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施工安全分析

施工安全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02:5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施工安全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施工安全分析

篇1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一直以来,水利工程在整个工农业发展中都占有相当重要位置。但是目前我国的许多水利工程都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抗灾抗旱功能,形同虚设。比如2004年的辽宁旱灾,其水利工程就未能起到引水救援的工作。因此,水利工程建设依然火热,要对原有的水利工程进行改造升级,还要建设新的水利工程。然而,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在农村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加强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分析,总结最佳的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二、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现状分析

2.1 农村水利工程施工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素质是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隐患的重要影响因素。受到我国国情、经济发展和企业利润的要求,部分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并没有采用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施工,而是采用当地和附近居民进行人为施工。使用当地居民施工虽然可以实现水利工程造福于群众,增加群众收入,但是由于居民大多为农民工,其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较差,因此成为了安全隐患。比如,在南水北调修建过程中,为了增加周围居民收入和刺激消费的需要,在渠内混凝土浇筑并没有利用滑膜技术这类高技术的浇筑技术,而是利用农民工进行操作,其混凝土的气密性和稳固性有待考究,工程质量有待时间考验。

2.2 农村水利工程施工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

农村水利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不但可以灌溉田地、防洪防涝等,而且解决了人们生活用水的问题。因此,国家政府对十分重视水利工程的问题,已经明文规定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务必重视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要求施工单位必须设立安全管理部门,各地方政府应对管辖的水利工程单位进行严格地督促管理,这样才能起到一定的效果。虽然大多数的施工单位都响应国家的政策,已经在单位设置安全管理部门,机构内部的人员配置和制度等都十分的健全,但是与整个水利工程的规模不搭配。除此之外,很多地区政府也未按照国家颁布的政策对水利工程施工单位进行监督管理,特别是在水利行业主管部门,每年只是定期地成立表面的安全巡视小组去水利工程单位视察,但是并未形成真正地监督力度。

2.3 农村水利工程施工材料检测工作重视度不够

在农村水利工程施工中,材料购买单位没有统一的标准,也缺乏专业的人才,不能识别施工材料的优劣,比如钢筋、水泥等各种无法就地取材的材料需要专业的眼光,以优惠的价格买到最好的材料,而实际情况往往是,花了高价买了劣质材料。除此之外,还存在重视度不够的问题,因为管理上的漏洞,分管到农村水利工程的力度已经大打折扣,在购买材料过程中没有控制好材料的优劣,在运送进现场进行施工过程中,检测工作也是敷衍了事。施工材料不能得到保证,整个农村水利工程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

2.4 农村水利工程施工缺乏预防机制

农村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基本上没有进度上的控制,这是一种安全隐患。因为前期施工的拖沓,会导致后期施工的赶进,在后期的追赶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施工事故,造成不必要的人员和财产方面的损失。另外,农村水利工程施工的防护措施非常缺乏,甚至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或者防护工具异常简陋,根本不能起到防护作用,无法抵抗稍微大点的破坏,不能给施工人员和水利工程带来保护。这实际上也是对施工安全不重视的缘故造成的,可见农村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隐患因素相当之多,需要给予十分的重视。

三、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对策

3.1 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方法之一就是要加强专业性培训。第一,树立安全意识。只有农民工的施工安全意识树立起来,才能实现工程安全问题的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第二,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水利工程技术人员体现着施工方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的高低,水利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加强技术人员培训有利于实现工程技术人员实时跟进项目进度,对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进行查补等操作。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具有高素质技术人员数量少,不容易招聘,因此很多施工方将技术人员当成了宝贝,只有当工程出现技术问题才会要求其工作,平时并没有硬性规定,因此造成部分技术人员经常性不在工地,对工地技术问题把握不深刻,不严格。第三,要加强监管工作人员培训。监管工作人员是工程质量安全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负责发现项目安全隐患的重任,因此必须加强监管工作人员的培训,树立监管独立性,防止出现监管工作是虚职,监管工作就是转转、看看的错误思想认真。

3.2 健全相关施工管理制度

健全并落实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施工操作技术方案,制定统一化标准。硬性规定和衡量的标准的统一可以帮助施工人员明确施工流程和工艺,找出工程施工技术难点和要点,及时发现项目施工过程中与操作规定不同的地方,并通过正常的沟通渠道做好上级沟通工作,有利于及时做好施工工艺的变更,保障水利施工质量安全。二是,施工制度要可行,以便更好地落实下去。完善的施工制度保障有利于减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隐患,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因此施工制度必须本身保障系统化,可量化,可操作性。三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一概而论,一成不变。施工制度和规定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具体水利工程项目的不同,在细则方面做好修改工作,因此良好的施工制度应该具有自我修改功能,可以通过良好的上下沟通工作实现这一点。

3.3 重视材料检测工作

重视材料检测工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做好材料供应商挑选工作。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土方的要求可以实现就地取材,但是其他,包括水泥、钢材等就需要专业的挑选。在施工时,必须要坚持使用高质量的建材,选择具有正规资质,实力雄厚,有行业信誉的供货商。二是,要做好材料检测工作。选择具有正规资质,实力雄厚,有行业信誉的供货商并不意味着建材的合格。由于采购建材具有较高的利润,市场风险较大,部分采购人员用劣质材料顶替优质材料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必须做好材料的抽查,检测工作,一旦发现问题,一定要找到问题根源,并解决问题。三是,材料采购与检测分开。必须实现检测与采购的部门分离,必要时应该通过第三方进行检测。

3.4 加强预防机制的实施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具有复杂性,因此保证施工安全,一是,要在施工之前做好工程进度控制工作。项目工程施工要做好施工前的预期安排,并根据事实条件,做好相关的预案工作,防止出现因为突发事件导致工程延期,其后为赶工期而忽视安全的情况。二是,安全防护体系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水利工程施工方必须购买合格的工作防护用具,并根据防护工具用途的不同,做好事前准备,预先安排。

四、总结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农村水利工程施工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不容忽视。水利工程建设本身就是一项浩大的项目,涉及到的部门众多,在层级式的管理过程中,必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产生安全隐患。因此,要有高度的施工安全意识,不仅是管理人员,还包括农民工。要有强烈的防范意识,将安全工作做在前头,尽量避免发生问题之后再去解决问题,当然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也是安全施工的体现。

参考文献

篇2

风险和机会是并存的,收益是风险的补偿,风险是收益的代价。风险是对管理者的挑战,风险控制得好就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也有助于提升竞争能力及水平。只有正确认识风险,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才能达到预期的项目效果。铁路电气化改造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施工安全风险

在大型工程的建设中,施工安全风险是相当可怕的,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相比其他普通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系数更是惊人的大。这是因为,在进行电气化改造的过程中,整条铁路线不可能停止运营,所以工人就只能在还在运营的铁路线上进行施工,这不仅对于工人本身是非常危险的,而且对于线上列车内的旅客也相当危险。因此,在进行铁路电气化改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施工安全,施工前要做好所有准备,不能盲目进行施工,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2.工程质量风险

在进行铁路电气化改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施工的质量,对于粗制滥造一类情况一经发现必须严惩。因为,铁路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大动脉,如果在施工中工作不到位,管理不力,技术不过硬,就会使工程面临巨大的质量风险,引起质量纠纷甚至冲突。铁路线牵涉了太多的东西,如果发现工程质量发生风险,很有可能为未来铁路的运营埋下很大的隐患。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把质量关,为人们的生命安全负责。

3.委托风险

承包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是相当普遍的,特别是对于铁路电气化改造这种大型工程更是必不可少。承包制可以提高整个工程的运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既节约了工时,也节约了成本。但是,由于在项目被承包的过程中,公司或经理是委托人,下级项目经理或工程队是人,在一般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委托人一般不能直接监测到人的经营行为,导致了委托人与人的信息不对称,其中一些人会为了获取个人利益做出欺瞒委托人的行为,不仅形成了不好的风气,而且影响了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

4.施工技术风险

施工技术的好坏与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整个项目的风险系数,技术风险包括项目的技术结构、项目的规模以及项目承办方的技术能力和相关经验。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是一项风险系数相当高的工程,因此对于工程承办方的技术要求也相当的高。所以,在工程实施之前一定要对被改造的路段进行详细考察。比如,在投标阶段需要考虑的技术风险主要有:地质地基的条件、水文气象条件等。必须在工程实施之前做好相关的调查,以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5.施工组织管理风险

在现实生活中,要完成一件事情,通常需要集体的合作,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对于铁路电气改造工程来讲,更加需要集体之间的合作才能完成。承办方应该以合同的方式与其他集体进行合作,合理有效地调配各种资源,组织协调好双方的各种利益关系。但是在现实中,往往一个工程的项目经理不止一个,所以在利益分配时很容易发生问题,长此以往,双方之间肯定会产生矛盾,从而影响整个项目的施工进度。

二、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相关应对措施

1.强化领导和员工的安全意识

领导和员工的风险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铁路电气改造项目的风险,纵观以前的一些大型施工事故,基本上都是由于领导和员工风险意识的匮乏造成的。所以,领导平时一定要多向员工们讲述一些施工过程当中的注意事项,不断强化员工的风险意识。例如,在进行铁路电气化改造的过程中,工人们一定要注意听站点的广播,当广播中播出有火车即将进站时,一定要立即撤离该条铁路线,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等等。工人们施工过程中稍有不当就可能酿成惨剧,因此,对于安全问题,领导必须对工人时时提醒,反复强调。

2.成立专门的风险预测小组

风险可以分为可避免的风险和不可避免的风险,可避免的风险一般为工人自身的行为、天文气象、地质结构等等,成立专门的预测小组也就是为了减少由可避免的风险带来的损失。预测小组在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施工之前要对该路段的地质结构进行勘探,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天象,避免由于天气的原因带来人、财、物的损失。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系数,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篇3

我国地域辽阔,在煤矿开采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煤炭资源的开采领域随着人们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大,开采难度也呈深化趋势,再加上矿井环境复杂,对于采矿工程中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确保采矿过程中的安全,是采矿企业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采矿企业要深入了解采矿技术,结合不同的采矿环境及矿种,合理选择采矿技术,以此保证施工的顺利开展。

1.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现状

随着采矿工程的规模逐渐扩大,矿山的开采频率也不断提升,但随之带来的安全事故也在急剧增多。为了提高安全系数,降低人员伤亡,就必须及时掌握采矿技术及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首先,地下矿山环境复杂,在开采过程中应使用适宜的开采技术。以矿山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开采作业,还要借助有效的辅助系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开采事故的发生。但是这种做法也增加了施工安全管理的难度。其次,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不具备过硬技术手段,致使出现操作不当或行为不规范的现象,从而不能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进行作业。再者,采矿设备性能落后,部分施工单位在采矿时依旧采用传统的气腿式凿岩机机械装备,既沉重又影响施工进度,对于一些关键的环节,甚至用人工钻进的方式来完成,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采矿工程沿用这种传统的采矿技术对施工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先进的设备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行。最后,对于光面爆破这一先进的技术在部分采矿企业中也没有得到采用,究其原因是缺乏相关的技术支持。

2.采矿技术的种类

(1)露天采矿技术在中国煤炭工程施工过程中,与其他采矿技术相比,露天开采是一种安全系数最高的技术,运用该项技术,不仅能够增加开采数量,还能在降低采矿损失的同时,提高开采效率,充分发挥了露天采矿技术的优势,因此,露天开采技术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使用。由于受到不同地质类型的影响,该项技术无法达到在所有煤炭开采工程中使用的目的,它适用于矿床规模大、埋藏深度大以及使用到大型机械设备的煤矿资源开采领域中,且得到广泛使用。利用这种技术可以直接将煤层上方岩层剥离开后实施煤炭开采,且没有必要再构建巷道,为工程施工相关工作提供便利条件。然而,露天开采技术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即: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会严重危害生态环境,以至于为之后的恢复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2)填充开采技术填充开采技术的应用范围是在开采后及时填充地下采空区域,防止发生上层土壤和岩石坍塌的情况,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它对周围矿石和土层等支撑不稳定的矿区起到保护作用,填充开采技术在煤层开采的各个阶段使用最频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运用这项技术,不仅能有效保护煤层的地下环境,还能将开采力度发挥到最大限度的同时,实现资源的有效回收。同时,填充采矿技术也可以用在地表有珍贵、稀有的矿产资源需要保护的矿区。(3)深矿井开采技术所谓深井开采,其实就是深圆筒开采,通常是指埋在与地表有一定深度的煤炭。而深井开采是深于地表800m的煤炭。在深井开采时,施工人员有必要加强开采技术的应用。这是由于深井中地压和地温相对来说较高。当进行深部开采时,矿井温度随着距地表的深度越来越高,远远超出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长此以往,会对施工人员的健康造成一定影响,甚至会威胁到人身安全,因此,在深矿井开采过程中,要在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的情况下,采取降温措施,以此来确保矿井正常施工。(4)机械化开采技术现在最常用的开采技术就是机械化开采技术。依据不同的工作形式,可分为露天采矿法和地下采矿法。露天采矿法是在开采之前,必须用机械先剥离矿体表面上方的岩石和土壤,由于矿体直接暴露在地表的因素,为露天开采带来了很多便利,如:便于采矿机械操作、提高安全性、减少矿石损失,保障效益的同时,降低了成本,以此获得收益的最大化。相较于露天采矿技术,地下采矿技术具有很大的危险性,若机械操作不当,矿井就会面临坍塌等安全事故,目前,地下采矿技术多用于金属矿山的开采。随着国家对环保节能的大力提倡,地下采矿技术也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利用尾砂胶结充填这一现代新型环保开采技术实施地下开采,其不仅能处理尾矿污染,还能在开采时降低对自然环境的损坏程度。

3.采矿工程中的施工安全措施

篇4

中图分类号: TU9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高铁运输作为一种运输量大且经济的一种运输方式,在许多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21世纪以来,随着沪宁城际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等相继开通运营,中国高铁的建设序幕迅速展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引领世界高铁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国民、经济发展、市场还是铁路自身行业都是势在必行,对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杭州市丁桥东路立交桥工程的施工之中,涉及到高铁桥墩的安全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施工的过程当中要确保高铁桥墩的安全。

二、工程概况

丁桥东路下穿沪杭高铁处铁路桥跨径为(48.75+80+48.75)连续梁,道路自中孔80m 跨径内穿越。按道路规划纵断面,穿越高铁处道路需要下挖,原地面标高在6.5左右,道路下挖基坑坑底-2.94,总挖深9.44m。

下挖道路设U型槽支挡结构,两侧桥墩分别为上海侧 241 号墩和杭州侧 242 号墩。其中U9东侧挡墙贴近241#高铁桥墩,241#墩台埋深3.8m,承台厚度3m,承台底高程-0.267m,基底为19根直径1.5m钻孔桩,桩长68m,桩底为强风化泥质粉砂岩,σ=300KPa,;U5~U7西侧挡墙贴近242#高铁桥墩,该桥墩承台埋深约7.2m,承台厚度3m,承台底标高-3.767,基地为19根直径1.5m钻孔桩,桩长58m,桩底为强风化凝灰岩σ=500KPa。

高铁桥墩241#、242#照片

高铁桥墩241#、242#与U型槽断面位置图

三、从设计角度对高铁桥墩进行分析

根据U形槽与墩台的位置关系,241号墩侧基坑开挖时,坑底位于承台底下约2.5m,道路施工对其影响相对较大,因此选取241号墩进行受力及变形计算分析。

1.241 号墩设计情况

墩顶纵向最大水平力 Px=3637.7kN,竖向力 N=55096.7kN,承台纵向最大水平力 Px=4224.1kN,竖向力 N=102168.5kN,单桩荷载 Pmax=8586.9kN,单桩承载力[P]=9237.6kN,设计沉降量:38mm,顺桥向、 横桥向刚度:1169.9kN/cm。

按《新建铁路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暂行规定》,纵向力、刚度与位移关系:

本桥墩顶线刚度按大于 1000kN/cm 控制,墩顶位移量为 3.6cm。

2.241号墩基坑开挖后的受力情况 基坑开挖后,承台承受的水平力变大。基坑深度按 8m 计算,承台所承受的水平土压力计算为 E=1555kN。承台受力情况如下:承台纵向最大水平力 Px=5779.3kN,轴力 N=102168.5kN

3.241号墩变形计算 为简化计算,根据刚度等效原则将圆形承台转换为方形承台。基坑底位于承台下2.5m,按高桩承台进行分析。

计算简图

3.1 墩顶位移

3.1.1 结构尺寸

(1)桥墩:直径 5.5m 圆形桥墩;

(2)承台:直径 17.7m,厚度 3m;

(3)钻孔桩:19 根直径 1.5m 钻孔桩,桩长 68m。

地面线: -2.5m

承台桩基础结构图

3.2 坐标系定义

z 轴竖直,向上为正;x 轴为横桥向,水平向右,y 轴根据 x 轴、z 轴由右手螺 旋法则确定;坐标原点位于标高 0.0m 处。

整体坐标

3.3 荷载信息

基坑开挖后,承台承受的水平力变大。基坑深度按 8m 计算(承台底面以下 2.5m), 承台所承受的水平土压力计算为 E=1555kN。

(1)设计受力情况:

承台底外力 Px=4224.05kN, N=102168.5kN,My=111556kN.m

(2)基坑开挖后受力情况:

承台底外力 Px=4224.3+1555=5779.3 kN,N=102168.5kN My=111556kN.m

集中荷载汇总表

承台底中心单项荷载表

承台底中心单项位移表

241 号墩高为27m,采用 Drbridge foudation 对墩台验算的结果:

承台发生水平变位与转动后的墩顶变形为:

0.007919m+27m0.000255rad=0.01480m=1.5cm

墩顶变形量可以满足要求。

3.4242号墩承载分析

242号墩承台顶部埋深约6m,作用在承台顶的竖向土压力荷载约114kPa。

根据U形槽与承台的平面关系,U形槽局部压在承台上范围为0~2.36m,落于承台以上U形槽为非机动车道部分,铺装厚度约2.7m,考虑人行荷载后计算得U形槽对承台的压应力为90kPa,小于承台顶部土对承台的压应力,因此U形槽落于承台之上不会对该墩竖向承载造成影响。

四、施工中保证高铁桥墩稳定安全措施

在U形槽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穿越沪杭高铁241#、242#桥墩处,必须保证高铁墩体的稳定。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U型槽施工时,在高铁241#、242#桥墩处外侧卸载土方3m,以1:1放坡,以尽量减少墩体承受内外侧土压差;

2.围护桩内,U型槽施工时,在241#、242#高铁桥墩处墩体四周必须保持土压均衡;

3.对墩体进行垂直度、沉降、位移观测,与沪杭客专公司成立联控;

4. 局部补充增加围护桩拉锚措施,减少围护结构变形,相应降低土压对承台的作用;

5. 考虑旋喷桩具有增强土体抗力的作用,并且钻孔桩在该位置处施工相当困难,因此对桩基保护仍采用旋喷桩墙方案。考虑旋喷桩施工对桩基的影响,靠承台桩基侧旋喷桩施工工艺调整为定向摆喷,减少旋喷桩施工的挤压作用,加固高铁桥墩处的土体,更有利于保证连续性,止水效果更好,要求龄期需达到要求;

6.调整施工方案与顺序,小范围开挖浇筑U形槽,分段实施,确保桩基不暴露。

五、监控措施

1.成立基坑监测小组,建立观测台帐及观测制度,在基坑开挖期间,在围护桩系梁顶每隔15米设立观测点。每天测量2次沉降及位移数据,靠近线路侧围护桩每2小时观测一次;基坑开挖完成后,待观测数据稳定,适当减少观测频率。如超过规定警戒值,立即停止开挖土方或停止施工及时撤出基坑内施工人员,并尽可能卸载基坑外侧土方,确定抢救围护方案,再实施下一步工作。

2.高铁241#、242#桥墩沉降位移观测及墩体垂直度观测

由于沪杭高铁桥墩的重要性,为确保其运行安全,在常规的墙体侧向和竖向位移的监测基础上,采取对桥墩安装固定倾斜仪的方式来监测其倾斜度,每个桥墩按顺基坑方向和垂直基坑方向各安装一个。

常规观测包含在高铁的桥墩上不同角度各设四组沉降观测点和水平位移观测点,二个桥墩共8个观测点,采用高精度经纬仪进行观测。

观测的频率:正常情况下,在基坑开挖和施工期间一般每天观测两次,当变化较大时加密观测,当出现险情时可加密到2h一次,当变形接近或超过警戒值、或监测结果变化速率较大时,必须加密观测次数甚至连续监测。一旦发现监测结果发展过快、过大等异常情况,必须将此信息及时上报,以便及时采取必要地补救措施。当基坑开挖结束且变化稳定后观测频率降低至每天观测一次,直到地下基础浇筑完成。

按照对沪杭高铁241#、242#桥墩的力学影响分析,根据规范及本桥墩的检算结果,承台顶面及桥墩设置观测点:

沉降值应不大于3mm,最大警戒值为5mm且两墩沉降差不大于5mm;

承台水平位移建议值不大于6mm;

墩顶变形建议值不大于15mm;

施工期间联系高铁指挥部,对高铁上部梁板、未铺轨之前的无渣道板进行同步监测,并与沪杭客专成立联控。

六、结论

高铁桥墩处开挖施工安全是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在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把好每一道工序,确保各个环节安全有序的进行,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通过该案例的成功实施,证明高铁桥墩处开挖施工在验算安全的前提条件下,做好施工安全措施,严格实施监控,能够保证工程安全实施。

[参考文献]

篇5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境和施工流程较为复杂,这导致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难度加大。部分单位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水利水电进行爆破施工,提高施工效果。在该过程中,安全问题多发严重制约了爆破效果。部分单位在洪水期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受到严重洪水的影响,导致自身施工安全大打折扣。部分施工单位对基坑开挖没有进行有效安全支护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安全施工效果降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操作复杂,安全施工没有渗透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方方面面,是导致安全事故多发的关键原因。

1.2安全施工人员素质较低

人员素质是影响当前是水利水电施工安全效益的重要因素。在进行水利水电施工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施工人员缺乏管理安全管理意识,对自身的管理工作没有尽职尽责,造成施工管理效益下降。管理人员素质低下,根本无法完成水利水电施工安全的管理要求,导致管理水平大打折扣。与此同时,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管理的重要性,专业技术、执行能力、领悟能力低下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当前的水利水电安全施工的效果。

1.3施工监督管理不到位

在进行水利水电施工安全控制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对施工的安全监督管理效益低下,没有严格依照水利水电施工安全要求对施工进行全方面监督监测,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安全管理效果降低。除此之外,部分单位企业没有对水利水电施工安全进行监督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安全施工的落实效果。单位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自身监督专业知识不到位,直接导致施工管理效果下降。单位企业对施工安全中存在的问题无法进行有效指导和建议,没有将安全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到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造成安全风险加大。

二、施工安全问题解决对策

2.1明确施工责任人

项目施工责任制对提高水利水电施工安全效益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单位企业可以对每个项目进行责任制明确,由专门安全责任人对水利水电施工安全问题进行负责,加强对水利水电施工安全项目、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等的管理力度。施工负责人对现场的施工进行充分了解,能够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把握和控制,对降低施工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将施工责任人作为项目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可以有效提高对施工的管理效益,加强安全施工的落实效果。在该过程中,单位企业要对施工责任人进行全面安全管理培训,对施工责任人责任进行明确,从本质上保证水利水电施工安全效果。

2.2加强施工人员安全素质

在进行水利水电项目人员施工安全处理的过程中,单位企业要对自身安全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提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单位企业要保证施工人员树立自身的安全施工意识,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在进行水利水电施工时可以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提高建设质量。要对提升安全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进行全面提升,确保相关人员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严格要求自身的行为,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严格依照施工要求和施工标准进行施工操作,保证工程质量,提高自身的安全性和水利水电施工的安全性。

2.3加强危险因素控制效果

常规水利水电施工危险因素主要为环境因素。因此在进行水利水电安全控制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对水利水电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及时进行预防。要实现对水利水电施工环境的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把握,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突出环境控制效果。要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处理,将危险源存在的客观性和生产管理实际性有效结合在一起,提高控制效果。要对危险因素进行宣传,提高人员对施工中危险因素的控制效果。

2.4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控制

在进行水利水电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施工人员要对施工设备、施工材料、施工环节、作业交付状况进行全面控制的管理。禁止非专业人员进行水利水电安全控制操作,防止安全问题的产生。施工人员要对现场安全交接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减少交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纰漏。施工现场结束后,施工人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认真清理,由专业人员进行验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