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2:5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建设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TP3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4-0000-01
Computer Network of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Courses Based on the Work Process System
Ding Ming
(Heilongjiang Land Recla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Harbin150431,China)
Abstract:The courses system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Computer Network Major,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concept and continuous reform and innovation.The difference with the general education is vocational courses should be the systematic pursuit of the work process rather than the disciplinary structure of the systematic,therefore,I work with the current process of vocational college courses system concept,introduced the disciplin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 networks.
Keywords:Computer network;Working process;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一、引言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是在借鉴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基础上,根据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现状进行的课程体系的创新。其核心是开发教师教学思路,提高教师教学设计和实践教学能力,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不断获取知识与及技能。
对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新的课程体系要求以职业岗位的技能培训为核心,结合当前社会对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转变教师与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角色,即以学生为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教师为辅助咨询者,按照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要,模拟建设真实的、可操作的学习情境,完成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培养。
二、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岗位课程体系
(一)培养网络管理工程师的课程体系
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简称网管)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职业,在短短的几年内,已成为绝大多数企业中必设的工作岗位。网络管理员行业对网络管理员的要求基本就是大而全,不需要精通,但什么都要懂一些。所以,一个合格的网络管理员最好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网络设备、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应用开发等六个方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才能在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因此,在以培养网络管理工程师的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要着重加强对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网络设备、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应用开发六门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适当增加上机操作课程的学时,并通过校方联系相关计算机网络企业,组织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充分掌握网络维护技能。
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参加网络管理员的认证考试,如MCSA认证、Sun Solaris 10操作系统认证等。前者在Microsoft Windows 2003和 Server平台环境下对现有网络及系统进行实施、管理、故障排除等工作的专业人员而设计的;后者主要考察考生是否深入掌握网络管理的技巧,需要考生在Solaris网络管理方面有比较宽的知识面,包括如何配置和管理网络接口层、网络(网际层和传输层)、网络应用和Solaris IP过滤器等。此外网络管理员认证还有中国国家软件等级考试认证、思科认证等。
(二)培养网络安全工程师的课程体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网络化突破了应用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使信息的价值不断提高。但是与此同时,网页篡改、计算机病毒、系统非法入侵、数据泄密、网站欺骗、服务瘫痪、漏洞非法利用等信息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因而要求职业高校在计算机网络专业需要培养出能够在各级行政、企事业单位、网络公司、信息中心、互联网接入单位中从事信息安全服务、运维、管理工作的网络安全工程师。
对于这门课程的体系建设,首先要以德育为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的网络安全漏洞、木马病毒、篡改欺骗及攻击现象等问题进行剖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参加网络安全工程师的认证考试,如CIW网络安全认证、NISC国家信息化网络安全工程师、NSACE网络信息安全工程师认证体系、INSPC信息网络安全专业人员认证等。
(三)培养网页设计师的课程体系
网页设计师是指精通Photoshop,Corldraw,Frontpage,Dreamweaver等多项网页设计工具的网页设计人员。网页如门面,小到个人主页,大到大公司、大的政府部门以及国际组织等在网络上无不以网页作为自己的门面。当点击到网站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该网页的界面设计,如内容的介绍、按钮的摆放、文字的组合、色彩的应用、使用的引导等等。这一切都是网页设计的范畴,都是网页设计师的工作。
网页设计师即是专业的设计师,又是静态网站的开发工程师,不仅要懂页面的设计、规划、排版、HTML代码、FLASH动画甚至还要多懂一些代码,必须是全能型人才,特别是现在从2008年以后,W3C的推进,对网页设计师的标准也是越来越高,越来越精确。
因此,针对当前行业特征,对于网页设计师的培养课程体系也必须提出较高的标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精神,使学生对网页的设计有一个良好的设计理念。其次,要强化学生对网页设计所必备的软件工具,如Photoshop,Corldraw,Frontpage,Dreamweaver等的实际使用能力,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剖析讲解,同时注意对这些工具的使用技巧进行总结。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建设,必须要结合社会实际岗位对技术应用的要求进行教学,通过集“教、学、做”与“反思、改进”于一体的教学活动,来实现对知识的“直接迁移”,获得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从而培养出实践能力较强的网络工程师、网络安全师与网页设计师。
参考文献:
[1]张阳.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J].科技致富向导,2010
中图法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3-0000-0c
根据地方性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网络工程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与专业思想,掌握网络工程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网络工程意识与工程能力、良好的社会协调与职业发展潜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1]。
1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1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联系未来五年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制订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工程师”培养计划,主要包括网络规划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系统集成工程师、网络布线工程师、网络测试工程师、网络管理工程师[2-3]。
1.2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需求
根据“网络工程师”的各种职业需求,制定网络工程专业培养能力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网络工程规划与实施能力,网络系统布线、管理与部署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能力、网络工程管理能力、网络测试能力[3]。
1.3网络工程专业知识模块设计
根据“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网络工程专业制订了6个专业培养知识模块,包括网络工程规划设计知识模块、网络布线管理知识模块、网络系统安全知识模块、网络协议分析设计知识模块、网络工程管理知识模块、网络性能测试知识模块[4],如图1所示。将各知识模块的知识内容进行明确,并将相关内容分配到课程体系各个科目当中,以达到剔除教学内容的冗余,完成课程体系优化的作用。
1.4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依托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组织网络工程专业知识模块结构,构建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专业必修课程路由与交换技术、综合布线与工程管理、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网络安全技术,专业实战提高课程网络工程部署、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工程管理、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等课程[5]。网络工程课程体系中各课程之间递进关系如图2所示。
2贯通式案例设计
通过案例驱动式教学模式,将“枣庄学院校园网规划与设计”项目的设计实施过程贯通到课程群各个科目当中,计算机网络完成网络基础知识、网络整体规划、IP地址划分、网络服务器配置任务;路由与交换技术完成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维护工作;综合布线与工程管理完成线路的铺设与维护工作;校园网的安全、防火墙的配置交给网络安全技术来完成;网络协议分析、网络应用程序编写任务交给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课程完成;网络性能测试由网络性能测试课程完成;最后网络规划、网络构建在专业实战课程中完成。多门课程共同完成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如图3-4所示[6]。
3总结
以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为导向,制定课程体系标准,确定课程体系知识模块,统一分配教学内容,弱化课程界限,避免教学内容重复;通过贯通式案例整合课程体系,强调网络工程师职业素质的培养;将贯通式案例项目分解成多个任务,分配到网络工程专业的每门课程之中,让学生每门课当中完成既定的分解任务,在通过综合实习实践环节将任务组合,完成本课程在贯通式案例中的设计实施部分。
参考文献:
[1]王文龙.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5(3).
[2]石元泉,彭小宁.地方二本高校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怀化学院为例[J].计算机教育,2015(7).
[3]施晓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
[4]王伍柒,钟元权,袁兆荣.组网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1).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体系建设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以及广泛应用,信息安全已经被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信息安全的意义从大的方面来说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从小的方面来说关系到公私财物和个人隐私的安全。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安全,必须有专门的人才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进行管理、使用和维护,目前不少院校相继开设了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由于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面及涵盖面非常广,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必须首先对社会需求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再根据调研结果开发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课程体系。
二、当前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部分高职院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主要考虑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对社会的需求不够重视,这样使课程的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毕业以后,不能立即做到学以致用。
2.重理论轻实践
部分高职院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往往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较少考虑如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好的理论知识,而实际操作技能较差。
3.未面向职业岗位群,专业口径较窄
部分高职院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往往只按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进行建设,较少面向实际的工作岗位,这样学生毕业后一般无法直接上岗;部分高职院校虽然面向实际的职业岗位构建课程体系,但专业口径较窄,因此也会影响学生的就业。
三、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1.以就业为导向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社会的当前发展状况来设置课程。第二,面向职业岗位群设置课程,做到“所学即所用”。第三,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建设。
2.以职业能力为目标
分析职业岗位群中各个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完成有关的课程学习后,即可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
3.理论知识与实作技能兼顾
课程体系建设要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和够用”为原则,要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
在构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之前,应首先根据社会需求确定职业岗位,并根据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课程体系建设。
1.职业岗位分析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就业,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宜采用“宽专业口径”,即不仅面向信息安全方向,还可以面向网络应用等基础方向,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职业岗位。经过对本地区进行社会调研,可确定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群中包括“信息安全技术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网络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师”、“计算机和网络硬件设备及信息安全产品营销”等岗位。
2.职业能力分析
(1)信息安全技术工程师
具有使用防病毒系统、反间谍系统、IPS系统的能力;具有安装网络设备和安全硬件产品的能力;具有全面制定和实施信息安全策略的能力;具有攻击和防御的能力;具有信息安全审计的能力。
(2)网络管理员
具有安装和配置网络终端以及网络设备的能力;具有定位和排除常见网络故障的能力;具有设计和实施网络安全策略的能力。
(3)网络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师
具有协助安装大中型网络以及协助验收和测试网络的能力;具有排除网络设备或系统故障的能力;具有为客户解决网络技术问题、为客户提供培训并协助客户管理和配置网络设备的能力。
(4)计算机和网络硬件设备及信息安全产品营销
具有组建及维护计算机系统的能力;具有根据网络设计方案选配、安装、调试及维护网络硬件设备的能力;具有使用常用安全产品以及对安全产品进行升级维护的能力。
3.构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根据调研结果确定职业岗位群,并完成各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以后,就可以按照“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来构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要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和够用”为原则,要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包括课内实验、项目实训、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各主干课程的实践部分一般应达到总课时的50%。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主要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表1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在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专业建设中,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高职院校在建设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应“以就业为导向”,首先对社会需求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研,然后根据调研结果确定职业岗位群并分析各岗位的职业能力,最后在此基础上开发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使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许丽婷(1974-),女,江苏徐州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讲师、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网络与分布式系统方向的研究。(江苏南京210046)
[课题项目]本文系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面向职业岗位群的高职IT类人才培养规格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ZYLX201104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2-0149-02
在网络技术、产品的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如果还按照传统的课程体系来开展教育教学,培养出的网络人才将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在保持基本理论和技术不大变的前提下,必须根据当前网络技术的新动向,不断调整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
一、人才培养方向及相关岗位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我院对分布在长江三角的毕业生就业岗位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专业在企业、机关、公司、学校等部门的应用情况的分析,进一步调整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以使其更合理,适应时代的需求。课程体系的构建要面向职业岗位,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基本要素。把从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从事网络建设、管理、维护等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或IT行业,从事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工程规划施工、网络工程管理、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网站建设及维护等工作;也可从事相关的技术研究、产品的开发和工程设计的研发工作以及IT产品销售、市场的技术支持与维护维修服务。
二、改革方向
首先,基础理论课程数量及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可根据高职生的特点,合并、压缩、调整原有课程中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适时开设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实际操作能力的新课程。例如,高等数学开设的难度不要太深,可去掉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然而,英语教学要贯穿始终。在网络设备的操作和调试中,常会遇到大量英语词汇,并且有些网络设备和技术来自国外,如Cisco的设备和技术、Unix操作系统等。如果搞网络技术的人不懂英语或英语很差,可能会给工作带来麻烦。故继大学英语课程之后,仍需开设专业英语。如果采用双语教学,那么,双语教学的课程一般应选择比较简单的课程进行,如计算机网络基础等课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其次,加强实践和实训教学,工学结合。为此,我们做了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强化实验环节。我们在课程教学完成后,增加针对性较强的综合性项目专题实训,按照就业岗位群的要求,选取适当的实践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纳入课程领域。第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强网络实训室的建设。例如,2006年我校与福建锐捷网络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了网络工程实验室。2011年我校再次投资组建综合布线实验室和信息安全实验室。学生在实验室中可以完成交换机与路由器的配置、网络跳线制作、链路端接、智能化设备安装、入侵行为检测、WEB服务蜜罐部署、企业典型网络安全架构部署等一系列的实验,既增长了知识,又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动手能力。第三,我校计算机类专业采用了“2.5+0.5”教学体系模式,也就是说在学生三年的学习时间里,学校将安排半年的校外工作体验,即顶岗实习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性教学的组织,将学与做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课程体系紧跟最新技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提高“新”技术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突出“新”技术在技能培养中的作用,对发展迅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尤为必要。结合学校已有教学和实训条件,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和实训方式,满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和社会实际需要的无缝连接,让学生做到所学即所用。例如,我们提高了网络安全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例,除了网络安全课程外,又开设了病毒防护、信息安全项目实训,使学生对当前最新的安全技术有较深入的学习。我们还新开设了无线网络技术、网络新技术应用等新型课程。另外,开设选修课也是弥补职业技术课程和网络技术发展缝隙的重要方式。此类课程可以让学生掌握工作所必需的网络技术的新发展,从而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自我发展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体系的改革
计算机网络专业各阶段课程分布在高职学生的5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当中。为了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不断变化的需求,保证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实现,我们根据工作过程设计课程群,紧扣专业的核心技能,对课程体系中陈旧和重复的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整合,增加了“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方面的课程;压缩了“网络编程与应用”在原有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删减了一些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关系不大的课程,如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合并了内容相近而又互有交叉的课程,如把计算机通信课程并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通过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拓宽基础知识面,适时地把一些反映当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充实到课程教学中来,建立以“网络技术及工程”为主要技能培养线、“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与“网络编程与应用”为辅助技能培养线的一套实用、科学、系统、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能适应相当一段时期的技术更新,课程之间的内容具有连续、递进和外延展宽的特性。
“网络技术及工程”是网络专业学生主要的工程技能,其主要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一是网络设计与实施能力,使学生能够胜任网络施工管理及简单的网络方案设计等工作岗位;二是网络管理能力,侧重培养学生对网络软环境的管理能力。其前期课程以计算机网络基础奠定网络工程的基础;中期的课程是TCP/IP基础、网络操作系统、综合布线、无线网络技术、交换机路由配置与管理等,这些课程是掌握网络工程系统集成技能的关键性课程。在这两种专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由于大多数的单位网络设计与施工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故网络管理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培养学生的网络管理能力时,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Windows Server的网络管理方法,更要熟悉网络服务器上经常使用的Linux操作系统或Unix操作系统,具有在真正的网络操作系统下配置、管理及实施网络服务功能的能力。
随着网络犯罪的增多,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要管好网络,就要熟悉各种网络环境下基本的安全防范方法和安全实施技术。因此,要开设与网络安全相关的课程,如网络安全、病毒防护、数据安全等,让学生学习如漏洞的类型和修补方法等内容,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及数据文件的加密和备份等内容,全面掌握这一目前非常热门的课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缩短课程体系与实际技术发展之间的距离。
“网络编程与应用”区别于研究生、本科教育培养的网络软件技术开发师,应大力培养面向中小型企业、公司、学校、行政事业单位的网站开发设计员。目前,用于开发的工具种类繁多,不可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全部掌握,作为编程人员至少要熟练掌握一种语言,能熟练使用一种开发工具和环境。可以将网络编程类课程划分为两个主线的教学,一个主线是网页设计与制作、程序设计、JSP开发与WEB应用;另一个主线是网络数据库应用开发、JAVA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在这两个主线的教学中,前者侧重于培养学生网站建设及维护能力,后者则着力于培养网络环境下的软件开发技术人才。由于我们学院有专门的软件开发教研室,故根据培养目标,我们专业选择了前者开展教学。实践证明,前者更容易掌握,使学生能较好、较快地掌握网站建设方面的知识,在毕业设计中许多学生建设的网站功能完善,界面亲和力强。
学生修完以上三条人才培养线的课程后,将接受网络设计与实施、网络管理、信息安全以及网站建设及维护的项目专题实训。这四个项目实训融合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所涉及的相关核心技能,模仿工作流程组织教学。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使学生完成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积累最初的项目经验。这样,学生无论是毕业设计还是将来走向工作岗位,都能快速进入角色。
此外,针对不同的学生,把“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的内容区分开。“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一门向全院开设的专业知识课程。通过调整,把网络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内容与其他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内容区分。网络专业学生“计算机网络基础”的课程内容更深一些,偏于网络体系结构、数据通信的讲述,而其他专业学生的课程内容要浅一些,偏于应用。
选修课可以将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证书教育(如微软的网络管理员、计算机三级、思科的CCNA等)纳入课程体系,学生在完成课程和综合训练后,能够参加、通过并获得相关证书。选修课也可以是一些网络新技术的介绍或对现有课程体系的一些补充。例如,在网络编程与应用方向上选择了网页设计与制作、程序设计、JSP开发与WEB应用的教学主线,则可以将网络数据库应用开发、JAVA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作为选修课开设。通过学生自主选择选修课,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自学能力,以便毕业时能够很快适应社会,满足企业要求。
四、结束语
完备的课程体系建设需要一套相配套的教材。由于教材建设本身是一项耗费大、周期长、见效慢的工作,因此,保持教材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相协调是课程体系改革后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应注意各课程教学内容具有不可重复,知识点之间存在相对独立和离散性,如果知识点之间关系亲和,则内容可集群。总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只有本着“建立社会需要、紧跟最新技术、相对比较稳定的课程体系结构”的原则,调整课程设置,才能为社会提供大量高效合格的网络技术实施劳动者。
[参考文献]
[1]黄永元.职业教育中网络专业的规划及课程设置探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3).
[2]闫英战.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7).
[3]翟宏群,冯茂岩.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4]李康乐,解晨光,张明辉,等.高职网络专业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5]何文霞.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6-3801-02
Research on Networking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Mode
DONG Ming-gang, CHENG Xiao-hui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ilin 541004, China)
Abstract: Networking engineering is a new professional, how to design a realistic network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mode is an impor tant problem. Based on analyzing the target of network engineering,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tworking engineering personnel training pro gram from network engineering curriculum system and practical training. The proposed program meets the capacities required by employ ers. And it is valuable for networking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 network engineer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curriculum; practice
网络工程专业是近几年在计算机专业和通信专业基础之上发展出来的一个新兴的专业。由于在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体系建设方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相对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和通信专业而言,网络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还很不成熟和完善。目前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培养方案,另一个是以通信技术为主的培养方案。这两类都没有突出网络工程的特色,没有清晰的专业定位,因而严重影响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近几年,对于如何构建科学的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也有人做了一些研究。文献[1]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文献[2]突出了人才培养方案方向性和实践性。文献[3]提出了“平台+方向”的专业课程知识体系。文献[4]对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全面的论述。
网络工程是我校2008年新增的一个专业。如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虽然我区有部分高校也开设了网络工程专业,但由于各高校实际情况和侧重点不同,同时也为了避免竞争,突出专业特色,其它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不能直接照搬。在大量的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套与我校实际相适应的科学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1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我校实际,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和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掌握网络工程中近代通信网络的基本理论及网络工程的实用技术,了解网络协议体系、网络互联技术,具备网络规划、设计与实现以及网络程序设计开发能力,能从事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网络应用开发、网络安全与维护等工作,具有网络软件开发和较强网络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适合在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部队、研究机构、金融保险业、独资与合资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单位从事科研、开发、应用、管理工作以及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开发、系统集成、网络的设计、应用、维护和管理工作。
2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2.1打通基础课程,夯实专业基础
打通了信息类6门主干课程,本着“宽口径、重基础”的原则,打通了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分析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C语言程序设计六门主干专业课程。同时考虑到本专业同时具有计算机和通信的特点,在学科基础课程中还增设了《离散数学》和《现代通信技术》两门相关的专业的理论课程,以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
此外,在选修课程设置方面,考虑到与《网络工程》专业对应的硕士点是在计算机学科,为满足部分同学考研的需要,将《计算机组成原理》和《编译原理》等课程列为选修课,以方便学生应考。
2.2设置专业方向,突出培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