,有共同的认知习惯,具有延续方式。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使企业员工彼此之间达成默契,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管理根据规范管理要求,进一步达到企业管理的宗旨和目标。一个企业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成功的企业文化是引导员工思想、规

范员工行为规范的依据。

(一)企业硬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企业硬文化归属于社会认知形态的范围,通过影响人的内心活动和思维,达到激发人的一种本能激情,而外在表现为某种主动性能力、协调能力来实现管理人的目的,进而为企业管理服务。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表现为:

1、开展职工丰富多彩的业余娱乐,提高其整体的文化素质、专业水平,提高职工的向心力、凝聚力、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企业的硬文化呈现形式:包括图书馆的设置、某专业相关课题的开设、设置娱乐设施、开展文艺、体育比赛等。例如,增设了图书室、老年活动室等休闲娱乐设施,而且坚持在每年的“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节日开展各种专业知识竞赛、拨河赛、蓝球赛、环城跑、“职工十日乐”等活动,这不仅提高了职工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激发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仅可以丰富职工生活,同时提高了职工的激情,更主要的是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使职工有一种主人翁精神,使企业形成真正有效的群体。

一个企业懂得满足职工物质需要的同时,更应满足职工精神上的需要。在此条件下,企业硬文化就产生了。正是由于它满足了职工的基本精神需要,发挥了动力,职工工作起来就有了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可以提高企业领导决策的权威性及领导自身的修养

领导对于企业的成败是主要要素。领导是企业管理的主体,领导自身的修养是制约员工积极性的关键性因素,领导决策的科学与否,与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

首先,在企业文化创建中占主要角色的领导,更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领导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含金量相应才会提高。只有知识的力量才能主宰企业顺利到达彼岸,企业对领导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协调能力、工作能力及组织才能、管理才能相对要有更高的标准。为此,企业领导加强自身学习不仅是科学决策的需要,更是树立起职工心中学习的一个楷模,符合成功企业的发展规律和进程。

其次,企业文化还影响着企业领导行为的发挥性。一个领导者如果做事果断、理智,具有权威其在企业中的影响力就大,无形中能激发职工对工作的热情,调动职工创造的积极性。可使企业职工自觉地进行调整角色、信心倍增、发挥各自优势,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所以,企业领导必须以身作则,努力学习,吸取各种新知识,精细的企业管理,达到经济效益的需要。

人是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组织目标主要是靠人来完成的,任何企业的发展如果离开人,企业就无法运转。虽然现在由于科学快速的发展,一些设备逐渐代替人的工作,但它们的创造、使用更需要人的操作,人仍然是企业的主体。但许多企业管理层的理念仍以强制措施、规章制度等来管理和严格控制职工,没有从职工的切身利益考虑。形成用等级制度来压制企业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因此,企业管理者一定要管理好人,坚持从广大职工的利益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创造一个和谐、尊重职工、爱护职工的良好环境。

(二)企业软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软文化离不开生产技术的运用,让管理者更加重视。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须有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支撑,而这一切更离不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更新。

经济效益要达到目的,需要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最低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提供符合社会最大需要的产品。减少劳动消耗的降低,减少劳动占用方面,科学技术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企业软文化同企业管理密切相关,相互作用,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

一个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多年来,由于在计划经济政策下,致使我们脚步放慢,技术滞后,企业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在当今,市场处于竞争激烈的条件下,企业要有创新开发新产品意识,依靠新产品、新技术而独领,占领市场。

三、如何让企业文化建设生根、发芽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一脉相承,并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如果企业文化不能成功落地、生根发芽,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看起来很美,其实对企业发展毫无裨益。真正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依托企业实际,寻找共性和个性的契合点,在转变思想观念、汲取本土文化等方面下足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文化落地、生根、发芽。

(一)转变思想观念态度。在企业文化建设落地、生根的过程中,企业应首先要改变员工的思想观念,通过前期思想教育、后期的引导认识“落地”,进一步让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可。此外,还要深入开展以上的“文化把脉”活动,通过调整、诊断和反复提炼,弃旧创新,存金遗沙,形成与企业实际相吻合和文化发展规律的主题文化,并及时进行宣制、培训,引导员工认同企业文化理念和价值观。

(二)本土文化的秉承。企业是树,文化是根,根深叶才能茂。企业文化落地生根要追根溯源,利用企业的文化发展历程,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在企业所处的地域内,寻找文化积累的源头,达到本土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从一个层面看,企业自身的文化积累具有“本土性”,员工便于接受;另一个层面,由于地域文化能诠释企业所处地域的文化特性,又是企业外部文化的典型代表,并能以其独特魅力调动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形成了自身文化渊源的企业文化体系,就成了水的源头,从而引领企业文化落地生根。

篇7

三公司一直遵循着“建设适合自己、有利发展的企业文化”这一原则,每干一件事,每搞一次文化理念的宣传,都思考这样做是否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员工的精神和物质需要,是否在搞形式主义,是否在实事求是地塑造具有中铁九局特色的企业文化。由于公司资金紧张的现状,我们没有搞面面俱到的形式主义浪费资金,而是注重改善各项目的职工文化生活条件,同时在有影响的重点项目上加大企业文化建设投资,树立企业形象,打造“中铁九局”品牌。宇辉项目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可谓典型,公司结合集团公司的标准和项目自身的特点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充分展示了中铁九局的良好形象,同时购置了职工生活必备的设施和部分体育健身用品,组织各种业余文化活动,让职工施工生产精心、业余生活充实,向人们展示了一支高素质、深层次的施工队伍。

通过实践摸索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企业文化建设很实际的目的就是要让企业健康地活下去,并且要越活越好、越活越强大,离开生存和发展,离开经济效益,企业文化便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了。

二、以经营理念为中心,建设具有品牌特色的企业文化。

品牌形象既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企业的品牌之中。三公司领导者清醒地认识到,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对于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只有全力打造出企业的品牌,使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稳步地发展壮大。“中铁工程”品牌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名列第八,品牌价值451.48亿元,这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资本。同时,我们也要打造好“中铁九局”品牌,以品牌为载体彰显中铁九局三公司的企业文化,这也是三公司的经营理念。

产品是品牌的实物载体,质量是品牌发展的基础。三公司视质量为生命,高度重视产品的质量,一直努力追求“今天的质量,明天的市场”,塑企业优秀的品牌。松原项目部在不断加大质量管理力度的同时,更注意每道工序的管理,不仅要求结果出精品,还追求过程出精品,该项目部承建的查干湖中桥被松原市委书记誉为:查干湖又一处靓丽的风景线;五棵树公铁立交桥和通榆科铁公铁立交桥无论从桥的墩柱、盖梁以及梁的预制,都受到省交通厅和市质检部门的高度赞扬,还多次受到建设单位的好评及奖励。正是凭着严细的管理和优质的产品,我们得以和十八局、二十局等几家大的施工单位竞争,也正是凭着“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交一批朋友,拓一方市场”的理念,我们树立了“中铁九局”品牌形象,在松原地区实现了滚动发展。

今年三公司还通过了“三整合”体系认证,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管理水平,来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笔者认为三公司是在实践中塑造一种具有中铁九局三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它必定会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以素质管理为基础,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企业只有具备一流的素质,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产品。凡是人本企业都有它明显的管理特征:一是在信任员工的基础上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二是倡导员工进行有效学习,推动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培养有利于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价值观。为此,三公司以品牌文化建设为契机,带动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企业品牌的培育过程必须是一个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过程。

在抓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中,三公司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狠抓解放思想,更新陈旧观念。“变”是惟一不变的真理。企业要发展,靠老思路、老办法是不行的,要学习,要变革。“变则通,通则久”。把“变”的思想、“变”的观念植入员工的头脑之中,让他们想别人所不敢想,做别人所不能做,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

(二)狠抓敬业精神,培养认真习惯。三公司要求企业员工牢记这样一个理念:不认真工作者就是“小偷”,在“偷”企业的钱(工资)。员工所做的工作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这是最起码的信用关系。企业要培养员工良好的敬业习惯:操作认真的习惯、负责任的习惯、使命感和事业心的习惯。

(三)狠抓团队建设,营造真诚氛围。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者,是不会把眼光只盯在报表利润的增减上的,而是在调动员工积极性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三公司倡导团队精神,倡导团队英雄,就是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是团队中的一员,发展个人才能发展团队,进而发展企业。这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团队成员之间要坦诚、真诚、零距离,营造团队真诚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员工的思维,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

(四)狠抓机制搞活,注重制度创新。我们认为,三公司的企业文化,从宏观层面讲,具有建筑行业特色,但从微观上讲,并没有中外企业之别。企业机制搞活无非就是解决“原动力”的问题,而“原动力”的主要内容就是“人+机制”。基于这种考虑,加大、加快改革步伐,大力改革用人、用工、分配机制和考核制度,导入市场经济手段,全面形成“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考核约束机制,建立“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的动态运行机制,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具活力、更灵活、适应性更强。为保证企业管理水平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全方位、脱胎换骨地搭建企业内部公平竞争的舞台,提升三公司的整体综合素质。

四、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方向,追求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说白了,价值观就是人的追求。要什么不要什么,追求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属于是价值观的范畴。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员工心中的灯塔,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依靠。任何文化建设都是以某种价值观的倾向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也不例外。经营思想的革新、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要以某种价值观为指导,中外企业概莫能外。

(一)企业领导的价值观。企业领导的价值观是整个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航标”。有人说,先改变张瑞敏,再改变海尔;张瑞敏改变了,海尔也就改变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企业文化不是开几次会就能产生的,也不是员工自觉产生的,它来源于企业领导者或企业领导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企业领导是榜样,是企业文化的影子,企业领导的所作所为传播出去,被员工所接受,就会影响员工的行为、习惯,也就形成了企业文化。

(二)员工主体的价值观。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如何定位,是企业的主人还是雇员?传统的说法是,国企员工具有二重性,既是主人也是雇员。无论是主人还是雇员,企业文化总是建立在以员工利益为主体的基础之上的。企业所有的赢利,所创造的价值,无一不是员工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企业要对他们负责任,不能对不起他们。员工的福利、员工发展、员工的自豪感都是企业的财富,同时也是以员工为主体的价值观的必然体现。

(三)团队的价值观。团队员工的共同愿望和价值系统对企业有很重要的影响。当好的价值理念、好的愿望在员工心目中不断强化,形成该群体的一致行为后,团队的生产力才能发挥出来。实际工作中,我们把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融为一体,把“爱企业,爱产品,爱岗位”、“视企业如家”的理念变成员工个人的自觉行动,做到“人人心中有企业,上下左右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团队合力与竞争力。

篇8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形式层面上的表现,像企业活动和企业形象设计等,恰恰忽略了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企业之文化在组织中的功能可分三方面来讲: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主要体现在激励机制上。通过价值观念及目标的引导,企业将不再是仅由相互利益需要而聚集起来的群体,而是一个由共同价值观、精神状态与理想追求的人群凝聚起来的组织。共赢的思维方式有利于组织成员间的理解与沟通,更能促进组织的不断学习过程。而在文化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可以在没有明确规范约束条件下调节行为、明确规范未能规定的范围内起到相对约束的作用。

1.2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先进性

在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下、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除了企业文化中最独特、最本质的灵魂性的存在不可修改,企业文化建设更要与时俱进,绝不可不思变、不思蜀,企业文化建设之初,由于着重眼前之利益,建立了比较适合当时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但随后,并无后期维护、乐不思蜀,对企业周围影响企业文化发展的环境和市场的变化视而不见,安图现状,企业文化必走向僵化,从而影响其长远利益,陷入死水。

(1)企业文化定位模糊。第一,企业文化政治化。有的企业把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划等号,认为做好了思想政治工作就建立起了好的企业文化。在实际操作中表现片面强调政治学习而忽视企业价值的塑造,认为这些都是企业党委或党支部的事。第二,企业文化的表象化。有的企业在办公区域到处都贴着形形措词鲜明的标语,但却无法与员工产生共鸣与群众生活脱节,无法反应企业的价值取向。第三,企业文化的文娱化。把企业文化看成企业员工之间的娱乐活动,如唱歌、吃饭、打球。这些便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

(2)大多数企业忽视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和创新。作为一种企业文化或群体文化,其形成除受所属社会文化及民族文化的深远影响,从而带有明显的本社会、本民族文化特性,还受本企业组织环境和群体特性的制约。在经营方面,很多企业都倡导“顾客至上”“质量第一”。在精神层面上,提倡“团结、求实、开拓、进取”。这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大体相似,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很难使在市场竞争中显出独特的形象和特色。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标准统一万劫不变的模式。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构成成分大不相同,面对的竞争压力差异迥然,所以其对环境做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首要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绝不可能是克隆治疗法更不是万金油。

(3)忽视员工在企业文化中的作用。也有很多企业之所以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根本原因就在于文化只存在于高层的头脑中,只存在于口头表述中,没有得到广大底层员工的理解与参与,没有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忽视了员工在企业文化中起到的作用,然而恰恰是广大的劳动群众才是企业特有文化的流动血液。常常不注重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不注重用健康的文化理念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而只倡导员工奉献观,不愿意为员工多谋福利,这从企业管理者本身就把员工当作了外人,当成了仆人,员工如何摆正心态以企业为家?企业文化只有深深植根于广大员工的土壤中,由员工来培植、浇灌,茁壮成长并结出成果。

2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2.1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文化的重视

程度所谓企业文化,即决策层的意志和行为,在企业管理实际中与员工认识的投影。建设企业之文化,最重要的内容不是让员工明白去怎么做,反而是要让管理层知道怎么做、以及这么做的意义和后续结果。所以,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者的关系不是“文化促进管理”,而是“管理促进文化”。在未形成固有、良性的企业文化之前,管理行为的影响力,是决定企业文化的要点。企业文化也会或多或少地折射出企业最高领导的价值观、经营哲学和风格。因此,企业领导者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提高自己的科学管理能力以及深化对企业文化着重点的认识,广域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这样才能开打良性发展的窗口。

2.2培养企业核心价值观,培养企业凝聚力

用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语言来表述,明确企业文化的宗旨。体现到共同的执行路线上去,必须与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体验,紧密穿插的结合。强调共性,是凝聚人心的重要手段。可以在适当的情形下,树立英雄人物。除此之外,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还要注意管理方法与精神层面的渗透。明文规定管理体系的框架、制度,是否与文化倡导的主旨精神一致,是很关键的环节。或者说,其基本精神,要体现到具体的管理体系结构中去,才能真正发挥质变。

2.3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

人是一切文化的缔造者,人类在创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时,不断发展和完善本身。企业文化主旨与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关心人,重视人,尊重人,为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创造必要条件。企业通过有机的组织、管理,尽可能为员工的生活、工作、学习创造良好环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将企业与职工的构成利益与生命的共同体,能够有效地烘焙上下同欲的群体共同合作意识。这种文化的认同,将企业的共性追求与尊重个性的创造融为一体。

2.4善于继承,勇于创新

企业文化的时代特点与自身发展相结合。要结合本行业的主特征、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发展战略,建设有显著特点的企业文化,从而体现出别具一格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与规范。同时,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还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发展此两者之间的关系。继承就是对企业现有的采取批判与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糠。发展创新就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借鉴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创造出新的适合自身的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2.5要给员工提供一个信息交流的载体

企业创建文化的目的即是要解决日常的营销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了解员工的思维方式与思维习惯,知道他们究竟需求什么?但有些单位采取的措施仅是由部门指派人员定期进行书面汇报来阐述职工的思想状态,往往都趋于形式主义。做得好的无非是挂起意见箱、摆上内部刊物、架设BBS、开通员工论坛、组织沟通会、座谈会、高级管理层见面会等。实际上,所谓的员工信息交流载体,必须要有信息来源的实事求是的渠道,另一方面更要有一个员工信息处理、反馈的渠道形成一个信息流的循环,让每人的信息和状态流通运转起来,这样才能让信息在互动中提升公司的文化境界。

篇9

笔者认为,谈企业文化首先要谈对企业文化概念的认识。什么是企业?企业是以市场为向导,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因此,企业文化就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项事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由于企业文化具有灵魂、凝聚、约束、向导、激励等几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以做大做强企业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发展观点和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只能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搞好生产经营和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健康、稳步地持续发展。这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根本所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惟一使命。

在实践中,每干一件事,每搞一次文化理念的宣传,我们都要思考这样做是否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员工的精神和物质需要,是否在搞形式主义,是否在实事求是地塑造具有厦门卷烟厂特色的企业文化。对此,不敢有丝毫麻痹。笔者感觉这其中的每一个过程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都是一个如履薄冰、负重前行的过程。近几年,厦门卷烟厂的经济效益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其原因就在于这一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同时,我们注意到,一些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高喊科技兴国、为社会服务、为消费者服务等口号,这种做法显然偏离了企业发展的实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事实证明,好高骛远是会耽搁企业发展前程的。企业文化建设,很实际的目的就是要让企业健康地活下去,并且要越活越好、越活越强大。俗话说,有用就是真理。离开生存和发展,离开经济效益,企业文化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能落地,不能扎根,徒剩一堆美丽的辞藻。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经营理念

品牌形象既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企业的品牌之中。曾经有人说,中国的品牌是一流的产品、二流的包装、三流的营销、四流的服务。无论这句话有多少水分,但作为一名企业领导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品牌革命时代已经到来,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对于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企业领导者必须高瞻远瞩,具备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对塑造品牌文化的利弊,要及时果断地扬弃,把职工的整体素质提升上去。并且要不断地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创造出企业优秀的品牌,使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稳步地发展壮大。由此可见,搞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离开品牌谈文化,而要以品牌为载体彰显企业文化,这也是厦烟人的经营理念。

产品是品牌的实物载体,质量是品牌发展的基础。厦门卷烟厂视质量为生命,高度重视产品的内在品质与外观质量,一直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先”,塑企业优秀的品牌。近年来,厦门卷烟厂不断加大质量管理力度,不仅要求结果出精品,更追求过程出精品。1998年导入iso9002—94版质量认证体系,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管理水平;1998年第四车间被评为“全国样板车间”;1999年第一、三车间被评为“福建省样板车间”,设备管理达到国家二级管理标准;2001年进行了质量管理体系换版——iso9001-2000版,进一步规范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在行业内首创产品开发过程质量控制的“五书”制度,即:产品设计和开发建议书、任务书、策划书、鉴定书、批量投产准许书,以此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2000年以来,厦门卷烟厂大力实施品牌、营销、管理和服务“四大工程”,夯实产品、市场、管理和服务“四大基础”,不断提高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目前,厦门卷烟厂正在进行新厂建设,投资8亿元,力创七个一流:管理一流,工艺一流,产品一流,效益一流,人才一流,设备一流,环境一流;力戒两个一流:花费一流,享受一流。要求每个员工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形成“现场就是市场,做过程精品,每一道工序质量零缺陷”的认识,从单一追求结果到追求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厦门卷烟厂还特别注重综合技术水平的提高,积极与国内外知名烟草研究机构和烟草公司开展技术合作,1986年率先与美国雷诺士烟草企业(现为日本烟草)开展合作,以此提高企业管理、工艺、技术水平。“十五”期间,厦门卷烟厂制定了企业新的发展目标,即向烟草行业同等规模中最具竞争潜力、最有活力的企业行列迈进。

总结厦门卷烟厂的经营理念,笔者认为厦门卷烟厂是在实践中塑造一种适合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它必定会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企业文化建设——人本素质管理

企业只有具备一流的素质,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产品。近几年来,一些颇具远见卓识的企业领导者都尝试着从资本管理向“二本论”管理转变,“二本论”管理即资本管理加人本管理。凡是人本企业都有它明显的管理特征:一是在信任员工的基础上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二是倡导员工进行有效学习,推动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培养有利于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价值观。为此,厦门卷烟厂以品牌文化建设为契机,带动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企业每创造、培育一个更高档次的品牌,就标志着其综合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厦烟人很清楚,企业综合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创造出新品牌来,即使创造出来了也不可能培育起来。企业界有人形象地把靠吹捧走红的企业品牌比作“螃蟹”,意思是经不起市场和时间的考验,一红就死。所以企业品牌的培育过程必须是一个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过程。

厦门卷烟厂决不做一红就死的“螃蟹”。厦门卷烟厂创建于1954年,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如果从其前身华康烟厂(解放前的一个私营企业)算起,历史就更长了。经过近50年的发展,特别是在厦门成为经济特区以后,厦门卷烟厂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充分发挥特区的两大优势——区域和政策优势,抓住机遇,不断发展壮大。今天,厦门卷烟厂的发展水平已处于全国烟草企业先进行列,主要经济指标跃居前15位左右,是烟草行业“36家重点发展企业”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企业素质、员工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抓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中,厦门卷烟厂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狠抓解放思想,更新陈旧观念。“变”是惟一不变的真理。企业要发展,靠老思路、老办法是不行的,要学习,要变革。“变则通,通则久”。把“变”的思想、“变”的观念植入员工的头脑之中,让他们想别人所不敢想,做别人所不能做,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

(二)狠抓敬业精神,培养认真习惯。厦门卷烟厂要求企业员工牢记这样一个理念:不认真工作者就是“小偷”,在“偷”企业的钱(工资)。员工所做的工作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这是最起码的信用关系。企业要培养员工良好的敬业习惯:操作认真的习惯、负责任的习惯、使命感和事业心的习惯。

(三)狠抓团队建设,营造真诚氛围。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者,是不会把眼光只盯在报表利润的增减上的,而是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厦门卷烟厂倡导团队精神,倡导团队英雄,就是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是团队中的一员,发展个人才能发展团队,进而发展企业。这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团队成员之间要坦诚、真诚、零距离,营造团队真诚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员工的思维,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

(四)狠抓机制搞活,注重制度创新。我们认为,厦门卷烟厂的企业文化,从宏观层面讲,具有厦门卷烟厂的国情特色,但从微观上讲,并没有中外企业之别。企业机制搞活无非就是解决“原动力”的问题,而“原动力”的主要内容就是“人+机制”。基于这种考虑,从2000年开始,厦门卷烟厂加大、加快改革步伐,大力改革用人、用工、分配机制和考核制度,导入市场经济手段,全面形成“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考核约束机制,建立“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的动态运行机制,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具活力、更灵活、适应性更强。为保证企业管理水平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2003年新厂搬迁后,聘请了一家国内外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结合管理流程再造,要求他们设计出既符合国情、厂情,又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要求,还符合员工利益的崭新的运行机制。全方位、脱胎换骨地搭建企业内部公平竞争的舞台,提升厦门卷烟厂的整体综合素质。

四、企业文化的内核——价值观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说白了,价值观就是人的追求。要什么不要什么,追求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属于是价值观的范畴。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员工心中的灯塔,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依靠。任何文化建设都是以某种价值观的倾向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也不例外。经营思想的革新、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要以某种价值观为指导,中外企业概莫能外。

(一)企业领导的价值观。企业领导的价值观是整个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航标”。有人说,先改变张瑞敏,再改变海尔,张瑞敏改变了,海尔也就改变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企业文化不是开几次会就能产生的,也不是员工自觉产生的,它来源于企业领导者或企业领导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企业领导是榜样,是企业文化的影子,企业领导的所作所为传播出去,被员工所接受,就会影响员工的行为、习惯,也就形成了企业文化。厦门卷烟厂在企业中经常传播6种文化,责权文化、亲和文化、制度文化、乐观进取文化、廉洁自律文化和艰苦奋斗文化。

(二)员工主体的价值观。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如何定位,是企业的主人还是雇员?传统的说法是,国企员工具有二重性,既是主人也是雇员。无论是主人还是雇员,企业文化总是建立在以员工利益为主体的基础之上的。企业所有的赢利,所创造的价值,无一不是员工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企业要对他们负责任,不能对不起他们。员工的福利、员工的发展、员工的自豪感都是企业的财富,同时也是以员工为主体的价值观的必然体现。

(三)团队的价值观。团队员工的共同愿望和价值系统对企业有很重要的影响。当好的价值理念、好的愿望在员工心目中不断强化,形成该群体的一致行为后,团队的生产力才能发挥出来。实际工作中,我们把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融为一体,把“厂兴我有利,厂衰我有失”、“爱企业,爱产品,爱岗位”、“视厂如家”的理念变成员工个人的自觉行动,做到“人人心中有企业,上下左右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团队合力与竞争力。

(四)管理的价值观。笔者认为,从管理的文化梯次看,有科学管理、人本管理与文化管理三个层次。做企业,科学管理是前提、是基础;人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科学管理就勿谈人本管理;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声的监督,是无为而治。在实践中,厦门卷烟厂对这三个层次的管理价值观是这样理解的:第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管理也是生产力,员工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是企业科学管理价值观的基本体现。要使企业兴旺发达,就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依靠人才兴业,依靠科技兴企。第二,抓好企业科学管理的过程,同时是改造人的过程,是改造人的习惯系统的过程,也是人本管理不断提升的过程。人本管理就是要关心人、体贴人,一切为了尊重人的责任感服务,一切为了人的发展服务。第三,文化管理最终表现在制度、机制上,制度、机制是文化管理价值观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长江、黄河没有人管却能东流到海,其原因就在于它有一种机制保障,是中国地形加河流的机制。厦门卷烟厂怎样才能像长江、黄河那样,不需要管理就能自然成功?同样需要一种机制。厦门卷烟厂目前正在和一家管理公司合作,寻求适合企业发展的文化管理机制。

篇10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为企业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守的带有企业特点的使命、共同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企业对外形象中体现的总和,是企业和企业人的思想和行为,是企业的灵魂。

一、加强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提下,煤炭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但要具备一定的经济优势,而且还要具备一种精神支撑,即建设富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只有用企业文化这种集体意识来统一职工的思想行为,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外引力。具体而言,煤炭企业加强文化建设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激发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

职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而先进企业文化则是激发职工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动力。显然,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是企业的唯一目的,只有把企业建成职工的家园,让工作变成员工的一种使命感的产物,才是一个企业管理者最大的成功。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精神支柱,激发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由此可见,先进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我们必须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使职工的行为趋向合理化

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企业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煤炭企业的重要研究课题。先进的企业文化,只有当所有层次的员工(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都存在一种共同迫切的意识并开始有效执行,才能真正发挥企业文化的价值。要使煤炭行业先进的企业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就必须寻找有效的载体,这个载体主要从四个方面——价值目标、行为目标、社会识别目标和管理目标来实现,而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之一就是职工行为规范。将职工日常工作中处处、时时的行为,通过制定职工行为规范制度来加以定义和明确,作为职工的基本行为准则并得到有效执行,对企业文化建设来说非常重要。因此,二者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关系,良好的职工行为规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和落脚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将大力推动职工行为规范的建设。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增强企业自身的凝聚力

目前,大型的煤炭企业多发展成为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的集团型企业,非煤产业的产值和从业人员在煤炭企业已占相当大的比重。产业机构的多元性带来管理的复杂性。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使职工与企业紧密团结,有利于减少企业发展中的内耗现象。企业文化所体现的共同经营宗旨、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行为规范形成了凝聚力,使职工产生共同的语言和集体的荣誉感。在企业发展中,这种凝聚力能冲破任何阻碍,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4、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

在煤矿企业建设过程中,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不但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培育优秀的企业精神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特别是近几年,煤矿事故频繁发生,使煤炭企业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煤炭企业通过运用企业文化建设的手段,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保持煤炭企业的良好信誉,树立起煤炭企业的良好形象。

二、当前煤炭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大多数煤炭企业已逐步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对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和探索。但煤炭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也存在着许多方面的不利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

1、将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政治思想工作的宣传教育

实践中一些煤炭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做员工的政治思想工作,是企业宣传部门、工会的职能范围。另外,由于一些基层煤矿企业规模不大,机构设置单位,经常将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划归为同一部门的职能范围,使得许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建设内涵理解出现偏差,将二者混为一谈,导致企业文化建设变异为政治思想工作,流于形式,这对企业文化建设非常不利。

2、将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完善企业规章制度

有些煤矿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完善规章制度,只要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组织员工学习、了解并严格实施,企业文化建设就可大功告成,企业文化也就可以培育起来了。显然,当企业的规章制度内涵未被企业职工从内心真正认同时,规章制度只是企业管理部门自身的“文化”,至多只反映管理制度对员工外在的行为约束;当企业的规章制度内涵已被员工心理接受、并自觉遵守时,企业的规章制度才能升华为企业的一种文化。因此,尽管严格的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制度保障,但规章制度的制定并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绝不能将二者等同。

3、将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企业家文化建设

从理论上分析,企业家文化主导一个企业文化的主要性格,但绝不能简单等同于企业文化,毕竟企业文化是一个群体概念,而企业家文化是一个个体概念,两者之间不是简单的算术问题。一些领导喜欢纯粹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去建设企业文化,甚至搞个人崇拜,而并未认真考虑过员工对所谓企业文化的接受的能力,企业文化设计出来就要执行下去。所以建设成功的企业文化绝不能一厢情愿,在别的企业成功的文化,在本企业未必适用,一定要首先分析本企业的行业特点和自身优势,重视员工的参与度。如果员工没有积极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那这种企业文化建设充其量只能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企业家精神的宣讲,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结果只会增加企业文化推广的困难和阻力,难以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预期目标和影响力。

三、新形势下建设煤炭企业文化的措施和途径

篇11

在经济新常态下,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由生产管理和经营能力的竞争,上升到了整体实力和文化品牌的竞争。建筑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建立适合的、先进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提高竞争实力,促进企业快速平稳发展,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一、建筑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筑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行业,拥有大量一线施工人员,项目点多线长,流动性大,条件比较艰苦,工种繁多,工序复杂,这需要一个核心的文化来统领全局,从而提高职工的责任心和自觉性,实现企业内部良好的沟通及管理。而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精神所在,建筑企业应该抓住企业文化的精神统领作用,引导员工产生心理共鸣,实现员工与企业荣辱共存的目的,对内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外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将使建筑企业内部保持统一的价值观念,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建筑企业只有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的价值观念和员工的思想行为相辅相成,形成一套企业认可、员工认同的价值体系,增强员工归属感,提高企业凝聚力,从而推动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同其他行业相比,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缺乏对企业精神的培育,这主要包括诚信、价值观、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缺失。有些建筑企业在招投标、融资、材料和支付民工工资等方面,屡屡发生信用缺失的行为;有些建筑企业只考虑企业利益,没有充分地尊重员工的价值,没有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有些建筑企业违规违章行为、质量安全隐患问题大面积地存在着,这些问题都体现出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健全。二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未将其整合到企业发展战略中,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只重视把企业做“大”,而忽视了做“强”,没有将企业发展的重点从控制力转向企业凝聚力,过分注重利润而忽视了团队的建设。三是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视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来做,有些企业没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和目标,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或一般的文体娱乐活动,把企业文化娱乐化、简单化和片面化了。四是管理系统不完善,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建筑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受制于领导的偏好及企业的重视程度和现实状况,没有形成系统的企业文化体系,未能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缺乏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企业文化建设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五是“以人为本”观念不强。部分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没有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中的“人”所指内容的宽泛性,仅认为这个“人”指的是企业员工,没有把业主和社会公众包括在内,使“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局限。

三、建筑企业加强自身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在经济新常态下,建筑企业要实现企业转型发展,增强企业文化底蕴,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首先,要确立符合实际的企业精神。对建筑企业来讲,仅靠物质激励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文化、精神、道德方面的纽带。而企业精神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内提高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外增强客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确立符合建筑企业实际的企业精神,其凝聚力和感染力就越强,越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其次,要以人为本,打造企业第一资源。建筑企业以工程项目为中心,而员工是工程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员工的一言一行关乎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进度,也关乎企业良好形象能否通过工程项目这一窗口展现出来。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应采取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方式,在工作和生活中慢慢地向员工灌输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变企业被动说服为员工主动接纳,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使企业既是一个紧张有序的管理组织,又是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在企业内部形成员工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团结协作、荣辱与共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同时,建筑企业还应把客户和社会受众,也要纳入“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范畴,让他们深深体会到建筑企业的文化感染力,从而使企业内外均处于和谐氛围之中。第三,增强品牌意识,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也是社会各界评价建筑企业最直接的标准。而工地长期以来给人脏乱差的印象,所以建筑企业更应注重通过打造绿色文明工地,来不断提升企业形象。并通过加强质量、安全和进度管理,铸造精品工程,创优夺杯,在行业确立企业品牌,从而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实力,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第四,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制度。企业文化能否作为催化剂,对企业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关键要有制度作保证。建筑企业一定要有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企业制度,尤其是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更应侧重于规范员工在工作时的具体操作,指导员工在复杂繁琐的施工中,能够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指标,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同时,建筑企业还应通过建立奖惩制度,鼓励员工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施工工效,确保工程质量优良。第五,营造良好的施工现场文化氛围。施工现场是建筑企业向外界展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建筑企业要在施工现场营造个性化的,与时俱进的文化氛围,不仅可以感染一线员工,从而提高员工的素质,而且创建的绿色文明工地,展示企业现场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外在形象。建筑企业要规范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合理布置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整齐有序堆放材料和设施,做好作业现场安全防护,给一线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项目部应设有员工文化活动娱乐场所,放置电视机、影碟机等娱乐设施,适时组织员工开展文体活动。这样才能营造出良好的施工现场文化氛围,给员工以家的感觉,激发其工作热情,增强企业向心力和职工凝聚力。建筑企业只有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切入点,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促进企业快速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篇12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抑或个人相比竞争对手,所拥有的重要优势与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决定了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而核心价值观往往又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其现在企业生产、管理、战略选择等多个环节中,建筑业企业间的根本差距不仅仅关乎技术设备等硬件,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的不同所造成的企业软实力差异。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渗透于企业发展战略,以及日常的生产和管理的每个环节,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体现在市场中。如中建三局,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标语、手段被众多的中小型建筑业企业模仿,却少有企业能够培育出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1]。企业文化搬不走,也不是简单就能够学来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企业文化形塑着核心竞争力

表面上,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具体的产品、品质、品牌等优势。但实质上,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向客户提供超值产品、服务的过程中,提供了竞争对手所不能模仿的能力,且受到客户的认同,为客户创造了额外价值。企业文化对员工素质的影响体现在工作方式、思想观念、行为模式、技术能力等多个方面,也为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思想基础和软环境。企业文化渗透在企业的方方面面,并通过产品、服务等传递到市场与客户层面。一定程度上而言,企业的特质源于该企业独特的文化,同时,不同特质的企业文化也形塑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

(三)创新文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经营业绩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赖企业文化的推动。建筑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施工能力、人员素质、核心技术上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些核心能力的提升有赖于企业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塑造与创新文化的氛围密不可分。面对建筑施工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专”是建筑业企业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而创新文化正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主要方式。只有树立明确的创新目标,培育企业良好的创新文化,依循恰当的创新模式,以优秀的创新队伍引领培养卓越的创新文化,才能培育、提升出企业独特的科技核心竞争力。

二、建筑业企业文化建设战略分析

(一)中国建筑业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概念进入中国,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和企业能力的“软实力”就受到重视,研究者与管理者都十分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培育。然而中国企业,尤其是身处传统行业的建筑业企业,受传统文化、自身文化以及公司体制架构等的影响,企业文化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部分建筑业企业甚至把企业文化建设当成内部的政治思想建设工作,用党支部建设活动、文体活动等作为文化建设的措施,甚至把张贴标语和口号看成文化建设,这种思想在建筑业还十分普遍。建筑业企业普遍存在注重文化建设的短期动力,却缺少长期建设的耐心和执着,文化培育策略往往无法发挥文化的作用,变革无法涉及深层内容。

(二)建筑业企业文化建设时机选择

建筑业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必须选择最为有利的启动时机。建筑业企业快速增长期、经营困境时期和效率低下时期是企业启动文化建设的三个良好契机。第一,若建筑业企业的经营业绩增长较快,企业人员数量、资金体量、管理纵深都将不断扩大,这时容易出现企业管理跟不上企业动作的问题,孕育着企业文化危机,也很容易出现企业管理“出轨”的可能,这时候管理者应抓住这一契机,变革、创新企业文化。第二,当建筑业企业经营业绩不佳,甚至出现大幅下滑的境况而管理者却找不出具体原因时,管理者应从企业文化角度寻找深层次的原因,大胆变革,这有助于振奋员工士气,提高企业业绩。第三,建筑业企业掣肘增多、效率低下的表面原因是人浮于事,但企业文化对这些问题的影响很深。所以当建筑业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以上问题时,除了寻找表面原因,更应该从文化角度加以思考,把握契机推进企业文化革新。

(三)建筑业企业文化形成机制

建筑业企业文化通常是在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为了适应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首先由企业领导、中高层管理者等少数人倡导和实践,进而通过制度固定下来,并通过一定手段的宣传、培训、奖惩等措施塑造独特的文化软实力,进而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强化固定下来。在这一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做到执行有力。首先,领导们必须明确文化建设是长期战略,下定文化建设的决心,并以身作则做好示范作用。其次,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执行力量的中坚,必须将文化建设的任务自上而下的贯彻落实。再者,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突出表现者,应加以鼓励与引导,并将一些好的措施用企业规章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快速形成。

三、建筑业企业文化培育策略

核心竞争力涉及的具体方面在学术界尚有分歧,针对建筑业企业的行业性质,笔者认为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包括技术层面、管理层面、市场层面三方面,建筑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三者的有机结合。因而本章就技术层面、管理层面、市场层面的核心竞争力来研究建筑业企业文化的培育策略。

(一)技术层面的建筑业企业文化建设

对于建筑业企业,技术层面创新是利用企业的智力资源获得新发明、新设计、新工艺等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建筑业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以求得竞争优势。文化层面,培育学习型组织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措施。学习型组织为建筑业企业的技术创造、革新,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提升提供了软环境的支持,同时,也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实践途径。学习型组织能促进员工持续学习的激情,促使企业进入持续学习、持续创新的良性循环。同时,学习型组织促使企业员工保持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有助于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创造以求取得市场中的竞争优势。目前建筑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主要途径有自主创新、合作创新、模仿创新三种,建筑企业应因地制宜地加以选择。自主创新战略。自主创新战略是企业为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在竞争战略上不采用模仿竞争者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而是通过自身的研发、开发,在产品、服务、技术等关键点上突破,获得核心竞争力,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合作创新战略。合作创新战略以建筑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发挥各自的优势能力以加快合作研发速度,突破建筑业复杂工程的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难点,实现创新的过程。模仿创新战略。模仿创新即通过模仿而进行的创新活动,能够降低企业的创新风险,包括完全模仿创新,模仿后再创新两种模式,建筑业企业应在模仿他人的技术之后,再积极创新,通过消化吸收做到超越对手。

(二)管理层面的建筑业企业文化建设

执行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十分重要,管理层面培育企业“执行文化”是增强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企业战略制定但无法执行是建筑业企业管理中常常遇到的问题,这其实是执行能力的缺失。高效的“企业执行文化”必然建立在良好的软环境中,应当通过适当的企业规章制度引导和模范员工的示范作用,来提升企业内部整体执行力。同时通过企业内部的某些“硬性约束”,让能“干成事”成为衡量人才的最重要的关键因素。培育建筑业企业管理层面的执行文化,主要包括领导者示范、创建执行文化机制、中层管理者执行文化实施、形成创建企业执行文化的良好氛围四个部分。首先,一旦领导者开始带头实施执行文化,对被领导者产生的示范效应是客观的,被领导者会产生实现同一行为的愿望;其次,需要创建执行文化机制,对企业运行过程中的执行有力和不力进行惩罚和奖励,树立标准;第三,中层管理者在公司运作中承上启下,是执行文化实施的关键;最后,要通过前三个环节的有效实施,带动整个企业创建执行文化的良好氛围,相互协调,保证整个企业稳定、有序、协调地运转。

篇13

人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所以,企业文化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打造出一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员工队伍,这是企业文化最根本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最终的落脚点。企业档案记载了企业从是产生、发展、壮大的全过程,详细记载了先进人物、重大事件等,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资料。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各级领导往往喜欢将这些资料拿出来,让职工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典型人物先进事例,以此激励职工,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企业周年庆的时候,可以利用档案部门提供的大量珍贵的文字、图片、视频及各奖状、奖杯、奖旗、奖牌等,通过丰富和改进《企业文化手册》、开展照片展、制作宣传片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企业这些年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有利于增强企业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职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扩大了企业在市场上的影响力,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进而提高综合竞争力。另外,企业档案中对职工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的记载,有利于满足职工的成就感,对自己和其他员工都是一种激励作用。

(二)企业档案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在新形势下,各个行业、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在激励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有效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企业不断向前发展。企业档案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详细、准确、具体的素材,如反映企业发展历程和发展精神的《厂史》,宣传企业荣誉的《企业荣誉汇编》,展现企业科研成果的《获奖科研产品汇编》等,这些都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而企业档案中记载的企业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可以为企业决策层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对下一步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也就是说,企业档案完整地记载了企业发展的历史,材料真实、可靠,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将企业发展的历史作为直接依据或重要参考,使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科学性。

(三)有利于建立适合市场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

企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也不相同,这就要求在具体的企业文化建设中,要积极利用企业档案进行反思和总结,进而确定具体的企业文化内容,明确哪些企业文化已经严重落伍,哪些企业文化符合时展要求,哪些文化企业文化需要进行局部调整等等,通过分析,形成独具特色、紧跟时代潮流、系统化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并充分展示企业良好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促进企业健康、快速、稳定发展。可以说,现代企业的竞争是更深层次的企业文化的竞争,所以,特别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需要注意的是,档案工作要与时俱进,跟上时展的步伐,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只满足于对档案的类和整理,更要注重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主动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并利用互联网为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传播企业文化建设信息,增强企业的知名度,激发职工的主人翁精神,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和社会的地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