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1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引言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正式印发,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研究制订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的新任务,明确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关键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这为以后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当下,核心素养引发了新一股研究热潮,不过,有关核心素养的定义和内涵、培养途径、评价体系等,学界仍在探索之中,尚未形成相对成熟的认识。
“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通过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来实现。各学科的课程都要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来服务,都要结合学科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①而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对学生学习成长很重要的基础学科,所以,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进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研究都是很重要的。本文基于国内外核心素养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大背景下,着重探讨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基础研究,以期为以后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供一些可参考依据。
二.关于核心素养理论的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比较丰富,理论框架也比较成熟,我国有不少研究者都介绍了国外有关核心素养的重要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我国核心素养模拟建构的启示。如: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先前所提出的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学会改变五大核心素养,后又把核心素养划分为身体健康、社会和情感、文化和艺术、语言和交流、学习方法和认知、算和数学、科学和技术七个指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启动的《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DeSeCo)项目,认为:“核心素养是指覆盖多个生活领域的,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的重要素养”。它所提出的核心素养总体参照框很具有代表性,是其他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参考依据。在这项目中,她们提出了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社群中进行互动、能自律自主地行动三个一级素养,以及互动地使用语言、符号和文本、互动地使用知识和信息等九个二级素养。欧盟则进一步提出母语交往、外语交往、数学素养和基本的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会学习、主动创新意识、文化意识和表达等终身学素养体系。其后,有许多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参照以上三项核心素养体系,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适合的属于自己的核心素养框架。这些都为我们的课程改革提供了借鉴经验。比如,美国于2002年制订,2007年更新的《“21世纪素养”框架》,确立了三项技能领域,分别是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每项技能领域下包含若干要素要求。
国内一些学者结合我国的教育文化背景,也对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建构提出了自己见解。比如:成尚荣教授认为核心素养就是基础性素养,“核心”即基础,是起着奠基作用的品格和能力,决定着核心素养的内涵。并且他还强调了核心素养是发展的概念,既可以表述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还可以表述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褚宏启则具体描绘了21世纪核心素养所应包含的三大类素养,分别是学习与创新素养、数字化素养、职业和生活技能。辛涛、姜宇、刘霞则提出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模型,“在核心素养的遴选时遵守素养可教可学、对个体和社会都有积极意义、面向未来且注重本国文化这三个原则”②。我国的核心素养研究处于刚起步阶段,关于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多借鉴国外成熟研究成果的基,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教育背景,提出自己观点,虽然表述不同,但可以达成共识的是“核心素养主要是个体适应社会需要、获得全面发展、提高生存能力的必备素养,是满足终身学习的基本能条件,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保障。”③
三.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都告诉我们,基于核心素养导向进行各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很重要,尤其在我国,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不过,具体到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研究相较于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研究来说,是比较少的,在我国,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则更为单一,偏重理科。自《意见》以来,我国语文教育界的也有不多学者对语文核心素养展开了论述,主要有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侧重于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和定义的探讨;二是结合教学,分析如何在教学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1.语文核心素养内涵的研究
姜树华从语文能力的角度出发认为语文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思维力、阅读力、表达力,三者之间,思维力又是核心。顾之川从宏观角度把语文核心素养分为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三大领域,具体来说,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包括语言文字、文学审美、人文素养等知识,二是具有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能力,三是语文学习的正确方法和良好习惯,四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丰富的想象力。孙双金认为核心素养一定是最基础、最主要、最本质的素养,语文核心素养可以提炼为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其中人文修养的内涵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情趣、文化底蕴三个维度;语言能力包含说写表达的维度和听读吸收的维度,孙双金老师的分类主要依据传统的语文能力分类方法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目标的规定。也有不少学者从2011版课程标准所颁布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认为语文核心素养应该是出于基础和主体地位的知识与能力。
2.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学研究;另一种是基于某种教学形式的语文核心素养研究。关于第一个方面有林嵘春、刘仁增认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这四大要素,并且基于此着重分析了应该构建怎样的语文教学能力素养。秦艳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出了语文助学课堂的教学主张,并分析通过三种学习方式与四种教学策略来构建语文助学课堂。还有张伟从现代小说观和语文核心素养分析了小说教学的核心价值与内容选择。王超群、韦冬余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分析了初中写作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这些研究多是依据学科特点从而提出语文核心养的内涵,基于此分析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语文教学提供理论指导意义,但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较少结合实践深入展开。另一方面,丁文静、韦冬余基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理论的分析,认为语文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接受语文教育,通过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初步形成语文学科的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有机结合基础教育课程的共同核心素养,逐步形成能促进个人终身发展,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最基本的知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通过梳理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创设问题情境,实施探究式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肖芸从综合性学习的角度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研究从教学实践出发,为我们如何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语文核心素养提供了经验,但是只从单一的教学形式出发,难以全面把握语文核心素养。
结合语文核心素养开展语文教学顺应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潮流,为教育改革确立新方向;同时这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重要途径。本文只浅略探讨了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关知识基础,以期为以后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供一些可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2.裴新宁,刘新阳.为21世纪重建教育:欧盟“核心素养”框架的确立[J].全球教育展望,2013(12).
3.张娜.DeSeCo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3(10).
4.褚宏启,张咏梅,田一.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小学管理,2015(9).
5.常珊珊,李家清.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养体系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6(6).
6.辛涛,姜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构建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J].人民教育,2015(7).
7.辛涛,姜宇,王烨晖.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8.刘义民.国外核心素养研究及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4).
9.施久铭.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
10.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核心素养研究的构图[J].中国教育报,2015(4).
11.张贤志.核心素养研究综述[J]. 教育视界,2015(9).
12.李艺,钟柏昌.谈“核心素养”[J].教育研究,2015(9).
13.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
14.姜树华.对语文核心素养认识有三[J].七彩语文,2016(4).
15.顾之川.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 中学语文教学,2016(3).
16.孙双金.试谈语文核心素养及其培养[J].七彩语文,2016(5).
17.王超群,韦冬余.初中写作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理论的分析[J].教育探索,2016(3).
18.林嵘春,刘增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能力素养建构[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12).
19.秦艳.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语文“助学课堂”[J].语文教学通讯,2015(11).
20.肖芸.基于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四川教育,2016(2).
21.丁文静,韦冬余.试论语文核心素养的涵义、特征及培养策略――基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理论的分析[J].教学研究,2016(6).
22.张伟.小说教学的核心价值与内容选择――从现代小说观和语文核心素养看小说教什么[J].语文建设,2016(1).
注 释
①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
1国际合作办学形式的出现
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发展愈来愈明显,这成为经济领域、教育领域、政治领域等人们热议的一个现象。经济全球化引起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愈来愈深,表现在市场、生活和社会发展等很多方面,引起劳动力、资金、各种商品、各项服务、各领域知识和技术等资源的跨国流动加快,推进生产资源等的配置渐趋优化。经济的全球化能够推动教育的国际化加强,使各国教育资源相互交流融合,令很多国家把教育市场打开,这样形成世界各国可以共享的全球性教育市场。教育国际化简言之是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开放本国的教育市场,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这个大市场,这样培养的学生会具有国际化观念与意识,能够改变闭塞狭隘的状态,思想上形成全球服务,对世界开放的观点,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有更博大与开放的格局,他们学习了更多国际化的知识,因而能够促进全球化更高程度的发展。我国教育的国际化是伴随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当拥有大量资金和先进技术的国外企业看好中国经济市场时,国内人才市场却面临着一次考验。现有人才数量和质量能否满足国际化市场需要是教育要思考的一个课题。因而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优化我国教育结构,革新教育思维,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积极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办学经验与理念,可以使我国的教育更好地与国际教育接轨,赶上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人才,满足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国际合作办学要求教育发展一方面对人才培养的规模数量重视,另一方面对国际化的办学标准要注重。中外合作办学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使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大大提高,从而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在教育领域的差距。目前,我国教育逐步走向国际社会,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的大舞台上越来越闪亮,这一切和国际合作办学密不可分。更多的教师和学生使我国教育真正走向世界,在国际教育大舞台上,更多中国的声音与形象得到世界的瞩目和肯定,这使我国教育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国际合作办学大背景下语文教学要跟上时代步伐,要满足新形势下培养学生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
2中职语文发展及现状分析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必须顺应时代需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中职语文课程。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成为中职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语文是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中职语文教学应结合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学习互动、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使中职语文教学更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更适应国际合作办学的需要,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素养与人文修养。中职语文目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如中职学生过于注重专业技能而忽视了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一成不变的教学让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逐渐产生倦怠情绪,甚至部分中职学校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大量增加专业技能的培训课程,令中职语文教学难以得到重视,进而被划分为要删减的文化基础课程。但是,从学生未来个人发展来看,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知识能力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够促进其自身挖掘潜能,在适应社会发展中时刻保持良好的竞争力,以适应新的就业环境。在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在经济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状态下,尤其在国际合作办学的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中职语文教师长期受到传统语文教学的影响,语文教学培养目标不明确,或者只是流于基本语文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不足,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不明确,使语文教育应有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在国际合作办学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一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语文能力和素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让学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眼光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情况下,更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想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对现行的语文教学进行改革。
3中职语文教学改革遵循的准则
(1)把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放在首位,根据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以“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开放且包容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综合素养,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2)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在国际合作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采用创新型教学模式来实现教育形式的转变。学习国外先进教学模式,营造开放课堂,增强课堂的活跃度。(3)发扬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进行探究合作性学习,发展学习小组。在自主钻研、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要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建设,让语文学习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实现生生互动,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目标。
4语文教学改革的措施
4.1变革语文培养目标
在国际合作办学的背景下,使语文教学的目标由过去应试教育真正向职业教育转变。之前语文课堂基本和普通教育一样,过于注重分数的考量,标准比较单一,而对职业素养的培养不太重视。改革后中职语文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并且具有国际化理念。这样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可以很好参与社会竞争,更好实现自身价值。贯彻素质教育宗旨,同时为以后到合作办学国家留学打下文化基础,做好思想上和学识上的准备工作。
4.2改变语文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被动听课。新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革后在语文课堂开设模块化课程和合作国文化等课程,改变了单一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由老师一个人讲,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这样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施展其聪明才智,激发其潜能,促进其能力的全面发展。这合乎国际合作办学的需要,适应科技化信息化的时展。
4.3改变语文答案唯一性
语文教学改革对教材进行革新后,改变过去语文答案的唯一性。因为语文学科的特点使得其问题答案是多元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传统语文教学中答案唯一性限制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影响其创新思维的产生,所以要改变答案唯一性。这样才能适应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标。语文教学改革把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成功的语文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启迪学生的智慧。教师激发学生勇于质疑追问和探索的精神,促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合理化,同时尊重其多元化的思维。对教师设置的问题,只要学生能讲出合理化的理由就通过,不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和标准化。在模块课程中,也给学生留有自由发挥特长的机会和舞台。在合理范围内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和主张,促进其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在和国际化接轨的道路上,学生的思维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这个变革先从改变语文课答案唯一性入手。
4.4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眼光
国际合作办学对国际化教育,教师首先要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格局,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更多国际化情境,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让学生养成考虑问题的方向的目标从小我走向大我,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中很快适应变化,迎接挑战。教师把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运用到自己教学中,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到国际化的氛围和气息,从而慢慢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眼光。
4.5语文教学实施课程思政
语文教学改革不仅是教学形式的变革,而且是教学思想的变革。国家职教改革指导思想中把课程思政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因为思想决定行动,只有思想认识正确才能有正确的行动。语文课作为一门文化课程,不仅有着传播传统文化的作用,而且有重要的思想教育的作用。借助课本上典籍、文章,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思想上的教育,让学生成为适应时代变革的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接班人,这也是语文教学使命所在,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4.6语文教材要紧密联系生活
随着大语文观念逐渐被更多人认可,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和生活紧密相连的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曾经的语文教学囿于校园这个狭小领域,加之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材,使得学生对语文重视程度不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所以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中取材,把学生熟悉的影视作品和歌词等当成教学材料应用到教学中,这样让学生重视课堂,并且在课堂上乐于展示自己的才华。还要引导学生把所学应用到生活中,在实际生活中检验所学,深化所学,学以致用。
4.7把专业特色和语文教育目标相结合
把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和学生专业结合,可以有所侧重。以酒管专业和汽修专业为例。酒管专业学生语文素养的重点是要耐心仔细倾听他人说话,用热心和周到服务回馈顾客,要有清晰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具有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而汽修专业的学生语文教学的重点是一定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自己掌握技术要有清晰的表达能力。因为现代社会对公民的要求提高了,所以要为学生未来发展着想,在学校为以后打下坚实基础,需要教给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基本文案写作能力,训练学生逻辑清晰的思维能力,适应环境能力。
4.8改变单一评价标准
对学生评价标准由过去以分数成绩论改为多维度、多元化。让学生在自己擅长领域更好发挥自己优势,在社会上立足。因为语文教学肩负着为现代化服务,为国际合作办学服务的使命,所以要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较好地完成语文教育的各项任务,为学生成才助力,让学生成为祖国优秀的建设者。语文教育要兼收并蓄,科学合理。汲取中外古今教育的好经验的养料。国际化合作办学在国际化的同时还要彰显民族性。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各领域的发展速度和成果是令世界瞩目的,所以我们自己民族特色的东西在国际化进程中是要用心保留的,她不仅是中国的财富,而且属于世界共同的瑰宝。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教育发展也有几千年历史。批判的继承和发扬是应该有的态度。国际合作办学引进先进的理念和模式,和我国民族的相辅相成,这样对教育发展更有利,对学生发展更有积极作用。语文教育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向前发展,在社会发展中始终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总之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在国际化合作办学背景下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由“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构成。随着时代的发展,不难想象未来的语文教育一定会更加开放、合理和科学。
参考文献
[1]袁翠娥.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研究[J].考试周刊,2010,(29):14-15.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主要如下:
1.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体制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国家所培养出的人才,往往都具有较强的应试能力,却缺乏实践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且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存在低下的现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对于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健全的心理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具有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重视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有利于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
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下,不断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时代教育对现代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传统应试化和灌输式的知识灌输模式,难以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这种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只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忽视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征。而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功能,同时也体现了“人文性”的功能,这对于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理念渗透的现状
当前,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得人文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严重缺失,主要如下:首先,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缺失。对于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师而言,一门心思地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是广大教师教学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在教学中,教师忽视自身的人文素养提升,尤其是一些年轻的教师,资历浅,人文素养缺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正是因为教师自身缺乏人文素养,从而极大的影响了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其次,过于模式化的教学,严重影响了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过于模式化的教学模式,影响了人文素养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从而使得高中语文的人文精神缺失。
三、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对策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应当彻底该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强化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不能忽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教育目标。而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要求教师不断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思想,为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奠定基础。
1.不断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
一般而言,教师的人文素养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对学生产生的榜样作用是极大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为实现人文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奠定基础。首先,教师要学会自律。这种自律是指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行为引导和感染学生。例如,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广泛的阅读,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并将这种阅读的习惯带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也热爱阅读。从根本上讲,这是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一种感染,却也是培养学生人文修养的有效途径;其次,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对自身的综合素质,自身的教学进行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这种教学评价,对于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实现良好的高中语文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
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要求教师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想渗透良好的人文教育理念,需要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语文在高职院校中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但是长久以来,语文教学活动的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不少学生对于语文课程并不重视,从而导致教学参与度较低,教学成果不明显。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高职语文教学也应该着眼于此,认真思考当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社会发展对高职生的需求,以及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活动提出的新要求,对语文教学作出适当的转变,尽可能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让语文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上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高职语文教学表现出的问题
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推出已经有较长时间了,在这一段时间中,中小学教育改革趋势明显,收获了很多改革成果,教学质量相较以往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属于高等教育的一环,对于新课程标准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如中小学,这就使得高职教育长久以来都处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并未产生有效的转变。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来看,其对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对高职教育也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第一,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要增强实用性,不能局限在理论教学当中。所谓的实用性,就是教学中要融入一些实用性的知识,让学生在接受这些知识后,可以形成一些实用性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第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要增加实践,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跳出来,在实践中展开教学活动。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不通过实践,学生就无法彻底理解相关知识的内涵意义。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实践,学生才能从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的精髓。第三,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但是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主体、知识理解的主体,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只是实现知识传递、讲解的负责人。所以,教学活动需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围绕学生来开展教学活动。
2.高职语文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表现出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施行,高职语文教学逐渐表现出来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到教学成效。首先,高职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不强。从当前高职语文教学活动来看,其主要教学内容还是局限在课文讲解、美文鉴赏等方面,和初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相比,只是在难度和范围上有所提升,教学模式和核心内容并未发生改变。初高中语文教学还有应试这样一个重要目的,然而高职阶段的语文教学并不存在很强的应试目的,这就使得语文教学的开展目的不明,实用性较低。其次,高职语文教学缺乏实践。实践是教学活动进行深化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实践将教学的知识进行运用,通过具体的运用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但是从目前的高职语文教学来看,教学实践非常缺乏,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只是单纯进行理论讲解,并未给学生留出时间进行实践,也没有专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如此一来,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就停留在表面,自身的语文能力难以实现有效提高。最后,高职语文教学仍旧处在教师为主的模式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凸显。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参与进来。但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不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教学,都未能体现出学生主体地位,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进行教学改革的意义
在新课程标准进行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其具有显著的意义。首先,教学改革可以让当前效果较低的语文教学活动得到改变,从内容和形式上优化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出培养人才的主要作用。其次,教学改革可以优化师生关系和课程结构,让高职语文课程更加科学合理,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从而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环境,提升教学水平。再次,教学改革可以促进语文教师自身的发展,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新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养,加强自身在实践方面的教学能力。最后,教学改革有助于增进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促使学生在语文课程中获得相关的职业技能,让学生可以适应未来的社会工作需求。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措施建议
1.增加语文教学的实用性
高职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基本上都会进入社会中,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工作岗位进行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就会涉及到很多与文字相关的工作技能,比如编写文案、编制工作计划、写工作总结、写调查材料、编写合同等等。这些文档的编写都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但是在当前高职语文教学中,并未涉及到这些实用的方面。所以,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下,高职语文教学就需要在教学内容上增加这些符合社会需求的内容,提高教学的实用性。比如,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对一些文章进行讲解之外,教师就可以引入使用文体的写作分析,让学生对这些文体形成深入认识。如对于调查材料的写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从网络上搜集一些调查材料案例,将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然后就调查材料写作的相关要素逐一向学生讲解,包括了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查标准等等。通过具体的讲解,学生自然能够对调查材料的撰写形成一定的掌握了解,从而掌握这一类问题的写作方法。再比如,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置专门的语文实用技能教学环节,针对在社会工作中会使用到的一些技能进行教学。比如说话艺术,说话是实现人与人沟通的桥梁,如何与人有效沟通,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掌握的技巧。所以,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就可以将说话艺术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由此进行语文实用技能教学。
2.增加语文教学的实践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要注重实践,从传统的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发展转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在课堂讲课之中,要从实践角度出发设置一些实践环节,让学生可以对课堂上讲述的知识进行运用,从而实现深层次的掌握。比如,上文提到要在教学中增加调查材料这类实用性文体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了调查材料的教学之后,就可以设置一个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校园中展开调查实践。例如可以设置“食堂饭菜与伙食费”这样一个实践调查主题,让学生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到校园中随机调查20名学生,针对食堂饭菜种类、价格、每周伙食费支出以及对于食堂饭菜的评价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编制调查报告。通过这样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对自身的沟通交流能力实现强化,还能在编制调查报告的过程中加强对这一实用性文体的掌握,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除了设置教学实践环节之外,还可以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通过引入实际的工作任务,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教师可以从外部企业承接一些文案编制的工作,然后将其分配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给予学生合理的报酬。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报酬的驱使下认真进行实践,如此不仅提前适应了工作,也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
3.强化学生教学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这样一个理念,在高职语文教学中,需要遵循这一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予以有效凸显,让学生可以在其中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推动语文教学活动的进步发展。比如,在高职语文教学课堂中,可以采取角色互换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到讲台上进行课文的讲解,让教师扮演学生的角色,在讲台下听学生讲解。通过角色对调,就让学生成为了知识的讲解者和传递者,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主动性,使其可以在课下最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提前预习和分析。再比如,可以采取语文+专业的分层次教学模式,依据学生的专业,设置与之对应的语文教学模式,体现出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层次化,加强语文教学的针对性。比如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可以多设置一些和旅游相关的教学内容,比如脱稿讲演、谈话沟通、普通话,等等。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语文教学则可以多安排一些材料撰写、公文写作方面的教学内容,加强学生文秘专业素养。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教学考评上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考核当中。
四.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下,高职语文教学体现出了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语文教师要加强重视,积极展开教学改革。这就需要从增加教学实用性、增加教学实践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等方面切入,推动高职语文教学的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万虎.论高职语文考核评价与新课程改革之间的联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02):100-101.
[2]万虎.新课程背景下高职语文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19-21.
[3]韩秋.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高职语文课程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5,(05):153-154.
一、新的语文教学理念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运用不同于以往的方法策略。在这一点改革上,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新课标下的核心,则需要重点去培养和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摒弃旧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新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观念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仅表现在教学课堂上,同时也要跨出课本,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把课堂和生活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对语文教师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把知识扩大化而不只是局限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借助一些新型教学工具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如多媒体教学等。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要联系未来,让他们的语文知识不仅受用于现在,更重要的是能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帮助,使他们的语文素养有一个本质上的提高。
二、新课标下转变教学观念
1.教师角色的转换。新课标背景下,要求教师也应是新型的教师。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这种时候就应该主动转换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与学生们像朋友一样融为一体的大哥哥大姐姐了;教师要主动融入到学生们中间去,在与学生共同讨论中去教给学生知识。教师转变自身角色,运用新型的教育理念才能与学生更好地交流,从而促进他们知识的接受与理解;才能更好地贯彻新课标对教育的新要求;才能充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也可以使学生尽快的适应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以及明确新课标对他们自身的要求。
2.教师教学理念的转换。首先,教师应学习新的教学观念,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上,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学习的态度,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探索中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新课标下对教师的要求是,把课堂回归到学生自己的手中,教师交给其学习的方式,从而使学生自己去学习;同时,教师要秉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看到学生们的个性与自身需要,这样才能够适应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
3.教师教学课程的转换。教学课程的设计包括了学生和教师这两类人,在一定程度上,他们都共同参与了课程的设计,新课标下,教学与课程应充分联系在一起,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我们的课程设计,使教学与课程在相互促进中得以共同提高。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不能局限在课本中,应本着创新的态度去品读教材,鉴赏教材,在其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交给学生实用的课程知识,以此来丰富他们的语文知识,也锻炼他们的自身能力,使学生们在新的教学课程下爱上学习,同时也爱上对语文的学习。
4.教师教学对象的转换。新课标下,学生的发展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内容,注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师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每位学生都有自身的个性和特点,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看到每位学生的优点与缺点,用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的优点要加以赞赏并鼓励其照着自己喜欢的方向继续发展;对学生的不足要悉心劝勉其改正,帮助他们发现不足、改正不足。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对待学生,教师应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使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感受到新课标下的教学对象的转换所带给他们的影响和收获。这一点可以促使每位同学都可以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在发挥优点、改正不足中去共同提升自己,从而也有利于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1.构建创新性课堂教学。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应本着创新的原则,初中语文教学应充分体现创新的特点,如:教法和学法的创新。语文教学,需要的是活跃的语文课堂,初中语文教学在充分发挥创新的基础上必然会带动学生与教师的学习、参与教学课堂的热情,使教学变得更加有活力、更加有激情。
2.构建师生交流互动的教学课堂。新课标下的新型教学课堂应更妙地把学生和教师充分联系在一起,让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传递知识,摒弃传统的“教师独讲、学生专听”的教学理念。初中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引导学生去自我反思、自我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教学中交流自己的思想以获取更大的收获。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与人沟通能力与思维能力。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对当代语文教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充分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学理念、教学课程以及教学对象,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前提下,构建创新与师生交流互动的新型课堂教学,让学生们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锻炼自身能力,学习最为有趣的语文知识,同时也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则变的更为重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做好课堂改革,以一个全新的教学课堂来使初中语文教学迈进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从而受益于学生,也受益于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451.2;62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4-0028-01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终身发展所需的最基本的知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当前全球化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正在转型。培育出怎样的新一代,取决于教师能够给学生怎样的教育,取决于广大教师学科素养的高低。学科教学必然呈现“新常态”,立足学科,审视当下,展望未来,提高教师学科素养是必然趋势。
一、教师的学科素养概述
学科素养是指在学科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系统的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学科信仰、学科思维方式以及人格特征,是教师学科素养的灵魂。当前,语文学科教师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课堂主问题得不到准确的切入,教师不能有效把握某篇课文的真问题、重难点,以致课前导学单不能规范地设计出来。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学科素养问题。要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关键在于勤学乐学,勇于实践。教师要认真学习各种教育教学专著,了解教育前沿理论,理解具体学科的思想方法、学科的知识体系、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以及学科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策略。对于学科知识,要做到脉络清晰、框架分明,深谙学科内涵。要通过具体学科的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合格人才。
二、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
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要通过语文学科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这需要语文教师有深厚的学科素养,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考验的是教师的睿智,教师的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是指终身发展所需的最基本的语文知识、必备品格和语言应用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本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创新。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科素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实施探究式教学等策略,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着重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考验一位语文教师的学科素养。例如,在《曹冲称象》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从别人不合理的方案中吸收合理的成分?称象的第一个方案,是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但“谁有那么大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因而方案不可行。方案二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再称,这个方案也不可行。曹冲借用方案二“化整为零”的思想,形成合理的第三个方案:先把大象赶上大船,看船身下沉多少,沿水面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至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石头重量即知大象重量。曹冲的思路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正是学生所要学习的,即从不合理的方案中吸收合理的成分,加上新的思考,形成新的合理的方案。又如,在《第一次抱母亲》教学中,教师可从三个“没想到”展开文本的叙述:“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经过“愧疚”的情感变化过程,最后才“突发奇想”抱母亲,由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思考,在朗读中感悟,体验浓浓的亲情,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对于中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突出表现。当前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文本解读缺乏深度、语言表达有时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忽视表达中的人文情怀。这些反映出学生语文功底不足、实践经验欠缺,也反映出学科素养的低水平状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优秀的品格。“照着做”“我以为”“找问题”,是一个能力与素养提升的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据此精心设计导学案,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无形中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让学生着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三、结束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终身发展所需的最基本的知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紧迫任务。于永正老师说,我是在用自己的素养教学生。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低,取决于语文教师学科素养的高低。教师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只有具备过硬的学科素养,才能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教师要加强学习,勤于反思,勇于实践,注重锤炼教学基本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强化专业能力,培养专业情感,有效促进学科素养迅速提升。
参考文献:
语文这门学科具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征,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侧重点是为学生传授知识,提升学生的考试能力,无法将语文课堂应有价值真正体现出来。为解决这个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语文课程价值,需要教师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将核心素养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现基本素养的提升。这样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知识,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既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保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采取“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通过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培养更多自主学习意识强、性格积极向上的学生,满足时展的需要。在核心素养教育下,学生个人素质修养能够得到提升,如思想道德品质、个人言行举止、知识水平能力等方面,同时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能够吸收并牢固掌握更多知识。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育而言,其范围除了传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以外,还注重利用优秀文化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修养。由于核心素养教育具备高效性与可实践性特点,还需要教师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进来,提升吸收与消化知识的能力。
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改进以下几点:一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对各种新的教学方式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还未完全掌握生字、生词时,教师就要求学生展开想象与创新。或者是课堂教学与教材内容联系不紧密,学生基础知识巩固不到位,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带来影响。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育下,要求教师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轻松、有趣、愉快的学习氛围,并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不过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理念理解不够深入,对学生的需求了解不多,很难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二是教师对语文学科特点理解不到位。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关键是让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提升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但是一些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升,需要改进教学方法,确保正确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内容,将课堂教学组织好。三是很多教师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对学生听说能力训练较少,这些教师认为语文学习的重点是读与写,听说练习仅仅是蜻蜓点水。这样就影响了学生听说能力的提升,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需要尽快做出改变,以满足核心素养教育要求。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的策略
1.用好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可以体现出核心素养教育下语文教学价值,在学生健康成长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此,教师应合理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渗透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确保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渗透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开始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呢?(2)“晶莹的珍珠”指什么?(岛屿)“一串串”又说明了什么?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发言,谈谈自己对南沙群岛的印象。在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最好用自己的表述,不应直接照搬课文内的原话。通过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2.结合实际,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
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育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体验,加强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学生的合理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观察生活,了解社会,并主动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之中。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各种教学情境中,充分感悟生命的价值、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并在无形中接受高尚情操的熏陶,逐步内化成个人态度、信念、价值观和教养的养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联系学生生活实践,还要与学生兴趣爱好、心理需求等相结合,引导学生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在角色转换中提升能力、增长见识,并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通过改编课本剧、再现生活情境、即兴演讲、思维对碰等各种形式,将学生带出课堂,组织各种类型的语文实践活动,改变学生以往被动学习的局面,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之中。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梦圆飞天》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以下学习任务:在家与父母聊天,了解他们对我国飞天事业的看法。并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近几年我国人民生活的变化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要问学生如下问题:“你们觉得梦圆飞天主要展现了什么?”学生由于提前做好了相关准备,因此都积极发言。有学生说展现了民族的骄傲与自豪,也有学生说中国人从此在世界上扬眉吐气了。如此一来,很轻松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3.加强实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经验,认识发展遵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若是与这个规律出现违背,那么就等于迷失了方向。对核心素养教育而言,也需要与生活、社会和学生实际加强联系,引导强调探索、实践与活动。所以,教师需要通过改变课程功能、重建课程结构、调整课程内容和落实课程实施,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在开境中进行探索。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神奇的克隆》教学中,因为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发育并不成熟,认识水平不高,所以很难理解“克隆”这个词语的含义。对此,教师可以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桑树压条、柳树扦插、马铃薯切块等实践活动,将学生已有实践经验联系起来,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克隆”这个词语的含义。之后,教师可以按照从低级复制到高级生物克隆的顺序进行讲解,让学生加深对克隆这个高科技技术的理解,这样就可以轻松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会对克隆技术前景产生强烈的兴趣,并对今后社会的发展展开丰富联想,真正体现了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
4.注重积累,海量阅读经典书籍
阅读能力培养也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大量、广泛的阅读,积累优美、新鲜的语言材料,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中华传统经典作为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不仅内容源远流长,同时也有精辟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每篇文章都如同一面镜子,能够将社会生活反映出来,映照着学生的心灵,并启迪学生的心智。从当前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来看,还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基本上除了课本以外,其他的阅读书籍狠少,这样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不能得到提升,知识面较窄,口头表达能力不强,写作能力与创造力无法获得提升。对于这类情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一起阅读经典书籍,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语言材料,实现厚积薄发的目标。这需要教师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积累以外,还要通过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5.传授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当今信息时代背景下,也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为学生传输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让学生真正实现“学会学习”这个目标,需要让学生尽快转变学习方式,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与合作学习三种方式,指导学生自己先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牢固掌握知识。学生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可以实现能力的发展,增强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合作学习期间,学生之间能够加强沟通与交流,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切实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这个教学过程中除了是认知过程以外,还是交往与审美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将调查报告撰写出来,引导学生进入社会,主动发现社会现象与问题,在调查活动中形成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实现能力的提升、知识的增长。由此可见,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转变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提升各方面能力,在学习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意识、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协调发展。
总之,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已经非常落后,无法与现阶段人才培养需求相符。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合理设计教学方案,突出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切实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从学生的思维方式出发,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思维的锻炼,让学生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实现自身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碧良.小学语文中核心素养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35):79-80.
2.陈海玉.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6(21):255.
随后进行的是两节针对性极强的现场课:整本书阅读指导课《追风筝的人》,授课教师101中学杨海威;专题教学探索课《唐诗中的传统意象“舟”》,授课教师清华附中赵岩。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精彩表现不时引发现场观摩的专家和老师们的阵阵掌声。
课后,首都师范大学王云峰教授评课并做主旨报告。他指出,这两节课对未来的语文教育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首先是课程安排的时间问题,在阅读整本书的要求下,在以专题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时,应该如何排课。其次是课程资源的问题,没有一本教材可以同时满足如此多元的需求。最后,这样的课堂对教师的挑战也非常大,教师要做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对话者,要在碰撞中发展、引导学生的思维,教师自己的储备需要达到相当高的境界。
“核心素养”概念首先由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旨在研究应该培养学生具备哪些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才能将个人自我价值实现与融入未来社会完美结合。2014年,教育部《进一步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1]2016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团队发表研究成果《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的“核心素养”,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既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又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此后,“核心素养”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实施的导向。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成为课程实施的目标。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素养的要求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关键素养和能力,具体到小学语文方面就是“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与语文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审美能力、语言实践与运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2]小学语文教育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具有与之相匹配的阅读素养。新课标对阅读教学实施建议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3]这一建议对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深度发掘课程内容的能力,自主开发教学内容的能力,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运用课堂教学策略的能力,把握现代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能力。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阅读素养包括:“教师按照阅读的方法和规律,在自主阅读学习中,完成符合语文教师职业需要的自我能力塑造,及对文本汲取、解读、评判、创新并获得阅读审美体验、建构文本意义、通过教学实践与思考,提高教书育人的效能,发展自己潜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4]
二、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阅读素养现状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为小学语文教育培养师资,师范生在未来将承担传播灿烂文化的重大职责,担负人类文明的薪火承传。但令人担忧的现实是: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中很大一部分文化底蕴薄弱,缺乏读书兴趣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较少系统深入阅读。如果不进行针对性培养,阅读能力达不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具体表现为:教材解读能力低下,缺乏自主开发教学内容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较弱,生搬硬套网络现成模板,创新意识薄弱;朗读课文能力不足,难以深刻解读文本;语言运用能力较低,缺乏写作自觉性。三、提升小学语文专业师范生阅读素养的实践探索在基础教育大力倡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阅读素养与未来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密切相关。为了提升师范生的阅读素养,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了大量探索。
(一)以活动促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以活动来促进阅读,激发阅读兴趣,是提升师范生阅读素养实践探索的第一步。首先,多样诵读促进阅读。诵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能够加深理解、丰厚积累、促进阅读。诵读技能也是小学语文专业师范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诵读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名句接读、主题诵读、李白诗歌朗诵会、杜甫诗歌朗诵会、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朗诵会、教育名言诵读会、经典剧目演出等活动。学生们调动阅读经验,完成搜集材料、组织策划、活动展演,串词衔接与声情并茂表演则更考验阅读能力。因此,诵读是阅读有声的助力,更是阅读无形的推动力。其次,读书沙龙助力阅读。定期举办读书沙龙,解决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沙龙的主题与形式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在沙龙中交流阅读体验,分享阅读成果,进行思维碰撞。沙龙让学生们将阅读与现实的世界紧密连接,更鼓励学生去探求新的更广阔的阅读领域。第三,征文活动奖励阅读。阅读与写作密切相关。阅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阅读的动力,举办征文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征文获奖作品或见诸报端或结集成册,既保存了学生的阅读成果,又实现其阅读成就感。征文活动以正向激励,将阅读与写作连接起来,以写促读,以读带写,形成读写联动的良性循环。
(二)提倡师生共读,加强阅读指导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引领与帮助,对提升师范生阅读素养实践意义重大。首先,师生共读,相得益彰。师生共读既能促进师生交流沟通,增进彼此信任,又有利于教学相长。其次,阅读之旅,方法先行。阅读不能盲目进行,需要方法引领。在阅读实践中,教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阅读策略:预测策略、统整策略、寻找重点策略等。避免学生因阅读方法不得当产生畏难心理。第三,创设读书氛围,提升阅读意识。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对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至关重要。我们把教室、走廊、休息室都布置成有书可读、适合读书的地方,学生与教师时时处处读书,随时随地谈书。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读书成为师生的日常,阅读成为师生的需要。第四,专家文化引领,提升阅读素养。阅读不仅要注重数量,还要提升品质。阅读素养的提升需要专家的系统研究与文化引领。邀请阅读写作方面的专家举办读书讲座,组建教研团队进行阅读课题研究,及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阅读实践中,对学生起到引领作用。
(三)夯实基本技能,提高阅读能力
提升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阅读素养要与学生的师范技能训练紧密结合。所谓“师范技能”,是师范生区别于其他专业学生最具“师范性”的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语言表达技能、课堂教学技能、“三笔一话”基本功等。师范技能与阅读能力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学生阅读能力强,其技能就会相应较强;反之亦然。在培养师范生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基本技能训练与阅读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的教学设计技能训练为例:我们先让学生将诗歌读十遍,涵泳诗意,写下文本解读。在此基础上阅读与此相关的十多种资料,再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训练过程让学生认识到教学设计不是仅仅参照教学参考书就能完成的简单过程,而是建立在广泛阅读基础上的厚积薄发。基本技能训练的过程,就是渗透阅读的过程;学生基本技能夯实的过程,就是深度阅读、广为积淀的过程,阅读素养在扎实的训练中逐步提升。
(四)翻转教学模式,课堂助力阅读
提升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阅读素养必须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讲,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出来,阅读积极性也相应地受到挫伤。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进行教学改革———翻转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前布置相关阅读内容,课堂上以学生交流分享为主,教师讲解教授为辅。教学过程与阅读紧密联系,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便能理解教学内容。翻转的教学模式是指导学生循序渐进阅读的过程,教师的指导也遵循教—扶—放的教学规律。在翻转的教学模式语境下,师范生的阅读素养会逐步得到提升。
(五)创建课程体系,融入阅读训练
提升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阅读素养必须与课程建设结合起来。创建课程体系,将阅读训练渗透融入整个体系之中。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包括文学类与汉语类。儿童文学课主推绘本类与童话类作品阅读,现当代文学课同步现当代名家名著,外国文学课导读外国文学经典,古典文学课链接部编本教材。汉语类将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紧密联系。阅读训练在课程体系的宏观构架下逐渐推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系统的训练中也会稳步提升。
(六)完善过程评价,全面促进阅读
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提升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阅读素养必须完善过程性评价。精当的考量、准确的评价能够有效地促进阅读:以阅读量化表定期对学生阅读的量与质进行观照与考察。学生的阅读量化表与学业成绩结合起来,整体构成学生的成绩评定。阅读的过程评价与学生的求学生涯共始终,也让学生从思想上更重视阅读,从而达到全面促进阅读的效果。
(七)落地教学实践,检验阅读成果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阅读能力最终要经得起教学实践的检验。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是模拟课堂。学生在模拟课堂中完成学生与教师角色的转换———自主解读文本,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语言,进行板书设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积累会得到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能力缺陷得以暴露,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补充。学生在模拟课堂中,备课、讲课、评课,不仅提高了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而且是其阅读成果的全面检验。
(八)立足学生终身,培养阅读习惯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日新月异,作为未来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都应该立足学生终身,密切关注学生未来发展,为其成为适应未来教育的卓越教师奠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
[2]原飞.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育[J].艺术教育,2019,(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庞孝瑾.提升语文教师阅读素养的策略与方法[J].新阅读,2019,(2).
想要促进教育改革、社会发展,对教育的不断追问和反思是十分必要的。在国内外教育实行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语文教育和语文环境的变化,对小学语文教育进行较为深入的反思是必要的。
一、要什么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理念
语文教育是一种综合学科,需要教育者从整体角度进行设计,要培养出真正的“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只顾眼前的单一的目标就可以的,它的更重要的使命是利用教学过程去展望、塑造整个人生。因此,语文教学的理念决不能离开“以人为本”的核心。作为教师就必须在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每一个教育细节中体现我们“关怀生命、塑造完人”这一教育理念,而不应该让追求纯粹知识成为教学的唯一意义。小学生的语文教学除了教授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之外,也教会学生如何用积极的人生态度来面对困境和挫折,在其中培养勇气、产生希望、迸发力量、产生智慧,从而使人生变得完满而幸福。教育者常常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殊不知,后者的培养才是教育核心的体现。
二、该怎么教——小学语文究竟应该怎么教
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富有语言创造力的思想和文学大家的作品进行学习,以掌握丰富的语言技巧、传承中国优秀精神遗产。对语言的学习形式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授和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地识字、朗读、阅读、思考、讨论、背诵、写作和口语交际。通过调动学生的感官,刺激学习情趣和动力,获得训练和提升。
三、做什么——小学语文教师该做什么
针对教师个人素质不高的情况,教师对自身的语文素养进行教育和培训,可以参加学校定期举办的培训课程,也可自己私下学习。只有在教师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之后,语文教学质量才有提高的可能。此外,在教学形式上,教师也必须多下工夫。伴随着现代化技术的提高,教师学会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变得迫切。除了技术形式上体现丰富性外,在教授内容上也必须体现教授的丰富性,比如教师可以运用学生讨论、表演、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之下快乐地学习知识。
二如何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
1明确语文的学科地位,推进语文教学
改革在大学语文教学日趋边缘化的情况下,高校首先要确定语文的基础学科地位,并大力推进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具体来说,高校首先要更新语文教学内容,创编大学语文新教材,力求大学语文教材内容与学生兴趣、民族文化精神培养需求结合起来,使大学语文教材兼具人文性和时代性。其次,重新设置教学大纲,严格明确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宗旨,摈弃过去那种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人文精神、文化素养培养为目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使学生从更高的层次上去认识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百折不挠、前赴后继的民族斗争精神,去学习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时代精神。其次,高校要适当增加语文课时,加强语文教学设施建设,在语文教学中国文学精华为主开展民族文化精神教育,让学生领略祖国灿烂的文化,吸收更多的民族文化精神养分。
2提高教师语文素养
丰富语文教学手段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和参与者,语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严格来说,一个合格大学语文教师不但要具有高尚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还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信息素养。为了实现大学语文民族文化精神培养目标,大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加强语文知识学习,以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和语文教学能力。这就要求大学语文教师通过教学实践、自主学习、各类图书涉猎以不断充实民族文化知识,加强专业理论修养,满足大学语文教学需求。其次,大学语文教师要在优化原有知识结构的同时,还要学习网络、多媒体新知识,完善自身信息素养,以学习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互联网资料加大民族文化精神教学的魅力。
1由浅入深激发学生名著阅读兴趣
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的兴趣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要想激发学生名著阅读兴趣,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分析初中生身心发展实际,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名著阅读教学,这样能够缓解名著阅读的困难感,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其因为是刚步入初中阶段,心智各方面还尚未发展,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篇幅较短、语言通俗且是学生具有兴趣的名著,像是《海底两万里》这一类新的名著就十分符合学生需求,毕竟“怪物”二字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而有效实现名著阅读教学策略创新。为此,教师在进行名著阅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合理的创新设计,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激发学生名著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尽办法培养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和进步。教师可以从简单入手,让学生逐渐爱上名著,爱上阅读,从而增加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让学生去阅读名著,跟学生自己要去阅读名著,这是两个不同的状况,核心区别是学生的内在动力不一样,如果学生对阅读名著是不感兴趣的,他们的阅读效率就会一塌糊涂,不仅仅浪费了时间,还对学生身心造成了摧残,这是我们都不希望看到的情景。最好的教育是唤醒和影响,教师本身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喜欢阅读名著,这样才可以影响到学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结合多媒体技术创新名著阅读教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创新的时候,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其是新课改背景下常用的教学手段,具有集图文、音乐、动画为一体的优势,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展示出一些晦涩难懂的名著阅读内容,从而有效提高名著阅读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文学素养得以发展。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西游记》名著教学的时候,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陈列出其中的主要人物,同时对其性格、物品、标志性特征进行简单概括,这样就能让学生对其形成一个大概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名著阅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意识到多媒体技术的价值,积极借助这一方式来对名著阅读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的兴趣,保障名著阅读教学活动质量和效果。现代社会,多媒体技术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可以大大提升我们教师的名著阅读教学效率,教师一定要掌握好这种技术,最重要的是树立信息化的教学意识,并将这种现代化的观念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们也学会借力,学会借力工具,提高阅读效率,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人文素养。
3巧用课堂剧创新名著阅读教学
一、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理念
新的语文教学理念认为:语文素养包括师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培养,也包括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品位的养成和提高。这对传统的语文教师来说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遇,同时也是挑战。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在整个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自己;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着重抓住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和课本以外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跨专业学习和应用现代科技的能力,开拓他们的眼界。因此,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生活和学习。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求
(一)要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师的束缚,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并且能够担任起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新课程标准需要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传统的将教师定义为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不能是学生眼中让人敬畏而不敢靠近的人,而应该是能够快乐从容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一起探讨问题,用心灵和学生很好地沟通,和学生一起成长的朋友。这样教师才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的所想所感,并且能够从学生那学到很多受用的知识,这对构建新型课程具有很大的作用。
(二)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以学生更好的发展为目的,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从思想上接受新课程的教学观念,遗弃教师只是知识传达者的传统观点,要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深刻理解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必须克服狭隘的工作价值观,将课程与教学转变成相融关系,突破以往用固定方式处理教材和教学大纲的习惯模式。创造性地、灵活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设计并实践,才能体现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教学和课程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从而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
(四)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新课程标准还要求转变教师对学生的观念。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要相信学生的潜力是不可预知的,学生是有待发展的人。教师既要正视学生的不足,也要挖掘学生的潜能,要用辩证的思维、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同时也要注意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师只有明确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才能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发展其创造性。
三、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新型初中语文教学课堂
(一)以创新的模式构建语文课堂
构建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教学目的是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及科学的方法,使学生达到创新学习的境界,实现创新学习。整个课堂要充满着创新,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设置各种教学情境,以情感作为辅助进行教育,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目的。教师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表扬学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主动认真地倾听学生的想法、观点,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多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边学边悟。因此,课堂上的创新对于激发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很重要的。
(二)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构建创新型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鼓励和指导,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与热情。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创造产生疑问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教科书提出质疑。这样便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新型师生关系的促进以及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构建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只有开放才有活力,仅仅依靠语文教师传授知识还远远不够,开放的语文课程应该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予以关注。开放的语文课堂能够使教师和学生在语文教学和学习时,相对比较注重学科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运用现代科技,使学生在学习交叉学科的不同内容和方法时,能够深刻领略其中的奥秘,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慢慢地培养他们在社会中的实践能力。
(四)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效的课堂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考过程中,教师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获得更高层次发展的过程,是最大程度地完成教学三维目标的过程。高效语文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能够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占有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能得到发挥,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进步和成长。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指导作用,如果没有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就不能预想课堂的效果。教学同样要有深度,才能使课堂教学的价值得以体现。教学富有激情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不懈动力。打造高效课堂,既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积极投身到新课程的实践中,又要求教师激情四溢,将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在新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师要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本,注意转变自己和学生的观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多方位学习的能力、创新的思维,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创新和具有新型师生关系的高效课堂,使得学生在未来的世界里能够游刃有余,获得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