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循环设计的经典案例

循环设计的经典案例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1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循环设计的经典案例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循环设计的经典案例

篇1

新型实践指导模式模仿设计和创新

设计是实践学习的两种重要手段,模仿是基础,创新是目标。文献[3]探讨了项目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指出其对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作用,但这种开发式实践教学模式并不适应随堂式实验教学。为此,笔者提出了“阅读—扩展—调试—重构”四步实验指导模式,先理解,再模仿,后创新,逐步深入,锻炼学生的模仿设计与创新设计能力。1)阅读。事先准备好课堂所用案例或类似案例的源代码,一般要求结构优化、功能简单,让学生阅读、理解程序的相关代码、执行流程设计方案等内容。2)扩展。提出新的要求,让学生在原有程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调整。以“Tech-support”工程为例,事先给出的结构包含Reader、Response、SystemSupport三个类,分别实现简单的输入、输出、循环执行功能,然后逐步提出一些要求:输出结果应该是随机的;输出结果应该与输入有一定关联;增加对用户反馈信息的处理等。这些要求难度有别,可供不同基础的同学自由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可达到因人而异的效果。3)调试。当工程达到一定难度后,调试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强调调试操作,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程序运行中的问题,既是一种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理解程序运行过程的重要手段。4)重构。随着新要求的提出,原有的程序框架可能不再适合,此时可以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工程重构。通过对比重构前后的工程,使学生认识前期设计的重要性,理解并运用一些设计准则或模式。四步实验教学模式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重构过程,大大增加了教学的释疑难度。为此,笔者采用一种个性化、引导化的释疑模式:1)对于一般的语法性问题,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或者与其他同学交流来解决问题;2)对于涉及新知识点和具有共性的语法则根据情况采用“一对一”或“一对多”模式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修改,过段时间再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3)对于语义上的问题,属于细节问题的,尽量鼓励学生自己调试;4)对于功能上的问题,教师提供相应的思路;5)对于结构上的问题,可以因人施教,提出调整或重构思路。实践表明,该模式能让教师在有限时间内照顾到大多数学生,也有助于鼓励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与解决问题。

改革考核模式,注重综合能力

篇2

随着中国传播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传媒的产业化也不断深化。根据最新的蓝皮书《2007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统计,中国目前的传播产业不仅包括了传统的报纸、期刊、图书出版、电影电视,还包括了新媒体以及广告公关等促成社会传播特征变革的传播方式。①这一新的环境为传播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现实的源动力,也使对“传播规律”的研究工作变得迫在眉睫。与此同时,随着传播学的学科体系进一步科学界定,传播学专业的培养方法也变得值得探讨。目前国内的很多高校都陆续开设了传播学的本科专业,并同已经日渐成熟的新闻学结合形成了新闻与传播学的学院,②这样的发展前景使这个原本不被关注的“泊来”学科变得倍受重视。

一、传播学在中国发展的现状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新的形势,目前的传播学本科教学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总结如下:教学深度难以把握;理论教学的主导地位导致“学而无用”;教学与学术研究分离导致学科发展缓慢。

首先,教学深度难以把握。一般的院校在专业设置上都把传播学作为理论基础课程,安排在第一或者第二学期,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对于刚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很难在入学之初就对这个专业有一定了解,甚至有的学生反映“不知道要学什么?”。因为这个学科需要一定的理论与专业基础,所以授课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调节课程的难度,逐步的深入,必要时调整教学的进度,做到教学相长。

其次,理论教学的主导地位导致“学而无用”。传统意义的传播学课程是讲授式的理论教学课程,在这样的课程安排下,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接受的是理论教学,可能在一节课的时间里面学了很多类似“概念、特点、分类、意义、功能等”这样的内容,考试也是理论考察的方式以记忆为主。然而,在这样的授课方式下,理论教学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造成学生“学完就忘记了”,根本无法和实际建立联系,更不能建立合理的实际联想,学生感觉学习之后在工作中根本“用不上”,造成教学资源巨大的浪费,甚至是“学而无用”。面对这样的困惑,后面的章节会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再次,教学与学术研究分离导致学科发展缓慢。上个问题中已经提到传统的授课方式,那么除了学生缺少实践联想之外,传统的教学方式还使学生失去很多思考问题的条件,没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很难有所探索。这样就造成一种现象:目前的传播学研究,往往仅陷于少数学者的范围内,而大量的传播学专业学生毫无科研能力。如果能充分调动在校学生的科研热情,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善加利用学生的科研成果,相信传播学专业会发展的更好。

二、传播学本科教学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探索

鉴于目前传播学本科教学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存在,同时结合几年来传播学本科教学实践的一点思考,笔者认为:传播学本科教学应该坚持“实用教育+延续教育”的教学理念。具体的说,就是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对传播学具体实务的联想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尽可能的帮助那些在理论与科研方面有更深层次要求和更高潜质的学生,构建完备的理论体系,设计有效的研究方法,启迪前沿的学术思想。这一教学理念,旨在培养可担当专业教学,可适应大众传媒要求,又可进行科研探索的复合型传播人才,适应全球化信息社会的要求。

为配合上面提出的“实用教育+延续教育”的教学理念,下面介绍一个传播学本科教学的“渐进循环”教学模型。在“渐进循环”模型中,传播学的教学包括了四个不同的阶段,分别是:1、经典理论的解析阶段。2、相应案例的引入阶段。3、传播实务的实践阶段。4、学术前沿的启迪阶段。

01

这四个阶段可以看作是由课堂的理论教学开始,结合教师经验的案例分析承接,以学生亲身的专业实践配合,最后启迪学生思考并研究学术问题为步骤的逐渐教育过程。而这四部分之间的循环则体现在,经过学生亲身调研、设计实验,论证之后对传统、经典理论的验证、深入、乃至发展之上。这样的“渐进式”教学,可以深入浅出的把学生逐步引入对人类传播活动的理解与研究过程中,解决以往教学中“学生认为过难”的问题。而由学术研究到理论发展的“循环”又为我国的传播学研究提供了来自大学生的新鲜血液,能有效的解决前面提到“传播学学科发展缓慢”的问题。下面分别解释每一个教学阶段的含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并以讲授“议程设置”功能为例,分步骤的逐一说明每个阶段教学的具体方法。

1.经典理论的解析阶段

理论教学是传播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传播学教学的第一阶段,或者说基础阶段,就是对传播学理论体系下的经典理论与模型做深入的解析。这里所说的解析,不仅仅是对教材中关于传播学的理论的讲解说明,更重要的是对这些经典理论的研究历史、研究方法、适用范围、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等做细致的归纳总结。

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的传播学研究者,都编著了很多关于传播学概论性的著作,比如:麦奎尔的《McQuail’s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2000);③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1999)。④虽然这些著作的编写思路不尽相同,但是不难看出传播学教学主要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传播的概念、传播学的研究范围、传播的不同分类、人类传播的过程、传播学的研究方法等。其中关于传播过程的研究内容尤其丰富,包括了对传播者的控制研究、对传播内容的符号学思考、对受众角色的分析、对媒介功能的研究和对传播效果的深入论述。

在上述的每个研究领域中,都含盖了大量了概念、经典理论和模型,仅仅以传播效果研究为例,在著名传播学研究学者麦奎威尔的传播学导论中,收录的关键词就有几十个之多。因此,教学的重点不仅仅只是告诉学生“什么是这个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弄清楚这个理论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的?”,是“以什么为研究对象,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的?”,在这个领域内“目前用这个理论能解决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无法解决?”。比如教师要讲解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议程设置”功能。首先,应该简述理论的具体内容(这一理论用来衡量一种媒介的影响。在传播过程中,公众脑海中的新闻事件、议题、或者人物的相关重要性,受到新闻报道呈现次序或者显著性的影响)。⑤然后要逐一解释其中的关键点:议题和显著性。更重要的是,要重点交代这个理论的研究历史,交论中涉及到的媒介议程(media agenda)-公众议程(public agenda)-政策议程(policy agenda)的关系。⑥

2.相应案例引入阶段

在第一个环节的理论教学中,学生已经对经典理论的体系与研究历史有了深入了解。因此,根据上面的解析,选取大量典型的传播案例进行形象的分析说明就显得尤其重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典型的案例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同案例之间的比较,以此引导学生找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一些规律。

仍然以讲授“议程设置”功能为例,要引入大量的新闻议程设置案例,同时分不同的媒体类型进行分析。比如通过对当日〈新闻联播〉新闻议程的设置分析当天的重要事件;通过连续几日〈新闻联播〉新闻的议程设置分析最近一个时期的重大事件;通过分析不同时间的〈人民日报〉头条新闻的设置来分析近一段时间媒体新闻议程的变化等等。

3.传播实务的实践阶段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亲自参加到各种传播机构或组织的传播活动之中去,以亲身的实践验证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重要性,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同时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思路。虽说这个环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仍然需要做相应的指导。要在学生亲身实践之前拟订详尽的指导书,内容包括:说明实践的意义,列出实践的步骤,建议实践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在实践后做认真的总结,必要时要求学生上交亲身实践的作品进行讲评。

为了更好的了解媒体“议程设置”的功能,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电视台或者报社进行一个短期的实践,比如让学生跟踪该媒体一天新闻编排的整个过程,指导学生注意分析电视媒体新闻的编排顺序,每条新闻长度的不同要求;报纸每条新闻所在的版面和字数要求等等。同时让学生对受众进行一个问卷调查,分析一下受众看了当天的电视新闻或者阅读了报纸新闻以后,认为什么是最近的“大事”,从而对照媒体新闻传播的预期效果,验证议程设置的功能。

4.学术前沿的启迪阶段

在开篇我们已经谈到过关于中国传播学发展的现状,其中谈到目前传播学研究发展比较缓慢的问题,那么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在学生已经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务经验的前提下,针对目前传播学业的问题进行学术的探索,以发展我国的传播学研究事业,同时学生也为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做大量的积累工作。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启迪学生思考目前的传播学学术前沿问题,指导设计研究方法,提供适当的文献支持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往往不具备系统的科研思维,因此教师指导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科研的系统化、逻辑化、科学化、数据化。

以“议程设置”的不同功能相互作用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研究一些实际的问题。对于研究政策议程转化为媒体议程,可以启发学生研究一些对国家重大的政策、法规、或者决定的媒体宣传作用,比如“论两会报道中央视的重要角色”;对于研究公众议程转化为媒体议程,可以启发学生结合目前网络媒体中“BBS,Blog”等个人媒介的作用,分析“个人媒介议程对大众媒介议程的影响”。

三、在探索中不断完善传播学教育

上面已经谈到了传播学教学方面存在着难以把握教学深度;理论教学为主导致“学而无用”;教学科研分离导致发展缓慢等问题,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实用教育+延续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渐进循环”的教学模型。具体论述了如何从理论入手,引入大量案例,指导专业实践,进而进行科研工作的具体思路。上述的思路对授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专业过硬,要确实接受或从事过传播学的理论学习与研究工作;教师要有丰富的阅历和实践经历,能配合教学引入大量案例;教师要有良好的媒体人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教师也应该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以启迪学生的思路。

在教学中还应该重点注意下面的问题:第一,要特别注意理论的研究历史,进行丰富的文献回顾,这是奠定学生理论思维基础与框架的必由之路。第二,要做大量的案例介绍、分析、比较与讲解,不能把案例教学做成陪衬的花朵和例行公事的摆设,要做到举例切实有效。第三,要加大研究方法教学与调研设计的力度,必要时专门开设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程,系统讲解研究方法的选择、设计、使用与修正。第四,为了使学生有丰富的学术嗅觉,应该经常参加学术研讨与学术会议,经常组织学术讨论与研究活动。

注释

崔保国:《2007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陈昌凤:《中美新闻教育――传承与交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McQuail, D., 《McQuail’s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London: Sage,2000。

篇3

一、概述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软件业急需一批领军型软件人才。教育部在2002年批准开办软件工程(以下简称SE)专业并设立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2011年批准设立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并把软件工程师培养列入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至2013年,我国有425所高校开设软件工程专业,设点数、招生数及就业质量均进入前十。因此,研究与建设软件工程专业关键课程体系对于软件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际上,IEEE和ACM共同制定了软件工程学科教程CCSE[1,2],给出了软件工程专业的教育知识体系,提出了组织和设计课程体系的若干建议,是公认的软件人才培养工作基础。CCSE推荐课程包括SE基础课程5门、CS中级课程3门和SE高级课程6门,并提出了SE优先的课程方案和CS过渡的课程方案。

 

但是,SE专业在教学实施中面临以下难题[3]:(1)传统计算机科学(以下简称CS)专业的软件工程课程如何合理过渡到SE基础课程和6门SE高级课程;(2)如何落实SE优先的教学理念,解决关键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教学资源;(3)如何实施软件工程课程与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融合教学。

 

具体来说,目前国际国内缺乏对SE关键课程的教学实践,SE优先的基础课程与部分高级课程属于全新构造,难觅教材和成熟的教学资源,从而导致SE专业教学在实施时面临很大困难,大多数学校只能因循计算机科学专业传统课程过渡。因此,贯彻SE优先的教育理念与落实系统化的SE专业教学体系成为摆在广大SE教育者面前的一个巨大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以软件开发的核心工作——软件系统设计与构造为主线,提出了面向软件系统设计与构造的SE专业关键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二、设置思路

 

CS传统课程按照知识领域安排,非常适合于培养研究性人才。软件产业则迫切需要能够综合运用各种工程技术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实用性人才。为此,南京大学SE专业教学体系从能力培养入手,强调持续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系统观和产品观;面向“软件系统设计与构造”主线,规划专业关键课程,实践并求精CCSE的SE优先课程设置方案;探索关键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建设相关教材与教学案例。

 

1.提出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在专业教学早期开始培养学生工程观、系统观与产品观,引导学生持续以软件工程观的角度学习与体验软件系统分析、设计与构建的过程。在一年级开设软件工程课程,专业入门时就树立学生的工程观和系统观,将质量、成本、度量、折中、决策、纪律、规范等工程理念贯穿后续课程,通过反复强化来培养学生牢固的工程理念以及基于工程理念解决问题和进行开发的能力。

 

2.规划与实践SE优先的专业关键课程。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面向“软件系统设计与构造”,按照软件系统规模由小及大的次序建立专业教学主线,即以小规模系统、中规模系统、中规模产品、大规模系统技术、应用领域来部署SE专业课程的展开。在单门课程中强调构建系统的全面知识融合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3.探索适应培养卓越软件人才的教学方法。软件人才培养必须重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重视实验、实训、实习等培养过程,特别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完美融合。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面向具体的软件系统构造项目开展综合性知识教学;加强课程教学案例与实践用例建设,实施理论、案例、实践相辅相成的教学;探索校企合作教学、面向问题教学、体验式教学、面向实际教学、研讨式教学、软件创新设计竞赛教学等适合卓越人才培养的新型教学方法。

 

三、课程体系框架

 

下图给出了南京大学SE专业的课程体系框架[4,5],其中左侧为重点建设的SE专业关键性基础课程,右侧为其他SE专业基础课程和高级课程,后者在教学上较为成熟,故不赘述。

 

面向“软件系统设计与构造”的SE专业关键课程共7门,分别为计算系统基础、软件工程与计算Ⅰ、软件工程与计算Ⅱ、软件工程与计算Ⅲ、软件需求工程、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分别重点解决学生计算系统分层构建、个人级小规模软件系统设计与构造、小组级中小规模软件系统设计与构造、模拟团队级中规模软件产品设计与构建、大规模软件系统的需求技术、大规模软件系统的设计技术、交互式软件系统设计与评估技术等关键性能力培养。

 

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

 

这7门关键课程均围绕一个具体的软件系统教学案例,融合构建系统所需的多方面知识展开每门课程的教学。各课程都精心设计了一个教学讲解用的软件系统构建案例,并同步设计了一个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实践用例。课程围绕教学案例和实践用例的构建活动组织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同时力图打破传统课程的技术藩篱,将程序设计、软件工程、交流与沟通、团队动力学、职业素质、过程管理、工程经济学等知识进行融合教学,在案例中引导学生使用软件工程的观念来观察、体验和实践计算系统软件的设计与构建过程,训练其软件系统设计与构造的综合能力。

 

四、课程描述

 

“计算系统基础”,以一个经典计算机指令集MIPS的简化版本DLX为线索,以C语言为载体,使初学者可以建立起完整的计算概念,了解经典计算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计算系统自底向上、逐次构造的过程;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能够利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完成小规模的结构化程序。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数据的机器级表示、数字逻辑、冯·诺伊曼模型、机器语言、汇编语言、输入和输出、Trap 机制和子例程、结构化程序设计和语言处理。

 

“软件工程与计算Ⅰ”,在软件工程理念指导下,侧重于程序设计教学。以一个计算示例和实践用例的迭代式增量开发实践为线索,全面培养学生在个人开发级别的小规模软件系统构建能力,让学生初步体验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在系统开发中的关键作用。具体教学内容包括: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OOA、OOD、调试与测试等软件工程知识;个人级别的软件开发活动管理、个人级别的软件职业知识。

 

“软件工程与计算Ⅱ”,以经典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为主线,软件设计与构造知识为教学重点,软件系统构建实例(计算系统示例与学生实践用例)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基于瀑布模型的、简单小组开发级别的、中小规模软件系统构建能力。具体教学内容包括:软件工程历史、软件职业知识;适用于中小规模软件产品开发的软件工程方法、原则与实践;软件工程方法指导下的程序设计原则与实践;小组级别的简单软件开发活动管理;包括代码和重要文档在内的关键软件开发制品。

 

“软件工程与计算Ⅲ”,以螺旋模型和团队实践为特征,通过开发一个中等规模软件产品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和软件工程方法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和项目管理能力。将学生组织成8人左右的团队,按照6个阶段(即项目启动阶段、第一循环、第二循环、第三循环、第四循环、项目部署阶段)合作完成一个具有一定复杂度的具体项目。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涉及需求、设计、实现和质量保障,强调团队协作、文档写作、工具使用、陈述等能力,并在软件团队中对软件开发进行管理。

 

“软件需求工程”,以需求工程技术、软件经济学和迭代过程为特征,结合工业界实例综合分析,培养学生构建大规模软件系统所需要的需求获取、分析与建模能力,试图让学生把握需求工程工作给后继软件项目工作带来的影响。具体教学内容包括:需求工程基础、需求获取方法与技术、需求分析方法、需求分析模型与建模技术、需求管理与需求工程过程知识、软件工程经济学等。

 

“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以软件设计、体系结构、可复用软件过程为特征,结合复杂工程案例及其重构,培养学生构建大规模软件系统所需要的综合设计技术能力。具体教学内容包括:软件设计的要素、软件设计的支持与评价、软件设计方法、体系结构设计、详细设计、基于中间件的设计、基于复用的设计和设计演化。

 

“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与软件再工程为特征,培养学生交互式产品开发的软件分析、设计和评估技术。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可用性工程、人机交互界面的经典模型、人机交互的需求工程方法、人机交互的设计方法以及基于行为观测与眼动分析的交互评估技术等。

 

五、教学方法

 

软件人才培养需要重视教学方法改革,面向软件系统设计与构造的SE专业采用了一系列新型教学方法。

 

篇4

特约点评专家①:朱桓 慕思寝室用品有限公司文化传播部经理

这个案例的关键在于抓住了其目标受众的心理需求,将年轻人不喜欢的圣诞节毛衣这个古老的传统用现代传播手段加以丰富,圣诞毛衣的特征可以被改变,可以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代表了年轻人的文化。这是一起典型的事件营销案例,巧妙的利用圣诞节这一西方最重要的节日吸引人们的关注,并通过为年轻人找到一个宣泄渠道实现病毒传播。一个最重要的节日,一件必须要穿的毛衣,谁不希望这是一件最漂亮的毛衣呢?

特约点评专家②:张易 壹串通品牌营销策划机构市场推广总监

这是可口可乐今年在社交营销大发力的又一力作,此次品牌传播活动可以说是传统+ 现代模式——传统的圣诞节,传统的毛衣,传统的手工编织,顾客却可以用现代的电脑DIY 设计来自主确定

花色及选择款式。受众在可口可乐营造的以家庭团聚为载体的传统的温暖中,用现代的方式获得很深的乐趣和参与感。这是否也暗示了可口可乐的传统、经典,消费者则永远时尚、有趣。

情感营销是品牌营销的有效手段

特约点评专家③:叶文东 资深媒体人

关于品牌的一个说法是:品牌属于消费者,没有后者,也就没有前者。道理很简单,但很多企业并没有做到,它们习惯将品牌紧紧掌控在自己手里,对消费者保持封闭态度。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做法越来越困难。相对于此,可口可乐为消费者织圣诞毛衣的活动,实在应该给个“赞”。在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的心目中,可口可乐彰显自由活力的品牌形象备受青睐,其与消费者进行的“织毛衣”等主题互动,内容很快乐,细节很有趣,有助于发展更深层的情感纽带,也有助于延伸品牌形象,值得“闭关自守”的企业学习。

个性化的服务和消费方式更受追捧

特约点评专家④ :陈珺 广州子愉广告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作为一个逾百年的品牌,可口可乐一直牢牢把握着每一个时代里年轻人的消费脉搏,他的功底就是:与时俱进,发现价值,引导潮流。因此, 这个2013 年,他在西方织毛衣,他在中国玩瓶标:高富帅、天然呆、闺蜜、白富美、纯爷们……。你被萌到了吗?

即使没有被萌到,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智能手机和自媒体的普及和深入,消费者——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自我个性的彰显已经越来越肆无忌惮。大势所趋的,就将是我们对于个性化、定制化的商品、服务和消费方式的追捧。可口可乐在做的,褚橙也在做了;加多宝在做的,暴风影音也在做了;淘宝在做的,微信也在学着做了……

2014 年,定制营销,你,准备好了吗?    营销的感染力不大

特约点评专家⑤:梁伟杰 佛山维意家具制造有限公司营销总监

通过案例的分析,可发现此营销的目的很明确,具有多年历史的可口可乐,品牌文化一直是它的核心,所以它的具体营销行为是品牌的推广与延伸。此营销的定位为可口可乐的品牌推广,属于事件营销,而采用的策略方式是以传统的节日文化进行推广,载体用大众传媒的方式,如针对中国市场进行分析此次营销收获并不大:

1. 从事件角度,存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消费者的文化观需从新构建。

2. 从品牌和互动的角度,此推广并没有效突出可口可乐的品牌文化,也没有延伸性,而营销的时间限性较短,可操作性较差收获不大,并且2 周内要把在年轻群体里已经不受欢迎的方式从新构建潮流并不是顺势之为。

篇5

二、融入计算思维训练的程序设计教学原则

现有程序设计类课程是计算机课程中的基础性课程。传统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语言的基本语法语句和程序结构,能够正确使用语言编程解决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形式以理论讲解为主,在课堂上列举出计算机语言语法的各个知识点,再结合上机实践操作来巩固巩固提高。通过学习,大多数学生擅长书面语法理论考试,回答各类填空或选择题。惧怕上机编程,缺乏应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现有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尤其是运用计算机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目前,有许多老师开展了在程序设计课程中注重提高计算思维教学改革的尝试。探讨了算法与计算思维的关系,算法是计算思维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具体实现,并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来实现教学提高计算思维能力。发挥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互动式教学形式具有能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优势,已被用在程序设计课程中培养计算思维。但是现有的教学案例方法只注意案例吸引学生的一面,在组织上,仍然是以传输知识为目标,没有突出思维训练的教学形式。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实例,介绍将程序设计课程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可行性。缺乏系统性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组织方法。利用汉诺塔作为经典案例探讨计算思维和编程过程的关系。阐述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这些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是这些教学方法仍然是以程序语言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没有从思维训练本身特点出发,设计教学过程,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编程过程是人们通过程序语言来表达解决问题的求解过程,即计算思维过程。程序语言是依据计算机构造特点而设计的诸多表达符号和规则的符号集合,起到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中介作用。程序是计算机指令的某种组合,控制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完成一定的逻辑功能,以实现某种任务。程序所反映的人们根据计算机的特点,用计算机语言表述解决问题的结果,是人的自然思维方式到计算机思维方式的转换能力。程序是人类思考的结果,也就是计算思维的显性化结果。对程序的批判和讨论将有助于提高计算机思维的认识。

(一)设计教学对话场景

首先,要以实际经验情境为基础案例。教学对话是通过对案例的剖析,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展开。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美国教育家杜威又认为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是思维的开始阶段,实际经验情境的案例能够活跃思维,促使学生思考问题。其次,案例不易太复杂要有多样性,程序设计是基础入门性课程,是建立计算思维的起点。太复杂的案例信息量大,学习时不易抓住重点,学生也会因难度大而挫伤积极性。多样性的思维解决方案,这样可以通过显性比较这些思维的不同来促进认识计算思维,抓住各种思维的不同。最后,案例要有拓展性,能从计算思维的一个点,拓展到其它方面。通过不断丰富,循序渐进。

(二)显性化思维过程

(1)计算思维的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通过不同层次的抽象,忽视一些无关细节,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方面,控制待解问题的复杂性。抽象过程需要精确和严格的符号标记和建模,保证最终能够进行机械自动化求解。自动化是在抽象化模型基础上开展算法设计,实现机械化求解过程。编程过程是显性化计算思维的过程。图灵奖得主N.Wirth经典论述程序=数据结构+算法。(2)数据结构显性化抽象思维。数据结构是数据与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外界信息在程序中的抽象关系模型。(3)程序算法显性化了自动化过程。算法是解决特定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编程过程就是用计算机语言符号,如各种标识符、常量、变量、数组、函数和结构体等,描述实际问题的数据及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问题求解实现的精确严格程序指令对算法的步骤进行十分清楚和准确的描述,使得计算机可以实现期望的输出结果。

(三)反思思维过程

通过对显性化的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分析反思,可以提升计算思维能力。采用提问的方式,对编程中的思维过程进行观察反思,整理和重组,发现新的、合理的和优化思维模式。编程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分为三个主要内容:抽象建模、算法选择、编程实现。可以围绕三个方面设计问题,一是思考的起点是什么?二是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满足需求?最后是在效率上是否有更好的办法。

三、教学实例

程序设计教学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语言教学为主,讲授语言的基本命名规则和简单语句,第二阶段以语言的灵活运用为主,能够解决简单问题。第二阶段是计算思维训练的重点。

(一)首先设计对话情境

例如,作为刚刚开始选择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我们可以考虑选取学生非常熟悉的鸡兔同笼问题作为案例。因为这个案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而且同学们从小学到高中都学习过这个问题的不同解法,具有多样性。而且可以通过与程序解法的比较,来发现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不同。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各有多少只鸡和兔?这是一个中国古代《孙子算经》中经典的问题。根据问题可以先给出下列不同的解法。

(二)反思讨论

围绕三种解法后面不同的思维方式展开对话讨论。奥数解法的思维过程是通过认真分析和观察问题对象中内在的自然逻辑关系,通过算式加以表达的计算,重在一个巧字。数学方程解法较前一种解法上,在思维方法上多了一层抽象,用符号的形式表达了问题之间的联系,并用数学方程工具加以解决。C语言的解题过程,具有明显的计算思维特征。没有太多的巧劲,而是分利用计算机数据计算准度高并具有严格的操作时序等特点,发挥速度和存储优势。利用双重循环,进行暴力搜索解决。这样通过比较讨论,将发现不同思维模式间的差异,有助于建立新的计算思维模式。C语言解法的显性化展示了思维的过程,它通过变量j,t抽象表达了问题所涉及的鸡和兔。两层for循环给出说明了搜索过程。通过反思思考本案例还可以进一步延伸思考,目前循环次数是35*35=1225次。不可能同时存在35只鸡和35只的情况,我们可以这样进一步优化减少循环次数提高算法效率呢?这样的提问,将引导学生对于算法的进一步思考。

篇6

1.唐恩都乐超级碗广告

去年,在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赛前预热节目的休息间隙,唐恩都乐首次在电视上投放了一则完全由Vine制作的短视频广告。广告展现了一支由唐恩都乐咖啡球队打败一支奶昔球队的生动过程,画面可爱有趣、富有想象力,很快引起了轰动。

唐恩都乐在后来的超级碗电视广告中继续发力,一连了三支回顾历年超级碗精彩瞬间的Vine视频,接地气的特性博得了很多球迷的好感。

2.M&C Saatchi戒烟广告

简洁明了的逻辑+震撼的一瞬间,往往能给一些公益广告增加不少震撼力。比如,M&C Saatchi的这则戒烟广告,6秒钟的时间里只说短短的一句“视频放过一次后,就有一个人因吸烟而死去”

短视频的时间往往只有几秒钟,别指望在广告中长篇大论,面面俱到,最重要的还是抓住痛点,用一些震撼的瞬间来打动用户。

3.索尼带你走进盗梦空间

索尼的这则视频模仿著名电影《盗梦空间》的样式,通过画中画的形式给观众产生一种思维漩涡的错觉,反复循环能给人带来一种梦幻般的科技感,非常炫酷。

除此之外,视频还将Sony两款最好的产品(相机+智能手机)的优点结合在了一起,搭配上毫无违和感。字幕上的双关语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堪称短视频中的经典。

4.阿迪达斯世界杯用球演变之史

阿迪达斯的这段视频巧妙展示了世界杯用球的进化史,通过球的滚动形象地刻画时间的流逝,同时展现足球的进化,构思巧妙。

像世界杯这样的盛宴,很多企业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营销机会。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间,微博上有很多品牌用GIF图赢得了大量关注,短视频和GIF一样,非常适合在社交媒体上来承载一些精彩瞬间。

5.迪士尼周边大比拼

迪士尼在Vine上发起了一个叫“迪士尼周边大比拼”的活动,鼓励粉丝们用Vine拍摄短视频来表达对迪士尼的热爱。

活动虽然没有太多物质奖励,但并不妨碍粉丝们的热情。各种花样百出的视频让迪士尼惊喜不已,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也为公司聚集了大量广告创意原型和idea素材。

6.芝麻街——“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通过恶搞电影《指环王》和《霍比特人》的经典台词“Lord of the Crumbs”“You shall not pass!”,芝麻街用嬉皮的方式玩耍了一把,引发Twitter粉丝们的疯转。

视频中,一位魔法师打扮的人在商店门口拦下伊恩·麦凯伦爵士所客串的路人,将其引入商店,颇有娱乐、魔法色彩。

7. Airbnb简单的旅途

像迪士尼一样,Airbnb也通过短视频来激发客户的创造热情。但不同于迪士尼先收集成千上万视频,再筛选评选获奖者的低效方式。他们直接写了一个剧本,将很多6秒视频拼接成一部完全由Vine拍摄出来的微电影。Airbnb的微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纸飞机环游世界的故事,有富有创意,视频一经放出,就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轰动。

8.奥利奥“饼干都要泡一泡”

还记得奥利奥经典的“扭一扭~舔一舔~泡一泡~”的广告吗?奥利奥饼干,真的要泡一泡再吃?看完下面你就知道了。

借鉴火爆美剧《权力的游戏》“人必有一死”的经典台词,结合奥利奥饼干的独特吃法,奥利奥完全把一块饼干给玩坏了。

9.甲壳虫环游世界

在这段回忆怀旧短片,大众汽车展现了一辆经典甲壳虫汽车在1955年三次环游世界的经历,颇有艺术风范。

视频的巧妙之处在于通过一些老照片的堆叠,360度无死角展现了甲壳虫汽车的经典设计,视频中的甲壳虫汽车仿佛就是一只活生生的甲壳虫,陈旧气息一扫而空。PS:如果你想展现一些经典瞬间,不妨尝试一下短视频

10.GE科学课堂

短短6秒钟,真的能给听众上一堂充满知识和启示科学课?通用公司来告诉你答案,300多个妙趣横生的Vine视频,生动讲述了各种科学知识,实在高明。(下面的是其中之一)

篇7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5-0170-01

1 概述

作为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及算法设计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各高校也非常重视本课程的建设。但是,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也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2)算法分析与设计能力培养偏弱;

3)面向实际应用的综合性设计性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偏弱。

针对上述问题,本人在本课程的长期教学实践过程中,在教学理念设计、教学内容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理念设计

在C语言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看得懂、不会写”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在课程的教学理念上定位不明确,存在“重语法结构,轻语言运用”的问题。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本质上和中文、英文等语言类课程一样,也是一门语言类课程。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既要重视语法结构的讲授,但更为重要的如何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本人在本课程教学上,形成了如下的教学理念:以“语言应用”目标,遵循“程序”(语法结构)和“设计”(算法思想)并重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教学内容,重点建设实践教学环节。

3 教学内容设置

课程建设的重点是教学内容设置。基于上述教学理念,本人分别在“程序”层面与“设计”层面的教学内容设置上做了如下的探索。

在“程序”层面,注重“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注重每个知识点的讲授,但较少涉及“知识点设置的原因”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造成学生“知识体系零散化”,从而进一步削弱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本人从语言的角度,将各知识点划分为两个层次:程序结构及程序控制结构,不同层次突出不同的教学目标。

1)程序结构包括“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和共用体、文件”这些知识点,重点突出对语法及上述 知识点相互之间层次递进的关系的掌握。具体方法是:针对一个问题,从知识发现者的角度,引导学生从“能否用已学的知识解决、解决过程有什么问题、应该怎么做”这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一个已学的知识点过渡到另一个知识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分散的知识点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认知,从而使学生碰到具体问题时,具备选择最合适的知识点或知识点的组合的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至关重要。2)程序控制结构的知识点包括“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重点突出对语法和语义的掌握,尤其是分析不同语法结构的异同点。

在“设计”层面,注重对如下的算法设计能力的培养:1)在循环、数组及函数等知识点中,加强对常见的经典算法思想的训练,如枚举、递归、递归、迭代、排序等。2)针对学习或工作中的实际应用问题,注重包括建模在内的计算思维能力的训练。3)逐步培养学生求解最优解的算法设计能力。4)引入部分ACM或程序设计大赛题目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尽早接触学科竞赛,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教学和竞赛的良好融合。

4 实践教学环节建设

C语言课程,是一门动手能力极强的课程,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尤其重要。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分为实验和课程实习。由于难度及学时限制,实验环节基本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使学生欠缺综合性、设计性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当进入课程实习环节,学生突然面临综合性、设计性的项目时很难适应,项目完成质量总体不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人采取了如下的措施:

1)实验环节分为基础层次和提高层次两个类别的实验项目。基础层次为验证性实验项目,在课内完成;提高层次为综合性实验项目,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式。为了向第二个环节课程实习更好地过渡,对于每次实验课程中的综合性实验项目,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即首先设计与课程实习类似的综合性的案例,然后将它科学合理地划分为若干模块,并切分到每次实验中;学生在每次实验时,完成该项目的一个模块,循序渐进地完成所有实验后,学生就可以完成这个完整的综合性的实验项目。

如:设计一个经典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并科学合理地切分至每次的实验中。在顺序结构实验中,实现输入一个学生的各门课程的分数并求出该学生的平均分;在选择结构实验中,判断学生的登录信息是否正确;在循环结构实验中,对于输入的错误的登陆,限定重新登陆的次数;在数组实验中,实现全班每个学生的平均分、单科及平均分的排序;在函数实验中,将输入、登陆、求平均分、排序等功能用函数实现;在指针实验中,采用动态数组实现函数实验中的各项功能;在结构体实验中,用一个结构体数组改写前面的若干个数组,并重新实现前述的各项功能;在文件实验中,将第一次输入的数据写入文件中,并实现从文件中读取数据到结构体数组中。

通过上述训练,既夯实了学生的基础,同时,在有限的学时内,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综合性的实践动手能力,并为第二阶段的课程实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在课程实习环节,设计一个与实验环节类似的面向实际应用的项目,从设计到实现,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同时,为了更好地激发优秀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增加项目的难度及复杂度。

通过上述的方法,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综合性、设计性的C语言程序的实践动手能力。

5 总结

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围绕“语言应用”这一目标,在教学内容设置上突出“知识整体性”以及“算法设计”,在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上突出“面向应用的综合性、设计性能力培养”,经过多轮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目前面向应用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案例资源库尚待进一步丰富与完善,在今后还需加强上述资源库的建设,以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颖,杨文莲,刘丽娟. C 语言教学中不容小觑的思维能力培养[J]. 中国科技信息,2011(2):212-213.

篇8

目前大部分院校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技艺型教学模式,在教学上只片面的注重基本绘画能力或个别软件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低水平重复竞争。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专家把近几年中国动漫产业的境况称为“一流画技,二流故事,三流经营”。所以说,近20年来中国动漫产业规模性的发展也只是低水平的盲目重复建设,而并非是完善产业结构的综合性建设。此种令人忧患的现状,不得不促使我们动画教育工作者针对动漫产业的整体性认识和动漫高等教育环节凸现的问题进行反思。

一、加强对现代动漫产业的整体性认识以确立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

动漫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一个从设计、生产到销售的完整系统,因此开展动漫的高等教育必须从其整体性入手,并认清其中各个环节作用与延展,并对其各个环节的功能和特点进行高教课程的建设和人才层次的培养。这样,在课程建设上各科目才能有效地联系,形成教学的整体性,同时在人才培养上才能够形成多层次、多学科的优秀人才结构模式。

借鉴国内外动漫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动漫产业已形成策划、设计、生产到传播,再到相关衍生产品开发的完整循环的工业产业链。其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当属迪斯尼,其名称甚至已成为现代动画的代名词。关于迪斯尼公司发展历程的文章有很多且都耳熟能详,本文在此不将赘述。

动漫人才的培养也应顺应产业结构的发展做出相配套的举措。如果仅把动漫作为技艺性专业来对待,教学培养停留在制作层次的人才培养。那么对整体结构发展是不合理的。作为高等教育者应转变思想观念把动漫产品作为文化工业产品来对待,将动漫产业的策划、设计、传播以及衍生产品开发纳入到人才培养模式中。

其中,动漫产业设计、策划和管理能力培养是不可忽视的。人才培养的缺失导致了国内动漫产业中设计和策划能力的低下,国内大多动漫公司在创作方面也只能模仿国外已有的动漫产品或对国内原有经典动漫产品进行改良,如《蓝猫系列》、《天上掉下个猪八戒》、《虹猫仗剑走天涯》等作品我们或多或少的都能看到国外经典动漫作品杂交的影子。中国首部三维动画大片《魔比斯环》,其编剧、原创、导演等重要部分,更是全部由国外设计师来担纲。这突出了我国动漫人才在原创、策划、管理能力的缺乏。盲目的模仿和片面的改良,其动漫产品定位也自然不能很好的符合中国观众的需要。

当然,在这里我们并不是对现有的中国动漫创作成果进行全盘否定,毕竟中国动漫产业经历了20多年严冬才刚刚迎来创造的初春。目前模仿、借鉴以及国际合作也是缩短我国动漫产业与国外动漫产业距离的最切实可行的办法之一,但作为高校教育者和中国动漫的忠实拥虿者不得不对现有动漫创作和人才培养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高校教育应具备开放的观念和包容的态度多层次地培养动漫人才的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在艺术风格、技法、技术以及产品开发上有新的突破。同时,还应该更进一步强化塑造民族动漫品牌意识的教学,强调对文化产品的品牌形象建构与传播。就像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在教学上教授学生勇于学习经典传统中国动漫形式和国外先进动漫设计、开发理念,摒弃原有的糟粕和舶来的水土不服,去伪存菁建立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漫产业品牌。

结合对现代动漫产业的整体性认识,我认为动漫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总的方针应该以培养其综合素质能力为主线,努力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动漫产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等综合素质型人才。同时,根据动漫产业的综合性特色,以及产业对各层次、各方面人才的需求,各高等院校教育机构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以符合总的人才培养方针前提下提出特色办学,突出各院校动漫教育自身特点,完善动漫产业人才层次结构多元化、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结合动漫产业的整体性认识完善高校动漫专业课程的建设

结合完整的典型性动漫产品开发流程所作出的专业课程建设应包含以下内容:

1 动漫前期策划

动漫前期策划是对整个动漫产品的先期规划。这过程将对现有市场、预计投入、预计效益等因素进行策划,提出切实可行的创作切入点。在课程设置上,策划方面的课程应在教学前期提出,让学生明确在动漫创作中策划开发的重要性,懂得如何通过市场调研和投入产出的预计对动漫产品进行受众、时效、地区和传播方式等内容定位。在日后动漫产品开发时,学生可以结合市场需求迈出正确的第一步。市场的调研、产品周期的预测、媒体传播方式以及国家相关的法规条例和国际行业标准等将是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2 动漫文学剧本设定

对于所有的动漫作品而言,文学剧本都是重中之重,动漫作品的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学剧本。因此,选择和确定一个剧本投资,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决策。剧本通常是由制片人委托专人组稿、推荐,经有关专家研讨、策划,由制片人做出录用决定。导演接受剧本后,必须组织主创人员对剧本进行反复讨论研究,归纳意见,统一认识。

目前制约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瓶颈也在于此。动漫剧作的原创应鼓励创作的创新性,减弱以往动漫剧作过分强调“教化”功能,增强剧本在剧情设定上的多元性,从而符合现代人对动漫作品的审美心理要求。就目前国内动漫剧本创作教学来看,文学剧作知识和民族学方面的知识亟待提高,在完善课程建设上,可通过人文学、美学、视听语言等科目入手。

篇9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2.047

Abstract Based on our existing "Advanced financial management" course teaching mode is not perfect, the course group put forward "case analysis + task driven teaching model, and this model to achieve the goal, implementation points and innovation points are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our university and realize the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and ability strong composite financial management talents.

Keywords case analysis; task driven; teaching mode

“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目前是我校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核心专业课程,曾经是会计学、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的主要必修课程。我校2000年取得会计学硕士授予权时,即设立了财务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向,培养财务管理方向研究生;2003年开始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招收财务理论与实务方向博士研究生;2004年开始招收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2012年取得了财务管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的招生资格,财务管理学科建设有序推进。在课程建设的脉络发展方面,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校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本科中较早开设“工业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学”等课程,其中涉及的财务管理专题等内容为本课程的形成提供了雏形。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校为研究生单独开设的“财务管理专题”、“会计与财务前沿问题研究”等课程,为本课程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1993年开始招收会计学本科专业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一直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由几位教授讲授,2004年取得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招生资格后,“高级财务管理”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必修课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基于上述良好的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氛,我校“高级财务管理”课程自开设至建设成为校级一类课程(2011年)、校级精品课程(2014年)以来,在提高学生理论素养和专业认知的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现有的“高级财务管理”教学模式尚不能称之为完善,其现状可从以下方面分析:第一,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高级财务管理”一般是在第七学期开设,教学课程开始走向“高、专、深”的特征与研究生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叠、难以理清。第二,实践课时太少,案例教学亟待加强。目前“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以课堂理论授课为主,面对资本市场复杂多变的现实状况,缺乏对相关知识技能的实际操作。第三,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传授的单一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研究探索能力。针对我校现有“高级财务管理”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课程组提出了“案例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具体做法如下:

1 教学模式拟达到的目标

1.1 完善课程内容体系

作为本教学模式构建的基础,课程内容的合理设置是前提。针对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组首先界定了本专业主干课程的内容边界和深浅程度,在“财务管理”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财务管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国际财务管理”中主要强调跨国企业在财务管理领域的特殊风险与特殊问题,在“高级财务管理”中更加强调对学生应用财务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对本课程教学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再将课程具体授课内容分为公司治理篇、筹资运作篇、资本运作篇、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业绩评价等六个模块,教学模块的设计使得“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紧凑,重点更加突出。

1.2 构建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通过课堂教师案例授课、课后学生完成驱动任务的模式完成每个模块的学习。具体地,在课堂授课中教师通过相关案例引出基础理论和知识点,在案例分析中提升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拓展;进而将学生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隐含在课后的任务布置中,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软件分析等手段解决问题;再次回到课堂通过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评(总结、提炼)实现学生从掌握理论――应用知识――提高能力的良性循环。

1.3 开拓在专业课程中强化对学生的科研训练之路

本科生的科研训练是个系统工程,通过在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强化科研训练是有效途径之一。本模式拟通过案例教学、实训教学等有目的的训练方式,拟部分地解决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即选题不能体现专业知识的深度、广度,写作内容空洞、缺乏实质性的数据分析的问题。

2 教学模式的实施

按照设计思路,从以下方面对现有教学过程进行了整合、改进(图1):

2.1 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

课程组基于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从本课程在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定位出发,通过借鉴内地知名财经院校的先进做法,对我校“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了模块化设置,包括公司治理篇、筹资运作篇、资本运作篇、企业集团管理篇、业绩评价篇,并将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按“基础理论”、“实务内容”、“案例分析”设为三个层次。以业绩评价篇为例,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及学生课后文献阅读的方式掌握业绩评价理论;通过课堂上对已有公司或企业的业绩评价进行案例分析掌握业绩评价方法;最后要求学生课下分组自行完成根据上市公司相关数据进行有效的业绩评价。

2.2 案例教学及讨论

本教学模式的要旨之一在于通过教师的课堂授课运用相关案例引出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和每个模块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因此,课程组在充分讨论了“案例教学”的教学目的后,根据每个教学模块的内容组织设计了相关案例。案例资料的来源一是课程组成员主持完成的2009年石河子大学立项教材“高级财务管理案例分析教程”,案例资料的来源二是根据资本市场经典案例由课程组成员自编的“高级财务管理案例集”,并及时、经常性地更新案例集。同时,针对案例准备好问题,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探讨、总结,最后教师再归纳点评。

2.3 驱动任务的设置

本模式最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自主性地完成“任务”,只有通过“任务”的完成,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实现从掌握理论- 应用知识- 提高能力的良性循环。因此,我们的思路是,根据模块内容和教学目标,设定若干项难易程度不同的、适当的任务贯穿教学的始终,使学生清楚学习结束自己能做什么,通过知识的学习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目标。

任务形式一是要求完成实验任务。课程组根据模块内容编写了包括冲突下的收益分配、并购动机及并绩效分析等材料的实验大纲及实验指导书。以公司治理篇中某公司冲突下的收益分配政策选择为例,具体内容如下:(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股利分配中的有关规定、股利理论和股利分配政策等问题及冲突下股利分配的变异。(2)实验基础。学生在实验前应掌握股利分配的种类、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股利分配程序等相关内容。(3)实验内容。通过案例资料,了解:第一,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与支付方式。第二,长期高额现金股利发放的动机及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的示范意义。第三,股利政策与股东价值最大化之间的关系与合理路径。

任务形式二是要求完成课程论文。通过各模块以案例分析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和课程结课后课程论文的写作,一方面让学生对某专题领域的学术前沿动态有一定的了解,帮助学生日后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选题,另一方面,课程论文的设计、完成要借助于统计软件,同时训练了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

3 教学模式的创新点

(1)理论联系实际紧密。通过本教学模式的引入,“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不仅介绍国外的经典理论,吸收财务管理前沿观点,更注重通过中国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案例将这些知识放置于中国特有转型经济制度背景下进行教学,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同时,尽可能将新疆及兵团本土案例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坚持理论导读、案例讨论与课程论文三结合。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及学生课后文献阅读的方式掌握各教学模块涉及的诸如理论、并购动机理论等经典理论文献,通过引用中国特殊制度背景下资本市场典型案例剖析上市公司财务行为,通过学生参与课堂案例讨论、独立或分组完成实验报告等实训任务,完成从现象到理论再到实务最后升华对理论的认知。

(3)构建较为完善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整个教学模式的完成过程涉及到案例讨论、实地调查、文献梳理等多种教学及实践方法,使得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构建对知识点的认知体系。

总之,从长远效果看,本教学模式的探索实施使得我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日趋完善,进而使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更加满足财务管理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技能的紧密结合的要求,最终提高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的目标。从近期效果看,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及设定“任务”的完成,综合能力得到训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在选题方面、质量方面均有较大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广.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构建探析[J].商业会计,2016(9).

篇10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2.06.042

〔中图分类号〕G2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6-0169-05

研究数据表明,机械制造业内平均一个新产品中的大约40%~50%的零件和已有的零件完全一样,30%~40%要在己有零件基础上作很少的修改,只有10%~20%的零件是全新的设计[1]。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大多在过去相似设计案例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调整而生成新的设计方案。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产品设计都是对己有设计知识的重用。重用已有的知识可以节省资源,并提高产品可靠质量。面向产品设计的知识推理就是针对用户提出的问题,对产品设计知识库中的知识进行推理,得到问题的答案,最终实现知识的重用。现有的产品设计知识推理主要完成两种任务:一是维护和扩展产品设计知识库,针对知识库中的知识,通过推理得到隐含的信息或者不一致的信息;二是针对待解决的问题,从知识库中找出与其相似的已有问题解决的方法。

经典的知识推理模式是规则推理,规则推理是将知识、经验表述成规则,找到事实库中与规则前提相匹配的事实的过程。由于规则推理直观、模块性强、逻辑清晰,所以被用来作为早期专家系统的开发。CONDES[2]是基于规则推理的产品概念设计系统。规则推理适用于知识比较规范、严谨的领域,但是规则推理不能适应知识库的动态发展;问题必须和规则相匹配;系统开发和维护困难;不具备记忆能力;推理效率低下、自适应能力差等。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案例推理和不确定推理等相关推理模式得到运用,综合使用多种推理方法的混合推理也逐渐成为知识推理发展的热点。

1 案例推理

案例推理是利用案例库存储历史经验,检索案例库以找到与现有问题相似的案例,是重用过去的知识来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种推理方法[3]。案例推理具有信息的完全表达、增量式学习、知识获取较为容易、求解效率高的优点,早期出现基于案例推理的机械辅助设计系统CADET[4],能检索出以往成功的设计,同时避免出现过的问题。经典的案例推理步骤是Aamodt在1994年提出的著名的4阶段循环的“4R”理论,分别是检索、重用、修正和保存。案例推理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案例表示,案例检索与案例修正问题:

1.1 案例表示

案例表示是将知识表示成案例的形式。Gilboa在1995年提出了案例的三元组表示方法:〈问题描述、解描述、效果描述〉。常用的案例表示方法有:特征向量表示法、框架表示法、语义网络表示法、面向对象表示法等,也可以混合使用这些方法进行案例表示。

特征向量表示法是将案例的各个属性提取出来,并赋予相应的权值,案例就表示成一组特征向量。产品创新设计原型系统PIRS[5]中,采用87个属性作为特征,案例检索时将待检索的案例与案例库中的案例进行匹配。特征向量表示模型简单,结构清晰,但是只能定量的描述简单案例,这种方法存在很多缺陷:如果对新问题不熟悉就无法确定案例的特征,也无法表示案例中隐含的信息,并且很难确定一组适用于所有产品案例的权重值。

语义网络表示法是利用概念及语义关系来表示知识。维修案例推理[6]采用六元组形式的产品本体。语义网络表示法明确、简洁,表示范围广泛,表示能力强;但是网络结构复杂时推理就难以进行,不便于表达判断性知识与深层知识。

面向对象表示法中案例是由对象组成,对象表示案例的一个部分。如采用面向对象的产品设计[7],实现了模块化设计,具有较高的推理效率。其优点是自然,易于理解;继承的层次性和结构性能降低问题描述和推理的复杂度;便于知识库的修改和维护,推理效率高。面向对象表示法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灵活性,能够结合其它表示方法进行表示,常用面向对象表示法与框架表示法结合[8],案例作为对象,一个框架描述一个对象,框架的槽描述对象的特征,框架的值用来描述案例对象的特征参数。

复杂产品的知识类型多样、结构复杂,单一表示方法表示产品案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些案例还包含许多非结构化的设计信息,因此,要确定合理的案例表示方法来解决问题。

1.2 案例索引与案例检索

案例推理中主要采用的检索策略有:最近相邻策略、归纳推理策略、知识引导策略、模板检索法、模糊检索及神经网络检索模型等,这些策略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案例的相似性计算则会结合一些技术:决策树、粗糙集、证据理论、聚类分析、同异反度量算法、层次分析法。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177-02

《.NET技术》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应用方向的必修课程,其授课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其工作原理,掌握.NET环境下的代码编写(C#)及执行方法、WinForm应用程序设计、基于构建Web应用程序和Web服务。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国外有悠久的历史,近几年在我国也被逐渐应用到各类课程中,其目的主要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础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学生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工作作风、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教学方式。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都开设了.NET的相关课程,对于已经有C语言、C++或者Java基础的学生,在.NET课程中如何根据课程特点,使得教学效果得以提高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本文就.NET课程各部分内容采用的案例进行探讨,以期能够通过案例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缩短从理论到实际开发之间的距离。

一、更新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案例

微软在2000年.NET,在12年间,.NET经历了1.0、1.1、2.0、3.0、3.5、4.0,.NET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开发者的认可和推崇,成为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当然微软在.NET上的更新速度也是非常的快,尤其伴随着Windows 8、Visual Studio 2012和.NET Framework 4.5的,微软在操作系统及其开发语言上做了很多重大的改进,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也随着每一个版本的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修订和改进。目前该课程上课和实习可按38/18或32/12进行分配。案例教学中的案例要求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和启发性,针对目前使用的Visual Studio 2010为开发环境,以C#为开发语言,教学主要内容及相关案例如下:

1.语言基础。语言基础中,变量、关键字、表达式、运算符、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与C语言、Java语言等基本一致的内容,因此本部分主要是课堂调试常用程序。常用案例及作用如下:(1)限定输入字符(文本框中只能输入1~10和小数点、负号)。使学生能够熟悉条件语句的书写规则、Keypress事件的使用方法、事件的Handled和KeyChar属性、字符串IndexOf方法;(2)滚动字幕。使label控件从窗体一侧缓慢滑动到另外一侧,编写成功后,改写为左右摆动。目的是使学生理解Timer控件的使用方法、属性的作用、控件的Width和Left属性(Width、Top和Left是可读可写,Bottom和Right是只读)。结合Timer控件的简单应用,讲授窗口抖动的基本原理,使得学生在接触到.NET之初就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窗体抖动的程序还可以改写为线程控制或委托、事件结合的方式,因此窗口抖动可以在多线程、委托和事件的知识点中再一次出现,将一个案例多种实现方法展现给学生,使他们能够更加灵活地运行.NET的知识。(3)计数器、输出格式限制、里程表(九九乘法表)。使学生熟悉三种常用循环语句的写法、应用场合。计数器主要是利用循环来计算阶乘、累加、计数。输出格式主要是用循环来控制输出数字(符号)的数量、位置。里程表主要使学生熟悉掌握循环嵌套、循环输出控制。这三个例子足以使学生掌握循环及输出位置控制。(4)猜数字、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对称数。猜数字是随机长生一个1~100的随机数,用户可以猜8次,没有猜对则提示用户是大了还是小了。该案例首先通过文本框输入,消息框弹出提示信息,让学生学会使用随机数的产生、循环,然后采用多窗体的调用方式,自定义一个对话框,弹出并可输入所猜数字,讲授多窗体调用的方法。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案例主要是结合“猜数字”案例中的对话框,输入所求数值,根据定义求解,分析该问题,介绍辗转相除法,利用该方法获取结果,使学生熟悉多窗体调用,取余等。对称数是为了引出数组,第一个解决办法是常用的按位取余,逆序重排后进行对比,该方法复杂、易出错;引出第二个解决方案,通过字符数组,使数字转换为字符,进行对比,获得结果,对比字符串Equals()和运算符==的区别并通过该例引出并讲解数组。(5)计算属相和每月天数。建立属相数组,通过输入的年,来计算属相,目的是熟悉数组的使用;结合该例,引出如何计算每月天数,实际就是如何判断2月的天数,修改程序,利用该案例引出属性、索引器的使用。(6)窗口抖动。用多国语言说话的经典示例,引出委托,利用之前用Timer控制的窗体抖动程序,使用并操作委托,同时当窗口抖动时产生一个事件,发出声音。(7)图形类库。创建图形类库,派生矩形类、多边形类、圆类,构造调用方法,对比private、protected、public和internal的区别;引入Sealed,new,讲解其功能;在此对比virtual、abstract与override的区别。

2.WinForm。WinForm编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快速、高效的做出和Windows应用程序非常相似的界面,本部分是课程的重点之一,难点也比较多,采用的部分案例及作用如下:(1)窗体透明度渐变。用Timer控制Form的Opacity属性,引出Text、Icon、AcceptButton、CancelButton、BackColor、BackGroundImage、BackGroundImageLayout、WindowState等属性。(2)Word界面。仿照Word界面,利用MenuStrip、ToolStrip、StatusBar、SpliterContainer、ContextMenuStrp、TextBox、RichTextBox、Combobox、CheckBox、RadioBotton、GroupBox、ColorDialog、FolderBrowserDialog、FontDialog、OpenFileDialog、SaveFileDialog、ProgressBar控件,讲解对应的属性、事件,设计为MDI窗口,并读写文件(FileStream、StreamReader和StreamWriter类的使用方法)。(3)资源管理器。仿照资源管理器窗口,讲授ListView和TreeView控件,引入File、FileInfo、Directory类、使用相关属性和方法,显示文件夹的属性结构和相关信息,其中文件路径引入@符号的使用。

3.数据库。NET数据库的访问架构是(ActiveX Data Objects),是数据库应用程序和数据源之间沟通的桥梁。.NET数据提供程序的主要核心对象包括:Connection、Command、DataReader、DataAdapter、Dataset、DataTable。采用案例及作用如下:(1)用户登录。界面包括了用户名、密码、部门、密码提示(忘记密码)、创建用户四个部分,该案例很具有针对性,且包含了查询、插入、更新全部内容。(2)登陆后数据查询。包括两个窗体,分别调用。一个窗体是用文本框、标签和按钮配合,文本框绑定数据源,达到查询的目的;另外的窗体加上DataGridView,也可以完成查询,并且可以模糊查询、按出生时间段查询等。案例中多次用到数据库的查询、修改操作,引出如何封装数据库操作的类。

4.多线程、套接字。(1)窗体抖动。修改前面的窗体抖动案例,控制线程睡眠时间,达到窗口抖动的效果。使学生了解进程与线程的区别同时引出多线程应用程序。(2)局域网聊天工具。基于Socket编程技术,完成服务器与客户机端的通信,多个用户连接时,创建多个线程,完成相应的消息通讯。

。(1)用户登录。同数据库类,界面包括了用户名、密码、部门、密码提示(忘记密码)、创建用户、验证码五个部分,分别介绍控件的使用方法,同时关联数据库。(2)登陆后数据查询。使用GridView控件,让学生了解该控件的常用属性、分页显示方法、编辑修改与数据库的关联方法。

6.选讲。根据学时数,可适当增加XML、WPF、WCF、LINQ、WP7的内容。

7.综合案例。(1)饭卡管理系统(WinForm)。通过对饭卡的管理,与数据库结合,完成学生饭卡管理的过程。(2)研究生管理系统()。以研究生管理系统作为案例,根据不同部门、不同用户的需求,完成动态网站的建设。全面介绍的工作原理,IDE的使用方法,借用数据部分讲过的用户登录和登陆后的查询,增加验证控件、GridView控件,使学生对后台操作更加了解。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案例通常都是在课堂上编写完成,但其中的部分案例只需要引入关键部分,剩余部分直接讲授源代码,给学生课后复习和巩固的机会,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完全编写。当然也可以节省课时,将时间放在部分难点、重点上。

二、针对课程重点和难点,经典案例上机试验

程序设计课程对动手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合理设计上机实习内容对学生掌握课程非常重要,每次实习前给学生案例的部分代码并布置实习作业,在上机前了解基本原理和要求,实习时添加代码完成实习内容,然后完成布置的作业。实习内容均为已经成熟,且应用较广的软件为对象,进行编写。主要实习作业如下:

1.吃豆子游戏。设计豆子类,其中包括了出现的位置等属性,消失等方法,该例子主要是练习类、对象、继承、多态、绘图。

2.IE浏览器。仿IE浏览器,完成浏览器的设计。该例子主要是练习WinForm编程方法及常用控件的使用。

3.事件提醒器。要求能够输入在制定日期和时间提醒相应的事情。该例子主要练习委托、事件、泛型。

4.聊天系统设计。要求完成局域网聊天系统的设计。该例子主要练习多线程、套接字。

5.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访教务学生管理系统,完成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能够查询成绩、查看课表、评教等工作。该例子主要练习、数据库。

实习前的准备和了解对学生非常重要,如果学生能够在实习前就对实习作业有多了解,甚至知道如何编写,那么实习作业的完成会非常顺利,学生知识的掌握效果会非常好。因此实习作业是在课程开始前布置。同时,课堂案例在讲授时要与实习内容结合,引导或启发学生对类似问题的该如何进行处理。实习的过程是以案例为驱动的,通过实习案例提出问题,通过课堂案例来解决问题。

三、改革考试方法,注重能力考核

.NET课程注重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因此考核方式有原来的考试变为考核。平时作业的完成为主要考查项目,实习、实验的成绩在考试成绩中占主要部分,同时如果课时允许,可以将学生分组,安排布置大作业,在最后一到两次课上让学生进行演示和讲解,也可以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展览,让学生体会成就感。最终根据学生实习、实验、综合实习作业完成的质量给定分数,使学生能够在该门课程上学到知识、提高水平、锻炼能力。

经过对近三年的案例教学实践,对案例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案例教学方法在《.NET技术》课程教学中逐渐成熟。案例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较好、较快地掌握所学知识,在教学和实习中的应用效果好,当然在讲授过程中,其他方法也要融合进来,如讨论解决方案法,课程之间、前后知识之间的横纵向比较法等。当然与学生的互动也显得尤为重要,互动过程中的启发,是达到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授课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反应,使学生能够全面吸收并掌握。在实际教学中,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树立学生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48-50,60.

[2]张继学.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现状[J].职业教育研究,2004,(11):60-61.

[3]高进云,胡伟艳,乔荣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案例教学实施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1,243(9):80-82.

[4]常梅,董英茹,王法胜程序设计案例教学中金字塔式课程设计模式探讨J].知识库,2012,(8):40-43.

[5]李天平深入体验与实战精要[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6]彭佳红,彭佳文,曹晓兰.基于案例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9,211(11):60-62.

篇12

近年来,对于高职院校动画专业教学的改革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部分认为,动画设计专业要的是技能型人才,在高校的能力培养中应当更多地倾向于企业需求,弱化基础课程,主攻技能,而技能是可以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或者“背”的方式在短期内实现的;另一部分则认为,动画专业要培养专业设计人才,必须重基础,而这条路并无捷径可行。

这两个声音看似各有各的道理,其实,都太过片面化。显然,高职院校的动画设计专业要培养高素质的专业设计型人才,不仅要了解并尊重企业的需求,同时,更要尊重专业人才的培养规律。一方面,只有了解企业和市场需求,才能制定出更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在这方面,传统的造型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专业的需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设计型人才的教学单位,不同于企业和培训机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尊重人才培养规律,稳扎基础、拓宽能力、提高综合素养,才能实现真正的专业设计型人才培养目标。而要尊重规律、稳扎基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踏实训练,是不可能实现能力拓展的目标的。如何在市场化需求和专业设计型人才需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得我们的动画设计专业教学更合理有效的实施成为了急需要探讨并解决的问题。

动画造型基础课程作槎画专业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其作用贯穿了整个动画教学体系。所有的动画设计专业,不论是二维动画还是三维动画,不论是绘本设计还是前期创意都离不开动画造型基础课程的能力培养;所有的动画风格创作,不论是日式的还是美式的,也都离不开基础的动画造型教学。因此,对于动画造型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既不可急功近利,又不可盲目守旧。如何在这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对动画造型基础课程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成为高职院校动画专业教学中急需探讨的问题。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实质性效果。

1 动画造型基础课程教学设计需注重与专业设计课程间的衔接

动画造型基础课程教学设计需注重与专业设计课程间的衔接,才能紧跟专业需求,完成更具针对性的能力培养,同时也为专业设计能力的学习赢得时间。从而实现三年的知识体系循环递进,打好扎实的基础,拓宽专业能力。

首先,在专业素养方面,应当在造型基础阶段就让学生对自己未来所学专业有所了解。利用动画经典造型案例分析和国内外经典动画解读,使得学生在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更明确造型基础阶段的能力目标。只有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认识,才能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才能最有效地调动其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纵览动画设计的所有专业了解他们共同的需求。不难发现,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动画设计专业,也不管何种风格的动画形式;从内容上讲,都离不开角色、场景和画面三大块。因此,在动画造型基础课程设计中有意识地将内容划分为角色、场景和画面三大块,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对应专业设计需求。

2 动画造型基础课程各单元间,学期与学期之间的教学设计需相互衔接

为了更好地实现知识体系的循环式递进,在动画造型基础课程课程教学设计中不仅要注意与专业课的紧密衔接,还要注重基础课程的学期与学期之间的衔接,为了和专业教学保持一致,我们还是可以从内容上保持全面的统一性,将课程分为角色造型、场景造型和画面三大部分。一方面,使学生对专业目标更明确;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有一个更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同样,要形成知识体系的循环式递进的关系,还要注意单元与单元课程设计之间的衔接和递进关系。这种循环和上面所说的循环是截然不同的。当然不能仅仅从学习内容上进行区分,我们需要挖掘动画造型基础课程训练中最核心的知识技能。

三维空间思维能力正是这样的一个核心能力,物体在空间中的透视关系是动画基础造型需要解决的核心知识。思维训练是需要不断地循环往复才能建立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的。我们需要原有的二维思维模式,建立一个全新的立体空间思维模式,必然要经过不断往复的训练。作为单元间的知识点循环,因为在内容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如果把它们割裂开来,变成完全独立的个体,是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建立的。而如果割裂每个课程阶段,仅仅从内容上进行简单反复的技术训练,只能从表面上解决一些技术问题。而真正的立体思维意识是很难形成的。因此,在课程单元间以三维空间思维能力为核心能力,以不同的课程内容解决对应的相关知识能力,这样在内容上的变化以及核心能力的反复循环,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所学知识,掌握其表现技能,拓展专业能力。

当然,在单元知识点循环的前提下,要注重对单元主题和实践内容的设计更新。一方面,要注重题材的新颖性和专业性;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能力点的提升。过于枯燥的主题和重复简单的课题,容易造成学生的疲惫感和厌倦感,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课题的开展和知识的稳固。而过高的要求和不切实际的课题也会使学生感到盲目,不知所措,无法全心对投入课题的训练,盲目地学是会浪费很多时间,做很多无用功。因此,只有在保持单元知识点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寻找新颖有趣又具备一定专业性的课题,同时设计能力点的不断提升,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知识点的温故而知新,核心能力得以不断地巩固和提升。

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动画造型基础课程教学设计中,注重与专业的衔接,注重课程间的联系性,明确核心知识技能,进行循环递进式训练,这样才能在课程中既结合企业需求,又注重专业设计能力培养,稳扎基础、拓宽专业能力,才能优化动画基础造型课程设计,实现专业设计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篇13

课 题:本文为湖北省职教中心研究课题。课题名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研究 课题编号:G2012C062。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和功能

1.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源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哈佛大学。案例教学法曾被哈佛工商学院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目前学者们解释为:它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相比传统教学法而言,突出了学生为主体,有益于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有利于师生充分互动,有利于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2.案例教学法的功能

(1)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巴赫曾对案例教学的行为目标进行过研究,并形成了基本框架。包括:对情景形成问题的能力;较强的思维能力;对问题做出有说服力的分析;能识别并确定与案例紧密相关的要素和问题;定性定量分析问题的能力;超越具体情景、具有更广阔视野和多种多样的能力。事实证明,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思维与表达、交往与合作、决策与创新等综合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开发。案例教学还是模拟的“社会实践”,曾亲历哈佛大学案例教学的一位学生将哈佛教育的价值总结为:把通常需要多年实践方能获得的经验浓缩到两年的课程里,将涉世不深的学生“催熟”。这给学生进入社会职场奠定了基础。

(2)有利于课堂管理。案例教学法是开放式的合作学习,这有利于学生充分交流展示自我,使课堂可能存在的不良情绪得到消解。学生通过案例体验国情民生,增强感性,避免了学习抽象理论之“苦”,同时实现了师生双方有效沟通。学生充满兴趣而主动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和谐,促进了教学的良性循环。

(3)案例教学可以发展教师的创新精神,提升专业能力。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一方面教师的重点不只在传授知识,而是要成为案例的设计者、组织者、促进者,成为导演或艺术家,这对教师的角色和能力是一个多方面的挑战。另一方面,互联网信息纷繁复杂,对现实社会发生的焦点热点事件,学生迫切希望教师给予解读,教师同学生一道直面问题并探寻思路,既增添了课堂的新鲜感,满足学生的渴望,实现了课堂的有效,也使教师自身能力获得成长。

二、高职思政课案例教学法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认识不到位

课后随机调查调查显示:有些学生没有认识到案例的价值,习惯于听故事、看情节是否吸引人;参与讨论的内在动力欠缺,没有很好地享受案例分析过程,不懂得如何抓住在解决案例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从教学效果看,可能学生记得的仅是几个故事而已。

2.案例针对性不强

教学中发现,有些教师缺少课前准备,随便拿个事件做案例,结果分析不到位。因此在选取或设计教学上一定要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并且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3.时效性差

主要指资料、数据的过时。思政课的特点是与时俱进,教学内容须时时更新。如党的会议精神、新出台的政策、正在发生的重大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等。有些教师图简便在教学中使用过时案例,甚至数据、事件本身发生了根本变化,还以过时的为依据,这自然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技巧欠缺

教师对教学案例操作不当,引导不够。比如简单、直接、突兀地提问,或抓不住时机层层引入,或不能设计出最恰当的方式表现案例的情景。

5.对案例教学过程的点评不合理

其症状为:易简单化,即专注答案正确的或优秀的学生,对错误的或混乱的想法和观点,刁钻怪异的言论不予理睬:易否定化,即无意识地使用教师权威,粗暴打压,强行要学生接受主体观点或自身看法,忽视学生的思想和人格。

三、思政教学案例的选取、组织与实施

1.如何选取思政教学案例

美国教育家威廉・贝内特曾在哈佛大学实施调查,得出结论,一个成功的案例要具备下列性质:应讲述一个故事(必须有趣);可以使学生对案例中人物产生移情(产生共鸣);含有从案例那里可引述的材料(体现真实);对已经做出的决策的评价(为新决策提供参照点)。我国学者郑金洲则认为好案例的标准包括: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要在一定的时空框架内;具体生动的描述事件产生发展过程;能反映师生的心理变化;最近三年以内发生的事件;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遵循这些经验和方向,我们认为思政教学案例的选取要突出如下几点。

(1)尽量使用经典案例。经典案例一定是真实的,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典还意味着权威,越权威越有说服力,能加深理论观念的建立。经典案例也一定是趣味的, 它的趣味吸引学生认真倾听、思考和评论。

(2)体现时代性。思政教师要随变化着的实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课程内涵。在案例设计上,要重点关注社会上的焦点与热点,将具有时代特征和气息的内容吸纳到课堂以创造思政课的生命力。

(3)具有开放性。郑金洲认为“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因此案例应有开放性特征,包括信息的多元和答案的多项。

(4)凸显职业性。高职院校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教师在选取案例时应优先考虑与学生未来职业相关的案例,最好能源于行业实际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和最实用的职业技能,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会技能和方法。

2.教师在组织和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在情感和态度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问题,努力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2)善于激励以培育学生的探究心。大学思政课堂是师生对话与交流的平台,教师要做的重点就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发言的信心,以赞赏、表扬和鼓励去帮助学生释放求知欲和思辨力,侧重过程。

(3)做好诱导,让学生愉快地分享过程。教师在将案例呈现给学生后不能急于给答案,一定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在发现学生有困难时可以提供简单的分析路径。比如所需要的理论支撑、如何找切入点,关键信息提示等。最后教师要做整体的分析,将思路与方法一同交给学生并告诉学生案例分析的目的不是寻找结果,而是学会掌握正确的方法。

(4)做好评价。评价也是一门艺术,好的评价带给学生成功感,激励学生继续向上。评价要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及时”指要做到重视每个观点并给予说法,体现尊重。“准确”是要客观公正,体现教师的职业态度和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全面”指评价要采取多种方式:自评、他人评和小组评、等级评和评语评相结合,体现合理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