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急性阑尾炎手术护理

急性阑尾炎手术护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4:4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急性阑尾炎手术护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急性阑尾炎手术护理

篇1

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中急性阑尾炎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更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小,P

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围手术护理时,采取围手术期系统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40-02

急性阑尾炎作为常见急腹症之一,应积极地采取疾病诊断与治疗,而围手术期护理一定程度上影响疾病预后情况。对急性阑尾炎患者采取围手术期系统护理,能有效改善护理质量与患者并发症情况[1]。本文就此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12月间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且同意的情况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中患者的年龄段在22岁至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6±3.7)岁,男性35例,女性15例。其中化脓性阑尾炎患者10例,单纯性阑尾炎患者38例,阑尾脓肿患者1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1例。实验组中患者的年龄段在22岁至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7±3.6)岁,男性38例,女性12例。其中化脓性阑尾炎患者11例,单纯性阑尾炎患者36例,阑尾脓肿患者2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1例。两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以及疾病情况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1.2方法。对两组急性阑尾炎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其中对对照组中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即采取常规的药物、饮食、心理等方面护理;而对实验组中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系统护理,即在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等不同时间段对患者进行系统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的关注,并且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积极并且有效的控制患者的感染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相关健康知识的教育,从而使能够更好地配合疾病治疗与护理。手术结束后,根据患者的麻醉情况选择不同的卧位,并且合理进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给予及时的处理,鼓励患者进行活动。通过采取问卷调查形式了解两组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对护理满意程度情况,并且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对护理满意程度分为满意、比较满意及不满意三个层次。

1.3数据处理。采取SPSS18.0软件包分析数据,数据采取例数(n)、百分数(%)及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取X2检验及t检验表示。P

2结果

由结果可知,对照组中对护理满意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占76.00%,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实验组中对护理满意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占100.00%,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即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中急性阑尾炎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更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小,P

3讨论

急性阑尾炎作为常见的外科急腹症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转移性右下腹固定压痛点以及右下腹痛,而是否能够及时的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断与治疗对于患者的疾病预后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及早的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断与治疗,同时在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时应给予一定的重视[2]。

急性阑尾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阑尾受细菌侵袭而导致的化脓性感染,需及时的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而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易出现相关并发症。由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可知,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中急性阑尾炎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更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小,P

在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相关护理时,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应对患者腹痛的性质、时间以及部位进行严密的观察,并且报告相关医师。同时对患者的呼吸、脉搏、体温以及意识等相关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3]。相关的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建立患者的静脉通路,积极有效的控制患者的感染情况。对于疼痛较为严重的患者可适当使用解痉药物。

手术结束后,应根据患者的麻醉情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卧位,如为防止由于脑脊液外漏而引起腰椎麻醉患者出现头痛情况,患者应去枕平卧6h,而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应低枕平卧,患者血压平稳后给予半坐卧位。患者在手术当天应禁食,而在禁食期间采取静脉补液。为有效控制感染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抗生素。患者在术后第1d采取流质饮食,第2d采取半流质饮食,术后第3d至第4d可普通进食。而重症患者需待到排气且肠蠕动功能恢复后进食。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体温)、手术切口、腹部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若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鼓励患者进行活动,从而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防止肠粘连,增进血液循环加速其伤口的愈合。患者术后易出现腹腔脓肿、粪瘘等相关并发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同时给予心理护理使得患者能够以较好的心态配合护理。

4小结

在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时,应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围手术期系统护理,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对于护理满意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篇2

结果: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后观察、疼痛的护理、腹腔引流管护理、胃肠道护理、并发症护理和健康教育等。

结论:通过对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全面的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及疼痛不适感,使患者早日康复,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 患者 围手术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144-01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发病率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

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其中以青壮年最为多见。临床以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典型表现,多数患者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我们对急性阑尾炎患者36例精心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收到了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我医院2010年1月-12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需要手术的患者36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16-68岁,36例患者临床表现均有腹痛,其中有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者26例,22例有发热症状,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者18例,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者11例,右下腹腹肌紧张者12例,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者10例。均符合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术前护理。急性阑尾炎患者一般急诊入院,应常规测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术前饮食,急性阑尾炎病人除美氏点压痛和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外,有些病人还有恶心、呕吐(多为食物)等胃肠道症状,继而食欲减退,在抗炎治疗的同时要详细了解病人的进食情况和饮食习惯.视具体情况鼓励患者合理进食,并嘱患者术前禁食12小时.禁饮6小肘(急诊手术患者除外)。给于备皮,操作者动作应轻柔,防止皮肤破损。心理护理:病人术前一般都比较紧张,顾虑较多,常见症状如焦虑、失眠等,我们应多了解患者各方面的情况,针对不同的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是必不可少的,要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预后情况。以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必要时,术前晚给予肌注镇静药。保证休息和睡眠。术前半小时给予肌注镇静、解痉药,如鲁米那、阿托品等,以减少术中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胃肠道反应,防止窒息发生。

1.2.2 术后观察。术后2/3d体温持续升高或下降后又再次升高,患者感觉伤口涨痛或跳痛,切口周围皮肤有红肿触痛,则提示有切口感染[1]。切口感染多因手术操作时污染,坏疽或穿孔性阑尾炎尤易发生。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术前未进饮食,术后禁食,患者营养不良,抵抗力降低,从而造成膈下、肠间、盆腔、切口感染率增高。护理人员可以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并随时关注切口情况,一旦发现切口出现红、肿时,减去缝线扩大切口排除浓液清除异物并充分引流。当炎性渗出物不多时,可以使用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药物,加快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负担。

1.2.3 疼痛的护理。术后疼痛可导致患者心肌缺血、心动过速、高血压和缺氧[2]。因此要给于患者有效镇痛。有效镇痛可减少心肌缺血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患者睡眠不佳,可延缓病情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给予度非合剂2ml(盐酸哌替啶50mg,异丙嗪25mg,因盐酸哌替啶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但可抑制呼吸,而异丙嗪缓解呼吸困难,且具有镇静作用)肌内注射后,疼痛缓解入睡,保证了良好的睡眠。

1.2.4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对出现腹膜炎及阑尾穿孔症状的患者,切除阑尾并在腹腔内放置引流管。手术后要观察患者的引流管是否通畅,顺向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凝块阻塞引起感染。注意引流物的颜色、量、性状等,出现问题时及时通知医生解决[3]。

1.2.5 胃肠道护理。术后要等到排气后,才能流食,以米汤、果汁等富含纤维素食物,之后改为半流食及软食,如鸡蛋糕和鱼肉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遵循“少食多餐”饮食原则,每次间隔1h~2h,或感觉口渴时交叉进食米汤、面汤、萝卜汤、白菜汤等清淡饮食。术后便秘护理患者在术后3~5d出现便秘时,不可使用强泻剂和刺激性强的肥皂水灌肠,避免增加肠蠕动,导致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或缝合伤口裂开,可口服轻泻剂来治疗。

1.2.6 术后并发症及护理。常见并发症首先的腹腔内出血,阑尾动脉出血均因阑尾系膜结扎线脱落,病人多表现为面色苍白、伴有腹痛、腹胀、脉急速、全身出冷汗,或伴有血压下降、休克等症状,要立即平卧,镇静,吸氧,抗休克、升血压等静脉输液,抽血作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准备手术止血。次之是腹腔残余脓肿,病人表现术后持续高烧,感觉腹痛,腹胀,有里急后重感,随后出现中毒症状。应注意采取半卧位引流,使分泌物或脓液流入盆腔,减轻中毒现象,加强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如果感染未能控制,建议做引流手术。再者是粪瘘并发症,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或手术时误伤肠管等,均可导致粪瘘。粪瘘通常为结肠瘘,形成时感染一般局限在盲肠周围,无弥漫性腹膜炎的威胁,体温不很高,营养缺失亦不严重。应用抗生素治疗后大多能自愈。

1.2.7 健康指导。指导患者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生活不规律、过度疲劳和腹部受凉等因素;及时治疗急性胃肠炎等疾病;预防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或防止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出院时.嘱其3个月后再做阑尾切除术;发生急、慢性腹痛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早就诊。

2 结果

本组36例患者均行阑尾切除术治疗,经过精心细致护理无1例并发症,均顺利康复出院。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

3 讨论

阑尾炎手术在最为常见,由于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因此,不容易引起医护人员对术后护理的重视。但近几年来,通过阑尾炎术后并发症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我们认识到,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都要重视,无论是在手术前或手术后,都要重视,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使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篇3

妊娠期发生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手术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掌握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时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1]。2009~2011年收治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患者26例,均行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患者26例,年龄20~40岁,平均28.6岁;孕期8~41周。均符合急诊手术治疗手术指征。

方法:

⑴心理护理:向孕妇讲解疾病知识及手术的必要性。以真诚给患者同情和安慰,循序渐进地向患者说明急诊手术是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治疗的最佳方案,因为妊娠期盆腔器官充血,阑尾也充血,炎症发展很快,容易发生阑尾坏死和穿孔。由于大网膜被增大的子宫推移,一旦穿孔就不易使炎症局限,造成弥漫性腹膜炎。若炎症刺激子宫浆膜时,可引起子宫收缩诱发流产、引起子宫强直性收缩,其毒素可能导致胎儿缺氧甚至死亡。对孕妇同样会引起严重后果,因此必须立即手术治疗。至今国内外无1例因麻醉对胎儿造成不良后果的报道,使患者消除顾虑。尊重患者的隐私,对患者多关心。在备皮和留置导尿等术前准备时用屏风遮挡形成一个床单元独立空间,尊重患者的隐私,每项护理操作都必须轻柔、稳妥、体贴入微,做好解释工作。当手术室人员来接患者时,不但向手术室人员交待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并由一名病房护士护送患者到手术室,表示对患者的关心,从而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⑵术后护理:由于手术麻醉、手术切除引起的应激反应易导致患者缺血、缺氧,血压偏低及子宫收缩不良影响,因而术后须给予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胎动、胎心音及宫缩等变化,尤其是胎心音,应做到每30分钟听胎心音1次,发现胎动或胎心音异常,应及时正确处理以避免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等情况,同时应密切观察阴道分泌物中是否有出血等异常情况。注意术后切口护理,由于孕妇体内胎儿不断生长发育,妊娠中、晚期的子宫不断膨胀,使腹壁张力增大,腹膜变薄,再加上术后腹胀或咳嗽等症状,手术切口容易裂开,应引起高度重视。患者咳嗽时,护理人员应指导其用手紧压固定切口以减轻对切口的牵拉力,患者腹胀时则用热敷方法并及时报告医师以给予进一步治疗;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切口是否出现渗血、红肿或化脓;有放置引流管者,护理人员还应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引流物的颜色,流量及性质是否有异常变化。孕妇产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但要尽量帮助患者减轻。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提高痛阈的方法。如果患者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可用药物止痛,但要选好药物,不能用对胎儿有禁忌的止痛药。

⑶生活护理:孕妇加强营养,因为营养是母体康复和胎儿生长发育的保证。手术后,机体的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出现明显的负氮平衡。肠蠕动恢复后必须循序渐进地按清流质、流质、半流质、普食的方式给予各种营养素齐全的高营养饮食,同时要考虑妊娠的因素,营养素的提供要比一般手术患者更多一些,尽可能按患者的口味和饮食习惯烹调,确保营养素的摄入,以利于机体的修复和胎儿的生长。给孕妇选择合适的卧位,中晚期妊娠的患者,膨大的子宫可使膈肌上移,胸腔体积缩小,选择半卧位可使内脏器官稍下垂,胸腔体积增加,从而减轻心肺负担。半卧位还可使脓液局限于直肠子宫凹陷,减少毒素的吸收,促进术后孕妇康复。术后的早期活动可加速肠蠕动功能恢复,避免肠麻痹及肠粘连的发生。对于术后无胎心及胎动异常且无流产、早产先兆者,护理人员可指导其在床上做适当的四肢活动,如果其病情许可,则可鼓励并帮助患者术后24小时下床活动,而对于有胎动异常或先兆早产流产者,则须嘱其卧床休息而不宜下床进行早期活动。

结 果

26例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患者均通过采用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后护理、妥善的生活护理,均顺利获得痊愈出院。

讨 论

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外科合并症,可发生在妊娠各个阶段,发病率为0.5%~1.0%,其病程发展快,并发症多,不及时诊断、治疗可危及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导致严重后果[2]。掌握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时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妊娠期由于子宫增大、右旋,阑尾的解剖位置发生相应的移位,从而使阑尾炎的腹部症状、体征不明显。妊娠期阑尾炎具有临床特殊性,给护理观察带来因难。而孕期盆腔器官充血,阑尾随之充血,炎症发展快,容易发生阑尾坏死、穿孔。使炎症波及子宫浆膜,可诱发子宫收缩,引起流产、早产或子宫强直性收缩,其毒素可能导致胎儿窘迫甚至死亡,威胁母儿安全,故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时应强调及时手术治疗。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特殊时期的生理、心理变化,给予认真、及时的护理,对减轻患者痛苦、保证母婴安全有积极意义。

篇4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可在各个年龄层发病,20~30岁青年人为多,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临床上因阑尾管腔阻塞所致细菌繁殖并分泌内外毒素,损伤粘膜,形成溃疡,细菌经溃疡面进入阑尾基层。阑尾壁间质压力升高,影响动脉血流,造成阑尾缺血,最终造成梗阻和坏疽。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5月~2013年5月我科共收治阑尾炎220例,其中急性单纯行阑尾炎20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2例,男患者186例,女患者34例。诊断明确后均进行了阑尾切除术,1例为切口感染,其余均无并发症。住院时间7~15 d,平均住院8 d。

1.2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腹痛发作始于上腹部,逐渐移向脐周,疼痛位置不固定,之后疼痛转移并局限于右下腹,呈持续性。如果疼痛呈持续性剧烈腹痛且体温升高,脉搏、呼吸急促,疑阑尾已坏疽或穿孔,阑尾腔压力骤减,腹痛可暂时减轻,出现腹膜炎后,腹痛又呈持续加剧。

1.3急性阑尾炎的治疗 一旦确诊,绝大多数阑尾炎应早期手术治疗,并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急性坏疽、化脓、穿孔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同时,注意清除腹腔脓液,必要时放置腹腔引流管。阑尾周围脓肿:先行非手术治疗,待肿块局限,体温正常,3个月后再行阑尾切除术。

2护理

2.1患者术前护理

2.1.1护理评估 ①腹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腹肌紧张度、有无压痛反跳痛。②心理社会状况。

2.1.2病情观察并做好护理记录 ①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肌紧张度、腹部包块等情况。②观察患者神志、血压、体温、呼吸等变化,并做好记录。③用药护理:静脉补液期间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及输液反应,经常巡视病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④饮食护理:遵医嘱予禁食禁饮。⑤心理护理:予心理护理安慰患者、介绍病情、手术、麻醉方式,使之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2.2术后护理

2.2.1遵医嘱予心电监护、吸氧,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加强病房巡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如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渗湿应及时更换。

2.2.2 全麻术后清醒患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硬膜外麻醉术后平卧6 h,血压、脉搏平稳后改为半卧位,以降低腹壁张力,减轻切口疼痛,利于呼吸和引流。

2.2.3饮食 肠蠕动恢复前暂禁食,待排气后,予流质半流质软食普食,循序渐进,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

2.2.4静脉补液 禁食期间静脉补液,补充水、电解质、能量,满足生理需要,予抗生素,控制感染,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2.5活动 术后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如床上翻身、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肠粘连的发生。

2.2.6疼痛护理 术后予疼痛护理指导,嘱患者可采取听音乐、深呼吸等方式分散注意力,以减轻切口疼痛,必要时遵医嘱予药物止痛。

2.3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2.3.1出血 多因阑尾系膜的结扎线松脱而引起系膜血管出血,表现为腹痛、腹 一旦发生应立即输液,严重者应紧急手术止血。

2.3.2切口感染 多见于化脓或穿孔阑尾炎,表现为术后3 d左右体温升高,切口红、肿、痛,应予换药或切口敞开引流,直至愈合。

篇5

阑尾炎很多人都知道,却选择忽视,认为这是个小毛病,很多人不知道倘若阑尾炎处理不当或者护理不到位,就会产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而阑尾炎的常见症状是腹痛,它的发病症状常常会让女性朋友误认为是妇科疾病。阑尾炎是多发疾病之一,很多人都曾有过阑尾部位疼痛的经历,疼痛较为严重时还需要服用药物缓解,更严重的甚至要进行手术,由此可见,做好术前、术后护理相当重要。术后护理很重要,良好的术后护理才能确保患者恢复良好。手术,并不是意味着疾病的结束,只是一场与病魔战斗的结束罢了。当然,手术也是一个胜利的开始,而手术后的护理及调养更是为胜利保驾护航的关键,调理得当才能让手术后身体恢复的更快。本文笔者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阑尾炎围手术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治疗的阑尾炎患者202例,其中男106例,女96例,平均年龄42.5岁。其中单纯性的阑尾炎9O例,化脓性的阑尾炎75例,坏疽穿孔性的阑尾炎34例,阑尾脓肿1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1例。两组患者存年龄、性别、病例类型、临床表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患者腹部症状及体征。总体上,护理人员要发挥主动作用,针对每个患者情况,及时做好准备,增加患者合作意识,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术后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尽量减轻患者不适,达到患者满意。

1.3 效果评价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患度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观察组切口感染3例,粪瘘l例,护理满意率95.1%;对照组切口感染4例,腹腔脓肿3例,粪瘘3例;护理满意率为81.9%;术后并发症经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

3 讨论

当患者出现阑尾炎症状应马上去医院,接受治疗,以免耽误病情,给患者身心造成严重影响。阑尾炎患者由于受病痛折磨身心比较痛苦,情绪波动比较大,此时面对术后恢复期,很多患者比较容易滋生烦躁、担忧、焦虑、紧张等等不良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应多陪伴抚慰患者,尽量安抚患者的情绪,多鼓励多陪伴多安慰,努力做好其思想工作,共同度过难关,而患者本人也应适当合理的调节自己的情绪,排除不良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术后疗养工作,以利于身心的早日康复;阑尾炎术后应注意日常护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起居,首先要保持乐观的精神。防止不良情志刺激;除此之外,阑尾炎术后恢复期的病人还可以做适量的运动,促进身体康复,但是此时患者仍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中疗养,应尽量避免喧哗和吵闹,患者选择的运动应比较柔和,运动量和幅度相对平稳,如散步等此时切忌参加剧烈运动,并且要结合切勿使身心过度劳累,反而影响康复;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由于阑尾炎手术之后,患者身体还是比较虚弱的,术后恢复这个阶段对于整个手术效果来说至关重要,因此这个时期的病人要注意疗养,应该戒烟戒酒,不和浓咖啡和浓茶并且注意饮食清淡,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生活规律。饮食上要保持合理膳食,除了要做好术后的护理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营养的跟进。由于患者术后身体和消化器官仍然处在比较虚弱的状态,还需时间恢复,因此油腻的食物会加重患者的肠胃负担,不利于术后康复,所以术后饮食上应多吃清淡,易消化,低脂少盐的食物,多补充鱼类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品,富含维生素C及粗纤维的新鲜水果和蔬菜也应该适当多摄入,此时严禁长时间暴饮暴食,应当减少食量,尽量少食多餐,只有这样才能更快更好的得到回复。

综上所述,只有保证成功的手术,加上完善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双管齐下,方可尽早恢复健康。阑尾炎手术后护理非常重要,一定要遵医嘱,出现不适及时与医生沟通。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于占武,刘顺寿,王寒冰等.外科治疗老年肺癌4O例的临床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l1(2):12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