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升学历方法

初中升学历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3:0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升学历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中升学历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44

地理教学实践一再证明,教师自身熟悉并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地理读图的方法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在帮助学生提升地理读图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诱导启发学生,培养读图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看地图,培养学生读图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白地图是打开地理知识宝库的钥匙,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还应引导学生知道,地图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性,许多问题,如外出旅游寻找最佳景点、乘坐火车找乘车路线、探寻祖国山河奥秘、了解各地千差万别的气候分布等都需要地图知识做指导。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诱导启发学生,充分利用地图册、课本插图、地理景^图、地理模型、黑板略图等,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读图、指图活动,组织学习小组开展读图竞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学习兴趣。

二、熟悉图表语言,掌握读图的基本步骤

初中地理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地理图像,类型较多,有地理图表、地图、示意图、景观图片、剖面图、遥感图片等。教师应熟悉不同地理图表的读图方法,掌握读图的基本步骤,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

1. 区域地图的读图方法。区域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图上的图像,区域地图可以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读区域地图的基本步骤是一读图名,二读图廓,三读图例,四读图例在地图中的分布,五读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六得出结论。如在学习人教版7下《俄罗斯》的自然环境时,一读74页图7.48《俄罗斯地形图》;二找到俄罗斯轮廓;三看图例,不同颜色表示海拔高低不同;四根据图例得出俄罗斯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地势特点及主要的地形区;五找出俄罗斯主要河流并看流向,分析河流与地势的关系;六得出结论,俄罗斯地势南高北低,河流大多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河流和山脉构成主要地形区分界。

2. 地理图表的学法指导。地理图表主要包括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等,其中柱状图、曲线图属于坐标图,其读图的基本步骤是一读横纵坐标的含义,二找极值或转折点,三分析曲线的发展变化规律,四使用地理语言表述结论。如学习中图版7上《气温和降水》时,67页图C《北京某年10月1日气温日变化曲线图》,一读横坐标,看出是24小时,所以该图是日变化曲线图;二找极值,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气温约23.6℃,最低气温出现在5时许,气温约6℃;三、分析规律,北京气温日变化较大;四得出结论,北京气温日变化规律,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 景观图片的读图方法。景观图片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此外,景观图片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在读景观图片时,要明确需要查找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再通过主要信息,分析地理事物特点及其之间的联系。如学习中图版八年级上《气候与人类活动》时,教师引导观察学生59页图H因纽特人的冰屋,图I亚马孙地区的高架屋,图J秘鲁利马的土坯房屋,对比三幅景观图在民居材料、结构等方面的差别,并分析气候对民居的影响。

三、抓住课堂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读图技能

课堂是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在课堂中把握读图的主要步骤是促使学生提升读图能力的关键。

1. 看图。这是首要的一步,旨在培养学生的读图意识,熟悉地理事物的分布,增强对地图的认知能力。在看图时引用前面所讲的读图顺序和方法。

2. 指图。是由看图到快速准确的在地图上指出地理事物的分布引导学生掌握地理读图技能的重要举措。指图的内容很多,要注意正确的指图方法,如河流是线状的、区域地形是片状的,还要注意指图范围的准确性。

3. 绘图。此步骤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根据资料绘制地理图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问题,也可以提升学生对地图的感知力。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绘制,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的重要内容,在绘制气温曲线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一看资料数值,二绘制横纵坐标,三描点,四连接各点,完成气温曲线图。通过这样的绘图过程,学生对于气温的变化规律认识更清楚。

4. 析图。学生通过看图、指图、绘图的过程,既可以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也可以得出地理事物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注重以上方法的灵活使用和反复使用,引导学生掌握课堂读图的技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读图能力就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22-01

创新教育随着改革教育的深入,成为教育改革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它的含义是指学生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所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找寻其有效的途径成为必要任务。

1 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创新意识是教师必备的,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思想和方式上有所突破,让以传统的教学思路得到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个目标得以明确,具有创新性的教学原则也被确定。

1.1 改变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说到创新教育,小制作、小发明等脱离教材的活动,或者学生对选定的主题随意说、离奇地说的现象会呈现在脑海,这是一种极端。而事实表明,创新所表现在实际问题当中是否具有新发现,并拥有独具匠心的观察角度等。一个问题的解决是否富有创新,就在于问题和解决过程是否对这个人新颖,而不是别人有没有提过这个问题及其解决。创新可以由学生进行,创新能力也是学生应具备的。因此,教师要挖掘资料,灵活运用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引入适应时展的新知识和新问题,并和教材结合,教会学生主动探究,让更多的方法为学生所用,更多的知识为学生了解,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提高。

1.2 将师生关系转变,从而创设出拥有氛围的班集体,努力营造出富有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认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首先,教师担任主要角色,学生是配角、观众、听众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的主导地位过多的得以发挥。为了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就必须克服这种模式。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体,创设良好的环境,就需要教师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对待学生要平等、宽容和友善。只有在良好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展示自己的灵活头脑和发挥想象的能力;其次,在班级内互相交流,扬长避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搞好合作教学,让教师、学生互换位置。还可以让学生针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在班集体中发扬民主教学,创设良好环境。学生还可以通过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给他人的想法提意见和把思想融合,让集体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要让学生处从属于他人,应确定每个学生的责任,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激发。

1.3 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提出、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

教师的深度语言和创设情境可激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换角度思考问题。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也是科学发明与创造的开始,所以需要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学生不仅要对教材中的内容敢于质疑,对老师的教学敢于质疑,还要对商榷余地较大的观点敢于质疑。具备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具备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批判性质疑,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的素质。

课堂教学中能随时体现对学生进行判断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用自己的判断解决问题,或通过辩论形式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都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流畅,更敏捷,见解更个性。

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师总结,学生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总结。培养总结能力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密切相关。求异思维的基础是由学生对掌握的各种知识的概括和提取,集中思维便是一种方法,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也得到了保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结的机会要多留给学生,如一个问题的总结、一堂课内容的总结、一次讨论结果的总结等等。进行总结时,要多选几位学生发表出自己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附和他人。总结完后,让学生把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提出来,加以拓展,发散思维。

2 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兴趣,创新的重要动力是兴趣,所以需要兴趣维持创新的过程,正如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2.1 学生创新兴趣的培养,可利用学生的心理进行

思维产生兴趣,知识基础又是思维的基础。在学过程中出示一些高低适度的问题、学生想感兴趣的问题,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学习的兴趣促使他去学习、思考,产生新的疑问然后主动地解决问题。

2.2 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创造合适的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是必要的,因为学生有强烈的好胜心理,成功会使他们有兴趣、有信心,反之,学习的屡屡失败,会让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例如,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让所有人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切合点,体验胜利之感,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2.3 利用图形美,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中的图形有不同的美学价值,所以可利用图形之美进行教学,让学生获得感性认知,欣赏存在于生活中的数学美。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实际中的图形运用到教学中,或者把图形运用到各个方面,让学生产生共鸣和创造图形美的欲望,从而进行创新和长久地维持创新兴趣。

3 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教师

3.1 分清学生错误行为的性质

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是允许的,毕竟学生是不成熟的。此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出错的原因,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承认和改正,与不承认、不理会错误的态度相比,这也是一种创新。教师要多元的评价学生,就要使用辩证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例如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取决于他们这样做的原因,这样在维持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3.2 多一些鼓励和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

学生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教师评价则成为衡量学生在群体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的标准,而且成人对学生的评价带有片面性,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正确的言行给与积极地肯定和赞许,让学生更有信心,看到自己的成功。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扬的语气词,对学生表示关注和赞许。

篇3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穿插一些生物学家科研方面的事迹,生物学科的新信息、新成就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人类基因组密码的破译,纳米技术在生物领域的应用和推广等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离自己并不遥远,科学发明创造与社会实践有密切联系。学生知道,只要学好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方法,将来也有可能成为一名科学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密切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如在学习传染病时,介绍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等的?鞑ネ揪逗驮し婪椒ǎ?从而把知识的获得转化为学生的迫切需要。

提高教师的上课技巧,吊起学生的学习“胃口”,使学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教师可以巧设疑问,促使学生去主动学习,努力寻求答案。如在学习“蝗虫的呼吸作用”前,向学生提出问题:有两只活的蝗虫,我们把一只蝗虫的头部浸没在水中,而把另一只蝗虫的腹部浸没在水中,这两只蝗虫哪只先死呢?学生因此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也可以运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演示,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如从蝗虫的取食动作领悟咀嚼式口器的概念,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将蝗虫口器的各部分解剖在画面上,化小为大,逐一分析各部分的功能,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主要形式是阅读。阅读有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和课外阅读等形式,不论哪种形式的阅读,教师都必须在方法上给予正确指导,才能收到良好的自主探索学习的效果。

预习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未授课时事先阅读相关课文。为了提高预习阅读的有效性,教师要先拟好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指定的课文,并要求阅读后做出解答和提出疑难。如《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课,教师可以设计下列预习提纲。1.什么叫胚?2.大豆种子的结构有哪些?3.种子萌发有哪些内部原因?4.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5.种子萌发有什么样的过程?阅读提纲要力求具有启发性、悬念性,以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指导学生在预习阅读中,先根据预习提纲纵览全文,了解梗概,然后再精读细读,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用笔圈点勾画,并运用批注法在课文空白处批注提纲要点和感想,做到重点落实。

课中阅读是教师随教学进程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一个或几个重点的相关段落。为了使学生对所阅读的重点段落做到字斟句酌,教师要经常变换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

三、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观察能力

很多时候,学生学习生物知识都是一种理性认识,没有实际的感性了解,特别是城市学生。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感知为教学基础,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生物科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科学性的学科,在上课过程中教师除以一些图片、模型、标本的形式指导学生掌握知识以外,还要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生长,进而深刻理解课本知识。在学生观察之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内容、观察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需要探究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盲目性。例如,在学习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对植物进行A组和B组划分,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状况,并写出观察结果。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了主动性,更具有条理性。在观察过程中,学生能对重点问题进行有效探究、重点观察,进而得出结论。观察学习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四、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一)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其实好多问题,你理解了,就记住了;你不理解它,硬性的记忆,可能用的时间很长,也记不住,就算记住也会忘得很快。因此理解比记忆更重要。如:学习在学习自由组合规律时,判断、书写配子的基因型,容易出现错误。

(二)利用规律口诀加强记忆

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对遗传图解进行观察、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分析,训练识图能力、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三)联系实际,记得生动

篇4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时候,老师和家长要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去进行阅读,尊重学生选择阅读文本的权利。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以及性格的差异,对于阅读文本的选择都是有影响的,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只要有益学生阅读水平提升的书籍,老师都可以鼓励学生去进行阅读。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初中生更喜欢一些轻松幽默、生动活泼的文学作品,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适时地给予引导。如《小小说》、《青年文摘》等书籍就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此时,老师和家长都不宜进行太多的干涉,应该让学生自主地去做选择,快乐去进行阅读,享受阅读所带来的各种快乐。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

二、注重课堂教学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初中生大部分阅读学习的时间都在课堂,因此,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以下结合教学,谈几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1.让学生学会复述文章内容。复述文章的内容是学生在对文章已经了解的情况下,按照文章内容,使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文章的一种阅读训练模式。在进行这种训练的时候,学生或者是改变人称来进行故事的讲述,或者是改变文章的角度来进行讲述,或者是对文章内容进行扩展和补充,这些形式都是多样的,而且非常灵活。初中语文老师可以长期地坚持复述的训练,这对于学生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为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快速提升阅读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开展阅读比赛。实践证明,开展阅读比赛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做法。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选取一些比较优秀的文章来让几名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来阅读文章的某一段,然后老师对学生朗读的情况进行点评和表扬,对于在朗读中所出现的不足之处,老师要及时地给学生以鼓励,争取下次更好地进步。通过开展阅读比赛,学生就可以很好地发现文章的优缺点以及作者深层次表达的风格和写作手法等等,这能够很好地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注重开展阅读讨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讨论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所开展的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就一些问题的探讨。适合初中语文教学的讨论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较常见的有同桌讨论、分组讨论等等。讨论这种阅读训练形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能够起到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目的。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启发,使得学生的讨论能够紧紧围绕谈论的主题,达到进行阅读讨论训练的目的。

三、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课堂的时间往往有限,而且很难发挥学生的个性,老师只能针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不能满足学生阅读中的个性需求。由于必要的课外阅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训练的时候,应当选择思想健康并且适合学生发展的读物。课外阅读读本的选择也应该遵循基本的认知规律,在开始的时候尽力选择一些和课本知识密切配合的书籍,难度不大但也有助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当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文学常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之后,老师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课外读本的选择,推荐一些能够扩大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提升思维的课外读本。当然,当学生阅读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之后,老师就可以推荐一些对于学生的人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且有一定深度的名著给学生阅读。阅读读本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老师大量地阅读一些文学书籍,然后依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选择,只有这样,在给学生进行推荐的时候才能够做到胸有成竹,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阅读能力。

四、小结

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会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喜欢阅读的书籍不同,以及阅读的目的不同,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法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学生掌握了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选择自己可以接受的阅读方式,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红献.如何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J].吉林教育.2011(16).

篇5

语言的最基本的作用是人际交流,而交流是一个听和说的过程。随着改革开放全面化,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当今社会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Gilman和Moody指出,人们40%至50%的交流时间都用于倾听,听是人们交流的重要手段,据美国保尔・兰金教授统计,“听”占人们日常言语活动的45%,“说”占30%,“读”占16%,“写”仅占9%。英语综合能力的五个方面听、说、读、写、译,听力最为重要。然而,对多数学生来说,听力仍然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是当务之急。

一、听力薄弱的主要原因

1.教师方面原因。

首先,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我国的80年代缺乏优秀的专业教师,培养出了一批语音语调不标准的英语教师,更不用提听力的训练,现在有一部分教师自己的听力都不行,如何来训练学生?其次,听力水平较高的教师却忽视了听力的重要性。精力和重点都放在了书面知识的传授和应用上。再次,单一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所费工夫较大,短期内很难奏效,急功近利的教师也只好作罢。

2.学生方面原因。

听力词汇量不足,学生没有一定的词汇、习语、常用句型的理解与积累,听时就会产生模糊、混淆的现象,说话者的语速稍微快些就听不懂,英语语感也比较差,英语汉语的转换在瞬间不能成功地进行,一般的学生在8岁左右才开始比较正规地接受学习,记单词时总是想着汉语的意思,总喜欢先把汉语翻译过来,母语的干扰是其重要的原因。语法掌握得不好,对句子的结构、时态、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判断不准确,语音语调不准确,直接影响听力效果。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的心理状况,研究者们发现,焦虑极大地影响了学习者对目标语的习得、存储及产出的过程。根据S.D.Kran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处于焦虑状态的学生的元认知和认知能力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Horwitz等人指出,焦虑在听和说的过程中表现尤为显著。因此,焦虑被认为是引发学生听力障碍的因素之一。

二、克服英语听力困难的方法

1.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一堂好的听力课,是以传授和训练技能为主的过程。我们应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墨守成规,不能仅仅囿于课本;应该不断地学习,博览群书,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知识、教学方法。教师应解放思想,勇于发现和接受新的理论、观点和事物,然后在平时的教学中把这种新的理念新的事物传播给学生,让学生感知全新的理念,尽可能多地开阔思维,灵活运用更适合自己的听力方法。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课堂耳目一新,而且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研究。

2.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提高信息的输入量。

目前,大多数英语教师在上听力课的时候,多遍地播放听力磁带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回答有关的问题,再核对答案,这样机械的重复,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缺乏兴趣,不能很积极地参与。英国语言学家Palmer等提出的情景教学法认为语言必须在一定的情景中呈现和练习;它强调在语言学习中,语言的使用和学习不能离开一定的社会情境。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语言学习的输入必须是大量的,其目的是为了使习得者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得到渲染和熏陶。而现在所用的听力教材所选内容大都是没有背景、没有时代感,导致教学效果低下。为了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训练技能,教师应该课前准备各种有趣的场景和任务,如竞赛、辩论、角色扮演等。这样,才易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用幽默的语言、和蔼的面部表情、和学生进行交流等都能传递预约的气氛,最大限度地增强教学效果。

3.学习方式的自主化。

后现代主义认为知识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与特点,他们会以不同的方式去收集、储备、建构相应的知识结构。人们都有能力去根据已有的建构知识,通过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转变思维方式去开发已有的潜能,摆脱被知识奴役的处境,以不同的科学的学习方式,去重新认识世界,学习方式的科学性在于其与学习内容的适应性,即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容,达到学习目标。

4.捕捉关键信息的迅捷化。

关键词语体现讲话内容的重要信息,我们在听的过程中,碰到未听懂的单词不必介意,应迅速地毫不迟疑地继续听下去,这样就抓住了重点,使自己的听能跟得上,反之就会影响下面语音信息的接纳,平时应有意识地训练去摒弃意识的停顿这种坏习惯,同时也要善于速记,避免心理紧张导致的转瞬即忘。只有这样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收到好的听力效果,为我们的大脑的思维判断提供正确的有效的信息。

总之,听力训练的实质是克服听力的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障碍。教师在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素质的同时,应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愿望,最终达到提高听力理解的目的,促进听力能力的不断提高。

篇6

Teach to give beginning high school student study physics of basic method

Tuo Yan-ping

【Abstract】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he student feel difficult to learn, reason is control good of study method, this text from various provided some study to the student physics of method, make student easy thus delectation of control physics knowledge.

【Key words】Study interest;Sketch language;Summary exchanges;Express an expression

在初中的课程中有许多科目都是比较难学的,要学好初中的任何一门课都要有合适的方法, 物理这门自然科学课程也比较难学,靠死记硬背是学不会的,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出个题目还是照样不会作。那么,如何学好物理呢? 要想学好物理,应当做到不仅把物理学好,其它课程如数学、化学、语文、历史等都要学好,也就是说学什么,就得学好什么。实际上在学校里,学习好的学生,哪科都学得好,学习差的学生哪科都学得差,基本如此,除了概率很小的先天因素外,这里确实存在一个学习方法问题。,如果我们教给学生学习物理课的基本方法,就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质量.下面就针对物理的特点,针对就“如何学好物理”,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具体的学习方法。

1.学好语数,垫石辅路

物理课是初中学生感到难学的课程,其原因是:物理课不但有系统、严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物理课与数学、语文课的知识联系也很密切.例如数学中的方次运算、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极值的讨论等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应用.但数学知识又不能生搬硬套,例如数学中a=c/b说明a与b成反比,a与c成正比,但在物理ρ=m/V定义式中,ρ与m、V的大小无关;在I=U/R中,却有I与U成正比,I与R成反比.所以学好数学知识对物理课的学习至关重要.同理,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好坏对物理的学习影响很大.因为物理中的概念、定理、定律的文字叙述言简意深,一字之差,天地之别.例如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能叙述为垂直向下;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若无“闭合”二字,则产生的是电压而不是电流;又如物体吸热后温度升高了20℃和温度升高到20℃含义截然不同.可见语文知识

2.联系生活实践,培养学习兴趣

物理课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但是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导学生遵循好奇心―求知欲―爱学习―责任感的成长规律.例如在学习摩擦力后,我让学生举例说摩擦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有一个学生说:摩擦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益处例如人走路利用了它;另一位学生说:摩擦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害处例如机器磨损.大家积极发言使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了落脚点。

3.学习物理概念,力求做到“五会”

初中将学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4.重视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知识的条理化,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表达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

篇7

课程改革的进展越来越深入,其包含的层面和含义也更加广泛,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上习得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尤其是针对物理学科而言,其所包含的知识涉及实际生活中的点滴。但是,初中物理课程的内容相对比较枯燥,而教师讲课时往往只注重课本知识,不能结合生活实际,因此学生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也会觉得索然无味。长此以往,很多初中生的物理学习成绩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根本提不起兴趣。因此,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方法逐渐受到了诸多初中物理教师的重视,并将其灵活运用在课堂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

初中物理知识虽然不够深入,但是其中也有许多枯燥的概念和理论,而学生往往不能轻松理解。但是,初中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在无形中也有一定的关注,如果能够将生活常识与物理知识联系在一起,学生就能产生一定的好奇心,进而帮助理解课堂上的知识。

2.激发物理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思维相对还是比较活跃的,因此,将物理知识结合生活实践,使抽象的理论和概念生活化,能够使学生在生活点滴中认识到物理的用途和乐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1.巧用生活实践导入新课

一堂高效的课堂教学,必然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思想步骤和思维路线紧紧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初中生的学习科目相对较多,两节课之间的间隔较短,因此往往容易在课堂开始时受到上节课或者课间活动的影响,难以较快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中。而初中物理中有很多课程内容与生活实践息息相关,这就给教师以生活实践中的案例导入新课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课堂一开始使用生活中的实践导入问题,能够带动学生积极地思考,使其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对课堂的顺利开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例如,在学习“热胀冷缩”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联想早餐吃煮鸡蛋时,蛋壳往往比较难以剥下的情形。但是,如果将热鸡蛋放进冷水中冰一下,就很容易将蛋壳顺利剥下,并且鸡蛋也比较完整。这样就将生活中的例子与课堂内容结合起来,带动了全员的学习氛围。

2.活用生活实践丰富课堂内容

在讲课过程中,由于物理学科的特殊性,其枯燥和无味是难以避免的。长此以往,学生不免会发呆出神甚至打瞌睡。而学生在课堂上难以理解的知识,在课下更难找到充足的时间进行相应的消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案例对课堂内容进行充实和丰富,在使学生得到暂时的精神舒缓、吸引其注意力的同时,促进其对所讲知识的理解,从而使课堂的45分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积极发现学生的关注点,并在备课时收集相应的生活案例,在课堂上适时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浮力时教师可以结合煮饺子的过程进行讲解:当生饺子刚倒进锅里时,会沉下去,而随着温度的升高,饺子膨胀,体积增大,因此其密度就减小,且小于水的密度,进一步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其会渐渐漂浮起来,而且只有漂浮起来的才是煮熟的饺子。

3.将生活与实验和作业结合

物理教学往往需要大量的实验来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和巩固,而在课后布置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作业,能够使学生在理解知识和原理的同时,进一步理解物理的实用性,进而使其对物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增加其自主创新能力。而大多数初中生往往只有通过自己动手,才能将知识真正地化为己用,其实践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升。例如,在学习静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报纸和铅笔,在家里自己展开实验,将报纸平铺于墙面,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进行摩擦,观察报纸会不会“粘”在墙上,继而将报纸拿下,让学生注意其中的声音或者会发生的现象,并在下节课堂上进行探讨。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践进行相应的学习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教师在实践中可以总结多种方法,促进初中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物理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林炜木.浅析生活化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文理导航:中旬,2014(8):33.

篇8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而目前,阅读的兴趣恰好是学生最为缺乏的。学生在写作中缺乏写作素材,自然不会有好的写作效果。因此,首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需要鼓励学生带着兴趣和好奇心去进行阅读,对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等进行摘抄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一定的摘抄以便能够在以后的时间内对优美语句进行细细品味和体会。其次,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进行一些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有效吸取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养分”,增加写作过程中的资料素材。同时,在阅读中,还应该养成一个正确规范的阅读习惯,以良好的阅读习惯来促进写作水平地有效提升。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专门开辟一个时间段为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进行一个阅读分享和推荐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自己本周或者是本月阅读到的好的书籍或者是文章带到课堂上,与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继续保持读书的兴趣,又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阅读资讯。

二、联系生活实践,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纵观当前的初中语文教育界,学生的写作水平比起其他水平而言,一般都显得较低。究其本质而言,导致学生写作水平不高可以归结为学生写作素材的缺乏。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写作指导过程中,让学生多注意写作素材的积累。首先,要求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从细微处进行细致观察,才能有效扩大学生的写作“素材库”内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教师在要求学生写描写人物的作文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亲人等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观察他们的音容笑貌、说话特点等。通过细致观察后的写作,必定会比不观察更加细致入微。其次,除了观察“身边事”之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对国际上、社会上发生的大事件予以足够的关注。对于这些时政大事的积累既可以避免学生的作文写作空洞而缺乏深意,又可以有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

三、适当表扬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多采取一些鼓励性和激励性的教学手段。首先,教师对在写作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其足够的展示自己水平的机会,并对其作文写作出现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与表扬。这样的鼓励能够满足学生的好胜心与自豪感,让学生在以后的写作训练中更加的表现积极抢眼。例如,教师可以将一些写作水平较高的作文挑选出来,专门利用课堂时间对这些优秀文章进行讲评,并激励其他学生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给予优秀文章写作的学生极大的精神鼓励,又能够激发其他学生产生强烈的“斗志”,树立迎头赶上的目标。其次,恰当且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改头换面”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

四、适当引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常常能够发现到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对于写作题目都没有对写作手法和写作内容进行足够的考虑,便匆匆动笔进行写作。这样的文章,不用看都知道肯定是被一些套话和空话所充斥,就更别提文章的立意和主题了。因此,教师想要纠正着一写作中常见的弊端,就必须对学生的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正确引导,让学生认识生活、思考生活,在写作中将自己对于生活的所感所想用真情实意表达出来。此外,教师还应该对学生写作给予适时恰当的点拨。这些恰如其分的点拨往往能够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写作技巧,而这正好可以给学生的写作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五、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勤加写作练习

对于作文写作而言,其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很多社会实践和社会经历才能完成。写作一旦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实际,就会丧失生命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管文章的辞藻有多华丽,其一旦脱离了实际生活,都变得味同嚼蜡。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让学生走出校门,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其次,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写作。不要被一开始遇到的难题吓住,只要勤动笔,勤思考,自然就会写出好的文章来。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养成每天都写日记的习惯。这个好习惯能够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语言,还能够让学生锻炼出发现美的能力。

篇9

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要求,同时它也是学生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知识、学习生活的好习惯,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以此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下文将分析培养初中生英语自学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培养方法。

一、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是目前学校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在初中应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基础英语知识,英语教师要通过听、说、读、写等四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英语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英语的各个环节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领悟。

其次,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是由目前学生学习心理决定的。初中生对英语自学能力的形成能够帮助学生创立起对英语的学习信心,并且能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进而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可以减少学生对英语教师的完全依赖,同时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动机,让学生从心理上转变对英语的学习态度,从而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

再次,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是由目前教学设计方案的目的决定的。在当代,初中英语教师要不断改善创新教学设计方案,在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英语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能力,教师作为英语课堂上的引导者,除了要讲述英语知识,还要加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是由英语的语言性质决定的。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英语的交流、对话以及阅读能力,想要更好的提高学生这些能力,就学要学生不断反复练习和使用英语。但是这些能力的提升仅仅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述是远远不够,还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为此英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此来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和水平。

最后,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对我国社会的进步有重要意义。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阶段,如果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学能力,这对学生在将来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有重要影响作用,这种能力的养成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英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方法

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英语是语言类学科中比较重要的学科之一,学生应该采取主动的学习方式,这样才有利于英语教师课堂的顺利进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进行创新,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努力发现问题,并且要解决问题。英语教师要让学生们的个性得到发扬,使学生能够积极自主的学习英语知识。

2.转变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勇于创新。英语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同时也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参与者。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保持一种平等的关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得英语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减少对课本知识的讲解,但是不要完全脱离教材,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自己思考的时间多一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比如教师在讲人教版九年级英语“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 ?”这一单元之前,教师要先给学生讲述一下本单元的大概内容,然后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交流与讨论,分出学习小组,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这样就可以提升本单元的学习效率,当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

3.多给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自学信心。学生想要学好英语知识,不能只靠英语教师的讲述,其实学生的自主学习占据了主导作用,初中时期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时期,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初中生来讲,教师想要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很简单。比如,教师再讲九年级“Unit 2 I used to be afraid of dark.”这一单元时可以利用一些奖励办法,鼓励学生课后主动背英语单词以及课文对话等[3]。教师的奖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和信心。同时,教师们也可以自行组织学校开展一些英语竞赛活动,鼓励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下,让学生在比赛中树立对英语的学习信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置,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为此,初中英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和老师都应该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究英语问题,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篇10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数学能力主要有: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不能简单地布置预习课本多少页,而要制定详细具体的预习学案,从基础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完成对概念、定义的理解及记忆以及对定理的证明和公式的推导,也可以有适当的简单应用.通过课前预习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堂教学

1.设计问题,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备课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找准新知识与已学过知识的联系点,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也不同.可以在已学过的旧知基础上进行类比,提升问题难度;可以是和学生经过口头交流后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不完全解决的问题.但必须是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的问题,以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切合学生实际情况,又要具有探究性,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一问题最好能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有效形成一条主线,使得课堂教与学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顺利完成.

2.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探究环节主要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运用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类比、猜想等常见数学方法探索新的问题、新的知识、新的方法,并通过分析问题、合理猜想、推理论证逐步解决问题.教师指导学生的探究并促进和调节进度,使问题不断引向深入.这一过程中学生主动构建、热情参与,使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数学学习能力,真正学会学习.

3.揭示规律,落实探究结果

知识是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应熟练地驾驭上课内容,引导学生弄清知识的形成结构并及时判断学生的思维动向,掌握启发的时机,做到启而得法,启而能发.归纳并总结出相关的知识和规律.通过推理论证形成正确定理、推论、公式或正确的结论,然后揭示这些结论在本节知识结构中的应用方法、技巧及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在系统的知识体系中理解这些规律.这一环节是重难点,是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基础.

4.运用规律,学会解决问题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是最基本的目的,也是一节课必需的.一方面是对学生所学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应用;另一方面是掌握解题技巧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主要途径.数学能力也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或在找到问题的解答后才能获得.这个环节中要围绕教学重点,涵盖本节知识点,精选2-3题难易适中的典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探索,从中感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应用.通过学生对问题解答情况的反馈,教师针对性地进行剖析讲解,讲知识联系、讲知识转化、讲内在本质,尽可能地概括提炼规律,由点及面,由例及类,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方法.

5.变式训练,深化提高数学能力

学生通过对定义、公式、定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达到解决双基问题的目的.新教材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教法,更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训练学生触类旁通的数学学习能力,巧妙改变图形的背景、题目的已知条件或求解的结论,对题目的形式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演变和引申,使题目具有探究性、开放性.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另外,也可以让学生模仿或创造性地编拟变式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命题的结构,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例如,在学习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我进行如下变式x2-5=0x2-5x=0x2-5x+4=0x2+4x+4=0.

6.反思小结,内化提升数学能力

篇11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主动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好英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尤其是初中英语的学习,不仅要培养学生英语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而且要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进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提高。

一、初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英语的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作为重要的课程向学生进行传授和讲解,往往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更加依赖课堂的教学,失去主动探讨的积极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对英语的视野和英语的运用能力就会相对欠缺。学生只有形成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才能使视野更加宽阔,思维更加活跃,从而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有效地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2.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自学能力是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学生在初中英语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自由、全面地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自身情况选择英语学习的内容和方向,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化被动教学为主动学习和探索,从而促进个人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英语的好奇心,实行全英语式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情景对话、学生与学生进行的小游戏等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活跃有趣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提前预习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在上课时,给学生足够的学习和空间,让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探索,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3.通过课外活动扩展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结合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对知识的理解,老师应通过多种形式对课堂进行扩展和延伸,将英语学习带到课外,创设语言交际的环境。如多听收音机、磁带,看光盘、英文影视剧等课外学习方式,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断地沟通与交流、总结和完善,不断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12

    二、学习力提升的研究价值

    “学习力”一词最早出自1965年美国系统动力学的奠基人——福瑞斯特教授写的《一种新型的公司设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学习力逐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一项前沿的管理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学习力是伴随一个人终身发展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高低的尺度,被视为现代人基础性的文化素质。在当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总量的翻番周期越来越短,从过去的100年、50年、20年,缩短到现在的5年、3年。“谁能迅速提高自己的学习力,谁就能迸发出新的创造力,谁就能获得发展的主动权并获得竞争的领先优势。所以学习力是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力”。因此,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创造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即如何提升学习力,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现行的研究中,关于学生学习力的测量主要是采用访谈和问卷的方式进行。但由于研究人员是采用观察与教简易的问卷的形式进行收集的资料,其信度与效度有待考证。有关于学生的学习力的问卷都是关于学习能力方面的,几乎未涉及学习力的其他方面,没有较系统的测量工具,而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学习力的提升研究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初中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力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

    初中是学生学习和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阶段,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重要的学科工具。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少数教师迷信“满堂灌”、“一堂清”,将课堂变成自己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习惯了当听众和旁观者,对老师过度依赖,导致“一讲就懂,一做就错”。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不知道如何阅读教材,如何理解例题,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将作业当成负担,抄袭、逃避等现象司空见惯,不知道数学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综上所述,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力是时代赋予教师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数学学科原有知识的积累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力的重要因素。用构建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学生知识的内化、智慧的发展需要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主体必须具有相应的知识结构才能真正理解、内化所学的知识,当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原有知识积累相对较少时,会直接影响后续学习。根据已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经验与想象,进行新的创造,这才是学习力的最有价值的内容,是学习力的最高境界。因此,提升中学生数学学习力已成当务之急。

    三、学习力提升的研究展望与启发

    1.学习力是伴随一个人终身发展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尺度,被视为现代人基础性的文化素质。强调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有利于其成为善于学习,智慧学习的人。

    2.通过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力的研究,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科学学习方法的理念,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终身学习理念等,最终增强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在恰当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发挥并提高自己的学习力,成为爱学、会学的终身学习者。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合作学习能够提供民主、和谐的课堂,拉近师生心理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自我展示的信心和勇气,提高学习兴趣,形成稳定的学习毅力。

篇13

二、学习力提升的研究价值

“学习力”一词最早出自1965年美国系统动力学的奠基人――福瑞斯特教授写的《一种新型的公司设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学习力逐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一项前沿的管理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学习力是伴随一个人终身发展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高低的尺度,被视为现代人基础性的文化素质。在当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总量的翻番周期越来越短,从过去的100年、50年、20年,缩短到现在的5年、3年。“谁能迅速提高自己的学习力,谁就能迸发出新的创造力,谁就能获得发展的主动权并获得竞争的领先优势。所以学习力是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力”。因此,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创造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即如何提升学习力,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现行的研究中,关于学生学习力的测量主要是采用访谈和问卷的方式进行。但由于研究人员是采用观察与教简易的问卷的形式进行收集的资料,其信度与效度有待考证。有关于学生的学习力的问卷都是关于学习能力方面的,几乎未涉及学习力的其他方面,没有较系统的测量工具,而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学习力的提升研究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初中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力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

初中是学生学习和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阶段,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重要的学科工具。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少数教师迷信“满堂灌”、“一堂清”,将课堂变成自己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习惯了当听众和旁观者,对老师过度依赖,导致“一讲就懂,一做就错”。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不知道如何阅读教材,如何理解例题,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将作业当成负担,抄袭、逃避等现象司空见惯,不知道数学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综上所述,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力是时代赋予教师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数学学科原有知识的积累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力的重要因素。用构建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学生知识的内化、智慧的发展需要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主体必须具有相应的知识结构才能真正理解、内化所学的知识,当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原有知识积累相对较少时,会直接影响后续学习。根据已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经验与想象,进行新的创造,这才是学习力的最有价值的内容,是学习力的最高境界。因此,提升中学生数学学习力已成当务之急。

三、学习力提升的研究展望与启发

学习力是伴随一个人终身发展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尺度,被视为现代人基础性的文化素质。强调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有利于其成为善于学习,智慧学习的人。

通过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力的研究,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科学学习方法的理念,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终身学习理念等,最终增强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在恰当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发挥并提高自己的学习力,成为爱学、会学的终身学习者。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合作学习能够提供民主、和谐的课堂,拉近师生心理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自我展示的信心和勇气,提高学习兴趣,形成稳定的学习毅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