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传统文化类别

传统文化类别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4:2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传统文化类别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传统文化类别

篇1

Abstract: as the native culture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ontains a profound philosophy and rich art connotations, ha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guiding meaning for the modern city landscape design. Contemporary designers have to choose, let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to find good agreement, mutual integration, spark.Key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Landscape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J52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征

传统文化元素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下来的思想、民俗、艺术等,在每个独具特色民族漫长的历史实践中汇聚而成的社会因素,表现为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在物质媒介和心理结构的作用下代代相传。它普遍是富有民族图案的物质或具备明显地域文化特征的艺术体现形式。传统文化元素有可视形象和非可视形象两种内容。作为人文思想意向载体的可视形象传统文化元素充分展现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精神和文明,让中国式的审美观念发挥得淋漓尽致。无论在高耸林立的建筑物中,还是在人们日常生活里随处可见的生活器皿中,这种文化元素都环绕在人们周围,并随着时代的变迁流传下来,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可视形象传统文化。非可视形象传统文化表现的是传统文化精神,涵盖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文学作品、等文化类别,指导着现代人的精神世界【1-2】。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城市园林景观中表达的形式

㈠传统展现式

1.静态元素展现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上千年的积淀,在造型和技艺上都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我们不要改造这些文化,因为它们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让它们原生态地展现在游客面前足矣。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可以开设某个类别的中华传统文化专题,专门展示某一类别的文化,例如传统竹雕、根雕、石雕、砖雕、木雕等工艺品,他们的设计手法已经非常纯熟,并极具审美价值,可以当作园林景观中的雕塑小品直接展出。

2.动态元素展现

在特定时间举办民间传统活动,能够短期内增加园林的客流量。此类活动多是当地居民依据自身文化,有组织安排的民间文化传统活动,像舞龙表演、舞狮表演、赛龙舟等等,这种活动通常有时间限制,往往是某个特定时间才能看到。现代园林景观中可以根据需要,针对不同的场地和设施,对应加入传统民间艺术表演等特色活动,这些活动荟萃了多种传统文化,还能够为民间艺人提供施展才华的场所,给园林景观增添了一抹富有传统色彩的氛围,成为景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㈡现代改良式

传统文化中朴素的造型,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的审美观和趣味观,让人们感受到了世间万物的和谐统一,昭示着中华民族豁达的精神世界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经过改良,将这些预示着吉祥的图案应用到园林景观的景墙、小品、雕塑以及建筑中去,在丰富园林景观内容的同时还能够给景观增加内涵,更能够让游客体会到园林景观的亲切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和情节除了可以展现在景墙和雕塑上以外,设计师们完全可以让神话故事中的人们“活”在园林景观当中,可以设置民间生活重现区,游客可以直观地观看古人生活状态,了解生活细节,还可以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亲手操作,体验过去人们生活的乐趣。

㈢多元共存式

并存式设计手法是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平等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特征及特色来相互碰撞、交流,结合设计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巧妙的设计手法,美妙地将二者有机结合的设计方式。设计者要重视现代元素的节奏和模式,更要注意传统文化的气氛、内涵和意境,二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物质、精神、行为三方面同时出发才能够达到多元化共存,在继承、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探寻传统文化在现代园林景观中所处的位置,让传统文化能够做到与时俱进。

三、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中表达的手法

㈠旧物新材

采用现代先进材料仿建传统文化艺术。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很多仿古建筑采用不锈钢、钢筋混凝土、玻璃、复合材料等现代材质代替传统材料,轻松避免了旧式材料不耐用、易老化等问题。

㈡化繁为简

精简传统文化或选用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造景,这种方式在抓住传统文化的整体特征时,对文化特征进行概括、整理和提炼,打造更加精湛的造型。在设计园林景观时,无需完全照搬传统文化,这样既可以节省空间,又可以缩减人力开支。用经过提炼的具有代表性的元素,运用借代手法,营造出超凡的效果。这种方式在现代园林建筑中的应用比比皆是。

㈢打散重构

这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设计方法,又可叫做分解重构,它打破了固有特征的限制,设计人员完全可以依照自己的主观判断和审美法则,将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拆分,再重新将不同元素整合到一起,转化为前所未有的特殊形式,给人一种视觉冲击的效果,达到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运用传统文化进行设计时,不能拘泥于固有的材料和形式,要将突破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设计手法相结合,形成前所未有的独特风格。

㈣借题发挥

借题发挥是在现代园林景观当中,设计者按照自己的想象力将传统文化的形态和结构融入到新的景观中来,并赋予其新的功能和意义,让这些元素融合现代人的生活,获取新的生命力,为打造特色园林景观和传统文化传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例如传统器皿、乐器等都富有独特的气质和造型,能够为景观设计提供非常有价值的素材,这些元素一旦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呈现在现代人面前,定会成为吸引眼球的特色园林景观,更不乏趣味性。

结语: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营造更加富有韵味的园林景观是当代设计师们努力探讨的问题。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合理开发并加以利用,结合现代园林景观和创新的设计理念,使二者紧密结合,让中国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温军鹰.从现代园林设计看中国传统文化[J].时代文学,2008(6):125-126

篇2

0引言

平面设计是一项非常现代化的工作,一直给人一种时尚、时髦的感觉,处于时展的前列。但是由于平面设计现代化的设计风格过于泛滥,甚至很多设计风格都出现类似和雷同的情况。因此,设计师们将设计理念转移到了中国传统艺术方面,中国传统艺术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我国是一个传承久远、历史悠久的国家,其中富含了太多的元素和灵感,促使设计师们都趋之若鹜地深入研究。因此,怎样真正实现现代平面设计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成为现代设计师们主要研究的问题。

1平面设计和中国传统艺术之间的关系

现代平面设计能够在中国得以迅速发展,主要源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中国在这种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开始真正实现多元艺术文化的融合。[1]所以,不难发现,有很多现代艺术的风格和样式,其所做出的本土化的取向始终都是和传统的艺术脉络紧密相连,所以,平面设计在我国的发展也是如此。而平面设计和中国传统艺术之间的关系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1.1艺术现代化的需要

平面设计是时尚的代言词,通常代表着时展的需求和方向,但是这种流行、时尚的元素很难真正经得住来自时间的考验。因此,有大多数的流行艺术通常随着时间的流逝被另外一种流行艺术所取代。现代性是平面设计发展的要求,而流行性则是平面设计本身具有现代性的短暂体现。所以,平面设计要想稳定持久的发展,重点在于保持其现代性的内在潜质,这就必须要和我国传统的艺术元素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保留传统艺术长盛不衰的形意,同时也能表达出设计者的神意,从而成为一部优秀的设计作品。

1.2艺术竞争性的要求

竞争性是平面设计和其他艺术类别不同的地方,传统艺术和时尚艺术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冲突恶化矛盾,而且这其中也始终掺杂着市场的竞争性,而这种竞争性就直接影响了平面设计的发展。但是通过借鉴传统艺术就能够有效烦人提升平面设计所具有的竞争力,而且这种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对传统艺术文化的借鉴和改良方面。所以,在多个方面,如产品包装、品牌标志以及广告等都属于其设计的范围,竞争性非常浓厚。所以设计者通常都会依据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来加以设计,而传统艺术无疑就非常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1.3艺术民族性的需要

传统艺术包含着民族性的元素在其中,所以平面设计要想真正发展,就必须要在思想和风格上形成一种传统艺术的文脉和延续,通过这种民族性的平面设计理念来实现现代设计理念和传统艺术理念的有效融合。[2]平面设计在和传统艺术真正融合之后,其所具有的民族特性也将越来越突出,这不仅仅是怀旧或者仿古,而是一种跨时代的设计理念,不但实现了平面设计现代化的要求,同时也继承和延续了传统艺术文化的风格。

2平面设计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借鉴

2.1借鉴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中国传统绘画具有独特的创作传统和艺术风格,随着多个时代的发展和交替,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如水彩绘和水墨画、写意与工笔以及文人画等多种迥异风格的交错发展。这些都为平面设计的理念和方向敞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其中水墨画的风格通常比较随意和洒脱,只求“通意”二字,主要是针对虚与实之间的交替和考量以及对画中的空间和阴阳变化的关系,底蕴非常的深厚。而工笔画则主要需要通过一些精致的作画风格和形式,如以笔触的方式来充分地表现出作画对象的结构,非常考究画者的笔力。很多现代平面设计都开始借鉴中国绘画艺术的元素,特别是水墨画的效果,更是起到了强烈的反响,不但有效地开拓了平面设计者的创作思维,同时极大地扩大了其设计作品的张力,有效地和传统绘画艺术结合在一起。

2.2借鉴中国汉字书法艺术

汉字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其主要涵盖了多种方式在其中,所以,汉字艺术的造字方式在平面设计当中借鉴得最为广泛。同时,书法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书法的类别有很多,不论哪一种类别都在其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当中,直接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大多数的包装设计使用的都是文字艺术设计风格。所以,汉字和书法这两者独特的艺术,有效地将中华民族的个性以及艺术的特性凸显而出,为平面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赋予了现代平面设计深刻的内涵,为其展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2.3借鉴中国传统装饰图案艺术

中国传统的装饰图案,丰富多样、品种繁多,大多数都是由象征吉祥的图案发展和演化而来,因而也被统称为“华纹图案”。这种华纹图案深受广大民众们的喜爱,非的符合现代平面设计的创作设计理念,同时也深刻地表达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品位。[3]目前在平面设计领域当中所采用最多的图案样式为云纹、方胜、水纹、回纹以及太极、中国结等,这些都直接反映出中国特色的设计风格。因此,现代平面设计要想成功地借鉴其中的深厚内涵,就必须要实现传统图案和现代视觉形态当中的完美对接,并在其中发现并培育出能够真正符合当代审美要求的艺术元素,这样才能真正展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艺术的魅力。

3结语

平面设计的发展,要想成功设计出符合当代人接受并喜爱的作品,就必须要借鉴中国传统艺术的元素,实现和中国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平面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黄跃成.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4).

篇3

近来,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的倾向转变让人们更愿意追求空间的可变性、灵活性,渐渐时兴简化生冷的“硬装”,更多的采用让人产生亲近感的软装饰。软装饰可分为具有实用功能(如:家具、灯具等),和观赏性为主的两大类。种类纷繁的软装饰极尽的满足了我们的各种使用要求,还可用之划分功能区,组织室内流线。除此之外,软装饰是室内空间中最直接的视觉感官点,且在室内所占比重大,所以在很大程度上烘托或左右着空间格调、氛围,改善着室内环境、增添情趣,使居住者与环境相互交融并“增进感情”。所以设计师们常用软装饰来表达个性,体现文化传统、民族气质,强化环境风格,营造室内环境感染力。

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群越来越广泛,不仅限于性格沉稳的中年人,许多年轻人心中也都有着自己的中式情怀。喜中式、追求雅韵和文化品位的业主通常都希望营造出一种静谧温馨而又充斥书香的雅致环境,这无疑要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入其中。

中国传统纹样的类别与寓意

《中国传统纹样图鉴》中古月按造型题材把中国传统纹样分为:几何纹样、动物纹样、花鸟昆虫纹样、人物纹样、吉祥纹样、器物纹样六大类。这些纹样是古人将各种题材通过谐音、暗语、比较等方式进行创作的结果,正如工艺美术家雷奎元先生所说:“吉祥图案除了给人的视觉以美的享受外,还兼顾精神的营养。”这些纹样富含深刻的吉祥寓意、表达出人们的美好期盼。如:一个寿字被五只蝙蝠围着意为五福捧寿,寓意幸福长寿,桃子象征长寿,石榴表示多子等。通过对称均衡、调和对比、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等形式美法则,使图案符合审美的视觉效果,进一步强化了装饰功能,提升了艺术表现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展现了民俗文化的魅力,反映了各时期的历史文化及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征也不是其他美术形式能够比拟的。

中国传统纹样在室内软装中的应用

1.中国传统纹样在软装中起到的作用

人们在物质生活上得以满足后对精神上的享受便有了要求,在室内设计上同理,满足了功能需求和审美需求后,需照顾人的心理感受,在整体环境氛围上给人以共鸣,形成情感化设计。唐纳德・诺曼提出人类认知物品分为: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反思水平,即:物品的外观表现;物品的功能、易用性等内在行为;物品对人的思维、情感的影响意义。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从门、窗的线脚上都会使人印象深刻,所以细节是不可忽视的,“装者,藏也,饰者,物既成加以文采也”。中国传统纹样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艺术精髓,无疑渗透着浓厚的异域和民族文化气息,而软装饰在整个室内设计中又有不可小觑的作用与意义,因此融中国传统纹样于软装饰中起装饰、点缀的作用,更容易与人产生通感,置身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谁不希望在体验着舒适的现代生活的同时,还能感受文人墨客抒情又诗意的氛围,守着我们一片精神栖土。

2.运用的方法与原则

在繁华的都市生活中,现代简约风受到极大部分上班族的推崇与喜爱,加之一点中国韵味更是让人情有独钟。这要求我们在运用这些传统纹样时要充分理解其文化艺术价值,研究其本形、保留延续其深层次的含义,传递其神韵,把传统纹样的形式韵律、审美特点以及表现方法与现念相结合。

对传统纹样的提炼与重构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来实行:

(1)型的简化与再造。对于较简洁、与简洁的现代风格协调的传统纹样可直接运用。而在对于较为具象、繁琐的中国传统纹样,我们要按法则和秩序精减、取舍。在文脉原则的指导下,将这种渗透着浓厚地域和民族文化气息的传统纹样加以打散、重构、变形、提炼,全面构思整个空间的视觉效果,通过合理的设计,营造出文人雅士、水墨烟雨的意境,又有简洁概括的现代感。

(2)色彩的沿用与重组。中国的传统色彩已经经过千年的积淀,是表达地域文化与时代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味的继承传统色彩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喜好。配合整个空间内的主色调,在色彩搭配原则指导下对传统纹样色彩按现念进行调整、重塑,以形成富有韵律且和谐统一的大色调。

篇4

文化的发展有其必然的趋势和规律,我国五千年的历史,经历了夏、商的奴隶制社会,秦朝以来的封建制社会,直至现在,社会在不断发展,文化也在不断进步。传统文化好像一个大熔炉,而美术教育就好像是一个操纵火候的锅炉工,我们需要的不是将一切文化都抛入熔炉,也不是拒绝一切原料文化的渗入,而是要牢牢把握文化的融入。在实际中,美术文化往往会出现失衡的状况,其原因就是美术教育程度和文化发展没有很好地同步。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可以很好地传递和表达人类的情感,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因此人们将艺术比作文化发展的胶卷。文化的传播通过艺术可以表达得更加生动,艺术因为文化的融入更加完美。文化和艺术的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和制约,在潜移默化中互相渗透。

2.美术教育和文化继承

可以说艺术源于文化,而文化又包含着民族精神及内涵,当一个人真正对于一种文化或者一种艺术有所理解并受到熏陶之后,才会真正地欣然接受和热爱它,才有可能对其进行继承和发展,才能使其成为滋养自身的一种养料,而这种精神状态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对于学生来说,其首先要对民族文化和美术教育有所涉猎和了解,对于外来的文化要有所选择,不能一味地接受或者拒绝,而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而艺术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养,美术教育可以愉悦人们的生活,激发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热爱,在学习中不断增强爱国情怀。如何让受教者自觉地继承、发挥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是教育者需要加以引导、教育的。

3.基础美术教育的必要性及其与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基础美术教育对于文化的继承、对于艺术的影响虽然没有明确的数据评估机制,但是根据一些相关人士的研究可知,基础美术教育对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教育过程中,人们对于艺术的选择性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文化教育,就会获得什么样的精神层次。教育者要教会受教者的不仅仅是熟悉,更是喜爱,从而真正地接受文化艺术。如果学生一味地追求西方的文化、崇洋,那么我国未来的文化前途不可想象。如果我们选择了基础美术教育和富含中国文化的艺术形式,我国文化就能进一步发扬光大。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

二、对于现代基础美术教育和传统文化发展的探讨——基础美术教育体制的完善

人们往往认为教育改革是国家的事情,往往需要政府先出台一定的规章和相关政策。我国的美术教育经历了两次重大变革:第一是增加美术欣赏课,明确规定美术课需要有欣赏课类别。美术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增强学生对于我国美好事物的热爱,对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我们要以更加尊重和宽容的态度看待。第二就是加强对于本土文化的重视,加强对于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让学生不同程度地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改革。本土文化的课程资源来自本土,源于生活,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因此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优化美术教学设计,提高人们的审美品位,提高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热爱程度,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体验、感悟美术传统艺术带来的益处。

篇5

***

性别

所在

教研室

软件工程

职称

副教授

从事教学年限

19年

课程

类别

专业基础课

课程及章节

《C++程序设计》第六章继承和派生6.1基类和派生类

课程教学目标

掌握继承和派生的概念及其作用。

思政育人目标

告诉学生有很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的。

课程教学设计

(请写出具体教学设计、融入的思政育人元素及实施过程,不够可另附页)

教学设计:

1、通过提问引出继承和派生的概念(3分钟)

问题:提到继承你想到了什么?

篇6

上世纪80年代,我用水墨作了幅《秋瑾故居》:厚厚的墙,乌黑宽大的门紧闭在画面中央,近乎顶天立地;门上方印着小块红色标志,营造了灵堂气氛;墙外电线上,栖息着几只凭吊的燕子。我写了话外话:忠魂何处,故居似黑漆棺材,燕语声声明如剪。今移植成油画,屋顶收缩较原先窄而略曲,黑门锤炼更坚挺,更强调黑、白、灰之间的对照,扩宽了空间,去掉了“秋瑾故居”的文字标识,画面更偏抽象,悲剧意境更深远。――吴冠中

作品价格:RMB63250000

作品名称:《木槿》

拍卖处:北京保利

拍卖时间:2011年春

拍卖类别:西画雕塑>油画

创作年代:1975年

作品尺寸:120CM×80CM

签名:75.荼

作品价格:HKD40980000

作品名称:《2.11.59》

拍卖处:香港佳士得

拍卖时间:2011年春

拍卖类别:西画雕塑>油画

创作年代:1959年

作品尺寸:130CM×95CM

签名:无极 ZAO;ZAO Wou-Ki

作品价格:HKD40250000

作品名称:《红肥绿瘦》

拍卖处:香港保利

拍卖时间:2011年秋

拍卖类别:西画雕塑>油画

创作年代:1959年

作品尺寸:87CM×116CM

签名:群 CHU TEH-CHUN

作品价格:HKD25880000

作品名称:《红雨村;白云舍》

拍卖处:香港佳士得

拍卖时间:2006年春

拍卖类别:西画雕塑>油画

创作年代:1960年

作品尺寸:130CM×195CM

签名:群;Chu Teh-Chun

作品价格:HKD45460000

作品名称:《HOMMAGE A TOU-FOU》

拍卖处:香港佳士得

拍卖时间:2008年秋

拍卖类别:西画雕塑>油画

创作年代:1956年

作品尺寸:195CM×130CM

签名:无极Zao

作品价格:RMB149500000

作品名称:《长江万里图》

拍卖处:北京艺融

拍卖时间:2011年秋

拍卖类别:西画雕塑

创作年代:约1973-1974年

作品尺寸:22.5CM×509CM

作品价格:RMB115000000

作品名称:《狮子林》

拍卖处:北京保利

拍卖时间:2011年春

拍卖类别:中国书画>绘画

创作年代:1988年

作品尺寸:144CM×297CM

钤印:八十年代、吴冠中印

作品价格:HKD44320000

作品名称:《4.4.85》

拍卖处:罗芙奥

拍卖时间:2011年秋

拍卖类别:西画雕塑>油画

创作年代:1985年

作品尺寸:97CM×195CM

签名右下:无极 ZAO

作品价格:HKD38168675

作品名称:《17.4.64》

拍卖处:罗芙奥

拍卖时间:2009年秋

拍卖类别:西画雕塑>油画

创作年代:1964年

作品尺寸:114CM×162CM

签名右下:无极 ZAO

作品价格:HKD68980000

作品名称:《10.1.68》

拍卖处:香港苏富比

拍卖时间:2011年秋

拍卖类别:西画雕塑>油画

创作年代:1968年

作品尺寸:82CM×117CM

款识:无极ZAO(右下)ZAO WOU-KI 10.1.68(画背)

作品价格:HKD28660000

作品名称:《冬之灵感(双联作)》

拍卖处:香港苏富比

拍卖时间:2011年春

拍卖类别:西画雕塑>油画

创作年代:1987至1990年作

作品尺寸:195CM×260CM

签名:群 CHU TEH-CHUN

作品价格:HKD60020000

作品名称:《白色森林之二》

拍卖处:香港佳士得

拍卖时间:2012年秋

拍卖类别:西画雕塑>油画

创作年代:1987年

作品尺寸:130CM×195CM;130CM×390CM

签名:群 CHU TEH-CHUN

作品价格:HKD45460000

作品名称:《雪霏霏》

拍卖处:香港佳士得

拍卖时间:2009年秋

拍卖类别:西画雕塑>油画

篇7

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在当代大学更多的是一种选择性学习类别而非必修课类别,所以这在给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开展空间及便利方式的同时,如何保证效果也成了摆在面前最棘手的问题。现阶段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是通过集体学习与开展活动相结合的方式,集体学习因为教师引导教授所以总体进度不会有太大差异,但是因为是课堂教授的方式学生吸收消化需要自身来进行,更多需要实践来认证,所以活动成为学习传统文化最好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活动在传统文化学习中应该更多担任吸收与认证的工具,但是现阶段活动在学习中所起到的作用与实际要求并不相符,造成传统文化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这也是传统文化发展的瓶颈之一,所以科学的制定活动细则与执行方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吸收具有极佳的作用。

活动在总体教学计划中所起作用较低的原因与解决方法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活动本身的实践认证作用,不要过渡强调活动的学习性而忽略活动的印证性

活动可以作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但是不可以脱离专门教育而仅仅依靠活动来让学生获取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这只会让学生获取的知识碎片化。因为这里是学习型的活动而非活动型的学习,重点应该在活动上,通过动手来验证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通过眼前如如何孝敬老人,听老人在面前的谆谆教导,来印证自己所学知识。

2、科学制定活动内容,不要为活动而活动

如在具体执行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制定了读书交流活动,必须建立在同学们对指定传统文化类图书内容具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要在活动中让同学们边自我认证同时也要进行交流,痛过实践证明,在活动中增加交流环节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认识程度要远远超过不增加交流环节,在交流中可以让学生补全理论学习中缺失部分。部分教育工作者往往认为只要搞活动就能让学生学到东西,为活动而活动,忽视内容及环节的设置,这需要在在指定计划中分别对活动进行指定与预期。

3、根据学生实际及时修改活动

学生在进行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会出现进度差异,往往与既定计划产生偏差,这时原定的活动就会出现不合适的情况。这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活动时间或重新制定活动内容,具体需要根据进程、学生理解程度来进行。同时很多活动在进行过程中发现学生无法有效印证或出现技巧类活动如剪纸艺术、传统美学赏析无法理解等诸多问题时就是根据学生能够理解程度来制定新的活动来填充原本的计划。

4、长、短期活动交叉配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活动始终要有一个基准线,那就是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制定时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在学习上体现的是理论课程的学习,在活动上的体现就是长线活动,所以在制定活动尤其是长线活动时不可过多。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定期的读书经验交流会是很好的一种载体,能够很好的让同学们发动头脑风暴同时相互认证,但是在制定长期活动时如果制定两个及以上长期活动就会出现冲突,如经验交流与定期的义工帮扶甚至其他更多的长线活动会让学生在活动迷失方向,因为长期活动具有指向性,所以合理的安排一个长期活动具有更为明确的指导意义。长短期活动的搭配要合理,如果原定计划中制定了多个长期活动可以将长期活动拆分后根据实际需要去配合核心的长期活动,同时机动灵活的指定短期活动去进行配合,重点在于在活动中认证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和认证知识。短期活动中并不建议加入学习部分,通过寓教于乐,合理竞赛的方式让同学们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进而为学习传统文化的全局服务。

5、定期进行活动效果认证

活动在指定与执行就会产生效果,效果是为了总体学习服务的,但是效果的如何直接影响着学习结果,所以定期进行活动效果认证则成为了必然。如何进行有效的活动效果认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查看学生学习进度是否符合既定计划,因为如果活动达到既定标准则学生会在学习上不出现过多问题,同时也会根据所学知识在日常中表现出来如学习道德文化部分会在生活中注意礼节,如果没有明显改变说明活动或学习上出现了问题。所以注意观察学生动态可以有效鉴别学生学习进度。二、调查问卷。定期进行问卷调查,更为直观的了解学生对活动的满意程度,同时统计出学生对活动的改进意见为将来新的计划制定提供实际数据,最主要的是可以调查学生对活动学习的接受、认知程度,通过调查问卷修改活动错误,学生们也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来对未来的学习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让同学们自己提前准备学习内容。三知识竞赛或定期考察。定期进行考察、考试可以让同学们紧张起来,让同学们不至于太过懈怠,因为优秀传统文化学习需要一定的强制力尽心保证,同学们也可以通过定期考察、考试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这有助于学生形成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进而达到教学目的。而举行知识竞赛可以通过荣誉刺激、竞争机制来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尤其在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方面上,通过竞赛学生可以更为深入的理解、分析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在竞赛中其他同学通过观赛也是一次良好的理论学习机会,进而达到共赢目的。

6、注意学生意见反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在活动中进行很多事情,同时也会反馈很多事情,这也是制定活动的一个重要参考,如果单纯的执行活动而不深入了解同学反馈意见则会出现本末倒置,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学生在活动中会反应诸如学习与活动内容印证不上、活动没意义、活动目的不明确、参与度不足等等诸多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意见整改,成为最有效的一种解决方法。如果学生提出的反馈意见并非实际情况也会提醒教育工作者某个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单独帮助学习等。所以注意学生意见反馈并及时作出反应是科学制定活动的重要环节。

活动作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科学制定活动帮助学生吸收学习使学生更多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会让学生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与认识在未来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孙汝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与重建[J].民主.2007(05)

[2]崔金贵.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青少年德育教育[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04)

[3]王文章,李荣启.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J].艺术百家.2012(03)

篇8

关键词:园本活动;童谣系列;开发研究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应用园本活动,通过对其系统地开发利用,对其具体的构成种类进行探究,进而充分发挥其内在的价值与效能。本文基于园本童谣系列活动的相关开发研究,对其主要种类进行了分类探究。

一、基于园本的童谣系列活动概述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各种童谣艺术种类相对较为繁多,在幼儿活动的开展中融入童谣系列活动,并将其作为园本活动,在实践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幼儿在童谣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对其传统文化以及区域风情等进行了解与感知,通过传统的文化熏陶,在无形中不断激发幼儿的内在情怀。童谣在实践中可以通过自身的艺术形式与其表演风格,有效地增强幼儿的民俗审美兴趣,对于幼儿的语言发展以及审美艺术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对此在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此种园本活动,通过对其系统的探究分析和灵活的应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二、童谣活动的主要模式

基于幼儿一日生活模式下的童谣系列活动,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其具体题材与内容的不同,将其划分为游戏童谣、教育童谣、劳动童谣、生活童谣等相关类别。

1.游戏童谣

此种类别的童谣就是在幼儿游戏活动开展中的相关童谣模式,其可以为游戏活动的开展伴奏,也可以作为游戏开展的主要内容,如绕口令、丢手绢等游戏。

游戏性的童谣是其本质的彰显,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童谣的影响。在母亲的吟唱中入睡、在童谣中玩耍等都是童谣的主要表现。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幼儿具有爱动的天性,生活给予其的主要特征就是通过自己的模式探究世界,锻炼自己,他们可以利用各种技巧进行学习,而在童谣中进行各种知识的探究与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模式。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针对童谣的不同内容开展不同的一日游戏活动。例如,在丢手绢的童谣游戏活动开展中,教师就可以让幼儿一边唱丢手绢的童谣、一边玩游戏,这种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游戏参与性。

2.教育童谣

此种童谣类别就是对幼儿的相关道德行为、人际交往以及礼仪活动等进行有效的规范。在实践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此种童谣对幼儿的行为模式进行规范,使幼儿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关心同学的好习惯。例如,“过马路、左右瞧,大家要走人行道。公路若无斑马线,直行通过勿打闹。远离汽车不猛跑,迅速安全通行好。”此种类别的童谣就是对幼儿的交通行为进行了规范。

3.生活童谣

此种童谣就是基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以及性格兴趣进行创作的一种童谣模式,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美以及探究美的能力,此种类别的童谣可以有效地拓展儿童的整体知识面,对于幼儿的智力也有一定的开发作用。在实践中,此种模式的童谣具有一定的艺术特征,可以通过强烈的生活气息,提升其内在的艺术感染力。例如,童谣《蚂蚁搬虫虫》:“一个搬,搬不动;两个搬,掀条缝;三个搬,动一动;四个五个六七个,大家一起搬进洞。”这种取之于幼儿生活的生活童谣可以有效地提升幼儿的生活感知能力,将其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有效地融合起来,可以提升幼儿整体的生活能力,对于幼儿的生活审美情趣以及想象能力的提升也有重要作用。

4.劳动童谣

此种童谣主要就是基于劳动内容为主的童谣模式,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整体审美情趣与音乐感知能力,对于提升幼儿的韵律感也有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教师在一日生活的相P劳动教育中应用此种类别的童谣,可以提升幼儿的劳动热情。例如,《吃饭歌》:“我的小手真能干,自己来喂自己饭。吃青菜,剥鸡蛋,身体健康多可爱。”《喝水歌》:“我的小手真能干,杯杯清水保平安。你一杯,我一杯,多喝水身体棒。”《穿衣歌》:“一件衣服四个洞,宝宝套进大洞洞。脑袋钻出中洞洞,小手伸出小洞洞。小纽扣,钻洞洞,一二三,钻出来。我的小手真能干,自己事情自己办。穿衣服,脱鞋袜,勤劳聪明人人爱。”这些相关童谣内容就可以使幼儿感受到劳动的美好,具有浓重的天真童趣。此种类别的劳动童谣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自身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在实践中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与内涵,充分地彰显了其内在的审美能力。

篇9

引言

在去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用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当前,我国在整个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是我国对外宣传的主要思路。在传统文化对外宣传过程中,专门用途英语无疑扮演者愈来愈重要的角色。河北省作为我国中原传统文化的代表,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做好传统文化对外宣传工作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ESP基本内涵

ESP是专门英语用途的缩写,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改革的不断深入,ESP所具有的教学价值已经不断的得到学术领域的公认。从本质上来看,ESP与普通英语的最大区别是,它具有一定的专门属性。我们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常见的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医学英语、科技英语等都属于ESP的重要体现。首先,注重真实性原则。ESP主要是为了针对某一特定领域而展开的教学研究,所以,它所针对的都是某一特定领域的具体问题,该问题应该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虚构的。在进行ESP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在真实的语言场景中进行练习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将ESP的本来价值发挥出来。其次,ESP注重需求分析。所谓的需求分析主要是从语言学习者的角度来出发,由于不同的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动机、语言学习兴趣以及需要的学习准备情况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开展ESP英语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根据学习者的个性化差异,来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最后,ESP教学目标明确。ESP教学偏重于语言的应用性,所有的课程设计及实施、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都会紧紧的围绕预定的教学目标来展开。通过系统的ESP教学,学习者需要掌握该领域具体的语言表达,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语言层面的具体应用。总之,ESP出现为我国的英语教学乃至我国的文化宣传工作都带来了很大的正面启发。所以说,大力推广ESP教学,不断提升其实践效果,是我国英语教学领域中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二、基于ESP视域下河北传统文化对外宣传创新思路分析

在上文中主要探讨了ESP基本的内涵以及其所具有的特点,作为一种专门用途英语,ESP在文化对外宣传过程当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尝试探讨在ESP视域下河北传统文化对外宣传的新思路。首先,做好文化分类。传统文化是指我国在历史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智慧的结晶,由于其体系比较庞杂,在进行具体的对外宣传过程当中,如果缺乏严格的分类,很容易导致出现“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现象,所以,可以按照河北传统文化名录来将其文化进行具体的分类。目前,比较常见的有饮食文化、风俗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建筑文化、地方戏曲文化,通过对这些文化进行分类,在ESP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习者进行不同类别英语词汇的归纳与总结,根据文化种类的差别,使用更加地道的语言来进行对外宣传。其次,要注意中外文化差异。河北传统文化对外宣传过程中,由于文化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地域性差异,这就导致西方国家在对我国文化了解过程当中会存在着一定的误解现象,因此,在ESP教学过程中,要引领学习者习得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比如“龙”,“红色”在东西方文化中差异极大。随着各种文化活动的展开,学习者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真实场景的历练,尽量使用欧美国家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方式,通过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逐步完善英语对外宣传标准。对外宣传是一个科学的过程,需要语言的严谨与准确,河北传统文化中很多事物都是当地特色,在进行语言翻译过程当中,会存在着一定的不统一现象。因此,应该更加注意专业人才的培养。政府文化部门应加大与高校的合作,在高校中专设针对特定文化门类的英语学习课程,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的形式,培养专业性强,水准高的英语文化外宣人才,实现河北文化对外宣传中所使用的术语的统一标准。

三、结语

ESP专门用途英语,它强调英语使用的专门性,传统文化对外宣传就属于一项专门英语应用领域,如何借助英语更好的助推传统文化对外宣传是我国很多地方语言教学中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尝试探讨在ESP视域下河北传统文化在对外宣传中如何不断的提升宣传效果,需要指出的是,ESP视域仅仅为对外宣传工作提供了方向层面的指导,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还应该不断地从对外宣传的文化氛围上,对外宣传的人员素养方面以及对外宣传的标准统一方面进行积极的改进与提高。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今后包括河北在内的我国传统文化对外宣传提供新的思考和建议。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176-01

中国行业服饰要独树一帜,必须要有自己本国的特色与内涵,恰如其分地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区域的气质,勿庸置疑,与民族元素合理微妙的结合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中国民族元素一直都是国内外设计师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灵感源泉。

中国元素已经成为众多的设计大师的创作灵感源泉,Giorgio Armani John Gallian的作品中以时尚,现代的语言向世界爱好时尚的人们重新演绎了中国传统元素的精彩与独到,并在西方掀起一阵阵的中国风。对于我们从事服装设计者来说,在设计中体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精髓,并上升至一定的高度探讨其作用是我们所肩负的重任。所以,关于如何将中华民族传统元素合理运用到代表中国形象窗口行业,航空业,如何提升她的国际形象,识别度,体现本土特色,是本论文开展的旨意所在。

首先中国有着衣冠王国之称,在五千年的服饰长河中,从商代的上糯下裳到汉代的深衣,从清代的旗袍至现今,我国的服饰文化体系可谓广博精深。我国的传统服饰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现代服装设计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其次民族传统服饰代表款式的相关设计元素解构。中国传统服饰的诸多元素都蕴含了我国人民的创造力与独特审美观,如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廓型、领、襟、开权等是传统服饰中最具标识性的细节,也成为传统服饰设计重点所在。

另外纵观中国服饰史,我国传统服饰色彩随着社会时代变迁而不断演变,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民族性特色。从历史演进角度来分析,传统色彩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为远古自然色彩,表现为对于自然的崇拜与敬仰;其次是制服设计的探索与研究色彩的形成;最后为近代色彩文化的发展。自然色彩是中国传统服饰色彩形成的最初形态。

再次民族传统服饰图案的元素构成。动物类纹样是首当其冲的。按类别分,动物纹样是民族传统服饰图案中一大类别,其中,龙凤图案是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图案之一,由于龙凤图案的本身所具有的传统内涵与造型特色,在国内外的作品中更是常见的设计元素。中国的龙纹经过无数代工匠的创造,通过对于自然界的多种动物的想象组合而成。凤纹,凤居百鸟之首,与龙纹同视为最具代表性中国传统服饰图案。它是象征美好的瑞鸟,常与龙并用。

自然、植物类纹样是服饰图案中的另一重要构成部分。牡丹早在唐代就有国色天香之誉,在民族传统服饰图案中是出现频率较高的纹样之一,其花型饱满绽放,造型卷曲优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凤穿牡丹是常用形式,为富丽吉祥的象征,千百年来都受到国人的推崇。荷花自有形态独具风格,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誉,它不仅有令人赞赏的品质,而且结构作为一种常用图案在传统服饰中沿袭下来。宝相花是古代的吉祥纹样之一,被称为宝相是吸收了牡丹、莲花等花型的特点,盛于隋唐时期,凭借优美的造型、吉祥的寓意,受到人们的喜爱,其使用范围广泛,在以龙凤、荷花、牡丹等民间吉祥纹样为主的团花纹样设计中常出现并运用。

装饰纹样要求美感与内容的统一,这是我国服饰艺术的特色。随着理学的发展,在装饰艺术领域反映意识形态的倾向性越来越强化,社会的价值观念,宗教观念都与装饰纹样形象联合起来,表现某种特定含义。

目前,国内对于航空制服设计研究相对而言还未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对于国内航空制服领域的研究中发现,航空制服设计对于传统民族元素的运用是一个重要趋势,这也论证了本人此文分析的立足点:即在航空制服中合理引入中国传统民族服饰文化不失为一条有效方法,将传统文化、形、意合理地融入航空制服设计中,体现具有东方文化与国际文化接轨的现代设计理念。

中国已经形成了国际著名的设计、制作、生产、销售基地和产业集群。许多世界顶级品牌在中国均有加工生产。中国的设计要高速发展必须抓住新的发展形势,加快产业升级,不断推出名牌产品,打造价值链营销,实现文化与工艺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篇11

这些著述分别从艺术的角度阐明了对于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已有论著从艺术理论为切入点分别将传统艺术中的哲学思维放在现当代艺术环境下阐述其发展态势,从绘画主张中探究其艺术教育的诸多现实问题。美国学者高居翰的《山外山》,书中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进行了深入地分析,阐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境界。[2]这些研究侧重学生从艺术中吸收并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借此提升自身的艺术素质,或进一步将思想纳入艺术表现中;或在艺术形式上提出吸纳传统文化。另外,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此作专门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和空间。

1.2对体会传统文化的促进作用

传统绘画形式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对传统绘画的影响及所涉及的中国文化的精髓引入课堂,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真正提升艺术课堂及学科的特色,使实践技能教学具有高效性和实用性。学生学习传统绘画艺术有利于提高艺术的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充分将历代文人绘画理论及相关国学精神渗透到绘画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水平,增强学生学习传统绘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其表现如下:第一,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深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解读和认识。第二,较为完备地分析学生在学习传统绘画艺术的基础上所达到的思想意识的升华,从而激发对于传统文化的正确解读。第三,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付诸于绘画实践,从而更好地指导其艺术行为。第四,更好地辨别和看待当下现代后现代艺术风格的流变,端正艺术学习的态度。第五,有助于国学的发扬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从而更好地提高高校艺术生的综合素质。中国传统绘画对中国传统思想进行了诸多艺术层面的阐释,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传统的绘画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既不是封闭的,也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中壮大自己,延续自己的,同时中国绘画又有自己一贯的连续性和规律性,如何解读传统绘画的精神实质,理解个中的深层命题。怎样品评可以感观、可以心观、可以画观的传统艺术,以及如何跳开传统绘画的皮毛之争,鞭辟入里,发现新见以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国传统文化在21世纪有非常大的潜力,但现在的在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相对匮乏,而且缺少兴趣,所以教师教学面临一定的难度,老师既要把正确的观念灌输给他们,又要保持教学的稳定性和把握一定的依据性,让学生学有所长和学有所依,从而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怎么看待传统,也是艺术教学中要明确的问题。中国的传统艺术是通过长期的传承,发展中又不断淘汰掉糟粕,增加进精华,经过长期的论证才得以传承的,而艺术发展是一个继往开来的过程,艺术的发展只有根植在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才能得到创新和发展,所以传统并不会束缚学生的创造,反而会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这样才能让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篇12

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文化思想要通过语言表述并记录流传。汉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影响深远,一直作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意识传播至今。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地位的不断提升、国际影响的不断扩大,汉语言文学以及由汉语记载和流传的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被世界人民关注。在汉语中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主要涵盖了儒、释、道等思想流派的主要观点。本文将从汉字、词语、短语、句子等几个层面解读汉语中蕴含的文化寓意。

一、 汉字造字理据性中的文化因子

汉字按照结构可以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合体字又分为会意字、形声字等。我国古人在创造汉字时把诸多关于宇宙、自然、人类社会等观念孕育在其中,也因此成就了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基础。如独体字“天”,在描述天这一客观存在时,我国古人借用了人类本身,在人之上的存在谓之天,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相存相依的观点。又如“中”,《说文解字》中注释“从口、,上下通”,取其上下左右平衡之义。这是一个合体指示字,“”从口的中间穿过。因此中字还可以引申为恰好或恰如其分的意思,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最为推崇的人生哲学――不偏不倚、不走极端、尊重客观规律、做出最符合事实的判断。《论语》中的“中庸”相当于现代社会的适中原则,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而由中字组成的“中国”、“中土”以及由中作为部首构成的“衷”、“忠”等也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汉语中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表达也与之形成了呼应之势。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修身之道要“文质彬彬”,其实也是在讲做人要文质兼修,协调发展。又如形声字,在通常理解中,所谓形声,一个表意义,一个表声音。如病字,“疒”表意义,与生病有关,而“丙”代表声音。病之所以能够代表一切与疾病相关的意义,与“丙”的存在是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也并不仅仅因为取“丙”发音才与生病的义项相联的。我国古人以天干配五行,对应自然现象与万物,其中丙对应火,并属纯阳之火。火过盛,人就会生病,一切病之源,都可以用中医阴阳失衡的理论来解释。同时我们又可以了解为什么中国人生病常常会说“上火了”,火与病在语义上是高度相关的。一个“病”字,包含了阴阳五行学说、包含了中医基础理论、反映了中国人最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里的“疒”表意义类别,而“丙”在表示本义或本源的基础上,用其发音来定义整个字的发音。

对外汉语教学界,一直存在着针对汉字教学必要性的争议。如果从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汉字的理据性及表意属性使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可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汉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特色所在,不应当被忽视。

二、 词汇来源与词性分类

汉语词汇根据词性可以分为实词与虚词。一般来说虚词在句子中起连接作用,不包含任何实际意义,也就谈不上包含任何思想。实词中又可以分为名词、副词、形容词等。例如名词中的“刹那”,作为时间单位源于佛教经典,具体计算为一刹那=900次生灭=0.018秒。其佛法内涵中所包含的生死观,使它从外来佛教用语进入到汉语日常口语中,除了表示时间长短的基本语义之外,仍然带有强烈的文化意味,以隐性的形式传递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又如形容词“和”,这个意象在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亮相全世界,作为最能诠释中国人传统哲学观、世界观、处世观的文化符号向世人传递出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以和为贵的价值观。与汉语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上善若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种观点对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来说,大有裨益,是汉族人的祖先贡献给世界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短语层面

汉语短语按照其结构的凝固性又可以分为自由短语、成语和惯用语等。成语和惯用语因其凝固性强、内部结构复杂,可以说是汉语中的特殊语言单位。它介于词语与句子中间,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汉语短语的稳定性仅次于语法结构,因此,我们可以说成语及惯用语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语言中的活化石,它利用历史人物、事件、自然环境、地域特色等元素大量凝结传统文化及人文精神的精髓。如“头头是道”这一四字结构中的“道”字,来源于道家经典《道德经》。《道德经》中多次出现的“道”可以解释为法则、规律、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属于传统思想体系中统领自然万物的永恒范畴。又如我们熟悉的“无中生有”这一四字结构,现在多用于描述制造本不应该出现的事端。但其本义是道家学派用来解释宇宙万物的来源,即世界本源的命题,讨论纯粹的唯物或唯心、一元或多元、有神或无神学说。再如我们熟悉的“庄子鼓盆”与“杞人忧天”,从人的生死及自然现象两个方面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刻舟求剑、楚人偷渡及其父善游三个成语又分别从空间、时间、人的变化方面来阐述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的这一命题;自相矛盾与塞翁失马告诉我们辩证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叶公好龙与杯弓蛇影阐释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郑人买履与邯郸学步反映了尊重客观实际、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性等等。这些成语通过凝炼的语言以及脍炙人口的小故事,阐发深刻的思想,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形见理”的特点。这一特点使东方文化区别于西方。

四、 语句与习惯表达层面

语句与习惯表达是语言单位中的最大结构,比成语等固定结构更能表示出完整的句义,因此比其他语言单位更能自由地展示内涵寓意。如《周易》中乾卦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凸显了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命题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处世观念。又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向我们揭示了人的认识是受到主、客观条件制约的;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发生、成长到消亡的历史过程。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字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交互影响。一方面,文化渗透在汉语的多级语言单位中,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着汉族祖先在创造这些信息符号时所赋予的文化内涵,东方文明似乎随处可见;另一方面,汉语言在承担人类信息传递的工具功能的同时,也为各种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平台,使内容庞杂的中华文化形散而神不散,始终活跃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得以完整保存,形成了中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也为汉语与中国文化的国际推广形成了天然的结合点。

参考文献:

篇13

一、将传统音乐文化引入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传统艺术、本土民族民间音乐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如何将其进行弘扬与传播,长期以来一直是音乐理论界关注的问题。无论科技如何发展,影音资料也无法把鲜活的、只在自然环境中由传统音乐家体现出的无形的力量和围绕着他们的文化环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相关音乐家也试图尝试再现过去的传统音乐,但只能是在形式、音符等外在因素上再现,根本无法表达出传统音乐文化原有的特殊内涵。因而,只有真正继承衣钵的艺术传承才能将本土音乐存留下来。在以往的传统文化整体发展过程中,各自独立的音乐团体或音乐工作者,通过下基层、采风挖掘整理而成的资料大都只在音乐理论中体现;但在我国,音乐文化主要是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来传播,可以说,没有传承就没有传统音乐的延续。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需要以人为载体,教育才是传承的重要手段。因而,重视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本土少数民族音乐教学,已成为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尤其在新时期新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潮流中,本土民族文化作为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推动中国及世界音乐教育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

因此,在高校音乐学院中设置民歌课,由有采风经验的专业教师授课,定期安排学生进行田野考察。使学生通过亲身所见、所闻,从实践中真正去体会民歌的鲜明特色和艺术魅力,并辅以理论分析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中国音乐文化的精髓。

二、传统音乐文化引入课堂对保护与传承音乐的贡献

在国际化的语境中,本土化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地处祖国边陲的黑龙江省并不因其偏远而在文化积淀及文化根源上有丝毫逊色,黑龙江流域地域广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同时,这里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域,这些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背景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黑龙江地方特色的本土民族音乐,而这些独具特色的本土民族音乐是我们应该认识并深入了解的。可是,就我国当前的音乐教育整体而言,仍是沿袭了学堂乐歌以来的“西乐”之路,对中国音乐,尤其是对种类繁多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就其深度与广度的研究可谓凤毛麟角,更极少被纳入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之中。故此,这对推动本土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也带来极为负面的影响。

中国音乐教育协会会长谢嘉幸曾提出“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的观点,但针对这一命题进行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其“不知道”“没兴趣”现象严重。这一答案把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使我们意识到,本土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发展刻不容缓,认识和了解本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已经成为当代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学校教育在传承本土音乐文化方面究竟具有什么样的责任、义务和功能?

通过本土音乐赖以生存的原生态社会文化背景去理解、分析和感受此音乐,并从中了解、体验这种文化,是当前国内外贯彻于音乐教育中的重要途径之一。仅民歌这一种音乐类型就反映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劳动的、宗教的、游戏的、爱情的等。在如此浩如烟海的音乐类别中,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擅长和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种类,进行收集、学习、研究,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有音乐基本技能及知识的积累,更能形成自己的个性音乐与追求,进而在音乐实践中归纳完善对本土音乐的认识。

三、本土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定位准确,方法得当

建立一套研究型学科体系,把本土音乐在高校音乐课程定位在研究型课程上,使该课程与其他的学科相区别。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学习方式可以采用田野采风、分组学习、资料分析整理、分类汇总等多样学习方式。在师生共同实践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去认识各民族音乐的类别与其表现形式的各异。

2.积累素材,发展创新

学生积累一定的音乐素材,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发展创新本土音乐。将本土音乐渗入到音乐教学中,加强本土音乐与其他相关教育课程的联系与结合,创作出一种将音响作为传播媒介,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叙事、达意、娱情的艺术。直接诉诸观众感官的视听综合影像,是区别于文学(文字间接形象)、造型艺术(纯视觉形象)、音响,把音乐的视听语言的运动性和时空自由转换,又使它突破了同为“综合艺术”的戏剧和戏曲的舞台局限。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