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采购质量管理的措施

企业采购质量管理的措施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1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企业采购质量管理的措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企业采购质量管理的措施

篇1

一、供应商质量管理的科学认知

供应链采购模式下企业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与传统的管理方式存在着一些差异,在经济与现代信息技术同步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更加趋于规范化与科学化,这样的管理模式主要从下面的两个方面得以体现:

首先,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实施供应商质量管理措施的重要前提和工作开展的着手点,供应链上一般会以零售商或者生产商作为核心的企业,因此,核心企业在进行供应商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将供应链的完整性充分考虑进去并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另外,企业应该结合所生产的产品的使用期限以及所处的生产阶段进行相应的监督,将供应商质量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建立科学的网络质量管理系统来对供应商的质量进行合理的评估。

其次,企业的质量管理应该以供应商作为中心,对供应商进行评估所依据的主要内容是供应商所提供的服务以及产品的质量。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不是对生产的流程进行监督和管理,而是选择几个关键的节点进行重点的控制,以保证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

二、供应链采购中供应商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缺乏规范流程

很多的企业将经营的重点放在了产品的生产质量上,而忽略了供应商质量的管理,供应商是为企业提供原材料以及其他服务的供应链上游的主体,如果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或者中间产品的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下游企业的生产,从而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很多的企业缺乏规范的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很多的检验程序都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实质的意义。

2.供应商质量管理环节缺乏准确性

对于以生产产品作为主营业务的企业来说,保证产品质量是企业能长久在行业中立足的根本保证[1]。对供应商进行质量管理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落实到每个环节,现代很多的企业都片面理解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概念,在实际的工作中仅仅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进行检查和评估,忽略了对供应商的经营资质的评估环节,这样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不够完善的,无法达到正确评估供应商质量的理想目标。

3.对供应商质量管理效果缺乏合理的评价机制与改善措施

尽管很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对供应商进行质量评估的重要性,也形成了规范的管理体系,但是,还缺乏对质量管理效果的评价机制与改善的措施。很多企业在对供应商进行质量管理的过程中通过严格的管理措施发现一些实际问题,由于缺乏规范的管理效果评价机制,企业解决问题的方式多是通过私人关系或者凭借采购部门的工作经验草率解决了,缺乏相应的效果评价机制的管理机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长此以往下去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严重的威胁。

三、供应链采购中对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

1.对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对供应商质量的管理体系包括两个主要的内容:管理流程和机制[2]。尽管很多企业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对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流程和机制,但是还是存在不全面的地方。比如,发现产品问题后的处理方式、反馈意见的主体不明确等。对于这些实际工作中很容易出现的问题,企业应该对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例如,生产手机的企业在对相关配件的质量检查中发现了问题之后,应该立即向质量部门的负责人进行汇报,请相关检测部门进一步评审,落实问题后,应该及时与供应商取得联系,查找原因,并且不能将这批材料投入生产。如果问题可能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后果,应该及时向经理报告,请经理负责解决。

2.对关键的环节与供应商形成双向质量控制的机制

企业应该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并形成质量的双向管理机制[3]。双向管理机制要求供应商加入到企业的生产环节之中,从供应商那里获得更加专业的材料使用规则。例如,生产手机的企业在设计了一款新型的手机,可以在投入市场之前邀请供应商一起加入新产品的研究,比如,针对手机的功能是否需要更换某些配件的材料,供应商根据企业的产品定位以及生产目标给出一些更加合理的建议。这样的质量方式不仅能加强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还能得到更加专业的材料知识指导。

3.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效果的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只是对供应商进行质量管理的一个部分,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应该仅仅有管理的措施,还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效果评价机制,这样的方式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帮助企业实现更好的管理效果。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应该与技术部门合作开发质量管理效果的网络评估平台,将供应商的基本信息录入到平台之中,包括提供的材料名称、数量以及供应商的生产地等,通过这样的平台时时记录质量的评估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供应链经营方式的背景下,企业要实现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想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保证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本文通过对供应链采购中的供应商质量管理的研究,希望能为企业在行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周康浩.供应链管理中的全面供应商管理[J].江苏科技信息,2016(29):19-21.

[2]张丽霞.供应链大采购中供应商关系管理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6(17):81-83+96.

篇2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渐增强,国际间的商品交流与发展也日渐激烈,要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就需要强化汽车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特别是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社会分工的逐渐细化使得汽车生产企业也不可能生产所有的零部件,而是将零部件的生产交给其他专业化的企业。采购零部件的质量管理将对产量的整体质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因此必须做好汽车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

一、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汽车制造业是机械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改变金属原材料的物理性状,并进行组装,使其成为产品,具有一定的价值。机械制造业生产具有离散为主、流程为辅、装配为重点的特点[1],离散型就是将单独的零部件一个一个进行组装最终形成产品,这种产品的形成是以零部件的拼接为主要的工序,因此装配是重点工作。汽车制造业也是离散型的工业。我国的汽车制造业中,外购以及外协件的比重还很大,大约占到60%[2],有相当部分质量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外购、外协件的质量存在问题,因此就必须要进行采购质量管理,完善采购标准,提高采购零部件的质量,保证汽车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加之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汽车制造业间的竞争也逐渐激烈,产品质量已经成为竞争的主要因素,汽车制造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定的优势,就必须要做好源头上的质量管理工作,这也就使得汽车制造业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成为解决的主要任务。汽车制造业产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零部件采购质量的影响,因此需要提高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做好零部件采购的基础工作管理,对于不合格的产品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强化零部件供应商的选择与考核,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保证采购零部件的质量。

二、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的现状

零部件采购就是一定条件下,企业在供应市场中获取零部件或者是服务,以此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促进企业生产以及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进行组织协调工作,主要有质量目标、计划的制定,质量管理、质量改进等内容[3]。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长期稳定发展,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就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做好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工作,保证产品质量,使汽车能够顺利生产出来。然而目前我国的汽车制造业中,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还不到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到零部件采购的质量,也影响到汽车生产的质量,导致企业信誉受损。还有些企业对零部件采购的质量认识不到位,使得零部件采购质量的提高受限。零部件采购的管理主要是供应商、进货以及采购物流过程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汽车生产过程中,整辆汽车中有60%的部分是需要采购提供的,采购的零部件的质量将直接对汽车的生产质量造成影响。但是目前汽车制造业中零部件的采购质量管理还缺乏有效的基础性工作,信息传递比较缓慢,零部件采购的质量跟踪调查与反馈不到位[4]。并且采购人员在采购汽车零部件时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挑选零部件的随意性也比较大,加之采购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不能得到有效地管理与控制。同时,在采购零部件时,不能对供应商的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劣质材料、老化设备;工艺不稳定、检验把关不力等生产过程控制不严等,这些都会影响零部件的质量,使得质量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被解决。当前,零部件检测设备以及人员还严重不足,无法达到质量管理控制的目的。现阶段,汽车零部件的生产技术以及专业化逐渐提升,现有的质量检测人员以及设备无法满足质量管理的需要,因此使得不合格的零部件也大量入库。汽车制造企业缺乏专业的统计人员,不能对统计技术程序文件进行编制,检验过程中无法使用相关的统计方法,对于质量原始记录不能运用统计技术进行科学的分析。

三、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1、建立完善的采购质量管理体系

要强化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就需要有完善的采购质量管理体系,依据市场化、简单化、有效化以及总体化、阶段化的原则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5]。以市场的价格作为指导,以保证产品质量为基础和前提,建立满足市场经济变化的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体系。在零部件的采购过程中,需要明确采购的目标,进一步简化采购的过程和环节。完善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制度建设,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采购质量管理。在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中,需要将其纳入到整个管理过程中,通过企业内部外部的协调,使零部件从生产到结束都能够全面的管理。在零部件采购过程中,需要明确采购的时间、数量等,针对不同的采购环节以及时间等完善质量检测控制手段。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经过策划设计、采购质量管理文件编制、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等阶段[6]。管理人员需要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总体的设计与策划,明确采购质量管理的目标以及需要,在进行采购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时,需要保证管理体系的完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质量管理的方法,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编制采购质量管理文件时需要满足标准,保证质量控制,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形成完善的、高效、实用的采购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其中应包括质量管理手册、供应商的相关文件以及质量管理记录等。为了保证采购质量管理体系的顺利实施,需要提高认识,做好质量管理与考核,及时进行纠正、预防等工作,充分发挥考核的作用,促进采购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做好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的分级以及信息管理工作

要使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工作能顺利开展,需要做好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明确零部件采购的重要性,并做好分级管理,零部件的质量对最终的汽车质量产生影响,但是不同零部件的影响也是存在差异的,因此需要将零部件根据产品的结构、性能以及影响产品的效果等进行分级。主要可以分为3级,一是关键性的零部件,对汽车质量有直接性的影响,决定着汽车的性能。二是重要的零部件,对汽车质量有直接性的影响,对汽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三是一般的零部件,也就是上述两种之外的采购零部件[7]。通过分级管理,能够对采购、库存管理等进行重点处理。同时,还需要收集零部件的相关质量信息,这是采购的重要依据。搜集质量信息,质量信息主要有质量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质量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等,合同中的质量内容,检验记录、产品的合格证书、报告单、检验的设备程序标准等[8],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对质量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强化信息的传递。在对采购质量信息的处理时,还需要强化质量信息的统计工作,了解质量清理,保证质量管理的顺利进行。

3、对采购零部件的文件进行管理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变动使得采购工作中也存在着诸多的不稳定因素,对采购零部件的内容进行管理,处理管理的漏洞。在对零部件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前,需要将采购资料以文字的形式在订货合同以及协议中明确表述出来,产品的名称、型号、数量、金额、签订的时间、地点,供货的时间、供货方对质量负责的条件,损耗的计算方法,包装的标准以及相关费用的承担,验收的标准、方法,结算的方法,违约责任等,采购的零部件需要经过审批才能够生效。

4、提高采购人员的质量意识

在汽车制造企业中要使所有人员都参与到质量管理中,需要领导提高质量管理意识,领导的质量意识提升,才会更加注重采购人员的意识提升,才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化的动力,使零部件采购质量真正得到提高。汽车零部件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员的素质能力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汽车制造业的领导需要明确采购质量管理的理念,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采购人员、质量检测人员、技术管理人员都参与到零部件采购的管理中,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强化学习与培训,提高零部件采购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理念,使零部件采购人员能够提高自觉性,认真按照质量管理标准以及制度进行采购工作,明确质量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汽车零部件采购工作需要采购员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需要对产品技术以及质量标准有正确的认识,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因此需要合理安排策划采购人员的上岗条件,进行岗前、岗中培训,提高其素质能力,能够在采购过程中处理好质量问题,避免给汽车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做好采购人员的奖惩工作,提高采购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及责任感。

5、明确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程序

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明确相关部门的质量管理责任,完善质量管理程序,使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更加程序化,使采购零部件工作能够受到严格的控制。采购质量的管理并不只是采购部门的工作,还需要技术部门、质量管理部门的配合。需要根据汽车企业的情况,对采购质量管理的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相关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需要相互配合,保证零部件采购的质量能够在控制中。企业需要严格按照质量管理程度进行采购,各部门根据自己的责任开展工作,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禁止跨越任一环节进行采购质量控制。通常来讲,采购部门制定采购计划,并开始实施采购质量管理程序,保证采购零部件的验证以及供应商的评价等都在控制中。质量管理部门主要是对采购的零部件进行质量的审核,做好进货检验工作,对供应商的质量水平进行核定。技术部门主要是对零部件的质量影响情况进行分类,检验部门对送检样品进行检验、出具相应的鉴定报告。

6、强化零部件供应商的管理

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是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很多汽车企业将注意力放在零部件的入库检验上,采购零部件的质量不能做到适时控制,供应链上的企业也不能同步进行。因此需要强化对零部件供应商的质量管理。选择供应商要明确供应商的技术能力水平、价格、质量、服务等,对供应商的年度业绩、信誉以及供货等进行明确。对供应商的信息进行全面的调查、访问,了解供应商的信息,与供应商的负责人进行交流。为了保证零部件供应商能够一直满足企业的需要,需要加强与供应商的质量合作,保证零部件的生产过程也满足质量要求。明确合同中的质量控制内容,并制定全面的质量管理计划,将供应商的设计、工艺以及质量能力等进行全面控制,对供应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考核,全面考察供应商的能力,对于发现的问题要求其立即整改[9],保证零部件的质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汽车企业的内部以及外部环境也会发生变化,供应商也一样,因此企业需要明确其变化,并要求供应商及时汇报情况,对报告进行鉴定,对供应商进行动态化管理,建立灵活的供应关系,促进零部件质量的有效控制。

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交通行业也迅速进步,汽车成为人们首选的交通工具。近年来,我国的汽车产业实现了良好的发展与进步,汽车以及零部件产量已经居于世界首位。汽车零部件的采购对于汽车制造企业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加强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提高零部件的质量,保证汽车企业产品整体质量的实现,能够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王淑清.供应链环境下的汽车零部件采购管理探析[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2,12:67-69.

[2]毕文栋.汽车零部件采购管理的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2,24:200.

[3]毕文栋.关于汽车零部件采购管理的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26:132-133.

[4]李文丽.汽车零部件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J].山西科技,2011,04:54-55+60.

[5]颜玲凤.汽车零部件企业中的质量管理问题[J].中外企业家,2014,33:206.

[6]尹秀杰,周爽.汽车零部件开发过程中的供应商质量管理[J].品牌,2015,05:93.

[7]姚凯.汽车零部件质量管理多方面分析[J].科技风,2010,22:91+94.

篇3

1.概述

全面质量管理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是“三全”管理原则,即“全面的质量管理”,“全员的质量管理”和“全程的质量管理”。

1.1 全面质量管理

所谓全面的质量管理,是指不仅要重视工程(产品)质量的管理,还要重视工作质量的管理。虽然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工程(产品)质量取决于各方面的工作质量,它是各方面、各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工作质量是工程(产品)质量的保证,要保证工程(产品)质量,绝不是只抓工程(产品)质量所能解决问题的,而是要求各方面、各环节都提供优良的工作质量。全面的质量管理,除了工程(产品)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管理外,还包括工

艺质量管理、操作质量管理等,它对设备质量、基层人员素质及培训,也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2 全员质量管理

全员的质量管理,指建筑工程质量绝不仅仅是质检员的事,从项目经理到工程队长、施工员、材料员、班组长直到一线工人,他们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全员的质量管理,要求企业所有工作人员都树立工程质量意识,各尽职守,同心同德,为提高工程质量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全员的质量管理,要求企业各单位和部门树立全员质量管理观念,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对工程质量作出保证。

1.3 全程质量管理

全程的质量管理,是指工程质量具体分布和落实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和过程。项目总承包工程从项目决策、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安装、试车直到竣工验收的每个阶段。施工承包项目从施工准备、定点、桩基、基础、墙柱、楼地面、装修、装饰的每个过程,它们的质量都决定和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所以,全程的质量管理,要求对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中每一环节的生产和业务,都要严格进行质量控制、监督和管理工作。

2.全面质量管理的运转方式

2.1 计划(Plan):包括确定质量目标、方针,制定质量活动计划和管理项目等。

2.2 实施(Do):根据第一阶段的计划,组织大家付诸行动。

2.3 检查(Check):对实施的情况进行检查,总结,肯定成绩和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2.4 处理(Action):根据检查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成功的经验,制订成标准;不成功的问题,采取措施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找出原因,为下一期计划提供资料。PDCA 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

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PDCA 循环圈有以下特点: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缺一不可,各阶段的工作依次进行,不可颠倒;大圈套小圈循环。对于整个质量

管理工作,要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PDCA 循环圈每循环一次,就提高一步,循环圈也随之不断地上升。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运转,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这就是说,改进与解决质量问题,赶超先进水平的各项工作,都要运用PDCA 循环的科学程序。

3.建筑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3.1 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建筑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首要环节。这里所指设计过程,包括着市场调查、建筑设计、施工工艺准备、试制和鉴定等过程。通过市场调查研究,根据用户要求、科技情报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产品质量目标。组织有销售、使用、科研、设计、工艺、制度和质管等部门参加的“三结合”审查和验证,确定适合的设计方案;保证技术文件的质量;做好标准化的审查工作;督促遵守设计试制的工作程序.

3.2 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它是建筑产品质量形成的基础,是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环节。它的基本任务是保证建筑产品的制造质量,建立一个能够稳定生产合格品和优质建筑产品的生产系统。包括组织质量检验工作、组织和促进文明生产、组织质量分析,掌握质量动态、组织工序的质量控制,建立管理点

3.3 辅助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这里指的辅助过程,是指为保证建筑施工过程正常进行而提供各种物资技术条件的过程。它包括物资采购供应,动力生产,设备维修,工具制造,仓库保管,运输服务等.辅助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提供优质服务和良好的物质技术条件,以保证和提高建筑产品质量。做好物资采购供应(包括外协准备)的质量管理,保证采购质量,严格入库物资的检查验收。工作物资采购供应质量管理的工作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制定采购政策;确定货源,“货比三家”,择优选购;进行供应厂商的资格鉴定;与供应厂商协调规格要求;制定检验计划,选定抽样方案,进行入厂检验;建立与供应厂商的沟通联络制度;制定不合格品处理程序;对供应厂商进行质量评级等。按质,按量,按期地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组织好设备维修工作,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

4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全方位质量控制的措施

4.1优选施工从业人员

工程质量需要所有相关人员的参与,上到管理人员,下到基层施工人员,再到相关的技术人员需要共同的参与,工程得相关人员的共同负责,优秀的从业人员,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选好从业人员,可以为工程的质量打下基础。管理人员应该有着很好的管理能力,具有质量规划、施工组织、目标管理的能力,善于处理质量问题的策略。技术人员要有精湛的技术,具有良好的质量检查和技术指导能力,要为基层的施工者进行指导和培训,发现问题要及时的处理,保证质量不出问题。监理人员要有良好的业务技能,很强的责任心,做事一丝不苟,严格按照施工的标准和法律的规范去监理,服务好工程的质量。施工人员要有较强责任感,听从管理人员的管理,按照工程的规范操作,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企业也应该做好最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可以通过专业的教育去提高他们的素质,加上一定的物质奖励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让他们知道,只有提高素质,掌握一定的规范来操作,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让自己获得较好的工资。

4.2严把材料,设备的质量

施工中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只有饺用好的材料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问题。建筑企业要对建筑工程负责,增强自己企业的责任感,和社会感,在施工中要使用合格的材料,不能去偷工减料,对各种使用的材料,如混凝土、钢筋、水泥、砂子等,要做好采购要把握好,这是保证材料的第一步,只有好的采购标准才能获得符合的材料,让工程得至4保证;做好检测关,这是第二步,对所采购的材料做好检测,经常性的进行抽查,检测。最后要对材料进行正确的使用,按照一定的规范,来进行安装。只有物质基础能保证才能保证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4.3 机械控制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工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程机械在建筑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机械设备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它已成为工程质量和工期的重要保证,也是招标过程中能否中标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机械呈现和按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能明显保证和提高出机、电、液一体化的特征,向智能化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进一步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充分发挥其效能,充分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充分发挥机械设备效能,保证建筑工程的有效实施施工质量,确保能够达到施工设计的技术要求和指标,为创建优质工程打下坚实基础。建筑施工企业的机械化程度代表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实力品牌和施工水平,同时也体现了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

4.4 安全控制

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安全施工和安全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工作场所清洁整齐,施工程序井井有条,为确保质量、安全创造良好条件。安全生产是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和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证。所有施工建设单位共同抓好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建立和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施工单位认真制订和落实各项安全制度,配备安全设备和安全管理员,实行文明安全施工;建设和监理单位要经常检查和督促,健全施工管理和安全制度。只有抓住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才能稳定施工队伍,且不影响工期,同时也确保了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和有效管理。

4.5施工中要全面管理

建筑设计单位要合理精心设计,和充分的考虑建筑使用的各种因素,认真进行考察,设计中要及时考虑自然灾害的影响,做到极强的抗灾能力,对设计的图纸要符合建筑的规范,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保证设计的质量。建设单位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招标,把工程要承包给具有一定资质的企业,招标中要按照国家的规定来,公平公开,保证建筑的质量,维护国家的财产。监理单位要加强自己的监管力度,明确自己的职责,按照规定对工程进行检验,采取旁站的方式,全面对工程进行监理,认真负责、保证质量。施工单位要要以“质量第一、百年大计”为责任,要管理好施工中的质量,按照规定进行管理和操作,不能偷工减料,不能去违背社会责任感,要对工程的质量负责,保证工程的质量不受影响,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F715.1; F76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21-0035-03

药品质量风险存在于药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的各个环节[1]。虽然药品生产环节是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核心,但在药品流通领域,同样会由于来自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因素而存在产品质量风险。本文试图结合我国药品经营企业的一些管理现象,在分析药品流通环节质量风险构成的基础上,提出控制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的建议。

1 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的形成

1.1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的经营质量风险

我国的《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对药品经营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药品流通购销诸环节的制度、文件管理等已经做了比较全面的规定。但是,有些企业一旦通过GSP认证之后,之前所制定的一整套质量管理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却执行不力,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也没有得到有效运转和持续改进,由此,可能产生的药品质量隐患导致了质量风险骤增。

1.2 企业内部主要经营环节的经营质量风险

从药品经营质量体系的过程性要素来看,药品购进、验收、入库储存和养护、药品出库、销售、运输等环节均存在一定的质量风险。

例如采购环节的不严谨,采购人员的行为不规范,药品购进时对供货企业的合法性、质量管理体系审查不严,对购进药品合法性审查不严,合同中的质量条款没有明确注明或不清晰等直接蕴含巨大的质量风险。如某药品经营公司的某个首营品种,虽然供应商提供了必需的一套资料,包括当地省级药监部门备案的包装、标签、说明书等材料,但实物说明书标注的用法用量与国家标准不同,该公司并未有合理解释,所以被当地的药监部门立案查处予以处罚[2]。

其他诸如药品验收时未按照规定抽样,验收程序不当,对质量有疑问的药品没有及时送检分析,导致后续质量风险;药品在库养护管理缺失,拼箱发货和拆零销售管理不严;药品冷藏车在运输途中的温度失控造成药品失效、变质风险等。

1.3 其他质量链环节传递的风险

药品生产企业、其经营者和用户都具有将质量风险传递给本企业的可能。这些风险可以沿着供应链传递,有时风险会出现叠加,即药品所携带的上游企业的风险因子与下游企业的风险因子重叠加大了原有的质量风险因素;有时风险会被抑制,即下游企业的风险控制得力,消除了药品所携带的上游企业的风险因子[3]。

现实中生产企业传递的风险导致的后果有时令经营企业甚至被动受罚。比如经营企业对购入的药品严格依照GSP的流程操作,向供货方索要了证照资质、核对销售人员身份证,审查药品生产厂家、批准文号、药品注册批件、药品质量标准等内容,并上国家药监局网核对,但产品是厂方使用了未经批准的原料药生产的,最后依然被定性为假药[2]。这种情况经营企业就较难防范,因为对药品的内在检验和法律属性的认定,超出了药品经营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审核范畴。

作为下游客户的医疗机构,由于药品储存、管理不当或使用不当造成的问题也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经营方。据文献报道,在下游客户处抽检药品不合格引发经营企业被连带处罚的占到一定的比例,其实质量责任却并未区分明确。

2 形成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的原因分析

2.1 企业管理者质量风险管理意识缺失

如果经营企业没有真正健全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机构缺乏权威地位和有效的职权,企业的质量责任制、质量否决制、质量方面的教育、培训及考核、文件的制定和执行等诸多关键要素不完善或缺失,从而使组织内部权责不清晰,执行者无章可循,经营流程出现疏漏。这一层面的风险有时隐藏得很深,不易察觉,一旦发生药品质量事故,对企业的危害就很大。

2.2 人员素质与硬件配备不完善

导致这些质量风险的原因既有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欠缺、操作技能不足、操作方法有误等“人”为因素,也有仓储、验收检验的设施设备陈旧或不完善等“物”的因素[4]。此外,还有处置不当造成的风险,比如对质量查询、投诉、抽查中出现的问题没有认真查找原因或采取有效措施,在遇到异常状况时缺乏应急处理对策或处理不当等。

2.3 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交易中缺乏主动防御

供应链的风险传导主要发生在药品采购、入库验收、销售环节,如果药品经营企业在这些环节缺乏有力的管理措施,没有有效的质量责任约定,或未对供货企业和客户的资质及质量信誉严格审查把关,将无法有效抑制上下游质量风险的传导,甚至造成风险的叠加。

3 对防范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的建议

自从国际上提出“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概念以来,我国已将质量风险管理引入新版GMP中。作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延伸,药品经营领域也应当积极采用和实践质量风险管理,针对产生风险的原因进行有效防范。

3.1 企业可将质量风险管理纳入质量管理制度

GSP为药品经营企业的经营质量管理提供了需要遵照的工作质量标准,但企业只能以此为起点,还需要在实际中不断地提高和完善。建议药品经营企业可在现有的质量管理制度框架内纳入质量风险管理制度,或者基于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作为质量链的重要环节,药品经营企业应树立对质量风险的管理意识、承担相应的风险管理责任,这既是保证人体用药安全的根本需要,也有利于在政府和社会公众对药品安全愈加重视的大环境下提高药品经营行业的业务素质和树立市场信誉。

药品经营企业可建立一个包括法规事务、质量管理、采购销售等各方面专业人士在内的评估团队[5],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于本企业可能面临的质量风险分级分类、并对管理部门职责、相关岗位的风险责任、处置形式和方法、防范措施等加以说明,并且和其他质量管理制度如质量否决的规定、用户质量查询和投诉管理制度、首营品种质量审核制度等相互衔接。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和外审,提高企业内部全员的质量风险意识,通过采取适当和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保证药品质量安全。

3.2 用制度化保证各管理层次的质量风险责任

质量管理制度体系的不健全、各经营环节出现疏漏造成的质量风险,是企业内部不同管理层直接面临的问题,因此,从企业主要负责人开始,各管理层面应重视承担相应的质量风险管理责任,并有对应的制度保证。

管理层的质量风险管理责任包括要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尤其是药品流通领域的各种规章对质量管理的要求,随时关注、掌握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变化,使本企业制定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与最新法律法规相适应,同时应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尤其应避免在质量管理的制度和措施上出现盲区。依据政策和法律法规变化及企业内审情况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措施,不断提高质量控制水平,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执行层的质量风险管理责任就是要对本部门所有活动分类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风险控制措施、应急预案,与活动相关的人员、设施设备、文件的管理要符合有关规定要求,确保流程顺畅、程序周密不漏项,尤其是对上级的工作安排和人员培训要及时传达落实,配合质量管理部门的质量监督检查,确保各项质量措施落实到位。

操作层的质量风险管理责任就是要对本岗位(如药品验收入库、保管养护、出库销售等)活动存在的各种质量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熟悉正确地运用风险控制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进行工作。

3.3 在流通质量链管理中主动抑制风险传递

药品流通的相应质量链包括:药品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质量链管理要求经营企业联合所有的相关方,围绕产品的质量特性进行管理和控制。药品经营企业应变被动为主动,在质量链管理中努力抑制风险传递,尤其应避免质量风险的叠加。如果是生产方直接供货,经营企业除对购货单位资质审核外,还可以与供货方签定质量保证协议,如果是有其它中间环节,可签订几方质量保证协议,目的是明确在流通过程中各自的质量责任。并在购销协议或合同中详细约定质量要求、验收方式、质量负责期限、违约责任、解决质量纠纷的方式等。

3.4 对采购和销售环节严格把关

采购环节,主要从内外两个方面着手。从外部而言,采购质量主要取决于药品供应者,因此,如何对供应商进行选择、审查和评估就成了质量防范风险的重要内容,对供应商的资料需要严审并妥善保存原始凭证,高风险品种购入前质量部门应组织实地考核。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供应商提供的药品质量背景差异是不同的,因此,即使不同的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都是合格的,但给企业带来的质量风险程度会有不同,有时相差还很大。所以,企业在考虑购入经济成本的同时不可忽视实际存在的药品质量差异。在企业内部,通过制度和监督来规范和约束与采购有关的人员行为,是防范质量风险的基本途径。

销售环节经营企业不能单纯追求利润,要重视对客户的买卖资质审查和对客户质量信息查询;建立药品质量查询制度,便于操作人员在遇到售后质量投诉、药品不良反应或其他问题时能及时处理。

3.5 建立质量风险信息预警体系

GSP规定企业必须建立质量信息管理制度,企业对于质量信息不仅是收集、汇总、整理,更应该善于利用,最好建立自己的质量风险信息预警体系。对提示质量风险的信息,比如外部的药品不良反应公告、药品质量公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案例,企业验收、内部评审和质量投诉等资料进行及时采集、分析、研究,找寻规律,提高识别能力。通过捕捉质量风险信息来警示本企业在药品购进、销售等环节需要防范之处和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 杨华, 金丹, 杨月明, 等. 我国实行药品风险管理制度基本策略研究[J]. 中国药物警戒, 2009, 6(3): 129-133.

[2] 曹新萍. 药品经营企业质量处罚风险的探讨及防范对策[J]. 齐鲁药事, 2008, 27(7): 432-434.

[3] 程国平, 张剑光. 基于产品基因理论的供应链产品质量风险传导研究[J]. 改革与战略, 2009, 25(7): 145-148.

篇5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其生产所需的物质往往十分复杂,其采购物资的质量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煤矿企业生产的整体质量,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化,企业物资采购质量管理以及物流管理的工作也显得愈发重要[1]。文章围绕煤矿企业物资采购的质量管理以及物流管理为中心,分意义、问题、措施三个部分展开了细致的分析探讨,旨在帮助煤矿企业做好自身的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工作,促进煤矿企业发展,以下是具体内容。

1煤矿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不断进行,对于新兴能源的开发力度不断增加,加之国家在环保方面的重视程度增加,目前煤炭企业的发展情况极不乐观,致使很多煤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但是煤炭企业对于国家而言仍然是支柱行业,需要继续发展下去。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其物资采购和物流管理对于煤炭企业的运作经济性有种极其重要的意义,煤炭企业要降低成本就必须在物资采购上做出合理的改善,同时煤炭企业的运作必须进行煤炭的运输,因此物流对于煤炭企业而言也是直接影响运作经济性的核心问题。

2现阶段我国煤矿企业物资采购及物流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新时期,随着国家供给改革的进行,以及我国煤炭企业的固步自封,发展上逐渐的止步,致使目前我国的煤炭企业发展出现了瓶颈,尤其是在物资采购和物流管理方面问题逐渐突显。首先是物资采购及物流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进而管理水平也不高,从而管理工作难以落到实处满足企业所需;其次是采购工作的监管机制不完善,对于煤炭企业而言物质管理起步较晚,因此目前在其监管机制上处于不健全的状况之下;再者是物资采购及物流管理的管理机构不合理,设置的部门很多,但是存在着很多权益重叠的问题;最后是对于物质供应商的管理程度不足,没有建立起一个良好地合作关系,致使采购的成本过高,难以在企业运作中提高运作经济性[2]。

3煤矿企业物资采购的优化措施

首先需要强化对物资采购及物流管理人员的能力培养,让物资管理人员能够符合煤炭企业相关工作的实际所需,从而提升企业的运行严谨性;其次需要有效的控制物资采购成本,降低成本是提升利益的主要措施,因此在采购上可以使用竞标制,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再者还需要强化物资采购渠道的管理力度,进而为煤炭企业创建一个良好的外部采购环境,同时还需要注意开拓新的渠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最大限度上降低采购风险;最后需要完善物资采购的相关制度,完善其配套的相关法规,制定出明确的相关制度,进而要求员工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规制进行作业,同时还需要对目前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给以充分的重视,能够在物质供应上实现信息化的建设,进而提升物资供应环节的工作效率和质量[3]。

4煤矿企业物流管理的优化措施

首先需要对现有的生产物流给以优化,实现集中式的采购,进而一次性的物流,提升企业物流运作的效率;其次要进行生产和供应物流的合理改革,对现有的企业物流体制给以重置,提升企业已有资源和资金的利用率,并且建立现代化的储存配送的体系;再者需要精细化的物流计划,在物流技术编制时需要充分的考虑实际情况,如春运、节假日等情况都要考虑其中,并且对现有的物流设施和设备给以性能上的提升,使其装卸和运输的能力有一个阶段性的提高,从而提升单位物流的进行效益;最后要发展综合性的配送物流,随着国家铁路线路的不断增加,应该在物流选择上更多的选择低成本的运输方式,此外还要应用科学技术建立功能完善的物流体系,保障煤炭企业的物流作业顺利运行。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企业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和物流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同时又是对企业发展十分重要的一份工作,需要在企业的日常生产中做好该方面的工作,才能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但是现阶段的矿企业物资采购及物流管理方面存在着物资采购及物流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对于采购工作的监管机制不完善、物资采购及物流管理的管理机构不合理以及对于物质供应商的管理程度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煤矿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其物资采购上需要采取强化物资采购及物流管理人员的能力培养、有效控制物资采购成本、强化物资采购渠道的管理力度、完善物资采购的相关制度等措施,在物流管理方面需要采用对生产物流给以优化、进行生产和供应物流的合理改革、精细化物流计划、发展综合性的配送物流等措施来实现煤矿企业物资采购及物流管理质量的提升,值得在实际运作中充分合理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益新.基于J2EE平台的面向煤矿企业的物资供应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D].天津工业大学,2014,21(20):21-23.

篇6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4-000-01

物资采购质量的管理是对企业物资采购活动的一种监督和控制的措施,它有助于企业的物资得到合理的利用。本文分析了企业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企业物资采购质量的管理和控制的措施,以此来确保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一、企业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物资采购理念落后

从企业的物资采购情况来看,目前企业物资采购的管理部门普遍存在观念落后,服务意识不强的情况,导致他们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一些企业物资采购部门不关心,也不参与到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制定中来,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并且一些企业生产计划存在不确定性,使得物资采购的随意性较大,最终造成企业出现货物积压的情况,使得企业的成本增加。

(二)低价中标,物资采购质量无保证

现今,大多数企业的采购部门都使用低价中标的方法来进行采购,虽然压低了价钱但是造成供应商的利润空间变少,他们为了从中获取相应的利益,不得不降低物资采购的质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物资采购存在低质产品,使物资采购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三)质量检验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是很严密

企业在物资采购的时候,对供应商的资质,现有设备和产品质量都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产品的质量掌握不到位。并且由于质量检验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够严密,一些采购人员在物资采购的时候对业务知识不了解,在采购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物资采购的标准来进行。除此之外,企业总是把物资采购的责任归结在物资采购部门上,并没有积极的引导各部门的员工都参与到物资质量的控制中来。

二、加强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对策

(一)实行集中管理,定点采购

在企业物资采购质量管理中,应该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使企业的物资统一由物资采购部门进行采购,并且物资采购部门要定期对采购的物资进行比价,分析出具有相应优势的供应商进行采购。企业通过集中管理和定点采购的方式,不但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还可以防止采购中中饱私囊的情况出现。

(二)完善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基础

企业应该建立相应完善的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制度,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不断的创新和提升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水平。企业通过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的制度可以有效的约束和规范采购的标准,使物资采购管理的质量提高,达到有效控制企业成本的目的。除此之外,强化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把企业的经营活动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使物资采购更加具备合理性和规范性。

(三)加强物资采购价格管理

由于物资采购价格是物资采购的重要基础,企业要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来不断的完善物资采购的情况,在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企业的物资采购部门要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并且价格不应该高于组织市场的采购价。除此之外,当实际的采购价低于采购核定价的时候,物资采购部门应该和企业按照相应的比例来进行弥补,如果实际采购价高于采购核定价就由采购部门自己承担,以此来做好企业物资采购质量的控制。

(四)强化质量控制的监督激励机制

企业应该合理的调动各部门,积极发挥各个部门的优势,来强化质量控制的监督激励机制。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不断的完善监测设备和技术机构的检验,提高企业物资采购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在企业的实际工作开展中,要制定相应的物资采购质量管理计划,强化集中采购管理,要认真审核每一道工序,防止出现指定采购的情况。除此之外,要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工作,上级质检部门要对下级质检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及时发现违法和不当的物资采购行为,并且给予纠正。企业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增强物资采购人员的责任性,使他们积极的做好物资采购工作,从而有效的促进物资采购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

(五)构建与战略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关系

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主要目的不但是为了降低相应的成本,更加是为了和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在以前传统的物资采购中常常存在多个供应商的情况,但是这样的关系不够稳定,并且由于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一种高风险的策略,一旦失败将会导致大量的资源、机会与成本的浪费,因此,现今大多企业都是采取减少供应商,选择值得信赖的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这样不但可以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物资供应,质量更有保证,还可以及时的了解市场的动态,从中获取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降低库存水平,增强信息共享水平,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好企业物资采购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最终产生更大的竞争优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物资采购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想要做好这项工作企业首先应该实行集中管理,定点采购,完善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基础,并且要加强物资采购价格管理,提高物资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要强化质量控制的监督激励机制,构建与战略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来实现对企业物资采购过程的有效控制,以此来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铁建.企业物资采购过程中的质量管理[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3).

[2]郭占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提高采购管理水平[J].今日科苑,2009(20).

[3]冯小琴.企业物资采购过程中降低成本的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6).

篇7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s construction market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importance seems particularly outstanding, including engineering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is the core part of manag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key,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work from the two aspects emphatically elaborated, to strengthen the competitive power of enterprise and improve enterprise economic benefits have a certain significance.

Keyword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roject cost; 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强化经营管理、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水平、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的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从投标到项目的施工组织、资产结构、资金运用和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而工程质量管理是为实现工程建设的质量方针、目标,进行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造的工作。新形势、新发展、新问题都迫切需要项目管理工作者积极寻找新途径、新思路去较好的解决问题,作者着重从两个方面做以下探讨。

二、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实施、动态分析和结束考核等管理活动,以达到强化经营管理、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水平、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目的的过程,具体措施如下:

1 建立新的思想观念

要树立效益第一的观念。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益”的市场竞争观念。要树立以优取胜,以精品工程占领市场的观念。确实把企业的各项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上来,用效益第一的观点来统领企业的各项工作。

2降低采购成本

项目的采购环境对采购策略的制定、采购计划的实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宏观环境是对项目组织怎样及如何采购产生影响的外部环境,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财政金融政策的调整,市场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及其趋势,市场季节性的变化等各种因素。而微观环境则是项目组织的内部条件,包括项目组织在采购中可能采取的组织政策、方式和程序,在符合微观环境原则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宏观采购环境的,科学组织物资供应,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3 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涉及到项目的整个周期,项目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从施工准备开始,经施工过程至竣工移交后的保修期结束,使工程成本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下。

3.1项目全员控制

成本控制涉及到项目组织中的所有部门、班组和员工的工作,并与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有关,因此应充分调动每个部门、班组和每一个员工控制成本、关心成本的积极性,它是把计划的方针、任务、目标和措施等加以逐一分解落实。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目标的设定应切实可行,越具体越好,要落实到部门、班组甚至个人;目标的责任要全面,既要有工作责任,更要有成本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对责任部门责任人的业绩进行检查和考评,并同其工资、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

3.2 动态控制原则

成本控制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进行的管理活动,所以必须坚持动态控制的原则,所谓动态控制就是将工、料、机投入到施工过程中,收集成本发生的实际值,将其与目标值相比较,检查有无偏离,若无偏差,则继续进行,否则要找出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3.3技术措施

先要明确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明确项目经理部、公司或施工队之间职权关系的划分。项目经理部是作业管理班子,应对处整体利益负责任,同理应协调好公司与公司之间的责、权、利的关系。采取技术措施是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标书中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包括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耗,提高机械化操作等。

3.3.1人工费控制:人工费占全部工程费用的比例较大,一般都在10%左右,所以要严格控制人工费。要从用工数量控制,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从而达降低工日消耗,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

3.3.2材料费的控制: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5%-75%,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先对材料用量的控制,坚持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项目部技术人员根据进度及实际工作量提出材料需求计划。材料采购部门,对照施工预算,当需求计划小于或等于预算书有关数据时,编制采购计划,开始进入采购程序。材料进场,要及时办理入库手续。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力求用低价材料代替高价材料,再就是对材料价格进行控制,由采购部门在采购中加以控制。

3.3.3机械费的控制:尽理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全理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三、简述质量管理与控制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各级质量自检人员定点、定岗、定责、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自检和管理工作真正贯彻到整个过程中。采取防范措施,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质量管理具体步骤如下: 工序质量控制―设置质量控制点―工程质量的预控―质量检查―成品保护―交工技术资料―质量事故处理等,按照PDCA的动态控制理论进行管理控制。

四、总结

总之,新形势下需要对传统成本、质量管理进行适应性变革,制定科学的成本管理目标,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创管理多元化格局,促进主要管理职能履行的发展形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管理已呈现多元化趋势,成本和质量管理必须提到战略高度,在传统成本和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拓宽成本管理领域。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的竞争大潮中求得发展前进,务必在成本、质量管理上必须要有创新精神,提高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8

项目质量管理是土木施工工作中重要的部分,随着社会对工程质量重视程度的加强和企业自身管理的需要,提高土木工程施工项目中质量管理水平就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土木工程施工项目中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中质量管理对社会及施工单位都有重要意义。对于社会来说,土木工程行业隶属于建筑行业,更是建筑行业的基础。如果建筑工程质量出现问题,轻者造成财产损失和资源浪费,重者可能酿成重大安全事故。因此管理好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对于社会有重要意义;对于公司来说,尽管伴随着我国城市进程的加剧,我国土木行业拥有巨大市场,可是这么多年发展下来,土木行业市场竞争极为激烈,而工程质量是赢取市场份额重要的因素之一;而且控制施工质量对于把控工程进度、控制工程成本也有重要影响,出现质量事故,必然影响工程进度和增加成本。

二、土木工程施工项目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施工单位对于质量管理重视程度不高

当前,部分施工单位比较重视经济利益,追求成本控制,对于质量管理重视程度不高,主要有如下表现:施工设计和规划时,比较关注施工进度和工程成本,对于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考虑较少;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并没有制定完整的控制制度,或者制定了制度,可是实际施工情况并不与制度相符;土木施工质量管理意识不够先进,部分施工单位还沿用原有的质量管理方法,导致现代质量管理工作很难开展。

2、材料和设备管理不科学

1)建筑材料管理制度不规范首先表现在建筑材料采购环节,当前施工单位出于地理位置的考虑,随着项目地点的更换,供应商经常被更换;出于采购成本的考虑,土木施工单位多数采用集中大批量采购方式,采购方式缺乏灵活性,且占用大量工程成本。甚至有些单位没有内控标准,出现企业内部人员中间吃回扣的情况,他们采购进来一定数量的劣质建筑材料。其次,施工工地防护设施不佳,多数材料在储存环节没有得到很好的防护,致使大量建筑材料损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和浪费。最后,工程材料的验收检验环节极为落后,多数施工单位的验收手段和方法缺失或者落后,检验过程随意性很大,抽样不规范、检查不严谨等情况比比皆是,施工单位配置的检测人员素质不高,权限有限,工程材料入场环节很难依靠他们把握。2)施工设备管理不规范设备管理还是重使用轻维修,施工过程中只重视设备是否可以使用,并不重视设备是否在安全运行,不重视日常的保养和维修管理。所谓日常检修也只是走走形式,导致设备带病运行,降低设备使用寿命,暗藏设备使用安全风险。

3、监理机制不完善

当前土木工程施工项目中,经常会发现部分施工单位不重视监理人员及监理工作,他们认为监理人员就是质量检验员,或者限制监理人员工作,导致监理人员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土木监理工作应该贯彻土木工程整个过程,应该从设计、策划、施工和验收各个过程,可是当前,监理工作仅仅在施工过程得以展开,导师监理工作仅仅成为施工过程监督者,并不能预先控制质量问题。

三、提高土木工程施工项目中质量管理的对策

1、提高重视程度

强化和完善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是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关键和重点。若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整个工程施工质量将遭到影响。因此,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应以具体施工情况为指导,制定切实可行且详细的质量管理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准确掌控工程质量。与此同时,以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为基础条件,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具体而言,明确提出科学、合理的工程质量目标,对质量控制网络进行适当调整,强化施工工程质量建设,合理分配施工人员。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因部分影响整个施工质量。

2、改善材料和设备管理

1)完善施工材料管理制度施工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物质基础,为此必须完善施工材料的管理制度。而且材料管理制度也是施工管理中很重要的内容之一。首先编制严格的材料采购计划及采购标准,合理有序的采购材料,并给出材料的技术要求,为后续质量把控创造条件;其次,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相关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从两个方面防止相关人员出现吃回扣的情况,严格把控进场的质量检验环节,建设相关检验流程和制度,配置和培训检验人员业务能力。最后,做好材料的防护工作,必要时需要做使用前的复检工作。2)完善设备管理制度首先,设备由专人负责管理,做到操作和保养相结合,做好日常维护工作,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其次,对于设备实施分类管理,制定详细的设备操作流程,并培训操作人员,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操作。

3、完善监理机制

首先,将监理工作延伸到土木工程的全部过程,以便保证监理工作在土木工程施工时,既能掌控全过程,又可以重点监控,并且可以了解整个设计规划目标,出现系统性问题也可以及时发现,以免出现重大问题;其次,施工单位提高对监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听取他们的监理意见,并及时纠正修改,确保监督意见得到落实。最后,施工单位自身也需要监理相应的考核机制,及时监督检查施工过程。

四、总结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核心是质量管理,保持土木工程质量才能提高施工的声誉,进而提高市场份额。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提高重视程度、完善质量相关制度和重视监理工作来提高土木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胡春锦.论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4:24-26.

篇9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推进,以质量为核心的竞争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工程质量是决定工程安全性和能否发挥正常使用功能的关键因素,在工程管理的众多方面,质量管理是核心内容。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企业的发展。因此,为确保工程质量,必须高标准、严要求,才能提高工程质量,为国家、用户提供一流的建筑产品,必须对工程质量管理进行科学系统的认识,才能找到符合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模式,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才能取得工程项目的三大效益。

(一)关于工程质量管理的简述

工程质量管理就是确立工程质量方针的全部职能及工作内容,为保证工程质量满足设计文件、工程合同、规范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它是一个组织全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工程质量管理的特点比较多,比如影响因素多,质量波动大以及质量问的隐蔽性和多变性等等。工程质量包括设备性能质量、软件质量、安装质量、系统稳定性、服务质量根据工程规范纲要,要制定质量控制点,做每项环节的质量控制,做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防止质量不合格。并加以行政措施。规定严格按管理制度实行,以加强工程管理规范化,提高公司的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率。

(二)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为提高建筑业的整体水平,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是必要的。大力加强工程的质量管理,是施工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建筑业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首先,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是提高施工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的要求。只有企业领导和全体员工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并积极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方法,才能精雕优质工程。通过提高质量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技术研发,强化工序控制,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其次,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内在要求。工程质量管理是在工程质量方面组织和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质量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产品的优劣。只有不断加强工程的质量管理,才能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

(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3.1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

3.1.1 工艺调研

工艺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工艺水平,新工艺以及新材料的使用情况,用户意见及本企业在采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前期试验,预先掌握新工艺的关键,为提高工艺水平创造条件。

3.1.2 设备机具选用配置设计

依据工程特点、进度计划、质量目标等因素由项目部提出设备机具的选用计划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依据工程进度适时将设备机具进场。

3.1.3 原材料及半成品采购计划

项目部材料部依据预算提出各阶段材料计划,根据施工预算工料分析,按照施工进度计划使用要求、材料储备定额和消耗定额,编制材料需用量计划。审核通过后,根据工程进度计划适时组织材料进场,满足施工需求。

3.2 施工阶段质量管理

3.2.1 做好采购工作,保证原材料的质量。施工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如果没有精良的原材料,就不可能建造出优质工程。从材料计划的提出、采购及验收检验每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规定和控制。项目部必须严格按采购程序的要求执行,特别是要从指定的物资合格供方名册中选择厂家进行采购,并做好检验记录。对“三无产品”坚决不采用,以保证施工项目的施工质量。

3.2.2 加强过程控制,保证工程质量。过程控制是贯标工作和施工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保证施工过程的质量,才能确保最终建筑产品的质量。为此,必须搞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控制。首先,认真实施技术质量交底制度。每个分项工程施工前,项目部专业人员都应按技术交底质量要求, 向直接操作的班组做好有关施工规范、操作规程的交底工作,并按规定做好质量交底记录。其次,实施首件样板制。样板检查合格后,再全面展开施工,确保工程的质量。第三,对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应该制订相应的作业指导书,设置质量控制点,并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实施连续监控。必要时,开展QC小组活动进行质量攻关。

3.2.3 加强检测控制。质量检测是及时发现和消除不合格工程质量管理与策划工序的主要手段。质量检验的控制,主要是从制度上加以保证,比如技术复核制度、现场材料进货验收制度、三检制度、隐蔽验收制度、首件样板制度、质量联查制度和质量奖惩办法等等。通过这些检测控制,有效地防止不合格工序转序,并能制订出有针对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2.4 落实责任,明确质量目标。质量策划的目的就是要确保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部是质量策划贯彻落实的基础。首先要组织精干、高效的项目领导班子,特别是选派训练有素的项目经理,是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关键。其次,对质量策划的工程总体质量目标,实施分解,确定工序质量目标,并落实到班组和个人。有了这两条,贯标工作就有了基本的保障。另外项目部贯标工作能够保持经常性和系统性,领导层的重视和各职能部门的协调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四)创建企业质量管理的外部环境

4.1 监管部门

政府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它拥有最终确认工程质量等级的权力,决定了它其实就是工程质量管理全过程中进行监督和公开执法的最后保障环节。正因为如此,就更需要发挥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的带头作用,更需要它坚持公正执法,依法监督,工作到位,并能接受社会的监督。

4.2 监理部门

实施独立性、专业化质量管理。加强监理人员素质培养,认真做好质量目标控制。

4.3 施工单位

加强对承包单位市场行为的监管、约束,包括:加强工程总分包管理,逐步推行承包履约保险制。严格资质审查,加强企业资质管理,全面落实动态管理。严格把好企业自检程序,严格执行工程技术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和全员培训上岗制度等。实践证明:采取上述措施能有效提高工程质量,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4 业主单位

严格设计文件的审查评价;加强发包单位的资格管理;规范招标发包的范围和方式;依法禁止肢解工程发包;推行建设法人责任制。逐步引入保险机制,建立付款保险制度。即建设单位的担保银行向承包方提交的保证建设单位按照合同规定的付款条件支付工程款的一种保险方式。

(五)结束语

工程质量监控在工商质量管理项目中是关键的一部分,是加强工程管理规范化,提高公司的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率的保证。因此,工程质量实施中要做好每项性能环节监控,制定规范,严格要求执行,为使工程质量早日达到标准要求而做好工程管理设备管理规范。

参考文献:

[1] 刘新彤.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探讨[J]. 科技资讯, 2008, (06) .

[2] 钟秀桃.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 (08) .

[3] 郑天驰,楚立松. 基于品牌战略的企业质量管理策略[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 (16)

[4] 尹波,陆建勇. 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几点看法[J]. 陕西建筑, 2007, (09)

篇10

近几年以来我国内地经济发展迅速,建筑行业更是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建筑行业的发展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其中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很多建筑工程项目由于施工、材料等原因出现了严重影响使用的问题,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已经成为施工企业工程施工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时施工企业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施工单位应当给予施工质量管理充分的重视,通过提升施工质量控制水平保证建筑工程整体质量。

一、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施工质量是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础,会影响到建筑房屋的使用和外观,同时企业的经营和信誉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建筑企业要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施工质量。

(一)建筑施工的特殊性

随着市场的发展,当前建筑房屋在建筑样式、建筑种类、建筑规模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实际施工中很多因素都会对建筑房屋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尤其是技术和工序综合应用复杂的工程,只有通过有效的施工质量管理,才能够保证工程建设的有序进行,进而提升建筑房屋施工质量水平,实现工程建设目标。

(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存亡、企业信誉度、企业经济效益,特备是施工企业的发展存亡更是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息息相关。在具体施工中,施工单位应当使用现金技术设备和技术条件,而只有在企业有效质量管理推动下这些先进技术和技术设备还能够实现在具体施工中的有效运用。

(三)新型产品的多变性

在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中,建筑业发挥巨大作用。其中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有效运用是建筑业不断呈现出发展生机的重要原因。这些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会产生更加复杂的工程结构和施工过程,此时的施工质量控制难度更大,更加需要施工企业开展高效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1]。

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首先,施工人员:影响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施工人员因素包括工程设计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设计人员工程设计不合理和技术人员的技术运用事物都是造成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其次,影响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建材因素:建筑一般配件、建筑材料是房屋建筑施工涉及的主要建材,施工单位在具体工程施工中应当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科学选用相关建材,防止因材料问题产生房屋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再次,影响房主建筑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房屋设计技术、建筑施工技术是房屋建筑施工方法的主要内容,只有科学合理的运用这些施工方法才能够保证施工质量。最后,影响房主建筑施工质量的设备:机械设备时建筑工程施工使用的主要设备,特别是近些年来机械设备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运用的更加广泛,所以控制机械设备质量也是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2]。

三、强化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施工质量管理的制度

要使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保障,首先应当对质量管理制度和体制进行完善,具体包括工程进度汇报制度、检查验收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等,同时为了保障这些制度能够得到充分落实,应当设置相应的保障制度。管理人员、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等工程人员是工程施工质量主要影响因素,所以开展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时应当把握好人这一控制核心,明确工程人员的权限和职责,并且确保各项责任的充分落实。此外,由于存在人员疏忽等原因,施工中还是会出现影响施工质量的设计、材料、构件、施工方法等错误,这就要求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进而为事故的后期处理、责任划分、认定提供依据[3]。

(二)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优化管理流程、各环节工序推动质量保证体系的不断改进,进而实现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施工单位还应当积极开展施工质量宣传活动,并利用相应的质量管理培训工作,在员工行为准则中纳入体系标准。总而言之,工程管理人员应当从施工操作、采购施工原料、研究工程、接受任务等方面对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三)提高施工人员职业素质

建筑施工质量也施工人员素质也存在的较大关系,当前很多施工企业都存在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专业素质低的问题,很多技术人员在缺乏对工程概况基本了解的情况下就投入到工程建设工作中,这大大增加了产生施工错误的概率,进而严重的降低了工程施工质量。所以,施工单位应当强化对工程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并开展针对这些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要保证相关工程人员能够有效满足岗位能力要求,并且具有端正的工作态度,能够正面、积极的完成工作任务。由此可见,施工企业提升施工质量、建设放心工程需要一只能力强、素质高的工程队伍[4]。

(四)控制施工材料质量与安全

施工质量管理中施工材料控制是基础性环节。当前,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供应商采用各种违规手段向施工企业销售建筑材料,很多采购人员在不法利益的诱惑下采购不合格建材。因此,施工企业应当选任优秀的采购员,保证采购员具备诚实守信、刚正不阿的品质。同时还应当针对采购人员开展相应的培训,保证他们能够有效地判断材料的品质。另外,相关责任部门也应当对施工设备、构件、原料进行严格检查,保证建材市场中相关产品符合质量标准。最后,施工企业应当科学的使用工程材料。施工前期应当根据相关要求进行材料保存和运输准备,保证施工材料质量不受到影响。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依据现场情况使用建筑材料,避免材料使用不当和浪费[5]。

(五)优化施工方式

工程施工质量也与施工方式也存在一定联系,施工单位应当依据施工工艺的先进性、实用性对施工方式进行优化。优化施工方式要求施工单位运用科学的操作规程、质量标准、施工方案,或者利用增加先进科技投入和项目投资实现施工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在选择施工技术的过程中企业不仅要结合自身经济情况,还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特点确定最佳施工方案,要严格避免为了实现减少成本投入目的而选用不合理施工方案的情况,这样不仅会影响建筑施工质量,还对于施工单位的形象和经济利益造成严重影响[6]。

结语:

房屋建筑质量关系着施工质量和建筑企业的发展,所以建筑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具体操作中应当通过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本文分析了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强化施工质量的措施。但本文还存在一定局限,希望行业人员能够加强重视,不断提升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永芝.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及控制措施的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4,(04):84.

[2]王补英.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及其控制措施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4,(09):99+101.

[3]施招宏.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研究[J].江西建材,2014,(01):59.

篇11

石油资源对我国各行各业的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而石油企业的质量管理是保证石油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所以石油企业的质量管理对国家、社会和人民都具有重要意义。对石油企业质量管理措施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提出新形势下我国石油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具体的管理方面的优化建议,具体内容如下。

1 我国石油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

我国石油资源储量丰富,对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也从上个世纪中期就开始,石油企业随着规模的不断壮大,子啊质量管理的水平上也有显著的提高,但是在经历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后,石油企业的不断重组,使得管理水平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是管理水平的调整远远跟不上企业快速发展的进程,因此必然存在着一些滞后性、不合理的因素和问题。

首先,对石油产品的质量保证存在问题。在进行油气资源的开发时,有时面对不符合开发条件的油藏进行开发,这就使得油藏的开发受到影响和破坏;石油企业对进入市场的原油和天然气在质量标准上有时难以达到国家的质量标准规范要求,给相关的生产企业带来困扰。

其次,对过程的质量控制存在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管理的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工作不能深入到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对相关标准、规范的执行部严格,使得生产过程中频发各类安全事故和危险。

再次,对采购产品的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石油企业在组织生产中需啊哟采购大量的设备、零部件,在对这些采购产品的质量管理上存在不严格的问题,这些设备、零部件进入石油勘探开发中就会引发各种生产问题,对油气资源的开发极为不利,有时还会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

最后,对施工工程的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石油开发中要进行各类工程施工建设,包括管线布置、土建工程、泥浆池等,但是对该类工程施工的管理不到位就会使得相关的油气开发生产活动受到限制影响。

根据以上分析发现石油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两方面,一是外部的管理不善,缺乏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规范和指导,基础条件薄弱;二是内部监督不到位,对质量管理的标准认定和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质量管理标准和规范只是停留在文件层面,缺乏实际应用性。

2 石油企业质量管理的措施

石油企业的质量管理是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的保证,也是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主要措施,对石油企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上述我国石油企业在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提出要在现有的管理方法上进行科学、创新的管理研究,提出了以下建议措施:

2.1 加强质量管理的意识培养

石油企业的质量管理要贯穿于勘探、钻井一直到开采整个过程始终,对原油、天然气的质量管理是这个过程的一个内容,所以管理意识的培养和树立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质量管理意识的培养要落实到石油企业的管理层和每一个工作人员,设置相应的质量评定制度,对每一个过程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和审查。对进入到油田进行施工的单位和建设工程队伍要进行严格的筛选,或者油田企业自己建立质量优质的工程队伍进行设计施工。

2.2 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运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手段

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是要进行相关质量标准的认定和考核,对整个石油企业的管理领导层进行质量管理的训练和考核,对基层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工作技能培训与考核等,将质量管理的体系与升职加薪相结合,提高质量管理的地位。运用科学额管理手段主要是指用现代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加强对质量管理的运用,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对相关管理信息及时掌握和处理,对质量管理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从而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

2.3 将质量管理与激励机制相结合

质量管理是石油企业进行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一定要得到切实的贯彻落实,不断进行质量的改进,把提高质量作为目标进行坚持。如何做到这一点,就要发挥工作人员的能动性,对现有的质量管理现状进行突破创新,达到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的功效。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过程,所以就要对每一环节的工人进行质量提高的激励,重视对取得优秀成果的一线工作人员的精神奖励和相应的工资水平、职位的提高。

2.4 从实际出发进行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要依靠高水平、高素质的质量管理队伍,质量管理队伍要从实际出发,发现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发现问题需要深入基层,对客户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了解,发现产生问题的源泉,再结合现有的生产技术方法进行分析,听取一线工人的意见进行质量提高。

除了以上措施的介绍,在加强石油企业质量管理的措施上还包括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和标准、开展文化建设促进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关注客户的需求和进行产品的质量评比等。

3 结语

石油企业的质量管理是石油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和保障,是石油企业的产品质量的保证。当前,我国的大多数石油企业在经历改革重组后都面临着质量管理之滞后和不能满足生产和市场需要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来自内部的运行和监督不力和外部的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本文通过对我国石油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提高石油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建议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石油企业产品质量提高、技术服务质量提高做出些许的贡献,为石油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管理上的支持,为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需要提供可靠的资源保证。

篇12

水利工程施工作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全面系统地调动人员的能动性,运用要综合运用施工建筑的技术手段,保证质量管理的前提下,按期完成。即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五大因素主要有:

(一)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指包括工程组织者和施工操作者在内的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的参与者。一是,在水利工程的建设项目中,施工人员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参与到项目建设当中。其素质是影响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主要因素,统称为人员素质。人员素质主要是包括了施工人员的细想素质、工程质量管理意识、强烈的责任心以及专业化得技术水平等;二是,就是包含有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的组织者,表现出对工程质量管理的责任心和管理水平,工程施工的操作人员的素质。因此,需要确保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高质量管理、高效率的工程项目则需要高素质的人员以及高水平的工作能力。

(二)材料质量管理

项目施工的材料质量管理指的是包含有砂石、水泥、钢筋、装饰等材料在内的项目施工中所需求以及消耗的建设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材料都要求质量管理达标,需要在招标采购和购买中保证和全面监管,施工中的正确运用等程序来达到质量管理要求。

(三)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指的是在水利工程建设现场施工中所需要的各种建筑机械设备。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质量管理以及效率。所以在考虑机械设备的选择上,应注意合理的价格、先进的技术、方便的操作以及维护等,才能够在保证施工质量管理的前提下,正确的使用设备。

(四)技术方法

技术方法指项目设计,方案、工艺、施工流程、现场操作顺序等。在设计上,需要研究其可行性,并进行论证,施工方案是否经济、合理,是否按照了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利用成熟的工艺技巧,实现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的综合效果,确保工程的安全以及经济、施工成效,从而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管理。

(五)环境

首先,在施工质量管理的影响中,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最为严重、复杂,如气象、水文、地质等,如果没有正确的论证和研究,难以预计的后果容易发生,因此,因地制宜的计划工期设计、人员安排、组织管理、机械设备运作和原材料供应等因素的合理和计划与否,决定了工程质量管理的情况。其次,当地的人文环境,对水利工程的施工也具有影响作用,需要认真和具体分析,重视环境因素对工程施工的强相关性。

二、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问题的表现

(一)投资不足,材料、设备和专业人才缺失

中小型水利工程投资小,但往往伴随着投资不足的情况,而且一部分资金由地方筹资,投入资金紧张,费用控制严谨,材料的采购和使用不符合建设的要求,致使施工设备老化,且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依赖于经验与个人判断。监管人员专业水准欠缺和人员稀缺,无法保证工程质量管理的验收和管理。

(二)前期可行性研究不足

前期勘测设计的深度、精度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经费进行专业的勘测,由于中小型水利工程在前期的勘测方面不足,在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安全、技术上的隐患。后续问题的暴露正是因为前期的研究不透彻,后续严重的问题将导致更大的投入和困难,恶性循环。

(三)违背合同约定转让施工任务的情况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上,对承包都是有严格控制的,既不允许分包,也不允许转包。实际情况中,水利工程中出现了较为普遍的分包与转包(尤其是在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转包现象要比大型水利工程普遍的多。),很多的承包商都没有资格承接这些项目建设的资格。分包和转包都做的相对隐蔽,这也给监理工程师造成难以有效的控制质量管理相关问题。

(四)工程项目的腐败问题

工程建设所涉及的前提的调研研究,材料的准备和中期的施工,涉及的利益问题监管不严,会出现偷工减料,挪用或侵占项目资金的问题,腐败是工程项目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必须坚持严格的监管和处罚。

三、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控制措施

坚持全面质量管理管理的施工要求来控制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问题。必须建立包括终身质量管理的制度,质量管理意识,工程建设前的准备工作,工程施工中的严格要求,工程建设后的验收处理,建设市场征信系统保证,强度大的监管等组成系统化标准化的全面质量管理管理体系。

(一)终身责任质量管理制和征信体系制服措施

1、工程项目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各参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工程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负责人、注册执业人员要按照各自职责,对工程质量管理负终身责任,各参建单位必须签订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终身责任书,如果出现质量管理安全问题,无论其在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要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2、全面实施建设市场诚信体系,加大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失信成本,对各类企业和注册执业人员的信用进行公开,对失信企业采取记录、警告、处罚、取消市场准入资格等措施,使信用管理真正发挥市场准入和清出的主导作用,从根本上提升企业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工作的主动性。

(二)高强度的媒体和公众监管制度

建立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全过程监督,建立投诉举报制度,鼓励和激励工程施工人员和外界公众的监督,强化监督的力量,坚决排除人为干扰,严肃查处,做到过程和结果公开公平公正,把握质量管理的要求。

(三)工程建设前的准备工作

1、在项目施工之前,考虑到水利工程的规模、性质、要求等级以及施工企业的具体条件,选择具有高信誉、高资质、高效率的施工企业。并考察企业是否具有法律资格、相关技术施工经验、机械设备以及施工人员的条件、财务等筛选出符合标准的企业,严格控制施工企业的进场条件,并按照施工项目的明文规定招标监理单位,明确其合同内的责任与义务。

2、选取具备管理水平,专业素质,施工人员资格以及相当数量的管理、责任方面的人才。在前期尽量选择好,避免在施工过程当中更换管理人员以及施工队伍,相对稳定的施工,也能偶增强其责任与安全方面的重视程度。完成材料采购和设备配备的透明化,监管控制体系强化,处罚严格和鼓励监督管理。

3、完成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施工方案的合理安排,首先让施工企业熟悉现场施工条件和设计图纸,做好图纸设计等相关技术胶结,并对施工企业提供的施工组织、技术措施设计进行审查。

4、研究制定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的标准,明确检测质量管理的手段、方法。对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及实际施工方案进行严格的、细致的审核,审核的范围包括施工企业所划分的单位、分布以及单元。

5、确定建设的计划工期,违反约定的整改期限及处罚措施,对造成不同程度档次施工质量管理事故,明确法律责任。

(四)工程施工中的严格要求

1、严格的检查,保证各种机械设备、建筑原材料等品级,包括依据合同内的质量管理标准规范要求其采购、运输、加工、入场检查、存放以及出仓等。采用突击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的方式,确保质量管理可靠,保障施工质量管理所需的条件完备。

2、对施工企业在投标书里面承诺的各项条件,如机械设备、施工人员、经验技术等进行严格检查,并及时检查其是否及时到位,技术人员是否有岗位证书等。

3、严格查处违背合同进行施工合同段的转包行为,对转包涉及人员严格查处。

4、参照水利建筑行业施工的技术明文规定、标准,在施工中强调控制检查,在施工之后,做好认真复查,保证本道工序的质量管理,如遇到上道工序不合格时,不允许进行下道工序。在施工过程中,对平面几何、高度、垂度、钢筋规格等做到随时观察,做到善于发现安全隐患,并能够及时进行调整处理。

5、针对审核变更设计和完成、修改设计图纸建立审查机制,做到及时、快速的完善,对施工中使用的主要设备以及原材料的质保认证、抽检,送检等做到步步跟踪。

篇13

中图分类号: F253.3 文献标识码: A

工程建设项目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人员、材料、机械、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通常工程项目规模大、施工班组多,各工序间的衔接性很强,没有固定的车间,生产环境在露天,因此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

一、什么是质量管理质量指的是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能力。工程项目质量是指满足一个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工程合同中对工程项目质量特性的综合要求的能力,包括工程建设各个阶类的质量及其相应的工作质量。所谓管理是指指导和控制组织的相互协调的活动。相应地,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指指导和控制项目组织的与工程项目质量有关的相互协调的活动。它是一个组织全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有效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的诸多特点,依靠系统的质量管理的原则、方法及过程而开展。

二、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

1、 质量策划难度大

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巨大,少则百万千万,多则数十亿。因此,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规模大、生产环节多,对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的要求高。这一特点决定了质量策划的难度。

2、 人员管理过程复杂

目前,各施工企业人员主要是进行现场的技术管理工作,而实际操作人员以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为主。由于民工普遍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施工工艺和方法理解有困难,往往是以类似的工程经验进行施工,因此,培训和督促的工作量大。同时,由于民工的流动性大,在工程进度上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3、 施工进度安排难度大

由于工程项目技术环节多,而且多在野外作业,工程进度受天气、水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大。虽然,在进度的策划过程中,企业往往要收集历史的资料,但天气、水文等自然要素的不确定性较大,从而给人力、设备的计划安排带来困难。此外,施工设备要部分进行租赁,也存在控制上的难度。

4、最终产品必须是合格产品

工程项目建设必须一次达到质量要求.,工序间是一环套一环,如果建成后发现某一环节存在质量问题,不可能像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能实行“包换”或“退款”,因此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就显得极其重要。

5、质量改进工作特殊

一个企业的工程建设项目总数不会太多,而且每个工程建设内容不可能完全一致。许多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和分析工具不能完全套用。因此,要寻找质量薄弱环节和改进方向较为困难,客观上对质量改进带来困难。

三、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措施

1、科学管理,制定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和规划

建立项目质量管理责任制;项目负责人是工程项目质量的全权负责人,必须亲自抓质量工作。大型项目还可设项目质量经理。质量经理的职责是:负责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并组织实施;按质量计划规定,督促、检查项目质量计划执行情况,特别是主要质量控制点的验证、检查和评审活动;对发现重大的管理方面或技术方面的质量问题,组织研究解决,向项目团队负责人报告;编制项目质量报告,报上级质检部门和项目经理。制定项目质量计划;了解和掌握项目的特点,明确咨询成果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熟悉咨询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根据项目组织结构的特点,决定怎样应用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如果是独立的项目团队,就应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适当调整,把质量目标要求层层分解,按质量计划和实施步骤层层落实,一直落实到个人。每一层次职责、权限、资源分配以及保证质量的措施都予以明确。质量管理计划要简明扼要,便于操作。建立咨询工作成果的质量评审制度;建立评审制度是保证和提高咨询成果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评审,吸取更多专家的知识和智慧,可以发现问题,优化咨询成果。

2、做好相关的技术准备

作为一个工程项目,其施工工艺复杂,材料品种繁多,各施工工种班组多。这要求我们作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务必做好技术准备,首先,必须熟悉施工图纸,针对具体的施工合同要求,尽最大限度去优化每一道工序,每一分项(部)工程,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各气候等自然条件,从大入小,由面及点,确保每一分项工程能纳入受控范围之中。其次,针对工程特点,除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作好技术准备,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再者,从技术角度出发,施工质量问题是否达到相关的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标准要求,仅仅从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做出严格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相应的质量检查制度,而建立完善的质检制度、质检手段都必须经过科学的论证,所以,必须做好技术储备,针对每一工序、每一施工工艺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质量验收标准,以确保工程质量。

3、培训、优选施工人员

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施工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培训、优选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施工人员应当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观念。其次是人的技术素质。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策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生产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三是要搞好民工的管理。在每道工序施工前,技术人员要对民工进行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施工的要领及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注意安全意识的培训。

4、严格控制采购过程,把好建筑材料关

国家《建筑法》明确指出:“用于建设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因此,要把住“四关”,即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在采购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1)优选采购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守信于项目经理的人任采购人员。

(2)掌握信息,优选送货厂家。掌握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选择国家认证许可、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供货厂家,选购有产品合格证,有社会信誉的产品,这样既可控制材料质量,又可降低材料成本。针对建材市场产品质量混杂情况,还要对建材、构配件和设备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5、加强现场质量管理,强化质量责任制的落实

建立质量责任制是企业加强质量管理、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行之有效的措施。质量责任制的核心在于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使员工更好的参与质量工作,确保产品质量。企业在建立质量责任制的过程中,质量责任制的基本内容必须健全,要以文件的形式表现,同时对质量责任制的贯彻落实要经过培训,使员工了解本岗位该做什么,怎么做,要求达到的结果是什么。由于工程建设项目的特殊性,要求必须一次达标,因此,现场质量管理的作用就更显重要。质量责任制的落实必须和现场质量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不能使二者脱节。

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注意事项

(1)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前提是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两大问题,任何一个问题未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都会给工程项目带来严重的后果。

(2)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目标应是力求获得符合业主预定目标的、符合合同要求的工程,而不是单纯地追求质量最好的工程。

(3)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深度针对不同的工程项目是不一样的。质量要求较高的项目,应更严格地进行质量管理新开发性的项目,无现成的质量标准和管理方法,就必须寻求新的质量管理方法。

(4)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应遵循质量是策划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原则。

(5)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应注重吸取同类项目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过去的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反映出来的对技术、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性问题。

(6)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还应注重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项目三大目标(质量、进度和费用)的协调和平衡等工作,而非单纯的解决质量问题的技术性工作。

五、结语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施工企业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创造出质量有保证的优质工程项目,才能不断发展,不会被市场所淘汰。

参考文献:

成虎工程项目管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友情链接