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课程信息化建设

课程信息化建设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8:03:3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课程信息化建设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课程信息化建设

篇1

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大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人们的教育理念正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多媒体、网络、云技术等新技术手段取代了传统的“黑板+粉笔”。作为信息技术使用和接收能力最快的高等院校,进行一场新的教育技术革命是无法避免和迫在眉睫的。我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信息化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促进现代化教育的形成,并从根本上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水平。”

一、什么是课程信息化建设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部已经明确提出了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要求,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概念。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不同于本科院校,他以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为己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提高教育质量是关键。

课程信息化教学不仅具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而且具有实时的互动能力,扩充了教学资源库,完备了教学体系,如教学网站、网络辅助教学、学习资源库、游戏学习、仿真学习、互动学习等。与传统的模式相比,这些教学平台不仅形式新颖,还引进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追求目标。

二、当前我国职业院校课程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1.软硬件发展不平衡,互相掣肘。

在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直以来“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现象较为普遍。很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都将主要的精力和侧重点放在有形的硬件建设上,在传统的想法上认为硬件的建设只需要保证硬件够用,然后就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就可以。而对硬件上运行的内容――应用方案和应用软件没有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和建设,以至于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校园网及管理系统只用来进行简单的文件传输和新闻浏览,硬件没有或是只发挥了微乎其微的作用。还有一种情况是,开发了很多应用的软件可是使用时才发现,硬件不能配合。还是导致软件不能发挥作用。这种软硬件相互掣肘的情况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成效。

2.信息化建设的激励评价机制不健全。

1)学校没有足够重视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成果没有与教师考核、评优和职称晋升挂钩。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没有向信息化手段倾斜。

2)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不够明确,没有将信息技术同课程相结合。书本内容可以换一种表现形式,例如用多媒体手段等。

3)学校举办的各种对教师的培训比较少,难以使他们真正掌握和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方法进行教学和管理工作。

三、物联网实训试验课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课程的信息化建设是一种利用现代各种信息化手段向学生进行全方位传递信息的教育。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作占有重要地位,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变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我校开展物联网实训试验课程的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集干部培训与高职教育于一体的、有着60余年历史的老校。公共安全系为我校比较有特色的系部之一,开展计算机方面的教学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2013年,我系首次开展了物联网方面的教学――《物联网应用技术基础》,此课程为全系必修课,主要的内容为讲解什么是物联网以及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物联网的基本应用领域、物联网应用基本原理的讲解。此课程的开展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在2015年,我系为更好的服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设了物联网实训室,开设了物联网实训试验课程。此课程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由于资金有限、空间有限,在教学中不可能人手配备一套试验设备。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我们能够提供的试验环境之间有了很大的冲突。

因此,我们萌生了能否建立信息化的实训试验平台,将一些试验演示视频放于网上、将实验室虚拟化,既可以环节试验设备不够用的矛盾又可以使学生的何时何地想学就学。

五、物联网实训试验课信息化构建的框架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建设,探索出一个适合高职学生的,侧重于物联网公共安全领域应用的物联网实验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

1.信息化课程教学展示的建设。以PowerPoint和目前比较先进的微课、幕课技术作为教学展示的主要手段。摒弃了传统的板书模式,以多媒体、视频、动画作为主要说明方法。学生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在心理上没有抵触情绪,易于接受相关的知识内容。而且这些信息化的教学展示可以挂于校园网上,便于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有针对性地学习。

2.实验过程视频文件库的建设。将若干个试验实训项目分别拍摄为视频文件,突出实验细节,强化注意事项,并将这些视频文件整理成库,作为教学最有力的辅助手段。

3.信息化考试系统的建设。建立信息化的考试系统,摒弃传统的纸质试卷和一对一的实验考试模式,以网络化的方式建立网络实验考试模式。并定期的丰富和完善题库的建设。

4.多媒体实验题库的建设。最为课后练习的主要手段,建立多媒体的实验题库,一改传统的几大题型,针对实验实训课程的特殊性,建立适合的多媒体形式题库。

六、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总结

1.信息化建设需要事前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有序安排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走一步看一步,必须在前期做好预案。院校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展了很多年,有许多可借鉴的建设经验和模式。应在学校符合学院大的发展规划的前提下,制定完整的建设发展方案,按部就班的分阶段、有步骤的实施。

2.职业教育是高职院校的显著特点,在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教学手段上都要突出其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的信息化建设同样要围绕这个大的中心展开,要将实践性教学放在首位。可以通过实训室网络模拟化,为学生提供与真实工作相似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的教学更能够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能力。

3.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要多放借鉴,取长补短。需要走出去学习国内外的优秀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范例,要积极的组织行业专家和企业人员对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出谋献策,对这些建议进行分析和研究,作为学院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参考。

篇2

关键词:

信息化;课程资源;会计专业

一、引言

信息化资源建设是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有以下几个特征:⑴时效性。时效性主要体现在动态性与创造性,包括更新企业会计准则,介绍新的会计理论。(2)信息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信息化课程资源不仅包括传统的教学大纲、课件和教学视频,还可以在线通知,与学生同步或异步交流,在线测试并评分统计,实时更新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库等。(3)学生参与建设。将学生从浏览者变成共同建设者,促使学生更加广泛地参与学习过程。

二、会计专业课程信息化资源建设现状

(一)课程资源间的整合

目前会计课程信息化资源建设通常从单一课程角度进行设计,会计、财管、审计、税务等主干课程之间不能相互联结,资源无法兼容共享,且课程平台类型不能统一,带来操作不便的困难。另外,课程建设发展不均衡,会计信息系统、ERP实验等课程应用教育信息技术的空间较广,而成本会计、中级会计等较为传统的理论课信息化资源内容可能过于陈旧。课程资源共享方面存在资源孤岛现象,传统的会计系或教研室不具备相应的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整个会计专业课程信息化资源体系的建设缺乏宏观指导,使得课程资源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不足。

(二)信息化资源更新问题

目前大多数会计专业课程网站采用同化的方式,课程资源结构体系框架不能根据新的教学需要做相应调整,很多时候由于原有课程网络不能适用新要求,教学团队需要重新建立一个新的课程网站,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会计课程信息化资源更新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教学软件供应厂商,软件供应商对会计教学资源开发需要较长时间,提供的教学资源有滞后性,且一些厂商以资源容fl大为优点,但使用效果却不佳。信息化资源更新最大的问题在于精品资源较少,只有将会计课程建设与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有机结合,才能产生优秀的教学资源案例,例如制做微课系列视频制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录像。

(三)会计专业教师应用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

会计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应川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是制约会丨丨•课程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要因素。尽管高校普遍设置教育信息技术部门,但是该部门作为教辅部门更多地是与其他行政部门进行I务往来,例如教务处,而不是教学院系:一些经验丰富的会计专业教师发现,使用粉笔与PPT课件就能实现预定教学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要在会计专业教师群体中推广教育信息技术会遇到极大的阻力。

三、相关对策及建议

(一)优化会计教学团队会计专业课程信息化资源建设

首先耍重视教学团队建设,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努力扩展引进教育信息化人力资源的渠道,包括会计专业教师接受教育信息技术再教育,与教育信息技术部门合作建设教学资源库,以及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联系到有会计信息化T.作经验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会计Q业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技术重要性的认^1,因为会计P业教师楚课程建设的主体。会计教学团队的建设应1彳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相结合,吸引优质的教育信息化人力资源参与建设,闭队建设应以差异性与创新性为人力资源建设的主要特征,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师的必然要求。

(二)注重会计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与整理

会计信息资源是企业创造价值、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有其独特的地位,证、账、表等财务信息从不同角度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在教学过程中,这些会计信息资源有较大的可开发性。归纳整理会计信息资源过程中要注意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同时要根据教学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凝炼,教学资源要有针对性,为学生的A主学习提供高效的教学资源。会计教学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与整理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因为信息化课程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即如何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获取后如何处理使用信息资源,最终发挥信息化资源高效快捷的教学作用。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与整理应该适应教学观念、会计学科特点、学生学习习惯等方面。

(三)关注会计移动学习资源建设

在无线网络覆盖校园的情况下,教师与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移动智能终端或接收信息,极大地扩充了教学容量,突破了传统会计面授教学的时空限制,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综合性、能够在校园中实现数字化学习与混合式学习的技术支持平台,会计专业本科生可以根据依据内身专业特点和学习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可以随时暂停也可在线获得帮助,学习氛围轻松。由于智能移动终端屏幕较小,因此移动学习资源信息量要适中,尽量以图片、音频和视频为主,大量的文字阅读较为枯燥不利于学习的持久性,学生易疲劳。学生倾向于使用零散时间进行移动学习,因此学习资源不宜过长,一个完整的知识点讲解可控制在10分钟内,便于学生灵活使用闲暇时间。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应注重互动性,移动学习是人机互动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中缺乏传统授课的集体氛围,因此移动学习方式应该具备学习结果展示、在线实时交流、教学信息推送等交互式学习方式。

四、会计课程信息化资源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一)与课堂教学相配套

在建设会计专业课程信息化资源过程中,需要考虑课程资源的学科性质,按照会计、财管、审计、税务等学科特点进行分类整理与二次开发建设,以知识点为中心形成片断化的网络资源。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形成网络信息资源与课堂讲授相配套的资源体系,尽可能地减少建设网络资源的盲目性。

(二)具有针对性

提供的信息资源对教学有针对性,要关注课堂教学无法照顾到的知识点,重点针对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要考虑课会计专业本科生对学科的认知,维持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学习兴趣,开发会计仿真模拟案例、有启发性的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会计知识。

(三)开放性、创新性

网络资源要采用方便教与学的组织方式,在教与学过程中,资源管理者能够对资源体系不断进行完善,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功能,学生通过信息化资源体系获得专业的、深层次的支持。

参考文献:

篇3

中药鉴定技术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中药及相关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中药调剂员”职业资格考核课程,又是执业药师(中药师)资格考试的考试课程。在该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课时少而需要识别鉴定的药材多”、“课堂教学中很难呈现职业真实工作场景”和“贵重、稀缺药材标本难获得”三大难题。为解决以上难题,教学团队拍摄、收集、整理了大量的中药材(饮片)图片,摄制了中药鉴定相关工作岗位的职业环境和操作程序,创建了该课程的学习网站。学生可以通过图片、视频了解中药鉴定的职业环境,认识常用及贵重、稀缺药材。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以上难题迎刃而解,不但降低了教学成本,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说明了课程信息化建设既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教学的迫切要求及发展趋势。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的信息化建设是在该课程建设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逐步进行的,并不断地进行补充和完善。总结该课程的信息化建设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搭建“中药博物馆”网站专栏

中药的鉴定首先要建立在对药材(饮片)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谈课程之前并未接触过中药。由于该课程需要掌握的药材数量较多但课程相对学时较少,学生对学习过的中药无法产生相应的实物识别映像,学习中存在印象不深的困难,导致学生对药材的识别技术难以加强和巩固,对药材容易混淆,因此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为了加深学生对药材的感性认识,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药材真实彩色图片分类制作成精美的PPT课件在授课中进行展示。一方面,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更加生动、直观地了解药材的整体、细微特征和鉴别要点,避免了单一教材黑白插图的单调性和枯燥性,在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药材图片讲解鉴定要点,解决了贵重、稀缺药材标本因价格昂贵、资源有限而难以获得的困难。

课程组教师充分利用现有“药用植物园”中的药材资源,结合昆嵛山野外采药实训的机会拍摄了大量药用植物的视频和图片资料,通过多年的积累,多途径搜集资料,分类整理出药用植物、中药材(饮片)图片三千余幅,视频资料百余个。

基于此,在学院网站上开设了“中医药博物馆”栏目(网站地址见文末)。栏目共包括“中医药名家”、“药用植物图集”、“中药材图集”和“中药饮片图集”四个学习板块,除上述视频、图片资料外,还包括两万多字的相关文字材料。通过搭建此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共享教学资源;不仅充实了课余生活,更弥补了课时相对不足的缺陷。

二、构建项目化课程学习网站

项目化教学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实践性和职业性,这既是职业教育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方向。课程组结合自身条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中药鉴定技术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尝试,重新制定了课程标准,完成了课程整体方案和单元方案的设计。为了在课程教学中更好地体现职业性,校企双方加大了合作力度,教学团队人员多次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充分利用假期进行顶岗实践锻炼,录制了大量中药鉴定岗位工作相关的视频,并应用于课程教学,将课堂知识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使学生更清楚将来从事的岗位,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结合中药鉴定技术课程项目化改革过程中收集的大量教学素材,构建了该课程的学习网站(网站地址见文末)。网站共有“课程简介”、“教学方案”、“学习任务”、“教学资源”、“习题库”和“在线交流”六大学习板块,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项目设计方案、任务实施方案、参考教案、多媒体课件、中药图片集、习题集、在线答疑等内容。该学习网站是对课程改革的全面展示,同时也是对现有教学资源的一次全面整理。

在课程网站的建设过程中,教学团队成员完成了大量的文本编辑、PPT课件制作、图片编辑处理以及视频录制、编辑、剪辑工作,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运用水平得到切实提高。

三、集成省级精品课程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学习网站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为了更好地展示课程项目化设计的理念和具体实施情况,充实课下教学资源,课程组摄制了教改后的课程录像,并上传至学习网站。

中药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药用植物、中药材(饮片)图片为中药的来源鉴定和性状鉴定提供了直观地学习资源,相比之下中药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的学习内容更抽象,学生很难理解。为了直观地展示中药的显微特征和理化鉴别现象,课程组利用显微摄像技术拍摄了50余种中药的显微结构图片,以及典型药物的水试、火试现象视频及典型中药理化鉴别实际操作和鉴别结果的视频,一并上传至学习网站。另外,考虑到毕业生和社会上本行业从业人员进修或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需要,在学习网站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又增设了“拓展资源”和“职业资格”两个学习栏目,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课程学习网站,经过三年的使用,效果良好。

为了更全面地阐述项目化教学课程设计方案,说明项目化教学实施条件,为兄弟院校提供借鉴,课程组按照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完成了精品课程申报网站(网站地址见文末)的建设。申报网站全面阐述了课程定位、课程设计理念、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课程考核和课程评价等内容。经过专家评审,该课程最终被评为2013年度山东省精品课程。

综上所述,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的信息化建设行之有效地解决了一些实际的教学难题,促使校企之间更深入地合作,提高了教师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丰富了教学资源,促进了课程的全面建设。课程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源源不断、永无止境的过程,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课程的信息化建设也需要不断地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利用Flas、三维动画等技术,更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篇4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从2004年开始就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有接近80%的学生不能够及时就业,这与电子商务巨大的人才缺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核心课程体系的设计是造成培养与就业脱节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是高职类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体系建设直接影响高职类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效果。

一、高职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信息化建设课程定位

作为高职类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具备大专生应有的基本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科学知识,熟悉经济管理与现代商务的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电子商务技术与政策法规,了解电子商务活动基本流程,掌握一定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能力,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战略眼光,能够掌握和具备电子商务网站开发、应用与管理、网络贸易与营销活动、制造业信息化管理等实际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作为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核心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更是一个强调实际动手能力的实践课程,需要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来进行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训练。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网站如何设计实现,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掌握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的技能。

二、高职类电子商务专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建设现状及问题

1.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构建与企业工作技能脱节。高职类院校在对电子商务专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构建时,有相当大一部分只是单纯从知识构建角度规定学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相关企业对人才技能的具体要求,这就造成了两种局面,一种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毕业进入企业之后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空有抱负不能施展;另一种局面是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在工作中所需要掌握的一些知识和技能没有在学校的学习中得到学习和掌握,增加了企业对人才二次培训的投入;以上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众多的高职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和顺利就业。

2.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之间存在隔阂。目前,我国各类高职院校均都开设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课程,其课程体系主要依据课程性质将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分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两种课程之间相互分离,各自进行,这就使得课程之间缺乏沟通、产生隔阂。学生在传统课堂上吸收的理论知识不能够得到及时的实践巩固,在实训实验室进行动手操作时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做指导,不仅在教学内容上存在叠加和重复,也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时间,使得学生不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知识和技能的同步掌握、真正提高。

3.模拟实验室仿真度较差。企业信息化课程的学习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众所周知,计算机是一门技术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技术,并且更新换代的速度相当快,这就对高职类院校的模拟实验室的仿真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模拟实验室是学生锻炼实践技能、培养职业素养的重要实训基地,其仿真度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对相关职业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目前,很多高职类院校模拟实验室的不足之处在于仿真度较差,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相关行业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更有甚者,其模拟实验室从建成开始就没有更新过,设备落后,内容缺乏深度,软件陈旧,考核方法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学生对不断更新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练习需求。

三、高职类电子商务专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建设完善策略

1.根据实际技能需要选择专业课程。各高职院校应立足本身的资源优势和学生的就业特点,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信息化建设课程进行准确定位,同时结合相关行业的企业实际人才需求将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结合岗位职业资格的要求作为标准,来选择相应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群,并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课程体系,使得学生不仅能够形成自身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优势,并且专业技能的锻炼与企业工作岗位能力的需求相对应,满足了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

2.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联系。打破原课程体系存在的课程隔阂,以内容层次为课程的划分依据,实现理论教学与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的对接,明确理论课程的指导意义和创新基础,以此满足专业技术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需要,同时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利用模拟实验室来提高学生技能的形成能力,使学生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明确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课堂教学环节通过教学实践和不断深入的校企合作,使课堂教学的内容落实到“实务”上,突出课程的核心专业基础和技能属性。

3.增强模拟实验室的仿真度。为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要尽量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作为实践教学环境,以更直接、真实的方式加深对相关课程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促进工作技能的提高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案例引导教学、真实场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充分利用模拟实验室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职业素养的形成,改善教学效果。在考评方法上,参照企业用人考核标准,增加实际操作技能问题和主观分析问题,着重考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作为高职类院校,要始终明确一个概念,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因此,实践教学环节是课程体系的必要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各高职院校应当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科学地设置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体系,这样才能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养成,提高人才的培养水平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孟庆波.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IT类课程体系的研究[J].教育观察,2009

[2]谢康,陈丽.信息化课程的构建[J].教育评论,2005,(3)

篇5

考试有一定的周期性,对一门课程而言有期末考试、补考,实行学分制的学校还有重修考试。任课老师平时教学任务繁重,再加上每年都会做的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标准的修订,出题、让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审核等内容已经成为一种负担,因此对课程考试管理实行信息化管理迫在眉睫。

1.现状

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考试管理流程都是:教务处统计本期各门课程的考核方式――确定院考和系考科目――老师出题――试卷审核――试卷交教务处――试卷印刷――安排考试――通知监考教师和学生――组织考试――通知改卷老师领卷――提交成绩。整个过程基本上都是采用人工形式,很难将老师解脱出来,加上其他繁琐的事情,使得老师在出题的时候不仔细,审核人只管签字,监考老师时常忘记监考,改卷老师不能及时将试卷领回去,导致考试基本上就是应付。在高校扩招的今天,高职生源素质急剧下降,要因材施教,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让教师从考试中解脱出来,有时间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继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考试管理系统功能

2.1课程考试管理系统功能分析

考试管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数据库应用程序,由教师用户、教务员、管理员、学生用户组成,具体框图见图1。

图1 课程考试管理系统框图

再建立SMS短信提醒功能。当教师用户或教务员需要其他人完成某一项工作或需要通知其他人某一项事情时,可以发挥此项功能。也就是说,短消息并不是直接从发送人发送到接收人,并且始终通过通信运营商的短信服务中心进行转发,而短信服务中心又与课程考试管理系统连接在一起,这样操作人员只需要简单地一点确定,接收人员就可以接收相关信息。如果接收人处于未连接状态(可能电话已关闭),则消息将在接收人再次连接时发送,具体通信网络框图见图2。

图2 通信网络框图

2.2教师用户

2.2.1该模块具有试卷管理、学生成绩管理、考试安排查询、自身信息管理等功能。

试卷管理由提交试卷、校卷、审核试卷等模块组成,根据本学期教师所授课程安排,教师要提交试卷,当试卷库里面的试卷大于8套题的时候,教师可以不用出题,教务员直接在题库中抽题,可以通过SMS短信提醒相关老师不用出题。出卷老师要通过该模块确定自己这门课程采用什么样的考核方式和指定考场,该模块有功能,每套试卷的重复率不超过20%,重复率超过20%时,教师无法提交试卷。

2.2.2校卷模块:在校卷一栏应该由出卷老师提供一到两名相关课程的校卷人员名单,当出卷教师点击提交试卷按钮后,校卷教师将可以收到“尊敬的某某老师,请对某门课程进行校卷”等提醒短信,如果校卷的教师在24小时内未对试卷进行校卷,就可以再次发短信提醒。

2.2.3审核试卷模块:只有教研室主任才有这个模块。在校卷教师校正完试卷后,点击校卷完毕,SMS短信自动会给相关教研室主任发送“尊敬的某某老师,请对某门课程进行审核”等提醒短信,如果教研室主任在24小时内未对试卷进行审核,就可以再次发短信提醒。教研室主任通过该模块可以查看系统中该门课程的所有试卷,包括以前已有的试卷。可以通过功能将现有试卷和已有试卷进行,如果重复率超过20%,就退回让老师修订。

当教研室主任审核完毕后,试卷自动转到教务员那里,同时也会通过SMS短信进行提醒,教务员可以在试卷管理模块查看到该门课的所有试卷,包括以前该门课的试卷。

2.2.4学生成绩管理模块:在教师修改完学生试卷后,可以通过该模块将学生的成绩输入系统,系统自动算出学生的成绩绩点、学分、班级平均分、排名等信息。成绩输入完毕后就无法修改成绩,除非点击申请修改成绩,并写明理由。如果在考试结束三天后,教师还未提交成绩,则可以通过SMS短信提醒。

在教研室主任的权限里面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审批老师的成绩修改,当有老师成绩输入错误时,需修改时,可以根据修改理由审批是否同意修改,如果同意,就通知教务员退回成绩单给任课老师,这时任课老师才可以修改成绩。

2.2.5考试安排查询模块:教师可以通过该模块了解到近期有什么考试安排,也可以快速查询自己是否有监考任务。

2.3教务员

2.3.1课程管理模块:该模块可以让教务员了解本学期有哪些课程需要安排考试,在与教务处相关老师讨论确定考查和考试课程后,可以通过该模块通知相关老师出题和确定考核方式。

2.3.2试卷管理模块:教务员可以通过该模块查看某门课程的所有试卷,可以选择任意一份试卷作为期末考试用卷、补考试卷和重修试卷,并打印出来。

2.3.3考场管理模块:教务员可以根据考试班级和考试课程自动安排考场,考场的安排优先考虑出卷人指定的考场,并将考场安排通过SMS短信自动发给主考、监考教师、巡考人员、学生、学生所在班级导师和班主任,学生和老师可以通过考试安排查询模块进行查询。

2.3.4学生成绩管理模块:当有老师在输入学生成绩错误,教研室主任同意修改后,才可以将成绩单退回任课老师。可以查看哪些老师未及时提交学生成绩和修改成绩比例,如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并将结果通过SMS短信告诉相应老师。

2.4管理员

师生信息管理模块:当要增加学生或老师时,由管理员进行导入;当学生或老师的密码遗失时,管理员可以将密码进行初始化,并将初始化的密码通过SMS短信告诉相关学生或老师。

2.5学生用户

成绩查询模块:学生可以通过该模块查询自己已经获得的各科成绩、学分和绩点,是否会参加补考等信息。

考试安排查询模块:学生可以通过该模块了解到近期有什么考试安排,同时也可以快速查询自己是否有考试。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4-0000-02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urriculum System Optimization Construction Research

Liu Caixia,Xiang Xuehui,Jiang Wenjuan,Zhang Kaiping

(Zhengzhou Huaxin College,Zhengzhou451100,China)

Abstract: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has become China's strategic industry,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social and economic fields the role is becoming more serious.In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and there is no uniform standard of teaching plan and syllabus of the premise,each college training direction is self-contained.Watson Zhengzhou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Henan province and Zhengzhou city inform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needs,to compu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and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Put forward with ability as the core"three-in-one"computer 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pecialty.

Keywords:Information management;Curriculum system;Ability;Optimization

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然改变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教学过程设计的核心是课程设置,它是高职教育实现职业岗位(群)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从理论上来说,课程体系是指教学大纲中开设的教学科目、科目之间的结构关系和各科目的学分与学时比重。当今社会尤其是信息产业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社会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要与时俱进,随之专业课程体系也要不断优化。

一、课程体系优化建设理念

课程体系建设要以市场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因此,课程体系优化建设的基本理念是:(1)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明确专业培养目标;(2)以就业岗位职责为线索――确定课程体系设置;(3)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基础――组织课程内容;(4)迁移能力为核心――设计教学活动;(5)以职业技能为参考――强化技能训练。

二、郑州华信学院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历史沿革

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郑州华信学院正式设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归属于管理系。在学院“理论奠基、强化实践、激励创新、重在应用”的办学方针的指导下,以适应社会人才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业务动手能力和岗位操作能力为主线,依托华信集团,面向各金融机构、全省中小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一线应用型人才,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国家专业名称的调整,随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名称更名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并将该专业归属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随着社会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也与时俱进,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先后进行了三次改革。

(一)以管理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

从学科归属来看,信息管理专业隶属于“管理学”门类之下,其学科发展方向则必须以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指导,研究一种特定的管理对象――“信息资源”社会实践的管理,从2003年专业设立之初,我们就确立了以管理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专业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在以管理为核心的同时,强调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为学生专业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打下基础。教学内容选择与确定强调应用性,其中案例教学、实验课、实训课时占总课时的40%以上。在学院强调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要求下,我们提出了“三个零”培养模式,即:“理论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接触,毕业与上岗零过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以计算机和管理双向交叉的人才培养方案

要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就必须要开设一定的操作技能应用性课程,使学生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地设计评估和运行各类管理信息系统,能有效地运用信息系统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加工和分析利用。

在被调查企业中,几乎一半的人认为信管专业属于计算机类专业,这显然有违信管专业设置的初衷。但是,企业认为信管专业的各种课程中,最重要的是计算机类课程,从社会调查中企事业单位对信管人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看,需要度在40%以上的知识选项中,计算机类知识占46.2%,远远超过经济管理类和信息管理类知识。因此,2006年我们对信管专业中的计算机类课程进行重置与更新,在保证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将计算机科学的知识与信息的组织、分析与使用的要求结合起来,开发一些新的课程,使学生知识体系的针对性更强。

(三)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篇7

中图分类号:G718.5;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6)12-0-02

0 引 言

所谓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进行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分为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1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传感器技术》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包括课程性质的分析,即明确课程的学时、学分、授课对象和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课程目标的设计,即明确课程总体目标以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拓展目标;课程内容的设计,即明确授课内容,确定具体授课项目,包括引导项目、主导项目和拓展项目等;能力训练项目的设计,即明确每个项目的所需课时,每个项目应该完成的任务,每个项目应该达到的能力目标,完成每个项目所需的知识整理与每个项目需要用到的训练方式手段、训练步骤以及要达到的效果;课程进程的设计,即对整个学期进行计划,设计每次课程要达到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第一次课授课过程的设计,第一次课程非常重要,需要明确整个课程的方向、整体构架和教学环境;考核方案的设计,即明确整个课程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比如考核内容都包括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分值占比,每个训练项目的考核内容等,考核方法又分为理论考核、操作考核、过程考核、期中期末考核等;教材和参考资料的选用;授课环境、硬件设备和所需工具材料等的设计。

2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在教学内容方面,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针对适合在一个课时内完成的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过程设计,而单元教学设计主要针对教材中知识结构相对完整的章节或单元以及综合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在课时安排方面,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是指利用一个课时就能实施完成的,而单元教学设计中一个单元的内容一般需要多个课时才能完成;在教学形式上,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一般只有一种教学形式,而单元教学设计则根据单元中不同的知识点或技能点的需要设置,通常包括多种教学形式。

《传感器技术》课程采用单元教学过程设计,通常需要多个学时才能完成一个单元内容的教学。该课程以项目实施为载体,进行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同学间与同事间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设计。其中,线上学习即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以优化教学过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信息化教学设计

所谓信息化教学设计,即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和学生管理,在课程“教与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并使之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以促进“教与学”;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系统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或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与学”的各要素中,如班级授课、小组学习、自主学习,使之既成为学习的手段,又是学习的对象。

没有科学教育不能成其真,没有道德教育不能成其善,没有艺术教育不能成其美,没有技术教育不能成其优。有科学,才有教育的神圣和庄严;有艺术,才有教育的灵动和活泼;有信息技术才能使教育更优化,将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变少、慢、差、废为多、快、好、省。信息技术使教育更优化,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帮助、优化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在规定的时间内使教育教学任务的解决达到可能范围内的最好效果。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兴起,利用计算机进行考试、快速出成绩已得到普遍应用,网络公开课、翻转课堂、微课等也在快速的发展当中。于是在《传感器技术》课程中也与时俱进的采用了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来优化教学和成绩管理。比如利用信息技术预先将课程设计、授课计划、考核要求等内容上传到师生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在开课前对课程做基本了解和准备,然后老师每次课前再通过师生交流平台将课上要完成的任务和要达到的要求下达给学生,还可以下达一些学生可以自主完成的学习内容,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比如《传感器技术》课程中采用录播手段,将一些安装操作过程录成小段视频上传到班级的QQ群里,供学生在课前观看学习,从而避免了课上演示时因学生人数多、传感器体积小、安装位置局限等造成的不良演示效果,使学习过程得到优化。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师生交流平台进行同学间的相互学习、讨论和及时反馈。另外通过一些作业反馈软件和一些交流平台,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交作业人数,学生对讲授知识的掌握程度等,还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和自我考核,增进理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我们面对的是伴随着数字技术长大的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效率已经远远不及在网上交流,学生可以在网上畅所欲言,而在课堂上提问却很少有人主动回答,所以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可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而且在课程考核中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随机分组、题库中随机抽题、异时异地考核、自动阅卷、自动分析成绩并排名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信息技术是当代教师必需具备的素养

信息技术是对信息获取、存储、处理、传输所使用手段和方法的汇总,是当代教师必需具备的素养。

如今大学网络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浪潮,大学已不再是当年的大学。高等教育景象已发生并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笔记本、印刷讲义和教科书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现在是iPad、智能手机和电子书的时代。现在的学生是伴随数字技术成长起来的,他们是数字原住民。如果做老师还秉承着“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的理念,那么就已经落后了。当今时代,老师知道的,九零后的学生知道;老师不知道的,九零后的学生也有办法知道。在如今这个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作为老师要引领九零后的学生学习,而这正考验着现代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获取信息技术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发送信息的能力。

5 结 语

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是每个教师应该具备和不断提升的能力和素养。作为高职课程教学,要有全新的教学理念,丰厚的教学资源,先进的教学技术,探究的教学模式,规范的教学管理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才能完成为企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务。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是每个教师的任务和责任。

参考文献

[1]南国农.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新使命[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10-12.

[2]焦建利.网络时代教师必备信息技术[J].信息技术教育,2007(1):54-57.

[3]苗兴辉.高职学生信息素养与未来发展关系[J].物联网技术,2016,6(1):97-99.

[4]郑黎明.高职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5(6):148.

[5]王胜.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14,5(4):292-293.

篇8

关键词: 本科教学工程;信息化;教学质量

Key words: university teaching engineering;informatization;quality of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206-02

0 引言

本科教学工程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简称,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启动实施。[1]本科教学工程的最终目标是提高高等学校的本科教学质量,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和整体实力,从而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1 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过程信息化的必要性

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本科教学工程建设标准及要求并结合本校实际,内蒙古医科大学的本科教学工程包括精品课程、优秀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教学名师、优秀主讲教师(教坛新秀)六个项目。学校从三个层面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工作:学校进行宏观管理、院系积极投入建设、师生广泛参与。

从2007年开始在“十一五”期间启动实施的“质量工程”到2011年在“十二五”期间启动实施的“本科教学工程”(“质量工程”更名为“本科教学工程”),截止2013年,内蒙古医科大学的本科教学工程的建设工作持续了七年时间。2012年之前内蒙古医科大学在本科教学工程各个项目的申请、评审、信息管理及后续建设等环节基本上采用手工处理、各自为政的方式,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造成了集中管理困难、项目难以持续建设、优秀项目无法起到示范作用等困境。

为了提高本科教学工程建设的效率,更好的发挥本科教学工程的示范作用,整合优秀资源,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推动教学改革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需要对整个本科教学工程的建设过程进行信息化整合,提供一个公共的资源共享平台,以这个平台为基础,进行管理、建设。

2 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过程实现信息化的实践

我们从学校、院系、师生三个层面实现三级管理。学校提供一个公共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院系实现二级管理、建设,广大师生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参与建设、共享资源。

2.1 学校提供公共的本科教学工程网络管理平台,进行宏观管理 学校在整个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过程中起到宏观管理作用,确立指导思想和基本实施原则,进行规划、立项、管理和协调,对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进行督促、检查、考核和验收。充分的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及数据库技术,我们开发了内蒙古医科大学本科教学工程数据管理平台。通过计算机方便快捷的完成各级各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浏览、查询、上传、下载、分类及汇总等工作,对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实现系统化、自动化的管理。通过管理平台可以帮助学校、各二级学院及各位教师按照国家标准开展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并为学校提供系统的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成果展示的网络应用环境,整合已有的信息化网络资源,统一到该项目网络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下,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崭新的教与学的数字化信息平台。该平台的内容形式如表1所示。

本科教学工程管理平台所实现的功能有:建立历年内蒙古医科大学按二级学院划分的各级各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含教学名师、教学团队、优秀主讲教师及教坛新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品牌及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相关资料数据库,例如视频、Word文档、图片文件等;实现各级各类项目相关资料的授权访问与操作:建立管理员用户及普通用户数据库,实现校级管理员(最高权限管理员)、院级管理员、项目负责教师管理员三级管理权限控制,以及普通用户(本校全体教师与学生)权限控制,对于外网无授权用户则只能进行网页浏览操作;通过对不同用户的权限控制实现对各级各类项目相关资料的浏览、上传、下载、查询、修改、删除等功能。为了保护相关教师及教学科研团队的知识产权,网络平台规划实现对无相关权限用户禁止下载及复制功能。实现对各数据库数据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统计分析、打印报表功能;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功能;对网络管理平台进行后期维护及功能扩展服务等。

通过本科教学工程管理平台,学校将历年来的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进行集中管理,提供国家标准、组织项目申报、专家评审、建立一套完善的后续质量监控体系。

2.2 体现院系特色,实现院系二级管理、建设 学校下属的各个二级院系是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具体实践者,在学校的统一指导下,每个二级院系根据各自的专业特色对课程、团队、专业进行建设。在学校提供的本科教学工程管理平台下,院系制定各自的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对项目的质量进行第一道把关。

针对二级院系,本科教学工程管理平台设有院级管理员,是各个二级学院负责管理本科教学工程网络平台的人员,该权限管理员可以通过后台管理界面对本学院各级各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进行管理,负责对本学院各级各类项目资料数据库执行浏览、上传、下载、查询、修改、删除、内容审核等操作。

院系根据各自特色狠抓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立项力度,鼓励网络课程建设,将优秀课程资源上网,将教学、科研综合考虑,鼓励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组织编写符合本校实际的教材,围绕教学开展一系列科学研究,并及时更新数据管理平台中相关教学内容。将专业的内涵建设、外延拓展和特色培育形成体系,使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相吻合。

2.3 师生广泛参与,提供更多的开放教育资源 本科教学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依赖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只有引起教师的重视与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真诚互动,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本科教学工程管理平台中,普通教师及学生用户可以通过工号或学号和密码登陆该网络管理平台的前台网页界面,该权限用户只拥有浏览、查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相关资料及下载授权范围内资料的权限。为了充分体现内蒙古医科大学不断提高的教学科研能力及丰硕的办学成果,更好的展示学校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的优秀典范,网络平台实现对外网无授权用户通过“搜索引擎”检索或登陆内蒙古医科大学主页对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网络管理平台的前台网页执行“浏览及查询”功能。

虽然目前网上的教育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对于本校教师和学生来说,通过学校提供的网络平台获取优秀的教育资源更有针对性、更具特色。例如通过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中的“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等评选,可以对教师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调动教师参与教改、教研的积极性;通过“精品课程”项目的开放平台,可以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程建设中,学生也可以通过开放的平台获取与所学课程直接相关的教育资源。

3 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展望

至今,内蒙古医科大学本科教学工程网络管理平台已经运行两年,相关项目建设的信息化建设也在逐步推进。笔者也在实践工作中发现存在的不足之处:

3.1 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存在重视申报、轻视建设的问题 这里仍要提到本科教学工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社会不断发展,很多知识也在不断更新,但是,在实际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很多项目一旦申报成功,后续的资源建设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并没有将知识及时更新。以“精品课程”项目为例,一些项目只有申报时非常少的授课资料,没有做到及时更新后续课程资料,笔者访问了其他院校的精品课程资源,一部分课程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数据管理平台不只是要起到申报、管理的作用,更多的是要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提供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资源。这需要建立一个长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不搞终身制,项目建设滞后者淘汰,使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建设回归其本质——即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可以效仿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的做法,一旦被评选为精品课程之后,需要改进课程内容,每次授课后都必须上传课堂录像(国家级精品课程提出的更新要求),学生评估报告。在建设课程网站过程中,鼓励课程建设者访问其他学科和相关课程的网站,了解其他人是如何做的,从中汲取灵感。[2]

3.2 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示范作用不明显,项目成果没有在师生中形成较大影响力 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评审出的优秀成果只有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才有可能推动教书育人水平的提高,通过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笔者了解到,很多教师和学生很少访问本科教学工程网络管理平台,因此对于本科教学工程中的优秀成果也很少了解。

教师和学生是项目建设的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这首先需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教师提供一个合适的网络平台,提供他们需要的资源,同时推动教师成为平台资源的更新者,形成一个资源丰富、具有本校特色的网络平台,这样才有可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实践表明,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过程的信息化,有利于整合资源,提供一个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使项目评审过程透明化,为师生提供更多具有本校特色的开放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财政部.《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EB/OL].http://,2011/7/1.

[2]侯爽,王龙.国家精品课程项目:利用开放教育资源提升本科教学质量[J].开放教育研究,2012(2):124-132.

篇9

教育信息化本质上就是教学资源形式、教学实施方式和手段的信息化。网络课程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构成要素,既是信息化教育中网络教学的主体资源,又是教学实施的一个有效手段。军队院校承担着为部队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重任,其网络课程建设和应用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到网络课程教学效能的发挥,关系到军队院校教学工作的信息化,甚至影响军队的信息化进程。

2 军队院校网络课程教学现状剖析

目前,军队院校网络课程仍采用地方高校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时间和空间均自由、开放的学习平台,供学员课后自主学习,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教学效果显著。但由于军队院校强调统一化管理,纪律和制度都非常严明,可供学员自由学习的时间非常少,因此,网络教学原本自由而开放的“土壤”在此变得非常贫瘠,教学效果不显著。并且当前军队院校的大多数学科都如同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一样,处于建成并投入教学应用的初级阶段,网络课程发挥的效能低。

鉴于军队院校的特殊性,其网络课程的建设和应用固然不能全盘套用地方院校的一些经验,还必须结合个性特征摸索属于自己的教学应用方法。

军械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原理网络课程于2006年建成并投入教学使用,并于2008年入选了军队网络精品课程。教师在进行自动控制理论网络课程教学时打破常规,围绕“究竟什么样的授课内容适合进行网络教学?什么样的时机适合开展网络教学?什么样的任务要求网络教学的配合?以及什么样的能力需要依托网络课程来培养”等问题边教学边实践,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总体包括教学内容的构建和模式研究两部分。

3 网络课程内容构建

在进行网络教学之前,首先要对课程知识的内容、重点难点、课程要求以及人才培养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初步确定网络课程教学的内容;其次,结合网络课程特点、功能以及资源环境条件,围绕上述内容进行具体考虑和设计,确定网络授课的具体内容。

判断课程内容是否适合网络教学原则如下:

1)知识内容简单、脉络清晰、容易理解,学员能够通过自学或在教员的简单引导下就能独立获取新知识和锻炼各种能力;

2)针对部分授课内容,网络教学现场有比课堂更好的授课条件,能获得更佳的知识展现效果、授课效果和学习效果;

3)可以利用网络课程丰富的学习资源、便利的学习环境以及自由而开放讨论交流平台等特有功能,拓展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4 网络课程模式的研究

4.1 认清课堂授课和网络教学的地位和作用,适时做到灵活变通

当前我国教育正处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初期,很难一下子完全扭转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因此当前仍应继续坚持“课堂授课为主,网络课程为辅”的授课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继续沿用“课堂讲授、网络课程课下”的旧模式,也要为它注入新内涵,如加强网络教学的使用频率和力度,将网络授课直接引进课堂,成为传授新知识的重要手段。

4.2 以“兴趣”为激励,“有用”为牵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外在的激励,“有用”则是一种内在牵引。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围绕教学内容设计的各种教学活动,不断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且为了使兴趣得以持续,还要让学习者体会到课程的实用性,使之转化为促使学习者主动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如收集和制作一些趣味丰富、形象直观的视频和动画;更新学科发展动态,展示学科领域的一些先进理论及成果,精心设计一些富于趣味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学习任务,以及制作一些贯穿控制系统建模、分析和设计整个过程的控制系统典型实例等。

4.3 以提高授课质量和效果,促成能力培养为检验标准

传授知识是教学的第一要务,凡是有利于提高授课质量和效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应该大胆地灵活使用;其次要围绕“如何提高学习者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上下工夫。如针对“基于MATLAB的控制理论建模、分析和设计”部分的知识,传统做法是在课堂内由教师单方面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甚感枯燥,难于理解、动手能力差,授课效果不佳。现在将授课地点选在了网络教室,这样学习者就具备了实时仿真的环境,能够亲历亲为,体会“操作即见所得”的学习感受,因此印象深刻,学习效果显著增强,而且动手能力以及软件操作技能都得到了锻炼。

4.4 注重课堂授课与网络课程的配合

课堂授课与网络教学虽有主次之分,但联系紧密,将二者巧妙配合起来教学效果更佳。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对课堂授课和网络教学的特点进行认真分析和比较,对课程内容仔细研究和反复推敲,统计课堂授课对每个知识点的落实情况,思考还存在的不足,以及怎样在课下通过网络课程来弥补;其次,开始着手课程设计,综合考虑课堂和网络授课的有效配合和互动的问题,如在课堂上布置一些练习、小型设计或留思考等任务,驱动学习者课下利用网络课程学习,途中又可以在关键点设置一些难易适当的小障碍、留些疑问,激发学习者思考和探索;再者,要充分利用学习者的反馈信息,实时指导教学。教师要及时批阅网络课程作业,针对作业中的问题做好记录,要在“讨论交流”板块上与学习者多交流,及时回答学习者的问题,并针对学习情况及时对课堂授课的内容和进度做出相应调整。

4.5 网络教学要有计划性和阶段性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主要采取了模块化的教学方法,将整个授课内容分为建模、时域分析、复域分析、频域分析以及系统设计综合五部分。网络教学也是按着模块化的教学方法,每完成阶段性的学习任务,就及时对其进行复习和测试;在每一模块内,又按着“章—讲—知识点”的顺序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因此,整个网络课程教学和课堂配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而有序、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5 效果评价

网络教学的效果究竟好不好,还要看它对提高授课质量、改善授课效果是否有帮助,并且有助于学员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而检验效果的方法有网络作业、定期性阶段性测试、座谈以及问卷调查等,但最后还要结合课堂授课以及期末考试最终给予综合性效果评估。

6 总结

军械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原理网络课程自2006年建成就投入到自动控制原理教学中,网络课程与课堂配合程度在不断加深,运用效果也是逐步攀升。并且近些年来,为了进一步增进网络课程的授课效果,正在摸索着将课堂授课搬到网络虚拟教室。调查表明:85%以上的学生都非常赞同网络课程是一种非常特别、有效的学习手段。尤其对于“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这部分教学内容,网络课程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的统一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网络课程使原本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有趣起来,不仅加深了学员对知识的理解,而且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工程能力显著增强,让学生感觉确实有用。

网络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途径,必须大力推进。特别是军队院校的网络课程教学,它关系到部队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能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增添了砝码,必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网络课程的教学效能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笔者认为,必须破除常规,勇于改革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刘玉容,冉鸣.如何进行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案例教学设计[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

篇10

模拟演示型教学模式,是指把自然规律和抽象的理论知识,或不易观察的微观事物、难于操作控制的实验等(用常规教学媒体是不能很好地表现的),利用计算机通过多媒体CAI课件,以二维或三维动画形式,进行信息综合处理,形成声音、文字、图像、动态的变化轨迹等多种信息组合,在大屏幕上展现出来,让学生能自发地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从而在脑海中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更深一步掌握概念起到很大的作用,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科学》课程是综合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门学科为一体的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理、化、生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危害程度以及学校的实验设备配置等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能令人满意。如果这时候能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手段,采用模拟型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一些重要的但现有条件难以产生满意实验效果的实验,可以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提高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溶液的导电性”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演示氯化钠水溶液导电性实验的全过程。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可以使整个实验流畅直观;另外还可以运用网络技术的虚拟实验室,发挥学生自主探索性实验的作用,除得到的数据准确外,还有利于环保。《科学》课程中适合使用模拟演示的内容还有很多,老师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境探究型教学模式

这是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型”模式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导,通过系统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但与以往传统模式不同的地方在于利用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打破时空概念,充分展示科学的本质,通过多媒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具体形象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形成自己的作品,意义在于建构自己的知识,并在交流与展示中及时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教师成为他们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师生呈现新的学习伙伴关系,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思想。

三、WebQuest模式

WebQuest模式是美国圣地亚大学的伯尼·道格教授于1995年提出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处理不很明显的信息”。简单地说,WebQuest是利用因特网资源的授课计划或者是课程单元,它通过向学生提问一些本质性问题,提供进一步探索的机会,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应用他们的知识,从而努力让学生在较高的水平上思考。每一个WebQuest的核心是一个开放型问题,这个问题设定了WebQuest的清晰目标,鼓励学生回顾原先掌握的知识,激发学习者进一步探索的动机。WebQuest有其固有的教学模版与教学流程,通常有六个模块构成:导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和结论:

(1)导言:提供关于WebQuest核心问题的一些背景材料,用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2)任务:即要着手解决的问题,是探究目标的具体化。一个好的任务应该可行有趣,并能促进学生高思维能力的发展。

(3)过程: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者应该经历一个描述得非常清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确定合作学习的小组和小组成员。过程为问题解决搭建了一个思维的“脚手架”,是WebQuest真正核心部分。

(4)资源: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在WebQuest学习活动中,学习者所使用的信息主要来自互联网。通常由教师创建一些链接来共享网络资源,提供解决问题所必需的信息。教师提供的资源可以有多种形式,如网页、期刊文章、网上专家、电子公告板、邮件地址等,当然也不排斥使用离线资源,如印刷品、电子光盘、杂志、实地考察、模型等。在一个实际的WebQuest中,过程和资源往往并在一起。

篇11

中图分类号:G622.3

近年来,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作用的日益凸现,为高校自动化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校把培养应用型人才确立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因此,依据学校自身特点,按照“电气与信息融合、强弱电并重、软硬件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思路,沈阳建筑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自2010年起,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四个本科专业进行了电气信息大类招生。

一、电气信息类“平台+模块”的“2+2”人才培养模式

进行大类招生,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至关重要,坚持围绕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标准构建“平台+模块”的电气信息类大类专业课程体系。学生入学后的前2年为大类公共平台课,通过前2年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大学、学科、专业,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把从原来4年前选专业推迟为2年前选专业。第3年起按各自专业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和选学课程[1],即“2+2”模式。大类招生可以使学生更能合理的选择专业,可将分专业的矛盾后移;对学生培养而言,可提供更大的学科平台,使学生对专业内涵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进行更理性的选择。

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人文、社科类等)、电气信息大类学科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构成。

二、电气信息类大类平台课的建设

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必须优化专业基础课及大类平台课,为更好的开设专业课做保证

该课程体系有如下特点: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集合论与图论等课程纳入电气信息类大专业公共学科基础课程,保证学生具有更为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表中除了如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等自动化专业原有的专业基础课程外,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集合论与图论、网站开发技术等,是为了满足两年后选择计算机及通信专业而开设的基础课程。

三、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对于自动化专业学生来讲,控制类相关课程具有重要地位,另外,我校是以建筑和土木工程类专业为重点的院校,在建筑工程方面有独特的优势。随着高科技在建筑行业的渗透,智能化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特别是3C(计算机、控制、通信)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2],将建筑智能化的新技术引入专业教学,扩展专业方向,建筑智能化成为自动化专业的专业特色。

四、自动化专业总体课程体系建设分类

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要学以致用,因此课程体系设置充分体现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图1为自动化专业总体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情况(不包括全校公共基础课)。

由图可知,整个自动化专业的课程分为五类模块,每类模块由相应的课程系列组成,体现了“三电三控”的特点,“三电”即电工电子类中的电路、电子技术(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和电机与拖动三门课程为电气和自动化专业的三大电,是电类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三控”即以自动控制原理为专业基础,包括过程控制、运动控制和楼宇控制三类控制领域。

数理类、电工电子类、计算机类课程主要在大类平台中开设,即主要设置在前两年,体现了宽基础,兼顾了4个不同专业的基础需求。以自动化应用技术为主线,以建筑电气应用技术为辅线,控制的专业特点及建筑特色相结合,控制类及建筑电气类主要集中设置在专业分流后,充分体现了自动化专业以控制为主的专业特点和建筑特色。

五、结论

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不是针对着特定行业、特定工程对象、特定职业岗位,而是针对着将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技术领域[3]。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其应用型本科培养建设的研究与探索任重道远,不断完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办出特色,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自动化人才。

参考文献:

篇12

1在线开放课程简述

在线开放课程是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相结合的产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迅速兴起。作为一种新型课程与教学模式,在线开放课程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颠覆传统大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式。最初,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迅速发展,近几年在我国也得到了较好的建设。自在线开放课程发展的起始阶段,我国教育部门就密切关注其发展态势,经过近7年的发展实践,我国的在线开放课程已经走入世界前列,数量位于世界第一,有更多的课程入驻国际著名课程平台。可以说,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为世界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2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

2.1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发展现状

在线开放课程属于一种面向公众的开放性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在线性、学生身份多元性、教学模式人本化的优势,受到我国各大院校的重点关注,推动着当前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发展。其中,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出专业型人才的组织,对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总体来说,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为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了动力与支持,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就目前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情况来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当前,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将复杂知识点切合,并以经典小视频的形式完成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得到了教育领域的普遍认可。相比于精品课程来说,在线开放课程更受学生的青睐,实际产生的学习效果也更为理想。可以说,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趋势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2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现存问题

诚然,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其在现阶段的发展中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解决。相比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起步时间较晚,因此,对在线开放课程的相关研究与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如何提升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速度、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需要思考的问题。就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情况来看,存在着在线开放课程开发模式与实际教学需求存在差距的问题,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使用负担[1]。同时,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更多应用了本科院校的建设方法,导致相关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难以与信息化教学有机结合,这些均阻碍着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发展。

3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优化策略分析

3.1多举措设置在线开放课程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进行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中,可以使用“资源引进+自主开发”的模式完成。在建设的初期阶段,可以引进市场、互联网中已有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并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实施路径。同时,要分析引进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并制定出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路径。在进行相应平台的选择时,也要选取技术成熟、应用范围广的平台,为实际应用与后续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促进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更好落实。在引入、应用已有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还要着手开发符合本院校特点与实际情况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可以通过申报项目、组织多院校间合作的形式完成资源建设。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实现多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还能够加强不同院校间的学术交流,促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质量提升。同时,在院校合作的支持下,还可以扩大在线开放课程的覆盖范围,加快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速度。对于普通规模的高职院校来说,其独立开发的在线开放课程规模普遍较小,仅能够在院校内部使用。通过院校间合作,能够使得开发的在线开放课程在不同的院校中应用,提升了课程学习的覆盖范围。

3.2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不同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等网络课程,在线开放课程更强调开放、协作、共享。因此,在进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要重点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在其中纳入测试、作业互评等模块,并配套建立论坛等平台,为学生提供与教师线上交流的渠道,这样的功能设置也满足了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需求。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还要引入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形成与应用。在在线开放课程应用于教学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要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完成数据分析,以此实现在线开放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的更新。在落实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对相关教师的信息素养进行提升,使其形成符合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教学设计理念,保证在线开放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使用程度,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展开。

3.3构建在线开放课程团队与制度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除了需要优质资源、全面性功能之外,还对课程建设团队的专业程度有要求。对于课程建设团队来说,其承担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规划与指导的任务,因此,素养与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水平。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高职院校中数字传媒、计算机、教育学、教育信息化等专业的人员进行整合,组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指导队伍,确保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高质量与方向正确[2]。对于该团队来说,除了要完成在线开放课程现有资源、平台的选择外,还要组织相关课程资源的自主开发以及应用分析,为信息化教学实践提供更多支持。在进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构建起相关制度,并秉承制度先行的原则指导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高质量落实。在制度中,需要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用途、经费、应用等关键项目进行详细的说明,推动高职院校教师对在线开放课程的信任程度与应用积极性提升。

4基于高职在线开放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对策

4.1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现阶段,互联网迅速发展,移动设备、电脑等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为信息技术的引入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3]。因此,在进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时,需要展开信息化教学设计,推动教师主导教学模式转化为双主体教学模式,使学生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以在线开放课程为基础,展开“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通过线上理论教学、线下实践教学的模式,加强实际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数字化、自主化学习能力的提升,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开展。

4.2构建高灵活度的教学管理机制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运行与管理模式。由于落实了混合式教学,因此,课程学时设置、学生学习时间的分配、评价方式等均需要进行调整。对于在线开放课程来说,其主要应用团队的形式完成教学,使得一门课程多个教师共同授课的情况更加常见。因此,不同的课程团队必须要在实际教学前完成工作任务分配。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在线开放课程、落实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重点实现新学分考核体系的构建,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格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建立起高灵活度的教学管理机制,促使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

4.3引入“以建促教”模式

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其信息化教学能力可以划分成3个子项目,即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专业岗位职业能力以及教学能力。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背景下,相关教师还需要具备更多的能力,包括资源获取能力、课程设计能力等,以便实现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更好应用,实现信息化教学改革加速。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应用视频录制、字幕制作、后期处理、资源上传等技术,而高职教师必须要掌握这些技术,并能够更好地使用。同时,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还包含测评、互评、考试等互动与评价活动的及处理,这些对相关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出了更多要求。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的实际情况,对相关教师的信息技术掌握情况、应用能力进行培养,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实现。

篇13

关键词:

高职教育;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

山西是我国煤炭销售大省。作为培养煤炭行业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肩负着立足山西,面向全国,服务煤炭企业的神圣使命。建设煤炭企业会计专业,对形成完整的煤炭人才培养结构体系,满足行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发挥着其他院校相关专业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建设煤炭会计专业,为煤炭企业培养更优秀的专门人才,改革势在必行,尤其是针对在煤炭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核心课程的改革意义重大!本文拟以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为背景,探讨煤炭会计专业《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改革问题。

一、目前煤炭会计专业《会计信息化》课程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陈旧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也应紧跟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而与时代接轨,首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因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对课程的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煤炭企业会计专业的建设和改革应更强调对学生煤炭会计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应以“行业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按煤炭企业会计的工作过程的不同岗位任务来构建和串联起一定的教学情境,侧重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变成符合或接近煤炭会计企业工作过程的过程。而多年来《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一直沿用着陈旧的教学理念,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教学内容的选取也以理论知识为主,实际的工作过程难以体现。

2.教学手段落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原本枯燥乏味甚至艰涩难懂的教学内容可以更简单、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受院校教学条件的限制,《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很难有单独的多媒体仿真教室让学生通过先进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身临其境的体会岗位的职责和工作的乐趣,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大多只是在教室中安装了投影设备,或者在通用的多媒体教室上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只停留在课件的播放上,而课件也是以文稿为主,图片、图表、音像资料较少,动画效果不明显,只不过是把板书搬到了投影上而已,很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3.教学方法单调

会计是与社会联系面较广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实践手段的运用。但是《会计信息化》课程目前还是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当然,讲授是必要的教学方法,但是绝不能是唯一的。单调的讲授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容易使其滋生厌学情绪,而《会计信息化》本身又存在与煤炭会计企业衔接的应用障碍,枯燥的讲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之不能与教师默契配合,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虽然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方法也进行过许多有益的尝试,比如采用项目教学、情境教学、角色扮演教学等等方法,但是受经费有限、部门协调困难以及教师本身的实践经验欠缺等因素的限制,实践教学组织实施困难重重,导致这些在实践中更为得心应手的方法只能在教室里做浅尝辄止,自然是流于形式,很难真正发挥成效。结果还是以传统的理论讲授为主,并且没有体现出煤炭企业的特色,导致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

二、煤炭会计专业《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建设与改革

1.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新时代下的教学要求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侧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会计信息化》课程应面向会计实际工作过程设计组织教学,按照煤炭企业会计工作的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体系,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任务,模拟工作任务的真实情境设计教学情境,以工作过程的学习过程作为教学流程,采用以工作任务为案例的项目导向教学方法,以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等作为考核标准,真正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的无缝对接。在实践环节的设计上,首先应通过课内实训和结课后的综合实训让学生在校内的会计综合仿真实验室模拟实际业务操作流程和步骤,体验煤炭企业会计完整的工作过程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其次通过与部分煤炭企业的合作办学创建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可以到校外实训基地甚至是直接进驻企业进行定期的实践锻炼,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消除理论知识滞后的弊病,强化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2.丰富教学手段

现金的教学方法的顺利实施,需要有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支持。《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应当通过改进教学手段,建设本课程的多媒体仿真教室,以模拟现实中的煤炭会计企业会计岗位的流程,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更好地去实践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增强其职业性。同时,教师应紧跟时代,掌握一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并将这些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来,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的知识也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当然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还需要有相应的外部条件支持,内外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效果。

3.创新教学方法

近些年来,我们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摒弃了以前单一讲授的教学方式,改之以多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相辅相成的方式。我们根据课程特点设计了“先教后做”、“先做后学”等教学程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质疑、研讨、练习等方法,完成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煤炭企业会计专业的的《会计信息化》课程主要是讲授煤炭企业财务软件的操作,只依靠单纯的讲授很难取得好的效果,所以我们把授课地点直接选择在会计综合实验室,让学生们边学边做,同时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让学生能够对煤炭企业的会计岗位和业务有更直接的认识和体会,有效的缩短了上岗。

总之,煤炭企业会计专业《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构建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旨和特征的课程体系,对现有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相应改革,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这样课程建设和改革才能够真正取得成功。

作者:高彩翚 单位: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