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4:2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民营企业如何发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295-01
一、实施产学研联盟,实现优势互补,有效解决发展新兴产业的要素制约
民营企业经历30多年的发展,经济实力大大加强。民营企业可以通过股权融资的办法解决发展新兴产业的资本需求。民营企业处在生产第一线,直接掌握市场需求信息和市场动态,有利于把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民营企业发展新兴产业,缺乏的是技术和人才,而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是拥有技术、人才、信息和科技成果。建立产学研联盟,是民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新兴产业的战略性重大举措。神硅公司的实践证明,产学研联盟能有效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神硅公司与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技术研发中心,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仪集团、日本NIC公司、德国Roth&Rau、意大利Baccini公司、德国Centrotherm公司等国内外顶级科研、生产单位建立了紧密的技术合作关系。
神硅公司已拥有一支现代化、规范化、国际化、专业化的光伏产业精英队伍。坚持科技创新,大力引进国际先进生产设备,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积极推进从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到工程安装和资质认证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为确保公司生产的产品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打下了扎实的技术基础。
神硅公司设立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连续三年研发投入共计1500万元,取得了6项新产品研发、11项专利、5项新产品批量生产,承担着国家新产品1项,科技部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项,火炬计划项目2项。两个项目被列为浙江省“双千工程”重点技改项目。获得2011年浙江省“千家成长之星”和“百家最具有投资价值企业”称号。目前5项新产品其品质优等,价格相对有竞争力,产品市销特色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低氧碳硅单晶及其加工片成为企业特色产品,它以优质、高效而广受市场欢迎;集成电路生产线用9英寸特种硅单晶,它应用领域特征明确,具有较强生命力;抗盐、碱、雾大功率太阳能组件,它适应于高原与沿海光伏发电应用的特点,在夹缝中创出了生机。
产学研联盟的实施,有效地提高公司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的研发能力,有力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在国内外光伏企业举步维艰的2011年,神硅公司生产硅棒201.36吨,同比增长35.28%;生产硅片763万片,同比增长68.43%;实现销售收入(不含税)23069万元,比2010年销售收入20073万元增长18.6%。神硅公司被评为2011年度现代企业创新管理二等奖,节能降耗二等奖,苍南县税收首超1000万元的纳税大户,获突出贡献奖。
二、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产品无重大质量问题
以质量立业,以质量为本,质量是企业的命脉。神硅公司通过对公司的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管理、过程管理、测量评价等七个方面的全方位认识,以推动卓越绩效管理。通过了ISO质量管理体系、环境体系和职业健康与安全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评审,为创建绿色企业打下良好基础。通过光伏组件TUV认证、CE认证、光伏组件国内金太阳认证,建立起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实践表明,建设一支能应对市场瞬息万变的核心技术及技术团队是企业发展新兴产业的根本,符合主流市场产品的技术储备、技术改进和技术稳定是企业坚实的基石,几年来,神硅公司对外销售的硅片、方棒,均未发现重大质量问题,也没有出现产品退货情况,总体质量情况客户是满意的。
三、建立能驾驭企业发展的团队,保障公司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现代企业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构建一支和谐的有驾驭企业发展能力的企业团队尤其重要。企业高层的领导决策能力,中层干部的管理协调能力和基层组织的执行能力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发展水平。在市场不景气,方向不明确,企业赢利能力不足的时候,如何最大限度保留企业团队精英的谋划地位,决定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战斗力。通过目标责任制管理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影响,以组织和领导个人魅力培育员工的企业忠诚度;通过充分满足团队成员不同的个人目的以达成企业的共同目标;以权力分配、业绩评估和激励政策紧密结合的方式来确保公司目标任务的完成;以大力培养和提拔企业内部优秀员工干部为主、引进空降兵为辅的人才战略计划的实施,将公司总部、江西子公司和上海营销中心进行人才资源有机整合,摒弃各自为政,以达到企业团队的形成;大力推行薪酬体系改革和全员的绩效考核,形成从高层、中层到基层的业绩考核体系,使之成为真正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团队。
参考文献:
1.宗晓虹.我国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及问题[J].湖北社会科学,2004(6)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民营企业借助灵活的经营机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日益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但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移,民营企业原有的优势正逐步弱化,以前被掩盖的诸多缺陷正逐渐暴露出来, 自身障碍与外部障碍己严重制约其健康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民营企业在市场化运作和法制化运作方式下也面临着进行重新定位的问题,针对民营企业目前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本文从民营企业现实障碍入手,分析总结了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因素。
无明确的发展战略盲目进行多元化发展
企业发展战略主要是规划企业发展方向、目标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一种全局性、长远性的决策。目前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缺乏整体战略意识,无明确的发展战略规划,对日益加剧的竞争环境估计不足,没有拟定企业各层次目标体系。具体表现在:没有明显的优势产品,缺乏核心技术能力和核心经营管理能力;生产经营项目繁多,生产经营转向频繁;投机思想较重,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现象。
从战略发展来看,企业在趋于有效经济规模以前,实施多元化经营往往是不经济的,一个企业多元化经营程度越高,协调活动和可能造成的决策延误就会越多。与其说企业的多元化是出于调整企业单一产品、单一产业结构,分担企业经营风险的考虑,还不如说是企业在初创期追求高额盈利的一种短期行为。
从规模来看,民营企业的规模离有效经济规模普遍较远。常常不考虑自身发展和适应能力, 在产品尚未取得优势下冒然进行经营转移,盲目扩张,结果导致有能力投资,没能力经营的软肋,从而使企业对市场灵敏度降低,产品线过长。
技术创新能力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卖方市场下,由于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这种同质化的经营管理模式降低了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探索成本,但随着市场的饱和,竞争的加剧, 民营企业面临缺乏足够的技术积累和产品开发经验,不仅没有进行进一步创新的能力,而且难以进行必要的替代技术开发。当前,企业间的竞争直接上升为企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对抗。仅仅靠简单模仿其他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技术产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经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我国民营企业从起步到现在,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一直都比较薄弱,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源、成本、人才等优势是无法替代知识产权的,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也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立足。
从整体上说,大多数民营企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缺乏同其他企业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和一套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知识库。
管理水平低经营者素质不高
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往往就是企业的创业者,其管理水平较多停留在经验管理阶段,对经营管理缺乏科学系统的了解。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经营者也意识到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绝大多数都流于形式,仅仅停留在表面上。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制度不健全,普遍缺乏人员考核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某些制度相互矛盾,尤其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这种现象更加突出;不考虑企业的管理需要,内部授权权利边界不规范,管理职责混乱不清;管理模式僵化,生搬硬套,照抄照搬成功企业的技术、经营管理模式;管理者素质较低;有时还出现造假卖假、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企业通常采用集权化领导,决策权控制在家长手中;这往往导致经营方针或投资决策的重大失误;“近亲繁殖”现象严重,家族视其与外人的亲疏程度选择性地录用。
不难发现,在创业初期,这种非正规化的组织管理由于市场的高度适应性对促进企业业绩的提高与资本的积累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随着企业从谋生、维持到发展阶段,企业面临的经营问题越来越复杂,对资源整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受安全性、创业成本、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始终未能建立起一套与市场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但这种简单明了的管理方式往往成为了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更有效率”的美丽托辞。
融资渠道单一筹资规模有限
近年,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困难重重。据统计,占GDP增长贡献率2/3的民营企业仅能获得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15%左右。这与民营企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是极不相称的。
根据国际金融公司(IFC)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调查显示,我国民营企业在创业阶段几乎完全依靠自筹资金,90%以上的初始资金都是由业主、金融机构的抵押贷款、合伙集资等内源性筹资方式筹集,并通过其他方式再投入。同时,民营企业规模小、资信度低、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因素也限制了其利用资本市场。
从外部环境看,第一、我国一直没能较好地发展起一个与非国有产业部门相适应的非国有金融部门和与民营企业需要相适应的非国有中小银行, 其融资来源主要是信用社和商业银行,所需要的资金需求量已远远超过它们的贷款能力。第二、我国的产业政策仍然倾斜于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国有银行主要还是重点支持国有企业的脱困和改制,对于民营企业支持有限。第三、随着金融机构越来越注重内部监管,民营企业贷款普遍存在抵押担保难、跟踪监督难和债权维护难等问题,同时,国有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需求也存在“惜贷”心理,不敢贸然向其提供贷款。第四、直接融资渠道狭窄,政策缺乏公正性。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育尚未成熟,为尽量缩减资本市场的风险,保护其稳健运营,对民营企业面向社会公开发行债券有诸多限制。第五,外资已经对内资形成冲击。外资的大量进入,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内资的投资空间。
法制环境不健全企业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随着民营企业的壮大,政府政策与企业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直都没有相关的政策来扶持民营企业,在以国有经济为代表的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等领域,行政性资源配置方式依然占据重要地位,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管理仍然按照不同所有制下分类管理的方式进行运作。
法制环境方面,我国没有一套系统的法规来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企业长期在无法可依的状态下发展,当权益被侵害或出现经济纠纷时,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尽管《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法规确立了以平等市场主体为特征的新型法律框架,但在一些具体的立法中,民营企业仍然不被重视甚至受到歧视。虽然我国也出台了一些调整民营经济的法律法规,但仅仅是对企业某些具体活动加以局部调整,并没有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高度对民营经济进行认知和立法;其次,某些法规的模糊性也造成民营企业发展无所适从,难以把握准确的经营机会,这在当今转型经济背景下显得尤为明显。
产权关系模糊结构单一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民营企业中,独资企业占40%,有限责任公司占46%,合伙企业占14%。家族在企业产权上处于主要地位导致了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制约了企业广泛筹集资金,不利于企业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形成了资本扩张的“瓶颈”。许多企业不管是打着集体经济的幌子,还是以靠在公有制单位名下的隶属企业身份出现,其性质不清、产权不清、民事责任不清,不仅不便于宏观管理和司法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私营企业发挥其天生的市场主体优势,独立地做出决策,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求发展。
目前,民营企业整合国有企业正在成为趋势,但效果确不甚理想,主要是国企资产剥离不彻底,民营企业难以运作,而且我国民营企业这种终极产权建立在家庭上而不是自然人的基础上的现状,导致了在产权中存在大量的超经济行为,在超经济权利的影响下,企业的产权总是不清晰,容易造成产权虚置。另一方面,在发展初期,企业关注的焦点是怎样把企业做大,财产如何积累,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关注的焦点就转向利益分配,制度上没有分割财产的限制,主观上有了分割财产的意愿,企业的法人财产最后不得不分割了事。
参考资料:
1. 吕政、郭朝先,《我国民营企业的新发展》,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1
2. IFC对中国私营企业融资问题的调查[J],中国投资,2001(1)31-39
3. 陈锡文,我国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中国经济年鉴,1998
4.邓娟,《私营企业的爆发式增长》,《商界》,2003.3
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不断升级,其影响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最初的预想,并不断的向全球蔓延。现如今,这场史无前例的金融风暴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各个方面。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也难逃其影响。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采取何种策略应对危机,其策略是否具有科学可行性,还可以采取哪些策略和措施来积极应对危机,从逆境中“逆流而上”,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大背景下寻求企业自身发展的契机,这些都是本文要探求和解决的问题。
一、世界金融风暴中的民营企业现状
总体来说,金融风暴影响到了大多数民营企业。有这样一组调查数据:有50%的企业认为金融危机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影响的程度很大,30%的企业认为影响程度较大,20%的企业认为影响程度较小,企业认为没有影响程度的基本没有。可见,大多数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我们从行业分类角度和地域地区差异角度分别进行对比分析。
1.行业分类角度
在行业上,尤其以制造业、钢铁贸易、化工行业和餐饮行业等企业受到的影响更深。大家都感到,虽然正处在酷暑,可金融危机还是带来了阵阵寒意。
调查显示,房屋建筑领域和制造加工领域受到=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较高。房屋建造领域私人投资项目较多,此次金融危机使许多私人财富缩水,私人投资的房屋建造项目将大幅度减少。而由于房屋建设并不具有国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即便是国家投资的房屋建造项目,也在大幅减少。鉴于此,此次金融危机对制造和建筑业影响大也就不足为奇。
2.地域地区差异角度
很多民营企业负责人和决策者普遍认为,从目前金融危机对全国各区域市场的影响看,金融危机对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影响最大,在我国涉外贸易比较多的沿海省份如广东、海南、浙江、福建等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较高,这些市场的风险也比较大。
从对民营企业负责人和决策者的问答对话中,民营企业普遍看好中部省份和地区,认为这些地区还存在较多的市场机遇;西部地区将受到的影响有限;中部省份和地区未来建筑业发展势头较好;而对沿海开发的部分地区持不乐观态度,认为这些地区未来仍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二、面对危机民营企业采取的应对策略和方式
面对不容乐观的现状和日益严重的危机,民营企业纷纷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以不同的方式来应对危机。应该说,面对危机,反应各异。有的企业还沉浸在痛苦之中,并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来应对,依然持迷茫和观望态度:有的企业却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采取行动,应对变化形势,努力化危为机。
总体来说,以下做法反映出了面对危机时,民营企业管理和决策者的智慧和冷静。
1.迅速应对,积极高度重视。危机没有到来时,看不出企业的不同。危机真正到来了,企业间的差距也开始显现。优秀的民营企业,平时就注重提高自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他们研究对策,制订预案,迅速应对,规避风险,将危机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2.巩固现有市场份额,力争减少贸易损失。以工程建设和制造业为代表的受危机冲击最大的民营企业们,面对危机,他们积极主动地和合作厂商联系,巩固已经拥有的市场份额,留住客户,守住已经打下的“江山”。
3.在谨慎中大力开拓新的市场。危机下,谨慎的寻找和选择新的合作客户是至关重要的。很多民营企业加大力度开拓新的市场,将企业的重点转到一些受危机影响小的行业和地区,以规避风险。
三、民营企业还应该采取哪些方式和策略积极应对危机
面对危机,民营企业如何最大程度挽回和减小损失,在逆境中保住既有市场既有效益,并迎难而上,逆境中寻找到新的契机,并取得发展,这是每一位民营企业家和决策者们苦思冥想的问题。
总体而言,民营经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依然较大,部分企业在经历着金融危机的考验和磨练。面对企业的实际生存状况,我们更应该思考现状背后得出问题的本质,无论是在经营发展中裹足不前的困难企业,还是受危机影响不是很大的企业,透过表象看清楚内在才能就应对危机作出探索性思考,为广大民营企业的发展提出有效科学的建议,以此来推动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1.瞄准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金融危机既是挑战也暗藏着机遇。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应该善于抓住时机,审视自身不足,对于不适应新形势下的传统产业结构,要积极调整。
2.多方面拓宽融资渠道,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一直以来,资金不足融资困难都是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在经济危机中,这种瓶颈的制约作用尤其严重。作为民营企业,要积极拓宽融资的渠道,注重企业自身诚信建设,以便在需要是能顺利从金融部分得到贷款。同时,民营企业要调整自身资金回收过程,加快回收的力度,防止企业资金链的断裂。
3.重视企业的自主创新,依靠拳头产品,扩大生产经营。
一、我国民营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发展出口贸易的现状
1、从民营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数量与质量来看,广东、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要好于其他地区;而从单一地区的企业来看,大企业要明显好于中小型企业。
2、许多民营企业建立企业网站,或跟一些国内外著名网站如阿里巴巴、环球资源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积极利用专业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和产品信息,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3、一些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为了更好地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在企业内部还积极实施ERP工程,建立健全内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成本核算、业务管理等的网络管理和信息共享。
4、实现从浏览、洽谈、签约、交货、付款等全部或部分业务的自动化处理。
5、参加网上开设的全天全天候的交易会,积极应用电子商务新手段。
二、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
1、一些企业主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的企业主思想比较保守,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不强,不愿对原有的贸易模式进行创新,对电子商务的概念也比较模糊,他们对发展电子商务基本持观望态度。
2、一些大的民营企业由于资金实力雄厚,各方面人才较多,对发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比较高,而一些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原因,没有开展电子商务或者开展电子商务相对较少,电子商务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3、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相对还较低,多数停留在将B2B电子商务理解成网络推广和网络营销的层面上,B2B电子商务还没有完全达到真正商务的功能。
4、大部分中小型民营企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缺乏,据本人的抽样调查,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一般销售人员在2-5个,而既懂国际贸易又懂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就更少。
5、信息的更新不够及时,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建立企业网站后没有专人负责网站的管理与维护,信息更新较少或不够及时;对客户的询价回复不够及时,没有建立完整的客户跟踪系统,导致电子商务的效果不能够很好体现。
6、网络安全问题使一些民营中小型企业对网上交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持怀疑态度。
7、商业信用问题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广泛使用。
8、电子商务法律法规、标准化和网络的支付制约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三、理论综述
电子商务拓宽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范围。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两国的比较优势不同,通过交换可以使双方获益。传统的比较优势包括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等,但是在网络经济社会,信息成为了又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资源可以部分地替代其他资源。发展中国家原先由于资金不足造成的劣势可以利用信息的优势进行弥补。
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市场局限,建立了一个网上“虚拟大市场”。由于信息科技的发展与网络的普及使得各国间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得以实现,突破了传统市场必须以一定的地域空间存在为前提的束缚。全球贸易市场由此形成了一个以信息网络为纽带形成的统一的“大市场”,促进了世界经济市场全球化的形成,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电子商务的应用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贸易效率。交易成本是指交易者之间协调活动时产生的成本。威廉姆斯提出,交易成本包括事前谈判及协议成本,事后执行和管理成本以及纠纷发生时的补救契约成本。科斯与威廉姆斯都认为交易成本占了商品价格较大的比重。而通过电子商务,企业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文件处理成本等,从而显著降低交易成本,降低产品的价格,有利于在市场上占据优势。
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与贸易效率。电子商务与企业生产制造活动相结合,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更贴近市场的需求,有助于提高企业对市场反应的敏捷性和适应性。
四、促进民营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发展出口贸易的对策与措施研究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要“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要“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并且,我国已将电子商务产业纳入到“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可见我国政府的重视。
因此我国民营企业下一步应当将发展电子商务作为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将信息化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重要举措来抓。
1、政府应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完善相关的经济法规,以保障电子交易安全,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2、政府要大力宣传、推广开展电子商务,促进外贸企业的电子商务建设。如每年可举办“外贸企业电子商务技术讲座”等一些公益性的培训,使企业提高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度。
3、地方政府可以建立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电子商务平台,帮助企业更为有效地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比传统展会更为国际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在线交易。如宁波市建立了“宁波出口网”和“网上消博会” 这两个具有宁波特色的电子商务平台。“宁波出口网”汇集宁波市本地企业,打造宁波品牌,成为外销员和工厂的互动平台、寻找货源的最佳基地。
4、在近期,政府要继续对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实行财政扶持或奖励政策,扶持电子商务创业企业、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
5、政策要支持建立电子商务出口信用体系,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要建立外贸企业B2B信用评估体系。
6、大专院校要培养复合型的电子商务人才。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大专、本科生基本都开设了电子商务这门课程,但是这些学生往往重视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实践,而缺少电子商务方面的实践活动,到民营中小企业后还不能一下子适应电子商务业务的要求。
7、考虑到企业规模与资金实力,民营中小型企业更多的应当借助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从而降低成本、减少风险和提高服务。
8、企业要创新业务流程,拓展电子商务范围,提高运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9、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中注重诚信经营,建立与推广自己的出口品牌,不仅要比价格,更要比信誉、比质量;同时也要注意规避外贸电子商务中出现的一些风险。
参考文献
[1]李波.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影响[J].中国经贸,2012(12).
随着国家对民营企业扶持力度的加强,我国民营企业已经得到了飞速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和整体发展起到了推动性作用。但就目前为止,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多数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多会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优势,能够极大的降低企业成本,且由于家族成员之间互相信任度较高,便于开展财政方面的相关工作,在增强企业效率的同时,能提高企业经济收益。而在企业成型后,“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弊端就会日益显现,以亲情为桥梁的管理模式,会造成企业产权结构过于单一,使得外部环境资源无法实现多方面融入,严重阻碍了企业与外部进行产业融资,从而导致企业无法筹集更多的资金来壮大发展规模,从根本上限制了企业发展与经济效益的提升。
家族式管理模式不利于人才的引进与录用。由于民营企业过度依赖家族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无法胜任重要的工作岗位,导致企业人才流失,难以留住人心。如今专业人才的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它不仅削弱了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还削弱了企业整体实力与核心技术。
管理模式的不健全,多半是由于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结构,以及对企业决策层约束力度不够等原因造成的,进而导致企业出现一人独大的情况,影响企业经济的长远发展。在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保障下,家族式管理模式容易出现经营与投资等方面的失误,造成企业内部混乱;在企业内部无法形成有效的民主管理模式,而内部职责与财务收支的不规范管理,会使得企业内部存在产权不清与内部消耗的情况。
2.企业缺乏自主品牌与技术
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应具有一定的危机意识、自主产品与技术,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而这些恰巧都是现阶段的民营企业所不具备的。由于我国民营企业起步较晚,且多以中小型规模为主,这样的规模决定了企业不能兼顾企业运行与技术革新,导致大多数民营企业多采用产业跟随策略,追求短平快的企业利益,无法形成属于自己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因为企业市场竞争过于严重,且民营企业的传统观念又太过陈旧,导致创新能力与竞争能力的缺失,产品性能过于单一等状况出现,使企业缺乏市场控制能力,造成民营企业效益下滑。
3.企业中专业人员的缺失
民营企业在日常发展过程中会存在工作人员技术含量低下等一系列人力资源问题,所以迫切需求大批量专业人才对企业相关部门进行专业化的管理。但由于民营企业创造者多数不具备管理等方面的才能,且缺少相关方面的认知,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出现混乱;另外员工管理机制的缺失,使得工作人员对工作缺乏热情,容易出现消极怠工和离职等情况;员工总体素质低下,而企业又不能及时针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工作培训,则会影响到企业整体发展,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民营企业在转型中谋求发展的对策
1.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
民营企业要不断完善自身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改善民营企业整体经营环境,为企业成功转型做好准备工作。由于民营企业多以中小型家族式管理模式为主,各管理环节协调能力较差,在转型过程中民营企业必须要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控制资金流动,不进行盲目投资,为企业成功转型提供资金支持与保护。企业还要促进专业团队与员工的管理协调工作,通过不断创新,做好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型工作。
企业在转型后要不断总结以往工作经验,打破过去传统的产权结构,大力吸引外资注入,从而夯实民营企业管理基础。民营企业可以通过与其他民营企业互相参股的方式,实现对企业股份的改造工作;企业要确保部分股份流动性,通过流动股份吸引优秀专业人才进入企业,逐步实现企业社会化。
建立专业的管理经营团队,是实现现代化民营企业管理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时间较短,一时间很难将“家族式”管理模式彻底剔除,只能逐步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进而完善企业管理机制。
科学化企业管理机制的建立,使企业面对重大问题时及时予以相应的解决办法。相关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企业自身利益进行决策,以彻底改变原有的“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企业要在适当时期设立法人代表,以形成企业内部约束力,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生产运行效益与整体管理水平。
2.企业加速产业升级
民营企业要依靠自身力量,在内外共同作用下,实行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不断提升企业竞争意识与品牌意识。企业要针对产品进行分析与探索,从根本上找到产业的问题所在,大力注重产品研发与创新,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做好品牌战略计划,为企业转型做好准备。
3.推动企业技术发展
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较晚,为尽快赶上整体民营企业发展速度,要采取灵活的运行策略,以推动技术革新为基础动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而优化与改造民营企业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民营企业还可以与其他大型企业进行合作,通过积极参与大型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并将相关技术运用到自身企业技术创新中;企业应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使其能够发挥自身最大优势,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4.企业要做好市场创新工作
民营企业要积极打破传统企业生产观念,通过对国内外市场的了解与探究,做好市场创新工作,寻找有效的销售渠道,更好地推动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还可以寻求与外资企业进行合作,利用跨国公司销售渠道,来开拓民营企业的销售市场,提高自身知名度。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品牌战略的实施与保障,充分发挥我国民营企业自身优势,以适应国际市场对产品的要求。企业要按照国际标准,尽快通过国际认证,用最优质的产品与最低廉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在对外贸易的同时,要注意品牌商标等保护意识,从根本上维护企业根本利益。
5.政府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一、“新36条”下保定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机会
在中国,民营企业创造了80%以上的新产品,65%以上的技术专利。我国95%以上的中小企业是非公有制企业。在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较小的地方通常是民营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比如浙江的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1,比全国平均水平3.3:1低很多。
保定民营经济在保定经济发展中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截止到目前,保定民营经济数量达到27.2万个,从业人员267.5万人,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数量为1149家,且每年呈上升趋势,在2012年的1~10月份,保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8家,在保定市排名第一。2012年,保定民营企业完成投资总额为1381亿元,比2011年增长46.8%,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69.5%;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474亿元,比2011年增长20.2%,占全市GDP的68%;民营企业上缴税金占保定财政收入的74%。由此可知,民营经济已成为拉动保定经济快速发展的加速器。
为了推动我国民营经济更快的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国务院在“非公经济36条”颁布5年之后,于2010年05月13日再次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36条)。截至2012年7月1日,国务院关于各领域引导民间投资的实施细全部出台。“新36条”实施细则指出,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市政、铁路、能源、水利、电信等多个领域。“新36条”及相关领域细则的出台为保定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如何借助“新36条”之风使保定民营经济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这是加快当前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保定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民营投资领域仍受多方限制
虽然“新36条”明确提出“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对于可以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和其他公共服务领域,应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市政、铁路、能源、水利、电信等多个领域对民间资本实行开放。然而在保定一些国家投资的“铁、公、基”项目基本上都是有国企来承担;金融、能源、医疗、文化教育、城市公共服务等项目对民营企业的开放也非常有限;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民营企业的扶持仍然欠缺。
(二)民营生存政策环境不完善
虽然自2010年5月13“新36条”出台后,历经两年多的时间,截至2012年7月1日,国务院关于各领域引导民间投资的实施细全部出台。然而细则并没有给出具体性意见。比如在原铁路部出台的细则中,诸如哪些干线线路民营企业可以参与、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运营价格如何核定等都没有给出清晰的界定。而民营经济的发展更多的寄希望于当地政府具体的细则上。自2011年开始,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山西、湖北、重庆、四川等省市陆续出台地方细则,明确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相关领域。“十五”以来,保定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来引导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虽然我市出台的政策性文件并不少,但大多是文件缺乏具体的实施和操作细则,针对性差。如何根据“新36条”出台符合保定实际情况的地方细则是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
(三)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由于民营企业大多规模小、信誉透明度低、财务不规范、缺乏专业人员等特点,加上商业银行受经营体制和各种规章制度的限制,使得民营企业获得商业贷款难度大,或者要承担非常高的融资成本。我市虽然近几年通过推动信用、担保服务等方面帮助民营企业融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唐山、秦皇、岛邯郸等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更大了。对于民营企业即使能够拿出好项目,中小企业也往往因自身存量资产不足而找不到合适的担保机构,得不到信贷的支持。由于资金短缺,即便是能源、电信和铁路等领域对民营企业开放,民营经济也很难进入。
(四)民营企业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保定民营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型、粗放型的企业,导致产品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生产效率、风险抵抗能力差。其在产业结构方面良莠不齐,既存产业结构层次低、模式雷同、重复建设严重、创新能力弱的中小企业,也存在着附加值高的中小企业,如部分优秀的高科技企业。整体来看,保定民营经济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其核心竞争力不足。
三、“新36条”下的保定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优化
(一)进一步放宽民营经济的进入领域
“新36条”放宽了民营企业进入市场的领域。因此保定市应在“新36条”的内容指导下,放松对保定市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限制,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利润率较高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和垄断行业。市场准入的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要公开透明,对各类投资主体实行同等对待,对民间资本不再设置附加条件。
我市处于经济建设的初级阶段,因此重大基础性建设的需求依然比较旺盛,在这些建设项目中,除了少数涉及国家安全和保密需要的项目以外,都应当对民间资本敞开大门,放手让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合理降低国有控股企业中的国有资本比例。民营企业在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过程中。让民资“接力”政府投资成为“稳增长”主力;要激发民资活力,拓宽民资渠道,引导民资进入垄断领域。
(二)完善民营企业的生存法律环境
北京市作为较早新36条地方实施细则的城市之一,京版细则中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热力场站等北京市政基础设施,以及医疗、教育、政策性住房等公共事业,将成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的重点。虽然河北省在近日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鼓励民资更深入地参与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建设,但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保定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具体的细则应该包括:通过法律的形式来规定哪些领域民间资本是可以进入的,进入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进入;民间资本进入后如何进行管理;民间资本如何从进入领域中退出等等。
(三)改善民营经济的融资环境
由于资金短缺,即便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建设等领域民营企业开放,民营经济也很难有力承担。因此急需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一是银行及相关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民营经济的融资支持。比如通过建立对民营信贷的专门机构和专项信贷资金;建立多种资产评估体系,比如通过建立健全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通过版权、商标权、技术专利、品牌价值等作为质押物来帮助民间文化企业融资,加大民营企业对保定市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二是政府加大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保定市政府出面投资建立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担保公司或机构,为我市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降低民营企业融资的难度。通过对支持力度的加大,降低民间资本的投资风险,提高其积极性。比如苏州市政府投入了50亿元发展了57家担保公司,银行对此非常信任,民间投资者融资难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三是建立民营专项资金,为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政府通过建立专项资金,为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一方面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政府指引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平台。
(四)促进民营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2013年成都市财政就安排了1亿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民营企业调整结构和转型升级。2013年8月28日,成都市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同时要求各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应向民营企业倾斜,2013年,市本级支持资金总额要达10亿元以上。
因此保定市在“新36条”的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在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取措施促进我市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1.增加对民营企业的科技支持力度。一是通过税收优惠,鼓励民营企业增加科技能力来提升自身的创新水平。二是帮助民营企业建立技术开发、研究中心,提高对民营企业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力度。三是鼓励民营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鼓励民营企业加快技术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2.建立专项投资基金推动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建立民营企业产业投资基金来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发展成为特色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集团化公司。继2006年底中国第一只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基金获准成立后,产业基金已在我国进入稳定的发展阶段。截止到目前,河北省组建并获得了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河北沿海开发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该公司将为河北省沿海产业重点发展项目提供资金支撑。保定市可借鉴此经验在保定范围内建立民营产业投资基金,对重点产业进行资金支持。比如可以建立高新技术产业专项投资基金,用来为我市新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几大重点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加快这些产业升级的进度。
参考文献
[1]林智军.民间金融发展对我国经济效应的分析[J].民营科技,2011年08期.
[2]李义平.制约民营经济深入发展因素探析[J].人民论坛,2011年02期.
[3]冉光和,张冰.财政金融政策对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1期.
[4]冯建生,张庆侠.民营经济市场准入的立法完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一、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现状
民营企业在1978年出现,从此之后,民营企业开始有少量的出口,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伴随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给民营企业带来了机遇,使企业的出口额增加,由原来的57%增加到了75%,高于国有企业和其他外资企业,从中可以看出,民营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潜在力量。
随着我国对民营企业的重视,民营企业也得到了许多政策的支持。从入市以来统计,民营企业进口额年增长在2004年是136.2%,出口额是137%,比同期全国进出口的增产率高105.4、104.6个百分点。在2007年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分别是1226.9、2976.8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额的13.3%、24.4%。民营企业对外投资也在逐渐的增加,据统计,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对外投资总额是906.3亿,分别分布在172个国家和地区。也有不少民营企业在国外开拓了市场,通过与外国企业的合作,来发展民营企业。
二、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1)对外贸易市场结构不合理。我国出口的产品大部分是纺织品、化工、服装等,这些外贸产品,相对简单,技术含量不高,产品差别化水平低,因此形成了不合理的对外贸易市场。正是由于这些单一的产品和不合理的外贸市场,导致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狭小,发展速度受限。在狭小的空间里发展民营企业,必然会对民营企业造成重大的伤害。因此,民营企业在对外贸易市场中的发展不合理,又由于单一的管理结构,使企业无法适应复杂的国际市场。
(2)民营企业管理模式陈旧。在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科学管理模式更加缺乏。在对外贸易中,企业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因此科学管理模式缺乏,是对外贸易发展中的最大瓶颈。由于管理模式的老化,企业中的决策或者政策,把握不准确,因此在实际的对外贸易中,会出现不该出现的贸易事件,使企业对外贸易中造成不愉快。此外,一些民营企业主要是家族企业,在管理民营企业时围绕着家族关系来进行管理,导致在管理具有局限性,也会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影响。
(3)人才的缺乏。中国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因此,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引进人才上存在严重的问题,比较缺乏。如此,以农民工为主要力量的民营企业,由于文化水平低和技术水平有限,导致了民营企业生产效率低,不能满足民营企业的发展和需求。
(4)品牌意识不强。对于一些民营企业而言,在国际贸易中只顾得看眼前的利益,不注重品牌的建设。如果企业可以建立在国际市场上站立的品牌,就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但可能因为投资过大,市场对许多因素无法测量,管理和销售无法使用有效的模式,导致企业的风险过大,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也是很难承受的。
三、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1)优化市场结构,使贸易结构多元化发展。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是结构过于单一的国家,在现代化发展和进程中,由于国际市场体系的需要,所以合理的贸易市场结构,丰富的产业结构是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新领域。在新的贸易市场发展中,贸易结构多元化,会给高科技贸易产品带来新的发展领域,同时也给我国经济体制的完善带来进一步的措施。
(2)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民营企业大部分是家族化管理模式,现在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创新管理模式。在管理模式上,民营企业也可以采取专业化管理的管理模式,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结构,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来说,可以增强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时可以有效的给民营企业带来优化的营销策略和经营模式。
(3)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民营企业的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实现有效的人才队伍的建设,对民营企业来说还是存在的主要问题。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现代化发展。大部分民营企业以农民工为主,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管理培训和科技的培训,以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使他们在未来民营企业的发展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其次要引进人才,使民营企业的人才队伍加大。
(4)加强自主品牌的建设,促进企业的发展。许多企业没有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所以缺少品牌产品对我国民营企业来说不占优势。企业通过建立自己的品牌,从而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知名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中占有市场,与其他品牌竞争,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对于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从民营企业的现状和问题、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人才等方面来谈如何实现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如果能切实的去实施这些方面,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将会是一大进步。同时,应尽可能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以及政府给予政策的扶持,从而使民营企业有更强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龚晓菊.制度变迁与民营经济发展研究[M].武汉:武汉大
学出版社,2005.
[2]戴馥心.民营企业进出口贸易陷阱及其防范[J].黄冈师范
学院学报,2007,(4).
[3]王岩,何山水.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策略[J].边疆经济与
30年中,民营企业创造了极大的社会财富,为中国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披荆斩棘的艰苦创业中,他们开拓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局面,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民众就业的主渠道和自主创新的生力军。不仅如此,作为市场经济的探索者,民营企业对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思路。
更重要的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唤起了这块沉睡的土地,激发了中国社会无尽的创造活力。徜徉在琳琅满目的超市,望着一张张充满快意的笑脸,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时代脉搏的跳动展示出的这种活力。“下海”创业,兴办民营企业,成为改变无数中国人命运的选择,也让中国大地涌现出海量的财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经验,鼓励民众创业、发展民营企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最为凸显的一条基本经验。
而且,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主改变了过去远离政治的态度,开始在政界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华和影响力。但由于其自身发展尚不成熟,因此决定了其在政治参与上的不成熟和不平衡。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民营企业主具有双重政治性格,如果没有良好的约束监督机制,他们的参政可能会给公共利益带来损害,国家和执政党对此必须有清醒而长远的认识,并且作出相应的战略安排。
在走过了30年的发展之后,民营经济进入了“三十而立”之年,民营企业发展也走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口,国际与国内市场环境变化以及自身管理与成长中的矛盾构成了重大挑战。民营企业在融资、税负方面仍受到不公平待遇,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新形势下,我国民营企业低成本制造的竞争模式正在遭遇全球范围的挑战;与此同时,公众要求民营企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民企自身的管理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也面对更大的挑战。这一切都迫切需要民营企业作出战略性调整。
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发展的灵魂与助推器,是企业决策者对企业的性质、目标、经营方式的取向所做出的选择,是为全体员工所接受的共同理念。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为了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重新认识企业核心价值观体系,营造出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
一、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含义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指企业对自身为什么存在,怎样生存,发展的目标是什么等一系列本原问题的基本认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企业本质的和持久的一整套”原则。是企业在其一切活动过程中坚持不懈,努力使全体员工都必需信奉的信条。它具有“买不来、偷不走、拆不开、带不动”的特点。它是指导企业所有行动的根深蒂固的原则,是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如何处理内外矛盾的一系列准则,如企业对市场、对客户、对员工等的看法或态度,它是企业表明自己如何与外界共存的主张。是企业文化的基石。
二、企业核心价值观建设对民营企业的作用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基本价值判断,它潜在于人们的意识深处不易察觉,但影响和支配着企业决策和其他行为,因而至关重要。在不同的社会条件或时期的企业个体,则会映衬出一种永恒的东西。在一个企业内存在一种被人们认为是最根本、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价值标尺或价值单位,该企业常常以此作为价值判断的基点。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和文化共同体,在其内部必然会形成自有的本位价值观。这种核心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个性,制约着企业的行为,规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
例如,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广汇集团作为一家地方民营企业,其成长历程充满艰辛。以几万元资本起家,从几个人的小公司发展成为新疆民营企业的领跑者,其发展的轨迹、发展的思路及发展战略值得学习和借鉴。广汇集团的成长壮大原因固然很多,其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就是企业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核心价值观。
这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决定着企业和它的员工如何辨析是非曲直,如何判断利弊得失,如何选择扬弃取舍,最终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分野与高下。优秀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能够获得用户持久的忠实、员工真挚的践行以及社会广泛的支持,促使员工在情感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为上同力,使企业变成一个协调融洽、相互信任、高效率的有机整体。它产生巨大的内聚力和强劲的驱动力,不断激活企业的内在机能,不断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广汇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民营企业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一)注重形式,未能深入企业精神中
很多民营企业在树立核心价值观时往往陷入了误区,如单纯认为树立核心价值观就是新时期的政治思想工作,完全以贯彻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指示精神为主,个别把讲奉献、学雷锋时刻挂在口上,并不考虑实际工作的效果,企业员工要讲奉献,讲艰苦奋斗,但更要讲价值的回报。
有的企业你走进大门,就会发现从走廊、办公室到各车问的墙上,四处可见形形、措词铿锵的标准口号,但它是否能真实地反映本企业的价值取向,能否在全体员工中产生共鸣,能否真正起到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是否有本企业的特色,恐怕连企业决策者本身也说不清楚。
(二)功利价值观导致企业信誉危机
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带有很严重的个人化和感性化特色,企业家急功近利,经营行为短期化,企业缺乏诚信。通过钻市场空子骤然发家的经验,使部分民营企业家坚信企业的功能就是增加个人财富,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业主的眼光往往只停留在积累资金上,既不注重员工利益,也不顾企业生产给环境带来了污染,形成了“惟功利性”的企业价值观。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大多民营企业不注重管理制度建设,企业政策和规章制度常常模糊不清、摇摆不定,缺乏适合企业长期发展的文化理念。
四、对加强民营企业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价值观的稳定
除了民营企业自身努力外,也离不开良好的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支持。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从财税、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制定出一系列措施,同时,还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勇于创新、尊重创新和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这些都为民营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外部条件。
例如,新疆广汇集团就借助西部大开发和全国各省市对口援疆的历史性机遇,不失时机地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步伐,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研发生产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最终在复杂经济环境中生存、发展、壮大,形成了“清洁能源、汽车服务、房地产”三大产业长期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也为建设和谐新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构建民营企业人本文化,强调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
现代企业的利润水平的确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一定数量的企业中员工已成为企业的股东,因此,考虑作为企业价值创造者的员工的利益,已成为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其次,从管理模式上看,现代企业越来越注重分权、授权和全员参与管理的管理模式,员工作为企业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其地位在不断提高,已成为或正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因此,企业人本文化强调企业的发展规划一定要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紧密结合起来,谋求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确立核心价值观既是我国民营企业所应当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又是其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实现自身持久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民营企业应提高认识,根据自己企业及所处行业的特点并结合时代的要求,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的骨肉和血脉之中,变成企业货币、物资、知识、技术以及人力资本,使它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彪,浅析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5月
一、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2
二、民营企业法律服务的宗旨……………………………………………………3
三、搞好民营企业法律服务的意义………………………………………………3
四、搞好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初探…………………………………………………4
1、立项方面的法律服务……………………………………………………………4
2、经营模式的选择…………………………………………………………………4
3、企业组建中的法律服务…………………………………………………………5
4、企业运行中的法律服务…………………………………………………………6
五、搞好民营企业法律服务的几点建议…………………………………………8
注释…………………………………………………………………………………8
参考文献……………………………………………………………………………9
论文摘要
尽管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代表着国家的技术和经济实力。但作为非公制经济的民营经济是目前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民营企业的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为繁荣市场,增加就业岗位,增加社会财富贡献其力量。这就有必要搞清民营企业的现状,摸索出企业发展规律。由于民营企业在我国发展起步低、基础差,就存在着一个成长、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引导民营企业一开始就踏入正规,走上正常的经营之道。法律服务就必须跟得上,从项目立项、企业经营模式、企业组建,特别是企业在运行中,有关劳动关系、环保、知识产权等方方面面搞好法律服务,法律服务本着防范纠纷、超前控制的宗旨,把“超前、务实、至诚、优质”作为法律服务理念,搞好企业全过程法律服务和企业合同系统管理服务,有效地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有效地预防疏漏,避免纠纷。本文就如何搞好民营企业的法律服务作以下理论探讨,愿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从近几年的中国国情看,尽管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代表着国家的技术、经济实力,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民营企业仍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是从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产生的“黑马”,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得重要。据统计,沿海发达地区,民营企业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从数量上年年递增,质量上也是有目共睹,民营企业越作越大,对社会的贡献日益明显。民营企业以她灵活、高效率的姿态活跃在市场经济中。民营企业成为增加就业岗位的重要渠道。国家和集体从业人员在锐减的同时,民营企业平均净增加300多万个工作岗位,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为稳定社会做出了贡献。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同时,民营企业是推动市场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利用其机制灵活的优势活跃在大企业尚未涉足的领域。民营企业的经营活动势必推动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再者,民营企业也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依托。随着经济的发展,股份多元化,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对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竟相发展,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涌流。”这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的经典词句。党的十六大同时提出:“要鼓励一部分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一切的劳动收入和合理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这一论断预示着我国民营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经济学专定认为,民营不足一个所有制概念。民营是以经济主体的不同来定义的一个概念,重点应突出一个“营”字,民营经济包括的范围,大体上相当于非国有经济,但比非国有经济的概念的外延还要宽。因为国有经济可以采了民营的形式,实行民营,在所有制不变的情况下,采取由私人或民间机构来租赁承包、委托经营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必不可少的角色,它有很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潜力,一是商业的劳务性适用民营企业的自主管理。二是企业的组织性和分散性适应民营企业的独立经济,让商业的运行方式、经营方法、行业特色等比较适于民营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机动灵活的机制。因此,民营企业必须在市场浪潮中不断受到冲击、淘汰、兼并、联合、连锁,从而涌现出上规模、上档次、组织化程度高和科技含量高的实力型民营企业。
实践证明:民营经济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活力源。主要表现在:一、民营经济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源。三、民营经济是繁荣市场,增加供应的主力军。四、发展民营经济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渠道。五、发展民营经济是改善地方面貌,建设新兴城市的重要依托。六、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调整国民经济结构。七、民营经济是实现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依托。八、它是解决业就问题的重要渠道。九是有助深化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改革。十、民营企业会成为出口创汇的主力军。十一、可为国家税收做出生重要贡献。十二、它将对于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起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民营企业的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希望所在。
二、民营企业法律服务的宗旨
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的过程。民营企业作为新生事物固然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理解、帮助和引导,有的民营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把企业做大做好,但好景不长,有的甚至昙花一现,究其原因,是与民营企业的经济理念、管理体制、决策体制分不开。作为民营企业的法律服务者,首先要考虑企业的社会效益,这是积极的一面,是主流,大方面。然后再考虑如何使民营企业逐步纳入正轨,步入良性循环,这是速度的问题。民营企业这辆经济快车,只有速度显然是不行的,方向正确才不至于失去控制、倾覆,民营企业“铁本”片面追究经济效益,不顾国家的整体利益,顶风立项,和地方政府一起欺上瞒下,违规侵占农田,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最后,业主被依法刑事拘留,巨额资金浪费,造成人财两空的局面。这个教训不能不说是深刻的,作为民营企业的法律服务在企业运行之初就做好服务,及时敲响警钟就不会造成失败的局面。可见,法律服务在民营企业的运行中的作用不可小视。
三、搞好民营企业法律服务的意义
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其民营企业要规范化,首先是必须搞好其法律服务。这样才能使其成为市场经济的活跃元素,这对当前的国有大中企业的改制与发展起着重要依托的作用。民营企业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构,就为今后参与国有企业的重组,从而实现股份多元化,促进政企分开,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这对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具有决定性作用,民营企业还是推动市场化进程的重要力量,由于民营企业的积极参与国有大企业尚未涉足的领域,使得这些领域的竞争更加充分,市场更加灵活。
四、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初探
1、如何搞好民营企业的法律服务呢,作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首要目的。民营企业由于立项没有象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那样主营机营把关,有企业管理方面的人才优势,民营企业的立项往往是企业主依靠个人的市场感觉,况且有些项目虽好,经济效益可观,但不符合环保要求,有的不符合当时的产业政策,因此作为企业的法律提供者出具一份既符合产业政策又符合法律的法律意见书尤其显得重要,如国家三令五申下马的“五小”项目,企业主如何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顾政府的产业政策,匆匆上马,其结果可想而知。由于项目得不到批准,企业的营业执照当然批准不下来,那么企业的命运自然是短命的,这样,资产被闲置,必然造成社会财富的浪费。
2、体制是企业的生命。民营企业在成立之初确定一种经营体制对于企业日后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根据业主的多少可建立个人独立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建立个人独资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二)有合法的企业名称。(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四)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同时,业主须递交申请书,申请书中须注明:(一)企业的名称和住所。(二)投资人的姓名和居所。(三)投资人的出资额及出资方式。(四)经营范围。企业登记时,个人出资必须明确,是以家庭共有财产作为个人出资,还是以个人财产为出资的。以家庭共有财产为个人出资的,应当以依法以家庭共有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个人财产出资的,只能由个人而不是家庭承担企业的无限责任。个人独资企业在法律上无出资额的限制,但业主不能纯粹以劳务技术为出资额。这对于仅有技术等无形资产而无资金的业主不能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只能设立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而成为其股东。根据《合伙企业法》的有关规定,设立合伙企业,应当具务下列条件:(一)有二个以上合伙人,并且都是依法承担无限责任。(二)有书面合伙协议。(三)有各合伙的实际缴付的出资。(四)有合伙企业的名称。(五)有经营场所从事合伙经营的必要条件。由于合伙企业是资合而不是人合,因此合伙人之间订立一个能够实际履行的,防止纠纷发生或者说一旦发生纠纷便有据可查的协议至关重要。合伙协议便是合伙人之间约定的法律,因此合伙协议尽可能制订周详,根据实践合伙协议应当载明的事项有:(一)合伙企业的名称和主要经营场所的地点;(二)合伙目的和合伙企业的经营范围;(三)合伙人姓名及其住所;(四)合伙人出资的方式、数额的缴付出资的期限;(五)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办法;(六)合伙企业事务的执行;(七)入伙与退伙;(八)合伙企业的解散与清算;(九)违约责任;(十)合伙企业的经营期限;(十一)急诊议解决办法;其中利润分担和亏损分担办法是合伙人依协议约定,可以按出资额多少定,合伙人就应该平均分配和分担。由于场地、技术条件等限制不能成立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而希望通过加入合伙而达到成为合伙人的,由于入伙后要对合伙前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而地入伙前的债权无权要求分配,因此新入伙的合伙人必须了解原合伙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最恰当的方法就是要对经前财务状况作以结算,明确权利和义务的份额。在经营过程中,如果发生合伙企业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必须及时办理不得使用与登记不一致的企业名称,不能冠以“有限”或者“有限责任”之类的字样。如果业主人数较多,资金数额大,那么成立有限责任公司的优越性就突出出来,作为民营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特别是有限责任公司不仅仅是民营企业的必由之路,而且也是发展之路,有限公司最大的特点是责任有限,公司仅以全部法人财产对外承担责任,股东以投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它的最大优点是:财产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使其财产最大限度地发挥效能,股东可以参与管理,也可以不参加管理,公司运行的科学性、规范性是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无法比拟的,因此,民营企业要发展,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民营企业的法律服务者必须提供其与其相适应的经营模式
、企业组建中的法律服务
一个企业的建立,往往从领取营业执照或法人执照开始。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如果经营范围是必须经特殊行业主营部门批准的,首先要取得特殊行业许可证。而特殊行业许可证往往是以技术为前提的,因此招聘特殊人才首当其冲。如制造船业,企业首先取得船舶生产许可证后才能生产船舶。特殊行业许可证是企业领取营业执照、法人执照的前提,兵马未到,粮草先行。企业要运行营业场所必不可少,作为民营企业的厂址首选是国有土地,但购买国有土地不仅要花费巨额的出让金,这会占用生产成本,由于我国可耕地近几年的锐减,国家在宏观控制土地方面已加强,再者,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占用数量不菲的资金购买厂址是值得三思的。第二,由于当前国有小企业、集体企业纷纷下马,其厂址闲置很多,租用这些厂的厂址,不仅一次性出资占生产成本较小,使用年限也可协商决定,而且缩短建厂时间、生产周期,为产品尽快占有市场提供先机。
4、企业运行中的法律服务
一个企业必须讲效益,效益就是生命,一个企业如何占稳、发展市场必须选择经营方式。根据现有经验,我认为有三种方法:第一:送料加工,再总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遭到重创。很多民营企业纷纷下马。日本民营企业为图生存,更轻装上阵,采取送料加工的方式,迅速扭转残局,这种方式为:不建厂房或者尽可能少建厂房,把有限的生产资金用在产品开发上。把产品分解成几部分,让给其它企业加工,然后总装,这样节约了大量资金,缓解了资金紧张的矛盾,又能把适销对路的产品尽快打入市场。第二,根据我国《全民所有制小型工业企业租赁经营暂行条例》的规定,租赁经营小型工业企业。由于目前县级经济逐步取消国有小企业,这就为民营企业发展让出了空间。这种租赁方式首先要解决小型国有企业的主管部门多方管理的问题,要用法律解决后顾之忧。要在发革委的主持下,租赁方、出租方签订协议书,同时要求司法公正,赋予其严肃性。为确保承租方的利益不受侵犯,争议解决的方式必须明确,有操作性。第三,采取嫁接同类企业的方法。通过合伙、入股渗透到现有企业。这样通过换汤不换药的方法嫁接企业。这类企业往往是经营不善或产品老化、产品不对路。如果另建一个新的企业,一方面往往涉及到特种行业许可,建设周期长,易错过销售旺季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一旦嫁接成功,就等于已经在竞争过程中吃掉了一个对手。如驻马店高新区天中船舶有限公司仅成立一年有余,由于两个股东对市场销售信息不灵,加之内部不团结,公司濒临破产。这样,一个私营企业主得到这个消息后,就主动找到其中一股东,要求购买整个公司。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是独立法人,不允许象商品一样灵卖过户。这样,通过入股的方式换掉原来的股东,加入新的股东,这样,原来的企业通过变更股东进而重新选举法人代表,就达成成功嫁接企业的目的。
企业成立后,招用职工必须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其中值得注意有以下几点:一、严禁招用童工、未成年工。二、工资标准,无论采用计时工,还计件工,工资均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三、聘用技术人员、营销、行管人员时,严把审查关。其中聘用上述人员时尤其慎之又慎。首先查清其身份,看其是否与原工作单位解除了劳动关系。否则,直接违犯《劳动法》第九十九条之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驻马店市龙升造船厂聘请泌阳县游艇厂的技术人员一案,由于前者在诉讼中败诉,被聘请的技术人员是位农民,无资产可供执行,最终法院执行龙升船艇厂的设备产品,致使该厂已停产数月,濒临倒闭。这个教训不能不说是深刻的。再者民营企业也应当应时缴纳社会保险费。由于职工工伤一旦发生,赔偿额一般较高,平时及时交纳社会保险费可化解风险、减少损失,及时对工伤事故的处理提供物质基础,同时也会赢得职工的向心力,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成功地保护好自己的工业知识产权。一个企业必须有自己的品牌。品牌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打江山难,坐江山更不易,一旦产品上市有销路,就必须对自己的牌子申请注册商标,以便使客户从众多品牌中认准该商标,民营企业主要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的头脑,作为法律服务者及时、有效地为之提供服务,为确保民营企业健康地发展献策献计,再者民营企业也要有做大事业,敢于闯世界的精神和气魄,随着网络化日益普及,产品上网销售,这样民营企业也有自己的网址、网页、产品足不出户,就能广告到五湖四海。这样,就会产生极佳的广告效能。
作为民营企业的法律服务者,不仅要为企业主提供优质的服务,而且要为整个企业,甚至灌输到每个员工,至少是行管、营销人员一个法律理念。在日常的工作中不自觉地运用法律知识为企业服务。这就要求民营企业的法律服务,看对管理层、营销人员进行基础的法律知识培训。针对人员的不同,提供不同的法律知识。例如:企业的营销人员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不可能每笔合同都经业主签章。实际工作中,只需委托一定的权限即可。这样,企业主对委托书的管理就要慎重。以免销售人员利用假委托、超期委托与别的企业签订合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再者企业主出具的委托书尽可能周祥,委托权限,委托期限,尽可能一目了然,不含糊。
五、搞好民营企业法律服务的几点建议
一、政府扶制。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民营企业起点低,基础差,法律服务存在有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政府部门为培植税源,搞活地方经济,对于那些新产品适销对路、能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民营企业给予政策倾斜,给予扶制。政府要承担部分甚至全部的法律服务费。同时,政府要选派一批业务素质高的法律服务者到沿海发达地区参观、取经,甚至深造,为民营企业搞好法律服务提供人才保障。
二、广泛参与。要搞好民营企业的法律服务,单靠民营企业、法律服务机构力量是有限的,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如劳动、工商、环保等部门应组织民营企业有关人员宣传法律,给民营企业灌输以法治企的经营理念。
三、健全奖励机制。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的法律服务费用,政府部门承担部分或全部的。签订的法律服务合同时,政府作为监督合同履行的一方。对于那些恪尽职守,为民营企业献计献策,出色完成法律服务的法律服务者,政府应给予物质奖励。政府应逐步健全这种机制。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大家都来关心民营企业的法律服务的话民营企业的春天,就很快到来。
注释
本文有关数据引自中国致公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河南经济与社会发展策论》,该书编者为万兵、王玉堂。
参考文献
1、《知识产权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黄勤南主编
2、《商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王卫国主编
3、《财政金融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史文青蔡福元主编
关键词:
民营企业;大学生;就业;动机;研究
0引言
众所周知,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的发展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与必然要求,正因为民营企业需要快速发展,所以需要大量的大学生进行任职,然而目前社会上的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却会忽略民营企业,这显然是与民营企业的发展背道而驰的。由此可见,民营企业应该明确自身在吸纳大学生就业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如何吸纳大学生就业。
1民营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动机
(1)我国民营企业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大学生就业。众所周知,正因为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一经出现就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个情况就好像政治里面曾经讨论过的一个问题是一个道理,往往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就会带动一个产业的兴起和发展。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快速发展,规模也相比原来而言在不断扩大中,然而在这个社会背景下却出现了人手不够的尴尬局面,所以我国的民营企业迫切地需要大量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大学生来进行就业,从而才能够有效推动民营企业得到更好地发展。否则民营企业会因为规模扩大而没有工作人员而原地踏步甚至退步[1]。(2)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取优势地位需要大学生就业。因为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所以现在我国社会市场中的民营企业的数量会越来越多,而要想在众多民营企业中独树一帜,并且为了在激烈的社会市场竞争的恶劣环境下占取优势地位则离不开有能力的大学生就业。在如此激烈的社会市场竞争中,我们的民营企业想要脱颖而出就需要具备与众不同的产品以及富有创意想法的文案,而要想做到这些都离不开拥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并且富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
2民营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
(1)民营企业给予大学生的社会保障不理想。通过相关人员对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等企业给予大学生就业后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调查情况来看,目前民营企业在给予大学生就业后的社会保障体系不理想,不能给予大学生就业后像国有企业那样的具有吸引力的良好待遇,也就是平时所说的三金五险。并且,民营企业给予的退休方面的待遇也远远达不到国有企业的一半。正因为这样,大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时往往会直接排除民营企业[2]。(2)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吸引不了大学生。民营企业自身发展因为会受到国家政府的一些明文规定而又行业选择的局限,这样会造成民营企业在自身发展时遇到一些问题,并且不能够有更好发展,这样一来,民营企业发展的前途就比较坎坷。大学生看到这一方面,则会认为企业都自身难保了,自己来到这个企业又会有多大的发展。显而易见,民营企业会因为自身发展的局限性而导致吸纳大学生进行就业非常困难。
3民营企业如何吸纳大学生就业
众所周知,民营企业由原来的没有而都后来的出现在国家企业舞台上并且绽放出了一定的熠熠光辉,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以及外企而言确实存在了一定程度上的问题,从而导致大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时会忽略掉民营企业。由此可见,民营企业应该选择一些方法来吸纳大学生就业。我国的权威部门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帮助民营企业进行发展。众所周知,民营企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一定程度上的推动作用,为了推动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我国的政府部门应该打破一些明文规定并且制定一定合理的政策来让民营企业突破一定的局限,从而可以让民营企业在自身前途发展以及给予大学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帮助民营企业吸纳大学生进行就业,从而来推动民营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显而易见的是,民营企业自身应该优化内部结构体系,制定相应合理的制度并且适当提高一定的薪酬来吸引大学生选择自身来就业[3]。
4结束语
综上诉述,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正因为民营企业得到了发展所以需要大量的大学生来推动企业更好地发展。然而,因为民营企业自身内部结构体系的弊端以及国家政府一些政策的限制,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吸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由此可见,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科学合理的政策来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帮助民营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当然民营企业自身应该优化内部结构体系,改善存在的问题来提高自身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龙中樑,俞贺楠.我国民营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动力与障碍分析[J].兰州学刊,2013(03):81-86.
关键词:企业文化激励机制
Key words: Enterprise culture Incentive mechanism
一、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现状
(一)治理结构虚化
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家族控制严重,家族成员占据公司重要职位。由于民营企业的管理层存在“任人唯亲”的习惯。 对企业来说,虽然家族管理模式能够花费最少的成本来吸引家族中的各类人才忠诚的为企业服务。但是这种模式在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将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在利益面前,人性的弱点将暴露无遗,经营者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个人利益而非企业整体的利益。
(二)信息与沟通不足
信息与沟通包括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的收集,以及信息的传递。民营企业的信息往往掌握在大股东手中,大股东与其他小股东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大股东有时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为所欲为,严重侵害中小股东的权益。
二、民营企业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
美国学者钱德勒指出:战略具有前导性而组织结构具有滞后性,组织的结构要服从于组织的战略,即企业要根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变化去制定战略,然后再调整企业原有的组织结构。我国很多民营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不能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而作相应的调整,往往固定于一种组织结构。
2、企业文化的缺失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帮助企业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我国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家族治理的文化,弥漫着对家族外人才的不信任,员工得不到信任和重视,这严重影响了整个企业的凝聚力。因此,企业文化的缺失是造成公司治理机制无法发挥功效的原因之一。
三、完善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对策
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就是建立所有权、 决策权、 经营权三权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衡的机制, 解决内部人控制和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从而保证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制度中的有效实施。
(一) 内部治理对策
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首先, 应对企业文化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要检查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 信誉品牌,以及企业为员工建设的生活环境; 其次, 观察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 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 最后, 应从更深一层考虑企业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管理风格等因素, 这些因素在思想意识方面控制着企业和员工的行为, 并且决定着工作环境、产品质量和规章制度等因素。
(二)外部治理对策
大力吸引社会资本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是引入社会资本,改变产权结构,实行两权分离。一方面是产权社会化,引入社会股东。引入社会股东,可以为民营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构造一个良好的体制基础。产权社会化,可以分散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制约民营企业常见的决策一言堂现象。引入社会资本后,民营企业的股权会被分散,第二、第三、第四大股东有能力与第一大股东相抗衡。外部股东地位的提高,使得他们能够通过董事会来发表自身的意见,以确保投资者的利益不受到损害。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由于我国民营企业自身特点的限制,其内部公司治理情况需要持续的改善。本文只能为民营企业提供一个如何改进的方向,具体的方法未必能适用于所有的民营企业,也没有哪一个模式能被所有企业所套用,故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创新,才能找到适合的改革道路,才能在市场中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曹雁翎,2008:《民营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有效性的灰色关联分析》,《改革与战略》第1期第24卷(总第173期):P30-32
[2]方心光,2008:《加强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治企财会》第9期:P38-39
[3]卡哈日曼・艾买提,2008:《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商场现代化》总第553期:P111-112
[4]严崇友,2008:《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第18期:P87-88
“二次创业”是一种革新
“一次创业”是“二次创业”的基础,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是企业永远不能丢失的,创业的激情是要始终保持的,但“二次创业”决不是“一次创业”的自然延续。“二次创业”的实质,首先是一种观念革新,其次是组织制度、生产方式、管理模式的革命与创新。从一定程度上讲,是革命性的,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次脱胎换骨的过程。
“二次创业”与“一次创业”有许多方面不同:用慎密的分析和理智的行为代替经验判断和盲目的冲动;组织管理中的随意性让位于制度化;落后的技术手段和生产方式被先时组织方式所取代;增长方式从粗放数量型向集约效益型转变等。如何从战略的高度来把握和主动顺应这一趋势是目前民营企业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广厦人需要思索和实践的课题。
“二次创业”中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中国民营企业“一次创业”,从本质上讲,是基本解决了资本原始积累问题。民营企业以企业成长为目标,体现出权利高度集中、对市场敏感、产品创新快、决策快捷、组织扁平化、人事管理简单等竞争特点,这些竞争特点在“一次创业”阶段表现为竞争优势,并促进了企业的成长。但随着企业组织的成长壮大,这些特点不再适宜于大型企业集团的运作,在参与更高层次的市场竞争中,这种竞争优势在减弱或消失,甚至演化成障碍或劣势。所以,我们认为,“二次创业”的根本点和关键点落在再造企业竞争力上,也就是说创建企业竞争优势是“二次创业”的最终目标。
归结起业,“二次创业”的根本问题是中国民营企业再造竞争优势的问题。围绕竞争力这个中心,企业需要解决下面几个具体问题:
(一)战备选择与定位。
对正在成长的中国民营企业来说,企业的“二次创业”的重点仍是发展问题。为什么这样看,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企业初创期和第二个阶段快速成长期,这两个阶段是企业基本完成原始积累阶段,也就是“一次创业”阶段;第三个阶段是转型期或青春期,即“二次创业”阶段;第四个阶段是成熟期,即进入稳定成长阶段。应该说,中国民营企业目前处于第一、二个阶段或正进入第三个阶段,离成熟、稳定发展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国际行进企业的差距还相当大,所以,如何发展、如何保持企业持续的高速成长并缩短与先进企业的差距,使中国的民营企业走向成熟,仍然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我们思考着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的民营企业做不大、做不强?为什么总是在完成原始积累进入转型期出现大起大落?对近年来诸多中国知名民营企业的成功与沉沦个案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民营企业的沉浮起落,从发燕尾服阶段来看,都是在由高速成长进入转型期这个阶段出现了问题,这里面有市场变化的因素,便更主要的是由于企业战略方面孳生决策的盲动,在一些带且战略性的重大发展问题上出现严重失误。如何总结和吸取这些经验教训,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正确的选择与恰当的定位。
关于战略选择与定位,广厦集团依据自身产业结构和发展现状,确立了“大建设、大市场、大项目、大品牌”的战略思想。它的内涵可诠释为:(1)“大建设”是一个企业多角化经营战略的概念,广厦集团未来将围绕建设来发展,涉足的产业也将从建筑的单一领域扩展到房地产、交通、路桥、水电、市政等建设领域。(2)“大市场”是一个市场定位问题,广厦集团将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既要抓好国内市场建设,主要是中心市场的建设,又要把眼光瞄准国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并在组织、制度和人才上做发耵应的准备。(3)“大项目”是一个产业升级战略的问题,要提高承接建设项目和投资开发项目的层次,以“高、大、难、新”的项目为主要目标,促进企业的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的竞争力。(4)“大品牌”是一个发展名牌经营战略,要使“中国广厦”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知名品牌,为业主和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
(二)发展与规范的关系。
发展与规范的关系是辨证的关系,是企业发展中向外与向内的两个方面,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发展与规范的关系,是民营企业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发展是硬道理,是企业提中心工作,一切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工作来抓,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规范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两者相互促进。市场的竞争,已逐步表现为是企业综合实力的较量,如果没有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没有适合市场竞争环境的运行机制,对企业的发展将是致命的,所以,企业抓规范与企业发展是同等重要的工作,我们必须从战略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
企业管理规范的内涵是深刻的,它涉及的内容是产权制度、组织运行、决策程序、企业形象、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就是要按照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原则建立规范运作的组织制度和管理体制。同时,它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是伴随着企业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而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企业的规范管理是建几项制度、发几个文件,它的实质就是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规范管理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广厦集团的规范管理是上市公司运作的需要,更是规避风险、强化对成员企业监控的需要。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已经强烈地感到企业的组织制度和管理体制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差异,管理模式的非规范化是民营企业在“二次创业”中遇到的典型问题。为此,把公司的规范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放到战略的高度,这是广厦集团决策动形成的共识,将1999年和2000年确定为规范年,分层次推进管理的规范化。几年来的规范化实践使广厦集团获益匪浅。
(三)企业组织的变革。
随着发展企业组织机构、人员增大了数倍,但公司的运行却显现缓慢和沉重的善,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和庆对效率反而降低了,甚至出现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决策拖拉等现象。这是企业在变迁和变化的过程中,组织的健康状况出现了问题。建设一个怎样的企业组织并保证它健康地运行,是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又一重大课题。
从广厦集团的组织体系来看,虽经过几次产权结构和组织机构的改造,但时至今日,广厦集团与众多的中国民营企业一样,仍保留了很明显的家长型或结义型的组织痕迹,在企业兴起的初期,这种组织的优势是显著的,贡献是巨大的。但广厦集团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国际化的大企业,显然,家长型或结义型组织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甚至成为企业发展的羁绊,必须进行组织变革。
广厦集团在“二次创业”中,组织变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开放式、学习型的组织,保持企业组织的健康状况。强化组织能力,同时需要管理成本和开拓资产,还需要转变企业文化。企业组织与股东、员工和客户建立新型关系,其中很重要的是与公众总体建立新型关系,将自己为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和社会发展的积极贡献者。
我们认为,并不存在一种唯一正确或普遍适用的组织结构,广厦集团的组织变革,无论采用何种组织形式,要依据自身的战略来进行。在不长的时间内,广厦集团将实施企业组织的重大变革,组建广厦近期股,通过产权关系的纽带,使广厦集团由产品经营上升到资本经营的更高层次。
(四)制度创新与机制的形式。
制度建设在企业“二次创业”中,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它包括制度创新手机制的形成两个重要环节。
谈到制度创新,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在产权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诸多缺陷,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必须进行创新变革。但是,许多人一提到企业制度建设,就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制度的创建上,而忽视运行机制的培育,往往导致制度建设出现形式主义,照搬照抄国外的管理模式,把制度教条化。这种做法危害性极大,我认为,制度建设更重要的环节是健康机制的形成,这也是罐建设的难点所在。
广厦集团“二次创业”的制度建设重点落在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上,我们的目标是既要在企业制度创建方面有新的突破,同时,更要重视广厦集团健康运行机制的培育和维护,保证企业在创新和健康的基础上持续发展。
(五)核心问题仍是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