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4:2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股票投资理论与实践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对冲母国特有风险。对股票投资母国偏好的一个潜在解释是,国内资产通常与母国市场有更大的联系性,因而国内资产能更好地对冲母国的特有风险。在这里,母国的特有风险主要是指通货膨胀风险和诸如人力资本之类的非交易性财富风险。然而,已有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国内股票收益与国内通货膨胀之间以及国内股票收益与非交易性财富之间并不存在普遍的强烈联系。因而,用对冲母国特有风险来解释股票投资母国偏好并不令人信服。
对外投资的障碍和成本。对外投资障碍可能导致股票投资母国偏好。通常,对外投资障碍主要体现为对外国资产的罚没、对资本流动的直接控制、对银行存款的储备要求以及对公司外国持有者的占比限制。在20世纪80年代,假定投资障碍会导致母国偏好是与现实情况相当吻合的。对很多投资者而言,由于母国的限制,获得外币并进行对外投资是相当困难的。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国家一定程度上都开始开放其金融市场。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以及一些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市场均对外国投资者开放。然而,股票投资母国偏好在这一环境改变下仍然盛行。这说明,投资障碍难以解释股票投资母国偏好。交易成本也可能导致股票投资母国偏好。通常,跨国股票投资的交易成本包括银行交易费用、汇率交易成本和信息收集成本。如果外国资产的交易更为昂贵,则可以预计外国资产交易量要小于国内资产交易量。但实证研究发现,外国股票的换手率往往要高于国内股票的换手率;由此看来,交易成本也难以解释股票投资母国偏好。
信息不对称。对股票投资母国偏好的一个流行解释是,国内和外国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驱动了对本国资产的偏好。这种观点认为:如果存在信息差异,风险厌恶的投资者会偏好那些能更容易获得相关信息的股票,显然,国内股票更符合这一特点。在相关的实证研究中,研究者往往将两国间的地理距离或者是两国间的语言文化共享程度作为信息不对称的代表。结果显示,信息不对称在国际资产组合选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说明,信息不对称能相当程度解释股票投资母国偏好。然而,仍有学者对这一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首先,从理论上讲,信息不对称不仅对风险评估有影响,它还同时影响预期收益,这一点不能忽略;其次,国际市场存在很多股票指数,利用它们能一定程度避免信息不对称;此外,利用信息交易也能一定程度避免信息不对称。
公司治理和国家风险。公司层面的治理缺陷以及国家层面的政治风险,也可能导致股票投资母国偏好。公司层面的治理缺陷以及国家层面的政治风险会导致两类问题。一方面,存在公司内部人的问题;也就是说,实际控制公司的内部投资者可以通过对外部投资者的剥夺来获得私人利益。另一方面,存在国家的问题;也就是说,国家条例制定者可以通过监管与税收政策来剥夺投资者利益。这两类问题会影响国际资产组合选择:由于内部投资者在公司治理较差的环境下能通过剥夺外国投资者获得实质性好处,因而公司治理差的国家外国投资比重小;由于高剥夺风险会损害外国投资者利益,因而高剥夺风险的国家外国投资比重小。实证研究表明,在那些缺乏投资者保护或者具有高剥夺风险的国家,国内股权集中度更高;这说明,公司治理和国家风险对股票投资母国偏好具有一定解释力。
行为偏好。关于股票投资母国偏好的理论解释大多是基于传统的研究方法,也就是假定个人行为是完全理性的。但试验经济学已经发现,人们在经济决策时面临愿望思考偏差和控制问题。为了解释股票投资母国偏好,研究者发展了一些行为偏好模型。有学者用懊悔理论解释了非分散化的国际投资,其基本观点是,投资者用国内资产组合作为基准并对其外国投资的不良表现感到懊悔。还有学者提出,不仅仅在国内投资者相对于外国投资者拥有实际的信息优势时,甚至在国内投资者相对于外国投资者拥有某种信息优势感知时,股票投资母国偏好都会发生。这种观点认为:如果向所有投资者提供相同信息,则任何类型的群体并不拥有实际的信息优势;此时,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在其熟悉的投资领域会感觉有信息优势,这种感觉上的竞争优势深刻影响了预期形成;相对于那些感觉有判断竞争优势的领域,主观概率在那些感觉没有竞争优势的领域分布更分散;进一步说,对国内股票形势的判断平均要比对外国股票形势的判断更为乐观,这一感觉会导致投资偏向国内股票。对股票投资母国偏好的行为偏好解释开拓了研究思路,但这类研究面临实证检验方面的困难。
关注中国的股票投资母国偏好要求
应当说,对股票投资母国偏好的各种理论解释都不尽完善,因而学术界将这一领域称为股票投资母国偏好之谜。股票投资母国偏好这一现象可能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特别强调某一因素的决定性影响可能有失偏颇。
对于当前中国而言,实践发展已经提出要关注股票投资母国偏好的要求。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回归有管理浮动;此后,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外汇管理改革措施,这些措施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放松资本流出管制,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过热压力。从前期QDII的实践表现看,放松管制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长期受到流出抑制的资本似乎对“自由”不感兴趣。这实质上就是一种股票投资母国偏好。
2.有助于培养理财观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爱财,更当治之有道。在校大学生已经成年,有部分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创业等方式有了一定的闲余资金,如何让这些资金获得收益,需要一定的理财观念和投资意识,股票投资也是一种理财方式的选择,通过投资股票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投资理财观念,让他们学会通过科学投资获取相应的投资收益,从而提升资金管理和运营的能力,成为一个会理财、懂投资的新时代大学生。
3.树立风险意识,锻炼心理承受能力。股票投资有很大的风险,通过参与股票投资,在校大学生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要慢慢适应各种可能遇到的风险,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有利于他们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生活。另外,在校大学生股票投资的资金来源有限,如家长给的生活费、兼职收入、获得奖学金等。投入的资金数额虽不算多,如果亏损,也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在投资股票中的损失和挫败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在校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4.学会担当、与时俱进。当代的在校大学生大多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依赖性很强,缺少担当,面对变化多端的股票市场,需要他们自己做决定,决定的情况将直接影响投资收益,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渐渐学会担当,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了解社会及时掌握经济信息变得尤其重要。在校大学生在进行股票投资的过程中,会更多关注国内外经济发展状况和热点问题,更新观念,紧跟时代,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当代大学生。
二、在校大学生股票投资的弊
1.耗费时间和精力。在校大学生进行股票投资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来研究股市行情。有部分同学因为不能合理分配学习与股票投资的时间,进而影响了自己的学业。尤其是一些自制力差的在校大学生在进行股票投资时,会削减他们正常的学习时间,学习效率也会降低;有的学生会在上课期间利用手机关注股市走势,把几乎全部学习和空闲时间都投入到股市行情的研究上;还有学生一旦遇上投资失利,将心神不宁,无法顾及学习。
2.可能导致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时代正处于一个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阶段,投资股票对于一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在校大学生来说,可能会对他们形成正确价值观起到消极的影响。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有些人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进行股票投资的过程中可能会让他们认为金钱十分重要,进而形成拜金主义的价值观,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及社会风气的影响十分不利。有些在校大学生通过股票投资盈利,认为金钱来的容易,容易滋生不劳而获的思想,这种想法如果在大学生中形成,会对我们延续多年的勤劳致富的价值观念产生负面的影响。另外,股票市场的涨跌无常,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形成投机和赌博的心态。
3.可能影响身心健康。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因此面对变幻莫测的股市要求投资者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对进行股票投资的在校大学生来说,如果投资盈利,可能會特别开心,大手大脚消费;如果亏损,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也许不会有太大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但对于经济情况较差的学生甚至有一些借钱炒股的学生来说,这种损失可能会给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带来影响,进而产生心理阴影和障碍,更有甚者会出现精神崩溃,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后果将无法想象。
4.投资亏损几率大,股票投资存在较大的风险。我国现在的股票市场投机气氛较浓,市场本身存在很多不规范、不成熟的地方。在校大学生投资经验不足,相关金融知识缺乏,判断与决策能力欠缺,凭借美好的愿望和过分的自信跃入股票投资市场,投资缺乏理性和专业性,长期来看,投资结果大多为亏损。
三、建议
在校大学生股票投资具有两面性。权衡利弊,不应该提倡在校大学生投资股票,对于部分有着投资需求和能力的在校大学生,也没必要禁止,家长、学校、社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充分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尽可能的规避其不利影响。
1.合理分配时间。在校大学生的首要目的是学习,应该将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专业学习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上去。只有认真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才可以在社会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通过学习,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分析、判断、决策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减少股票投资中的非理性行为和失误。因此,家长和学校应该明确股票投资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是一种业余爱好,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在进行股票投资时,一定要处理好股票投资与学习的时间分配问题,切勿本末倒置、因小失大。
2.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开设相应的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理财方法,强调理财的风险,教育学生理性地对待各种理财产品,学会理性投资,既不要被盈利冲昏头脑,也不要被亏损挫败信心,不要想着一夜暴富,应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做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学校还应该经常组织以个人理财、消费道德教育为主题的参观或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在校大学生走出校门,亲身体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理财观念和良好的投资心态。
金融市场无时无刻地充斥着获取财富的机会,因而吸引无数投资者的参与,作为具有高素质水平的大学生也颇受其影响。伴随着新一轮“大牛市”的到来,股票投资再次受到大众的关注,而参与其中的在校大学生人数也越来越多。大学生炒股可以锻炼其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让他们在股市中小试牛刀,但同时由于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上面,会误了他们的学业。所以说大学生炒股是把“双刃剑”。
一、大学生炒股的好处
大学生是一群即将踏入社会的群体,在校期间进行炒股可以使他们提前了解并接触这个社会,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这对他们的成长来说是一件好事。
(一)炒股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首先,炒股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投资,在选定一只股票前需要做大量的分析工作,如对股票的基本分析及对相应的上市公司情况的综合分析。而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专业知识,需要他们将课本上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毕竟理论和实践之间是有距离的。通过这么一系列的分析,相信他们会对课本上的知识了解更透彻。同时,如我们所知,经济和政治是分不开的,股票投资不仅要分析专业数据,还需要搜集和分析国际、国内的一些实事信息,并从这一系列的信息预测出我们国家将会出台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从而把握股票投资环境,明确投资方向和投资策略。
其次,股票投资需要从分析国际国内宏观经济趋势,到分析企业财务情况和管理情况,这其中涉及许多学科的知识,无意识地培养了大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学习兴趣。而在对基础知识学扎实的情况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是对大学生EQ的锻炼,也许现在学习的知识点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运用不到,但炒股时培养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考察的能力对日后的工作学习会有很大的受益。
(二)炒股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理财意识
正所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要想让明天的生活幸福,你今天就要开始理财”,这充分道出了理财的重要性。目前绝大部分大学生经济来源是家庭的给予,大多数大学生花钱很盲目,完全没有计划,致使很多人月初肆意挥霍金钱过着皇帝般的生活,而到月底已无积蓄过上乞丐般的生活。懂得理财会使他们合理的利用金钱,也会明白赚钱的艰辛。
(三)炒股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股票投资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活动,在这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亏损现象时有发生,这时正锻炼了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正确面对盈亏,在面对亏损时保持心平气和,及时总结经验,这个过程也可称之为“挫折教育”。
二、大学生炒股的弊端
作为刚刚摆脱“未成年人”称号的大学生,在炒股方面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和不稳定,以及本身作为学生的身份,炒股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一)炒股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先生曾经说过:“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意思是大学在于传播高层次文化,研究高深文化,造就高级人才。在这样一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里,获取足够多的知识才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在校大学生虽然是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群体,但究其身份还只是学生,应该珍惜校园生活,多多汲取一些专业知识和公共理论知识。因为股票开盘时间正好是上课时间,所以很多大学生都不能集中精力在课堂上,而是拿出手机死死盯着大盘变动,甚至有人不惜逃课在宿舍专心炒股。赚钱的话皆大欢喜,如果赔钱了会影响一天的心情,这样将所有精力都用在炒股这件事上忽略了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会造成学习与炒股的本末倒置。
(二)炒股会使大学生产生一种投机的心理
在网络科技发达的今天,股票投资的操作相当简易便利,只需在电脑前轻轻按动鼠标键盘即可,不像做其他兼职那么耗费体力。据统计目前的大学生炒股都只是做短线投资,如果遇到“大牛市”,只需进行正确的操作就会带来比兼职更多的收入,这种带有博弈性质的行为会使心理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产生一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大学生缺乏事业心,贪图便利的获益而不去想踏实的生活。
(三)炒股资金的来源
目前,大学生群体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的给予,除去生活费的支出基本所剩无几,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会向家里索要资金投资,而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则省吃俭用,甚至借钱炒股。这样每日吃不好又要将精力集中在股市上,长此以往,对大学生的成长来说是弊大于利的。同时,在同学间讨论股票涨跌时,容易形成一种攀比的心理,谁挣得多谁就受大家崇拜,久而久之会使大学生产生一种金钱至上的拜金观念。
三、针对大学生炒股行为的对策
中国经济学界泰斗厉以宁教授曾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做演讲时明确表示反对大学生炒股,“毕业以后爱怎么炒怎么炒,何必在这个时候妨碍学习?”他认为在校大学生炒股会分散学习的精力,到最后往往两头都顾不上。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李建勇认为,学习经济、金融等与股票投资有联系的学生可以适当拿点钱出来炒股,这或许对他们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有帮助,其他专业的学生炒股还是弊大于利。
针对上述炒股的弊端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解决:
(一)充分合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进行股票投资
很多人不支持在校大学生进行股票投资的首要原因便是担心会影响学习,因为平日里课业繁重,故此便会失彼。但大学生寒暑假基本没有作业,大多数学生会荒废掉整个假期在家无所事事,生活不规律甚至整日沉浸在游戏中无法自拔。那么利用这些日子来炒股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一方面可以巩固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将其应用于实践,对与其相关的自己不太懂的知识点更有兴趣去将其学习透彻;另一方面由于股市开盘收盘都有固定的时间,要随时关注股市动态就必须按时按点地坐在电脑前,无形中养成规律作息的好习惯。
(二)充分利用模拟炒股软件
平日里,大学生可以利用股票模拟软件来进行股票的筛选,分析和买卖。这样既不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又可以充分的学习股票投资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可以测试自己到底适合不适合进行股票投资。
(三)学校和家长应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大学生毕竟生活阅历不多,心理承受能力不强,这时就需要学校和家长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大学生明白,在校期间进行股票投资更多的是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理财意识,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等而不是进行简单的投机,追求获取金钱的。大学生还是应该以学习为主。
四、结语
对于在校大学生进行股票投资的利弊各有说法,社会、学校、家长以及大学生本身应该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此事,对于存在的弊端采取合理的解决方式,同时学校和家长也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关心和合理的引导,学生自己也要充分认识到进行股票投资的真正目的,合理安排好自己学习生活时间及资金的配置。
(作者单位为民族学院)
[作者简介:王梦遥(1990 ―),陕西渭南人,民族学院财经学院2014级研究生,主要研究:民族地区财务。]
参考文献
[1] 张永红.大学生证券投资现象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8(03).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2-0069-05
Setup of Securities Curriculum with Evidence of Undergra-duates’ Investment Survey//CHEN Yuzhen, HE Yu, LIU Jianhe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results of undergraduates’ investment survey and personal inquiry to learn A share investment behaviors of undergraduates to develop securities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behavioral finance theory. This paper gets the result that we should increase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such as security analysis, stock operating practices and financial psychology besides traditional investment courses.
Key words securities course; curriculum; undergraduate; a share investment
1 引言
内地学术界对于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的设立,主要来自于海外金融课程体系的实践,同时基于内地教育体系的课程设计方向,形成一系列的专业课程。但是,由于受到内地基于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的影响,金融学专业教育侧重于以银行管理为导向。这一特征与海外金融学理论以投资学和公司金融为理论主体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因此,随着内地证券市场的发展,内地教育界对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的设置和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模式进行一系列改革研究,总体来看,这些研究成果主要可以归类为宏观和微观两大类。
宏观上,许多主要对整个学科体系的建设提出不少意见和建议。如张新认为,内地金融学内涵界定与海外存在相当大的偏差,理论和学科建设比较滞后[1];而肖鹞飞、艾洪德、徐明圣等则提出要对金融学科进行多方面改进,以跟上时代的步伐[2-3];赵汕、于春红等则通过中美或中英金融学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发现美国和英国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势[4-5];而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金融与保险学科组从课程、教材、师资和教改等多方面总结了金融学专业教育的不足之处[6]。
微观上,部分学者对学科体系中具体的某门课程或具体的教学方法提出自身的看法。如焦继军和叶立新认为可以应用具体的案例教学法推动课程的教学实践[7-8];宋逢明则指出通过发展实验金融学来推动资本市场的规范化[9];刘建和、武鑫和刘建和虽然对高校证券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一定的想法和思路,但是没有涉及课程体系的具体设置问题[10-11]。
从这些前人的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上,不难总结出一定的特点。其一,课程教学体系设计上,这些学者主要从全球金融学理论教学的发展趋势和中外金融学课程建设体系的对比中来发现内地在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上的问题;其二,在解决方案上,主要从课程、教材、师资等方面来展开讨论,缺乏具体的可行性方案;其三,应用方法上主要讨论具体的某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如案例教学法,这样就可能割裂了金融证券类课程围绕金融市场的整个体系。
事实上,目前内地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海外相比差距并不大,也具备了从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经济学到投资学、金融工程、期权期货及衍生工具等一系列课程,也充分应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案例教学的方法。但是,内地理论界对于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忽略了一个核心,那就是作为教学受众的学生究竟还需要在哪个方面加强专业教育?正是如此,笔者对在校大学生A股投资状况进行调研,针对调研的结果分析在现有证券专业课体系上需要加强的专业课设置。
2 问卷调查
股票投资存在巨大的风险,需要股民具有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且也需要资金实力、投资知识和理性的分析判断力,但是大学生没有收入来源,抗风险能力较差,投资知识和分析判断能力较弱。因此,本调查报告的目的一方面可以正确认识大学生股票投资心理及交易行为,对培养大学生在股市上的理性投资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另一方面可以据此分析大学生在股票投资方面的缺陷,从而强化相关的专业课程设置。
问卷设计 为此,笔者以杭州的经管类大学生为主要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涉及两套问题,分别针对参与股票交易和不参与股票交易的学生。同时,也针对部分股民学生进行了个人访谈。
1)基本情况。对应设计了大学生的性别情况、专业情况和年级情况,因为考虑到性别的差异、专业的不同、年级的高低都会对大学生进行股票交易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2)投资情况。对应设计了投资目的、风险意识、资金来源、投入资金量、投资结果这些问题。从投资的目的中可以了解到大学生进入股市的动机,并可以看出这个动机是否合乎常理;而投资者对风险的意识可以得出其对股票投资的心理是否盲目。
3)影响因素。根据需要了解外部环境及内部自身因素对大学生在股市上投资行为的影响,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内部自身因素(如股市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对股票信息的获取、对股票分析注重的方面、持股时间及对股市的关注度等内部自身因素)。
调查对象分析 2008年12月―2009年1月,本调查小组共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300份,涉及浙江财经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树人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其中都包括各个学校的独立院校)等经管类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最终回收有效问卷998份。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涉及股民在校大学生237人,非股民在校大学生761人。股民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1)股民大学生基本情况。从回收的问卷来看,股民大学生占据调查人群的比重不大,只有不到三成的学生进行股票投资,而且主要集中在金融学、经济学、工商管理、国际贸易等相关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接触证券投资学等课程的可能性较高。而在这部分人群中,男生的比重又占了绝大部分。
2)资金来源。如表2所示,在资金的来源上,股民大学生的资金主要来自自己储蓄和父母的资金,只有极少数人借款炒股。
3)相关家庭收入。从家庭收入与学生股票投资的资金量的数据来看(数据见表3),大学生股民的家庭年收入与其投入股市的资金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这也与表2中炒股资金来源相对应,学生自己储蓄和父母的钱与相应的家庭年收入存在比较紧密的联系。
总体来看,大学生股民的入市比重和资金来源及投入等情况显示,大学生对股票投资仍保持较为保守的态度,以谨慎为主,投入资金也在自身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3 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股票投资还比较保守,只有不到三成的学生成为股民,而且其中相关专业的学生占据了绝对的比重。显然,平时证券类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股票投资实践具有相应的影响力。
入市及选股特征
1)入市原因。如表4所示,一部分学生是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主要是股市火热,有闲置资金、希望借股市升值;也有学生是希望学以致用和对股市感兴趣。显然,在在校大学生股民中,理性和非理性的入市因素都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但相比之下,外界股市火爆的吸引力度更强。
2)选股依据。如表5所示,大学生股民选择股票时,虽然相当部分的学生股民经过自己分析,但是也有相当部分受到其他人群的诱导,如股评推荐、朋友或教师推荐。
持股时间 大学生股民在A股交易上基本上都是短期操作,甚至有部分学生的操作还是超短线。从数据来看,持股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在校学生股民只有16.0%,其他学生持股时间远远少于三个月(图1)。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看,杭州在校大学生股民存在一定的过度自信心理,导致交易频繁。
风险和亏损态度 大学生股民入市和选股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对风险和亏损的态度也有着非理性的一面。
1)风险态度。如表6所示,很明显,这些在校的大学生股民对风险不太在意或者在意但并不理会的所占比重较大,达到一半多一点儿的人群。即使是在知道有风险会减仓的42.4%的人群中,笔者通过进一步调查了解到,其中的大部分人只是停留在思想层面的意识形态,并没有去具体实行过。显然,杭州在校大学生股民风险意识薄弱,有可能存在一种过度自信的心理。
2)亏损原因。如图2所示,在校大学生股民把亏损原因主要归纳为信息获取不及时、市场黑幕和国家政策变化等外部因素,以及投资经验不足的内部因素,而没有从根本上如宏观经济变动、投资策略、选股方法、持股周期等方面查找原因。这说明他们对待A股投资的认识有非理性表现。
3)对待亏损套牢的态度。从图3中不难发现,在亏损之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股民选择继续观望,希望股市反弹,能亏少点儿。也就是说,学生尽管知道赢的概率可能会低于50%,但是他们仍然愿意冒风险,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返本效应”,他们希望能尽量弥补损失。总体来看,杭州在校大学生股民在亏损后退出市场和逢低继续买入的比重较低,绝大部分学生都采用了套牢后继续持股观望的态度。显然,绝大部分在校大学生股民采用的持股策略具有明显的处置效应,即持有套牢的或者说表现不好的股票,卖出盈利或表现较好的股票。从另一角度来看,学生股民持有套牢的股票、卖出盈利的股票,这一现象即是其后悔厌恶的一种表征。
4)投资心态。如图4所示,只有不到三成的学生股民认为股票涨落不会影响到自己的情绪,超过五成的学生有一定的影响,甚至有不到二成的学生直接认为亏损会导致情绪低落。显然,在校大学生股民投资心态还算比较正常,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股票涨落会影响心态。可能是因为大学生投入的钱基本上是自己的储蓄和父母的钱,算闲置资金,亏损后对自己的正常生活也不会造成很大影响。
4 证券类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目前内地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具备了从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经济学到投资学、金融工程、期权期货及衍生工具等一系列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如何更好地为大学生理论教学服务呢?
证券类专业课程有必要向非经济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扩展 从中登公司的数据来看,截至2015年4月,沪深两市共有A股账户近2亿户,股票投资在内地居民的投资中已经占据了一定的比重。因此,作为内地居民中知识水平相对较高的大学生,毕业后拥有自身的A股证券账户的可能性非常高。从笔者的调查来看,大学生进行股票投资的人群中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占比较高,而非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占比较少(表1)。显然,证券类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够激发大学生股票投资的热情。既然非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也很有可能介入A股的投资,那么在这些学生中也有必要开设证券类专业的选修课程,实现证券类专业课程的扩展。
当然在具体的理论教学活动中,对专业和非专业的大学生可以进行分层次教学。比如,对于金融学专业和金融工程专业,对于计量经济学和数理统计的要求不尽相同,因此,相应的教学有必要分别对等;而对于投资学这样的课程来说,专业性较强的金融学专业学生和一般的经济管理类学生,对比其他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理论教学的设置也有必要在教学内容、形式和案例方面分别规划;而在金融经济学课程方面,金融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可以以数理经济学方向为主体,而一般的选修课程可以以投资学方向为主。
关注实务实例类课程的教学活动 从笔者的调研结果来看,大学生进行股票投资的选股依据并不理性,持股周期普遍较短(如表5和图1)。即使是金融学和金融工程专业的大学生,通过经济学、金融学的学习了解宏观经济尤其是货币金融方面的运作,通过金融市场学的学习了解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通过金融经济学和投资学的学习了解金融方面的经典理论和投资原理,通过金融工程和衍生工具方面的学习了解对冲套利的知识。但是很显然,即使是学习了这些课程,许多大学生在进行A股投资的时候并不能应用相关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活动,投资中也以短期操作为主,交易频繁。正是如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现有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加像证券分析、股票操作实务等实务实例类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理论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掌握投资实务。
增加交易心理学方面的课程设置 从调研结果来看,大学生股民在A股投资上非理性投资心理较为明显,有必要从投资理念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
其一,大学生股民从众心理比较明显,有相当部分股民学生受到外界因素和其他人群的诱导而进入股市并选择股票(表4和表5)。
其二,过度自信心态明显,交易非常频繁。从调查结果来看,持股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在校大学生股民不到二成(图1)。显然股民学生基本上以短线交易为主,有部分学生还是超短线。在有学习任务和上班教学的情况下,如此的交易情况只能说这些学生投资心理过度自信,导致交易频繁。
其三,风险意识薄弱,对待亏损个股具有明显的处置效应(表6)。绝大部分股民学生风险意识淡薄、不在意,甚至有相当部分学生意识到风险但不具体实行。而且大学生股民习惯于把亏损原因归结为外部因素和投资经验,对待套牢个股选择观望(图2)。具有持有套牢或者表现不好的个股,卖出盈利或表现较好的个股这种现象,具有明显的后悔厌恶和处置效应(图3)。因此,可以设置金融心理学、股票心理学或行为金融等专业课程,为大学生掌握交易心理打下一定基础。
辅助的课外学习内容 除了这些课程设置以外,在配合证券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辅之以大量的课外书籍的学习。比如:学习基本面分析,那么《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怎样选择成长股》《股市真规则》《投资者的未来》《股市长线法宝》等书可以学习和讨论;如果是学习基本面与技术面相结合,那么《专业投机原理》《笑傲股市》等书有必要学习;如果从事交易为主的事业,那么除了《股市作手回忆录》必读以外,建立交易系统的学习资料如《通向财务自由之路》等也很有必要;在交易心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课外阅读《股市心理博弈》《金融心理学》《股市心理学》等资料;而学习计算机量化交易的话,《解读量化投资》可以学习;如果学习仓位管理或资金管理,《一个交易者的资金管理系统》这类课外材料可以阅读。这些书籍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理论知识,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新.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J].金融研究,2003(8):36-44.
[2]肖鹞飞.现代金融学发展趋势对我国金融学科建设的启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7):90-96.
[3]艾洪德,徐明圣.新形势下金融学专业本科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改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4):89-93.
[4]赵汕.中美金融学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20-24.
[5]于春红.中英《金融学》教学的比较及启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47-149.
[6]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金融与保险学科组.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的问题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
2007(1):20-23.
[7]焦继军.金融学科案例教学探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7(1):48-50.
[8]叶立新.金融学案例讨论教学体会[J].时代教育,
2008(2):52-53.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B
由于具备客观性、时效性及互补性等多种优势,指标分析法在股票投资价值的研究评判中被广泛采用。但是,传统分析指标又因为单一指标视角孤立、指标之间关联关系揭示不清等内在缺陷而受掣肘。鉴此,如杜邦分析法以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作为关键性指标一样,寻求研判投资价值的综合性指标,并由此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创新,既是理论探讨之所需,也是实践指向之所在。
一、股票投资价值分析指标的重要性与传统分析指标的不足
在对股票投资分析的四个主要流派中,尤以基本分析流派和技术分析流派体系最为完善,应用也最为广泛。基本分析是以上市公司的基本财务数据为基础,设计有关分析指标,对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进行研判,从而作出理性投资决策。本文所涉及的股票投资价值分析是以基本分析为主的研判方法。股票作为公司所有权凭证,其价格的涨跌最终取决于自身投资价值的大小,即使股票价格可以在短期内脱离其内在价值。从长期来看,价格的波动必定与公司的内在价值呈强相关的特征,即价格会向价值回归。在充分有效的市场体系中,价值的大小通常由价格的高低来折射反映,所以价值分析的核心环节便是分析股票的内在投资价值。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既与其内在素质(如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有关,也与其外部条件有关。在股票投资价值的分析方法上,价值分析指标的选取显得尤为重要,而如何从综合、全面的角度构建股票价值分析指标则具有相当的难度。
传统的价值分析指标指的是证券投资类书刊中常用的财务指标,或者是中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在定期财务报告如年报、中报、季报中必须计算并披露的财务指标,主要包括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利润率及净资产收益率等,反映公司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以及反映公司成长能力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等。这些指标对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效率和获利能力、短期偿债能力和经营安全性以及后期的成长性,分析股票的投资价值有较大的帮助作用和参考价值。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由于这些指标自身的局限性及应用的时效性,很难全面、准确、及时、有效地反映股票投资价值的全貌[1]。鉴此,构建股票投资价值分析的综合指标,力求从综合、创新的视角反映股票投资价值极具学术和操作价值。在吸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市值角度出发,将宏观市值(即股票市场市值)与宏观经济指标GDP相比,及微观市值(即单个上市公司市值)与微观经济指标公司销售收入相比,得到包含诸多子乘积因子和子影响因素的两大综合指标。
二、宏观价值指标:证券化率或股票化率
证券化率指的是一国(或地区,下同)各类证券总市值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证券化率=证券市值/GDP 。该指标可以用来测度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量化关系,进而可用于衡量前者对后者的反映情况。虚拟经济的存在主要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既不能过于低迷拖累实体经济的增速,也不可过于膨胀脱离实体经济的基础。与此伴随,证券化率既不可过低也不可过高,过低意味着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反映不够,过高则意味着证券市场存在泡沫。由于证券市场中可流通交易的证券主要包括股票和债券两大类,而本文重点研究股票投资价值中的指标体系,故现需从分子证券市值中去除债券市值,所剩为股票市值,该指标相应改称为股票化率,其公式与证券化率类比可得:
股票化率(Stock ratio,简称R) =[SX(](股市)市值(TMV)[]GDP[SX)] (1)
从公式(1)可以看出股市总市值的增长会带来股票化率的提高,而GDP的增长会导致股票化率的降低。总市值的增长率应与GDP的增长率保持一定的适应性,若前者增速较于后者过慢,则说明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较低;若前者增速明显快于后者,则说明股市存在较大泡沫。因此,一国股市投资价值(从反方向来看即投机泡沫)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该国证券化率的大小。由证券化率演绎而来的股票化率即为宏观价值分析指标,故公式(1)中市值为股市总市值,它在数值上等于总股本乘以股票价格。总股本即市场发行股票的总股数,属于数量因素;股票价格由股价指数来反映,即指市场的总价格水平。GDP为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在对GDP指标进行核算时,假定社会所生产出的全部商品Q以社会平均价格P卖出来实现其价值即形成收入,由此得GDP=P×Q。
下面来分析股票化率的两个构成要素――股市市值与GDP及其影响因素。从公式1可以看出,股票化率R的高低既取决于TMV的大小又取决于GDP的大小,合理水平的股票化率应该通过较高水平的TMV与较高水平的GDP两者并存来达到,并且应与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一是R受分母GDP的影响。在实体经济的循环过程中,社会总需求使生产和销售产品成为必要,产品的销售(P×Q)形成社会总收入,总收入在数值上即等于名义GDP,这是从核算的角度。也就是说,名义GDP 可看作是经济中的平均价格水平和真实产量水平的乘积。如果以现行市场价格计算GDP,实质上其应该等于价格指数P与真实国内生产总值Q(实际产量指数)的乘积:GDP=P×Q,而真实国内生产总值即是对社会生产出的全部商品进行的分配。从支出法的角度,名义GDP即为整个经济的最终支出之和,包括家庭消费(C)、政府支出(G)、对新资本投资(I)和净出口(NX)。由真实GDP(Q)即为真实支出的和:Q = C+I+G+NX [2]。综上所述,Q的增大与P的提高均能带来GDP的增长,政府可通过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影响P和Q,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等目标。
二是R受分子TMV的影响。TMV=市场总价格水平×市场总股本,市场总股本即股市总股本规模,等于市场中所有股票的股数之和。显而易见,市场总股本规模扩大,在总价格水平没有明显降低的情况下,TMV增大,反之亦然。股价指数是一个相对指标,是用各时期的股票总价格水平与基期(假设为100)得出的,现用股票价格指数来动态地反映市场总价格水平。TMV虽不能简单地用股价指数与市场总股本相乘得到,但股指作为市场总价格水平的代表,其变动会对TMV产生直接影响。股指上升会引起股票价格不同程度地上涨,在总股本没有明显缩减的情况下,TMV增大,反之亦然。
具体而言,股价指数的涨跌变动受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市场预期及股市中资金流动性等的综合影响,且各因素之间亦相互影响。首先,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周期,利率、汇率、税率的波动等。理论上讲股指的波动趋势与宏观经济走势是基本一致的,在经济周期的复苏和繁荣阶段,股指上涨;在经济周期的衰退和危机阶段,股指下跌;而利率、汇率、税率的调整也会导致股指不同程度的波动。其次,国家通过财政、货币政策能够明显影响投资者的未来预期,从而对股票价格产生上冲或下推的作用。政策因素包括政府实施的一系列扩张和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扩张政策指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和增加货币供应等来刺激总需求的增加,进而导致大量资金流入股市,带来股指上涨;反之,若政府实施紧缩政策,会引致股指下跌。再次,各市场参与者如投资者、分析师等对股市的中、短期走势的乐观或悲观预期也会对股价指数产生影响,若为前者,则刺激股指上涨;若为后者,则可能引致股指下跌。
此外,股市中资金流动性的充沛程度也会直接导致股指的波动。股票也同普通商品一样,价格的涨跌根本上是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若市场流动性较好,资金充裕,则对股票的需求增大,在供给没有明显变动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股价上涨,反之亦然。股市总股本规模的增减变动主要受上市公司的决策及行为的影响。企业在一级市场的IPO(首次公开发行)行为及在二级市场的再融资(如配股、增发、转增等)与替代性股本(如债转股)等行为会引起市场总股本的扩张,而上市公司回购部分或全部股本、注销部分或全部股本、退市等行为则会引起市场总股本的减少。
事实上股价指数和市场总股本的变动并不是孤立的,两者之间也不无关联。具体来讲,股市总股本规模的增大(扩容)会引起股价指数的波动,而股指的持续上涨(或下跌)也会影响股市的扩容速度。理论上讲,股市扩容会通过资金面的减少影响股价指数,无论是一级市场扩容(IPO),还是二级市场扩容(再融资),都需要吸收相对应的资金量,从而使股市中流通的资金减少,引起股指下跌。而从我国的实践来看,扩容速度加快时,股价指数往往处于上涨周期,扩容速度放慢时,股价指数则处于下跌周期。这是因为股市扩容只能在股价指数保持一定水平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股价指数越高说明股市中资金充沛,对股市扩容的消化能力越强;反之,股价指数越低,股市资金不足,扩容难度相应增大[3]。
从以上分析可知,市场总价格水平的上涨和总股本的扩张均会引起总市值的增加,但两者的效应不同。由于股票价格瞬息万变,而股本规模在短期内则相对稳定,因此总市值的变动大多数时候都由股价指数的波动带来。若一段时间内股市出现“非理性上涨或下跌”,由此带来的总市值的急剧扩张或收缩并不能真实反映股市的内在价值。总市值的波动会带来股票化率的同步波动,因此股票化率具有不稳定性,股票化率偏离一个合理区间的程度,即可视作股市投资价值彰显或投机泡沫过大的判断依据之一。
对股票化率进行理论分层的审视之后,有必要对中国股票化率进行实证分析。由图1可看出,20世纪90年代后半段股票化率一路走高,从1995年的不到10%逐年提高到2000年的50%。在以后的五年中沪深两市表现不佳,与宏观经济的高速增长出现背离。至2005年,股票化率又跌落至十年前20%的水平。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开始实施,我国股市迅速开启发展之路――股指的连续上涨,总股本的不断扩张导致总市值的急速增长,至2007年股票化率已高达150%,而彼时并无实体经济的同步增长作为支撑,泡沫现象异常明显。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导致股市大幅下挫,但近两年股票化率又回升到70%左右。该图均显示股票化率在每次阶段性冲高之后,必然回落至平均水平附近,这说明长期而言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实体经济为基础,股市总市值的增长速度应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一致[4]。经比较可知我国股市仅用短短20年的时间,其股票化率已基本达到美国股市经200年发展之后的水平。由于我国股市成立较晚,股票化率起点较低,一段时期内的较快增长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隐见政府“赶超”的“推手”作用,必导致股市出现一定程度的“虚胖”现象,即较之于美国等成熟股市,我国股市内在泡沫较大,波动性也更为明显。
三、微观价值指标:市销率
市销率(Price-to-sales ratio,简称P/S),是上市公司市值与公司销售收入(一般以主营业务收入代替)的比率,亦可用每股市价除以每股销售收入得到,用公式表示:
市销率(P/S)= [SX(](单个公司)市值(MV)[]销售收入(S)[SX)]=[SX(]当前股价×总股本[]销售收入[SX)]=[SX(]当前股价[]每股销售收入[SX)](2)
该指标用于确定股票相对于公司经营业绩(收入乃绩效之源)的价值,它告诉投资者每股销售收入能够支撑多少股价,或者说单位销售收入所反映的股价水平,以此来判断企业的估值是偏高或偏低。同市盈率(PE)和市净率(PB)一样,市销率也属于相对估值法的范畴,其使用时也应与同行业其它股票或其它行业乃至整个市场中的平均值进行比较才有意义。在进行比较时,公司之间在各方面的相似度越高,该估值方法越有效。理论上讲市销率越小,表示上市公司相对于其每股销售收入的每股价格越低,股票的投资价值越高。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运用市销率指标分析股票投资价值具有现实意义,这是因为传统指标均以利润为基础构建,而利润是收入减去成本、费用和税金后的余额,是一个经计算得来的间接指标,因而容易出现人为运用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调节和操纵的情形。由于销售收入为企业的实际销售所得,影响销售收入的技术性因素不多,相关会计准则可利用的空间不大,其受反复操控的难度大得多。换言之,以销售收入为基础的市销率指标更有利于让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实际的经营能力、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等状况[5]。下面来具体分析市销率两个构成要素上市公司市值与公司销售收入及其影响因素。从公式(2)可以看出,市销率P/S比值的大小由公司市值和销售收入的大小共同决定。
一是受公司市值(分子)的影响。上市公司市值MV= ps×qs ,ps为上市公司股价,qs为上市公司股本,上市公司股价的上涨和股本的扩张均会引起公司市值的增加。股票价格从上市公司本身及所处环境的角度,受到股票估值、公司成长性、经营预期及市场和政策的影响。股票估值是指通过对上市公司历史及当前的基本面分析和对未来反映公司经营状况的财务数据的预测来获得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而影响股票估值的主要因素是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经营现金流等指标。若投资者能在合适的时机买入估值较低的股票,将可获得较大收益。公司成长性主要从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利润增长率两方面来考察,若两者均有较大增幅,表明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大,业务扩张能力强,经营业绩突出,则该公司具备较好的成长性,长期来看股价亦会有良好表现。经营预期的好坏主要从预期净资产收益率(ROE)的高低和预期经营现金流(C)的大小来反映,若预期未来ROE较高且C较大,则上市公司的预期经营向好,对公司的股价将产生助推作用。此外,金融市场波动和货币、财政政策的调整也会对股票价格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上市公司股本的扩张必会凭籍一级市场的IPO,二级市场的再融资如配股、增发以及公积金转增股本来实现,而公司的这一系列行为会受股市周期与政策的共同影响。
二是P/S受公司销售收入(分母)的影响。上市公司的销售收入S=pc×qc, pc为公司产品的销售价格,qc为公司产品产量(此处隐含假定:产量=销量,即应收账款为零),产品销售价格的提高及产量的扩大均会增加公司的销售收入。由于公司经营的基本目的是获取利润,故pc应由生产产品的保本价格p0加成一定的目标利润率p得到,即pc= p0(1+p)。保本价格指产品处于保本销售状态时的价格,其应包括产品的生产成本、期间费用和生产性税金。考虑到生产的连续性,保本价格应该在前期生产成本、三项费用和生产性税金的基础上,加上当期成本、费用和税金的变动。而目标利润率的形式包括产品毛利率和产品净利率,其中,毛利率=(产品销售收入-产品成本)/产品销售收入,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产品毛利率和净利率的提升会引起销售价格上涨,进而带来销售收入的增加。与pc类似,qc也包括保本产量q0和有盈利产量q,即qc=q0+q,而q0包括前期总成本率下产量和当期总成本变动率下的产量,q包括老项目扩产、新项目投产所增加的产量以及购销净增额。
作为综合性指标较之于其它价值类指标,市销率既有独特的理论特点,也具鲜明的应用功能。其一,与其它的相对估值方法如市盈率法、市净率等不同,市销率不会因为利润、净资产为负数或者为微利而使指标失去意义;同时,由于上市公司的每股销售收入都是正的,因此在计算市场或行业平均市销率时,可将所有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几乎无需剔除任何一家,保证了计算数据的完整性和客观性。其二,由于销售收入对经济形势的敏感性相较于利润要弱,且在会计处理上比利润难以操纵,故其波动性也小得多,尤其是周期性强的上市公司,市销率的波动要大大小于其市盈率的波动,即市销率指标不易受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年度变化的影响,更能体现上市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6]。其三,运用市销率指标进行比较选股时,还要考虑上市公司毛利率水平的高低和成长性的优劣。销售毛利率是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的差额与销售收入的比值,如果销售毛利率很低,表明企业没有足够多的毛利额,补偿期间费用后的盈利水平就不会高,甚至无法弥补期间费用,出现亏损局面。一般而言,毛利率较高的公司,其产品竞争力强,增长确定性好。因此,市销率相似的上市公司,毛利率高的更具投资价值。而成长性是从利润增长率的角度来考察,同样是2倍市销率的两个股市或上市公司,利润增长率较高的市场或公司就更有投资价值。从成长性角度来看,新兴市场比成熟市场的平均市销率较高,创业板比主板的平均市销率要高,新兴产业比传统产业的平均市销率要高,都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
四、从股票化率与市销率两大指标公式的分解中进一步考察综合性特征
从影响因素出发,对股票化率和市销率进行分解,从而可以定性观察两大指标与构成要素的交互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两大指标进一步分解,还可定量认知两者对其它指标产生影响的传导路径。
首先,股票化率之所以能作为判断股市投资价值的指标,因为它同衡量市场投资价值最常用的指标有着直接的数量关系。
其中pe代表单个公司市盈率,eps代表单个公司每股收益,np代表单个公司净利润,PE代表某个时点整个市场平均市盈率水平,NP代表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NP′代表全体上市公司利润率。
通过公式分解可以看出股票化率R与市场平均市盈率PE、上市公司利润率NP′呈正相关关系,而PE是衡量整个市场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因此,一国股票化率的高低取决于该国股票市场平均市盈率水平的高低和上市公司平均利润率的大小,即股票化率由该国股市估值水平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决定。在假定NP′不变的情况下,PE的提高会导致股票化率的增大,此为资本市场产生泡沫的过程;而在假定PE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现有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或让更多盈利的企业上市,就可提高NP′,进而提高股票化率,此为经济证券化的过程。因此,一国在宏观经济管理中既要努力推动经济证券化进程,又要时刻警惕经济过度泡沫化。合理水平的股票化率可以通过调节上市公司整体市盈率、利润率水平及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来实现,但采用财政、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调节也会同时影响到股市的运行,故政府在采取政策措施时须综合考虑、统筹兼顾[7]。
其次,市销率可以而且应该成为反映企业价值的关键性指标,是因为其它同类指标能够而且必然会从其“分解”得出。传统理论认为公司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公司净利润上,净利润受公司费用影响显著,而市销率指标不考虑费用等因素影响。恰恰相反,通过公式的进一步分解却能清楚寻找到市销率与费用指标的关系,并最终指导上市公司通过费用管理来影响公司市销率。
通过公式分解可以看出市销率与上市公司税后经营利润率、市盈率水平正相关,与公司财务费用负担呈负相关关系[8]。具体来说,一方面税后经营利润是企业销售收入扣除制造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以及经营活动中所承担的所得税后的企业利润,因此公司税后经营利润率(pt′)的表达式是:
税后经营利润率剔除了财务费用对企业价值分析的影响,准确反映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成本费用控制水平、企业议价能力、日常管理制度等诸方面原因,综合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同时,企业财务费用比率是净利润与税后经营利润的比值,若企业有借款并归还利息时,该比率就小于1,它的数值反映了借款利息对企业获利能力所起负作用的大小,该比率越接近于1,说明企业的财务负担越低。具体来看,企业财务费用比率的表达式为:
从中不难看出市销率与公司财务费用比率呈正相关,即与公司财务费用负担呈负相关。由于公司财务费用负担又与银行基准利率呈正相关,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基准利率与股票市销率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
最后,弄清了两大指标的各自分解脉络之后,接着进一步审视两者之间的内含逻辑。股票化率将虚拟经济的股市总市值TMV与实体经济的总产值GDP进行比较,旨在衡量某时刻一股市的估值水平。一国的股票化率水平并非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还受到国家的金融体制、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市销率将单个上市公司市值与企业的总产值销售收入进行比较,旨在考察单个股票的投资价值。个股的市销率由上市公司的成长性、销售收入和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等决定,是衡量股票是否被高估的一个重要指标。若假定社会上所有的企业都成为了上市公司,则全社会的总产值即为所有企业的销售收入之和,即GDP=∑p,则R=TMV/GDP=∑mv/∑ps,即R为宏观视角的P/S,两者之间相互影响。若市场上每只股票的P/S均提高,则R也会相应增大。反之,若R出现大幅提高,则意味着总市值相对GDP的大幅增长,单只股票的P/S亦会增大。
虽不能用一个具体的等式表达两者的数量关系,但两者均作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价值比率指标,分别立足不同的视角,其存在内在相关性,即R与P/S是对股票宏观和微观投资价值的分别研判,两者为“面”与“点”的关系。若一股市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则意味整个市场的投资环境较好,个股的投资价值相应较高。换言之,在具体应用到分析股票投资价值时,R与P/S相互补充,起协同作用:对投资者而言,股票投资价值分析的核心在于运用相关指标对个股的投资价值进行评估,但应先通过对市场估值水平的研判确定买入或卖出时机。在实际操作中也可根据一国股票化率的高低先来判断股市的估值,再选取较低市销率和较好成长性的股票进行价值投资。无论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的方法,路径虽异结果类似。
总之,传统的投资价值分析指标多是以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的一个或几个财务指标为基础构建,单一性和静态性较强,如对上市公司估值常用到的每股收益(E)、每股净资产(B)、每股经营现金流(C)以及以此为基础结合股票价格构建的市盈率(PE)、市净率(PB)、市现率(PC)、净资产收益率(ROE)等,均可包含在股票化率与市销率两大指标当中。股票化率和市销率作为虚拟经济市值与实体经济产值的比率指标,分别从宏、微观的角度度量股票的投资价值。换言之,对两者的构成要素及指标公式进行深入分解分析后较易发现,此两指标涵盖问题较为全面,影响范围较大,称其为股票价值分析中的两大综合指标,无论在理论还是操作层面,均有创新与导向价值。
五、基于两大综合指标的后续新型指标的构建指向
虽然两大综合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探索了股市及股票的宏、微观价值问题,但值得指出的是要构建科学而系统的投资价值指标体系,还要进行更深入更艰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下述一些与两大综合指标密切相关的创新型指标,虽非系统构建之全部,但至少对系统构建应考虑的具体指标无疑有一定的创新指向作用:
1.市值贡献度。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股市进入全流通时代,市值成为一个衡量上市公司业绩、公司治理、管理层绩效、投资者关系等方面的综合性指标。市值贡献度分析即是对市值结构进行分析,分析在市值的变化中股价和股本的贡献比率。从公式看,股价贡献度=ps/V×100% (V: value即公司市值) ,股本贡献度=qs/V×100%。若公司市值的增长主要由股价的大幅上涨带来,即股价贡献度较大,在缺乏业绩支撑、收益未有大幅上涨的情形下,由高股价支撑的大市值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并不能代表公司价值的提升,应警惕股价短期快速下跌导致市值缩水的风险;若公司市值的增长若主要由股本扩张所致,则此市值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同时也应清楚分析该公司股本扩张是否源于其发展所需,扩张背后是否有良好的经营业绩来支撑。
2.股本泡沫度。股本泡沫是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中发行的超出其市场价值的股份资本,很多经营业绩差的中小盘股经常会通过高送转来扩张股本规模,吸引投资者眼球。这类企业的股本扩张速度远远赶不上其净利润增长速度,最终会导致每股收益不断下降的现象。笔者尚没有找出能够精确衡量上市公司股本泡沫程度的指标,但股本泡沫与股价泡沫关系密切,股价泡沫化率指股价超过每股净资产的部分在股价中所占的比重。两种泡沫都有每股收益、股息率偏低和市盈率高企的表现;但同时两者也有区别,即公司股本规模在急剧扩张后,每股收益偏低的状况极易造成市盈率激增,因此股价泡沫有时是股本泡沫的转变,泡沫的形成源于上市公司筹资决策而非市场不理,投资者在面对股票泡沫时应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泡沫。
3.公司增长适应率。现有理论在分析利润与收入关系时多采用两者比值来反映公司盈利能力,属静态指标,而公司增长适应率则是两者增长率比值,是动态变化率指标。公司增长适应率公式表达如下:
公司增长适应率=[SX(]利润增长率(p′)[]收入增长率(S′)[SX)]
该指标反映上市公司利润增长与收入增长关系适应程度,比值越接近1,说明公司收入增长与利润增长越同步,比值增大,反映公司利润增长快于收入增长,说明公司的期间费用得到改善。若能照此良性循环,上市公司势必会提高其产品议价能力,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对公司的利润率提升起到明显推动作用,公司股价也会有良好表现。
4.公司现金流净利率(EOC)。在衡量公司获利能力时,传统指标中的分母较多采用资产平均总额、股东权益平均总额等,以衡量企业利用此类资源的效率。同时,现金也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能够产生收益的资源,现金流净利率表述为公司经营过程中每1元现金所能带来的净利润,反映了公司的现金利用效率及整体利润质量状况。从公式分解来看,EOC与市现率水平呈正相关,与市盈率、公司股本规模呈负相关。
5.市场占有增长率。不同行业的企业都强调销售收入的重要性,公司若想成为行业内的领先者,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是先决条件。前文所述的市销率综合指标中提到的销售收入(S)指企业当期销售收入,属静态指标,而我们在研究公司发展能力时则更需要动态指标的体现,市场相对占有率增长率反映了公司在该行业地位的变化情况,该比例持续、较快的增长往往意味着企业经营业绩的迅速提高和市场地位的提升,表明公司拥有较强的发展能力。
市场相对占有率增长率=[SX(]qc2[]Qc2[SX)]-[SX(]qc1[]Qc1[SX)]
其中qc1、qc2分别代表企业上一期、本期的产量,Qc1、Qc2分别代表该行业上期、本期的总产量。
本文对证券化率与市销率两大综合指标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给出了若干创新指向,试图对现有的股票投资价值分析及其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完善与创新。正如“理论是灰色的,唯实践之树常青”所言,股票投资价值问题乃理论与实践属性十分显著的重大问题,只有通过几代人坚持不懈的探索,一个相对完善而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才可能真正得以构建。
参考文献:
[1] 顾纪生,吕厚军.论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中的指标创新[J].现代管理科学,2001(4):31-34.
[2] 杰弗里•萨克斯,费利普•拉雷恩.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 李惠男,付晓梅.对股价指数变动影响因素的几点思考[J].学术交流,2001(1):82-85.
[4] 刘国芳.加强市值管理,协调虚拟与实体经济发展[N].中国证券报,2008-09-16.
[5] 杜惠芬,平仕涛.在A股市场使用市销率系列指标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10):35-38.
本书在国内浩如烟海的股票类书籍中独树一帜,扭转了股票操作上普遍的错误观念,为投资者指明了正确的战略方向。
本书适合希望通过股票投资积累财富的投资者阅读。
国内首次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经济护城河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书号:978-7-111-48421-9
定价:28.00元
《中国家庭24个理财样板间》
书号:978-7-111-48152-2
定价:37.00元
本书以投资、置业、养老、传承等八个篇章多角度探讨家庭理财,用24个典型家庭故事详细介绍了如何让家人得到全方位的保障,让家庭财富保值增值。
《王群航选基金2014》
书号:978-7-111-46443-3
定价:45.00元
本书是资深基金研究专家王群航先生连续第八年出版的“王群航选基金”。本书适合普通基金投资者阅读,对其知识更新及基金投资很有裨益。
《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我的股票交易“15法则”》
书号:978-7-111-45909-5
定价:32.00元
“15法则”为你建立了一套被证明行之有效的系统思维和行为模式,让股票交易变得轻松而简单。
《家庭理财技法精选》
书号:978-7-111-48450-9
定价:36.00元
本书精心选取了《大众理财顾问》杂志创刊十年的优秀文章,分别从银行、基金、股票、保险四大方面介绍了不同理财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实用技巧。
《国祚密码――16张图演绎中国历史周期律》
书号:978-7-5177-0272-6
定价:38.00元
本书再现了公元前841~公元1949年的华夏民族兴亡史,作者从国际关系学和社会学角度深入分析了民族历史上至关重要的命运转折点背后的强大动力。
《红珊瑚收藏投资完全指南》
书号:978-7-5502-3750-6
定价:199.00元
二、博观约取,精心编制讲义
关于股票投资的书籍汗牛充栋、浩如烟海,而公选课只有32个学时,教师该选哪一本来作为教材?这需要教师本身博览群书,然后根据选课时数、学生基础和教师自身炒股经验,博观约取,精心编制讲义。现举个例子说明如何编制有特色的讲义。第一章为理念篇,内容精要为:选股以价值投资为主、技术分析为辅,主抓热点板块龙头股,做中长线;持股以趋势投资为主,强调占住自己的位置;卖股以技术为主,遵守自己的规则;克服人性缺点,坚持独立操作;保本第一。第二章为成长指引篇,为学生成长为一个优秀炒手指引方向:先学K线,再学炒股的智慧与基本方法,然后学均线技术和常用技术指标及综合看盘,再看他人经历而知晓风险、体会他人成长的艰辛,接着学股票整体架构、庄家的心理、股价运行的六种形态、个股与大盘关系的四个层次等,然后学价值投资的思想、方法及业余投资者股票投资技巧,最后学股票投机的思想、智慧、方法、理念和交易规则。第三章为基本面分析篇,讲解如何对影响证券价格及其走势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如通过分析宏观经济、行业背景、企业经营能力和财务状况等,以决定投资购买何种证券及何时购买。第四章为技术分析篇,简要介绍道氏理论和波浪理论,重点讲解K线技术、均线技术、价量关系和MACD指标以及如何综合运用,详细介绍庄家的操盘手法及散户的心理特征。第五章为选股技巧篇,主要介绍三种选股技巧:第一种是根据彼得•林奇讲的六类公司里面去选合适的股票,第二种是和大盘比较寻找机会选股,第三种是抓热点板块龙头股。
三、难度适当,学生普遍接受
选修股票投资公选课的学生中,学科背景大不相同,股票投资的理论和实务基础也很不相同,教师需要在讲授时把握好难度,使得教学能广泛适用于所有学生,但又不失特色。学生中,有的是理工专业,有的是英语专业,有的是艺术专业,没学过股票投资的理论;有的是金融财会专业,可能上过证券投资学,还学过财务类课程。大部分学生没炒过股,但也有的学生炒股有两年以上,股票投资实践经验很不相同。下面举例说明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把握。以教学生基本看盘为例。首先,讲股票的分类和股市术语,大部分学生不熟悉,但少部分学生很熟悉,可以很简单地讲解,因为后面在讲实战的时候学生很自然地就掌握了。其次,讲看大盘的基本方法,可以稍微讲详细一点,因为在股票行情软件上面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的时候,学过的学生也不会觉得厌烦。最后,讲如何观察个股走势,其内容包括看板块效应、趋势、点位、集合竞价、开盘、盘中异动等等,课堂上也是一边操作股票行情软件一边讲解,可以讲详细点,学过的学生也很喜欢听。至于如何实时盯盘,通过看每一笔挂单和交易及其变化和异常来进行分析等等,可以不讲,这种内容很难学而且很耗时间,推荐一两本写得较好的书给学生看即可。
四、重点突出,提高教学效率
课时只有32学时,而学生的股票投资知识普遍较贫乏,想教给学生很多东西是不合实际的。引导学生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懂得通过怎样长期的学习和练习是可以成长起来的。突出重点,主要是结合教师炒股经验,教给学生一些实战的技巧,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讲得太多、太细致,学生很难记住,效果反而不好。书本上可以看到的知识性东西,尽量要求学生自己去看;关键是教学生怎么去观察和思考,并教学生如何运用于实践。尤其是强调实战中是千变万化的,照搬书本将必败无疑。讲技术分析时,若要处处结合实盘细讲,需要讲几十个学时,怎么样做到重点突出呢?比如,道氏理论中只重点讲道氏的3种走势即股票指数的短期趋势、中期趋势和长期趋势;波浪理论中简要介绍8浪循环,重点讲5个小浪的推动浪和3个小浪的调整浪,以及波浪的3个原则;K线技术重点介绍相对比较有效的几种反转形态、持续形态和十字线,并强调要充分重视周K线,记住大周期决定小周期;均线技术只讲参数为5、10、30、60的均线之多头与空头排列,及其支撑力和压制力,均线组合只结合实例讲金山谷、银山谷和死亡谷,并强调重视周K的均线;价量关系主要讲解结合实例讲解量在价先的道理,量与价的配合及背离,高价区与低价区的天量和地量的含义,并强调要充分重视跟踪量的变化;技术指标中只重点讲MACD指标的应用,主要讲解买入和卖出及背离信号,并强调周K线MACD指标对中长线转折的判断的准确性较高,可以作为中长线投资者的首选参考指标;综合运用讲解,是根K线、均线、价格位置、量的变化和MACD指标进行综合研判,以及庄家如何吸筹、震仓、拉升、出货并会在盘面留下什么痕迹,则应该贯彻课程始终。
美国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按照下列程序进行决策,以确定投资所使用的核算方法(假定甲公司购入乙公司的股票):第一,甲公司购入乙公司证券是否为了对其实施重大影响?如果是,则采用权益法核算;如果否,则考虑此证券是否有容易确定的公允价值吗?第二,如果没有确定的公允价值,则采用成本法核算;如果有确定的公允价值,则考虑购入的证券是否可以划分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和交易性证券?第三,如果能够划分,则采用公允价值法;如果不能划分,则需要对证券重新分类后采用公允价值核算。以举例的形式阐述上述投资决策中所使用的核算方法:
例:甲公司2002年1月5日以现金50万元购入乙公司10万股普通股,每股5元,占乙公司总股份的20%.乙公司2002年初的净资产200万元,乙公司2002年净收益40万元,2002年12月31日支付现金股利60万元(每股1.2元)。2002年——2003年累计净收益150万元。
1、公允价值法
(1)若甲公司将购入乙公司股票划分为交易性证券,则使用公允价值法。一般说来,证券划分为交易性证券的前提是有容易确定的公允价值,因而假定2002年12月31日、2003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市价分别是每股8元、6元。2004年1月20日出售此证券,收到现金60万元。则账务处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2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时,借记:现金120000,贷记:股利收入12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公允价值的变化额为100000×(8-5)=300000元。账务处理为: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30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公允价值的变化额为100000×(8-6)=200000元。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或损失账户是虚账户,其余额反映在损益表中。
⑤2004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证券销售已实现利得100000.
(2)若甲公司将购入乙公司股票划分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则甲公司使用公允价值法
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会计分录同②。
⑥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300000.
⑦2003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在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的累计其他综合收益中反映。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借记: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1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300000.
⑦2003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在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的累计其他综合收益中反映。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借记: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1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证券销售已实现利得200000.
(3)若美国公司购买证券后未进行分类,SFASNO.115规定每期末需对投资证券重新分类。若交易行证券转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则损益表中已确认的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不再调整,只是变更年度证券的公允价值变化时变换账户名称。
⑨记录变更当年公允价值变化时,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⑩若可供销售证券划为交易性证券,则在变更年度应将已记录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的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通过下列分录转记到损益表中,并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300000,贷记:重新划分权益性证券已实现利得300000.
2、若美国公司运用成本法,则对投资的核算如下: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因为2001年度乙公司的净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应确认的股利收入为400000×20%=80000元,借记:现金120000,贷记:股利收入8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40000.
2003年乙公司未分配股利,甲公司不做帐务处理。
3、若美国公司选用权益法,则进行如下的投资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实现投资收益,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8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借记:现金2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120000.
期末,由于取得投资的成本高于在乙公司净资产中所占份额,应将此差额(50万-200万×20%=10万)分配给资产及商誉。假定8万分配给未记录商誉,摊销期限20年;2万元分配给低估的固定资产,摊销期限5年,会计分录为:借记:投资收益8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8000.
2003年12月31日应确认投资收益为(1500000-400000)×20%=220000,账务处理为
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2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二、中国上市公司对权益性证券投资的会计处理
我国上市公司对购入的权益性证券,按照下列投资决策选择投资核算方法:第一,投资权益性证券是否作为剩余资金存放形式,不以控制被投资单位为目的?如果是,则按短期投资核算,取得时按成本计价,期末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如果否,则考虑投资是否是为了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响?第二,如果是为了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则采用权益法;如果不是为了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则采用成本法核算。
1、购入的证券作为短期投资时,初始价值按成本计价,每期末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短期投资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1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时,借记:现金120000,贷记:短期投资120000.2002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价(每股8元),不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2003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价(每股6元),不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③2004年处置此投资时借记:现金600000,贷记:短期投资38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2、若选用成本法,则进行下列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2002年12月31日,因为2002年度乙公司的净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400000×20%=80000元,收到的股利小于确认的投资收益的差额(120000-80000=40000)冲减甲公司的初始投资成本。账务处理为:借记:现金12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40000.
3、若选用权益法,则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2年1月5日记录股权投资差额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0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10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确认实现的投资收益,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8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每年摊销100000/10=10000元,借记: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1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0000.
⑤2003年12月31日应确认投资收益为(1500000-400000)×20%=220000,账务处理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22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三、中美对权益性证券会计处理的异同
从以上实例分析中可得出:除了所使用的账户名称不同外,美国和中国运用成本法和权益法对于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的会计处理相同,并且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相互转换的会计处理也相同。下面比较两国对权益性证券投资的差异:
1、美国和中国对权益性投资的分类不同。我国将普通股投资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短期投资取得时按成本计价,期末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若对被投资单位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若不存在对被投资单位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美国未进行长短期投资分类,而将权益证券分为交易性证券和可供销售的证券。若对被投资单位存在重大影响,采用权益法;若不存在重大影响且购入证券的公允价值很难确定,采用成本法;若不存在重大影响且公允价值容易确定,采用公允价值法。
2、权益性投资在会计报表上的列示不同。我国将短期投资列示于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中,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列入利润表中;长期股权投资在长期投资中列示。美国将交易性证券列入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或损失在损益表中列示;若可供销售的证券期望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期内变现,则将其列入流动资产,否则列入非流动资产,可供销售证券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在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中列示。
3、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之间相互转换的会计处理不同。对长期股权投资变更为短期投资或短期投资变更为长期股权投资,我国会计制度没有规定。而美国SFASNO.115要求在每期末对投资进行重新分类,可供销售的证券可变更为交易性证券或相反,并规定了相应会计处理。
4、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不同。在使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我国对低估被投资单位资产或未计的商以及高估被投资单位资产所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采用统一的摊销期限摊销于每期的投资收益账户。而美国将股权投资差额分配于资产和商誉或都分配商誉中。
一、引言
过去,我们在利用传统方法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评估时,很少考虑到项目在投资和管理中的选择权问题,实际上,选择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自古以来就无所不在。如人们在经营过程中,会根据经营的状况选择是否继续经营,或者扩大、缩小经营,甚至是放弃经营。这种经营的灵活性使 企业 可以在经营中因势利导,适应形势的变化,降低经营的风险,提高经营的效益,体现出了一定的价值。而今,随着 经济 的进一步 发展 ,各种新型金融工具,如股票期权、可赎回债券等的相继出现以及衍生金融市场的建立,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在市场上进行选择权交易,选择权的价值被进一步体现了出来。如果我们在评估过程中,尤其在对高科技企业这种选择权价值占企业价值绝大多数的企业评估过程中,还沿袭以前的做法,不考虑选择权的价值,必然会扭曲企业价值。
针对传统评估方法的局限,近20年来,学者们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思路,比较典型的是期权定价的方法。ross(1978)曾撰文指出,风险项目潜在的投资机会可视为另一种期权形式——实物期权,并由此引发了对实物期权估价理论的深入探讨。近年来,随着199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两位经济学家——myron scholes robert c·merton,以表彰他们在金融领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了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问题,许多学者开始研究如何利用这一理论,以解决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评估领域,比较地研究集中在对实物期权法的研究。在下面的研究中,笔者将首先介绍金融期权,从而引出对风险投资的实物期权方法的探讨。
二、金融期权
金融期权是未来一定期限内的选择权。其持有者在支付一定金额的费用(权力金)后,享有在将来某一时间某一时期内以预定价格(执行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基础资产的权利。它有两种基本形式,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看涨期权是一种持有者按约定的价格买入某种资产的权利;看跌期权则是一种持有者按照约定的价格卖出某种资产的权利,按照执行期的不同。期权又可分为欧式期权和美式期权。欧式期权的持有者只能在未来某一确定的时间买卖某种资产;美式期权的持有者则可以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买卖某种资产。因而美式期权比欧式期权更加灵活。期权有三个主要特征,它们是:不可逆性、不确定性和灵活性。期权持有者付出一定的成本(不可逆性)后,面对预先不能准确预测的环境(不确定性),就有权力但是没有义务(灵活性)行使期权。期权是否被执行,完全取决于持有人,如果最后不执行,其最大的损失仅以付出的权力金为限。
以基础资产为股票的欧式看涨期权为例,投资者以价格p买入一份执行价格为e的该看涨期权。股票的价格用s来表示。并假设到期日的股票价格为st,到期时间为t。则到期日时,期权持有人持有期权的价值为max(st-e,0)持有人的损益情况π如图1所示。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当st-e>p时,投资者执行期权,可以获得盈利;当0<st-e<p时,投资者执行期权,亏损部分初始成本;当st-e<0时,投资者放弃期权,亏损全部初始成本。对于欧式看涨期权的卖方而言,由于买卖双方实际是零和博弈,买方盈利时卖方必然亏损,则卖方的损益状况与买方正好相反,当st-e>p时,买方执行期权,卖方亏损;当0<st-e<p时,买方执行期权,卖方赚取部分期权费;当st-e<0时,买方放弃期权,卖方赚取全部期权费。卖方的损益情况可用图2表示。
三、实物期权方法
在风险投资中,由于项目的期权价值是以实物资产为基础的,因此,其有别于金融期权,被称为实物期权luehrman(1998)认为,项目的npv与期权价值高度相关,二者在t=0时相同,任何 计算 npv的数据均包含有计算c的价值,因此不必放弃传统的现金流量贴现系统。但同时指出,传统方法遗漏了投资带来的后期决策柔性所带来的额外价值。因此,在实物期权理论下,风险投资项目的价值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项目的内在价值,它是静态的、被动的、直接的净现金流量的贴现值;二是投资带来的期权价值,是由经营柔性带来的,该期权的价值可用期权定价模型计算出来。其项目价值可以表示为:项目价值=静态的被动净现值npv+柔性经营的期权(投资机会)价值c。
静态的被动净现值npv的计算可采用传统的dcf法,而柔性经营的期权(投资机会)价值c则可采用二项期权定价模型或black-scholes模型。由于与二项期权定价模型相比,利用black-scholes模型计算期权价值所需的参数较少,大大减少了计算所需的信息量。因而,在评估的实践中,多数采用的是sblack-schkles模型。其计算公式为:
下面我们从分析black-scholes模型中的变量入手,以股票看涨期权为例,结合风险投资期权的特征,在对比股票期权与风险投资期权特征的基础上,具体使用black-schoes模型计算风险投资项目期权价值时各参数的取值。
1.基础资产的价值(s)。股票看涨期权中基础资产的价值指的是基础股票的价格,这个价格实质上体现了此股票所有远期流量的现值估价——包括红利、资本收益等等。在风险投资中,基础资产的价值指的是风险投资项目中所能得到的全部流量的现值。
2.期权的行使价格(x)。行使价格是期权到期时的预定价格。在股票期权中,行使价格是在购买期权时约定在未来一定时间购买股票的价格。在风险投资中可以将风险项目有效期内预期的投资支出i看作期权的行使价格。由前面分析的结论:执行价格越大,期权的价值越低。因此,对于风险投资而言,对相同的项目,投入成本越高,利润空间越小,投资价值越低。
3.基础资产变动的方差(σ2)。对于股票期权来讲,基础资产变动的方差是指与股票有关的远期现金流入价值变动率的方差,而标准差的值则被称为基础资产的波动率(σ)。就风险投资而言,波动率是指与被投资项目有关的远期现金流入价值变动率的标准差,由于期权具有锁定损失的特征,不论风险多大,其损失最多就是已投入的资本,而风险越大则同时意味着获得更大收益的可能性。因而投资项目的风险越大,投资价值就越大。与传统投资不同,风险在这里成为一个十分有利的因素。因而被投资项目未来可取得的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越高,期权价值越大。
4.有效期(t)。有效期t为期权到期的时间。在风险投资中,它的等值含义是指上一轮投资距离下一阶段投资的有效时间。在这一有效期内,投资者有权对是否继续投资进行决策,并且可以根据项目经营的情况对投资时机进行合理选择。有效期的长短取决于投资协议、产品的生命周期、市场竞争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到期日越长,期权价值越高,越适宜等待相关信息推迟投资;到期日越短,期权价值越低,越宜于投资。
5.无风险利率(r)。对股票投资来说,无风险利率一般是指无风险证券(主要指政府债券)的年利率。在风险投资中,与股票期权中的含义一致,无风险利率指的是风险投资资金的时间价值。但笔者认为虽然这二者在含义上相一致,但却是有实质性差异的。这是因为风险投资市场与股票市场有很大的差异,应用投资套利理论,对于股票市场来说,市场均衡的状态是投资组合的收益为无风险利率的状态,而对于风险投资市场来说,由于风险投资高不确定性的特殊性,投资者无法使用套期理论来实现完全的套期保值,必须要以高回报来补偿其无法规避的风险,市场的完全均衡难以达到,只能达到所谓的次均衡状态,此时收益率是一个高于无风险利率的利率。也就是说,风险投资的资金时间价值要高于股票投资的资金时间价值。因此,如果按股票的无风险利率作为风险投资的资金时间价值参数,则按该模型 计算 出来的评估价值有失偏颇。
6.基础资产的预期红利(d)。在股票投资中,红利指定期付给股东的钱。而在风险投资中,红利则是由期权有效期内流失的价值来表示的。这可能是为暂时回避竞争或为保留期权所发生的费用,也可能是由于竞争对手已实现投资于类似的高技术风险项目,提前获取红利或占领市场而发生的损失。如同股票的红利为股票投资者创造了现金流,但却减少了股票的价值一样,对风险投资而言,现金的流失也意味着期权价值的减少。我们可以将上述分析的结论列表如表1。
由以上分析可知,实物期权法是一种全新的评估方法,它克服了传统评估方法没有考虑经营柔性价值的缺点,增加了风险投资灵活性的潜在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决策中通常低估项目价值,丧失投资机会的状况。并且由于这种方法并非对传统评估方法的全盘否定,它结合了传统评估方法的优点,是对使用最为广泛的传统评估方法——收益法的一种重大改进,使之更加符合风险投资的实际状况。它的出现为 现代 评估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是一种较为合理和 科学 的评估方法。
参考 文献 :
1.宋逢明.期权定价理论和1997年度诺贝尔 经济 学奖.管理科学学报,1998(1)
2.abelab.“options,the value of capital and investment”quarterlyjournal of economics vol:111,iss:3,1996,p:753-778
3.赵秀云,李敏强,寇纪凇.风险项目投资决策与实物期权估价方法.系统工程学报,2000(3)
4.羊利锋,雷星晖.实物期权方法在投资项目评估中的运用.决策借鉴,2001(6)
5.周晓宏,程希骏.期权理论在风险投资项目评估中的应用.运筹与管理,2002(1)
4.有效期(t)。有效期t为期权到期的时间。在风险投资中,它的等值含义是指上一轮投资距离下一阶段投资的有效时间。在这一有效期内,投资者有权对是否继续投资进行决策,并且可以根据项目经营的情况对投资时机进行合理选择。有效期的长短取决于投资协议、产品的生命周期、市场竞争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到期日越长,期权价值越高,越适宜等待相关信息推迟投资;到期日越短,期权价值越低,越宜于投资。
5.无风险利率(r)。对股票投资来说,无风险利率一般是指无风险证券(主要指政府债券)的年利率。在风险投资中,与股票期权中的含义一致,无风险利率指的是风险投资资金的时间价值。但笔者认为虽然这二者在含义上相一致,但却是有实质性差异的。这是因为风险投资市场与股票市场有很大的差异,应用投资套利理论,对于股票市场来说,市场均衡的状态是投资组合的收益为无风险利率的状态,而对于风险投资市场来说,由于风险投资高不确定性的特殊性,投资者无法使用套期理论来实现完全的套期保值,必须要以高回报来补偿其无法规避的风险,市场的完全均衡难以达到,只能达到所谓的次均衡状态,此时收益率是一个高于无风险利率的利率。也就是说,风险投资的资金时间价值要高于股票投资的资金时间价值。因此,如果按股票的无风险利率作为风险投资的资金时间价值参数,则按该模型计算出来的评估价值有失偏颇。
6.基础资产的预期红利(d)。在股票投资中,红利指定期付给股东的钱。而在风险投资中,红利则是由期权有效期内流失的价值来表示的。这可能是为暂时回避竞争或为保留期权所发生的费用,也可能是由于竞争对手已实现投资于类似的高技术风险项目,提前获取红利或占领市场而发生的损失。如同股票的红利为股票投资者创造了现金流,但却减少了股票的价值一样,对风险投资而言,现金的流失也意味着期权价值的减少。我们可以将上述分析的结论列表如表1。
由以上分析可知,实物期权法是一种全新的评估方法,它克服了传统评估方法没有考虑经营柔性价值的缺点,增加了风险投资灵活性的潜在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决策中通常低估项目价值,丧失投资机会的状况。并且由于这种方法并非对传统评估方法的全盘否定,它结合了传统评估方法的优点,是对使用最为广泛的传统评估方法——收益法的一种重大改进,使之更加符合风险投资的实际状况。它的出现为现代评估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是一种较为合理和科学的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
1.宋逢明.期权定价理论和199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管理科学学报,1998(1)
2.abelab.“options,the value of capital and investment”quarterlyjournal of economics vol:111,iss:3,1996,p:753-778
美国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按照下列程序进行决策,以确定投资所使用的核算方法(假定甲公司购入乙公司的股票):第一,甲公司购入乙公司证券是否为了对其实施重大影响?如果是,则采用权益法核算;如果否,则考虑此证券是否有容易确定的公允价值吗?第二,如果没有确定的公允价值,则采用成本法核算;如果有确定的公允价值,则考虑购入的证券是否可以划分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和交易性证券?第三,如果能够划分,则采用公允价值法;如果不能划分,则需要对证券重新分类后采用公允价值核算。以举例的形式阐述上述投资决策中所使用的核算方法:
例:甲公司2002年1月5日以现金50万元购入乙公司10万股普通股,每股5元,占乙公司总股份的20%.乙公司2002年初的净资产200万元,乙公司2002年净收益40万元,2002年12月31日支付现金股利60万元(每股1.2元)。2002年——2003年累计净收益150万元。
1、公允价值法
(1)若甲公司将购入乙公司股票划分为交易性证券,则使用公允价值法。一般说来,证券划分为交易性证券的前提是有容易确定的公允价值,因而假定2002年12月31日、2003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市价分别是每股8元、6元。2004年1月20日出售此证券,收到现金60万元。则账务处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2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时,借记:现金120000,贷记:股利收入12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公允价值的变化额为100000×(8-5)=300000元。账务处理为: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30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公允价值的变化额为100000×(8-6)=200000元。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或损失账户是虚账户,其余额反映在损益表中。
⑤2004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证券销售已实现利得100000.
(2)若甲公司将购入乙公司股票划分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则甲公司使用公允价值法
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会计分录同②。
⑥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300000.
⑦2003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在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的累计其他综合收益中反映。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借记: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1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300000.
⑦2003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在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的累计其他综合收益中反映。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借记: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1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证券销售已实现利得200000.
(3)若美国公司购买证券后未进行分类,SFASNO.115规定每期末需对投资证券重新分类。若交易行证券转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则损益表中已确认的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不再调整,只是变更年度证券的公允价值变化时变换账户名称。
⑨记录变更当年公允价值变化时,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⑩若可供销售证券划为交易性证券,则在变更年度应将已记录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的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通过下列分录转记到损益表中,并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300000,贷记:重新划分权益性证券已实现利得300000.
2、若美国公司运用成本法,则对投资的核算如下: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因为2001年度乙公司的净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应确认的股利收入为400000×20%=80000元,借记:现金120000,贷记:股利收入8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40000.
2003年乙公司未分配股利,甲公司不做帐务处理。
3、若美国公司选用权益法,则进行如下的投资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实现投资收益,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8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借记:现金2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120000.
期末,由于取得投资的成本高于在乙公司净资产中所占份额,应将此差额(50万-200万×20%=10万)分配给资产及商誉。假定8万分配给未记录商誉,摊销期限20年;2万元分配给低估的固定资产,摊销期限5年,会计分录为:借记:投资收益8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8000.
2003年12月31日应确认投资收益为(1500000-400000)×20%=220000,账务处理为
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2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二、中国上市公司对权益性证券投资的会计处理
我国上市公司对购入的权益性证券,按照下列投资决策选择投资核算方法:第一,投资权益性证券是否作为剩余资金存放形式,不以控制被投资单位为目的?如果是,则按短期投资核算,取得时按成本计价,期末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如果否,则考虑投资是否是为了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响?第二,如果是为了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则采用权益法;如果不是为了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则采用成本法核算。
1、购入的证券作为短期投资时,初始价值按成本计价,每期末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短期投资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1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时,借记:现金120000,贷记:短期投资120000.2002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价(每股8元),不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2003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价(每股6元),不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③2004年处置此投资时借记:现金600000,贷记:短期投资38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2、若选用成本法,则进行下列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2002年12月31日,因为2002年度乙公司的净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400000×20%=80000元,收到的股利小于确认的投资收益的差额(120000-80000=40000)冲减甲公司的初始投资成本。账务处理为:借记:现金12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40000.
3、若选用权益法,则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2年1月5日记录股权投资差额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0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10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确认实现的投资收益,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8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每年摊销100000/10=10000元,借记: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1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0000.
⑤2003年12月31日应确认投资收益为(1500000-400000)×20%=220000,账务处理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22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三、中美对权益性证券会计处理的异同
从以上实例分析中可得出:除了所使用的账户名称不同外,美国和中国运用成本法和权益法对于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的会计处理相同,并且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相互转换的会计处理也相同。下面比较两国对权益性证券投资的差异:
1、美国和中国对权益性投资的分类不同。我国将普通股投资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短期投资取得时按成本计价,期末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若对被投资单位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若不存在对被投资单位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美国未进行长短期投资分类,而将权益证券分为交易性证券和可供销售的证券。若对被投资单位存在重大影响,采用权益法;若不存在重大影响且购入证券的公允价值很难确定,采用成本法;若不存在重大影响且公允价值容易确定,采用公允价值法。
2、权益性投资在会计报表上的列示不同。我国将短期投资列示于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中,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列入利润表中;长期股权投资在长期投资中列示。美国将交易性证券列入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或损失在损益表中列示;若可供销售的证券期望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期内变现,则将其列入流动资产,否则列入非流动资产,可供销售证券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在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中列示。
3、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之间相互转换的会计处理不同。对长期股权投资变更为短期投资或短期投资变更为长期股权投资,我国会计制度没有规定。而美国SFASNO.115要求在每期末对投资进行重新分类,可供销售的证券可变更为交易性证券或相反,并规定了相应会计处理。
4、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不同。在使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我国对低估被投资单位资产或未计的商以及高估被投资单位资产所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采用统一的摊销期限摊销于每期的投资收益账户。而美国将股权投资差额分配于资产和商誉或都分配商誉中。
美国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按照下列程序进行决策,以确定投资所使用的核算方法(假定甲公司购入乙公司的股票):第一,甲公司购入乙公司证券是否为了对其实施重大影响?如果是,则采用权益法核算;如果否,则考虑此证券是否有容易确定的公允价值吗?第二,如果没有确定的公允价值,则采用成本法核算;如果有确定的公允价值,则考虑购入的证券是否可以划分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和交易性证券?第三,如果能够划分,则采用公允价值法;如果不能划分,则需要对证券重新分类后采用公允价值核算。以举例的形式阐述上述投资决策中所使用的核算方法:
例:甲公司2002年1月5日以现金50万元购入乙公司10万股普通股,每股5元,占乙公司总股份的20%.乙公司2002年初的净资产200万元,乙公司2002年净收益40万元,2002年12月31日支付现金股利60万元(每股1.2元)。2002年——2003年累计净收益150万元。
1、公允价值法
(1)若甲公司将购入乙公司股票划分为交易性证券,则使用公允价值法。一般说来,证券划分为交易性证券的前提是有容易确定的公允价值,因而假定2002年12月31日、2003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市价分别是每股8元、6元。2004年1月20日出售此证券,收到现金60万元。则账务处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2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时,借记:现金120000,贷记:股利收入12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公允价值的变化额为100000×(8-5)=300000元。账务处理为: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30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公允价值的变化额为100000×(8-6)=200000元。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或损失账户是虚账户,其余额反映在损益表中。
⑤2004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证券销售已实现利得100000.
(2)若甲公司将购入乙公司股票划分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则甲公司使用公允价值法
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会计分录同②。
⑥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300000.
⑦2003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在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的累计其他综合收益中反映。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借记: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1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300000.
⑦2003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在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的累计其他综合收益中反映。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借记: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1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证券销售已实现利得200000.
(3)若美国公司购买证券后未进行分类,SFASNO.115规定每期末需对投资证券重新分类。若交易行证券转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则损益表中已确认的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不再调整,只是变更年度证券的公允价值变化时变换账户名称。
⑨记录变更当年公允价值变化时,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⑩若可供销售证券划为交易性证券,则在变更年度应将已记录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的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通过下列分录转记到损益表中,并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300000,贷记:重新划分权益性证券已实现利得300000.
2、若美国公司运用成本法,则对投资的核算如下: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因为2001年度乙公司的净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应确认的股利收入为400000×20%=80000元,借记:现金120000,贷记:股利收入8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40000.
2003年乙公司未分配股利,甲公司不做帐务处理。
3、若美国公司选用权益法,则进行如下的投资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实现投资收益,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8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借记:现金2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120000.
期末,由于取得投资的成本高于在乙公司净资产中所占份额,应将此差额(50万-200万×20%=10万)分配给资产及商誉。假定8万分配给未记录商誉,摊销期限20年;2万元分配给低估的固定资产,摊销期限5年,会计分录为:借记:投资收益8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8000.
2003年12月31日应确认投资收益为(1500000-400000)×20%=220000,账务处理为
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2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二、中国上市公司对权益性证券投资的会计处理
我国上市公司对购入的权益性证券,按照下列投资决策选择投资核算方法:第一,投资权益性证券是否作为剩余资金存放形式,不以控制被投资单位为目的?如果是,则按短期投资核算,取得时按成本计价,期末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如果否,则考虑投资是否是为了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响?第二,如果是为了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则采用权益法;如果不是为了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则采用成本法核算。
1、购入的证券作为短期投资时,初始价值按成本计价,每期末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短期投资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1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时,借记:现金120000,贷记:短期投资120000.2002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价(每股8元),不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2003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价(每股6元),不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③2004年处置此投资时借记:现金600000,贷记:短期投资38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2、若选用成本法,则进行下列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2002年12月31日,因为2002年度乙公司的净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400000×20%=80000元,收到的股利小于确认的投资收益的差额(120000-80000=40000)冲减甲公司的初始投资成本。账务处理为:借记:现金12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40000.
3、若选用权益法,则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2年1月5日记录股权投资差额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0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10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确认实现的投资收益,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8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每年摊销100000/10=10000元,借记: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1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0000.
⑤2003年12月31日应确认投资收益为(1500000-400000)×20%=220000,账务处理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22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三、中美对权益性证券会计处理的异同
从以上实例分析中可得出:除了所使用的账户名称不同外,美国和中国运用成本法和权益法对于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的会计处理相同,并且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相互转换的会计处理也相同。下面比较两国对权益性证券投资的差异:
1、美国和中国对权益性投资的分类不同。我国将普通股投资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短期投资取以上文字出自论文写作网
得时按成本计价,期末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若对被投资单位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若不存在对被投资单位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美国未进行长短期投资分类,而将权益证券分为交易性证券和可供销售的证券。若对被投资单位存在重大影响,采用权益法;若不存在重大影响且购入证券的公允价值很难确定,采用成本法;若不存在重大影响且公允价值容易确定,采用公允价值法。
2、权益性投资在会计报表上的列示不同。我国将短期投资列示于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中,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列入利润表中;长期股权投资在长期投资中列示。美国将交易性证券列入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或损失在损益表中列示;若可供销售的证券期望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期内变现,则将其列入流动资产,否则列入非流动资产,可供销售证券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在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中列示。
3、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之间相互转换的会计处理不同。对长期股权投资变更为短期投资或短期投资变更为长期股权投资,我国会计制度没有规定。而美国SFASNO.115要求在每期末对投资进行重新分类,可供销售的证券可变更为交易性证券或相反,并规定了相应会计处理。
4、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不同。在使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我国对低估被投资单位资产或未计的商以及高估被投资单位资产所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采用统一的摊销期限摊销于每期的投资收益账户。而美国将股权投资差额分配于资产和商誉或都分配商誉中。
关键词:投资组合 Sharp ratio 动态 股票权重 两阶段优化法
研究背景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华尔街及投资行业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凸出了构建恰当的投资组合的重要性。
如何构建投资组合是投资组合研究的中心问题。Markowitz和Sharpe的理论和方法尽管被广泛肯定,但其理论仍存在不足。Markowitz和Sharpe模型是单期离散时间证券组合模型,模型只能在期末进行调整,该方法不足以研究不断变化的市场。Merton研究了连续时间组合证券投资问题,其研究中假设:证券组合包含一个无风险证券和一个或多个风险证券、资产能被任意分割、不存在交易成本,且投资人都希望获得最大收益,但未考虑投资中的风险,而在实际中,投资者不能只顾最大化收益,而不顾所面临的风险,因为不考虑风险的投资是一种冒险的投资行为。荣喜民等人(2005)虽然在分析风险证券运动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兼顾收益和风险的连续时间的组合证券选择模型,通过权衡收益和风险,给出了求解组合证券模型的方法。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即最初假设已选定n种较好的股票,并假设其价格服从几何布朗运动。
本文针对目前投资组合优化方法存在的不足,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投资组合中股票的选择与投资组合中各支股票权重的确定结合起来,提出了股票投资组合的两阶段优化法:第一阶段,通过对个股进行基本面分析,从Sharp ratio的角度,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经济考虑最具投资价值的行业及股票;第二阶段,在资金一定的条件下,从股票投资者的角度, 建立最优股票投资组合的规划模型,以动态确定投资组合中各支股票所占权重。数值实验表明,具有较好的实践效果。模型的研究结果可作为投资者在不断变化的证券市场进行操作的重要的理论与决策依据。
股票投资组合中的两阶段优化法
(一)第一阶段:对个股进行基本面分析
投资者进行分散投资,分散投资的品种之间的相关性越弱越好,否则达不到风险分散的目的。因为同一类品种或相关性强的股票往往会同涨同跌。投资组合中的“弱相关性”问题有几个原则:一是跨行业品种分散。投资者可以选择不同的行业,如同时购进电子类、金融类、建筑类、商业类等品种的股票。二是跨地区品种分散。选择来自不同地区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增加投资品种对地区性发展政策的抗风险能力。三是跨时间选择投资时机。股市之中存在许多机会和风险,如果将资金一股脑地同时投进去,可能会在更大的机会来临时,无资可投,丧失良机。投资者可以分期投资,伺机而动。
1.定性分析。不同行业经营状况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有不同的反映。根据美国股市的实证分析,行业配置对投资收益的总贡献率约为20%,由此可见行业配置的重要性。使用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通过宏观经济数据(政策)的分析,确定主要宏观数据变量的变动对不同行业的影响,从而确定出具有投资价值的行业,进而选出各个行业中的优良股票,这样的股票满足基本分析原则的要求。能够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2.定量分析。本文采取一种较简单、也较常用的经验估计法,即根据过去的实际数据对未来进行估计。根据历史数据,预测股票的收益率和风险大小。先根据Sharpe单指标模型,即遵循股票资产的报酬与波动性比率较高原则,来进行第一次股票筛选,资产的报酬与波动性比率计算公式为(ri-rf)/σi;再根据风险分散化原则进行第二次挑选,最终挑选出股票作为投资组合。
总风险、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三者之间满足如下关系:σi2=βi2σM2+σei2。
由方差计量的总风险可以分成两类:一是系统(不可分散)风险:βi2σM2;二是非系统(可分散)风险σei2,即可以通过组合证券消除的方差部分。
可以清楚地看到,股票的总风险中,非系统风险所占比重越大,它就越有潜力通过投资组合来降低其总风险。
(二)第二阶段:动态确定投资组合中各支股票的权重
在证券市场中,证券的价格、风险、收益率及证券之间的关系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用固定的指标去反映收益和风险的变化是存在问题的,因为当条件发生变化时,证券的组合没能及时调整,以反映市场的变化,这就使组合投资研究失去了实际操作价值。所以本文根据股票的这种不确定性,建立动态的模型,来确定在不同时期投资组合中各支股票的权重。
基于相关模型,得到最优权重的表达式:
由此可见,最优权重向量与每一时刻t 的收益率及收益率的方差和协方差有关。且上式可推出两个极端情况:
(1)若投资者是极端风险厌恶的,即 λ1=1,则最优权重向量为:
(2)若投资者是冒险的,即λ1=0,则最优权重向量为:
实例及结果分析
(一)定性分析
从当前国内外形势看,经济复苏的迹象日益明显,事实上经济复苏的实际进程是左右未来行情的关键因素。而经济复苏最有说服力的佐证就是公司业绩。2010年最具潜力最具投资价值六大行业分别为以下行业:
医药:成长性最好的行业;钢铁:拐点最明确的行业;机械设备:机构最青睐的行业;农林牧渔:业绩双增最大的行业;电力:同比增长最快的行业;有色金属:环比增长最快的行业。
(二)定量分析
下文从中投证券中搜集了这六个行业中几只较好的股票在2009年8月11日至2010年5月7日的收盘价(共180天)。用公式 :收益率=(今天的收盘价-前一天的收盘价)/前一天的收盘价,计算出各只股票的日收益率。然后将这40只股票的收益序列乘以30 得到月收益率。对40只股票的月收益率各取平均,可以得到月预期收益率(ri),并且根据40只股票的月收益率序列可以求得各支股票的方差(σi2)和标准差(σi)。以ri衡量一支股票的收益,以σi衡量一只股票的风险。表2列出了40只股票的收益、风险相关数据。其中本文无风险收益率(rf)统一规定为3%。
第一次股票资产挑选:遵循股票资产的报酬与波动性比率较高原则,即所谓的Sharp ratio较高原则。对这40只股票挑选出Sharp ratio由高到低排名前20名(排名及入选股票详见本文表1)的20只股票。
第二次股票资产的挑选:先计算各支股票的βi值;再根据市场风险σM2计算股票的系统风险βi2σM2,并由股票的总风险σi2与股票的系统风险βi2σM2的差值可得股票的非系统风险σei;最后计算股票的风险分散程度σei2/σi2,挑选风险分散程度由高到低排名前六位(排名及入选股票见表2)的6只股票作为投资组合。
计算某项资产的贝塔系数的公式为:。
选取的六只股票为:科华生物、亚盛集团、美的电器、金山股份、焦作万方、东方钽业。选取时间为选取时间从2009年9月1日至2010年5月7日,共165个交易日,并用SAS 、MATLAB处理这些数据。为说明问题,分别取2010年1月7日,1月15日、1月25日、2月2日和2月22日为研究时间。用公式
作为证券i(i =1,2,…,6)的收益率的样本均值和证券i和j(j =1,2,…,6)的样本协方差。其中rij,i =1,2,…,6,j =1,2,…,6是每个证券收益率的样本。由此用SAS软件可以得到5个时间的协方差阵Ωi,并由此得到期望收益率分别为:
2010年1月7日 u1=(0.0040,0.0011,0.0050,0.0010,0.0053,0.0021)T
2010年1月15日u2=(0.0035,0.0015,0.0050,0.0010,0.0054,0.0022)T
2010年1月25日u3=(0.0029,0.0018,0.0050,0.0010,0.0056,0.0022)T
2010年2月2日 u4=(0.0024,0.0022,0.0049,0.0011,0.0057,0.0024)T
2010年2月22日u5=(0.0015,0.0027,0.0048,0.0012,0.0058,0.0025)T
设λ1=1/2,即表示投资人认为收益和风险同等重要,如果投资者在以上6种风险资产和1种无风险资产上投资,则在以上5个时间的最优权重或最优投资比例分别为:
w1*=(0.5267,-0.2491,1.3249,
-1.1020,0.5474,-0.0478)T
w2*=(0.3130,0.1963,1.4178,
-1.5107,0.6433,-0.0597)T
w3*=(0.0731,0.6963,1.5074,
-1.9525,0.7507,-0.0750)T
w4*=(-0.2070,1.0221,1.5301,
-2.1635,0.8694,-0.0510)T
w5*=(-0.6517,1.8676,1.6495,
-2.8597,1.0554,-0.0611)T
用公式:投资组合收益率=期望收益率向量*投资组合中各支股票所占权重,计算出这五天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分别为:0.0102,0.0103,0.0111,0.0117,0.0145。
本文假设不是先对个股进行基本面分析,没有先选择股票而是就是由这40只股票构成投资组合,则这五天投资组合的收益率依次为:-0.0102 0.0018 0.0036 -0.0090 -0.0032,在上述这种情况下,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小于先对个股进行基本面分析,先选择股票时的收益率。所以我们先对个股进行基本面的分析是有意义的。
对比如果不考虑证券的价格、风险、收益率的不断变化,即不是动态确定投资组合权重的结果。
由于不考虑证券的价格、风险、收益率的不断变化,也就不会动态确定投资组合的权重,假定投资组合的权重为最初2010年1月7日确定的权重,则这五天投资组合的收益率为:0.0102,0.0098,
0.0096,0.0090,0.0082 ,此种情况下,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小于动态确定投资组合权重的收益率。所以我们的连续时间最优化模型是有效的。
通过实例验证和比较分析,说明两阶段优化法是有效的,两个阶段的优化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荣喜民,崔红岩.组合证券选择的最优化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05
2.韩潇,叶晓霞.股票投资组合优化研究[J].时代金融,2007
3.杨佩礼,施正马.浅论股票投资决策[J].财务与会计,1998
4.Markowitz H M. Portfolio selection[J] . Journal of Finance,1952
5.Sharpe W F. Portfolio Theory and Capital Markets[M]. USA:McGraw_Hill, Inc, 1970
6.Merton A J ,Pliska S R. Optimal portfolio management with fixed transaction costs[J] .Mathematical Finance,1995,5(4)
7.钱峰,石丽娟.数据删除模型对于广义岭估计的影响[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8.王娟,陆志峰.一般Ⅱ型逐步删失下对数正态模型的近似极大似然估计[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9.赵为华,李泽安.AR(1)误差的非线性随机效应模型的参数估计[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10.郭晓君,李大治.一类具有预防接种且带隔离项的SIQR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11.张晖.一类具有种群变动的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12.郭畅.基于Copula函数的证券基金与股价指数的尾部相关性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13.金晶亮.非线性测量误差模型的Bayes估计[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14.李泽安,葛建芳,章雅娟.Beta回归模型在数据挖掘预测中的应用[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15.郭海,郭毓.一类线性时变系统模型参考自适应迭代学习辨识[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16.彭小智,凌能祥.相依样本下回归函数分割估计的渐近正态性[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17.Ross S M .Stochastic Processes[M].John Wiley &Sons,1983
18.欧阳光中,李敬湖.证券组合与投资分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9.杨智元.证券价格按几何布朗运动变化的微观解释[J].数学实践与认识,2003
作者简介:
孙建平(1976-),女,江苏海安人,南通大学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最优化。
黄梦妮(1988-),女,江苏新沂人,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在读。
实际上,如果站在个人投资者财富升值的角度看问题的话,我们就会发现,美国等发达股票市场同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有相当多的共同特征,美国市场上一些行之有效的成熟投资理念也同样值得中国的投资者们借鉴。同时,个人投资主要集中在美国等发达市场的海归也应该将一部分资金投资在中国国内的股市上来进一步多样化投资组合,以获取降低风险或者增加收益的效果。如果我们相信某些人声称的中国股市正在重演美国上世纪90年代“黄金十年”的历史并想成功分享其成果的话,我们就应该遵循几个在美国市场行之有效的简单投资法则。
法则一:对股市的回报和风险要有理性预期
尽管目前国内股市“涨”声不断,但是我们可以武断地说大多数的投资者恐怕还没有解套,更不用说赚到钱了。这是因为从历史表现来看,中国股票市场的预期回报非常之低,但是风险却异常之高。在1993年12月31日至2006年11月30日止的155个月里,用流通股加权方法所编制的包括上海和深圳两个市场绝大部分股票的道琼斯中国指数(Dow Jones ChinaTotal Market Index)的年化回报仅为4.04%,但是其年化标准差(风险)却高达42.08%。相比之下,尽管经历了2000-2002年科技股泡沫破裂及9.11恐怖袭击的影响,美国股市的表现仍然比中国的优异且稳定得多。同期道琼斯美国指数(Dow Jones U.S.Total Market Index)年化收益率高达10.74%,其标准差也仅为14.72%。因此,从表面上看,中国的股票市场要比美国的热闹得多,但这实际上是其高风险特征的体现(图1),并不能掩盖其收益能力低下这一事实(图2)。
实际上,该时期道琼斯美国指数的年化收益率是同金融学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所得出的美国股票资产11%左右的长期预期回报相近似的。中国的股票市场尚处在初生阶段,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界,都不能够对中国的股票这一资本资产的预期回报值和预期风险提供明确而又令人信服的答案。如果借鉴美国的一种股票回报归因分析的话,我们也许可以用每股现金红利收益率、每股税后盈利增长率以及股票的市场估值变动率三者之和来预期中国的股市回报。因此,在非常长的投资期限里,中国股市的投资回报率将主要取决于现金红利收益率及企业的利润增长率。
个人投资者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误将风险当成预期收益,比如,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多数中国投资者被国内股市快速的波动频率和巨大的波幅所吸引。而且,这些缺乏基础金融知识的投资者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股市向上的波动上,最后栽倒在股市向下的波动里也就不足为奇了。这里我们讨论的是规避了非系统风险的整体市场的收益风险特征,而那些每日沉溺于证券营业部或者网上交易终端屏幕前的股民还要因为投资组合不够多样化而面临额外的非系统风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股市已接近历史新高而我们的多数投资者们仍然深潜水下的原因。
笔者绝对无意贬低中国股票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美好的远景,也无意打击股票市场投资者的积极性。笔者同意,随着股改的逐步完成和上市公司治理质量的不断上升,中国的股票投资者们分享经济高速增长的比例将越来越大。因此,以过去区区十几年的历史回报设为未来的长期预期回报,既不符合统计上的显著性要求,也不能反映出中国股票市场正在发生的本质上的积极变化。但是,那些梦想通过股票市场每隔一两年将自己的财富翻番的投资者们,绝对有必要对自己投资股票的收益和风险预期朝着理性和现实的方向修正。只有有理性预期的人才能以平常心态坚持长期投资,从而成为股票市场的真正受益者。
法则二:清晰了解自己的投资目标,期限和风险承受能力
一般地,相对于债券等其他资产的长期预期收益率越高,投资者配置在股票中的资金就应该更多。但是,仅仅明确了股市的长期收益和风险特征并不足以让我们决定投资在股市中的具体资金额度。投资者还需结合目前财务状况和未来资金需求确定投资的期限、要求的最低回报率以及可承受的最高风险,进而确定用于股票的资金配置比例和投资方法。
尽管现资组合理论上要求我们以实现整体资产的总收益最大化为投资管理目标,但是,行为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将自己不同数额的资金存入具有不同用途的账户中,并对该部分资金有着不同的投资期限、收益要求和风险承受能力。例如,我们为子女设立的大学学费储蓄账户的投资期限和要求的回报基本固定,但是承受本金下跌风险的能力极低,因此也许根本就不能被投资在股票市场上。同样,用于退休目的的储蓄也必须视账户所有人的财富水平、当前收入、生活方式、退休生活规划等方面的要求来决定投资于股市的比例。
想必中国的投资者对前些年将雇主买断工龄的补偿金投资到股市中的部分中老年下岗职工的悲惨个人财富结局并不陌生。目前中国股票市场的火爆场面和一片“多”声,无疑又让一些本来对股市不感兴趣或者根本不适于投资股市的人蠢蠢欲动了。无论市场多么狂热,身边有多少人最近在股市中赚了多少钱,也不管有多少机构投资者的多少专家呼喊“十年牛市”刚起步,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单边市场。一旦股票市场转向下跌,就必然有人因为流动性需求等原因遭受巨大损失。所以,准备新参与股票市场或者加大参与度的投资者们尤其应该仔细审视自己的投资目标、投资期限和风险承受能力,以免成为股市向下波动的下一个悲剧反面教材。
法则三:实现投资组合的充分多样化
在众多的股票市场投资策略中,除了对冲基金通常不拘泥于多样化要求以外,即使是以“股神”巴菲特为代表的聚焦投资策略,其投资组合都是相当(如果不是充分的话)多样化的。以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为例,其投资被配置在上市公司股票、未上市经营公司的控制性私人资本、债券、商品、外汇等多种资产上。尽管巴菲特将约84%的上市公司股票投资配置集中在约10只股票上(表1),但是全部约30只股票的投资组合价值只占全部投资组合的30%左右。
理论上,充分多样化要求投资者将资金按市值构成比例分散在全球所有股市上的所有股票上。这对于绝大多数的投资者来说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能接受的。投资顾问实践界的建议是个人投资者将股票投资资金分成大小两部分,较大的一部分被称作核心组合(Core Portfolio),主要投资于那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市值股票以抗拒下跌风险;金额较小的那一部分被称作组合(Satellite Portfolio),主要被用来投资那些可能带来意外惊喜或者超额利润的中小型公司股票以满足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在投资方式上,核心组合主要以指数或增强型指数类的被动投资策略为主,而组合则主要采用主动投资策略。
笔者认为,在银行、保险、能源、电信等产业领域里的大型国有上市企业逐步控制国内股票市场的总市值的大环境下,这种“核心一”投资组合方式是值得国内的个人投资者们借鉴的。我们不妨将主要的资金投资在那些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垄断着行业经营权或者占有大部分国家经济资源的企业上,将少部分资金用来交易,满足自己展示“炒股天才”的虚荣心。
法则四:坚持长期定期投资
股票的长期收益率相对于短期政府债券而言存在着巨大的优越性,这就是股票的内在风险溢价特性。而且,如果投资期限足够长的话,股票投资只有溢价,几乎没有风险。根据先锋基金(Vanguard)研究部门2006年发表的一份报告,投资者如果在1926至2005年间的任何一年投资以标准普尔500综合指数代表的美国股票并持有10年的话,他只在1926.1936年间遭遇负的回报。同样,堪萨斯城联邦储蓄银行对1926-2002年间债券和股票的研究(Shen 2005)发现,如果投资者能够持有股票至少28年,他的投资回报肯定优于同等期限的债券。
由于股票最终必然反映出人类经济增长的成就,因此,期限极长的股票投资应该也是必然赚钱的。这就意味着投资者不仅要长期投资,而且要坚持在这一长时期里定期投入更多的资金。以中国的A股市场为例,如果一个投资者从1993年12月31日起坚持每个月底投资100元在道琼斯中国指数上的话,到2006年11月底他15500元的投资将变成21703元(图3)。由于缺乏统计,我们无从知道同时期内在各证券营业部交易大厅盯着大屏幕的散户们和享受特殊包间服务的大户们的具体投资绩效。但是,如果股市真如目前市场所预期的那样还有“黄金十年”,定期投资能够让大多数的投资者以一个平静的心态参与股市并分享其长期回报。
法则五:慎对专家建议,适当运用逆向思维
股票市场的一大特点就在于除了资金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门槛,而且确有一些既无投资知识又无操作经验的人成了幸运儿。这就导致了股市的另一个鲜明特点,即宣称自己是股市专家连资金的门槛都没有。因此,市场中充斥着带着不同面具的所谓专家们,尤其是当市场处在极端状态时,这些专家的数量还会急剧攀升。如何区分专家和忽悠者是全球投资者正面临着的一项巨大挑战。唯一的应对之策在于投资者加强对基础金融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成为不当操作建议的受害者。
值得指出的是,尽管这些所谓的专家们各怀鬼胎,其最终目的在于让投资者为自己实现特殊目的来买单。例如,为了赚取经纪手续费,作为卖方的券商专家们倾向于鼓吹所谓的“波段操作”、“产业轮替”、“板块”、”题材”、“概念”等让投资者频繁交易的建议。为了赚取管理费,作为买方的基金经理们则容易鼓吹所谓的“基金养老”、“策略投资”、“稳定增长”、“红利优势”等让投资者长期持有其基金的建议。投资学的教科书告诉我们,股票市场是一个“零和”游戏场,即在一定时间段里所有投资者的回报总和等于该期股市指数的回报。但投资实务界的警言是,对所有投资者而言,股票投资实际上是一场“负和”游戏,因为投资者还需要承担股票市场的监管维持成本、交易成本、投资管理及市场营销等费用。所以,投资者在决定听取专家建议时必须仔细审视可能带来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