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建设

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建设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2:5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建设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建设

篇1

中图分类号:TP3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4-0000-01

Computer Network of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Courses Based on the Work Process System

Ding Ming

(Heilongjiang Land Recla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Harbin150431,China)

Abstract:The courses system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Computer Network Major,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concept and continuous reform and innovation.The difference with the general education is vocational courses should be the systematic pursuit of the work process rather than the disciplinary structure of the systematic,therefore,I work with the current process of vocational college courses system concept,introduced the disciplin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 networks.

Keywords:Computer network;Working process;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一、引言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是在借鉴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基础上,根据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现状进行的课程体系的创新。其核心是开发教师教学思路,提高教师教学设计和实践教学能力,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不断获取知识与及技能。

对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新的课程体系要求以职业岗位的技能培训为核心,结合当前社会对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转变教师与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角色,即以学生为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教师为辅助咨询者,按照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要,模拟建设真实的、可操作的学习情境,完成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培养。

二、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岗位课程体系

(一)培养网络管理工程师的课程体系

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简称网管)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职业,在短短的几年内,已成为绝大多数企业中必设的工作岗位。网络管理员行业对网络管理员的要求基本就是大而全,不需要精通,但什么都要懂一些。所以,一个合格的网络管理员最好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网络设备、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应用开发等六个方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才能在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因此,在以培养网络管理工程师的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要着重加强对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网络设备、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应用开发六门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适当增加上机操作课程的学时,并通过校方联系相关计算机网络企业,组织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充分掌握网络维护技能。

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参加网络管理员的认证考试,如MCSA认证、Sun Solaris 10操作系统认证等。前者在Microsoft Windows 2003和 Server平台环境下对现有网络及系统进行实施、管理、故障排除等工作的专业人员而设计的;后者主要考察考生是否深入掌握网络管理的技巧,需要考生在Solaris网络管理方面有比较宽的知识面,包括如何配置和管理网络接口层、网络(网际层和传输层)、网络应用和Solaris IP过滤器等。此外网络管理员认证还有中国国家软件等级考试认证、思科认证等。

(二)培养网络安全工程师的课程体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网络化突破了应用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使信息的价值不断提高。但是与此同时,网页篡改、计算机病毒、系统非法入侵、数据泄密、网站欺骗、服务瘫痪、漏洞非法利用等信息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因而要求职业高校在计算机网络专业需要培养出能够在各级行政、企事业单位、网络公司、信息中心、互联网接入单位中从事信息安全服务、运维、管理工作的网络安全工程师。

对于这门课程的体系建设,首先要以德育为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的网络安全漏洞、木马病毒、篡改欺骗及攻击现象等问题进行剖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参加网络安全工程师的认证考试,如CIW网络安全认证、NISC国家信息化网络安全工程师、NSACE网络信息安全工程师认证体系、INSPC信息网络安全专业人员认证等。

(三)培养网页设计师的课程体系

网页设计师是指精通Photoshop,Corldraw,Frontpage,Dreamweaver等多项网页设计工具的网页设计人员。网页如门面,小到个人主页,大到大公司、大的政府部门以及国际组织等在网络上无不以网页作为自己的门面。当点击到网站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该网页的界面设计,如内容的介绍、按钮的摆放、文字的组合、色彩的应用、使用的引导等等。这一切都是网页设计的范畴,都是网页设计师的工作。

网页设计师即是专业的设计师,又是静态网站的开发工程师,不仅要懂页面的设计、规划、排版、HTML代码、FLASH动画甚至还要多懂一些代码,必须是全能型人才,特别是现在从2008年以后,W3C的推进,对网页设计师的标准也是越来越高,越来越精确。

因此,针对当前行业特征,对于网页设计师的培养课程体系也必须提出较高的标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精神,使学生对网页的设计有一个良好的设计理念。其次,要强化学生对网页设计所必备的软件工具,如Photoshop,Corldraw,Frontpage,Dreamweaver等的实际使用能力,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剖析讲解,同时注意对这些工具的使用技巧进行总结。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建设,必须要结合社会实际岗位对技术应用的要求进行教学,通过集“教、学、做”与“反思、改进”于一体的教学活动,来实现对知识的“直接迁移”,获得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从而培养出实践能力较强的网络工程师、网络安全师与网页设计师。

参考文献:

[1]张阳.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J].科技致富向导,2010

篇2

中图法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3-0000-0c

根据地方性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网络工程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与专业思想,掌握网络工程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网络工程意识与工程能力、良好的社会协调与职业发展潜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1]。

1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1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联系未来五年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制订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工程师”培养计划,主要包括网络规划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系统集成工程师、网络布线工程师、网络测试工程师、网络管理工程师[2-3]。

1.2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需求

根据“网络工程师”的各种职业需求,制定网络工程专业培养能力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网络工程规划与实施能力,网络系统布线、管理与部署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能力、网络工程管理能力、网络测试能力[3]。

1.3网络工程专业知识模块设计

根据“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网络工程专业制订了6个专业培养知识模块,包括网络工程规划设计知识模块、网络布线管理知识模块、网络系统安全知识模块、网络协议分析设计知识模块、网络工程管理知识模块、网络性能测试知识模块[4],如图1所示。将各知识模块的知识内容进行明确,并将相关内容分配到课程体系各个科目当中,以达到剔除教学内容的冗余,完成课程体系优化的作用。

1.4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依托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组织网络工程专业知识模块结构,构建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专业必修课程路由与交换技术、综合布线与工程管理、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网络安全技术,专业实战提高课程网络工程部署、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工程管理、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等课程[5]。网络工程课程体系中各课程之间递进关系如图2所示。

2贯通式案例设计

通过案例驱动式教学模式,将“枣庄学院校园网规划与设计”项目的设计实施过程贯通到课程群各个科目当中,计算机网络完成网络基础知识、网络整体规划、IP地址划分、网络服务器配置任务;路由与交换技术完成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维护工作;综合布线与工程管理完成线路的铺设与维护工作;校园网的安全、防火墙的配置交给网络安全技术来完成;网络协议分析、网络应用程序编写任务交给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课程完成;网络性能测试由网络性能测试课程完成;最后网络规划、网络构建在专业实战课程中完成。多门课程共同完成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如图3-4所示[6]。

3总结

以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为导向,制定课程体系标准,确定课程体系知识模块,统一分配教学内容,弱化课程界限,避免教学内容重复;通过贯通式案例整合课程体系,强调网络工程师职业素质的培养;将贯通式案例项目分解成多个任务,分配到网络工程专业的每门课程之中,让学生每门课当中完成既定的分解任务,在通过综合实习实践环节将任务组合,完成本课程在贯通式案例中的设计实施部分。

参考文献:

[1]王文龙.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5(3).

[2]石元泉,彭小宁.地方二本高校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怀化学院为例[J].计算机教育,2015(7).

[3]施晓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

[4]王伍柒,钟元权,袁兆荣.组网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1).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体系建设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以及广泛应用,信息安全已经被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信息安全的意义从大的方面来说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从小的方面来说关系到公私财物和个人隐私的安全。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安全,必须有专门的人才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进行管理、使用和维护,目前不少院校相继开设了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由于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面及涵盖面非常广,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必须首先对社会需求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再根据调研结果开发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课程体系。

二、当前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部分高职院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主要考虑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对社会的需求不够重视,这样使课程的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毕业以后,不能立即做到学以致用。

2.重理论轻实践

部分高职院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往往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较少考虑如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好的理论知识,而实际操作技能较差。

3.未面向职业岗位群,专业口径较窄

部分高职院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往往只按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进行建设,较少面向实际的工作岗位,这样学生毕业后一般无法直接上岗;部分高职院校虽然面向实际的职业岗位构建课程体系,但专业口径较窄,因此也会影响学生的就业。

三、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1.以就业为导向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社会的当前发展状况来设置课程。第二,面向职业岗位群设置课程,做到“所学即所用”。第三,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建设。

2.以职业能力为目标

分析职业岗位群中各个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完成有关的课程学习后,即可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

3.理论知识与实作技能兼顾

课程体系建设要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和够用”为原则,要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

在构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之前,应首先根据社会需求确定职业岗位,并根据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课程体系建设。

1.职业岗位分析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就业,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宜采用“宽专业口径”,即不仅面向信息安全方向,还可以面向网络应用等基础方向,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职业岗位。经过对本地区进行社会调研,可确定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群中包括“信息安全技术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网络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师”、“计算机和网络硬件设备及信息安全产品营销”等岗位。

2.职业能力分析

(1)信息安全技术工程师

具有使用防病毒系统、反间谍系统、IPS系统的能力;具有安装网络设备和安全硬件产品的能力;具有全面制定和实施信息安全策略的能力;具有攻击和防御的能力;具有信息安全审计的能力。

(2)网络管理员

具有安装和配置网络终端以及网络设备的能力;具有定位和排除常见网络故障的能力;具有设计和实施网络安全策略的能力。

(3)网络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师

具有协助安装大中型网络以及协助验收和测试网络的能力;具有排除网络设备或系统故障的能力;具有为客户解决网络技术问题、为客户提供培训并协助客户管理和配置网络设备的能力。

(4)计算机和网络硬件设备及信息安全产品营销

具有组建及维护计算机系统的能力;具有根据网络设计方案选配、安装、调试及维护网络硬件设备的能力;具有使用常用安全产品以及对安全产品进行升级维护的能力。

3.构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根据调研结果确定职业岗位群,并完成各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以后,就可以按照“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来构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要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和够用”为原则,要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包括课内实验、项目实训、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各主干课程的实践部分一般应达到总课时的50%。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主要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表1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在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专业建设中,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高职院校在建设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应“以就业为导向”,首先对社会需求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研,然后根据调研结果确定职业岗位群并分析各岗位的职业能力,最后在此基础上开发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使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篇4

[作者简介]许丽婷(1974-),女,江苏徐州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讲师、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网络与分布式系统方向的研究。(江苏南京210046)

[课题项目]本文系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面向职业岗位群的高职IT类人才培养规格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ZYLX201104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2-0149-02

在网络技术、产品的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如果还按照传统的课程体系来开展教育教学,培养出的网络人才将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在保持基本理论和技术不大变的前提下,必须根据当前网络技术的新动向,不断调整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

一、人才培养方向及相关岗位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我院对分布在长江三角的毕业生就业岗位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专业在企业、机关、公司、学校等部门的应用情况的分析,进一步调整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以使其更合理,适应时代的需求。课程体系的构建要面向职业岗位,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基本要素。把从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从事网络建设、管理、维护等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或IT行业,从事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工程规划施工、网络工程管理、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网站建设及维护等工作;也可从事相关的技术研究、产品的开发和工程设计的研发工作以及IT产品销售、市场的技术支持与维护维修服务。

二、改革方向

首先,基础理论课程数量及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可根据高职生的特点,合并、压缩、调整原有课程中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适时开设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实际操作能力的新课程。例如,高等数学开设的难度不要太深,可去掉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然而,英语教学要贯穿始终。在网络设备的操作和调试中,常会遇到大量英语词汇,并且有些网络设备和技术来自国外,如Cisco的设备和技术、Unix操作系统等。如果搞网络技术的人不懂英语或英语很差,可能会给工作带来麻烦。故继大学英语课程之后,仍需开设专业英语。如果采用双语教学,那么,双语教学的课程一般应选择比较简单的课程进行,如计算机网络基础等课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其次,加强实践和实训教学,工学结合。为此,我们做了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强化实验环节。我们在课程教学完成后,增加针对性较强的综合性项目专题实训,按照就业岗位群的要求,选取适当的实践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纳入课程领域。第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强网络实训室的建设。例如,2006年我校与福建锐捷网络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了网络工程实验室。2011年我校再次投资组建综合布线实验室和信息安全实验室。学生在实验室中可以完成交换机与路由器的配置、网络跳线制作、链路端接、智能化设备安装、入侵行为检测、WEB服务蜜罐部署、企业典型网络安全架构部署等一系列的实验,既增长了知识,又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动手能力。第三,我校计算机类专业采用了“2.5+0.5”教学体系模式,也就是说在学生三年的学习时间里,学校将安排半年的校外工作体验,即顶岗实习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性教学的组织,将学与做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课程体系紧跟最新技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提高“新”技术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突出“新”技术在技能培养中的作用,对发展迅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尤为必要。结合学校已有教学和实训条件,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和实训方式,满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和社会实际需要的无缝连接,让学生做到所学即所用。例如,我们提高了网络安全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例,除了网络安全课程外,又开设了病毒防护、信息安全项目实训,使学生对当前最新的安全技术有较深入的学习。我们还新开设了无线网络技术、网络新技术应用等新型课程。另外,开设选修课也是弥补职业技术课程和网络技术发展缝隙的重要方式。此类课程可以让学生掌握工作所必需的网络技术的新发展,从而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自我发展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体系的改革

计算机网络专业各阶段课程分布在高职学生的5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当中。为了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不断变化的需求,保证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实现,我们根据工作过程设计课程群,紧扣专业的核心技能,对课程体系中陈旧和重复的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整合,增加了“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方面的课程;压缩了“网络编程与应用”在原有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删减了一些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关系不大的课程,如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合并了内容相近而又互有交叉的课程,如把计算机通信课程并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通过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拓宽基础知识面,适时地把一些反映当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充实到课程教学中来,建立以“网络技术及工程”为主要技能培养线、“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与“网络编程与应用”为辅助技能培养线的一套实用、科学、系统、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能适应相当一段时期的技术更新,课程之间的内容具有连续、递进和外延展宽的特性。

“网络技术及工程”是网络专业学生主要的工程技能,其主要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一是网络设计与实施能力,使学生能够胜任网络施工管理及简单的网络方案设计等工作岗位;二是网络管理能力,侧重培养学生对网络软环境的管理能力。其前期课程以计算机网络基础奠定网络工程的基础;中期的课程是TCP/IP基础、网络操作系统、综合布线、无线网络技术、交换机路由配置与管理等,这些课程是掌握网络工程系统集成技能的关键性课程。在这两种专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由于大多数的单位网络设计与施工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故网络管理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培养学生的网络管理能力时,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Windows Server的网络管理方法,更要熟悉网络服务器上经常使用的Linux操作系统或Unix操作系统,具有在真正的网络操作系统下配置、管理及实施网络服务功能的能力。

随着网络犯罪的增多,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要管好网络,就要熟悉各种网络环境下基本的安全防范方法和安全实施技术。因此,要开设与网络安全相关的课程,如网络安全、病毒防护、数据安全等,让学生学习如漏洞的类型和修补方法等内容,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及数据文件的加密和备份等内容,全面掌握这一目前非常热门的课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缩短课程体系与实际技术发展之间的距离。

“网络编程与应用”区别于研究生、本科教育培养的网络软件技术开发师,应大力培养面向中小型企业、公司、学校、行政事业单位的网站开发设计员。目前,用于开发的工具种类繁多,不可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全部掌握,作为编程人员至少要熟练掌握一种语言,能熟练使用一种开发工具和环境。可以将网络编程类课程划分为两个主线的教学,一个主线是网页设计与制作、程序设计、JSP开发与WEB应用;另一个主线是网络数据库应用开发、JAVA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在这两个主线的教学中,前者侧重于培养学生网站建设及维护能力,后者则着力于培养网络环境下的软件开发技术人才。由于我们学院有专门的软件开发教研室,故根据培养目标,我们专业选择了前者开展教学。实践证明,前者更容易掌握,使学生能较好、较快地掌握网站建设方面的知识,在毕业设计中许多学生建设的网站功能完善,界面亲和力强。

学生修完以上三条人才培养线的课程后,将接受网络设计与实施、网络管理、信息安全以及网站建设及维护的项目专题实训。这四个项目实训融合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所涉及的相关核心技能,模仿工作流程组织教学。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使学生完成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积累最初的项目经验。这样,学生无论是毕业设计还是将来走向工作岗位,都能快速进入角色。

此外,针对不同的学生,把“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的内容区分开。“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一门向全院开设的专业知识课程。通过调整,把网络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内容与其他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内容区分。网络专业学生“计算机网络基础”的课程内容更深一些,偏于网络体系结构、数据通信的讲述,而其他专业学生的课程内容要浅一些,偏于应用。

选修课可以将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证书教育(如微软的网络管理员、计算机三级、思科的CCNA等)纳入课程体系,学生在完成课程和综合训练后,能够参加、通过并获得相关证书。选修课也可以是一些网络新技术的介绍或对现有课程体系的一些补充。例如,在网络编程与应用方向上选择了网页设计与制作、程序设计、JSP开发与WEB应用的教学主线,则可以将网络数据库应用开发、JAVA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作为选修课开设。通过学生自主选择选修课,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自学能力,以便毕业时能够很快适应社会,满足企业要求。

四、结束语

完备的课程体系建设需要一套相配套的教材。由于教材建设本身是一项耗费大、周期长、见效慢的工作,因此,保持教材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相协调是课程体系改革后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应注意各课程教学内容具有不可重复,知识点之间存在相对独立和离散性,如果知识点之间关系亲和,则内容可集群。总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只有本着“建立社会需要、紧跟最新技术、相对比较稳定的课程体系结构”的原则,调整课程设置,才能为社会提供大量高效合格的网络技术实施劳动者。

[参考文献]

[1]黄永元.职业教育中网络专业的规划及课程设置探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3).

[2]闫英战.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7).

[3]翟宏群,冯茂岩.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4]李康乐,解晨光,张明辉,等.高职网络专业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5]何文霞.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6-3801-02

Research on Networking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Mode

DONG Ming-gang, CHENG Xiao-hui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ilin 541004, China)

Abstract: Networking engineering is a new professional, how to design a realistic network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mode is an impor tant problem. Based on analyzing the target of network engineering,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tworking engineering personnel training pro gram from network engineering curriculum system and practical training. The proposed program meets the capacities required by employ ers. And it is valuable for networking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 network engineer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curriculum; practice

网络工程专业是近几年在计算机专业和通信专业基础之上发展出来的一个新兴的专业。由于在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体系建设方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相对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和通信专业而言,网络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还很不成熟和完善。目前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培养方案,另一个是以通信技术为主的培养方案。这两类都没有突出网络工程的特色,没有清晰的专业定位,因而严重影响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近几年,对于如何构建科学的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也有人做了一些研究。文献[1]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文献[2]突出了人才培养方案方向性和实践性。文献[3]提出了“平台+方向”的专业课程知识体系。文献[4]对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全面的论述。

网络工程是我校2008年新增的一个专业。如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虽然我区有部分高校也开设了网络工程专业,但由于各高校实际情况和侧重点不同,同时也为了避免竞争,突出专业特色,其它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不能直接照搬。在大量的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套与我校实际相适应的科学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1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我校实际,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和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掌握网络工程中近代通信网络的基本理论及网络工程的实用技术,了解网络协议体系、网络互联技术,具备网络规划、设计与实现以及网络程序设计开发能力,能从事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网络应用开发、网络安全与维护等工作,具有网络软件开发和较强网络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适合在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部队、研究机构、金融保险业、独资与合资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单位从事科研、开发、应用、管理工作以及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开发、系统集成、网络的设计、应用、维护和管理工作。

2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2.1打通基础课程,夯实专业基础

打通了信息类6门主干课程,本着“宽口径、重基础”的原则,打通了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分析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C语言程序设计六门主干专业课程。同时考虑到本专业同时具有计算机和通信的特点,在学科基础课程中还增设了《离散数学》和《现代通信技术》两门相关的专业的理论课程,以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

此外,在选修课程设置方面,考虑到与《网络工程》专业对应的硕士点是在计算机学科,为满足部分同学考研的需要,将《计算机组成原理》和《编译原理》等课程列为选修课,以方便学生应考。

2.2设置专业方向,突出培养特色

篇6

1.背景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更多的应用功能(如网上办公、网上政务、网上购物等)通过互联网得以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岗位分类也进一步细化为网络管理人员、软件设计人员、网络WEB编辑人员、网络工程设计施工人员、网站设计制作人员等。民办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如何全面构建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民办院校面临的紧迫问题。

2.民办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当前社会将人才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2类。学术型人才主要是对客观规律进行研究;应用型人才则是对客观规律进行实践,通过实践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在实践工作中应用型人才又可分为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这3类应用型人才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实践能力的阶段划分的。工程型人才主要对系统进行设计规划;技术型人才在一线工作环境中进行开发和管理;技能型人才则在一线环境中进行操作,在生产服务建设等行业从事具体的生产实践活动。

民办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对一些出色的学生可重点培养成工程型人才,个别资质优秀的学生可以通过继续深造成为学术型的人才。网络工程分院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社会对职业岗位的技术要求及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网络专业技术的网站建设、网络工程、网络安全等方向的高技能型人才。分院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开展专业建设。

3.专业建设具体实施方法

3.1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包括专业教学、课程理论教学、实验实训计划等,目的是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如在进行实训实践时,计划内容要围绕课程进行设置,要有可操作性。

制订计划时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如“就业导向”“订单式”培养等成功经验。

(2)结合学校情况及专业特点,引入“专业技能+外语水平+创业素质”模式。

(3)教学计划的制订要体现“静”与“动”的结合。“静”是指网络专业的基本课程,包括基本操作、理论、原理、程序设计思想等内容;“动”是指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学校通常为一届学生制订一个在校期间的整体的教学计划,同时在每个学期也会根据行业技术的发展情况及人才市场的变化而进行计划的更新。

(4)体现以培养应用技能为主的教学思想。

3.2设置课程体系

计算机网络专业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主要包括网络基本知识、体系结构、协议组、网络工作原理和各种接入技术。

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网络工程分院将学生的专业课程划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特色实训4个部分,部分课程设置如图1所示。公共基础课包括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专业基础课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专业课程侧重于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构建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它直接面对就业岗位群。实训课程与专业课紧密结合,如网站建设方向的学生需要学习网络数据库技术、网站建设与ASP应用、DIV+CSS网站布局、PHP与Mysql、网站设计综合实训等课程;网络工程方向的要学习网络设备与企业网构建、组网工程、局域网组网工程、无线网络组网、综合智能布线、综合布线与测试等课程;面向网络安全的学生要学习黑客攻防技术、互联网体系结构、Linux网络管理、数据加密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课程。在特色实训课程中,学校购置了高中低档不同规格的网络设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搭建实验实训环境。学校与一些IT企业合作建立专业网络实训室,同时开设网络大学教育和网络工程特色班,建立资格论证体系。学生有针对性地完成特色课程学习,通过专业化的考试,即可取得国家认证证书。

在公共课学习时要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做好职业定位(如网络工程方向、网站制作设计方向、网络编程方向、网络安全管理方向等)。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向安排实训课程,要突出网络组网、管理、安全防护及网站建设等。学生根据个人的定位选修课程。学校将职业资格认证的考试作为选修内容纳入到教学体系中。

3.3创建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创建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

(2)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必须要有专用的多媒体课件。

(3)在教育观念上要注重实践性与实用性,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在教学中相互协作,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

(4)在育人对象上要着眼全体学生的培养,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与发展条件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5)在育人目标上要以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合作能力为核心。

(6)在教育教学内容上重视德、智、体、美与劳动教育,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7)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多采用实例、课题来组织和贯通知识,形成较为丰富、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基于上述指导思想,学院建立以阐述实例、课题背景、自学、查找资料、课堂讲授辅导、现场教学、按组分析和讨论、情景模拟、实验分析、报告、实施总结、实验分析结果为主要过程的教学模式,使学习过程变成学习、应用和发展知识的过程。教师在与学生建立平等双向互动关系的基础上,用分析、讨论和研究的方法去完成教学任务。

新型教育模式注重把教学内容还原到实际的应用环境中去,根据课程设计不同的情景模拟环境。学生通过情景模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实施的角度认真地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利用各种技术资料和设施去完成任务。教学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方法指导学生小组与个人学习活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学生基础能力的形成是以教师为主导,而专业能力的形成则必须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为主;强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校会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代表回校作报告,通过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树立起远大的目标,作好走出校门的心理与职业素质的准备。

3.4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原则,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计算机网络专业素质与能力结构如图2所示。

在教学中,教师要紧跟先进的网络技术,结合学校实际的特点,建构专业的网络环境。如由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等设备组成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实验室,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训平台,采用虚拟机技术,构建多个独立的局域网,完成网络的攻击、计算机病毒攻击、主机安全防护、域控制管理等实验,培养了网络安全专业技能,获得了职业认知和职业意识。学生在网络攻防实验中体验网络安全问题及常见故障的解决办法,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3.5建设师资队伍

网络工程分院注重教学队伍的培养与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思科等公司的专业培训班,组建思科网络学院;每年选派教师参加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站开发等培训;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同时,学院引入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职业岗位要求。

3.6建立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由学生的上课出勤、理论作业成绩及上机实验成绩构成,实践成绩主要包括实训课程成绩及学生实践情况总评。另外,聘请计算机网络界的专家们组成学校顾问团,定期对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进行督导,对教案、教学模式、上课组织方法、教学重点等方面提出建议。同时,学校对学生上课纪律、听课率、实验成功率等方面进行记录,并在一定时间内形成反馈意见,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等进行及时更正。

从专家、教师、学校等多个维度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构成多元多向的评价体系。

4.结语

学校以职业活动需要和受教育者生存发展需要为中心进行网络专业建设,以实例和课题来组建知识,运用情景模拟、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络等教学手段,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重视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考证培训工作。从学生毕业就业情况分析来看,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及专业能力充分认可,学生就业情况令人满意。

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如何在课程设计中体现网络技术“高、精、尖、快”的特点,如何保持教材和课程群建设相协调,实践实训环境如何满足培养方案以及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要,如何确定岗位群、建设课程群及支撑体系,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篇7

1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优势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网络威胁也随影而至。特别是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的体系结构更加复杂,任何网络节点的薄弱环节都有可能会是网络攻击者的突破口。近几年,引起广泛关注的高级持续性威胁(AdvancedPersistentThreat)更是综合了各种可以利用的突破口对目标进行长期踩点,并在适当的时候对目标发动攻击。因此,网络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操作系统、数据库、密码学的理论与技术、掌握网络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管理技术,网络编程技术,以及常见的网络服务器的管理与配置,尤其是对Web服务器的深入理解。但无论是信息安全专业还是信息对抗专业的培养方案都在网络路由域交换技术、网络管理技术等相关课程的设置方面比较薄弱,无法满足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对相关知识体系的要求。因此,网络工程专业依托其深厚的网络知识体系,更适合建立网络安全管理所需要的理论技术,更适合培养网络安全管理人才。

2网络工程专业的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当前社会对于网络和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本校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历经10年的改革与发展,形成了当前网络工程专业下的三个特色方向:网络技术方向、网络安全方向、网络编程技术方向。无论是网络技术还是网络安全技术都离不开网络编程技术的支撑,缺少相应的编程能力网络技术与网络安全技术也注定会是瘸腿的技术,无法满足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管理的需求。因此这三个方向相互融合形成的高级网络与网络安全技术方向,形成了目前网络工程专业较为稳定的培养目标。次开课,经过十年的建设,目前已经成为本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建有密码学专业实验平台,形成了系统的教学与实践体系。课程设计64学时,其中48学时为理论授课,16学时为实验学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密码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能够利用相应的密码算法研发安全信息系统或者安全通信系统。“PKI体系及应用”与“网络安全协议”是以应用密码学为基础的延伸课程。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密码学的技术研发密码产品的能力。“PKI体系及应用”以证书认证中心为轴心,详细介绍公开密钥基础设施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公开密钥基础设施在现代密码产品中的应用研发技术。“网络安全协议”从密码应用系统业务逻辑层面的安全分析入手,介绍常见的网络安全协议、网络安全标准和典型的网络安全应用系统,在此基础上,介绍安全协议设计及其安全性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安全协议设计方法,能够根据具体的应用背景设计对应的网络安全协议,研发安全应用系统。网络攻防类课程是在以“应用密码学”等信息安全类课程开设的基础上,根据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国内网络安全形势的需要而开设的网络维护类课程。其中,“网络攻防技术入门”是在大一新生中开设的新生研讨课,共16学时,分8次上课,以学生讨论的方式组织教学,通过安排技术资料研读和课堂讨论,启发学生对网络攻防技术的学习兴趣,掌握基本的网络威胁防护方法。“网络信息对抗”综合讲授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网络渗透技术和网络防护技术。课程共64学时,理论授课32学时,实验32学时,每个理论学时跟着一个实验学时,以边学边练的方式组织教学。实验教学通过专用综合攻防平台进行验证性训练。“计算机取证技术”主要讲述计算机取证的基本方法、基本过程、数据恢复技术、证据提取技术、证据分析技术,以及常见的计算机取证工具的使用方法。“信息安全技术实训”是在四年级上学期开设的实训课程,共计192学时,8个学分。该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实际的项目案例为驱动,训练学生对现代密码理论技术应用能力与程序设计能力,目标是设计并实现一个小型的网络安全软件系统。第二部分以实际的网络安全案例为驱动,训练学生对于目标系统的渗透能力与网络加固能力、以及对于整个渗透过程的取证分析能力。该实训课程与学生的实习相互结合,部分学生进入网络安全公司进行实习,提交综合实习报告来获得同校内综合实训相当的学分。通过三年的实践,效果良好。

3网络安全方向的人才培养分析

网络安全方向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在校内形成了良好的网络安全研究氛围。自发形成了保有数为20人左右的本科生兴趣研究小组,另外,通过每年一届的全校网络安全知识比赛,促进了全校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与人才培养,通过组织参加全省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知识比赛,选拔优秀本科生进入相关课题研究,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此,本文对近3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抽班级统计。每年的毕业生中都有近90%的学生从事与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相关的工作,继续考研深造的人数超过10%,其它无业或者情况不明者仅占4%。由此可见本专业基本达到了培养计划所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篇8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尤其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无国界数字化空间”的全球化发展,信息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生产、经营和生活方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也正促进着崭新的知识经济体系的构建。对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产业,一方面为用户获取、传输以及处理信息提供了越来越便捷的手段;另一方面,危害信息安全的事件不断发生。近年来不断增多的病毒侵害、网络蠕虫攻击、特洛伊木马盗窃网络财产和高科技经济犯罪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运作,恶意侵犯公民隐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到国家安全。政府已明确规定把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作为加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创建一个具有一批高级信息安全人才、雄厚的安全技术队伍、普及安全意识和技术的人才大环境。在国家教育部门的宏观指导下,截至2005年底,共批准46所本科院校开设信息安全专业。但在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等诸多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本科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进程的迫切需要,信息安全本科人才匮乏、供需矛盾的问题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一、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国家信息安全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信息安全人才的竞争,包括人才素质和人才规模的竞争。因此,必须加大力度构建信息安全人才体系,尽快形成一支梯次合理、素质优良、充分满足信息安全工作需要的人才队伍,推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国家信息保障能力的综合提升。

我国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并不乐观。据有关权威部门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共有信息化安全专业人才数千人,而获得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注册证书的仅300人。人才培训与培养的滞后,使得我国信息安全产业在开发、管理、运用等方面人才匮乏,从而制约了我国信息安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也严重影响了我国这一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但随着信息化进程加快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国信息安全人才培养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二、信息安全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的信息安全课程设置主要是围绕着密码理论技术、协议体系、网络安全产品等内容进行的,包括比较成熟的密码理论体系、网络协议的原理、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展开。并没有把信息安全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根据信息安全的研究内容和处理对象进行课程设置,而在原有的计算机专业体系上加以数门相关课程扩充而来。因此知识传授缺乏系统性和一贯性。也许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和相似的其他专业学生,例如网络专业,并没有可区别性。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研究信息安全学科与相关交叉学科的关系,准确把握信息安全学科的内涵和作用,明确其建设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培养的规格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与课程体系。

三、信息安全教学改革

1.教学方法

首先应在教学之初统一学生对信息安全及信息安全课程的认识,只有学生对其能够正确认识才能保有恒久的学习热情,克服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要指明信息安全在信息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指明信息安全的知识结构体系及所包含内容,指明信息安全课程教学所含内容,指明其先修课程以及与信息安全课程的关系,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信息安全是一门系统的知识,不是通过一门课就可以精通的,从而抛弃对这门课的不切实际的期望。

通过综合应用阶段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进行专题讲座,组织研究小组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重心从课堂听讲转移到课下研究以拓展课堂讲授课时的有效期,从而缓解教学内容多与教学课时少之间的矛盾。

2.教材建设

专业教材的建设要求不断充实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注意把体现当代学科发展特征的、多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现有的涉及信息安全的书籍多是技术类和专业理论的图书,如黑客攻防、密码学理论等,这样的书并不完全适合用作大学生的普及应用型教材,因此需要及时建设和更新教材内容,需要联合相关专家来编撰适合信息安全专业需要的教材。实验教材方面,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专业实验仍然停留在一些简单的加密/解密、防火墙或者入侵检测等方面的实验,而对于网络攻防等更进一步的实验没有涉及,无法完成这些复杂的信息安全实验。要求利用“信息安全综合实验室”,研究具备一定规模、难度,示范性强的组合实验系统,并编制相应的教材。

3.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许多高校都是从已有的教师中选取一部分从事信息安全专业的工作,这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利用师资的结果。但信息安全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有许多新的内容。这样仅仅利用已有的人才肯定满足不了新学科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一支适合于信息安全专业的师资队伍。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国内外参加培训学习,扩大与其他高校在信息安全学科的交流,从国内外聘请信息安全专业人才都是积极有效的措施。

4.产学研一体的实践教学

篇9

Abstract: the Internet and people’s work, life is insepar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current social needs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is the ke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school computer network professiona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professional cours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he demand of computer network talents, the demand of computer network and the training of computer network professionals.

Key words: 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 reform,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curriculum system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大数据”时代已经进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互联网+”的模式也随之孕育而生,这一变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模式和消费理念,标志着数字化时代的真正来临。

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现代人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信息传递变得更为方便快捷。贵州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决定在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战略,2014年7月,启动“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建设,是全国第一个实现省级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数据整合管理和互通共享的云服务平台,2015年2月贵州省会城市贵阳全域公共免费WiFi正式开工建设,当年5月一期工程正式开通运营,这是全球首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无线全覆盖城市项目。

根据贵州省发展大数据产业战略部署,到2017年,我省建成全国领先的大数据资源中心和大数据应用服务示范基地的目标。我校是一所全日制中职学校,为顺应时展和市场需求,因而,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必须围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方面进行改革,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的技能型人才。

一、互联网的应用领域

互联网始于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互联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互联网是指两台计算机或者是两台以上的计算终端、客户端、服务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手段互相联系起来的结果,人们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发送邮件、共同一项工作、共同娱乐。

当前,互联网除运用于通讯、社交、网购,主要还实现了资源共享,从而孕生出了“互联网+”模式,通俗来讲,“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说起“互联网+”,你会想到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电子支付、在线教育、在线旅游、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安全、物联网、车联网、移动医疗、云平台等。

二、计算机网络人才需求

我国的IT行业发展迅速,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急速增加。比如和IT行业联系最为紧密的计算机专业,根据调查,目前IT行业的人才极为紧缺,主要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现象,即缺乏高级的IT人才,包括高级技术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更缺乏能够承担网络基础性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只要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技能,就一定有广阔的市场。

我校是全国重点中专、国家级示范学校,为什么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踏入社会后显得无所适从,出现这样的原因在于学校学习与社会需求分离,如今,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将超过百万。

三、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现状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设置很不合理,所学内容较为陈旧,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或者所学内容根本不符合企业需求,造成学生学无所用,没有一技之长。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开设等如何定位?这就要求必须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加强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的针对性。

四、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4.1人才培养模式

在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过程中,学校应以企业需求为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就业为教学目的,因此必须改变以往的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意味着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需要改革,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整合资源,实现学校与企业无缝对接的教学体系,共享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在为学校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能够满足企业对精英人才的需求。加强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对企业岗位紧缺人才的能力要求、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调查分析,深入掌握用人单位的需求,并制定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和人才培养计划。在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上,应该分别从职业道德、技能应用、职业素养等方面入手。经常开展综合实训并建立核心技术课程,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素养和职业技能的目的,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2 课程体系改革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主要培养网络基础性技能型人才为主,对这类人才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求很强,不需要掌握较为高端的网络技术,主要从事网络施工类的工作。根据调查,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管理员”,或者网路工程建设的实施人员,而这类工作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好“局域网组建”和“网络安全与维护”等技术。因此,为了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快适应岗位要求,学校要尽快建立有针对性的教学课程。

(1)建设以“局域网组建与管理”、“企业网络安全与维护”课程作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将“构建中小型企业网实训”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2)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校本教材。完成精品课程与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课程建设PPT课件开发;电子教案、课程大纲、模拟试题等电子资料开发;课程建设视频开发。(3)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骨干教师与专业带头人。使教师可以独立胜任《局域网组建与管理》、《企业网络安全与维护》、《构建中小型企业网实训》课程的授课任务;同时加强对职业认证课程及组织培训学生参加职业技术认证考试并获得证书。(4)培养双师型教师。把教师培养成既有教学工作经验又有企业实践经验的能力。聘请企业专家到校授课,增强教师队伍力量。同时可以让教师到企业参加岗位培训,增强教师的企业实践能力并运用于教学。

五、 结束语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围绕市场和社会需求办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181-01

高职院校在办学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办学模式,课程体系是高职办学特色重要的载体,既不同于本科院校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体系,办学特色正是通过自身课程体系的实施来实现的。抓好课程体系建设,对高职特色教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陕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特色,谈谈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路和策略。

一、优化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路

第一,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为培养目标服务,强调学生自身价值和潜在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以技能为主,专业知识灌输为辅的教学模式,降低理论知识和“填鸭式”教学的负面影响,让学生保持一种“自动自发”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对专业课与专业培养目标之间相互适应,形成理论课、实践课、素质课程三者的有效结合与学习。

第二,根据现阶段发展实情,培养社会与单位需求的应用型大学生,构建高效的课程体系既要保证高职计算机网络学习的实际动手能力,又要保证计算机网络学习的创新精神,与企业发展的步伐紧密结合,建立好学生自身的企业奉献精神,为进入职场做充分的准备。

第三,课程体系的特色,高等职业院校是以相关性为主,重点放在素质教学与能力提升的教学模式,要强化这种教学特点带来的帮助和推动性的作用,要以优化课程体系与创新课程内容为前提,教学内容更加接近社会的适用性要求,要以企业现实需求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核心区增强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

二、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一)不断优化高职院校教师队伍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团队的年轻教师,虽有激情但欠缺工作经验,必须提高经验建设,让知识面广、科研能力强的老师发挥其优势,改变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的不足。其主要发展归纳为:首先,积极加强与先进技术企业合作,使学院的师生都能得到提高,如与西安迪欧软件公司合作办学,利用迪欧软件给毕业生培训,使学生在各方面都有很大进步。其次,鼓励青年教师读研、读博、出国培训,适应现在IT行业知识的前沿。近几年来,我院许多老师先后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双师素质教师培训班”和华东师大、交大计算机软件工程硕士的学习。选派青年老师工厂挂职锻炼,参与学院的网络组建、软件开发、数据库建设及维护工作。

(二)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搞好整体课程研发能力

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研究与开发能力是一种“产学研”整体结合的有效方式,是强化整体课程建设与教材研究开发的有效途径,课程教学标准化和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必须加强精品课程的开设与教授,精品课程的开设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其措施主要有:

对于课程建设规定专业带头人安排给教研室每个教师的专攻方向,谁来建谁负责这门课程的相关业务,至少三人为一组进行协作,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建设特色。

强化网络专业系列化课程建设,对专业课程建设时,以够用为度,不求大而全,但求精而够用;内容先进性:内容与技术发展同步,方法与认知同步;不求学科的系统性,但求应用的系统性。

积极利用课程建设的成果,由各课程骨干教师牵头,做好教学内容遴选工作,每年调整一次教学内容,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的内容,将职业道德、安全意识等纳入课程内容,走合理引进优化整合加强新编的教材建设,促进课程体系建设。

(三)围绕技能比赛进行课程改革建设

网络技能大赛对各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考核,也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测评。开设专业课程是要紧贴国家技能大赛的能力要求,既要有较深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新知识、新技术的获取能力,因此技能大赛对高职学院课程体系有指导作用。

我院围绕技能大赛对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尝试,并取得了很大成效。一是积极与IT企业合作。进一步利用技能大赛充实教材编写的规划,将教材编写重点统一到国家大赛的课程上,对实验室的网络设备进行更新,尽量采用cisco、华为、ciw、sun等业内企业的国际IT标准,建立本专业合理人才评估标准和学生评价体系,使学生能学习和企业的先进技术对接,对专业的实验、实训设备得到更新,也使我们实训课程项目进行了改进。二是推荐年轻教师担任竞赛指导教师,并定期派竞赛老师外出参观学习,到企业去学习新技术,引进新设备,为学生成才和专业发展做好铺垫。三是出台相关积极的奖励措施,鼓励担任竞赛教师参加编写教材和课题申报。鼓励教师摆脱中国传统的学科和知识体系限制,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根据岗位能力要求编写教材。我院2012年在国赛“计算机网络应用”大赛中荣获二等奖两项,计算机网络组建与安全维护大赛、全国网络安全等多项国家大赛。

总之,以上措施是我院的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得到优化,课程内容更加合理,得到老师和学生好评,教师和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日益显现。

【参考文献】

篇11

构建项目化课程是高职院校广泛采用的一种课程建设方式。通过分析项目化课程改革初期存在的问题,提出从相关专业整体的角度进行课程一体化和实验室一体化建设,可以较好地解决课程开发中存在的模块交叉重叠或衔接不上的问题。以建立完整网站环境为切入点,可以将计算机相关专业综合考虑,通过多个可扩展的项目将其联成一体,既完成了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又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协作,对于项目化课程建设的继续推进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高职;课程一体化;实验室一体化

引言

我院从2010年开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建设,目前已立项94门课程,结项44门课程,建设的成果是显著的,无论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是学生的学习态度都得到了根本的转变。在项目化课程的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系部的各个专业之间有些课程是有联系的,每个专业的课程都是一个体系,一门课程的项目化建设应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但在学校项目化课程建设的初期,这种做法很难实现,因为这需要全专业教师的共同参与,动员难度很大。所以每门课程的开发都是教师个人的行为,致使课程与课程之间联系的不够,存在衔接不上或重叠交叉的情况[1]。目前我院的项目化课程改革已成常态,除已立项的课程外,其他大部分课程也按照项目化的课程进行教学,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认可项目化式的教学。因此,目前是从整个专业甚至是系部的角度考虑解决课程改革初期存在问题的最佳时期,部分系部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工作。项目化课程强调理论、实践一体,课程的实训环境也必须从系部或专业的整体来考虑建立一体化实训课程体系。以我院信息工程系为例来说明高职计算机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

一、课程一体化建设

在我院信息工程系的专业中,计算机系统维护、网络系统管理、信息管理、软件技术、图形图像技术等专业联系非常紧密。课程的一体化建设可以将这些专业综合考虑,通过多个可扩展的项目将他们联成一体。首先,以学生访问学校网站或Internet资源的整个过程为切入点将这些专业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上网的电脑涉及到单机的操作系统、办公软件以及办公设备的使用等;数据的传输涉及到网络布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和无线等)和网络设备(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网关、防火墙、交换机等);网站的构成涉及到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网络数据的来源涉及到网络涉及到网络操作系统和各种服务器。然后,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具体分析在这一网络资源访问的过程中,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做哪些工作(工作岗位->具体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需要掌握哪些技能(行动领域->学习领域)[2],最后得到核心课程(学习领域)与上网过程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最后,设计三个以上可扩展的项目来完成课程一体化开发,比如由易到难设计学生成绩管理、网上书店和产品销售三个网站来构建整个课程体系。每个项目在单机、网络、网站和服务器四个阶段对应相应的行动领域,项目包涵的技能由少到多、由易到难、逐步递进。

1.利用网站客户端(单机)的操作要求构建相关课程

利用网站客户端即个人电脑的操作要求所涉及到的计算机硬件组装与软件安装、文件及应用程序管理、文字录入等来开发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组装和维护以及办公设备等课程。以计算机组装和维护课程的开发为例,学生要访问学生成绩管理网站首先要做好客户端的安装工作,包括认识计算机(知识点:认识常用的计算机和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购买计算机(知识点:认识和选购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显示器以及计算机其他设备等);组装计算机(知识点:安装机箱内部硬件、连接机箱内部各种线缆、连接外部设备以及设置BIOS和硬盘分区等);安装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知识点:安装操作系统、驱动程序以及常用软件等)。其次要做好客户端的维护工作,包括计算机系统备份与优化(知识点:利用Ghost备份和还原系统、注册表的备份与还原以及优化操作系统等);计算机的日常维护(知识点:计算机硬件的日常维护、安全维护以及故障修复等)

2.利用网站对网络需求构建相关课程

利用网站对网络功能需求(涉及共享各种信息资料,内部及时消息、动态查询实时数据和档案信息,提供销售、生产、会计、统计等报表供相关人员查阅、分析等)、网络性能需求(涉及经济性、实用性、稳定性、安全性、易管理性和可扩展性等)、网络设备需求(涉及网络设备的选型选购、连接方案的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体系结构设计等)来开发局域网构建与维护、网络设备和网络综合布线等课程。以网络设备课程的开发为例,根据网站对校园网络需求和校园建筑布局,首先要做好网络的规划与设计,包括撰写需求调查报告,画网络具体拓扑图,模拟安排项目实施进程,确定项目实施人员分工以及设计设备调试方案等;其次要做好网络配置与管理,包括网络的硬件安装、交换机的安装与配置、Vlan的配置、路由器的安装与配置、网络服务的安装与配置、网络的安全管理以及网络的测试与故障排查等。

3.利用网站设计的需求构建相关课程

在网站建设中,利用对网站的网络平台、应用体系、数据库体系和安全体系的规划和建设等来开发界面设计、ASP、JSP和软件工程等课程。以界面设计课程的开发为例,根据学生成绩管理网站的页面设计要求,课程内容包括选择界面设计软件、界面色彩设计、界面图形图像设计、界面导航系统设计、界面中的广告设计以及界面中其他功能的设计等。

4.利用网络环境安全的需求构建相关课程

网络的安全涉及从单机、网络、网站到服务器的整个网络环境。利用维护和保障网络及应用平台的正常运行,保障系统、网络、数据和数据库安全的要求来开发数据安全与恢复、网络安全与管理等课程。以网络安全与管理课程的开发为例,根据校园网络整体的网络安全要求,课程内容包括个人电脑安全、网络数据传输安全、网络操作系统安全、网站的数据库安全等。上述每一个项目各个模块可以根据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删除或增加技能点,比如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侧重在服务器的配置、网络设备、综合布线等等模块上,而软件技术专业侧重在网站的设计上,信管专业侧重在数据库的配置与管理上等。每个项目是一个整体,因此可以有效避免课程之间存在的衔接不上或重叠交叉等情况。一个项目的开发涉及到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是全方位的,需要系部教师的共同参与、群策群力完成。项目开发过程的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过程,使参与的教师既能发挥个人长处,体会工作过程,又通过相互的合作,博采众长,提高教学和项目开发能力。

二、实验室一体化建设

我院信息工程系有计算机系统维护、网络系统管理、信息管理、软件技术、物联网技术、图形图像技术、嵌入式技术及电子技术等专业。有网络管理与安全实验室、平面设计实验室和嵌入式实验室、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ERP实验室和物联网等实验室。目前实训课程的安排均是根据每门课程具体的软件或硬件要求来配置实验环境,没有统筹考虑课程之间的相关联性,实验室软件均是单机配置,即一般都是在一台电脑上安装该实验室开设课程的所有软件,然后克隆到其他电脑,实验室网络设备如路由器和交换机等的配置一般也是一个学生一套,设备之间也没有关联性。目前的这种实验室环境与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完全不兼容,因此需要建设一体化的实验室环境,即将各个独立的实验室设备重新组合分配,按照项目化的工作流程规划和调整。每个实验室可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建立一个完整的网站环境,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学生对应一个完整的网站环境。一个完整网站的环境搭建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客户端以及相关的软件等。打印机和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可以每个实验室配备一台,共同使用。在一体化的实验室环境下,可以开展所有的项目实验。例如,在客户端可以开展计算机硬件组装、操作系统安装和应用软件安装与使用等实验;在布线时开展线槽的施工、线管的施工、配线架线缆的端接、光纤熔接机的使用、Fulke测试仪的使用以及网络测试分析仪的使用等实验;在网络设备配置时开展网络设备配置、广域网协议配置、DHCP服务配置、Vlan配置、链路聚合、路由协议、防火墙配置和地址转换技术等实验;在服务器配置时开展网络操作系统安装与管理、数据库安装与管理以及软件配置管理等实验。此外平面设计的相关实验均可在客户端实验,然后在服务器配置。这一实验环境下,学生分组但不分年级在一起分段实验,互不干扰又能互相帮助。例如,一年级进行单机相关实验;二年级进行网络相关实验,三年级进行网站建设相关实验,并搭建完整的网站环境。二年级的学生可以随时指导一年级的学生,三年级的学习可以随时指导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指导本身也是一个技能再巩固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临毕业时,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都学过,但是由于每门课程或模块学完以后缺乏反复的练习,毕业后什么专业技能都忘了,什么都做不来[3]。因为许多技能需要不断的反复,多次的练习才能真正的掌握。而这种分段式实验环境有利于学生随时复习已做过的实验,巩固专业技能。同时教师可以建立一个或多个项目范本供学生直观的参考,更有利于分段式实验方式的实施。

三、结语

从相关专业整体考虑进行课程的一体化建设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在课程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无论是课程一体化建设还是实验室一体化都是对现有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挑战,转变的过程是痛苦的,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学校领导采取奖励或惩罚等多种措施强力推进。

参考文献:

[1]戴月.高职院校网管专业课程一体化改革与建设的探讨[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2011.6:90-92

篇12

随着我国经济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2012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将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为“本专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和通信基础理论,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维护管理、安全保障和应用开发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能承担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新建本科院校以产业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基于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急需的有责任感的实践能力强的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高级工程型人才。学校要与企业深度合作,结合地方特色与学校的师资、科研、实验等条件,细化人才培养专业方向,建立分层的多目标的人才培养多元目标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专长与兴趣,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提高人才产出质量。

1.2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能力构成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从横向规模发展转向纵向深度应用发展,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徐明等人依据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科发展等方面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专业能力归纳为“网络设备、网络协议、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网络工程规划、设计,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以及网络安全保障”等能力。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依据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着重培养工程应用与创新能力。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工程基础能力(认知能力、软硬件基础设计能力),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网络信息管理与处理等专业核心能力,专业专长能力与创新、创业的能力。

1.3课程体系模块化模型

依据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潮流、产业的发展需求、学校与地方的特点以及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网络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熟练技术基础,善于构思、设计、构思和运行网络产品或系统的能力,能够适应网络行业发展的网络工程师。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要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应用为目标、能力为核心,形成以培养网络工程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做中学”的教育模式。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网络工程课程模块。每一个模块由若干课程群(子模块)组成完成特定能力的培养,形成“主干课程->课程群->课程模块->课程体系”的结构。每一个子模块由若干相关的课程组成,完成特定的主题,以培养学生特定的能力。课程群中各种课程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统一设计课程目标,将内容整合,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前两年学生在校学习基础课程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价值判断能力、身心调适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数理基础、专业认知与专业基础能力等;第三年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教学过程,有针对性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专业方向相关内容的学习;最后一年,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项目开发、毕业设计等。通过“产、学、研”深度联动,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企业全程参与专业人才的培养,使“教、学、需”一致。以项目为驱动,通过“做中学”,将“知识、能力、探索兴趣、解决问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培养社会急需的有责任感的实践能力强的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高级工程型人才。

1.4基于CDIO的工程能力培养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前沿工程大学自2000年起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而创立的工程教育模式。CDIO代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它以任务驱动,构建以项目为主导的知识、能力和创新培养一体化的教学体系。CDIO通过“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工程实践训练,强化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通过“做中学”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基于CDIO的“做中学”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分层的项目训练,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学习与能力的培养,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以及创新应用的能力。主要体现在:1)通过专业认知与“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分层递进的能力培养,避免了重复技能的训练;3)通过综合课程设计与项目实践,提升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并且培养学生合作协商的能力;4)通过素质拓展训练,提升学生创新、创业与终生学习的能力。通过CDIO的“做中学”最终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1.5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依托

校内外实践基地、产学研合作企业,整合校内实验资源,构建“两大平台、四个模块”的分层实践教学体系。两大平台即校内教学实训平台与校外工程实训平台,四个模块即工程基础能力实训、专业核心能力实训、专业专长能力实训、创新创业能力实训,构成逐层递进的实践教学。

篇13

1、指导思想

我们必须面向专业培养目标,按着“构建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计算机知识与相关专业学科知识相结合,知识、能力与素质于一体,理论与应用并重”的指导思想,才有利于建设网络编辑人才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

2、遵循“五项”基本原则

跨学科的原则改变过细过窄的专业设置,拓宽专业面已成为各方面的共识。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出现使得学科不断融合,并呈现出综合化的趋势。网络编辑专业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需要横跨编辑出版、计算机与网络、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加强学生跨学科选修,使学生了解网络编辑的应用工作范围,既熟悉网络技术又熟悉本专业的课程,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发挥网络编辑的作用。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实现就业零对接的原则网站对于网络编辑的能力要求除了学历要求之外,外语运用能力、计算机或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力、专业要求、经验要求、文字表达能力及承受压力的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为此,由网络编辑专业强应用性的特点,决定了该专业必须开设大量的实践技能型课程。结合实际的运用课程,加强专业实践知识的教学,把网站的频道栏目实际建设及操作内容纳入到实践教学当中,实现教学就业零对接。职业资格考试:结合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把资格考试纳入课程教学范围,加强学做结合,做中教、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