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语文学习的重点

语文学习的重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0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语文学习的重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语文学习的重点

篇1

中专学生主要面对的是就业压力而非应试,目标不同,导致学习的方式方法就有所不同。下面就中专生语文学习方法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观念增强语文学习的动力

中专生由于长期接受应试教育的桎梏,因此就要将他们的思想观念从原有的重知识学习向重能力锻炼进行转变。相对于普教的学生,中专生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他们兴趣点广泛、动手能力较强、争强好胜等。他们普遍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对应试教育失去信心和兴趣,如果用以往的以知识为主体的方法,会使学生感到乏味乃至厌学。尤其是在初中教学中因为要应对中考,总是被灌输知识,在题海中疲于奔命,机械地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学习的主要方法就是背诵,更多的是不加以理解就进行背诵,这样学生在中专一开始就是怀着以往失败的印象进行学习的,这时,要积极地转变他们的学习观念。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习观念的转变能够极大地促进他们进行语文学习。

将文本知识与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向这个方面思考。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不再只是为了得到一个好的分数,更重要的是为了锻炼能力,而这个能力直接与就业相关联。在认识上重视起来。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语文课本内容,打下文字基础。

二、培养自觉寻找兴趣点的习惯

1.要将现在所学知识与以后的就业紧密联系起来

让课本“活”起来。由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本进行研读,在掌握基础目标的前提下,再从文本中寻找与本专业相关联的知识触发点。比如在对烹饪专业的学生讲到《鸿门宴》时,引导学生依据文本,自行研发设计以“鸿门宴”为主题的饮宴,并要求让文本走进菜名,设置几道与本文有关的菜肴,学生讨论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壮士彘肩”、“玉斗雪峰”、“白璧鳕鱼”等几道菜肴的名称,并将这些菜名报给烹饪课的教师,由烹饪教师寻找适当时间带着学生进行烹饪,既打通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联接,又让学生“学以致用”,让菜品加以文学的解读,使得食客不仅享用美食,而且品评文学经典。

2.巩固知识,持之以恒

让学生在课堂上跟着老师学习,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再到课外自由阅读时,有意识地将所读作品和烹饪专业相联系,不仅学到文化知识,而且还助自己在本专业的发展上以一臂之力。

将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的普遍经验在之上进行教学,再不断设置学生能够跨越的障碍,让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通过与他人沟通的方式进行语文学习

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语文承担着人类信息交流的任务。锻炼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是以就业为目标的,而与人沟通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中专学生在这项能力的锻炼力度上要加大。

其一,要积极地与老师沟通。

在知识和阅历上,老师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高于学生的,看问题的角度也比学生要更为全面,了解的信息也是更为广泛,因此,当学生有疑惑而自己无法解决之时,可向老师寻求帮助;没有疑惑时也可积极与老师沟通,在沟通之中,老师会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之处,或者给予以正确的引导,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可以避免浪费时间或走一些弯路。

其二,要善于和其他同学沟通。

在与同窗进行沟通之时,可以发现有很多共鸣之处,互相之间取长补短。

其三,要练习与陌生人沟通。

善于推销自己是中专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具备了知识和技能之后,还要善于展示自我,在陌生人面前推销自己。

其四,要与招聘者沟通。

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尝试与招聘者进行沟通,可以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及时调整自己在学校学习的侧重点。帮助自己能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

四、培养课外探索的习惯

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学生主要处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环境当中,其中,一切可以服务于自身能力锻炼的资源,都可利用。

篇2

就小学语文学习而言,主要侧重于识记和浅层次的理解,相对而言,思维难度较小,但是从小学升入初中以后,语文学习的知识点增多,除了需要进行识记以外,还要去分析和理解,课堂容量增大,语文学习难度增加。为了让初中新生更快地适应语文学习,教师需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初中新生语文学习的现状

小学生在升入初中以后,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

由于开始接触更广的知识面、更高的知识层次,但是本身的思维能力还没有提高,所以对角色的转换还不理解,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适应问题,即学生难以及时地适应初中语文教学,感觉语文学习难度增大,这是因为小学语文学习的习惯已经难以满足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

1.语文学习的不适应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直观性,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较弱,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也是重视对知识的识记,缺乏对思维知识的有效应用,但是进入初中以后,语文学习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独立的研究,很大一部分学生难以适应语文学习,出现小学与初中脱节的现象。

2.出现语文学习的心理障碍

进入初中以后,课程开始增多,且学校管理严格,导致部分学生感到压抑,甚至畏惧学习,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就语文学习而言,难度增大,出现惧怕语文学习的现象,严重地阻碍了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

3.缺乏科学的语文学习习惯

小学升入初中,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原先的学习习惯已经无法满足初中语文学习的需求,进而阻碍了语文学习的效果。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习惯对于新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二、转变初中新生语文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学习习惯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就语文教学而言,要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更要从一开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初中生的实际需求,采用合适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做好摸底工作,做好小学升入初中的衔接

在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以后,不要急着开始初中课程,而是要对学生进行语文摸底工作,了解学生的语文功底,为后期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要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进行研究和分析,进而使其与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衔接,循序渐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小学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脱节的现象。此外,在刚升入初中以后,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放慢学习的进度,做好新旧知识的铺垫,从而为学生由小学向初中过渡创造良好的条件。

2.合理把握时机,做好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导

首先,要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引导学生走向更加广阔的语文天地。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习惯,即关注社会、体验生活,这样才能在生活和学习中了解接纳语文文化,同时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亲近文学,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积累创造良好的条件。

其次,要上好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灵活的讲解,使学生体验到语文的美感和趣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而不是进行单纯的知识呈现,要引导学生自己获得知识,体验成功。

此外,上好第一学期的语文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授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这也是小学升入初中学习成绩稳定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形成对语文学习的整体认识,并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降低语文学习的难度。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直接关系到语文学习的效果和语文素养的形成,因此需要语文教师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重视对初中新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摸底调查,明确学生的语文基础,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要加强对关键时期的重视,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语文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一、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如今的小学语文教育虽然手段多样化但是主流教学手段仍是老师以课本为中心,将课本中出现的知识点通过强行灌输的方式教给学生,是学生通过记忆背诵来掌握知识点,这样的方法是存在问题的。

首先这会导致学生压力过大,小学生的课业压力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而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小学生的语文抄写作业过多。老师认为只有通过抄写才能是学生达到反复记忆的目的,所以会布置很多抄写作业,使学生晚上七八点还在抄课文或者古诗之类,这种行为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负担。学生在抄写的过程中并没有达到深刻理解的境界反而越抄越厌烦,这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与老师的教学初衷也是背道而驰的。

其次,这种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乏味沉闷,课堂不活跃,死气沉沉,学生又由于对抄写的反感使得对语文的认识变的枯燥乏味,学生体会不到语文的乐趣,老师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效率就会变差,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培养。

所以应该从根本出发,找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从根源入手,找到关注重点,对症下药,才能使小学语文恢复活力。

二、小学语文教育的关注重点分析

小学是学生培养语文能力和自身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小学的目的不是学到知识而是培养习惯和提升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从这个角度出发,小学语文的关注重点就不言而喻了。

1.?x书是语文的根本

想要学好语文就离不开读书,读书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的这些话充分印证了阅读的重要性。学生的阅读量上去了,理解能力和知识面的广阔度自然而然就上去了。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如何读书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方面,要求学生对课本上的文章进行精读,反复的读。现在的学生能做到课前预习的已经很少了,只等着老师上课讲,这是无法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入理解的。课本上所选用的文章都是经过教材编写人员认真挑选的文章,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以及精神的熏陶有重要影响的。所以老师需要让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下复习,反复的对课文进行精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提升自我。

第二方面,让学生拓展课外书籍阅读量,课本的内容虽然精但是少,这种局限性会导致学生阅读量不够,所以需要学生课下广泛涉猎,读一些有内容的文章,感受与作者思想的交流,提升阅读量和阅读品味,慢慢的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这样就会提升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达到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

如果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是能够体现一个人文学素养的主要方式,那么阅读就是提升这两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学会思考,这样才能够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

2.重视语文日常积累和习惯养成

一个人的谈吐和修养能反映出他的语文水平的高低,这种高低是和文学积累的丰富与否有关系的。听,说,读,写都能加强学生的文学积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记录所学的知识,有助于后期复习巩固。学生在动手记笔记的同时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理解,对文学积累的提升是有帮助的。所以老师应该让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随时记录新学到的汉字,词汇,或是一些优美的诗句等等,在提升词汇量和阅读量的同时使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生活也是有帮助的。并且,积累的意义在于日积月累,这也是语文学习的精髓所在。真正将语文这门学科学好的人,并不是在最后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人,而是能够通过每天的坚持,日积月累,将自身的文化底蕴不断丰富的人,这也是语文的魅力所在。而在积累的同时督促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对新知识吸??速度,学生在运用的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做到不将知识还给书本。

3.实践才能出真知

何谓语文的实践?是将所学的知识能够熟练的运用,即运用的实践。这个道理就像背英语单词一样,假如学生记住了一个单词,但总不去用,也没有在阅读中见过,那么时间久了还是会忘掉。语文也是这样,学到的词语和新字不去用是无法深刻的记忆的,而具体运用要从说和写这两个方面着手。

篇4

当前,应试教育之风依然盛行,很多老师没有把教育的终极目标放在人的发展这个基本点上,没有真正进入综合性学习的广阔空间,没有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没有真正站在课程改革的高度来认识综合性学习,把教材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当做了“规定”,当做了“任务”,有的老师干脆把作文当作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终级目标,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只是为了写作收集资料,积累素材。

第二,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语文综合性学习不相适应

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足,教师在实施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角色位置有待调整。主要表现在教师缺乏综合性学习课程的系统知识和跨学科知识,不了解和不能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教师对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风俗人隋、传统文化、节日文化、流行时尚没有及时进行总结、开发与利用。目前在综合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所做的工作主要在给学生提要求,提任务和组织一次综合性学习的“终端展示”两点上。

第三,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基础参差不齐

综合性学习活动提倡学生人人参与,让不同的个体能在综合性活动中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既展示自己的特长,又在合作和探索中发展自己的学识、胆识。但是综合性活动是一个灵活、开放的活动。许多同学由于缺少老师的督促,常会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或者干脆直接越过活动的准备探究阶段从网上下载,剪贴一下就算是自己的活动成绩。

第四,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手段尚需研究

目前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更多是注重于学习结果,注重于完美。评价过于粗放,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没有与整个语文学习的评价结合起来。影响了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的积极性。

面对这些教学现状,我认为摆脱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率低,质量差的教育现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充分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产生的背景,研读《课程标准》和课程教材。明确开设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宗旨

在新世纪,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人才的素质核心,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蓬勃兴起,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团结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充分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产生的背景,读懂《课程标准》的精髓,领悟其宗旨,明确培养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还要让学生全面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宗旨、特点及实践的意义,调动他们的参与欲望。

二、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利用教师群体力量和现代信息技术等一切投入整合综合性学习资源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可以涉及科学、人文、自然、社会等各个领域,单纯的依靠语文教师,作用是有限的,只有充分发挥各个学科教师的智慧,发挥教师群体的力量,在资源开发上才会有新的生成。目前信息技术已成为所有课程体系的基本要素,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学习资源、不断提高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已经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特征。教师通过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可以不断拓宽视野,转变思想观念,学习更为广博的知识,实现多学科知识的整合与利用,也可以解决与其他课程整合和跨学科老师合作难的问题。

三、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活动,精心设计、严密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

课前准备活动是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前提,它决定着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成效。通常每次综合性学习都要提前一个星期或者两到三个星期布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合作、探究有关的课题。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收集资料,使学生逐步掌握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流、社会生活、大自然等获取资料的方法与途径。教师自己也应多收集,用于补充学生资料中的残缺或空白,以保证活动正常、有效地进行。

学习的准备过程结束后,还要及时总结、交流、分享体会和成果。教师要千方百计让学生感受、体验成功和收获的乐趣,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一方面博取众长,补己之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另一方面又锻炼了胆量,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成果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可以是文字及图片展示、情景表演、游戏、讲故事、辩论、演讲、朗诵、问答竞赛等。参加展示的人员可人人参与,也可毛遂自荐,还可小组选派代表。

,趁热打铁上好写作课。写作是语文学科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也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如果教师对写作教学环节随意或忽略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就是残缺的实践活动教学课,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不到有效的培养。美国华盛顿一所大学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因此,教师要紧跟活动课之后精心组织学生写作文。

篇5

在教育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要正确处理自主学习和主导作用的关系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

其实,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条件的。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语文;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自信;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发现,使学生不断习得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基本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便会落到实处。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三、把心贴近每一个学生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一)给优生以雄心

优秀的学生有他扎实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还有独道的学习方法,基于这些优越的条件,我要求学生拥有的是雄心壮志,要定下更远更高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二⑴班的甲和二⑴班的乙是极具语文天赋的两位女生,她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浓烈,文笔优美,阅读鉴赏及审美能力都很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老是给她们灌输要争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闯的勇气和决心,因此,在两年的每次考试中,她们都能考出好分。

(二)给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是吊在中间,因而好多易满足的同学也就乐于呆在这个位置,平平而过,懒懒散散,消极地对待自己的成绩。针对这种心理,我给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励他们通过努力还可往上一些,我把他们归为中上等,意思是有可能上升趋势,因而好多学生恢复了信心,他们努力赶超,扩大了优生的范围。

(三)给差生以上进心

在一个优秀教师的眼中,学校中应该没有“差生”,只有学有困难的学生。我尊重这类学生。努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我并不比别人差”,“我还有优于别人的长处”。这样,这些所谓的差生有了一点学的甜头,也就多了一点学习的劲头了。

四、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活动

每一个人都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尽情地表现自我,完善自我;每一个人都或强或弱地好胜心理,心底里总不甘落后于人;很多人都喜欢跟着潮流走,快乐地融入团队共奏的主旋律。当学生们已走近阅读,参差不齐地喜欢阅读时,教师应该再次扮演好导演的角色,给学生提供一个个与阅读相关的大舞台。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活动,如“好书推荐”的演讲,让学生初涉鉴赏性阅读形式,充分秀出自己的好学与博学,一堂交际课下来,几石击水,阅读的浪声即时可闻。丰富而多彩的语文活动还如有课前三分钟演讲,诗歌朗诵比赛,时文名段品评,讲故事,语文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讲述、竞赛、品评、交流等活动中发现不足,寻找差距。进而纳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优秀者促动后进生,形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班级气氛。

篇6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素质化的要求,以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为目标,带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但是部分学校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还存在着三个不到位现象:一是部分教师课改理念领悟不到位,还是抱着应试教育的陈旧思想,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应对高考这一终结目标,重结果不重过程,重分数不重能力,重成绩不重素质,这样的观点制约了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进行;二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不到位,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灌输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将所有应知应会知识点罗列出来,进行传授巩固和记忆。课堂教学舍不得花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没有能够创造平台让学生进行自主思维,导致课堂教学改革停于表而、流于形式,未能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三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不到位,有些学生虽然应试状况较好,但是在语文综合素养方面却存在着一些短板,普通话发音、朗读能力、书写方面、理解能力、构思创作能力等等,并没有得到协调发展

篇7

1小学语文教学教师点拨现状

现在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能够按照素质教育的教学计划和要求展开教学,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却并没有实现教学点拨。比如教师在教授《想飞的乌龟》这篇文章的时候,大多数教师都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总结自己了解的文章内容,说出不明白的地方;然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在班级内部展开交流;之后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章;再组织全体同学展开讨论;最后就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知,一味地让学生自行理解分析,教师不加以适当的点拨,学生不能实现思维的深入。教师单纯的引导学生思考想象,不加以适当的启示和引导,就不能实现优秀人才的培养。

有些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要重视对学生的教育点拨,但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却不能正确应用,实现不了计划中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在强化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认识到自身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要设计具有深度的课堂问题,实现和学生的交流;另外教师要及时筛选变化中生成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确定学习重点。

2小学语文教学中点拨艺术的实施重点

2.1抓住闪光点,适时点拨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点拨要把握适当的实际,小学生经常会在课堂上突发奇想,虽然他们想的问题和课文没有太多关系,但是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展开点拨。之前在学习《回自己的祖国去》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些学生就会在刚开始阅读文章的时候对华罗庚毅然决然回到刚解放的中国的行为不理解,有些学生会说华罗庚放弃美国的房和车这些别人梦寐以求的东西回到祖国,一定是祖国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教师要在学生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引导学生分析后面的文章内容,要让学生知道华罗庚是为了要为祖国做出奉献,帮助祖国不断强盛而回到祖国的,为此他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毅然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之后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华罗庚的爱国主义情感,以此展开面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2设计“支点”,实施适量点拨

小学语文教学点拨要精准,要控制点拨量。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要尽量保证在文章的关键之处进行点拨,实现推进整体学习效果的作用。在教授《手捧空花盆的花子》的时候,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读到国王说“你就是我的继承人”的时候,教师要将这句话作为教学的支点,向同学提问国王为什么这么说。学生们会有此回顾前文,既然国王要找能够培育出最美花朵的孩子作为继承人,为什么还要没有种出花的熊日作为他的继承人呢?带着这样的问题阅读后边的文章,待到最后的时候学生就会明白原来国王交给孩子们的都是煮熟的花籽,国王想要以此考验孩子们寻找最诚实的人。这样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课文,带着问题分析前后文,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会对学习过程的印象更为深刻。这种由文章主要句子入手深化全文理解的教学方法,能够完成对全文的梳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2.3提出疑问,实施点拨

小学生的好奇心是提高其语文学习成绩的重要基础,教师要通过适当的途径引导学生主动实施探究式学习。在教授《山沟里的孩子》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阅读文章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在学生读到文章中“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时候,有些学生会对此提出疑问,学生会提出黎明不是每天都回来们,前文也说学生们日复一日,由白到黑,由黑到白的往返于学校和家的路上,为什么还要期盼“理想而灿烂的黎明”呢?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山沟里的孩子渴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走出大山,走进光明的新生活。而这句“理想而灿烂的文明”正是作者对孩子们寄予的无限期望,他相信并期盼他们收获美好的未来。这样通过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主旨的教学点拨方式能够强化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2.4强化语言训练、开展教学点拨

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生活中对学生语言的点拨,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汉语文字,要强化学生对知识文字的认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使其获得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日常和学生的谈话,在教学中和学生的交流等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对语言的合理运用,以此提高学生合理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样除了能够强化语文教学效果之外,还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言使用质量。

2.5深化思维点,实施多角度点拨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强,具有很强的创造精神。儿童活跃的思维是实现多角度思考和学习创造的重要基础,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研究问题,带领学生实现新的发现。比如在教授《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到最后发现青蛙是小蝌蚪的妈妈,教师就要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实现创新思考,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思维模式中。

2.6确定平价点、实施赏识点拨

赏识肯定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点,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对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予表扬。在表扬的同时传授给学生新的学习方法,这样就能实现在鼓励学生的同时,提高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3结论

文章通过几个方面深入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升的教学点拨方法,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学生成绩的提升和教师水平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8

探究性学习需要一定的环境氛围,特别是人际氛围的支撑。因此,我们如果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探究,就要求给每个孩子多鼓励,让他们从中体验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和成功。

1.1 利用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探究氛围。新课标中要求建立平等、合作、理解的师生关系。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时, 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1.2 利用实践活动,营造探究氛围。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在观察、 实践中积极探究。如实践活动《创办班级图书角》,利用班委会,号召全班学生创办班级图书角。图书管理员全班轮流担任,大家分工合作,讨沦、探究怎样为图书登记造册,设计制作什么样的借书卡,制订书籍借阅制度等。再如开辟第二课堂,可以在学生中成立摄影组、宣传组等课外活动学习小组, 教师只当参谋和观众。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调动。

2 注重从多角度启发、引导

2.1 捕捉学生好奇心,引发探究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具有探究意识, 首先要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如小学生对大自然的一切知识都感到新奇,求知欲非常强。在讲《大自然的语言》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然后让学生在班上交流、提出问题,并适当地给予鼓励,使学生的探究兴趣越来越浓。

篇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新型的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教学手段被引进课堂教学中来,其中电子白板技术就是最重要的一种。电子白板技术,其最鲜明的特点是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以信息化的技术(电子白板与计算机进行连接,并利用投影仪反射到电子白板屏幕上)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具体的教学情境,从改变教学方式为基本的出发点,在课堂上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而有效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了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在新课改背景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进电子白板技术很有必要。本文通过分析三种电子白板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在电子白板上导入音频图画,激发学生兴趣

电子白板技术可以以其特有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展示动态的图画、优美的音乐和形象的视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例如,在讲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西师版)《瀑布》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本课的生字词,通过朗读课文,感受瀑布的声音、形状和色彩,分析作者的观察顺序,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多媒体上的瀑布动态图片导入电子白板上,同时给学生播放瀑布水流的声音,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语文教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把本课的生字词放映在白板上,带领学生朗读,并在白板上标出所需要注意的读音。同时在白板上给学生标出本课课文中的重点描写意境,带领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各个自然段的具体含义,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

二、在电子白板上设置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理解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在电子白板上给学生点明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便于学生后面的学习,从而促进了有效学习。

例如,在讲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西师版)《春的消息》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本课的生字词,通过熟读文章,想象春天的美好,学习作者所运用的景物描写方法,感知春天景物的变化特点,不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进行本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把多媒体上关于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放映在电子白板上,即注意观察作者所运用的景物描写特点和抒情手法,感受一些形声字如“聆,苞,颊”等的表达特点,体验作者的心理活动,跟随作者的写作思路,认真感悟春天刚来临时的景物变化特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使学生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一个宏观的印象,便于后面的学习。之后教师带领学生真正走进课文教学中来,指导学生根据电子白板上面的提示进行课文阅读,从而顺利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在电子白板上布置随堂练习,巩固教学内容

电子白板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除了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展示特定的教学情境,引进图片音乐等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还能够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给学生布置合适的随堂练习,当场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领悟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例如,在讲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西师版)《迷人的九寨沟》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认真感受九寨沟的神奇与秀美,分析文章中的优美语句,从而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本课中的基本生字词,理解文章中的具体意境和作者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后教在电子白板上面给学生布置本课随堂练习,主要考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在电子白板上给学生列出一系列的形近词和音近词,使学生进行辨析;另外在白板上给学生列出两排词语,使学生把这些词语连成通顺的话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在小学语文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量发挥电子白板技术的优势,使之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起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篇10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中蕴含着很多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等精髓,可是学生学起来却较为吃力,所以为了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作为教师应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一、激趣为首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可采用“故事会”、情境激趣、角色扮演、“英雄汇(课堂辩论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来颠覆曾经学习的无聊感觉,实现人人都能参与,都能从中体会到不同的情感、不同的精彩故事,真正感受到我们古人的思想智慧、高尚节操、非凡的勇气等,有了这些切身的体验,学生才能够在心里喜欢上文言文的学习,对此感兴趣。

二、奠基为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具有扎实的基础是关键,因此,必须注重其基础的牢固。在此教师的心中应该非常之清楚:学生文言文的学习是离不开“字、词、句”与“读、写、用”的,即必须让学生储备文言文中丰富的基础知识。比如,虚、实词要达到很大的数量,句式的熟练掌握,朗读也必不可少,需要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并且要求做好注释与笔记,译文过程必须顺畅,翻译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口头、书面、课后自主、课堂完成等。学生只有具备了牢固的基础时,才可能有进一步的提升。

三、体系为重

笔者认为,学生学习文言文感到困难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于:他们的文言文知识点没有得到有效、及时的整合。所以作为教师,这个时候的教学行为就显得非常之重要了,我们此时可以腾出一定的课堂时间来帮助他们将过去的知识进行总的回归,把它们串联起来,建立起体系,经常这样做就会变成其学习中的一个自觉自愿的行为和习惯。

四、自学为辅

自学是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能力极为重要的途径,作为高中生,其知识技能的获取在一定程度上是要自己去努力完成的,教师在这个时候起到的是引导和帮助的作用,我们要让他们自己去学习,并慢慢达到愿意自己去学习的程度,在这个过程中,也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篇11

【中图分类号】G623.2

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正确阅读方式,使学生能在小学阶段就能进行广泛的文字阅读,从而积累大量文字阅读经验。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以后的教育经历起着基础性作用,是小学生语文教育工作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国家教育局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要求各地区的小学教育应该基于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本地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本文主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现实的实践经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

从现今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很少,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在“自顾自”的照本宣科,学生则机械性地在下面听。虽然新课标已经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但是很多教师依旧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中难以进行转变,不仅如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积极性不高,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不愿意或者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回答,使很多教师无法知晓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这样让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二)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认识不足

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缺乏足够透彻的理解和投入,大多数教师单纯凭借自身多年的经验来认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及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对于课本和新课标的研读不重视,对教材课文的理解不透彻,对课文深层次的情感挖掘不充足,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技巧不懂得完美运用。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以及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能进行基础性广泛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则在于如何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全面熟悉课本大纲,抓住课本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教好一门课的前提是必须要熟悉透彻的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并对教学大纲进行详细和全面的解读。因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在课本下足够功夫,分析课本阅读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形成详细的教学方案,通过实践中有趣的教学途径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学会语文阅读的技巧。

(二)结合新课标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标改革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一,重视学生的学习阅读兴趣;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三,加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合作交流。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现状,根据新课标改革后的具体明确要求,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方式,牢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有步骤和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在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班级的语文阅读学习状况,采取适合高效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在教学手段上应该摒弃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合理的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方法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丰富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使课堂内容不再单一,使小学语文内容重点和难点变得更加鲜明,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也得到提高。

(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对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有积极的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不应该是教师,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地位,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非常有必要,这样不仅使学生有学习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积极性,而且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与学生换位思考,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状态,了解课文中哪些地方容易理解,哪些地方不容易理解,从而具体改进教学内容、方式和教学侧重点,这样对于教学的改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语文阅读教学是我国义务教育,乃至整个教育过程的基础和重点内容。如何结合当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熟悉掌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把握小学语文教学方式重点和难点,是决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因此,通过本文分析可以得出,教师首先要全面透彻地分析教材,结合新课改要求,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学生参与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海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把握[J]. 求知导刊,2014(12).

篇12

引言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新形势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解决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全面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对我国教育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广大语文教师及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深切思考。

1.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经过几次重要的教育改革,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人们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程度普遍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初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语言和情感表达能力不断提升。然而由于现实因素的影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发展现状依旧效果不佳,严重制约了我国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1.1现代网络发展,导致学生缺乏写作积极性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人们传统的写作习惯也逐渐被计算机电子文档、QQ空间及微信等情感表达方式所取代,新型的写作形式完全摒弃了纸、笔的传统功能,人们借助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空间及朋友圈发表心情,这种高效的表达方式使得学生不愿意在纸上进行一字一句的文字表达。现代的初中生普遍都会上网,借助网络平台高效的搜索功能,可以快速下载和浏览丰富的作文信息,学生通过对下载的作文信息进行适当的剪切和整理,就可以快速完成作文的“写作”过程。在教师看来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了作文的写作,而实际情况则是网络抄袭,学生整个“写作过程”都没有经过大脑思考和相关语言组织,此情况循环往复,不仅养成了学生不善思考、严重缺乏写作兴趣的不良后果,而且严重制约着学生语言运用水平的真实提高。

1.2教师教学观念滞后,作文教学缺乏计划性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思想的影响,语文作文教学普遍采用范本格式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进行名言、词句、语段等的相关记忆,最终使作文写作格式毫无新意,学生思维无法得到有效开拓,写作水平无法得到切实提高[1]。不仅如此,初中语文作文实践教学中缺乏相应的教学计划,未能就叙事文、议论文、散文、说明文等各类型文体对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更没有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将学生普遍接触到的、感兴趣的话题作为教学目标。日常训练普遍以教师兴趣命题为主,最终将学生训练成了写作记忆的工具,完全没有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缺乏对相关信息进行再创作的能力,部分学生在教师不厌其烦的训练下甚至产生了厌恶、烦躁情绪,一提作文就产生头痛等心理障碍,哪里还谈得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策略

2.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自信心

作文教学应该以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为出发点,善于发现学生文章中的闪光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摘抄学生的精美语句。作文批改过程中,对于无法一一在课堂上进行分享的作文,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精美语句进行摘抄,并附上学生的姓名,将其打印出来张贴于班级学习园地,供学生课后参考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可以充分调动班级作文写作的学习氛围。

第二,肯定学生作文中的巧妙构思。学生思维活跃,视角独特,经常会在写作中产生巧妙的构思,即便整体写作水平不高,但就构思而言,不仅给作文增色不少,同时也是学生创造性的具体表现,值得教师及同学的一致肯定[2]。譬如进行《我的爸爸》写作时,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小时候我坐在爸爸的肩膀上,爸爸魁梧的身材和高挺的鼻梁,让我感觉爸爸特别的雄伟,就像屹立在沙漠的翠绿的松树;现在爸爸,腰也弯了,背也驼了,脸上布满了皱纹,十个手指都长满了老茧,每天不停地工作,只为让我生活的更好。”这样的对比构思,充分展现了父亲对家庭所做的巨大贡献,同时也表达出了孩子对爸爸的爱。所以日常写作训练过程中,对于构思巧妙的文章,教师应当在课堂上进行重点分享和解读,让学生体会到被肯定和褒扬后带来的满足感和荣誉感,体会成功的快乐,进而不断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提高整体写作水平。

2.2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深入体验生活

广泛的阅读有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使其在写作过程中找到灵感。譬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养成摘抄优美词语段落的习惯,及时通过写提要、随感及做剪贴的方式记录阅读中产生的新认识和新启发,通过这种方式不断积累,就会有意外的惊喜与收获。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日常作文教学中,要不断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明白想只要不断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就能不断收集并储存生活中的闪光点,等到写作的时候,就可以依据文章的立意需求,随时将平时积累的原始素材进行“整理拼装”,从而完成高质量的写作过程[3]。

2.3明确写作教学训练目标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各阶段的训练目标,合理规划各类写作教学的时间,譬如第一个月重点训练记叙文,第二个月练习议论文,第三个月复习散文等。严格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收获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最终使写作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3.结束语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深入体验生活,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通过写作过程抒发真情实感。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作文教学对于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作用,不断改进、创新语文教学方式和方法,全面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水平,积极引导学生创作优美的文章。

【参考文献】

篇1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

语文探究性学习是语文的人文特征所决定的,语文中包含丰富的人文题材,如诗歌、小说、戏剧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探究学习中必须结合一定的历史、地理知识和特定的社会背景进行理解,同时要求探究者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一个结果。

二、自主性

语文探究性学习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知识。学生具有高度的自主性,是学习的主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与各种文本对话、与客观世界对话,探求语文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规律。这种学习还具有选择性,学生可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问题进行探究活动。

语文探究性学习不是单纯学习书本知识,不能依赖教师的教授来解决问题,而应强调自觉自主地动口、动脑、动眼、动耳、动手,教师的讲授仅为指点方向或开山引路,学生在学习中必须积极主动地探索,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这样既可巩固已有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创造思维和个性品质。

三、开放性

语文探究性学习往往以“问题”为切入点,以解决问题为凭借,绝大多数问题均无明确的、单一的答案,实施过程中涉及的诸多要素具有开放性,跨学科性强,内容开放,时间开放,角度开放,方法开放。探究性学习的课题内容、探究资源、组织形式、探究时空、探究方法、探究过程、成果的表述形式、学习评价等都应是开放的。就是在同一主题下,由于学生个人兴趣、积累和阅历以及探究活动的不同,探究视角的确定、探究目标的定位、探究切口的选择、探究过程的设计、探究方法的确定、探究手段的运用以及探究结果的呈现方式等都不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潜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语文探究性学习课程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珍视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体验,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学习课程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学习课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开放性。因而,语文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