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2:5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生命的需求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大学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但近年来连续发生的河北大学李某开车撞人案、西安音乐学院药某撞人杀人案、上海留学生汪某机场刺母案、东莞理工学院敖某未遂杀人案等恶性伤害案件,震惊了社会各界。这些大学生心狠手辣,人性泯灭,暴行令人发指。这些犯下恶行的大学生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缺乏生命意识,缺乏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和敬畏。对他们来说,生命是可以漠视的,是可以赎买的,甚至是可以任意剥夺的。[1]一个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居然出现了如此冷漠骄横、凶残自私的异类,它以触目惊心的方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
一、认清高校生命教育的现实需求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教人认识生命、敬畏生命、保护生命、珍重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2]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既是基于部分大学生道德、法律与责任意识淡薄的现实,更是基于大学生全面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的需求。
(一)有助于唤醒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具有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人们在社会中能够顺利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前提。由于传统道德、法制教育的不足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现在有些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非常淡薄甚至缺失,心中只有自我,生活上只懂得享受。在这些行凶的大学生眼里,责任、道德、法律、社会正义早已荡然无存,他们极端蔑视和公然挑战社会道德和国家法律,只关心自己权利的实现,千方百计规避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李铭启开车撞人,不仅没有丝毫的愧疚,反而盛气凌人,高喊出“我爸是李刚”。药家鑫因为丧失对道德底线的遵守,在撞到被害人后,不但不尽基本的救助义务,反而因为害怕“农村人特别难缠”而不惜采取残忍的手段杀人灭口,让一起轻微交通事故瞬间演变成血腥暴力的悲剧。
开展生命教育,就是要唤起大学生的道德意识,认识到尊重他人生命是最基本的道德标准;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认识到违反了国家法律,必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从而提高自我约束管理能力。开展生命教育,还有助于扭转有些大学生责任意识下降的趋势,唤醒他们承担起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尊重他人的生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因犯罪而给社会、家庭和自己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无法弥合的心灵创伤。[3]
(二)有助于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成才教育[4],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训练,却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人格、道德、心理承受能力等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无暇思索和生命密切相关的问题,不懂得珍惜自己及他人的生命,表现出冷漠、孤僻的情感特征。这也是长期以来家庭教育功利化的后果:一方面,家长“望子成龙”的期望过高,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们从小就承受着巨大的成才心理压力和功课负担,自由玩耍和自主支配时间少,造成精神生命的压抑和发育不全。药家鑫的童年就是在不断练钢琴和学习中度过的,经常“觉得活着没有意思”,多次想自杀。另一方面,这一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家长们往往陷入“监控和保护”双管齐下的“疯狂”,物质上对孩子过于娇宠和放纵,精神上无法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最终造就这些孩子自私、功利、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的个性,形成一种后天型的人格缺陷。当独立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时,往往表现出无助、无情、冷酷和残忍的一面。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网络时代缺乏感情的人机对话交往方式也使有些学生趋向于孤立、冷漠和非社会化。
现代社会要求高等学校,培养出具有良好素质和较强技能的全面发展人才。高校开展生命教育,就是通过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人格健全发展、身心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认识生命的内涵,树立珍惜生命的意识,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素质、明辨是非能力等综合素质,让他们树立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感悟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不可逆转性,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三)有助于推进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
大学生承载着社会各界的期待。大学生恶性伤害案件不仅令受害人受到伤害,给双方家庭带来重大的损失, 还严重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和谐校园建设,并给社会带来恶劣的负面影响。大学是人生成长过程中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并基本定型的重要时期,也是进行生命教育的关键时期。
通过生命教育,让大学生体悟生命的珍贵,善待自己的生命,并推己及人善待一切生命。确立生命尊严的意识教育不仅可以减少甚至杜绝校园恶性伤害案件的发生,更是减少和杜绝大学生自杀事件的重要途径。通过生命教育,让大学生理解“人是一个共在体”,理解他人的存在对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学会尊重他人、关怀他人,学会宽容和接纳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提高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创造一个友好的人际环境,也是为自己的生命创造一个和谐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聆听内心的声音,了解自己真正的生命需要,做一个拥有崇高精神追求的有生命质量的人,不把生命当成实现利益的工具。这些教育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的行为,使他们变得人格更健全,更有道德规范意识,更奉公守法。[5]
二、廓清高校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
高校生命教育必须标本兼治,才能从根本上使生命得到尊重和敬畏。生命教育是多层次的、具有丰富内容的系统教育。基于以上分析,它至少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关爱生命教育
大学生杀人、伤人的原因非常复杂,但不可否认,对生命理解的肤浅是大学生杀人、伤人的重要原因。生命是人类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是生命拥有其它一切价值的基础和本源。关爱生命教育首先要让大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懂得生命的珍贵。要认识到敬畏他人生命,就是敬畏自己的生命。
关爱生命教育,还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生命的真正价值所在。近年来,“虎妈”“狼爸”式家长影响了大众的教育和生存理念。很多家长把子女考上重点中学、名牌大学作为家庭的教育目标,把挣大钱、做大官作为做人的人生目标,却把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爱心教育等束之高阁。这种功利的成才观极大地扭曲了学生的生命价值观。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成绩好固然是好事,但如果善恶是非不分,法律道德不守,却是对社会有害的人。成不了尖子生、成不了栋梁之材,但只要成为一个守法公民,在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幸福快乐地生活,也是生命的成功。一个人,可以不崇高,但不能、冷酷、血腥。只有对生命建立了相对科学、系统和理性的认识,才能真正关爱生命,才能活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二)健康人格教育
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对生命价值的珍惜,以及对生命过程的接纳乃至享受,是健康人格的一个重要标识。拥有健康的人格是现代人适应快节奏的社会生活,让生命价值最大化的重要保证。知识的丰富、物质的富足、地位的显赫,并不能代表其拥有完美、健康的人格。现代社会对物质生活的过分追求,使人们在精神上没有归属感,无法获得真正的心灵寄托。[6]人们忙碌于对虚名浮利的追逐和物质生活的享受,却舍不得花时间体验心灵的丰富、追求精神的崇高和实现生命本身的价值。这种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也日益出现人格发展工具化的倾向。当今部分80后、90后出现现代人格和传统人格冲突等问题就是这种现象的体现。
社会固然需要有知识的人才,却尤其需要有健康人格、有良好道德的人才。没有健全人格的人,纵有再多的学问,再强的能力,也不可能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多大的贡献。因此,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关注自己的生命需求、生存体验、生命感悟和生命的发展提升,培养爱、宽容、付出、感恩的生活品格,塑造善良、自信、独立、合作、友爱的健全人格,加强健康人格教育。
(三)责任意识教育
培养责任意识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环节。大学生处于心理发展滞后于生理发展的过渡时期,有些责任意识非常薄弱。卢梭曾经说过:生命不等于呼吸,生命是活动。生命的意义在于认识自己的存在价值并追求自我成长。责任意识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对自己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但要珍惜爱护父母给予自己的生命,遇到任何坎坷都杜绝自杀或伤害他人的念头,勇敢面对生命过程中的挫折和挑战,而且要不断完善自我,完善自我就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任。
责任意识教育另一方面是要使大学生认识到生命就是一种责任和承诺。马克思说过:“真正现实人的存在,就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大学生应该认识到每个人既为社会的一份子,就应当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在社会上生存发展,凡事必须多一份责任担当,少一些自私自利;遇事多一些冷静思考,少一些浮躁冲动。要使大学生明确责任认知, 把关心他人、集体和社会形成一种自觉的行动,提高其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 形成良好的负责任的品格。
(四)心理健康教育
保持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其他诸多素质得以顺利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相应的心理辅导讲座,对大学生在学习、适应、交往、恋爱、择业和自我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尤其要加强学生应对生活挫折的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具有客观的自我评价、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坚强的意志品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谐相处的交往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7],开发学生身心潜能,促进学生心智成熟,完善和提高心理素质,使大学生适应环境、舒缓压力、放松心情,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三、探寻高校生命教育的有效路径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除了在理论上形成了关于生命教育的完整体系,有的还在实践上基本实现了制度化、课程化。我们要结合国情,探寻适合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创造人性化的生命教育环境
生命教育与其他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几乎无所不在,其它科目从广义上可以说都在承担着生命教育的一部分任务。泰戈尔说:“教育的目标是应当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尊重和珍爱生命,向学生传送生命的气息,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精彩,更应该成为生命教育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在高校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创造一个人性化的生命教育环境。
首先,高校在教师管理中要做到以人为本。要加强对教师进行生命教育的普及培训,让教师深刻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珍惜每一个教育学生的机会,对每一个生命负责任。同时,高校也要采取措施改善教师待遇和各种教学条件,解除其后顾之忧,让教师真正喜爱自己的职业,活出自己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就是生命感染生命,每一位积极向上的教师就是学生面前的一本活教材。教师自己拥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心灵高贵、头脑活跃,对学生有着深深的爱,才能点燃学生对生命的激情。
其次,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也要做到以人为本。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精神生命的发展需要,改变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教育以人为本还要不断探索人性化的教学方法。要改变将学生当成知识“容器”的教育方式,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需要,锻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现代型人格。
再次,高校在日常学生管理中也要贯彻以人为本。缺乏对生命关怀的情感和能力是大学生生命意识淡漠的重要原因。内尔·诺丁斯认为:“人的关怀能力来源于被关怀的体验。”无论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设施环境,还是各种制度,都要尽可能做到人性化管理。要深入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和交往世界,重视其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关爱。对一些经济上或其他方面有困难的特殊学生,要给以及时的关注。
(二)整合各种研究力量,健全高校生命教育的体制机制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生命教育尚缺乏完整统一的体系。当前针对高校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虽日益增多,却大多着眼于全局或哲学视角,关于实践领域的研究却凤毛麟角,能提出可操作性实践方案的更是不多。由于缺乏充分的理论和专业的教师指导,高校生命教育活动多缺乏系统性、规范性、深刻性,有的还处于缺失和空白状态。因此,当务之急,要充分发挥高校研究优势,积极整合学术界、教育界各种研究力量,大力开展生命教育研究,尤其是关于生命教育的实证性研究。要总结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探索适合我国高校特点的生命教育有效途径和方法;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结合社会现实和时代特征,力求构建相对完整可付诸实践的生命教育模式。
高校生命教育无法落到实处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长效工作运行机制。各个部门各种教育资源相互脱节,无法形成教育合力。这套工作运行机制应包括组织工作机制、科学规划机制、条件保障机制和评估激励机制。组织工作机制方面,应建立由教务处牵头,学工部、思政部、团委等有关部门参加的生命教育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形成研究、规划和落实的互动机制和协调统一、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科学规划机制方面,要结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国情,或筹划培养专业师资,设立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或把生命教育整合成综合性课程,科学规划课程纲要,将生命教育主题内容渗透到思政课、心理健康课、专题教育等相关教学环节。条件保障机制方面,应将生命教育普及经费列入学校预算,有效地运用于各种宣传活动或教育设施上,并在专业师资配备和教材编写上投入必要的人力和财力。评估激励机制方面,逐步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正确评估生命教育实施状况,加快从理论成果到规划、实施的过程,让大学生受益。对在生命教育各环节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及时的奖励表彰,完善奖励激励制度。
(三)融合各种教育资源,形成生命教育的强大合力
生命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必须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合力,做到相互配合、合理分工、和谐互补,建立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夯实生命教育的根基。
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积极价值,力争树立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教学与管理理念。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机制,鼓励全校师生员工参与生命教育,将生命关怀融于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生命教育是项复杂的综合性活动,高校要根据自身条件选取合适的方式开展教育:对将来就业后主要从事直接服务于人的工作的专业或师范院校,尽快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也可发掘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现有课程资源建设生命教育综合课程;以各种专题讲座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或社团活动的形式渗透生命教育的主题也是一种常见的方式。各种形式交互渗透,更能形成巨大的生命教育合力。
生命教育不能缺少家庭的积极支持。家庭是大学生生命成长的摇篮,精神发育的肥沃土壤和心灵寄托的重要归宿。父母自身要以身作则,互助互爱,给孩子以良好的人格熏陶。不但要营造民主、和谐、尊重、互助的家庭氛围,让生命在家庭中得到最好的情感滋养,完善健全的人格;更要畅通关爱、沟通和支持的渠道,在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并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和交流,随时可以给予大学生必需的支持。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大环境。政府要重视利用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进行关于禁毒、法治、环保等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有相对固定的生命教育实践基地;要联合各级部门广泛开展“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交通、食品、消防和护林防火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提高大众的生命安全意识。主流媒体在对社会上、高校内发生的各类自杀事件进行新闻报道时,不能只注重新闻价值而忽略正面引导的教育意义;更不能恶意炒作,引发群体式模仿性自杀的严重后果。要多选取正面典型案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珍爱生命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毛小萍.从“李刚门”、“药家鑫”事件引发的深思[J].老区建设,2011(3):39-42.
[2]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06(11):25-29.
前苏联的工业生产事故与职业病一直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一,但1988年仅工伤事故一项就造成材料损失1.65亿卢布。
1980年是日本自1958年以来安全生产最好的一年,而工伤事故仍造成经济损失3000亿日元。
英国1974年发生事故经济损失为9亿英镑。
美国更惊人,1980~1985年,每年工伤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300亿美元以上。1985年总损失为365亿美元,占美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39153亿美元的9.32%。以一次事故或一个企业为例:1986年4月26日,震惊世界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使许多人健康受到影响及损害,周围1000平方公里受到污染,农田荒芜,企业关闭,直接经济损失20亿卢布。1997年6月27日,正值的前夕,北京东方化工厂储料罐区发生特大爆炸和火灾事故,9人死亡,3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17亿元。由于原材料中断,导致10多个企业停产、半停产,万余工人待岗。仅此可以完全证明,企业的安全生产好坏,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冲击和影响是直接的。因此实现安全生产,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安全投资在企业经济效益中的效应
一般人认为安全投资是单纯指直接的资金投入,其实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用于解决物的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改善劳动环境和条件为主,提高物质安全化的资金投入。二是用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以解决人的问题为主的人力资源、人员素质的投入。如开展各种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活动、安全教育、安全培训的投入,职工防护用品与保健、安全技术攻关等投入皆构成了企业安全投入、投资。这些安全投资有利于安全生产系统的整体安全化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也保障了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发展和提高。
安全投资究竟有多大的效益?很大程度被人们认为是摸不着、看不见、只投入不产出的亏本事。这是因为安全投资所反映的经济效益有它独有的特征,未能被人认识。它不同于一般生产经营性的投资,没有直接的很明显的盈利收入,它是渗透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和成果中,效益是潜在的。
它的经济效益可从以下方面来理解:
1.安全投资可转化为效益
由于安全投资能解决不安全的因素,加强了安全管理,使之不发生各种事故,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使得生产经营性投入不受到损失,实现产品质量、产量的提高,节约材料,降低成本,也是一种经济效益。例如“九五”期间,我国在役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安全评估与寿命预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现有各类在役管道800万公里,压力容器4227万台),投资在2400亿元以上。按最保守的估计,平均使用寿命能够延长其设计寿命的50%,可节约投资1200亿元以上。以平均寿命20年计算,每年可节约设备投资60亿元以上。若再计算避免更新设备减少的停产损失,其经济效益将更为可观。再如“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典型作业环境粉尘危害治理技术研究”项目开发了双区交变电场静电凝并除尘技术,增强了粉尘凝并效果,有效地解决了微细粉尘的收集难题。开发的不对称预荷电静电增强过滤除尘技术,有机地结合了粉尘静电凝并与常规静电增强效果,可显著地降低过滤阻力,改善清灰性能,延长布袋使用寿命,提高微细粉尘的收集效率,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2.负效益转化为正效益“有”版权所
第一阶段:新产品导入期: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胜在庙算”、“多算则胜”这些千古名句都是在强调做好市场营销前期调研和论证等基础准备的重要性。识别与发现市场机会并按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开发更是直接影响产品/品牌顺利导入市场和健康发展的关键。识别与发现市场机会包括:消费者需求洞察、消费者及经销商的探索性定性研究、消费者使用习惯与态度研究、市场细分及定位等;产品开发调研包括:产品组合研究、产品概念设计与测试、产品包装研究及测试、产品/品牌名称测试、价格研究及敏感度测试、产品品牌形象与定位研究、广告研究等。
第二阶段:产品成长期
完成了前期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基础工作和使产品的成功导入市场,接下来就是成长期,需要产品和品牌按既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成长。此阶段的市场调研主要任务是获知产品及品牌发展状况及对市场活动效果综合评估。包括对品牌及广告的连续性跟踪研究,消费者使用习惯与态度研究、产品及品牌形象与定位研究、市场活动效果综合评估等。
第三阶段:产品成熟期
产品处于成熟时期其市场营销任务是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扩大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这时期应该把研究重点放在探索产品的优化组合、明确品牌定位和品牌传播策略研究,主要包括对品牌和广告进行连续性跟踪研究、深入了解目标消费者使用习惯与态度研究、品牌健康状况和品牌资产研究、媒体策略研究和包装改进测试研究等等。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The Stability of the Resource Requirements Emotion Drive
Mechanism of Artificial Life Behavior Selection
WANG JianJun[1], CHANG Juan[1], MAO Beixing[1], ZHANG Guofeng[2]
([1]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Zhengzhou, He'nan 450015;
[2]Department of Mechatronic Engineering,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32)
Abstract The stability of the resource emotion function drive mechanism of artificial life behavior selection is studied in the paper based Lyapunov stability theory.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resource function is decrease, the system of resource emotion requirements time function is stable.
Key words artificial life; stable; tremble
0 引言
情绪驱动机制认为,驱动情绪主导行为选择,是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文献[1]尝试将情绪机制用于游戏系统而提出了一种简单情绪分级行为选择机制,行为按照情绪的优先级别进行选择。该机制涉及到两种负情绪:害怕与困惑,前者用于选择逃跑或攻击行为,后者用于搜索行为目标,完成相关任务。害怕的级别高于困惑,在该机制中初步使用了情绪感染机制。文献[2]在行为分层结构中嵌入情绪机制,解决其动态适应环境问题,建立了自己情绪选择机制。
情绪计算公式为:
((),) = (())*()
= 12 + * [()]
当人工生命处于资源较满意状态(.)
、为区域边界,为资源的当前需求量。当前资源较为充足时,处于舒适区,资源获取情绪就较小,且小于资源需求量本身。当资源需求较大,进入忍耐区时,资源获取情绪值等于资源需求值。当资源需求很大时,获取情绪就是资源需求量的放大,从而增加该资源获取行为受选的几率。为实现资源获取行为的连续实施,避免“颤抖”现象出现, 资源需求情绪的时间函数公式为:
() = ()() + (() + ())
其中()为环境资源分布变量,(0,1)为滞后系数。
另一方面,时间的度量上的离散特点,使得社会经济领域中的许多问题适宜于作为离散系统来处理,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大量连续时间系统由于采用数字计算机来进行分析和控制的需要,而通过离散化而化为离散时间系统来处理,离散时间系统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突出。而稳定性是系统的一个基本结构特性,稳定性问题是系统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大多数情形,稳定是控制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本文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讨论了资源需求情绪的时间函数构成的系统稳定性问题。在假定环境资源分布变量资源函数是按时间衰减的条件下,资源需求情绪的时间函数系统是稳定的。
1 系统描述与稳定性分析
考虑如下资源需求情绪时间函数构成的系统:
() = ()() + (() + ()) (1)
(1)可以变换为:()= () (2)
其中()为一阶差分,满足() = ()()
假设1:环境资源分布变量函数()为衰减函数
即满足条件:( + 1)
()
假设2:()资源有需求,所以必定有
( + 1)>0,()>0 (4)
定理1:在假设1,2成立的条件下,系统(1)是稳定的。
证明:由系统(1)等价于(2),所以:
构造Lyapunov函数
() = ( ())2,则对其求一阶差分得到:
() = ( ( + 1))2( ( ))2,根据式(2)有:
= ( ( + 1))2( ())2
= ( )2[( + 1)2 ()]
根据式(3)(4),从而 ()
2 结论
本文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混沌同步相关方法讨论了资源需求情绪的时间函数构成的系统稳定性,在假定环境资源分布变量资源函数是按时间衰减的条件下,即(1)( + 1)(),()>0,则资源需求情绪的时间函数系统是稳定的。
基金项目:航空基金(2013ZD55006);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重点项目(14A110027)
参考文献
[1] Sloman A.Beyond shallow model of emotion[J].Cognitive Processing,2001,2 ( 1) : 177-l98.
[2] Olsen,Megan M,Harrington, et al. Emotions for strategic real-time systems[C].Emotion,Personality,and Social Behavior-Papers from the AAAI Spring Symposium, 2008: 104-110.
[3] Jochen Hirth,Tim Braun,Karsten Berns. Emotion based control architecture for robotics applications[C].KI 2007: Advanc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Proceedings,2007: 464-467.
[4] Etienne de Sevin,Daniel Thalmann. A motivational model of actionselection for virtual humans[C].Proceedings of Computer Graphics International 2005 ( CG1'05) , 2005: 213-220.
[5] Pecora L M, Carroll T L. Synchronization in Chaotic Systems[J]. Phys Rev Lett,1990,64(8):821-824.
[6] Pecora L M,Carroll T L. Driving Systems with Chaotic Signals[J].Phys Rev A,1991,44(4):2374-2383.
[7] Yoo W J, Ji D H, Won S C. Synchronization of two different non-autonomous chaotic systems using fuzzy disturbance observer[J].Physics Letters A,2009,374(11):1354-1361.
[8] Fallahi K, Leung H. A chaos secure communication scheme based on multiplication modulation[J].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2010.15(2):368-383.
[9] 吕翎,李纲,张檬.等.全局耦合网络的参数辨识与时空混沌同步[J].物理学报,2011.60(9):5051-5056.
【中图分类号】F4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383-01
【Abstract】T 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MES for steelmaking plant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to establish a clear system development goals, to solve the steelmaking MES of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dynamic proble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emand, explains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quirement analysis in the Systems Development Life Cycle.
【Key words】Systems Development Life Cycle; Requirement Analysis; Steelmaking MES
0.引言
钢铁行业产销一体系统是一个大型的复杂信息化系统,由行业自身生产复杂性决定,钢铁产品需要经过多工厂、多工序联合制造和大规模定制生产才可达到交货目标,生产特点决定炉次、浇次、轧次要进行规模组织,同时遵守复杂工艺约束,生产准备还要兼顾物料需求和能源需求。大型信息化系统由软件平台、硬件平台、软件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等子系统组成。炼钢是整条钢铁生产链承上启下的环节,炼钢MES制造执行系统更是整个信息化系统至关重要的中间层,炼钢MES作为一套软件系统它将面临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难题,软件生命周期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程序设计、调试与测试、系统安装与部署。本文通过详述炼钢MES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阶段遇到的难题和解决方案,说明需求分析在软件生命周期中的重要作用。
1.概述
需求分析是指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对于待开发的炼钢MES即理清炼钢厂与各轧钢产线、炼铁厂、原料供应单位、能源供应单位等业务关系,炼钢MES需求分析要解决炼钢各相关单位的业务问题以及问题的来龙去脉。需求分析是一项重要工作,通常被认为是系统开发最困难的工作,因为在软件生命周期中需求分析阶段、设计阶段、编码阶段、测试和集成阶段、系统运营阶段中,其他4个阶段都是面向软件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即可解决,只有需求分析阶段是面向用户,各关键用户都本着各厂利益出发,系统开发如果兼顾平衡即将损失开发效率,且各厂关键用户多数只熟悉各自业务活动和业务环境,系统开发过程中很难找到一个覆盖全部业务领域的专家,因此系统开发的需求分析阶段面临以下几个难点:关键用户之间的协调、用户需求是动态变化的、MES系统开发不同阶段需求变更代价呈线性增长。以下将结合炼钢MES开发过程遇到的实际问题来探讨软件需求分析方法。
2.软件需求分析
软件需求分析中的关键就是展开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为能够将系统错误和漏洞在需求分析阶段发现并解决,使开发的成本收益比达到最大。炼钢MES需求包括: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及软件计划。
2.1 问题定义
炼钢MES开发的第一步就是进行问题定义,问题是指用户的基本要求,问题定义实际上就是了解MES系统关键用户们到底要建立什么系统,并确定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因此,问题定义的来源是用户。系统开发初期由炼钢厂和各轧钢厂工作人员组成关键用户团队,各厂关键用户在问题定义阶段必须解决的关键是:系统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通过问题定义阶段的工作,系统分析应该提出关于问题性质、开发目标等并形成书面报告。这一阶段的分析应站在较高的角度去抽象、概括所要做的事,不拘泥于问题实现的细节。尽管各厂关键用户旨在维护各分厂利益总是纠结于某些细节,但软件需求分析在这一阶段必须居高临下鸟瞰整个系统全貌,协调各方对问题取得一致看法,最后出具一份各方都满意的文档,促使各厂负责人同意开发工作继续进行,然后炼钢MES开发工程转入软件需求分析下一个阶段:可行性研究。
2.2 可行性研究
炼钢MES开发过程中,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有简单明显的解决办法,许多问题不能在预定的系统规模之内解决。如果问题没有可行的解决办法,那么花费在此的时间、资源、人力和经费和都是不合理的,应该在此阶段予以避免。可行性分析是在问题的目标和约束之间的一种权衡,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在于用最小的代价确定关键用户们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可以解决,系统目标和规模是否现实,权衡后决定是修改目标或放宽约束。软件设计以炼钢厂关键用户期望通过MES系统实现的目标和作用范围为依据提出一种以上设计方案,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操作可行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并选出综合得分最优方案。关键用户需求是动态变化的,对用户要求的功能、性能以及限制条件进行分析,是否能够做成一个可接受的系统,并判断系统操作方式在关键用户组织内是否可行。
2.3 软件计划
关键用户同意可行后开始拟定软件计划,计划是为了将炼钢MES成功开发所需做的工作、需要的资源、需要的工作量以及开发进度进行合理安排。由于炼钢MES开发是公司产销一体系统一个子系统,因此炼钢MES开发进度要符合整个产销系统时间要求,例如:炼钢MES何时开始实施,何时结束,在与铁前MES、轧钢MES或物流系统等不同系统在时间周期上如何衔接等。进度计划是软件计划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将对软件项目的开发产生重大影响,在炼钢MES软件计划阶段使用了工程网络图、Gantt图、任务资源表等软件进度控制手段。软件计划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指定用户分工、明确责任,此时,各厂关键用户发挥重要协调作用,不仅要推动本厂软件计划进行,还要配合其他产线计划。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